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建四局精细管理方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建四局精细管理方法研究论文

精细化管理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细管理:是指企业按照"五精四细"的思路与方法,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精细化改造的工程。"五精四细"是精细管理工程的核心内容,其内涵是:

(一)五精:

1、精华:企业需要有效运用、创造、输出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精华(含企业精神)、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来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

2、精髓:企业管理科学众所周知,企业管理理论也已成熟,但深谙和运用管理精髓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为数并不多,要想成为一个成功发展的企业,企业必须拥有那些为数不多的、深谙和运用企业管理精髓的企业家和一批企业管理者,只有这样,企业管理的精髓才能够在企业成功发展中得到充分运用忽然发展。

3、精品:企业需要把握好产品质量精品的特性、处理好质量精品与零缺陷之间的关系,建立确保质量精品形成的体系,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创建品牌奠定基础。

4、精通:市场似江河与海洋,企业和客户的产品、原料等物流是流出和流入江河与海洋的水流,企业需要精致打造畅通于市场的渠道,精致建好畅通于客户的管道。

5、精密:企业内部凡有分工协作和前后工序关系的部门与环节,其配合与协作需要精密;与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的适宜性需要精密,与企业相关联的机构、客户、消费者的关系需要精密。

(二)、四细:

1、细分市场和客户,全面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企业发展战略和产品定位准。

2、细分企业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企业管理体系健全,责权利明确、到位。

3、细化分解每一个战略、决策、目标、任务、计划、指令,使之落实到人。

4、细化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环节,做到制度到位。

指在工作中,将各种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到人,严格要求,全面落实,既要从宏观上统筹,又要在微观上研究与落实.这个名词最初是由山西省灵时县教育局长田应松在20xx年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并被各行业广泛流传.

例:严格精细管理创建一流粮库

山东淄博周村国家粮食储备库,坐落于周村北郊镇,现有干部职T40人,总占地120亩,拥有高大平房仓15栋,仓容。万吨,固定资产2210万元,系中型国家粮食储备库。近年来,储备库以“建一流粮库、创一流管理”为奋斗目标,精细管理求发展,科学储粮上水平,逐步建成了“流程细、操作精、指标细、控制精”的储备粮精细化管理模式,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区粮食系统先进单位”,区级文明单位和红旗单位,被市政府授予“绿色文明家园”和“花园式单位”,被省粮食局评为“山东省储备粮规范管理示范库”和“全省粮油仓储工作先进单位”,被共青团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等光荣称号。

一、完善制度,严格考核,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上水平

l、细化管理制度。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了《周村国家粮食储备库规范管理标准》,明确了包括24项业务制度、1项财务制度和1项人事制度在内的26项管理制度、8项技术规范和9项工作标准,对管理和储粮的各个环节进行了量化、细化,使库区管理真正做到了执行有制度,行为有标准,确保了人人心中有目标、个个肩上有责任。

2、健全完善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监督考核力度。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考核领导小组,建立了完善的考核体系,制定了百分考核办法,每丹定期不定期检查,做好记录,把考核工作做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督促点,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自20xx年开始,企业连续七年实行虹旗仓考评制度,由主任亲自带队,对各仓的粮情安全;帐簿记录、仓内外卫生、仓储设施、一口清等4个太项)8个小项的内容进行综合评比检查,次丈提高了职工的参与意识。目前,“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已在全库形成共识,考核机制的形成,促进子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严格执行奖惩兑现。考核小组每月对考核情况进行公示,并结合每月的民主测评情况,直接与干部职T-E资挂钩。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现象我们当即指正,’并对责任人进行罚款。对民主测评不合格人员实行待岗政策,保证制度的严肃性。通过制度体系和监控体系的完善,杜绝了管理过程中的主观和随意,基本实现了管理无死角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二、加大投入,科学保粮,努力提高仓储精细化管理水平

1、完善配套,整合基础。自20xx年起,企业一直把完善仓储配套作为工作的重心之一,先后投资200万元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改造:粉刷了仓房外墙,改建了库区院墙;将仓房的爬梯;护栏及通风口统一油漆为兰色;更换了仓房配电箱,所有仓窗均安装了防雀虫装置,增设了密封管槽,改善了仓门的气密性,提高了熏蒸效率;安装了仓内照明设施,购置了地上通风笼,配备微机测温系统,环流熏蒸系统等;库区内维修了排水设施,翻新了路面。为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13万元安装了储备粮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库区局域网,实现了库区管理信息化。通过改造,所有仓房的设备、设施得到更新,储粮功能得到完善和提升,为安全储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科学创新,绿色保粮。企业在全面推广三项储粮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设立激励机制,鼓励干部职工发明创新;探索储粮新途径。一是成立粮油科技攻关小组。由主任任组长,抽调精干力量,下拨研究经费,为研究创新提供了崭新舞台。二是选择研究课题。先后开展了多项储粮实验,高大平房仓散装小麦混合环流熏蒸技术、高大平房仓药剂混合环流熏蒸杀虫试验均获得了成功。其中论文《敌敌畏缓释块诱杀书虱研究效果》、《膜下环流通风降温的应用》及《粮面膜下混流熏蒸技术探索应用》分别在《齐鲁粮食》、《中国粮油食品科技》和《粮食储藏技术创新与仓储精细化管理研讨会论文集》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得到了粮食行业的肯定和认可。三是广泛应用“三低、双低”等绿色储粮技术使库区科学保粮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加强粮食质量管理,确保库存粮食储存安全

1、建立和完善了粮食质量检测机构。成立了粮食质量检化验室,投资近20万元购置了各种常规检验仪器、设备及药品,多次派出骨干力量参加国家、省、市粮食局的'培训,检测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安全储粮做好了基础保障。

2、严把粮食出入库质量关。制定了粮食检验流程??,实行三级检验办法,即化验人员抽样初验,保管员复检,防化人员随时抽检,任何一方发现粮食达不到标准,都有权拒收。对入库的储备粮全部过筛除杂,不合格的粮食拒绝入仓,化验员、保管员及相关责任人在检验单上相互签字。由于责任明确,措施到位,为储备粮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夯实了基础。

四、安全创新;平安运行,为企业管理保驾护航

1、落实责任制。建立了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安全保卫、安全用电、消防、药品的储存使用、机械设备的操作流程等方面的职责和要求进行了细化,出现问题,严格责任追究,决不姑息迁就。

2、加大投入。投资6万元配备了红外线数字监控系统、周界报警和巡更报警系统,与周村公安分局实行联网互动;投资1万元加大了消防安全设施、物资、器材的配置和检查维护,从设施建设上做好了基础保障;投资1万元在库区内安装了避雷设施,并通过了区气象局和相关部门的验收,为安全储粮提供了有力保证。

3、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督检查。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台帐,做到每月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强化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认真组织消防应急救援演练,大大提高和增强了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每一名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在思想上“绷紧弦”,行动上“打紧扣”。

五、提高素质,注重学习,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

1、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相关培训。近年来,组织员工共参加省、市粮食局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达100余人次,占职工总数的100%,且参训人员全部取得了资格证书。为增强职工学习意识,对通过自学取得学历及专业证书的,均按照比例给予报销。

2、“走出去、请进来、坐下来”,坚持不懈地学习。“走出去”,就是借鉴先进单位的管理经验。多次组织职工到全省先进库区参观学习,并写成心得体会进行交流。“请进来”,就是聘请粮食储藏和管理方面的专家进行授课。连续两年举办了“粮食管理培训班”,聘请市局和有关单位的专家讲课,对广大职工的业务素质和知识积累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坐下来”,就是制订全年学习计划,掀起学习热潮。组织干部职工对粮食制度法规进行反复学习,认真讨论,并采取写体会、讨论发言、考试测验、现场提问抢答等形式,学习氛围空前浓厚。

3、坚持以人为本,烘托良好的文化氛围。投资10万余元,在办公楼前新建两处企业文化宣传栏,并在库区醒目位置设计制作了“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大型户外标语。在办公楼内由职工自行设计制作了印有警句和格言的企业文化宣传牌,营造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建立职工之家;增添报纸、书籍等、“精神食粮”,丰富了干部职工的精神生活。以体育为“媒”,承办了三届周村区“储粮杯”网球公开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积极开展业务技术比武,在20xx、20xx年全省组织的仓储业务考核中有3名伺志各列前茅,有1名同志在全市仓储业务技术比武中获得了第一名。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两周年之际,举办了钢笔字书法比赛;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等;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进取、认真、宽厚、和谐”的八字行风自觉融入到工作实际中,铸就了一支作风过硬、思想过硬、纪律严明、敢打硬仗的“粮食铁军”。

集团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摘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指工程中标以后,施工企业采取何种管理形式组织施工生产管理。它涉及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方面决策,对施工组织安排、安全质量控制、项目成本控制、资金调度控制等具有重大影响。为了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中,不断探索新的项目管理模式,从计划管理到三级项目管理、两级项目管理以及集权式两级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均体现了施工企业力求加大项目管理和控制愿望。但随着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深入,不同的管理模式均出现了不同的缺陷,尤其是集团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决定工程项目管理机构设置是否精练、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施工组织安排是否科学等,进而影响项目的盈利水平。为此,选择和探索项目管理模式,规避不同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对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控制、提高项目盈利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探索 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集团施工企业在努力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逐渐陷入“中标难,中标后盈利更难”的困惑。盈利难最主要的原因是项目成本控制不了,直接导致产值利润率每况愈下、流动资金匮乏,出现“没活活不了,有活难赢利”的怪现象,企业生存举步唯艰。不少企业曾想出很多管理办法试图解决成本控制问题,如提倡“先算后干,边算边干”目标责任成本管理,提出“不能赢利的项目经理不能再任职”、“增加风险抵押金”、采取“收权”(一切材料采购权、机械设备租赁权、劳务与分包合同签订权均由公司掌握)等行政措施,更有一些企业采取“先收取合同金额的一定百分比的管理费,剩下的项目用”的办法。措施不少,而亏损项目却越来越多,很难从整体和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不得不引起企业管理者的思考。笔者仅从项目管理模式对项目管理的影响谈谈看法。 1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回顾 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管理问题。 通过多年来对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施工企业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粗放性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变迁。加强了项目成本计划管理在施工生产中的运用,如“限额发料”、目标责任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等。尤其是项目法实施以来,集团施工企业多采用了三级项目管理模式(总公司、子公司、工程队三级管理),明确了各级管理层在项目管理中的职责,加强了施工、质量、安全及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对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作出了不少贡献。但三级项目管理模式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约了项目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1)子公司各自为战,很难发挥集团作战的整体效应。集团施工企业在工程中标后,一般将施工任务分段划给各子公司,各子公司仅根据自己承担的施工生产任务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施工,这就势必造成人力、物力的重复投入、使用率低下,而相互之间又很难进行调配,造成集团作战应享有的经济效益流失。 (2)部门设置重叠,现场管理经费增加。工程项目开工后,总公司(局指挥部)将根据施工生产的需要,设置管理部门、配置相关管理人员,而子公司(处项目部)、工程队为保持管理工作的衔接与对口,又将配置和设置相同的人员和部门。参建单位越多,管理人员的编制就越大,大大地增加了现场管理经费。 (3)项目管理责任无法明确界定,三级管理机构相互推诿责任。较多的集团施工企业原为国有施工企业,虽经改制成公司,但资产主要还是国有资产。由于机构重复设置,三级管理层在履行各自职责或管理失控时,相互推诿责任。结果到最后谁也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国有资产流失。 (4)多层管理、功能重叠,办事效率低。工程项目管理内容广杂,施工企业在加强生产管理的同时,不仅要在接受多个上级单位指挥的同时,还要应对业主、咨询、设计、监理和质检单位的检查,协调与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某一件事,一级管理机构或一两个人就能办成的事,结果多层审批、多头管理,不仅造成办事效率低下,还重复增加不少费用。 (5)对管理模式和相关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现场管理五花八门。由于管理者对管理模式和相关政策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差异,各自推行不同的现场管理方法(如在作业层的使用上,有的用职工、有的用架子队、有的甚至使用整建制的民工队;设备租赁有的按月、有的按台班等等)。成本控制方法和力度各不相同,同样的项目盈利水平不一。在进行成本分析时,管理者又能找出诸多不同的客观原因,无法进行真正的对比。 (6)本位主义严重,办事从自身利益出发,无大局观念。三级管理机构均进行单独核算,管理者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考虑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很难协调和共享资源。甚至有的上级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向下级管理分摊费用,而下级单位又利用内部经营手段获取收益的同时,增加了内部经营费用开支。 2三级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 随着对项目管理经验的不断总结,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三级项目管理存在的不足,不断对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去掉工程队一级管理机构;进而发展到在去掉工程队一级管理机构的同时,对参建子公司组建的项目部进行了集中管理,加强施工组织,大宗材料和机械设备租赁进行集团招标,资金集中调度等管理,即实行集权式二级项目管理。 2.1集权式二级项目管理的优点 (1)统一施工组织安排,在资源配置和调配上拥有一定的权力,大大提高了集团作战能力,减少资源浪费。2)对大宗材料和设备租赁进行招标采购,发挥集团购买的优势,降低了材料采购成本和设备租赁单价。 (3)指导工费单价,尤其是劳务分包单价,有效控制了工费开支。 (4)合理分配经济资源,将有效的经济资源运用到工程项目最需要的地方。 (5)在整个项目推行统一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一改过去按预算单价进行分解的做法,明确了管理层(局项目部)和作业层(子公司项目部)的成本责任,使作业层成本更接近实际。 (6)统筹安排对外协调工作,避免了费用的重复开支。 (7)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对目标责任成本范围之内的风险,由子公司项目部承担;之外的风险由总公司项目部承担。而对项目完工后实现的盈利,由总公司和子公司按比例分配,明确了项目成本控制责任。 2.2集权式二级项目管理的缺点 在推行集权式二级项目管理的过程,一方面是未彻底避免三级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问题。集团施工企业的大量施工生产资源主要集中在子公司,总公司要进行集权式二级项目管理,势必要子公司投入施工生产资源;而子公司在投入经济资源的同时,又失去对集权项目的控制权,短期内见不到回报,影响了子公司支持集权项目的力度。 (2)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任免问题。总公司项目部管理人员由总公司配置,子公司项目部管理和作业人员由子公司配置,总公司项目部无权任免和调配子公司项目部人员,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管理人员,总公司项目部无权撤换,进而造成政令不畅。 (3)本位主义思想依然严重。各子公司配置的生产资源相互独立,独立承担施工生产任务,大局观念缺乏。 (4)利益主体不一致,两级核算脱节,成本控制力度不足。总公司项目部虽对子公司项目部进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但在成本核算上,总公司项目部仅按测算目标责任成本单价对子公司项目进行核算和控制,而子公司项目部再对目标责任成本进行分解和控制。子公司项目部为了自身利益,常常隐瞒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夸大项目困难,在目标成本的控制单价上讨价还价,虚增了项目成本。 (5)机构设置仍有重叠,现场管理人员较多,开支过大。 (6)总公司项目部管理人员并未真正面对项目成本,且较多管理人员无现场成本控制经验,无法挖掘成本控制空间。 3项目直管模式的设想 针对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为加强项目管理,切实控制成本费用开支,做到项目核算真实反映耗费的实际情况,有的企业开始探索项目直管模式。 所谓项目直管模式,就是工程项目中标后,由总公司和子公司共同投入施工生产资源,组建合伙型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项目施工生产、质量监控、安全保障、关系协调及经济核算工作,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在安全、优质、高效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实现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总公司和子公司共同组建监管机构(该监管机构职责可由总公司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履行,也可由总公司和子公司组建临时监管机构),指导、监管和考核合伙型项目经理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推行项目直管模式,不仅继承了三级项目管理和二级集权项目管理的优点,还克服了其存在的不足。 3.1项目直管模式的优势 (1)统一施工组织,有效配置、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资源利用效率。合理配置资源是加强项目管理前提条件,项目经理部有权、更有责任根据项目部总体施工组织规划和目标,充分利用管段内人财物等各项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效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率,提高周转材料周转次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购置和闲置。 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深入探讨。 (2)减少管理层次和机构,强化管理力度。在项目直管管理模式下,一个工程项目只设立一个项目部,减少了管理层次和机构的重复设置。各部门的职责明确,克服了本位主义和各自为政的缺陷,各单位投入的资源均由项目部统一调度,确保了政令畅通。 (3)更有利于发挥物资和设备租赁的招标采购优势,大幅度降低项目成本。在项目施工中,材料费和机械费将占到工程成本的50%~70%,通过招标采购,可以切实有效地降低其采购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4)有利于在项目范围内推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完善责任考核和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有了统一的项目管理,有利按统一的取费标准推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防止成本控制脱节,按管理制度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和奖罚。虽然项目部管理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但只有一个利益共同体,无法代表各自的单位,只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努力实现项目管理目标。 (5)促进项目管理和科学技术的交流。总公司及所属子公司在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方面各有所长,拥有不同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成果,推行项目直管模式后,来自不同单位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可以进行相互交流,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6)避免了内部经营费用的开支。组建合伙型项目经理部后,整个项目只有一个利益共同体,避免了不同利益体之间开展内部经营活动。 3.2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要推行项目直管模式,组建合伙型项目经理部,调动子公司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积极性,防止总公司与子公司争任务,还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3.2.1经济资源的投入问题 由于合伙型项目部是一个临时机构,无生产资源,工程中标以后,总公司根据项目生产经营的需要,要约有资质子公司,等额(也可按约定比例)出资组建合伙型项目经理部,其经济资源的投入分为货币资源、物资和设备资源。 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深入探讨。 (1)货币资源:合伙型项目经理部成立后,根据合同履约和施工组织安排,确定项目起动所需资金(含新购设备的购置费),等额(或约定比例)由总公司和应约子公司共同出资。 (2)物资资源:为充分利用总公司和子公司现有物资资源,可与项目部进行协商同意,按其市场价值调入项目经理部,其价值可抵出资额。 (3)设备资源:对经项目部同意调入机械设备,按该设备市场租赁价格和工程所需工期,计算租赁费总额的现值抵做出资额,租赁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摊销。对提前退场的设备,相应子公司应及时补足差额,设备所有权仍属原单位。 3.2.2人力资源的配置、考核和安置问题 项目部所需管理人员,由总公司和子公司按计划共同推荐,经考核审查后择优录用。人事关系调配归总公司,人事任免权归项目部。为鼓励各单位推荐精兵强将,防止“卸包袱”式推荐,可建立一系列奖励和约束机制。比如:人力资源可占其出资额的一定百分比,对不能胜任工作退回的人员按其职务高低相应扣减其出资比例,直至扣完人力资源出资比例为止。项目管理人员的考核由监管机构和项目部两级机构进行,项目领导归监管机构考核,项目一般管理人员归项目部考核,考核合格继续留用,反之予以退回原单位。项目完工后,管理人员可优先向新开工项目推荐,剩余人员返回原单位,由单位妥善安排工作。对表现突出人员,项目部可给予一次性特殊奖励,并建议相关单位给予提拔。 总之,项目管理足一个复杂的系统[程,项目管理者将全面负责进度、安全、质量和效益的管理,不管采用何种模式,企业均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的要求,建立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措施,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

