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控制与决策杂志

发布时间:

控制与决策杂志

必须是核心期刊,另外不是北大的是东北大学的。自动化领域三大期刊之一。

2022年4月计算机英文期刊有:1、计算机学报2、软件学报3、自动化学报4、计算机研究与发展5、控制与决策《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以下简称JCST)创刊于1986年,是我国计算机领域第一本英文学术期刊,其编辑委员会由八十余位国际权威专家组成,其中海外编委占50%以上。JCST编委在国际范围内组、约稿件,并严格把关,努力把刊物建设成为真正的国际期刊。JCST目前已被SCIE、EI、Scopus、DBLP、Computing Reviews、Research Alert、CSCD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收录,并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自动化领域三大顶级期刊是自动化学报、控制与决策、控制理论与应用。

《自动化学报》主要刊载自动化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水平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科研成果,据2018年3月学报官网显示,学报第十三届编委会拥有82名编委。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自动化学报》出版文献量5804篇、总下载次数1776345 次、总被引次数103508 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自动化学报》,无疑是国内自动化&机器人领域的最牛刊,是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目前有中文版和英文版两种。《自动化学报》英文刊,是从学报录用文章中选出了四期文章,中英文对应发表,中文发表在《自动化学报》,英文发表在ScienceDirect上。

2013年12月,《自动化学报》(英文版)与IEEE正式签署国际合作备忘录,确认期刊名称为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简称为JAS,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和IEEE共同组成指导委员会、编委会。

控制与决策期刊

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和非线性预测控制力矩减少效果不明显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NonlinearModelPredictiveControl),即非线性预测模型,简称NMPC,是一种基于非线性模型的闭环优化控制策略。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是指基于非线性模型的预测控制。2、工业过程一般都是非线性的。对于非线性程度较弱的系统,采用线性预测模型能够充分逼近其动态过程,线性预测控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对于强非线性系统,线性模型往往难以描述其复杂的动态过程,进而造成线性预测控制难以应用。为此,提出了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现状与问题》是期刊《控制与决策》在2001年第4期上刊载的一篇论文。《控制与决策》是EI检索期刊,2019年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该论文的作者是陈虹、刘志远、解小华。作者单位是吉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是一篇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领域中的经典论文。这篇论文首先介绍了多种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包括基于机理模型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基于实验模型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基于智能模型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和基于线性化模型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其后介绍了模型预测控制的名义稳定性,指出具有终端约束模型预测控制、反馈线性化模型预测控制、基于LMI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等模型预测控制稳定性证明、设计思路。此后这篇论文还介绍了模型预测控制的鲁棒性、基于观测状态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及滚动时域估计等问题。最后这篇论文指出,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仍然存在六个问题,分别是稳定性问题、鲁棒性问题、跟踪问题、输出反馈问题、滚动时域估计问题和实时性问题。这些问题目前仍然没有完全解决。以稳定性问题为例,目前以误差模型为预测模型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稳定性证明、设计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以运动学模型、动力学模型为预测模型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稳定性证明、设计等方面仍然没有进展。总而言之,这是一篇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领域的经典论文,尤其对以误差模型为预测模型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面,这篇论文回顾的文献以及作出的论述都十分经典。此外这篇论文指出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存在的问题也是历久弥新的科学问题,目前仍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同行提供启发。

以稳定性问题为例,目前以误差模型为预测模型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稳定性证明、设计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以运动学模型、动力学模型为预测模型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稳定性证明、设计等方面仍然没有进展

必须是核心期刊,另外不是北大的是东北大学的。自动化领域三大期刊之一。

控制与决策会议期刊

Transaction on Automatic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自动化领域三大顶级期刊是自动化学报、控制与决策、控制理论与应用。

《自动化学报》主要刊载自动化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水平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科研成果,据2018年3月学报官网显示,学报第十三届编委会拥有82名编委。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自动化学报》出版文献量5804篇、总下载次数1776345 次、总被引次数103508 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自动化学报》,无疑是国内自动化&机器人领域的最牛刊,是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目前有中文版和英文版两种。《自动化学报》英文刊,是从学报录用文章中选出了四期文章,中英文对应发表,中文发表在《自动化学报》,英文发表在ScienceDirect上。

2013年12月,《自动化学报》(英文版)与IEEE正式签署国际合作备忘录,确认期刊名称为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简称为JAS,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和IEEE共同组成指导委员会、编委会。

可以。ccfc类会议论文可以用中文发表。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CCDC),是由《控制与决策》编辑委员会联合中国自动化学会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航空学会自动控制专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于1989年创办的大型学术会议,是在国内举办的信息与控制领域的重要会议之一,是高水平的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22届。

控制与决策期刊电话

控制与决策是C刊。

《控制与决策》创刊于1986年,由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本刊是自动控制与管理决策领域的学术性期刊,月刊,A4开本,192页,经邮局国内外发行。

多年以来,本刊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选择工业生产和企事业管理中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着重在时滞系统、不确定系统、智能控制、网络控制、最优控制等许多方面,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发表了一大批最新研究成果,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控制与决策》主要刊登以下内容:自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决策理论与决策方法,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以及自动控制与决策领域的其他重要课题。主要栏目有:综述与评论、论文与报告、短文、信息与动态等。

《控制与决策》其他相关资料:

《控制与决策》是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被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国内检索系统有: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评价中心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国期刊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国外检索系统有:美国 《工程索引(EI)》,英国《科学文摘(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EEA)》,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M)》,俄罗斯《文摘杂志(AJ)》。

学校隶属关系:教育部电话: 83687693 83687702

学校所在地: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 传真: 83672617

邮政编码:110004 网址:http://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1928年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迫迁移到北平、西安、四川等地。1949年在东北大学工学院、理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沈阳工学院,1950年定名为东北工学院,隶属于冶金工业部,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复名为东北大学。为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的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0年被列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学校。2001年,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决定重点共建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是以工为主,理工文经法艺体相结合的多学科性国家重点大学,设有15个学院、秦皇岛分校、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和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该校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大学,现有本科招生专业49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7个,博士学位授予点29个,硕士学位授予点58个,工程硕士领域学位授予点11个。其中有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5个。

