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百科 > 正文

发表粮食工程论文

2023-12-11 21:51: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粮食工程论文

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1998年的报告,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十亿。要确保这么多人口的生存,粮食问题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99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90年代全球农产品产量年均增长速度为7%,略低于80年代的实际年均增长率,而同期世界所有用途的粮食和农产品需求仅增加6%,大大低于80年代2%的实际年均增长率,预计90年代全球粮食和农产品总的供应量足以满足全球的有效需求。说明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世界粮食是安全的,世界粮食及农产品生产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世界存在的粮食问题之所以存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粮食匮乏,营养不足,又没有能力更快地增加粮食生产,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缺粮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有些发达国家粮食又大量“过剩”。战后发达国家粮食人均产量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有些发达国家的粮食越来越“过剩”。尽管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足,但发达国家的存粮却大量积压。因为发达国家为维持粮食的较高价格,宁可积压或销毁,也不愿低价供应发展中的粮食不足国家,而这些粮食不足国家却往往由于无力购买,而使大量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  在世界粮食生产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1994年,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就曾在《谁来养活中国人?》一文中指出,如果中国人不能养活自己,那么他们将使世界挨饿。但是,我国从1999年起已连续4年粮食减产,靠挖库存来平衡需求。而库存粮食很有限,去掉陈粮最多还能挖抵两年。1998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在下降,由当时的12亿吨下降到2002年的57亿吨;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从1998年7万公顷下降到2002年的10390万公顷;粮食人均占有量下降,由1996年的每年414公斤下降到2002年的357公斤。  具体来说,我国近几年的粮食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粮食生产周期限制粮食的亩产。粮食生产周期为4~5年,大体上为两年一平一丰收,1995年来连续几次的粮食丰收使供给过剩,从1999年起,我国粮食进入歉收期。   由自然因素产生的粮食问题。①从1949年到1998年,全国平均每年受旱灾面积为24亿亩,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17%。到1998年底,我国有效灌溉面积为01亿亩,虽然生产了占全国67%的粮食、60%的经济作物和80%的蔬菜,但却耗费了大量的灌溉用水。②我国耕地在承受人口和城市化巨大压力的同时,还面临水土流失的剧烈侵蚀,全国年均有100万亩耕地因此丧失利用价值。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提供的统计显示,半个世纪以来,全国水土流失毁掉耕地4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以上,土壤流失总量50多亿吨,数以亿吨的氮、磷、钾等养分流失,减少粮食2000多万公斤,造成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③土壤侵蚀造成耕地水、土、肥流失后,土地日益瘠薄,田间持水能力降低,加剧了干旱的发展。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严重。目前,我国仍有荒漠化土地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④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据有关人士预计,2050年前,我国粮食产量要比现在增加1400亿公斤以上,这意味着农业灌溉总用水量必须增加。在工业与农业争水时,农业显然居于不利的地位。因为中国大陆需要1000吨水来生产一吨小麦,价值大约200美元。   