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堆砌的常识,实验获取的认知,学识携带的逻辑思维。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我不知道我找对了没有,希望对你有帮助吧!第五章 学术性论文的写作学术论文的含义:简称论文。论文是对自然、社会、人文科学诸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不是一般的学习心得、体会或收获报告。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科学规律的揭示,是某些现象的直录与材料的罗列,事件经过的描述。是对研究对象做进一步探求与思考的结果,不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重复。论文一般运用各种事实与材料,来引述、分析、论证研究者的新发现与新见解。学术性论文的特点:1)科学性:论点成立,论据充足,论证富有逻辑。2)创见性:新发现。或在原有成果基础上开拓、加深。是独立思考与分析的结果。3)专业性:是对某一问题的专门研究。专业性强。 学术性论文的写作:1)确立范围:如现代文学2)主攻方向:如张爱玲小说3)搜集资料:如张爱玲研究前期成果4)阅读整理:讨论实践5)发现问题与已有心得的整合:讨论实践 6)确定主论:如张爱玲小说“荒凉”之探7)拟定提纲:前期成果在“荒凉”研究上的缺失。“荒凉”之源:国事,家事,人事。“荒凉”的美学效应。8)撰写成文:﹡例:21世纪中国美学:抵抗“散文化”(节选 杨春时 北京社会科学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现代性却已叩响中国大门,一个不同于英雄时代的“散文化”时代已然来临。在“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审美理想逐渐瓦解,崇高精神开始沦落。王朔调侃传统价值,《废都》撕破理性的面纱,“新写实”直面平庸人生,都预示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这一情势面前,实践美学作为一种“前现代”理论,其理论缺陷和历史局限便暴露出来:它强调审美的集体性、物质决定性、理性和现实性,而忽视了审美的个体性、精神性、超理性和超现实性;作为一种理性主义美学,它无法回答人的个体生存意义问题,不能抵抗现代性带来的“散文化”倾向,因而失去了历史合理性。现代人的生存境域要求美学作出不同于传统理性主义的解答。新世纪中国美学必须回应“散文化”的挑战,在新世纪,对于以“后实践美学”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来说,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回应现代性的挑战,抵抗“散文化”,为现代人寻求精神超越的途径。首先,它必须适应现代人的生存状况,立足个体存在,亦即摈弃传统美学包括实践美学的哲学出发点———集体性存在(社会实践等),确立以“生存”为基本范畴的哲学基点,把审美作为个体生存的超越形式和体验形式。 其次,它必须关注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冲突,确立审美的超物质的精神性。 再次,它必须突破理性主义哲学,承认人的非理性和超理性方面,肯定审美的超理性。 复次,它必须满足现代人的形上需要,肯定审美的超越性。 最后,现代美学必须加强批判性,这是现代审美的批判性决定的。传统美学肯定现实,把审美当作装饰。而现代审美转向对现实的批判,优美和崇高不再是基本范畴。 面对“散文化”的威胁,美学家应当奋起抵抗。如果我们在现代性的冲击面前麻木不仁,就会无力抵挡“散文化”并最终被历史所抛弃。
学术,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这个词对应的英文Academia更常见的意义是指进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学与文化群体,在作这个意义用时对应于中文的学术界或学府。Academia这个词来自于地名(Akademeia)。这个地方位于古代雅典的外围。那里的体育馆曾由于被柏拉图改为学习中心而闻名。延伸开来,Academia这个词也可以用来指“知识的累积”,在这个意义上通常译为学术。学术的发展和传播跨越了好几个时代。在17世纪,英国及法国的宗教学者常用学院(或学园)来表示高等教育机构。英语称呼为academy而法语称呼为academe及academie。学者,指在大学或高等学府中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员,常常也是教师。学者通常都拥有高等学位。在美国,学者跟教授几乎是同义词。在英国,根据不同的学术级别分为院士、讲师、高级讲师或助理教授及教授。学者一词在英文中可对应于academic或scholar,这两者在英文中的意义稍有不同。后者也指在大学大量出现以前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学者一般不包括管理人员。某些社会学家把学府划分成四种基本的历史类别:古代学府、早期学府、学术学会及现代大学。学府的模式最少有两种:自古代发展而成的欧洲模式,以及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十八世纪中期、汤玛斯·杰弗逊在十九世纪早期开创的美国模式。一、结构学术常以学科和领域来划分。这是源自于中世纪欧洲的第一所大学内的学者思想模型所定下来的三学四科。随著时日变迁,人类不断修订及开创学科和领域。自启蒙时代,学术领域变得越来越专门,研究的范围划分得越来越小。因此跨领域的研究常常得到今天学术界的奖项。这也使实际行政及资助上制造困难。事实上,过往很多跨领域的研究后来变成了今天的专门领域,譬如认知科学。简而言之,这就是学术内部分化的历史进程。很多学术机构在行政结构上反映了学科的划分,例如不同领域的课程或学部或学院。纵然有些重叠的部分(学院成员、研究及行政人员),通常每一个学院都拥有各自的的行政及财政拨款。再者,学术机构一般都有整体的行政结构,没有单一学院、学科及领域所能够控制。学术自主是学术事业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学术界相对地免受政治和财政压力。1、资格和学位学位是授予那些完成主要学术课程及资格。按典型的顺序,学生完成了学士学位,接著完成硕士学位,最后才完成博士学位。这最近才在欧洲被规范为波隆纳过程的一部分。虽然在某些专业及创意领域中只有一个硕士学位的老师及学者是十分常见,但在很多其他的领域中拥有博士学位及其他终极的学位的研究员及教授才是比较常见的。2、学术会议在跟学术出版有密切关系的学术会议及讲座中,领域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常常被邀请向更广大观众阐述他们在著作或论文中的想法。这些文章的作者籍著这些机会来进一步解释著作中不够清晰的地方。在学术会议中,学者能够得到更快的回应及评论。由于事前已经派发有关论文,出席会议的能够有足够时间阅读论文并准备一些尖锐的问题。3、冲突目标在学术界之内,不同的小组都有不同甚至互相冲突的目标。在当代学院,这些冲突都是十分普遍。①实用与理论学术界常常被“实践”所诬蔑,譬如在日常生活中,就业中和商业上。学术界的评论家却说,学术理论被绝缘从现实世界,因而不必须考虑到行动真正的作用、结果和风险。这个绝缘的情况被称呼为“象牙塔”。这经常常导致学院派和实用派之间在许多知识领域内产生紧张,特别是在学院派对实用者的行动有很重要的影响时候。 有时候,实用派对学院派的批评也被看作反智主义。从平衡的角度来看,即使学术界跟现实世界绝缘,那并不意味学术研究没有价值。 实际上,许多学术发展最后变成丰硕的应用果实。可是,如果学者考虑学术的偏狭性,这也许增加他们研究的价值及冲击。②学校所在城镇与在校师生大学经常坐落于市镇外围。在某些情况,这导致当地居民及大学成员在政治、经济及其他领域上产生不安。美国东北地区某些居民曾尝试阻止学生注册为当地居民而不在他们的父母的住所鼓励他们投缺席选票,只是为了保留对当地地方政治的控制。电影Breaking Away把这个冲突搬上萤幕。③商业与学者资助商业所资助的研究的目的常常则重于追求利润。这与追求知识有点冲突。二、历史1、古代学术界被取名为“学院”因它是在古老雅典之城市墙壁之外的一个圣所。它是以传说中的英雄Akademos命名,当中有几个橄榄树树丛、健身房和适合于亲密聚集的地方。在这几个花园中,种有大量植物,矗立著前园主的雕像,柏拉图在这里高谈阔论并启发他的追随者。这些不拘形式的聚会成为人所共知的学院。后来,柏拉图把他的聚会不断发展成为教育哲学方法。公元前387年,他建立了“旧学院”。柏拉图的同事及学生建立了他的衍生方法。柏拉图的其中一位希腊学生阿凯西劳斯建立了“中世纪学院”。另一位学生卡涅阿德斯就建立“新学院”。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以他自己的理论来改进方法和在其它健身房建立了学苑。2、发展早期学术界作为一个现代机构在中世纪(350年-1450年)开始有发展。此时,罗马帝国崩溃了而新政权开始控制西欧。从黑暗时期欧洲仍然处于许多文盲及资讯流失的时期。古老知识唯一的贮藏库是天主教修道院,隐士、修士和教士编写了所有世界的知识并精心制作的抄写书籍。这些古老的知识得以保存,安然度过黑暗时期。任何人要到修道院才可以学习有关古希腊及古罗马的事情及流传下来的知识。在修道院受教只限于想成为修士和教士的人。可是到了11世纪,某些罗马天主教教会领袖开始改革并激增了早期欧洲社会上的知识。他们相信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荷马、索福克勒斯和其他属于人民不仅为宗教的人物。修士和教士走出了修道院,开始走进城市大教堂开办第一学校致力于进阶研究。这些最著名学校都是在波隆纳、巴黎、牛津和剑桥,虽然其他的遍及欧洲各地。在这些现称为大学的学校学习意味著通过教育方法的聚会唤作演讲。在演讲中,大师大声朗诵由修士和教士所写的原稿,而学生坐在他们的座位阅读自己手写的拷贝文本。只有大师才能确定学生是否达到知识水平和筹备他们自己的演讲。14世纪之前, 欧洲已经有超过80所大学。①博雅艺术七项博雅艺术成被Varro及Martianus Capella编撰入晚期的课本,透过一些有能力把学习世界形象化的人他们提供规范化的结构。