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百科 > 正文

发表生产管理方面论文

2023-12-07 06:49: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资产管理方面的论文2000字

现代企业资产管理研究 摘要:资产密集型企业对企业资产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资产管理是刚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它对企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它不仅要企业进行管理思想的改革,而且还借助现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来替代原先的手工操作。它是资产密集型企业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企业资产管理;EAM;预防性维修;PM;可靠性维修;RCM;ORACLE;9IAS   EAM又称企业资产管理,其前身为CMMS(Computerized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计算机化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从定义可以看出,CMMS更多侧重维修管理,包括预防性、预测性维修计划;从系统的应用范围来看,CMMS则更多停留在部门级的水平。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设备大型化、高速化、电子化以及结构复杂化,从研究、设计、试制、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一直到报废,环节多,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而设备管理的发展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   1. 事后维修阶段。就是等设备发生故障才进行抢修,维修人员就像救火队一样随时待命。   2. 预防性维修阶段。就是在设备正常运行时制定维修计划,预先进行防患于未燃的维修,这样常会造成维修过度或维修不足。   3. 生产维修阶段。就是通过周期性的检查,分析制定维修计划的管理方法。例如按照设备的运行状态等参数,制定维修计划,这样的维修避免了计划维修的盲目性,做到维修的有的放矢。该阶段有代表性的维修方式有预测性维修、基于状态的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等。   4. 统一化、综合化维修阶段。综合应用各种维修方式,吸收生产维修工程学、后勤工程和日本全员维修等内容。它具有最优化的管理理念,把维修看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交叉合作。   现代的企业资产管理(EAM)继承并发展了CMMS,不仅包括设备维修管理的内容,还整合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所以现代企业资产管理是以设备资产台帐为基础,工单(Work Order)的提交、审批和执行为主线,按照计划检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全员维修及可靠性维修等维修保养模式,综合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对设备进行全寿命管理的数据充分共享的管理体系。它是现代资产密集型企业资产管理的解决方案。   一、我国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资产管理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老的国有企业,如老的电力企业,生产设备的维修管理基本处在“计划维修”阶段,设备管理也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基本无法做到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购置设备的安装位置不清楚,某台设备的发动机更换次数不清楚,旧发动机是从哪个地方换下来的不清楚,仓库是否拥有设备的备件不清楚,更有甚者的是,仓库保管员竟然也找不到设备的备件保存在何处,而诸多此类不可思议的现象在许多企业依然存在。造成这般境地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没有把管理中心放到设备管理上,对设备管理的核心没有深刻的认识,企业员工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企业文化仍有待完善。   近些年,许多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引入了较为先进的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办法,使企业资产有了“设备的主人”,维修计划也依据设备主人对设备点检的情况制定。“点检定修”办法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但由于员工的认识水平和对该制度推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叶公好龙”的现象,使得“点检定修”流于形式。   企业资产管理及其支持系统,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覆盖了资产密集型企业管理系统的绝大部分业务,通过支持先进资产管理理念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的实施和投运,规范企业设备管理、维修管理等资产管理流程,并将其固化,从而使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得到真正提高。   二、资产管理的层次结构模型   科学的编码方式明确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所属系统和所处的功能位置,从而实现设备移动信息的有效、动态跟踪。所以要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必须对设备资产进行唯一的编码。编码的方法有很多规范,选择一种比较适合自己企业的规范是首要的,例如电力企业可以选择KKS码。   对资产建立层次结构树,将资产分为4个层次:资产(Asset)、功能位置(Position)、系统(System)、物理位置(Location)。   资产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设备,它具有唯一的资产号,通过资产号我们可对资产进行生命周期的全程跟踪。当一个设备被定义为资产以后,就有特殊的采购和库存备件管理,就对它有资金流的跟踪。功能位置是一个逻辑概念。例如在某个功能位置安装了一个水泵,但是不久就坏了,然后又换了一个新的水泵。在这里水泵是一个资产,资产安装在一个功能位置上,所以功能位置的概念是资产之上的一层。系统是许多功能位置和资产组合而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例如测温系统,测压系统等,显然系统的层次又比功能位置高。最后物理位置指的是资产、功能位置、系统的具体位置,它处于最高层次。以上的4层每一层之间是可以相互嵌套的,但是层与层之间只能是高层次包含低层次。当对巨型设备系统进行如上分析以后,就可以建立一棵“设备之树”,清晰地表现出设备内部的层次关系。   建立完设备树模型后,即可以对资产设备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科学的管理。   三、企业资产管理的核心(生命周期管理)   资产密集型企业资产管理的核心是对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简要叙述如下:   1. 设备采购的管理。在进行设备采购的时候首先要注重战略要点,对设备的更新换代要有长远的考虑,不能只图当前利益。其次要利用设备使用的历史信息进行评估决策,从自己的最优供应商处购置性价比最高的设备。最后是要减少设备的重复购买。   2. 设备的跟踪。首先要对购置的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测以保证质量,然后要对购置的设备进行位置和用途的跟踪。必须清楚设备的具体位置、具体用途、同类设备的历史使用信息(如有同种类型的设备使用等),必须能够方便地找出设备的保修和技术文档。   3. 设备的管理。对设备进行预防性和预测性维护,甚至可以进行可靠性维护或更高级别的维护。总的目的是使设备更可靠地运行,提高资产回报率。对设备常用备件的库存管理,既要做到库存低又要在维修时不能缺少关键备件。同时在进行各种方式的维修时,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要合理化,对每个工种的员工进行详细的生产任务安排。一个简单的工作流程是首先根据设备运行状态提出维修需要,然后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维修的任务安排(包括维修的设备、维修的步骤、需要的备件、需要的工种、需要的时间),接下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最后设备管理人员进行验收。   4.设备的出让。对于无法使用或报废的设备,“出让”并非一般的处置,而是想尽办法提高设备的估价进行转让,从而为运营回收可利用资金。可以通过规定标准出让流程对出让进行管理。   四、现代资产管理的具体实践   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是一个典型的老式发电企业,它对资产的管理还停留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仅仅使用简单的物资管理系统。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其他的管理比较混乱,企业没有明确的管理流程。针对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的现状,公司实施了由美国Datastream公司开发的Datastream7i系统。系统的实施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项目的实施范围的确定,测试系统的安装,业务流程的分析与重组,系统的设计与创建,系统操作手册的编写,系统数据的采集,系统的使用培训和正式系统的上线运行。其中数据采集的任务量最大,可以和其他阶段并行进行。  企业在实施EAM系统过程中,根据EAM系统包含的管理思想,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对企业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在流程再造过程中有时必须对企业部门进行调整,使各个职能部门更加分工明确、合理、有效。总之,流程必须以科学合理,提高效率为目的。   企业在实施EAM系统时态度必须坚决。实施管理软件必定会触及一些员工或领导的切身利益,从而遇到很大的阻力。所以企业最高领导的决心和魄力是实施成功的保障。   企业在实施EAM系统时,要有主人翁精神,要积极的参与到实施的每一个步骤。不光是计算机中心,其他职能部门也应抽调人手,同实施方一起组成核心小组。核心小组在系统实施后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自身是真正推动EAM正式运行的关键。   不破不立,企业应通过EAM系统的实施,使自己的管理更上一个台阶,向国际先进管理靠拢。   五、结束语    当今进入我国EAM世界的领头羊为Datastream、Maximo等跨国公司。他们的EAM产品已集合了电子签名、电子采购、工作流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工具。据Datastream网站的报道,该公司于2003年3月宣布进行“资产性能管理”(Ass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即根据大量日常维修和管理的资料获得企业资产的各种详细信息,然后对复杂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获取对企业的战略规划有用信息,它是资产管理的更高境界。此外,业界也有提出“战略资产管理”(Strategy Asset Management),是将所有资产的信息进行集中与抽取,从而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如何抽取有用的信息,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如果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战略资产管理”抽取“黄金”信息,那么决策人员就可以轻易地获取复杂的决策信息。可以想象,未来的几年里,EAM将会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Terry maxey.Primer on Asset Management.Plant Engineering,2002,(8).   2.J.D.Edwards.EAM Slug-Fest.Manufactory System,2002-04-16.   3.李葆文.国外设备管理及其发展趋势.设备管理和维修.2000年第7期-第12期,2001年第1期.   4.徐滨士.设备管理的历史和发展.工程机械与维修,2002,(1).

