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课题论文

发布时间:

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课题论文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中厌学成因分析论文

1概念界定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本身缺乏兴趣,从而感到厌恶、反感甚至痛苦的心理现象。是学习主体在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对所接受知识的排斥,由此引起的学习行为上的懒惰表现[3]。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4]。

2成因阐析

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是农业社会的文化,是君主专制与封建宗法制度下的文化产物。农耕为主,以农业为生存根基,浓厚的重农思想下,国民性主要表现为保守与排外、勤俭与忍耐、无知与自傲、偏好稳定与安逸;以伦理佐政治,以人治国,君主专制与宗教制度高度结合的体制下,民族性格主要表现为中庸忍让、内敛、不张扬、好静不好动,薄肢体而重精神。中国古代体育形式大多不倡竞争,注重修身养性,形成了自娱性强的体育文化形态且影响至今,同时,一种对于体育活动价值的漠视态度也相伴而生。传统文化心态反映在体育上,就是追求娱乐,不求胜负;注重养生,不去冒险。

社会现状

民族性格映射到具体操作层面,表现为“重德轻体、重文轻武”。“重德轻体、重文轻武”是中国历史上突出的社会观念,这一观念经过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有意强化,已成为人们行为与价值取向的依据和准则[5]。“重德轻体”重视勤礼废力,通过穷理主敬读书反省提升内心修养,“重文轻武”导致人们在思想上形成对体育的轻视与排斥。步入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在生产力发展上的作用愈来愈大,半自动及智能化机器的大量使用,物质生产极大富裕,众多消闲娱乐手段,运动不足成为人类通病。体育是谋生有余的产物,对照体育各领域,不难发现,学校体育和职团体育是社会机制首先关注且持续扶助的公益文化事业,是整个社会在维持温饱的同时尚有余力去发展的领域。二者都是社会余暇的产物,而社区体育则是人们将自己从繁重的生存劳作中解放出来有个人余暇时的产物。观念决定人们的行为,关注扶助、余暇解放受时空所限,自古至今,体育运动始终无法得到广泛支持与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体育产业是发展现代体育文化的基础,当前社会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的体育文化,体育文化的贫瘠带来体育精神上的荒芜,体育行为上的盲目、缺失。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的双重作用,非行政助力,“余暇化”的体育易“边缘化”,并不像在西方那样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教学困局

当前,中职教育在观念、模式、内容、编制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职教教学理论是专业教学理论而非学科教学理论已是共识。受学科本位影响,现有的中职课程教学仍显孤立分散,滞后的专业教学标准未能及时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教材体系,造成“重技能轻身体、重技术轻基础”一边倒现象突出,未能在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间取得平衡。具体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上,尽管国家在所制定的《纲要》或《课程标准》中对如何给新的课程定性,包括对课程和任务描述,都增加了健康教育的内涵,但由于未对接专业对新课程的教育模式认真研究,使得新课程有名无实,尤其在具体操作层面,学生生源基础相差悬殊,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因繁就简,无法摆脱原体育课教学的基本框架。

主客矛盾

比照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参与主体,不难发现:生理上,中职学生身体心态还处在发展与完善的阶段,身体发展有着一定的不平衡性与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动作的协调能力呈暂时性下降的特点,存在动作迟缓的现象等等[6]。心理上,中职学生在这一阶段呈不稳定特点,在意志力上表现为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课堂上则表现为有较差的疲劳耐受力[7]。受社会就业等观念影响,学生认为体育学习与就业无关,导致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较低。反观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参与客体,容易得出:受传统体育术科教学方法影响,体育教师不自觉套用科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严格,教师讲解多而学生练习少,要求动作准确性,忽略学生活动这一大块内容。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一些技术动作的原理根本不能接受[8]。但如认知性知识的学悟进阶一样,操作性知识的学练也要进化,粗框泛化到精细分化再到熟练自动化,正是这一过程的精要概述,不强调技术的规范完整并不等于弱化技术传习,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应守住此要义。

3模式建构

指导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相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而言,从中职2000年版《大纲》、2009年版《纲要》名称的.更迭不难发现,教育部门已意识到《大纲》在中职当前具体课程的操作实施中,统的过死,刚性规定较多,忽视学生主体等弊端,在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暂用《纲要》过渡,最终走向以专业设置为基础而开发的课程标准。

课程中职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就是要选择一种新的课程模式,使其在一般和特殊两个层面都为满足企业、行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提供最大化的教育帮助。一般,指其作为中职基础课,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的作用;特殊,指其为专业学习和技能养成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发展诉求,促进可持续学习。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按综合模式开发。课程设置上,不过于强调学科本身的固有体系与逻辑顺序,转学科类课程为“体验健康的身体活动与精神”的体验类课程,转“为科学服务”为“为生活服务”的回归类课程;课程设计上,围绕岗位专业能力需求,提炼该课程在培育发展该岗位专业能力上独有的内容、方法与手段;课程内容上,不过于强调技术的规范性与完整性,针对不同专业未来职业对学生体育素养的特殊诉求,结合学生自身体验到的生活经验,把健康教育的某些内容具体体现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之中;课程实施上,在改造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保留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程序与步骤,忠实适应并创新,使“课程实施”向民主、开放的方向发展;课程评价上,将定量化知识技能评价与定性化显性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及行业企业评价相结合[9]。按照中职专业目录[10]划分,结合学生未来将要从事职业的特点及职业对体能的特殊需求,依据各专业岗位工作时的主要身体姿态(坐、站、走、跑、跳、攀、爬等)、操作动作(速度、精度、幅度、结构等)、操作活动的性质(静力性、动力性)等方面[11],重点选择能提高职业体能和专业技能的课程内容开展教学,已是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主流趋向。以各专业操作活动性质为标准,将财经商贸、文化艺术、司法服务、公共管理、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医药卫生、休闲保健等专业归于静态固资类专业;将旅游服务、学前教育、文化艺术(表演类)、农林牧渔、资源环境、能源化工、水木水利、加工制造、轻纺食品、交通运输等专业归于流动变姿类专业。静态固资类专业的岗位工作多属静力性运动,对肢体力量耐力要求较高,长时伏案或站立较易引发慢性骨骼肌肉劳损;流动变姿类专业的岗位工作多属动力性运动,对速度耐力、绝对力量要求较高,劳动强度大,肢体局部易肌肉僵化。对静态固资类专业学生,强化颈、肩、腰、腹的相对力量和静力性耐力、协调灵敏性;对流动变姿类专业,则着重强化其上下肢绝对力量和综合体能。具体操作实施上,体育教师应以现有《纲要》为基础,根据不同专业核心体能需求,在必选基础模块部分筛选项目内容并区分各专业考核标准,将选项拓展模块A中针对学生兴趣特长和身体状况所开设的内容,主动导向拓展模块B中对体力和技能有特殊要求,与职业生涯有关的限选内容上。以期实现健身娱乐、养生保健向生涯发展的转变。

