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 教育 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 方法 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对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试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 儿童 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需求。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言必谈中考、高考,升学率成了学校教育的唯一目的。学习成绩决定了一切。从家庭到学校,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被认为是没有“正事 ”的表现。有的学校评“三好学生”基本上也成了“一好学生”。我们的德育工作很多时候也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致使有的学生厌恶学校,逃避学习,甚至产生仇视心理。
当前,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我们学校亦有类似情况,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各中小学虽然早就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形同虚设,更不要说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了。
“马家爵事件”足以使我们对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深思。我们的目标究竟是要造就什么样的人才?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我们教育的成功与失败?用什么来检验我们教育的得与失?在新形势下,我们不得不对这个问题重新加以思考。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就目前状况而言,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的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偏态与变态的不适应行为,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二、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成长的需要。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
三、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的需要。
青少年是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出现了心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一是性需要,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由于以上的因素,所以,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迫切。
四、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作用——家庭、社会环境都给当今的青少年的心理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注重与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切切实实抓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一个重大任务,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浅谈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摘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被关注度逐渐增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我国的一些政策的指引和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现状指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只有增加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认真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向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积极和谐的心理状态,即是一种高效、满意、持续的心理状态,包括认知、情感和人格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的和谐、协调状态。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 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不仅应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更要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培养,使自身全面发展,因此学校不仅要充当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充当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的心灵净化者,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如何指导中小学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二、国家政策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早在199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建议》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在1999年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中提出:“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 教学方法 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育部在1999年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后,又于2002年9月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和指导。国家的重视大力的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这短短的20几年里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大陆发展历史时间较短,保持着快速、高效的发展态势,也同时存在着底子薄、水平低等诸多问题。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学生德育教育相关文件,使得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种相关研究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归纳起来目前理论界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课题所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分析和研究。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郑硕果,2011年)、《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余国良,200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余国良、王永丽2002)等。
(2)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例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肖�婵,2005)、《国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评述》(张冲、孟万金,2006)、《中美两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禹瑛,2005)等。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例如:《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潘珊红,2007)、《中小学多元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陈国胜,200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误区与对策》(邱阳,2005)、《 传统文化 视野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索》(隋立华,2012)。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现状及发展的研究。例如:《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现状及其对策》(严海辉,200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王莉杰,201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研究》(姚光勇,201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能力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李照,2010)。
(5),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例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之一》(朱小敏,2010),《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文本研究》(穆卉,201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张英,2002)。
四、结语
我国大陆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大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无到有,由于国家的重视和业内人士在各个领域不断的研究,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相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现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消极倾向,如观念陈旧落后形式主义严重,地区间差异大、整体水平偏低,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理论水平较低、指导实践不力等。为此,我们更应该进一步加强研究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摸清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师资队伍、教学工作、咨询工作、宣传与普及工作研究工作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教育决策部门制定更加符合实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提供依据,为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继续努力。
青少年初期是个体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并且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可塑性还比较大的时期。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探》
作者简介:莫肖杰(),男(壮族),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山北乡民族初级中学教师,主要从事数学和德育教学。从教二十年,多次荣获覃塘区优秀教师奖、教育教学成果奖、素质教育管理奖。
【摘要】青少年初期是个体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并且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可塑性还比较大的时期。加强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在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素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发挥学校家庭的协同作用,优化其心理成长环境;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
【关键词】青少年初期;中学生;心理教育
未成年人这一概念从法律角度上定义是以年龄为划分标准的,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心理学一般将未成年人心理发展阶段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初期——十七八岁。
小康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未成年人是我国公民不可学少的一部分——我国现有未成年人约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未成年期是个体生理、心理的各项指标活跃发展并成熟的时期,因此,是个体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时期。心理健康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础,只有心理健全的未成年人才能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同时,未成年人健康的成长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现本文着重对青少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中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针对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的现状,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以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
1 中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学教育是中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实用型、技术型应用人才,促进国家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很好解决,它将影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正在被社会、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教育的新理念。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以提高心理素质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学生是心理问题和疾患的高发人群,中学生正值青少年初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心理尚未成熟,情绪波动较大,面对生活环境、人生理想、现实等种种问题,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各种观念的冲突,利益的选择,许多人因苦无良策或处理不当,而陷入痛苦、焦虑、失望和困惑之中,有的甚至表现出激烈或异常的行为。而一个人的心理是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的。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由专职的教育者施加给学生并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从国外的调查来看,十多岁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卫生的情况令人担忧。这些学生的心理障碍包括情绪障碍、不良习惯、不良性格等问题。在中国,这种学生基本上得不到学校心理专家的帮助,绝大部分人还得忍受着教师、家长的误解和责备,无法和他人交流个人问题,更有甚者休学在家。作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尽快地掌握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2 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从中国目前九年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思想品德的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学习,抓得还是比较系统、比较有成效的,相比之下,心理教育还未得到应有重视。重视对中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中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看他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是否与同龄人身心特点保持一致,对所处的环境是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青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初中高年级学生,有人称之为“狂飙期”或“极不稳定期”。在心理发展上自然也体现出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普遍的不稳定和频繁的冲突。具体表现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我意识的不稳定和不成熟。处于青春期尚未完成的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十分引人注意。表现为从开始比较单纯地接受他人的评价转向能够自觉进行自我评价。其次,心理活动出现丰富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冲动性,有时可能表现为对人十分关心和同情,但同时可能毫无理由地欺侮弱小同学,或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发泄不满;有时对人积极、热情,有时又羞于表现对别人的好感。这种表现与过分冲动和不能自制密切相关。最后是成熟和性意识的萌动,希望体验纯洁的爱情。性的成熟对于青春期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生理本身的变化,更在于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心理变化和发展。这一时期的性成熟直接导致性意识萌动产生对异性的倾慕,对异性的迷恋、需求,需积极疏导。
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分析:《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要增强中学生素质,就必须根据他们的实际,分析影响他们心理素质的因素。
来自学校的因素。(1)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应。不少学生带着新鲜感进人初中学校,但在入校后却发现现实的环境与条件并不完全像他们想象中的完美,于是萌生一种剧烈的失落感、挫折感,从而滋生了孤独与紧张情绪。(2)教育过程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学校片面强调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追求高分数,忽视社会实践的锻炼,缺乏参与各种有益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不健康校园文化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3)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从学生主观方面看,引起心理问题的症结重要的还是认知方面的原因,如有的只看到自身的长处,自以为是、目空一切;有的却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心灰意冷、信心不足等等。
来自社会的因素。由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激烈碰撞,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在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必然会给学生理想信仰、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社会不良文化辐射到校园,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堕落和腐败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摧残学生的心灵,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是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的产物,它的出现减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速了信息间的传递。网络的不断丰富和网吧人气的不断攀升,使网吧由原始的一个学习休闲场所转变成了娱乐休闲中心。社会人员越来越复杂,使得网吧的环境越发的恶劣。而爱玩是青少年的一大天性,所以也就对此抱有着浓烈的兴趣,在兴趣的推引下使得他们对游戏变得着迷,也就形成了瘾。使得资质还未成熟的他们被网络中的五颜六色的虚拟世界所迷惑,深陷其中。
来自家庭的因素。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产生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一是有的对子女前途甚为关切,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很高,但对子女的实际能力、兴趣需要及心理状态缺乏理解与沟通,常常用命令、指责的态度强迫孩子去学习,在这种无可奈何的境况下导致学生产生要么“屈从”,要么“反感”的不良心理反应。二是有的过分的满足孩子需要,唯恐孩子受到什么挫折,对孩子过去过于溺爱,过于呵护,即使学生在校犯了错误或有不良行为,也责怪老师教育不当,这种行为助长了学生产生依赖、孤僻等不良心理素质。三是有的父母对子女“恨铁不成钢”,因而丧失信心,放任自流,从而导致学生骄横跋扈,唯我独尊的任性个性。
3 提高中学生心理教育水平的对策建议
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强化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各种心理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促进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发挥学校家庭的协同作用,优化心理成长环境;建立心理健康辅导机制,提高其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特别是班主任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工作无时不刻地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和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所以教师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摸索探讨,逐步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提高和完善解决学生心理的手段和方法。辅导员、班主任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机,特别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道德动机,把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辅导员、班主任还要积极主动地协调和理顺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宽容有度、严于律己。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使学生明确生活目的,端正生活态度,排除情绪困扰,克服意志缺陷,培养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纠正认知偏差,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
发挥学校家庭的协同作用,优化心理成长环境:首先要净化校园环境,倡导校园文明风气,提倡健康娱乐生活。学校应该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娱乐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加强校报、校刊、校广播电视、板报等建设,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其次要改变办学理念,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心理完善和健康成长。要树立育人的观念,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走出过去重智轻德,重文化素质轻心理素质的误区。最后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发挥家庭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家长在培养孩子心理素质方面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观念,规范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行为,形成和睦的家庭氛围,在强化挫折教育的同时,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一旦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或者心理危机事件,学生能够找到合适的渠道,而不是采取一些有害的消极处理方式。为此,应该在学校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辅导机制: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及时甄别、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采取主动跟踪服务的方式,把学生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学校要建立并完善心理咨询制度,开设心理热线和心理咨询信箱等,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一个倾吐的场所和机会,使他们的心理困惑和压力通过适当的途径与手段宣泄出来,避免他们因心理失衡作出于己无利、于社会有害的行为。
