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试析着力解决在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2015-11-13 09: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进城务工的主体,他们向往城市,迫切希望融入其中,最大愿望是享有平等的城市市民待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在实际过程中,受到了户籍、住房、社保、教育和收入分配等诸多问题的困扰。要从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入手,提高城市的包容性和接纳能力,要有更多的政策创新,使其转变市民化道路通畅起来,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论文关键词 城镇化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在这庞大的流动人口的群体中,主要是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他们基本没有务农经历,接受过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对城市的认同感较高,希望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的愿望特别强烈。但是,在融入的过程中,他们遭遇到来至多方面问题的困扰,户籍、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险等,使他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成为城乡边缘化人群。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只重视“数量”上的扩张,缺乏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措施。现在如果不加大政策创新力度,不能使城市接纳新生代农民工的“渠道”通畅起来,这一问题如较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势必要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伴随城镇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要成为城镇居民,还存在着许多难题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转型期,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农民外出后,既不能在城市定居,又不愿意回到农村。据有关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0年的50%,城镇人口由1.7亿增加到6.6亿。但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使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形成了一个半城镇化人口群体,他们与同在一个城镇有本地户籍的居民相比,未享受到同等的社会福利和政治待遇。半城镇化人口迅速增加,这是在传统的城乡差别之外又形成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城市似乎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新生代农民工要想享有市民的“国民待遇”,凭自身努力也很难越过众多的“坎”。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融入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工资长期偏低而且拖欠现象相当普遍,影响其在务工地稳定就业;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争议多,劳动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维权意识淡薄;职业培训少,而且又明显滞后于市场和企业用工需求,所以在城市从事的大都为脏、累、苦、差的职业,工作环境恶劣,影响其身心健康;子女教育受到户籍制度的制约,存在着流入地免费教育的入学门槛问题,因为农民工进城落户其主要原因也是为了子女的教育;在城市务工生活居住非常困难,由于务工地高房价,他们买不起房,而廉租房、保障房是城市政府安排城市低保户和折迁户与他们无缘,住房问题困扰他们落户城市;长期单调的务工生活,使他们在婚姻、情感、精神产生问题,是影响他们的心理因素;自身所处在社会低层,因种种原因限制无法向上行流动,使他们感到希望渺茫;对家乡土地的“牵挂”,长期在外务工,家中父辈年迈无力耕种,机械耕作成本高昂,只得将土地长期撂荒,因缺乏土地流转机制,使土地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这些问题深深地困扰着他们,使他们无法摆脱和自拔。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他们在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随着涌入城市务工人员的增多,落户城市的愿望会更加强烈,加上我们城市应对的方法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或者仍沿用老办法来对待,缺乏创新的管理机制,势必会造成矛盾进一步激化,会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甚至会出现“新二元结构”,在城市会形成“本地人”与“外地人”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如何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加快打破城乡差别,是政府的责任,亦是全社会的共识。但解决其问题,仅仅依靠地方政府,的确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须有国家层面上的综合改革,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二、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同时,要提高城市的包容性和接纳能力

  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人多地少、富裕劳力多、农业收入低下、生活比较贫困等特点,农民为了改变目前生活现状,进城寻找发展机会,这就决定了农民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一个独特而又引起广泛关注的过渡性群体,他们不仅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在我国社会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且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导向,明确指出:“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幅射带动作用,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城镇化建设的目的,主要是接纳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的这个群体,来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有效转移。但在这转移融入的过程中,由于城市的传统惯性思维,城市对农民工既欢迎又排斥,只要农民工为城市创造GDP,不让和排挤他们享有城市经济发展的成果。设置了一些歧视性屏障,加上城乡二元结构的“陈规”,使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过程非常艰难。
  近几年来,城镇建设发展很快,似乎具备了接纳转移农村人口的能力,但实际上,真正成为市民化的人数很有限。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严竣的问题,这么庞大的群体既进不了城,又回不了“家”。该群体又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征、新诉求和新问题,这些诉求和问题的积累已经开始显露出对我国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家庭幸福及个人发展的负面影响。所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是我们等不得、拖不起和绕不过的社会问题。


  我们的城市要扩张自己的包容性,去掉偏见,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张开臂膀、拆除篱笆,真正从物质到精神层面上来接纳他们,城镇建设发展也肩负着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历史重任。

  三、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要有更多的政策创新和人文关怀,要加大扶持力度

  近年来,农民工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城镇建设发展题中应有之义,能否顺利实现农村人口的有效转移,事关“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的大事。因此解决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关键就是要解决权益保护以及就业环境问题。从农民工角度上看,他们目前最希望解决的,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及时拿到工资,劳动安全,工伤大病有保险,子女能上学。事实上党和政府已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但并没有彻底解决农民工问题。这就需要加大落实已出台政策措施的力度,在制度和政策制定上需要从顶层层面上来设计,加快政策创新、管理创新的步伐,针对存在特出的问题入手,降低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城市的门槛,改革户籍制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因势利导切实解决其问题,筑起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绿色通道”。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基本思路:一是要引导农民工向工业服务业转移,向城市有序流动迁移,打开城门合理引导,逐步转移,有序进城。使有转变为城镇居民愿望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顺利实现。在身份转变后,应享有同落户地城镇居民在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同等权益。逐步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中,也应安排一定职位来招聘他们,使他们具有向上行流动的机会。二是大力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用工需求,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他们就业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机制,进一步强化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允许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完善的耕地流转制度与机制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土地的规模经营和农民的增收,也有利于进城务工人员免去对土地的“牵挂”,安心地在城市务工就业。四是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低,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多层次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对已转入城镇居民应享有同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未落户的进城务工人员也应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社会保障。
  总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道路,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需要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需要城市的人文关怀;需要方方面面的政策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变之路通畅起来,使城市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这个属于底层阶层的群体,这也正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所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