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国际法论文

试析传统思维方式对冷战后中国外交的影响

2015-08-05 09: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 任何民族国家的统治、外交政策的制定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发生的。思维方式作为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必然会对一国的对外政策与对外行为产生微妙影响。中国独特的文化本原催生出了整体、法象、价值等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的形成无疑深刻影响着冷战后中国外交的认知方式与分析视角,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外交理念与分析范式。通过探究冷战后中国外交背后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中国的对外政策与对外行为,把握中国外交的轨迹与发展方向。

  论文关键词 文化本原 传统思维方式 中国外交

  一、整体思维对冷战后中国外交的影响

  由于与西方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中国在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系统整体观虽然不能说是中国所特有,但它确实是我们民族思维的一个典型、突出的特征。事实上,从先秦诸子开始,中国思维方式就明显带有纯粹的强烈的整体倾向。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谈及中西哲学差异时就明确指出:“在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机械原子论的时候,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宇宙的哲学。”中国倾向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着眼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而理解与认识对象。“中国人认为世界自产生之日开始便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中,有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与部分,它们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若想认识世界乃至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最适宜的视角是用联系的、整体的观念看待问题。”
  整体思维对冷战后中国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影响外交理念的建构视角
  例如中国提出“谋求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外交理念。中国不只谋求一国之和平,也谋求世界之和平,中国不只促进一家之发展,也促进各国之发展。中国的和平与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中国并非从一国的视角出发,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世界整体着眼,从宏观角度思考世界政治问题。正是整体思维方式,塑造了中国一系列饱含世界尺度与世界眼光的外交理念。
  (二)影响外交政策目标的选择顺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要有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的保证。中国以世界眼光来考量属于世界的利益、价值和责任。“世界——国家”的目标选择顺序鲜明地体现了整体优先的思考方式。
  (三)影响对国际事件的分析与归因角度
  在对待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纷争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要以大局为重,以团结为重,以共同利益为重,采取克制态度,本着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的原则,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和分歧。受此影响,中国对国际事件更倾向于从国际体系、国际权力结构、经济社会环境、民族宗教等宏观层面进行归因。

  二、法象思维对冷战后中国外交的影响

  法象思维其实是中国非常古老的思维方式,早在古代典籍中就已经有明显的体现。《尚书》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一章的意义构成了以下三条意义链或意义丛:
  水、 火、 木、 金、 土。
  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
  咸、 苦、 酸、 辛、 甘。
  “五行”这一意义域由三条意义链或意义丛构成,组成意义域的意义单元不是单个的意义片断,而是意义链条,并且每条意义链都是对人们熟悉的事和熟悉的人的描述。意义丛或意义链之间的关系则是一种意指或指示关系。这种思维路径显然不同于西方求知型的思维方式,求知的思维方式将会在一条意义丛中进行思索与求证,而中国的意义丛却将这种求索的紧张传递到相邻的意义链或意义丛,试图通过这样的传递来缓解认知的冲动。这就好比意义像蛇一样延伸向波光粼粼的意义水面,它没有潜下水底,只是在水面上做五彩缤纷的衍射。这种意义链或意义丛相互指向的关系就是一种法象关系。也就是说,通过观察意义丛或意义链这些“道”的“法象”来体悟蕴藏于其中的“道”。
  法象思维对冷战后中国外交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影响特定外交理念的阐释方式
  “和谐世界”理念的阐释就是以法象思维方式进行的。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由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4月的雅加达亚非峰会上首次提出,同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刻内涵。2007年10月,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首先,上述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不是单独的意义片断,而是一条意义链或意义丛。其次,意义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意义指向或指示关系。也就是说,这五条意义链的核心意义内涵存在着呼应或指向关系。就意义链本身而言,它不是绝对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会把意义指向相邻的意义链条。“和谐世界”理念的整体意义由意义链复合而成,由此构成了一个立体性的意义域。而“和谐世界”又与“和谐社会”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结合,由此构成了更高一级的意义空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