施工企业管理 (一) 明确企业性质,强化市场意识,推进观念创新 1、实施战略管理。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经常分析企业面临的市场态势,正确估价企业的现实状况,时刻以市场为导向,审时度势、精心谋划,不断调整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策略。牢固树立强化战略管理是对未来企业发展投资的观念。 2、加快企业内部市场化进程。要按照新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建立健全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内部任务竞争市场、设备租赁市场、人才流动市场、劳务调配市场。通过市场调节,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形成竞争激励机制。牢固树立市场竞争是解决揽管脱节、责权分离、职能错位、效益不佳和搞活机制、锻炼队伍、寻求发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最佳效益的主要手段和观念。 3、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信息化运行管理体制,注重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信息管理与技术人才,加大各管理层的计算机配备与计算机网络建设投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快,覆盖面大的优势,为企业扩大宣传,收集信息,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渠道。 通过提高计算机普及程度,运用网络技术,建成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部各层次、部门间的业务信息连通,达到资源共享、信息的便捷交流的目的,以提高企业的决策管理水平、指挥和执行、业务管理的效率。逐步实现企业内外的电子商务活动,形成综合电子商务系统,促进企业管理运行模式积极的变革。 (二)发挥集团优势,扩大经营空间,推进经营方式的创新 1、强化经营管理,下大力承揽工程任务。要牢固树立经营管理第一、承揽任务为先的思想,在人、财、物的配置上,充实和加强经营力量。既要培养和造就一支职业化、专家型、高水平的经营队伍,又要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广交四海朋友,多集有效信息,形成天南海北找市场,千方百计揽任务的“大经营”局面;要建立多层次、多方位、持久稳定的信息网络,完善和配套反映灵敏、高度自如的操作决策机制;要加快业务培训,提高标书编制水平、协调水平和经营决策水平,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中标率;要建立经营工作责任体系,强化约束和激励机制,划分责任区,明确责任人,加大经营投入,搞好内部协调,严格执行经营业绩奖励制和经营失误责任追究制。 2、扬长避短,努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着力发展特色、培植优势、创建名牌、巩固强项、突出专业,敢于在承建高、精、尖、新、特等项目上下功夫。 3、搞好联合经营、争取更大的经营空间。要继续坚持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经营方式,根据市场实际,联合金融融资部门、勘察设计单位、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高等院校以及有关中介机构组成的联合体,发挥联合经营优势,拓展市场空间,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改革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制度创新 1、调整组织结构,优化管理体制。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以资产经营为手段,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标志的现代企业集团。集团内建立起以产权关系为联结纽带,适度集权和放权管理相结合、宏观政策导向调控与自主经营相统一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组成一个系统的战略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集团公司尊重子公司的独立法人财产权,不干涉子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着力使集团公司形成以生产、资产和资本经营为核心主体的决策中心、资金融通中心、信息情报中心、重大项目投资开发中心。负责对企业的产权管理、市场开发、战略规划、经营决策、宏观调控、资金融通、班子建设、综合协调以及母公司本级的生产、资产和资本经营活动。对子公司行使出资人的职权,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母公司本级经营的健康发展,开展“揽、干、管、算、收”五个环节的经营管理。新的管理体制建立以后,必须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制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和总经理工作制度,并严格按议事规则,界定各自的责任和权利。真正形成权责明确、各负其责,运作有序、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 2、调整机构编制,优化管理人员。各级组织机构的配置,要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立足市场、突出中心、精干高效、运作有序”的原则。以优化生产要素为前提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人尽其才的管理机构,成为真正适应市场要求的、有利于生产与资产经营管理的、精干高效运作的业务部门。 3、调整劳动力结构,优化施工队伍。内部劳动力结构调整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对目前所有工程队根据市场需求和项目管理的特点,实行改组、改造和重组。组建一批具有独立经营能力、能直接参与市场并可承担中型以下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型作业队;成立一批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工程队;建立一批以带外部劳务为主、管理密集型的架子队。以此三种形式形成紧密型劳务市场的基本队伍。第二步是建立面向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及劳务基地。对内部职工要向四个方面分化,一是培训带民工的管理骨干,具备工长、领工员水平;二是培训专业人员(“十一大员”);三是培训特殊作业人员;四是用活政策,对老、弱、病、残人员实行退休、退职、内养。通过调整、改组、分化,真正形成能适应市场要求的竞争力强的基本劳务队伍;五是要采取内引外联、竞争上岗的方法,有选择地使用部分技术精、管理严、质量好、施工能力强的民工队伍充实劳务层,并根据施工需要实行动态管理。也可以通过自愿参股联营等多种动工纳入集团系统,实行半紧密型管理;六是在劳动力配置上要坚持“以我为主,劳务补充”的原则,实行长期合同工、农民合同工、季节工、临时工、清工和劳务工相结合的多种用工制度。 (四)以项目管理为重点,强化过程控制,推进管理创新 1、实行两层分离和优化组合,完善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体制。工程项目部实行管理层与作业层两层分开。集团对所有工程项目实行内部招标,通过招标选聘等竞争动工建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实行由开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管理机制。项目经理通过招聘、选举、指派、自荐等竞争方式,择优上岗;项目经理部实行“经理负责、全员管理、集体承包、风险抵压”体制,认真兑现合同承诺的各项指标,保证工期、质量、安全、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抓好工程质量,多创优质工程。一是增强法制观念,强化创优意识。要认真贯彻《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质量标准、质量监察一系列法规条例。坚持依法办事、按标准办事,把创优质工程作为企业自下而上发展的重要前提;二是建立质量责任体系,强化全员责任。工程项目部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全体人员参加的质量责任保证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贯彻九千标准、强化过程控制。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构成情况、难易程度、施工合同要求,确定创优目标,明确创优标准,编制创优计划,分解好岗位创优和工序创优责任。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增强项目创优责任感和紧迫感。 3、加强成本管理,努力挖潜增效。一是要从实际出发,在项目认真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好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确定合理的上交指标,并签订项目责任承包合同,强化责任风险。要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部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责任体系,使目标成本有据可依、有序可循、层层分解、人人明白;二是加强作业层的责任成本包干定额,防止效益流失;三是要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强化项目运作过程中的实际成本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开源节流、降低物耗,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努力实现工程项目的最佳效益;四是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营运交通。要遵循优化配置的原则,按照工程项目需要、结构情况、合同要求、施工周期,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合理配置项目机械设备,增强机构设备的有效运营,实现投入产出的最佳结合。 4、加强资金管理,严格财经制度。工程项目部要实行财务会计委派制。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加强工程项目部各个环节资金的预算编制,分析了解资金运作和执行情况,严格财政纪律,限帛预算外资金的支出;要加大工程款的回收力度,及时清理和处理工程项目部债权债务,力求做到竣工决算到位,工程款拨付到位;要坚持项目经理在大额资金运动集体研究的前提下“一支笔”签字制度,杜绝政出多门、资金流失、账外循环等不良现象;要认真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和竣工审计,确保工程项目最终效益的事实可靠,并据此兑现项目承包合同。 5、抓好现场标准化管理,确保安全“零事故”目标的实现。要抓好安全教育,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部安全责任体系,签订安全责任状。真正做到层层有安全目标、级级有安全措施人人有安全责任;要按照贯标程序文件要求的《施工过程安全控制程序》,抓好安全标准化检查和监控,实现安全“零事故”目标;要抓好安全文明卫生标准化工地建设,做到因地制宜、布局合理、整洁一致、操作方便、安全卫生,保护环境。从整体上提高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水平,树立工程项目的良好形象。 (五)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培训教育,推进科技创新 1、抓好培训教育。知识更新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显得尤其重要。必须认真搞好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培训规划》和《科技开发规划》,有计划、分类别、按层次对各级领导干部、项目经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职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优化职工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 2、建立科技创新体系。要坚持以重难点工程建设项目和新产品开发为中心,以科技成果转换为关键,以降低工程成本和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技术优势为目标,建立以集团公司为龙头、以子公司和工程项目部为主体、以科技机构、高等院校的协作为辅助,以高、新、尖、难、特工程为重点的技术创新格局;加大科技的投入,创造高质量、高品味、高效益的精品工程。 3、积极应用新技术。要通过实施“先导创新工程”、“技术开发工程”、“成果转化工程”,积极开发应用新技术。要攻克长大隧道、软土地基特殊处理施工、特大桥高墩翻模、大跨度连续梁悬灌、深基坑支护、桩基检测、建筑钢筋连接、高性能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高速铁路、计算机应用等技术以及产业信息技术,努力实现新技术的转化,增加科技含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只有搞好施工项目管理才能够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之管理科学。施工项目管理是市场化的管理,市场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环境和条件;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又是市场的基本经济细胞;施工企业的主体又是由众多的工程项目单元组成的,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产要素的集结地,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和来源,直接维系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只有把管理的基点放在项目管理上,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实现项目合同目标,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提高工程投资效益,才能达到最终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求得全方位的社会信誉,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 一、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如何以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益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施工项目管理是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方面:(1)&127;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生产要素以满足施工需要;(2)&127;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3)&127;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4)&127;合理地、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二、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这三者是施工项目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侧面,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127;技术系统。技术系统是三个分系统的核心,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并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2)&127;社会系统。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统。项目管理,人是第一要素。工程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工作能力,而这组织领导工作能力高低的体现关键就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也是顺利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所在。 (3)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项目管理施工系统的关键分系统,是“目标分系统”之一。工程施工是一种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经济活动过程。工程施工势必投入“人、材、机”及资金,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投入不足又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经济系统是与技术系统、社会系统相伴随而发生的,是一个投入和产生的系统。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投入产生分析,搞好责任成本管理,对所有资源要素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组合,以保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生,也就是说,工程 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就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半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崐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二)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三)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四)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五)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流,或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至少是不会有理想的降低成本效果。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一)组织措施。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工程技术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负责部门,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经营部主管合同实施和合同管理工作,负责工程进度款的申报和催款工作,处理施工赔偿问题,经济部应注重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增创工程预算收入;财务部主管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应随时分析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合理调度资金;项目经理部的其它部门和班组都应精心组织,为增收节支尽责尽职。 (二)技术措施 1.制订先进的、&127;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包括四大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2.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127;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 3.严把质量关,&127;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 (三)经济措施 1.人工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 2.材料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综合利用一切资源。 3.机械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 4.间接费及其它直接费控制。&127;主要是精减管理机构,合理确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节约施工管理费等等。 项目成本控制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三者是融为一体、相互作用的。项目经理部是项目成本控制中心,要以投标报价为依据,制定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各部门和各班组通力合作,形成以市场投标报价为基础的施工方案经济优化、物资采购、经济优化、劳动力配备经济优化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综上分析,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控制项目成本;也只有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有意义。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并代表着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的标尺。还有一部分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可是字数超过10000字了,不能在这里发了!~

