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经济法论文

试论新能源产业中的中美贸易摩擦

2015-10-08 10: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 近年来,中美新能源贸易逐日攀升,同时摩擦也与日俱增,在量上和面上都有所扩大,美国的制裁对于新兴成长的我国新能源产业是迎面而来的挑战。新能源贸易领域为何备受重视又摩擦不断?如此形势下我国又该如何面对?本文将对此作出探讨。

  论文关键词 中美新能源贸易 摩擦 应对

  随着传统资源的消耗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日渐严重,可再生且污染小甚至无污染的新能源越来越为各国重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新能源的开发使用不仅对于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对当前经济带动力量亦是不可无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将新能源划分为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和传统生物质能三部分,当前国际上进行的新能源贸易往来主要集中在其中的新可再生能源产品部分,包括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等。很显然这是一个含高科技的产业,但同样可以注意到新能源产业链条中基础加工同样事关重要。中美两国都是能源消费的大国,日益加重的能源压力这也使得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成为两国共同的需求。为应对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低靡,奥巴马政府的新政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投入方向。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成为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的产业。
  科技大佬美国和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合作看似会带来互惠双赢的局面,但是在事实上,中美两国近年来发生在新能源贸易上的摩擦愈来愈多:2010年,美国启动对华清洁能源有关政策和措施的301调查,并于同年向国际贸易组织(WTO)起诉中国补贴风电;2011年,美国商务部对从我国进口的多晶硅光伏电池进行反倾销和反补的“双反”调查;2012年又对我国风电塔产品发起“双反”调查。《1930年关税法修订案》更是赋予美国贸易执法部门对中国和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倾销或反补贴关税的权力。由此看来,中美两国的新能源贸易合作并非一帆风顺。

  一、中美新能源贸易现状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从中国进口新能源产品总额达到36.01亿美元,出口总额为32.22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29.16%和22.86%,其中风电产业和光伏产业产品规模比重占到了近40%。风电产业方面,目前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风电大国,2010年中美之间的风电产品设备贸易规模达5.64亿美元,年均增速更是达到了26.95%。而在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简称USW)向美国政府提出中国新能源“五宗罪”后不久的2011年1月18日中美官方便在在华盛顿签署了包含核电、风电、太阳能、水能、智能电网、碳捕获与封存等多个领域的新能源合作协议。美国参议员约翰·克里在2009年5月中美清洁能源论坛上就曾提出全球新能源市场将是一个规模达6万亿美元的大市场。
  由此看来,虽然中美在新能源贸易领域的摩擦日益见长,但可以看到双方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二、中美新能源贸易摩擦中美国的思考

  新能源产业的潜力与市场竞争。巨大潜力的新能源市场,谁在第一阶段占领市场便会为今后的发展夺得头筹。“十一五”期间中国新能源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风电连续5年翻番,以年均102%的速度增长,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一,占到世界的一半等。虽然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但由于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在技术上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有关补贴加上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在美国国内以及世界范围都给美国新能源产业带来不小的竞争压力。一个产品能否赢得广大消费者占领市场,关键在于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在质量上,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快速的发展中提升,就价格而言,中国制造能遍布全球的主要原因正是价格优势,而当价格优势和科技质量结合,美国产业因此感到竞争压力,贸易保护主义亦是有所抬头。
  新能源的战略意义。能源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商品,更是一种战略物资,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东地区历史上的动荡局面都与石油资源密不可分,由能源问题引发的战争亦不在少数,各大国的战略布局中能源资源也是重要考虑因素,石油运输路线已而成为各大国的生命线。能源的特殊重要性和传统资源的日益消耗,使得新能源的开发发展在世界范围日备受瞩目,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是各大国在未来重点发展战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新能源领域夺得头筹,不仅可以缓解能源供需压力,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更多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更能提高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安全,大大减小能源被遏制截断的危险。日本重点发展的太阳能、氢能,欧盟出台的“欧盟2050能源路线图”,美国的“新能源”战略政策以及我国的大力发展都足以见得新能源的战略性意义,以及新能源与产业结合的巨大发展前景,对于美国而言这更是不可错过的历史机遇。
  中国近年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我国新能源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投资和产能上都快速增长,并且技术上也有所突破,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这无疑是对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巨大挑战。世界经济实力排名前二的两大国的竞争将越来越在各个领域展开,新能源更是关键领域。
  新能源产业在美国长期经济发展战略中举足轻重。金融危机后,美国制定了短期与长期经济政策相结合的经济战略,而长期经济政策的两个重要方面为“再工业化”战略和“新能源”发展战略。“再工业化”实际上就是一个经济回归“实体化”的过程,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美国意识到回归和升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一方面美国政府通过降低制造成本的方式回归传统意义的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又通过鼓励创新的方式使美国的实体经济有质上的提高,“质”与“量”双管齐下,美国所倡导回归的实体与中国目前的实体经济相比较而言是更高一层次的。我国目前的实体经济中廉价的劳动力时我国产品有成本上的优势,而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事实不可否认,一个科技产品的完成中国所得到的是薄利的加工成本,科技与创新正是我国实体经济要努力的方向,这样比较而言美国的实体回归比我国有更高的起点。