浅论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及其弊端摘 要: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成果对加速商业银行改革,支持国有企业脱困,乃 至协助整个中国的金融深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方法主要有诉 讼追偿、资产重组、债权转股权、多样化出售、资产置换、租赁、破产清偿等,由于种种原 因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并面临市场问题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不 良资产;处置方法?? 1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方法? (1) 诉讼追偿。? 司法诉讼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维护国家金融债权的最后屏障, 也是经济活动中追索债务 最常用的手段。有些企业经营困难,但并不表明丧失完全的还款能力,有的依靠其自身的经 营收入还有一定的偿债来源,但一些企业无视信用,利用各种借口拖延归还,利用各种手段 逃债务。通过起诉追索债务,能加大对债务人履约的力度,同时也可以避开国有机构处置不 良资产需要履行的烦琐的报批手续。? (2) 资产重组。? 资产的重组包括债务重组, 企业重组, 资产转换和并购等, 其中债务重组包括以资抵债、 债务更新、资产置换、商业性债转股、折扣变现及协议转让等方式。其实质是对债务企业做 出债务重新安排,有的在还款期限上延长,有的在利率上做出新的安排,有的可能在应收利 息上做出折让,有的也可以在本金上做出适当折让。对债务人进行资产和债务重组,是资产 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大量使用的一种方式。? (3) 债权转股权。? 债权转股权, 指经过资产管理公司的独立评审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 将银行转让给资 产管理公司的对企业的债权转为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 由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阶段性持 股,并对所持股权进行经营管理。? (4) 多样化出售。? ①公开拍卖。? 公开拍卖又称公开竞买, 是一种通过特殊中介机构以公开竞价的形式, 将特定物品或财 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和交易活动。 不良资产采用公开拍卖处置方式, 具有较 高的市场透明度,符合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规则,能体现市场化原则, 是当前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抵押资产中使用较多的方式。 该处置方式主要适用于标的价 值高、市场需求量大、通用性强的不良资产,如土地、房产、机械设备、车辆和材料物资等。 ? ②协议转让。? 协议转让是指在通过市场公开询价,经多渠道寻找买家,在无法找到两个以上竞买人, 特别是在只有一个买主地情况下, 通过双方协商谈判方式, 确定不良资产转让价格进行转让 地方式。它主要适用于:标的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合适地买主极少,没有竞争对手,无法进 行比较选择地情况。? ③招标转让。? 招标转让是指通过向社会公示转让信息和竞投规则, 投资者以密封投标方式, 通过评标 委员会在约定时间进行开标、评标,选择出价最高、现金回收风险小的受让者的处置方式。 具体有公开招标转让和邀请招标转让两种。该处置方式适用于标的价值大,通用性差,市场 上具有竞买实力的潜在客户有限,但经一定渠道公开询价后,至少找到三家以上的投资者。 ? ④竞价转让。? 竞价转让是指通过一定渠道公开发布转让信息, 根据竞买人意向报价确定底价, 在交付 一定数量保证金后, 在约定时间和地点向转让人提交出价标书和银行汇票, 由转让人当众拆 封,按价高者得的原则确定受让人的处置方式。该处置方式适用于处置资产市场需求差,竞 买人很少, 拍卖效果不佳或依法不能拍卖, 又不适合招标转让的各类资产, 包括债权、 股权、 抵债实物资产的转让出售。? ⑤打包处置。? 打包处置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按照特定的标准(如地域、行业、集团等) ,将一定 数量的债权、股权和实物等资产进行组合,形成具有某一特性的资产包,再将该资产包通过 债务重组、转让、招标、拍卖、置换等手段进行处置的方式。它适用于难度大、处置周期长 的资产。打包处置分为两大类:一是债务重组类打包处置。二是公开市场类打包处置。? ⑥分包。? 分包是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其所拥有的部分资产, 以签订分包合同的形式委托给承包 人, 由承包人负责经营或代为追偿债务的一种行为。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不良资产的数额 巨大, 不良贷款客户又分散在全国各地, 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限的人力难以对所有不良资 产进行及时地处置。 为了减少处置成本, 加快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需借助 社会的力量,采取分包手段来实施对不良资产快速有效的处置。? (5) 资产置换。? 资产置换是指两个市场主体之间为了各自的经营需要, 在通过合法的评估程序对资产进 行评估的基础上, 签订置换协议, 从而实现双方无形或有形资产的互换或以债权换取实物资 产及股权的行为。 目前资产置换大都发生在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之间, 非上市公司通过与 上市公司之间的资产置换, 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并通过上市公司所具有的连续融资的渠道 来实现自身的发展。?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6) 租赁。? 