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民法论文

试论离婚案件中的家庭暴力举证责任倒置

2015-10-08 10: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文章以李阳家暴事件为视点,探讨有关离婚案件当中家庭暴力行为的举证责任分配,家庭暴力包括着精神暴力和身体上的暴力,即“硬暴力”和“软暴力”,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对在这类案件当中实施举证责任进行分析,以及实施举证责任倒置对于社会稳定、家庭稳定以及法制健全和法治社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家庭暴力;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倒置;精神赔偿
  一、李阳家暴事件概述

  2013年2月3日,历经一年多的李阳家暴离婚案终于宣告终结了,法院判决李阳和Kim(李金)准予离婚,三个女儿的抚养权归李金,李阳支付三个女儿的抚养费每年每人10万元,并且由李阳向Kim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5万元、财产折价款1200万元。法院根据受害人Kim的申请,作出有效期为3个月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禁止李阳殴打、威胁Kim,这也是我国对新民事诉讼法的行为保全制度的首次适用。
  李阳的家暴行为使得许多中国女性对其极为不满,正如妻子李金所说,在中国的家庭当中存在着大量的家庭暴力,受害人(大多数为女性)背着中国的伦理道德,“家丑不可外扬”,很少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即使他们在法院主张自己的权利也未必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因为“谁主张,谁举证”这是法院的一个硬性的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定。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即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没有进行举证,那么就认定其所主张的事实不成立,也就不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更为严厉的是,在暴力行为导致的离婚诉讼案件中,如果举证方的主张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往往反而会遭到案件当中对方的报复,这样便加剧了家庭暴力的存在及其恶性发展。

  二、家庭暴力的概念、范围及在我国的法律规定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
  家庭暴力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规定为: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家庭暴力行为一般情况下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大多数为男性对女性施暴,也不排除女性针对男性施暴的现象。
  (二)家庭暴力的范围
  家庭暴力不仅仅包括肉体上的施暴行为,还包括对被害人精神上的折磨,这也是属于家庭暴力的一种。这在学界又被称为“硬暴力”和“软暴力”。
  “硬暴力”通常会在受害人的身体上留下痕迹。受害人身上留下的痕迹是很容易举证的,例如他们会向法院提交医院的病历、司法部门的伤情鉴定等,以此来证明自己遭受到的家庭暴力的侵害,作为解除婚姻关系的证据。但是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仅仅出具自己的伤害证明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其还必须证明自己所受的伤害是由对方当事人所为,这种因果关系的举证为诉讼离婚出了一个大难题。我们不可能在私密生活空间随时随地拍照或者安装监控摄像头,因此这是一个举证难题。李阳家暴事件当中对妻子Kim的额头、耳朵、膝盖等多处暴力性伤害,就是属于本文所述的硬暴力,但是Kim前几次的诉讼或者控告失败,也是由于因果关系证据的欠缺所导致的。
  “软暴力”,又名“精神暴力”,在离婚案件当中主要表现为夫妻之间冷淡对方,以及语言情感交流方面发生阻断、用语言讽刺挖苦辱骂对方,或者在性生活方面对对方进行精神上的折磨。李阳曾经在大众媒体面前说与Kim的结合完全是一个教育性实验,自己的三个女儿则是实验品,这使得Kim非常难以接受,因为在Kim看来,这是对其心灵的一种极大的伤害。精神暴力行为人对受害人心灵上和精神上进行侮辱或者其他方面的伤害,有时会直接导致受害人的精神抑郁。精神暴力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在法庭上很难举证。
  (三)家庭暴力在我国的法律规定
  1.家庭暴力的民事规定
  我国《婚姻法》在第三条第二款中规定:禁止家庭暴力。这就说明实施家庭暴力者可能会受到我国相关法律的制裁。我国婚姻法规定调解是离婚案件的前置程序,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一方提出离婚,经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我国的婚姻法根据不同的情形针对不同的家庭暴力行为人给予不同的法律规定,不仅规定了相应的民事责任,即实施家庭暴力的人在离婚案件当中,根据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法院会支持对方当事人的离婚请求,并且在分割财产时,对实施家庭暴力的人进行了不分或者少分的规定;还规定了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对于实施家庭暴力的人可以处以行政处罚,进行行政拘留;对于构成刑事犯罪的,还需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李阳的离婚案件当中,根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北京市法院发出了首个“人身保护令”,可见在现存的相关立法当中,会有愈来愈多的法律措施来禁止家庭暴力。
  2.家庭暴力的刑事规定
  家庭暴力在我国的刑事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即家庭暴力的刑事法律适用只能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情形,主要是套用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以及虐待罪等相关的法律规定,但是这些法律规定对家庭暴力的规定都是较为笼统的,缺乏相应的程序性法律规定。但是刑事法律制裁的伤害后果一般须达到刑法关于伤情的规定,刑事法律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犯罪,家庭暴力在我国当前的刑法规定中是空白。对家庭暴力的刑事制裁具有不确定性,因为按照现有刑法的规定,一旦被给予刑事制裁,那么受害人的受伤害程度一定会达到刑法的法定性标准。因此单独对家庭暴力进行相关的刑事立法是很必要的。



