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百科 > 正文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2023-12-10 19:21: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用音乐手段引领学生进入音乐,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音乐课堂,这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音乐课堂一旦有了生命的活力,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尽兴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受到教育,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例如: 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这是一首描写傣族风情的儿童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强烈兴趣,上课前我创设情境“老师今天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许多美丽的动物,你们看!这只动物美极了!现在老师来模仿它,同学们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动物?(我模仿孔雀的动作)学生们很快猜出是孔雀,这样的课堂导入,用动物来吸引学生”,从感性、体验入手,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领学生用身体感觉音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体验,接下来,让全班学生听着《火车开了》以旅游的形式和老师一起跳起来,营造了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二、开展游戏,活跃课堂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判趣味是狭窄的。但适合这一年龄段的歌曲教材共同特点是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等。许多教师针对这一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训练;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教学活动.我在进行《粉刷匠》这一课的教学中深深体会到“玩”的乐趣与意义:《粉刷匠》是一首极富有儿童情绪,而且朗朗上口的儿歌。我在这一课教学中,用 “开心”和“生气” 两个形象各异的小纸偶为线索进行了对歌曲的感受、体现和创作一系列活动。特别是当进行到歌表演和创作这一环节时,并不是使学生通过肢体做简单的律动,这只是停留在了较为浅薄的层次,而应引导学生在这样浓厚的表演氛围中进行更深的探究,从中得到更深的道理。所以学生学会基本的“粉刷房屋的本领”后,我扮成“开心”说:“同学们,你们都是勤劳的好学生!下面就让我们分工合作,把房屋彻底地粉刷一遍,让它更漂亮!好吗?”接着大伙开始分头商量什么干;这时教师引导:“谁来帮着粉刷窗户?”……“还有地面”……一下子同学们又活跃起来!通过这一次“刷房子”的劳动体验,学生们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并懂得了“劳动最光荣”;最后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总之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他们通过主动的“玩”,充分体验了音乐作品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培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了审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三:乐舞融合,以“动”激趣 设计教学过程时,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和善模仿的特点, 采用了歌、舞、影视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将感受音乐律动、熟悉音乐的旋律等知识技能通过愉快的舞蹈活动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玩”中快乐地接受音乐的熏陶,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在关注音乐旋律的同时,通过简单的律动(有规律地拍手、跺脚)来关注节奏的变化,学生模仿。这时,拍手、跺脚的音响效果增加音乐欢快的气氛,让学生体验到音乐律动感和肢体结合的快乐,学生学习的热情沸腾起来。在简单律动这一块通过节奏把音乐和舞蹈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如《童年的小巴朗》是一首具有较强节奏感的歌曲,所以熟悉歌曲时通过拍手、跺脚等节奏律动为音乐伴奏,真是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接着,学生表演邀请舞,使他们学会用音乐、舞蹈传递友情,了解新疆。深化了音乐的情感,把整节课推向高潮,学生的兴趣又一次被激活。在整堂课中运用乐舞相融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在实际教学中的落实.四创造条件,激活课堂演唱课学生比较喜欢上,时间久了总用琴伴奏,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我把卡拉ok引入课堂,找一些健康向上的歌曲让学生唱,由于卡拉ok既有画面,伴奏色彩也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高。往往是唱了一首又一首,用它来教唱歌曲学生们学的也非常快。有时我还给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来一个卡拉ok小小演唱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演唱水平。让学生从中得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现在一下子把学生推到前面,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那会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在请老师解决。在这里老师既是学习活动的领路人,又是一个普通的学习参与者。教师不以“权威”而自居。而是发扬民主,创设民主的教学气氛,杜绝了教师一言堂。由于学生的介入参与,因而课堂气氛也格外的活跃。而往往有的教师怕学生回答的问题不着边际,而不敢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的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也没有完全错误的答案。有对有错,甚至有意外,课堂教学才有波澜才会活起来。 音乐是深具魅力,充满启发的。在新课程理念下,让我们用与学生相同的眼光审视并完善自己的教学。那么我们的艺术课堂定会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我们的学生一定会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潜质与灵感得到充分绽放!

