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百科 > 正文

会计学年论文5000字

2023-12-07 06:01: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会计理论论文5000字

没问题啊,最近求这个专业的比较多哈。私信我吧

这个- -学校要吧

您好,我这有篇范文,你可以借鉴一下这个格式和题目;浅析会计电算化【摘要】: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根据这些影响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审计 中图分类号:F2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2-6809(2007)0710061-02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在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完成普及会计电算化,但是,由于计算机可以大量存储信息并容易调用,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从广度上还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所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在审计线索的获取、审计的内容、审计程序和方法及审计风险等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开展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必要性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大。因而,不论对手工系统还是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进行风险的重新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计算机作弊不留痕迹,更具有隐蔽性。因而,在美国有58%的内部审计部门参与了系统检测,而35%则被要求在系统运行前,对新系统签字批准,19%有权参与修改程序的审批,64%检查了程序编码,73%参与了系统研制阶段的审核,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防止使用计算机作弊,但是,全世界每年通过计算机被盗走的资金高到数百亿美元。这无疑给审计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和风险,正如国际会计联合会会长曾指出的:“会计师将不得不对实际上通过计算机报告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 在电算化系统下,数据由计算机集中处理,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小。目前,不少软件都有取消审计、反计账、反结账的功能,可以对会计记录进行不留痕迹的修改,特别是当有关人员故意篡改程序时,在电算化系统下就更不易被察觉,而程序一旦被篡改,就会导致连锁性、重复性错误。内存资料可以毫不留痕迹地被消除篡改,若没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其对于会计报表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从总体上看,在电算化系统下,固有风险更大一些,多数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把它设定为100%。 电算化系统下,数据处理的环节减少,并且数据处理过程都是不可见的,手工系统下一些原有的控制便不复存在。一般来说电算化系统下的控制风险和手工系统下的相比更高一些。因而对电算化系统应采取更广泛的符合性测试。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有上升的趋势,若要把审计风险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就必须把检查风险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相应扩大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及范围。 三、会计电算化的转变 电算化软件开发要从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为准型,向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计算机核算特点相结合型转变 会计平衡验证方面的转变。在手工会计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在登帐时,对总帐和明细帐,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等进行平衡登记,目的是对于发生的错误可以利用这种平衡登记方式检查差错。但会计电算化后,由于总帐和明细帐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帐和明细帐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帐数据库和明细帐数据库,只要记帐凭证审核无误,计算机的内部运算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所以,总帐金额一定衡等于各所属明细帐金额之和。那种在会计实务检验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用来检验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平衡验证”,仍出现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就成为画蛇添足。 日记帐和明细帐功用的转变。手工会计通过对现金、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的流动性强,业务频度较大,比较容易出现差错和舞弊。通过日记帐达到日清月结,从而增强了对货币资金的管理。设置明细帐主要是为了归类信息,便于查询。当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较强的运算速度和可靠运算能力,对各种记帐凭证进行统计和求和,并对记帐凭证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如日期、凭证号、摘要、科目代码、单位名称、金额、凭证类型等,若要了解货币资金的收支结余以及各明细帐的情况,只需敲入几个指令,其结果便跃入屏上。针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独特性,我认为改每日登记为每隔5天(或10天)登记一次,而对于明细帐除了年终存档外,平时就没有再设一个模块每月都去登记日记帐的必要了。 会计信息传输形式的转变。在手工条件下,信息载体是纸张,不仅成本高,而且使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大范围的信息交流极受限制;同时运算速度慢。因此,对外提供信息时不得不将信息予以综合,并且主要采用定期(每月或每年)发布通用财务报告的方式输出会计信息,然后输入到使用者那里,使用者再将其进行解集。 现行的不少会计电算化软件为了紧扣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个轴心,使手工会计在计算机上再现,导致软件开发思维停留在现行传输模式下。这种模式的主要局限是现行传输的时空固定化、格式化和高度集中化。在经济内容纷繁复杂、经济业务与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已满足不了管理者的需要了。