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第四纪科学评论杂志

发布时间:

第四纪科学评论杂志

科学家们终于斩断了地质学时间表的一个“戈尔迪之结”。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09年5月21日,一项有关这一问题的最终委员会投票结果公诸于世:这一结果只等一个由最终的权威机构——国际地层委员会(ICS)——给出的毫无悬念的批准:距今260万年到现代的地质时期是被官方认可的第四纪,在第四纪中,人类开始使用工具,而高纬度地区则出现了多次冰川时代。作为ICS的一个成员组织,第四纪委员会主席、英国剑桥大学的Philip Gibbard表示:“第四纪委员会对此感到如释重负,我们都很高兴。”Gibbard说,术语“并非是无法改变的金科玉律”,“这仅仅是一个替换标签的问题”。

不好投。《国际第四纪》是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下属的官方学术期刊,该期刊国际核心刊物,其投稿难度较大,是不好投的。旨在推进全球第四纪研究,并为该领域科学家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虽然以上的论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地球上的气候与地球在银河系中的位置有关,这是一个非常的发现,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够揭示其中的奥秘。关于地球冰川期应是地球气候变化规律的问题。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周刊有篇报告认为:如果地球气候按现有趋势演变下去,几千年后,将经历一次气温骤降,开始一个1千到2千年的冰川期。 关于地球冰川期应是地球气候变化规律的问题。科学界普遍认为气候骤变是冰川期特有的现象。以往人们通常借助格陵兰的冰川探究过去12万年内地球气温的演变情况。最近,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会的人员将地中海的阿尔沃兰海域(该处的化石被认为能反映整个北半球的气候演变过程)作为参照,首次分析、比较了过去25万年内地球气温的演变情况。目前地球处于冰川间歇期,但测量海水温度在此期间下降了10℃,相当于大气温度下降了30℃。这一变化,对欧洲大陆的植被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目前地球气候还比较稳定,但与过去几个类似时期比,就发现这种稳定可能被打破。特别是,近200年来大气层吸纳的二氧化碳量是过去2000年的总和。因而,在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周刊上,他们发表报告认为:如果地球气候按此趋势演变下去,几千年后,将经历一次气温骤降,开始一个1000年到2000年的冰川期。

地质学类核心期刊表1、岩石学报 2、中国科学.D 辑,地球科学 3、地质论评 4、地学前缘 5、地质学报 6、地球化学 7、地球科学 8、矿床地质 9、沉积学报 10、地质科学 11、中国地质 12、地球学报 13、现代地质 14、高校地质学报 15、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6、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 18、岩石矿物学杂志19、地质与勘探 20、矿物学报 21、地层学杂志 22、地质科技情报 23、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4、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 28、古地理学报 29、新疆地质 30、地球与环境

第四军医大学杂志

肯定是国家级刊物。其实你只要看它是不是“全国性期刊”和“核心期刊”就能识别了。《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它不仅是核心期刊,而且是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据有统计源期刊的医学杂志:《中国基层医药》、《中国临床医学》、《实用预防医学》、北大核心期刊:《山东医药》、《重庆医学》、还有好的国家级的期刊,如果你想发表,你可以帮你。联系我吧。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论文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放射性碳同位素测试的发展,钾-氩法及铀系测年法的应用,古地磁研究的进展,及全球深海沉积及氧同位素的分析等,使得第四纪古气候的研究取得了飞跃进展。