音乐教学论

一般一版面2200字符。

真是“双基”惹的祸吗?——关于中小学音乐“双基”教学的几点思考    【文章摘要】随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形势、教学观念的变化,以前倍受重视的音乐“双基”教学,在时下受到了诸多批评。文章由此引出了几点思考:  ①为落实“双基”而教“双基”,导致喧宾夺主,教学中心偏移。  ②以专业培养方式对待兴趣培养,导致定位过高,知识繁难。  ③固守传统、死搬模式,导致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收效低。  ①准确定位,摆正“双基”在音乐教学中的位置。  ②据实取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③因势利导,合理设计教学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 双基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提起“双基”教学,恐怕所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再清楚不过了。它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简称,其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两个方面。在已往的几十年中,它在中国教育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倍受重视。音乐教学也不例外,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歌唱技巧等“双基”内容在教学中倍受“照顾”。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发现音乐课教学走进了一个令人迷惘的怪圈:音乐课得不到学生应有的喜爱和重视;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新《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标颁布以来,人们开始反思音乐课教学中的种种弊端。于是“双基”教学又成了人们批评的主要对象:“双基”教学使音乐课的特色得不到突出;“双基”教学扼杀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双基”教学是现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大“误区”……等等文章、言论接踵而来。  关于“双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学》中有这样一段陈述:基础知识是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法则,它是一门学科的基本框架,有了这一框架,一门学科也就基本成形。技能,是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顺利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每一门学科中,都包含着一些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这些就是基本技能。  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而基础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常识并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创造一个良好的基本条件。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喜欢音乐的人,无可否认,我们中小学生长大后肯定大多数不会从事专业音乐工作,但是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也需要具备一些最起码的音乐常识和技能,就像一个足球迷,他连什么叫越位;什么叫角球;什么是犯规都不知道,就无法真切地欣赏足球比赛,也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球迷”。因此,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是一个音乐爱好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小学音乐教育最终目的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到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将会使他们遗憾终生。大学时我的老师曾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留学生到国外留学,一天,几个外国同学拿着一份乐谱对他说:你会唱这首歌吗?由于这位留学生一点都不会识谱,因此,他老实地说:我不会。这几个学生骤然大笑起来,然后轻蔑地对他说:这是你们中国的国歌!这个留学生顿时感到无比的羞辱和愤怒,却又无言以对……是呀!搞恶作剧的外国学生固然可恶,但是,如果这位留学生稍有一点识谱能力也不会出现这种难堪,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耻辱,也是中国音乐教育的遗憾!  另外,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上看,青少年时期是人类大脑及神经系统发展的重要时期:脑重量迅速增加;脑功能迅速发展;神经系统进一步完善。这一时期也是人们学习的最佳时期。那么在这一时期把握好音乐的“双基”教学的话,很多知识很容易形成记忆,很多基本技能训练在这一时期也比成年后更容易掌握。这就像孩子们学语言、练习阅读一样,如果错过这一黄金时期,今后就是花上成倍的时间来补学,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 “双基”教学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它对于完成音乐教学,实现音乐教育目标以及学生的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任何教学内容,如果在教学中处理不当的话,即使其内容多么的好,意义多么的重要,都无法体现其真正的价值——音乐“双基”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多年以来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诸多原因,“双基”教学确实在某些方面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初步归纳了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为落实“双基”而教“双基”,导致喧宾夺主,教学中心偏移;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教育的核心为审美。师生在音乐的“教”与“学”过程中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音乐的审美上,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体现一些纯音乐的东西。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音乐是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以及享受生活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很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会了解到很多的 知识。本文关键词:音乐 文化产业 民族音乐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二,传统音乐的回归与加强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从民歌进课堂看加强大学生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譬如,流传在延安地区的民歌《东方红》,这是一首传遍全国的民歌。然而人们对这首民歌的了解仅限于口头的传唱之中,殊不知,其内涵深远,意义深刻。如今同学们在课堂上对这首民歌传承中出现的文化内涵的变迁的了解,不仅反映出了采风的重要性,更体味到了歌曲中的文化意义。三. 音乐陪伴人成长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黄河大合唱》,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让人听了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四素质教育与音乐课程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参考文献: [1 ]张萌植根本土跻身世界[J]人民音乐,2007(3) [2]杨加猛中国在线音乐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分析[J]特区经济,2008(4)本文关键词:音乐 文化产业 民族音乐