当时的七项博雅艺术又称为三学四科,三学包括了语法、修辞和逻辑,四科包括了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哲学及神学是无所不包的研究,但哲学在中世纪早期主要是辩证事物。从基督徒的文章及理解,Martianus Capella所建设的概念性计划对西方学术界有很深的影响,特别是在Chartres学校的新经院哲学及托马斯·阿奎纳的广博工作之后,直到15至16世纪的人文主义开展了艺术和科学的新研究。②百科全书编纂者三位中世纪作家试图包含整体学术界及全世界学会包括:塞维尔的圣伊西多尔、格来福的圣伯尔纳铎及托马斯·阿奎纳。③彼得雅伯拉12世纪, 法国哲学家彼得·雅伯拉透过他1123年的著作“物和非”在学术界世界开始了他自己的革命。他不跟从大师在讲授朗读文章的方式,反而要求学生座在两段互相排斥的文章之前。不先讲解对错,他要求他的学生向对方发问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不久之后,所有大学开始实验这种“雅伯拉方法”。④经院哲学13世纪初,圣托马斯·阿奎纳推广他的经院哲学来为学术发动革命。经院哲学套用了雅伯拉的教育方法,但延伸得更远。大师要求学生长期参与以检验两段互相排斥文章的方式而作出的决议并运用理性来考虑宗教信念。这些决议都是根据亚里士多德从新发现的哲学,当中正寻找理性与宗教信念之间的平衡。3、学会的兴起学术学会或博学学会始于一组组共同努力或互相展示杰作的学者。这些不拘形式的小组以后成为了组织和在许多情况下得到了国家批准。会员资格是限于要求当前的成员的认同并且总会员资格经常被限制某个数量。成立于1660年的英国皇家学会是这样的一个学院。始创于1780年的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是由许多跟美国革命同样著名的人民所建立的。学术学会作为论坛发表和出版学术著作,这个角色现在由学术出版来担任。学术学会也会主办研究和支持学者。在学术学会的会员资格在现代学术界仍然是一件有声望的事情。4、18、19世纪在18世纪的殖民地美国,学术界开始从基督教分裂出来。175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开办了宾夕法尼亚省学术及慈善学校。1755年,被改名为费城学院学术及慈善学校。这就是今天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这是第一次学术界创办世俗机构。大部分的教会的教条式观点不再左右对他们学业成绩的考核。随著学生能自由探索思想领域而不需要强加宗教角度,观点变得越来越多元化。1819年,托玛斯·杰弗逊创立弗吉尼亚大学。他所建立的组织学院及大学的标准沿用至今,并为全球采用。课程取材自传统人文科学、古典人道主义和新教徒改革的价值。杰弗逊给学生自由地谈论自己所修读的课程而不是限定所有学生只能谈论同一个固定课程。宗教学院及大学都渐渐跟随。对公众来说,美国在19世纪初就出现了学院运动,经典学科教育需要延伸到新的地方例如:老西北部、西纽约州、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密执安、印第安纳和伊利诺伊。开始建立许多学院并得到私人捐赠支持。18世纪欧洲的启蒙时期,欧洲的学院开始改变了。19世纪初,威廉·冯·洪堡不单出版了哲学著作《On the Limits of State Action》更曾指导普鲁士的教育制度。他介绍的教育制度让低下阶层人士更容易进入。“洪堡理念”是教育建基于独立性、创造性、完整性及通用性。很多欧洲大陆大学植根于这些理念。可是这跟现在的学术专门化的大趋势相违背。5、最近经济转变80年代和90年代,学术生态上的经济发生重大变化,让人感觉到大灾难的降临,但也有人觉得是新世代的降临而大学充满了发展的空间。一些评论认为这是大学公司化。尽管他们薪水低而比其它行业需要更广泛的教育,学术就业从来都是知识分子所渴求的是因为自主及学术自由。虽然现在的大学学费及收支不断增加,情况在美国特别严重,但高收入的专业职位却越来越少,却而代之就是收入微薄的职位及毕业生劳工。科学博士常常在学术界以外找寻工作,但人文科学及很多社会科学却驱使毕业生首选学术事业。人文科学的博士必然在收入微薄的职位与非学界就业市场之间作出选择。因为他们的教育没有市场价值。事实上,博士的数量超越了教授或同等的职位导致一些问题,令人察觉是否到学界特意的安排。社会学家史丹利·阿诺维兹(Stanley Aronowitz)曾写道:“当充斥著有素质有信誉的讲师,大学行政人员看见教研职位只能授予服务需求很大或忠于服务的人”(知识工厂 76)。很多了解学术界就业市场的人都建议毕业生如果需要付费就不要进入毕业学校。他们认为当被录取而没有学费宽免恕或没有合理研究生薪俸,就迫使招致庞大债务,不太可能有迅速回报。某些人相信大量婴儿潮中的教授退休后,学术就业市场会反弹。某些人却认为不会导致教研职位的可观增长尤其是当大学利用低薪金附加职位来填补。阿诺维兹把这个问题归咎对学术界整体上经济结构更改。在西方经济中,失业的、非完全就业的及不理想就业的博士不断增加,其影响是很难作出估计。三、学术出版1、学术刊物的历史最早期的研究学报是17世纪英国皇家学会的会议跟进行动。那时出版术询问是有争议的和常被嘲笑的。它并不是异常方式如公布变位字来发表一个新发现,为其发现者预留优先权。艾萨克·牛顿和莱布尼兹都使用了这种方法。但是这个方法没有运作得很好。罗伯特·莫顿作为一位社会学家发现了92%在17世纪同时发现案件在争执中结束。18世纪,争执的数量下降了到72%,到了19世纪后半期下降到59%和直到20世纪前半期下降到33%。争相及早研究发现的比赛衰落归功于现代学术学报里出版物所增加的认受性。英国皇家学会对于它不得人心的信仰是坚定不移,科学透过透明而开放的思想交流并得到实验性证据支持下才能稳步向前。那时候很多的实验在今天来说并不科学,甚至答非所问。2、目前的状况与发展研究学报及期刊是十分成功的,在过去几年学报的数量和的纸激增了很多并且现代学院都以“出版或消灭”为信条。除了普通期刊如科学杂志或自然杂志外,其他学术期刊只有狭窄的主题而其读者及引证数量不断下降。这里有不同方式回顾提交的内容。当中最常见是首先由期刊批核,后来由两位或三位有同类研究的研究员提议赞成或否决,在出版前要求修正、澄清及补充。充满争论的主题需要多个层次的审视。学报发展了一个阶层,当中部分根据名誉而且他们的回顾政策是很严格。更加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会接受和出版更加重要的工作。投稿者尝试向这些很有名望的期刊提交他们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及履历。安德鲁·奥德柯作为曾发表大量研究论文的学者认为研究学报在过去十年不断增加因特网的互动性最终会演变为因特网的论坛。这样让他们接触更广泛的意见及构思。这可能是正面的演变,但有些人却认为使学报更像市集难以吸引知识分子。有些更认为高度监管的论坛难以兴旺。四、学术界服饰自1300年至1400年,在大学诞生的时期,褂子常被联系到学术界。这可能因为早期的学者都是教士及教会职员。纵使后来学士所穿著的褂子衍生不同款色,毕业穿著褂子某程度成了一个传统。例如牛津大学及剑桥大学,大学生在隆重场合或在毕业典礼时会穿上。大学生褂子常常是学士褂子的短装版本。其它英美大学已经再没有这个传统。英美学士佩带一件简单的全身长袍没有任何装饰物和一个四方盖帽与缨子。另外,学士在一些学校也许有资格佩带一个礼仪敞篷。在美国,学士的敞篷是很少见的。学士的敞篷一般是黑的,但也许有以丝绸衬里表示属于什么学位。在美国或英国一个硕士会穿戴一个相似的盖帽和褂子但闭合的袖子与裂缝,在褂子的后面下垂悬著一个礼仪敞篷。传统上敞篷渐近以丝绸或天鹅绒小条,配上学术领域的颜色和大学的用色。
我不知道我找对了没有,希望对你有帮助吧!第五章 学术性论文的写作学术论文的含义:简称论文。论文是对自然、社会、人文科学诸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不是一般的学习心得、体会或收获报告。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科学规律的揭示,是某些现象的直录与材料的罗列,事件经过的描述。是对研究对象做进一步探求与思考的结果,不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重复。论文一般运用各种事实与材料,来引述、分析、论证研究者的新发现与新见解。学术性论文的特点:1)科学性:论点成立,论据充足,论证富有逻辑。2)创见性:新发现。或在原有成果基础上开拓、加深。是独立思考与分析的结果。3)专业性:是对某一问题的专门研究。专业性强。 学术性论文的写作:1)确立范围:如现代文学2)主攻方向:如张爱玲小说3)搜集资料:如张爱玲研究前期成果4)阅读整理:讨论实践5)发现问题与已有心得的整合:讨论实践 6)确定主论:如张爱玲小说“荒凉”之探7)拟定提纲:前期成果在“荒凉”研究上的缺失。“荒凉”之源:国事,家事,人事。“荒凉”的美学效应。8)撰写成文:﹡例:21世纪中国美学:抵抗“散文化”(节选 杨春时 北京社会科学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现代性却已叩响中国大门,一个不同于英雄时代的“散文化”时代已然来临。在“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审美理想逐渐瓦解,崇高精神开始沦落。王朔调侃传统价值,《废都》撕破理性的面纱,“新写实”直面平庸人生,都预示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这一情势面前,实践美学作为一种“前现代”理论,其理论缺陷和历史局限便暴露出来:它强调审美的集体性、物质决定性、理性和现实性,而忽视了审美的个体性、精神性、超理性和超现实性;作为一种理性主义美学,它无法回答人的个体生存意义问题,不能抵抗现代性带来的“散文化”倾向,因而失去了历史合理性。现代人的生存境域要求美学作出不同于传统理性主义的解答。新世纪中国美学必须回应“散文化”的挑战,在新世纪,对于以“后实践美学”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来说,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回应现代性的挑战,抵抗“散文化”,为现代人寻求精神超越的途径。首先,它必须适应现代人的生存状况,立足个体存在,亦即摈弃传统美学包括实践美学的哲学出发点———集体性存在(社会实践等),确立以“生存”为基本范畴的哲学基点,把审美作为个体生存的超越形式和体验形式。 其次,它必须关注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冲突,确立审美的超物质的精神性。 再次,它必须突破理性主义哲学,承认人的非理性和超理性方面,肯定审美的超理性。 复次,它必须满足现代人的形上需要,肯定审美的超越性。 最后,现代美学必须加强批判性,这是现代审美的批判性决定的。传统美学肯定现实,把审美当作装饰。而现代审美转向对现实的批判,优美和崇高不再是基本范畴。 面对“散文化”的威胁,美学家应当奋起抵抗。如果我们在现代性的冲击面前麻木不仁,就会无力抵挡“散文化”并最终被历史所抛弃。
