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绵阳师范学院期刊认定目录

发布时间:

绵阳师范学院期刊认定目录

绵阳师范学院(Mianyang Teachers’ College),地处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四川省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1][2]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四川绵阳学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教育学院绵阳分院合并并更为现名。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准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截至2016年底,校园占地面积1560余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建有体育馆、网球场、游泳池等各类现代化服务设施。图书馆藏书154余万册,电子文献360余万册。固定资产总值11余亿元。有16个二级学院,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17000余人;覆盖9大学科门类71个全日制本专科专业。[3]

一、绵阳师范学院王牌专业介绍 省级特色专业:生态学、中国语言文学、音乐学、化学、药学、心理学、应用经济学等。 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应用心理学。 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 校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教育与心理学、生态学。 二、绵阳师范学院简介 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被誉为“蜀道明珠”的中国科技城、李白出生地——全国文明城市绵阳。 春秋更迭,爝火薪传。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绵阳师范学院由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准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建校以来,学校积淀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育人为本,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厚德、博学、笃行、弘毅”的校训,“弘文励教,止于至善”的教风,“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学风。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优秀学子。 黄钟轻叩,九皋鸿渐。学校现有高新校区、游仙校区和丰谷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两千亩,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体育场馆等服务设施。现有16个二级学院,5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覆盖9大学科门类。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40人,博士128人,博、硕士生导师4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11人次,市级人才称号专家5人。现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等教育、成人本专科高等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17000余人。 弘文励教,止于至善。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教学型、地方型、应用型、师范型”的办学定位,坚持“师范做强、艺体做精、应用转型”,按照“教师适应课程、课程适应专业、专业适应学生,学生适应社会”的改革思路,培养服务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立项建设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项,省级“卓越计划”项目7项,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18门。近三年,学校完成各级质量工程、卓越工程、教学改革等项目906项,学生在四川省和国家级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39项。 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学校构建了创新教育优秀师资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建有中国科协创新工作室、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学生承担各级科研、创新创业项目1599项,成功申报国家专利790项,学生在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国家、省和市级奖励2000余人次,获得“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自主创业项目100余项。 教研相长,服务地方。学校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着力打造“教育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三大品牌,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学校建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科普及基地12个,省级高水平研究团队2个。近三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课题68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22篇,其中SCI129篇,出版学术著作71部;开展校地合作与服务等项目100余项;积极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接平武县、苍溪县开展教育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组织团队协助当地进行新村规划、产业扶贫等,为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特色,助推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近三年培训中小学教师达4万余人次。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校着力培育校园文化,实施主题教育月、节庆日活动和“一院一品”建设。收集整理国家、省非遗项目名录近3000项,场馆教育模式获得全国优秀奖,“梦之声”合唱团多次赴省内外演出,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风采节等系列品牌活动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形成了“博、雅、趣、活”的校园文化氛围。 开放办学,接轨国际。近年来,学校与德国、美国等国家、地区的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师资培养、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 弦歌颂雅,风华赓续。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学校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四川省“三大发展战略”、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和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历史机遇,以为指引,聚焦综合改革,推进转型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奋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大学。 绵阳师范学院是专科吗 绵阳师范学院是本科还是专科 绵阳师范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绵阳师范学院在哪里 绵阳师范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绵阳师范学院教务处电话 绵阳师范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绵阳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 绵阳师范学院招生办电话 绵阳师范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

期刊名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汉语拼音: Mianyang shifan xueyuan xuebao期刊外文名: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刊 期: 月刊(1、3、4、6、7、9、10、12期为社会科学版;2、5、8、11期为自然科学版)创办日期: 1982年主管部门: 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单位: 绵阳师范学院编辑: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部通信地址: 四川省绵阳市仙人路1段30号邮政编码: 621000国内统一刊号: CN51-1670/G国际标准刊号: ISSN1672-612X发行范围: 国内外订购处: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印刷装订: 绵阳市魏城彩印厂国内定价: 元出版日期: 每月15日编辑团构成主 编: 苏智先常务副主编:魏成富副主编: 冯源编委会主任: 苏智先编委会主任: 苏智先副 主 任: 魏成富 冯 源文 科 编 辑:王崇铮 邹建雄 孔明玉理 科 编 辑: 陈桂芳 向 波编 务 人 员: 杨清新