应该在3000字左右

真是“双基”惹的祸吗?——关于中小学音乐“双基”教学的几点思考    【文章摘要】随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形势、教学观念的变化,以前倍受重视的音乐“双基”教学,在时下受到了诸多批评。文章由此引出了几点思考:  ①为落实“双基”而教“双基”,导致喧宾夺主,教学中心偏移。  ②以专业培养方式对待兴趣培养,导致定位过高,知识繁难。  ③固守传统、死搬模式,导致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收效低。  ①准确定位,摆正“双基”在音乐教学中的位置。  ②据实取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③因势利导,合理设计教学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 双基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提起“双基”教学,恐怕所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再清楚不过了。它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简称,其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两个方面。在已往的几十年中,它在中国教育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倍受重视。音乐教学也不例外,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歌唱技巧等“双基”内容在教学中倍受“照顾”。然而,曾几何时,人们发现音乐课教学走进了一个令人迷惘的怪圈:音乐课得不到学生应有的喜爱和重视;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新《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标颁布以来,人们开始反思音乐课教学中的种种弊端。于是“双基”教学又成了人们批评的主要对象:“双基”教学使音乐课的特色得不到突出;“双基”教学扼杀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双基”教学是现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大“误区”……等等文章、言论接踵而来。  关于“双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学》中有这样一段陈述:基础知识是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法则,它是一门学科的基本框架,有了这一框架,一门学科也就基本成形。技能,是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顺利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每一门学科中,都包含着一些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这些就是基本技能。  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而基础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常识并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创造一个良好的基本条件。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喜欢音乐的人,无可否认,我们中小学生长大后肯定大多数不会从事专业音乐工作,但是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也需要具备一些最起码的音乐常识和技能,就像一个足球迷,他连什么叫越位;什么叫角球;什么是犯规都不知道,就无法真切地欣赏足球比赛,也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球迷”。因此,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是一个音乐爱好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小学音乐教育最终目的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到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将会使他们遗憾终生。大学时我的老师曾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国留学生到国外留学,一天,几个外国同学拿着一份乐谱对他说:你会唱这首歌吗?由于这位留学生一点都不会识谱,因此,他老实地说:我不会。这几个学生骤然大笑起来,然后轻蔑地对他说:这是你们中国的国歌!这个留学生顿时感到无比的羞辱和愤怒,却又无言以对……是呀!搞恶作剧的外国学生固然可恶,但是,如果这位留学生稍有一点识谱能力也不会出现这种难堪,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耻辱,也是中国音乐教育的遗憾!  另外,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上看,青少年时期是人类大脑及神经系统发展的重要时期:脑重量迅速增加;脑功能迅速发展;神经系统进一步完善。这一时期也是人们学习的最佳时期。那么在这一时期把握好音乐的“双基”教学的话,很多知识很容易形成记忆,很多基本技能训练在这一时期也比成年后更容易掌握。这就像孩子们学语言、练习阅读一样,如果错过这一黄金时期,今后就是花上成倍的时间来补学,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 “双基”教学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它对于完成音乐教学,实现音乐教育目标以及学生的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任何教学内容,如果在教学中处理不当的话,即使其内容多么的好,意义多么的重要,都无法体现其真正的价值——音乐“双基”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多年以来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诸多原因,“双基”教学确实在某些方面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初步归纳了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为落实“双基”而教“双基”,导致喧宾夺主,教学中心偏移;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教育的核心为审美。师生在音乐的“教”与“学”过程中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然后,在这基础上再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音乐的审美上,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体现一些纯音乐的东西。

