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SCI期刊拒稿后1、要用平和的心态面对,要知道成功投稿sci论文的机率是非常低的,遭到拒稿是很正常的。2、根据杂志社编辑给出的拒稿原因,反思论文中不足的地方及需要改正的地方。若是退稿原因中没有明确说明不想再看到此篇论文,那么可以继续完善论文,继续投稿。反之,若是退稿中明确说明了,那么就无法再投了。3、若是退稿原因是数据不足,那么这样的可以先过一段时间等数据充足后,再继续投稿。若是因为文章创新度不够,或是内容与投稿期刊不一致,可以试着改投其它期刊。4、当然了,sci期刊审稿意见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有些审稿专家在专业知识上也会出现错误,所以大家在收到审稿专家意见时,不要轻易决定,要认真分析。若是确实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据理力争,坚持自己的想法,在回复拒稿通知时要用委婉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若是意见充分,杂志社会对稿件进行重新审核。
其实就是被委婉的拒稿了,换一个杂志吧
按照人情世故来说,需要回复感谢信的。可以简单一点就好:感谢推荐表示这个推荐对你的影响再次感谢。
这种情况我遇到过,那位编辑是个大好人。当时也显示review了,不过应该是内审,一周后拒稿的。拒稿信里说明了他们期刊不收录我这个方向的文章,但是他觉得sci论文本身挺好的就是存在一些语法上的瑕疵,于是帮我从编辑的角度手工润色了一遍附在拒稿信里,建议我去投另外一个期刊
建议你的手稿适合发表在《科学进步》杂志上,这是一份多学科期刊,旨在为所有科学探索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平台。你的论文已经在’彻底审查第一次投稿期刊因此不需要进一步审查。”
太正常了啊,才被拒了两次而已,被拒的原因也要仔细看看,文章是不是还有修改和进步的余地。发SCI论文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别说拒稿两次了,拒稿十几次依然在坚持不懈投稿的也大有人在呢,人家也照样该干嘛干嘛呢。SCI被拒稿有很多原因:1、期刊投高了。这就是说你投到了一本跟你论文水平不相符的期刊上。期刊等级比较高,也是你眼中的好期刊,但是可能你的论文水平还达不到他的发表标准。遇到这样的问题,那么你就往下投,找他影响因子相对低一些的期刊继续投就好了。2、期刊的方向和你专业的方向不相符。3、你的论文题目和方向缺乏创新性。SCI论文非常注重论文的创新意识。如果你的论文讲的是老生常谈,并没有新意,或者说之前他们期刊已经发表过类似内容的论文,那么你的论文很有可能会被拒稿。
概率高不高并不绝对,也有大修后被拒稿的情况出现,拒不拒稿要看杂志社的具体情况了,大修后被拒稿有时不见得是文章本身的问题,尤其是已经按照修改意见大修后的文章,有可能是杂志社有其他的安排或是特殊情况,当然没如果是作者修改不到位或者是答复不能令审稿人和编辑满意的话,也是很有可能被拒稿的,因此,sci论文大修要掌握要领。1、认真对待审稿人意见。要认真对待审稿人的审稿意见。需要对审稿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精读,彻底理解,而面对不懂的问题要寻求老师、朋友以及论坛战友、甚至专业论文编辑公司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合理地回复审稿意见并写好回复信(Responseletter or Rebuttal letter)。2、按照审稿人意见进行修改。如果你是技术性问题,比如试验方案设计不合理,那就需要进行试验方案更改并重新进行大的整改;而如果是非技术性问题,例如语言问题,语法表达问题,这类的话只需要按照要求进行更正和优化语言表达即可,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找专业论文润色机构进行润色。不过原则就是按照审稿人意见进行修改。3、一定要写好回复信。因为杂志社主编主要通过看这个回复信,来判断作者是否对文章认真修改了。作者需要对所有问题进行逐一回答,并明确指出在修改稿中的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修改。通常来说,作者在没有原则问题情况下,应尽可能满足审稿人的要求。如果作者把握不好上述几点大修后也是有可能被拒稿的,如果拒稿已经无可挽回,作者也不要灰心,可以改投其他刊物。SCI论文被接收后是不是没问题了?当然不是。接收即录用,是发表SCI论文中很重要的关卡,会让之后的路走得更顺畅,但不代表没有风险了。即SCI论文被接收后,“没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不代表没有首先,SCI论文被接收的含义SCI论文被接收,是指作者投稿给SCI期刊的论文,通过了审稿人的审核,达到了本期刊录用的标准。众所周知,SCI论文接收率比较低,投稿的论文,在被接收之前阶段被拒稿的概率非常大。