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发表专业民宿发展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发表专业民宿发展毕业论文

如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话,毕业设计民宿的相关选题可以是民宿订购系统或者是民宿评分小程序;毕业设计难度不可以选得太高或者太低,太高的话自己无法完成,开题导师不给过;太低的话没有办法完成必要的工作量。

民宿,指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 ㎡。

主人参与接待, 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民宿一词的起源,一说源自日语的民宿,一说从欧洲的B&B,即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家庭旅馆模式演变而来。此定义完全诠释了民宿有别于旅馆或饭店的特质,民宿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并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

旅游专业人才供需矛盾问题长期存在,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及访谈的方法,提出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由七个维度构成。对该模型进行了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包括情况专业前景、专业归属与发展、专业教学3个维度,最后提出地方高校应从提高教学水平,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寻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开展专业各项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归属感等方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福建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本科院校也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多。然而,就业形势缺不容乐观。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但从现实情况而言,可能更多的是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低造成的,认同度低,就缺乏学习的兴趣,即使毕业了,也不会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为此,以专业认同为视角,对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评价情况,为营造有利于专业认同的生成环境、提高专业认同水平提供参考。

1研究假设

“专业认同”是由埃里克森首次提出的,是自我认同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白凯等人认为学科认同由专业学习、专业前景、专业意识、职业发展、专业投机、社会偏见、专业归属等7个维度构成[1]。邱宏亮等人认为导游专业认同包括专业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和职业发展等5个维度[2]。再结合现实的情况,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划分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专业发展、专业投机、职业偏见等7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具有多维性,包含专业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专业发展、专业投机和职业偏见。

2研究设计

为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笔者对福建省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依据上述假设的七个维度,设计23道问题,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李克特量表,分为五个等级,分值分别为1~5分,分数越高者,代表其对专业的认同度越高,反之则越低[5]。本次调查一共发放了350份问卷,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26份,有效率达到93%,符合要求。其中,男生72名,占22%;女生278名,占78%。从性别看,男女生数量差距较大,原因在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生源中,女生要比男生多。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因子分析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先要进行题项的纯化。题项纯化标准是:(1)题项与总体的相关系数值小于且删除题项后内部一致性α系数反而变大者删除;(2)旋转后因子载荷值小于或者同时在两个因子上的载荷值都大于者删除[2]。根据上述标准,使用进行题项纯化,23个选项最后删除了10项,剩下13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3个题项的KMO检验统计量的值为,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值为,Sig值为,符合探索性因子分析的要求。采用进行因子分析,由方差解释贡献率来看,前3个因子累计解释了的信息,符合要求,说明可以提取3个公因子。从因子分析的结果看,第一个公因子“专业前景”;第二个公因子“专业归属与发展”;第三个公因子“专业教学”。

4结论与建议

结论

通过上述因子分析,验证了文章开头的假设,即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具有多维性,只是从实际分析结果看,多维性只包括专业前景、专业归属与发展和专业教学3个维度,其中专业归属与发展包含了专业归属和专业发展的部分指标。

建议

(1)提高教学水平,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专业认同的重要途径。所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首先应该从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着手。地方高校可以有计划分派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深造进修,完善、拓展其知识体系,提升其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鉴于旅游管理专业强烈的实践性和地方高校培养目标的职业化,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2)寻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中,要打破过往的以教师纯理论知识教授为主的授课模式,尝试创建以培养学生应用、创业、创新能力的职业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地方高校特色,以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为辅。

(3)开展专业各项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归属感。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校方和专业教师的共同引导。一方面校方可以出台指导学生专业认同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相关制度文件,比如对学生的社会调查给予资金支持,由专业教师分别带队就知名的旅游城市、旅游饭店、旅游集团等进行社会调查,形成书面报告进行交流学习,让学生提升专业认知度和把握行业最新动态;另一方面需要深化师生互动关系,让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多些交流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鼓励学生创新,引导整个专业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专业归属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官春兰等.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以两所部属全国重点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1(4):22-29.

[2]白凯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认同:量表开发与维度测量[J].旅游学刊,2012(5):41-48.

摘要:旅游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但是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仍然存在着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不够、教育模式单一、课程体系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通过优化教学模式、营造学术氛围、实行校企联合等方式,培培育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旅游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竞争。对于综合性旅游产业而言,创新型人才尤为重要。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旅游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端人才的摇篮,所以加强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旅游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概述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能力是指研究者运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和再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是一种思维作用动机、认知指导实践的综合性能力。创新能力强调的是一种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需具备的创新能力

(1)获取和转化知识的能力

掌握丰富的的基础理论知识是研究生进行创新的必要条件,没有知识的积累,一切创新都只是空谈。在研究生阶段,对于知识的获取需要注意的有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获取知识的速度。旅游管理是一个涉及知识面非常广的专业,学生只有拥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活。研究生阶段学习具有很强专业性,对知识的获取需更加深入,在“专”的基础上再“破”。同时,快速获取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学术研究也是无止境的,加之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学生如果不能保证获取知识的时效性,那么创新就无从谈起[1]。

(2)开拓创新的能力

墨守成规是发展的绊脚石,创新的意义在于“出新”,新是创新的本质,是创新的价值所在。要创新,就要突破常规戒律,突破固有的习惯,突破条条框框,突破已有经验,突破过去的思维定势。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要善于用新思维、新方法、新角度看问题,突破旧的观念,使用新思维方式对现有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汲取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赋予其新时代内涵;除需具备时代精神外,还要注重新资料的发掘考证,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古为今用,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