教学目前中职体育主要采取班级授课制,按固定的课表、人数和大致相仿的年龄层次进行课堂教学。这是为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学过程,在硬件设施欠缺情况下的权宜之计。这种力求统一同步的教学组织形式,极大束缚了身体直接参与活动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具有的动态教育特征,应根据活动类课程的基本特征和适用标准、不同教学内容与阶段的适用范围,选择有利于加强师生合作,学生间多向交流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方法。将“分科选项制”与“集中分散制”这两种突出动态教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既考虑了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与体力存在差异的基本特征,又结合了职业生涯发展对体育素养的特殊需求。以专业部各年级为单位,根据不同岗位职业特点对体育素养的诉求,在选择适于发展该岗位特殊体能素质的项目的基础上,层级递进,展开年级选项集中教学与分散练习便是对以上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的一种有益尝试。而针对选项集中教学与分散练习逐级进阶的动态性特征,在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教材内容的不同,对于高技能组合性项目的教学,宜在“提示型同步学习”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向“合作型同步学习”教学模式转化,即转“讲解——示范——练习”为“探讨——讲评——提高”;对于集中配合、同伴间协作或对抗性项目的教学,宜采用“合作型分组学习”教学模式,即“合理分组——小组活动——评价(比赛)”;对于游戏娱乐性项目的教学,宜采用“陶冶型分组学习”的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情感体验”[12]。当然,模式只是手段,为实现目标,以上根据项目特征分类的教学模式,在具体使用中,可相互借鉴综合使用。以发展思维能力的“直观感知”教学法(演示观摩)、“语言表达”教学法(讲授谈话讨论),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实际训练”教学法(练习实习)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转换,对重“教法”轻“学法”的转变,以提高学生探索、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法被提出并广泛使用。方法的应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把方法视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那么为实现课程目标为安排的教学内容,就是决定方法个性特征的基础。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决定其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做精讲多练、多直观少抽象、多启发少灌输、多合作少命令、多探索少填鸭式的处理。

评价基于中职教育与普教千丝万缕的联系,过去的中职体育教学评价也循普教做法,只注重生物效应而忽视其他,以评促教,使得教育导向有失偏颇。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除应定量评价考核《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水平,以及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情况外,对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及提高职业素养的进行考核,应更多采取定性和发展性评价,着重考量学生的进步幅度和发展潜能;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以能否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为前提,不片面追求课堂形式规范化,重视教学实施和创新的有效性;《纲要》中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在考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标准》中的评价指标只涉及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却未列一般健康状况的指标,应教会学生对与职业病相关的各项健康指标简单的检查与评价;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除应有学校、教师、学生外,更应加入职业岗位、行业单位的评价。

4结语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中“厌学”成因是多重的,既往研究多从客观学生差异、场地设施单一、主观教改滞后、学科本位第一等方面着手,较少探究厌学产生的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及教学观念等原因,本文尝试从上述三方入手,深入揭示中职生厌学体育本质,从矛盾主体出发,归纳总结出以专业特征、岗位需求为基点的中职体育与健康综合课程模式的主体构架。为更好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融入专业教学要素和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促进学生职业特质和职业能力形成,提供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陈玲.中职学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以甘肃煤炭工业学校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5(7).

[4]崔永华.厌学[EB/OL]..

[5]杨正云.对重文轻武社会观念的讨论——从体育视角出发[J].肇庆学院学报,2008,29(2):76~78.

[6]韩金磊,康冬宁.浅谈体育教学中体育兴趣的培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78~80.

[7]施惠娟.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策略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6):44~45.

[8]陈风明.浅析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厌学现象及对策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6(2):14~15.

[9][12]郑厚成.体育与健康教学参考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通知[Z].

[11]郑晓钟.中职体育教学不同专业因需施教的探索[J].体育教学,2014(4):31~32.