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限制粮食供给能力。主要原因在于粮食供应的地区结构和品种结构不适应变化了的消费需求,我国南方每年有近2000万吨稻谷喂猪,而东北粮仓却产生卖玉米难。广东省早稻积压,但同时进口大米。吉林两次卖难积压的玉米都是产量高、粉质多、口感不好的粉质玉米,而南方产粮大省积压的粮食主要是早籼稻。以湖南省为例,市场畅销的粳稻、糯稻仅占稻谷总产量的3%,籼稻占94%,每年粮食收购总量的90%是早籼稻,而早籼米垩白度高,口感不好。   粮食需求的增长。国家统计局、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联合国经合组织等单位预测,我国粮食到本世纪末的需求量约在5-6亿吨之间。按照人均400公斤消费量、13亿人口计算,粮食总需求量为2亿吨。若按照人均500公斤的需求水平计算,则需要5亿吨。而按照农业发展规划,我国的粮食生产即使经过努力到本世纪末达第二个台阶,即5亿吨的水平,那么,届时在第一种需求格局即我国粮食消费构成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将出现2000万吨的缺口,而在粮食间接消费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的需求格局下,将出现5亿吨的缺口。?   农民生活水平、国家政策、耕地面积的占用、退耕还林所导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减少。1982年和1989年都出现过农民卖粮难的现象。虽然在表面上看来有共同之处,表现为农民手中的粮食卖不出去,国营粮食部门不愿收购,市场粮价低落,但两次卖难有重要区别:第一次卖难是在温饱需求的背景下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仓储运输及粮食加工能力不适应粮食生产的发展;第二次卖难是在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之后,城乡居民的消费转向小康,不再种田,没有粮食可卖。卖粮难的现象是粮食问题的根本原因。以贵州省某县为例,由于国家加大力度鼓励村民退耕还林,现在乡里种粮的人大大减少,耕地也减少了很多,大家都宁愿买粮,光是2004年退耕还林就达到2004亩。根据这个村庄2001年至2003年产粮统计表,耕地2001年为2395亩,2002年2317亩,2003年2300亩;粮食产量2001年11005吨,2002年10000吨,2003年9772吨。 我国的粮食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要使这个问题获得全面、持久的解决,就需要整个国家的人民做出共同努力。 粮食问题是严重的、迫切的,但不是不能解决的。  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在中国耕地面积很难增加而且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如果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增产的粮食被增长的人口所抵销,人均占有的粮食产量就难以提高,甚至会减低。由此可见,如不控制人口增长,粮食问题 就难以解决。反之,如果能控制人口,又能提高粮食产量,人类的粮食供应就会得到保障,人类的营养状况也会得到改善。   依靠科学技术的提高与推广,开展新的绿色革命,提高农业生产率;重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及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为了不断增产粮食,保证人类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一方面要为农业生产开拓新路,大力开展生物科学的研究,利用遗传工程培育新的优良品种,大幅度提高农畜产品产量;一方面要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使人的生产与粮食生产和供应保护相对平衡与协调。   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中国肥沃而便于耕种的土地,现在差不多都已开垦。剩下的可耕地数量已不多。不仅如此,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扩建,房屋和交通占地等原因,耕地面积还在不断缩小。因此,为了增加粮食生产,就必须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  尽量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把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同支持和援助贫困国家、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确保国家和家庭粮食安全置于国家发展政策的首要地位,使社会的所有部门、各行各业都能保护和促进农业增产。  加强与他国合作,包括为增加生产提供更加开放的市场准入,提供合理而可预测的农产品价格趋势信息,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和贸易变化的监测,在农产品贸易、资源管理和技术研究开发等领域展开区域合作等。

