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墨鱼丸的生产设备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墨鱼丸的生产设备研究论文

材料:鱼丸(15粒)、香菇(5朵)、鸡蛋(2只)、鲜黑木耳(20克)、红萝卜(1/3只)、浓汤宝(32克)、葱(1根)、姜(2片)调料:生粉(1汤匙)、白糖(1/3汤匙)、盐(1/4汤匙)做法:1 香菇用清水泡发,挤干水切成丝;黑木耳和红萝卜洗净都切丝,葱切成葱花;将1汤匙生粉和5汤匙清水调匀成生粉水。2 烧开锅内的水,放入香菇、黑木耳和红萝卜丝氽烫1分钟,捞起沥干水待用;鸡蛋打入碗内,搅散成蛋液。3 锅内注入4碗清水烧开,倒入浓汤宝和姜丝搅匀煮沸,放入香菇、黑木耳和红萝卜丝以中火煮滚。4 将鱼丸倒下锅,加入1/3汤匙白糖和1/4汤匙盐拌匀,以中火煮沸。5 生粉水调匀淋入锅内搅拌成芡汁,熄火倒入蛋液搅散成蛋花,洒上葱花即可。1.买了一条大草鱼,宰杀后取一片鱼肉,用刀把鱼肉刮下来,如果有刺,顺手剔除2.一点点刮下来3.刮下的鱼蓉有500克,如果有块可以再稍稍剁一下。4.鱼肉里面加胡椒粉和盐及黄油,顺一个方向搅拌均匀,然后每次稍加一点水,充分搅拌均匀后再加下一次,直到把称好的水全部加入5.调好水淀粉6.加入水淀粉和蛋清,继续充分搅拌均匀,看鱼蓉的韧性如何,如果韧性不足,还可以摔打一下,7.摔打时用手抓起,高一点摔到盆里。8.反复摔打,把鱼蓉摔打出韧性,感觉鱼蓉有鱼胶出来了,就可以做鱼丸了。从图上可以看出,鱼蓉明显不同了,很有粘性。9.锅中放水,用手挤出鱼丸10.小勺子接着放入水中,这样可以保证鱼丸都是圆圆的。逐一做好鱼丸11.下鱼丸的过程不要让水煮沸,水温高了就随时添加凉水,鱼丸飘起来后稍等半分钟,就捞出12.捞出立即投入凉水中,快速过凉会让鱼丸有弹性13.做好的鱼丸,弹性很好,看这个圆圆的丸子14.我把它捏扁15.松手就恢复原样,绝对不会烂掉哦,这样的鱼丸随便怎么做都可以。我一次做的多,冻到冰箱里,每天都可以给婆婆做几个来吃。小贴士关键点:1、鱼蓉一定要摔打要出胶质。2、下鱼丸的时候水始终不能滚开。

用料: 鲜净墨鱼500克、猪肥肉100克、生粉15克、马蹄粉10克、味精10克、精盐5克、白糖3克、胡椒粉少许、香麻油适量。 制作: 1、将猪肥肉洗净切成细粒,放人冷藏柜待用;新鲜墨鱼除脏洗净,用干净洁白毛巾吸去水分,切细粒,放人绞肉机绞成肉泥,加入精盐、味精搅匀,挞至起胶。 2、用清水(约50克)将生粉、马蹄粉开成湿浆,连同麻油、胡椒粉一起加入墨鱼胶中掺和控匀,再挞至起胶,倒入冷藏肥肉粒拌匀。 3、一手抓墨鱼胶,从拇指虎口处挤出小团,另一手使汤匙将鱼胶刮下,放进生油中浸脱,双手连贯动作,至刮完鱼胶丸为止。 4,猛火烧锅,倒入生油及墨鱼丸,加温至熟时倒人笊篱控干油分;原锅加热,下姜花、葱节爆香,赞酒,加少量上汤、湿淀粉匀芡,倒入墨鱼丸快炒几下,装盘便成。 特点: 墨鱼丸色泽洁白,富有弹性,入口爽脆,味道鲜美,宴席菜和家常菜 均可适用。

鱼丸制作方法到底如何的呢,我们先认识一下什么是鱼丸吧,鱼丸是我们中国的特产,鱼丸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我们也将鱼丸叫做是水丸,鱼丸主要是在广州和台湾一带食用得比较多,现在全国各地都可以买到鱼丸了,鱼丸的采用的原料是鱼肉,所以鱼丸非常鲜美。鱼丸的做法有很多种,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鱼丸处理方法,所以我们可以找出最适合我们的鱼丸的制作方式,然后试试在家能不能制造出鱼丸来。普通鱼丸材料:鱼肉500克清水40克蛋清3个湿淀粉50克调味料:精盐4克葱姜汁25克味精克、熟猪油50克做法:1.取鱼肉500克,剁成鱼泥,加清水40克,精盐4克,葱姜汁25克,顺着一个方向搅匀;搅至有粘性时,用手试挤一个鱼丸,放入冷水中,如能浮起,随即加入搅打成泡沫状的蛋清3个、湿淀粉50克、味精克、熟猪油50克仍顺一个方向搅匀,即成鱼丸料子;3.然后,用手将料子挤成直径3厘米的鱼丸放入冷水锅中,上火煮开(保持微开3分钟)撇去浮沫,用漏勺将鱼丸捞出即成。章鱼丸材料:低筋面粉200公克澄粉30公克泡打粉1/2小匙蛋2个高汤350cc高丽菜适量章鱼适量红姜丝适量海苔粉适量调味料盐少许酱油1小匙酱料沙拉酱做法:1.将材料低筋面粉200公克澄粉30公克泡打粉1/2小匙过筛备用2.将蛋打散成蛋汁,加入高汤及作法1的粉料拌匀成面糊,再加入调味料调味3.高丽菜切碎章鱼切小块备用4.将章鱼烧模型烧热,再将家用纸巾揉成方便涂油的形状,沾上油抹模型,接著将面糊倒入模型中约5分满,放入高丽菜章鱼块及红姜丝,再淋满面糊,然后反覆旋转待面糊烧烤成金黄色的圆球状时便可盛盘,淋上沙拉酱并撒上海苔粉即可。酥炸墨鱼丸材料:(二人分量)墨鱼肉三百克,去边方包两片,肥肉少许;调味料:盐1/4茶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许,蛋白、生粉各一汤匙,绍酒半茶匙做法:1、肥肉放入滚水中煮熟后取出,用水冲冻,切粒。2、方包切粒备用。3、墨鱼肉洗净,切碎后搅烂。4、将打碎之墨鱼肉与调味料搅拌至起胶,加入肥肉拌匀,做成墨鱼丸,滚上方包粒,放入热油中炒至金黄熟透即成。点评:新鲜的墨鱼口味偏于清淡,没有其它海产的鲜美或清甜,所以要适当多放些调味料。其最大特点是爽脆细嫩的口感和雪白的肉质,卖相很好。选体积较大的墨鱼制成墨鱼胶,效果较佳。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鱼丸,我们知道鱼丸也叫做是水丸,鱼丸一般是台湾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研究论文

氧化石墨烯一般由石墨经强酸氧化而得。

主要有三种制备氧化石墨的方法:Brodie法,Staudenmaier法和Hummers法。其中Hummers法的制备过程的时效性相对较好而且制备过程中也比较安全,是最常用的一种。

它采用浓硫酸中的高锰酸钾与石墨粉末经氧化反应之后,得到棕色的在边缘有衍生羧酸基及在平面上主要为酚羟基和环氧基团的石墨薄片,此石墨薄片层可以经超声或高剪切剧烈搅拌剥离为氧化石墨烯,并在水中形成稳定、浅棕黄色的单层氧化石墨烯悬浮液。

应用

作为石墨烯基材料一类重要的衍生物,尽管氧化过程破坏了石墨烯高度共轭结构,但是仍保持着特殊的表面性能与层状结构。含氧基团的引入不仅使得氧化石墨烯具有化学稳定性,而且为合成石墨烯基/氧化石墨烯基材料提供表面修饰活性位置和较大的比表面积。

氧化石墨烯作为合成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前驱物与支撑载体,易功能化与可控性高。在与金属,金属氧化物,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复合过程中,可以提供大的比表面积有效分散附着材料,防止团聚。

