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学术科技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学术科技论文格式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

要发表一篇优质的论文,需要了解和掌握论文的定义与分类、科技论文的撰写特点、排版及发表的全过程。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科学论文的格式要求,欢迎借鉴!

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科技论文在撰写上有别于其他的文体,或是某些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并取得新进展、新成果的科学总结。因此,一篇优质的科技论文应该具备内质和外形两个特点。

1 内质。

内质: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准确性、创新性、逻辑性、有效性和规范性。重点突出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新颖性。

即选题新或研究切入点新。包括:

①探索新问题;

②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案;

③传统方法用于新领域;

④通过分析、总结发现新规律、新现象或得出新结论。

创造性。

创造性与新颖性紧密联系,多以新颖性为前提。新颖性解决的是“新不新”的问题,创造性解决的是“好不好、先进不先进”的问题。

创造性多通过深入细致的比较分析,从效果或优势上体现,如提高效率、节能降耗、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材料和条件要求、延长产品寿命、突破技术难点等。

实用性。

对于应用研究,实用性是指研究结果是否能够被实际应用,并带来积极效果,包括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效果。

2 外形。

外形:包括题名、作者与单位、摘要与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与作者简介等层次。各层次内容要符合写作的规范要求,重点突出清晰的层次格式。

1 题名。

论文的提名,要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尽量用通俗化的实体词,注意体现创新点。题目不超 20 字,并能醒目、鲜明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题,提高全篇信息量,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群众也能理解,有利于交流与传播。

2 作者与单位。

作者主要体现对论文的文责自负精神、辛勤劳动及其对科学技术事业所做出的奉献。署名要真实,集体署名以 2 ~ 4 个为好,从左到右按贡献大小排序并以逗号分隔,不同单位的作者要使用上标数字区分,其单位和地址要另起一行书写并使用分号分隔。

3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根据功能划分有 3 种形式: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及指示性摘要。摘要应体现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 4 个要素,用第三人称写,200 字以内为宜,其撰写要求包括:

(1)摘要最好写成报道性摘要,至少应是报道指示性摘要,不能写成指示性摘要 ( 做了、分析了、提出了 )。

(2)应当重点写出研究的结果,特别是本研究的新发现、新规律、新关系。

(3)方法、模型类论文,应当交代清楚构建的原理、步骤、建立方法、模型的优势和具体特点,不能泛泛地说“很好、较快等”.

(4)中文题名、摘要和关键词中不应使用英文缩写词。如果在摘要中要使用英文缩写,应当在首次出现时给出中英文全称。

(5)英文表述要规范,避免出现键盘不能直接录入的符号,以利于检索。 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出的词或词组,包括规范化的主题词和自由词。关键词 4 ~ 8 个为宜并以分号分隔,目的是以最简练的词组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便于计算机的检索需要,可从题名或摘要中选取。

4 引言。

引言 ( 正文的`一部分 ),应该包括研究的意义、前人研究的进展、本研究的切入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内容。在写作上可采用如下结构:

①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对已有文献和同行工作进行比较分析,突出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②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③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表明自己所做工作的意义;

④本文研究方法的简单介绍。忌资料不全,立论不充分;忌文不着题,泛泛而谈;忌引文罗列,缺少概括和分析。

5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占全篇幅的绝大部分,体现创造性和反映出论文的学术水平。写好正文要有材料、内容,然后有概念、判断、推理、最终形成观点。其撰写要求包括:

(1)结构层次的完整性。包括选题的介绍、理论基础、论证和结论几部分。不同性质的论文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如实验性论文一般包括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案(包括设备和方法等)、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

方法或模型类论文包括原理和理论基础、方法或模型的构建以及实验或仿真验证;

(2)思维的逻辑性。环环相扣、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围绕主题,分层次或分门类地论述,严谨缜密,让人信服;

(3)材料取舍的合理性。常识性或与论证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尽量不要拉到论文主体结构中,若要论述,也要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而关系到主题的论证部分要不惜笔墨[4].

6 结语。

结语 ( 正文的一部分 ),忌以工作总结的方式写,应从文章中提炼出精华,语言要客观平实,能说明本文解决的问题或研究取得的成果、方法的优点、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或未来发展方向。

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研究的起点和深度,所以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科学、合理和充分,是学术期刊审稿时的评价标准之一。文献的着录和引用的数量多少,也是国际上评价学术期刊学术水平的一项指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一般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一定量的参考文献,很难看得出研究工作的背景和基础。

该引而不引,学风有问题;引用不规范,水平则有限;文献多与少,充分为最好;文献时间短,表明是热点;文献有层次,增强说服力;文献范围广,自信能力强。

参考文献着录的一般原则是:

(1)只着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只着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要采用规范化的着录格式[5].

常用的规范着录格式:[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刊名,出版年份,卷号 ( 期号 ):起止页码。

文献类型 :普通图书 M;会议录 C;汇编 G;报纸 N;期刊J;学位论文 D;报告 R;标准 S;专利 P;数据库 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载体类型(网络:OL、磁带:MT、磁盘:MK、光盘:CD)。

着录格式书写例举:

(1)连续出版物:[1]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引文起止页码。

(2)专着、普通图书,也适用会议文献、科技报告:[2] 作者。

书名 [M].版本 ( 第 1 版不标注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引文所在的起止页码。

(3)论文集:[3] 作者。题名 [G/R]:主编 . 论文集名 .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引文所在的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4] 作者。题名 [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5] 专利申请者 . 题名 . 专利国别 [P],专利号 . 出版日期 .