看学校要求,正常情况下,评职称的时候,经济发达的地方比如江苏、浙江等,对论文字数有要求,一般要求3000字以上,所以必须先到学校了解下自己单位的要求,如果没有具体规定,则视为没有限制。结课题的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具体要求需要问课题负责人。如果学校没有限制字数,那就发表一个版面即可。具体字数要看将来要发表的期刊要求,每本期刊每个版面的字数都不一样,多数是2500字符左右(计空格),也有一部分是2200-2300字符的,还有的是2800字符的。所以最好是先了解下你意向发表的期刊,才能做决定。最保险的做法是,写2500字符左右,投稿的时候,字数多了,就删点,字数不够就加点

初中音乐教师教学论文

要求不高,是否需要发表?

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思考  【摘 要】本文是笔者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着而提炼的教学经验和构想。以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率两个方面为目标,较浅显的做了五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美育 激发兴趣 创新 效率  着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然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那么究竟怎样提高与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更加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会受到制约。比方说很简单的自我介绍,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刚入校的初一年级,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笑脸。“作自我介绍吧!”同学们一脸的没趣“哎,又是自我介绍。”我把我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大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变得神采飞扬。自我介绍的活动是这样开展的:  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  示范:我用《新年好》的旋律重换了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  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  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  开始展现自我了,同学们载歌载舞,踊跃的想把自己推出介绍给大家。有一组同学是这样设计的:他采用了《字母歌》的旋律,由组长先自我介绍,组长再在组员的哼唱中舞着去一个一个的找成员,被找的学生站出来做自我介绍,都表演完了,全体成员齐唱一遍《字母歌》这支儿歌,他们整个过程都没有离开过此旋律。这个颇具创意的设计让大家赏心悦目,得到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教室里欢声迭起,掌声如雷,同学门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就这样,时间在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中悄悄溜走,一堂具有创作意义的自我介绍课结束了。  通过这次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活动,不但老师、同学互相之间了解了,而且增进了师生感情。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如,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轻视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同学了。  三、通过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美的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通过感受把学生领向参与的天地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抓住音乐的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其功效。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了情感信息。比如在教学京剧的欣赏课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解了京剧是我国的民族艺术,是我国的国粹等有关京剧的知识,再播放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打渔杀家》的选段,导入新课后,接着讲解《智取威虎山》的锣鼓音及武场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并亲自为学生演奏各种锣鼓点,创设了锣鼓音的喧闹气氛,带给学生一个新鲜感,这样把他们带入了京剧音乐的境界,紧接着进行《智取威虎山》的学读,教师用杨子荣表演动作来说明每个锣鼓音的作用,让他们知道京剧锣鼓音主要是配合身段动作,烘托气氛等。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京剧艺术、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高尚情操。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总之,初中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如何。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往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和感受音乐的活动中,去探索,去创新,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促进他们的想象力的发展,努力使兴趣成为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真正动力,使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显着,教学质量取得质的飞跃。