关于第四纪冰期,海平面变化的旋回和大气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和反馈机制的研究逐渐明朗化。第四纪冰期的天文理论———米兰科维奇旋回理论,经过 60 余年多次反复验证,逐步得到公认。1947 年库伦堡所发明的活塞岩心取样方法在海洋调查上成功地得到应用。同年,尤里创立了氧同位素方法的理论基础。这两方面的科学进展,对第四纪地质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尤里成功地从海底碳酸钙堆积物中揭示 n(18O)/ n(16O)与古气温的关系。与此同时,瑞典海洋调查船阿尔巴特罗斯号(Albatross)取得大量的长 10m 以上的深海岩心。伊米利亚尼(Cesare Emiliani)从中获得 8 个深海岩心,其分析结果曾以 《更新世气温》的名称于 1955 年发表。此文的发表被称为第四纪研究的里程碑。伊米利亚尼根据加勒比海底和赤道大西洋海底岩心的氧同位素分析,揭示出近 300ka 中曾发生过 7 次冰期旋回; 而且从氧的同位素所表示的气温曲线与米兰科维奇的辐射曲线相吻合,海底沉积物首次支持了冰期的天文理论。

由于海底沉积物同位素变化的研究成果,使彭克等权威性 4 次冰期理论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到 20 世纪 70 年代,从海底沉积物氧同位素变化曲线、古气温曲线、冰量曲线以及中国大陆上黄土剖面的综合研究,证实更新世每一次冰期循环为时约为100ka,第四纪约发生过20 次左右寒冷气候旋回。

1957 年,深海钻探计划(Deep Sea Drilling Program,DSDP)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深海钻探布局从大西洋开始,经太平洋扩大到印度洋及南极海区。1968 年,作为 DSDP 工具的钻探船“格洛玛·挑战者号”下水,它获得的钻孔岩心,为研究洋底扩张的速度、大陆边缘的垂直运动、新生代大洋沉积物提供了大量证据。1975 年,深海钻探计划扩大到国际性阶段。这个阶段的计划集中于 3 个课题: 大洋壳的演化,洋陆边缘的构造和起源,大洋的古环境。

在深海钻探研究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在陆地上进行了冰心的古气候研究。从 20 世纪 50年代末开始,美国、法国、前苏联等国家的一些科学家在北极、南极和一些高山地区进行冰心的古气候研究,获得了很好的古环境记录,并发现了一些重要的气候事件,如 D-O 循环,大大地推动了第四纪地质学的发展。我国的冰心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另外,在古气候记录研究方面也得到扩展,如石笋、树木年轮、玛尔湖沉积等研究很好地高精度地揭示了气候变化。

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研究,可分两方面进行: 第一,从气候指标来进行研究,恢复古气候往往必须根据气候指标,如孢粉分析、树木年轮、海底深钻岩心、大陆沉积剖面以及冰流岩心等; 第二,系统研究,即研究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反馈关系,这也是近一二十年形成的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尽管米兰科维奇理论在解释第四纪万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方面已经具有说服力,但对于数十年、数百年、千年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规律性还需深入研究。因此还需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系统之间的多种可能反馈机制研究中寻求答案。

地貌研究也从定性描述转入数理分析和定量研究,与数学、力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结合越来越多,研究内容更为扩大和深入。借助于相邻学科如河流动力学、海洋动力学、冰川动力学、风沙动力学等理论,研究地貌形成的动力过程和演变过程,在河流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板块构造理论的兴起,推动了全球地貌格局形成的研究。物理探测和遥感技术为地貌研究提供了纵深的宏观资料。在这一阶段构造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等分支学科相继形成。

近年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的我国,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正日益广泛地被用来解决各种生产实践问题。

在进行水文及工程地质勘察时,不同类型的地形形态和第四纪堆积物在空间上分布的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水库坝址和库区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河谷形态和第四纪堆积物的分布。坝址宜选在峡谷和第四纪堆积物较少的地段,库区则宜座落在宽谷地段等等。

在进行地质测量和找矿时,地形形态和第四纪堆积物分布的资料,能够作为分析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的重要依据,其中对砂矿、石油和盐类矿产的找寻和勘测最为重要。

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分和岩相资料,能够提供找寻和评价地下水、工程建筑原料和工程地基的依据。第四纪堆积物的含水性,是与其粒度密切相关的。砂砾石层是含水层,粘土和亚粘土则是隔水层;为细粒物质所充填的角砾或砾石堆积物是一种稳定的地基,而含有机质的淤泥层,则需要采取措施才能进行工程建筑等等。