一、含地质类专业院系和专业设置

东北大学地质类人才的培养起始于1923年建校时的矿冶系,1950年东北工学院也设有地质系,但是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等多种原因,经历了多次停招后又复招本科生的艰难历程,目前该校地质学科是辽宁省省级重点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点、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工程硕士领域学位授予点及勘查技术与工程学士学位授予点。相关学科专业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测绘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这些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和研究生专业的设置和分布详见表1。

表1 东北大学地质类专业及其相关学科设置及其分布表

续表

二、地质类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地质工程系现有地质专业教师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学历结构为博士5人(),硕士12人(),还有在职博士生7人;年龄结构为≤35岁的3人(),36~45岁的13人(),>56岁的3人(),教授中≤45岁的2人(),>56岁的1人(),副教授中35~45岁的为8人(),>56岁的1人()。

金成洙,1942年8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中国黄金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黄金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民族科学家协会理事长,《地质与资源》编委,地质工程系主任。长期在矿床成矿地球化学、成矿机理、成矿预测及资源勘查与生态地质地球化学评价领域有深入研究;在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质活化迁移与富集规律、成矿预测及找矿模式、开发矿产资源引发的环境地质地球化学与生态效应评价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和特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次,发表过120余篇学术论文,培养了26名博士生和40余名硕士生。

王恩德,1957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黄金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冶金地质学会理事,辽宁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黄金地质》编委,现任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是进入辽宁省“百千人才工程计划”的青年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探测技术与信息技术”、“矿物材料技术”和“资源环境微生物技术”等,在金属矿床氧化带微生物对硫化物的氧化-还原作用及成矿元素的次生富集领域有深入研究,提出了有意义的见解,在弓长岭铁矿和山东招远金矿区深部资源探测研究方面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获得省部级科学进步奖1次,出版《金属矿床氧化带微生物地球化学》等专著2部,发表过40多篇学术论文,培养了20多名博士生和15名硕士研究生。

巩恩普,195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冶金地质学会副秘书长,辽宁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工科地质专业教学指导分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成员,辽宁省化石鉴定委员会委员,现任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进入辽宁省“百千人才工程计划”的青年科学家。在古生代生物礁、辽西中生代古生物及沉积学和地史学领域有深入研究。在中国南方石炭纪造礁生物群落演化及礁体生长动力学、辽西中生代鸟类起源与演化等领域提出了有意义的见解,获省部级科学进步奖2次,出版专著1部,发表30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培养了5名博士生和10多名硕士研究生。

在地质工程系教师中,3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人才工程计划”,3人被评选为辽宁省学术带头人,1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全国学会理事以上5人,2名青年教师被列为校级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所培养的骨干教师。

三、人才培养

东北大学面向21世纪,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设置新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加强实践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动手实践基本技能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东北大学地质工程系“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每年招本科生25~30名。本专业是1993年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调整后设置的交叉复合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有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工科技术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扎实,地质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宽,可从事适应土木、水电、交通、铁路及矿山、资源勘查等领域的科研、设计、管理、施工及勘查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为95%~100%。2003年毕业生供需比为1∶8以上。

地质工程系现有博士研究生43人,硕士研究生19人,工程硕士6人。“九五”以来毕业的博士生13人,硕士生25人。毕业生主要在高校,部分在科学院、研究所、设计院及政府机关工作。

目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为∶1。

四、办学优势与特色

东北大学地矿类专业较齐全,长期以来在教学和科研中,相互密切合作为冶金行业和其他部门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和工程人才。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依托于“矿产普查与勘探”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地质工程”省级重点学科,还受“矿业工程”一级博士点、“采矿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土木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的支撑,师资力量较强,办学环境优越。

由于历史原因,本学科曾围绕着冶金资源和贵金属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形成了“找矿型”的特色,自“九五”起经过大力改造老专业、淡化专业的宽口径的调整,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强化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加强高新技术应用,逐步地把教学和科研的功能拓展转化为适应面宽广的“复合交叉型”,并在教学上实施了“1+2+1”的人才培养方案。

“1”是在第一年加强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等公共课的同时,适当地安排地球科学普通基础课,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同时还使学生了解地球科学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撑和保证作用,将来所学专业知识在科学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稳定专业思想和激发学习热情。

“2”是第二、三学年宽口径地安排工程基础课和地质基础课,为后续专业选修课的学习打好宽厚的基础。

“1”是第四学年中学生的差异培养,根据学生自愿和实际情况,双向选择专业选修课和“新知识课群”,再根据就业性质和考研方向自愿选择毕业实习和论文,完成结业学习及就业前的技能训练。

该方案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效果,毕业生普遍提高了综合素质,就业率达100%,考上地质、石油、环境、海洋、土木、地理信息、计算机技术等的研究生人数占40%以上,并得到社会认可和欢迎。新生第一志愿率达20%以上,录取分数在600分以上的达50%,毕业生供需比达1∶8以上。

五、学科建设

东北大学地质学科自1962年起招收研究生,于1981年首批被批准为“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获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91年获准为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批准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奋斗,本学科形成了以冶金资源和黄金资源勘查和综合评价勘查技术与工程为主要体系,并拓展到矿业环境地质、古生代古生物及古生态等领域的科研和培养多层次人才的特色。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贵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深边部找矿预测、应用地质地球化学、辽西古生代古生物群及古生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今后将在继续深化发展现有成果的同时,逐步拓展到其他学科交叉领域,使学科的总体水平提高到国内先进水平。

六、实验室建设

在东北大学的科学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中,与地质工程系的教学和科研有联系的有分析科学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岩石失稳研究中心、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材料制备工程中心等,上述实验室中备有地球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测试、分析的仪器和设备。地质工程系自备有大型显微镜实验室、矿物包裹体实验室、成岩成矿实验室、微生物地质实验室、珠宝实验室、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研究室、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及课堂实践教学所需的矿物、岩石、矿床、古生物等实验室,共有价值5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