因此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除了定时、按规定格式提供信息外,更多的精力应花在设计出适时提供各种现行使用者所需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系统使得各信息使用者能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其所需的信息,作出各种决策,不必再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之后,获取那些经综合的历史信息。这种会计信息传输模式如下: 四、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方法的影响 五、改造会计方法 会计电算化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基本上是按传统的会计方法来处理会计事务,会计软件除了作些小的改造,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例如: (一)会计科目级别的命名。 传统会计教科书把统驭性质的科目称为总帐科目,总帐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或子目,子目下属科目称为明细科目。如果明细科目下属还有科目,怎么命名呢?会计电算化根据实践,把总帐科目称为一级科目,一级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依次类推。这样,科目的上下级关系明确,表达也很方便,使用也很灵活。 (二)会计科目代码的统一。 一级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根据目前出台的16种行业会计制度分析,只有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制度一级科目用了4位数。但只要舍去它们第一位,并对某些科目的编码稍作调整,那么16种行业的会计科目便可统一为3位数了。 一级科目代码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比如,施工企业中511的科目名称为“其他业务支出”,而旅游企业511的科目名称为管理费用,还不统一,有待改进。 会计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与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将为上级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数据采集与共享带来极大方便。 (三)记帐凭证种类的统一。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记帐凭证的种类有三大类九种。传统的记帐凭证分类有其原因,一是查找方便,二是工作习惯。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查找凭证的方法增加了许多,如可以按凭证号查、按会计科目查、按摘要中的文字查、按金额查等。因此,传统记帐凭证的分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只用一种统一的记帐凭证(即不分业务种类),不但仍能做到查找方便、迅速,而且省去了操作上的麻烦,提高了计算机处理的速度。(四)三大会计报表的统一。三大会计报表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分析16种行业的三大会计报表,内容上、格式上均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如果把这些小“异”加以改造,更便于上级企业与政府部门对基层企业数据的汇总或比较,更便于计算机处理。根据当今集团企业越来越多的现状和集团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发展趋势,三大报表统一的要求将更强烈。 (五)帐簿形式的改造。 帐簿载体的改造。传统帐簿载体是纸张,会计电算化之后,除了传统的帐簿必须打印之外,还有磁性介质(硬盘、软盘、光盘)作帐簿,但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当时是财政部门考虑到相当一部分人不习惯使用电子帐簿,因此采用高成本的措施——打印所有帐簿。现在20年过去了,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迫使一部分人改掉旧习惯,确立电子帐簿在会计电算化中的主导地位。 帐簿格式的改造。传统帐簿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再加上外币格式等。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只习惯用传统的帐簿格式来查帐。其实电脑可以对任何数据进行分类、组合,远远超过现行帐簿的格式。比如,有一客户的往来涉及到四个帐户:应收帐款、应付帐款、预收帐款、预付帐款。用现行帐簿格式,只能逐一打开这四本帐。用电脑帐簿,只要把这一客户名找到,然后将与该客户名的有关帐目进行组合,就能分析到底是我欠人,还是人欠我。 因此,只要会计人员从传统的帐簿格式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灵活地使用会计软件,而会计软件再融入“会计业务重组”思想,那么传统的帐簿格式将被无格式但能进行任意分类、组合、汇总的形式替代。 (六)取消中间过程表式的输出。所谓中间过程,指“科目汇总表”、“汇总记帐凭证”、“总帐科目试算平衡表”等在手工操作中的一些方法、格式。 其实,编制这些中间过程表式无非是为了登总帐方便与做报表方便;分析电算化中登帐与做报表的思路,完全可以依照对凭证的分类登记总帐,再形成报表,根本不必考虑平衡与否的问题,因为在凭证输入时,借贷不平的凭证是无法存盘的。取消中间过程的输出,不仅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而且可以使会计软件更简洁明了。 (七)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强调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帐实相符,即四相符。会计电算化之后,前三者相符已不用担心。但是由于电脑中的数据很容易被修改、被窃取,而且不留痕迹,因此,预防电脑犯罪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既是预防电脑犯罪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减少差错的有力保障。我们应当建立“职权控制”、“运行控制”、“修改控制”、“保密控制”、“硬件控制”等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对传统的会计工作组织制度也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资料: 〔1〕 邓钠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防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4,(05) 〔2〕 张文祥 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与控制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 , 2005,(11) 〔3〕 陈辉军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 2006,(21) 〔4〕 韩光强,张永 现代审计发展的新阶段--网络审计〔J〕企业经济 , 2004,(11) 〔5〕 郑娟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科技资讯 , 2005,(27) 这是我大学时同学的论文,您看一下吧,祝你论文写作成功!