氧化石墨烯也显示出自身优异的物理、化学、光学、电学性质,并且由于石墨烯片层骨架的基面和边缘上有多种含氧官能团共存的结构,使得氧化石墨烯可以通过调控所含含氧官能团的种类及数量,来调制其导电性和带隙.材料应用范围很广。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氧化石墨烯

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各种试剂的作用都是怎样的更好的用于防腐涂料、防火涂料和导电涂料。鳞片石墨粉:天然晶质石墨,其形似鱼磷状,属六方晶系,呈层状结构,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导电、导热、润滑、可塑及耐酸碱等性能。鳞片石墨广泛用于冶金工业的高级耐火材料与涂料。如镁碳砖、坩埚等。军事工业火工材料安定剂、治炼工业脱硫增速剂、轻工业的铅笔芯、电气工业的碳刷、电池工业的电极、化肥工业的催化剂等。鳞片石墨经过深入加工,又可以生产出石墨乳,用于润滑剂、脱模剂、拉丝剂、导电涂料等。

还可以生产膨胀石墨,用于柔性石墨制品原料,如柔性石墨密封件及柔性石墨复材料制品等。

鳞片石墨:300目,青岛大和石墨有限公司;NaNO3:分析纯,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浓H2SO4:98%(质量分数,下同),四川西陇化工有限公司;KMnO4:分析纯,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H2O2:30%,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水合肼:分析纯,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

通过巧妙设计,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石墨烯组装膜:它是目前导热率最高的宏观材料,同时具有超柔性,能被反复折叠6000次,承受弯曲十万次。这一进展解决了宏观材料高导热和高柔性不能兼顾的世界性难题,有望广泛应用于高效热管理、新一代柔性电子器件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高超教授 浙江大学高分子系纳米高分子课题组,由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高超教授领衔,目前课题组共有教授1名、助理1名、博士后3名、博士生11名、硕士生5名、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1名。建有石墨烯、新能源材料、高分子化学3个实验室及1个“浙江大学-碳谷上希”联合研究中心。 团队长期致力于单层氧化石墨烯的规模化制备及其宏观组装研究,发现了氧化石墨烯的液晶性,发明了石墨烯纤维、石墨烯无纺布、石墨烯连续组装薄膜及最轻材料石墨烯气凝胶四种纯石墨烯宏观材料(简称F4),开发了低成本高质量单层氧化石墨烯、多功能石墨烯复合纤维、石墨烯高效电热布、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石墨烯-铝离子电池、石墨烯纳滤膜等六大核心技术,这些成果产业化前景广阔,部分已实现生产和中试。 高超,1973年1月出生,土家族,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 1995年在湖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8年获硕士学位,2001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留上海交大任教,于2003年到2006年先后在英国Sussex大学和德国Bayreuth大学做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2008年被引进浙江大学,被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共同主编Wiley出版的英文专著1本《Hyperbranched Polymers: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为英文专著撰写6章,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3项。 担任国际期刊Colloid and Polymer Science地区主编。 曾入选或获得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2014)、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3)、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2010)、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0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5)、第九届“霍英东基金”(2004)、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03)等人才计划,获得浙江省青年科技奖(2013)、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3)、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3)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励。 主要成果:(1)发现了氧化石墨烯液晶及二维胶粒的手性液晶相,提出并实现了连续石墨烯纤维; (2)实现了高性能石墨烯纤维超级电容器和石墨烯基纳滤膜; (3)采用非模板协同组装策略制备了超轻弹性气凝胶; (4)发明了绿色、超快、安全的铁基法,可大量制备单层氧化石墨烯,突破了自1958年以来的高污染、易爆炸、长时间的传统制备方法。 铁基法1小时内就可制备单层石墨烯。有望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 现在,成果里面又要加上这一心形的石墨烯组装膜。这一研究成果被Nature, Nature News, Scientific American等亮点评论,认为“实现了石墨烯在现实器件应用的关键一步”、“开辟了碳纤维制备的新途径”,被美、法、澳、中国等多个课题组跟进研究。 2017年4月,材料科学的世界旗舰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编辑部邀请浙江大学高新材料相关各研究组撰稿,以校庆专辑形式展示浙江大学在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献礼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 石墨烯纤维结入选Nature 2011 年度图片,为2005年以来唯一入选的中国科技成果。超轻气凝胶被Nature 两次高度评论。 获最轻固态材料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授予世界创新论坛“金袋鼠”创新奖,入选两院院士评选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用最新高导热超柔性石墨烯膜折叠的千纸鹤 彭蠡,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博士,曾以科学论文《快速规模化绿色制备氧化石墨烯》获得“启真杯”浙江大学2016年度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奖项 近日,浙大新闻办,钱江晚报等媒体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团队。面对记者,高超教授介绍,电子电器工作时会发热,需要高效热管理来保证其正常运行。新一代器件还要求可弯折性。因此,研究高导热高柔性材料至关重要。但现有宏观材料的高导热和高柔性是一对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的矛盾。 石墨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它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方式形成的蜂窝状平面单层二维大分子。原子质量轻、简单而又强力的键接结构赋予了它超高的导热性;同时,单原子层厚度又使得其具有较好的柔性。遗憾的是,目前已有的剥离型石墨烯片小、缺陷多,其组装而成的宏观材料导热率和柔性都欠佳,还比不上商业化的聚酰亚胺石墨化膜(GPI)。比如,我们手机里的散热膜,就是用GPI制成的。 发现石墨烯的诺奖得主安德烈·海姆,浙大名誉教授,石墨烯的发现就值一个诺贝尔奖,新型石墨烯组装膜未来上到航空航天,下到智能手机都可应用,其价值就更是大的不可估量了 在高超教授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一片20厘米边长的石墨烯组装膜,看上去很像一片大大的即食海苔。高超介绍,这10微米厚的“海苔”,是由数千层单片石墨烯交叠而成的。实验测试表明,石墨烯膜可以耐受10万余次的弯曲,而不影响其导热导电性能,而且,在反复折叠6000次后仍没有断裂。此前性能最好的GPI最多只能反复折叠3次。同时这种石墨烯膜的导热率最高达到2053W/mK(瓦/米·度),接近理想单层石墨烯导热率的40%,创造了宏观材料导热率的新纪录。 图1. a) 市售智能手机背面;b) 手机处于待机状态;c) 用聚酰亚胺石墨化膜(GPI)作为手机散热膜;d) 同一部手机用新型石墨烯膜作为散热膜;e, f) 在(b), (c), (d) 三种状态下,手机的水平和垂直温度线的比较,表明石墨烯膜具有更好的散热降温效果。 柔软而高导热的性能,赋予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可折叠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甚至卫星和航天器。课题组将这种石墨烯膜替代商用GPI膜,应用于手机散热膜上,发现手机CPU处的温度可以控制在33℃以下,相对商用GPI膜降低了6℃。如果把这层膜用到人造卫星上,就能很好地解决卫星的“向光背光”温差大的问题。 彭蠡说,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是器件开发一项很重要的课题。它们“怕热”,是因为这些功率器件都有稳定工作的温度区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器件工作的稳定性会下降,噪音升高,并且寿命降低。一般来说,温度提高8—10度,器件寿命会下降一半。据统计,电子产品失效的原因中,温度占比达到50%以上。 科学家是如何让石墨烯膜由“脆”变“柔”,并兼顾了良好的导热性能呢?高超说,团队提出了一种“大片微褶皱”的设计思路,在制备石墨烯膜的过程中引入了许多微小的褶皱,让石墨烯膜成为一种“能屈能伸”的材料。就像女孩们的百褶裙,裙摆可以展开很大。如此细小的褶皱怎么制造?高超团队想出了一种新颖的方法:将石墨烯膜高温加热,膜中的含氧官能团在高温下分解释放出气体,使石墨烯膜内部形成微气囊;再经过机械辊压成膜,微气囊的气体被排出,形成微褶皱。“就这么简单”,高超说。 图2. 石墨烯微褶皱的引入过程:高温加热还原形成微气囊,机械辊压形成微褶皱 论文截图,褶皱在折叠过程中极大增强了膜承受弯曲的能力 Advanced Science News评论认为,这项成果使得很多大面积多功能的二维材料能够应用到现实世界的柔性器件中,从航空航天到智能手机,不一而足。 Advanced Science News认为,这样的设计理念和实验策略能够拓展至其他二维纳米材料中。