七、“九五”以来科学研究简况

地质工程系在“九五”以来,先后承担“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横向项目的科研课题2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200多万元,研究成果共获省部级科研进步奖11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具有一定影响和取得经济效益的成果有:①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生产矿山深边部成矿预测;②森林覆盖区植物地球化学找矿与利用遥感信息技术提取金矿蚀变信息的理论和方法;③开发金矿引发的环境生态地质地球化学评价理论和方法;④金属矿床氧化带微生物地球化学;⑤中国南方古生代生物礁生长动力学。

八、合作与交流

东北大学先后同美、日、英、德、法、俄、韩等20多个国家及中国台湾、香港的81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邀请了2000多名科学家和教授来校任教、讲学和合作科学研究。地质工程系现与美国马里兰大学、阿巴拉契大学的地质系、日本京都大学资源工学教室、韩国汉城大学资源工学教室、朝鲜金策工业综合大学地质系、台湾大学地质系建立了系际合作关系,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巴基斯坦等国和中国台湾的学者曾来系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先后接受美、俄、朝、刚果等国家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共5名。向国外派出访问学者、进行科技合作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1人,同朝鲜金策工业综合大学地质系合作研究了“鸭绿江两岸前寒武纪地质与矿产对比”,与韩国汉城大学资源工学教室合作研究“辽宁半岛与朝鲜半岛南部资源对比与开发环境”,与台湾大学地质系合作研究“辽西中生代生物群及古生态”,在“九五”期间该系参加筹备和成功地召开了“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东北亚国土环境管理”、“多种语言信息处理技术”、“东北亚农业生态发展”等国际学术会议。

九、出版机构及出版社

东北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至今出版图书500余种,其中40余种获得冶金部、辽宁省的优秀图书奖。

东北大学目前主办《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控制与决策》、《中国工程师》等多种学术期刊。《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EI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和教育部、冶金部和辽宁省的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撰稿:金成洙)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Automatica Systems & Control Let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 Sciences Journal of Process Control SIAM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aptive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 Dynamical System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Cybernetics and System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Journal of Dynamic System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Systems, Estimation, and Control AIAA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European Journal of Control Asian Journal of Control Mathematics of Control, Signals, and Systems Journal of Dynamical and Control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ling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Nonlinear Control Abstracts Nonlinear Dynamics Structural Dynamics and Control Circuit,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 Nonlinear analysi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 国内主要期刊:自动化学报控制与决策控制理论与应用信息与控制电子学报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电机工程学报系统工程学报系统仿真学报机器人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自动化学报,控制与决策,控制理论与应用,信息与控制,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数据采集与处理,信号处理,电路与系统学报,控制工程,系统工程,系统仿真学报,仪器仪表学报,应用数学,计算机类

电梯定向逻辑电梯的定向是根据电梯的上行请求信号、下行请求信号、电梯轿箱内请求信号、电梯当前所处位置等信号来确定电梯继续运行的方向。电梯的定向是电梯控制中的重要逻辑。在以往电梯的定向逻辑中,一般都是将电梯各个层的上、下行请求信号、电梯轿箱内楼层请求信号、电梯当前楼层信号等综合到一条或几条语句中进行判断。这样一来,当楼层数目比较大时,每条语句的编程元件很多,不可避免的带来程序复杂,容易出错,调试麻烦,运行速度慢等问题。以下提出的用逻辑运算指令来进行电梯定向的方法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该问题。 状态转换方式电梯的方向只有上升、下降2个方向,但电梯也可能由于没有任何的上升或者下降请求信号而处于停止状态。在电梯的方向处理过程中,电梯只能在上升状态和停止状态或者下降状态与停止之间转换,例如当电梯由上升状态转为下降状态时必须先由上升状态转换为停止状态以后再由停止状态转为下降状态。这样的处理方式对电梯的运行是很有意义的,以往的电梯控制系统中,当电梯响应完某个方向上的所有信号后,若所有剩余的信号都是反方向的,电梯立刻改变方向,此时,在原方向前方若出现新的呼叫信号,电梯将不会立刻应答,只是记忆该呼叫信号,而去响应换向后的方向上的呼叫信号,这样既不符合电梯选层的优先原则,又不能有效的节约能源。采用图2所示的状态转换方式,电梯在响应完某个方向上的所有信号后并不是立刻反向,而是保持该状态等待一段时间后进入停止状态,然后再反向响应相反方向的呼叫信号。对保持时间进行合理的选择,完全可以做到既不会使得电梯的换向过程显得迟钝,又能有效的响应同方向的新呼叫信号。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电梯的上升与下降状态之间需要通过“停止状态”该中间状态来转换,故在电梯的方向判断逻辑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种情况:(1) 电梯处于上升状态在该状态下,当前楼层的上面有上升请求,当前楼层的上面有下降请求或者电梯轿箱内请求在当前楼层的上面,3个条件有1个和多个成立时,电梯继续处于上升状态;当以上3种条件都不满足时,电梯经过一段定时时间后进入停止状态。(2) 电梯处于下降状态在当前楼层的下面有下降请求,当前楼层的下面有上升请求或者电梯轿箱内的请求在当前楼层的下面时,电梯继续处于下降状态;当以上3种条件都不满足时,电梯经过一段定时时间后进入停止状态。(3) 电梯处于停止状态在当前层之上有下降、上升的请求信号或者电梯轿箱内楼层请求信号在当前层的上面则置电梯为上升状态;相反,若在当前层之下有下降、上升的请求信号或者电梯轿箱内楼层请求信号在当前层的下面则置电梯为下降状态。 电梯定向逻辑电梯定向逻辑在程序处理上使用OMRON的C系列的PLC所具有的逻辑运算功能可以大大简化程序的开发过程,并使程序的运行更加有效。将DM0000作为电梯上行的记忆信号。将它低8位中的一位用作表示该层有没有上行请求信号产生且被接纳。第一位代表电梯1楼上行请求信号,第二位代表电梯2楼的上行请求信号,依此类推。程序开始时首先将DM0000的低8位全部置为“0”,然后判断在每一层是否又有上行请求信号,如果有,就将该层对应的位置为“1”,否则就置该层对应的位为“0”。同理可以将电梯的下行信号记忆到DM0001的低8位中,将电梯当前的位置保存在DM0002的低8位中,将电梯的轿箱内的请求信号保存在DM0003的低8位中。电梯处于上升状态时方向判断相对简单,只需将保存当前电梯位置DM0002与DM0000(记忆上行请求)、M0001(记忆下行请求)、DM0003(记忆轿箱内楼层请求)作比较就可以简单的判断在当前楼层之上有无上行请求、下行请求或者轿箱内楼层请求是否在当前层之上,从而决定电梯是否继续上升。当电梯处于下降状态和停止状态时的方向判断则比较复杂一些,以下只以电梯处于下降状态时为例来进行说明。为了判断电梯在当前楼层以下是否有请求,在程序中用到了另外一个DM单元(DM0004)来保存电梯的当前位置,但该单元的存储方式则与DM0002完全不同。电梯当前所处的楼层和DM0004的低8位数据的对应关系如附表。DM0004与DM0000作“与”操作,则可以屏蔽当前楼层以上的所有上行请求,而保留当前楼层以下的所有上行请求。 若“与”后的结果不为零,则表示在当前楼层的下面仍然有上行请求存在,若“与”后的结果为零,则表示当前楼层以下已经没有上行请求存在了,程序如图3所示。用相同的方法可以判断在当前楼层的下面是否存在下行请求和轿箱内的楼层请求信号。综合以上3个判断结果就可以判断电梯是否继续处于下降状态。若电梯继续下降的条件不成立,则电梯经过一段定时后进入停止状态。电梯处于停止状态时的方向判断的程序编制方法与电梯处于下降时有很大的相视之处 判断当前楼层下有无上行请求的程序度及加速度值启动电机,达到最大速度后匀速运行。当电梯响应呼叫,到达目的层的减速点时,PLC切断高速度信号输出,此时变频器以设定的减速度将最大速度减至爬行速度。在减速运行过程中,变频器的调速器能够自动计算出减速点到限位点之间的距离,并计算出优化曲线,从而能够按优化曲线运行。 使用PLC、变频器来控制电梯还有一种比较好的速度控制方法可以使用,就是利用PLC的D/A模块来实现。事先将数字化的理想速度曲线存入PLC寄存器,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PLC通过查表找出对应的速度值写入D/A模块,再由D/A模块转换成模拟量后控制变频器的频率输出。