(3)预测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创新就意味着风险,任何创新都与风险相伴相依,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旅游行业本身也是一个风险重重的行业,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旅游管理创新型人才必须勇于承担风险,对经营、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勇于接受挑战,并能够经受风险考验,在困难中不断开拓进取。

(4)实践和应变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实际活动,学生只有在各种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探索中产生新的观点和思想火花,才能形成“求异”的思维,萌发创新意识。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的作用,旅游属于服务性的行业,实践和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灵活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随机应变,才能碰撞出真正符合实际的创新火花,使这些创新成果运用到实处,实现创新目的。

(5)集成和移植创新能力

集成创新能力是指创新行为主体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以提供特别优点的方式,将创新要素经过主动的优化、选择搭配,使其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相互优势互补、匹配的有机体,从而使有机体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跃变的一种自主创新过程的能力[2]。移植创新能力指的是将已有的知识在不同的时空引进、消化、吸收并进行再次创新的能力[3]。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覆盖很多门类的学科,经济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合理整合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避免了直线思维方式,有助于创新思维形成,在研究学习中,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要善于灵活运用交叉学科,采用不同的标准思考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各层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对旅游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一)创新是旅游企业家的使命

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定位已经和本专科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了明显区别,旅游企业家已经成为了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选择。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使命,也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对于欲在旅游行业中有所作为的企业家而言,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存在的机会和可以利用的资源都还很充足,需要旅游企业家具有独特的投资眼光,发现一般人无法发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包括一般人不能运用的资源,找到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办法,创造性地进行开发,或者对已有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实现再次发现,为自己创造具有独创性的事业保证。这些都需要企业家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

(二)创新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很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它是旅游企业自身控制的且不易被别的企业所模仿和复制的可以是旅游企业在行业竞争中保持持久优势的一种综合能力,创新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4]。创新是旅游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创新的主动与被动以及创新的快慢与效果也成为了旅游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生成与强化,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开发潜在市场能力的不断更新,强化产品的升级换代上。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直接的体现是旅游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企业产品的需求也随之更为多样化。所以,绝妙的创意、经典的策划和产品的不断开发创新将对旅游企业行业地位的提升及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创新是旅游行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旅游业是高度综合的服务型产业。加快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新的旅游产品观、新的旅游市场观和新的旅游投入观,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本行业的研究,而要拓宽视野,根据市场要求,并结合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开拓新的旅游市场,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开发引领创新型的旅游消费方式。只有不断更新,不断改进,才能确保整个旅游行业蓬勃发展。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专业旅游管理知识的人才,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的优势,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高校旅游教育是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原动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学术氛围不浓

我国研究生大多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对老师传授的知识被动地接受,甚少对老师所讲授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更鲜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学术讨论和交流的氛围不浓。包括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在内的我国研究生普遍地养成了一种依赖性接受知识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缺少教育发达国家所倡导的开放式追问风气,没有养成批判性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是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开展的学术活动相对较少,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很少组织有研究生参加的科研实践和学术活动[5]。很多学校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因为导师的不同,即使在同一学院或同一专业,除了在公共课或全体大会之外学生基本很少联系,那么相互之间对学术问题的探讨就很少。一些导师忙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对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关注不够,研究生学术视野狭窄,对学科国际前沿问题缺乏了解,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不强。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落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研究生教学与本科教学的方法有着本质区别,但我国研究生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很多学校教学模式单一,归纳型和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仍被广泛运用于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学中。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便教学内容再新颖、再先进,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研究生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导师仍旧采用灌输式的“授之以鱼”方法,而很少采用引导式的“授之以渔”授课方法。很多老师教学方式手段落后,很少利用先进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授课,很难激起学生兴趣,影响教学效果。旅游管理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师资力量还不够雄厚,很多导师都是直接从别的专业转入,知识体系不够完备;大师级别的导师较少,师资力量相对于其他成熟专业较弱,严重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仍不够合理,存在学分较多、公共基础课偏多、课程体系缺乏层级性、实践课比重不足、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较少、前沿性课程不够等问题,没有突出课程的专业性、前沿性、综合性,不能充分反映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新发展。旅游管理是一个跨多个领域的学科,但是很多学校对于此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安排没有体现这个显著的特征,课程安排很少涉及除旅管理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和本科专业课程部分重复。

(四)创新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不强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学仍主要是对于课本知识的课堂讲授,这种方式不仅空洞乏味,而且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较为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研究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与社会沟通协调能力的综合培养。很多学校只是注重学生发表的论文数量,注重学生所获的学分多少,却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本专业而言,学校和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的横向合作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学校和旅游企业密切合作、协同发展,为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搭建坚实的平台。

四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知识积累,培养自主创新意识,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基础,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做出的,只有了解前人成果,才能实现超越。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既要注重培养获取和转化知识的能力,也要了解问题的研究基础,善于思考问题,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学校要设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努力创造教师到境外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让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扩宽研究生视野、增长见识、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生通过参加学术活动,与同行接触交流,孕育创新的思想,产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聆听专家和优秀代表的报告,相互交流,拓宽研究视野,启迪思维,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学术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导师创新观念,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对于研究生而言,导师的作用不言而喻。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导师往往能给予学生很多帮助,要让研究生做出好的研究,导师首先带头垂范。这种垂范要体现在教授、示范、指导和控制等多个方面。学校要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可采取小班授课,采用讲座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扩大自学比重,鼓励研究生进行课程专题报告,互相讨论交流。有条件的课程可以通过聘请院士、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学校应该以旅游管理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建设为中心,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一支年富力强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带头人作用,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创建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改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

(三)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生视野

要进一步优化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结构。降低必修课程总学分,提高选修课比重;调整部分老化课程,增加包含新观点、新方法、新内容的课程,鼓励开设学科交叉的课程;鼓励研究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涉及面很广,学校可以加入一些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如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打破学科界限,加大课程融合,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面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创新

学校和学生都要提高对实践的认识,实践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尤为重要,脱离了实践,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人才将无法真正服务于社会。学校需要提升实践课程地位,通过实验实训课、旅游企业调研、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在实践创新能力。旅游资源富集区是旅游专业学生见习和实习难得的社会课堂。在旅游专业课的学习之余或者是学习过程中,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授课,让学生走出校门,带着问题到宾馆、风景区、旅行社去学习。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新,做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烨,王庆生.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模式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2-65.