冷冻鱼糜生产工艺研究论文

水产品加工技术论文篇二 水产品加工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水产品加 工业 的 发展 对于渔业的发展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不仅是我国当前加快发展 现代 渔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优化渔业结构、实现产业增值增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水产品加工业;产业协调度;产业化;产业高度 一、水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地位 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是渔业生产的延续,所谓“加工活,则流通活,流通活,则生产兴”,搞活了加工,货畅其流,无形给养殖生产开辟了一个永久性的高速通道。因此,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整个渔业的发展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不仅是我国当前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优化渔业结构、实现产业增值增效的有效途径。 1水产品加工业是提升渔业产业高度的重要力量 产业 经济 学的相关理论表明,如果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快于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则表明该产业的产业高度有所提高。而在我国第二产业内部以水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因此水产品加工业增长速度高低则影响我国渔业产业高度化的进程。 近年来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进展,水产品加工业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如2005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比上年增长,渔业经济总产值比上年增长,而同期我国水产加工品产量比上年增长,产值比上年增长。无论产量还是产值的增长速度都高于整个渔业。而且2005年水产加工产量的增长速度也高于2004年。在水产加工业中,增长较快的有冷冻水产品,比上年增长21%;鱼糜制品比上年增长35%;干制品比上年增长7%;藻类加工同比增长;罐制品同比增长。其他水产加工品比上年增长。珍珠产量比上年增长。 2水产品加工业是加强产业协调度的有效途径 水产品加工业上接水产养殖业,下连水产品 物流业,是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关联产业。水产品加T业的发展如果与优势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流通市场建设紧密结合,实行加工带基地、流通促加工,这样深层次、多系列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不仅能够加快初级水产品转化,拉动水产养殖业的深度发展,优化水产品区域布局,而且通过提高水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增值水平,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营销产品,延伸渔业产业链条,有助于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整合。 2005年我国水产加工业在政府的扶持和 企业 的努力下,克服了国外对我国水产品实施的贸易壁垒,水产品加工业由初级冷冻产品向较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发展。2006年,深加工水产品占出口总额的46%,比重比2002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深加工的发展,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实现了渔业增效,2006年深加工对虾出口占对虾出口总额的83%。 3水产品加工业实现了渔业产业化与特色产业的良性互动 中国 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只是经济总量的简单扩张,而是在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加工品种、技术不断演化的基础上实现的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向高级的升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水产品加工园区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为基本路径,以合理开发利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为着力点,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良性循环格局。通过对特色渔业资源的精深加工和标准化加工,不仅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而且丰富市场供给,满足不同层次、品味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有利地提高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水产加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尤其是海外市场的不断增长,中国的水产品加工行业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水产加工业的整体实力明显提高 我国水产加工企业的年加工能力由2004年的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万吨,实际水产加工品总产量由2004年的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万吨。2006年冷冻水产品产量为万吨,占加工总量的。因此,整体上来说,我国的水产品加工能力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产业结构正逐步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初步加T、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且追求多样化、系列化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加丁技术水平不断上升,质量卫生意识大大增强,品种结构合理,产品多样,并已成为水产品出口的主导产品。 2在水产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的领域,中国的科研和加工能力崭露头角 中国提取河豚毒素成功并取得高纯度的结晶,从而获得美国FDA认可并进入国际市场,结束了日本公司独霸市场的局面。从海洋生物中提取DHA、EPA、DPA、鲨鱼软骨素、活性多糖和多肽类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保健和 治疗 疾病,目前都已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这为中国水产品深加T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3加工企业走向集中并基本形成了一系列出口加工园区 我国水产加工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对水产加工业十分重视,分别制定了优惠政策,加上外资企业的积极介入,这些地区水产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水产加工业的主力军。这些地区水产加工品的产量和产值以及出口贸易额都占到全国八成以上。 4加工行业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 随着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强,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逐步走上了品牌战略的轨道。水产加工企业特别是那些龙头骨干企业从未像现在这么重视自己产品的注册商标和市场形象。为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一些大宗水产加工品中被品牌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 三、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产品加工业在沿海与内陆发展极不平衡 沿海水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内陆水产品加工能力薄弱,与内陆水产品的产量份额不符。 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省份,加工品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沿海水产品加工相对来说技术比较先进、产品种类多、深加工产品比重较大。2004年山东、浙江、福建、广东、辽宁、江苏、海南水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水产品加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从企业投资情况看,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投资也主要集中在浙江、山东、福建、广东、辽宁等几个沿海省份。 尽管内陆水产品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高达42%,内陆水产品加工业在整个水产品加工业中力量却非常薄弱,内陆水产品加丁量占总加工量的比重不足10%。内陆水产品加工原料主要是淡水产品,开发的产品主要是传统产品;以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少,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低;企业以个体私营为主,龙头企业少、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出口产品少。 2水产品加工深度不够,附加值提升有限,初级加工品依然统领市场 (1)加工比例较低。中国水产品加工比例不到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国水产品加工产量仅为水产品总量的。而日本、加拿大、美国和秘鲁等国家的水产品加工产量达60%90%。据FAO的 统计,2004年,世界水产品产量的61%(8600万吨)用于多种类型的加工,59%(5100万吨)的加工产品用于供人类直接消费的冷冻、盐渍和罐装产品,剩余的为非食用目的。中国超过77%(3700万吨)的水产品(4750万吨)为人类直接消费,其中大部分为新鲜类型,余下的量(估计1080万吨)被用来生产鱼粉和其他非食用目的,包括直接用于水产养殖饵料。加工品比例低,与总产量不相称,影响了我国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我国水产品加工仍然以冷冻、冰鲜等初级加工为主,产品加工深度不够,深加工、精加工能力十分薄弱,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加工品附加值不高。我国水产加工 企业 的技术装备50%还处于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40%左有处于90年代水平,只有不到10%达到目前世界先进水平。2006年我国水产加工总量为万吨,其中冷冻品和冷冻加工水产品达到万吨,占到了加工品总量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对水产品进行冷冻越来越倾向于仅是作为一种保存方式,根本不能称作“加工”,这样 计算 ,我国水产品的加工率就更低。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深加工”产品,许多只是产品形态、包装式样上的改变,尚无法真正达到“深加工”的层次和档次。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水产品几乎只能作为原料和半成品出口,不仅售价低,而且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与渔业大国的地位非常不相称。如,中水集团在非洲东岸的毛里塔尼亚近海捕捞软体鱼类,并就近以原材料形式转销往欧洲,山东渔民也是将在黄海捕获的海产品就近送到韩国近岸,直接向韩国渔商交货,自己不能深加工。 3加工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目前水产品的质量问题已成为水产品上市和出口的最大障碍。国内市场上,有些私营企业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工艺条件不严格,产品不进行必要的检验即流入市场;有的为获取不正当利益而不顾原料品质好坏或在加工过程中掺假使杂,人为地造成水产品的二次污染;在流通环节,一些不法商贩滥用添加剂甚至违禁药物和化学品进行水产品保鲜或处理,没有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又无统一的货源渠道,导致质量参差不齐,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在国际市场上,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中,虽然已有不少通过ISO质量认证及HACCP认证的,但是许多企业不严格按照HACCP生产,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而且具备较高认证水平的企业还不多。其中,同时获得美国FDA认证和欧盟认证的企业则更少。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在信贷、 税收、投资等方面,对水产品加T业的扶持政策比较少,从事水产品加工的企业与从事其他产品生产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明显优势,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和水产品加丁业的 发展 。水产加 工业 的科技开发和研究力量分散,科研经费短缺,基础性的技术储备严重缺乏,科研成果转化周期长,企业技术创新也缺乏政策扶持,与水产加工业发展要求有一定差距。 四、促进 中国 水产品加工业跨越式的对策 1以 现代 渔业科技提高水产品综合利用率 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和高值化技术研究,建立大宗、优势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开发水产品深加T系列化产品和加工装备,配套完善加工生产线,全面提高我国水产品加工率,延长产业链;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原理与手段,建立水产生物产业资源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为推动我国水产生物产业发展提供系统的科技支撑。 2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水产品加工业产业高度 水产品深加工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率的“四高”特点,并且能带动一批相关行业如加丁 机械、包装材料和调味品等的发展,具有明显的 经济 效益和 社会效益。对水产品进行深加工,也是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加工增值、缓解水产品市场供需关系矛盾的需要。为此,应积极开发并推广水产品加工业的关键技术。一方面应充分发挥现有科研力量的作用,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校与加丁企业合作进行科研开发,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和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另一方面加大国外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 管理的引进。在重视“硬件”引进的同时,更要注意“ 软件”的引进,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3通过产业化经营,提高水产品加工业的市场绩效 实践证明,为改变渔业生产 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的现状,促进渔业技术进步,加速渔业科技成果转换,实行产业化经营无疑是一条较好的降低交易费用、缩短时间、提高水产品加丁业市场绩效的重要途径。根据水产品加T业的现状,当前重点从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水产保健品、医药品起步,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并以水产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市场,实现渔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组合,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实现渔业生产标准化、滟业 环境生态化。 4逐步完善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水产加工品的质量 尽快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WTO要求的水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标准。WTO协议中要求各成员国在贸易中遵循国际标准或以国际标准为依据的国内标准。目前发达国家水产品出口标准大多数采用国际上盛行的HACCP制度,以确保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并没有规定只能以国际标准为准,也可以制定以国际标准为依据的国内标准,而在实践中很多国家多制定有要求进协商遵守的国内标准。因此,为促进水产品的国际贸易,我国应在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实行质量控制。 5政府加大对水产加工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水产品加工业的先进技术具有动态规模性、技术外溢性、资金高投入、产品和技术含量高更新快的特点,要求政府采用多种形式推进技术创新,增强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如设立渔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基金;采取贴息的方式引导加工企业投资水产品加工新技术、加工机械的研制与开发;以股本投入的方式为水产加工企业提供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资本金扶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直接科研资助,或通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签订协议给予其研究活动以 财政资助;在产业政策制定和组织重大项目合作攻关等方面起主导作用。 看了“水产品加工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面点食品加工技术论文(2) 2. 农业推广研究论文范文 3. 社会发展论文 4. 农业科技论文格式 5. 浅谈渔业保险相关论文