控制与决策编辑部电话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稿件处理速度显著快于同等级的管理科学学报,发文量相对较大。编辑部人员工作认真负责。《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创刊以来,形成了科学性强、权威度高、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刊物特色。

电梯定向逻辑电梯的定向是根据电梯的上行请求信号、下行请求信号、电梯轿箱内请求信号、电梯当前所处位置等信号来确定电梯继续运行的方向。电梯的定向是电梯控制中的重要逻辑。在以往电梯的定向逻辑中,一般都是将电梯各个层的上、下行请求信号、电梯轿箱内楼层请求信号、电梯当前楼层信号等综合到一条或几条语句中进行判断。这样一来,当楼层数目比较大时,每条语句的编程元件很多,不可避免的带来程序复杂,容易出错,调试麻烦,运行速度慢等问题。以下提出的用逻辑运算指令来进行电梯定向的方法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该问题。 状态转换方式电梯的方向只有上升、下降2个方向,但电梯也可能由于没有任何的上升或者下降请求信号而处于停止状态。在电梯的方向处理过程中,电梯只能在上升状态和停止状态或者下降状态与停止之间转换,例如当电梯由上升状态转为下降状态时必须先由上升状态转换为停止状态以后再由停止状态转为下降状态。这样的处理方式对电梯的运行是很有意义的,以往的电梯控制系统中,当电梯响应完某个方向上的所有信号后,若所有剩余的信号都是反方向的,电梯立刻改变方向,此时,在原方向前方若出现新的呼叫信号,电梯将不会立刻应答,只是记忆该呼叫信号,而去响应换向后的方向上的呼叫信号,这样既不符合电梯选层的优先原则,又不能有效的节约能源。采用图2所示的状态转换方式,电梯在响应完某个方向上的所有信号后并不是立刻反向,而是保持该状态等待一段时间后进入停止状态,然后再反向响应相反方向的呼叫信号。对保持时间进行合理的选择,完全可以做到既不会使得电梯的换向过程显得迟钝,又能有效的响应同方向的新呼叫信号。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电梯的上升与下降状态之间需要通过“停止状态”该中间状态来转换,故在电梯的方向判断逻辑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种情况:(1) 电梯处于上升状态在该状态下,当前楼层的上面有上升请求,当前楼层的上面有下降请求或者电梯轿箱内请求在当前楼层的上面,3个条件有1个和多个成立时,电梯继续处于上升状态;当以上3种条件都不满足时,电梯经过一段定时时间后进入停止状态。(2) 电梯处于下降状态在当前楼层的下面有下降请求,当前楼层的下面有上升请求或者电梯轿箱内的请求在当前楼层的下面时,电梯继续处于下降状态;当以上3种条件都不满足时,电梯经过一段定时时间后进入停止状态。(3) 电梯处于停止状态在当前层之上有下降、上升的请求信号或者电梯轿箱内楼层请求信号在当前层的上面则置电梯为上升状态;相反,若在当前层之下有下降、上升的请求信号或者电梯轿箱内楼层请求信号在当前层的下面则置电梯为下降状态。 电梯定向逻辑电梯定向逻辑在程序处理上使用OMRON的C系列的PLC所具有的逻辑运算功能可以大大简化程序的开发过程,并使程序的运行更加有效。将DM0000作为电梯上行的记忆信号。将它低8位中的一位用作表示该层有没有上行请求信号产生且被接纳。第一位代表电梯1楼上行请求信号,第二位代表电梯2楼的上行请求信号,依此类推。程序开始时首先将DM0000的低8位全部置为“0”,然后判断在每一层是否又有上行请求信号,如果有,就将该层对应的位置为“1”,否则就置该层对应的位为“0”。同理可以将电梯的下行信号记忆到DM0001的低8位中,将电梯当前的位置保存在DM0002的低8位中,将电梯的轿箱内的请求信号保存在DM0003的低8位中。电梯处于上升状态时方向判断相对简单,只需将保存当前电梯位置DM0002与DM0000(记忆上行请求)、M0001(记忆下行请求)、DM0003(记忆轿箱内楼层请求)作比较就可以简单的判断在当前楼层之上有无上行请求、下行请求或者轿箱内楼层请求是否在当前层之上,从而决定电梯是否继续上升。当电梯处于下降状态和停止状态时的方向判断则比较复杂一些,以下只以电梯处于下降状态时为例来进行说明。为了判断电梯在当前楼层以下是否有请求,在程序中用到了另外一个DM单元(DM0004)来保存电梯的当前位置,但该单元的存储方式则与DM0002完全不同。电梯当前所处的楼层和DM0004的低8位数据的对应关系如附表。DM0004与DM0000作“与”操作,则可以屏蔽当前楼层以上的所有上行请求,而保留当前楼层以下的所有上行请求。 若“与”后的结果不为零,则表示在当前楼层的下面仍然有上行请求存在,若“与”后的结果为零,则表示当前楼层以下已经没有上行请求存在了,程序如图3所示。用相同的方法可以判断在当前楼层的下面是否存在下行请求和轿箱内的楼层请求信号。