[2]孙金梅,黄清.企业集成创新要素及评价指标体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5):97-99.

[3]张林.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从“移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能力[J].考试周刊,2009(40):197-198.

[4]路文静.旅行社企业竞争力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5]叶建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及其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3-106.

[6]姜乃力.高校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措施探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12):105-107.

[7]陈福义.整合、创新及品牌营销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根本[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0(4):65-68.

[8]王奕.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之路——以重庆大学为例[J].中国研究生,2011(11):56-57.

毕业论文网

民宿发展前景毕业论文

T 威胁 (1)客源市场狭隘与主题创新低是民宿发展最大的威胁: 到达民宿的交通条件差、民宿知名度低和品牌名声低导致客源少,如何让更多的人发现民宿的存在与长期吸引吸引旅客的到来是第一大问题。其次就是民宿缺乏自己个性设计,习惯模范台湾或者国外一些出名的案例。民宿应当有当地文化的元素与情怀,如何将自己民宿打造出独有一番情怀来吸引顾客是第二大问题。 (2)政策、监管制度不完善: 由于相关政策未能及时跟进,民宿经营涉嫌“住改商”、存在安全隐患、扰民、未经许可非法经营等触碰现有政策红线的民宿经营纠纷在各地不断出现。民宿的界定及管理都缺乏明确的操作办法造成民宿经营者无据可循,政府管理缺乏有力手段。 (3)建设不当使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 民宿建设与经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民宿经济的迅猛发展,成功带动了地区自然资源的大力开发,建设及经营过程中将产生污水、垃圾等问题,处理不当会对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潜在的威胁,有可能导致环境质量的退化、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生态问题。 (4)民宿产品品质待升级: 民宿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在民宿游蔚然成风的今天,大量经营者的涌入加剧了民宿产品的同质化。“千店一面”仍是民宿最普遍的写照,民宿除了满足基本的吃饭、睡觉功能外,在个性化、特色化方面并不耀眼,乡野、风俗、乡情、文化等要素无法做到有效融合。 (5)缺乏专业运营管理体系: 大多民宿经营者属于“单打独斗”的情况,缺少专业化运营团队在民宿品牌打造、营销宣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且地方民宿多呈现小而散的发展趋势,经营者在营销推广中多各自为政,宣传推广势单力薄,难以提升民宿品牌知名度,造成民宿在投入大量建设成本后,因为运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只能“等客上门”,最后以经营惨淡收场。

民宿行业主要品牌:目前中国民宿行业主要品牌有松赞绿谷、山里寒舍、浮云牧场、过云山居、花间堂、原舍、西坡、不负艺术、山水间、喜悦秘境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情况、中国在线短租用户规模、中国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中国在线民宿房东规模、中国民宿房源总量、中国在线民宿房源数量

疫情期间在线民宿市场有所下滑,疫情后时代将迎来增长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到亿和万亿,分别同比增长9%和11%。受疫情影响,国内旅游业受到重创,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下滑到亿和万亿。

得益于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在线民宿市场也发展迅猛。2019年我国在线短租用户和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分别达到亿人和亿元,同比增长55 %和64%。同样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在线短租用户和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分别下滑至亿人和亿元。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以及乡村民宿的大力发展,2021年我国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有望上升至亿元,回到疫情前水平。

疫情期间在线民宿供给逆势增长

在消费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疫情期间民宿供给端却高速增长。根据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民宿房源总量达到300万套,同比增长88%;其中乡村民宿房源总量为38万套,同比增长90%。

同时我国在线民宿房东数量和房源数量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在线民宿房东数量为万人,房源数量约为156万套,为在线民宿市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民宿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民宿行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无序发展后,也到了整合规范的时候了。2018年是民宿行业的大洗牌期,标准化民宿品牌将引领民宿行业发展,一些不规范的个体民宿将被逐步边缘化。下一步民宿市场将会朝着标准化、智能化、星级化发展,不同于发展初期的散乱,国内民宿行业发展正呈现出品质提升、连锁经营、个性化服务三大趋势。任何事物在发展初期必然会遇到一些挫折的,例如当前民宿行业受景区影响很大,热门地区生意异常火爆,而偏僻地区经营却十分惨淡。我国民宿一般都以农家开始,经营者一般都是当地的居民,经营方式简单,市场竞争力低,但真正的民宿,不应该是只有住宿功能的场所,也不应该是农家乐的替代品,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长久发展需要抓住用户痛点很多工作累了想出来放松放松的游客,不住酒店,主要是想通过民宿这个平台,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方式,打造‘民宿+当地文化’的个性民宿。如今出游80后、90后为主力消费人群,而这些游客极富个性“不求最贵,也不求最便宜,只要有特色,只求我喜欢。”因此想要长远发展,重视地方文化特色是深度游的重要需求之一。在怡人的风景中给旅客带来家的享受,让他们能暂时忘记城市的烦扰,是需要热情细心地服务以及舒适安静的环境,即便是短暂的住宿体验也好像自己就是在绿水青山中生活着,抛开一切烦恼。虽然民宿的搜索量持续攀高,整个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入住率几乎饱和。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国内的用户数与可提供民宿服务的房东数,恰好处于一个平衡的比例,发展后劲十足,民宿行业前景十分可观。RECOMMEND 下期预告《创业为什么要选择民宿行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美丽乡村政策的实施,各地纷纷加大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力度,相继出台对民宿的补贴扶持方案,之所以选择从事民宿行业,大部分人是因为自己喜欢旅行,也有“隐于野”的诗意情结,他们或是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或是逃离了大都市的生活,希望能通过民宿传递自己的生活理念。