绵阳师范学院的院校代码是1063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绵阳师范学院简介:

绵阳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由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院位于四川省绵阳市。

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四川省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四川省绵阳师范学校,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绵阳师范学院由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1年获准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

办学规模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高新校区、游仙校区和丰谷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两千亩,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有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19000余人。

学院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设有二级学院16个,开办本科专业52个、专科专业5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191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41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568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983人,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峨眉计划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绵州育才计划等省市级称号性人才多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楷模”“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教学名师”等称号6人,入选四川省高校师德典型代表2人;有四川省级教学团队3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2个。

学术期刊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绵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3、4、6、7、9、10、12期)主要设有专家视域、李白研究、民间文化研究、博士论坛、县域经济研究、经济与管理、法律研究、历史与文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语言文字、政治学、民族学、哲学、美学、社会学、文献学、艺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等栏目。《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5、8、11期)刊发内容包括数学与统计、物理与电子信息技术、化学与化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地理与资源环境科学、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心理学、管理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等。《学报》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统计刊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学校荣誉:

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自建校以来,已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4万余人。学院多次受到教育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1988年,因办学成绩显著,受到国家教委嘉奖,成为四川省唯一首批获此荣誉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5、1990、1996年三度荣获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估优秀学校;1996年被国家教委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1999被评为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1994、1996年连续两届荣获四川省地方普通高校办学水平监测评估优秀奖;1995年被省教委命名为校园文明建设优秀单位;1998年被省教委评为两课建设优秀学校;1999年获四川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省高校统战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9年、200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先进单位。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1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示范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7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应用示范课程14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

教研相长,服务地方。

学校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着力打造“教育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三大品牌,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高水平研究团队2个、市级重点科研基地8个、市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4个。

截至2021年12月,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38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4项,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奖3项。2021年,学校获省级哲社优秀成果奖5项,立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5项,新增立项横向项目151项,牵头实施了雪宝顶国家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调查等重大课题。截至2020年5月,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奖4项,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完成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6项;2019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项。

绵阳师范学院住宿

绵阳师范学院的宿舍分为老宿舍和新宿舍。一栋和二栋为老宿舍,老宿舍采用的是3间卧室,一间客厅,一个卫生间的套间,每间卧室住6人。而新宿舍是一间卧室一个阳台一个卫生间的配置,每间卧室住8人。无论是六人间还是八人间,学校统一收费,而且均采用上下铺的结构,卫生间配套有可刷校园一卡通的淋浴设施。

优势专业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史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生态学、音乐学、化学、药学、心理学、应用经济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

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应用心理学

省级应用示范专业:园林、应用化学、应用心理学、物联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制药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英语、化学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音乐学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是核心期刊

期刊名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汉语拼音: Mianyang shifan xueyuan xuebao期刊外文名: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刊 期: 月刊(1、3、4、6、7、9、10、12期为社会科学版;2、5、8、11期为自然科学版)创办日期: 1982年主管部门: 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单位: 绵阳师范学院编辑: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部通信地址: 四川省绵阳市仙人路1段30号邮政编码: 621000国内统一刊号: CN51-1670/G国际标准刊号: ISSN1672-612X发行范围: 国内外订购处: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印刷装订: 绵阳市魏城彩印厂国内定价: 元出版日期: 每月15日编辑团构成主 编: 苏智先常务副主编:魏成富副主编: 冯源编委会主任: 苏智先编委会主任: 苏智先副 主 任: 魏成富 冯 源文 科 编 辑:王崇铮 邹建雄 孔明玉理 科 编 辑: 陈桂芳 向 波编 务 人 员: 杨清新