学术,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这个词对应的英文Academia更常见的意义是指进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学与文化群体,在作这个意义用时对应于中文的学术界或学府。Academia这个词来自于地名(Akademeia)。这个地方位于古代雅典的外围。那里的体育馆曾由于被柏拉图改为学习中心而闻名。延伸开来,Academia这个词也可以用来指“知识的累积”,在这个意义上通常译为学术。学术的发展和传播跨越了好几个时代。在17世纪,英国及法国的宗教学者常用学院(或学园)来表示高等教育机构。英语称呼为academy而法语称呼为academe及academie。学者,指在大学或高等学府中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员,常常也是教师。学者通常都拥有高等学位。在美国,学者跟教授几乎是同义词。在英国,根据不同的学术级别分为院士、讲师、高级讲师或助理教授及教授。学者一词在英文中可对应于academic或scholar,这两者在英文中的意义稍有不同。后者也指在大学大量出现以前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学者一般不包括管理人员。某些社会学家把学府划分成四种基本的历史类别:古代学府、早期学府、学术学会及现代大学。学府的模式最少有两种:自古代发展而成的欧洲模式,以及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十八世纪中期、汤玛斯·杰弗逊在十九世纪早期开创的美国模式。一、结构学术常以学科和领域来划分。这是源自于中世纪欧洲的第一所大学内的学者思想模型所定下来的三学四科。随著时日变迁,人类不断修订及开创学科和领域。自启蒙时代,学术领域变得越来越专门,研究的范围划分得越来越小。因此跨领域的研究常常得到今天学术界的奖项。这也使实际行政及资助上制造困难。事实上,过往很多跨领域的研究后来变成了今天的专门领域,譬如认知科学。简而言之,这就是学术内部分化的历史进程。很多学术机构在行政结构上反映了学科的划分,例如不同领域的课程或学部或学院。纵然有些重叠的部分(学院成员、研究及行政人员),通常每一个学院都拥有各自的的行政及财政拨款。再者,学术机构一般都有整体的行政结构,没有单一学院、学科及领域所能够控制。学术自主是学术事业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学术界相对地免受政治和财政压力。1、资格和学位学位是授予那些完成主要学术课程及资格。按典型的顺序,学生完成了学士学位,接著完成硕士学位,最后才完成博士学位。这最近才在欧洲被规范为波隆纳过程的一部分。虽然在某些专业及创意领域中只有一个硕士学位的老师及学者是十分常见,但在很多其他的领域中拥有博士学位及其他终极的学位的研究员及教授才是比较常见的。2、学术会议在跟学术出版有密切关系的学术会议及讲座中,领域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常常被邀请向更广大观众阐述他们在著作或论文中的想法。这些文章的作者籍著这些机会来进一步解释著作中不够清晰的地方。在学术会议中,学者能够得到更快的回应及评论。由于事前已经派发有关论文,出席会议的能够有足够时间阅读论文并准备一些尖锐的问题。3、冲突目标在学术界之内,不同的小组都有不同甚至互相冲突的目标。在当代学院,这些冲突都是十分普遍。①实用与理论学术界常常被“实践”所诬蔑,譬如在日常生活中,就业中和商业上。学术界的评论家却说,学术理论被绝缘从现实世界,因而不必须考虑到行动真正的作用、结果和风险。这个绝缘的情况被称呼为“象牙塔”。这经常常导致学院派和实用派之间在许多知识领域内产生紧张,特别是在学院派对实用者的行动有很重要的影响时候。 有时候,实用派对学院派的批评也被看作反智主义。从平衡的角度来看,即使学术界跟现实世界绝缘,那并不意味学术研究没有价值。 实际上,许多学术发展最后变成丰硕的应用果实。可是,如果学者考虑学术的偏狭性,这也许增加他们研究的价值及冲击。②学校所在城镇与在校师生大学经常坐落于市镇外围。在某些情况,这导致当地居民及大学成员在政治、经济及其他领域上产生不安。美国东北地区某些居民曾尝试阻止学生注册为当地居民而不在他们的父母的住所鼓励他们投缺席选票,只是为了保留对当地地方政治的控制。电影Breaking Away把这个冲突搬上萤幕。③商业与学者资助商业所资助的研究的目的常常则重于追求利润。这与追求知识有点冲突。二、历史1、古代学术界被取名为“学院”因它是在古老雅典之城市墙壁之外的一个圣所。它是以传说中的英雄Akademos命名,当中有几个橄榄树树丛、健身房和适合于亲密聚集的地方。在这几个花园中,种有大量植物,矗立著前园主的雕像,柏拉图在这里高谈阔论并启发他的追随者。这些不拘形式的聚会成为人所共知的学院。后来,柏拉图把他的聚会不断发展成为教育哲学方法。公元前387年,他建立了“旧学院”。柏拉图的同事及学生建立了他的衍生方法。柏拉图的其中一位希腊学生阿凯西劳斯建立了“中世纪学院”。另一位学生卡涅阿德斯就建立“新学院”。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以他自己的理论来改进方法和在其它健身房建立了学苑。2、发展早期学术界作为一个现代机构在中世纪(350年-1450年)开始有发展。此时,罗马帝国崩溃了而新政权开始控制西欧。从黑暗时期欧洲仍然处于许多文盲及资讯流失的时期。古老知识唯一的贮藏库是天主教修道院,隐士、修士和教士编写了所有世界的知识并精心制作的抄写书籍。这些古老的知识得以保存,安然度过黑暗时期。任何人要到修道院才可以学习有关古希腊及古罗马的事情及流传下来的知识。在修道院受教只限于想成为修士和教士的人。可是到了11世纪,某些罗马天主教教会领袖开始改革并激增了早期欧洲社会上的知识。他们相信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荷马、索福克勒斯和其他属于人民不仅为宗教的人物。修士和教士走出了修道院,开始走进城市大教堂开办第一学校致力于进阶研究。这些最著名学校都是在波隆纳、巴黎、牛津和剑桥,虽然其他的遍及欧洲各地。在这些现称为大学的学校学习意味著通过教育方法的聚会唤作演讲。在演讲中,大师大声朗诵由修士和教士所写的原稿,而学生坐在他们的座位阅读自己手写的拷贝文本。只有大师才能确定学生是否达到知识水平和筹备他们自己的演讲。14世纪之前, 欧洲已经有超过80所大学。①博雅艺术七项博雅艺术成被Varro及Martianus Capella编撰入晚期的课本,透过一些有能力把学习世界形象化的人他们提供规范化的结构。当时的七项博雅艺术又称为三学四科,三学包括了语法、修辞和逻辑,四科包括了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哲学及神学是无所不包的研究,但哲学在中世纪早期主要是辩证事物。从基督徒的文章及理解,Martianus Capella所建设的概念性计划对西方学术界有很深的影响,特别是在Chartres学校的新经院哲学及托马斯·阿奎纳的广博工作之后,直到15至16世纪的人文主义开展了艺术和科学的新研究。②百科全书编纂者三位中世纪作家试图包含整体学术界及全世界学会包括:塞维尔的圣伊西多尔、格来福的圣伯尔纳铎及托马斯·阿奎纳。③彼得雅伯拉12世纪, 法国哲学家彼得·雅伯拉透过他1123年的著作“物和非”在学术界世界开始了他自己的革命。他不跟从大师在讲授朗读文章的方式,反而要求学生座在两段互相排斥的文章之前。不先讲解对错,他要求他的学生向对方发问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不久之后,所有大学开始实验这种“雅伯拉方法”。④经院哲学13世纪初,圣托马斯·阿奎纳推广他的经院哲学来为学术发动革命。经院哲学套用了雅伯拉的教育方法,但延伸得更远。大师要求学生长期参与以检验两段互相排斥文章的方式而作出的决议并运用理性来考虑宗教信念。这些决议都是根据亚里士多德从新发现的哲学,当中正寻找理性与宗教信念之间的平衡。3、学会的兴起学术学会或博学学会始于一组组共同努力或互相展示杰作的学者。这些不拘形式的小组以后成为了组织和在许多情况下得到了国家批准。会员资格是限于要求当前的成员的认同并且总会员资格经常被限制某个数量。成立于1660年的英国皇家学会是这样的一个学院。始创于1780年的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是由许多跟美国革命同样著名的人民所建立的。学术学会作为论坛发表和出版学术著作,这个角色现在由学术出版来担任。学术学会也会主办研究和支持学者。在学术学会的会员资格在现代学术界仍然是一件有声望的事情。4、18、19世纪在18世纪的殖民地美国,学术界开始从基督教分裂出来。175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开办了宾夕法尼亚省学术及慈善学校。1755年,被改名为费城学院学术及慈善学校。这就是今天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这是第一次学术界创办世俗机构。大部分的教会的教条式观点不再左右对他们学业成绩的考核。随著学生能自由探索思想领域而不需要强加宗教角度,观点变得越来越多元化。1819年,托玛斯·杰弗逊创立弗吉尼亚大学。他所建立的组织学院及大学的标准沿用至今,并为全球采用。课程取材自传统人文科学、古典人道主义和新教徒改革的价值。杰弗逊给学生自由地谈论自己所修读的课程而不是限定所有学生只能谈论同一个固定课程。宗教学院及大学都渐渐跟随。对公众来说,美国在19世纪初就出现了学院运动,经典学科教育需要延伸到新的地方例如:老西北部、西纽约州、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密执安、印第安纳和伊利诺伊。开始建立许多学院并得到私人捐赠支持。18世纪欧洲的启蒙时期,欧洲的学院开始改变了。