给你介绍下论文的写作和查找过程,我baidu空间里有详细的方法介绍

安全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对于监狱系统的实际工作已变的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监狱规范化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监狱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思考》

摘 要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监狱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监狱精细化必须认真处理好“精”、“细”、“严”、“实”四个方 面相 辅相成的关系,重点始终坚持监管改造工作“法制化”、“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本质要求。同时,决策者的决心和把握好精细化的“度”事关精细化实施的成败和成效。

关键词 监狱管理 精细化 监管改造工作

推行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的趋势。引进和着力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和 措施 ,是适应监狱法治和社会行刑文明的需要。它对于进一步强化监狱管理,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增强监狱整体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益,进一步发挥监狱在法治、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一、监狱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一)精细化管理是当代社会政治文明语境下监狱管理的必然选择和必经过程

精细化管理最先源于 企业管理 学,是 企业运营 管理科学化、有序化的一种管理系统,它的内涵在于要求管理达到一种资源协调、组织优化、运转持续平稳、绩效明显的状态。

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学说,“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提出,具有双重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它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的一种反拨和刷新;另一方面,则是根据被管理者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化弱点而做出的技术性、建设性设计,使管理的质量和效益能更加显著。

监狱管理以人为中心,组织过程集任务执行(刑事执法、监狱管理)、情感转化(改造罪犯、重塑社会人格)和社会角色履行(彰显社会正义、帮助罪犯回归社会)于一体,管理的基点也是针对人所共有的惰、贪和粗等弱性特点,因而,也必须要通过精准的“管”(监督和控制)与细致的“理”(指导和服务)作用于监狱警察和罪犯两个主体,来实现监狱监管改造的组织目的。

新中国监狱的管理史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拘役所,近百年来的探索,运用实践了许多方式,大体上呈现了由人治向法治,由强制到契约,由粗放向精细转向的趋势,在现代社会政治文明、法治文明的引导下,监狱越发注重人权保障,越发重视监狱行刑与管理的社会效益。因而,精准地执行刑罚,细致地改造罪犯,保持常态化的罪犯改造质量,是当代监狱必然的追求。

在此背景下,监狱引进和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和措施,是要将已知的一些科学 管理知识 与监狱行刑管理相衔接,试图在监狱运行中通过准确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使监狱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更加协调,各个部位运转能达到最佳结合,从而使监狱行刑的法律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借鉴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原理,监狱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更具有特色。所谓“精”,就是去劣求优,不断提炼监狱管理的精到,提高监狱行刑的精准,从而找到解决监狱改造罪犯的最佳方案;所谓“细”,就是由粗入微,由表及里,探究根由,从而找到罪犯罪由与改造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细”是精细化的必然途径,“精”精细化的应然结果,“化”是精细管理所要求达到的一种相对持久的状态。这种状态一要形成体系。包含监狱管理中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刑罚任务的执行过程;二要保持常态。即,监狱管理形成持续的、稳定的体系和模式。

(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监狱管理质量,推进监狱准确执法的有效途径

管理是监狱全部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监管改造工作的成效源于管理的质量。监狱机关借鉴和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是简单的概念移植,而是实践工作的迫切需要。

监狱安全工作需要精细化管理。保持安全稳定是监狱最基本的政治与法律责任。在监狱运行过程中,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得到安全保障,每一项工作也都必须能保障监狱安全。因此,监狱的每一项制度都要完善,每一个从事监狱工作的人都要得力。监狱的制度之间,工作之间,警察之间,以及三者之间都必须是无缝衔接,达到协调运转的状态。传统粗放式管理的突出缺陷就是往往只只强调最优,对明显存在的缺陷视而不见。精细化管理则恰恰是要求我们从最薄弱处入手,强调缝隙间的紧密,不允许出现任何人为的疏忽、明显的缺陷。

监狱准确履行职能需要精细化管理。监狱执法是是一项极其严肃工作,不仅关系到国家法治的声誉和法律的威信,更涉及到执法对象的切身利益和社会法治秩序构建。精细化管理要求每项工作都要精密周到,每项关于安全防范的制度都要细致入微,每项 教育 矫治方案要精致到由表及里。在制度与制度、工作与工作、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之间都要“化”为一体,融合无间,最大限度地保证执法工作的严肃性,避免不应有的失误和差错。

监狱全面质量建设需要精细化管理。国家政治文明和社会发展形势要求监狱必须提高执法和改造罪犯质量,强化监狱全面质量建设刻不容缓。适应这一要求,监狱管理必须从理念到方式上都要由随意化向规范化, 经验 型向科学型,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其中,精细化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运用精细化管理系统推进监狱管理,从监狱管理的每个细节入手,促进监狱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监狱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监狱精细化管理是指在监狱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精益求精。即,做到“精”、“细”、“严”、“实”。四个方面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都不能反映精细化的本质要求。

(一)精在谋划

1.工作思路精确恰当。对于监狱单位来说,能否保持生机活力,实现监狱工作的安全、准确和文明,主要取决于工作思路是否恰当。“思路精确恰当”是指:谋划精,判断准:第一是夯实基础,落实制度,充实保障,努力向基础要安全,向制度要质量,向保障要监狱管理特色。第二是实中求稳,稳中求精,精中求特,以不变(制度化)应万变,以时间(快节奏)换空间,以技术(信息化)求效率。可以说,没有情况清,就不会有判断准,没有判断准,也就不会有谋划精。

2.工作目标精准明确。保持目标的精确与管理的精细化之间密切关系。目标是旗帜,旗帜鲜明,精细化才有动力;目标是引领,引领正确,精细化才有方向。目标并非越高越好,关键在于既切合实际,又催人奋进。最好设置在“跳一跳摘桃子”的临界状态。做到大目标能鼓舞人心,小目标能给人信心,循序渐进,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地不断向前推进。

3.工作流程精细巧妙。工作思路一旦确定以后,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执行力好坏就成为一个关键的因素。实践证明,即使在一个全部由高学历、高素质人员组成的群体里,而且人人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但假如工作流程设计得不合理、不精巧,其执行力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事倍而功半。在目前监狱警察总数缺口较大的情况下,要注重了对各项工作实际运行流程的科学设计,做到以精胜难、以巧驭繁。

4.工作保障精细周到。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利益的摩擦、 思维方式 的碰撞和技术手段上的裂痕。需要高度重视服务保障工作,千方百计消除监狱警察的后顾之忧,努力弥补各种硬件设施、基础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创造一个能令广大监狱警察心悦诚服、主动参与精细化管理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监狱要多想多做上级领导要求,监狱监狱警察拥护,罪犯积极参与的工作;多想多做有利于监狱稳定,改造增效,监狱警察得益的工作;多想多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监狱警察得到全面进步,罪犯得到全面改造的工作。

(二)细在过程

管理本身就是过程。精细化管理,重在怎样使整个过程精细起来。

1.健全工作操作细则。精细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必须嫁接在一套与具体实践工作相匹配的操作细则上。对监狱各项工作制定流程说明和实践操作指导书,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监狱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这样既可以防止管理随意性,又可以逐步实现规范化。每次都精细一点,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就能不断提高。

2.重视工作规范细节。监狱管理,功夫在日常琐事与执法细节。要求管理方案滴水不漏,执行过程一丝不苟。譬如监舍物质“四定置”、“四定位”、“四室规范”等一系列管理规定,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了罪犯生活的各个细微之处,这样,把整个管理过程都纳入到了精细化管理的体系之中,才能取得管理实效。

3.抓住工作推进细目。管理工作精细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看工作有没有推进细目。建立目标考核办法,设立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做到年度工作有行事历,月度工作有鉴定目录,每周工作有推进表,明确完成时间和责任人,保证监狱管理工作的顺畅运行。

(三)严在执行

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对各项制度、各项操作流程的严格遵守。监狱管理精细化也离不开对制度及流程的严格执行。

1.树立法制权威。新的管理制度的确立与实行,必须采取先僵化,再优化,再固化的强制措施,防止人性弱点带来的干扰,更要防止因人的幼稚创新改变制度原来的模样,要克服人的思维惰性和性格缺陷,不断地用机制来管理人,用制度来约束人,充分发挥严格是管理的热炉效应,保证 规章制度 的不折不扣地得到执行。

2.牢固确立三个体系。在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体系、检查考核体系和奖罚兑现体系。这三者之间不可或缺。切实发挥这“三个体系”对事、对人的管理约束作用,确保每一件事都有人管,每一个人都在被管理中。

3.及时 总结 和修订流程。执行的严格蕴含了对制度、流程的及时修订完善。一方面,通过严格的执行考核,发现制度及流程存在的问他,另一方面,通过对制度及操作流程的及时完善,进一步强化制度的科学性和流程的合理性,使监狱各项管理更加完善有成效。

(四)实在常态

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常态化是监狱管理的必然追求。

1.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是求实求是。推行精细化管理是要通过精细的形式和严格的管理的过程促进监管改造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首先要贴近实际。即贴近罪犯改造实际,贴近监狱警察工作实际,贴近监狱运行状态的实际,一切精细化行为都以监管改造工作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其次要符合监管改造工作本质要求。

2.精细化管理是渐进过程,核心在于保持管理的精细化常态。监狱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永远的追求,一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指导思想上不能有急功近利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原有管理基础,行为上始终保持循序渐进的科学状态;同时,要做到持之以恒。管理是工作过程,只要有工作任务,只要有监狱存在,就会有管理。始终如一地保持精细管理的心态,养成精细管理的行为习惯是提高监狱工作质量的根本要求。

三、监狱精细化管理的重点

实行精细化管理,关键在于 方法 的选择和组织过程中对象的取舍及保障措施的落实。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服务于监管改造工作的指导思想,重点是必须始终坚持监管改造工作“法制化”、“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本质要求。

(一)恪守法制化理念

法制化是治国理念,也是监狱工作的基本方略,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立足于法制化平台。

1.完善监狱管理制度,夯实监狱管理法制基础。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过程精确、细致、周到,实现这一要求的保证是各项管理都有明确的依据和规则。因此,详尽地制定各项制度规定,使监狱每一项工作制度都有法律依据,每一项任务都有制度支撑,保障监狱警察管理行为有法可依,考核有章可循。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断完善监狱管理制度,并保持与监狱发展同态,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素。

2.坚持依法管理,保障管理流程合法。管理的要旨在于规范,规范的前提是依法。确保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依法办事是精细化方法得以延续的制度支撑。流程合法的涵义包括管理流程设计合法合理,管理过程严格按流程执行。必须做到“所有岗位都有工作标准,所有环节都有程序规范,所有事项都能考核到人,所有结果都能实行责任倒查”。

(二)坚持专业化道路

监狱监管改造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除了通常的行政管理以外,需要有法律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他专业科学技术,走专业化道路是监狱监管改造工作的必然选择。

1.建设专业化的队伍。监狱管理,尤其是监管改造工作以人为对象,作用于人的思维意识,要求改变或部分改变人的已有意识和行为习惯,这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做精做细人的工作,需要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员的专门工作,因而,需要大量拥有相应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如心理咨询师、网络工程师、安全工程师、专业教育矫正师等等。

2.设置专业化的部门。针对不同的罪犯人群对象,监管改造工作必须建立不同的管理和教育矫治部门,采取不同的矫治对策。这是监狱刑罚执行分类管理、分别施教的基本要求,是监狱管理有粗放到精细,教育改造由宽泛到微观的具体化。其实质是监狱管理的精细化。监狱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没有专业化的部门,就无法推动监狱工作的高效运转。

3.强化专业化训练。海尔总裁张瑞敏总结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监狱管理是一个庞杂的系统,由无数个细节结合起来,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害。其中,监管改造事监狱管理的第一位任务,要求必须把每一件工作做好做到位。加强对监狱警察的训练,把简单的一招一式训练到极致,这不仅是提高监狱警察岗位素质的需要,更是提高监管改造工作绩效的需要。

4.实施专一化流程。监管改造工作千头万绪,由于资源特别是警力资源有限,不可能一下子把精细化的所有工作一下子铺开,齐头并进推开,这是辩证法则的要求。必须建立专业化流程,正确评估面对的工作和基础,集中一段时间,按照流程专业化要求,集中解决一两个问题,依次推进,逐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运用科学化手段

精细化来源于对监狱管理规律的深层观察、准确分析和细致施行,依赖于监狱管理者务实的态度、恰当的载体和科学的方法。

1.务实是科学的态度。要求始终立足于监管改造工作现有的条件和运行状态,坚持实事求是,不断调整和深化管理措施,使管理更加符合监管改造工作规律,更能达到监狱行刑目的。

2.恰当是载体的科学性。管理越是深化,越是精准,越是需要科学的载体。信息化、数字化的实施就是精细化管理恰当的综合表现,信息化系统建设促进了管理手段的便捷、时效的快速和状态的安全,提升了管理的综合效益。

3.科学方法是精细化管理的方法选择。科学的方法能使精细化在管理中运用的效果成倍增长。譬如,改造质量评估的科学实施,不仅加强了教育改造的针对性,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罪犯的个案矫治成效。