民宿发展趋势毕业论文

T 威胁 (1)客源市场狭隘与主题创新低是民宿发展最大的威胁: 到达民宿的交通条件差、民宿知名度低和品牌名声低导致客源少,如何让更多的人发现民宿的存在与长期吸引吸引旅客的到来是第一大问题。其次就是民宿缺乏自己个性设计,习惯模范台湾或者国外一些出名的案例。民宿应当有当地文化的元素与情怀,如何将自己民宿打造出独有一番情怀来吸引顾客是第二大问题。 (2)政策、监管制度不完善: 由于相关政策未能及时跟进,民宿经营涉嫌“住改商”、存在安全隐患、扰民、未经许可非法经营等触碰现有政策红线的民宿经营纠纷在各地不断出现。民宿的界定及管理都缺乏明确的操作办法造成民宿经营者无据可循,政府管理缺乏有力手段。 (3)建设不当使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 民宿建设与经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民宿经济的迅猛发展,成功带动了地区自然资源的大力开发,建设及经营过程中将产生污水、垃圾等问题,处理不当会对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潜在的威胁,有可能导致环境质量的退化、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生态问题。 (4)民宿产品品质待升级: 民宿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在民宿游蔚然成风的今天,大量经营者的涌入加剧了民宿产品的同质化。“千店一面”仍是民宿最普遍的写照,民宿除了满足基本的吃饭、睡觉功能外,在个性化、特色化方面并不耀眼,乡野、风俗、乡情、文化等要素无法做到有效融合。 (5)缺乏专业运营管理体系: 大多民宿经营者属于“单打独斗”的情况,缺少专业化运营团队在民宿品牌打造、营销宣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且地方民宿多呈现小而散的发展趋势,经营者在营销推广中多各自为政,宣传推广势单力薄,难以提升民宿品牌知名度,造成民宿在投入大量建设成本后,因为运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只能“等客上门”,最后以经营惨淡收场。

疫情期间在线民宿市场有所下滑,疫情后时代将迎来增长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到亿和万亿,分别同比增长9%和11%。受疫情影响,国内旅游业受到重创,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下滑到亿和万亿。

得益于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在线民宿市场也发展迅猛。2019年我国在线短租用户和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分别达到亿人和亿元,同比增长55 %和64%。同样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在线短租用户和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分别下滑至亿人和亿元。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以及乡村民宿的大力发展,2021年我国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有望上升至亿元,回到疫情前水平。

疫情期间在线民宿供给逆势增长

在消费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疫情期间民宿供给端却高速增长。根据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民宿房源总量达到300万套,同比增长88%;其中乡村民宿房源总量为38万套,同比增长90%。