综合以上3个判断结果就可以判断电梯是否继续处于下降状态。若电梯继续下降的条件不成立,则电梯经过一段定时后进入停止状态。电梯处于停止状态时的方向判断的程序编制方法与电梯处于下降时有很大的相视之处 判断当前楼层下有无上行请求的程序度及加速度值启动电机,达到最大速度后匀速运行。当电梯响应呼叫,到达目的层的减速点时,PLC切断高速度信号输出,此时变频器以设定的减速度将最大速度减至爬行速度。在减速运行过程中,变频器的调速器能够自动计算出减速点到限位点之间的距离,并计算出优化曲线,从而能够按优化曲线运行。 使用PLC、变频器来控制电梯还有一种比较好的速度控制方法可以使用,就是利用PLC的D/A模块来实现。事先将数字化的理想速度曲线存入PLC寄存器,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PLC通过查表找出对应的速度值写入D/A模块,再由D/A模块转换成模拟量后控制变频器的频率输出。

你说的是群控,不是电梯群。群控----参考文献里有图 群控系统 在主板上开关X86与CAN总线(总线末端)连接起来。该开关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电梯上关闭的其它的打开。 主要特点:群控电梯的信号传递采用两线CAN-BUS的串行通讯方式,从而保证了大量数据的高速、可靠传送。当维修保养时,此电梯自动推出群控服务,恢复正常运行后,电梯立即自动转换成群控运行,由EKM6500电脑主控板所实现的群控功能无须加并联柜。 主要功能: ■ 动态泊梯 对每台梯设置好泊梯误差后,每台梯将产生一个泊梯区域,在"动态泊梯" 功能下,这些泊梯区域将依据"避免空驶和快速响应"原则在各梯之间相互转换。 如一台梯在设定的泊梯时间内无指令呼梯,则行驶到下一个空白泊梯区域的中央;泊梯期间如有呼梯指令,则泊梯运行被中断,电梯此时所处位置的不同,将做不同的响应。 ■ 分散待梯功能 当群控系统的所有电梯都保持待梯状态一分钟时间,群控系统就开始分散待梯运行: A.如果基站及基站以下层楼都没有电梯,系统就发一台最容易到达基站的电梯到基站闭门待梯。B.如果群控系统中有两台以上电梯正常使用,而且中心层以上层楼没有任何电梯,系统就分配一台最容易到达上方待梯层的电梯到上方待梯层闭门待梯。 ■ 倾向服务 群控系统根据投入群控中的电梯和实际使用情况的比较,如果发现投入使用的电梯量大于需要量的上限标准值,就逐渐减少投入使用的电梯数量,知道电梯数量符合需要量或者只剩一台电梯投入使用为止。其中电梯都让它们处于休息状态,从而减少电梯的运行次数,起到节能功能。反过来,如果群控系统发现投入使用的电梯数量小于需要量的下限标准值,就逐渐增加投入使用的电梯数量。 ■ 疏散状态运行 如果大楼备有电源,当正常电源突然停电,切换到后备电源供电时,就需要这一选择功能,此时群控系统为了防止后备电源的功率有限,根据预先设定,按次序逐一让每台电梯返回到基站开门放客待梯。当所有电梯都返回到基站后,群控系统根据预先设定指定哪几台电梯继续正常使用,哪几台电梯关梯休息,这样可保证后备电源不会超负荷运行。 电梯使用运行安全的要求是什么 来源: 日期:2003-09-29 一、电梯的产权单位应对电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负责,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履行下列职责: l、设置专人负责电梯的日常管理,记录电梯运行状况和维修保养工作内容,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积极采取先进技术,降低故障率。 2、确定合理的电梯运行时间,加强日常维修保养。 3、安装、维修保养人员和电梯司机均应持有效的特种行业操作证上岗,并定期参加复审。 4、在便于接到报警信号的位置设立电梯管理人员的岗位,制定紧急救援方案和操作程序,在接到报警信号40分钟内排除设备内排除设备故障,解救乘客。 5、住宅电梯和病床电梯不得以无司机状态运行。 6、发生事故应积极组织抢救,及时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 二、电梯的产权单位应对电梯逐台建档,并取得安全检验合格证后方可投人运行。安全检验合格证有效期为一年。凡未取得安全检验合格证的电梯不得使用。 三、电梯的产权单位应与持有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核发的安全认可证的企业签定安装、大修改造、维修保养合同,井明确被委托企业的责任。 四、电梯机械部分发生严重腐蚀、变形、裂纹等缺陷,电气控制系统紊乱,存在严重不安全隐患,已无法修复或无修复价值时,应报废。报废的电梯,其产权单位应报特种设备监察部门备案注销。报废后的电梯严禁继续使用。 五、凡发生电梯事故,产权单位应立即向市及设备所在区县报告,并负责保护现场。发生人员伤亡的,应立即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并按有关规定向公安部门、检察机关报告。OK

