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学术堂了解,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选题众多,但核心的要求有这么几点: (1)可借鉴性,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博采众长,搞好自己的论文。知网上有现成的论文可借鉴,单数量不可以太多,否则会被怀疑抄袭;也不能太少,不然浪费时间去选题和整理宏观思路还被老师否定,如你的题目太大不易写深入而 pass 掉。 (2)紧跟热词,最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会让论文显得很有新意,但最好也是有依葫芦画瓢的参考对象。 (3)贴合案例,理论型文章对数学模型和软件仿真能力要求极高,故必须贴合案例,以便于换汤不换药,快速写好论文。 (4)结构完整,选题最好能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和模型,注重问题导向和数学语言的应用,不然论文口水话连篇;但切记炫技,整高大上的题目,应用复杂的数学模型,不顾是否能收集到个案实证资料和工作量的多寡。 (5)字数相仿,不要本科、硕士论文选博士论文做参考,因为博士细节过多论证更充分,没宏观驾驭能力的人控制不好章节字数,会多写一两万字。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由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培养广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然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将学生的自主意识付诸实践中。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有研究多从改善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模式出发,很少涉及学习者个人因素对学习者自主性的影响,对专科层次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也很少。本文将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专科层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者个人因素之一)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关系来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本文的研究假设是各类学习动机的提高能否促进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各要素间相关程度如何;性别对自主学习和学习动机关系有什么影响。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以及本文的结构。紧接着,从自主学习、学习动机等方面回顾了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研究,并且回顾了学者对学习动机与学习自主性相关关系的已有研究。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对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类型进行区分,并且详细研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影响,从而得出对教学实践有益的启示。基于这些理论和研究,本文借鉴了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方法设计了一个由四个部分组成的调查问卷。问卷在淄博师专2009级英语教育专业的149名学生的配合下完成。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己经意识到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性,并且己经在实践自主学习。在实践过程中他们意识到了学习动机对学习自主性的影响并且正在使用各种各样的策略来调节学习动机。(2)学习者学习动机包括很多方面,如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文化性学习动机,工具性学习动机和情景性学习动机等。不同学习动机类型与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同。(3)学习动机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效能感以及意志力,影响他们对待学习环境的态度和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动机强弱和学习自主性间呈正相关关系。(4)性别对学习动机和学习自主性有一定的影响。虽然本研究有一定局限性,但研究结果对于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动机是日常生活和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心理学术语。当学生拥有学习动机时,会表现得比较积极主动,对学习产生兴趣,树立学习目标。从这个方面来讲,本研究将动机及自主性关系引入英语学习领域,并且对解释英语学习中的个性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结果还表明,为了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英语教师要尝试激励学生,还应帮助学生采取相应策略自己调节自身的学习动机或者克服动机方面的困难。 