为什么在同一个班级里学习,接受同样教师的指导,学习效果却迥然不同?其中固然有孩子天赋、天资等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问题。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学习习惯必然是良好的;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其学习习惯一定是糟糕的。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一、现在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如今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2、没有养成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3、自己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据我们调查和研究发现,在小学生中不良的学习习惯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1、随意散漫型:上课也好,平时早读、自习也好,家庭作业完成也好,全是无精打采的,随意听,随意写,写多少算多少,作业订正的事能拖就拖,能赖就赖。教师批评他(她),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教师你有几个招,学生心中“明如镜”——反正你也不能长时间留课,总得让我回家吧。一个随意将学习习惯拖进了“深渊泥潭”。2、过分依赖型:这种学生,表面看起来是乖巧的,老师、家长叫做什么就完成什么,看起来是省心,实际上,这种学生的依赖心理严重,什么都要等着老师来布置,什么都要等着家长来检查与督促,长此以往,学生必将丧失自我,没有学习的激情与个性。3、应景应试型:这种学生,每次的考试成绩一般还不错,但一旦考察其综合素质时就会露出破绽——只有死记硬背的课内知识,少有综合性的课外知识,变成书本、教材的“知识容器”“书橱”。这种能应景、应试的学生,“酿成”的是高分低能的结果,原因在于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不教我就不会主动去猎取,学习的迁移能力极弱。4、无所畏惧型:这是最可怕的一种学生。对学习没有丝毫的概念,每天虽然都背着书包正襟危坐在课堂,但心思全不在学习上,要笔记没有笔记,要作业没有作业,老师留他(她)下来,家长“配合”打骂,孩子摆出“刘胡兰的英模架势”——任君“严刑拷打”,我自“守口如瓶”。发展到最后必定是极致的厌学。二、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好的学习习惯非但重要,而且应及早培养。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一棵带有枝枝权.杈又弯弯曲曲的小树,长大能直吗?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说的“养其习于童蒙”也就是这个意思。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诸如课前预习功课,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先复习再做作业等都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能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能避免注意力的分散,使意识专注与学习之上,因而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反之,诸如先玩耍后做作业,躺在床上看书,不认真书写,文具书本信手乱丢等都是坏的学习习惯。坏习惯不仅徒增学生的身心负担,有损其身心健康,而且也会降低学习效率。也正因为这样,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十分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如俄国教育家乌审斯基则指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以及从生活获得信念与习惯形成的”、“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再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孔子之后,历代学者都曾强调了培养良好习惯问题。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1、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越早越好,逐步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否则就是麻烦的,因为就像“建筑师要想建造一座建筑物,他就需要选择一块开阔的地段。假如地面上已经有了房屋,他便必须把它拆掉,方才能去建造一所新房屋”一样。夸美纽斯的这段话提示我们,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越早越好,因为如不乘其“心理上还很清新”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让其自发地形成不良习惯,要想改正过来,就十分艰难费事了。比如,小学生写字姿势一旦形成了弯腰驼背的习惯,家庭作业一旦形成了马虎了了事的习惯,即使花费几倍精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纠正,有些人甚至会保持终生。所以,当然,在强调尽早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同时,还需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发展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对1-3年级的学生,应以培养他们专心听讲、写字姿势正确的良好习惯为重点;到4-6年级,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上课前先预习,作业整齐、规范、细心、迅速等要求,以使他们在小学毕业前养成“先预习,后听课; 先复习,后作业;先作业,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加强教育,启发自觉尽管有些习惯是由于无意重复所养成的,但人的大多数良好习惯都是有意识养成的。而要使小学生能有意识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必须通过教育使小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养成此种学习习惯,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养成此种良好习惯的欲望;其次必须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即有信心、决心和恒心。例如,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那就要有坚持精神:不但每天都要阅读,而且还要坚持摘抄,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换言之,要使学生自觉做到“我要干”,而非“要我干”。(三)从“小”做起,贵在坚持诸葛亮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一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以逐步帮助小学生全面地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例如: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要求:预读习惯、查读习惯、划读习惯、摘读习惯、询读习惯、注读习惯、比读习惯、议读习惯。在培养小学生这八个习惯过程中,只能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失地逐步地培养,最终由小积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四)严格格求,反复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怎样才能使强化有效果呢?首先,要步调一致:各课教师间要一致,班与班之间要一致,教师与家长要一致。否则,就容易发生“内耗”。以“认真书写”习惯为例,如果教师在学校里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严格训练,而家长却听之任之,甚至因为家庭中某些特殊情况而允许孩子“例外”,则孩子不仅不但形不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甚至还有可能形成“胡写作业”的恶习。其次,要持久要求。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使小学生逐步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在培养习惯问题上,决不能也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发生。为了做到持久要求,可给小学生订一些制度,并严格地检查监促他们执行。(五)整体培养,互相促进除了学习习惯外,对小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但在上述诸多习惯中,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因为小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马大哈”的话,那么,要培养他形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就比较困难。因此,为要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决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而要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结合起来进行。(六)消除恶习,破旧立新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教育他们自觉地与自己已经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一要启发学生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性,促使小学生下决心改掉老毛病;二要帮助学生解决行动中的具体困难,落实具体措施;三要不断提醒督促检查,并善于运用批评和表扬武器;四要要求小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的很好:“每一回破例,就像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2、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前预习课程是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作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为课堂做好准备。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学习。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作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可用“△”号标上,有疑问的地方可选用“﹋﹋”画上,在旁边打上“?”号,以便在上课时能侧重学习。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学生认为要书写的作业才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却认为是可做可不做。就拿我班的学生来讲,每次上课检查预习情况时,发现总有一部分的学生没有完成预习作业,这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就此情况,我认为布置预习作业时最好能有一些书写形式。如在语文方面布置预习新课的作业,可以拟定几个预习要求,让小学生根据这几个要求完成预习作业,使学生逐渐形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吸收知识的胜地。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课改目标和各项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各项目标的实施和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见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积极主动思考和发言,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在关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应沉下心来,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善于提问、积极思考的习惯。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在培养课堂学习习惯上下大功夫。如:课前准备习惯、听课习惯、积极、大胆发言习惯、严明课堂纪律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等。(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的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加以强化,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思考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前提。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的精神上,就是要敢于质疑。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不懂敢问、有意见就发表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所以课堂上教师在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坚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逐步养成勤于思索的好习惯。(五)培养学生积极阅读的好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算作阅读,它可以是视角的、听角的、触角的或者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喜欢阅读、学会阅读,最后达到自主阅读是孩子早期阅读的自然发展过程。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有助于人的成长。应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家长应为孩子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积极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要求孩子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每天观看少儿电视节目不少于10分钟,每周背诵古诗文不少于2首。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摘抄课外读物的精彩片段,或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通过阅读带来的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并能够向周围同学带来信息。在学校,班主任可以把教室设计成阅读的天堂。教室的墙上可以挂上名言警句;教室的角落可以设计成图书角;板报上写出每期的阅读材料;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现在有很多学生怕写作业或做作业只是在应付老师,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下去,回去马马虎虎地写完就去玩了,有的一心三用,边做作业边看电视边玩玩具;有的做作业不假思考,碰到问题就马上问家长;有的甚至不完成作业或拿别人的作业来抄……。因此,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应从几个方面着手:(1)、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的作业当天完成,并让家长配合检查督促,教师要及时收发作业。(2)、作业要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不懂的问题就向别人请教,直到理解为止。(3)、作业要认真,有些学生为了去玩就很快地马虎地写完作业,作业书写页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常写错字漏字.这是小学生最常犯的错误,教师就要强调作业时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完成,并且要认真地书写好每一个汉字。(4)、要学会“自我检查”,学生做完作业后,要独立自我进行检查,养成自我修改的良好习惯。(5)、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做作业时,碰到难题要勤查工具书,不要一碰到难题就不做了或马上请教大人,这样,学习进步就很慢。教师在教学时应经常鼓励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作业完成后,要及时收拾书包,把作业本、书本、文具等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有序的放进书包。(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长久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满堂灌”,一堂课老师自己不停地讲,学生就如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小鸟,只顾着张着嘴巴被动地接受着“食物”。为什么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呢?多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面对新知识,先让他们自己去琢磨去思考,一个人搞不明白的,就建立互助小组,几个学生一个小组,在一起讨论、分析,然后得出他们的结论。而我们老师不妨也做一个“懒老师”,有些问题不包办代替,只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让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去解决。也许从学生万变的思维中,能给我们老师带来惊喜。3、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若干具体方法(一)多加训练。单靠书本说教不行,需经长期严格训练。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二)认真评比。对学生的习惯行为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要做到七结合:行为考试和书面答卷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平时和期末相结合;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相结合;自我评估和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和学生相结合。(三)正确指导。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具体指导,如怎样阅读、怎样书写等等。教师要立足课堂,指导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好常态课,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注重评价,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四)以身作则。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一种隐藏的教育。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家长也要作到。(五)奖罚分明。这也是形成习惯的后盾。必要的惩罚也是应该的。凡有制度和规定,都要经过孩子讨论、认同。(六)单个击破。发现问题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各个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制订班级学习制度,以督促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七)倡导活动。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在趣味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八)家校结合。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的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结语: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要形成好习惯,就要从小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众多良好习惯中的一小部分。但总的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中学生厌学成因及应对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来寻找厌学情绪产生的错综复杂的原因,找到它的根源,并结合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分析其形成的过程,并从中找到调整这种情绪的办法,在教学中有效地落实相关的措施,使学生的学习向良性的方向发展,使教学能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地进行。