殷保群,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62年2月生,1985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随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数学研究生班,1987年7月毕业,并留校任教。1993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任教。长期从事随机系统、系统优化以及信息网络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感兴趣的主要方向为Markov决策过程、网络建模与优化、网络流量分析、媒体服务系统的接入控制以及云计算等。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EI收录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曾于2004年4月至12月在香港科技大学做访问学者。第xx届(2006年)何潘清漪优秀论文获奖者。 目前感兴趣的主要研究方向:1、离散事件动态系统; 2、Markov决策过程; 3、排队系统; 4、信息网络 论文著作 主要著作 殷保群,奚宏生,周亚平,排队系统性能分析与Markov控制过程,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期刊论文 Yin, B. Q., Guo, D., Huang, J., Wu, X. M., Modeling and analysis for the P2P-based media delivery network,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2011), doi:. (SCI 收录, JCR II 区) Yin, B. Q., Lu, S., Guo, D., Analysis of Admission Control in P2P-Based Media Delivery Network Based on POMD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2011, 7(7B): 4411-4422. (SCI收录, JCR II 区) Kang, Yu, Yin, Baoqun, Shang, Weike, Xi, Hongsheng, Performance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for a class of countable semi-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WCICA2011), June 21, 2011 - June 25, 2011, Taipei, Taiwan. (EI收录201) Li, Y. J., Yin, B. Q., Xi, H. S., Finding Optimal Memoryless Policies of POMDPs under the Expected Average Reward Criter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1, 211(2011): 556-567. (SCI收录, JCR II 区) 江琦,奚宏生,殷保群,事件驱动的动态服务组合策略在线自适应优化,控制理论与应用,2011, 28(8): 1049-1055. (EI收录20114214431454) Jiang, Q., Xi, H. S., Yin, B. Q., Adaptive Optimization of Timeout Policy for Dynamic Power Management Based on Semi-Markov Control Processes,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10, 4(10): 1945-1958. (SCI收录) Tang, L., Xi, H. S., Zhu, J., Yin, B. Q.,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M/G/1-Type Queueing Networks: An Efficient Sensitivity Analysis Approach,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0, 2010: 1-20. (SCI收录) Shan Lu, Baoqun Yin, Dong Guo, Admission Control for P2P-Based Media Delivery Network, Proceedings of the 29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July 29-31, 2010, Beijing, China, 2010: 1494-1499. ( EI收录20105113504286) 金辉宇,康宇,殷保群,局部Lipschitz系统的采样控制,Proceedings of the 29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July 29-31, 2010, Beijing, China, 2010: 992-997. ( EI收录20105113504436) 江琦,奚宏生,殷保群,网络新媒体服务系统事件驱动的动态服务组合,Proceedings of the 29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July 29-31, 2010, Beijing, China, 2010: 1121-1125. ( EI收录20105113504230) Dong Guo, Baoqun Yin, Shan Lu, Jing Huang, Jian Yang, A Novel Dynamic Model for Peer-to-Peer File Sharing Systems, ICCMS, 2010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2010, 1: 418-422. ( EI收录20101812900175) Jing Huang, Baoqun Yin, Dong Guo, Shan Lu, Xumin Wu, An Evolution Model for P2P File-Sharing Networks, ICCMS, 2010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2010, 2: 361-365. ( EI收录20101712882202) 巫旭敏,殷保群,黄静,郭东,流媒体服务系统中一种基于数据预取的缓存策略,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32(10): 2440-2445. (EI 收录20104513372577) 马 军,郑烇,殷保群,基于CDN和P2P的分布式网络存储系统,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2):50-52. Bao, B. K., Xi, H. S., Yin, B. Q., Ling, Q., Two Time-Scale Gradient Approximation Algorithm for Adaptive Markov Reward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2010, 6(2): 655-666. (SCI收录, JCR II 区) Jiang, Q., Xi, H. S., Yin, B. Q., Dynamic File Grouping for Load Balancing in Streaming Media Clustered Server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 2009, 7(4): 630-637. (SCI收录) 江琦,奚宏生,殷保群,动态电源管理超时策略与随机型策略的等效关系,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9, 21(11): 1646-1651. (EI 收录20095012535449) 唐波,李衍杰,殷保群,连续时间部分可观Markov决策过程的策略梯度估计,控制理论与应用,2009,26(7):805-808. (EI 收录20093712302646) 芦珊,黄静,殷保群,基于POMDP的VOD接入控制建模与仿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9,39(9):984-989. 李洪亮,殷保群,郑诠,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数据部署算法,计算机仿真,2009,26(4):177-181. 鲍秉坤,殷保群,奚宏生,基于性能势的Markov控制过程双时间尺度仿真算法,系统仿真学报,2009,21(13):4114-4119. Jin Huiyu; Yin Baoqun; Ling Qiang; Kang Yu; Sampled-data Observer Design for Nonlinear Autonomous Systems, 2009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 CCDC 2009, 2009: 1516-1520. ( EI收录20094712469527) 金辉宇,殷保群,非线性采样系统指数稳定的新条件,控制理论与应用,2009,26(8):821-826. (EI 收录20094512429319) Yin, B. Q., Li, Y. J., Zhou, Y. P., Xi, H. S.,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Semi-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 with Discounted-Cost Criteria. European Journal of Control, 2008, 14(3): 213-222. (SCI收录) Li, Y. J., Yin, B. Q. and Xi, H. S., Partially Observable 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 and Performance Sensitivity Analysis. IEEE Trans.