(6)技术标准:[6] 起草责任者 . 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 - 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7)报纸文章:[7] 作者。题名 . 报纸名,年 - 月 - 日 ( 版次 )。

8 作者简介。

包括:相关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单位及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

排版 。

1 版面要求。

选用A4纸,使用Microsoft-Word编辑文档;表格采用无竖线表(也称三线表);框图采用 Visio 制作;全文 3000~5000 字为宜。

通常情况下,论文的页面设置(页边距上 5、下 、左右 2);正文内容的段落行距固定值 12(段前段后均为 0);正文字体一律采用宋体 8 号;分栏设置(栏数 2、间距 2 字符)。也可按照投稿期刊的要求,对页面进行规定的设置。

2 数字、表格、公式、样图要求。

名词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计量单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一律用拉丁文书写,表格、公式、样图均要编号,表格标题放在表上方,样图标题放在图下方。

3 具体的层次、格式。

按照科技论文的外形要求,论文的参考格式如表 1 所示。

发表。

论文的发表,涉及到 “期刊种类、级别、投稿、检测、录用、版面费、论文文献检索、邮寄论文”等诸多环节,在发表论文前,了解这些知识十分必要。

1 期刊种类。

“组稿人联盟”是目前中国最大、最权威的网站。据该网站统计,目前期刊共分七大类:学术理论类、互作指导类、时事政治类、文学艺术类、综合文化生活类、教学辅导类、信息文摘类,约 9468 种,学术期刊约 2397 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简称新闻出版总署)是我国最高的着作权行政管理和执法机关,期刊分为正式期刊、非正式期刊、非法刊物。

正式期刊。

由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期刊。正式期刊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和国际刊号 (ISSN),一号一刊,是公开发行的最基本的标志。

CN 刊号标准格式是:CN XX-XXXX/x,CN 为中国国名代码,前 2 位数字为地区代码,后 4 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最后的字母为分类号。如《读者》杂志,刊号为 CN62 - 1118/Z,62 是甘肃省地区代号,1118是它的序号,Z表示该杂志为综合类刊物。

1 .2非正式期刊。

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不得公开发行。

1 .3非法刊物。

未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擅自出版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具体表现有:

(1)无刊号;(2)假造刊号;(3)冒用刊号;(4)使用境外刊号;(5)完全套用其他刊物名称和刊号。

学术论文格式如下:

1、论文题目:简明、确切地表述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般不超过25个字,可分两行书写。

2、作者:处于论文题目正下方,须写明院系、专业、年级、班别、学号、姓名。

3、摘要:摘要应反映文章的主要观点,重点表述研究内容及结论,必须重点突出、文字简练,中文摘要字数不超过300字。

4、关键词:要符合学科分类及专业术语的通用性,并注意与国际惯例一致,中文关键词限制在3-8个。

5、正文:论文的主体。论文须符合学术论文的格式,正文要标明各级标题,设计合理,文稿中应采用规范化名词术语。

6、参考文献:必须是本人真正阅读过的,应选用公开发表的资料。以近期发表的学术期刊文献为主,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且要与论文内容直接相关,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

论文的排版格式规范化要求

1、版面尺寸:a4。

2、装订位置:左面竖装,装订位置距左边界0毫米。

3、版芯位置:按照a4纸张默认格式。

4、页码: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采用五号,处于页面下方、居中。

5、论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

6、作者:论文题目下隔一行,居中,采用小四号仿宋体。

7、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用五号仿宋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

舰船科学技术投稿格式

是核心期刊,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舰船科学技术

《舰船科学技术》(月刊)创刊于1962年,由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信息中心主办。是中国舰船科技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促进中国舰船领域的学术与技术交流,推动舰船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舰船科技人员...

舰船科学技术不好发。

《舰船科学技术》创刊于1962年,半月刊,是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信息中心联合主办中国舰船科技领域综合类学术性期刊 。

据中国知网2019年第08期期刊内页显示,《舰船科学技术》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委员40人、顾问19人、责任编辑1人、美编1人,设主编1人、执行主编人、副主编人、主任委员人、副主任委员4人。

据2019年6月13日中国知网显示,《舰船科学技术》总被下载1113496次,总被引29418次,出版文献共10651篇,复合影响因子为,(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

据2019年6月1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舰船科学技术》载文量为6064篇,基金论文量为1458篇,被引量为18509次,下载量为216463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

《舰船科学技术》主要报道范围涵盖舰船理论研究、舰船技术和实用技术、舰船系统工程以及与舰船相关的内容,包括舰船总体、船用动力、舰载武器设备、电子与光学设备、船用机电设备、设备选型、舰用材料和舰船防护、科研管理、学术讨论、信息报道等 。