就是平房仓、圆筒仓、地下仓等

摘要:当前,我国粮食连年减产并导致其大范围涨价,给国人敲响了粮食安全问题的警钟,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首先从判断我国当前粮食安全的形势入手,然后分析了它的未来供求发展变化趋势。最后,就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建议,以期对有关部门的粮食决策有所裨益。 关键词:粮食安全;粮食价格波动;对策 一、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判断 最近,有两大事件给国人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一是去年粮食产量有跌破4500亿千克,比上年减产200多亿千克。二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粮棉油以及猪肉、蔬菜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大范围、全面上涨。面对粮食减产和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国内学者对当前以及未来粮食安全状况的看法出现了分歧。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粮食安全没有问题,政府对此不必过分担心;而另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粮食供求已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未来三年内中国粮食将发生严重问题,对此政府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到底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是不是出现了问题,供不应求或者说粮食隐患是否会发生呢?为此,我们需要来判断一下当前粮食安全的形势: 从1995年开始我国粮食连续4年丰收,再加上1995年至1998年粮食净进口250亿Kg,导致粮食年总供给量大于消费量,出现了过剩。自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大致在4800亿Kg -4900亿Kg之间,而粮食产量己经连续4年徘徊在4500亿Kg左右,产不足需。这几年全国粮食当年产需缺口在300亿Kg-400亿Kg之间,2003年达到450亿Kg-550亿Kg。在这种背景下粮食安全很自然地重新被人们所关注。1999年-200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累计减少772亿K 2000年粮食减少1%,2001年又比上年减产1%,2003年比上年减产5%,人均占有量只有335Kg,这是20年来最低点。 2003年“非典”期间,国内粮价引起农业部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进入秋收时节,各地粮油价格出现快速攀升迹象。中国粮食价格近期出现6年来的首次上扬,中部产粮大省安徽稻谷上涨30%,东北粮区黑龙江小麦每吨收购价格上涨19%,陕西省玉米每吨上涨15%。粮食减产,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是粮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人们普遍关心的是:粮食供求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我国粮食问题的未来供求趋势分析 如上所述,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的粮食安全隐伏着风险,存在着粮食的不安全因素。之所以说存在着隐患,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是我们国家对粮食主观需求扩大的无限性和客观资源再生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因为粮食需求量呈刚性增长,越来越大,但资源再生是有限的,两者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如果处理不好这个矛盾,隐伏在它们之间的风险性就会暴露出来,甚至会激化,就会产生粮食的不安全,甚至出现粮食危机。从思想状态、粮食供给的制约、需求的增长、市场体系的不完善等方面来分析,也可看出我国粮食产销中的种种风险和问题。 (一)我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状态 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五个不变的发展趋势:一是全国人口总数量庞大、基数高,每年增长1000多万的数量在短时期内不会改变。二是人口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趋势不会变,到“十五”期末人口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33%提高到40%以上。三是居民生活结构进一步改善不会变,消费食物的多样化、优质化趋势将加强,动物蛋白食品的消费数量将越来越大。四是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会变,我国将继续大规模退耕还林、还牧、还草,这必然需要增加退耕粮食补助和食物供应。五是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不会变,由此对饲料粮的需求将大幅增长。上述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对粮食和主要食物的需求将不断增长。据预测到2005年,全国粮食总需求量将增长到50450万吨,其中口粮、饲料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的需求量将分别增长到28938万吨、15803万吨、4399万吨和1310万吨,依次比2002年增加1629万吨、656万吨、690万吨、246万吨。毫无疑问,随着粮食和主要食物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担子将越发沉重。 (二)粮食供给受多种因素制约,提高供给能力难度很大。 之所以说粮食供给受多种因素制约,提高供给能力难度大,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自然资源享赋,存在多种缺陷: 耕地少,生产规模狭小。在农业和粮食科技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之前,粮食的种植面积和粮食的单产是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我国的人均耕地只有5亩,仅占世界的40%,预计到2010年,全国人均耕地的数量将下降到43亩,规模与国外一些国家简直无法相比:澳大利亚人均耕地8公顷、加拿大110公顷、美国57公顷、法国18公顷,阿根廷17公顷、俄罗期5公顷。还不可忽视的是,目前我国耕地每年仍以几百万亩的数量减少,不断缩减的耕地面积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水资源短缺,干旱威胁严重。我国是世界上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2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量的1/4,而且分布极不平衡,水资源多分布在南方,长江以北的地方一般都缺水,像河南、河北、山东、东北,这些粮食主产区都严重缺水。而正是这些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粮食基地,是提供商品粮的主要来源。然而缺水成为粮食主产区增产的制约因素。 水资源污染严重。据统计,全国1200条河流中,有850条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利用污染的水来灌溉农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受到污染。环境和水资源污染降低了我国粮食农产品的质量。 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外国绿色壁垒的阻碍。