租赁是指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 出租者通过采取契约的形式所出租的财产按照一定的 条件、期限交给承租者占有、支配和使用承租者向出租者交纳租金。租赁终止时,承租者将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最终目的是收回现金, 但在实 财产完整地返还给出租者。 际处置过程中,经常会收回一些非现金资产,其中包括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也会出现取得 企业所有权的情况。? (7) 破产清偿。? 破产清偿是指债务人依法破产, 将债务人的资产进行清算变卖后按照偿付顺序, 金融资 产管理公司所得到的偿付。 企业破产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一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或不能 适应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造成资不抵债,不能偿付到期的债务,企业继续经营 无望, 对这样的企业进行破产有利于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然而对于金融资产管理 公司来说,采取破产清偿的办法是不得已的办法。? 2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方法的弊端? (1) 诉讼追偿。? 依法起诉的债务追偿, 自始至终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 但在实 际操作中,由于不良贷款自身的特性、企业恶意逃废债、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的影响,诉讼 项目的执行效果差强人意。? (2) 资产重组。? 优质企业对劣质企业进行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也可以化解部分不良资产。 但 在现实中,国有企业重组大多是政府撮合,政府作为资产所有者,指定买卖双方,并倾向于 把亏损严重, 改造前景不好的企业推向市场, 但又不愿“低价甩卖”, 使得产权交易市场冷清。 ? (3) 债权转股权。? 债转股方式理论上可以实现国企业脱困和迅速处置不良资产的“双赢” 效果,但是在实 践中却存在一定的局限和障碍。债转股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对象要求苛刻。其次, 实际效果并不显著。一方面,许多企业为了卸包袱,往往竭力想挤进债转股的行列,一旦进 入“债转股名单”,就迫不急待地按有关文件停止支付贷款利息,却迟迟不办理新公司注册手 续, 或未转变成为新股权结构的规范公司制。 另一方面, 债转股要照顾国有企业的实际困难, 影响了资产管理公司实现其既定目标。 再有, 资产管理公司在债转股企业中难以行使其股东 权力。? (4)多样化出售。? 这类方式的最大的缺陷在于不良资产的估价。 按照国际惯例, 不良债权资产的定价方式 无非有三种:按市价、按面值、按固定折扣率。国外在划转不良资产时通常以市价或固定折 扣率进行, 这两种方法在操作时注重的是不良资产的实际状况, 这必然意味着被剥离银行要 承担部分损失。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是以不良资产的账面价值收购的。? 3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方法面临的共同问题? (1) 市场问题。? 我国市场体系不发达, 难以配合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 这是许多处置方式难以高效运作 的共同障碍。我国的市场体系虽然经过改革开放 20 年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市场体系相比 仍然存在不发达、不规范、市场规模小、市场容量小、信息面窄、流动性差、金融手段创新 受限制等问题, 这些将会阻碍资产管理公司债转股、 资产证券化、 重组、 出售等手段的实施。 ? (2) 道德风险问题。? 引起道德风险的原因有: 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和经济环境 的不确定性。从国有商业银行来看,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其剥离的不良资产,被商业 银行看作是彻底免除自己贷款责任的良机。银行从过去的责任中“解脱”出来后,由此也放弃 了资产剥离之后应承担的管理和配合责任。 而且, 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按账面价值收 购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而不论其本身的市场价值。 这将使国有商业银行出于自身利益 的考虑,尽可能多地将不良资产剥离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从债务企业来看,当前债务负担重,内部运行机制不力,极有可能将不良资产的处置当 作是最后一顿免费的晚餐,失去还款的积极性。而企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又往往站在企业 的角度。这有可能会使整个社会的信用观念进一步恶化,有钱也不还,千方百计逃废债务和 转移资产的现象更为加剧。 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身来看也存在道德风险, 不良资产处置中 的道德风险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很大。 如果不能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 反而会导致国有资产的 流失。? 参考文献? 〔1〕?陈素,孙建东 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探讨〔J〕 西南金融,2007, (2)? 2006, 〔2〕 ?漆腊应, 李威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国际比较与创新 〔J〕 江汉论坛,