造纸科学与技术论文格式

纸张特性对印刷性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尤聪娥(莆田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福建 莆田 351100)摘要:本文对纸张的平滑度、吸墨性、表面强度、含水率、酸碱度、白度和不透明度等重要特性指标对印刷性能的影响情况做了分析,以便印刷工作者准确把握好印刷工艺适性,保证印刷产品质量。关键词:纸张特性;印刷性能;影响纸张是印刷行业所使用的重要的基本原料。印刷品质量的好坏,既与原稿的质量、题材、内容有关,也与印刷用的纸张、油墨、印刷设备、印刷条件等因素有关[1]。其中,以纸张对印刷影响较为重要,纸张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性能优良的纸张,能完整地完成油墨转移,使图文清晰、饱满地再现于纸张上,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复制效果。但由于纸张等材料及工艺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彩色连续调图像得不到忠实复制和再现,而只能使印刷图像尽可能逼近于原稿[2]。不同种类、批次生产的纸张,它们的性能也不尽相同。所以,正确认识和了解纸张的若干性能,对准确把握好印刷工艺适性,保证印刷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本文针对纸张的平滑度、吸墨性、表面强度、含水率、酸碱度、白度和不透明度等特性指标对印刷性能的影响做一浅述。 1 纸张平滑度平滑度是评价纸张表面凹凸程度的一项指标。它表示了纸张表面平整、光滑的程度。 它是纸张重要的印刷性能,印刷平滑度是在纸张上获得忠实于原稿的印刷品的首要条件。它决定了在压印瞬间,纸张表面与着墨的印版或橡皮布表面接触的程度,是影响油墨转移是否全面,图文是否清晰的重要因素。平滑度高的纸张,在印刷时采用较小的印刷压力就会使印版和纸面得到较紧密的接触。这样就能印出很清楚的字迹和图象、颜色较深且均匀的印刷品,同时耗用油墨也省[3]。而平滑度低的纸张,在印刷时由于表面不平整,从微观上看,压印时纸表面与印版的接触是不均匀的,因此各处产生压力的不均一,油墨的转移量便受到影响,体现在印张上则是墨膜厚度的不一致,并且印版上细小网点因纸张该处下陷产生复制故障,即图像的亮调层次丢失,如果是图像实地部分则墨色均匀性下降,达不到预期的印刷密度,严重时能够观察到印张上印迹发虚,墨色不均一,影响图像复制效果。另外,纸张平滑度还同时影响印刷品的光泽度,高的印刷平滑度有利于纸面形成均匀平滑的墨膜,从而提高印刷品的光泽度,印刷品颜色鲜艳、美观[4]。所以只有非常光洁平滑的纸张,才能较完整地反映出原稿各阶调的层次和网点形态,使复制品的色调理想、层次分明。2 纸张吸墨性所谓纸张吸墨性是指纸张吸收油墨的能力。纸张具有吸墨性能是纤维的性质、纤维之间的交织状况,填料和胶料的性质和含量等因素的总的反映,其本质是纤维间的空隙对油墨连接料的吸附作用[5]。纸张的油墨吸收性能是影响印刷品质量的重要的印刷适性指标。纸张的吸墨性太强,连结料过量地被吸收进纸层或涂层,造成纸面上的油墨层中缺少连结料,使颜料颗粒悬浮在纸面上,结膜干燥后印刷品印迹色彩陈旧或失去光泽,甚至有的印迹一经摩擦,颜料就会呈颗粒状剥落,造成粉化现象。纸张对油墨吸收性过强,连结料渗入纸张内部孔隙,取代了纸张孔隙中的部分空气,造成空气—纤维、空气—填料,空气—涂料间的散射界面减少,使纸张的光散射能力降低,透明度增加,就有可能导致透印现象的发生。纸张对油墨吸收能力太小,则会减慢印品表面油墨的干燥速度,印刷速度提不起来,同时引起印刷品背面蹭脏,特别对于靠渗透干燥的凸版印刷和高速印刷更甚。另外在印刷中,采用吸墨性能较差的纸张,其上墨后油墨吸附性能也较差,例如四色印刷机第一色组BK,但经过C、M、Y三色组的橡皮布压印过后,又会将BK墨从纸张上扯下或者在进行三色甚至四色叠印时后面几种色很难叠加到前面的油墨上去[3]。由此可见,纸张吸墨性对印刷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在印刷过程中对纸张的吸墨性要予于重视。3 纸张表面强度表面强度是指纸张表面纤维、胶料、填料间或纸张表面涂料粒子间及涂层与纸基之间的结合强度。它表示了纸张在印刷过程中抗油墨分裂的能力。在印刷过程中,油墨施于纸及纸板表面的外向强力大于纸及纸板的内聚力时,纸面发生的肉眼可见的破坏,如起毛、掉粉、揭破、起鼓、分层等称之为纸或纸板拉毛。油墨施于纸及纸板表面的外向张力随印刷速度的提高而提高。当印刷速度提高到使油墨的外向张力大于纸或纸板的内聚力造成纸面开始拉毛时,该印刷速度即为纸或纸板的拉毛速度[6]。拉毛速度是衡量纸张表面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现代印刷过程中,印刷速度普遍增高,油墨从橡皮布上剥离下来转移到纸张上所需要的力亦增大。反过来,橡皮布通过油墨加在纸页表面的剥离力也大[7]。如果印刷纸张的表面程度较差,则在印刷过程中产生粘纸现象,形成掉粉或掉毛,严重时会使纸张破裂。在被粘去纸页的表面,本应有油墨的地方形成了白色的斑点。而粘下来的松散涂料、填料粒子和纤维造成不良后果,对印刷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造成图文部分的污染,主要体现在纸张粒子剥落后,由于未沾上油墨而引起的白斑点以及由于纸粉或微细的涂料拉毛引起的污染;二是胶印中橡皮布及墨辊清洗次数要增加。由于纸张表面程度较差,极易掉料、掉粉,橡皮布的清洗次数明显增加,从而大大地影响印刷生产[8]。 4 纸张含水率和酸碱度纸的水分含量是以纸中含水的重量与纸的重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印刷用纸的含水量应控制在7%±1%之间,且纸中心与纸的周边含水量误差不大于1%为宜[9]。纸张含水量过大时,纸中纤维、填料与胶料之间的结合力就容易降低,由此将影响纸张表面强度导致印刷过程中出现脱粉、掉纸屑不良情况从而降低纸边的硬度和挺度,于是输纸时也易产生定位不稳而造成套印失准。如果纸张含水量过低的话,纸张弹性就差,印刷网点时印迹就容易扩大,也就是说网点扩大率大。此外,在印刷过程中也容易发生静电和吸湿变形使产品套印不准[2]。通常情况下刷纸张的酸碱度以中性或弱碱性为宜,纸张的酸碱性大小不适可使某种不耐酸和碱的油墨变色并影响印迹的干燥性。有一些油墨中所含的颜料在强酸或强碱的条件下非常不稳定,当油墨印刷在一些偏酸或偏碱性的纸张上时,经过一段时间油墨的颜色就会消退,使印刷品失去原有的光泽和色彩。在胶印过程中,若纸张的碱性太强,则纸中的碱性物质会不断地传送到水斗中去,使水斗中一部分溶液被中和,直接影响水斗溶液pH值(水斗液的pH值一般为5-6之间)。此外这些碱性物质还会减小印版水墨界面上的界面张力,促使油墨过度乳化,导致非图文部分上脏[4]。若纸张呈酸性,则酸性物质与干燥剂中的多价金属作用,生成不溶于油脂的产物,阻止了油墨的氧化结膜,抑制了油墨的干燥。印刷油墨的干燥时间会明显延长,甚至会造成干燥完全停止。另外,纸张的酸碱性对印刷品的耐旧性和印版的适用寿命也有影响。5 纸张白度和不透明度纸张白度是指纸张受光照射后全面反射的能力,又有纸张亮度之称,用百分率表示。纸张的白度越高,其表面越能使油墨色彩的特性准确表现出来。白色纸张可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印刷品彩色画面的全部色彩,提高文字墨迹的反差,使复制品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反差鲜明,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7]。纸张白度越高,这种效果越显著。但并非所有印刷品对纸张白度的要求都是越高越好,例如,印刷书籍、报刊等的纸张,其白度就不能过高,否则会使纸张与图文之间对比过于强烈,阅读时太刺眼,容易引起眼睛疲劳[10]。白度低的纸张,由于只吸收部分色光,既不能如实表现明暗部分的反差,又容易造成偏色。如有的出现偏黄,有的出现偏红,有的出现偏绿,还有的出现偏蓝等等。当纸张本身偏色时,纸面上所印的颜色便是油墨和纸张两者综合呈色的效果了,这样必然会出现一些偏色情况,基于这一情况,印刷时有必要对纸张的白度和偏色情况进行对照原稿进行分析,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达到纠正偏色的目的。不透明度是指纸张不透光的性质,是印刷纸张的另一项重要光学性能指标。纸张的不透明度对于印刷纸来说是很重要的。只有纸张具有一定的不透明度才能够防止纸张透显现象,以保证印刷的质量。不透明度是印刷纸、证券纸和书籍纸等一项重要物理特性。对于书写纸来说,也要求有一定的不透明度,以利于纸张的两面书写。对于某些特殊的纸张(如不透明光纸)不透明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6 小结在印刷过程中,影响纸张印刷性能的纸张特性指标还有很多如施胶度、定量、厚度、耐破度、撕裂度、耐折度、色泽、光泽度、透明度、纵横向、伸长率、Z向弹性、抗张强度,等等,限于篇幅,不宜详述。总之,纸张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由于所用纸张的特性不同,其印刷适性也有明显的区别。