我们不能埋怨别人提高壁垒,而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生产出的被污染的食物,能让本国人民吃吗?中国人民也应该吃绿色食品。据报道,全国每年废水、污水的排放量高达606亿吨,7大水系的支流和下流水质恶化,湖泊、海口、海湾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综合上述,一方面我国缺水,另方面污染又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造成生态脆弱,旱涝频繁发生,制约粮食生产的增长。 (三)“退耕还林还草”的推进,客观上加剧了粮食需求矛盾。 根据林业部门的规划,全国到2006年将总计退耕还林1467万公顷,涉及数亿人口。到2002年己经退耕还林720万公顷,涉及1300多万农户。从2000年到2002年对退耕还林工程己投入54亿元,其中粮食补助08亿元,现金补助53亿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2亿元,中央累计供应粮食5亿公斤。2003年,全国安排退耕还林工程投入69亿元,当年供应粮食5亿公斤,另外地方还要承担粮食的调运费7亿元。我个人认为,实施退耕还林战略决策英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现在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一点应该充分肯定。但在取得巨大进展后的今天,进度应该调整。就像打仗一样,大规模的进攻取得辉煌战果之后,需要总结、体整,以利再战。退耕还林的巨大战役已进行了三年,现已退耕667万多公顷了,国家迄今己拿出了几百亿元、几百亿斤的粮食,预计从2005年开始,供应粮食将达到高潮,退耕还林的有效期限是8年,所需求的粮食量十分巨大。为了巩固成果,根据国家的粮食供应能力、国家的财力、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在需要作适当地调整。即需要对退耕还林进行中期评估,总结经验,针对问题,突出重点,稳步提高。换句话说,对退耕还林应该稳定规模,巩固提高,分类实施,以利再战。总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必须考虑到粮食安全的因素,必须考虑到退耕还林后的巩固不反弹的问题。 (四)农业科技较为落后,服务体系还很薄弱。 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和粮食增长的80%、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70%都是依靠农业科学技术取得的,但是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还相对落后。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题研究,我国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在“八五”期间是28%,比发达国家差1/3多;在“九五”期间提高到7%,比发达国家还差一半左右。此外,目前我国农村科技服务尤其落后。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农业科学技术还相当落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五)有3000万农村人口没有解决温饱,城市还有725万的失业人口。 解决这部分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还剩下的3000万农村人口的脱贫问题,难度更大,造成这部分人难于脱贫有种种客观因素,有的是缺乏生存条件,有的是劳动者的素质不高,有些是身体残疾造成的社会弱势群体。按照粮食安全的概念,要保证人人有饭吃,这是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 从上面的评析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存在种种隐患,存在风险因素,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三、对策——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由下表可见,我国粮食安全水平的各项指标,人均谷物占有量和粮食自给率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外,其余两项指标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上述各国的比较中,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水平低于美、加、法、澳四国,但高于俄罗斯、日本和印度。这表明,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取得如此高的粮食安全水平实属不易,也是我国对于世界粮食安全的一大贡献。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仅靠这种静态指标的对比尚不能说明粮食安全状况的全部问题。因为从本质上讲,粮食安全应由各国的国情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粮情决定。我国现阶段,影响粮食安全的许多因素发生了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对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应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世界主要粮食生产、消费国粮食安全状况表 粮食总产量波动指数 粮食自给率 粮食储备率 人均谷物占有量(Kg) 中国88 37 65 344 美国56 32 83 1252 加拿大 69 69 85 1368 法国14 07 01 985 澳大利亚 81 85 24 748 俄罗斯 64 60 92 640 日本27 53 36 121 印度64 62 26 231 世界平均 21 18 42 348 (注:本表前三项指标为1960-1996年的平均值,人均谷物占有量为1992-1994年的平均值) 面对我国粮食安全出现的上述问题,我国学者提出了诸多对策,比如:应从思想上重视粮食安全;科技兴粮;采取技术集成以实现粮食超高产;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对农业实行政策倾斜等等。但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隐患,就必须从中国的国情、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粮食安全的特性等出发制定粮食安全的保障体系。 (一)坚持基本农田制度不动摇,提高粮食的可持续增产能力。 在科学技术没有根本性突破之前,耕地依然是粮源之基,保证足够的粮食面积、稳定地提高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应该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因此要继续坚持珍惜每一寸耕地的国策,坚持基本农田保护制。目前我国应严守 1亿公顷基本农田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同时要保持03亿公顷—07亿公顷的粮食种植面积。与此同时,对粮食主产区要实行优惠政策,对粮食主产区和主产区的农民加强保护和扶持力度。目前,急需要采取“五保护”、“五提高”措施:一是保护其主体农民利益,切实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二是保护其基础稀有资源耕地,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三是保护其命脉水源,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四是保护其屏障生态环境,大力提高可持续增产能力;五是保护其关键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粮食科技创新能力。与这些重要措施相结合,要继续建设现代化商品粮基地,形成新的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商品粮供应基地。 (二)培育和健全现代粮食市场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供应。 发挥粮食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作用,能够高效、灵活、低成本地保证粮食供应。因此,必须建立以国家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批发市场为骨干、众多的分布全国城乡的集贸市场为基础、粮食期货市场为先导的完整的粮食市场体系。 在加强和健全市场体系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建立市场信用制度,采取“五强化”和“五严格”的措施规范粮食市场体系。我国目前还是一个“非征信国家”,还没有建立起信用制度和信用中介机构,在国际上的信用度还比较低。因此,必须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信用制度,努力做到“五个强化”:强化公正的征信中介服务,强化各类粮食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强化粮食市场的信用立法和执法力度,强化粮食企业内部的中介行业的市场化发展,强化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和自律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市场监管,实行“五严格”:严格交易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严格产品检疫检验制度;严格整治假冒伪劣的商品和非法交易行为;严格实行产品无污染包装和标签制。 (三)坚持和完善粮食储备体系,调整粮食储备的结构和规模。 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是国际上通用的保障粮食安全的制度建设。我国是个人多、地少、财弱的大国,更有必要建立和健全粮食储备制度。我国周边的14个国家都建有粮食储备,菲律宾的粮食储备机构直接归总统管。我国建立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己有多年,建造了一批现代化储备库,建立起垂直管理体系,并且己发挥出重要作用。然而,客观而言,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成本还比较高,宏观调控作用还不够大,因此对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特别是储备规模和管理,必须进行改革调整,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努力实现五化:管理要规范化,规模要适度化,结构要合理化,轮换要制度化,成本要低廉化。 (四)建立粮食预警报系统,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粮食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建立粮食预警报体系和专业机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十分必要和重要。这也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预警报机构。我国应该尽快建立预警报体系和专门的预警报机构,由专业人员密切追踪、不间断地搜集、整理、加工信息、形成信息主流,为国务院提供有观点、有论据的报告。首先要建立准确、灵敏的市场价格预警报体系。价格是市场行情的晴雨表,是市场变化最灵敏的综合反映,及时、全面掌握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就能进行科学决策。其次是建立粮食总量供求平衡的预警报系统,全面地监测和掌握各方面的粮食资源总量、消费总量、需求总量的平衡。第三是建立国家粮食安全的警级、警线。即在什么情况下无警,什么情况下是弱警,粮食风险达到什么程度是中警,达到什么程度是强警,以此建立起粮食安全的警级和警线,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使用。第四是建立专门的预警报机构,专门把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加工、分析,形成综合报告,及时供给政府,作为国家粮食决策的可靠依据。 (五)健全和创新科技支撑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来加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 实践证明,世界上每一次农业科技革命都带来了农业和粮食产业的提升,也提高了粮食的安全度。但是,如前述我国的农业科技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另外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强大。因此,健全和创新科技支撑体系,对于农产品的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当前实际需要出发,我国要健全农业和粮食的良种体系、安全储藏体系,精深加工体系,资源开发转化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等。这里特别强调,建立和健全粮食等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要与国际接轨,以促进国产粮食等产品的质量适应国际市场要求。这既符合我国应对“入世”挑战、打破国外“绿色壁垒”的需要,又符合国内市场对高质量、高安全性农产品的需求。 目前,在我国最迫切的是建立和健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管理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前者包括产地环境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储藏管理标准、营销管理标准及卫生安全管理标准等;后者包括生产技术、商品质量、检验检疫等标准。除了制定标准体系之外,我国还要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绿色食品,以高质量的绿色产品去打破外国的“绿色壁垒”,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综上所述,清醒评析中国粮食安全的目前态势,客观预测中国粮食安全的未来趋势,对全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可盲目乐观、掉以轻心,也不可在乐观和悲观间左右摇摆,扰乱人心,更不可消极悲观、失去信心。只要我们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采取措施,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防患未然,我国的粮食安全就会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泽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仁[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中国农科院中国粮食之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3]王济民,李玉珠中国粮食波动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4]朱希刚跨世纪的探索:中国粮食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5]刘笑然,郭缨蔚中国粮食安全、供求平衡与宏观调控研究[J]中国粮食经济,2003(2) [6]彭珂珊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7]彭珂珊我国粮食安全生产状况和未来形势分析—— 兼论2003年粮食价格波动[J]粮食问题研究,2004(1) [8]丁声俊目前态势未来趋势粮食安全——关于我国粮食安全及其保障体系建设[J]粮食问题研究,2004(1)