四、监狱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保障

除了警力、财力和制度等器物性保障之外,监狱管理精细化必须得到监狱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全力支持,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并且始终把重点放在基层基础上。

(一)精细化成败取决于决策者的决心

监狱是集司法与行政为一体的特殊司法行政组织,管理职能在监狱运行中起着独特的作用,能否真正实行精细化管理,关键看监狱决策者的重视程度。

1.理念决定行为的实现。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难点不在能不能实现,而在于有没有这个理念和意识。有了这个理念,就会自觉地去制定相关的制度。而有了制度的约束,管理技术上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管理目标就有实现的可能。

2.决策者也是普通管理者。这是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前提。监狱的各级决策者必须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放到普通一兵的位置上,深入到每个细节中,用其示范性的成效影响和带动全体监狱警察转变思想,调整行为,自觉实施管理的精细化。

3.结果要靠过程来保证。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执行的过程。布置任务仅仅是工作的起点而不是结束。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主要是重视了决策与部署,而忽视了事后的考核与事中的监督、检查。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予以精细化的管控和监督,使其整个过程都始终处于掌控之中。

(二)精细化的落脚点在基层基础

基层基础是监狱工作的起始点和落脚点,没有基层基础的管理精细化就没有监狱管理的精细化。

1.保障是精细化的基础。基层是具体的执行单位,既是管理的一线单位,又是保障无法自给的“困难”部位。要基层基础的精细管理,就一定要给予有力的保障。监狱决策,必须为基层着想,在布置任务的同时考虑好保障工作,在检查工作的同时落实好保障措施,在考核实绩时巩固好保障基础。

2.务实是精细化的根本。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工作状态,是一种实时性的过程。光说不做,或说得多,做得少,都不是实实在在的精细化管理。

3.创新是精细化的永恒动力。墨守成规、保守僵化是推行不了精细化管理的。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局面,做出新成绩,就必须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否则,所谓的精细,只能是刻舟求剑似的的愚蠢或守株待兔似的迂腐。

(三)精细化绩效蕴藏于监狱警察的细心和耐心

监狱单位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监狱警察都同时具备双重身份:面对罪犯,是管理者;面对监狱,又属于被管理者。是负有管理职责、执法责任,并担任一定职务的管理人员,对监狱制度的制订与执行占据主导地位。精细化是一种工作态度和责任状态。思想是否重视,认识是否到位,是决定精细化能否真正做到的关键所在。没有一种用心操作、刻意追求的意识,精细化管理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同时,细心和耐力是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长效保障。没有细心,精细化难以深化;没有耐心,精细化那一长远。生活中有一句话:“上山容易下山难。”因为认真,细心,上山容易;因为“大功告成”,心情放松,思想懈怠,下山难。其实,上山和下山走的都是同一条路,只是因为心情不同,态度不一样,所以就产生难易的差别。

(四)精细化关键在于把握好管理精细的“度”

精细化并非越精越细越好。精细化有一个适度、效能、恰当的科学标准,如果不恰当地夸张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就很容易流入庸俗化、琐碎化。最要紧的是要有一个成本观念。能用一元钱办成的事,决不多用一分钱。能够为基层和安全减负的,就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十全十美”,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电力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人们对于用电量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也要求我们做好电厂的安全管理工作。下文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试谈水电厂安全执行管理 摘要:水电厂要提高发电厂的安全、经济执行水平。要积极向同类型的发电厂学习,把他们的先进的工作机制进行推广和实验。经济执行不仅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增加发电效益,确保电网安全稳定执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还体现了充分利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的企业社会责任。水电厂将继续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升管理,重在落实”的要求,在电厂安全经济执行实践方面走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安全、管理 前言: 水电厂在电力系统中担负著调峰调频的重要任务,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发电厂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水电厂执行工作逐步走向现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远方集中控制,迫切要求执行装置自动化进一步提高,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执行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如何开展好水电厂执行安全管理工作,对保证水电厂发电机组的安全员执行意义重大。 一、水电厂对装置安全管理 要提高水电厂的安全经济执行效率,维护水电厂的正常执行,其装置维护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如何降低装置维护成本,提高水电厂装置执行的可靠性成了水电厂不可忽略的问题。 其一,机电装置的现代化水平要求技术人员的技术要不断的提高,要求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来胜任机电装置安全执行工作。这就需要水电厂主动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考核机制,提升执行人员对装置的巡检质量及操作水平。 其二,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力度和对装置的分析力度,促进各个部门技术规范化、管理规范化,对于出现磨损的装置及时的维修和维护,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只有发挥了各个部门的技术监督职能,水电厂的机电装置的安全执行才能得到保证。安全部门要不断的细化技术监督内容,而且要定时的对装置进行安全效能检测,提高整体装置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效能。 其三,要定时的对整个装置进行详细具体的检修工作,及时发现装置中存在的隐患,提高装置检修的管理水平。对于各个装置损坏程度的不同,不定时的对装置进行抽查检修,对技术人员的检修工作规范化。对于机器的检修、维护,要形成发现故障、计划检修、检修状态、改进装置等操作一条龙,加强装置检修水平的同时,保证装置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检修完成恢复正常使用。因此,通过标准化作业指导、精细化管理等行之有效的装置管理措施,严把装置检修及维护的质量关。统筹协调、合理安排机组执行方式,加大巡回检查力度,及时将可能出现的装置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大大提高了机组安全稳定执行水平。 二、人员素质的管理 安全的本质是人、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人在安全活动中处于主导的作用。从完善规章制度入手,不断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先后制定下发了一系列制度,强化了各级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能力,必须通过扎实的业务技能素质培训,才能达到我懂安全的更高层次。 1检视值班记录; 2了解执行方式和注意事项,核对模拟图与实际执行方式相同; 3装置检修及改进情况; 4二次回路变更及保护投退情况; 5装置缺陷及处理情况; 6检修中所做的安全措施; 7装置缺陷、检修作业情况及安全措施、发生的事故情况、处理过程和结果等。 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生产正常执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我们多发电,发好电的根本保证。安全生产就是全年重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来开展工作,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网路,与各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将有关措施落实到部门,落实到班组,落实到职工。加强管理,严格考核制度,根据年初提出的全年工作计划以及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分季度进行按时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内部奖罚制度挂钩,从而有力地保障各项工作、生产的有序进行。 三、“两票”管理 水电厂安全生产重要保障要有“两票”管理,为了严格执行电力安全的相关规定,结合水电厂实际情况,管理者应当制定细节,突出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提高操作票和工作票质量与合格率。两票管理规定中要求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票的开工,结束手续,即“四不开工”、“五不结束”。 1.操作票管理,由中控室负责人下达操作指令。操作人结合典型票和历史票在生产管理系统上根据下达的指令拟票由监护人稽核按照流程交由值班人员和负责人核实正确后返回操作人员。操作开始首先在微机防误装置上进行核对模拟正确,同时采取双监护制。 2.工作票操作管理,由工作票负责人在生产管理系统上拟写工作票,由签发人稽核后传至值长处。由值长稽核签收,开工前按照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进行操作。经工作许可人到现场确认核实无误后进项工作。工作结束后,办理工作结束恢复临时安全措施。 1负责检查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 合现场条件。 2工作现场布置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 3负责检查停电装置有无突然来电的可能。 4对工作票中所列内容性很小疑问,必须向工作签发人询问清楚,必要时应要求作详细补充。 5工作地点或工作任务不明确不开工; 6安全措施的要求或布置不完善不开工; 7审批手续和联络工作不完善不开工; 8检修试验人员和执行人员没有共同赴现场检查及检查不合格不开工。 9检修试验人员未全部撤离工作现场不结束; 10装置变更或改进交接不清或记录不清不结束; 11有关测量试验工作未完成或测度不合格不结束; 12安全措施未全部清理不结束; 13检修人员和执行人员没有共同赴现场验收检查或检查不合格不结束。 四、事故处理管理 本着解决问题稳、准、快的原则,事故原因分析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到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 1首先应设法保证厂用电源; 2迅速限制事故的发展,消除事故的根原,并解除对人身和装置的危险; 3保证非故障装置继续良好执行,必要时增加出力,保证使用者正常供电; 4迅速对已停电使用者恢复供电; 5调整电力系统执行方式,使其恢复正常; 6事故处理中必须考虑全域性、积极、主动做到稳、准、快。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水电厂担负著电力系统的调峰调频任务,对电网的执行安全意义重大。所以,要求执行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长抓不懈,在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思想,加强执行装置的检修和维护,严格安全治理,才能保证水电厂的安全稳定执行。 参考文献 : [1]龚在礼.水电厂机电装置执行与管理[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2]陈国庆,谢刚,吴丹清.水电厂执行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陈启卷,南海鹏.水电厂自动执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篇2 浅析电厂电气的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人们用电需求的加大,电厂的电气装置呈现一种长期执行的工作状态。因此,电厂电气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电厂电气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厂;电气;安全管理 一、电厂电气的安全管理意义 1、是满足人们用电需求的必行之事,时代和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需求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电力资源,也成为了时下社会中流行而普及的能源,现代人的生活当中已经不能缺少电的使用而存在。有了电,人们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娱乐消遣,如看视讯、听音乐、上网等。人们的工作中需要有大量的资讯传递,掌握第一手资料对于注重时效的人而言,意味着工作的成败。而这些环节的完成和有序进行,也不能离开电的支援。总而言之,电的广泛使用是当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而维护这种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用电需求量在逐步加大,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那么,要满足这些需求,就必须要提高电量生产的效率,加大产出。要实现这一目标,电厂进行各个方面的严格而有效的管理是必然的,其中安全方面的管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重点问题。电厂只有实行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维护电气装置的正常执行,才能提高其生产量,满足人们用电的需求。 2、是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电虽然在很多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这并不是说电是极其危险的东西,人们应该避而远之,只是说安全用电的知识是人人都应该学习和掌握的。人们要重视安全用电,那电厂就更应该注意安全管理电气装置了。 3、是延长电气装置的使用寿命,给电厂创造利润的需要任何一个企业要进行产品的生产和发展,都必须要依靠高阶的装置长期进行运作,才能保证其利益的最大化,使企业拥有更多活力。一旦相关的装置发生异常和故障,被迫停止了生产,而相关的生产工序也受到连带影响,同样无法完成生产。如此一来,企业的损失将是非常巨大的。可见,装置的维护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电厂而言,这个道理同样适用。电气装置发挥着共建作用,缺少电气装置的生产,电厂将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只有保障电气装置的正常生产和执行,延长其使用寿命,才能为电厂创造更大的利益,为老百姓带来更加便捷的生活。而要做到这些,对于电气装置的维护是必须要做好的工作。装置的维护包括定期巡查检修、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安全管理装置的工作不容小视。 二、电厂电气装置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受国家节能减排的影响,一些小电厂逐渐淘汰,兼备重组成大型发电厂。大型发电厂规模庞大,现代化的机器装置被广泛使用。因此,在安全管理方面就会存在诸多问题。 1、管理层次不清 在复杂的电气系统中,没有明确管理层次,导致反馈的资讯不完整或不真实,不能准确的把握电气装置执行的状况。出现严重故障时不能立刻找到出现问题的地方,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就不好追责,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只有明确管理层次,让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迅速处理,对发电厂正常执行至关重要。 2、资料缺乏依据,不规范 在电气执行过程中会传来一批资料,以便能够及时掌握机器执行状态,出现问题也能及时解决。但是,在实际工作往往出现传递过来的资料不真实,缺乏依据等问题。需要在调查研究中得出真实的资料,来保证电气的正常执行。 3、资讯共享性差 电气装置系统是由诸多机器装置连线形成的一个整体,每一个部分都有不同的资料资讯,每部分跟其他都是连线完整的。传回的资讯是分开的,不能实现资讯共享,工作人员不能掌握其他环节的状况,导致当其他机器装置发生故障时,不能及时处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三、电气安全管理的内容及相应的措施 1、电力生产中的安全规程 电厂的安全管理要有序开展,就必须按照安全规程中的相关规定来做。安全章程是按照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而制定的规范,包括安全操作电气装置、对人员的熟悉程度要求、微机强行解锁钥匙的严格管理要求、相关人员的明细要求等等,都有很清晰的规定。因此,学习和掌握此规程,对于电厂的电气安全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安全管理的要求,电厂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巡检人员进行安全章程的学习,让每一个人心中对安全章程都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这在指导自身的工作方面,收效是很大的。当然,这并不是表面的学习任务,而是实实在在有用的安全管理知识,员工在研究的过程中不要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来进行学习,要会学以致用。电厂的领导在组织员工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生动的案例,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对于相关的知识点也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对于安全管理的问题也会产生更为全面的认识。 2、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 在我国大部分电厂的电气执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然是管理不够科学合理。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管理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或者有制度没有真正的坚持。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显得格外重要了,对这一制度不仅仅是要求有,而且应该是要从实践操作中得出来的,必须是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制度要求精细,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制定全面的生产步骤,以及在出现问题时的应急处理措施,适时举行应急演练等等。让生产工人牢记在心,按照上面的制度要求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确保电气装置安全执行。 3、电厂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操作电气装置的专业人才,电厂的技术员工肩负著较大的生产责任,而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安全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内容。电气装置不是任何人都能随便接触和操作的,需要具备一定知识和素质的专门从事电力工作的人才能胜任。这就对电力行业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让电气装置乖乖执行,完成各自范围内的工作,还要懂得检修的相关知识,以便在操作中察觉相应的异常问题,及时解决。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是需要不断历练和培养的,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软、硬体基础。简言之,如此高、精、尖的人才需要综合培养。可以经常组织这些人下到基层车间考察和学习,直观地面对该装置,包括它的效能、特点、容易产生的问题、具体的资料资料等方面,都能全面地了解。技术人才的视野一旦扩大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就不会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多元化、高素质的人才,不仅是电厂所需要的技术骨干,也是整个社会致力培养和需要的中坚力量。 4、电气装置和元件的维护 很多安全隐患存在于容易被人们忽略的装置细节中,一些安全事故也来源于元件间的组合、操作等方面。因此,电气装置和元件的维护是电厂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定期的检查和修护装置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检查电源、电压、仪表等的数值是否在正常范围,装置的执行是否出现异常,元件是否需要更换等问题,都是安全管理中日常所行之事。电气装置的高效执行是电厂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电气装置的维护应该由专门指定的人全权负责,并且规定数量和质量等明细统计。把岗位职责划分清楚,落实到相关负责人,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避免应付了事和滥竽充数现象的发生。专门负责的人员确定以后,电气装置的检修、清洁、保养等问题,都是需要定期进行的工作,避免由于不当的装置维护而产生较大的安全问题。 四、结语 在电厂电气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安全管理方面的各项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维护相关的电气装置的正常运作,有效保障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维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总之,电力生产行业要切实进行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共建和谐而繁荣的经济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树海,甄树义.论如何提高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安全执行管理[J].现代装饰理论,2014,06:191. [2]彭光.试论如何提高电厂电气装置的执行效率[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3,03:84-85+88. [3]张洋.电气安全技术及其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2:225-226. 猜你喜欢