青少年正处在心理、生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都发生迅速变化的时期,面临着求学、求职等重大人生课题,心理的紧张度和心理困扰很大,再加上由社会变革的加速带来的压力增强、竞争加剧、社会刺激多样化,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困惑进一步增加而且复杂化。然而,也正因为青少年处在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所遇到的很多心理困惑通常只是暂时性的。因此,对青少年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进行释难解惑,提供调适方法,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防止产生偏差心理;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可以及时发现他们心理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疏导错误认识,矫正不良行为,排解消极情绪,从而避免和减少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个性,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心理健康 教育 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课程,学校要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抓起,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使他们在心理上不会出现负担,专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 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核心的事件。初中生正是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自立能不断地增强,学会独立的面对一些问题,好奇心和求知心理也在渐渐增强,但是在心理尚未成熟的同时,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还有待提到,他们的自尊心也在快速的变强,如果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会硬撑,逞强或是憋在心里不说出来,这样长久下去肯定会对身体造成很多的伤害,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学校的建设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么应从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出发,来实现杰出人才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快速适应当今复杂而多变的社会形势。 1现阶段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困扰 小学和初中教育在 教学 方法 上存在着很多的不同,课业的难易程度也随着年级的高低而逐年的增加,当学生升入中学后,知识的难度明显超出原来所学的知识,有些学生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初中生本就对学习缺乏主动意识,在这种情形下,更会失去兴趣和热情,便会产生一些厌学的反应,导致学习成绩渐渐下降,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样便引起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众多的初中学校依旧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学校教授学生的知识只是为了让学生去应对考试,学校只是履行着一个管理者的职能,向学生不假思索和顾虑的施加压力,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为了完成繁重的课业,总是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希望可以不辜负学校、老师及家长的期望,致使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一旦没有完成好自己预期的任务,便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心理。 在 人际交往 方面存在的问题 优秀人才的形成离不开周围环境的熏陶,在初中阶段,主要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不复杂,只是学生和家人,老师及同学的关系。如果学生处理不好这几方面的关系,那么便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方面,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及家长的关心与理解,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让小林到黑板上去解方程,小林本就是个容易紧张的人,被叫到后更加慌乱,一时乱了思路,如果老师这时说:“你回去吧,别在这浪费时间了”,学生便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有一种挫败感,使师生关系也变得紧张,但是如果老师换成:“别紧张,慢慢想”那么对学生是一种鼓励,便会推动小林快速将题解出来。另一方面同学的陪伴很重要,但是一旦处理不好,便会使他们内心十分寂寞、孤独和沮丧。 学校对心理课程的不重视,缺乏正规心理教师 学校只重视专业的学科教学,并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能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与应对,也不能进行专业的疏导。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教师方向培训的往往是各专业学科的,并不重视心理专业方面教师的培养。 2初中生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设置心理健康疏导机构。建设心理健康疏导机构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学校可以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以学生的需求为重心,了解到学生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同时学校要了解到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将兴趣放在第一位,去让学生为了 爱好 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他们心理上的压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在初中这个年龄的学生,正是性格最为突出的时候,他们的自控能力不是很强,那么如何引导他们处理父母、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重要。通过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家长及老师对他们自身的评价与期望,帮助他们能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逐步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心理稳定了学生自然会把主要精力刚到学习上,带动学习成绩的提高。 培训专兼职的心理教育老师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这与教师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水平密不可分,所以师资力量也至关重要,首先要将教师的心理疏导意识培养起来,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心的关爱学生,随时掌握学生的心态,适当的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学校可以有计划的将教师送到专门的心理教育机构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认真吸收,回到学校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疏导。 3结论 总之,学校要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抓起,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使他们在心理上不会出现负担,专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作者:姜伊素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曲行娣.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策略[J].中国培训,2015(09):43. [2]王广中.苏北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4(23):38-40. [3]古吉慧.初中心理素质训练课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2015(05):54-60. [4]郝丽.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5(04):25-29.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定位及实践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中,中学校园这块净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许多学生因为面临升学的压力,而导致心理脆弱;同时,媒体的发达,使海量的信息不断的涌入学生的视线,当前的中学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也必然陷入从未有过的迷茫;另外,留守 儿童 的增多,独生子女问题,都是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诱因。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开展,迫在眉睫。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的教育原则,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不断修正对自我的认识,增强自我的调控能力过程中,越来越能对抗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挫折和压力,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注重活动体验和心灵感悟,追求“教学无痕”的最高意境和“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指导思想。 2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第二,能够适应环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懂得谦让;第三,生活中能拥有幸福感;第四,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初中心理健康教师要立足于以上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予以适时的指导,达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目的。 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 初中阶段,正处于个体人格的形成时期,正确的指引,将无疑会促进学生人格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人格健全的青少年应该是豁达包容,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应该有广泛的兴趣,充满了求知欲;应该有坚定的意志,愉快的情绪。心理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在校青少年的人格发育,并在必要的时刻做出积极的引导 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初中阶段是人生中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学生告别了小学时候的懵懂,生活的圈子和学习的内容都在增大、增多,这时,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这样的哲学命题。所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展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营建工作。 专题讲座形式 专题讲座是一种比较好开展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它需要教师在讲座之前进行一系列的调查,例如:开展班级问卷形式,调查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最终确定讲座题目。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在学校范围内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知名度,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大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初中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命题的主要是围绕“考试焦虑”“情绪的调节”“做真实的自己”“培养自制力”等几个方面。 课程辅导形式 一般情况下,初中心理健康课的课程安排是两周一节,教师可以利用这节课的时间设计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课程,侧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例如:《自信心的训练》、《挫折下的心理指导》、《正确面对与他人的矛盾》、《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都适合拿到课堂上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思考,帮助学生预防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或者对已经产生的轻微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疏导和指正。 个体咨询形式 个体咨询是着眼于少数学生展开的一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在开学初,心理教师可以下发到各个班级一些心理问卷,在问卷中可特设一栏:“有困惑的学生可以在这一栏划对勾,等待心理教师的预约。”其二,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可以设一个心理信箱,学生如果想预约心理教师进行个体咨询,就可以在信箱内留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辅导,一定要做好案例辅导的记录,同时要坚守保密的原则,且不可把学生的访谈信息以任何形式泄露给任何人,包括学生的班任和父母。 网络交流形式 与个体咨询受到时间地点的约束相比,网络交流的心理辅导形式的优点在于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通过电子邮件或者QQ向心理教师诉说自己的苦恼或愿望。这也是那些不善言辞,或较为拘谨的学生常常选择的形式 4结语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整个课程的开展要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要意识到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与异性交往、与家长相处等各个方面可能遇到的挑战,对于学生的困惑,要能够理解,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疏通。帮助学生完成由儿童到青少年的转变,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养成良好的品行,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 作者:姜伊素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姚传学.走进学生心灵——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偶拾[J].新闻世界,2012(09). [2]刘鸿.做学生的朋友[J].中学课程辅导[J].教师通讯,2013(07).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三:如何做好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灌溉祖国的花朵,肩负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以及价值观,避免学生畸形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会为影响其教学行为,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使用心理知识调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其始终保持乐观、平和、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同时为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一方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是学生尊敬的对象,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将自身的心理健康影响转化为一种教育资源,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而熏陶感染学生,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大有益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设计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心理矛盾与冲突,采用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两个方式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因此,作为奋斗在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有关心理咨询和辅导的知识,热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心理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掌握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团结家庭与社会的力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不能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素质教育不再是一个 口号 ,我们要多元化评价学生。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正面语言激励学生,为学生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加深师生之间的情义。 2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 各级政府应当重视教育,尤其是心理教育,辅助教师的工作,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时帮助教师解决问题,维持教师情绪,使教师带着积极情绪进入课堂教学。首先,学校应当配备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或者派教师定期参加心理教育的专业培训,完善教师队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增加教师的培训内容,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开发能力,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实现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最后,教育部门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普及有关 心理 健康知识 。例如:构建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保证后面的课堂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3学校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并帮助教师在参与和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断学习和提高教育能力。首先,对初中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有关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技术。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心理卫生与健康的理论部分;二是实际训练操作。第一部分的课程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实现,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全面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后一部分的课程是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角色扮演、人际交往、相互询问等,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手段,从而使学生可以及时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组织不良后果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设立热线信箱。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谈,避免出现学生由于害羞或者碍于颜面等问题将问题搁置,导致学生出现心理疾病。同时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聆听学生的苦恼,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最后,设计心理咨询教室。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日益迫切,因此,建立心理辅导室势在必行。如今学生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由从前的拘束、害羞转变为落落大方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前的怀疑态度转变为充分信任。心理咨询服务不仅仅是学生的需求,这这个时代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课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活动,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学生的思想,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实现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作者:孙红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沭河中学
很都时候我们往往过于重视学习方面的问题,而忽视掉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习还能补救,当时心理健康处置不当很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章1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为自己描绘了桃花源般的精神家园。我们以为你的内心阳光明媚,我们以为你的人生桃花朵朵开。可我们没有想到,你会作出那样的选择!多少人为你握腕叹息,多少人暗中为你哭泣。你,一个满腹经纶的旷世奇才,为世人留下美丽的诗篇,自己却长眠于冰冷的铁轨。可悲可叹,海子。我们读懂你的诗句,却读不懂你内心的忧郁。或许,你忧郁的眼睛常常诉说着你对生活的不满,对情感的无奈。可是,你为什么不把你的内心世界展现给你的亲人或朋友?难道是对他们的不信任?或是,孤独的你已经习惯于孤独地咀嚼自己的孤独?我们不明白,你可以写出无数的经典之作,却不能道出你内心的苦闷?我们也不赞同,你用轻生的方式来倾诉你哭泣的内心。
有人说,你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但我说,你是一个内心封闭的人。内心封闭使你
看不到外面的阳光,使你只会一个人躲在阴暗的角落独自饮泪。
现在,回想已随风而去的你,我们只有感叹。
最近,我常常想,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固然重要,但拥有健康的心理更重要。否则,健壮的身体毁于一念之差是瞬间的事。相反,身体残缺,内心完美,却可以活出美丽的人生。你看07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丽姐”——李丽,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年轻时好不容易与轮椅说再见,可一场车祸又逼她不得不与轮椅长期作伴。试想,遭受这样不幸的命运,有多少人能坦然地面对?有多少人能够笑着去选择崭新的生活?有的人,或许只会整天以泪洗面,怨天尤人,甚至走轻生之路。我们的丽姐她说不,她穿上漂亮鲜丽的衣服,以“丽美人”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的眼前。她要告诉人们,不幸的遭遇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道路,但健康积极的心态也可以改变不幸的命运。她认为,面对生活的磨难与挫折,坚强的意志诚然重要,但健康的心理又岂能忽视?因此,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帮助成千上万的中学生和服刑人员,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她每天为很多人的心理健康而努力工作,她在努力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塑造美丽的人生。
我们比李丽幸运,因为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那我们又应该怎样去面对自己的人生?那些因为一时挫折而一蹶不振的人,那些因为所谓的失恋而自暴自弃的人,那些垂头丧气,脸上总是阴云密布的人,想想我们的丽姐,或许会有新的改变吧。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章2
风儿吹拂, 摸着每个人的心,心静了下来,眼前 浮起了一条路———通往成材之路,开始,你的人生旋途。在这处事多变的环境里,成材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心里素质。
人生短暂,生命可贵,要减轻对生命的压力,挖掘生命的压力,正视苦难,承受“压力”让生命加坚强,让生命走向辉煌。