冷冻鱼糜加工技术最早是由日本水产研究人员以狭鳕为原料研究开发的。冷冻鱼糜加工技术的开发,解决了原料鱼肉蛋白质冷冻变性问题,可直接在海上或原料基地生产冷冻鱼糜。原料鱼鲜度好,冷冻鱼糜质量高,且鱼糜制品或冷冻食品的生产厂家可不受地点、季节限制,随时能得到符合要求的原料,做到均衡生产,原料鱼废弃物也可集中利用。目前生产冷冻鱼糜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日本、韩国、秘鲁、泰国、挪威等。鱼糜制品是日本的传统食品,深受日本消费者的青睐,其生产量很大,分布广泛,是日本水产品加工中十分重要的产品。我国近年来在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也开生产冷冻鱼糜,但由于海洋经济鱼类资源降低,加工手段落后,高档鱼糜制品很少。随着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淡水鱼的产量迅速增加,一部分已经加工成冷冻鱼糜。

顺产不备皮的研究论文

产前护士做的备皮工作可以起到防止细菌过多,清洁私处的作用。如果不备皮,可能会引起术中的细菌侵入造成术后的炎症,而且也会影响刀口的愈合。

消除的隐患,另外在手术时也要防止毛发飘入,引发感染。手术后也需要更干净。手术后会有一些药物贴敷,如果不清理干净,在换药物时很容易粘在上面,会有撕裂的疼痛。

一、方便分娩手术的进行。剃除阴毛可以方便医生手术操作,免去不少麻烦。备皮后,医生观察更为方便,能够及时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二、有利于清洁消毒。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剃毛都更利于清洗及消毒。尤其是剖腹产在术后需要插导尿管,可比不剃好操作多了!三、降低术后伤口及新生宝宝的感染率。人体茂密的毛发中隐藏着不少细菌,备皮可以在不损伤皮肤的情况下降低细菌数量,以降低术后伤口及新生宝宝的感染率。了解到备皮的好处,产妇的尴尬算不了什么,产妇在备皮过程中也不用害羞。但要注意,备皮最好由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以免由非专业人员操作时,不小心损伤皮肤,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感染。

闺蜜准备生孩子了,她和我说她要剖腹产,我问为什么,她说不想备皮,我尴尬地告诉她,不管顺产还是剖腹产都要经历备皮,是逃不掉的,闺蜜直呼绝望。

关于备皮,你了解多少?你生孩子的时候遭遇备皮了吗?有没有感觉很尴尬,女人生孩子真的是打开了新世界,不仅要承受痛苦,还要抛弃所谓的“面子”,真是感叹妈妈真伟大。

那么,我们了解一下为什么生孩子要备皮。

01.什么是备皮?

备皮是手术前的一种常规操作,是将手术部位的毛发进行剔除,比如头部、会阴部、腋窝等部位。

像产妇在生孩子之前之前,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护士都会将会阴部的毛发剔除,若产妇肚皮上也有一些轻微毛发,护士也会一并处理。

02.为什么分娩前要备皮?

在分娩之前,护士会将孕妇肚皮上、腋下、大腿根、会阴部附近的毛发全部剔除,这样才能让清洁工作进行得更彻底。

1.预防病毒和细菌感染

女性会阴部的毛发其实藏着很多的细菌,若不进行备皮,分娩过程中就会滋生出大量细菌,而清洁只能保证产前是无菌的,分娩过程中谁又能来保证。尤其是剖腹产的孕妇,手术室都是无菌的,要求很高,对产妇进行备皮可以避免术后感染的机会发生。

2.保护新生儿

新生儿通过产道进行分娩,若没有进行备皮处理,胎儿出来时会受到一定影响。

3.方便产后护理

剖腹产手术之后,护士会每天给产妇进行消毒,把毛发清除掉之后才更容易清洗。而且产后会产生恶露,经过备皮之后就能预防产妇得阴道炎的几率。

03.孕妇可以自行备皮吗?

有的孕妈妈觉得去医院让护士进行备皮场面太尴尬,于是便想能不能自己在家或者让老公帮忙?

其实,这样是不建议的。

若孕妈妈要自行备皮,很可能达不到手术要求,备皮的范围是由手术位置决定的,而且备皮也要经过专业训练,孕妇自己动手是很难达到要求的。

而且有研究表明,若备皮的时间越接近手术时间,孕妇产后感染的可能性就越低。

所以还是交给医护人员吧,不要觉得难为情,毕竟生孩子大家面临的都一样,忍忍就过去了。

无价保真丸的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为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制药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 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的 教学 方法 探索 》

摘要:从课程的准确定位、多元化教学、补充新的中药制药工艺技术以及全面评价等四个方面论述中药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提高专业课的授课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药制药工艺学;中药现代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674-9324(2014)22-0069-02

我过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中药现代化,旨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综合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和手段,提供“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中药产品。这既是提高中药竞争力和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药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中药现代化,不仅需要技术创新,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不仅需要科研院所的努力,更需要中药企业的积极参与。针对中药制药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竞争力,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对于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中药制药工艺涉及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环节:中药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和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其中本文所讨论的中药制药工艺主要是指中药原料药的生产工艺,涉及中药的前处理、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分离纯化工艺、浓缩工艺和干燥工艺,这也是决定现代中药质量的关键环节[1,2]。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研究的对象是中药,涉及中药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药工程等多门专业课的综合理论知识。中药制药工艺学与化学制药工艺学和生物制药工艺学的相通之处在于对现代制药技术的采用,但中药制药工艺又具有自身的显著特色: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新技术和手段的应用要围绕中医药理论进行,若离开这个基础,就成为植物药或天然药物。因此,在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中,要在中医药理论这个基础上,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提取纯化工艺。