建筑精细化管理毕业论文

城市精细化管理论文篇二 对我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摘 要: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加强城市管理,既是发挥城市整体功能,促进 经济、社会协调有序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现代化城市整体形象的集中体现。 关键字:城市 城市管理 细化管理 Abstract: City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is also accompanied by human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together. Strengthen city management, play city is overall function, stimulative economy, society is harmonious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and two civilized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is als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overall image of the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city. Key words: city; City Management; Fin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加强城市管理,既是发挥城市整体功能,促进 经济、社会协调有序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现代化城市整体形象的集中体现。 一、我市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学的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由于城市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条块关系不协调,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城市管理仍处于人治与法制并存,执法与抗法同在的复杂矛盾冲突中。管理观念上,管理意识滞后,跟不上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在城市管理体制上,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现象突出,致使管理效能不高。 (二)部分市民素质较低,文明意识薄弱。一些市民缺乏文明意识,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乱倒垃圾现象时有发生,肆意践踏 绿地、毁绿,破坏绿化设施现象普遍存在。 (三)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主次干道排水不畅,绿化带内侧无排水设施,部分街道人行道地面砖铺设有漏土现象,造成“晴天粉尘路,雨天水泥路”的现象。个别街道交接处路面硬化不到位,影响了街道的整洁,致使街道每10平方米尘土数量难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另外,市政设施落后,施工机械老化,数量有限,管理不完善,不能满足正常的施工需要。 (四)城市管理的执法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城市管理的强制扣押容易激化矛盾,有时阻挠、抵制,严重者甚至围攻、谩骂、殴打城管执法人员。 二、加强和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建议 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动城市管理向科学化、法制化、精细化方向转变。 1.城市管理必须要创新管理理念。 为满足市民对城市环境日益增高的期望,加速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更新城市管理的理念。城市管理是多部门、多项管理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城市管理长效化,必须建立以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为特点的"综合执法"管理模式,建立权威性的城市管理综合协调机构。 2.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电台、电视、报纸和组织宣传活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创建知识、文明知识、环境卫生知识等,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大城市管理法规宣传力度,反映城市管理的有益成果,切实提高居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形成全社会支持城市管理的舆论导向。 3.以建促管,加快城市管理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农贸市场、停车场、洗车场等场(点)的规划布点与建设。完善城区交通标志标线,实行车辆归场归点停放,加强城区交通静、动态管理。要将市场建设纳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中,本着“管理优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分批实施,做到“堵”“疏”结合,有“堵”有“疏”,缓解城区管理压力。 4.强化执法,进一步提高执法监督水平。一是进行城管行政综合执法,增加城市市容、城市绿化、城区环境噪声污染、城市道路及交通秩序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权,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改变目前城管部门管理职能缺位的现状。对一些图谋个人利益、偷盗路灯设施的不法分子要加大打击力度,通过强制措施,规范提高市民群众的自觉意识。二是要合理安置便民服务摊点,可以将城区主要道路两侧划为禁止区,严禁任何摊点占路经营或店外经营;将道路边角、小街巷设为控制区,合理设置一些便民性服务摊点,统一定点设置,统一管理标准,使城市管理工作更趋人性化和社会化。三是聘请协管员,在沿街商店门前划定自行车、摩托车停放区域,与沿街业户共同规范门前自行车、摩托车停放秩序。在城区主要道路划定机动车停车泊位,疏导乱停放的车辆。四是设立信息发布栏,清除“牛皮癣”一类的野广告,方便居民发布信息。统一设计户外广告设置方案,并按要求把好审批关和设置关,充分考虑广告的设置档次、亮化效果,实现户外广告设置规范管理。亮化效果,实现户外广告设置规范管理。 5.标本兼治,构建城市管理的长效体制。城管执法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求我们工作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方式,真正形成一套结构合理、程序严密、执行顺畅的工作机制。一是要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将城区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城区出入口等卫生死角全部纳入城市环卫工作的统一管理,消 除城区主要干道同背街小巷等卫生死角环卫作业“两层皮”现象。二是环卫工作要引入竞争机制,严格环卫保洁标准,改变城区环卫保洁初级管理模式,切实建立城区环卫工作长效管理模式。三是要以“属地管理”为抓手,完善“门前五包”责任制。从“门前五包”工作的组织、督查、考核、评比入手,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与奖罚机制。四是要突出和谐管理、服务管理,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采取人性化措施,把城管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寓服务于管理,发挥辖区单位和市民的作用,形成城市管理的合力。五是要突出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经验,逐步建立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形成全方位、高效率运行的城市管理模式,不断提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看了“城市精细化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城市精细化管理演讲稿 2. 如何做好地铁精细化管理论文 3. 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4. 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范文3篇 5. 浅谈城市管理毕业论文

集团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摘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指工程中标以后,施工企业采取何种管理形式组织施工生产管理。它涉及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方面决策,对施工组织安排、安全质量控制、项目成本控制、资金调度控制等具有重大影响。为了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中,不断探索新的项目管理模式,从计划管理到三级项目管理、两级项目管理以及集权式两级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均体现了施工企业力求加大项目管理和控制愿望。但随着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深入,不同的管理模式均出现了不同的缺陷,尤其是集团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决定工程项目管理机构设置是否精练、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施工组织安排是否科学等,进而影响项目的盈利水平。为此,选择和探索项目管理模式,规避不同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对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控制、提高项目盈利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探索 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集团施工企业在努力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逐渐陷入“中标难,中标后盈利更难”的困惑。盈利难最主要的原因是项目成本控制不了,直接导致产值利润率每况愈下、流动资金匮乏,出现“没活活不了,有活难赢利”的怪现象,企业生存举步唯艰。不少企业曾想出很多管理办法试图解决成本控制问题,如提倡“先算后干,边算边干”目标责任成本管理,提出“不能赢利的项目经理不能再任职”、“增加风险抵押金”、采取“收权”(一切材料采购权、机械设备租赁权、劳务与分包合同签订权均由公司掌握)等行政措施,更有一些企业采取“先收取合同金额的一定百分比的管理费,剩下的项目用”的办法。措施不少,而亏损项目却越来越多,很难从整体和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不得不引起企业管理者的思考。笔者仅从项目管理模式对项目管理的影响谈谈看法。 1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回顾 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管理问题。 通过多年来对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施工企业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粗放性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变迁。加强了项目成本计划管理在施工生产中的运用,如“限额发料”、目标责任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等。尤其是项目法实施以来,集团施工企业多采用了三级项目管理模式(总公司、子公司、工程队三级管理),明确了各级管理层在项目管理中的职责,加强了施工、质量、安全及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对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作出了不少贡献。但三级项目管理模式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约了项目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1)子公司各自为战,很难发挥集团作战的整体效应。集团施工企业在工程中标后,一般将施工任务分段划给各子公司,各子公司仅根据自己承担的施工生产任务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施工,这就势必造成人力、物力的重复投入、使用率低下,而相互之间又很难进行调配,造成集团作战应享有的经济效益流失。 (2)部门设置重叠,现场管理经费增加。工程项目开工后,总公司(局指挥部)将根据施工生产的需要,设置管理部门、配置相关管理人员,而子公司(处项目部)、工程队为保持管理工作的衔接与对口,又将配置和设置相同的人员和部门。参建单位越多,管理人员的编制就越大,大大地增加了现场管理经费。 (3)项目管理责任无法明确界定,三级管理机构相互推诿责任。较多的集团施工企业原为国有施工企业,虽经改制成公司,但资产主要还是国有资产。由于机构重复设置,三级管理层在履行各自职责或管理失控时,相互推诿责任。结果到最后谁也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国有资产流失。 (4)多层管理、功能重叠,办事效率低。工程项目管理内容广杂,施工企业在加强生产管理的同时,不仅要在接受多个上级单位指挥的同时,还要应对业主、咨询、设计、监理和质检单位的检查,协调与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某一件事,一级管理机构或一两个人就能办成的事,结果多层审批、多头管理,不仅造成办事效率低下,还重复增加不少费用。 (5)对管理模式和相关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现场管理五花八门。由于管理者对管理模式和相关政策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差异,各自推行不同的现场管理方法(如在作业层的使用上,有的用职工、有的用架子队、有的甚至使用整建制的民工队;设备租赁有的按月、有的按台班等等)。成本控制方法和力度各不相同,同样的项目盈利水平不一。在进行成本分析时,管理者又能找出诸多不同的客观原因,无法进行真正的对比。 (6)本位主义严重,办事从自身利益出发,无大局观念。三级管理机构均进行单独核算,管理者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考虑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很难协调和共享资源。甚至有的上级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向下级管理分摊费用,而下级单位又利用内部经营手段获取收益的同时,增加了内部经营费用开支。 2三级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 随着对项目管理经验的不断总结,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三级项目管理存在的不足,不断对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去掉工程队一级管理机构;进而发展到在去掉工程队一级管理机构的同时,对参建子公司组建的项目部进行了集中管理,加强施工组织,大宗材料和机械设备租赁进行集团招标,资金集中调度等管理,即实行集权式二级项目管理。 2.1集权式二级项目管理的优点 (1)统一施工组织安排,在资源配置和调配上拥有一定的权力,大大提高了集团作战能力,减少资源浪费。2)对大宗材料和设备租赁进行招标采购,发挥集团购买的优势,降低了材料采购成本和设备租赁单价。 (3)指导工费单价,尤其是劳务分包单价,有效控制了工费开支。 (4)合理分配经济资源,将有效的经济资源运用到工程项目最需要的地方。 (5)在整个项目推行统一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一改过去按预算单价进行分解的做法,明确了管理层(局项目部)和作业层(子公司项目部)的成本责任,使作业层成本更接近实际。 (6)统筹安排对外协调工作,避免了费用的重复开支。 (7)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对目标责任成本范围之内的风险,由子公司项目部承担;之外的风险由总公司项目部承担。而对项目完工后实现的盈利,由总公司和子公司按比例分配,明确了项目成本控制责任。 2.2集权式二级项目管理的缺点 在推行集权式二级项目管理的过程,一方面是未彻底避免三级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问题。集团施工企业的大量施工生产资源主要集中在子公司,总公司要进行集权式二级项目管理,势必要子公司投入施工生产资源;而子公司在投入经济资源的同时,又失去对集权项目的控制权,短期内见不到回报,影响了子公司支持集权项目的力度。 (2)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任免问题。总公司项目部管理人员由总公司配置,子公司项目部管理和作业人员由子公司配置,总公司项目部无权任免和调配子公司项目部人员,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管理人员,总公司项目部无权撤换,进而造成政令不畅。 (3)本位主义思想依然严重。各子公司配置的生产资源相互独立,独立承担施工生产任务,大局观念缺乏。 (4)利益主体不一致,两级核算脱节,成本控制力度不足。总公司项目部虽对子公司项目部进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但在成本核算上,总公司项目部仅按测算目标责任成本单价对子公司项目进行核算和控制,而子公司项目部再对目标责任成本进行分解和控制。子公司项目部为了自身利益,常常隐瞒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夸大项目困难,在目标成本的控制单价上讨价还价,虚增了项目成本。 (5)机构设置仍有重叠,现场管理人员较多,开支过大。 (6)总公司项目部管理人员并未真正面对项目成本,且较多管理人员无现场成本控制经验,无法挖掘成本控制空间。 3项目直管模式的设想 针对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为加强项目管理,切实控制成本费用开支,做到项目核算真实反映耗费的实际情况,有的企业开始探索项目直管模式。 所谓项目直管模式,就是工程项目中标后,由总公司和子公司共同投入施工生产资源,组建合伙型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项目施工生产、质量监控、安全保障、关系协调及经济核算工作,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在安全、优质、高效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实现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总公司和子公司共同组建监管机构(该监管机构职责可由总公司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履行,也可由总公司和子公司组建临时监管机构),指导、监管和考核合伙型项目经理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推行项目直管模式,不仅继承了三级项目管理和二级集权项目管理的优点,还克服了其存在的不足。 3.1项目直管模式的优势 (1)统一施工组织,有效配置、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资源利用效率。合理配置资源是加强项目管理前提条件,项目经理部有权、更有责任根据项目部总体施工组织规划和目标,充分利用管段内人财物等各项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效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率,提高周转材料周转次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购置和闲置。 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深入探讨。 (2)减少管理层次和机构,强化管理力度。在项目直管管理模式下,一个工程项目只设立一个项目部,减少了管理层次和机构的重复设置。各部门的职责明确,克服了本位主义和各自为政的缺陷,各单位投入的资源均由项目部统一调度,确保了政令畅通。 (3)更有利于发挥物资和设备租赁的招标采购优势,大幅度降低项目成本。在项目施工中,材料费和机械费将占到工程成本的50%~70%,通过招标采购,可以切实有效地降低其采购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4)有利于在项目范围内推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完善责任考核和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有了统一的项目管理,有利按统一的取费标准推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防止成本控制脱节,按管理制度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和奖罚。虽然项目部管理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但只有一个利益共同体,无法代表各自的单位,只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努力实现项目管理目标。 (5)促进项目管理和科学技术的交流。总公司及所属子公司在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方面各有所长,拥有不同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成果,推行项目直管模式后,来自不同单位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可以进行相互交流,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6)避免了内部经营费用的开支。组建合伙型项目经理部后,整个项目只有一个利益共同体,避免了不同利益体之间开展内部经营活动。 3.2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要推行项目直管模式,组建合伙型项目经理部,调动子公司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积极性,防止总公司与子公司争任务,还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3.2.1经济资源的投入问题 由于合伙型项目部是一个临时机构,无生产资源,工程中标以后,总公司根据项目生产经营的需要,要约有资质子公司,等额(也可按约定比例)出资组建合伙型项目经理部,其经济资源的投入分为货币资源、物资和设备资源。 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深入探讨。 (1)货币资源:合伙型项目经理部成立后,根据合同履约和施工组织安排,确定项目起动所需资金(含新购设备的购置费),等额(或约定比例)由总公司和应约子公司共同出资。 (2)物资资源:为充分利用总公司和子公司现有物资资源,可与项目部进行协商同意,按其市场价值调入项目经理部,其价值可抵出资额。 (3)设备资源:对经项目部同意调入机械设备,按该设备市场租赁价格和工程所需工期,计算租赁费总额的现值抵做出资额,租赁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摊销。对提前退场的设备,相应子公司应及时补足差额,设备所有权仍属原单位。 3.2.2人力资源的配置、考核和安置问题 项目部所需管理人员,由总公司和子公司按计划共同推荐,经考核审查后择优录用。人事关系调配归总公司,人事任免权归项目部。为鼓励各单位推荐精兵强将,防止“卸包袱”式推荐,可建立一系列奖励和约束机制。比如:人力资源可占其出资额的一定百分比,对不能胜任工作退回的人员按其职务高低相应扣减其出资比例,直至扣完人力资源出资比例为止。项目管理人员的考核由监管机构和项目部两级机构进行,项目领导归监管机构考核,项目一般管理人员归项目部考核,考核合格继续留用,反之予以退回原单位。项目完工后,管理人员可优先向新开工项目推荐,剩余人员返回原单位,由单位妥善安排工作。对表现突出人员,项目部可给予一次性特殊奖励,并建议相关单位给予提拔。 总之,项目管理足一个复杂的系统[程,项目管理者将全面负责进度、安全、质量和效益的管理,不管采用何种模式,企业均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的要求,建立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措施,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