ZIme闯^YG5tvGEAsM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异地重大突发新闻的本地化报道 2、浅析报刊专栏评论的创新与发展 3、网络时代的新闻道德问题 4、突发性事件报道与社会舆论平稳 5、危机传播的界定及媒体角色定位 6、"媒介审判"现象研究 7、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与法律冲突 8、探寻传统媒体的"众议"空间 9、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 10、浅析我国电视民生新闻 11、论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空间 12、浅析故事化栏目的生命力 13、试论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 14、"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形式探析 15、故事中的电视-由、《新闻调查》、看中国电视专题片的叙述方式 16、浅谈社会新闻编辑的新思维 17、从播音员到主持人再到新闻主播探讨三者的素质差异(大陆范围内) 18、联系着的人--浅析新闻人物专访中的心理互动 19、从车祸现场报道看新闻报道的人性化 20、媒体公信力的流失、浅析不良广告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英语自主学习和英语学习中性别差异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项关于高职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性别差异的研究。研究用四种方法对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中的性别差异情况进行验证,具体为: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教学案例。作者对相应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男女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有很多不同之处,例如在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和课堂参与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针对男女生英语自主学习中所存在的差异进行科学地分析、整理,作者提出了对教学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为确保研究顺利进行,达到良好的效果,作者首先深入学习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影响自主学习的内外因素,并向学生们介绍了自主学习的相关内容,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作者综合运用四种方法(即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教学案例),对日照职业技术学院09级水产养殖专业和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用SPSS 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男女同学因在性别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英语自主学习方面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男女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学习动机方面,男生更多表现出的是外部动机,女生更多是内部因素。在自主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听课状态、课堂笔记方面,女生都要比男生具有更好的自制能力,有明确的目标,而男生由于天性好动,难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控制,学习目标较为模糊。在参与课堂讨论、课外阅读等方面,由于性格使然,男生表现的比较积极,而女生则倾向于等待老师的指示,比较被动。作者通过课堂观察进一步证实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为了深化此项研究,寻求适合男女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作者又通过教学案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具体为:对男女生英语自主学习进行指导,对比指导前后的男女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情况,得出教学启示。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作者总结了这种差异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提出了教育管理对策: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避免性别偏见、尊重男女学生心理发展上的性别差异实施因性施教并应清楚认识到高职生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促进男女生关系的融合,创建适合男女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作者最后提出了本研究存在的缺陷,并指出后续研究的可能方向。 j邦KIJ cUHD+JsN&teRn
我可以帮你的,需要的话见信请留言