李丽,她的生命如此波折,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不慎撞车,下半身完全 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然而,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 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国内外100个多个学校, 企业,挽救了无数人的不良心理。
她的爱心得到了人们的肯定,让人们看到了她强大的心灵,让人们明白,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2,无论多么脆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献爱心,就一定能够促成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
正因为李丽有一颗善良的心灵,使她战胜了生活的缺陷,正因为她良好的心理素质 ,使她向成功跨进了一大步。
“怀才不遇”时常有不为人识的苦恼,“木秀于林”常为风来摧之捆忧,成材者前方的旋途,不是大道是小路,在这狭小的小路上,往往有所困难,然而良好的心态会稳住你的心,助你走向成功。
良好的心理,有助于中学生更早地踏入知识的门槛 ,良好的心理,有助于中学生在成材旋途中随机应变,良好的心理,有助于我们驾驶知识的船浆,良好的心理,有助于中学生做事稳扎稳打 ,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路。相反地一味追求“立竿见影”的人只会使自己处于忙中添乱之中,有些人好高骛远,只热衷于标新立异,不屑于做那些看似微小的事情,到头来,这样,只会使他成为一名空想家。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李丽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精神。
在成材和心理良好之间,我首先选择了良好的心理,而后选择成材,要知道,良好的心态才是成材的关键。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章3
近年来,随着80后独生子女的成家,为人父母,独独家庭组合现象越来越多,在这个家庭结构模式转型的关键期,一批1995年前后出生的孩子,目前成了各家庭特别关注的人群。
他们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他们面临的问题真不少。他们年龄在15-20岁之间,父母基本上都有兄弟姐妹,而自己却成了正儿八经的独生子女;他们享受到了比父母各方面条件好的多的生活待遇;他们却失去了迎接艰苦挑战的宝贵磨练机会;他们同步了中国最快发展的一个时段;他们经受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碰撞的洗礼;他们处在觉醒却特别迷茫的青春期;他们志向远大,抱负比天,却害怕畏手畏脚;他们的身体指标远好于与他们同龄时的父母;他们的心理健康却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正因为他们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人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一个自以为是的“最好”的生活环境,无论衣、食、住、行,还是教育学校、培训,每年的旅游几乎成了规定;他们也被安排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培训班;他们独享了将近三代人积累的财富基础,他们承载了三代人的山一般的期望。
现在人们都在说,这是个知识更新爆炸的年代,每年的知识更新都以多少倍的速度递增,特别是中国这个发展中的庞大巨轮。中国特有的应试教育考试,正是逼着孩子去死记硬背那些随时可能被忘却甚至淘汰的东西,为了取个高分乐此不疲。正如孔乙己的“茴”字有四种写法,让人啼笑皆非。也难怪,高考人家就是看分数,差一分你也去不了想去的大学。就是逼着每一个家长来逼着自己的孩子取那关键的一分,大好的青春年华都浪费在那看似关键的一分上了。
我碰到一个案例让我深有感触:一个18岁的小伙子,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然而,整天宅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上网就是玩游戏,社会交往几乎没有,愁得父母难以言表。小伙子,白白净净,个字高挑,初中毕业就不再上学,成了啃老一族。有着天大的抱负,却不愿动动手指;整天担心自己的父母受累,却不肯自力更生;既愤愤不平,又眼高手低;既明白事理,又夸夸其谈;既想孝顺父母,又在自欺欺人。心中的矛盾纠结,终于使自己的心理到了严重不健康的程度。
我不能说这一代人都这样,毕竟健康的孩子还是大多数。通过这一个孩子,我们看到了他们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能不能承受,更多的是父母是否为他们准备承受那些压力和挑战准备好。不是去创造便利,而是应该给他们机会。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讲的很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 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建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黄金时期,此时的影响将会根深蒂固。
作为家长,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独当一面,成为社会的栋梁,但是有些人在给孩子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却背道而驰,让人唏嘘不已。一边喊着让孩子独立,一边给他端茶喂饭;一边喊着要树立信心,一边却长吁短叹;一边要求他认真学习,一边却和别人看球聊天;一边要求勤俭节约,一边却把好好的饭菜当着孩子的面倒进垃圾桶。父母的心比天大,手比海深,言行不一,言不由衷,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何让孩子能正确按照自己的意图生长。
没有困难的洗礼,不会感恩;没有挫折的经历,不会学会珍惜;没有失败的教训,不会争取成功。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章4
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切入点,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一样的教学环节,让课本中的教学素材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形成良好认知。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自我认知在慢慢萌发,他们会逐渐开始探究自我以及自我的存在价值。有的学生会过度评判自己,从而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有的学生则会受到自卑心理的影响,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些都不是正确的自我认知态度,会阻碍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融入生活。因此,教师首先要从这一点上深化对学生的引导,这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一个有效手段。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天生我才必有用》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可引导学生用文字为自己“画”一幅小肖像。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自我认知的教学活动。从文字中能够非常清晰地反映出学生对生活的态度。教师要从学生的“自画像”中充分认识学生在自我认知上的各种问题,并且要意识到学生之所以用消极的眼光看待世界,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自己被认同、被关爱、被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关爱自己、认同自己,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本身就存在巨大意义的时候,他们就会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
二、让学生以坚毅的态度面对困难
初中时期的学生会慢慢遇到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与困难,无论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带来的困扰,还是和其他同学在交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生活中看似琐碎的问题,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懂得正确地面对与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障碍是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良好体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内容。对此,教师同样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让学生在难关面前以坚毅的态度来面对。以《人格不可辱》一课的教学为例。我了解到,班上有一名学生因为长相不佳,被同学戏称为“猴子”,该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了同学的侮辱,于是从心理上排斥同学,随后性格变得孤僻,再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往。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明白,当自己被人侮辱的时候,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表示自己不能接受这种侮辱;如果有同学继续叫自己的绰号,可以用种.种切实的措施阻止他人继续侮辱自己。我还以一种委婉的方式和这位学生进行私下沟通,帮助他慢慢走出阴影,逐渐克服这一心理障碍。
三、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心态
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在父母的关爱与庇护下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缺少关爱他人、与他人分享、宽容他人的品格。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一问题,也要在有效的教学中慢慢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分享、宽容大度的心态,让学生明白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良好的性格品质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会有非常大的作用,也是教师在思品课上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所在。以《敬人者,人恒敬之》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用了班上一位学生的一段经历。有一次,有一名学生在轮到他做值日的时候生病了,他不喜欢和其他的同学交往,但是这一次他想向卫生委员请假,偏偏他未能联系上卫生委员,于是直接回家睡觉了。等他回来以后,卫生委员以他未能完成值日为由狠狠地批评了他。他感觉非常委屈,觉得卫生委员一点都不能理解他的处境,一点也不体谅一个生病的人。我以这位学生的经历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探讨,让每一位学生都来谈谈碰到这种状况时应当如何更适当地进行处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在不断交流与沟通中慢慢达成共识,那便是对他人要多一些宽容,尊重并理解他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与理解。这便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也是教师灵活进行教学的收获。
四、结语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保障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吸收理论知识,在知识点的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非常重要。有效的教学引导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懂得处理问题的正确方式,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大有裨益。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章5
健康这个词大家不陌生吧?那大家知道健康到底是什么吗?让我简短的说一下吧:
一个人的健康包括了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及良好的适应能力等。如果你缺少一样都算不上健康。
一许你有着强健的体魄,可是你有健康的心理吗?下来让我告诉你,健康心理具备的条件吧u
第一,学习中和生活中能正常的进行一些的活动,也就是智力正常。
第二,能自己把握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每天都保着情绪稳定的效果。
第三,坚定的意志做事要有始有终。
第四,开朗,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
第五,要使自己“惊喜若狂”也不要使自己“怒不可遏”喜怒都要有限度。
第六,正确的认识自己,充满自信。
千万不能出现心理不健康的情况喔u比如,抑郁p多疑p孤独p自卑p依赖p嫉妒p情绪波动等。
杀手大家都知道吧u可你知道心理健康的“杀手”吗?这几“杀手”主要是缺少爱抚过分苛求和惩戒无度。下面就听我细细讲解。
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对青少年而言,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家庭和社会给予的爱抚。由于我国离婚率较高,极巨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他们会表现出恐惧、愤怒、羞愧、做恶梦、烦燥等消极情绪。有的还出现依赖、焦虑、对人存有敌意、冷漠、无动于衷、情绪低落、固执、闷闷不乐等现象。所以缺少爱抚成了心理健康的一个“头号杀手”。
过分苛求就是指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各种要求脱离了我们实际,提出要求过多、过高,以至于难以达到,到了苛刻的程度。所以苛求也逃不脱心理“杀手”的罪名。
所谓惩戒无度,就是指经常为一点小事,对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惩罚和训诫。经常对他们的惩戒会使他们感到紧张、恐惧、不安、戒备。只有在愉悦状态,人的聪明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而紧张、忧虑、恐惧、不安就会出现“抑制”。严重的惩戒还可能造成“孤僻、自卑、自毙”等恶果。
从上面来看,心理健康对我们多重要啊!我们一定要有一颗健康的心理。
近年来,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与此不对称的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远远做得不够。心理健康教育被长期忽视,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 要: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厌学、考试焦虑普遍。其次,还表现在人际关系、青春期等方面。加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包括:更新教师观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教育研究等。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素质、素质教育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前提。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被长期忽视,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重视。
1、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1)学习方面: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有精神萎靡不振,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不高等。
①厌学,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可以说“厌学心理”在中学生中已经有一定的普遍性。
②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分好班、差班,考试排名次,张榜,搞题海战术,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等,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2)人际关系方面:
①与老师的关系不和谐产生对抗心理。在中学时期,老师仍然是学生心目中的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护。如果老师对学生缺乏理解,缺乏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就会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影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
②同学间的关系不够融洽。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学之间也缺少了交流和沟通。如果老师疏于引导,同学之间就会产生隔膜,缺乏应有的同窗情。
③与父母的关系不够亲密。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能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而专制式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会造成这样的家庭中的学生孤僻、专横的性格。加上“单亲”家庭等问题的存在,使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或制造了痛苦,会因此憎恨父母、家庭。
(3)青春期方面:
①自卑情绪严重
青少年时期处于由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过渡的阶段,认知特点是天真、浪漫、理想化的成分多,现实性的成分少,正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旦将他们的主观想象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时,他们惊讶地发现,理想是如此的脆弱。天真想象的破灭,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有自卑倾向的人就会难以忍受,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无能,因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使自卑的心理深入内心。
导致中学生形成自卑的直接因素有:成绩落后、交往受挫、生理原因、家庭背景等因素。
②逆反心理普遍
。中学生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在许多问题的认知上,都对家长和教师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可是,他们的潜意识里将自己看作大人,迫切要求独立。但是在家长和教师的眼里,他们还是个孩子,还很幼稚,惟恐他们上当吃亏,于是对他们关爱有加,喜欢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
另外,中国传统“师道尊严”、“父为子纲”的观念对人们的影响十分深远。于是许多家长和教师无论正确与否,都要求中学生接受他们的观点,这引起中学生的强烈反感。于是,部分中学生就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家长和老师的观点无论对错一律拒绝。以免家长和老师对自己进行干涉,这样就形成了较强的逆反心理。
③性困扰频繁。
性早熟的女生因为发育较快,在班上找不到交往的对象,性晚熟的男生因为较同龄人发育缓慢,在班上也找不到交往的对象。这两种人在班上好象被孤立起来了,于是,他们很痛苦,就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性冲动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这是自然的东西,可是,在许多情况下,自然性不得不服从于社会性。如果中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势必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2、加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更新教师的观念。
尽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但仍有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错误认识严重阻滞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有些学校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左右下,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无关紧要的事情,有些学校简单地以思想政治工作取而代之,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压服了事。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处于发展期的人。给予学生应有的人文关怀,在解决了他们精神上的困惑和痛苦之后,再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促使他们更好的发展,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本意,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目的。
(2)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一部分是开展心理健康调节训练。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3)开设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等原则,这样才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在进行心理治疗时,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
(4)深化学生心理教育研究。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大量的实践问题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教材、研究资料以及评价机制的构建还欠缺;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等也有待进一步明确。中学一线教师应结合实践,深入研究,推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2000字
中学生情绪变动很大,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关于这些的作文不乏精品。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作文篇(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为自己描绘了桃花源般的精神家园。我们以为你的内心阳光明媚,我们以为你的人生桃花朵朵开。可我们没有想到,你会作出那样的选择!多少人为你握腕叹息,多少人暗中为你哭泣。你,一个满腹经纶的旷世奇才,为世人留下美丽的诗篇,自己却长眠于冰冷的铁轨。可悲可叹,海子。我们读懂你的诗句,却读不懂你内心的忧郁。或许,你忧郁的眼睛常常诉说着你对生活的不满,对情感的无奈。可是,你为什么不把你的内心世界展现给你的亲人或朋友?难道是对他们的不信任?或是,孤独的你已经习惯于孤独地咀嚼自己的孤独?我们不明白,你可以写出无数的经典之作,却不能道出你内心的苦闷?我们也不赞同,你用轻生的方式来倾诉你哭泣的内心。
有人说,你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但我说,你是一个内心封闭的人。内心封闭使你
看不到外面的阳光,使你只会一个人躲在阴暗的角落独自饮泪。
现在,回想已随风而去的你,我们只有感叹。
最近,我常常想,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固然重要,但拥有健康的心理更重要。否则,健壮的身体毁于一念之差是瞬间的事。相反,身体残缺,内心完美,却可以活出美丽的人生。你看07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丽姐”——李丽,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年轻时好不容易与轮椅说再见,可一场车祸又逼她不得不与轮椅长期作伴。试想,遭受这样不幸的命运,有多少人能坦然地面对?有多少人能够笑着去选择崭新的生活?有的人,或许只会整天以泪洗面,怨天尤人,甚至走轻生之路。我们的丽姐她说不,她穿上漂亮鲜丽的衣服,以“丽美人”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的眼前。她要告诉人们,不幸的遭遇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道路,但健康积极的心态也可以改变不幸的命运。她认为,面对生活的磨难与挫折,坚强的意志诚然重要,但健康的心理又岂能忽视?因此,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帮助成千上万的中学生和服刑人员,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她每天为很多人的心理健康而努力工作,她在努力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塑造美丽的人生。
我们比李丽幸运,因为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那我们又应该怎样去面对自己的人生?那些因为一时挫折而一蹶不振的人,那些因为所谓的失恋而自暴自弃的人,那些垂头丧气,脸上总是阴云密布的人,想想我们的丽姐,或许会有新的改变吧。
中学生心理健康作文篇(二)
这周星期六七点四十五,在妈妈的陪同下我们一起观看了湖南公共频道的心理健康教育节目。
这个节目是由著名的教育家王金战老师讲的,王金战老师首先出了一道高二奥数题,让现场的孩子来回答。奥数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难,大部分孩子都不愿意学奥数,都十分讨厌奥数,对奥数完全没兴趣,家长给孩子报个奥数班,
一心以为孩子至少能学到点什么。可到头来,班上有人考满分,而自己的孩子却考零鸭蛋。为什么呢?那就是孩子对这门功课没兴趣,没兴趣的话学了也等于白搭!所以,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兴趣,干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我相信谁都能做得很完美。
第二点就是别把学习当受罪,一个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点小压力,但是决不能将学习当受罪,否则什么也做不好!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王老师说的劳逸结合,王老师举了个例子说自己家的女儿高考,时间很紧迫,作业也很多,一天要在学校待十五个小时,回家时便倒头大睡,一直睡到早上六点钟,马上就要上学了,自己作业没做完,可是王老师却说:“你睡了十二个小时,精力充沛,效率肯定比你睡六个小时做五个小时效率高!”女儿一做,果然是这样!