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特色专业:生态学、中国语言文学、音乐学、化学、药学、心理学、应用经济学;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应用心理学; 省级教学团队:生态学教学团队(带头人:苏智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负责人:杨栩生)、历史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周明圣);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生物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生态学大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热学高级英语素描保护生物学气象学与气候学财务管理普通逻辑学世界近代史现代汉语无机化学数学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声乐史学概论高等代数生物制药工艺学西方经济学药用植物学 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校级重点学科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环境工程; 校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教育与心理学、生态学。 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个,校级研究中心14个、校级研究所3个。 省级科研机构 类别机构名称重点实验室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民间文化研究中心李白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校级科研机构 机构名称负责人依托单位LED研发中心郭兴吉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何云晓 城乡建设与规划学院分子诊断与药物研究中心阮期平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光致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孙玉希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国土资源研究中心陈朝镇 资源环境工程学院计算物理研究中心刘国跃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龙门山地震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董 鸣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绵阳网络安全与计算技术研究与服务中心王明生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汽车零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谢 刚 交通运输与管理学院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中心王德炎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非洲研究中心吕 京 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廖 胜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民间诗学研究中心王 辉 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许小君 商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陈 寒 教育科学学院中德文化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肖 萍 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唐虎兵 馆藏资源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图书馆藏书141万余册,各类电子数据库99个,拥有数字资源72463GB,其中电子图书7291GB。 学术刊物《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2年,原名《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更名为《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绵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学术刊物。2007年更改为月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统计刊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绵阳师范学院的院校代码是1063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绵阳师范学院简介:

绵阳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由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院位于四川省绵阳市。

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四川省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四川省绵阳师范学校,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绵阳师范学院由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1年获准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

办学规模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高新校区、游仙校区和丰谷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两千亩,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有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19000余人。

学院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设有二级学院16个,开办本科专业52个、专科专业5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191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41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568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983人,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峨眉计划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绵州育才计划等省市级称号性人才多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楷模”“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教学名师”等称号6人,入选四川省高校师德典型代表2人;有四川省级教学团队3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2个。

学术期刊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绵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3、4、6、7、9、10、12期)主要设有专家视域、李白研究、民间文化研究、博士论坛、县域经济研究、经济与管理、法律研究、历史与文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语言文字、政治学、民族学、哲学、美学、社会学、文献学、艺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等栏目。《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5、8、11期)刊发内容包括数学与统计、物理与电子信息技术、化学与化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地理与资源环境科学、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心理学、管理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等。《学报》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统计刊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学校荣誉:

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自建校以来,已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4万余人。学院多次受到教育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1988年,因办学成绩显著,受到国家教委嘉奖,成为四川省唯一首批获此荣誉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5、1990、1996年三度荣获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估优秀学校;1996年被国家教委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1999被评为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1994、1996年连续两届荣获四川省地方普通高校办学水平监测评估优秀奖;1995年被省教委命名为校园文明建设优秀单位;1998年被省教委评为两课建设优秀学校;1999年获四川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省高校统战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9年、200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先进单位。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1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示范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7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应用示范课程14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

教研相长,服务地方。

学校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着力打造“教育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三大品牌,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高水平研究团队2个、市级重点科研基地8个、市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4个。

截至2021年12月,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38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4项,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奖3项。2021年,学校获省级哲社优秀成果奖5项,立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5项,新增立项横向项目151项,牵头实施了雪宝顶国家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调查等重大课题。截至2020年5月,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奖4项,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完成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6项;2019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项。

绵阳师范学院住宿

绵阳师范学院的宿舍分为老宿舍和新宿舍。一栋和二栋为老宿舍,老宿舍采用的是3间卧室,一间客厅,一个卫生间的套间,每间卧室住6人。而新宿舍是一间卧室一个阳台一个卫生间的配置,每间卧室住8人。无论是六人间还是八人间,学校统一收费,而且均采用上下铺的结构,卫生间配套有可刷校园一卡通的淋浴设施。

优势专业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史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生态学、音乐学、化学、药学、心理学、应用经济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

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应用心理学

省级应用示范专业:园林、应用化学、应用心理学、物联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制药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英语、化学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音乐学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刊物级别

信息由绵阳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成员采集、绵阳师范学院各党政机关部门材料、社会绵师成果、全院师生写作.