关键词: 厌学;家长;教育体制;思想

目前学生的思想状况很让人担忧,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存在着学生厌学的情况。学生本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本应对新鲜事物和知识充满好奇的,可事实确不是这样,这使人感到非常困惑。

一、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一)家长施加的压力太大,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家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无视客观情况,盲目根据自已的期望,对孩子提出了许多超越孩子能力的要求,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二)现代社会的诱惑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人们都讲究物质享受,这些对学生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学生大多缺乏克制力和分辨力,他们大多注重直观的感受和物质的感观刺激,物质诱惑容易转移其注意力,导致学生盲目攀比,无法专心学习。

(三)传统的教育体制抑制了学生的活力

传统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束缚比较多,在这种教育体制之下,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缺乏自主权,学生习惯了在既定的框架里进行思维活动,其创新活力也被抑制了。

二、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措施

(一)家长应多关爱孩子,以理解为主。

首先,应以平常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孩子,不能老是把自己的孩子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而要务实,要始终把他们放到一个普通人的位置,做普通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在此基础之上适当地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自身能力。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把握好度,否则又会落入期望过高的泥潭。

其次,对孩子的成绩不能“斤斤计较”。面对孩子的成绩,家长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而应该客观来看待,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首先要做的应该是理解,因为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考试成绩不如意,其本人心里也不是很好过,如果家长一味地批评孩子,这会使孩子仅有的一点信心也随着严厉的批评而散失。家长要平心静气地帮助孩子总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其成功的'地方要予以肯定,对其失败的地方也要予以纠正,并提出好的学习建议,让学生相信其自身是可以学好的。

最后,对孩子的理解不代表对他的纵容和放任。对其明显有过错的地方要能够批评,让他知道这次的失败有他个人的因素,让他明白自己有过失,这样才能促其反省。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一味地推卸责任,纠正他们得过且过的错误思想,减轻学生侥幸的心理。

(二)学校要结合本校本班实际,因材施教

一般来说,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现在的学校重点中学和非重点并立,城镇和乡下中学并立,这些学校的生源由地区形成、自然分类,就个体的学校来说生源地相对统一,所以很可能就会呈现某一地区特点,当然这些特点有时还需学校总结培养方能形成,而这些特点就是每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优势,依据这些特点,来发展本校的特色,比如说有的学校学生,在体育或音乐、美术等方面有优势,而在语数外物化等科目方面却不是太好,这样我们就可以避重就轻,适当地考虑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才能,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也能使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找到信心,从而改变厌学的、得过且过的态度。总之,每个事物总会有个性,或者说有其作为这一事物的特殊性,所以各个事物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顺应事物的规律,使事物和谐有序地健康发展。

(三)社会要给教育以高度关注

人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要来关注教育、支持教育,而不能从表面上片面地来看教育。从目前的发展态势上来看,教育不容乐观,一种普遍的观点就是教育不直接创造财富,因此就可重视可不重视。这是严重错误,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育水平的发展程度,因为教育虽不直接创造财富,但创造了无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传播了无比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而这些知识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在各个领域都对生产生活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生产领域,教育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能在各个领域促进劳动生产的提高,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教育对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每个人都应对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关注学生,关注教师,关注教育环境、教育资金设备等,同时某种程度上教育也是一项弱势产业,它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它。

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我们只有找到原因,研究对策,才能有效地调整好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向学习的良性方向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克服小学生厌学对策研究论文