施工企业管理 (一) 明确企业性质,强化市场意识,推进观念创新 1、实施战略管理。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经常分析企业面临的市场态势,正确估价企业的现实状况,时刻以市场为导向,审时度势、精心谋划,不断调整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策略。牢固树立强化战略管理是对未来企业发展投资的观念。 2、加快企业内部市场化进程。要按照新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建立健全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内部任务竞争市场、设备租赁市场、人才流动市场、劳务调配市场。通过市场调节,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形成竞争激励机制。牢固树立市场竞争是解决揽管脱节、责权分离、职能错位、效益不佳和搞活机制、锻炼队伍、寻求发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最佳效益的主要手段和观念。 3、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信息化运行管理体制,注重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信息管理与技术人才,加大各管理层的计算机配备与计算机网络建设投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快,覆盖面大的优势,为企业扩大宣传,收集信息,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渠道。 通过提高计算机普及程度,运用网络技术,建成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部各层次、部门间的业务信息连通,达到资源共享、信息的便捷交流的目的,以提高企业的决策管理水平、指挥和执行、业务管理的效率。逐步实现企业内外的电子商务活动,形成综合电子商务系统,促进企业管理运行模式积极的变革。 (二)发挥集团优势,扩大经营空间,推进经营方式的创新 1、强化经营管理,下大力承揽工程任务。要牢固树立经营管理第一、承揽任务为先的思想,在人、财、物的配置上,充实和加强经营力量。既要培养和造就一支职业化、专家型、高水平的经营队伍,又要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广交四海朋友,多集有效信息,形成天南海北找市场,千方百计揽任务的“大经营”局面;要建立多层次、多方位、持久稳定的信息网络,完善和配套反映灵敏、高度自如的操作决策机制;要加快业务培训,提高标书编制水平、协调水平和经营决策水平,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中标率;要建立经营工作责任体系,强化约束和激励机制,划分责任区,明确责任人,加大经营投入,搞好内部协调,严格执行经营业绩奖励制和经营失误责任追究制。 2、扬长避短,努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着力发展特色、培植优势、创建名牌、巩固强项、突出专业,敢于在承建高、精、尖、新、特等项目上下功夫。 3、搞好联合经营、争取更大的经营空间。要继续坚持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经营方式,根据市场实际,联合金融融资部门、勘察设计单位、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高等院校以及有关中介机构组成的联合体,发挥联合经营优势,拓展市场空间,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改革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制度创新 1、调整组织结构,优化管理体制。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以资产经营为手段,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标志的现代企业集团。集团内建立起以产权关系为联结纽带,适度集权和放权管理相结合、宏观政策导向调控与自主经营相统一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组成一个系统的战略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集团公司尊重子公司的独立法人财产权,不干涉子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着力使集团公司形成以生产、资产和资本经营为核心主体的决策中心、资金融通中心、信息情报中心、重大项目投资开发中心。负责对企业的产权管理、市场开发、战略规划、经营决策、宏观调控、资金融通、班子建设、综合协调以及母公司本级的生产、资产和资本经营活动。对子公司行使出资人的职权,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母公司本级经营的健康发展,开展“揽、干、管、算、收”五个环节的经营管理。新的管理体制建立以后,必须依照《公司法》的规定,制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和总经理工作制度,并严格按议事规则,界定各自的责任和权利。真正形成权责明确、各负其责,运作有序、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 2、调整机构编制,优化管理人员。各级组织机构的配置,要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立足市场、突出中心、精干高效、运作有序”的原则。以优化生产要素为前提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人尽其才的管理机构,成为真正适应市场要求的、有利于生产与资产经营管理的、精干高效运作的业务部门。 3、调整劳动力结构,优化施工队伍。内部劳动力结构调整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对目前所有工程队根据市场需求和项目管理的特点,实行改组、改造和重组。组建一批具有独立经营能力、能直接参与市场并可承担中型以下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型作业队;成立一批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工程队;建立一批以带外部劳务为主、管理密集型的架子队。以此三种形式形成紧密型劳务市场的基本队伍。第二步是建立面向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及劳务基地。对内部职工要向四个方面分化,一是培训带民工的管理骨干,具备工长、领工员水平;二是培训专业人员(“十一大员”);三是培训特殊作业人员;四是用活政策,对老、弱、病、残人员实行退休、退职、内养。通过调整、改组、分化,真正形成能适应市场要求的竞争力强的基本劳务队伍;五是要采取内引外联、竞争上岗的方法,有选择地使用部分技术精、管理严、质量好、施工能力强的民工队伍充实劳务层,并根据施工需要实行动态管理。也可以通过自愿参股联营等多种动工纳入集团系统,实行半紧密型管理;六是在劳动力配置上要坚持“以我为主,劳务补充”的原则,实行长期合同工、农民合同工、季节工、临时工、清工和劳务工相结合的多种用工制度。 (四)以项目管理为重点,强化过程控制,推进管理创新 1、实行两层分离和优化组合,完善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体制。工程项目部实行管理层与作业层两层分开。集团对所有工程项目实行内部招标,通过招标选聘等竞争动工建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实行由开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管理机制。项目经理通过招聘、选举、指派、自荐等竞争方式,择优上岗;项目经理部实行“经理负责、全员管理、集体承包、风险抵压”体制,认真兑现合同承诺的各项指标,保证工期、质量、安全、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抓好工程质量,多创优质工程。一是增强法制观念,强化创优意识。要认真贯彻《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质量标准、质量监察一系列法规条例。坚持依法办事、按标准办事,把创优质工程作为企业自下而上发展的重要前提;二是建立质量责任体系,强化全员责任。工程项目部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全体人员参加的质量责任保证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贯彻九千标准、强化过程控制。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构成情况、难易程度、施工合同要求,确定创优目标,明确创优标准,编制创优计划,分解好岗位创优和工序创优责任。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增强项目创优责任感和紧迫感。 3、加强成本管理,努力挖潜增效。一是要从实际出发,在项目认真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好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确定合理的上交指标,并签订项目责任承包合同,强化责任风险。要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部成本分析、成本核算、成本责任体系,使目标成本有据可依、有序可循、层层分解、人人明白;二是加强作业层的责任成本包干定额,防止效益流失;三是要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强化项目运作过程中的实际成本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开源节流、降低物耗,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努力实现工程项目的最佳效益;四是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营运交通。要遵循优化配置的原则,按照工程项目需要、结构情况、合同要求、施工周期,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合理配置项目机械设备,增强机构设备的有效运营,实现投入产出的最佳结合。 4、加强资金管理,严格财经制度。工程项目部要实行财务会计委派制。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加强工程项目部各个环节资金的预算编制,分析了解资金运作和执行情况,严格财政纪律,限帛预算外资金的支出;要加大工程款的回收力度,及时清理和处理工程项目部债权债务,力求做到竣工决算到位,工程款拨付到位;要坚持项目经理在大额资金运动集体研究的前提下“一支笔”签字制度,杜绝政出多门、资金流失、账外循环等不良现象;要认真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和竣工审计,确保工程项目最终效益的事实可靠,并据此兑现项目承包合同。 5、抓好现场标准化管理,确保安全“零事故”目标的实现。要抓好安全教育,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部安全责任体系,签订安全责任状。真正做到层层有安全目标、级级有安全措施人人有安全责任;要按照贯标程序文件要求的《施工过程安全控制程序》,抓好安全标准化检查和监控,实现安全“零事故”目标;要抓好安全文明卫生标准化工地建设,做到因地制宜、布局合理、整洁一致、操作方便、安全卫生,保护环境。从整体上提高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水平,树立工程项目的良好形象。 (五)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培训教育,推进科技创新 1、抓好培训教育。知识更新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显得尤其重要。必须认真搞好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培训规划》和《科技开发规划》,有计划、分类别、按层次对各级领导干部、项目经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职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优化职工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 2、建立科技创新体系。要坚持以重难点工程建设项目和新产品开发为中心,以科技成果转换为关键,以降低工程成本和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技术优势为目标,建立以集团公司为龙头、以子公司和工程项目部为主体、以科技机构、高等院校的协作为辅助,以高、新、尖、难、特工程为重点的技术创新格局;加大科技的投入,创造高质量、高品味、高效益的精品工程。 3、积极应用新技术。要通过实施“先导创新工程”、“技术开发工程”、“成果转化工程”,积极开发应用新技术。要攻克长大隧道、软土地基特殊处理施工、特大桥高墩翻模、大跨度连续梁悬灌、深基坑支护、桩基检测、建筑钢筋连接、高性能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高速铁路、计算机应用等技术以及产业信息技术,努力实现新技术的转化,增加科技含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 施工项目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只有搞好施工项目管理才能够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之管理科学。施工项目管理是市场化的管理,市场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环境和条件;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又是市场的基本经济细胞;施工企业的主体又是由众多的工程项目单元组成的,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产要素的集结地,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和来源,直接维系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只有把管理的基点放在项目管理上,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实现项目合同目标,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提高工程投资效益,才能达到最终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求得全方位的社会信誉,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 一、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如何以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益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施工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些要素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是一种相互结合的立体多维的关系,这就说明项目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施工项目管理是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认真研究并强化其管理。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管理主要体现在四方面:(1)&127;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即适时、适量、比例适当、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生产要素以满足施工需要;(2)&127;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即对投入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在施工中适当搭配以协调地发挥作用;(3)&127;对生产要素进行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是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与保证,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生产要素,使之在项目中合理流动,在动态中寻求平衡;(4)&127;合理地、高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提高项目管理综合效益,促进整体优化的目的。 二、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 项目管理的施工系统包括技术、社会、经济三个分系统,这三者是施工项目系统的三个不同的侧面,三者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127;技术系统。技术系统是三个分系统的核心,因为施工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向业主交付低成本高质量的工程产品。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并创造优质产品。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技术系统的重要内容。 (2)&127;社会系统。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故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为社会系统。项目管理,人是第一要素。工程施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较全面的施工技术知识、具有较高的组织领导工作能力,而这组织领导工作能力高低的体现关键就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也是顺利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所在。 (3)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项目管理施工系统的关键分系统,是“目标分系统”之一。工程施工是一种生产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经济活动过程。工程施工势必投入“人、材、机”及资金,投入太多会造成浪费,投入不足又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经济系统是与技术系统、社会系统相伴随而发生的,是一个投入和产生的系统。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投入产生分析,搞好责任成本管理,对所有资源要素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组合,以保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生,也就是说,工程 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就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过程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才能真正做好项目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半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崐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二)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三)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四)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五)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项目成本控制措施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流,或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至少是不会有理想的降低成本效果。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一)组织措施。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工程技术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负责部门,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经营部主管合同实施和合同管理工作,负责工程进度款的申报和催款工作,处理施工赔偿问题,经济部应注重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增创工程预算收入;财务部主管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应随时分析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合理调度资金;项目经理部的其它部门和班组都应精心组织,为增收节支尽责尽职。 (二)技术措施 1.制订先进的、&127;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施工方案包括四大内容: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组织。正确选择施工方案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2.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127;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 3.严把质量关,&127;杜绝返工现象,缩短验收时间,节省费用开支。 (三)经济措施 1.人工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 2.材料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综合利用一切资源。 3.机械费控制管理。主要是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 4.间接费及其它直接费控制。&127;主要是精减管理机构,合理确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节约施工管理费等等。 项目成本控制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三者是融为一体、相互作用的。项目经理部是项目成本控制中心,要以投标报价为依据,制定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各部门和各班组通力合作,形成以市场投标报价为基础的施工方案经济优化、物资采购、经济优化、劳动力配备经济优化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综上分析,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控制项目成本;也只有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有意义。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现了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并代表着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的标尺。还有一部分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可是字数超过10000字了,不能在这里发了!~

建筑类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材料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建筑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_建筑类 毕业 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建筑工程论文题目

1、招标控制价模式下建设工程投标报价规律研究

2、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围标现象探讨

3、地方政府对公共建设工程监督过程现状及问题研究

4、基于并行工程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5、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审判实务研究

6、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研究

7、实验室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8、建设工程项目设计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和对策研究

9、场地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10、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研究

11、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集成研究

12、建设工程施工进度BIM预测 方法 研究

13、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

14、建设工程项目承包商索赔研究

15、建设工程招投标社会成本研究

16、建设工程生命周期信息管理(BLM)的理论与实现方法研究

17、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风险管理研究

18、建设工程合同效率研究

19、建设工程契约信用制度与体系构建

20、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21、论路基工程合同管理中的变更处理

22、论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23、论工程造价的审核

24、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25、论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6、实施多项目的协同管理探讨