您好!关于选题参考:一、会计部分 1、试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2、企业会计信息与经营决策 3、论会计与经济效益 4、财会人员的素质 5、公开财务信息与保护商业秘密 6、西方财务会计体制浅见 7、我国会计模式的现实选择研究 8、财务的本质、职能研究 9、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10、对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评价 11、对建立会计报表体系的探讨 12、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13、关于成本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 14、对降低产品成本途径问题的研究 15、关于标准成本与定额成本的探讨 16、间接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研究 17、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研究 18、试论成本的计算原则 19、对成本开支范围的再认识 20、实行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 21、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 22、如何确定资产价值的研究 23、论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 24、原始凭证失真及解决办法 25、对商品购进和销售入账时间的研究 26、关于企业的或有负债 27、对商品销售成本结转方法的探讨 28、关于股份制企业的账务处理 29、谈谈加速折旧的原理及其方法 30、浅谈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1、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主体界定及其方法探讨 32、股票股利及其会计处理 33、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34、非货币性交易会计研究 35、租赁会计研究 36、投资会计研究 37、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38、期货会计探讨 39、减值会计研究 40、试论成本决策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 41、经济订货批量分析在工业企业中的运用 42、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问题的研究 43、成本—销售量—利润相关分析 44、责任会计与经济责任制 45、对责任成本的认识 46、论制造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和联系 47、浅谈目标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48、加强成本项目变动分析,降低产品成本 49、试述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50、论本、量、利分析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51、试论责任会计制度的内容及其建立的必要性 52、浅谈差量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 53、试论安全边际率分析法的应用 54、机会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55、试论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56、如何加强非商品流动资金的管理 57、企业财务结构比较分析 58、论资金利用效果的分析与考核 59、关于商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计算 60、试论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61、对无形资产管理的探讨 62、试论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意义 二、财管部分 63、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64、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途径与措施 65、遵循资金运动规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66、试论利润预测与计划 67、论筹资风险与对策 68、论无形资产投资预测与计划 69、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向 70、财务管理的模式选择 71、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72、谈企业的风险投资管理 73、论企业资金紧缺问题 74、网络会计研究 75、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6、普及和推广会计电算化策略 77、强化内部控制系统审计,提高审计质量 78、论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 79、试论应收账款审计的要点与方法 80、降低注册会计师法律风险诌议 81、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82、关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83、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 101 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102 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中现金流量的识别 103 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制新思路 104 企业赊销活动财务管理对策 105 财务目标的滚动控制和弹性控制 106 浅谈企业筹资风险产生的根源 107 浅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重叠关系 108 约束机制形成的理论探讨 109 企业直接融资效率分析 110 企业投资经营定位研究 111 出资人与企业财务监控 112 浅析折算风险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113 债务重组中财务分析的应用 114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无形资产管理 115 浅谈财务杠杆的应用 116 试论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 117 出资者和经营者的投资风险比较分析 118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 119 浅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 120 浅谈财务管理中如何体现谨慎性原则 121 期权原理及其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122 企业失败的财务理由探索 123 浅谈现金流量表如何反映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4 财务管理的经营风险分析 125 浅谈互连网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126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 127 浅谈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 128 人力培训的成本分析 129 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差异原因分析 130 论电子商务时代的财务管理 131 中小企业项目投资的决策分析 132 对知识经济时代投资融资管理问题的思考 133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探讨 134 营销财务分析 135 浅议会计报表附注对于财务分析的影响 136 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协同效应 137 电子商务冲击企业现金管理 138 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方式的影响 139 集团公司的投资控制策略 140 谈流动比率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141 浅淡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 142 浅淡企业股利政策 143 浅议价值评估体系 144 价值评估体系计算思考 145 价值评估体系指标评价 146 价值评估体系运用浅析 147 负债结构的优化之道 148 “市盈率”在投资中的价值分析 149 风险投资价值评估的柔性分析 150 企业购并的成本效应分析 151 企业资产潜力分析 152 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分析 153 论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价值 154 应用权变法则处理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55 建立预算资金行业财务管理中心及其模式探索 156 浅论财务管理在提高投资效益中的作用 157 浅析上市改组企业的并账与分账 158 试论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 159 论控制的内涵、形式与会计学价值 160 试论年金 161 试析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法律性限制 162 企业投资评价探索 三、审计部分 163 探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过程的弊端 164 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165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166 探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 167 如何提高审计效率 168 论网络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69 试析我国国家审计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70 浅谈审计风险的综合控制 171 政府审计机关如何应对挑战的探讨 172 当前财政审计制度的缺陷及策略分析 173 浅析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及其对策 174 浅议审计人员辨别财务报表的不实 175 浅谈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176 谈期后事项审核 177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制度基础审计的测试与评价浅析 178 我国民间审计的现状与对策的分析 179 如何进行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80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181 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182 独立审计责任研究 183 独立审计民事责任研究 184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 185 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评价方法研究 186 审计风险的研究 187 民间审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188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189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 190 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191 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及独立审计研究 192 审计专业判断研究 193 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194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195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 196 舞弊性财务报告及其审计研究 197 审计职业判断业绩评价 198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 199 论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审计 200 审计风险管理模式及其分析 201 合并会计报表审计初探 202 证券市场上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探讨 四、会计电算化部分 203 浅谈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204 会计电算化报表子系统的现状及问题 205 普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6 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研究 207 会计电算化犯罪的防治研究 208 解决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的对策 209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控制研究 210 会计信息系统的成本控制初探 211 协调会计信息系统中各模块之间关系的研究 212 如何实现存货系统中数量控制与成本控制的协调 213 关于账套初始化的研究 214 硬件发展对会计电算化的促进研究 215 企业规模与会计电算化研究 216 ERP与会计电算化 217 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研究 218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分析 219 浅谈知识经济与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 220 企业会计电算化验收程序研究 221 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制度分析 222 谈会计电算化培训目标和效果的统一 223 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224 会计核算电算化与会计管理电算化之比较 225 科技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促进探索 226 浅谈商业性会计软件 227 手工会计与会计信息系统之比较 228 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229 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230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 231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232 试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233 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设置常用摘要研究 234 浅谈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对策 235 会计电算化对行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 236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制度的影响研究