看完节目后,我突然发现,其实作业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课程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这都只是自己心理上的压力罢了,如果丢弃这些烦恼与压力,我想学习一定会成为最美好的事!
大家请切记:别把学习当负担,美好迎接每一天!为了自己的美好前程而努力!
中学生心理健康作文篇(三)
原来的我总是斤斤计较,不肯吃一点儿亏,不管别人有意还是无意碰了我一下,哼哼,那个人可要小心点,我会以一还十。可是自从碰到这件事后,我整个人都变了,变得宽容别人了。
那是在一个星期天,我乘公交车去亲戚家。上车后,我向车内环视了一下,啊,没有空位置。我只好无奈地拉住扶手向窗外看风景。汽车在一个站停了下来,一位老人上了车,看上去年纪很大了。他站在我身边,“啊―”车子突然一刹车,我的身子失去平衡,一个劲得向前冲,正好撞到了那位老爷爷,还踩着了他的脚。我连忙向老爷爷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没关系。”老人慈祥的笑容是我放宽了心,但脸还是涨得红了。真是出乎意料,他竟然一点也不怪我,他瞧着我不好意思的样子,继续安慰我:“这也不是不的错!”这时我的心甜甜的,真切得体会到别人宽容的滋味,好感动。
宽容是一副心理健康的良药,朋友间宽容是一种友谊的理解,它是一种大度,一种美德,一笔财富。宽容是要用广阔胸怀去包容别人的过错,原谅他。宽容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宽容,是一门做人的学问。生活中为人处事要懂得宽容,学会宽容,只有拥有宽容的心,才能找到真正的朋友!
心理健康 教育 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课程,学校要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抓起,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使他们在心理上不会出现负担,专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 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核心的事件。初中生正是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自立能不断地增强,学会独立的面对一些问题,好奇心和求知心理也在渐渐增强,但是在心理尚未成熟的同时,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还有待提到,他们的自尊心也在快速的变强,如果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会硬撑,逞强或是憋在心里不说出来,这样长久下去肯定会对身体造成很多的伤害,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学校的建设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么应从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出发,来实现杰出人才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快速适应当今复杂而多变的社会形势。 1现阶段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困扰 小学和初中教育在 教学 方法 上存在着很多的不同,课业的难易程度也随着年级的高低而逐年的增加,当学生升入中学后,知识的难度明显超出原来所学的知识,有些学生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初中生本就对学习缺乏主动意识,在这种情形下,更会失去兴趣和热情,便会产生一些厌学的反应,导致学习成绩渐渐下降,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样便引起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众多的初中学校依旧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学校教授学生的知识只是为了让学生去应对考试,学校只是履行着一个管理者的职能,向学生不假思索和顾虑的施加压力,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为了完成繁重的课业,总是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希望可以不辜负学校、老师及家长的期望,致使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一旦没有完成好自己预期的任务,便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心理。 在 人际交往 方面存在的问题 优秀人才的形成离不开周围环境的熏陶,在初中阶段,主要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不复杂,只是学生和家人,老师及同学的关系。如果学生处理不好这几方面的关系,那么便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方面,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及家长的关心与理解,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让小林到黑板上去解方程,小林本就是个容易紧张的人,被叫到后更加慌乱,一时乱了思路,如果老师这时说:“你回去吧,别在这浪费时间了”,学生便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有一种挫败感,使师生关系也变得紧张,但是如果老师换成:“别紧张,慢慢想”那么对学生是一种鼓励,便会推动小林快速将题解出来。另一方面同学的陪伴很重要,但是一旦处理不好,便会使他们内心十分寂寞、孤独和沮丧。 学校对心理课程的不重视,缺乏正规心理教师 学校只重视专业的学科教学,并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能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与应对,也不能进行专业的疏导。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教师方向培训的往往是各专业学科的,并不重视心理专业方面教师的培养。 2初中生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设置心理健康疏导机构。建设心理健康疏导机构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学校可以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以学生的需求为重心,了解到学生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同时学校要了解到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将兴趣放在第一位,去让学生为了 爱好 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他们心理上的压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在初中这个年龄的学生,正是性格最为突出的时候,他们的自控能力不是很强,那么如何引导他们处理父母、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重要。通过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家长及老师对他们自身的评价与期望,帮助他们能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逐步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心理稳定了学生自然会把主要精力刚到学习上,带动学习成绩的提高。 培训专兼职的心理教育老师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这与教师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水平密不可分,所以师资力量也至关重要,首先要将教师的心理疏导意识培养起来,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心的关爱学生,随时掌握学生的心态,适当的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学校可以有计划的将教师送到专门的心理教育机构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认真吸收,回到学校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疏导。 3结论 总之,学校要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抓起,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使他们在心理上不会出现负担,专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作者:姜伊素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曲行娣.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策略[J].中国培训,2015(09):43. [2]王广中.苏北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4(23):38-40. [3]古吉慧.初中心理素质训练课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2015(05):54-60. [4]郝丽.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5(04):25-29.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定位及实践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中,中学校园这块净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许多学生因为面临升学的压力,而导致心理脆弱;同时,媒体的发达,使海量的信息不断的涌入学生的视线,当前的中学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也必然陷入从未有过的迷茫;另外,留守 儿童 的增多,独生子女问题,都是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诱因。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开展,迫在眉睫。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的教育原则,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不断修正对自我的认识,增强自我的调控能力过程中,越来越能对抗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挫折和压力,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注重活动体验和心灵感悟,追求“教学无痕”的最高意境和“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指导思想。 2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第二,能够适应环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懂得谦让;第三,生活中能拥有幸福感;第四,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初中心理健康教师要立足于以上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予以适时的指导,达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目的。 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 初中阶段,正处于个体人格的形成时期,正确的指引,将无疑会促进学生人格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人格健全的青少年应该是豁达包容,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应该有广泛的兴趣,充满了求知欲;应该有坚定的意志,愉快的情绪。心理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在校青少年的人格发育,并在必要的时刻做出积极的引导 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初中阶段是人生中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学生告别了小学时候的懵懂,生活的圈子和学习的内容都在增大、增多,这时,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这样的哲学命题。所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展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营建工作。 专题讲座形式 专题讲座是一种比较好开展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它需要教师在讲座之前进行一系列的调查,例如:开展班级问卷形式,调查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最终确定讲座题目。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在学校范围内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知名度,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大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初中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命题的主要是围绕“考试焦虑”“情绪的调节”“做真实的自己”“培养自制力”等几个方面。 课程辅导形式 一般情况下,初中心理健康课的课程安排是两周一节,教师可以利用这节课的时间设计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课程,侧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例如:《自信心的训练》、《挫折下的心理指导》、《正确面对与他人的矛盾》、《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都适合拿到课堂上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思考,帮助学生预防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或者对已经产生的轻微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疏导和指正。 个体咨询形式 个体咨询是着眼于少数学生展开的一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在开学初,心理教师可以下发到各个班级一些心理问卷,在问卷中可特设一栏:“有困惑的学生可以在这一栏划对勾,等待心理教师的预约。”其二,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可以设一个心理信箱,学生如果想预约心理教师进行个体咨询,就可以在信箱内留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辅导,一定要做好案例辅导的记录,同时要坚守保密的原则,且不可把学生的访谈信息以任何形式泄露给任何人,包括学生的班任和父母。 网络交流形式 与个体咨询受到时间地点的约束相比,网络交流的心理辅导形式的优点在于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通过电子邮件或者QQ向心理教师诉说自己的苦恼或愿望。这也是那些不善言辞,或较为拘谨的学生常常选择的形式 4结语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整个课程的开展要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要意识到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与异性交往、与家长相处等各个方面可能遇到的挑战,对于学生的困惑,要能够理解,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疏通。帮助学生完成由儿童到青少年的转变,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养成良好的品行,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 作者:姜伊素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姚传学.走进学生心灵——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偶拾[J].新闻世界,2012(09). [2]刘鸿.做学生的朋友[J].中学课程辅导[J].教师通讯,2013(07).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三:如何做好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灌溉祖国的花朵,肩负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以及价值观,避免学生畸形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会为影响其教学行为,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使用心理知识调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其始终保持乐观、平和、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同时为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一方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是学生尊敬的对象,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将自身的心理健康影响转化为一种教育资源,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而熏陶感染学生,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大有益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设计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心理矛盾与冲突,采用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两个方式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因此,作为奋斗在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有关心理咨询和辅导的知识,热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心理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掌握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团结家庭与社会的力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不能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素质教育不再是一个 口号 ,我们要多元化评价学生。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正面语言激励学生,为学生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加深师生之间的情义。 2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 各级政府应当重视教育,尤其是心理教育,辅助教师的工作,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时帮助教师解决问题,维持教师情绪,使教师带着积极情绪进入课堂教学。首先,学校应当配备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或者派教师定期参加心理教育的专业培训,完善教师队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增加教师的培训内容,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开发能力,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实现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最后,教育部门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普及有关 心理 健康知识 。