毕业论文选题的第一步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一定要贴合社会发展趋势,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以下毕业论文题目,适用于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 VR新闻发展趋势探析;场域视角下精英文化的传播策略 ———央视《朗读者》大众化路径探析弹幕视频网站中受众互动模式研究、网络舆论助力下的新闻反转事件 等等吧,我朋友就是学新闻的,她是写了一个当下新闻的热点。
简单给你说一下吧,结合自己的经验写得,没查什么网上资料。第一,要选自己感觉学的比较好或者比较感兴趣的选,这样你才会有东西可写,答辩的时候也会应答自如。第二,选题要从小处着手,从小及大比较好写,如果一上来就选个很大的选题,结果你会发现越写越空泛,最后无话可说。比如最简单的,你分析新闻的特点,虽然可写的内容很多,但是容易写得很散乱,没有条理。但你就“及时性”一点来分析,再发散到其他的特点,横向,纵向比较,举例,就会很容易写。第三,最好选别人选的不多的选题,尽量求新,就算有一点点独创性的概念被你提出也好。因为越大众化的选题,网上的资源越多,越容易被认定为抄袭。有独创性的选题,哪怕论证的,阐述的并不是很好,也更容易被导师所接受。第四,要想写起来容易,就选容易举例的选题,怕字数不够,就多举例,再结合选题进行例子分析就好了。下面整理了十五个好写的新闻论文选题,大家可以进行参考: 1、发展新闻广播的现实意义 2、我国新闻队伍中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缺失和复位 3、邹韬奋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探讨 4、中西新闻评论风格之比较 5、论“八卦”新闻在新闻中的地位和价值 6、论新闻标题的诗化效应 7、新闻失实的原因和新闻失实的防范 8、论都市报新闻与党委机关报新闻的区别 9、论新闻媒体的负功能 10、论新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1、论新闻评论的人文精神 12、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实意义 13、 当代新闻编辑的思维特征 14、试论增强新闻可读性的业务手段 15、网络新闻采写原则和方法的宏观研究
首先跟学术堂来了解一下新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的思路: 1、莫选理论研究,选题套案例 对于本科生而言,选纯理论题材要慎之又慎,因受理论基础、知识体系、阅读背景、思辨能力等因素限制,理论研究论文要么写得隔靴搔痒,要么自己把自己绕晕,结果不知所云。 建议死扣一个理论知识点,结合当前热点案例展开分析,既有鲜明的案例,又能集中力量主攻一点:即将一个理论点与案例融合,不至于被理论绕晕。 例: 基于[ 议程设置理论]的XX事件舆论传播研究 以XX事件舆论一边倒现象为例论艺人媒介形象的重要性 莫选硕大题目,要大题化小 遇到任何一个选题方向(往往是很大的一个方向),都最好不要直接就开写,一定要把题目细化到自己可以很容易下笔的层次,比如选题方向为[自媒体],如果写的题目是[自媒体现状研究]那就太大了,基本上可以写一本书了,并且关键词太模糊,如何进行细化呢? 例: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自媒体内容生产创新研究 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号联盟的自媒体互动协作机制研究 莫选陌生领域,向偏好倾斜 选题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喜欢或者有一定积累基础的方向或题目,选择不了解的方向和领域就是直接挖了个坑埋自己。同样以[自媒体]选题领域为例,比如你擅长的是电影,那么你就可以写:电影类微信公众号软文的写作手法研究——以XX为例 莫选生疏领域,向资历倾斜 选自己有一定实践经历的领域或选题,更有利于写出原创和真实的观点,选择生疏领域基本上只能从头开始研究,劳动量大;或者只能直接粘贴编辑,危险系数太高。同样以[自媒体]选题领域为例,比如你恰好在某微信公众号实习,那么你就可以直接就这个公众号进行案例分析和研究,甚至可以直接分析其优劣,还根本不需要靠任何理论点。 莫选老旧题目,向热点倾斜 莫选老掉牙的选题,比如新闻真实性、新闻娱乐化、真人秀等已经很老旧或写滥了的选题或领域,这种选题方法太容易拾人牙慧,且答辩时会被问得很惨。建议选择近半年的热点新闻事件进行专题研究,热点传播现象进行案例研究,或者传媒业的热点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比如:数据新闻、众包新闻、在线直播、媒介生态、网络综艺等。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新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常规的选题方向有哪些: 纸媒方向 (1)报纸新闻的语言要求,(2)新闻标题,(3)晚报“早”出现象,(4)都市类报纸的娱乐化倾向,(5) 都市类报纸的“价格战”,(6)都市新闻的叙事,(7)版面编排,(8)新闻策划,(9)深度报道,(10)经济新闻,(11)法制新闻,(12)新闻时评,(13)报纸广告,(14)记者的职业道德,(15)媒体的社会责任,(16)报纸的新闻舆论监督,(17)隐性采访,(18)新闻摄影,(19)虚假新闻,(20)有偿新闻,(21)娱乐新闻,(22)炒作新闻,(23)新闻故事化,(24)典型报道,(25)漫画新闻,(26)厚报与薄报,(27)新闻自由,(28)独家新闻与独家报道,(29)报纸新闻的“同质化”,(30)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31) ,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32)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电视方向 (1)电视新闻语言,(2)说新闻与播新闻,(3)电视民生新闻,(4)电视方言播报,(5)电视娱乐节目的生存之道,(6)主持人的风格,(7)电视画面,(8)同期声,(9)摄像,(10)电视广告,(11)隐性采访,(12)媒体的社会责任,(13)虚假新闻,(14)有偿新闻,(15)娱乐新闻,(16)炒作新闻,(17)电视专题片,(18)电视媒体竞争,(19)“新闻电视剧”,(20)电视专业化频道,(21)移动电视,(22)电视传媒与公共空间,(23)电视新闻现场直播,(24)电视批评报道,(25) 电视节目的互动意识,(26)电视产业化,(27)电视节目的品牌化运作,(28)电视人的职业精神,(29)电视体育新闻报道,(30)新闻频道,(31)电视调查栏目,(32)新闻与经营,(33)电视剧与经营,(34)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 ,(35) 制播分离,(36)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37)论方言电视节目 ,(38)电影的色调创作; 网络方向 (1) 网站分析,(2)网络新闻特性,(3)网络新闻的真实性,(4)网络新闻的标题制作,(5)网络新闻写作技巧,(6)网络新闻现状及发展趋势,(7)网络电视,(8)网络电台,(9)网络侵权,(10)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11)微博、微信(公众号),(12)网络直播,(13)网络新闻的采写权,(14) 网络广告,(15)虚假新闻,(16)有偿新闻,(17)娱乐新闻,(18)炒作新闻,(19)网络伦理,(20)网络新闻变革,(21)网络媒体可持续性发展,(22)网络环境受众分化,(23)商业网站新闻运作,(24)网络新闻竞争力,(24)数字杂志,(25)网络游戏,(26)网络传播与社会生活,(27)网络新闻专题,(28)网络传播中的人际传播; 广播方向 (1) 广播发展趋向,(2)广播新闻的采写特点,(3)广播广告,(4)交通广播,(5)数字广播,(6)广播热线,(7)广播新闻的互动; 基础理论 (1)议程设置理论,(2)沉默的螺旋,(3)受众分析,(4)传播效果分析,(5)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6)文化帝国主义,(7)传播学方法论学派,(8)传播符号,(9)群体压力; 交叉学科 (1)公益广告,(2)媒介生态,(3) 受众心理,(5)媒介公关,(6)危机传播,(6)媒介形象塑造,(7)影视剧中的媒体人形象,(8)网络文学传播,(9)民俗传播,(10)戏曲传播,(11)传媒教育,(12)影视传播; 最后我们了解一下新闻学专业热点选题领域有哪些: 内容生产与内容创业 在线直播与移动直播 新闻特稿IP化 短视频传播 VR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与新闻机器人 突发新闻报道 IP开发与运作 数据新闻 粉丝经济 网络综艺 媒体从业人员现状 传媒人离职创业现状 网络舆论场与管理
综合性日报社有121家。如下:全国有影响的报纸通称6大报:《朝日新闻》 、《读卖新闻》 、《每日新闻》、《日本产经新闻》、《东京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全国发行的3大地方报为:《中日新闻》、《北海道新闻》、《西日本新闻》。较有影响的杂志有:《中央公论》、《东洋经济》、《经济学人》、《文艺春秋》等。介绍日本的文化产业在音乐、电影业、动漫产业、出版业、广告业、体育用品产业、旅游业、教育培训业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日本为全球第二大音乐市场,每年能创造出近30亿美元的产值。2006年IFPI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唱片产值达到4619亿日元,约合34亿美元,占全球唱片市场的17%,仅次于美国的36%;在亚洲,日本则占据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
1、早期的读卖瓦版2、1942年日本的报纸大合并与现在报业分布的格局3、1945-1952年美军对日本新闻业的自由主义改造。4、现在日本的主要媒介: 三大报纸(及历史上的两次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共同社、NHK一、日本的新闻制度和政策民族成分单一,中央集权长达一千多年,与中央集权相伴的意识形态上的神道教、中国儒学、佛学的广泛传播,巩固了日本历史上成袭化了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忠君意识,加之传统的国家主义、集体主义都贯穿于日的新闻史中,对日本的新闻政策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1.16C始实行“锁国令”,了解外界的唯一渠道是《荷兰新闻书》;2.19C始设“洋书调所”,翻译外国报纸,无自己出版的报刊;3.明治维新后,新闻业开始进入官报—党报,后转入商报阶级,始终处于官方有效控制下;1869年公布第一个关于报业的法规《报纸印行条例》,实行出版许可制“白虹贯日”事件:1918年全国84家报社在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反对寺内正毅内阁对报界的压制,要求言论自由等。《大阪朝日新闻》报道此事时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以此语暗示革命、影射天皇为名将当天报纸禁止发行,社长村山龙平辞职,撰稿记者和发行人入狱。“白虹贯日”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言论贾祸事件。也说明了日的商业性报纸是不能触及国内政治问题的,尤其是十月革命后,日更加紧了对舆论的控制。4.纳粹统治下:1935年“国体明征运动”,目的是彻底消除明治维新传入的自由民主思想,回归到天皇制下的“国权论”;1938年“国家总动员运动”,全面实行经济、国民和精神统制;1940年设立情报局,对所有涉及传播的载体,包括报刊、广播、通讯社、电话等直接控制;国家直接管制广播业;控制报刊新闻源,将联合新闻社和电通合并成同盟通讯社,由军部直接控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颁布新闻事业令,为更好控制报刊,除几家全国性大报,其他报纸按一县一报原则合并;4.