粮食工程导论论文

一、学术论文粮食问题与综合治理,中国粮食经济,1989年第1期。供销合作社企业股份化程序设计,财贸经济,1989年第4期。面对通货膨胀现实的商业思考,财贸经济,1989年第7期。治理整顿中的产业结构政策,改革时报,1990年3月10日。近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合作),经济学动态,1990年第9期。建立均衡有序的农产品市场(合作),财贸经济,1990年第10期。关于大中型商业企业股份制的几个问题(合作),商业经济与管理,1991年第4期。在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中完善社会批发商业体系,财贸经济,1992年第1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商业企业机制,商业经济研究,1992年第5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企业市场营销,商业经济与管理,1992年第6期。商业企业改革中的股份制形式(合作),商经学刊,1993年第1期。当前商经学界十大理论“热点”概观,商业经济研究,1993年第2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商业发展模式,商业经济研究,1993年第3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发展模式与基本对策思路,经济研究参考,1993年第3期。农产品市场运行中的省际贸易问题,财贸经济,1993年第5期。中国国内市场研究:省际投资与省际贸易(合作),财贸经济,1993年第7期。国外粮食价格政策述评,经济研究资料,1994年第1期。现代商业经营形式的类型与选择,财贸经济,1994年第5期。中国宏观环境变化与企业市场营销(合作),商业经济与管理,1994年第5期。建立具有供销合作社特点的管理体制,商业经济与管理,1995年第4期。供销社改革与国家扶持政策,河北供销与科技,1995年第9期。进一步深化供销社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合作),财贸经济,1995年第8期 。反思与对策:供销社改革误区之我见,商业经济与管理 ,1995年第5期。大背景下的审视:中国期货市场开始走向成熟,期货导报,1996年1月1日。连锁经营:“难上层楼”的沉思,中国商界,1996年第1期。通货膨胀下的期货市场与期-现价格关系,财贸经济,1996年第5期。零售物业:怎一个“火”字了得,中国商界,1996年第5期。中国城乡市场结构变动分析,市场营销导刊,1996年第6期。背景与前景:期货市场忧思录,中国商界,1996年第6期。给集贸市场一个“说法”,中国商界,1996年第7期。“九五”时期中国商业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商业经济与管理,1997年第1期。开拓农村市场的多向思考(合作),商业经济研究,1997年第2期。粮食贸易政策走向:从“政府购买型”体制转变为“市场销售型”体制,经济研究参考,1997年第2期。中国粮食问题:国内贸易政策协调与流通体制改革,经济研究,1997年第3期。大中型商业企业的经营策略:观念调整与思路创新,商业经济与管理,1997年第3期。面对外资进入中国商业领域的理性思考,财贸经济,1997年第8期。供销合作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基础(合作),中国供销合作经济,1997年第10期。适时设立“中西部开放试验区”,探索内陆地区加快发展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1998年第17期。政府职能适度分解:欧盟大市场中的奥地利协会型经济协调机制,财经文稿,1998年第2期。瑞士经济秩序的法律化管理,财贸经济,1998年第7期。国企改革的他山之石,当代党员,1999年第8期。开拓“重庆造”的市场空间,当代党员,1999年第9期。面对WTO:重庆经济发展的形势估价与对策思路,重庆调研,2000年第1期。如何看待外贸对重庆经济的拉动作用,重庆日报,2000年8月14日在西部大开发中构架外向型经济体系,今日重庆,2000年第2期。世界500强在重庆投资分析,中国外商投资报告,2001年。“走出去”的思考与建议,当代党员,2001年第4期。打造“会展经济”必须“软硬兼施”,当代党员,2001年第5期。各就位——预备……:写在中国成功入世之际,当代党员,2001年第12期。转变政府职能,迎接入世挑战,重庆调研,2002年第1期。不畏浮云遮望眼,当代党员,2002年第11-12期10+1:重庆发展外向型经济体系的新机遇,重庆日报,2003年1月6日。走出去又是一片天,化工管理,2004年第1期。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六大问题,中国海外投资2005-2006年度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月发展外向型劳务经济的几点思考,重庆日报,2006年8月14日第6版。在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构架川渝经济区,重庆社会科学,2006(总145期)重庆大开放的新契机——深入解读商务部与重庆市共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合作备忘录,当代党员,2008年第1期扩大开放的抓手:干部和人才战略,当代党员2008年,第3期招商引资要解决“六大痼疾”,当代党员,2008年第5期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宏伟蓝图,当代党员,2008年第8期用开放之剑铲除山头意识,当代党员,2008年第8期Focusing on Strengthening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Exploring the Sub-regional Cooperative Mechanism within CAFTA,Speech in the 3rd China-ASEAN Top Forum on Legal Cooperation and D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verty Reduction, and Infrastructure in Western China,The Chinese economy, 43, 3, May–June 2010, 6–构建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重庆市的现实基础与作为,当代党员,2009年第10期。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3月7日。西部通道建设捉襟见肘,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3月8日。深化改革必须向利益集团“开刀”,中国政协,2013年第6期。二、学术著作发展中的中国商业企业集团(合作),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版。股份企业创建经营指南(合作),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2月版。中国省际贸易(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国内外市场接轨的理论与实务(合作),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11月。市场营销学(合作),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年5月企业公共关系学(合作),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1月。中国城乡经济及社会协调发展研究(合作),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6月。高人出高招——市场营销与企业竞争力研究,广东旅游出版社,1998年1月。中国期货市场理论研究问题研究(合作),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11月版。大众期货投资指南——散户交易策略,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8月版。资本市场导论(合作),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7月版。