财务会计论文5000字

没问题啊,最近求这个专业的比较多哈。私信我吧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失真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时。  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情况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在中国,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据有关资料披露,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47亿元;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这147户共虚增资产48亿元,虚减资产75亿元;虚增利润72亿元,虚减利润43亿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深沪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挤掉利润水分达9%。其中,审计调减利润317亿元,审计调增利润128亿元,调增调减利润总额445亿元;审计调减资产903亿元,调增资产842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调增调减资产总额1745亿元。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同时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这些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使会计的诚信基础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且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响,同时还存在道德层面的问题。我国处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在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综合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我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存在着市场机制缺失、市场结构单一与市场行政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融资渠道少,具有“壳资源”属性的上市资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依据现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会计盈利能力作为标尺,为了满足上市或配股的条件或避免退市,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从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或会计造假活动。同时,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人为分割,流通阻滞,“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加之国有股一股独大,小股东所持股权较少,较少关心企业经营实际,投机风气严重,很容易引发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产,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如“郑百文”在自身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为获得上市募集资金的目的,虚构财务赢余以获得上市资格;“银广夏”为维持和重获配股资格,虚构交易、夸大利润以哄抬本公司股价;“蓝田股份”采取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套取银行贷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国家颁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之后,以锦州港、大庆联谊为发端,掀起了一股证券民事赔偿的高潮。这些事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具有较强的政策拉动的特征。  (二)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个个体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所允许的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  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而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动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赖”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目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这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的目的不利的话。从债权人角度分析,它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呢?恐怕未必。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目前我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有银行,接受贷款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如果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所要求的话(实际上连这一点都存在疑问),那么贷款发放之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和信贷人员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不见得有好处,二是就算他们知道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当然是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他们也无法做些什么。剩下股东,应该说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因为他们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最明晰,其利益相关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而论,投资与投机并存,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众,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却为数甚少,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上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有时,不同的产权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标,可能相互串通,合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虽然这不仅可能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而且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码应该达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来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的记录于适当的帐户,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所以从理论上讲,一切的错误和舞弊是能够被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的。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着缺乏,则很容易发生发生会计舞弊。同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控制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地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发挥作用。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过会计系统最终形成财务报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已极不正常,这才使得会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四)外部监管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  在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制度及监督实施。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按理说,我们的监管应该是有效的,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但是,实际上监督乏力、监管手段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证券监管、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各个监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就拿受到监管比较多的上市公司来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业上市后,经营不善的,就采取各种手段,虚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获得增资配股的资格,进一步套取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还配合庄家,违规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亏损得无法维持下去的时候,就进行债务、资产重组,出卖手中的壳资源。这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一道风景线。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97年底,郑百文公司在实际亏损5亿元的情况下,采用虚提返利、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年报中向社会公众披露盈利8560万元,并在1998年通过配股筹集资金5亿元。郑百文公司巨额亏空和造假事件于2000年披露后,证监会才介入调查。由于证监会监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难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其他部门也未起到相应的作用。  四、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和市场。上市公司向公开市场提供的会计报告信息是外界了解企业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上市公司公布其会计报告后,企业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和其它社会公众,都会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资产—负债状况、经营情况等)来做出自己的决策。如果企业向公开市场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不真实的,投资者就会感觉上当了。而如果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感觉到上市公司在利用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他钱,他就不会向上市公司投资;同样地,如果银行知道公司提供的报表是假的,他们就不会再借钱给企业。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资,则企业就会象无水之鱼,迟早会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它不但会严重销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危害了广大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削弱和扭曲了证券资本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议  治理上司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提高上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股权结构,明确市场机制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的会计监管体系反应太慢,当发现问题时,通常后果已无法挽回。以市场为主的会计监管机制主要依*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发现和揭示问题,发现速度往往要快得多,而建立这一机制需要调动投资者挖掘上市公司会计问题的积极性,需要以股东多元化、股权微观分散化与宏观集中化的股权结构为前提。因此,降低国有股比重,构造多元化股权结构,依*市场机制增加股权流动性,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首要任务。  (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合同,该合同广义地规定了哪项任务应当由企业中的哪些成员来完成,在这里,基本权力(收益索取权、使用权、让渡权)实际被分割给了不同的利益团体。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里,权力的让渡不足,使得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未能按市场的规律实施企业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并未按市场的需要提供。  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2、推行独立董事制度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确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应当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应当至少包括1名会计专业人士。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责是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履行诚信与勤勉义务,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是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独立董事将在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中体现“独立”的价值。独立董事具有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单独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等特别职权,并就上市公司重大关联交易的公允性等事项发表意见。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舞弊行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制定发布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强化内部会计监管,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了尽快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政部应制定和发布统一的单位内部控制标准,供所有单位执行或参考。一般地,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将共性的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标准,对复杂和特殊的内容制定原则性的标准;三是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性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性标准。  2、组织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  首先,要大力宣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次, 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的法定职责,通过定期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三,通过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指导、帮助各单位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力量,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四) 加强企业外部监管机制的建设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处罚力度  要充分发挥《会计法》在发扬正气和打击歪风方面的威慑作用。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继续完善《企业会计制度》。针对各个行业的特殊业务,抓紧研究制定分行业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强化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化,减少交易双方信息差异,并完善包括司法调查、证券监管、违规预警、行业自律、媒体监督等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并在立法方面,加大对虚假披露的惩戒力度,从制度上提高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行为的成本。  2、完善独立评审制度  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相关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前进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职注册会计师人数不多,职龄内人数不足,缺少必要的风险基金;有的事务所单纯追求收入,忽视执业质量,甚至出具虚假报告;由于组织机构部门化,审计业务行政化,介绍业务按比例分成,收入按比例上缴,成为主管部门搞福利、发奖金的重要经济来源,因而严重损害社会中介组织的形象和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地位等等。党的十五大确定了我国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把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提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高度。因此,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通过脱钩和改制两步走推进事务所体制改革,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及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使社会会计监督机构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会计监督机制对会计审查的结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其作用,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严肃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名称: 浅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学 院: 会计学院  专 业: 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8 年 10 月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图表  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基于案例和数据分析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  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 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节点  1 10 选题  2 5 确定论文题目  3 10 开始写开题报告  4 1 开始写论文初稿  5 28 完成论文初稿  6 30 论文定稿  7 15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00年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06年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5年第19期.  [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  [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01年第4期.  [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00年第9期.  [10]Charles THorngren,Gary LSWilliam OS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12th Edition  [11]Scoot Besley,Eugene FBEssentials of Managerial Finance,Thomson Learning,12th Edition  六、指导教师意见  是否同意学生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指导教师(签名):  20 年 月