期刊名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汉语拼音: Mianyang shifan xueyuan xuebao期刊外文名: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刊 期: 月刊(1、3、4、6、7、9、10、12期为社会科学版;2、5、8、11期为自然科学版)创办日期: 1982年主管部门: 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单位: 绵阳师范学院编辑: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部通信地址: 四川省绵阳市仙人路1段30号邮政编码: 621000国内统一刊号: CN51-1670/G国际标准刊号: ISSN1672-612X发行范围: 国内外订购处: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印刷装订: 绵阳市魏城彩印厂国内定价: 元出版日期: 每月15日编辑团构成主 编: 苏智先常务副主编:魏成富副主编: 冯源编委会主任: 苏智先编委会主任: 苏智先副 主 任: 魏成富 冯 源文 科 编 辑:王崇铮 邹建雄 孔明玉理 科 编 辑: 陈桂芳 向 波编 务 人 员: 杨清新

绵阳师范学院的院校代码是1063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绵阳师范学院简介:

绵阳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由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院位于四川省绵阳市。

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四川省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四川省绵阳师范学校,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绵阳师范学院由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1年获准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

办学规模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高新校区、游仙校区和丰谷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两千亩,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有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19000余人。

学院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设有二级学院16个,开办本科专业52个、专科专业5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191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41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568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983人,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峨眉计划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绵州育才计划等省市级称号性人才多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楷模”“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教学名师”等称号6人,入选四川省高校师德典型代表2人;有四川省级教学团队3个、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2个。

学术期刊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绵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3、4、6、7、9、10、12期)主要设有专家视域、李白研究、民间文化研究、博士论坛、县域经济研究、经济与管理、法律研究、历史与文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语言文字、政治学、民族学、哲学、美学、社会学、文献学、艺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等栏目。《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5、8、11期)刊发内容包括数学与统计、物理与电子信息技术、化学与化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地理与资源环境科学、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心理学、管理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等。《学报》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统计刊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学校荣誉:

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自建校以来,已向社会输送各类毕业生4万余人。学院多次受到教育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1988年,因办学成绩显著,受到国家教委嘉奖,成为四川省唯一首批获此荣誉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5、1990、1996年三度荣获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估优秀学校;1996年被国家教委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1999被评为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1994、1996年连续两届荣获四川省地方普通高校办学水平监测评估优秀奖;1995年被省教委命名为校园文明建设优秀单位;1998年被省教委评为两课建设优秀学校;1999年获四川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省高校统战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9年、200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先进单位。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1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示范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7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应用示范课程14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

教研相长,服务地方。

学校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着力打造“教育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三大品牌,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高水平研究团队2个、市级重点科研基地8个、市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4个。

截至2021年12月,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38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4项,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奖3项。2021年,学校获省级哲社优秀成果奖5项,立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5项,新增立项横向项目151项,牵头实施了雪宝顶国家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调查等重大课题。截至2020年5月,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奖4项,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完成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6项;2019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项。

绵阳师范学院住宿

绵阳师范学院的宿舍分为老宿舍和新宿舍。一栋和二栋为老宿舍,老宿舍采用的是3间卧室,一间客厅,一个卫生间的套间,每间卧室住6人。而新宿舍是一间卧室一个阳台一个卫生间的配置,每间卧室住8人。无论是六人间还是八人间,学校统一收费,而且均采用上下铺的结构,卫生间配套有可刷校园一卡通的淋浴设施。

优势专业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史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生态学、音乐学、化学、药学、心理学、应用经济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

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应用心理学

省级应用示范专业:园林、应用化学、应用心理学、物联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制药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英语、化学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音乐学

长江师范学院期刊认定

重庆文理学院相对好一点。

一、地理位置对比

1、重庆文理学院:距离重庆市50公里左右,红河校区重庆市永川区红河大道319号星湖校区重庆市永川卫星湖文化旅游区。

2、重庆三峡学院:距离重庆市200多公里,重庆市万州区天星路666号。

3、长江师范学院:距离重庆市80多公里,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二、历史沿革对比