在纸张印刷前,必须测试和分析纸张的有关特性指标,以便能更好地适应印刷,避免因印刷用纸的好坏,影响印刷品的质量。参考文献:[1] 刘小闹,陈蕴智. 纸张匀度对印刷性能的影响[J]. 国际造纸,2004,23(5):31-35.[2] 翟茹. 浅谈纸张特性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J]. 今日印刷,2004(7):68-70[3] 孙中华,董荣业. 纸张特性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上海造纸,36(5):22-27.[4] 寥志浩,李志高. 纸张性能对印刷质量的影响[J]. 造纸科学与技术,2003,22(3):47-51.[5] 王新城. 纸张的性质与印迹复制的关系[J]. 今日印刷,2003,(10):54-55.[6] 刘印中. 提高纸张印刷质量问题探讨[J]. 天津造纸,1998,(4):31-34.[7] 刘克谦. 印刷用纸的性能要求[J]. 印刷世界,2003,(1):1-2.[8] 谷建民. 关于纸张对印刷影响的认识[J]. 广东印刷,2004,(5):37.[9] 康启来. 纸张性能对印刷质量的影响[J]. 中国印刷,2001,(11):79-80.[10] 齐成. 纸张质量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J]. 今日印刷,2003,(4):63-65.油墨的干燥问题及对印刷质量的影响油墨从流体状态到固体状态的变化过程称为油墨的干燥,完成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干燥时。干燥时间短,油墨干燥速度快,干燥时间长,油墨干燥速度慢。油墨干燥的快慢对印品质量有很大影响,干燥过快,油墨会在印版表面结皮、糊版,使印刷品油墨堆积,光泽不良,出现"墨斑";干燥过慢,印刷品背面可能发生粘脏、转移现象,同时也不利于下一道工序的进行。而油墨的干燥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涉及物理、化学、流体力学以及表面处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又受承印物、油墨组成、印刷条件、印刷方式、印刷机械以及印刷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这里作一探讨。重点在于应用物理、化学的知识,从油墨组成、承印物、印刷环境以及印刷条件等方面更好地控制油墨的干燥性能。一、油墨的干燥方式油墨的干燥方式大体上分为三种:渗透干燥型、挥发干燥型和氧化结膜型。通常来说,油墨的干燥是以某一种干燥方式为主,同时伴随其他的干燥形式来完成的。渗透干燥型是指油墨对承印物有渗透作用,亦既承印物对油墨中的连接料有吸收作用。一般针对纸张而言,纸张是由纤维交织成的多孔性物质,孔径很微小。当油墨转移到纸张上时,由于纸张纤维空隙的毛细管作用而开始吸收油墨中的连接料,随着连接料的减少,液体分也减少,颜料粒子间的凝聚力逐渐增大,油墨逐渐失去了流体的性质而呈现固体的形态。可见,纸张吸收油墨中的连接料的过程(亦即油墨向纸张中的渗透过程)就是油墨在纸张上的干燥的过程。另一方面,油墨粒子之间也存在着细微的空隙,构成了无数个毛细管。当油墨向纸张的渗透过程中,油墨颜料粒子空隙的毛细管作用是阻止渗透的。当纸张纤维间的毛细管作用和颜料粒子间的毛细管作用相平衡时,油墨中的连接料便停止了向纸张中的渗透。挥发干燥型是指油墨中具有较大能量的溶剂分子克服了油墨中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从油墨表面逃逸到空气中,而使留下的树脂和颜料形成固体膜层固着在承印物表面的过程。这类干燥形式主要存在于溶剂型凹凸版液体墨中。而氧化结膜干燥型则是指以干性植物油为连接料的油墨,吸收了空气中的氧以后,发生氧化聚合反应,构成网状结构,干固在承印物表面的过程。这类干燥形式可形成高光泽、耐摩擦、牢固的油墨皮膜,例如胶印油墨、印铁油墨以及丝网印刷油墨均属于这类干燥方式。二、从承印物看油墨的干燥性能就承印物对油墨干燥性能的影响来看,如前所述,应着重于纸张,因为纸张对渗透干燥型油墨的干燥性能影响非常大。而其他干燥方式的油墨,其承印物本身并不吸收油墨或吸收量非常小,可忽略不计。一般来说,纸张表面粗糙、结构疏松的纸张对油墨的干燥是有利的;同时,纸面对油墨的亲和性也对渗透有影响,纸面对油墨越亲和(接触角越小),则油墨的渗透越快,显然此时油墨的干燥也越快。纸张的PH大小对油墨的干燥性影响也相当大,带酸性的纸有阻碍油墨干燥的作用,中性或碱性纸则有利于油墨的干燥。一般认为是纸张表面存在的无机酸经过水或水汽的媒介,与油墨中的催干剂反应,从而减弱了催干剂的活性所致。表1的试验数据可加强对这方面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纸张的含水量对油墨的渗透和氧化干燥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假定纸张的含水量很高,则纸张表面的纤维或涂料处于疏松状态,分子间的引力降低,毛细孔被水膜堵塞,这不仅降低了对油墨连接料的吸收,同时也降低了对氧的吸收能力,显然都延缓了油墨的干燥速度。三、从油墨组成看油墨的干燥性能我们知道油墨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连接料(或称树脂)、溶剂(或水)、颜料和助剂。其中溶剂对油墨的干燥性能起着直接的明显的作用,而不同树脂、颜料和助剂对干燥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就单一溶剂而言,沸点越低,挥发速度越快。但也有例外,如醋酸乙酯和乙醇沸点相近,但醋酸乙酯的挥发速度几乎为乙醇的两倍。水的沸点不高,但挥发速度很慢,一般选用中、低、高的溶剂互相配合使用,以达到油墨的干性要求。而混合溶剂的挥发速度,又受多种溶剂分子相互制约,并不是简单的算术平均。表2列举了不同溶剂的沸点和挥发速度,以供参考。树脂溶于有机溶剂后,使溶剂的挥发速度降低,不同的树脂对溶剂挥发速度的减缓程度不同。溶解度越大的树脂,溶剂越难从中脱出,挥发速度越低,即树脂对溶剂的释放性越差。在配制挥发干燥型油墨时,选用的树脂要对溶剂有一定的释放性,否则,溶剂脱出不良易造成背面蹭脏。而氧化结膜干燥型油墨中,以干性植物油为连接料,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分子中双键越多,即不饱和程度越高,则干燥速度越慢。对于水基油墨来说,一般乳液树脂含量越高,则干燥速度越快。当加入颜料制成油墨时,挥发速度大为减少。颜料粒子越小,表面积越大,干燥越快,反之越慢。且颜料在油墨中所占比例越大,溶剂的挥发速度越低,干燥越慢。同时不同种类的颜料对溶剂的脱出性也不相同,如黑色和蓝色的脱出溶剂性较差,挥发速度低。表3列举了颜料粒子大小对溶剂挥发速度的影响。助剂中除了特别的催干剂外,其他的助剂由于量少,且作用不同而对油墨的干燥性能影响不大。四、印刷环境和印刷条件对油墨干燥的影响印刷环境温度升高,对印件上油墨的干燥是有利的。这可以从温度升高,物质分子运动加快,从而促进了渗透、挥发和氧化聚合而得到解释。同样的,印刷烘干温度提高也有利于油墨干燥。同时,减慢印刷速度,可使干燥充分。印刷环境的湿度对油墨干燥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相对湿度越高,则油墨的干燥速度越慢。例如,在正常的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为65%时的油墨干燥时间为小时,当湿度提高至75%时,同样的油墨就要小时才能干燥,延缓油墨干燥时间竟达三倍多。五、结束语综上所述,油墨在承印物上的干燥问题是一个牵涉甚广相对复杂的问题,要得到适当的干燥速率,需要油墨制造商和印刷厂商们作出共同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1.造纸术介绍 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发明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自从造纸术发明之后,纸张便以新的姿态进入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并逐步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以后又传布到世界各地. 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2.纸发明过程 西汉初年,政治西汉麻纸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许慎著《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谈到“纸”的来源.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这句说话见当时的纸主要是用绢丝类物品制成,与现在意义上的纸是完全不同的.