19世纪初,威廉·冯·洪堡不单出版了哲学著作《On the Limits of State Action》更曾指导普鲁士的教育制度。他介绍的教育制度让低下阶层人士更容易进入。“洪堡理念”是教育建基于独立性、创造性、完整性及通用性。很多欧洲大陆大学植根于这些理念。可是这跟现在的学术专门化的大趋势相违背。5、最近经济转变80年代和90年代,学术生态上的经济发生重大变化,让人感觉到大灾难的降临,但也有人觉得是新世代的降临而大学充满了发展的空间。一些评论认为这是大学公司化。尽管他们薪水低而比其它行业需要更广泛的教育,学术就业从来都是知识分子所渴求的是因为自主及学术自由。虽然现在的大学学费及收支不断增加,情况在美国特别严重,但高收入的专业职位却越来越少,却而代之就是收入微薄的职位及毕业生劳工。科学博士常常在学术界以外找寻工作,但人文科学及很多社会科学却驱使毕业生首选学术事业。人文科学的博士必然在收入微薄的职位与非学界就业市场之间作出选择。因为他们的教育没有市场价值。事实上,博士的数量超越了教授或同等的职位导致一些问题,令人察觉是否到学界特意的安排。社会学家史丹利·阿诺维兹(Stanley Aronowitz)曾写道:“当充斥著有素质有信誉的讲师,大学行政人员看见教研职位只能授予服务需求很大或忠于服务的人”(知识工厂 76)。很多了解学术界就业市场的人都建议毕业生如果需要付费就不要进入毕业学校。他们认为当被录取而没有学费宽免恕或没有合理研究生薪俸,就迫使招致庞大债务,不太可能有迅速回报。某些人相信大量婴儿潮中的教授退休后,学术就业市场会反弹。某些人却认为不会导致教研职位的可观增长尤其是当大学利用低薪金附加职位来填补。阿诺维兹把这个问题归咎对学术界整体上经济结构更改。在西方经济中,失业的、非完全就业的及不理想就业的博士不断增加,其影响是很难作出估计。三、学术出版1、学术刊物的历史最早期的研究学报是17世纪英国皇家学会的会议跟进行动。那时出版术询问是有争议的和常被嘲笑的。它并不是异常方式如公布变位字来发表一个新发现,为其发现者预留优先权。艾萨克·牛顿和莱布尼兹都使用了这种方法。但是这个方法没有运作得很好。罗伯特·莫顿作为一位社会学家发现了92%在17世纪同时发现案件在争执中结束。18世纪,争执的数量下降了到72%,到了19世纪后半期下降到59%和直到20世纪前半期下降到33%。争相及早研究发现的比赛衰落归功于现代学术学报里出版物所增加的认受性。英国皇家学会对于它不得人心的信仰是坚定不移,科学透过透明而开放的思想交流并得到实验性证据支持下才能稳步向前。那时候很多的实验在今天来说并不科学,甚至答非所问。2、目前的状况与发展研究学报及期刊是十分成功的,在过去几年学报的数量和的纸激增了很多并且现代学院都以“出版或消灭”为信条。除了普通期刊如科学杂志或自然杂志外,其他学术期刊只有狭窄的主题而其读者及引证数量不断下降。这里有不同方式回顾提交的内容。当中最常见是首先由期刊批核,后来由两位或三位有同类研究的研究员提议赞成或否决,在出版前要求修正、澄清及补充。充满争论的主题需要多个层次的审视。学报发展了一个阶层,当中部分根据名誉而且他们的回顾政策是很严格。更加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会接受和出版更加重要的工作。投稿者尝试向这些很有名望的期刊提交他们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及履历。安德鲁·奥德柯作为曾发表大量研究论文的学者认为研究学报在过去十年不断增加因特网的互动性最终会演变为因特网的论坛。这样让他们接触更广泛的意见及构思。这可能是正面的演变,但有些人却认为使学报更像市集难以吸引知识分子。有些更认为高度监管的论坛难以兴旺。四、学术界服饰自1300年至1400年,在大学诞生的时期,褂子常被联系到学术界。这可能因为早期的学者都是教士及教会职员。纵使后来学士所穿著的褂子衍生不同款色,毕业穿著褂子某程度成了一个传统。例如牛津大学及剑桥大学,大学生在隆重场合或在毕业典礼时会穿上。大学生褂子常常是学士褂子的短装版本。其它英美大学已经再没有这个传统。英美学士佩带一件简单的全身长袍没有任何装饰物和一个四方盖帽与缨子。另外,学士在一些学校也许有资格佩带一个礼仪敞篷。在美国,学士的敞篷是很少见的。学士的敞篷一般是黑的,但也许有以丝绸衬里表示属于什么学位。在美国或英国一个硕士会穿戴一个相似的盖帽和褂子但闭合的袖子与裂缝,在褂子的后面下垂悬著一个礼仪敞篷。传统上敞篷渐近以丝绸或天鹅绒小条,配上学术领域的颜色和大学的用色。
学术的内涵 学术是一个较难界定的概念。从字面上看,学是指学问,治学;术是指艺术、方法。简单释义,学术可以理解为治学、做学问的艺术或方法。梁启超在《论学会》中推崇“学无不成,术无不精”的治学精神。[2]《辞海》中的定义为“学术是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学术是指具有理论性和科学性的实践经验总结,是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理论抽象,即带有理论分析的或理论归纳的实践经验总结。但是随着知识经济和大科学时代的到来,过去的一些定义已经难以确切地表述出学术的内涵和特征。因为学术不仅是一种形态,也是一个过程。笔者认为,学术是人类探索客观事物过程中产生的以及通过交流衍生出来的思想、观点、理论和方法。广义上讲,学术包括了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以及所有研究思考的结果。它概括了学术与探索过程的统一性,强调了学术既可以是在探索客观事物过程中产生的,也可以是通过各种交流衍生出来的。学术的主体是各类探索者,学术的体现形式是思想、观点、理论和方法。 学术的本质特征 学术是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相伴而生的。从本质上讲,学术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不断深化的认知过程,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观察分析、思考归纳、相互交流进而达成共识的结果。如生命的起源、天体的形成、人类文明史的研究等重大学术课题,我们无法实录重现远古的变迁,只能通过科学研究提出一些学说观点,为多数人认同,并在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得到修正和发展。由于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无限性,学术研究将永无止境。 学术也体现为一种学习环境。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习的过程。探索自然奥秘是学习,研究社会规律是学习,而相互交流也是学习,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后者是更为广泛、更为重要的学习。这种学习需要能和谐交流的环境和条件。在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人们可以集聚智慧、启迪思路、激发灵感、陶冶情操,有益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学术又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文化现象。一般认为,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而人类创造的所有不同形态的特质复合体都渗透着学术研究的成果,从而形成学术文化。学术文化是学术的一大特征。健康的学术文化一般均体现在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和相互学习、相互启迪、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些共有的特性之中。 学术的基本属性 学术的基本属性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1)思想性 人们在探索客观事物过程中,必然要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的规律性进行观察、分析,从而产生认识事物的种种思考、观点、假说,即通常所说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人类的任何探索活动都会在认识上产生这类思想和观点。这就是学术的思想性。思想性是学术的固有属性,是学术的核心和灵魂。 (2)理论性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由初始阶段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较为系统的归纳、概括,这就是学术理论。学术研究中形成的各种理论性假说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将进一步发展为科学理论,如电磁波理论;错误的将被抛弃,如以太假说。学术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理论形成、扬弃与发展的过程。 (3)互换性 无论是思想、观点,还是理论、方法,都是可以相互交换的。学术的可交换性决定了人们可以进行学术上的沟通和交流,当然,学术的交流,也包括质疑和争论。学术交流能够使交流者互相启迪,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多位思想者在一起交流将极大地激发创造灵感,形成种种新的思想、观点,形成新的创意和理念,这正是学术交流重要价值的体现。国内外许多重大发明、发现都是在学术交流中受到启迪,再进而深入研究后成功的。 (4)综合性 在当今知识社会,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各学科的交叉渗透,科学与技术、艺术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形成众多的学术课题,学术研究的范围可无限宽广,内容也无所不包,综合归纳通常成为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往往通过综合归纳,可寻求、发现前人学术成就的结合点和学科间的共同点,实现学术或学科的创新发展,这就是学术的综合性。