1、重庆文理学院:学校前身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渝州教育学院分别创办于1976年和1972年。

2、重庆三峡学院:1993年1月10日,“三峡大学”筹备组”在万县师范专科学校挂牌。1993年10月,原万县师范专科学校和万县教育学院完成了实质性的合并。1994年3月,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万县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三峡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

3、长江师范学院:1931年,涪陵县县长谢汝霖修葺扩建钩深书院,并将“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迁入书院新建校舍。2006年,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

三、师资力量对比

1、重庆文理学院: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国家级会计领军(后备)人才1人,重庆市“百人计划”3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人,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重庆市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重庆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5人。

2、重庆三峡学院: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1120余名教职工,其中,巴渝学者4人,在职专任教师910余人,高级职称380余人,获博士、硕士学位77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20余人(包括校外导师);建有重庆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中国科学院教授李宽意等高层次人才团队。

3、长江师范学院:截至2018年12月,现有专任教师1248人,其中正高职称152人,副高职称339人,博士学位教师386人。有双聘院士2名、“巴渝海外引智计划”国际知名专家10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8人;有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市级高层次人才40余人,兼职硕士生导师80余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0余人;有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海智工作站各1个、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

四、馆藏资源对比

1、重庆文理学院:截止2016年2月底,图书文献总量253万余册,其中印刷型文献总量174万余册,电子图书79万册,年均订购中外文期刊1600余种,报纸100余种。引进数据库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EBSCO和SPLINGER外文数据库等。自建数据库有渝西县志、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库 、精品课程资源库 、该校教师论文等。

2、重庆三峡学院:截至2019年6月,学校馆藏纸质图书175万余册,电子图书166万余种。学校拥有CNKI 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EBSCO 数据库、FAJS 外文期刊数据库等 15 个中外文数据库。

3、长江师范学院:根据2018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校内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图书和报刊总量万册,订购和自建中外文数据库33个,可提供读者使用数据库63个,数字资源容量达48TB。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庆文理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庆三峡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江师范学院