  发展“新能源”的核心是投资发展“气候友好型能源(climate-friendlyenergy)”。具体来说,美国政府新能源扶持政策的要义可以归纳为如下5个方面:第一,在短期内(2010-2013年)通过向“新能源”电力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等资助,使美国国内新能源供应量增加1倍;第二,通过对使用“新能源”的个人、单位和对方政府实施补助,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和能源效率的提高;第三,长期内美国政府将重点扶持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活动,并决定在10年内投巨资支持发展下一代新燃料和燃料基础设施;第四,通过实施“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项目(Cap-andtradeProgram)”限制化石能源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鼓励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第五,启动“重塑美国能源科学与工程学优势”教育计划,通过提供奖学金、设立跨学科研究生课程,以促进学术机构和创新公司结成伙伴关系等措施,鼓励学生从事清洁能源领域的工作。
  同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还关系到美国的就业,进而影响政治支持。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潜力,使美国人对该产业领域的就业促进抱有更多希望,这对经济仍然不太景气的美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就业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稳定,民心的倾向很大程度影响了政治选票,而中国新能源产业对美国新能源市场的冲击,使得美国民众的“中国抢走了工作岗位”的观念直接或间接加深,再加上美国新能源企业对我国企业的竞争敌视,从民间施压官方,中美贸易摩擦更有发生的可能性。
  USW对中国的控诉重点有五个方面:降低关键原材料的可获得性,比如控制稀土出口;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禁止按照出口业绩和“本土化”程度提供补贴的规定,如特别针对新能源出口产品的研发基金;针对进口商品和外国企业的歧视性措施,比如光伏和风电的国产化率要求;技术转移规定,如美国光伏企业EvergreenSolar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时,被强迫把相关技术转入合资公司;干扰贸易的国内补贴。
  美国一方面自己大力补贴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又对中国新能源扶持提出质疑,从补贴力度来看,美国的补贴金额远远超出中国对新能源的补贴。美国此举显然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三、中国该如何应对
  规范国内政策。包括政府和企业都应该遵守WTO的有关规定,积极运用其规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WTO的成员,规范自身是在贸易摩擦中占优势的重要筹码,美国对我国提出的异议主要针对政府补贴和对外资企业的限制等方面,而我国在这些方面是否真的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如果中国政府确实实施了美国提出的这些政策的话,对新能源行业的补贴构成了WTO所禁止的补贴。而按照SCM协定第4条的规定,美国可以要求同中国进行磋商,磋商未果可以诉诸DSB要求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做出裁决要求中国立刻撤销该禁止性补贴。由此看来要想在摩擦中占有理地位还是要先保证自己的行为规范性。
  理性迎战与适时反击。在国际贸易上,特别是在中美、中欧之间,我国一直处在比较被动的地位,面对他国的质疑和诉讼,首先我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敢于面对,政府应与企业一同解决国际贸易问题。同时,我国应该灵活运用WTO的规定,在必要时候也应先发制人,在中美新能源贸易中给予美国以还击。
  提升产业与开拓市场。虽然说我国新能源产业今年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必须认识到我们的新能源企业在企业知名度和品牌性建设上还与美国一些大企业有很大差距,在产品质量和技术上还需要提升,因此将我国新能源产业综合提升对于抢占和稳定保持市场来说都很重要。同时应该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如在欧洲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多元化的市场可以减少美国限制政策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影响。
  本土化经营,减少美国民众抵制心理。上文曾提到美国民众的“中国抢走了市场和工作岗位”的观念十分强烈,也是影响美国对中国调查的重要因素。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企业在收购一些美国企业后很多都把技术和公司带到中国,这使得美国民众产生很强烈的剥夺感,进而会抵制。中国的企业想要成长为有世界影响的企业就必须将品牌性建立起来,得到他国人们的认同,因此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在国外的收购兼并中应在当地扩大正面影响,顺应当地的管理情况,在当地的福利等方面有所作为,树立企业名誉。

  四、结语
  中美两国的关系在建交以来都十分微妙地发展,在摩擦与合作中平衡和发展,这同样表现在新能源领域。而这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产业关系到两国国家利益,随着时代发展,其重要性将日益凸显。就中美两国的市场、科技、劳动力等方面、以及世界趋势而言,合作是必然的选择,虽然摩擦存在,但两国的新能源领域合作也定会在竞争中不断加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