浅谈资产证券化融资 论文 资产证券化,就是将原始权益人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通过特设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SPV),构造和转换为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即证券的过程。这种由一组不连续的应收帐款或其他资产组合产生的现金流量支撑的证券,被称之为资产支撑证券(Asset-backedsecurities,即ABS)。 1.资产的原始权益人对自身资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将流动性较差但能带来稳定现金流量的存量资产如应收帐款、住房抵押贷款等或未来能带来稳定现金流量的合同或项目进行剥离,出售给SPV。2.SPV将从不同发起人处购买的资产“开包”,组合成资产地。这些资产地内的资产采用真实销售的方式从原始权益人处购入,与原始权益人进行了破产隔离,即它不属于原始权益人破产清偿财产的范围。3.SPV将资产地内的资产进行结构性重组,设计成各种期限不等、利率高低不一的证券。4.进行证券信用增级。信用增级有多种方式:(l)破产隔离。由于实行破产隔离,使证券化的资产与原始权益人自身的信用水平分开,投资者不受原始权益人信用风险的影响。(2)卖方信用增级。一是直接追索权,即SPV对资产遭到拒付时有权向原始权益人追索;二是资产储备,即原始权益人持有证券化资产之外的足以偿付SPV购买金额的资产储备;三是购买或保留从属权利,即由原始权益人向SPV提供一笔保证金。(3)第三方信用增级。即由信用较高的金融担保公司提供担保。5.进行发行评级。SPV聘请信用评级机构对ABS进行发行评级,并对外发布。投资者据此对投资风险进行判断。在信用增级之前,SPV已聘请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过初步评级。6.进行证券销售。SPV发行的证券可采用包销或委托销售的方式由证券承销商负责销售。由于ABS进行了信用增级,已具备较高的信用等级,因此能以较好的条件售出。7.SPV获取证券发行收入,向原始权益人支付购买价格,向聘用机构付费。8.实施资产管理,建立投资者应收积累金。原始权益人或其他受委托的公司作为服务人对证券化的资产进行管理,负责收取、记录由该资产产生的现金收入,全部存入设在受托管理机构的SPV收款专户,建立投资者应收积累金。SPV向服务人支付服务费用。9.还本付息。到了规定期限,由托管机构将积累金拨入付款帐户,对投资者还本付息。由证券化的资产产生的收入扣除本息、支付各项费用之后,若有剩余,按协议在原始权益人和SPV之间进行分配。 从理论上讲,大多数流动性较差但能够在未来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量的资产经过特别组合后都能证券化。从美、日等国家资产证券化的实践看,适合证券化的资产主要有:1.住房抵押贷款。住房抵押贷款是银行贷给购房者的以所购住房作抵押的应收款项,期限较长,流动性很差,但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美国、日本资产证券化的实践都是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开始的。2.应收帐款。应收帐款一般没有利息收入,期限很短,是否能产生现金流量取决于债务人的信用和支付能力。所以对单个应收帐款而言,其现金流量是不确定的;但对一组应收帐款而言,由于大数定律的作用,整个组合的现金流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因此应收帐款可以证券化,并成为信用中下的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3.汽车抵押贷款和其他消费贷款。4.高速公路收费、版权专利费等项目。这些项目能够在未来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量,以此为偿债担保发行的债券,也是ABS的一种形式。这种方式在美国已有了广泛实践。在我国,1995年铁道部门利用年收入超过300亿元现金流量的“铁路建设基金”作为偿债担保发行的铁路建设债券就类似于这种类型。 l.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表外融资方式。因为原始权益人对被证券化的资产采取真实销售的方式出让给SPV,因此,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25号的规定,只确认现金的增加、被证券化资产的减少和相关损益,而不确认负债。这种融资方式有利于保持原有负债比率,有利于维持原有的财务杠杆比,为企业再融资提供了便利。2.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是设计出一种严谨有效的交易结构,如多种资产支撑一种证券或一种资产支撑多种证券或多种资产支撑多种证券,有多个当事人参与。这样有利于提高ABS的安全性,以吸引投资者,提高ABS发行的成功率。3.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由于信用增级技术的应用,使ABS具有较高的信用等级,因此,票面利率一般较低。4.资产证券化使筹资者匿名融资成为可能。由于ABS的到期清偿只与被证券化的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有关,从而只需向投资者提供该资产的相关信息,而不必提供企业其他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保护企业的财务秘密和商业秘密,尤其为资信等级较低的企业融资提供了有利条件。5.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存量资产的质量,加速资产周转和资金循环,提高资产收益率和资金使用效率。由于资产证券化具有的创新融资结构,特别的信用增级技术,满足了筹资者、投资者和其他当事人的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使资产支撑证券成为当今国际资本市场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金融产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我国金融产品创新、不良资产盘活和企业融资渠道的扩大将大有裨益。