这个- -学校要吧

会计专科毕业论 啃帝国好多;‘

关于会计的论文5000字

我急需一个5000字的结业论文 谁能帮帮我 找到帮我发下我邮箱 haichuan_谢谢大家

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这个方面我们更能了解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上市公司信息质量失真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披露不真是,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三是信息披露不及时。  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情况  自1720年在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就成为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在过去的二百多年里,由此催生的现代审计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世界各国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准则,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并未如投资人和债权人所希望的那样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案件还时有发生。在中国,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据有关资料披露,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时,有81家虚列资产61亿元,89家虚列利润47亿元;在2000年度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147户。这147户共虚增资产48亿元,虚减资产75亿元;虚增利润72亿元,虚减利润43亿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深沪两市上市的1000余家公司共被审计出应调减虚增利润189亿元,挤掉利润水分达9%。其中,审计调减利润317亿元,审计调增利润128亿元,调增调减利润总额445亿元;审计调减资产903亿元,调增资产842亿元,总体调减资产61亿元,调增调减资产总额1745亿元。特别是有6家上市公司资产调减幅度超过50%。同时在上市公司中也发生了如红光股份欺诈上市案,琼民源、银广厦、麦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这些舞弊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使会计的诚信基础受到了严重挑战,而且也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响,同时还存在道德层面的问题。我国处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在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综合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我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存在着市场机制缺失、市场结构单一与市场行政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融资渠道少,具有“壳资源”属性的上市资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依据现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会计盈利能力作为标尺,为了满足上市或配股的条件或避免退市,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从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或会计造假活动。同时,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人为分割,流通阻滞,“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加之国有股一股独大,小股东所持股权较少,较少关心企业经营实际,投机风气严重,很容易引发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产,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如“郑百文”在自身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为获得上市募集资金的目的,虚构财务赢余以获得上市资格;“银广夏”为维持和重获配股资格,虚构交易、夸大利润以哄抬本公司股价;“蓝田股份”采取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套取银行贷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国家颁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之后,以锦州港、大庆联谊为发端,掀起了一股证券民事赔偿的高潮。这些事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具有较强的政策拉动的特征。  (二)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个个体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所允许的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  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而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动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赖”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目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这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的目的不利的话。从债权人角度分析,它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呢?恐怕未必。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目前我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有银行,接受贷款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如果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所要求的话(实际上连这一点都存在疑问),那么贷款发放之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和信贷人员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不见得有好处,二是就算他们知道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当然是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他们也无法做些什么。剩下股东,应该说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因为他们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最明晰,其利益相关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而论,投资与投机并存,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众,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却为数甚少,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上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有时,不同的产权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标,可能相互串通,合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虽然这不仅可能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而且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码应该达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来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的记录于适当的帐户,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所以从理论上讲,一切的错误和舞弊是能够被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的。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着缺乏,则很容易发生发生会计舞弊。同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控制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地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发挥作用。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过会计系统最终形成财务报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已极不正常,这才使得会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四)外部监管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  在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制度及监督实施。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按理说,我们的监管应该是有效的,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但是,实际上监督乏力、监管手段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证券监管、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各个监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就拿受到监管比较多的上市公司来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业上市后,经营不善的,就采取各种手段,虚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获得增资配股的资格,进一步套取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还配合庄家,违规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亏损得无法维持下去的时候,就进行债务、资产重组,出卖手中的壳资源。这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一道风景线。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97年底,郑百文公司在实际亏损5亿元的情况下,采用虚提返利、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年报中向社会公众披露盈利8560万元,并在1998年通过配股筹集资金5亿元。