学术的综合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科的交叉渗透,促进了一大批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诞生。 (5)预见性 学术涉及的问题往往是比较超前、比较复杂的。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系统思考、综合分析,往往可预测事物发展的规律。如化学家门捷列夫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元素的化学性质随原子量增大的顺序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揭示了元素周期律,并据此准确地预言了一些当前尚未发现的元素及其性质,这些预言为后来的科学实验所证实。这是学术预见性的典型事例。学术的预见性也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的前瞻性研究提供方向。 (6)否定性(批判性) 客观事物的复杂多变性难免会造成人们认知上的错误和假象,学术研究就是要打破这种假象,达到去伪存真、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学术发展的主流形成了科学,同时也可能产生反科学和伪科学,可通过学术活动,对反科学、伪科学予以否定和批判。以上二者均形成了学术的否定性和批判性。 此外,学术还具有公众可广泛参与的社会性。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当代人学家张荣寰将学术的概念界定为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这个词对应的英文Academia更常见的意义是指进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学与文化群体,在作这个意义用时对应于中文的学术界或学府。扩展资料学术的分类一、理学中国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一支学科,是指研究自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大学理科毕业后通常即成为理学士。与文学、工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并列,组成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二、工学指工程学科的总称。学科专业包含:仪器仪表、能源动力、电子信息、电气信息、交通运输、海洋工程、轻工、纺织、航空航天、力学、生物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公安技术、植物生产、地矿、材料、机械、食品、武器、土建、水利、测绘、环境与安全、化工与制药等专业。三、农学农业科学领域的传统学科, 以解决人类的“吃饭穿衣”为首要己任。随着农业科技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当代人学家张荣寰将学术的概念界定为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这个词对应的英文Academia更常见的意义是指进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学与文化群体,在作这个意义用时对应于中文的学术界或学府。扩展资料学术的分类一、理学中国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一支学科,是指研究自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大学理科毕业后通常即成为理学士。与文学、工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并列,组成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二、工学指工程学科的总称。学科专业包含:仪器仪表、能源动力、电子信息、电气信息、交通运输、海洋工程、轻工、纺织、航空航天、力学、生物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公安技术、植物生产、地矿、材料、机械、食品、武器、土建、水利、测绘、环境与安全、化工与制药等专业。三、农学农业科学领域的传统学科, 以解决人类的“吃饭穿衣”为首要己任。随着农业科技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我不知道我找对了没有,希望对你有帮助吧!第五章 学术性论文的写作学术论文的含义:简称论文。论文是对自然、社会、人文科学诸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不是一般的学习心得、体会或收获报告。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科学规律的揭示,是某些现象的直录与材料的罗列,事件经过的描述。是对研究对象做进一步探求与思考的结果,不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重复。论文一般运用各种事实与材料,来引述、分析、论证研究者的新发现与新见解。学术性论文的特点:1)科学性:论点成立,论据充足,论证富有逻辑。2)创见性:新发现。或在原有成果基础上开拓、加深。是独立思考与分析的结果。3)专业性:是对某一问题的专门研究。专业性强。 学术性论文的写作:1)确立范围:如现代文学2)主攻方向:如张爱玲小说3)搜集资料:如张爱玲研究前期成果4)阅读整理:讨论实践5)发现问题与已有心得的整合:讨论实践 6)确定主论:如张爱玲小说“荒凉”之探7)拟定提纲:前期成果在“荒凉”研究上的缺失。“荒凉”之源:国事,家事,人事。“荒凉”的美学效应。8)撰写成文:﹡例:21世纪中国美学:抵抗“散文化”(节选 杨春时 北京社会科学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现代性却已叩响中国大门,一个不同于英雄时代的“散文化”时代已然来临。在“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审美理想逐渐瓦解,崇高精神开始沦落。王朔调侃传统价值,《废都》撕破理性的面纱,“新写实”直面平庸人生,都预示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这一情势面前,实践美学作为一种“前现代”理论,其理论缺陷和历史局限便暴露出来:它强调审美的集体性、物质决定性、理性和现实性,而忽视了审美的个体性、精神性、超理性和超现实性;作为一种理性主义美学,它无法回答人的个体生存意义问题,不能抵抗现代性带来的“散文化”倾向,因而失去了历史合理性。现代人的生存境域要求美学作出不同于传统理性主义的解答。新世纪中国美学必须回应“散文化”的挑战,在新世纪,对于以“后实践美学”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来说,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回应现代性的挑战,抵抗“散文化”,为现代人寻求精神超越的途径。首先,它必须适应现代人的生存状况,立足个体存在,亦即摈弃传统美学包括实践美学的哲学出发点———集体性存在(社会实践等),确立以“生存”为基本范畴的哲学基点,把审美作为个体生存的超越形式和体验形式。 其次,它必须关注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冲突,确立审美的超物质的精神性。 再次,它必须突破理性主义哲学,承认人的非理性和超理性方面,肯定审美的超理性。 复次,它必须满足现代人的形上需要,肯定审美的超越性。 最后,现代美学必须加强批判性,这是现代审美的批判性决定的。传统美学肯定现实,把审美当作装饰。而现代审美转向对现实的批判,优美和崇高不再是基本范畴。 面对“散文化”的威胁,美学家应当奋起抵抗。如果我们在现代性的冲击面前麻木不仁,就会无力抵挡“散文化”并最终被历史所抛弃。
各个学校都不一样的。学校都应该有的找你们学长要一下
(一)完整的论文项目构成应包括:1、封面2、目录3、内容摘要和关键词4、文献综述5、正文6、参考文献7、注释 (根据需要)8、附录 (根据需要)9、致谢 (根据需要)其中“注释”与“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各项内容均为必备项目。论文的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字,不超过8000字。(二)完整的案例报告项目构成应包括:1、封面2、内容摘要和关键词3、正文二、项目编排格式要求 1、封面:要求封面的论文标题名称使用4号宋体填写;下面的教育层次、学员姓名、日期等也统一使用4号宋体填写。 2、目录:另起一页。“目录”项目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内容顶格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目录内容用25倍行距(同正文)。目录编写到三级标题,标题后跟实心小圆点并在行末标注页数。 3、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另起一页。中文名称的“内容摘要”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5倍行距),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中文名称的 “关键词” 另起一行用小4号黑体加粗顶格,后接“:”,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用小4号黑体,一般3—4个词,词间空一格。4、文献综述:另起一页。“文献综述”项目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文献综述不超过1000字。(此部分不计入字数要求范围)5、正文:另起一页。 (1)论文标题用小2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2)文字统一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多倍行距,设置值为25; (3)正文文中标题顶格: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小4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加粗,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若不独占行,标题后面须加句号;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用5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注意: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6、注释 (根据需要):正文中凡引用重要观点、数据等,应注明来源,需注释的地方可在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②……”(即插入脚注),并在该页底部脚注处对应注号续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 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多个作者名间用“、”隔开;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序号、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期数、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引用网上参考资料的还应注明具体网址,注文的顺序为:序号、作者、文章标题、网址。7、附录 (根据需要):“附录”项目名称用小4号黑体,后加“:”,在正文后面空两行顶格排列,附录内容另起一行顶格用5号宋体排列,内容编排参考正文。 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小4号黑体加粗,后加“:”,在正文或附录后面空两行顶格排列;参考文献内容另起一行顶格用5号宋体排列,序号用“[1]”、“[2]”……的形式编排,引用著作和引用文章时的注文顺序同注释。参考文献内容统一用25倍行距。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注文顺序同注释,并要求注明网址链接。9、致谢 (根据需要):另起一页。“致谢”项目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并居中;致谢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编排,回行顶格。致谢内容统一用25倍行距。 10、表格:正文或附录中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表体和表注三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是: (1)表头。包括表号、标题、计量单位,用小5号黑体(居中),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编排。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l”,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XX表”;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如为“计量单位:元”。 (2)表体。表体的四周端线使用粗实线(5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 (5磅)。表中数码文字一律使用小5号宋体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对齐,数码位数也应对齐。(3)表注。表注项文字写在表体下方,不必空行,用小5号宋体,按“(1)、(2)……”排列,表注的宽度不可大于表体的宽度。 11、插图:插图包括图片(稿)、图序和图名,文章中的插图应遵循“图随文走”和“先见文后见图”的原则,图片(稿)画面应清晰、美观,幅面大小适当,应根据内容要求和版面允许放缩至需要大小和放置于适当位置。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居中,使用小5号黑体,其中,图序居左,图名居右,如:“图2 上海大众销量和国内市场份额演变”。全文插图按出现的先后顺序统一编序,如“图1、图2……”,图名以不超过15个汉字为宜。12、数字:文章中的数字,除了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式应前后一致。 13、标点符号: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应加以区分。 14、计量单位:除特殊需要,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15、页码:从正文开始编写页码、封面及目录不编页码,内容摘要、文献综述页码用“Ⅰ、Ⅱ、Ⅲ……”编写。编写页码用插入页脚的方式,选择小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并居中。
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毕业前完成的一份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它是本科学生开始从事工程设计、科学实验和社会研究等的初步尝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取得成果的科学表述;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因此,毕业论文撰写应实事求是,杜绝造假和抄袭等行为,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和汉语语法规范。一、毕业论文的结构及要求毕业论文包括题目、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录、正文(包括绪论或前言、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题目题目应以简明的词语,恰当、准确、科学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论文题目不应超过25字,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原则上不设副标题。摘要与关键词(1)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通过摘要了解整个论文的必要信息。摘要应包括本论文的目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其中重点突出研究成果和结果。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化学结构式、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摘要的内容要完整、客观、准确,应做到不遗漏、不拔高、不添加,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摘要在叙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时,除作者的价值和经验判断可以使用第一人称外,一般使用第三人称,采用“分析了……原因”、“认为……”、“对……迸行了探讨”等记述方法进行描述。避免主观性的评价意见,避免对背景、目的、意义、概念和一般性(常识性)理论叙述过多。(2)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关键词应集中体现论文特色,反映研究成果的内涵,具有语义性,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并应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或各专业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应列取3~5个关键词,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目录论文中各章节的顺序排列表,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条三级标题及其页码。页眉页脚毕业设计(论文)从正文开始加页眉页脚,字号为小五号宋体,居中。页眉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页脚用阿拉伯数字。论文正文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1)绪论绪论一般作为第1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来源、背景及其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综述与分析,归纳出论文所要开展研究的内容、程序和方法。(2)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各章之间应该前后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论文给出的数据应真实可靠、推理正确、结论明确、无概念性和科学性错误。需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应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实验方法或材料等章节可不写“本章小结”。各章小结是对各章研究内容、方法与成果的简洁准确的总结与概括,也是论文最后结论的依据。(3)结论结论作为毕业论文正文的组成部分,单独排写,不加章标题序号,不标注引用文献。