商品期货交易的现货市场基础,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1月版。企业竞争力的选择,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12月。中国外商投资报告(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2月版。期货经济学教程(合作),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2003重庆入世应对监皮书:“坡”“坎”上的新重庆,2003。重庆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04年。’2005重庆市开放型经济白皮书,2005年。中国海外投资年度报告(2005-2006)(合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月版。重庆开放型经济白皮书(1997-2007),2007年12月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研究报告(合作),2010年5月。三、调研报告关于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问题的研究报告(执笔),主持人唐伦慧,“七五”社科基金课题项目“商业改革与发展”课题分报告,1990年3月。流通领域中计划与市场结合问题(合作),主持人高涤陈,商业部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研究报告,1991年9月。供销社建立与发展农业服务体系的研究报告(执笔),主持人唐伦慧,商业部经济研究中心“供销社与农业服务体系”课题报告,1991年12月。农产品市场运行中的省际贸易问题──对山东省商业体制改革的调查报告(执笔),主持人陶琲,社科基金“省际贸易与统一市场”课题成果,1992年10月。北京市省际投资与省际贸易情况的调查报告(执笔),主持人张卓元,世界银行合作课题“中国省际投资与省际贸易”报告,1993年5月。广东省省际投资与贸易格局的调查报告(执笔),主持人张卓元,世界银行合作课题“中国省际投资与省际贸易”背景报告,1993年5月。股份合作制与供销社的企业层次改革(执笔),主持人唐伦慧、郭冬乐,农业部委托课题“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分报告,1994年11月。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执笔),主持人唐伦慧、郭冬乐,农业部委托课题“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问题研究”总报告,1995年3月。国内外市场对接中的商品流通问题研究(执笔),主持人杨圣明,社科院重点课题“国内外市场对接中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分报告,1995年7月。中国城乡商品流通与市场结构问题研究(执笔),主持人周叔莲,社科院重点课题“二元经济与中国城乡关系协调”子课题报告,1995年8月。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轨迹研究(执笔),主持人陶琲、李经谋,社科院财贸所与郑交所合作课题“中国期货市场问题研究”子课题报告,1995年10月。重庆市未来五年到2010年对外经贸发展战略研究(执笔),主持人薛文琪、杨圣明,重庆市对外经贸研究课题组研究报告,1998年7月。关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与期货市场发展几个相关问题的研究报告(执笔),社科院财贸所重点课题“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与期货品种选择”研究报告,1998年8月。加入WTO对重庆对外经贸的影响及对策(主持),中共重庆市委研究室课题,1999年。重庆市战略性产业入世对策研究(主持),重庆市WTO工作领导小组课题,2000年。加入WTO与重庆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主持),重庆市WTO工作领导小组课题,2001年。关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出口规模的研究(主持,执笔),中共重庆市委委托民建调研课题,2002年。关于改善重庆市招商引资工作若干问题的研究(主持),重庆市政协课题,2003年。扩大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策略研究(主持,执笔),重庆市政府对外开放领导小组课题,2003年。关于利用国际资源扩大对外投资的策略研究(主持,执笔),重庆市政府对外开放领导小组课题,2003年。高度重视利用国际资源服务经济发展(主持,执笔),民建中央课题,2004年。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几个重大问题(主持,执笔),民建中央课题,2004年。关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三大问题,全国政协信息,2004年第76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作批示)。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树立开放式扶贫新理念(执笔),民建中央课题,2005年。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系统研究,加拿大合作项目前期研究课题(主持),2005年。重庆市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方向与对策思路研究(主持),重庆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课题,2006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我国利用外资质量(执笔),民建中央课题,2006年。积极应对当前中外贸易摩擦的若干建议(执笔),民建中央课题,2007年。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完善对外承包工程政策支持体系的研究报告(执笔),民建中央课题,2007年。适应“一圈两翼”战略需要提高重庆利用外资质量(主持,执笔),民建重庆市委重点课题。关于办好特色工业园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研究报告,重庆市政协课题,2008年(转化为政协提案由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督办)。发挥对台综合优势打造西部台资聚集地的研究报告(执笔),重庆政协课题,2009年。关于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调研报告(主持),2012年度重庆市软科学课题,2009年。关于加快“两江新区”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研究报告(主持,执笔),民建重庆市委课题,2010年。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两翼农户增收的调研报告(主持),2010年度重庆市软科学课题,2010年。现行能源管理体制下的煤电价格问题研究(主持),2011年度重庆市软科学课题,2011年。重视农业开放缩小区域差距(执笔),重庆市政协课题,2011年。对民间借贷危机冲击中小企业问题的建议,全国政协信息,2011年第31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榕明作批示)。推进海外农业投资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全国政协信息,2011年第132期(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作批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研究(主持,执笔),2012年度重庆市软科学课题,2012年。“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重庆铁路口岸开放专题研究(主持,执笔),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课题,2013年9月。加快内陆地区口岸发展与开放问题研究(主持,执笔),国家口岸办委托课题,2013年11月。

