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刑法论文

影视作品对大众刑法观念的影响

2016-11-02 14: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法制影视作品,人们的刑法观念也逐渐随着时代进步而革新。那么影视作品对民众的刑法观念到底有何种影响?又给我们带来了怎么样的启示?下面将通过对近年来影响广泛的影视作品中涉及刑法的问题进行分析,谈谈影视作品对大众刑法观念的影响。

 

  一、法制类影视作品带来的积极影响

 

  法制类影视剧最积极的影响就是起到了普法作用。普通老百姓对于法律,对于刑法其实知之甚少。常识刑法观以及旧有思想一直在影响着民众的刑法观念。前段时间在微博上非常热门的一个gif动图就是截取自一个古装剧,台词是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这条被网友们疯狂转发,虽有调侃的意味在里面,但确实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刑法观念。多少人还停留在父债子还”“杀人偿命,天经地义这种法制观层面。法制类影视剧的推广,就很好地为民众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刑法的机会与平台。

 

  ()普及普通民众的刑法知识

 

  拿TVB剧集来说,流传最广的那句从现在起你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呈堂证供被人们津津乐道,这句台词涉及到了英美法系中的沉默权。大陆法制剧其中也涉及到许多刑法常识,例如杀人偿命”“一命抵一命这类刑法观念,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如若犯罪主体符合正当防卫或是紧急避险的条件,杀人则不用偿命,更谈不上一命抵一命了。没有法制剧的抛砖引玉,普通老百姓可能无法理解什么是正当防卫,也无从了解。

 

  ()警示与预防

 

  电视剧是贴近百姓生活的一个映射,都说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中很多灵感都是从生活中汲取的,反过来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也会对自身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例如电视剧《蜗居》中的宋思明,他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收受他人贿赂,最后结束在自己亲手酿制的悲剧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是一个戏剧角色的结束,对于拥有相似权力地位的观众来说则是一记警钟。

 

  ()推动刑法修改

 

  电影照进现实的桥段,在去年影片《亲爱的》即将下映之际,从戏剧作品中切切实实地走入了现实生活中。《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上发布了消息:刑法修正案()草案已作出修改,一旦正式颁布,对于收买被拐卖儿童、妇女行为的判定,将从可不追究刑事责任变为一律做出犯罪评价。当紧贴现实生活的影视作品通过传播而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时候,对国家法治进程的推进,又起到了良好的助力作用。

 

影视作品对大众刑法观念的影响


  二、法制类影视作品带来的消极影响

 

  ()便于犯罪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

 

  在法制剧广泛传播的今天,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也存在很多不良影响,部分受众会受到剧集指引,模仿电视剧集的情节而诱发犯罪。比如影视剧中常演的情节是:医生提取死者身上的DNA,从而根据死者身上不属于自己的DNA找寻犯罪嫌疑人。这就给很多犯罪分子提供了经验,在作案时避免留下DNA证据。在案件侦破的过程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证据二字,剧集中的大部分犯罪嫌疑人被捕后总是有持无恐地问警察:你有证据吗?我有证人。证据总是被时间证人推翻。所以找时间证人,更是犯罪分子的一大手段之一。在电视剧《湄公河大案》中,糯康一口咬定警方没有证据证明人是由他授意去杀的,与警方一再周旋,警方苦于找不到确实的证据,为此胶着了相当长的时间。许多犯罪分子更是由于影视剧的启发而萌生了犯罪念头,有样学样,复制影视剧中的犯罪手法。

 

  另外,部分犯罪分子在看过剧集中搜集证据的过程后,往往能够了解到自己是缘何落网的,从而提高其反侦察能力。于是他们再犯罪时会留意不在死者身上留下DNA,或者干脆毁尸灭迹。另外,将尸体投河也是犯罪分子惯用的伎俩,当他们行凶结束后把尸体装在麻袋或者系上石头扔到海()里,加大法医官对尸体的辨别难度。腐烂的尸体对皮肤的纤维组织破坏较大,DNA有时也很难化验准确。近期的热门美剧 《How to get away with murder(逍遥法外)中有一个场景就是,学生们失手杀了教授的老公,惊慌失措之下不知道如何处理尸体,最后商议结果就是焚毁尸体,因为这样会毁掉尸体上残存的他们的DNA。有心之人看了这个肯定会多加留意,这就是法制影视剧的两面性。

 

  ()法制剧中出现的错误对公众进行误导

 

  在法制影视剧层出不穷的乐观景象里,我们不难发现,剧集的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多多少少都存在着常识性法律错误。

 

  影片《全民目击》中出现了金融欺诈罪,而金融欺诈罪这个罪名并不存在于我国刑法中。童检察官曾回忆说,当年办理的商业诈骗案,由于被害人撤诉,没能将犯罪嫌疑人之绳之以法。然而我国刑事诉讼案件属于国家公诉案件,除了少数自诉案件外,被害人追究与否并不能够影响案件的实体审理,也就是说,被害人撤诉导致犯罪嫌疑人逃脱了法律制裁这一说法是不可能发生的。以上可以看出,仅仅一部剧集里就有诸多刑法错误,由于老百姓对于刑法本就知之甚少,错误的引导会使民众对刑法的理解产生偏差,甚至导致行为上的偏移。

 

  三、如何正确看待影视作品带来的刑法启示和影响以及如何去伪存真

 

  法制类影视作品对于民众法制观念的增强,加深民众对刑法的认识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其作为一把双刃剑,有利必有弊,其传递的错误信息以及对犯罪分子起到的诱导作用,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要扩大法制影视作品的正面影响,避免其消极影响,有以下一些意见可供参考:

 

  ()严格影视剧审核,减少明显的刑法知识错误

 

  当今我国的影视剧审批制度可谓说是严名在外,但从上文提到的种种现象来看,审批制度对于该严格的部分也许还过于疏忽。对于刑法知识的普及,对于对普通民众刑法观念的塑造来说,这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在涉及有刑法知识的剧集的审查时,一定要严格求证,不能模糊带过,让剧中的法律工作人员开黄腔,这也是对我国法律工作人员形象的一种损害。

 

  ()提高影视剧制作要求,配备专业法律顾问

 

  从影视剧中反映出来的刑法问题可以看出,影视剧制作方面缺少专业法律人士的指导,所以才导致漏洞百出。应该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做指导,以时时跟进司法动态,起到监督作用,严格把控剧集输出,在落实好剧情中涉及到的知识,术语都正确后,还要与时俱进,将紧跟时代的法制观念植入剧情之中,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普法教育作用。

 

  ()严格把控剧情的

 

  由于一些影视作品在制作的时候专注于贴近现实,没有考虑到案件的过分写实披露会对部分观众造成心理上的刺激,从而诱发犯罪,或者是学习影视剧中的作案手段,来完成犯罪,使得效果适得其反,甚至得不偿失。所以在影视剧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不能过分展露案件侦破细节,以防有心人有意模仿,造成案件侦破的难度加大。监管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制定一套严格的标准,以保证观众能有良好的观影体验。

 

  作者:陈怡良 来源:智富时代 2016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