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我国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发展现状综述分析

2015-07-16 10: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应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日渐增多的电子设备出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例如桌面电脑、智能手机、ATM提款机、门禁控制系统等等,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一个既安全可靠,又方便快捷的身份认证系统。传统方式依赖于智能卡、密码、身份号等措施。然而,这些方式在现今复杂的环境中已经开始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对安全的保障显然是不够的。生物识别技术的出现,可以利用人们自身的生理特征来实现身份识别,安全而且快捷,包括视网膜识别技术、声音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技术、面部识别和指纹识别技术等。而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则是其中最为常用的、发展最为成熟的一种。
  2.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基本理论
  人的皮肤主要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个部分组成的,而指纹就是在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于人们在遗传方面的遗传特异性,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而且出生之后每个人的指纹形状就固定了。这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起初,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主要应用于案件的侦破方面,它是一种模式识别系统,包括图像获取、处理、提取和比对几个模块。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是通过计算机识别指纹,然后在庞大的数据库进行对比,查找具有相同指纹信息的技术。它的关键在于识别指纹信息的计算机算法。通过固定的算法,使所有指纹信息都可以按照统一标准转换为数字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
  3.我国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发展现状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来源于电子技术的发展,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指纹识别领域,为指纹识别的自动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我国指纹管理工作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手动管理、计算机半自动管理和全自动管理三个阶段。上个世纪70年代末,是我国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研发的开始。在国家公安部、科委等部门的支持下,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基础理论科研能力为基础,我国在“七五”期间基本完成了我国自己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随后,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又被列入“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由公安部牵头,协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市公安局刑科所等单位,进行科研攻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开发了具有中国特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比较出色的有清华大学的CAFIS系统、北京大学的Delta-S系统等。
  警用大型指纹库数据库的匹配的速度和相似性排序,近年来也有了很好的发展。据统计我国现在已有五十多个市、县公安部门建立并使用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上海、广东等省市公安部门还添置了诸如美国的EAST-SHORE等品牌的进口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这些部门的系统容量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而且从以案找人、串并案件、以人查案到前科查询,都基本上实现全自动管理,形成了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破案的规范体系,在实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侦破了大量重要案件,充分显示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在公安办案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4.我国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发展趋势
  4.1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应用前景广阔。
  作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其开发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侦破案件,打击犯罪。在我国,经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这方面已经做的比较到位。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全国范围内的指纹档案计算机管理进程也不断的加速发展,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也逐渐的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如使领馆、银行系统、要害部门、身份证、保密机构、安全机构、机场、驾驶执照等方面。可见,在未来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4.2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将向大容量高速度网络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含量的行业迅速发展,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也以此为依托,逐渐的向高速度、网络化、大容量的方向去发展。目前,在我国的北京、上海等省市正在筹备建设百万人以上的超大指纹信息库,并实现了高度的网络化。北大、清华也已设计出能够处理500万人以上的指纹数据库系统。这些网络化的高速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对付流窜犯罪、系列性犯罪和认定身份、查前科、串案并查等,都能在信息共享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
  4.3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信息内容结构的多样化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也不断的获得完善。其中,指纹信息内容结构多样化,也将是我们未来所要面临的一个课题。我国北京、上海等地已提出建立非犯罪人员指纹库的设想,这可以显著提高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信息内容的多样化。另外,在犯罪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对违法人员捺印指纹、登记建卡,本质上也是在建立信息内容多样化的指纹档案。可以将罪犯相关的所有信息录入到指纹系统中,这样实现了系统信息内容结构多样化后,就能将同公安部门、司法部门、社会公共信息网联结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5.总结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从应用于侦破案件出发,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就连智能手机上现在也有了指纹解锁的技术,其未来对于身份验证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我国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前景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赵正杰,蒋晶.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发展与标准化建设的思考.刑事技术,2011(2):33-34.
  张纪生.基于指纹身份识别平台系统设计与实现.电子科技大学,2013.
  朱磊,张雄伟.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71-76.
  熊光弼.浅谈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发展趋势.刑事技术,2002(54):54-55.
  王宝星.我国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发展的回顾与展望.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10):35-41.
  祝恩,殷建平,张国敏.自动指纹识别技术.国防科技大学,200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