在地质调查和找矿方面,也应考虑第四纪堆积物的分布资料。例如,对残积物的分析研究,可以用来推断被覆盖的基岩情况,结合其它方面的资料可以帮助确定地质情况和矿产分布情况。

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可以表现在新地质构造、地形、第四纪堆积物和现代外力地质作用等方面,这些表现能够为矿产找寻和勘探,以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察提供理论基础。

新构造运动,地形和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例如,冰积物基本上是不透水的;风成的黄土比其它成因类型的黄土具有更大的湿陷性;砂矿的成因类型,与其所赖以存在的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是一致的等等。

为正确地评价水文及工程地质环境,找寻矿产和确定矿产的成因类型,还需要研究地形形态、第四纪堆积物和新构造运动的发展历史。对一些长远的水文及工程地质措施而言,尤为重要的是研究地形,第四纪堆积物和新构造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趋势。

地震,是断裂运动的一种伴生现象。断裂活动性的确定,需要地形和第四纪堆积物的资料。为预测地震,需要研究新断裂运动。研究新断裂运动,需要同时研究与新断裂运动伴生的其它各种新构造运动。研究新构造运动,就必需研究新构造运动在地形和第四纪地质现象上的各种表现。

研究地质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主义原理是“将今论古”,即用研究现代地质作用和现象的方法去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过程。为研究前第四纪的地质历史,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研究,乃是必须的。

土壤的形成与第四纪气候、地形、堆积物、水文和植物群落直接相关。所以,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研究,也可为土壤学提供理论依据。

人类的出现、演化和生活的环境,是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一部分。所以,古人类学的研究,不能脱离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研究。在研究人类现代生活环境方面,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研究,尤为重要。

现代动物和植物群,是第四纪动物群和植物群的直接延续。为了有效地从历史的观点去研究现代生物,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现代气候的变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以及其它方面的变化,已经引起人们的巨大关注。例如,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南极、格林兰、高山地区(包括我国天山和喜马拉雅高山地区)的冰川的融解,海面的变化,干旱和沙漠的发展等等,已经直接波及人类的环境。为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不进行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研究,是不可设想的。

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和新构造运动学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不限于上述,它是非常广泛的。为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作这方面的研究。

1. 第四纪地质学的概念

第四纪(Quaternary)是地球发展历史中最新的一个纪,延续的时间比较短暂,按现今多数从事第四纪地质学研究者的观点,是指距今 2. 60Ma 以来的历史。如果把地球的历史缩短为365 天的话,那么第四纪即开始于除夕之夜的 19 点(图 1-1)。在地球演化的历史上,第四纪虽然时间短暂,但与人类的关系却非常密切。在这个时期,人类得到快速进化,成为地球上迄今最为高等和最为智慧的动物,而且还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地质事件,如气候变迁、海平面波动、植被更替、火山喷发、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等,这些事件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资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四纪这一名称曾在 2004 年出版的国际地层表中被取消了,但在 2008 年新出版的国际地层表中又恢复其名称,还是把它作为新生代中一个纪来处理。

图 1-1 地球历史的划分(按 365 天计算)

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第四纪是地球历史中一个环境很不稳定的时期,地球表层的环境发生过巨大的变化,有些地区的面貌与现今大相径庭,如中国东部的渤海、黄海、东海等在第四纪的某些时期完全出露海面,是一片陆地景观,而有些时期,海岸线可深入到北京,上海是一片汪洋; 在某些时期,华北和西北地区为亚热带气候,曾有象群的分布,而有些时期,气候却非常的寒冷,在中国的东部山地可能有冰川发育,北美的大部地区被厚厚的冰川所覆盖,北欧也是一片冰原景观。第四纪地质学就要研究这些地质事件发生的背景、演变过程、驱动机制等,弄清这些地质事件发生的规律,以便预测地球表层未来可能发生的地质事件和环境变迁。

