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民法论文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建设法治国家

2016-07-13 11: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建设一个法治国家,不仅仅是律师、法官、检察官的职责,而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履行的义务。因为如果在一个法治精神无法得到彰显的社会里,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法律的权威来自于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的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同时法律权威也要靠人民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要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如果一个社会大多数人对法律没有信任感,认为靠法律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不可能建成法治社会。而法治意识就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所以一定要树立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使人们发自内心地信仰宪法和法律。从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全社会要树立法治意识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尤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全社会的民法法治意识在不断的增强,人们也越来越关心法律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重大任务。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培育全社会法治意识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主要任务和总的要求,这都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高度和新境界。

 

  但是必须看到,当前我国社会中,信权不信法、信钱不信法、信访不信法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信访不信法的现象比较严重。在一些地方,当群众遭遇侵权或者出现矛盾纠纷的时候,不是首先通过法律途径去解决,而是把信访当成救命稻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生活经验告诉群众,信访比法律更有效。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立案难、判决不公、执行没有保障,再加上程序复杂、时间长、费用高,使得法律维权途径还不够畅通,尤其是一些司法腐败现象的出现,让一些群众很难相信法律能够成为自己的保护神。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建设法治国家


  二、要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目前,很多人对法律相当陌生,法律知识极为缺乏,有的甚至就是法盲。因为不懂法,便很难守法。更重要的是现在人们对法治这个概念有误区。要想树立全民的法治意识,首先得正确理解法治的观念。

 

  现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对法律的理解甚至仅仅停留在八个字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都是包青天时期的法律理念了。中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什么叫法治——不守法就治你。这都不是对于法治的正确理解。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是什么:不仅公民要守法,政府和执法者也要守法,政府与法律的诞生和消亡,都必须经过一个合法的程序。政府和法律的关系是法律至上,政府活动只能在法律之内而不能在法律之外,只能在法律之下而不能在法律至上。对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而言,公民为重,政府只能实现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而不能违背和侵犯公民权益。所以说作为法治政府首先就要求政府守法,而非仅要求公民守法。我们提到法律的第一反应也不应该是害怕和恐惧。可能之所以有很多人觉得法律可怕,是因为违法就得坐牢,法律会把你关在笼子里。其实,在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中,法律是不应该让人民感到恐惧的,法律才应该被关在笼子里的。笼子里面是法律的禁区,绝对不能碰,而笼子外面是自由的世界,随便你怎么折腾。如果你非得把手伸到笼子里,就会被法律咬掉,就要承受相应的后果。但是如果法律胆敢擅自扩大它的笼子,甚至未经法定程序从笼子里跑出来,危害到人民自由的生活,那么人民就有权利制裁它。

 

  但目前的现状就是人们没有这种观念,没有正确理解法治的观念。总感觉只有老百姓守法就行了,不仅是一些政府和执法者这么想,很多老百姓也这么觉得。可能这种观念就根深蒂固了,这与我们长期的封建社会所形成的官本位思想不无关系。

 

  三、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树立起全民的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的建成,只有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的教育,做好普法工作。自1985年以来,我国已制定实施了六个五年普法规划。近30年来的法治宣传教育,有力提高了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了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开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给亿万人民群众,是人类法治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我国的普法宣传搞了很多年,效果是有的,但是还不是很明显。比如无罪推定”“一事不再理”“举证责任倒置这些最基础、浅显的法律概念,13多亿中国人能把它说清楚的不占大多数。我们电视上也有许多法治节目,但基本上传达的思想都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样的理念。当然这种让公民守法的理念是必须有的,但是不能仅仅是这种理念。要注重对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的培育,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发盒子文化,使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

 

  我们要建设法治中国,就要首先树立全民的法治意识,让我们每个人都积极投入到法治中国的建设中,自觉守法,共同铸造起依法治国的精神之基。

 

  作者:庄晓波 来源:消费导刊 2016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