卫生管理方面的论文

网上都有各种各样的资料,去那个上学吧资料分享中心,里面有很多论文下载,也有标准的格式,可以给你做个参考,内容都是比较全面的,园艺论文,艺术设计论文,心理学论文,环境卫生管理论文,环境论文教育论文,计算机论文,经济管理论文,人力资源论文,电子商务论文,会计审计论文,公共管理论文,证券保险论文,财政税收论文,营销论文,国际贸易论文,财务管理论文,市场营销论文等都有!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参考 题目 1、 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对比研究 2、居民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的对比研究 3、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4、农村居民门诊服务利用对比研究 5、居民不同疾病医疗费用研究 6、居民消化性溃疡危险因素研究 7、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8、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9、社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利用与影响因素分析 转自:

1 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构成及减压策略研究 孙红 中国医院管理 2006/07 2 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关系调查分析 李兆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1

生产管理论文

一、引言   现代知识经济形势之下,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挑战,现有的生产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了。因此,在最近这些年,很多企业都在研究与探讨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而且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议题之一。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都在对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反思,试图从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尽可能的使得现代企业能够摆脱这种问题的困扰,最终走上现代化的生产管理道路,进一步保证企业生产运作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现状   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代企业面临的环境因素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影响因素中既有政治和社会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最终给现代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目前来看,现代企业生产管理中,产品竞争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产品品种日益增多,产品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交货期短,这些都决定了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内外部环境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现代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求得生存与发展,就要正确的把握市场,及时开发并生产出市场所需要的新产品来,这是现代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的关键性因素。此外,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达兴旺,全球贸易政策又相对宽松,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得企业生产和贸易的发生已经再没有国界之分,很多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生产产品和开拓市场,进行公司或者企业之间的并购,逐步形成了一些规模较大的跨国企业。这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商业机会,优化资源的利用,能够使成本更低、销售更方便、因而,它们也更具市场竞争力。当然,这些企业并购并不是倚强凌弱,而是一种两相情愿的强强合并,是为了更好的扩大规模,进而实现优势互补。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生产管理现状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影响就是,我国制造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使得我国逐步成为了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针对这种现状,我国政府又提出了,我们应该要实现工业化的信息化道路,让现代企业能够在经受各种外部环境干扰的情况以下,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三、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内涵   所谓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指的就是企业把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各种资源,通过高质量、低成本且快速及时的转化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它是一种系统化的指导和控制方法。应该来说,企业这个词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和质量、成本和时间、生产周期联系在一起的,换句话说,这些都是企业的三个核心活动,而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就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并不断发展的。刚开始的时候,企业的生产管理就是和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三个核心要素联系在一起的,这三个核心要素就是质量、成本和生产周期。无论是何种要素,都需要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这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传统的角度来看,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主要是“设计→生产技术→制造”一系列的活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种市场需求变得越来越多,现代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多,各种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这就使得企业要投入更大力量和更多注意力进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从而使得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能够向着纵向延伸。此外,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市场变化使得企业必须尽快与市场、利润、顾客紧密相连起来,因为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职能范畴不再局限于生产系统的内部运行管理,而是也要从横向进行生产管理的拓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生产管理就是指对生产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而且通过生产管理,既满足顾客及合同要求,还要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然后使得企业能够高效、低耗、高质、灵活、准时地生产市场需求的产品并为顾客提供满意服务。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生产管理就是以生产管理为核心的整个企业资源的重新配置。

生产管理可以写具体企业的,之前看的莫’文网,比如组件化和集成化车间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那你直接去参考现代管理或者服务科学与管理这些期刊吧

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论文题目

同学你好,毕业了就需要面临写论文,对于文化产业管理专科方面的论文不知道你是否确定选题,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进而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论文框架;最后就是按照框架去组织论文了。需要参考资料我提供给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范围广,选题很多的