2. 地貌学的概念

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固体地球表面的形貌千姿百态,成因也各不相同。有海拔 8844. 43m 高的珠穆朗玛峰,也有位于海平面以下-11034m 深的马里纳亚海沟; 在陆地上,有高低起伏的崇山峻岭,也有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在海底,有绵延 70000 多千米的巨大山脉(大洋中脊),也有呈孤立状的海山; 在中国,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也有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所以固体地球的表面是一幅由各种地貌镶嵌而成的美丽 “画卷”,同时也记录了固体地球表面的演变过程。地貌学不仅要研究这些地貌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而且还要研究各种地貌的分布规律和演变过程,研究地貌的形成和演变与各种动力的关系,以及地貌的未来发展。

图 1-2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关系

按照现今的学科分类,第四纪地质学属于地质学的范畴,为地质学下属的一个二级学科; 而地貌学属于地理学的范畴,作为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尽管如此,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关系密切,它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研究地球表层的性质(图1-2)。任何一种外力地质作用,在塑造地貌的同时,也形成第四纪堆积物。第四纪地质学主要是从沉积物的角度研究地球表层的特性,如沉积物的形成和特点、构造运动、气候变迁、环境记录等,而地貌学是从地表形貌的角度研究地球表层的特性,如地形的高低、起伏、分布、演化等。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地貌的同时,也必须研究相关的第四纪沉积物,它们的研究成果互为补充,互为验证。

第四纪研究论文或专著

不错不错正好要用!!!