为什么在同一个班级里学习,接受同样教师的指导,学习效果却迥然不同?其中固然有孩子天赋、天资等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问题。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学习习惯必然是良好的;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其学习习惯一定是糟糕的。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一、现在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如今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2、没有养成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3、自己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据我们调查和研究发现,在小学生中不良的学习习惯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1、随意散漫型:上课也好,平时早读、自习也好,家庭作业完成也好,全是无精打采的,随意听,随意写,写多少算多少,作业订正的事能拖就拖,能赖就赖。教师批评他(她),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教师你有几个招,学生心中“明如镜”——反正你也不能长时间留课,总得让我回家吧。一个随意将学习习惯拖进了“深渊泥潭”。2、过分依赖型:这种学生,表面看起来是乖巧的,老师、家长叫做什么就完成什么,看起来是省心,实际上,这种学生的依赖心理严重,什么都要等着老师来布置,什么都要等着家长来检查与督促,长此以往,学生必将丧失自我,没有学习的激情与个性。3、应景应试型:这种学生,每次的考试成绩一般还不错,但一旦考察其综合素质时就会露出破绽——只有死记硬背的课内知识,少有综合性的课外知识,变成书本、教材的“知识容器”“书橱”。这种能应景、应试的学生,“酿成”的是高分低能的结果,原因在于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不教我就不会主动去猎取,学习的迁移能力极弱。4、无所畏惧型:这是最可怕的一种学生。对学习没有丝毫的概念,每天虽然都背着书包正襟危坐在课堂,但心思全不在学习上,要笔记没有笔记,要作业没有作业,老师留他(她)下来,家长“配合”打骂,孩子摆出“刘胡兰的英模架势”——任君“严刑拷打”,我自“守口如瓶”。发展到最后必定是极致的厌学。二、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好的学习习惯非但重要,而且应及早培养。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一棵带有枝枝权.杈又弯弯曲曲的小树,长大能直吗?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说的“养其习于童蒙”也就是这个意思。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诸如课前预习功课,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先复习再做作业等都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能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能避免注意力的分散,使意识专注与学习之上,因而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反之,诸如先玩耍后做作业,躺在床上看书,不认真书写,文具书本信手乱丢等都是坏的学习习惯。坏习惯不仅徒增学生的身心负担,有损其身心健康,而且也会降低学习效率。也正因为这样,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十分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如俄国教育家乌审斯基则指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以及从生活获得信念与习惯形成的”、“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再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孔子之后,历代学者都曾强调了培养良好习惯问题。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1、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越早越好,逐步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否则就是麻烦的,因为就像“建筑师要想建造一座建筑物,他就需要选择一块开阔的地段。假如地面上已经有了房屋,他便必须把它拆掉,方才能去建造一所新房屋”一样。夸美纽斯的这段话提示我们,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越早越好,因为如不乘其“心理上还很清新”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让其自发地形成不良习惯,要想改正过来,就十分艰难费事了。比如,小学生写字姿势一旦形成了弯腰驼背的习惯,家庭作业一旦形成了马虎了了事的习惯,即使花费几倍精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纠正,有些人甚至会保持终生。所以,当然,在强调尽早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同时,还需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发展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对1-3年级的学生,应以培养他们专心听讲、写字姿势正确的良好习惯为重点;到4-6年级,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上课前先预习,作业整齐、规范、细心、迅速等要求,以使他们在小学毕业前养成“先预习,后听课; 先复习,后作业;先作业,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加强教育,启发自觉尽管有些习惯是由于无意重复所养成的,但人的大多数良好习惯都是有意识养成的。而要使小学生能有意识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必须通过教育使小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养成此种学习习惯,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养成此种良好习惯的欲望;其次必须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即有信心、决心和恒心。例如,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那就要有坚持精神:不但每天都要阅读,而且还要坚持摘抄,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换言之,要使学生自觉做到“我要干”,而非“要我干”。(三)从“小”做起,贵在坚持诸葛亮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一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以逐步帮助小学生全面地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例如: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要求:预读习惯、查读习惯、划读习惯、摘读习惯、询读习惯、注读习惯、比读习惯、议读习惯。在培养小学生这八个习惯过程中,只能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失地逐步地培养,最终由小积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四)严格格求,反复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怎样才能使强化有效果呢?首先,要步调一致:各课教师间要一致,班与班之间要一致,教师与家长要一致。否则,就容易发生“内耗”。以“认真书写”习惯为例,如果教师在学校里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严格训练,而家长却听之任之,甚至因为家庭中某些特殊情况而允许孩子“例外”,则孩子不仅不但形不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甚至还有可能形成“胡写作业”的恶习。其次,要持久要求。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使小学生逐步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在培养习惯问题上,决不能也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发生。为了做到持久要求,可给小学生订一些制度,并严格地检查监促他们执行。(五)整体培养,互相促进除了学习习惯外,对小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但在上述诸多习惯中,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因为小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马大哈”的话,那么,要培养他形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就比较困难。因此,为要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决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而要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结合起来进行。(六)消除恶习,破旧立新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教育他们自觉地与自己已经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一要启发学生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性,促使小学生下决心改掉老毛病;二要帮助学生解决行动中的具体困难,落实具体措施;三要不断提醒督促检查,并善于运用批评和表扬武器;四要要求小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的很好:“每一回破例,就像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2、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前预习课程是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作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为课堂做好准备。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学习。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作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可用“△”号标上,有疑问的地方可选用“﹋﹋”画上,在旁边打上“?”号,以便在上课时能侧重学习。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学生认为要书写的作业才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却认为是可做可不做。就拿我班的学生来讲,每次上课检查预习情况时,发现总有一部分的学生没有完成预习作业,这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就此情况,我认为布置预习作业时最好能有一些书写形式。如在语文方面布置预习新课的作业,可以拟定几个预习要求,让小学生根据这几个要求完成预习作业,使学生逐渐形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吸收知识的胜地。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课改目标和各项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各项目标的实施和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见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积极主动思考和发言,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在关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应沉下心来,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善于提问、积极思考的习惯。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在培养课堂学习习惯上下大功夫。如:课前准备习惯、听课习惯、积极、大胆发言习惯、严明课堂纪律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等。(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的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加以强化,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思考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前提。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的精神上,就是要敢于质疑。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不懂敢问、有意见就发表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所以课堂上教师在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坚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逐步养成勤于思索的好习惯。(五)培养学生积极阅读的好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算作阅读,它可以是视角的、听角的、触角的或者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喜欢阅读、学会阅读,最后达到自主阅读是孩子早期阅读的自然发展过程。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有助于人的成长。应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家长应为孩子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积极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要求孩子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每天观看少儿电视节目不少于10分钟,每周背诵古诗文不少于2首。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摘抄课外读物的精彩片段,或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通过阅读带来的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并能够向周围同学带来信息。在学校,班主任可以把教室设计成阅读的天堂。教室的墙上可以挂上名言警句;教室的角落可以设计成图书角;板报上写出每期的阅读材料;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现在有很多学生怕写作业或做作业只是在应付老师,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下去,回去马马虎虎地写完就去玩了,有的一心三用,边做作业边看电视边玩玩具;有的做作业不假思考,碰到问题就马上问家长;有的甚至不完成作业或拿别人的作业来抄……。因此,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应从几个方面着手:(1)、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的作业当天完成,并让家长配合检查督促,教师要及时收发作业。(2)、作业要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不懂的问题就向别人请教,直到理解为止。(3)、作业要认真,有些学生为了去玩就很快地马虎地写完作业,作业书写页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常写错字漏字.这是小学生最常犯的错误,教师就要强调作业时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完成,并且要认真地书写好每一个汉字。(4)、要学会“自我检查”,学生做完作业后,要独立自我进行检查,养成自我修改的良好习惯。(5)、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做作业时,碰到难题要勤查工具书,不要一碰到难题就不做了或马上请教大人,这样,学习进步就很慢。教师在教学时应经常鼓励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作业完成后,要及时收拾书包,把作业本、书本、文具等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有序的放进书包。(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长久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满堂灌”,一堂课老师自己不停地讲,学生就如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小鸟,只顾着张着嘴巴被动地接受着“食物”。为什么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呢?多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面对新知识,先让他们自己去琢磨去思考,一个人搞不明白的,就建立互助小组,几个学生一个小组,在一起讨论、分析,然后得出他们的结论。而我们老师不妨也做一个“懒老师”,有些问题不包办代替,只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让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去解决。