长江师范学院位于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市。其前身是1931年兴建的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1977年建为“涪陵地区师范学校高师班”,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涪陵师范专科学校,后更名为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2001年5月,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涪陵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涪陵师范学院。(涪陵教育学院的前身是1962年建立的涪陵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更名为涪陵教育学院,2000年涪陵工业学校和涪陵 师范学校并入涪陵教育学院。)2006年9月,教育部批准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在地方文化的浸润孕育下,长江师范学院承袭“诚意正心、钩深致远”的治学旨趣,形成了“学高身正、敬业自强”的校训,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为先、重学崇术、尚知笃行”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办学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校现有李渡、江东和建涪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万平方米(1,642亩),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549万元。建有校级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1个,校系共管实验教学中心6个及各类专业实验室32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97个。有1000座的语言实验教学中心,11间现代化微格训练室。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有藏书万册、CNKI数据库1,万条、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检索数据库万条。校园网光缆公里,信息点12,153个。建有篮球馆、体操馆、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学生活动中心等,各类体育设施完备。 学校现有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等19个二级教学单位,设有37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工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学、理学为主,多学科相互融合、各具特点,以教师教育为优势和特色,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结构。现有重庆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学科1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重点扶持学科8个。现有市级精品课程7门、市级重点建设课程4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41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是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重庆市三峡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重庆市属高校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775名。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43人,副高职称的19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69人,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146人。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9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4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38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教学带头人15人、学术带头人50人、中青年学术骨干30人。另有兼职教授26人,外籍教师5人。 学校现有科研机构14个,其中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是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办有《长江师范学院学报》、《长江师范学院报》两种全国公开发行报刊和《三峡教育论坛》、《乌江论丛》、《巴渝教育探索》等重庆市内部连续出版刊物。学校紧紧围绕教学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研究特色明显。2004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项(国家社科基金4项),重庆市级科研课题117项。2004-2006年,共出版著作7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2,689篇/件,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作品784篇/件,被SCI、EI、ISTP收录36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7篇。获省部级以上奖55项、区级政府奖29项。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827人,其中,本科生10,702人。1977年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4万多名各级各类人才,毕业生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水平高”的良好形象著称,学校因此被誉为“培养‘三区’教育子弟兵的摇篮”。近三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珠江钢琴杯”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100多项、市级奖300多项;先后获国家级、重庆市级学生先进集体奖40多项,国家级、重庆市级学生先进个人300多人次。 学校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常年聘请多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2004年开始招收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泰国、斐济等国的留学生,是重庆市同类院校中招收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与新加坡创新计算机学院开展了合作办学。三年来,学校先后与日本立命馆大学、日本活水女子大学、美国查尔斯顿大学以及泰国38所皇家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了交流和合作,资助教师到国外进修访学20人次。 学校是“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文明学校”、“重庆市园林式单位”。先后获得“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重庆市民族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高校校园网络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集体”、“重庆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编辑本段]【现任领导】党委书记:戴伟 校 长:彭寿清副 校长:傅之平副 校长:彭规荣副 校长:傅显捷党委副书记 :王官成纪委 书 记 :卢吉庆 [编辑本段]【校 训】学高身正 敬业自强学高身正。“学高”,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要成为后学的师表。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师者惟有“学高”方可“传道、授业、解惑”。“身正”,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在思想、行动、待人方面要光明正大,成为社会的楷模。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师者惟有“身正”方可立己树人。“学高”和“身正”是教师执业的资本,是其之所以为“师”的根本所系。“学高身正”充分揭示了德与才的内在统一,它不仅是教师从教和做人的基本准则,要求教师在学校里做学生的表率,在社会上也应成为大众的楷模;而且也是学子从学与做人的基本准则,要求学子在学校里既要学业有成,更要为人正直、品行端正。“学高身正”作为我校校训,是学校师范性质的精神阐述,也是实践“以师为师,师从师出”的教师教育理念的文化认同。既具备渊博的学识,做知识传授者;又具备高尚的师德,做道德引导者。敬业自强。“敬业”,语出《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指严肃认真地干好本职工作,对学业﹑职业﹑志业均应敬而重之,且要立志全力追求自身能达到的事业顶点。“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即人应自强不息,保持顽强的进取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具有一种“仁以为己任”和“死而后已”的无畏精神。“敬业自强”作为我校校训,要求广大师生时刻体现出对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自觉认同,在本职工作中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在气节、操守、品德等方面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不懈怠,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怨天、不尤人、不自暴自弃、不丧失信心,力求精益求精。 [编辑本段]【办学理念】育人为本,质量为先,重学崇术,尚知笃行育人为本。从教育的意趣上讲,育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教育的机器;就是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整合学校的教育、管理资源,建立起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的服务体系,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困难,关爱学生进步。它要求学校把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即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都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质量为先。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培育优秀人才,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永远的出发点和归宿,集中反映人的充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质量为先,就是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基、生存之道和发展之本,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重学崇术。“学”是为了“求知”,即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内在规律、法则及其抽象理论。这是一种“为学问而学问”或“为学术而学术”的态度,其旨趣是“求真”;“术”是为了“求用”,即为人类、为政治、为现实服务。这是一种“为实用而学问”的态度,其目的是“求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以为,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根本,“两者并进始可”。“重学崇术”作为我校的办学理念,强调学、术并举:既注重学理的探索与习得,又崇尚学识的实际运用;既重视学术的生成与完善,又推崇学术的实践与转化。所谓“学随术变,术因学存”。“重学崇术”还倡导教师共同营造钩深致远、精进学业的学术环境和教学环境,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尚知笃行。尚知,崇尚知识,尊重知识,进德修业,使学有所得。笃行,将所学的理论用于实践,见之于行动。只有做到知行统一,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获得才干、增强能力。子曰:“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又云:“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笃行是有无所学,或学而有无所得的最后检验和落实。“尚知笃行”作为我校的办学理念,意即广大师生在学习过程中求知问学、身体力行,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知行合一。 [编辑本段]【优秀校友】宋剑华 1955年12月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我校中文系78级学生,现任暨南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剑华1988获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2000年获武汉大学中文系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起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海南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责任教授,海南省跨世纪人才;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导师,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带头人之一,“芙蓉学者”候选人;2004年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顾问兼特聘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王瑶学术基金奖”专家评选委员会成员。谭大辉 1963年4月出生于重庆市垫江县,我校中文系82级学生,校采石文学社首届理事会理事,重庆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共重庆市南川区委书记、南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正厅级)杨宏伟 1964年6月出生于重庆市垫江县,我校中文系81级学生,经济师,历任重庆市涪陵区政府副秘书长、重庆市涪陵区政府秘书长、重庆市涪陵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现任重庆市黔江区区长(正厅级)冉冉 原名冉艳丽,女。土家族。重庆酉阳人。我校中文系82级学生,校采石文学社首任社长。1999年西南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结业。先后在长江师院图书馆、涪陵文联《乌江》文学杂志、重庆《红岩》文学杂志工作。现为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红岩》文学杂志副总编辑,副编审。重庆市政协第二届委员。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诗集《暗处的梨花》、《从秋天到冬天》、《空隙之地》先后获1997年台湾薛林怀乡诗奖、2002年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2004年首届艾青诗歌奖。