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总结,要突出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成果进行评价,一般为500字左右。参考文献所有被引用文献均要列入参考文献中,必须按顺序标注,但同一篇文章只用一个序号。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为10~20篇,其中学术期刊类文献不少于7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参考文献中近5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2年的参考文献。教材、产品说明书、国家标准、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等通常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和各类标准不包含在上述规定的文献数量之内。本人在本科期间发表的论文不应列入参考文献。致谢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对课题给予资助者表示感谢。致谢内容要客观实际,语言应简朴含蓄。附录如有需要支撑论文主体内容的说明(程序、公式推导等)、问卷调查等放在论文最后(附录内容可省略)。二、书写规定论文正文字数论文字数要求见《大连海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论文书写本科生毕业论文一律要求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页码在版芯下边线之下隔行居中放置;摘要、目录、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摘要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摘要,要求用中、英文两种文字给出,中文摘要的字数(以汉字计),一般为300字左右,以能将规定内容阐述清楚为原则。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在语法、用词上应准确无误,摘要页不需写出论文题目。中、英文摘要应各占一页,编排上中文在前,英文在后。目录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条三级标题及其页码,含:(1)正文章、节题目(理工类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即×××;文、管、经、法类等专业可视论文需要进行编排)。(2)结论(3)参考文献(4)致谢(5)附录论文正文(1)章节及各章标题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应在15字以内,不加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2)层次层次以少为宜,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要求统一,若节下内容无需列条的,可直接列项。具体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引用文献标注引文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正文中引用文献的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用小4号字体的上角标。要求:(1)引用单篇文献时,如“二次铣削 ”。(2)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各篇文献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序号。如,…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 …(3)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文献序号的“[ ]”后标注引文页码。如,…间质细胞CAMP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方法规定 …。(4)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则用小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3]可知”。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名词术语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原词。物理量标注(1)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物理量的符号必须采用斜体。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下标时也用斜体。(2)物理量计量单位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可采用汉字或符号,但应前后统一。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如“万 t·km”,“t/(人·a)”等。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3刻”,不能写成“8h45min”。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外文字母的正体与斜体用法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外文字母采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数字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或Times New Roman 字体。公式公式原则上应另行起,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前空4个字符,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符号。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l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或“由公式(1)”。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若分母部分为乘积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α/(b cos 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αcos x / b而不写成(α/ b) cos x。插表表应有自明性。表格不加左、右边线。每个表格均应有表题(由表序和表名组成),居中位置。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1个字符,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题置于表上,只用中文书写,要求中文用宋体5号字。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表中单位应写在每一列的表头中,加圆括号。表中数据应准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横线“—”(占2个字符宽度)。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不允许用“//”、 “同上”之类的写法。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2个字符、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表中文字用宋体、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尽量采用5号字(当字数较多时可用小5号字,但在一个插表内字号要统一)。插表之前文中必须有相关文字提示,如“见表1”、“如表1所示”。一般情况下插表不能拆开两页编排,如某表在一页内安排不下时,才可转页,以续表形式接排。表右上角注明编号,编号后加“(续表)”,并重复表头。插表的上下与正文间需空一行编排。插图图应有自明性。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插图、照片应完整清晰。图中文字和数字等字号用宋体5号字。插图应符合技术制图的规定。(1)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2)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3)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4)流程图:必须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5)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6)坐标图的坐标线均用细实线,粗细不得超过图中曲线,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7)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引用文献图表必须标注出处。1)图题及图中说明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序和图名组成),居中位置。图题不宜有标点符号,图名在图序之后空1个字符排写。图序按章编排,如第l章第一个插图的图号为“图1”等。