例如:构建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保证后面的课堂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3学校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并帮助教师在参与和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断学习和提高教育能力。首先,对初中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有关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技术。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心理卫生与健康的理论部分;二是实际训练操作。第一部分的课程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实现,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全面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后一部分的课程是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角色扮演、人际交往、相互询问等,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手段,从而使学生可以及时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组织不良后果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设立热线信箱。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谈,避免出现学生由于害羞或者碍于颜面等问题将问题搁置,导致学生出现心理疾病。同时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聆听学生的苦恼,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最后,设计心理咨询教室。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日益迫切,因此,建立心理辅导室势在必行。如今学生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由从前的拘束、害羞转变为落落大方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前的怀疑态度转变为充分信任。心理咨询服务不仅仅是学生的需求,这这个时代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课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活动,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学生的思想,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实现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作者:孙红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沭河中学
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利用家校协同方式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1对象与 方法
调查对象:选择我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先进(标兵)单位复评检查的中小学校,学校分别是高(职)中10所,初中9所,小学7所,共26所。其中1所高中,市区学校11所,农村学校15所。每所调查学校随机抽取师生6名作为访谈被试,被试来源与分配情况是小学4~6年级,每个年级师生各2名;初、高中每个年级师生各2名。师生各156名,男女比例为1∶1。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编制了《侨乡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师资队伍、教学、咨询、宣传与普及与教研等。其中机构建设包括功能室与相关制度建设;教学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与 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团体辅导等;宣传与普及包括讲座、板报、校园广播栏目及社团活动等;咨询包括功能室开放、专(兼)职教师值班状况和咨询记录;教研包括学生心理测试与档案建立、课题研究和教育论文发表等。问卷经过相关专家评定、修改后,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信度,能真实反映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状况。访谈法,制定了师生对心理咨询辅导行为和态度的访谈提纲,随机抽取所检查学校部分师生,在指定地点进行访谈。调查实施与数据处理:正式调查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先进单位复评检查中进行,研究人员对被检查学校根据实际状况认真填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问卷,然后由研究人员在检查中核对和评定,保证所采集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最后统一收回调查问卷。抽样访谈是根据事先拟好访谈提纲进行面对面的交谈,研究人员作好信息收集记录。调查研究分3组,时间2d,最后获得有效问卷26份,抽样师生共156名。对所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状况:所抽样的26所中小学中,100%都建立了组织领导,58%建立了功能场室机构,42%有专业和开展教学工作,50%开展心理咨询辅导服务,81%开展宣传及普及工作,58%组织开展教研工作,31%总体工作开展较好。侨乡中小学师生对心理咨询辅导的行为与态度:中小学生抽样中,认为进行心理咨询是有意义和必要的;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认为有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不敢去心理咨询;怕别人嘲笑;担心患有神经病。教师抽样中,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有意义有必要;兼职心理咨询辅导;认为自己不会咨询辅导;认为忙,没有功夫;认为不是自己分内的事;认为自己都需要咨询辅导。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差异比较:在抽样的26所学校中,城区82%建立了功能场室,9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活动,91%定期开放功能室,100%有咨询记录,82%安排教师值班,82%建立了心理档案,91%开展了课题研究和相关论文撰写,有73%有专业教师。而乡村地区以上指标分别是40%、33%、20%、53%、33%、47%、53%和20%,两区域χ2值分别是、、、、、、和(P<),城区学校功能室、社团活动、咨询工作、研究工作和专业教师5个方面显著高于乡村学校。其他指标,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各学段学校在功能室建设、计划与总结、开展讲座、定期开放功能室、咨询记录、教师值班、心理测试与档案、课题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和专业教师配备等方面的百分比,小学分别是、、、、、、、、和0,初中分别是、、、、、、、、和,高中分别是、、、、、、、、和。以上指标χ2值分别是、、、、、、、、和(P<)。功能室建设、计划与总结、开展讲座、定期开放功能室、咨询记录、教师值班、心理测试与档案、课题研究、教育论文和专业教师等方面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所抽样学生中认为心理咨询辅导有意义有必要、去心理咨询怕自己真的有神经病态度上城区和,乡村和,χ2值分别为和,城乡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不敢去咨询、怕别人笑和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这3点行为和态度上,城区、和,乡村、和,χ2值分别是、、(P<),乡村显著高于城区。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的城区,乡村,χ2值为,P<,城区高于乡村。在不同学段上,认为心理咨询有意义有必要、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和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的行为态度上,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学;不敢去咨询,初中高于小学,小学高于高中;怕自己有神经病,小学、初中和高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怕别人嘲笑的态度,初中高于高中,高中高于小学。
3讨论
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常规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所抽样学校均建立起了以校长或德育副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近年在创建教育强市、文明城市工作的推动下,一半以上的学校建立起了比较标准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配备了专业教师。有一部分学校摸索出自己的特色和路子,建立起较规范、系统的教育模式。从2010年以来,开平市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A、B、C证的培训力度,到目前为止,持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8名,B证185名,C证5700名,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所,地市级示范学校5所,县市级示范学校12所[2]。成立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示范课、教研论文评比、宣传与普及等工作得到了快速推进。侨乡中小学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抽样师生认为进行心理咨询是有意义和必要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接受过心理咨询服务,不敢去咨询和对心理咨询服务有偏见或误解的认识比例较低。相当一部分教师()兼职心理咨询辅导工作。观念、行为和态度积极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各种矛盾交错反映在师生身上,使其成长过程中出现较多的迷惘和困扰,师生主、客观上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增加,而且还与教育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素质的提高,对人类精神疾病认识和精神生活质量关注提高有关。城乡和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有差距: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在城乡间,小学、初中和高中间存在一定差距。上述结果显示,城区学校在功能室、社团活动、咨询工作、研究工作等常规工作和专业教师配备显著比乡村学校好。乡村部分学校建立了功能室,从规模和数量上都比不上城区,有些工作还不规范。城乡间这种差异,主要还是因为城乡间教育发展不均衡所致。上述结果还显示功能室建设、常规工作及师资配备高中比初中好,初中比小学好,这差距主要可能是与本地区教育不发达,教育关注的重心在初、高中有关。城乡和各学段间学生对心理咨询辅导的行为、态度有差异:城乡间、各学段间学生在心理咨询辅导行为与态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上述结果显示,不敢去咨询、怕别人嘲笑和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这3点行为和态度上,乡村学生比城区比例高。城区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的学生比例高于乡村,归根结底是教育发展不平衡所致,专业教师主要集中在城区条件较好的学校,乡村学校较少,特别是偏远的学校更缺少。认为心理咨询有意义有必要、接受过心理咨询辅导和需要时找不到心理老师的行为态度上,高中比例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学;不敢去咨询,初中比例高于小学,小学高于高中;怕别人嘲笑的比例初中高于高中,高中高于小学。原因首先是小学、初中专业教师少,宣传、普及不够,其次是不规范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可能还与学生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和对心理咨询偏见和误解有关。结论与建议:①主要结论:侨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常规工作近年得到了较快发展。中小学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城乡和各学段间发展不均衡。专业教师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和教师观念滞后,特别是仅有的专业心理教师没能专职教学,功能室没有正常开放。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打击了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严重抑制了本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②建议: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转变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师生成长服务的一项基本教育内容;落实国家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要求;增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为骨干,以省、市示范学校为龙头,带动并促进本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品质,特色发展。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是至为重要的环节,以课堂为主 渠道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精心呵护,避开心理受到伤害,从多角度把握学生心理,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环境;学生心理;沟通
健康的心理是人生成功进步的阶梯。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了,但是嫉妒、依赖、压力等等,这些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各种心理反映,往往是不易觉察的,表现在小学生身上常常就出现:厌学贪玩,好斗生非;不讲诚信,说谎作假;好逸恶劳,浪费无度;不爱公物,是非不分;心胸狭窄,不够谦让等现象。究其根本,主要在于心理教育功能的确实。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解决好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心灵健康成长
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疏导学生心理必须有一个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拥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学校环境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令学生身心愉悦、陶冶学生的情操首先要有一个的良好的校园环境。如在教室一角放几盆花草,让学生赶到舒心怡神;教室的环境布置要注意色彩与内容的相互搭配;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倡导学生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提高。老师要精心组织这样的学习合作小组,在课外根据学生兴趣、能力、学习情况,采取差异互补、自愿结合的原则,组成互助小组,每个人可以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包括学习、生活、兴趣、心理、情感等,让大家共同讨论,提出自己的解释。另外,建立优生和后进生“一帮一”的学习组织活动,老师鼓励督促,推动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
(二)拥有和谐乐观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更是培养孩子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品质兴趣的重要的场所。人是大自然中唯一懂得暗示的动物,孩子又最善于仿效,所以大人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暗示的意义具有强大的干扰力。不良和错误的教育方式、生活方式,都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有些父母在外打工,对孩子的兴趣、 爱好 一概不知,对孩子的优良表现从来不闻不问,但对待孩子的错误,却非常在意,殴打起孩子毫不含糊。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往往暴躁,对学习兴趣不高,并经常与周围的人发生矛盾。所以,学校要通过开办家长会、建立 家庭教育 研究会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宣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让家长明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单方面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全面、长效的过程,效力有时候超越了学校教育的范畴。大多数家长都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普遍思想开拓,接受信息快捷,他们更善于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只要学校引导,教师引导,家长一般都会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家长如何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呵护学生的心灵成长:要让家长树立一个教育信念:呵护孩子的心灵,培育孩子心灵的成长比读书考试更重要。老师要主动积极的联系家长,相互密切配合,做好训诫与勉励双管齐下的教育,不能学生在学校受到老师批评,在家里又受到家长变本加厉的批评,伤害孩子的心灵,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老师批评后,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及时疏导孩子的情绪,化解心理的忧虑,分析老师批评的原因,鼓励孩子改正错误缺点,乐观面对老师的批评,让他们觉得家庭是温暖的,父母的怀抱是温馨的。老师和家长要把握好批评与鼓励宽容的尺度,不能过分严厉,也不能过分宽容。健康阳光乐观的性格不可能在训斥与溺爱中形成,适度的批评和表扬比严厉的处罚或物质的奖励更能有效促成孩子优良品性的形成,表扬孩子与约束批评孩子的不良行为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批评与鼓励并行是奠定孩子愉悦人生的基础。
2.家长必须认真倾听孩子的诉求:家长要以平等和关爱的姿态和孩子对话,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的心理,要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诉求的机会,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疏导。特别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更应该和孩子多交流,鼓励他们大胆说话,说错了也不要紧。家长不能以任何理由忽略孩子的存在,更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和孩子感情、思想的交流,尤其父亲必须要有耐心和爱心,和孩子一起游乐,一起学习,一起散步锻炼,关心他们的关注的问题,及时引导他们的情感和认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3.正确引导孩子参加集体活动:人都是社会的个体,在引导孩子接近自然陶冶淳朴性情,关爱自然生态的同时,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服务意识与合作协作的意识,比如夏令营,比如社区公益活动,比如校与校之间的联谊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等,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培养孩子的健康完善的人格。
二、老师要注意自己的楷模形象?