粮食工程毕业论文

粮食储藏一般进粮库或者粮食局之类的,工作相对稳定,粮食工程一般进企业的多一点,女孩在做检验的相对多一些!看你个人喜好了,还有粮食类的目前全国比较好的是河南工业大学(原郑州粮食学院)

这个专业最近5、6年特抢手,没毕业都被大公司抢走了,听说益海在吉林建的面粉厂子今年开工,也很难找专业人员。这个专业1、过去的郑州粮食学院,现在的河南工业大学。2、过去的南京粮食学院,现在的南京财经大学3、过去的无锡轻工,现在好像还是,另外就是比你那个学校低了,比如黑龙江职业学院,河北交通学院粮食工程系

我给你找了好一顿,找到这些信息  粮食工程专业  如何让低廉的粮食提高百倍身价,  如何让普通粮食变得更富营养美味,  粮食加工,一个永不衰落的行业!  毕业就业方向  粮食高新技术产业与粮食有关的研发中心;各级粮食、粮油购销储运公司、粮食储备库;粮食加工厂、焙烤食品加工厂、植物油脂加工与大豆蛋白企业;淀粉与变性淀粉生产企业;从事行政和企业管理、产品品质检验、营销等工作,以及从事生产技术、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等工作,与专业相关的公务员岗位。  由于该专业是培养市场需要的紧缺人才的专业,且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很少,所以该专业就业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而又广阔,近几年来看,学生就业主要面向于两个较大的领域:  1、就业于省内外大中型制粉、油脂、饲料公司和相关的合资、独资企业。近几年多数毕业生就业于江苏、广东、上海、天津、青岛、烟台等城市的大中型的制粉、油脂和饲料公司及合资和外资等相关的企业,工作环境较好,工资待遇较高。如台华食品、新烟食品、民天食品、益海油脂、中粮油脂、中谷油脂、中盛油脂、六合饲料等等。  2、就业于大中型轻工行业和独资、合资企业。近几年有好多毕业生就业于江苏、上海、天津、广东、北京等城市食品行业和有关的机械、化工等行业,由于有较宽口径的专业基础知识,学生的适用能力很好,完全能够胜任有关的专业工作。  看来 形式普遍看好啊!!  祝您 就业顺利。  申请加分啊

粮食工程论文选题

那是一个流程粮食的生产------粮食的加工-----粮食的运输------粮食的贮藏------粮食的销售----粮食的处置

1,这个专业还不错的,就业问题不大。一般是粮油食品加工、粮仓建设和粮食检验。2,近几年有好多毕业生就业于江苏、上海、天津、广东、北京等城市食品行业和有关的机械、化工等行业,由于有较宽口径的专业基础知识,学生的适用能力很好,完全能够胜任有关的专业工作。3,先比之下,女生做对外汉语教师是更加的合适的,而且这个职业还有机会出国发展,而由国家人社部认证证书是国家级的最高资格证书,比起其他证书都更具有法律效益,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大量的对外汉语行业的热衷者,大学生,中青年在职者都学习并报考该证书。

粮食工程论文题目

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服务社会,你可以从这方面入手,介绍一下情况,发现些小问题,提出几个建议,你那8000定要超了,

食品检验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探析

做毕业设计和写毕业论文建议您去文库168网看看吧,上面有很多相关的题目可以供您参考,大量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毕业论文,包括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等

如果 你是包装设计方向的话 你可以找一个品牌的产品做它的外包装设计和品牌创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