一、准确定位

中药制药工艺学是专业性课程,针对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的学生开设。所以在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工程中,要以专业性、技术性为导向,突出这门课的应用性。这门课以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制药工程学课程为基础,突出其综合性以及在日后中药生产中的桥梁作用。中药制药工艺学的落脚点是工艺技术,不能过于强调其基础原理。

二、多元化教学

虽然中药制药工艺学目前的发展总体上较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有所差距,但仍有不少发展良好的中药制药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实现了中药生产的升级换代。同时积极吸收现代化学制药与生物制药领域的先进技术,与中医药理论相结合,在保证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实现中药的现代化生产。这就需要高校为企业输送既懂传统中医药理论,又掌握现代制药工艺的专业人才,这对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特别是中药制药工艺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要立足课本,但也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多种资源提高教学成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网络资源,特别是国际上植物药生产的工艺的相关资料,对于提高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目前,限于课堂教学条件限制,学生不能从教材上直观地感受工艺过程。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选用一些直观、说明生产流程的视频讲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药材的精油章节,可以利用flash演示加热、汽化、冷凝过程,同时播放水蒸气蒸馏提取薰衣草精油的视频,这比教材的示意图更加直观和富有吸引力。等视频网站有动态表现生产工艺的flash和视频资料,可以直观地表现工厂车间的生产流程和原理,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化实践教学。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药制药工艺学这门课之前,会有专业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在车间里最直接地认知中药生产工艺,同时,车间操作人员的现场操作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工艺流程、参数设置的理解。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将理论学习与基本训练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切不可将见习或实习简单化、形式化,在开始实习前,老师要和车间的带教老师沟通好,在保证学生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要让学生对生产流程有深入的了解,最好有一定的亲手操作的机会。同时利用学校的中试车间,让学生分组分批完成实验任务,让每个小组(3~4学生)都独立地完成提取、纯化、浓缩、干燥以及压片或灌装胶囊的中药制药流程。该课程配套的实验分为两部分:一次是集中实验,统一学习操作技能;一次是进入到中药或生药方向的课题组中,跟随研究生做实验,要求每位学生从提取、纯化、浓缩、干燥等环节中,挑1~2种练习。这部分实验需要和各课题组的负责人沟通好,虽然实行起来有难度,但效果较好。

三、充分吸收最新的工艺技术

目前所采用的教材对新技术、新工艺有所更新,但仍不充分。但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和研究院所的共同努力下,一些中药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采用比较积极,引进了一批较高技术含量的生产工艺。所以在教学中需要补充已经被企业采用或行将被企业采用的新的技术或手段。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膜分离(浓缩)技术。比如一些中药企业采用无机陶瓷膜工艺代替传统的醇沉工艺,减少生产环节,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乙醇使用量,对中药有效成份基本无截留,除杂彻底;无机膜性质稳定,再生方便等特点。与纤维滤膜组合使用,即可以延长滤膜的使用寿命,又可以提高药品品质。但关于无机陶瓷膜的介绍以及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在目前的教材中较少,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及时补充到讲课材料中,使学生接触到代表中药制药工艺发展方向的新技术。采用有机超滤膜精制中药多糖类成分,较传统的水提醇沉工艺具有得糖率高、工序简省的优点,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生产工艺。以香菇多糖的制备为例,可以从超滤原理、多糖分子截留、多糖的组成等几个方面介绍有机膜超滤工艺在中药多糖制备工艺中的应用。同时利用flash动画模拟超滤过程,多糖的电镜测定等手段直观的对比膜过滤与传统工艺的不同,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全面评价教学效果

中药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突出技术工艺的专业课,不能当作理论课来讲授,在考察学生时也应兼顾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考察环节中应该有一定比例的实验课环节,考察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对中药制药工艺的理解。笔者在学习结束后设置了中药制药工艺学综合实验:银杏总黄酮的提取及滴丸制备,涉及微波、超声以及传统煎煮等不同的提取工艺,采用UV和HPLC定量法,考察不同工艺对总黄酮的提取效率的影响。比较大孔吸附树脂柱、膜分离以及醇沉工艺对总黄酮部位质量的影响。让学生不仅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锻炼工艺设计的能力。

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是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在坚持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现代的技术,特别是源于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先进技术,对于提升中药的生产水平至关重要,毕竟,目前中药制药领域新技术的独立创新成果较少。在设置中药制药工艺学实验课时要兼顾中药学、中药制剂等传统学科和生物学、材料学、波普学等现代技术。既懂传统中医药理论,又掌握现代制药工艺的专业人才,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依赖,也是生产现代中药的重要保障。所以,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要立足课堂,联系实践,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实际工艺设计能力的工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平.中药制药工艺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5.

[2]潘林梅.加强对中药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工程综合技能的培养[J]. 教育 教学论坛,2013,(38):95-96.

[3]李淑清,李淑霞.《制药工艺技术》课程特色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129-130.

《 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应用的分析 》

摘 要:如今,人们对于中药制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使中药制药面临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先进科学技术与专业设备出现在中药制药市场中。然而,我国目前中药制药领域中,高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新技术的出现,不仅大大提高了中药制药生产的效率,还能够有效保障药品的安全卫生质量,对于中药制药行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具体介绍了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总结 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新技术;中药制药;应用;分析

目前,高新技术受到了中药制药领域的高度重视,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药过程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就我国目前高新技术水平而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可总体来说尚不成熟,在实际的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中,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使得药品质量无法得到充足的保障,严重影响了中药制药的生产效率,这无疑会对中药制药领域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本文以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为主要内容,加少了几种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提出一些自身的观点,仅供参考。

1 高新技术在中药制药工程中的应用与分析

泡制全浸润工艺与装备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中药的认识只存于表面,并不了解中药具体的制药过程。但是,在实际的中药的生产过程中,制药工艺非常繁琐,难度较大,这也导致大多数中药在制药过程中发生一些问题,使得药品的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中药浸润工序是整个中药制药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制药人员必须要对浸润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充分保证药品的质量。因此,我们可以将先进的高新技术与设备应用到中药的泡制全浸润工艺中,以此来简化复杂的制药工艺,从而有效的降低制药生产工作的难度。此外,制药人员要对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分别处理,更根据药物的性质采取适合的制药工艺,并制定合理的浸润时间。

动态提取技术

结合目前我国中药制药生产过程现状而言,其中还存在很多的弊端,尤其是在进行重要药物的提取过程中,制药人员依旧延续了传统陈旧的提取方法,施工设备也非常滞后,这就导致药物的提出率不高,并不能发挥很好的治疗效果,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中药制药领域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中药的使用率,达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呢?那就必须将动态提出技术应用于中药制药的生产中,并对滞后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这样不仅能够充分保障药物的提出率,还大大提高了药物的使用率,使得我国中药制药领域真正满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仿生技术

仿生技术是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模拟人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运转的原理,将药物研究与分子药物研究相结合,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工艺技术。中药材粉末在一定的pH酸性水溶液提取,然后再用一定PH碱性水溶液提取,选择pH的最佳值和其他一些辅助条件和工艺参数。它主要是以生物学的相关理念为基础,从而对药物特性进行相应的分析,通过人体环境模拟的办法,来对中药药物生产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而且在药物提纯的过程中,人们也可以采用仿生技术来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使得药物在提取的过程中,药材的利用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生物酶技术

与上述仿生技术使用一样,生物酶技术是借鉴了生物工程技术的酶工程技术来实现对中药的提取。生物酶是一种具有特殊催化性质的高效催化剂,大多数酶的主要构成成分是蛋白质,利用这项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多数植物中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靠生物酶的作用才能实现将其溶解出来,同时还可以借助酶的运输将药物的有效成分作用于细胞内部发挥药效。另一方面中药材在经过提取后其中还是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如大分子的多糖、蛋白质、胶质类等,这些物质通过生物酶的催化都会将其降解而挥发出去。但是在使用生物酶技术时要注意,由于中药材包含的领域十分的广阔,包括了植物、动物、矿物质等物质,生物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物质。

2 中药制剂应用高新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重要活性成分或药物配比的关系

一种中药的发现,其中活性成分和要用部位的确定和使用,使之进一步成为确定的药物很重要,但是研究清楚每一味中草药植物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的种类、用药部位之间的量效关系在医学研究领域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因为这种研究和最终各项理论的确定为人类利用中药开拓了广泛的药物资源。目前,我国中医中药药性和药味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态度的分析进行的,缺乏相关药物之间量效方面的深入研究。因此,我们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中医中药理论和处方方剂的基础上,要从理论研究与实验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发展和研究。