盟军占领日本后,对日大众传播业进行了自由主义改造废除了战时法西斯政府所有关于大众传播的法规,对占领期新闻实行检查至1949年;1949年在盟总参与下通过新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保障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及一切表达的自由,不得对其审查。是日本新闻自由的开始;解散了战时合并的同盟通讯社,重新建立了共同通讯社和时事通讯社;NHK改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营体制,通过电波法、广播法和电波管理委员会设置法,确立了公营与民营并行的广播体制。二、各时期主要报刊概况1.瓦版(93、02传名):出现于大约17世纪,江户街头出现类似报纸的出版物,这种单面的新闻印刷品用粘土做成瓦坯,在上面雕以文图,经烧制定型后,印在纸上而成,称为瓦版。内容多为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战争等,因贩者在街上边读边卖,又称“读卖瓦版”,现存最早的是1615年的《大阪夏之阵图》,记载的是发生在大阪的一次战争。2.现代传播起点1854年美海军开进东京湾,德川幕府被迫开放门户,西方人在日开办洋文报刊,最早的有《长崎船舶新闻》《日本先驱报》;本国主要是翻译国外报纸,设专门机构“洋书调所”,有《官版巴达维亚新闻》《官版中外新报》等;最早杂志是柳河春三《西洋杂志》3.明治维新后党报时期——尊王派《太政官日志》VS佐幕派《中外新闻》官报时期——“民办官助”,《横滨每日新闻》《东京日日新闻》《邮便报知新闻》《新闻杂志》《横滨每日新闻》:1870年创,日本第一家日报,标志着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纸的诞生。定期出版,西洋纸活铅字印刷,读者不限于高级官员,扩展到普通民众中。新闻与广告各占一半,有商业倾向。商报时期——出现于党报与官报时期之间,以《东京假名书新闻》为最早典型报纸,煽情报纸《万朝报》《二六新报》《朝日新闻》(98名):创于1879年大阪,木村滕发起,村山龙平任社长。初为小报性质,政党报纸后期,为免受停刊厄运,立场中立,奉行“企业本位”和“报道第一主义”,努力采集独家新闻,并向国内外派驻记者。目前是日本的代表性报纸,在知识界和社会中上层影响较大。1919年起实行股分公司制,全国有四个总社,国外有四个总局,出有地方版。《读卖新闻》(99新名): 1874年创刊于东京,创办人子安峻、本野盛享、柴田昌吉,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以市民和中小企业主为读者对象,大量刊登文学作品,有“文学报”的特质。1950年起实行股分公司制,国内设有四个分社,国外有三个总局,有早晚刊,在纽约发行卫星版。《每日新闻》:日本全国性大报之一,1911年《大阪每日新闻》兼并《东京日日新闻》,并于1943年起使用《每日新闻》作为报名。原来主要读者是农民,现努力争取市民读者,但发展不利。1918年实行股分公司制,国内设有四个分社,国外设有两个总局,有早、晚刊。《日本经济新闻》:日本最大的经济类报纸,1942年由关东地区多家经济类报纸合并而成,为股分公司制,在东京和大阪设有两个分社,纽约和伦敦设有两个总局,信息数据库闻名于日本。《产经新闻》:日本最大的财经类报纸,1942年由关西地区的多家经济类报纸合并而成,全国性报纸,股分公司制。在东京和大阪设有两个分社,分早、晚刊出版。《赤旗报》《文艺春秋》三、通讯社——主要面向国内的报刊、广播电视,同时为海外的日语媒介提供稿件共同社:日本最大的通讯社,成立于1945年,报联社体制,现有加盟报纸60多家,另与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有供稿合同,有专门向银行证券提供金融信息的“KK编辑本部”,办有英文国际传真业务,播发《共同传真快讯》,出版各种年鉴。总部分为六个,国内外均设有分支机构。时事社:成立于1945年,是以提供经济新闻为主的株式会社,日本第二大通讯社,向各种媒介提供信息,还向企业团体、政府部门提供不同领域的消息,经常做市场调查、舆论调查,出版资料性书籍。四、广播电视业——公营、民营共存日本广播协会 (96、00传名):NHK,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创建于1926年,具有半官方性质的公营广播电视机构,最高权力机构是经营委员会,经费来源于电视机执照费,经济基本自立。二战中被纳粹利用成为其战争工具,45年盟总将其改造成真正公营性质的机构。现在,NHK包括三套广播网,分别以新闻、文娱和教育为主,另设有国际广播电台,专门对外广播。总体来看,NHK节目较严肃正统,新闻报道力求准确公正时效,在世界电视领域享有较高声誉。民营广播电视公司以五大报系为主形成,东京广播公司——《每日新闻》日本电视广播网公司——《读卖新闻》全国朝日广播公司——《朝日新闻》富士电视公司——《产经新闻》东京十二台——《日本经济新闻》
朝日、读卖、每日、日经、产经
(一)题名(Title,Topic)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四)关键词(Key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参考文献格式要规范,严谨,基本要求超过三十篇(工程硕士20)。所有参考文献必须在论文中有引用的地方。所有图形公式都要自己完成,拷贝、复制是不允许的。尽量不要用我或者我们这样的字眼,也就是口语化的东西要杜绝。图形都要有英文的title。页眉需要有下面信息。摘要和目录是专家评审的主要翻阅的地方,一定要让摘要和目录体现所做工作和创新点,所以摘要和目录的编写很重要,往往容易被忽视!表格需要有编号并至于表格的上方,不同于图形的放置于下方。论文的结构一般是背景介绍·研究现状现有算法、技术、手段或方法的缺陷和不足提出的新的算法、协议、方法、技术或手段对自己提出的方法、技术或手段进行实践、分析和比较结论和展望论文撰写时,一定要注意书面语气,不要有口语化的成分,很多同学没有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写的内容过于口语化,应注意!