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这种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纸”,有人把这种“纸”称为“赫蹄”.这可能是纸发明的一个前奏,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曹伟能生皇子,遭皇后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纸”上写:“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测纸可能与丝有一定关系. 远古以来,中国人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绵的手工业十分普及.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 1957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发现了不晚于公元前52年的两块麻纸,暗黄色,质地较粗糙. 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延村出土了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张麻纸;1979年在甘肃敦煌县马圈湾西汉烽燧遗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汉麻纸.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纸质地图残片,表明了当时的纸可供写绘之用.从上述西汉出土的纸的质量来看,西汉初年的造纸技术已基本成熟.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3.改进造纸术(其实造纸术不是蔡伦发明的,是他改进的.) 关蔡伦纸的图片于造纸术的起源,过去多沿用历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时代宦官蔡伦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发明的.其实古籍中的已有记载,在蔡伦'发明'纸之前,已经有人使用纸张."后汉书·贾逵传"提到,建初元年(公元76年)汉章帝命贾逵选择成绩优秀的太学生二千人,奖给"简、纸、经传各一通".这说明当时已用纸抄写书籍,这个时间早于蔡伦造纸近30年."东观汉记" 中只记有"蔡伦典尚方作只纸" "东观汉记"的作者刘珍、延笃等人,都是蔡伦同时代的人,如果蔡伦发明了纸他们是不会不记载的.20世纪以来由于西汉古纸的发现,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蔡伦虽然不是纸的发明者,但他仍然是一位造纸技术的革新和推广者. 蔡伦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他认为扩大造纸原料的来源,改进造纸技术,提高纸张质量,就可以使纸张为大家接受.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树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蛋白质远比麻类高,因此树皮的脱胶、制浆要比麻类难度大.这就促使蔡伦改进造纸的技术.西汉时利用石灰水制浆,东汉时改用草木灰水制浆,草木灰水有较大的碱性,有利于提高纸浆的质量.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他在尚方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汉和帝刘肇,汉和帝很称赞他的才能,马上通令天下采用.这样,蔡伦的造纸方法很快传遍各地.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形象地再现了两汉时期的造纸术,将麻头、破布等原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 史书记载:汉和帝曾到缑氏巡视过,有可能是参观这里的造纸作坊和纸庄(现分前纸庄和后纸庄,位于洛阳汉魏故城东约2000米,面临洛河)很可能是汉代造纸作坊所在地.这两个地方,附近有造纸需要的优越的地理环境,有比较丰富的造纸资源(如麻、楮林等). 蔡伦献纸之后,造纸技术和纸张广为流传.东汉末年,东莱人左伯也是一位造纸能手.他造的纸,比蔡侯纸更为白洁细腻.赵歧著的《三辅决录》中,提到左伯的纸、张艺的笔、韦诞的墨,说它们都是名贵的书写工具.笔、墨和纸并列,说明纸已是当时常用的书写材料.纸成为竹简、木牍、缣帛的有力竞争者,到了三、四世纪就基本上取代了简帛,成为唯一的书写材料,这就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4.●造纸 走进楮皮纸抄制技艺传承人张逢学家,首先看到的是他的儿媳贴着墙根,从一沓30公分厚的湿纸砖上,撕下一张张薄纸,贴在墙面上晾晒.这个场景让人立刻联想到那句古老的民谣:“有女甭嫁北张村,半夜起来站墙根.”据说这是造纸的最后一道工序晒纸. 69岁的老人张逢学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拿出几把树皮介绍说:“这就是枸树皮,学名叫楮树皮.这边两把都是枸树做的穰.夏天的枸树皮叫牙皮,从树上很容易剥落,作成的穰是黑色的;十冬腊月的树皮和树干粘在一起,剥下的时候带着树干上的东西,这样做出的穰是白色的.因为穰分黑白两种,所以做出的纸也分黑白两种.” 据张逢学介绍,生产纸浆要经过备料—切穰—踏碓—捣浆—淘浆的几道工序,具体流程是:先筛选出用清水泡过的新鲜枸树皮,放到石灰水里泡2-3天,然后在大锅里蒸一天一夜.待纤维彻底软化,拿到河里将石灰和其他杂质彻底洗干净后放到石碾上碾成穰,再用铡刀切碎然后用工具压成松散状,之后还要放到石缸里用石具捣,使植物纤维变得更软更细,最后放到石槽里淘浆变成均匀的纸浆. 张家后院有一个5米长、3米宽浸泡纸浆的水槽,据说,这个水槽一定要用石头垒砌,才能保证水不变臭.张逢学的儿子张建昌站进一个水池边1米见方的洞里,手持飞杆在水中来回搅动,让纤维均匀分布在水中,随后巧妙地使浆中的纤维覆盖在纸帘上,形成湿纸,一张张叠放于纸床上.待达到一定厚度后,用杠杆的方法把成沓的湿纸放在支点上,逐渐除去湿纸中大量水分,形成纸砖.最后就是我们刚刚进门时看到的一幕,把纸一张张撕下,贴在墙上晒干. 老人揭开一个大布袋,厚厚一沓楮皮纸展现在眼前.这种纯天然的纸亮白洁净,柔韧性非常好,用手使劲揉搓再展开,基本平展如初.据说这纸还耐保存,其书画作品百十年后拿出来仍然跟刚画的一样.遗憾的是现在书画大都改用现代宣纸,白麻纸基本上没什么人用了,偶尔有西安美院的老师、学生或者长安画派的一些老画家作书画用,还有一些来旅游的外国游客、华侨买回去当纸艺术品.现在北张村造的白麻纸虽然在西安每张仅为元人民币,在国外的展览会上每张却能卖到6-7美元.古代造纸方法 5.古代造纸方法 以竹纸为例,《天工开物》中指出:在芒种前后登山砍竹,截断五七尺长,在塘水中浸沤一百天,加工捶洗以后,脱去粗壳和青皮.再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放在楻桶中蒸煮八昼夜,歇火一日,取出竹料用清水漂洗,更用柴灰(草木灰水)浆过,再入釜上蒸煮,用灰水淋下,这样十多天,自然臭烂.取出入臼,舂成泥面状,再制浆造 纸.这些记载,和后来的民间土法造竹纸过程大体相同. 6.现代造纸方法 现代的造纸程序可分为制浆、调制、抄造、加工等主要步骤: 1.制浆的过程 制浆为造纸的第一步,一般将木材转变成纸浆的方法有机械制浆法、化学制浆法和半化学制浆法等三种. 2.调制过程 纸料的调制为造纸的另一重点,纸张完成后的强度、色调、印刷性的优劣、纸张保存期限的长短直接与它有关. 一般常见的调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步骤: a. 散浆 b.打浆 c.加胶与充填 3.抄造过程 抄纸部门的主要工作为将稀的纸料,使其均匀的交织和脱水,再经干燥、压光、卷纸、裁切、选别、包装,故一般常见之流程如下: a.纸料的筛选 将调制过的纸料再稀释成较低的浓度,并借着筛选设备,再次的筛除杂物及未解离纤维束,以保持品质及保护设备. b.网部 使纸料从头箱流出在循环的铜丝网或塑料网上并均匀的分布和交织. c.压榨部 将网面移开的湿纸引到一附有毛布的二个滚辘间,藉滚辘的压挤和毛布的吸水作用,将湿纸作进一步的脱水,并使纸质较紧密,以改善纸面,增加强度. d.干燥部 由于经过压榨后的湿纸,其含水量仍高达52-70%,此时已无法再利用机械力来压除水分,故改让湿纸经过许多个内通热蒸气的圆筒表面使纸干燥. e.压光 由于经过压榨后的湿纸,其含水量仍高达52-70%,此时已无法再利用机械力来压除水分,故改让湿纸经过许多个内通热蒸气的圆筒表面使纸干燥. f.卷纸 由于经过压榨后的湿纸,其含水量仍高达52-70%,此时已无法再利用机械力来压除水分,故改让湿纸经过许多个内通热蒸气的圆筒表面使纸干燥. g.裁切、选别 包装:取前面已卷成筒状的纸卷多支,用裁纸机裁成一张张的纸,再经人工或机械的选别,剔除有破损或污点的纸张,最后将每五百张包成一包(通常叫做一令). 打了这么多,应该加点分吧···不然对不起我的手啊.