中药产品的内在质量和技术含量问题

目前我国中药制药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农药超标、化学成分过多等质量问题,这些药品一旦投入市场中,将会极大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还会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虽然现代中药制药领域中引入了更多的高新技术和施工设备。但是,中药产品内在质量问题仍是中药制药行业非常关注的问题,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水平,促进中药制药领域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中药制药行业要高度重视中药产品内在质量和技术含量问题,对于农药超标和化学成分较高的中药药材进行分析调查,充分保障药物的使用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而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病痛情况,为我国中药制药行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应用现代检测技术控制

为了提高中药制药产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大力发展想指纹图谱技术和其他的相关控制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未来应采用更加先进的高新技术,例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并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联用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高新技术的出现,对于中药制药领域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中药制药的生产效率,还充分保障了药物的质量,减少了繁琐的制药工序,打破以往传统的中药制药生产方法,采取更多先进的制药技术,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及时对制药设备进行优化和更新,使其能够充分满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对药物内在质量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根据不同类型的药物,采用适合的高新技术,确保药物能够起到绝佳的治疗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新技术水平,促进中药制药领域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付廷明,来庆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发展与应用现状浅析[J].硅谷,2011,8(05):22.

[2] 徐少萍,何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4(02):45.

[3] 王成东,杨华登,季晓. 先进萃取技术及装备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J]. 机电信息. 2008(11)

有关中药制药专业论文推荐:

1. 关于中药毕业论文

2. 生物制药技术论文范文

3.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范文

4. 中药学本科论文

5. 生物工程论文范文

6. 有机化学教育论文

妇科是医疗机构的一个诊疗科目,妇科是妇产科的一个分支专业,是以诊疗女性妇科病为诊疗的专业科室。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妇科中医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妇科中医论文篇1 浅析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用药特点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成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妇科疾病的特点,其辨证用药具有独具一格的特色,该文按照妇科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的顺序,结合古今文献的论述及名老中医治疗妇科病的经验体悟,举例说明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时选药关键之处,启示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中药是获得疗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整理分析治疗经、带、胎、产、杂疾病的用药特点,可以帮助了解妇科病各个时期病症的特点,提升运用中药的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妇科疾病;治疗;用药特点 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上拥有独特的优势,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是其关键之处,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中药则更为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按照妇科经、带、胎、产、杂病的顺序,分析中医治疗妇科病时的用药特点。由于历代医家用药经验众多,且各具特色,因此只能抽取其中一小部分浅谈,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启迪。 1 妇科疾病概述 中医妇科根据女性月经、带下、妊娠、产育、哺乳的生理现象,将妇科疾病分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五类。其中“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在经断前后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带下病”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妊娠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又叫“胎前病”;“产后病”指产妇在新产后或产褥期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除经、带、胎、产疾病以外,各种与妇科解剖、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的疾病,统称为“杂病”,本文主要论述瘕、不孕症。瘕指妇女下腹胞中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异常出血者。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一年未妊娠者。 2 浅谈用药特点 月经病 月经病的发病居于妇科疾病之首,在治疗用药方面,古代文献记载颇多,如《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有“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的告诫;《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有“调经不宜过用寒凉药论”及“调经不宜过用大辛热药论”的专论。 月经病种类较多,如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痛经、闭经等,治疗时根据“经前勿乱补,经后勿乱攻”的原则选择药物。如在行经期间,多采用活血通经、乘势利导的药物,以促进经血排出,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之类,但应注意月经过多者慎用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功效较强的药物,以免引起阴道出血过多。 可以选用夏枯草[1],独降肝火,避免因经期阴血下聚胞宫,肝失所藏,疏泄不利;蒲黄,生用活血,助益母草收缩子宫之力,又能利尿消水,缓解经期水肿;炒用则祛瘀止血,以防行血活血太过,血不归经;病在冲任者[2],用血肉有情之品直入冲任,峻补气血阴阳,补益阴精常用炙龟板、炙鳖甲,温补肾阳多用鹿角胶或鹿角霜,滋养阴血则以紫河车、阿胶为主。经后期,多用滋养肝肾之品,如白芍、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参等。经前期则常用柴胡、郁金、橘叶、合欢皮疏肝理气,调畅情志。但应注意柴胡用量,柴胡虽有疏肝之效,但是如若疏肝太过,则会引动相火,伤及阴津,患者表现为耳鸣、头胀头痛,自觉有热气从尾椎循后脊向上到大椎,后分散为两股从凤池处入脑,脑鸣甚,心中烦躁[3]。 月经稀发者多属脾虚湿盛者,选择桑白皮、威灵仙、冬瓜皮、生苡仁可健脾祛湿,痛经者多为肾阳亏虚,不通则痛,采用生麻黄、桂枝、吴茱萸、干姜、肉桂等到达温阳行气止痛之效,阴道出血淋漓不尽者可选用侧柏叶、蒲黄炭、海螵蛸参、三七等止血药,对于长期阴道不规则出血而致气血亏虚者,可加入人参、炒白术等补气药,但为防止人参温燥之性,常配麦冬、沙参等甘寒滋润之品。 治疗月经病,应注意以“调”、“和”为主。不宜过用辛温燥烈之品,以免耗血伤阴,宜选择黄芪、淫羊藿、巴戟天、续断、菟丝子较平和之品;亦不可过用寒凉,如阴虚火旺者,常用炒黄柏、白薇之类,恐“热邪虽除,火退寒生,瘀血滞留”;且不可过用破血药,行瘀忌过于攻伐,以免太过耗气伤血伤正,宜益母草、泽兰之类;不宜理气过于香窜,以免劫阴耗气,可用玫瑰花、枳壳、青皮、陈皮、佛手等轻灵之品[4]。 带下病 带下病用药,《素问玄机原病式》主张用辛、苦、寒药按法治之,使郁结开通,热去燥结而愈,不可用辛热药。《丹溪心法》提出,治法以燥湿为先,湿痰下注者采用升提为主。薛立斋主张用健脾升阳止带为主。 《傅青主女科・带下篇》指出“带下俱是湿证”,因此辩证治疗多从湿论治,临床常用完带汤、易黄汤、四妙散之类清热健脾除湿止带的方剂。但完带汤对于脾虚湿盛症情较轻者疗效确切,对劳倦过度、中气下陷者则力有不逮,可改用益气聪明汤治疗。对于湿热内蕴,兼有阴虚内热者,可用四妙丸合青蒿鳖甲汤治疗,将苍术易以白术,燥性大减,且白术多脂,无伤阴之弊。二方合用,以清、透为主,滋阴而不腻,化湿而不伤阴,使湿热除而阴虚复[5]。由于带下病与湿关系密切,因此考虑到白芍养阴助湿,故多不用,而用白芷燥湿止带,兼以止痛。有医家总结到[6]:治疗带下病,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 除了内服用药外,使用中药熏洗,借助药物的挥发作用,疗效亦佳。常用外洗药为蛇床子、苦参、黄柏、蒲公英、百部、枯矾、花椒等,伴阴道干涩者减枯矾加马鞭草、丹参、甘草;外阴白色病变者减枯矾加姜黄、补骨脂;有皲裂破溃者减花椒加乌梅、诃子,并用蛋黄油外涂[7]。 妊娠病 妊娠期间用药,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宜慎用或禁用,因为可能对孕妇的健康及胎儿的发育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堕胎、小产或胎儿畸形,因此,重视妊娠病用药意义重大。 《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妊娠用药,宜清凉,不可轻用桂枝、半夏、桃仁、芒硝等类。凡用药,病情退则止,不可尽剂,此为大法”。关于用药原则,《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胎前清热养血为主,理脾疏气是为兼,三禁汗下利小便,随症虚实寒热看。” 自古有“胎前宜凉”的说法,因此妊娠早期一般以清热理脾安胎为主,多用黄芩、白术、栀子;中晚期则重滋阴安胎,多用白芍、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用药虽以益阴敛阴药物为主,但不能选用过分苦寒或有走下作用的药物,如寒水石、黄柏、泽泻等,防止过分苦寒伤阴,导致胎元不固;另外,清热之品应选择性味较为平稳的药物,以免过分寒凉影响胎儿的发育,常用金银花、黄芩、青蒿等;不宜用当归、川芎等辛温“走而不守”之品。考虑早孕期妊娠反应的问题,慎用过分滋腻的药物,如大枣、白芍等,以防碍胃[8]。 对于兼症,如大便秘结者,可用山药、生地黄、肉苁蓉等滋补肾精,润肠通便之品,慎用茯苓、泽泻等渗利之药;夜尿频者,可用覆盆子、益智仁;腰痛者,常加杜仲、黄精、狗脊等。对于母儿血型不合者,常用茵陈降低其抗体效价,疗效甚佳。 对于妊娠禁忌药,如半夏、莪术、牛膝、水蛭、甘遂、芫花、蜈蚣、全蝎等,治疗时应慎用或禁用,但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亦可适当选用,即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但用药时应注意[9]:宜选择作用和缓之品如柴胡、苏梗、大腹皮、枳壳、香附、桃仁、丹皮、丹参、当归、川芎、五灵脂、益母草等;应适当配伍养血安胎药如阿胶、桑寄生、何首乌等;严格掌握剂量,“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动胎伤胎。如妊娠浮肿者,宜选择皮类利水药,如茯苓、扁豆、桑白皮、大腹皮等。 产后病 尽管目前尚无中药能否进入乳汁的文献资料,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应假定药物能通过血乳屏障转运到乳汁为乳儿所吸收,因此凡大辛大热、大苦大寒、大滋大补、峻下滑利、破血耗气、回乳与影响乳汁分泌及有毒之品,均应禁用或慎用。如应用番泻叶、大黄等药性寒凉的泻药时应停止哺乳,以免药物成分进入乳汁造成乳儿腹泻。应用中药治疗期间,乳母应在哺乳后立即服用药物,以使下一次哺乳时药物浓度尽可能低一些[10]。 关于产后用药,前人提出“三禁”: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即解表不可过于发汗,攻里不可过于削伐,清热慎用芩连,温里慎用附桂,产后胃气虚弱,加之需要哺乳,消导之品既重伤胃气,又使乳汁减少,故不可重用,如三棱、莪术、麦芽、神曲之类尤当慎之[11]。如产后缺乳者,可加入漏芦、通草、王不留行、路路通等行气通络药,与猪蹄并煎,起到通络增乳之效。 杂病 瘕 《济阴纲目》中记载:“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施,以伤正气”。 《医学衷中参西录》[12]指出:“三棱、莪术、水蛭,皆为消瘕专药”,并用人参、黄芪等诸药保护气血,使瘀血去而气血不至伤损。除应用活血化瘀药外,可配伍祛痰散结类药物,如浙贝母、鸡内金等,正如李东垣所说“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加上橘核、荔枝核等行气散结之药,使气血畅通,结消散。此外,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经前顺其疏泄之性,加入香附、郁金等药加强疏肝之力,经后则顺其充盈之性促进血海之充盈,通过补益肝肾,适当配合理气化瘀药,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金樱子等[13]。 不孕症 不孕症的治疗一般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理念,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脏腑、气虚、经络等辨证分型治疗。 排卵障碍性不孕者,常在经后期以补肾药为主,如紫河车、鹿角胶等,配合赤芍、丹参活血化瘀,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卵期则在补肾药的前提下,加重行气活血药的应用,如泽兰、益母草、蒲黄、川牛膝等。若兼有气郁,加柴胡、郁金、香附、乌药;血瘀重者,白芍改为赤芍,加川牛膝、益母草、泽兰、水蛭、土鳖虫;血虚有寒者,加肉桂、吴茱萸;血虚有热者,熟地易为生地,加黄芩、牡丹皮[14]。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多采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夏枯草、荔枝核等活血化瘀,穿山甲、地龙、水蛭等行气通络,路路通、王不留行、海藻、皂角刺、白芥子等散结利水[15]。临床亦可采用中药灌肠,这样内服外用疗效甚佳。 3 小结 关于妇科疾病的治疗选药,应根据经、带、胎、产、杂病各自病证的特点,把握用药的原则,注重经验用药的积累,这样才能药到病除,提高临床疗效。月经病,一般以四物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但应注意在理气、活血、温阳、滋阴的同时,不可过用破气、攻血、温燥、寒凉之品,否则尽管治疗大法正确,但却达不到原先设想的效果,反而耗损人体气血。带下病的治疗,谨遵“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的原则,另外重视外用药的熏洗,多采用清热祛湿解毒止痒之品,内服外用,则可在极短时间内祛除病邪。妊娠病与产后病者,根据“产前宜凉,产后宜热”的原则,多采用滋阴或温热之品,辨证用药。对于妊娠禁忌药慎用或不用,但是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酌情使用,不拘泥于传统束缚,即可谓真正达到“辨证论治”的要求。对于瘕、不孕症等杂病,在症情适宜的情况下,应大胆使用虫类药、破气药等性味稍峻猛之品,这样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疗效,免于长期使用一些理气药,不仅疗效不明显,而且耗伤正气。 由于众医家临床用药经验颇丰,本文只浅谈一小部分用药特点,希望通过这些用药特点启发大家,重视临床用药原则及选药特点,提升中医治疗水平,产生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朱梅.刘琨治疗月经病的经验[J].北京中医,2005,24(6):336. [2] 季春红.陆启滨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探析[J].广西中医药,2010,33(1):41. [3] 王绵之.王绵之方剂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 陈学奇,葛蓓芬.陈大治疗月经病用药特点[J].中医杂志,2014,55(13):1096. [5] 杨利.章文庚先生治疗带下病的特色经验[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4):51. [6] 吴玲.吕美农治疗带下病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5):435. [7] 李玲玲,郭瑞,何春晖.褚玉霞教授治疗带下病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9):746. [8] 华苓,佟庆,张巨明.柴松岩治疗妊娠病经验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0,29(10):751. [9] 文乐兮,尤昭玲,袁振仪,等.妊娠病组方用药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25. [10] 解海,李泽民,朱林峰.妊娠期和哺乳期中药应用与风险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9):357. [11] 文乐兮,魏飞跃.产后病组方用药规律与特色探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67. [12]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M].2版.王云凯,李彬之,韩煜重校.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3] 邓德强,马骏.马德孚教授治疗瘕经验[J].河北中医,2004,26(4):248. [14] 单婧.马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4):748. [15] 何东杰.卫爱武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3):210. 妇科中医论文篇2 试论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效果 在临床妇科中,月经失调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青春期到绝经前的各年龄段妇女均可能发病。月经失调的类型包括月经先期、后期(及闭经)、前后不定期3种,患者多伴有经血淋漓不尽、月经过多或量少等[1]。我院妇产科在月经失调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中药调理方式,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月经不调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9例):西医组年龄在20~43岁之间,平均为(±)岁,未婚20例、已婚29例,病程在5个月~8年之间,平均为(±)年;中医组年龄在21~44岁之间,平均为(±)岁,未婚21例、已婚28例,病程在6个月~7年之间,平均为(±)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方法。 西医组:采用孕激素、雌激素周期治疗方法,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中医组:采用中药调理。患者在经期完后第1d,应用补肾养血汤(取当归20g、熟地20g、仙茅15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肉苁蓉15g、丹参10g、党参10g、紫河车10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期后第12d,应用理气活血汤(当归10g、赤芍10g、郁金10g、牛膝10g、充蔚子10g、香附10g、桃仁6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期后第22d,应用活血促经汤(泽兰10g、香附10g、牛膝10g、川芎10g、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赤芍10g、肉桂2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疗效评价。 调经疗效。治愈:经治疗,患者的经期、经量及月经周期均恢复正常;好转:经治疗,恢复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基本恢复正常;进步:经治疗,月经周期、精良及经期有明显改善者;无效:经治疗,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均无变化者。总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 止血疗效。阴道出血在3~5d内停止,月经量恢复正常,为治愈;阴道出血在5~10d内停止,月经量<100ml或比治疗前减少30%,为好转;阴道出血时间在10d以上,月经量比治疗前有所减少,为进步;治疗前后阴道出血时间及量均无改善者,为无效。总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进行X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对比,详见表1。表1显示,中医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西医组为,组间比较,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祖国医学中,认为月经的调节、产生主要与脏腑气血有关,同时经络通畅与否也会对月经产生一定的影响,月经与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中医辨证,采取调节冲任、补气血、养肝肾等方法,可有效纠正月经紊乱,逐渐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2]。 理气活血汤,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其能有效疏通血液循环,消解淤血;补肾养血汤的功效在于温肾补血,其能有效增强机体能量代谢,患者服药后,全身会有明显的温热感,振奋精神[3];活血促经汤的功效在于养血祛瘀、温经散寒,其能有效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内膜脱落。在对月经不调患者实施中药调理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分别对三脏(肝、肾、脾)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如:青春期肾气初盛,月经不调可归结于肾;中年期月经不调可归于肝失所养;更年期可归于肾气渐衰[4,5]。 在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应用中药调理的中医组患者,在止血、调经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西医组,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妇科月经失调应用中医调理方式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敏.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3):315 [2] 严群.浅析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的好处[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798-3798 [3] 何雪萍,田红霞,潘展霞等.中医体质调理在防治月经不调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2012,34(4):533-534 [4] 李虹.月经失调中医药周期疗法治愈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0,25(4):769-770 猜你喜欢: 1. 有关中医妇科护理论文 2. 妇科临床医学论文 3. 关于妇产科的论文范文 4. 妇产科医学毕业论文 5. 关于妇科护理论文范文