管理方面论文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而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泰罗(F .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 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至今不过经历了80多年。80多年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级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然而,管理学仍然需要发展,因为人类将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需要管理学。  管理学的规定性  管理学的规定性是指管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而管理学的规定性又取决于管理学研究对象的规定性,即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哈罗德•孔茨( H Koontz,《管理学》):  ——“本书目的是阐明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换句话说,孔茨认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或者说管理学就是这两部分的组合。 詹姆斯•H•唐纳利(J. H. Donelly,《管理学基础》):  ——“讨论只与某一待定的(虽然也是相当广泛存在的)事例有关的管理过程。我们将就有限的资源(包括其他人的力量)的管理展开我们的讨论”,即管理学说是研究有限资源的管理。 罗纳德•科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者,《企业的性质》)  —— “经营意味着预测与通过签订新契约,利用价格机制进行操作。管理则恰恰意味着仅仅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并在其控制之下重新安排生产要素。” 罗纳德•科斯教授对经营与管理的界定尽管是从契约、价格应变角度出发,但把握了管理的本质:即经营是与市场打交道,它利用价格机制使自己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获得有利于自己的利益。而管理则是一个组织内部如何用行政命令机制调配组织有限资源而获得最佳配置效率的过程;管理不与市场打交道,尽管它要对市场上价格作一定的反应。 如果按照科斯的定义,那么管理学就应该以这么一个规定性的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这样,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就应该是两大方面:  组织本身包括组织的动力学机制、组织的构造及运行等等;  组织内依靠行政机制运作的各种管理方式方法包括对资源配置的整体性系统方法和针对局部问题的各种职能性方法。  事实上大多数著名的管理学著作和教材,尽管其章节安排、行文方式、观点采纳均有各自的特点,但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事实上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的《管理学》也是如此。 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和探讨组织及组织内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 对管理学的这么一种规定原本是美国管理学界的看法,其他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的学者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在把管理局限于企业时,认为管理学还应该包括经营这一内容,于是便有了经营学一说,之后在我国便有经营管理学的称法。  管理学的流派及构成  1、管理学的流派  20世纪初诞生的管理学随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理论与实践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流派叠出,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产生,人才辈出。哈罗德•孔茨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年),对1980年前的管理学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理论、主张等作过一个精辟的归纳与分析。他认为到1980年为上,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等。  2、各流派研究的内容这些流派尽管各有自己对管理的看法,各有自己的理论主张,但从内容上来看不超出三大内容:即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经营。   科学管理原理代表人物泰罗,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管理方式或方法,因为人的科学工作和协作及对人的激励与效率关系的研究实为发展出相应的管理方式方法而已。   古典组织理论法约尔和韦伯的典型的组织研究成果。   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有梅奥(E.Mayo)、马斯洛(A.H.Maslow)、麦格雷戈(D.MeGregor)、卢因(K.Lewin)以及穆顿(J.S.Mouton)等,他们有的研究人际关系,有的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关系,也有的探讨人的本性及相应管理的问题,还有的研究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组织问题以及双因素模式、管理方式方法等。前者可归结为组织的动力学过程,后者可归结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方式的探讨。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CI.Barnard),其研究成果不过是从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角度看组织如何有效运作。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H.A Simon)(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然综观其著作,除上述观点为组织方面的外,其余主要是发展了决策的科学方法体系。  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等研究内容不过是组织及组织内管理的科学方式方法。  经营管理学派是专门研究经营理论及经营中的管理问题。  3、各流派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另一个方面来看,20世纪的管理理论学派尽管派别林立,实际上从分析方法来看,每个学派均有那些代表人物习惯的学科分析方法来对管理进行研究。  行为科学学派是用典型的心理学知识、行为分析方法来研究组织、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  系统管理学派用系统理论和观点来考察企业组织,分析组织的构造;  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德鲁克(P.Drucker)、戴尔(E.Dale)等,他们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的、案例分析性的,对象直接是组织、组织中的管理问题。  