同时我国在线民宿房东数量和房源数量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在线民宿房东数量为万人,房源数量约为156万套,为在线民宿市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民宿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台湾是我国较早发展民宿的地区,近年来,大陆的民宿开始迅猛发展,目前民宿主要分布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南方著名景点和旅游目的地城市,如杭州、丽江、大理、阳朔等地,具有天然的“地利”,民宿数量增长较快,品质也很高,已经成为当前国内旅游住宿的一大趋势。现有农家乐逐步淘汰,加速提档升级国内农家乐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四川地区,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而闻名。这是依托乡村资源,提供一系列餐饮、休闲、住宿的旅游服务产品。农家乐更强调功能的实用性,在设计风格、装修格调、主人文化等方面考虑较少或没有考虑。关于民宿与农家乐的区别也一直是行业内被谈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对于当地农民来说,民宿和农家乐的区别,尚停留在“是否有独立的卫生间”。从早期的发展来看,农家乐不仅能提供当地特有的体验活动,还结合了地方资源,并能凝聚地方向心力。但随着后期“遍地开花,一拥而起”的急剧发展,个体经营的局限性让农家乐逐渐出现了一些诸如缺少规划、缺乏乡村文化内涵、缺乏前瞻性、同质化、发展后劲不足、经营者素质不高、服务市场意识不强等问题。而民宿,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住宿方式,它有别于传统酒店、饭店、宾馆,也有别于简单体验乡土风情的农家乐。它不仅可以满足基本的餐饮住宿、文化休闲需求,还能让游客与民宿主人有更深入的交流,获得新的体验与认知,形成新的人际关系。并且,通过意境的营造和建筑品质的提升,给游客带来比传统农家乐更高的文化品位与格调、更潮的硬件设施与服务、更好的精神享受与住宿体验。当下的旅游消费市场,70、80、90 后正在成为社会的主力军。这类人群受教育程度高,平日工作压力较大,对于“健康”和“幸福”的概念,有着与上一辈人完全不同的理解。他们消费更加理性,更追求内涵、品质和服务,更懂得生活。民宿模式恰好符合了他们追求自我解放的需要,同时满足人们追求情怀的需求。因此,随着个人度假旅游市场逐渐发展,居民旅游深度和频次的不断增加,中等水平以上的民宿数量会不断上升,而传统的农家乐由于资金不足、技术欠缺、文化缺失将慢慢失去竞争优势,逐步被市场淘汰或转型向更高层级的民宿靠拢。民宿市场竞争加剧,价格回归理性目前,民宿的市场价格普遍较高。人均单价在500元以上,几乎接近国内普通五星级酒店的均价,精品民宿更是接近2000元左右。造成如此高价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市场的稀缺性与消费者的尝鲜心理,使民宿市场火爆;第二、民宿打造过程中,很多精细化的设施会提高运营成本;第三、民宿的住宿容量小,又带有非标准性特征,因此,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将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第四、一般的酒店开发者都具备较多的产业链相关资源,而个体民宿投资者往往需要自行设计、自主经营等,这无形中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此外,还存在一部分民宿定价过分文艺化、噱头化。动辄每晚几千的房价,功夫全花在装修上,文化内涵却单调雷同,缺少了民宿本身情怀涌动的核心本质,远离了大众,演变为另一种形式的“乡村酒店、会所”。随着社会资本的涌入,民宿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由于民宿可简可繁,可小可大,投资方式简单,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大量民宿产生。根据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发布的《民宿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民宿客栈达到20万家,同比增长超过300%,民宿总量急剧增加,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比如云南楚雄的黑井古镇因为饱和度太高,为了争取游客资源不得不保持低价经营。因此,随着民宿供给市场的日益见顶,民宿产品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在未出现新的消费升级点的情况下,民宿客房的均价可能会受制于行业竞争而逐渐回归理性,处于下行,然后维持在一个合理稳定的价格区间。民宿+传统观光类景区协同发展国内传统的4A、5A级景区大多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在带动地方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在资金、政策、人力等方面的投入较大。比如:几乎各个知名旅游景点都有便利的旅游交通线路直达景区,源源不断的传送大量的游客。但依托于品级较高的自然风光、人文遗迹的传统景区,还停留在观光游览的方式,在深度体验及旅居生活的理念、基础设施的容量等方面考虑的不够充分。随着景区知名度的逐渐提升、旅游消费的升级,体验式旅游渐渐取代观光型旅游,一些景区或受制于自然资源保护限制,或因当初未充分考虑景区远期的增长容量,因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升级和补充。最明显的就是,住宿服务设施逐渐饱和甚至达到极限,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而在传统景区周边,分布着大量村庄,这些村庄内部大多道路狭窄、崎岖不平,网络也未完全覆盖,缺乏停车场、指示牌、消防设施等,零星的住宿也仅仅是以自主经营:类似招待所性质的快捷旅馆、农家院为主,卫生条件差、住宿餐饮标准不达标,仅能提供简单的餐饮、小吃或旅行装备的简单贩卖服务,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宿。因此,无法充分享受景区的溢出效益,取得中高端消费者的青睐。未来民宿可以根据传统景区边缘的村庄,利用闲置民房,开发建设民宿。这样,一方面可以带动景区周边乡村的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及配套设施的完善,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促进乡村旅游及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旅游景区建设资金投入的压力,迅速扩大和提升旅游景区的接待服务功能,从而促进传统景区从单一观光向多角度观光、从一日游向多日游、从忙碌游玩到放松身心、从低层次消费到高层次满足、从来一次到来多次的转变。民宿产品特色化,产业集聚化从整体来看,我国民宿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硬件设施上高度雷同,相互抄袭,缺乏特色;休闲体验上,主要以观光、采摘等简单的农事活动为主,缺乏对民宿核心价值“闲适”、“分享”、“体验”的挖掘;旅游情怀上,入住游客与民宿主人的交流欠缺,背离了民宿“主人文化”情怀的内涵。这种现状无法满足旅游者们日益增高的旅游需求,制约着整个民宿行业的发展。因此,在下一阶段,民宿产品的特色化和集聚化将成为阶段发展的重点。特色化方面,民宿经营服务将回归“民”的本质内涵,在主题风格、文化体验、特色服务上更加体现民宿主人的个性化,将民宿主人的审美趣味、生活态度融入到与游客的互动交流中。如台湾民宿的个性化服务:民宿主人根据当地食材亲手做早餐,把客人当朋友,分享他们的个人经历、生活体验、私房景点,带客人旅行,亲自解说当地人文生态等。民宿主人具备艺匠精神,不断追求极致美感,真正做到“卖生活”而不是“卖房间”。文化产品体验上,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居民的生产生活实际、乡村艺术文化、风俗习惯等都会引起游客的极大兴趣,这也是民宿可以包装凸显的特色。未来民宿可结合当地特色资源,针对不同主题,开发深度娱乐休闲体验。产品类型可涉及养生保健、乡村休闲、民俗娱乐、艺术课堂、文化沙龙、野外扩展、水上项目等。针对高层次旅游者需求,定制个性化旅游产品,如滑雪、登山、滑翔、野外生存等也会相应出现,并逐步向产品专业化、品牌化的成熟阶段发展。集聚化方面,民宿的集聚化并不是产品标准化的复制集合,而是产品特色各异的互相补充聚集。

民宿行业主要品牌:目前中国民宿行业主要品牌有松赞绿谷、山里寒舍、浮云牧场、过云山居、花间堂、原舍、西坡、不负艺术、山水间、喜悦秘境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情况、中国在线短租用户规模、中国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中国在线民宿房东规模、中国民宿房源总量、中国在线民宿房源数量