你大几的?大一的话我有十一个关于新闻学概论的题目……
新闻报道中的语法隐喻分析内容提要]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新闻报道中包含大量的语法隐喻,解读新闻报道中的语法隐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本文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新闻报道中的隐喻现象如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指出其在篇章中的作用。[关键词]功能语言学;新闻报道;隐喻一、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法隐喻的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社会意义系统,意义是理论语按旧的核心问题(Halliday)。因此语言学家研究的不是词的意义,相反他们研究的是一个词或句的社会意义。功能语法对语法隐喻的研究始于韩礼德。他在1985年的《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专门讨论了语法隐喻的问题。外部世界的各种物质或事件可称作“外部事实”,外部事实在人脑中的反映称作“概念语义”,体现概念语义的词汇和语法形式称作“表达形式”。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实际上是相同或相似的外部事实和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词汇方面的比喻表现在外部实体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除了用不同的词汇手段外,往往还要动用不同的语法形式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外部事实。例:1997 witnessed the development of C在外部事件中,见证人首先是人,他亲眼见证了某事件的发生。和外部事实相似的表达形式应该是:We witness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两句虽然表示的意思相同,都表达了1997年中国的发展,但却用了不同的语法手段。第一句用1997做主语;而后句用we做主语,1997则作了附属语。如果将表达形式和外部事实相似的现象称作语法主体,那么以年份来表达目睹者做主语,是一种偏离外部事实的语法表达形式方面的变异,这种变异可看作是和语法主体相对的喻体,这种语法表达偏离现象称作“语法隐喻”[1]。功能语言学将词汇语法和语义之间的体现关系分为“一致关系”和“非一致关系”。“一致关系”指语义和语法的自然范畴,人们用动词来表达人类活动或客观事物的过程,而名词体现活动或事物的参加者,而用形容词表达事物的特征。“非一致关系”体现的是语义和语法范畴之间的非自然关系。功能语言学家将人类语言中的“非一致关系”表达称为语法隐喻式表达[3]。各种语法现象是语言不同元功能的具体体现,各种语法形式的变异和语言的三元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语法隐喻和三元功能也有密切的关系。韩礼德(1985)基于语言的元功能将语法隐喻分作两类: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概念隐喻包括过程变体和名词化现象;人际隐喻包含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在报刊英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过程变体以及名词化现象,本文将对其一一讨论。二、概念隐喻中的过程化Halliday认为人类主客观世界的活动可描写为六个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在概念隐喻中,Halliday认为及物性系统中的各种过程都可以隐喻化,即一个过程可以隐喻为另一个过程。随着过程的转换,与过程有关的功能成分(如参与者、环境因子等)也发生变化,并在词汇语法层面体现为另一个形式[2]。如:They arrived at the village on the second 参与者过程环境时间The second day witnessed them at the 参与者过程环境例a中on the second day原为表环境的成分,表达的意义符合现实情况,是一致式;但是在例b中on the second day隐喻成了思维过程的感觉者,因此物质过程隐喻为了心理过程,因此b句是隐喻式。总之,语法隐喻突出的是功能的思想,即语法隐喻主要体现在及物性的过程和功能成分的相互隐喻化,最后才见之于词汇语法层的体现转换[3]。由此可见功能语法所讲的规划实际上是一个由大量可选项组成的系统。功能决定形式,形式体现于意义,形式不同其意义也就不同,但不同的形式可以表达同一概念意义[4]。在平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使用“一致式”表达,因为这是我们呀呀学语时首先掌握的表达方式;然而在报刊文体中,出于文体和叙述的需要,记者通常使用“非一致式”过程的变体来吸引读者的眼球。三、词化词汇语法层上最常见的隐喻是名词化。韩礼德将语言的“非一致式”表达称作语法隐喻,它表达语义与语法范畴之间非自然关系,这种“非一致式”表达除了表达过程变体之外,还可以用名词词组表达事物的过程和特征[1]。名词化是将表示过程的动词和表特性的形容词经过隐喻化,使它们不再体现它们本应拥有的功能,相反它们以名词的形式表现实物。如:They are able to reach the computer——their access to Technology is getting better——advances in 名词化通过把小句变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从而使小句的信息密度增大,表达内容增多[2]。四、际隐喻人们使用语言时除了如实地表述主、客观世界外,同时也是为了建立人际关系,确定说话的轮次,对一些事情表示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评价。这些都是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元功能。在体现其中一些功能范畴时,我们发现一些语法形式是可以互为隐喻的。人际功能可以分成语气部分和情态部分。相应地,人际隐喻也分为语气类和情态类两种。我们以“请某人开窗”的请求为例来说明语气类语法隐喻。(1)Open the (2)I want you to open the (3)Will you open the window?(4)Can you open the window?