因此,我们说,一个音乐教师只会弹琴唱歌,按步就班,那无异于被蒙上眼睛只会转圈推磨的老牛吧?教学,是一种艺术,音乐也是我们心目中最高雅的艺术。怎样将它们有机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分风格?这应该是我们教师终生追求的目标吧?那种把弹琴唱歌当作技术,把教学也当作技术的音乐教师来说,他要想教出自己的风格来,恐怕就难为他了。因为,艺术要靠感觉和悟性,而这感觉和悟性又来自教学的主体——那活蹦乱跳的学生。所以,凡是善于抓住教学闪光点和善于发挥教育机智的教师,只要将这一点一滴用文字进行总结,就等于在教学生涯中留下了一行行坚实的脚印。这是他心血的结晶,这是他人生的书页。有了这种认识,难道我们还会拒绝写论文吗?还会为到学期结束要交论文而发愁吗?我们还会为评职称而去临时应付吗?不,统统不会!因为这已是他收获的时刻,他只会主动地、适时地收回成果。因此,写好音乐教学论文,是收获音乐教学的果实,为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的腾飞总结经验,为自己人生的旅程增添一个崭新的高度、一条闪亮的起跑线。如论大环境,这也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新世纪对广大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师们,快行动起来吧,论文写作、钢琴、声乐、教学,这些都是我们音乐教师的专业和基本功。音乐论文三要素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思考  【摘 要】本文是笔者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着而提炼的教学经验和构想。以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率两个方面为目标,较浅显的做了五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美育 激发兴趣 创新 效率  着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然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那么究竟怎样提高与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更加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会受到制约。比方说很简单的自我介绍,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刚入校的初一年级,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笑脸。“作自我介绍吧!”同学们一脸的没趣“哎,又是自我介绍。”我把我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大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变得神采飞扬。自我介绍的活动是这样开展的:  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  示范:我用《新年好》的旋律重换了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  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  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  开始展现自我了,同学们载歌载舞,踊跃的想把自己推出介绍给大家。有一组同学是这样设计的:他采用了《字母歌》的旋律,由组长先自我介绍,组长再在组员的哼唱中舞着去一个一个的找成员,被找的学生站出来做自我介绍,都表演完了,全体成员齐唱一遍《字母歌》这支儿歌,他们整个过程都没有离开过此旋律。这个颇具创意的设计让大家赏心悦目,得到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教室里欢声迭起,掌声如雷,同学门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就这样,时间在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中悄悄溜走,一堂具有创作意义的自我介绍课结束了。  通过这次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活动,不但老师、同学互相之间了解了,而且增进了师生感情。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如,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轻视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同学了。  三、通过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美的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通过感受把学生领向参与的天地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抓住音乐的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其功效。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了情感信息。比如在教学京剧的欣赏课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解了京剧是我国的民族艺术,是我国的国粹等有关京剧的知识,再播放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打渔杀家》的选段,导入新课后,接着讲解《智取威虎山》的锣鼓音及武场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并亲自为学生演奏各种锣鼓点,创设了锣鼓音的喧闹气氛,带给学生一个新鲜感,这样把他们带入了京剧音乐的境界,紧接着进行《智取威虎山》的学读,教师用杨子荣表演动作来说明每个锣鼓音的作用,让他们知道京剧锣鼓音主要是配合身段动作,烘托气氛等。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京剧艺术、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高尚情操。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总之,初中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如何。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往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和感受音乐的活动中,去探索,去创新,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促进他们的想象力的发展,努力使兴趣成为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真正动力,使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显着,教学质量取得质的飞跃。

可以提供相关文献。

音乐教育把培养学生兴趣作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即是音乐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因此,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于音乐课程教学来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中国论文网 -htm  中学音乐教学给人的印象就是——“困”、“不感兴趣”,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教学方法不得当,教学设计不新颖,师生关系不好、教师音乐素质差等都会对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教师要改变音乐教学的现状,就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在教学上,创设情境对学生而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如在欣赏《嘎达梅林》这一课中,学生对这个人物和这首歌曲并不感兴趣,从他们喜欢的音乐逐渐过渡到这首歌曲中,作到从生活中感受——聆听——欣赏,有计划、有目和的引导学生融入歌曲意境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结合中学生所喜欢的人、物、作品来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以引起学习兴趣是每一位音乐教师所关心的核心话题。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分析学生特点,合理化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要求主要是情感层面,即能够有意识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并能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并把他表现出来。7年级的学生好说好动,比较活跃,根据这个心理特点要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8年级学生属于变声期,逆反期,不喜欢表现,在这个阶段教师一定要关注每个学生,要不断变换教学形式,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9年级学生普遍不爱唱,可以加强欣赏教学,用他们喜欢的音乐来开展教学。   二、结合教材教学,从实际出发   老师首先要吃透教材,认真备课,要正确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紧密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喜欢唱、喜欢跳,但他们对乐理、视唱、练耳不感兴趣,感到很乏味甚至会害怕。比如教学视唱《我的祖家是歌乡》一课,如果仅仅教师弹学生唱,学生就不会积极的演唱了。相反,我们先来介绍这首高山族民歌特点,再演唱时学生也可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来打节奏,可以根据音乐特点加些舞蹈动作,这样学生有了兴趣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四、师生互尊互爱,创造和谐音乐课堂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互尊互爱是营造和谐音乐课的前提。要让学生喜欢你,尊重你,教师首先要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孩子所学,想孩子所想,要面向全体学生。   五、音乐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在更新教育理念的前提下要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坚持让每一位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教室,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真正走进学生心理去挖掘心灵中美好的东西。通过努力,学生对音乐课有了较大兴趣,思想上也比从前重视了,喜欢上音乐课。   总之,对于学习音乐来说,知识也好,技能也好,整体音乐素质也好,都离不开音乐兴趣与爱好这个根本源泉。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名言:“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经常细心地观察孩子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10篇