疫情期间在线民宿市场有所下滑,疫情后时代将迎来增长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到亿和万亿,分别同比增长9%和11%。受疫情影响,国内旅游业受到重创,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下滑到亿和万亿。

得益于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在线民宿市场也发展迅猛。2019年我国在线短租用户和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分别达到亿人和亿元,同比增长55 %和64%。同样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在线短租用户和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分别下滑至亿人和亿元。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以及乡村民宿的大力发展,2021年我国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有望上升至亿元,回到疫情前水平。

疫情期间在线民宿供给逆势增长

在消费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疫情期间民宿供给端却高速增长。根据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民宿房源总量达到300万套,同比增长88%;其中乡村民宿房源总量为38万套,同比增长90%。

同时我国在线民宿房东数量和房源数量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在线民宿房东数量为万人,房源数量约为156万套,为在线民宿市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民宿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论民宿发展趋势的毕业论文

民宿行业主要品牌:目前中国民宿行业主要品牌有松赞绿谷、山里寒舍、浮云牧场、过云山居、花间堂、原舍、西坡、不负艺术、山水间、喜悦秘境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情况、中国在线短租用户规模、中国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中国在线民宿房东规模、中国民宿房源总量、中国在线民宿房源数量

疫情期间在线民宿市场有所下滑,疫情后时代将迎来增长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到亿和万亿,分别同比增长9%和11%。受疫情影响,国内旅游业受到重创,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下滑到亿和万亿。

得益于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在线民宿市场也发展迅猛。2019年我国在线短租用户和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分别达到亿人和亿元,同比增长55 %和64%。同样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在线短租用户和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分别下滑至亿人和亿元。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以及乡村民宿的大力发展,2021年我国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有望上升至亿元,回到疫情前水平。

疫情期间在线民宿供给逆势增长

在消费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疫情期间民宿供给端却高速增长。根据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民宿房源总量达到300万套,同比增长88%;其中乡村民宿房源总量为38万套,同比增长90%。

同时我国在线民宿房东数量和房源数量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在线民宿房东数量为万人,房源数量约为156万套,为在线民宿市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民宿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民宿行业进入规范期 融资金额大幅下降

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其中强调推动乡村民宿服务质量提档升级,引导和规范城市民宿有序发展。近年来,我国旅游人次逐年上升,人们对旅游住宿的需求逐渐增加,价廉物美的民宿成了大多数人的不二之选,自然也就推动了民宿行业的发展。据文旅部统计,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旅游总人次为亿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平均每人在2019年的前三季度有着三次以上的出游

但随着民宿行业逐渐迈入规范期,各大民宿的野蛮生长以及圈地运动也逐渐告罄,民宿行业融资金额逐年下行。2018年更是出现了断崖式下跌。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本土民宿和国外民宿平台在中国融资金额为亿元,较2018年同期没有较大变动。

三线以下城市需求强劲 青壮年成民宿消费主力人群

虽然融资减少,但民宿的市场需求仍处在稳步增长当中,2019年1-9月民宿预订用户规模人数仍在持续增长,且均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2019年9月在线民宿预定用户规模达到万人,较2018年9月增长。

从2019年9月线上民宿预订需求用户所在的城市分布可以看到,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用户占,但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城市数量有288个,而二线城市仅30个,一线城市则只有15个,超一线城市仅有北上广深四个。从城市数量以及城市人口占比的角度考虑,当前北上广深民宿预订需求用户的密度仍旧是最大的,但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庞大的需求量也不能被忽视。

从用户的年龄层分布来看,当前民宿的主力消费人群主要是19-39岁的青壮年,这一部分人对于旅游的需求比较大,对于民宿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2019年9月,19-39岁的人群占到线上民宿总预定需求的。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民宿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民宿行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无序发展后,也到了整合规范的时候了。2018年是民宿行业的大洗牌期,标准化民宿品牌将引领民宿行业发展,一些不规范的个体民宿将被逐步边缘化。下一步民宿市场将会朝着标准化、智能化、星级化发展,不同于发展初期的散乱,国内民宿行业发展正呈现出品质提升、连锁经营、个性化服务三大趋势。任何事物在发展初期必然会遇到一些挫折的,例如当前民宿行业受景区影响很大,热门地区生意异常火爆,而偏僻地区经营却十分惨淡。我国民宿一般都以农家开始,经营者一般都是当地的居民,经营方式简单,市场竞争力低,但真正的民宿,不应该是只有住宿功能的场所,也不应该是农家乐的替代品,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长久发展需要抓住用户痛点很多工作累了想出来放松放松的游客,不住酒店,主要是想通过民宿这个平台,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方式,打造‘民宿+当地文化’的个性民宿。如今出游80后、90后为主力消费人群,而这些游客极富个性“不求最贵,也不求最便宜,只要有特色,只求我喜欢。”因此想要长远发展,重视地方文化特色是深度游的重要需求之一。在怡人的风景中给旅客带来家的享受,让他们能暂时忘记城市的烦扰,是需要热情细心地服务以及舒适安静的环境,即便是短暂的住宿体验也好像自己就是在绿水青山中生活着,抛开一切烦恼。虽然民宿的搜索量持续攀高,整个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入住率几乎饱和。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国内的用户数与可提供民宿服务的房东数,恰好处于一个平衡的比例,发展后劲十足,民宿行业前景十分可观。RECOMMEND 下期预告《创业为什么要选择民宿行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美丽乡村政策的实施,各地纷纷加大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力度,相继出台对民宿的补贴扶持方案,之所以选择从事民宿行业,大部分人是因为自己喜欢旅行,也有“隐于野”的诗意情结,他们或是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或是逃离了大都市的生活,希望能通过民宿传递自己的生活理念。