  三、家庭暴力在离婚案件当中的认定以及现存举证责任分配的不利之处

  (一)家庭暴力的侵权构成要件
  按照相关的法理分析,家庭暴力实质上表现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实施侵权行为,按照一般的法律规定,实施侵权行为须构成以下四个要件,我们根据李阳家暴案对家庭暴力的构成要件进行相关的分析:首先,损害事实的存在,即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有着被其配偶所侵害存在的事实,并且达到法律应当出面补救的一定程度,正如李阳家暴案当中Kim的在微博上曝光其遭受身体损害的事实;其次,损害事实和侵权行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损害事实的存在是由侵权行为直接或者间接引起的,并且这种行为当中,Kim的身体上的损害和李阳的暴力行为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再次,当事人的主观过错,造成受害人的损害事实的发生当事人时明知危害结果的发生,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李阳家暴案当中其造成的Kim的损害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故意;最后,损害行为存在违法性,即李阳的家暴行为在我国是绝对违法的,我国《婚姻法》以及相关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中明文规定禁止家暴行为。家庭暴力的认定还得具备非偶然性,夫妻生活中的偶尔打闹行为并非暴力行为,须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够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暴力行为。   (二)现行的举证责任分配对于离婚案件当中家庭暴力举证的不利之处
  1.精神损害的举证责任困难。我国现行的离婚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仍然是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来进行举证责任分配的,法律并没有对其使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是十分难以举证的,并且家暴行为的主要行为表现有性生活冷淡,语言上的讽刺、挖苦等比较隐蔽的手段。这些方面的问题在我国现存的离婚诉讼中的举证不仅要证明自己的精神损害的存在,而且还要证明这些精神损害是由于对方配偶造成的,并且这些损害的发生不是偶尔的,这对于具有传统思想的中国女性来说是很难启齿的,证据很难取到的。法院在李阳离婚案件当中对Kim给予5万元的精神损害赔偿,这对于离婚案件当中进行精神损害赔偿也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2.人身损害与暴力行为的因果关系举证困难。虽然受害人可以在法庭上提供相关的证据证明自己受害事实的存在,但是难以证明这些身体上的损害是由自己配偶的暴力行为实施所造成的,并且这些行为是发生在自己的私密空间,我们不可能每时每刻在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私密空间进行无间隙的监控,所以家庭暴力的发生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这也似乎成了我国法律上的一个漏洞。因为难以举证,法律上也没有特别的保护受害人的硬性规定,所以家庭暴力导致的诉讼离婚也难以得到法院的支持。
 
   四、家庭暴力在离婚案件当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有利之处

  (一)有利于家庭稳定,保护女性
  暴力行为导致的诉讼离婚案件当中的因果关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让采取家庭暴力者证明自己没有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证明受害人的伤害行为和自己的暴力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这样就会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受害人得到一定的法律上的帮助,法律也会相应地制裁家庭暴力行为实施者,这样暴力实施者或许会因为对法律的畏惧而不敢胡作非为。这样也就不会导致现在这么高的离婚率,因为离婚当中的家庭暴力因素是一个很高的比率,离婚率降低了,那么相对来说,家庭的稳定性也就提高了。在家庭暴力的相关调查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暴力当中受害人为女性的比例较高。我们古汉语“安”下面是一个女字,上边是一个宝盖头。“家”如果抽离了下面那个女字,整个“家”就会掉在地上,说明一个家庭当中女性的重要性。
  (二)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法制健全和法治社会的建设
  将家庭暴力进行举证责任倒置,可能会威慑到一部分实施家庭暴力行为者,有利于家庭稳定,而家庭稳定又进一步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需要健全的法制存在,需要我们建立文明健全的法治社会。正如李阳家暴案当中,当事人李阳所说:“我愿意做家暴的主持人和代言人,促进反家暴的立法或者相关保护措施的建立。”他在这个事件当中也是矛盾的,他反对家暴,同时又在对自己的妻子实施家暴。其实这是中国社会的两种观念在冲突,传统观念“家丑不可外扬”告诉我们,中国社会对家暴持着放纵的态度;另一种观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法治社会”要求家暴的存在是需要被界定的,可以利用另一种更加和谐和法治的方式来制止家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