也就是说SCI论文被接收,相当于最大的难关已经过了。其次,SCI论文成功发表的含义SCI论文成功发表,有的是以online为准,有的是以见刊为准,还有的是以检索为准。一般来说,发表的SCI论文往往要达到检索的标准才被认可。SCI论文被接收后,离着检索还是多个步骤要走,主要包括校对、版权转让协议、版面费、online、见刊、检索。每个步骤的完成难度虽然比录用小了很多很多,但不等于没有被拒稿的风险。至于SCI论文接收后多长时间能见刊或检索,视实际情况而定。可见,发表SCI论文,接收只是发表过程中很重要的步骤,但却不是最终的目的。SCI论文被接收后,作者可以大大松一口气,但不能麻痹大意,在见刊或检索之前,稍微操作不慎,或遇到特殊情况,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轻则延迟见刊,严重时会导致论文被拒稿。总之,SCI论文被接收后一般是没问题了,但不等于一定没有问题。换句话说:只要SCI论文尚未见刊或检索,就存在被拒稿的风险。不过这一风险概率很低,作者不要放松警惕,但也不要过于在意。
概率高不高并不绝对,也有大修后被拒稿的情况出现,拒不拒稿要看杂志社的具体情况了,大修后被拒稿有时不见得是文章本身的问题,尤其是已经按照修改意见大修后的文章,有可能是杂志社有其他的安排或是特殊情况,当然没如果是作者修改不到位或者是答复不能令审稿人和编辑满意的话,也是很有可能被拒稿的,因此,sci论文大修要掌握要领。1、认真对待审稿人意见。要认真对待审稿人的审稿意见。需要对审稿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精读,彻底理解,而面对不懂的问题要寻求老师、朋友以及论坛战友、甚至专业论文编辑公司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合理地回复审稿意见并写好回复信(Responseletter or Rebuttal letter)。2、按照审稿人意见进行修改。如果你是技术性问题,比如试验方案设计不合理,那就需要进行试验方案更改并重新进行大的整改;而如果是非技术性问题,例如语言问题,语法表达问题,这类的话只需要按照要求进行更正和优化语言表达即可,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找专业论文润色机构进行润色。不过原则就是按照审稿人意见进行修改。3、一定要写好回复信。因为杂志社主编主要通过看这个回复信,来判断作者是否对文章认真修改了。作者需要对所有问题进行逐一回答,并明确指出在修改稿中的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修改。通常来说,作者在没有原则问题情况下,应尽可能满足审稿人的要求。如果作者把握不好上述几点大修后也是有可能被拒稿的,如果拒稿已经无可挽回,作者也不要灰心,可以改投其他刊物。SCI论文被接收后是不是没问题了?当然不是。接收即录用,是发表SCI论文中很重要的关卡,会让之后的路走得更顺畅,但不代表没有风险了。即SCI论文被接收后,“没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不代表没有首先,SCI论文被接收的含义SCI论文被接收,是指作者投稿给SCI期刊的论文,通过了审稿人的审核,达到了本期刊录用的标准。众所周知,SCI论文接收率比较低,投稿的论文,在被接收之前阶段被拒稿的概率非常大。也就是说SCI论文被接收,相当于最大的难关已经过了。其次,SCI论文成功发表的含义SCI论文成功发表,有的是以online为准,有的是以见刊为准,还有的是以检索为准。一般来说,发表的SCI论文往往要达到检索的标准才被认可。SCI论文被接收后,离着检索还是多个步骤要走,主要包括校对、版权转让协议、版面费、online、见刊、检索。每个步骤的完成难度虽然比录用小了很多很多,但不等于没有被拒稿的风险。至于SCI论文接收后多长时间能见刊或检索,视实际情况而定。可见,发表SCI论文,接收只是发表过程中很重要的步骤,但却不是最终的目的。SCI论文被接收后,作者可以大大松一口气,但不能麻痹大意,在见刊或检索之前,稍微操作不慎,或遇到特殊情况,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轻则延迟见刊,严重时会导致论文被拒稿。总之,SCI论文被接收后一般是没问题了,但不等于一定没有问题。换句话说:只要SCI论文尚未见刊或检索,就存在被拒稿的风险。不过这一风险概率很低,作者不要放松警惕,但也不要过于在意。
一审大修被拒的概率取决于你是否按照审稿人的要求修改你的文章一审后通常会有以下四个结果:R文章不适合被审稿人所在单位接收。R文章需要大改。MajorR这是期刊投稿最常见的情况,绝大部分最终被接收的文章,其一审结果都是大修。MinorR一审收到小修的可能性比较小,如果收到了小修,说明文章的完备程度、创新性都已经满足了期刊要求。只需要有非常小的改进,比如比较小的实验、格式以及写作方面的改进。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自检:你写的内容是否清楚明了。实验是否充足。方法部分没有写很清楚是否有创新性。