论药对与方剂配伍的关系 药对,也称对药,是指临床上常用且相对固定的中药配伍形式,是方剂配伍的一种特殊形式,为方剂的最小配伍单位。药对并非两味药物的随机组合,也并非是两种药效的单纯累积相加,而是历代医家积累临证用药经验的升华。 1药对的沿革 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从简单的用药知识中不断总结归纳,逐步产生了药性理论,继而在临证实践中形成药对理论的雏形。其内容散见于历代文献,如《内经》即有半夏与秫米配伍治疗失眠的记载,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首次提出了“七情”理论,成为药对理论形成的基础。仲景颇得药对使用之心得,《伤寒杂病论》中有许多应用药对治病的经验,成为后人研究药对的基础。早期以药对命名的文献,如《雷公药对》、徐之才《药对》等皆已亡佚,仅能从现存的其它医著中见到部分内容。现代医家施今墨先生善于运用对药,创制了许多现代药对。当代许多医家纷纷著书立说,更促进了药对理论的完善。由此可知,药对的雏形源于生活实践;其理论的形成脱胎于《神农本草经》;而将其灵活运用与发展的是《伤寒杂病论》。药对理论源于一部药学专著,发展于一部方剂专书,注定了药对理论与中药学和方剂学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 2药对的组成方式 药对的组成并非两药的随意组合,而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原则,依据一定的病证而选取特定的治法,针对治法选择性地应用与之性味、功用相匹配的两味中药。 2.1药性配对 药性,即中药的性能,它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①四气配对:如同为寒凉之性的金银花、连翘合用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功属于寒凉配对;附子和干姜皆具辛热之性,二药合用属于温热配对。②五味配对:如酸收的白芍与甘缓的甘草合用,酸甘化阴,共奏补虚缓急之功,属酸甘配对;桂枝辛甘而温,常用于表证,甘草甘平健脾益气,二药合用,专行营分而走里,有辛甘养阳之力,属辛甘配对。③升降浮沉配对:如同趋向的升麻和柴胡,二者皆有向上的作用趋势,共奏升阳举陷之功;异向作用趋势的如桔梗与枳壳,一升一降,开宣肺气。④归经配对:如天门冬和麦门冬,天门冬善人肾经,麦门冬善人肺经,二者配对,既可润肺,又可滋肾。⑤毒性配对:如半夏和生姜配对,生姜可杀半夏之毒等。 . 2.2按七情和合配对 七情和合理论是临证用药的一般原则。除单行外,其余六种即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皆蕴含着药物的配伍关系。此种药对组成方式古今文献书籍论述颇多,故不赘例。 药对的形成及其临证运用,促进了药对理论的发展。而且,其组成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甚至是交叉存在的。如天门冬和麦门冬属于按归经配对,二者皆属寒凉之品,适用于阴虚有热者,故又属按四气配对;若从功用而论,二药合用,共奏润肺滋肾之功,又属相须配对。一般而论,药对的组成方式实际上是两药药性在某种程度上的吻合,进而在临证应用中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组合形式。在一首方剂中,较为固定的配伍是药对,而其它药物的组合,则是一种配伍关系,但未必是药对。如麻黄汤中的桂枝和麻黄皆为辛温之品,二药同用,相须而成发汗解表之药对,但麻黄和甘草则不属药对,二药属于一种配伍关系。 3药对的组方及临证价值 药对的临证价值主要是通过组成一定的方剂而实现。如银翘散中的金银花与连翘,五苓散中的泽泻与茯苓;补中益气汤中的黄芪与人参等。而且,药对本身亦可独立成方。如六一散、当归补血汤、枳术丸等。此外,尚有多个药对组成一首方剂。如黄芪与白术药对补肺益卫、健脾利湿;黄芪与防风药对固表祛风;防风与白术药对健脾疏肝,益卫固表。三对药对合而成玉屏风散,共奏益卫固表,祛风止汗之功。又如大承气汤中大黄和芒硝共奏泻下攻积之功,枳实与厚朴合用理气导滞,同时依据配伍规律我们知道行气有助于泻下,泻下又有助于行气,两个药对又是相互促进的。可见,药对可以使方剂的配伍更加合理,功效更加明晰。 药对均具有比较固定的功效,若其作为方中的主要部分,则使方剂的组成更具针对性,重点更突出。但这种固定功效是单纯指两味中药而言。在一首方剂中,药对这种固定功效的发挥,则是以方剂配伍为前提的。如桂枝汤中的桂枝和白芍的功用是调和营卫,但在桂枝茯苓丸中,在大对活血化瘀药作用下,桂枝取其温通经脉而行瘀滞之功,白芍则为和血养血之用,二药在本方中虽然也有一定的调和气血作用,不能仅从药对自身来理解二药在方中的作用。药对在方中发挥何种作用,其作用大小等,是以方剂的配伍为前提的。因此,我们在临证处方时,既要灵活而充分地运用药对,同时又要遵守方剂的配伍规律。 4药对对于方剂配伍研究的引导价值 药对理论的研究,对于理解中药复方的治病原理,进一步开展中药复方研究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药对理论对于方剂配伍研究有着很高的引导价值。以药对为切入点,按方剂配伍规律,将一首方剂分为若干个药对,进行整方拆方的逐层分析,从而更明晰地阐述方剂的配伍规律。值得注意的是,不能随意将方剂中任意两药随机拼凑为药对,应该在遵守方剂配伍规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在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研究日益兴盛的今天,充分利用药对理论的引导价值,将执简驭繁。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比较复杂,而影响中药复方药理作用的因素则更加多样和不确定,这给研究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如能运用药对理论的引导价值,在所研究方剂中提取出核心配伍部分,进行有效点的成分研究,将化繁为简,成为事半功倍的一条捷径。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其它配伍研究方法,相互促进,最终必将可以阐明中药复方作用的实质。此外,药对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理论一旦形成,必然反过来指导临床用药。可以针对一些药对在方剂中作为主要成分,而使方剂功效更为突出这一特性,依据不同证候,以此药对为基础,加减变化,归纳出一组类方,以适应同一病症不同证型的病人。 药对理论有其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灵活地将药对理论应用于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中,对于理解中药复方治病原理,丰富和发展中药复方的临证应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当然,无论是进行何种方剂配伍研究,应用药对时都必须遵循方剂配伍理论的自身规律。药对理论虽然有着自己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它与方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只要存在于方剂之中,就必然遵守方剂的配伍规律。如果违背这种规律,僵化的运用药对理论,这就会成为制约药对理论发展的瓶颈。总之,药对可以说明一定的配伍关系,但它代替不了方剂的配伍关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