我的学生写的小文章(节选)………综合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摸索出民宿特色化经营的实现途径:首先,应细分市场,找准自我定位,使定位能体现个性,将推销情怀向个性营销转变。“恰到好处的市场细分,是定位乃至整个营销成功的关键”。恰当的定位,不仅可以避免与实力强大的同类民宿正面对抗,还可以集中资源精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模式,获得客户好感,提升客户忠诚度。如上文案例中,无尔客栈就定位于打造舒适型住宿,使住客感到温馨、悠闲,阿若康巴庄园则致力于提供高端精品住宿,宣扬马帮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其次,利用互联网宣传民宿,突破口碑营销。民宿作为区别于传统酒店的一种新兴住宿形式,住客往往在入住前先在各类网站和手机APP上了解民宿。这时,民宿是否有专门的网站,网站质量如何,是否体现出民宿的特点与优势,或者民宿是否与各类应用软件形成合作并提供订房服务等等,就成了民宿营销的一大关键。同时,民宿主也起着关键性作用,民宿主与住客往往会建立个人的交情,使住客理解民宿主追求的价值观念,是住客帮助民宿宣传的第一步。在服务方面,应完善使顾客满意的服务质量体系,完善员工的薪酬福利制度,绩效评估要有奖励机制,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服务应作为产品的附加利益,成为民宿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力求为住客打造独一无二的住宿体验。“顾客是上帝”,只有使住客满意,才能使住客印象深刻,之后主动成为“回头客”。在经营手段方面,应建立民宿自身的专业网络,实现技术创新,打造民宿里的智慧型服务。如收集和分析相关住宿数据并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民宿一体化管理。这应该是现代民宿发展的趋势,也是互联网背景下的一个良好发展机遇。在经营能力方面,我们要争取把民宿发展成经营连锁化,经营集团化,经营成本化。向上整合,可使民宿结合生态农庄等一体化发展;向下整合,民宿与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等旅游形式结合,推出延伸业务;向外拓展,引进国外品牌,投资合并与现有民宿业务相关的品牌或服务......对于生活悠闲的丽江,民宿主不妨将住宿与酒吧餐饮等业务结合,将民宿与具体旅游项目结合,实现多元化发展。对于民宿的企业文化,我们要建对于民宿的企业文化,我们要建立双重文化,顾客满意的文化,员工发展创新的文化,并提高管理者的素质。这就要求民宿主在考察现有民宿市场的同时关注当地文化民情,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民宿文化。需要注意的是,民宿文化最终落实于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等,而不应仅仅是一句空谈。总之,无论从“生产”源头,还是到“销售”环节,经营者应始终牢记自我定位和“特色化经营”。“营造住客独特体验”,是民宿实现与众不同的最终秘诀。结 论太多的民宿,兴于情怀,也败于情怀。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完整的经营策略,情怀也只不过是一种空洞的谈资;没有自己的经营特色,情怀也是苍白无趣的一个噱头。因此,如何把情怀转化为特色化经营,是我们每一个与民宿息息相关的人,更是民宿主应该去思考和探索的。总有一天,那些盲目跟风,追求没有区别的“情怀”的民宿主,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恍然大悟,悔不当初。而那些一开始就找准定位,能够特色化经营的民宿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参考文献:《“互联网+”背景下客栈民宿营销策略研究》——刘洋《全域旅游下的云南民宿品牌文化建设》——李备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 青年报

乡村民宿发展趋势毕业论文

我的学生写的小文章(节选)………综合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摸索出民宿特色化经营的实现途径:首先,应细分市场,找准自我定位,使定位能体现个性,将推销情怀向个性营销转变。“恰到好处的市场细分,是定位乃至整个营销成功的关键”。恰当的定位,不仅可以避免与实力强大的同类民宿正面对抗,还可以集中资源精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模式,获得客户好感,提升客户忠诚度。如上文案例中,无尔客栈就定位于打造舒适型住宿,使住客感到温馨、悠闲,阿若康巴庄园则致力于提供高端精品住宿,宣扬马帮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其次,利用互联网宣传民宿,突破口碑营销。民宿作为区别于传统酒店的一种新兴住宿形式,住客往往在入住前先在各类网站和手机APP上了解民宿。这时,民宿是否有专门的网站,网站质量如何,是否体现出民宿的特点与优势,或者民宿是否与各类应用软件形成合作并提供订房服务等等,就成了民宿营销的一大关键。同时,民宿主也起着关键性作用,民宿主与住客往往会建立个人的交情,使住客理解民宿主追求的价值观念,是住客帮助民宿宣传的第一步。在服务方面,应完善使顾客满意的服务质量体系,完善员工的薪酬福利制度,绩效评估要有奖励机制,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服务应作为产品的附加利益,成为民宿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力求为住客打造独一无二的住宿体验。“顾客是上帝”,只有使住客满意,才能使住客印象深刻,之后主动成为“回头客”。在经营手段方面,应建立民宿自身的专业网络,实现技术创新,打造民宿里的智慧型服务。如收集和分析相关住宿数据并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民宿一体化管理。这应该是现代民宿发展的趋势,也是互联网背景下的一个良好发展机遇。在经营能力方面,我们要争取把民宿发展成经营连锁化,经营集团化,经营成本化。向上整合,可使民宿结合生态农庄等一体化发展;向下整合,民宿与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等旅游形式结合,推出延伸业务;向外拓展,引进国外品牌,投资合并与现有民宿业务相关的品牌或服务......对于生活悠闲的丽江,民宿主不妨将住宿与酒吧餐饮等业务结合,将民宿与具体旅游项目结合,实现多元化发展。对于民宿的企业文化,我们要建对于民宿的企业文化,我们要建立双重文化,顾客满意的文化,员工发展创新的文化,并提高管理者的素质。这就要求民宿主在考察现有民宿市场的同时关注当地文化民情,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民宿文化。需要注意的是,民宿文化最终落实于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等,而不应仅仅是一句空谈。总之,无论从“生产”源头,还是到“销售”环节,经营者应始终牢记自我定位和“特色化经营”。“营造住客独特体验”,是民宿实现与众不同的最终秘诀。结 论太多的民宿,兴于情怀,也败于情怀。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完整的经营策略,情怀也只不过是一种空洞的谈资;没有自己的经营特色,情怀也是苍白无趣的一个噱头。因此,如何把情怀转化为特色化经营,是我们每一个与民宿息息相关的人,更是民宿主应该去思考和探索的。总有一天,那些盲目跟风,追求没有区别的“情怀”的民宿主,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恍然大悟,悔不当初。而那些一开始就找准定位,能够特色化经营的民宿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参考文献:《“互联网+”背景下客栈民宿营销策略研究》——刘洋《全域旅游下的云南民宿品牌文化建设》——李备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 青年报