小学生最善于模仿,善于崇拜,在他们心灵中教师的形象是伟大的,在他们看来老师是慈爱、知识、公信、道德的代言人,老师的一言一行就是社会的最高标准,是他们仿效学习的楷模。小学生会在某些行为发生的第一时间被“洗脑”。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衣着整洁,精神振作;语言要亲切、自然,可以批评,但不能辱骂;行为要热情大方,经常关爱帮助学生,不体罚学生,为学生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一)对待学生要真诚平等
一切伤害莫过于心灵伤害,尤其老师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巨大。一旦学生的心理上经常受到老师或同学的伤害,他们就容易走向极端,会变得冷漠孤僻偏执,处理关系容易冲动,偏离理性轨道,容易产生攻击性、报复性、破坏性等,以此发泄心理受到伤害的不满。为了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要以平等真诚的姿态对待学生的失误,尽量减少对学生心理的伤害。遇到问题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深思,认真倾听学生的诉求,仔细观察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寻找与学生沟通的话题,在沟通中寻找学生发展的基石。
(二)让嫉妒心理远离学生
对学生来说,嫉妒心理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影响学习。同班同学之间的矛盾很大一部分是由嫉妒引起的。例如:别人的分数高了,就说提前知道答案,或者老师提前辅导过等,这就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大家都想躲开他,不愿与他交往,逐渐被孤立。又如因嫉妒他人成绩而“打小 报告 ”,散布谣言,从而给自己造成不良的影响,导致人际关系氛围不好,于是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在班上打架斗殴,沦落为问题生等。因此,教师要及时适时地帮助他们。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机会,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定位。教育学生要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正视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发现并开拓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自己,开创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要转移学生的嫉妒心理。小学生嫉妒心理的产生大多是因为出现学习差距引起的,如果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差距产生原因,发掘弥补差距的动力,把嫉妒心理转化为积极努力的精神,每个阶段给自己确定一个奋斗目标,不断奋进,随着学习进步,嫉妒心理也会慢慢弱化,逐渐消失。
(三)多角度引导学生,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引导,为人师者不仅要交给学生知识,更要能够从多方面去把握学生,从多角度去引导学生。对“管不了的学生”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解决。
1.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惩罚批评容易使人产生人格、自尊受到损害的自觉心理,为了获取人格的尊重,人们常常会采取对抗的方式反对处罚批评。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成捣乱生,大多数情况都是因为老师过度处罚批评,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造成的。所以,老师对待“管不了的学生”应该首先要从尊重他们人格的角度入手,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创造适宜其展示自我优点的平台,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对他寄予的厚望,体会成功的幸福,促进其进步。
2.采取多元的教育方式。对于上课学习不投入,爱做小动作甚至打架爆粗的学生,教师一味采取批评的方式有时候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如果面对学生不同的问题教育的方式一成不变。久而久之师生都会失去耐心和信心。老师不妨根据他的情况,找出深层原因,分析原因,从尊重关心的角度,从帮助寻找学习策略的角度入手,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不断的给予正面的激励,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促使他提高学习热情,树立自信,让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慢慢树立自己是个成功者的意识,这样慢慢会步入学习的正轨。
3.要学会保护学生隐私。创设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心理测试、治疗的环境和氛围,运用合理而巧妙的“保密方法”,要对测试的真实、可信度提供保障。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实效性,让学生毫无顾虑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及时做好__。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老师要正确认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当今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应努力对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创设更好的校园、班级、家庭等外在环境,合理运用教材内容、和谐师生关系,重视精神环境的建设。大数据时代的基层教育,对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结合的教育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时,应尽量做到家校结合、师生结合、家长和老师结合,巧妙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进行不同层面、不同方法的心理健康干预,寻求最适合学生个体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尽可能减少学生内心的矛盾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今后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许会采用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方法,这有待教育专家和基层教师进一步学习研究。基层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梳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阳光的发展。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3. 浅谈小学生教育心理健康论文
4. 浅谈如何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5.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论文
6. 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论文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 文化 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 自我评价 、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随着时代 教育 的发展,健康教育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学校学习,关注和参与其中,并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重点之一。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缺乏应有的注重程度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用的重视是当下许多高中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存在的首要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学生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德育的教育地位,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德育的手段,增强了德育工作效果。但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的理解,给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目前,很多高中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完全用思想政治工作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导致高中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出现恶性突发事件。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处于全面发展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关系认识不深,定位不准确。这是国家虽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实际工作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想要化解这个问题,首先应当从社会层面提升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政府应当加大相关宣传力度,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为深入的在各个高中得以落实。其次,每一所高中都应当意识到心理教育教育的重要性,可以针对高中生定期开设相关的辅导课程,不要让心理健康教育沦为形式,要将教育的功效真正落到实处。只有首先提升全民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借助合理的模式让教育过程更好的展开,这样才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发挥效用,让青少年能够健康积极的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更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明确
想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这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正确的理解与定位。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为“救火”,而不是“防火”,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而不是面向全体学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很多短视行为,缺乏前瞻性。作为升学压力特别重的普通高中学校,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们都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本应重在预防,重在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但由于人员不足、精力投入不足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者往往只能把精力放在少数问题学生身上,扮演“消防员”的角色,忙于“救火”。想要化解这个问题,这很有必要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更为准确的定位。各个高中应当深刻意识到心理问题的预防意义大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等问题已经产生甚至恶化后再来集中治疗,到了那个程度后所谓的治疗往往效用并不大。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功效在于对于学生的引导,要通过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观念以及看待问题的视角,要让大家具备较好的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当问题发生后一味的钻牛角尖或者不知所措。只有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与展开模式有更为清晰的定位,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展开针对高中生的教育课程,进而给予他们更多积极的引导与开导,让这个时期的学生们能够以更为积极与健康的心态面对繁重的学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应当发挥的作用。
三、对于学生的引导方式有待完善
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时对于学生的引导方式非常重要,这是保障教育过程能够很好的发挥成效的基础,然而,这一点在许多高中的落实情况并不好。有些老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往往抱着居高临下的态度,当学生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后通常不敢和教师平等交流。有的教育工作者甚至会预设学生有错,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就是让学生认错。这种教育 方法 是极不可取的,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对于学生也丝毫起不到任何开导作用。高中阶段的学生们是比较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群体。首先,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和高考压力,学生们本身就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心理上本来就较为脆弱。另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慢慢开始萌发性意识,对于异性会开始越来越关注,早恋现象在这个时期的学生中也会较为常见。教师在和学生们展开心理辅导时一定不能给学生压力,也不是要让学生认错。合适的方法是站在朋友的立场与角度和学生间展开平等交流,要聆听学生内心的想法,要让学生们有倾诉的机会。只有清楚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后教师才能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方法,才能够让学生们慢慢打开心扉,意识到什么是这个时期该做的事情,什么是不该做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导方式非常关键,好的引导方法才能够帮学生们化解内心的障碍,进而让学生更为健康的成长。
四、结语
当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想要让这些问题得以改善,首先应当加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这是更好的展开这部分工作的基础。此外,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方式,在展开具体教育工作时要做到和学生间平等交流沟通,这样才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健康教育是维护健康的必由之路,健康教育系统的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的发展需要,更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涉及到一些有关幼儿健康教育的问题,例如,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要加强对幼儿的 安全教育 ,要培养幼儿的活泼兴趣,要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所以幼儿园要切实做好幼儿生活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为了幼儿教育最终目标实现建立较为系统、适合我国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场所,教师的教育行为以及幼儿园内部的环境条件,都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幼儿园健康服务管理、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和幼儿园环境预设安全教育三个方面要有机结合。
一、幼儿园健康服务与管理
我园为幼儿提供的卫生保健 措施 和服务,例如,建立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和幼儿健康档案,对幼儿定期进行健康方面的检查与评价,建立卫生消毒,病儿隔离制度。积极做好计划免疫和疾病防治工作,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对突发性疾病提供紧急救护,对有心理卫生问题的幼儿提供帮助并请专家来园进行《科学 育儿知识 讲座》。
二、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专门为幼儿设计并组织有关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例如,各班开展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跟陌生人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我不怕打针等教育活动,幼儿日常生活中,指导幼儿如何把手洗干净,督促幼儿要保护环境的卫生整洁,培养幼儿不挑食,愉快安静午睡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也注重生活卫生教育,幼儿的生活卫生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获得必要的卫生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保持服装整洁等习惯,学会使用手帕,学习擤鼻涕,注意爱护自己的身体器官,能做到不随便将手指、彩笔、玩具等物品放进口中等。培养幼儿学习卫生习惯能养成正确的坐姿以及阅读绘画的姿势,注重用眼卫生,能保持文具、书籍等物的清洁整齐,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按时作息,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的好习惯。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 健康知识 ,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
三、幼儿园环境教育对健康的影响
幼儿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环境是幼儿能否健康生活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幼儿园环境能使幼儿产生健康行为所提供资源。幼儿园环境分为人际环境和物质环境。人际环境使幼儿与幼儿园、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园工作人员之间以及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和谐、融洽的关系,从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物质环境有幼儿园建筑、活动室的采光照明、课桌椅高矮、饮水设备、盥洗设备、户外活动场地及幼儿园的绿化、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安排等,这些无形之中会影响幼儿的潜意识对这些物质环境的需要或排斥,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预防与安全教育
1、预防保健的教育:教育幼儿初步懂得“病从口入”,保持个人卫生或公共卫生都是为了防止疾病,预防疾病的发展,从而使个人健康快乐的成长。不怕打针,乐意打预防针,能配合治疗,懂得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不断增强和提高幼儿自我保健意识。
2、安全教育:教育幼儿懂基本的 安全知识 ,例如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日常生活安全、游戏安全等,要知道哪些地方是不安全的,那些物品是不能随便摸的。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体育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如何保持自己的身体平衡,使幼儿懂的游戏安全。
幼儿健康教育是以新的健康概念为中心,我们希望有更健康的教育,使我们幼儿更健康的成长。
学生的心理 教育 工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班主任要怎么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措施 论文篇1 摘要: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 方法 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 加强; 学生; 心理健康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 文化 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新时期的班主任,作为素质教育的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 思维方式 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 人际交往 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着来自于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面的压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目前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通常有:学习疲劳,学业不良、厌学等 (一)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与很多因素有关,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的紧张程度,学习持续的时间、环境条件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都有可能引起或加重学习疲劳的原因,为了预防学习疲劳,班主任应和各科老师商量科学安排好课程,教师的方法也应灵活多变,直观有趣,讲练结合,讲课内容当堂讲授,当堂消化,少留作业。 (二)学业不良。 学生的学业不良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这些学生由于跟不上班级学习的进度,完不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很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逆反厌学的心理。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曾说:“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有位科学家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究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的纪元。”她并且确定了对孩子施爱入法即: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液;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微笑,是爱的语言;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爱的语言能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用爱的怀抱包容孩子;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心中有爱,坚持付出爱,总会有回报的。” (三)厌学。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魂不守舍,打瞌睡,或者在下面偷着看课外书,玩玩具,有的摆弄手机,用手机发信息等,有的干脆逃学,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不能放弃这些学生,而是努力的培养他们发奋学习的远大志向,努力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就是力量,当今的社会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落后的学生给予及时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人际关系失调问题 人际关系失调包括亲子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同学间的矛盾冲突等,也可表现为人际交往困难,缺乏友谊孤独等,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一是培养中小学生优良人格,二是端正学生的人际认知,三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三、青春期性发展中的心理问题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困惑或恐惧,有的甚至导致了心理障碍,特别是早恋行为对学生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及时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四、不良人格问题 中小学生常见的不良人格主要有:偏激、狭隘、嫉妒、敌对、暴躁、依赖、孤僻、怯懦、自卑神经质等。 以上种种中学生不良的心理行为都在警示着我们,中小学生,我们的孩子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急待我们新时期班主任应肩负历史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开展有效的班级活动,通过这次有效途径,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工作。 (一)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 社会实践 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还要协助学校进行必要的 心理 健康知识 讲座,或针对学生提出的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知道,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坚持个别谈心和辅导。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是因人而异,面对团体的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对有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要善于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 新时期班主任还要继续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与家长齐心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从而保证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总之,对学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种途径地进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渐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李百珍主编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中小学德育专题》 朱小蔓主编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1版。 [3] 1998年天津师大教育学 《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论文篇2:《试谈高中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由于高中生所处的特殊阶段,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很多,班主任需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就班主任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先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生理变化和心理上的发展,以及升学就业的压力,都让他们面临更多新的问题和困难,所以,在高中生中非常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根据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特点,使用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法和手段,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既是高中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新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不仅表现为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个体在精神上、身体上、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和安好状态。当前,高中生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养尊处优,但升入高中后学习竞争压力变大,但是他们的思想意识仍待发展,他们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容易遇到个人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我国高中主要以“班级”形式教育学生,学校各种教学的实施多半是由班主任完成实际操作实施。所以,开展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主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必须分清缓急轻重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健康、正确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类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多种形式相结合,打造精干心理教师队伍 专、兼、聘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打造一支精干专职教师为首的,结合兼职教师为辅,互补而又稳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辅导咨询工作专业要求相当高,相关调查表明,我国高校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兼职,专职人员少之又少,很多工作人员上岗前只经过短期的培训,专业素养有所欠缺。我国很多学校中,几乎没有专业心理咨询老师,一些工作人员只是参加过短期的心理辅导培训,所具有的心理学知识不够完善,完成培训后离开了心理辅导岗位,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立应该从零开始。必须引进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员,更应该加强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专业教育人员的培训大致可分三步:第一,确定学校心理辅导站的骨干并加以培训,让他们去规范区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的心理辅导思想。第二,对学校心理辅导的专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专业知识结构更完善。第三,利用骨干和专职人员来引导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提高心理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高中班主任应树立现代的心理教育观念 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高中班主任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科学的心理教育观和心理教育意识势必造成心理教育的盲目性、盲从性,甚至背向于心理教育目标,高中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是其他教师所无法比拟的,其教育观念和方式对学生影响深远,如果高中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存在偏差,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高中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得不够透彻,把一些思想问题笼统归类为心理健康问题,或者轻视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对心理辅导与咨询的相关理论与应用技能的研究,就会在班级管理方式上越走越狭隘,这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全面充分地了解学生 班主任不能用单一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想全面地了解学生 就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愿意与班主任交流。班主任要尝试慢慢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班主任要信任学生,关爱学生,身体力行,用实际的行动和真实情感感化学生。