要求不高,是否需要发表?

音乐的魅力真的,我只能说人真的很脆弱,而音乐最直接抵达内心深处所埋藏的情感。《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我听过很多次,而独独在中秋节的紫藤听了后,我却大大反常。跪坐开始时,我就隐隐约约得觉得旋律十分熟悉,却始终没有意识到是《二泉映月》到第二种风格的《二泉映月》展现时,我开始反常……那有一搭无一搭的断断续续的二胡声,揪得心痛之后,我有一种冲动,想站起来的冲动,去关掉,因为我实在是听不下去了.那二胡拉出旋律太悲怆太苍凉,在那时断时续,实际却是连续成一体的嘶哑的声音中,我不能站起来,情不自禁的留下泪来,一滴又一滴缓缓流过面颊,流过嘴角,从下巴流下,滴到手上。每眨一下眼睛,就一滴泪水凝结,慢慢滑落。我抬起头,望向天花板,希望把注意力分散,放到别的事物。但是,这些努力都是徒劳,那种影响力太强了。我无法阻挡,无法将它屏除在心外。它像一股魔力吸引着我,却又让我无法抗拒,觉得是一种煎熬,仿佛我在亲身经历那样一种磨难从而因来我本能的反抗。音乐慢慢的消逝,但是这样的氛围却一直环绕着我……我自认为我是一感情不外露的人,也是一个内心坚强的人,为音乐而伤心落泪,这是第一次。记得老师说,日本演奏家小泽说过听《二泉映月》要跪着听。我也只是在跪着时,才对此首曲子产生了共鸣,才真正认识《二泉映月》,而是它的版本都将它的色彩变得绚丽失去了苍凉的意境。音乐会扰乱内心的平静,影响人的情绪,音乐是有生命力的,它是人生阅历的再现。它或轻快、或活泼、或深沉、或清亮、或忧郁、或神秘……凡此种种,都向人们诉说着它的故事,它的经历……音乐是美的,真正理解音乐的人,为它痴迷,为它欢笑,为它流泪,这就是音乐。