随着 社会 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日益严峻。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促进了 旅游 业的快速发展,人们更愿意通过亲近自然或者体验不同生活环境的方式来舒缓压力、获取灵感,而民宿成为人们青睐的产物,民宿景观设计也变得极为重要,要美观、更要尊重自然,然而民宿的发展模式有哪些?民宿项目需要具备哪些开发条件?民宿的运营技巧有哪些?

民宿开发模式以及特点

乡村酒店模式

▲夯土小屋

在景区或城市周边按照酒店模式,对村落进行统一规划或改造,为游客提供标准化的食宿服务。

民宿建筑特征: 客房分为夯土小屋和树顶别墅;建筑材料采用环保材料;景观设计讲究原生态和低成本、和谐性和特色化。

乡居度假模式

▲乡村 旅游 合作社

利用村落丰富的休闲资源,通过成立乡村 旅游 合作社,鼓励村民积极参与, 采用“村集体+企业”运营模式,引入休闲 娱乐 项目,获取盈利,实现乡村振兴 。

民宿建筑特征:将闲置农宅集中,进行整体打造,由村集体对村内空置民宅统一租赁回收,改造成外旧内新、外朴质内奢华的效果,塑造独立的度假品牌。

文化民宿模式

▲文化民宿

▲乡土文化博物馆

依托村落丰富的 历史 文化, 保留传统建筑外观,筛选主题文化元素,设计个性化的文化民宿,为游客呈现立体的乡土文化博物馆 。

民宿景观特征:文化底蕴浓厚,结合中国传统风俗习惯。

农业庄园模式

▲乡村庄园

在区位优越的乡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延伸产业链,发展庄园经济,为游客提供庄园生活体验。

民宿建筑特征: 全面保护乡村景观,营造原汁原味的乡村氛围,与乡村景观和谐统一。

民宿的开发条件

1.项目周边以及自身拥有极具吸引力的资源条件,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能够吸引大量游客。

2.优美宜居的气候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适合游客居住逗留。

3.良好的区位条件,地处热门的 旅游 区、便利的交通路线上。

4.民宿投资开发可以选择在 旅游 区旺季时候住宿设施紧张的区域或者具有特色居民建筑群的区域。

民宿的运营技巧

1、除了传统的特色建筑, 自然人文资源 也是民宿的重要依托,挖掘文化内涵,是民宿产品创新的主要源泉。

2、现在的民宿不再只是简单的食宿,而是体验的多元化,丰富的游乐体验项目, 能让游客直接感受当地文化,有助于与民宿主人建立感情纽带 。

3、民宿主人的人格魅力是民宿的灵魂,在展示个性的同时,可以吸引志趣相投之人,让民宿成为爱好者的聚集地和交流平台。

总结

乡村民宿景观设计的手法、理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依据不同地区具体条件和环境而做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对具体的设计方法进行变通,灵活运用。 中国园艺商学院 将助力美丽乡村民宿搭建,创造出更多丰富多样、温馨美丽的乡村民宿景观作品,以适应时代和 旅游 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 !

民宿行业主要品牌:目前中国民宿行业主要品牌有松赞绿谷、山里寒舍、浮云牧场、过云山居、花间堂、原舍、西坡、不负艺术、山水间、喜悦秘境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情况、中国在线短租用户规模、中国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中国在线民宿房东规模、中国民宿房源总量、中国在线民宿房源数量

疫情期间在线民宿市场有所下滑,疫情后时代将迎来增长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到亿和万亿,分别同比增长9%和11%。受疫情影响,国内旅游业受到重创,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下滑到亿和万亿。

得益于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在线民宿市场也发展迅猛。2019年我国在线短租用户和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分别达到亿人和亿元,同比增长55 %和64%。同样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在线短租用户和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分别下滑至亿人和亿元。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以及乡村民宿的大力发展,2021年我国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有望上升至亿元,回到疫情前水平。

疫情期间在线民宿供给逆势增长

在消费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疫情期间民宿供给端却高速增长。根据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民宿房源总量达到300万套,同比增长88%;其中乡村民宿房源总量为38万套,同比增长90%。

同时我国在线民宿房东数量和房源数量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在线民宿房东数量为万人,房源数量约为156万套,为在线民宿市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民宿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