(5)Would you mind opening the window?(6)Could you possibly open the window?这六个句子都表达了说话者希望对方能打开窗户。第一句最直接,可为语法主体。从第二句到第六句语义逐渐变得相对间接。根据里奇的礼貌原则表达语义越间接,越显得有礼貌。(2)到(7)句均为语气类语法隐喻形式。情态部分是对语言内容的态度,即对某事件的可能性、经常性或就某人的义务或意愿所表明的态度。表达形式可以是相对主观的或相对客观的,两者还可以分作隐性的和显性的[2]。以可能性表达为例:主观显性:I am sure that John has done 隐性:John must have done 客观隐性:John definitely has done 显性:It’s certain that John has done 人际成分是一种说话者主观的成分,和外部事实有一定距离。所以说,客观性最强的表达方式最接近外部事实,最有资格作为语法主体,而主观性最强的表达形式偏离外部事实最远,最适合作为人际语法隐喻句。上述四句中,显性客观句It’s certain that John has done it离客观事实最近因此它最有资格成为语法主体。而I am certain that John has done 为离外部事实最远的人际情态隐喻现象。五、报刊中的隐喻现象报刊英语的写作目的决定了报刊英语独特的文体特点,其中语法隐喻是新闻文体的主要特点。本文通过概念隐喻强调新闻里要表达的重点,利用动词名词或名词词组来实现新闻语篇的衔接,调整主谓关系;通过情态隐喻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和真实。1新闻报道中的变体。为强调重点,记者经常选择非一致的过程。选择非一致的过程,一方面可以将所要强调的内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隐藏记者的主观意识,因此可以使文章显得更加客观,更具有说服力。例如:The problem facing TV stations is:despite thehigh number of shows,it’s very difficult to find productionsthat they believe the audience would like to (北京周报,2008年6月)The TV stations faces a problem which is despite thehigh number of shows,it’s very difficult to find productionsthat they believe the audience would like to a摘自《北京周报》,b是作者改写的一种比较直白的表达方式。a和b表述了同一概念,但选择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过程的角度看a是b的变体,是隐喻表达方式。为什么新闻英语习惯于绕开一致式表达方式而使用语法隐喻式表达呢?这主要因为隐喻式表达能够加大巨资信息密度,符合新闻文体的需要。在第一个句子中记者选择了强调类型的关系过程来描述一件事件,因为信息密度增大了适合表达信息含量丰富的概念,符合新闻英语的表达需要。总之在新闻英语中概念隐喻的大量使用调整了信息中心,突出重点,增加了文章的可观程度,形成了新闻英语的特色。2新闻报道中的名词化。Hallidy曾经指出隐喻选择本身是一个有意义的选择,因为所选的隐喻有语意特征,小句名词化后其信息含量增加,经常作为引导新信息的主位出现在句首[3]。小句名词化后,信息含量也随之增多,经常作为引导新信息的主位出现在句首。而新闻英语正需要高信息放在主位。例如:Merck’s decision to withdraw Vioxx cast suspicionon the safety of drugs in that class[3]Merck has decided to withdraw Vioxx and this madepeople suspect the safety of 两个句子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但第一个例句是含有名词化的语法隐喻,信息密度较高,而第二个例句是一致性句子信息密度相对而言较低;从主述角度来看,第二个句子有两个主语Merck和this,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谓语叙述着不同的事件。前一个句子描述了一个事件而后面的句子是前面一件事发生的结果。然而第一个句子只有一个主语,包含了所有的概念意义;同时它的述位名词化也包含了所有的信息,相比较而言,第一个句子比第二个句子更加逻辑化,信息密度更加紧凑,因此在新闻里名词化的句子相对较多。3新闻报导中的情态隐喻。新闻报导要求客观性,可在报纸中多多少少包含作者的主观情感。语言的情态意义体现说话人看待某一命题的角度[5]。当作者直接表达自己对某件事的感受时,他会用直接引语表达;而在描述客观事物时,或多或少的隐藏自己的观点如:In the debates,though,I don’t think there’s any doubtthat Kerry It is fully justifiable that a country would defend itselfwhen its territorial integrity is 第一句话是主观性的情态隐喻,表达了说话人的鲜明观点。新闻媒体经常采用这种方式发布观点,提出建议,貌似出自他人之口,其实表达了报道人的情态倾向。而第二句是客观显性的情态隐喻,等同于I believe that a country woulddefend itself when its territorial integrity is 这种表达方式即隐含表达了报道者的观点,又隐含包含了作者的主观思想。在我们平常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类似的句子,因此理解作者的主观思想对我们理解一篇文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结语隐喻成为新闻英语中最为显著的特点,赵德全先生说语篇的难易程度和语法隐喻的多少密不可分,语法隐喻越多,文章所含的意思就越多,因而理解的难度就加深。在文章的连贯程度重,名词化隐喻起了关键性作用;而概念隐喻更让文章显得客观。[参考文献][1]赵德全,宁志敏解读报刊英语中的语法隐喻[J]国外外语教学,[2]林敏从系统功能角度看新闻标题中的隐喻[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4]李发根小句警言功能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5]周大军英语的情态隐喻及其语篇解释力[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摘要]:随着传播学的发展,新闻学与传播学以及相应的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之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紧张,先后产生了不同乃至对立的看法:或主张新闻学吸取传播学来完善自身,或倡导用传播学来取代新闻学,或批评传播学统治了新闻教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缺乏深入的体认。