27、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

28、浅谈工程招投标报价的标底编制问题

29、工程造价风险防范探讨

30、论建设工程价格的合理确定

31、建筑施工项目安全 文化 建设研究

32、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在独立式住宅中的应用研究

33、青岛地区农村钢结构住宅热桥的热工分析

34、英谈村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

35、我国建筑业营改增相关问题研究

36、延长油田中心化验室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37、低气压下噪声环境对人体舒适感影响机理的研究

38、青岛市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实测与研究

39、晋鲁地区民居烟囱的建构技术与文化意义研究

40、挣值法在中铁一局二公司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41、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对策研究

42、冯坪办公楼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研究

43、ZHGY集团管道安装项目预算控制研究

44、延长石油南区采油厂办公楼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45、NK集团土地整理项目的成本管理优化研究

46、延长油田崖里坪住房小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47、基于公司战略的建筑企业多项目管理研究

48、注册造价工程师诚信评价体系研究

49、HCE集团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50、K公司固定资产质量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

51、基于BIM的框架结构参数化设计研究

52、智能型太阳能LED路灯控制器的研究

53、青岛里院建筑保护与改造模式研究

54、基于博弈分析的绿色住宅发展研究

55、青岛市大型公建能耗现状评估与预测研究

56、符合被动式围护结构热工标准的“抬梁式”农村住宅构造方法研究

57、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58、基于可操作性目标的城市色彩设计方法研究

59、基于BIM的规则建立在建筑设计阶段应用研究

60、建设工程网上招投标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消防系统优化

2、基于BIM的大型建设项目优化技术研究

3、算量软件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及问题探讨

4、新型建筑工业化建设项目管理改进研究

5、西北地区农村居住建筑节能技术与示范工程研究

6、寒冷地区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研究

7、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和评价体系研究

8、基于关键链技术的工程建筑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研究

9、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

10、基于BIM与Eworks技术的建筑工程事故预防系统研究

11、国际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12、基于BIM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13、工程结构的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

14、建筑工程项目结构优化设计控制的技术方法

15、建筑行业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6、基于BIM平台的建筑工程外部质量可视化系统研究

17、绿色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18、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9、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新技术推广策略研究

20、公共体育建筑策划研究

21、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架构与实现技术研究

22、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研究

23、建筑节能科学观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24、砌体结构抗震试验及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25、清代官式建筑研究史初探

26、北京市某超高层建筑基础灌注桩后压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7、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28、建筑业主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29、建筑工程标准化系统多主体协同优化研究

30、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中BIM技术应用研究

31、BIM技术在我国建筑工业化中的研究与应用

32、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运营管理应用探索

33、BIM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探究

34、BIM在绿色建筑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35、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的动态识别和实时预警研究

36、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37、BIM技术在大型公共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38、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信息查询系统设计与应用

39、某建筑裙房桁架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40、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工程质量控制

41、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4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4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44、建筑工业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

45、装配整体式建筑绿色度评价体系研究

46、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7、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成本分析与控制

48、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过程管理研究

49、建筑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

50、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建设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1、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 措施

2、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

3、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

4、浅论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

5、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6、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分析

7、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

8、浅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9、建筑工程管理中进度管理的重要性探讨

10、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

11、试析建筑工程中绿色工程管理的价值观与创新途径

12、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

13、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探究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

15、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16、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17、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

18、探析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9、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20、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措施分析

21、现场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

2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分析

23、论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

24、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控制要点探究

25、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分析

26、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不足及解决方法

27、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28、关于建筑工程管理的技能创新的探讨

29、论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

30、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

31、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浅析

32、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现场施工管理要点之研究

33、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

34、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探讨

35、PDCA循环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36、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其管理策略

37、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

38、建筑工程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探究

39、小议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及工程管理

40、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分析

41、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对策研究

42、建筑工程管理当前困境及控制举措

43、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

44、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45、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46、基于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

47、建筑工程管理方法与智能化技术分析

48、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49、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50、技术创新视角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管控研究

建筑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建筑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 建筑工程类的毕业论文

★ 建筑工程类论文参考范文

★ 建筑类毕业论文

★ 建筑类毕业论文范文

★ 建筑方面论文参考

★ 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

★ 关于建筑专业论文

★ 建筑类论文范文

★ 建筑工程类论文范文

物流仓储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

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相关的论文题目可以看下品学论文网的,我的硕士小论文就是求助品学论文的老师搞定的,真的是非常效率加专业,很快就给我了,论文的修改过程也很顺利,投稿到录用来回只用了一个多月,比起同学发表的文章来说真的是超级速度了。

[2] 张二磊. 仓储管理运作效率提高途径[J]. 中国市场, 2009, (19) . [3] 林志华. 现代企业仓储管理新的要求[J]. 市场周刊(新物流), 2009, (03) . [4] 王勇. 5S管理与仓储管理精细化[J]. 中国储运, 2009, (02) . [5] 罗俊. 物流公司仓储管理案例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1) . [6] 王敏浩. 浅谈物流中心仓储业的自动化管理[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9, (07) . [8] 姜超峰. 仓储管理与技术应用前景[J]. 中国储运, 2009, (01) . [9] 张晓平,华希勤,王振荣. 关于仓储流程管理的思考[J]. 梅山科技, 2006, (03) . [10] 朱丽慧. 提高梅山仓储管理效率的探讨[J]. 梅山科技, 2008, (S1) .

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各种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逐步得到升级和更新,物流功能进一步完善,国内海产品物流体系已初步形成,为海产品物流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基础保障。但长期以来,国内海产品生产者规模小,物流组织化程度较低,流通环节多,信息化程度低,供应链上下游环节缺乏统一的物流管理模式和制度安排,导致国内海产品物流效率大打折扣,在流通中的质量安全控制和监督亦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据统计,2010年国内海产品冷链流通率为23%,流通腐蚀率达15%,而渔业发达国家其流通损耗率仅为5%。物流的高成本、高损耗、低效率,严重制约了海产品的流通半径,且导致质量安全缺乏保障。因此,如何在保障海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高效组织海产品物流,成为中国海产品物流管理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力图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结合中国海产品物流管理发展的实际,构建出适应中国渔业经济发展的海产品供应链物流模式,基于此,对供应链物流模式下的海产品物流质量管理体系、海产品信息化管理体系、海产品标准化管理体系以及海产品物流运行机制进行探讨和分析,并针对海产品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以期通过各种物流资源的协同管理,降低海产品物流交易成本、保证海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海产品物流效率。论文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对国内外海产品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对海产品物流、海产品物流系统、海产品物流管理等基本概念及特征进行界定和阐述。在厘清上述理论发展脉络,把握研究前沿的基础上,找出现有海产品物流管理理论实践研究的空缺和不足,明晰本文的切入点,为本文的及特征,指出目前中国海产品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制、物流运行模式、质量安全控制、信息化、标准化等问题,并深入剖析了以上问题的形成机理。再次,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

精细化管理论文范文

不错,学习学习。。。

百度文库,搜主题词即可

加强生产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措施论文

目前,随着我国稳健型货币政策的不断深入执行,各行业之间的无需竞争的加剧,产能过剩现象的严峻,市场需求的逐渐放缓加快了现代企业的产品流转速度、资金回流速度。微利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的加剧使得生产型企业的利润不断下降,处于发展的低谷中。很多生产型企业都希望通过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来努力挖掘潜藏于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生产型企业的管理提升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生产企业的精细化成本管理模式主要是将价值链作为增值的目标,通过精细化采购、精细化设计、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物流、精细化服务等多环节内容融入到成本管理思想中去。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必须根据精细化生产管理的特点,从全价值链的角度着手,从供应链开始,直到产品的售后服务成本,以此来谋取产品价值链成本的最小化,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一、生产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设计标准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产品的设计成本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价值链成本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也是价值链成本管理的源头。设计成本在企业的整体成本中的比重较小,但是设计方案的好坏将直接对产品的生产、营销、生产成本、售后服务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见,企业要想降低成本,一定要从产品的设计成本开始抓,提升产品设计人员降低成本的意识、积极性,但是,很多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忽视了对企业设计成本的管理。在这方面,日本的丰田公司在精细化产品开发体系中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标准化设计。例如:丰田公司对具体部件的开发计划、制图、详细的生产流程等都有着标准化的程序,这为今后设计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而在我国的生产企业中,设计程度的标准化还有待提高。

(二)缺乏对市场波动的正确认识及对存货的有效控制

在生产企业的成本结构中,直接材料及库存成品所占的成本比例较高,因此,对于存货的管理对成本的降低有着积极地作用。如果企业的库存量过多将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管理的实施,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高效的供应链,以此来提升库存周转效率,不断降低库存水平。在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物流及仓储部门说"来料不用、用料不来"、销售部门说"急需的未产、已产的'不急需"、生管计划部门谈到"已计划的经常变动、未计划的经产插单"等等不一而足。

深圳华为作为我国的知名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十分精的将准时制对生产进行控制,将原材料、各种生产配件、库存商品等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对人工、能源、材料、物流成本等的节约,并严格按照了客户的要求来进行设计、生产、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物流把控、售后服务等工作,最大限度的节约了各环节成本。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生产企业中在降低存货规模、提高对市场信息的预测的准确度、改善物料的计划、使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库存物资的优化管理、库存成本的节约、待料成本的降低等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生产企业在存货成本管理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三)缺乏对生产企业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

以精细化的管理思想审视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一般会发现存在着较多的资源浪费,例如:搬运的浪费、返工的浪费、等待的浪费、库存的浪费、生产过量的浪费、加工的浪费、管理的浪费等。那么,如何能够在现有的管理工具下有效的识别这些浪费将是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精细化成本思想的具体实践。但是,目前,很多生产企业并未完全对这些浪费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还缺乏对关键点的有效把控。

(四)缺乏对产品质量成本的管理

产品质量的改进会发生增量成本,但是,产品质量的提升与改进将大大减少返工、顾客支持、维修等成本,企业也会因产品质量的改进与提升而在顾客心中建立了较强的质量信誉,也能为企业业绩的提升奠定基础,在为企业提升销售额的同时带来价值的增长。但是,很多生产企业多年来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够为企业成本降低带来的益处视而不见,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生产企业,受其生产规模、人才、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产品的质量疏于管理,使得质量不断下降,也增加了产品的返工成本、销售成本、售后服务成本。例如:有的企业对质量分析工作还不完善,质量管理的培训体系还未落到实处。

二、加强生产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认识、优化流程,将问题消灭在源头

充分认识到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必然存在变动及不确定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这种不确定性,明确对未来的预期并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因此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到解决这些不确定性的工作当中去。市场不断发展,产业分工、公司内部管理不断精细化,让每一块业务交给更专业的团队、人员来处理,整体效率才会最高。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唯一手段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了满足客户,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客户的需求不存在变化或以极高的库存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正的问题源头不在于客户的需求是否存在不确定性和波动,而在于我们自身是否有满足客户不断变化和波动的需求的能力。

(二)分析价值流,降低物流成本

生产企业必须对制造工序价值流进行梳理和分析,部分企业生产工序中的不增值环节经常交缠,例如:上下道工序的衔接并没有将空间与路线的连续性问题考虑在内,造成制造过程中产品的流转、搬运等存在极大的浪费现象,物流存放的区域并没有充分考虑物流的路径,造成物料搬运中的浪费及效率的降低。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必须通过生产线路精细化布局的思想重新规划工艺布局,实施布局的优化与改进,以此来实现降低成本及提升效率的目的。

又比如,很多生产企业的仓储物流比较传统,企业为每一个生产车间都配置了二级库房,车间根据生产情况的需要,从一级库中将零部件领到二级库中备用。这种库存管理的模式不仅占用了空间,降低场地利用效率,同时还造成了库存的浪费。因此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成立专门的配送中心,根据各车间生产的需要进行零部件、原材料的配送,将大大降低资金的占用,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三)推进全员设备维护,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以精细化管理思想来看,现代生产企业必须大力开展全员设备维护,减少设备的故障损失、消除故障的发生,从发现设备故障的缺陷、消除问题等方面着手,实施全面的设备管理。例如:对设备随时进行清扫、防止出现污染、及时对设备进行加固和加油润滑;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及时更换设备的元器件、及时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维护的改进。

(四)优化制造手段,提高主原材料的使用效率

生产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生产实际情况对产品的制造过程进行优化,在提高主原材料的使用效率的同时,充分利用废料的循环利用来降低成本。

总之,随着现代生产企业竞争的不断激烈,各企业必须尽可能的消除一切浪费、持续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融入到企业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管理思想已经渗透到企业的战略发展层面,精细化生产到精细化成本思想的发展将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完善、不断成熟的过程。

因此,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是解决生产企业面临现实困境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裘学东。浅议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3.

[2]胡鹏。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分析[J].化工管理,2013.