华工通信师资雄厚,是国家第一批通信博士授权点,又有博士后流动站,还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而且就业非常好,在华南地区也算最好的了,而且华工本校保研加考研人数占了将近一半,所以华工的通信是比较难考的!

1推动企业创名牌提高市场竞争力饲料企业申报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座谈会在京举行 [期刊论文] 《中国饲料》 PKU -2006年9期晓雨 [本刊讯]4月24日,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在京举行了饲料企业申报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座谈会.关键词: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2湖北名牌产品市场竞争力调查与分析 [期刊论文] 《湖北社会科学》 PKU -2003年11期湖北省社科院调研组 名牌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包括产品质量、技术、市场占有率等要素在内的一种品牌优势.当前湖北名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突出问题是销售收入偏低,名牌名气不大,市场占有率不高,市场形象欠佳.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创新不力、质量不精、体...关键词:湖北 名牌 竞争力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3中国名牌产品存在的依据与意义 [期刊论文] 《致富时代(下半月)》 -2009年11期张红洁,李海波 针对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估认定对促进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中存在的一些情况与问题,以及社会各界对中国名牌产品的质疑的现象,指出社会各界对中国名牌产品存在的真正意义与价值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我国名牌...关键词:名牌产品 品牌 价值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4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期刊论文] 《江苏农业科学》 ISTIC PKU -2002年2期李文哲,张学胜 加入WTO使中国农业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是壮大区域经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中,应把握好发展方向、适度规模、技术创新和精深加工四个重点...关键词:市场经济 特色农业 名牌产品被引用次数: 1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5市场经济下的“三名模式”研究 [学位论文] 王德胜, 2003 -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经济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环境走向过剩时代,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单一依靠产品支撑企业运行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已经难以被消费者接受,被市场认可.企业在这种竞争环境的转变过程中必须有整合自身的产品体系、企业家形象体系...关键词:名牌产品 名企业家 名牌企业6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促发展--来自韶关卷烟厂的报告 [期刊论文] 《烟草科技》 ISTIC PKU -2000年6期赖建文 韶关卷烟厂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市场观念,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培育出"红玫"系列名牌产品,初步形成了名牌产品的规模效应.通过加快企业技改步伐,重视基础投入,依靠科技进...关键词:市场调研 产品开发 "红玫"系列卷烟 名牌产品 经济效益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7争创名牌努力提高造纸企业竞争能力 [期刊论文] 《造纸科学与技术》 PKU -2005年6期马学逵,Ma Xuekui 本文介绍了省名牌产品评价现状,名牌产品评价内容,企业申报名牌产品填报材料时应注意的事项.企业应努力争创名牌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关键词:名牌产品 企业 竞争力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8广西林业多家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受自治区政府表彰奖励 [期刊论文] 《广西林业》 -2007年6期李建新 近年来,广西林业将大力培育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积极引导企业组织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培育知名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使我区林产品和林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成效明显.在日...关键词: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9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 [期刊论文]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ISTIC -2002年2期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加强中国名牌产品的监督管理,规范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推动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引导和支持企业创名牌,指导和督促企业提高质量水平,增强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键词: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10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期刊论文] 《中国饲料》 PKU -2001年17期 为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规范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促进中国名牌产品的发展壮大,增强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关键词:相似文献(10条)期刊论文 湖北英山茶叶的名牌之路--关于湖北英山茶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 24(4) 期刊论文 《湖北农业科学》创办名牌期刊的探索与实践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 16(4) 期刊论文 湖北名牌发展战略研究 -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 20(6) 期刊论文 湖北名牌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6, 5(6) 期刊论文 湖北名牌企业兴衰的经验教训及对策研究 - 商场现代化2010(13) 会议论文 发挥湖北水生蔬菜产业资源优势打造农业精品名牌 第二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2007 期刊论文 湖北:名牌战略遭遇五大困扰 - 当代经济2003(4) 期刊论文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湖北实施农业名牌战略的思考 - 乡镇经济2003(5) 会议论文 湖北安陆接官乡发展无籽西瓜创建名牌产业 纪念全国西瓜甜瓜科研与生产协作50周年暨第12次全国西瓜甜瓜学术研讨会2009 期刊论文 创造宽松环境发展湖北名牌--访湖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朱钦炳 - 中国质量与品牌2004(11)