管理科学学派数理分析方法  组织行为学派群体心理学分析方法 根据上述分析,狭义的管理学主要由组织研究和管理方法研究两块内容构成;广义一点的管理学则还要加上经营领域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与经济学相关。这三个方面的演进在过去5O多年中,基本上遵循了下述路径。  3、管理学各流派的演进路径  (l)组织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  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理论、20年代)——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40年代)——组织(社会技术系统60年代)——领导科学(经理角色,7O年代)——组织文化(企业文化80年代)——?(90年代)  (2)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的演进路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20年代)——行为科学(梅奥30年代)——管理科学理论(伯法50年代)——决策理论(西蒙60年代)——生产管理、信息管理方法(7O-80年代)——?(90年代)  (3)经营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厂商理论(2O年代)——产业组织(贝恩、40年代)——市场学(科特勒60年代)——消费者理论(70年代)——策略学(战略管理)(波特80年代)——?(90年代) 在上述三个方面的演进路径中,90年代管理学的进展均为空白,这并不说明90年代管理学在上述三个方面无进展,而是难以将90年代管理学的进展分类,进而填入上述三个方面的空白之处。不过仍可以一试,  管理方式研究领域哈默(M.Hammer)和钱比(J.Champy)的《企业再造》;  组织理论研究领域彼得•圣吉(P. M.Senge)的《第五项修炼》。  经营管理理论研究领域哈默尔(Gary 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的《竞争大未来》、波特(M. E. Porter)的《国家竞争优势》。  21世纪管理学所面临的课题  1、组织的资源由以劳动力、土地、资本为主向转以知识与信息为主传统的资源如劳动力、上地、资本和自然资源支撑了20世纪的发展。但有人说,到21世纪,知识与信息将成为发展的最大资源。假定这一说法成立,现行的资源配置模式是否应该放弃,未来的资源配置模式又应该如何? 90年代风行欧美的组织改造理论与实践,似乎是先知先觉者的先行行为,然而确实有其历史的背景和未来的呼唤。  2.组织的成员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转变在物质不甚丰富而又在逐步丰富的20世纪中,大众迫于生计更多地像一个追逐利益的经济人,经济学家们以此构造了他们的理论体系和现实的经济体系,然而在物质甚为丰富、人类生活有了大步提高之后,人们也许开始摆脱经济人的头衔,此时不仅经济体系需要重构,对人们工作努力的驱动源恐怕也需要重构。现在不也有许多管理者在号称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似乎在寻找一种未来的范式吗?  3.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加速发展的环境变化速度愈来愈快,一些巨大的僵化的组织已不能敏捷地变化自己以适应环境,从而导致衰落乃至消亡。新世纪的到来使得一些肩负组织重托的人不得不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担心,于是便有“第五项修炼”一说,以针对现时组织。然而使组织真正成为有学习能力,有超然思维的有机体又谈何容易。21世纪中有哪些组织能真正成为这样的组织,从而保持不败的地位呢?  4、21世纪人们的伦理将发生全新的变化 20世纪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20世纪众多约束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这些约束因素在21世纪发生变化之后,作为管理的出发者,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将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然而,重利不重义的20世纪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应该转为全新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以此来构造未来的社会和经济体系。21世纪的管理学将覆盖全新的管理伦理、管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现在开始探讨未来的管理伦理也许会给从今天走入未来的管理者以莫大的帮助。  5、信息爆炸将导致自信息搜索的困难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是信息爆炸的世纪,信息越是充分越是丰富,人们就越难及时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除非有比现今更为有效的信息搜索方法与技术。信息社会中的人就像一艘孤立无援的船独自在大海中寻觅。从所需信息的角度来看,一个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不充分信息的拥有者,如何在他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可能是21世纪市场营销全新观念和体系的拓展方向,整合抑或是分工?渠道抑或是媒体?  6、组织将在更大的范围内谋求整体而不是局部的利益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21世纪的人们将更多地体会世界的渺小、地球的可爱,人们将更多地超越自己的国界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意义上,人类是一个整体,他们将没有国界,人类的经济行为将从全球的长远角度来考察。如果说20世纪的那些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时还仅仅从比较利益、突破市场壁垒、谋求更大利益的角度出发,那么21世纪的跨国企业也许应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福利的增长而设想,这是否是天方夜谭?  7.组织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硬道理,21世纪也要发展。然而 20世纪的人们在发展时竭泽而渔,使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物种减少、气候反常等等,这一切给21世纪的发展带来困难,人们不禁要大声地问:人类社会还能持续发展吗?21世纪应该回答这个问题,作为支撑这个社会经济支柱的企业也应有自己的答案。企业首要的是生存,就像人类一样,然后才能有发展。21世纪中企业应以什么方式发展,才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命题相一致,这应该是未来管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8、组织内部由分工走向综合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专业化分工大发展的世纪,人类从专业化分工获得了巨大的收益,20世纪的文明可以说是专业化分工的文明。然而分工愈深愈细愈有可能偏离本原要旨,使综合性的问题难以处理和解决,如大至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变薄的问题,小至一个企业拓展新市场的问题。21世纪可能是重返综合的世纪,人类或许可从综合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企业或许能在综合中获得新生,管理学或许要创造综合性的理论与方式方法。