本文在回顾有关讨论演进轨迹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研究层面或学理层面、学术立场或学术取向、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辨析了新闻学与传播学(主要是大众传播学)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由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相互交织,我们应当更加理性地审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促进彼此间的互动与吸取,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使新闻学与传播学获得更大的发展,不必人为轩轾,制造“你死我活”的无谓争论。 [关键词]:新闻学 传播学 学科关系一、讨论新闻学与传播学之关系的历史回顾 自1978年开始引进、介绍西方传播学以来,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就逐渐呈现在国人的学术视域中。这是因为,要阐述什么是传播学,就牵涉到与新闻学的关系。譬如,早在80年代中期,就有研究者断言:“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而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学理’为重点,新闻学以‘术’为重点。”[1] 显然,这样的比较已涉及到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问题。 进入90年代,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学科建设问题。1992年,王泽华在《新闻学和传播学之比较》一文中比较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提出“新闻学是大众传播学的不同层次和分支,但传播学又不能代替新闻学。” [2] 从此,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特别是传播学能否取代新闻学,就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1996年,喻权域《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调研随记》写道:1995年6月在成都出席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期间,作者利用会议空隙“与来自各大学新闻系、新闻研究所和报社、电台、电视台的学者专家,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结果,“接触过的所有学者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3] 作者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开展调研,且强调“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显然包含了一个前提性问题,那就是学界已经出现了“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观点。 检索有关文献,不难发现90年代中期确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这样的看法。1994年,明安香在《新闻学向传播学的历史性发展》一文中写道,随着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新闻学’这一传统概念和术语同其所研究的众多媒介对象、庞杂的传播实践相比,就像恐龙蛋同其破壳而出迅速为庞然大物的恐龙一样,极不相衬、极不适应。”因此,“当前世界上新闻学正在向传播学发展”,这是一种“历史性趋势”。而“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已确定无疑进入了大众传播阶段。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我国新闻学研究及时转入到以传播学、大众传播学为主的研究,已经势在必行。”[4] 尽管明安香没用“取代”一词,但文章内容特别是结论确乎有“以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意味。1995年,邵培仁在《新闻传播学》一书中则明确提出:传统新闻学“正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老,即将成为‘一门绝望的学问’”,“给新闻学植入新的基因,注入新的血液,引进新的方法,是新闻学获得新生的唯一出路”[5] 。因此,“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这实在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趋势,历史的必然,并不以那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左右它、阻挡它。”[6] 其后,邵培仁在一篇论文中又重申:“用‘新闻传播’取代‘新闻报道’、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7] 邵培仁的说法是“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不过他又说“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将其观点概括为“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似乎不成问题。与邵培仁的主观设想不同,裘正义则从事实上判定传播学已开始取代新闻学。他在一次研讨会上说:“学科的发展即意味着否定。传播学通过自身的研究已部分地取代了新闻学。”[8] 文秘杂烩网
去看下(新闻传播科学)吧,文献都是免费下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