也许从学生万变的思维中,能给我们老师带来惊喜。3、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若干具体方法(一)多加训练。单靠书本说教不行,需经长期严格训练。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二)认真评比。对学生的习惯行为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要做到七结合:行为考试和书面答卷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平时和期末相结合;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相结合;自我评估和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和学生相结合。(三)正确指导。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具体指导,如怎样阅读、怎样书写等等。教师要立足课堂,指导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好常态课,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注重评价,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四)以身作则。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一种隐藏的教育。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家长也要作到。(五)奖罚分明。这也是形成习惯的后盾。必要的惩罚也是应该的。凡有制度和规定,都要经过孩子讨论、认同。(六)单个击破。发现问题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各个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制订班级学习制度,以督促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七)倡导活动。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在趣味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八)家校结合。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的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结语: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要形成好习惯,就要从小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众多良好习惯中的一小部分。但总的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1.家庭的溺爱,导致小学生缺乏自强自立的精神,不愿意被拘束,怕吃苦;2.大人金钱至上的追求理念,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人生目标不明晰,不正确;3.现在学校重分数,轻能力的教育方式;4.老师经济补助不足,或跟风随大流,导致老师对课外辅导下功夫,而在课堂,则混日子;5.电视,电脑的信息量太大,良莠不齐,小学生没有选择能力,家长和老师都没有做好辅助作用,大孩子拦路“借钱”,小学生害怕;6.学习内容枯燥,不切实际,不能让小学生提起兴趣;而学习外的游戏,电视过多了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7.家长揠苗助长,太早让小学生学会了相应内容,课堂内容炒剩饭,无法吸引小学生;8.各种课外辅导班,让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叛逆心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近年来,小学生厌学情绪趋于严重,尤其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而数学学科本身又具有抽象性,大多数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学起来感到非常枯燥,所以即使老师耐着性子苦教,孩子们硬着头皮死学,孩子们是“吃得苦中苦”也却极有可能是“高分低能”。 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应用的广泛性,给数学教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经常耳闻目睹这样的现象,孩子们常常沉迷于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主要原因就是游戏的“趣味性”。如果数学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怎么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它在人的生活中和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化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为“有趣”,让数学课堂成为趣味快乐的课堂,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位教师使命和职责。二、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1,指导思想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兴趣不高,对决定其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知识不感兴趣,那么,素质教育的实现将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直接影响了他的知识接受。因此,无论从新课改的要求,还是教育教学新理念、社会需求的现实需要出发,学校教育必须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问题。2.理论依据 依据教育心理学等青少年的学习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选择适合本班教育教学实际的、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研究方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对象1.总体目标以王楼中心小学三(2)班学生为研究和实验对象,逐步进行实验、总结、分析、论证,再实验,再分析,再总结,以便总结出可具体操作、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在本校各班数学教育教学中全面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我校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2.研究方法及预期效果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精心搞好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数学、爱学数学、学好数学。3.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1)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情况调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主要原因。 (2)问题的趣味性、生活化对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分析。(3)教师魅力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4)竞赛活动、实践活动体验成功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影响分析。(5)生活化问题情境创设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6)多媒体教学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分析。4.对象:三年级学生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采取怎样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以及应用数学的兴趣。初步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1.建立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体现师生平等的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参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研究。2.通过较多的创造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生活化,体会到数学在身边对数学学习兴趣影响的研究。3.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的趣味性,通过问题的有趣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4.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以数学的广泛应用价值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研究。5.合理安排小组竞赛形式,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6.合理有效的利用CAI技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研究。五、研究时间1.2013年3月——4月 确立小课题并制定方案选择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查找相关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以王楼中心小学三(2)班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出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主要原因。2.2013年5月——12月 研究阶段采用观察法、调查法,了解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课堂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搞好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数学、爱学数学、学好数学。3. 2014年元月——6月 总结阶段总结出可具体操作、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并在本校各班数学教育教学中全面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我校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六、预期目标1.研究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基本原理,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由原来的不愿学数学变成积极、主动、爱学数学。2.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查报告摘要: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而兴趣的丧失则导致了部分学生失去继续学习数学的动力,从而产生厌学的倾向,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保证。关键词:数学 学习兴趣一、调查目的、对象及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水平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无论是社会整体还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尤其是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更为广泛和基础,社会、学校、家庭对小学数学学习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小学课程最基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特别对自己所执教的三年级的35名学生进行了试卷调查与分析,具体的调查内容如下:1、 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原因;2、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3、 学生所喜欢的数学老师以及数学课堂。二、调查结果:(一)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原因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中年级的学生现阶段喜欢数学,是因为数学带给他们一种轻松的感觉;而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主要是觉得数学课堂和其他课堂比起来比较枯燥、无聊。学生对活跃“动起来、说起来”的课堂游戏以及分为最感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日常教学中游戏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堂一味的讲练由于太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二)学习数学的目的 大多数小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把数学当作一门考试的学科来对待,或者是为了不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才去学习。总而言之是“被学习”一族占多数,这些心理在不同程度上会给他们的学习数学带来一定的偏差和心理压力,以至于在数学学习上不能很好的接受和发挥。一个学生,只有从真正的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才能在更多地在学习中尽心尽力,但能明白其重要性的还太少,一般的学生都是出于外部的需要和压力才学习数学的。(三)学生对教师的看法。 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年轻的数学老师,在教师教学中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幽默的教学魅力,可见教师在专业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注重魅力教学的培养的优美化。绝大部分小学生喜欢欢快、轻松的数学课堂,更喜欢一个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贯穿始终的数学讲授课堂。孩子们更喜欢在欢快的课堂中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是给他们自身的一种肯定,同时还会以此为荣,从而从多方面去提高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的分析: 1、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课堂的氛围存在很大联系,而且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创设一个愉快的数学课堂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兴趣对日后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学习目的,同时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所以,作为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教学改进来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 3、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专业知识也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个人魅力,让更多的小学生爱上数学。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调查表 1、你喜欢数学吗?A.很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2、为什么喜欢数学?A.对生活有帮助 B.数学很有趣 C.上课有趣 D.增长知识 E.不知道3、 为什么不喜欢数学?A.上课不生动 B.数学太难 C.要死记硬背 D.基础差 E.不知道4、 学习数学对你自己本身来说重要吗?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5、 学习数学对你有什么好处?A.生存的工具 B.丰富知识 C.升学 D.没用处 E.不知道6、 学习数学是你自愿的吗?A.父母要求 B.学校规定,要考试 C.我自己喜欢 D.被逼的7、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A.自己喜欢 B.为了得高分 C.别人说数学很重要 D.多长见识 E.其他8、 你喜欢上数学课吗?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9、 上数学课有意思吗?A.很有意思 B.比较有意思 C.一般 D.没意思10、 你喜欢数学课上的哪些活动?A.讲练结合 B.合作讨论 C.做游戏 D.小组竞赛11、 你最讨厌数学课上做什么?A.讲练结合 B.合作讨论 C.做游戏 D.小组竞赛 E.其他12、 对现在的数学教师满意吗?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13、 老师怎样做才能让你更喜欢学习数学?A.幽默 B.和蔼可亲 C.热情洋溢 D.公平公正 其他14、 你喜欢老师当众表扬你吗?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15、 课外时间你会主动去学习数学吗?A.一直 B.经常 C.偶尔 D.从不注:1、请各位同学在以上表格中自己选择的方框上打“√”。2、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投票,不需写姓名。