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抽出一定的时间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对于学习不自信和学困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因为家庭环境较差而产生自卑感的学生,就应该安排他们与一些性格比较开朗,家庭环境好的学生进行互助学习,让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亲近,逐渐地让他们适应周围环境,拜托困扰,减少自卑感,促进学习进步。 (四)开展多形式的集体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它能促使学生在活动进行时消除心理障碍、友好沟通。集体活动要求同学们团结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和集中智慧完成任务,并能在丰富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班主任要学会运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以便更好的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班会是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会应该做到:首先,需要确定能引起同学们注目和兴趣的主题。班主任要充分发动学生做好班会的相关准备,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自己设计的班会中去。其次,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利用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不同形式确定主题班会的内容,真正做到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针对很多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例如,在高三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很多学生感觉无所适从,这时就可以进行一次“努力奋进,不轻易言弃”的主题班会,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最佳的成绩。 班主任还应协助学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指导学生解决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强化学生健康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多 渠道 个别心理辅导 第一,建立心理咨询室,规范学生面询。对于每一名来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给予最大程度的尊重和接纳,切实解决了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建立咨访关系、质疑、引导、 总结 等几个步骤,利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每次咨询结束,咨询员都要填写咨询记录和个案分析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追踪调查。使得学生能利用心理咨询解决一般性困惑,寻求自我完善。 第二,开展网上心理辅导。除了日常心理咨询室的面询以外,还应根据每个学校的特点,为广大在紧张学习中的高中生提供便利的心理咨询辅导,可以采取开设网上心理辅导的形式。还可以通过收发邮件、信件、写便条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心理咨询。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开展心理讲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高中生中间开展心理辅导工作。通过讲座让对心理学知之甚少的学生产生期待和兴趣,并让学生通过心理档案的建立过程,更好了解自己,理解心理学。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对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使其逐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l) [2]《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天津师大教育学.2008. 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论文篇3:《试论中职班主任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针对中职生心理问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就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在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策略进行分析,以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养。 关键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中职生被贴上自卑、懒散、文化基础差、 学习态度 差、行为习惯差等标签,自曝自弃混日子是不少中职生的常态。如何通过3年的学习,让他们彻底摆脱阴影走向成功?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应特别关注。针对以上的消极心理,班主任应不断变换角色,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消除学生的逆反情绪,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 当前,中职生在学习、成长、生活以及择业与求职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自信心 目前,我国中职生大部分是没有考到满意的学校无可奈何上了职高或者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同龄人的群体中自惭形秽,做事信心不足,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加上他们初中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能力有限,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因而无心向学,久而久之,感到处处不如别人,便产生自卑心理。 2、 逆反消极心理强烈 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相对同龄人看到更多的社会阴暗的一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认为社会、学校,对其约束较多,于是,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有抵触情绪,我行我素,生活上随意放纵,得过且过。既没有幸福感,也没有成就感,把前途看得一团漆黑。 3、 存在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生自进 入职 业学校起,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有真心的好友宣泄情感,但又怕受到伤害,所以主动性不强,且缺少基本的交往知识的技巧,在实际交往中,存在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要求他人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往往容易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 4、 情绪波动大,自控能力较差 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保证。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丰富,情绪多变,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容易感情用事,有时凭着一时冲动做出鲁莽的事,缺乏冷静,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两极化现象明显,快乐时常兴奋过头,挫折悲伤时常抑郁消沉;不能控制情绪。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寓心理辅导于德育活动之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很多贯穿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班主任应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会和团队活动,及时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组织 篮球 比赛、知识竞赛之类的集体活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团结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班主任还可采取有效措施抓好中职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克服放纵自我的消极心理因素,使他们逐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班级文化是指整个班级环境和人际环境。在优美的班级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生的情感、行为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班主任应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创设优美的班级环境,如粘贴 名人 名言 ,开设“班主任信箱”等。其次,班主任应带领学生共同创造愉快、和谐、亲切、信任的人际环境,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再次,班主任应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 规章制度 ,营造积极的班集体舆论氛围。 3、渗透心理辅导于学科教学之中。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辅导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态度,要善于鼓励学生,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在 教学方法 上,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4、利用周记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中职生往往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班主任可通过定期查看学生提交的周记,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适心理。例如,笔者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女生突然注重打扮了,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笔者在她的周记本上发现她辞不达意,心事重重。于是笔者找她谈心,帮她分析,表示理解和关怀。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这位学生对所遇到的情况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5、用爱心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部分中职生由于长期被自卑困扰,会出现自暴自弃等现象。中职教师必须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设身处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取长补短。同时,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分层次、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中职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挥特长和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和克服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力量。总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真诚感化学生,尤其是贫困生和后进生。 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21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学生面临更大的是竞争和压力。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挫折、压力、紧张、烦恼、孤独无助等心理问题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班主任,必须学会巧妙地化解外界矛盾对学生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真诚、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引导学生以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循循善诱,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教中学,管中悟,不断总结 经验 教训,因时、因地制宜地扮演好各种角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净化、美化、和谐、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2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1.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1500字 3.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4.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500字 5.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浅谈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问题、原因与建议
论文 摘要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心理品质的增强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对心理课的兴趣也远远超出对其他学科的热爱。然而心理课是活动课,课堂展开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就心理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的建议。 论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问题;原因;建议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1.活动:过多而体验不深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心理教师通常在课堂内容中加入若干有趣的活动。由于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缓解一下压力,放松一下心情,学习热情大幅度高涨,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但是学生高亢的情绪只停留在活动本身带来的乐趣,并不能体验活动的目的和真谛,感悟不到价值所在,从而也唤不起学生对主题内容的思考。在课堂中,心理教师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活动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活动的感受或体会,他们一般都只会以简单的几个词回答教师,而且只体会到活动的表层意义,并没有根据自身的经历或经验,说出一些深层的东西。活动体验不深,课堂的长远效果就难以保证。 2.讨论:过热而远离主题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课堂讨论比较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心理活动课上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体现比较明显,教师主要是引导,所以学生的参与性较强。课堂中,讨论环节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通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有些学校教学中实行“杜郎口模式”,这就更加有利于活动课的开展,小组讨论更加方便。也正因为这点便捷之处,课堂讨论也成了学生谈天说地的好时机,表面上看,学生们确实是在讨论,仔细一听却远离了课堂主题。 3.气氛:过 躁 而控制较难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由引发的不良情绪很常见,人际与情感问题也不少,学生对心理课的渴望有增无减。因此,一上心理课,学生们双手欢呼,身心完全放松。在课堂上,学生们拥有充分的自由,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各抒己见,可以适时地开怀大笑。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格外活跃,大家都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课堂的这种开放性时常引来学生们的哈哈大笑与起哄声,气氛格外热烈,此刻无论教师用多高的嗓音与之抗衡,都无济于事,对课堂的控制顿生无力感。 4.秩序:过于自主而略显混乱 心理课上,要求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本质,从而获得心灵的成长。这种全面、全体、全程参与的课堂充分体了现学生的自主性,但有些学生认为自主性就是言语与行为的充分自由,导致课堂上不倾听他人的发言,或者在他人发言时插嘴,或者在要求其配合时开小差。还有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走动与打闹,使得课堂秩序显得有些混乱。 5.效果:显于表面而难见长效 心理课通常会吸引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与讨论中,然后在欢声笑语中结束,学生们在精神上获得了愉悦感与满足感。但是,学生们活动体验不深刻,课堂纪律欠有序,快乐或许只是暂时的解脱,课堂效果或许只限于短暂的一段时间内,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们早已忘却了,课堂难见长期的效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问题产生的原因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课堂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二者互动的效果。 (一)学生方面 1.观念有偏差 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活动为主,学生总认为它是自由课,可以随意发言,可以自由走动,可以不认真,可以纪律松散,甚至有学生认为心理课就是好玩的课,这些观念深入学生的思想,给课堂管理带来极大的麻烦,也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进而制约学生的身心成长与。 2.情感欠平衡 出于对心理课的好奇,学生总被它深深吸引,对它充满渴望。或许是随着人生经历的丰富,高中生碰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心知识非常感兴趣,一旦上心理课就表现得格外亢奋,嘻嘻哈哈、吵吵闹闹现象频繁出现。也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安静。这与高中生情感的两极性有关,即情感有时很开放,有时很封闭。 3.行为尚未自律 由于观念的偏差,行为也随之有所偏差,课堂中存在打闹现象,把讨论当成闲聊,把课堂当成自由活动的场所,三心二意,这些都与学生平时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有关。 (二)教师方面 1.重形式轻内容 心理课以活动为主,通常采用游戏、测验、调查、角色扮演、讨论、辩论等形式,时常还伴随动听的轻和精心制作的PPT,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活动,以维持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但是,对于活动时间长短、与主题的切合度、逻辑性、活动后的缓冲时间等考虑略少。一堂心理课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果活动与主题内容相关小或不相关,那么学生的情感体验将是肤浅的。 2.重气氛轻管理 心理课需要良好的师生互动,需要一个民主、宽松、信任、理解、尊重、自由的课堂氛围,只有在不受束缚的情况下,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才会活跃,才能挖掘出更多的心理资源。因此,一般情况下,教师注重的是如何让课堂动起来,如何让学生体验更深刻,而对课堂纪律与秩序却有所忽略,对学生的错误也更宽容。 3.重主题的理想化轻实际性 很多心理教师会理所当然地认为高中生应该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凭着自己的想象,选择一系列主题内容,设计一些活动。但是实施到课堂时,却发现参与的学生很少,导致课堂陷入沉静,师生不能互动。这可能因为学生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与他们的实际情况不太符合。 三、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建议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还在不断探索之中,没有统一的教材,只能是学校自己编制校本教材。对于高中阶段的心理课,因为群体处于青年初期,有其独特性与复杂性,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有实效性地实施课堂教学。 1.选择合适的主题内容 心理课的主题要符合学生实际,应是学生最为关心的、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为了选择好主题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调查或晴雨表的情况来收集主题,了解当前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主题要明确,课堂要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避免一节课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或者选择的主题太大,或者主题涉及学生的隐私而难以讨论。 2.精心安排各环节的活动 心理课的活动要注重“感受”和“体验”,活动不在多而在精,过多的活动留给高中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很少,也就难以让学生有触及心灵的情感体验。因此,活动要遵循适量、全员参与的原则。同时,活动要符合内容逻辑,各环节活动的设计不应是平行并列、无逻辑的摆设,而应是逐层递进、有序的安排。这样,学生对所学的主题内容有个清晰的思路,对加强体验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此外,活动还要具有启发性,通过活动,学生能有所悟。 3.提供平等的发言机会 心理课要树立人人平等、全体参与的理念,不仅是人格平等,还要机会平等。不论成绩好坏、长相美丑、家庭贫富、座位前后等,教师都应给予同等机会。如果教师只注意几个活跃分子,其他学生肯定会越来越远离课堂,尤其是内向、自卑、孤僻、忧郁的学生,要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让其说出内心的声音,并多鼓励、肯定、表扬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步走出封闭的自我世界。同时,对学生发言时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并不失时机地引导与点拨,不断完善他们的认知。 4.加强课堂管理 心理课的课堂秩序与纪律是心理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活跃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又抵不住学生高涨的情绪;一方面需要心理教师具有亲和力,另一方面又要压得住阵场。这种内心的矛盾与纠结充斥着心理教师的心灵。因此,心理课上,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该让学生活跃时,要让其全身心投入;该安静时,要让学生回得过神来。对于这种需要热闹与平静交替的场面,心理教师可以采用综艺主持人的主持风格,需要课堂安静时做个手势来示意,避免对学生大吼大叫,撕破喉咙。对于上课说话或走动或吃东西的学生,在给予其尊重的前提下,要及时警告,或者直接提问他们,让其回到课堂。这样,课堂会变得井然有序。 5.引导讨论方向 心理课上的讨论如不加以引导,学生可能会很随意、漫无目的地谈天说地,课堂很可能成为闲聊的场所。因此,教师要注重讨论的针对性、引导性与实效性。学生讨论时,教师可以下台走动,监督学生讨论的内容与效果,并适时加以指导与,让学生对所学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讨论时,教师需要提高整个课堂的驾驭能力和调控能力。 6.注重长期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其人格,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与。而心理课堂只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手段,心理课的教学效果不能只停留于课堂,还需要拓展到课堂外,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去训练与磨练,不断去感受与体验。为了建立心理课的长效机制,心理教师可以针对主题,布置相关作业,比如:写写感想或心情,自己对某件事的想法与做法,在生活中进行某个训练并进行记录,等等,以提高学生自我观察、自我检查、自我监控的能力。引导学生向外无限拓展,向内不断审视自己,以达到内外不断融合。
心理健康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 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心理学方向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 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3、 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4、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探析
5、 谈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6、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7、 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8、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以张掖市中小学为例
9、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0、 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
11、 小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城区小学为例
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4、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辅导策略——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小学为例
15、 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16、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小学数学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为例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8、 浅析心理健康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价值
19、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
2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初探
21、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以沈阳市__小学为例
23、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24、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25、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涂鸦”语言
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8、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
29、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
30、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31、 甘肃省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
32、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3、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34、 关于小学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36、 自主、自觉、自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小学部举行幸福村学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展示活动
37、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
38、 浅谈庆阳市合水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39、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40、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41、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42、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探析
4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44、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方法
45、 情境育心 相伴成长——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46、 实践型小学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的尝试
47、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综述
48、 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49、 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50、 每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
1、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 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与展望
3、 上海市高危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5、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网络行为
6、 艺术疗法及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7、 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路径探析
8、 关注、关心,静待花开——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9、 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0、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改进
1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12、 青少年睡眠习惯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3、 汶川地震10个受灾市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群体差异——基于CEPS数据的多水平分析
15、 功能性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
16、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17、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遵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8、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9、 社会情绪学习对 儿童 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影响探析——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20、 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预防与促进
21、 加强心理干预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2、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23、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经济环境分析
24、 瑜伽 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述评