sci二修了还会被拒,拒稿有两种情况:1、作者无法修改到满意的程度。2、给作者一个机会看看能不能修改好。从这可以看出大修本身就是处于被拒稿的边沿。没法修改的意见和审稿人或者编辑好好沟通一下解释清楚了应该可以,大修要求态度端正有机会接受,但需要付出较大努力提高论文质量,只要按照审稿人的意见改一般不会被拒。写稿注意事项:1、认真对待审稿人意见要认真对待审稿人的审稿意见。需要对审稿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精读彻底理解,而面对不懂的问题要寻求老师、朋友以及论坛战友、甚至专业论文编辑公司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合理地回复审稿意见并写好回复信。2、按照审稿人意见进行修改如果你是技术性问题,比如试验方案设计不合理就需要进行试验方案更改并重新进行大的整改;而如果是非技术性问题,例如语言问题,语法表达问题,这类的话只需要按照要求进行更正和优化语言表达即可,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找专业论文润色机构进行润色。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sci
建议你的手稿适合发表在《科学进步》杂志上,这是一份多学科期刊,旨在为所有科学探索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平台。你的论文已经在’彻底审查第一次投稿期刊因此不需要进一步审查。”
这种情况我遇到过,那位编辑是个大好人。当时也显示review了,不过应该是内审,一周后拒稿的。拒稿信里说明了他们期刊不收录我这个方向的文章,但是他觉得sci论文本身挺好的就是存在一些语法上的瑕疵,于是帮我从编辑的角度手工润色了一遍附在拒稿信里,建议我去投另外一个期刊
概率高不高并不绝对,也有大修后被拒稿的情况出现,拒不拒稿要看杂志社的具体情况了,大修后被拒稿有时不见得是文章本身的问题,尤其是已经按照修改意见大修后的文章,有可能是杂志社有其他的安排或是特殊情况,当然没如果是作者修改不到位或者是答复不能令审稿人和编辑满意的话,也是很有可能被拒稿的,因此,sci论文大修要掌握要领。1、认真对待审稿人意见。要认真对待审稿人的审稿意见。需要对审稿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精读,彻底理解,而面对不懂的问题要寻求老师、朋友以及论坛战友、甚至专业论文编辑公司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合理地回复审稿意见并写好回复信(Responseletter or Rebuttal letter)。2、按照审稿人意见进行修改。如果你是技术性问题,比如试验方案设计不合理,那就需要进行试验方案更改并重新进行大的整改;而如果是非技术性问题,例如语言问题,语法表达问题,这类的话只需要按照要求进行更正和优化语言表达即可,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找专业论文润色机构进行润色。不过原则就是按照审稿人意见进行修改。3、一定要写好回复信。因为杂志社主编主要通过看这个回复信,来判断作者是否对文章认真修改了。作者需要对所有问题进行逐一回答,并明确指出在修改稿中的哪些地方,做了哪些修改。通常来说,作者在没有原则问题情况下,应尽可能满足审稿人的要求。如果作者把握不好上述几点大修后也是有可能被拒稿的,如果拒稿已经无可挽回,作者也不要灰心,可以改投其他刊物。SCI论文被接收后是不是没问题了?当然不是。接收即录用,是发表SCI论文中很重要的关卡,会让之后的路走得更顺畅,但不代表没有风险了。即SCI论文被接收后,“没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不代表没有首先,SCI论文被接收的含义SCI论文被接收,是指作者投稿给SCI期刊的论文,通过了审稿人的审核,达到了本期刊录用的标准。众所周知,SCI论文接收率比较低,投稿的论文,在被接收之前阶段被拒稿的概率非常大。也就是说SCI论文被接收,相当于最大的难关已经过了。其次,SCI论文成功发表的含义SCI论文成功发表,有的是以online为准,有的是以见刊为准,还有的是以检索为准。一般来说,发表的SCI论文往往要达到检索的标准才被认可。SCI论文被接收后,离着检索还是多个步骤要走,主要包括校对、版权转让协议、版面费、online、见刊、检索。每个步骤的完成难度虽然比录用小了很多很多,但不等于没有被拒稿的风险。至于SCI论文接收后多长时间能见刊或检索,视实际情况而定。可见,发表SCI论文,接收只是发表过程中很重要的步骤,但却不是最终的目的。SCI论文被接收后,作者可以大大松一口气,但不能麻痹大意,在见刊或检索之前,稍微操作不慎,或遇到特殊情况,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轻则延迟见刊,严重时会导致论文被拒稿。总之,SCI论文被接收后一般是没问题了,但不等于一定没有问题。换句话说:只要SCI论文尚未见刊或检索,就存在被拒稿的风险。不过这一风险概率很低,作者不要放松警惕,但也不要过于在意。