环境科学与技术论文格式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撰写有价值的专业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2、在市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3、撰写本人直接承担项目的技术报告(包括:项目立项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科学实验报告、研究(设计)报告、技术论证报告等)2篇以上。

这是河北省环保工程师对论文的要求,供您参考

格式上需要用专业的排版软件,不是word。

看你写的文章是怎么样的要是新手的话还是找专做这个的地方帮忙吧。一般他们会告诉你的,也都是物美价廉的东西。你可以多问几家的。品优刊就可以。

我也发过篇城市污水处理方面的文章,这期间从写文章到投稿发表,有过不少纠结的事情,你 自己清晰点就好了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论文格式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微电子以及集成电路等专业领域的具有扎实理论技术。下面是由我整理的电子科学与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摘 要: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微电子以及集成电路等专业领域的具有扎实理论技术、较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专业建设的有效进行,不仅是促进专业与时代要求进行紧密贴合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创造更优专业学习条件与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现阶段的结构特点,围绕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阐述,就其有效实施对策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建设;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在电子相关领域进行研究、教学或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与其他传统专业类似,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也主要分基础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两阶段,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地方是:基于这一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理论课课时较少,实验课程得到增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及应用能力。

一、现阶段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结构基本特点

从前文论述中,我们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宗旨有了大致了解,在对专业建设的有效开展进行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此专业的结构特点进行详尽分析。

(一)基础教育的重视。就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结构来说,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是其一大特色,主要开设了高等数学、普物实验、英语和计算机文化训练等课程。电子科学技术专业是一门涉及领域较广的专业,这样一来,在数学、物理以及英语、计算机等方面都能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理论的强化。减少、缩短理论课程教学课时,并不意味着忽视基础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在理论教学总学时减少的条件和前提下,电子科学技术专业体现出强烈的强化基础理论教学趋势,即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吸收效率,如对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以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基础以及实验指导的基础上,形成宽厚有效的专业基础。

(三)实践环节的加强。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教学体系中为数不多的实践课时较多的专业之一,除了几乎每门专业课都开设了相应独立的实验课程之外,还会定期安排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训效果。这些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严格的科研训练环境下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综合,为学生创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条件,促使学生了解、掌握研究的整个过程。

二、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上文论述中,我们已经对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基础构成有了大致的了解和认识。从专业的结构安排来看,虽然具备了专业训练的条件,但是专业建设效果依然不明显,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口径过宽,特色不明显。电子科学技术专业是理工结合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知识面较宽,包括了无线电物理学、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根据自身的教学优势,将其分为两个方向,学生从大三开始选修相应课程。虽然这种培养模式比较有利于学生将来选择就业,促使其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但是从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院校的专业设置都与电子信息工程或是电子科学技术,甚至和计算机等专业差别不大,口径过宽,特色不明显。

(二)师资力量有限,硬件缺失。电子科学技术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算是新兴专业,加上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新器件以及新技术层出不穷,有着扎实专业基础及教学经验的教师较少,刚从学校毕业的缺乏系统教学经验的硕士研究生居多,师资力量有限,结构合理性不足。

(三)实验力度不足。就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实训和实践环节来说,虽然占据了大部分课时,但是课程实训及实践的内容太过于单一,并且专业性及难度需要加强。从专业实验的具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都是验证型实验,学生要面对的是一成不变的试验箱,进行连线、开电源、观察现象以及记录现象即可,完全没有设计型、研究型实验的项目或内容,尤其是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不够。