对管理学的认识两千字论文可以根据自己对管理学的所见所想所感所知可以具体写就可以了

管理学论文浅谈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激励理论是当代管理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在管理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介绍了几个典型的激励理论,并探讨其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最后,总结了企业管理中常用的三种激励方式。关键词:激励;激励理论;激励方式1、激励理论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为了引导人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管理者可在了解人的需要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促进这些需要的满足,也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改变个人的行动环境。对需要以及人内在动机和环境的激发。形成各种各样具体的激励理论,一般可将激励理论分为激励的需要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1.1 激励的需要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1943年出版了《人的动机理论》一书,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保障需要,社交、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生理需要与安全、保障需要称为较低级的需要,而社交、归宿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称为高级的需要。(2)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2O世纪5O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其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督导、工资、同事关系、工作环境、人际因素等方面。激励因素是指适合个人心理成长的因素,内容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责任感、上进心等。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调动积极性。缺乏保健因素时,将带来强烈的不满,但保健因素得到满足时,并不能带来强烈的激励作用。2.2 激励的过程理论(1)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的。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公平是激励的动力。公平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受到他们得到了什么而定,还要受到他们所得与别人所得是否公平而定。② 公平理论的模式(即方程式):Qp/Ip-Qo/Io式中,Q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获报酬的感觉。I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做投人的感觉。Qo代表这个人对某比较对象所获报酬的感觉。Io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所做投入的感觉。③不公平的心理行为。当人们感到不公平待遇时,在心里会产生苦恼,呈现紧张不安,导致行为动机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逆反行为。(2)期望理论。弗鲁姆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M = V E其中:M-一激励力量,这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V—— 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2、激励理论的启发2.1 激励必须考虑员工的需求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激励必须要考虑人的需求,别人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予什么激励,这样的激励才是真正有效的。打个比喻说,如果一个濒临饿死的人你就是给他十座金山都没有用,还不如给他一个面包更直接、更有效。需要层次理论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能正确认识被管理者的需要多层次;努力把管理的手段、方法和员工的需要结合起来,满足被管理者的需要;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员工各种各种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激励。2.2 激励也要注意公平不公平、不合理会带来心理挫伤。中国古代就有“不患贫,患不均”的说法。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一是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二是不要盲目攀比。为了避免职工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企业往往要采取各种手段,在企业中造成一种公平合理的气氛,使职工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2.3 激励目标的设置在激励方面,期望理论启示管理者不要泛泛地采用一般的激励措施,而应当采用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而且在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加大组织期望行为与非期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在激励过程中,还要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加强期望心理的疏导。期望概率过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