b压力大,贪玩。

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b压力大,贪玩。

小学生厌学原因:必须强调的是,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有探索事物的本能,孩子厌学一定要从家长身上找原因,不能一味地抱怨或者责罚孩子,这样只能适得其反。1.家庭或学校布置的作业太难太多,孩子尽力也完成不了,时间长了会打击孩子信心,导致厌学;2.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的满足感和兴趣没有激发;3.家长或老师经常责骂孩子,或者不良引导、示范和刺激;对策:1.平时以鼓励为主,重视孩子每次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鼓励;2.家里营造学习氛围,家长少看电视手机,多看书,和孩子一起完成作业;3.加强与学校老师沟通,让老师适当表扬,增强孩子信心。

1.家庭的溺爱,导致小学生缺乏自强自立的精神,不愿意被拘束,怕吃苦;2.大人金钱至上的追求理念,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人生目标不明晰,不正确;3.现在学校重分数,轻能力的教育方式;4.老师经济补助不足,或跟风随大流,导致老师对课外辅导下功夫,而在课堂,则混日子;5.电视,电脑的信息量太大,良莠不齐,小学生没有选择能力,家长和老师都没有做好辅助作用,大孩子拦路“借钱”,小学生害怕;6.学习内容枯燥,不切实际,不能让小学生提起兴趣;而学习外的游戏,电视过多了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7.家长揠苗助长,太早让小学生学会了相应内容,课堂内容炒剩饭,无法吸引小学生;8.各种课外辅导班,让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叛逆心理;

小学生厌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现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欠发达 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初中学生厌学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下面佰佰安全网为大家介绍农村小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让大家知道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怎么办。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远离城镇的农村,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总是千方百计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区学校,这样造成学生数量流失,学生质量下降。再加上社会舆论的影响,有些家长和学生就认为在落后的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相比相差甚远,读书再好也没用,干脆就主动放弃学习。2.家庭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农村家庭中父母因文化水平较低,不懂科学教育、家庭经济困难、终日为生计奔波而疏于对子女的教育;少数单亲家庭对学生的生活起居与学习状况处于放任自流的现状;还有部分家长片面的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这些家庭的孩子很少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农村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缺陷颇多。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对策1.社会有关部门应大力抵制大众传播媒介中一些格调低下、观念错误、腐化堕落的东西,以免对中学生思想意识产生侵蚀,带来消极影响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社会舆论应该积极发挥其导向作用,对中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培养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和情感。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上的不良因素也深刻影响了农村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网络成瘾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成长。所以对于网络或网吧的管理要切实加强。2.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石。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和榜样。作为家长,应该时刻关心子女的身心成长状况,科学合理地解决家庭出现的问题,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既不能溺爱子女,也不要对子女提出不合理的期望,父母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时疏导子女的心理问题。家长们必须明白,学习成绩和分数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要尽量多与孩子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交流,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沟通。3.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学校可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及组织,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咨询等做到切实有效的服务。可以说,这是解决学生厌学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对策。可现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根本没有开展此项工作。

孩子厌学怎么办?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厌学原因,针对性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才能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让孩子爱上学习。