什么叫第四纪冰川 第四冰川是在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没有疑问.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早在40年代初领导新疆石油地质调查时,就对天山南麓第四纪冰川沉积物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两篇论文,在文中他阐述了冰期存在的证据,并划分了三个冰期,分别以不同的冰碛石为代表.上述冰碛系列今日考察时仍可找到,在整个学术界完全达成了共识. 冰川的出现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发展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第四纪冰川,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研究和确认第四纪冰川既有特殊的理论意义也有普遍的现时意义,因此一直吸引着人们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 第四冰川是距今200多万年的冰川遗迹冰臼群在重庆梁平县云龙镇龙溪河七里滩水电站水坝附近被发现.该遗址位于水坝前干枯的河床中,在整幅巨大的岩石上有无数密密麻麻的石洞,石洞以椭圆形、圆形居多,大的直径3米左右、小的几厘米.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有关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此次发现的冰臼群属于罕见的地质遗迹,是第四纪冰川运动的结果,距今已有约200-300万年. 由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专家韩同林教授率领的考察队7日在浙江新昌县天姥山麓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第四纪冰川石河遗迹———万马渡冰石河. 通过现场考察,韩同林等冰川研究专家在当地绵延3公里的万马渡河谷发现了大量冰川漂砾、冰碛垄等第四纪冰帽冰川遗迹,并根据分布在巨型冰川漂砾上的众多冰臼进一步确认,河谷中形如万马奔腾竞相争渡的大规模巨石阵,系距今约200万至3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由冰川漂移堆积物形成的冰石河遗迹.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研究员韩同林教授认为,在新昌万马渡河谷发现的大规模冰石河遗存了许多第四纪冰川时期的重要信息,它对研究全球环境演化和预测今后气候变化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始于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在1921年即已在山西大同及河北太行山东麓发现了冰川漂砾,识别出冰川流动形成的擦痕.30年代,他又在江西庐山发现冰川沉积物,在鄱阳湖边发现具冰川擦痕的羊背石;并在安徽黄山发现U形谷削壁上的擦痕,在该山后海发现具擦痕的漂砾. 在这些重要发现后,李四光先后发表了“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和“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等论文,以后又出版了专著《冰期之庐山》.他提出庐山冰川可分为3个冰期,最老的为“鄱阳冰期”,发生在早更新世,规模最大,鄱阳湖畔的绿色泥砾是重要证据.之后是“大姑冰期”,属中更新世早期,以大姑山一带赭色泥砾为代表.较新的是“庐山冰期”,属中更新世晚期,以庐山的橙色泥砾为代表,规模已大大缩小.建国以后,有学者又提出比“庐山冰期”更晚的“大理冰期”,属晚更新世,以云南大理苍山的冰碛物为代表.这样一来,第四纪就有了以上四大冰期,这四个冰期正好与20世纪初德国的彭克、布吕克纳根据阿尔卑斯山区第四纪冰川沉积物研究所提出的四大经典冰期一一对应. 李四光关于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的学说,早期就有合作者和支持者,这其中既有李捷等一批中国地质学家,也有外国的地质同行,如奥地利的费斯孟、前苏联的纳里夫金以及美国的米勒等,中国有没有第四纪冰川受到国际地学界的关注. 中国现代冰川研究的开拓者施雅风等在80年代初对中国东部中低山区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提出过质疑.他们认为,庐山地区所谓的“冰斗”,不具备冰槛和冰斗底盘地形,而是山坡块体运动和流水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U形谷”则是流水作用于向斜谷或由软弱地层控制而形成的宽谷;“泥砾”等乃是重力堆积、融冰泥流和古泥石流的堆积.他们进一步得出结论,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海拔低于3000米)第四纪时气温、雪线及冰川积累区面积比率(AAR)等指标都不具备发育冰川的条件.第四纪我国东部到底有没有冰川就成了悬案,目前,这场学术争论仍在继续. 但在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没有疑问.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早在40年代初领导新疆石油地质调查时,就对天山南麓第四纪冰川沉积物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两篇论文,在文中他阐述了冰期存在的证据,并划分了三个冰期,分别以不同的冰碛石为代表.上述冰碛系列今日考察时仍可找到,在整个学术界完全达成了共识. 冰川的出现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发展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第四纪冰川,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研究和确认第四纪冰川既有特殊的理论意义也有普遍的现时意义,因此一直吸引着人们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的第四纪冰川基岩冰溜面遗迹旁,面临永定河,背靠翠微山,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座冰川遗迹陈馆.1992年7月正式开放. 模式口第四纪冰川基岩冰溜面遗迹产生于第四纪气候大幅度波动的寒冷期,那时由于降雪量骤增,且远大于雪的溶化量,于是在山上海拔高度条件适合区域积雪成冰,当其厚度和重量为山体无法承受时,冰体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随山势向下运动,即形成冰川.基岩冰溜面即是冰川经过时被刻磨、铲刮出痕迹的山岩 . 馆内展览介绍了第四纪冰川的基本知识、李四光先生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与发展、冰川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以及汪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我国第四纪冰川分布及考察情况等.展品绝大部分为冰川遗迹的照片资料及部分碛石标本.在面向社会的科普领域内该馆亦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气候及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人类如何在未来冰期中发展文明”、“冰川现象在今天为人类储存提供能源功能及列人类文明潜在的巨大威胁”等专题陈列可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第四纪冰川学. 冰川馆不但向广大观众传播介绍地球、地质方面的科普知识,而目弘扬了李四光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攀登科学高峰不畏艰险、奋斗不止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为地质界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实地考察,学术交流的活动场所.

求是杂志第四期2022

邮局和党政出版社附属的书店以及市级以上新华书店。

《求是》杂志集中宣传共产主义中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求是》杂志的作者《求是》杂志的作者是中国共产党各层级的领导人或干部,也包括中国解放军军队的各阶层等。

分别是临时性方舱,半永久性方舱和永久性方舱;内蒙古援吉医疗总队接手的第四方舱医院将成为吉林市永久性方舱,香港和江西省都将建永久性方舱;这样可以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等各类重大传染病,严重自然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治,以后发生这种事情就不用再手忙脚乱,可以及时的对病患进行收治,这一措施对于我们国家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报摊、报亭、书报亭这些地方应该可以买到《求是》杂志。报摊、报亭、书报亭是出售各种报刊、杂志的地方(如户外的售货摊或商业机构里的柜台)。《求是》杂志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机关刊物,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担负着深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完整准确地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策部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促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