谈谈蒙古舞蹈美学多年来,我收集整理“蒙古舞及蒙古诸部族舞蹈名词术语蒙汉双解资料”的同时,立项研究了“蒙古诸部族舞蹈审美特征”。在这个基础上撰写了这部《蒙古舞蹈美学概论》。我是从舞台表演艺术起家的,尽管有大量的艺术实践经验和艺术创作,但我并不具备论证的能力和理论高度,很难迈入学术领域的门槛。我没有灰心。通过1990年至1992年近两年的准备,通过朋友邀请自费赴蒙古国摸底考察,6天的时间里收获不小,扛回来一批图书资料和录像、录音带等相关资料。回到北京后,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看录像,听录音。1993年我向文化部提出了确立蒙古舞蹈科研项目“蒙古诸部族舞蹈审美特征”和“蒙古舞蹈名词术语蒙汉双解资料”的申请,获得批准。1994年、1995年又赴蒙古国考察学习,在乌兰巴托学到了自己想学的东西,查阅了大量资料,得到了充实提高,也征集到了相关资料。在我研究蒙古诸部族舞蹈全过程里,经过多次反复鉴别,我把其中一部分认定并提升为美学术语并加以注释。还有一部分是原有的蒙古舞蹈名词术语,过去只是作了一些简单的动作解释,并没有认定它是美学术语,现在我把这一部分也提升和认定为美学术语,从不同的审美视角加以注释。譬如,“萨布尔登伯依勒格”运作组合里的名称及名词术语,以往只做学术动作名称的解释,没有从美学和文化蕴涵的视角和深度与高度思考“萨布尔登伯依勒格”的美与动律名称及名词术语。我觉得应当从美学视角思考研究它的来源、它的形成、它的审美特征、它的兴起环境。再从它的发展规律入手,追踪其动律名称与组合名称之间的变化,组合名称与名词术语之间的沿革,以至将名词术语里的美学含量加以注释提炼,而后把它提升到美学术语加以锁定。我认为,应当保留“陶布绣尔伯依勒格”的12个“组合名词术语”和12种“陶古绣尔”乐曲相媲美构成的一套完整系列性组舞,这12个名词术词不可以拆开,这一组系列名词术语里有鲜活的蒙古舞蹈美学,它有待我们继续深入研究。还有,“萨布尔登伯依勒格”是由动律名称与名词术语组合而成的。每个动律组合里包含美学术语的成分。每一组动律组合里蕴涵着蒙古舞蹈的美。蒙古舞蹈“伯依勒格”里的文化底蕴深厚且容量大。在蒙古舞蹈美学思想的形成过程里,它是所有蒙古舞蹈中的名词术语提升为美学术语的坚实基础,其美学术语是蒙古舞蹈美的领先“样本”。“伯依勒格”是构成蒙古舞蹈精美的舞蹈语汇的佐证。假如一个民族只有单一的几个舞蹈动作而没有丰富多彩的舞蹈语汇,就好比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一样,将会受到极大的局限。一个民族的舞蹈没有丰富多彩的舞蹈语汇,它怎样来表述审美特征呢?!由此而言,“伯依勒格”是蒙古舞蹈文化的原形,是蒙古舞蹈的主流文化,是民族特色的象征,也是蒙古舞蹈文化兴起与繁荣发展变革中的标志,是蒙古舞蹈精致化的艺术缩影。还有,《乐诗之舞》与《史诗乐舞》不能混为一谈。《乐诗之舞》是指诗歌里的乐舞,《史诗乐舞》是指蒙古史诗里的乐舞。这是蒙古舞蹈艺术精致与成熟的程度中,产生了在“宏大”里的细节,与其渗透在分门别类的艺术之中的美学成分。对《安代舞》,经研究认定和排列了12种名词术语的顺序,这12种名词术语顺序不可以颠倒,如果颠倒了的话,势必会破坏经提炼而成的美学术语的完整性,贬损它的价值。蒙古传统舞蹈动律的核心是情趣美,应当让人们透过动律美意会到灵魂美,领略到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和回味无穷的艺术想象力。蒙古民族在“诗的海、歌的海、舞的海”中充分显示了一个民族的艺术想象力及其悠久传统,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艺术想象力和不具有艺术家群体,那么这个民族可能是愚昧无知的民族吧。舞蹈是视觉艺术,是通过舞蹈演员的人体旋律在舞蹈作品中体现美的含义。它的审美情趣直接通过舞蹈演员展现。然而,舞蹈演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舞蹈作品的成与败。如若舞蹈演员不注重美学和文化修养,那么,单纯靠舞蹈的技术技巧去完成一个作品,就等于没有民族文化的血脉与审美情趣,也就不大可能上升到美学高度,只能是停留在技术技巧的层面上而已。在这个意义上讲,再好的技术技巧也不可以取代舞蹈的美学和美感。舞蹈不是语言艺术。假如,演员在心目中只注重自我与舞蹈的技术技巧,而不去探索作品里的美,那他就不可能准确地表现舞蹈作品里的灵魂美,从而会直接扭曲作品的原本立意和美的意境。我认为蒙古舞蹈的美学思想就是通过好作品、好编导、好音乐、好演员铸造出来的,而且缺一不可。譬如,《盅碗舞》的来源及其形成过程,真正地体现了《盅碗舞》与“伯依勒格”的密切关系;演员通过表演体现了与蒙古诸部族传统舞蹈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