[3]段景举。浅议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对于监狱系统的实际工作已变的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监狱规范化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监狱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思考》

摘 要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监狱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监狱精细化必须认真处理好“精”、“细”、“严”、“实”四个方 面相 辅相成的关系,重点始终坚持监管改造工作“法制化”、“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本质要求。同时,决策者的决心和把握好精细化的“度”事关精细化实施的成败和成效。

关键词 监狱管理 精细化 监管改造工作

推行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的趋势。引进和着力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和 措施 ,是适应监狱法治和社会行刑文明的需要。它对于进一步强化监狱管理,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增强监狱整体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益,进一步发挥监狱在法治、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一、监狱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一)精细化管理是当代社会政治文明语境下监狱管理的必然选择和必经过程

精细化管理最先源于 企业管理 学,是 企业运营 管理科学化、有序化的一种管理系统,它的内涵在于要求管理达到一种资源协调、组织优化、运转持续平稳、绩效明显的状态。

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学说,“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提出,具有双重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一方面,它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的一种反拨和刷新;另一方面,则是根据被管理者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化弱点而做出的技术性、建设性设计,使管理的质量和效益能更加显著。

监狱管理以人为中心,组织过程集任务执行(刑事执法、监狱管理)、情感转化(改造罪犯、重塑社会人格)和社会角色履行(彰显社会正义、帮助罪犯回归社会)于一体,管理的基点也是针对人所共有的惰、贪和粗等弱性特点,因而,也必须要通过精准的“管”(监督和控制)与细致的“理”(指导和服务)作用于监狱警察和罪犯两个主体,来实现监狱监管改造的组织目的。

新中国监狱的管理史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拘役所,近百年来的探索,运用实践了许多方式,大体上呈现了由人治向法治,由强制到契约,由粗放向精细转向的趋势,在现代社会政治文明、法治文明的引导下,监狱越发注重人权保障,越发重视监狱行刑与管理的社会效益。因而,精准地执行刑罚,细致地改造罪犯,保持常态化的罪犯改造质量,是当代监狱必然的追求。

在此背景下,监狱引进和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和措施,是要将已知的一些科学 管理知识 与监狱行刑管理相衔接,试图在监狱运行中通过准确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使监狱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更加协调,各个部位运转能达到最佳结合,从而使监狱行刑的法律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借鉴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原理,监狱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更具有特色。所谓“精”,就是去劣求优,不断提炼监狱管理的精到,提高监狱行刑的精准,从而找到解决监狱改造罪犯的最佳方案;所谓“细”,就是由粗入微,由表及里,探究根由,从而找到罪犯罪由与改造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细”是精细化的必然途径,“精”精细化的应然结果,“化”是精细管理所要求达到的一种相对持久的状态。这种状态一要形成体系。包含监狱管理中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刑罚任务的执行过程;二要保持常态。即,监狱管理形成持续的、稳定的体系和模式。

(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监狱管理质量,推进监狱准确执法的有效途径

管理是监狱全部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监管改造工作的成效源于管理的质量。监狱机关借鉴和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是简单的概念移植,而是实践工作的迫切需要。

监狱安全工作需要精细化管理。保持安全稳定是监狱最基本的政治与法律责任。在监狱运行过程中,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得到安全保障,每一项工作也都必须能保障监狱安全。因此,监狱的每一项制度都要完善,每一个从事监狱工作的人都要得力。监狱的制度之间,工作之间,警察之间,以及三者之间都必须是无缝衔接,达到协调运转的状态。传统粗放式管理的突出缺陷就是往往只只强调最优,对明显存在的缺陷视而不见。精细化管理则恰恰是要求我们从最薄弱处入手,强调缝隙间的紧密,不允许出现任何人为的疏忽、明显的缺陷。

监狱准确履行职能需要精细化管理。监狱执法是是一项极其严肃工作,不仅关系到国家法治的声誉和法律的威信,更涉及到执法对象的切身利益和社会法治秩序构建。精细化管理要求每项工作都要精密周到,每项关于安全防范的制度都要细致入微,每项 教育 矫治方案要精致到由表及里。在制度与制度、工作与工作、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之间都要“化”为一体,融合无间,最大限度地保证执法工作的严肃性,避免不应有的失误和差错。

监狱全面质量建设需要精细化管理。国家政治文明和社会发展形势要求监狱必须提高执法和改造罪犯质量,强化监狱全面质量建设刻不容缓。适应这一要求,监狱管理必须从理念到方式上都要由随意化向规范化, 经验 型向科学型,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其中,精细化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运用精细化管理系统推进监狱管理,从监狱管理的每个细节入手,促进监狱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监狱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监狱精细化管理是指在监狱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精益求精。即,做到“精”、“细”、“严”、“实”。四个方面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都不能反映精细化的本质要求。

(一)精在谋划

1.工作思路精确恰当。对于监狱单位来说,能否保持生机活力,实现监狱工作的安全、准确和文明,主要取决于工作思路是否恰当。“思路精确恰当”是指:谋划精,判断准:第一是夯实基础,落实制度,充实保障,努力向基础要安全,向制度要质量,向保障要监狱管理特色。第二是实中求稳,稳中求精,精中求特,以不变(制度化)应万变,以时间(快节奏)换空间,以技术(信息化)求效率。可以说,没有情况清,就不会有判断准,没有判断准,也就不会有谋划精。

2.工作目标精准明确。保持目标的精确与管理的精细化之间密切关系。目标是旗帜,旗帜鲜明,精细化才有动力;目标是引领,引领正确,精细化才有方向。目标并非越高越好,关键在于既切合实际,又催人奋进。最好设置在“跳一跳摘桃子”的临界状态。做到大目标能鼓舞人心,小目标能给人信心,循序渐进,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地不断向前推进。

3.工作流程精细巧妙。工作思路一旦确定以后,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执行力好坏就成为一个关键的因素。实践证明,即使在一个全部由高学历、高素质人员组成的群体里,而且人人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但假如工作流程设计得不合理、不精巧,其执行力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事倍而功半。在目前监狱警察总数缺口较大的情况下,要注重了对各项工作实际运行流程的科学设计,做到以精胜难、以巧驭繁。

4.工作保障精细周到。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利益的摩擦、 思维方式 的碰撞和技术手段上的裂痕。需要高度重视服务保障工作,千方百计消除监狱警察的后顾之忧,努力弥补各种硬件设施、基础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创造一个能令广大监狱警察心悦诚服、主动参与精细化管理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监狱要多想多做上级领导要求,监狱监狱警察拥护,罪犯积极参与的工作;多想多做有利于监狱稳定,改造增效,监狱警察得益的工作;多想多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监狱警察得到全面进步,罪犯得到全面改造的工作。

(二)细在过程

管理本身就是过程。精细化管理,重在怎样使整个过程精细起来。

1.健全工作操作细则。精细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必须嫁接在一套与具体实践工作相匹配的操作细则上。对监狱各项工作制定流程说明和实践操作指导书,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监狱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这样既可以防止管理随意性,又可以逐步实现规范化。每次都精细一点,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就能不断提高。

2.重视工作规范细节。监狱管理,功夫在日常琐事与执法细节。要求管理方案滴水不漏,执行过程一丝不苟。譬如监舍物质“四定置”、“四定位”、“四室规范”等一系列管理规定,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了罪犯生活的各个细微之处,这样,把整个管理过程都纳入到了精细化管理的体系之中,才能取得管理实效。

3.抓住工作推进细目。管理工作精细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看工作有没有推进细目。建立目标考核办法,设立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做到年度工作有行事历,月度工作有鉴定目录,每周工作有推进表,明确完成时间和责任人,保证监狱管理工作的顺畅运行。

(三)严在执行

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对各项制度、各项操作流程的严格遵守。监狱管理精细化也离不开对制度及流程的严格执行。

1.树立法制权威。新的管理制度的确立与实行,必须采取先僵化,再优化,再固化的强制措施,防止人性弱点带来的干扰,更要防止因人的幼稚创新改变制度原来的模样,要克服人的思维惰性和性格缺陷,不断地用机制来管理人,用制度来约束人,充分发挥严格是管理的热炉效应,保证 规章制度 的不折不扣地得到执行。

2.牢固确立三个体系。在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体系、检查考核体系和奖罚兑现体系。这三者之间不可或缺。切实发挥这“三个体系”对事、对人的管理约束作用,确保每一件事都有人管,每一个人都在被管理中。

3.及时 总结 和修订流程。执行的严格蕴含了对制度、流程的及时修订完善。一方面,通过严格的执行考核,发现制度及流程存在的问他,另一方面,通过对制度及操作流程的及时完善,进一步强化制度的科学性和流程的合理性,使监狱各项管理更加完善有成效。

(四)实在常态

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常态化是监狱管理的必然追求。

1.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是求实求是。推行精细化管理是要通过精细的形式和严格的管理的过程促进监管改造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首先要贴近实际。即贴近罪犯改造实际,贴近监狱警察工作实际,贴近监狱运行状态的实际,一切精细化行为都以监管改造工作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其次要符合监管改造工作本质要求。

2.精细化管理是渐进过程,核心在于保持管理的精细化常态。监狱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永远的追求,一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指导思想上不能有急功近利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原有管理基础,行为上始终保持循序渐进的科学状态;同时,要做到持之以恒。管理是工作过程,只要有工作任务,只要有监狱存在,就会有管理。始终如一地保持精细管理的心态,养成精细管理的行为习惯是提高监狱工作质量的根本要求。

三、监狱精细化管理的重点

实行精细化管理,关键在于 方法 的选择和组织过程中对象的取舍及保障措施的落实。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服务于监管改造工作的指导思想,重点是必须始终坚持监管改造工作“法制化”、“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本质要求。

(一)恪守法制化理念

法制化是治国理念,也是监狱工作的基本方略,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立足于法制化平台。

1.完善监狱管理制度,夯实监狱管理法制基础。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过程精确、细致、周到,实现这一要求的保证是各项管理都有明确的依据和规则。因此,详尽地制定各项制度规定,使监狱每一项工作制度都有法律依据,每一项任务都有制度支撑,保障监狱警察管理行为有法可依,考核有章可循。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断完善监狱管理制度,并保持与监狱发展同态,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素。

2.坚持依法管理,保障管理流程合法。管理的要旨在于规范,规范的前提是依法。确保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依法办事是精细化方法得以延续的制度支撑。流程合法的涵义包括管理流程设计合法合理,管理过程严格按流程执行。必须做到“所有岗位都有工作标准,所有环节都有程序规范,所有事项都能考核到人,所有结果都能实行责任倒查”。

(二)坚持专业化道路

监狱监管改造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除了通常的行政管理以外,需要有法律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他专业科学技术,走专业化道路是监狱监管改造工作的必然选择。

1.建设专业化的队伍。监狱管理,尤其是监管改造工作以人为对象,作用于人的思维意识,要求改变或部分改变人的已有意识和行为习惯,这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做精做细人的工作,需要利用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员的专门工作,因而,需要大量拥有相应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如心理咨询师、网络工程师、安全工程师、专业教育矫正师等等。

2.设置专业化的部门。针对不同的罪犯人群对象,监管改造工作必须建立不同的管理和教育矫治部门,采取不同的矫治对策。这是监狱刑罚执行分类管理、分别施教的基本要求,是监狱管理有粗放到精细,教育改造由宽泛到微观的具体化。其实质是监狱管理的精细化。监狱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没有专业化的部门,就无法推动监狱工作的高效运转。

3.强化专业化训练。海尔总裁张瑞敏总结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监狱管理是一个庞杂的系统,由无数个细节结合起来,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害。其中,监管改造事监狱管理的第一位任务,要求必须把每一件工作做好做到位。加强对监狱警察的训练,把简单的一招一式训练到极致,这不仅是提高监狱警察岗位素质的需要,更是提高监管改造工作绩效的需要。

4.实施专一化流程。监管改造工作千头万绪,由于资源特别是警力资源有限,不可能一下子把精细化的所有工作一下子铺开,齐头并进推开,这是辩证法则的要求。必须建立专业化流程,正确评估面对的工作和基础,集中一段时间,按照流程专业化要求,集中解决一两个问题,依次推进,逐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运用科学化手段

精细化来源于对监狱管理规律的深层观察、准确分析和细致施行,依赖于监狱管理者务实的态度、恰当的载体和科学的方法。

1.务实是科学的态度。要求始终立足于监管改造工作现有的条件和运行状态,坚持实事求是,不断调整和深化管理措施,使管理更加符合监管改造工作规律,更能达到监狱行刑目的。

2.恰当是载体的科学性。管理越是深化,越是精准,越是需要科学的载体。信息化、数字化的实施就是精细化管理恰当的综合表现,信息化系统建设促进了管理手段的便捷、时效的快速和状态的安全,提升了管理的综合效益。

3.科学方法是精细化管理的方法选择。科学的方法能使精细化在管理中运用的效果成倍增长。譬如,改造质量评估的科学实施,不仅加强了教育改造的针对性,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罪犯的个案矫治成效。

四、监狱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保障

除了警力、财力和制度等器物性保障之外,监狱管理精细化必须得到监狱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全力支持,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并且始终把重点放在基层基础上。

(一)精细化成败取决于决策者的决心

监狱是集司法与行政为一体的特殊司法行政组织,管理职能在监狱运行中起着独特的作用,能否真正实行精细化管理,关键看监狱决策者的重视程度。

1.理念决定行为的实现。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难点不在能不能实现,而在于有没有这个理念和意识。有了这个理念,就会自觉地去制定相关的制度。而有了制度的约束,管理技术上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管理目标就有实现的可能。

2.决策者也是普通管理者。这是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前提。监狱的各级决策者必须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放到普通一兵的位置上,深入到每个细节中,用其示范性的成效影响和带动全体监狱警察转变思想,调整行为,自觉实施管理的精细化。

3.结果要靠过程来保证。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执行的过程。布置任务仅仅是工作的起点而不是结束。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主要是重视了决策与部署,而忽视了事后的考核与事中的监督、检查。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予以精细化的管控和监督,使其整个过程都始终处于掌控之中。

(二)精细化的落脚点在基层基础

基层基础是监狱工作的起始点和落脚点,没有基层基础的管理精细化就没有监狱管理的精细化。

1.保障是精细化的基础。基层是具体的执行单位,既是管理的一线单位,又是保障无法自给的“困难”部位。要基层基础的精细管理,就一定要给予有力的保障。监狱决策,必须为基层着想,在布置任务的同时考虑好保障工作,在检查工作的同时落实好保障措施,在考核实绩时巩固好保障基础。

2.务实是精细化的根本。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工作状态,是一种实时性的过程。光说不做,或说得多,做得少,都不是实实在在的精细化管理。

3.创新是精细化的永恒动力。墨守成规、保守僵化是推行不了精细化管理的。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局面,做出新成绩,就必须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否则,所谓的精细,只能是刻舟求剑似的的愚蠢或守株待兔似的迂腐。

(三)精细化绩效蕴藏于监狱警察的细心和耐心

监狱单位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个监狱警察都同时具备双重身份:面对罪犯,是管理者;面对监狱,又属于被管理者。是负有管理职责、执法责任,并担任一定职务的管理人员,对监狱制度的制订与执行占据主导地位。精细化是一种工作态度和责任状态。思想是否重视,认识是否到位,是决定精细化能否真正做到的关键所在。没有一种用心操作、刻意追求的意识,精细化管理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同时,细心和耐力是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长效保障。没有细心,精细化难以深化;没有耐心,精细化那一长远。生活中有一句话:“上山容易下山难。”因为认真,细心,上山容易;因为“大功告成”,心情放松,思想懈怠,下山难。其实,上山和下山走的都是同一条路,只是因为心情不同,态度不一样,所以就产生难易的差别。

(四)精细化关键在于把握好管理精细的“度”

精细化并非越精越细越好。精细化有一个适度、效能、恰当的科学标准,如果不恰当地夸张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就很容易流入庸俗化、琐碎化。最要紧的是要有一个成本观念。能用一元钱办成的事,决不多用一分钱。能够为基层和安全减负的,就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十全十美”,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