郑百文公司巨额亏空和造假事件于2000年披露后,证监会才介入调查。由于证监会监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难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其他部门也未起到相应的作用。  四、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和市场。上市公司向公开市场提供的会计报告信息是外界了解企业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上市公司公布其会计报告后,企业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和其它社会公众,都会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资产—负债状况、经营情况等)来做出自己的决策。如果企业向公开市场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不真实的,投资者就会感觉上当了。而如果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感觉到上市公司在利用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他钱,他就不会向上市公司投资;同样地,如果银行知道公司提供的报表是假的,他们就不会再借钱给企业。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资,则企业就会象无水之鱼,迟早会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它不但会严重销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危害了广大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削弱和扭曲了证券资本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议  治理上司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提高上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改善股权结构,明确市场机制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的会计监管体系反应太慢,当发现问题时,通常后果已无法挽回。以市场为主的会计监管机制主要依*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发现和揭示问题,发现速度往往要快得多,而建立这一机制需要调动投资者挖掘上市公司会计问题的积极性,需要以股东多元化、股权微观分散化与宏观集中化的股权结构为前提。因此,降低国有股比重,构造多元化股权结构,依*市场机制增加股权流动性,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首要任务。  (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合同,该合同广义地规定了哪项任务应当由企业中的哪些成员来完成,在这里,基本权力(收益索取权、使用权、让渡权)实际被分割给了不同的利益团体。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里,权力的让渡不足,使得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未能按市场的规律实施企业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并未按市场的需要提供。  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2、推行独立董事制度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确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应当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应当至少包括1名会计专业人士。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责是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履行诚信与勤勉义务,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是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独立董事将在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中体现“独立”的价值。独立董事具有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单独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等特别职权,并就上市公司重大关联交易的公允性等事项发表意见。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舞弊行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制定发布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强化内部会计监管,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了尽快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政部应制定和发布统一的单位内部控制标准,供所有单位执行或参考。一般地,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将共性的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标准,对复杂和特殊的内容制定原则性的标准;三是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性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性标准。  2、组织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  首先,要大力宣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次, 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的法定职责,通过定期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三,通过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指导、帮助各单位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力量,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四) 加强企业外部监管机制的建设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处罚力度  要充分发挥《会计法》在发扬正气和打击歪风方面的威慑作用。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继续完善《企业会计制度》。针对各个行业的特殊业务,抓紧研究制定分行业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强化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化,减少交易双方信息差异,并完善包括司法调查、证券监管、违规预警、行业自律、媒体监督等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并在立法方面,加大对虚假披露的惩戒力度,从制度上提高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行为的成本。  2、完善独立评审制度  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相关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前进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职注册会计师人数不多,职龄内人数不足,缺少必要的风险基金;有的事务所单纯追求收入,忽视执业质量,甚至出具虚假报告;由于组织机构部门化,审计业务行政化,介绍业务按比例分成,收入按比例上缴,成为主管部门搞福利、发奖金的重要经济来源,因而严重损害社会中介组织的形象和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地位等等。党的十五大确定了我国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把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提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高度。因此,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通过脱钩和改制两步走推进事务所体制改革,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及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使社会会计监督机构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会计监督机制对会计审查的结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其作用,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严肃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名称: 浅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学 院: 会计学院  专 业: 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8 年 10 月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图表  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基于案例和数据分析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  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 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节点  1 10 选题  2 5 确定论文题目  3 10 开始写开题报告  4 1 开始写论文初稿  5 28 完成论文初稿  6 30 论文定稿  7 15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00年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06年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5年第19期.  [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  [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01年第4期.  [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00年第9期.  [10]Charles THorngren,Gary LSWilliam OS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12th Edition  [11]Scoot Besley,Eugene FBEssentials of Managerial Finance,Thomson Learning,12th Edition  六、指导教师意见  是否同意学生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指导教师(签名):  20 年 月

