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宪法论文

以电影为载体增强初中生宪法意识

2023-12-12 15: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电影作为传达法律知识和思想的载体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青少年法治大纲》和道德与法治课对增强初中生宪法意识的要求,筛选适合初中生观看的电影,教师结合教学需要设计教学活动,将电影作为一个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的好载体。


  【关键词】初中生宪法意识电影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43-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但纸上的宪法很难让知识和经验都不够丰富的初中生从心底产生认同和信仰,而电影则可以构建一个可视化场景,通过故事的讲述让学生生动地理解法律知识和思想,因此电影可以作为一个增强初中生宪法意识的良好载体。


  一、电影作为教育载体具备什么优势?


  百度的“视觉”词条里表示,人类至少有80%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电影本身就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因此观看电影是一个符合人类获取信息特征的有效途径。


  黄瑞耀在他的文章中介绍了“影视法学”——一个法律传播学的分支,其定义为:透过视觉影像以及电视、电影语言的论述再现法律条文和法律事实,并籍以传达法学思想,进行法治教育,影、音、图、史料、文字的多媒体合成以及影视科技整合的动态呈现1。这个学科的出现说明了在法律传播领域早已有人使用并研究影视这一途径去传播法律知识和思想。


  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正式学习到宪法和法律條文,尤其是八年级下册有“宪法专册”之称,但这些法律条文、爱国思想、意识形态等大多都是文字的、抽象的、远离孩子生活经验的。而电影就可以视觉化一个故事,学生将更容易理解;配以情节、语言、布景、音乐等,学生的情感将更容易被唤起;如果加上好的剧本和拍摄技巧,学生的思维也更容易被调动,形成主动学习。


  二、培养初中生宪法意识具体在哪些方面?


  2016年国家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关于7-9年级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如下: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徐馨田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主要培养四个方面的意识:宪法至上意识,权利义务意识,人民主权意识,宪法监督意识。


  笔者认为,培养初中生宪法意识的具体方面,可包含而不局限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结合《大纲》要求,可增加国家认同和国家利益至上意识和人权意识。


  三、如何选择电影?


  1按所要突出的某方面宪法意识选择


  (1)国家认同和国家利益至上意识。《建国大业》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正适合学生了解这一段历史,并认识到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换来的,增强学生对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感。《我和我的祖国》则采用多个小故事串联讲述老百姓与国家的故事,突出国家利益至上的情感。


  (2)人民主权意识。《战狼2》讲述一位退伍老兵不忘有战召必回的军人职责,完成营救华资工厂中国人的任务,体现了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人民军队肩负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努力为人民服务的光荣职责。同时也体现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宪法基本原则,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军队维护人民利益。《红海行动》讲述人民海军撤侨行动,也是类似主题。


  (3)人权意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但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去思考人权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部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来认识。12岁的男孩有一对吸毒的父母,生育儿女却不照顾,男孩被迫工作甚至带毒品换取食物照顾自己和弟弟妹妹,11岁的妹妹还被父母卖了,妹妹由于怀孕难产而死,男孩离家出走遇上了另一个不幸的单亲妈妈。影片里满满的不幸,这是国家的失败、父母的失职、社会的悲剧,却最无情的报复在孩子的身上。学生观看影片后对比自己的生活,可以体会到宪法中讲的“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例如平等权,并不因为我们生为女孩就被卖掉,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上学的权利,相反,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还能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我国从宪法和法律去保障公民权利,并通过具体措施去落实公民的权利得以实现。从而体现出,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所做的努力和成果。


  (4)权利义务意识和宪法监督意识。《秋菊打官司》讲述主人公秋菊从协商不成,到乡政府、县政府、公安局告状,最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维权过程,讲一个民告官的故事。从这部电影,学生看到以一个女村妇女为代表的普通百姓维权意识的觉醒,了解到公民维权的途径,认识到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开展工作,公民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按学生年龄及其理解接受能力选片


  (1)七年级学生要以树立正确观念为主,增强国家认同感,从而为增强宪法认同感打下基础。因此《建国大业》、《开国大典》、《我和我的祖国》、《战狼》系列、《湄公河行动》等主旋律影片,适合该阶段学生去了解部分历史和政治知识,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理解影片所体现出来的宪法原则,对宪法有初步认识。


  (2)八年级学生将学习更多宪法知识和我国现代历史。可以观看《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了解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部分历史,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可以观看《何以为家》《秋菊打官司》《少年的你》等关注公民权利的影片,引起学生对自身权利的思考,加强宪法对保障人权的认同感。还可以观看《十二怒汉》或《十二公民》这一类深度思考型的影片,深度讨论公平正义。


  (3)九年级学生将学习到国家的国策战略、与世界的关系等知识。《喜盈代村》讲一个“穷乱差”的村庄发展成一个富裕美丽新农村的故事,体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命运》这一纪录片,讲述了“一带一路”如何改变了世界各地普通人生活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了解我国在世界外交的影响等。


  四、如何利用电影为载体增强学生宪法意识?


  1.观看全片,深度学习


  初中生看电影,大多止于故事情节,很多知识、逻辑和思想其实仍不能理解,甚至会由于自身知识和经验有限而产生错误或极端的观念。教师的指引是很重要的,所以将电影为载体的教学,绝不是看完一部影片就结束。教学过程应分为观影前、观影中、观影后。


  观影前,教师要对学生介绍影片的社会背景,还要结合教学目标有意引导学生注意影片的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设计观影记录单的形式让学生在观影过程中及时记录。观影中,布置学生填写观影记录,要求学生独立填写,减少他人影响。观影后,围绕影片及所要达成的法治教育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例如《少年的你》,影片以校园欺凌为主线,涉及法治、家庭教育、学校管理、青少年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内容。围绕增强宪法意识的教学目的,可以设计:如何保障学生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权、如果违法了是否应该自首、遇到欺凌或被侵权如何才能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父母应如何做才能符合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的要求等多角度探讨。


  2.观看片段,主题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生的课程被安排得很满,课余时间也被作业及辅导班占据了大部分,所以不会有很多机会让教师在学校组织学生全片观看深度学习,更多的是剪辑影片片段,进行专题学习。


  再如《少年的你》中,有一个很值得讨论的矛盾点——主人公陈念是否应该自首。学生可以从道德及法律的角度,去争论“自首对自己有好处,但自首是遵守法律的表现”,最终认识到,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只有人人遵守宪法,才能维护宪法尊严、宪法权威,才能真正让它实现保障权利和治国安邦的作用。


  综上所述,电影确实是一个适合于传播知识和思想的载体,无论是思政教师还是班主任,经过精心挑选和教学设计,它能够成为一线教师进行法治教育、增强学生宪法意识的好资源。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