sci二修了还会被拒,拒稿有两种情况:1、作者无法修改到满意的程度。2、给作者一个机会看看能不能修改好。从这可以看出大修本身就是处于被拒稿的边沿。没法修改的意见和审稿人或者编辑好好沟通一下解释清楚了应该可以,大修要求态度端正有机会接受,但需要付出较大努力提高论文质量,只要按照审稿人的意见改一般不会被拒。写稿注意事项:1、认真对待审稿人意见要认真对待审稿人的审稿意见。需要对审稿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精读彻底理解,而面对不懂的问题要寻求老师、朋友以及论坛战友、甚至专业论文编辑公司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合理地回复审稿意见并写好回复信。2、按照审稿人意见进行修改如果你是技术性问题,比如试验方案设计不合理就需要进行试验方案更改并重新进行大的整改;而如果是非技术性问题,例如语言问题,语法表达问题,这类的话只需要按照要求进行更正和优化语言表达即可,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找专业论文润色机构进行润色。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sci
文章进入审稿流程后,得到的结果无非是大修、小修、拒稿及接收四种情况。小修与接收是最好的结局(小修基本就等同于接收)。40%的论文在大修后接收。但是,相当一部分论文会被拒稿。SCI论文拒稿,该如何修改?这是一个困扰科研工作者的问题。很大一部分作者在收到拒稿的消息后,很多作者认为审稿人的意见合理,但是时间不允许修改,直接转投到其他期刊。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要知道拒稿的论文在经过其他审稿人审理时,也会得到类似的审稿意见。还不如,在接到拒稿信后就开始修改,尽早解决问题。再者,有时候审稿人的意见不尽合理,可以适当申辩。因此,多数拒稿SCI论文,可从以下几种方式选择解决之道: 如果文章拒稿是因为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如样本量不足等。这类文章可以先放一放,等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确的结论后,再将修改的文章投稿至相应的期刊。期刊编辑会考虑重新受理。有些作者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换个期刊后审稿人或许不会找出数据或分析层面的不足。这种几率非常小,毕竟论文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式决定了结果的可靠性。 如果被拒论文不是文章中的数据或分析不足,而是重要性或创新点缺乏。那么,作者就要仔细考虑审稿人的意见并认真修改,转投到影响因子该该刊低一点的期刊尝试。不同期刊对论文的创新点要求不一,作者投稿前有必要了解其刊发要求,进而缩短收稿周期。 如果是因为审稿人审稿时不够公正所致的拒稿,作者可以礼貌地申辩下。审稿人有时也会犯错误,并非源于专业知识,而是因为有些时候期刊的编辑找的审稿人未必是作者这个领域的专家。即便他们的审稿意见看似不够专业,我们也要礼貌地申辩。如果作者对否定有异议,可以向编辑或主编提出自己的意见。只要自己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这就是学术本身的意义所在。在回复中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编辑同意作者的意见,论文可以重新进入到新的一轮审稿程度。 从自身找原因,仔细修改。多数作者的拒稿多源于文章构架的不够合理,进而造成文章意义不够突出。拒稿后,着重进行文章结构的调整。尤其是讨论部分,很多作者的讨论是对结果的再陈述,但实际上写讨论也要与购物一样,讲究货比三家。只有将自身所得数据与既往结果进行比较,才能突出本研究的优势所在。这就需要作者,多看些相关的文献,挖掘其他研究与本研究的衔接之处。
正常现象。sci过初审后,稿件再到审稿人那里,大部分杂志是2-3个审稿人,少数杂志会有4个审稿人。然后根据期刊不同,采取不同策略,大修、小修、拒绝阶段。拒绝了,那就只能到此为止了。如果大修和小修的话,需要把握机会再努力一把!按照审稿意见仔细修改,如果小修或大修后被拒了,那也有可能,这个阶段,审稿人会根据文章的数据状况,给作者1-3个月左右的时间补充相关数据。二修,如果你一修做的很到位的话,一般都不需要二修了,当然,这取决于审稿人的满意程度,二修一般是一个月时间。最终决定,是拒绝还是接收。如果小修后仍是原审稿人是很正常的现象的。
这种情况我遇到过,那位编辑是个大好人。当时也显示review了,不过应该是内审,一周后拒稿的。拒稿信里说明了他们期刊不收录我这个方向的文章,但是他觉得sci论文本身挺好的就是存在一些语法上的瑕疵,于是帮我从编辑的角度手工润色了一遍附在拒稿信里,建议我去投另外一个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