会计论文 有相应得理论基础材料分析国内外现状对比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原创!联系我,我把您。

会计系毕业论文5000字

其实这种论文多的是,知网里就有不少,但是知网数据库资料不是对外开放的,你无法查看全文。建议你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有一个免费论文栏目,看下有没有你需要的论文。另外上面有很多论文写作知识讲解,可以多学习下,提高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

我急需一个5000字的结业论文 谁能帮帮我 找到帮我发下我邮箱 haichuan_谢谢大家

范文题目:浅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完善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短缺、信息安全风险、没有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认识、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保密措施、规范各软件数据接口技术等完善对策。  关键词:企业会计电算化;现状;对策  一、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和具有人工智能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财政部从1988年开始,规划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中长期目标、组织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指导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等,从而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健康发展。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势头较好,目前国内90%的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都是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可以说会计软件已成为我国软件行业的一面旗帜。我国会计电算化高等教育创建于1984年,明确提出会计电算化专业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会计电算化理论上的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涌现了大批会计电算化的优秀教师和实际工作者。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改造的过程。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针对上述分析如下: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首先,许多企业领导者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有的领导甚至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册,仅把会计电算化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其次,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中,多数单位缺乏对手工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意识,没有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在不少财务人员看来,电算化仅仅是代替了手工核算,提高了核算效率,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二)缺乏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足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目前,许多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手工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大多数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不多,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当计算机运行出现问题时,计算机维护人员又大多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又不甚了解,所以不能够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等财务知识融合在一起;反而会增加财会核算的工作量。  (三)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信息存在安全问题  财务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信息面临安全风险。目前,我国的财务软件生产还处于模仿和加工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多数财务软件的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很少放在数据的安全保密上。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网络财务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黑客或病毒的侵扰,很多企业没有针对网络环境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安全防范措施,一旦发生问题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完善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了促使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信息更系统化、智能化,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针对以上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提出以下完善的对策:  (一)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应强化企业领导支持会计电算化的自觉认识。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具体可采取的措施有:在本企业内部要设有专门负责会计电算化实施的主管领导,并对实施效果负责;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制订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等;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引进如金蝶KIS、ERP、Oracle等软件协助财务、业务流程的处理。其次,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应编制实施计划和方案,对各个处理环节的权限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划,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  (二)重视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  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企业要重视复合型的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既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熟悉财务知识,能够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要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首先,要对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与财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对该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在计算机与财务两个方面并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其次,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对财会人员计算机的技能培训,注重对计算机维护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一线应用与系统维护及能够进行二次开发应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这样既有利于社会、企业的现代化的发展,又有利于复合人才的就业发展。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的安全防范  为了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的安全防范,首先,要加强数据处理的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从软件开发和维护控制、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系统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消除等各个方面建立一整套制度,并保证措施能落到实处。其次,在国家制定并实施了计算机安全法律,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宏观控制的同时,企业应安装正版查杀毒软件,采用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存储技术和身份识别技术等安全措施来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再次,应加强对计算机机房设施的管理,制定防火、防水、防盗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的管理办法。  四、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技术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使企业走出封闭的局域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对外实时开放。会计电算化在网络环境下也发生了变化,在实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同时,会计电算化系统正在向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日益一体化的今天,要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ERP),也就是要求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  总而言之,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白红莲。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4)。  [2]朱晓峰。网络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安全风险及防范[J]。  [3]陈小青。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09)。(学术堂提供更多毕业论文范文)