截止2013年底,学校有国家部委联合共建研究基地2个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艺术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育实验(实训)中心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无机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个三峡库区环境监测与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另有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是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截至2013年底,学校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国家民委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各类学术荣誉20余项。截止到2013年底,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项(国家社科基金4项),重庆市级科研课题117项。2004-2006年,共出版著作7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2,689篇/件,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作品784篇/件,被SCI、EI、ISTP收录36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7篇。获省部级以上奖55项、区级政府奖29项。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8项,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科研项目22项,重庆市级科研课题300多项。 图书馆截止2013年底,图书馆内各类载体文献万册。电子图书万册,纸质文献万册,专题数据库14种,数字资源容量达25TB。 学术期刊《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本刊创办于1985年,1998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长江师范学院报》《长江师范学院报》是由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审批、长江师范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校党委机关报,月报,对开四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0—0825/G)。《三峡教育论坛》《三峡教育论坛》的前身为《涪陵教育学院学报》,创办于1991年,已经连续出版了17卷共63期,每季度末月出版。 《乌江论丛》、《巴渝教育探索》重庆市内部连续出版刊物。

长江师范学院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素有“乌江门户”、“千里乌江第一城”之称的重庆市涪陵区,是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支点上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学校是一所重庆市属普通本科院校,2001年由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31年的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和涪陵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涪陵师范学院,2006年9月,由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

长江师范学院认定期刊

截止2013年底,学校有国家部委联合共建研究基地2个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艺术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育实验(实训)中心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无机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个三峡库区环境监测与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另有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是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截至2013年底,学校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国家民委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各类学术荣誉20余项。截止到2013年底,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项(国家社科基金4项),重庆市级科研课题117项。2004-2006年,共出版著作7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2,689篇/件,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作品784篇/件,被SCI、EI、ISTP收录36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7篇。获省部级以上奖55项、区级政府奖29项。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8项,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科研项目22项,重庆市级科研课题300多项。 图书馆截止2013年底,图书馆内各类载体文献万册。电子图书万册,纸质文献万册,专题数据库14种,数字资源容量达25TB。 学术期刊《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本刊创办于1985年,1998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长江师范学院报》《长江师范学院报》是由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审批、长江师范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校党委机关报,月报,对开四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0—0825/G)。《三峡教育论坛》《三峡教育论坛》的前身为《涪陵教育学院学报》,创办于1991年,已经连续出版了17卷共63期,每季度末月出版。 《乌江论丛》、《巴渝教育探索》重庆市内部连续出版刊物。

应该可以吧!

严格来说就是个非法假期刊,非法出版物!!

只算是个学校内部的刊物罢了,不能公开发行……

我在这学校读,老实说不是太好。。。 如果想学知识,只要自己哪里哪里都是你的天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