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民法论文

浅析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

2015-07-28 19: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高考招生制度从国家层面来说是一项关系到国家人力资源培养、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考试制度。各个学校应针对自身情况完善和补充高考招生制度,这样才更有利于契合高校发展规划以及培养合格人才。本文在对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高校角度提出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
1高等学校招生改革发展历程中的问题
      自1977年以来我国在高校招生制度方面一些主要事件:1977年,恢复高考;1983年,主要面向农村、牧场、矿区、油田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1985年,开始招收自费生,实行“双轨制”;1989年,国家教委将标准化考试推向全国;1997年,高等教育实行并轨,对全部高校学生收费。1999年,教育部推行“3+X”考试方式;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春季招生改革(高考一年变为两次);2003年,首批22所高校被赋予5%自主招生权;2006年,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变为每年6月;2007年,自主命题在北京、上海试点、师范生免费;2009年,自主招生高校增至68所;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表 。
      可以看出我国自高考恢复以来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主要集中在收费制度的改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改革——多元化的深入等方面。高等教育也实现着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过度,在过渡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1现有的高校招生制度不能适应大众化教育
      现有的高校招生制度主体上是全国统一考试、统一招生为主,其他如加分政策、特长生、保送生、自主招生政策等为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形式上的教育公平,然而这只能适应以精英教育为主导的高等教育。国家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政策和经济都为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的成长奠定了基石,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有各自不同的办学理念,国家统一招考为标准就难以适应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高等学校的发展需要。
      1.2现有的高校招生制度难以兼顾教育的全面性
      对于综合素质很好但却考试分数不高的高考考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的因素,同时还会对高中的教学形成误导,使得高中学校只注重分数成绩而忽略其他对考生提升整体素质的培养,教育的全面性失去保障。
      1.3现有的法律制度不能保证自主招生的公平性
      教育部不断下放自主招生的权利以及具有自主招生的比例,然而现有自主招生的法律制度等还没有得到完善,使得“人情网”、“权利网”、“金钱网”有空可钻,严重影响了自主招生的公平、公开。改革过程中牵涉的利益主体太多,我们不能照搬国外先进的制度,而应考虑中国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的特殊性。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仅要从宏观考虑问题,更要从微观来把握关键。
2结合高校实际提出解决方案
     2.1把握两个原则
     2.1.1公平性原则。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出“人人都有上学的机会就是教育公平”,大众化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追求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实现的,教育的公平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高等学校是高校招生制度执行者,是制度执行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也是教育公平接受检验和挑战的主要场所。
      2.1.2有利于选拔人才的原则。高等院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各个层次,特点比较明显的高等院校集群,那么在高校招生制度中,各个院校就要按照自己学校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拔考生,高校进行招考制度改革并不是要去掉选拔人才的功能,相反在选拔人才的原则上更要有所加强。
      2.2规模与质量控制
      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经过近10 年的发展,已跃居世界首位。在规模扩大的同时,高等教育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注重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回避不了的问题。因此在高校招生制度中,高等院校不能只顾一味的追求规模上的扩大,同时也要注重教育质量,具体而言,高校在申请招生计划时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学校硬件水平,也要考虑师资队伍,科研能力等软件基础能力。合理评估之后制定出具有科学性的招生计划。
      2.3自主权利的合理运用
      高等教育自主招生的自主权利逐渐的扩大,自主权利的运用自然受到大众的关注,国家教育部门下放一部分自主招生权限,出发点是有利于教育公平性,以及满足不同高等院校发展特色的需求性。因而自主权利的合理运用不仅关乎招考公平、还直接影响高校发展。那么要做到招考制度自主权利的合理运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3.1自主权利的科学认识。“自主招生”就是高等学校按照“严格程序、加强管理、接受监督”的原则, 以及标准刚性化、程序规范化、招生办法规范化、录取结果公示化等具体要求, 经过申请、推荐、公示、测试、审批等环节, 在同批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上,不受1∶1.2 调档比例的限制,自主提出调档比例, 择优录取具有特殊才能的考生。重点要放在接受监督、严格管理程序、标准制定等,只有科学认识自主权利才能真正的合理运用自主权利。
      2.3.2自主招生制度合理设计。自主招生制度是应该有每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等院校自行设定的,制度设计的合理与否,影响自主招生的公平和科学性,以及高校的发展。自主招生权力下放还不足10年时间,各所院校都在积极的探索之中,如何合理设计自主招生制度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但改革方向是确定的,合理的自主招生制度应该包括:程序的合理、内容的合理、权力与责任的合理、招考方式的合理等等。
      2.3.3自主招生制度的公开透明。自主招生在执行过程中,在招生信息、招考标准、录取人数、录取名单等信息都要公示,并且要在招考过程中设定一个公共监督的机制,将整个自主招生的过程面向公众。
参考文献:
[1]刘海峰.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武汉华中师范人学出版社,2007
[2]杨兆山,张海波.在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中贯彻“经常性”原则[N].光明日报,2006-9-27
[3]文东茅.高校招生制度的多元化探析[J].湖北招生考试理论版,2007:(8),34-37
[4]徐建春.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04(ZL)135-13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