论绿色会计的论文5000字

绿色会计 green accouting 又称环境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绿色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评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传统会计中,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才有价格,才能在会计账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臭氧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却不能成为会计核算的内容,企业对这些事物的使用和损害并不记入经营成本,这不仅使利润虚增,更为严重的是对以牺牲环境来取得目前利益的行为的一种鼓励。   进入21世纪后,环境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关注。为保护自然与环境,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赔偿责任越来越大。对社会经济活动具有反映和控制职能的会计应该对环境方面的支出、收益进行反映和控制。   绿色会计通过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并赋以价值和价格,对其损耗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我国绿色会计的探讨(开题报告)一,绿色会计研究综述及选题理由在当代经济生活中,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过度开发和污染自然资源,致使环境恶化程度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本世纪70年代早期,人们一直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随着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使能源紧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不仅动摇了有关国家发展经济的自然物质基础,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使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出现了紧张局面最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保护热潮的掀起,许多国家的会计界也积极投身于环保运动和绿色革命的进程,深入探讨会计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如何促进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深层融合与发展,并直接导致了绿色会计这一现代会计新型分支的创立与发展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确认,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和利用的成本与费用,分析环境绩效以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从90年代起,在西方的会计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会计专家把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绿色会计理论其中英国邓迪大学的格瑞·威尔士大学的霍金森,加拿大审计署的罗宾斯坦等人最具代表性其核心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虽然,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都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加强对环境及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由此衍生出的绿色会计但是,绿色会计目前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统一可行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为了校正这一缺陷,世界银行在1997年推出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用以衡量各国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环境)损失之后的真实国民财富联合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2003》也要求把:作为最终费用的政府和住户支出的环境保护费用;环境对于健康和人力资本的影响;居民消费活动引起的环境费用支出;废弃的商品造成环境的破坏;由于其他国家的生产活动造成对本国环境的影响等五类有关环境费用纳入会计费用核算范围,并从国民生产总值中予以扣除从而使绿色会计初步具有了较强的可行性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充分考虑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质量退化的成本,因此,它无法真正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成果和国民福利状况我国的统计界,会计界也参与了建立绿色会计的研究中来总的来说,中国在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实践推行上都比较落后,虽然有人提出了绿色GDP考核但是,由于缺乏可行性实施方案,又缺乏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在集权制色彩十分明显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企业绿色会计仍然只停留在少数专业人员的研究中少数区域政府虽然推行GDP考核,仍然未能到达实用效果而在实践中,绿色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存在着较突出的矛盾本人选择绿色会计为研究论题,就是为了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以我国绿色会计的推行为实证,认真研究绿色会计的相关问题,抓住我国对绿色会计说多做少的事实,多角度,深层次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促进绿色会计在我国推广的对策总之,本课题是有重大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 二,论文撰写阶段划分本人将论文撰写划分为三个阶段:资料搜集阶段:主要是搜集与本论文写作有关的专著,论文,新闻等,力争完成10万字资料收集;论文务虚阶段:主要是分析已经搜集的资料,初步提炼自己的观点,并与指导教师交流自己的心得,最后,得出论文的中心大意,使论文的主要观点系统形成论文撰写阶段:先理出写作提纲;然后,开始撰写论文在这个阶段中,要从论文的结构安排入手,围绕着论文的中心大意,准确,妥善表达自己的主要观点同时,多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三,论文主要结构与观点按照论文的写作要求,本论文将从概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强调问题,提出对策等五个方面进行展开,力求结构合理,中心突出,观点鲜明,表述流畅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将着重于:绿色会计的本质属性体现着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将更加科学体现与约束社会经济发展;绿色会计机理结构的难点不少,但可以找到协调的办法;法律,制度建设将提供对政府新的考核约束;绿色会计的全面推广仍然存在许多障碍,必须加以协调与解决从现在起,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四,论文价值的自我评价本论文抓住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的考核问题:绿色GDP考核的核心问题——绿色会计,加入到鼓动新的经济信息体系建设,并要求根据该体系评价与约束全社会各主体的行为,其主题思想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这与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是一致的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本论文简要地分析了中国绿色GDP考核实证通过解剖,找出了主要矛盾,进而提出了对策这种有强烈针对性的政策研究是立足于中国文化之中,是具有较好的符合性的因而,其价值也是可预期的本论文强调了绿色会计的重要性,指出了绿色会计信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提出了只有绿色会计信息才能比较全面反映企业状况,区域可发展发展基础资源,才有利于各级政府做出正确的选择,采取高效率的政策措施五,主要参考文献李永臣 企业环境会计研究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吴数畅 相机财务论 [M]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刘仲文 人力资源会计 [M]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01修订许宪春 解读绿色GDP [N] 光明日报 2002/04/潘岳 中国绿色GDP核算试点时间表确定 具体省份未定[N] 人民日报 2004/09/李柯勇 倡导"绿色GDP" [N] 新华网北京 2004/03/牛文元 "绿色GDP"与中国环境会计制度 [L] 中国发展 2002/乔世震 建立中国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探讨 [L] 中国发展 2002/刘荣章等 绿色GDP核算体系研究概述 [L] 福建农业学报 2005/钟定胜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问题探讨 [L] 中国软科学 2006/02

你这个文章 大概什么时候要交呢如果你写不出来或者没时间写可以咨询一下我咨询一下对你总有好处具体你看我下面号接下接下结束(上面3行加起来是我号 加我 我在线的)

请问有了吗 我想看看555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