25、 武清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26、 儿童青少年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27、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
28、 移动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9、 积极 家庭教育 理念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路径初探
30、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31、 基于“三位一体”思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2、 浅析手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
33、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34、 基于希望感研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35、 创建专业支持性环境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美丽心灵”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与应用浅谈
36、 新希望 新构想——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构想
37、 关爱与守护——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实施
38、 以美术教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39、 主观生活质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40、 基于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1、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非生态问题的治理
4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成长
43、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44、 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5、 自我同情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46、 希望感研究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47、 青少年学习焦虑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建构
48、 浅析在思想政治学科中渗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49、 青少年抑郁症一级亲属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50、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题目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探讨——以高中生认识自我心理辅导课设计为例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开展效果
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弱势群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探讨
6、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7、浅析校园心理剧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8、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9、关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探讨
10、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1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
12、试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3、创设情景法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4、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及对策
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6、素质 拓展训练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17、微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8、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9、多媒体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与分析
20、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心理健康教育漫画多模态话语分析
22、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23、浅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技巧
24、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5、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初探
26、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7、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8、萨提亚治疗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9、浅析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
30、探讨同伴教育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
3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教学全程的价值分析
32、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3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34、“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试论“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36、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7、短视频传播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8、艺术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9、中英两国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异同分析
40、新形势下山东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41、批评教育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应用价值
4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讨
4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研究
44、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45、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研究
46、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47、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为例
48、基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49、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50、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相关 文章 :
★ 演讲心理健康主题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论文题目3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关注心理健康演讲稿2021
★ 2021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5篇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2021
★ 2021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范文
★ 20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格式5篇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关系的研究中美青少年人格教育比较研究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维度、结构及相关研究沙盘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教育技术的探索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对澳门中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认知需求和创造性的关系研究故事情境对儿童理解白谎的影响城市幼儿园幼儿的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现代中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及其培养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对山东、广东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调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书写训练对于帮助克服考试粗心现象的实验研究青少年学生公正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大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博士)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职校生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提高中专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探索与实践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上海市高一学生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社会转型期教师人格发展研究中学评优不公及其对教师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研究罪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罪错类型之间的相关研究宁波市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心理特征研究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意义上海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儿童“析取”范畴获得的内隐学习和成分分析研究团体指导提升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初步研究重点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概念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东北边远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干预策略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自我价值感及成就目标的关系及干预研究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江南大学特困生个 案调查研究学校心理辅导师资的专业化发展研究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态下的行为特点研究心理教育活动论(博士)温州市寄托儿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民办高校新生挫折及其应付方式的研究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福建省卫校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状况调查与教育途径福州市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农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信息时代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关于中学人格教育之研究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福建省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学儿童对说谎的理解及道德评价研究初中生对教师差别行为的认知及情感反应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冲突与应激水平、主观幸福感及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大学生归因风格、价值观和寻求社会支持与帮助的关系研究高职生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广州市中学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研究网络文化对广州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关于网络成瘾症的心理分析慢性病儿童心理特点研究Wallance自我概念量表在中学生中的应用儿童自我概念与重要他人评价的相关研究培养元认知能力 教学生学会学习湖南省小学高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初步研究小学生行为问题、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高三学生高焦虑调适方法的探索性研究大学生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及归因的相关研究医科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学校环境、教学归因对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的研究4—12岁汉族、彝族儿童认知与社会认知维度水平比较研究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的比较研究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整合范式下的心理健康标准研究高校心理咨询模式构想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初中生学习疲劳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分析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统招生、成招生学习心理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交往的心理学审思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定位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之关系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干预性研究个体面对灾害行为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教育对策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概念和个性的比较研究视障儿童和正常儿童“河内塔”问题解决过程的比较研究盲童与正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中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初探中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分析研究英语审美化教学策略对初一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若干因素的相关研究国外儿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评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及教学建议华师大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教育干预实验中学差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3岁、5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高中生性别角色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阅读中多媒体材料及其呈现方式的眼动研究口语元认知,考试焦虑和口语成绩的相关研究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2-4岁幼儿的不服从行为和母亲教养方式学前儿童生物性因果认知的发展——对“人为不介入原理”的理解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3-4儿童分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交流方式与性别配对对儿童青少年合作行为影响的发展研究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对儿童青少年分类活动影响的研究大、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的编制中学生人际交往性格类型的研究与教育引导重庆市中师毕业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高师生职业气质之比较研究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训练,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三所不同类型中学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不同权威对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及其与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碍特征与教育对策研究云南大学生人格理想探索性研究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中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途径的探讨单亲家庭幼儿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身心机制及调适研究基于理性情绪教育的辅导课程对改善高中生不良情绪的效果研究榜样教育的心理学分析高中生分班压力的研究多维立体的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实践重视人格教育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武汉市六月高考学生焦虑情绪调查研究小学儿童社会技能的同伴评定:社会技能对社交地位的影响研究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试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自由及其教学促进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创造性个性特征的公众观的调查研究大学生隐含知识的初步研究青少年身体自我及其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的研究小学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实验研究幼儿遮挡绘画的表征策略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儿童早期因果推理的实验研究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博士)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博士)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权威观 行为自主期望与亲子关系研究小学生欺负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学习困难儿童自我定向、友谊质量、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高中生自尊研究小学低年级学业不良儿童的有意注意稳定性研究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漳浦县学业中等生自我监控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安溪县学业中等生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网络时代与中学生健康人格论语文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中学生阅读心理及教学对策研究科学稳妥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辅导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团体咨询改进大、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汉族、回族、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评价方式对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焦虑及学业成就的影响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初探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医学生心理健康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统计技术研究耳聋与健听儿童、青少年情绪面部表情识别的比较研究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探析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学业成就关系研究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私立小学学生心理状况及其生活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当前中学生择业心理调查及现状分析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验研究中学生考试焦虑干预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4-5岁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中学生知觉的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学习因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失败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研究小学生完成系列回忆任务时错误类型发展的实验研究样例解题步骤编码对原理学习和迁移的影响(博士)3-4岁儿童攻击行为的多方法测评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日本留学生心理词典表征结构的实验研究阈下情感启动效应的机制及轻度弱智儿童在阈下情感启动中的归因澳门初中生之压力来源、因应行为与身心健康之关系研究21世纪教师形象设计论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深圳市罗湖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初探“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学教师对计算机类教学媒体的态度及引导论网络时代的教师角色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当代教师职业成熟的探索与追寻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问卷的研制教师“亚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创新教育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全国数学骨干教师调查报告论教师组织的知识管理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论教师成为研究者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成就目标定向与人格特征的研究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能——一项个案研究澳门实施教师评鉴制度之教师倾向性研究被规约的教师职业——知识制度的社会基础及其表现(博士)理想学生观的时代解读与建构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研究——关于学生观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论师生关系的新发展论创新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道德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对立与合作攻击性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儿童攻击行为的某些认知神经基础青少年强迫症状的特点及其认知归因研究家庭教育资源结构、特点及其与小学生心理素质关系的研究欺负卷入儿童的自我概念及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研究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自立问卷的初步编制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编制与实测小学儿童概念扩展创造性的发展研究4-6岁儿童解决比例推理问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小学三、五年级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启发效应研究儿童规则推理能力训练及其迁移效应的实验研究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训练研究9-11岁儿童日常情境中传递性推理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儿童早期心理理论能力的实验研究目标清晰度对不同反馈方式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后继成绩的影响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及其与家庭因素关系的追踪研究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目标、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童年中期儿童社会能力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焦虑大学生自我图式的实验研究影响在校生应对方式因素的情境研究抑郁焦虑大学生心境一致性的实验研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理论分析及其对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控的研究对独生子女人格的异质分析南昌市初中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我国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研究论体验及其价值生成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论哈里波特的人物形象对我国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意义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博士)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人际信任、社会期望及自尊的关系研究受虐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其个性特征初探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中专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编制的初步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成瘾状况与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儿童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和人际关系因素的关系研究长沙市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儿童欺负行为与自我概念的研究关于3-7岁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状况的研究(博士)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自尊及其相关的若干因素研究分布式学习心理生理反应信息测试分析系统开发研究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焦虑特点的研究自我理解的发展情况研究宁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儿童青少年感觉寻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研究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博士)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畲族家庭环境状况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学生自卑感及其与自我归因、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博士)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研究晋江市中小学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的调查研究影响高中女生数学成绩的心理因素及对策探讨福清市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论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教师素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青少年学生的自尊、自我和谐和网络关系的研究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大中学生宽恕内涵认知及宽恕风格发展的实证研究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观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后大学生的应激障碍及应对策略大学生自恋人格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个性的意义及其培养大学生社会化成长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的初步研究大学生使用BBS的心理因素初探:质与量的研究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研究儿童打斗行为形成与平息机制及其亚文化特征比较大学生动物意象呈现及整合规律的探索性研究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学教师工作倦怠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青年人格发展与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上海市高中女生减肥群体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在初中生学习动机干预策略中的应用研究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不同情境中大学生的成就目标取向和自尊对自我设限的影响学习适应量表(增订版)在上海地区的修订与应用研究青少年友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研究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作用的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模型构建家长素质与儿童心理健康关系的实验研究
认为心理健康的认为题目,无论有哪些,但最终的一定要主题鲜明,让人一目了然,这样才能体现你论文的中心思想的,对心理健康的标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挥属性,可以从人的思想上去写,可以从人的外在形象的健康,也可以成人的外在形体的健康来解剖人的心理健康,或者可以从人的器官感官的不同来解剖人的心理健康,还可以从人的生活方式的不同来解剖人的心理健康的。
不太好找,一般测验可以找到但是要是想找到常模和测量标准很难得。除非你花钱买个。或者去学校看看能不能找到老师用学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