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B., 2008, 38(6): 1645-1651. (SCI收录, JCR II 区) Tang, B., Tan, X. B., Yin, B. Q. , Continuous-time hidden markov models in network simulation,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Modeling Workshop Proceedings, Wuhan, China, DEC 21-22, 2008: 667-670. (EI收录20092812179753) Bao, B. K., Yin, B. Q., Xi, H. S., Infinite-Horizon Policy-Gradient Estimation with Variable Discount Factor for Markov Decision Process. icicic,, 2008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2008. ( EI收录084011617446) Chenfeng Xu, Jian Yang, Hongsheng Xi, Qi Jiang, Baoqun Yin, Event-related optimization for a class of resource location with admission control, 2008. IJCNN 2008. (IEEE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EE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1-8 June 2008: 1092 – 1097. ( EI收录084811736736) Jin Huiyu; Kang Yu; Yin Baoqun; Synchronization of nonlinear systems with stair-step signal, 2008. CCC 2008. 27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16-18 July 2008: 459 – 463. ( EI收录084011616684) Jiang Qi; Xi Hongsheng; Yin Baoqun; Xu Chenfeng; An event-driven dynamic load balancing strategy for streaming media clustered server systems, 2008. CCC 2008. 27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16-18 July 2008: 678 – 682. ( EI收录084011616749) 金辉宇,殷保群,唐波,非线性采样观测器的误差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8, 38(10): 1226-1231. 黄静,殷保群, 李俊,基于观测的POMDP优化算法及其仿真,信息与控制,2008, 37(3): 346-351. 马军,殷保群,基于POMDP模型的机器人行动的仿真优化,系统仿真学报,2008, 20(21): 5903-5906. (EI 收录084911767201) 江琦,奚宏生,殷保群,动态电源管理超时策略自适应优化算法,控制与决策,2008, 23(4): 372-377. (EI 收录082211286162) 徐陈锋,奚宏生,江琦,殷保群,一类分层非结构化P2P系统的随机切换模型,控制与决策,2008, 23(3): 263-266. (EI 收录081611207066) 徐陈锋,奚宏生,殷保群,一类混合资源定位服务的优化模型,微计算机应用,2008,29(9):6-11. 郭东,郑烇,殷保群,王嵩,基于P2P媒体内容分发网络中分布式节点的设计与实现,电信科学,2008,24(8): 45-49. Tang, H., Yin, B. Q., Xi, H. S., Error bounds of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for semi-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2007, 38(9): 725-736. (SCI收录) 徐陈锋,奚宏生,江琦,殷保群,一类分层非结构化P2P系统的随机优化,系统科学与数学,2007, 27(3): 412-421. 蒋兆春,殷保群,李俊,基于耦合技术计算Markov链性能势的仿真算法,系统仿真学报,2007, 19(15): 3398-3401. (EI收录073410777552) 庞训磊,殷保群,奚宏生,一种使用TCP/ IP 协议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互连的新型设计,传感技术学报,2007, 20(6): 1386-1390. Niu, L. M., Tan, X. B., Yin, B. Q. , Estimation of system power consumption on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Harbin, China, DEC 15-19, 2007: 1058-1061. (EI收录083211440561) Jiang, Q., Xi, H. S., Yin, B. Q., Dynamic file grouping for load balancing in streaming media clustered server systems. 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ICIA, Jeju City, South Korea, 2007:498-503. (EI收录083011397157) 徐陈锋, 奚宏生, 江琦, 殷保群,一类分层非结构化P2P系统的随机优化,第2xx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07: 693-696. (EI收录080211015391) Jiang, Q., Xi, H. S., Yin, B. Q., Optimization of Semi-Markov Switching State-space Control Processes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s. 第2xx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07: 707-711. (EI收录080211015581) Jiang, Q., Xi, H. S., Yin, B. Q., Adaptive Optimization of Time-out Policy for Dynamic Power Management Based on SMCP. Proc. of the 2007 IEEE Multi-conference on Systems and Control, Singapore, 2007: 319-324. (EI收录082011252390) Jin, H. Y., Yin, B. Q., New Consistency Condition for Exponential Stabilization of Smapled-Data Nonlinear Systems. 第2xx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07: 84-87. (EI收录080211015584) 江琦,奚宏生,殷保群,无线多媒体通信网适应带宽配置在线优化算法,软件学报, 2007, 18(6): 1491-1500. (EI收录072810697498) Ou, Q., Jin, Y. D., Zhou, T., Wang, B. H., Yin, B. Q., Power-law strength-degree correlation from resource-allocation dynamics on weighted networks, Physical Review E, 2007, 75(2): 021102 (SCI收录) Yin, B. Q., Dai, G. P., Li, Y. J., Xi, H. S.,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estimates of the performance for M/G/1 queueing system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2007, 64(4): 347-356. (SCI收录) 江琦,奚宏生,殷保群,动态电源管理的随机切换模型与在线优化,自动化学报,2007, 33(1): 66-71. (EI收录071310513862) Zhang, D. L., Yin, B. Q., Xi, H. S., A state aggregation approach to singularly perturbed Markov reward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2006, 2(4): 230-239. 欧晴,殷保群,奚宏生,基于动态平衡流的网络赋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6, 36(11): 1196-1201. 殷保群,李衍杰,周亚平,奚宏生,可数半Markov控制过程折扣代价性能优化,控制与决策,2006, 21(8): 933-936. (EI收录064210185095) 江琦,奚宏生,殷保群,动态电源管理的随机切换模型与策略优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6, 18(5): 680-686. (EI收录 06239926637) 代桂平,殷保群,李衍杰,奚宏生,半Markov控制过程基于性能势仿真的并行优化算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6, 36(2): 183-186. 