图题置于图下,只用中文书写,要求用宋体5号字,有图注或其它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引用图应注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题置于分图之下或图题之下,分图号用a)、b)等表示。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符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2)插图编排插图之前,文中必须有关于本插图的提示,如“见图1”、“如图1所示”等。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有分图时,分图过多在一页内安排不下时,可转到下页,总图题只出现在下页。插图的上下与正文间需空一行编排。参考文献 (下列表述要与范文一致,如中英、文字符(,,。))参考文献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以下是论文中常用的四种参考文献类型标注形式。(1)图书文献[1] 唐绪军 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17-[2] 霍斯尼RK 谷物科学与工艺学原理[M]李庆龙,译 北京:中国仪器出版社,1989:32-(2)期刊论文[1] 覃睿,田先钰 从创新潜力到创新成果:一个创新潜力形成与释放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 (2) :148-(3)学术会议[1] 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 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C] 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410-(4)学位论文[1] 金宏 导航系统的精度及容错性能的研究[D]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常用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如下。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附录附录的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三、打印要求字体论文中所用中文字体(除各级标题外)为宋体,各级标题用宋体;论文中所用数字、英文为新罗马字体。字号及其他规定(1)中英文摘要 居中宋体三号加粗,多倍行距值25,段前20磅,段后10磅(2)章标题 顶格宋体三号加粗,多倍行距值25,段前20磅,段后10磅(3)节标题 顶格宋体四号加粗,多倍行距值25,段前5行,段后5行(4)条标题 顶格宋体小四号加粗,多倍行距值25,段前5行,段后5行(5)款、项标题 宋体小四号,多倍行距值25,段前0行,段后0行(6)正文 宋体小四号,多倍行距值25,段前0行,段后0行封面及内封(扉页)封面由教务处指定,内封(扉页)见模板。摘要及关键词(1)中文摘要 摘要标题 (三号、宋体、加粗、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正文部分。关键词在文之后隔一行顶格书写。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换行缩进对齐,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标点。关键词:(词);(词);…(关键词顶格、加粗、小四号、宋体)(2)英文摘要Abstract(Time New Roman、 三号、加粗、居中)书写格式与中文相同,英文摘要的关键词用小写,且间隔用逗号相连。Keywords:x x x,x x x, (Time New Roman、 小四、加粗、顶格)目录目录标题:三号、宋体、加粗;各章题序及其余:小4号宋体;数字及符号:新罗马字体。参考文献、致谢参考文献和致谢标题:三号、宋体、加粗、居中。参考文献序号及内容:宋体五号,标点符号英文状态下。正文层次正文层次的编排建议用表1所示格式。表1 层次代号及说明层次名称示例说明章第1章 □ □ …… □章序及章名居中排,章序用阿拉伯数字节1 □ □ …… □题序顶格书写,与标题间空1个字符,阐述内容另起一段条1 □ □ …… □款1 □ □ …… □项(1)□ □ …… □ □□…□□…□□□□……题序空4个字符书写,内容空4个字符接排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公式 论文中的公式应另起行,并居中书写,与周围文字留有足够的空间区分开。公式应标注序号,并将序号置于括号内。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的序号为“(1)”。公式的序号右端对齐。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十、一、×、÷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代号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个字对齐。破折号占4个字符,注释物理量需用公式表示时,公式后不应出现公式序号。格式见下例:式中 µ 、µ 、µ ——分别为定子相电压的瞬时值(V);R 、R ——分别为定子、转子绕组电阻( ); L ——定子等效两相绕组自感(H)。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数线严格区分),长分数线与等号对齐。论文印刷与装订论文在打印和印刷时,要求用A4标准纸(210mm×297mm),纸张留有空白边缘。版芯为150mmx240mm土2mm(包括页眉、页码)。每页约33行。切割后尺寸为205mmx285mm士2mm。章标题上、下行距10mm (三号宋体加粗,段前20磅,段后10磅),节标题上、下行距7~8mm(四号宋体加粗,段前5行,段后5行),条标题上、下行距6~7mm (小四号宋体加粗,段前5行,段后5行),款、项标题上、下行距3~4mm(小四号宋体,段前0行,段后0行),正文行距3~4mm(宋体、Times New Roman小4号,段前0行,段后0行)。论文一律要求单面复印或胶印,封皮一律采用学校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你读大量的研究论文,然后写一篇有自己见解的论文,就是学术型论文。
知识堆砌的常识,实验获取的认知,学识携带的逻辑思维。
我不知道我找对了没有,希望对你有帮助吧!第五章 学术性论文的写作学术论文的含义:简称论文。论文是对自然、社会、人文科学诸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不是一般的学习心得、体会或收获报告。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科学规律的揭示,是某些现象的直录与材料的罗列,事件经过的描述。是对研究对象做进一步探求与思考的结果,不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重复。论文一般运用各种事实与材料,来引述、分析、论证研究者的新发现与新见解。学术性论文的特点:1)科学性:论点成立,论据充足,论证富有逻辑。2)创见性:新发现。或在原有成果基础上开拓、加深。是独立思考与分析的结果。3)专业性:是对某一问题的专门研究。专业性强。 学术性论文的写作:1)确立范围:如现代文学2)主攻方向:如张爱玲小说3)搜集资料:如张爱玲研究前期成果4)阅读整理:讨论实践5)发现问题与已有心得的整合:讨论实践 6)确定主论:如张爱玲小说“荒凉”之探7)拟定提纲:前期成果在“荒凉”研究上的缺失。“荒凉”之源:国事,家事,人事。“荒凉”的美学效应。8)撰写成文:﹡例:21世纪中国美学:抵抗“散文化”(节选 杨春时 北京社会科学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现代性却已叩响中国大门,一个不同于英雄时代的“散文化”时代已然来临。在“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审美理想逐渐瓦解,崇高精神开始沦落。王朔调侃传统价值,《废都》撕破理性的面纱,“新写实”直面平庸人生,都预示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这一情势面前,实践美学作为一种“前现代”理论,其理论缺陷和历史局限便暴露出来:它强调审美的集体性、物质决定性、理性和现实性,而忽视了审美的个体性、精神性、超理性和超现实性;作为一种理性主义美学,它无法回答人的个体生存意义问题,不能抵抗现代性带来的“散文化”倾向,因而失去了历史合理性。现代人的生存境域要求美学作出不同于传统理性主义的解答。新世纪中国美学必须回应“散文化”的挑战,在新世纪,对于以“后实践美学”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来说,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回应现代性的挑战,抵抗“散文化”,为现代人寻求精神超越的途径。首先,它必须适应现代人的生存状况,立足个体存在,亦即摈弃传统美学包括实践美学的哲学出发点———集体性存在(社会实践等),确立以“生存”为基本范畴的哲学基点,把审美作为个体生存的超越形式和体验形式。 其次,它必须关注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冲突,确立审美的超物质的精神性。 再次,它必须突破理性主义哲学,承认人的非理性和超理性方面,肯定审美的超理性。 复次,它必须满足现代人的形上需要,肯定审美的超越性。 最后,现代美学必须加强批判性,这是现代审美的批判性决定的。传统美学肯定现实,把审美当作装饰。而现代审美转向对现实的批判,优美和崇高不再是基本范畴。 面对“散文化”的威胁,美学家应当奋起抵抗。如果我们在现代性的冲击面前麻木不仁,就会无力抵挡“散文化”并最终被历史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