三、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建设的有效措施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市场发展的推动,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各个高校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各大高校也纷纷采取措施着力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但是从专业建设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专业口径过宽、师资力量有限以及实验力度不够等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就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建设有效进行的措施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一)突出特色,加强专业方向建设。针对专业特色不突出的问题,建议结合各校的实际师资条件以及专业教学环境,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尽可能突出专业方向,如应用电子技术方向或者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的划分,强化落实相关实践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及应用性,促使实践教学能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二)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质量。除了上述措施以外,还应以对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为基本教学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的质量及效率,构建独立有效的实践体系,确保实验场所硬件配置的有效性,尽量保证开放的时间;其次,还应加相应实验室的文化建设,转变考核测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此外,还应明确实验教学具体内容,摆脱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引起研究型实验;最后,教学还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建立学生科技活动小组与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为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建设的有效进行创造氛围。

(三)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在师资力量不是特强的情况下,建议理论老师和实验老师不分开,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就该专业课程建设或教学体会进行交流;其次,学校还应加大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技能的培养力度,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对新兴的技术及设备进行学习和了解,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层次,为教学水平的提高及专业建设的有效进行,奠定师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健,樊立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0):56+68.

[2]王伟,杨恒新,蔡祥宝.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研”结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2(09):218+220.

[作者简介]余东杰(),男,江西鄱阳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电子科学与技术论文

大一就抄论文,上什么大学。

文章题目不超过20个字,不用不常见的英文缩写(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摘 要(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中文摘要要求200字左右。中文摘要用第三人称编写,简短精炼,明确具体。摘要格式要规范,不能出现本文、论文等类似字样,不能出现数学公式、插图、表格、参考文献序号等。摘要中应用黑体明确列述该文的创新点(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等等),以便于创新性知识的发现,提取和评价,。英文摘要同中文一致,创新点用斜体标出。(宋体、小四)关键词(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词1;词2;词3(宋体,小四,要求3-8个,用分号隔开)Title(三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居中)Abstract(小四、Times New Roman体、加粗):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小四、Times New Roman体)Key words(小四、Times New Roman体、加粗):word1; word2; word3(小四、Times New Roman体,一律小写,英文缩写除外)(以上单独成1-2页)目 录(三号、黑体、加粗、居中、字间空两字符)1 一级标题(绪论、前言或引言)(小四、黑体、加粗、左对齐)……….……………… 二级标题1(小四、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三级标题1(小四、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 二级标题2…………………………………..…………………………….252 一级标题(实验)……………………………….………………………………二级标题1 …………………………………..…………………………….三级标题1………………………………….……………………………..403 一级标题(结论、结束语)……………………………………………………..100参考文献(不加标题编号)…………………………………………………………102附录(不加标题编号)…………………………………………………………………104附录1………………………………………………………………………………110附录2………………………………………………………………………………115附录3 …………………………………………………………………………….120致谢(不加标题编号) ………………………………………………………………130(以上单独成页)1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加粗、左对齐)(三级标题,不得出现四级) 二级标题式样(小四、黑体、加粗、左对齐) 三级标题式样(小四、宋体、加粗、左对齐)正文内容。(小四,宋体,倍行距,字符不缩放,字符间距为“标准”;参考文献标识符号[1],方括号加数字,小四,Times New Roman,上标表示;所有数字和英文全部为Times New Roman字;除目录可适当调整行距外,其他部分全部为倍行距。页面上下边距为,左右边距为;中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页面用罗马数字注页码,其他部分用阿拉伯数字注页码,页码为页脚标识,六号、宋体、居中。)表(一律用三线表)表 表的名称(表序分两级,小四、宋体、加粗、居中)表内文字:小四号、宋体、上下左右居中 注(五号、宋体、加黑):内容(五号、宋体),有多条注释,用“①、②……”分列。2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加粗、左对齐) 二级标题式样(小四、黑体、加粗、左对齐) 三级标题式样(小四、宋体、加粗、左对齐)正文内容。(小四,宋体,倍行距,字符不缩放,字符间距为“标准”;参考文献标识符号[1],方括号加数字,小四,Times New Roman,上标表示;所有数字和英文全部为Times New Roman字;除目录可适当调整行距外,其他部分全部为倍行距。页面上下边距为,左右边距为;中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页面用阿拉伯数字注页码,其他部分用罗马数字注页码,页码为页脚标识,六号、宋体、居中。)图(图序一级,依次标识,小四号、宋体、加黑、居中) 图1 图片名称3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加粗、左对齐) 二级标题式样(小四、黑体、加粗、左对齐) 三级标题式样(小四、宋体、加粗、左对齐)正文内容。(小四,宋体,倍行距,字符不缩放,字符间距为“标准”;参考文献标识符号[1],方括号加数字,小四,Times New Roman,上标表示;所有数字和英文全部为Times New Roman字;除目录可适当调整行距外,其他部分全部为倍行距。页面上下边距为,左右边距为;中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页面用罗马数字注页码,其他部分用阿拉伯数字注页码,页码为页脚标识,六号、宋体、居中。)公式(公式格式:公式居中,公式编号右对齐,英文字母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字) ≤Q≤ 1-1(以上单独成页)[参考文献] (五号、黑体、加粗、居中):1) 期刊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五号、宋体、下同)2)普通图书(专著)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主要责任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 其他责任者(选择项).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选择项). 3)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 编者.原文献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5)报纸文章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6)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7)专利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8)技术标准(规范)的著录格式 [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也可略去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 9)各种未定义类型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0)外文文献的引用格式各类外文文献的文后参考文献格式与中文格式相同,其中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为了减少外文刊名引用不规范所造成的引文统计及链接误差,用(SXXXX-XXXX)格式在刊名后加ISSN号例如[1] KANAMORI H. Shaking without Quaking [J]. Science (S0036-8075), 1998, 279: 2063.附: 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代码 文献类型 标识代码 文献类型 标识代码 文献载体类型 标识代码 普通图书 M 报告 R 磁带 MT 会议录 C 标准 S 磁盘 DK 汇编(论文集) G 专利 P 光盘 CD 报纸 N 数据库 DB 联机网络 OL 期刊 J 计算机程序 CP 学位论文 D 电子公告 EB (以上单独成页)附 录附录1:附录2:附录3:(以上单独成页)致 谢感谢院系领导感谢指导老师感谢父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