殷保群,李衍杰,唐昊,代桂平,奚宏生,半Markov决策过程折扣模型与平均模型之间的关系,控制理论与应用,2006, 23(1): 65-68. (EI收录 06199868640) 江琦,奚宏生,殷保群,半Markov控制过程在线自适应优化算法,第2xx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2006: 1066-1071. (ISTP收录BFQ63) Dai, G. P., Yin, B. Q., Li, Y. J., Xi, H. S.,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based on potential for Semi-Markov Control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2005, 78(11): 801-812. (SCI收录) Zhang, D. L., Xi, H. S., Yin, B. Q., Simulation-based optimization of singularly perturbed Markov reward processes with states aggregatio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05, 3645: 129-138. (SCI收录) Tang, H., Xi, H. S., Yin, B. Q., The optimal robust control policy for uncertain semi-Markov control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 Science, 2005, 36(13): 791-800. (SCI收录) 张虎,殷保群,代桂平,奚宏生,G/M/1排队系统的性能灵敏度分析与仿真,系统仿真学报,2005, 17(5): 1084-1086. (EI收录 05239148205) 陈波,周亚平,殷保群,奚宏生,隐马氏模型中的标量估计,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 27(6): 1083-1086. (EI收录 05299226304) 代桂平,殷保群,李衍杰,周亚平,奚宏生,半Markov控制过程在平均准则下的优化算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5, 35(2): 202-207. 殷保群,李衍杰,奚宏生,周亚平,一类可数Markov控制过程的平稳策略,控制理论与应用,2005, 22(1): 43-46. (EI收录 05179069567) Li, Y. J., Yin, B. Q., Xi, H. S., The policy gradient estimation of continuous-time Hidden 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 Proc. of IEEE ICIA, Hong Kong, 2005. (EI收录 071210492605)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estimates of the performance for M/G/1 queueing systems, To Appear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2006.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based on potential for semi-Markov control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 , 2005. The optimal robust control policy for uncertain semi-Markov control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 Science, , , 2005. A state aggregation approach to singularly perturbed Markov reward proce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 , 2005.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for CTMDP based on randomized stationary policies, Acta Automatics Sinica, Vol. 30, No. 2, 2004.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continuous-time Markov control processes based on performance potent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 Science, , , 2003. Optimal Policies for a Continuous Time MCP with Compact Action set, Acta Automatics Sinica, Vol. 29, No. 2, 2003. Relations between Performance Potential and Infinitesimal Realization Factor in Closed Queueing Networks, Appl. Math. J. Chinese Univ. Ser. B, Vol. 17, No. 4, 2002.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in Queueing Systems with Phase-Type Service Distribution, OR Transactions, , , 2000. Sensitivity Formulas of Performance in Two-Server Cyclic Queueing Networks with Phase-Type Distributed Service Times,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 in Operational Research, , , 1999. Simulation-based optimization of singularly perturbed Markov reward processes with states aggregatio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05. Markov decision problems with unbounded transition rates under discounted-cost performance criteria. Proceedings of WCICA, , Hangzhou, China, 2004. 排队系统性能分析与Markov控制过程,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可数半Markov控制过程折扣代价性能优化. 控制与决策,, , 2006. 动态电源管理的随机切换模型与策略优化.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 2006. 半Markov决策过程折扣模型与平均模型之间的关系.控制理论与应用,, , 2006. 一类可数Markov控制过程的平稳策略. 控制理论与应用,, , 2005. G/M/1排队系统的性能灵敏度分析与仿真.系统仿真学报,, , 2005. M/G/1排队系统的性能优化与算法,系统仿真学报,, , 2004. 半Markov过程基于性能势的灵敏度分析和性能优化. 控制理论与应用,, , 2004. 半Markov控制过程在折扣代价准则下的平稳策略. 控制与决策,, , 2004. Markov控制过程在紧致行动集上的迭代优化算法. 控制与决策,, , 2003. 闭Jackson网络的优化中减少仿真次数的算法研究,系统仿真学报,, , 2003. M/G/1排队系统的性能灵敏度估计与仿真,系统仿真学报,, , 2003. Markov控制过程基于性能势仿真的并行优化,系统仿真学报,, , 2003. Markov控制过程基于性能势的平均代价策略. 自动化学报,, , 2002. 一类受控闭排队网络基于性能势的性方程.控制理论与应用,, , 2002. Markov控制过程基于单个样本轨道的在线优化算法.控制理论与应用,, , 2002. 闭排队网络当性能函数与参数相关时的性能灵敏度分析,控制理论与应用,, , 2002. M/G/1 排队系统的性能灵敏度分析,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 2001. 连续时间Markov决策过程在呼叫接入控制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 2001. 具有不确定噪声的连续时间广义系统确保估计性能的鲁棒Kalman滤波器,控制理论与应用,, , 2001. 状态相关闭排队网络中的性能指标灵敏度公式,控制理论与应用,, , 1999. 科研项目 半Markov控制过程基于性能势的优化理论和并行算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274012 隐Markov过程的性能灵敏度分析与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0574065 部分可观Markov系统的性能优化,,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050420301 宽带信息网运营支撑环境及接入系统的研制――子课题: 流媒体服务器研究及实现, , 国家863计划, 2005AA103320 离散复杂系统的控制与优化研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基金 网络新媒体服务系统的建模及其动力学行为分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向服务任务的快速机器视觉与智能伺服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新一代业务运行管控协同支撑环境的开发,,国家863计划; 多点协作的流媒体服务器集群系统及其性能优化,,国家863计划; 获奖情况 第xx届何潘清漪优秀论文奖 联系信息 办公室地址:电二楼223 实验室地址:电二楼227 办公室电话: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