为什么在同一个班级里学习,接受同样教师的指导,学习效果却迥然不同?其中固然有孩子天赋、天资等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问题。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学习习惯必然是良好的;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其学习习惯一定是糟糕的。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一、现在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如今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2、没有养成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3、自己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据我们调查和研究发现,在小学生中不良的学习习惯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1、随意散漫型:上课也好,平时早读、自习也好,家庭作业完成也好,全是无精打采的,随意听,随意写,写多少算多少,作业订正的事能拖就拖,能赖就赖。教师批评他(她),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教师你有几个招,学生心中“明如镜”——反正你也不能长时间留课,总得让我回家吧。一个随意将学习习惯拖进了“深渊泥潭”。2、过分依赖型:这种学生,表面看起来是乖巧的,老师、家长叫做什么就完成什么,看起来是省心,实际上,这种学生的依赖心理严重,什么都要等着老师来布置,什么都要等着家长来检查与督促,长此以往,学生必将丧失自我,没有学习的激情与个性。3、应景应试型:这种学生,每次的考试成绩一般还不错,但一旦考察其综合素质时就会露出破绽——只有死记硬背的课内知识,少有综合性的课外知识,变成书本、教材的“知识容器”“书橱”。这种能应景、应试的学生,“酿成”的是高分低能的结果,原因在于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不教我就不会主动去猎取,学习的迁移能力极弱。4、无所畏惧型:这是最可怕的一种学生。对学习没有丝毫的概念,每天虽然都背着书包正襟危坐在课堂,但心思全不在学习上,要笔记没有笔记,要作业没有作业,老师留他(她)下来,家长“配合”打骂,孩子摆出“刘胡兰的英模架势”——任君“严刑拷打”,我自“守口如瓶”。发展到最后必定是极致的厌学。二、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好的学习习惯非但重要,而且应及早培养。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一棵带有枝枝权.杈又弯弯曲曲的小树,长大能直吗?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说的“养其习于童蒙”也就是这个意思。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诸如课前预习功课,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先复习再做作业等都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能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能避免注意力的分散,使意识专注与学习之上,因而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反之,诸如先玩耍后做作业,躺在床上看书,不认真书写,文具书本信手乱丢等都是坏的学习习惯。坏习惯不仅徒增学生的身心负担,有损其身心健康,而且也会降低学习效率。也正因为这样,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十分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如俄国教育家乌审斯基则指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性格,而性格是由天赋的倾向性以及从生活获得信念与习惯形成的”、“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再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孔子之后,历代学者都曾强调了培养良好习惯问题。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1、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越早越好,逐步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否则就是麻烦的,因为就像“建筑师要想建造一座建筑物,他就需要选择一块开阔的地段。假如地面上已经有了房屋,他便必须把它拆掉,方才能去建造一所新房屋”一样。夸美纽斯的这段话提示我们,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越早越好,因为如不乘其“心理上还很清新”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让其自发地形成不良习惯,要想改正过来,就十分艰难费事了。比如,小学生写字姿势一旦形成了弯腰驼背的习惯,家庭作业一旦形成了马虎了了事的习惯,即使花费几倍精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纠正,有些人甚至会保持终生。所以,当然,在强调尽早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同时,还需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发展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对1-3年级的学生,应以培养他们专心听讲、写字姿势正确的良好习惯为重点;到4-6年级,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上课前先预习,作业整齐、规范、细心、迅速等要求,以使他们在小学毕业前养成“先预习,后听课; 先复习,后作业;先作业,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加强教育,启发自觉尽管有些习惯是由于无意重复所养成的,但人的大多数良好习惯都是有意识养成的。而要使小学生能有意识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必须通过教育使小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养成此种学习习惯,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养成此种良好习惯的欲望;其次必须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即有信心、决心和恒心。例如,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那就要有坚持精神:不但每天都要阅读,而且还要坚持摘抄,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换言之,要使学生自觉做到“我要干”,而非“要我干”。(三)从“小”做起,贵在坚持诸葛亮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一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以逐步帮助小学生全面地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例如: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要求:预读习惯、查读习惯、划读习惯、摘读习惯、询读习惯、注读习惯、比读习惯、议读习惯。在培养小学生这八个习惯过程中,只能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失地逐步地培养,最终由小积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四)严格格求,反复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怎样才能使强化有效果呢?首先,要步调一致:各课教师间要一致,班与班之间要一致,教师与家长要一致。否则,就容易发生“内耗”。以“认真书写”习惯为例,如果教师在学校里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严格训练,而家长却听之任之,甚至因为家庭中某些特殊情况而允许孩子“例外”,则孩子不仅不但形不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甚至还有可能形成“胡写作业”的恶习。其次,要持久要求。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使小学生逐步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在培养习惯问题上,决不能也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发生。为了做到持久要求,可给小学生订一些制度,并严格地检查监促他们执行。(五)整体培养,互相促进除了学习习惯外,对小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但在上述诸多习惯中,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因为小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马大哈”的话,那么,要培养他形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就比较困难。因此,为要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决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而要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结合起来进行。(六)消除恶习,破旧立新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教育他们自觉地与自己已经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一要启发学生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性,促使小学生下决心改掉老毛病;二要帮助学生解决行动中的具体困难,落实具体措施;三要不断提醒督促检查,并善于运用批评和表扬武器;四要要求小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的很好:“每一回破例,就像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2、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前预习课程是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作简要的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为课堂做好准备。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询问,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的学习。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作不同的标记,如:重点内容可用“△”号标上,有疑问的地方可选用“﹋﹋”画上,在旁边打上“?”号,以便在上课时能侧重学习。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学生认为要书写的作业才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却认为是可做可不做。就拿我班的学生来讲,每次上课检查预习情况时,发现总有一部分的学生没有完成预习作业,这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就此情况,我认为布置预习作业时最好能有一些书写形式。如在语文方面布置预习新课的作业,可以拟定几个预习要求,让小学生根据这几个要求完成预习作业,使学生逐渐形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吸收知识的胜地。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课改目标和各项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各项目标的实施和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见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积极主动思考和发言,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在关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应沉下心来,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善于提问、积极思考的习惯。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在培养课堂学习习惯上下大功夫。如:课前准备习惯、听课习惯、积极、大胆发言习惯、严明课堂纪律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等。(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的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加以强化,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思考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前提。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的精神上,就是要敢于质疑。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不懂敢问、有意见就发表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所以课堂上教师在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坚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逐步养成勤于思索的好习惯。(五)培养学生积极阅读的好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算作阅读,它可以是视角的、听角的、触角的或者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喜欢阅读、学会阅读,最后达到自主阅读是孩子早期阅读的自然发展过程。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有助于人的成长。应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家长应为孩子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积极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要求孩子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每天观看少儿电视节目不少于10分钟,每周背诵古诗文不少于2首。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摘抄课外读物的精彩片段,或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通过阅读带来的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并能够向周围同学带来信息。在学校,班主任可以把教室设计成阅读的天堂。教室的墙上可以挂上名言警句;教室的角落可以设计成图书角;板报上写出每期的阅读材料;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现在有很多学生怕写作业或做作业只是在应付老师,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下去,回去马马虎虎地写完就去玩了,有的一心三用,边做作业边看电视边玩玩具;有的做作业不假思考,碰到问题就马上问家长;有的甚至不完成作业或拿别人的作业来抄……。因此,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应从几个方面着手:(1)、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的作业当天完成,并让家长配合检查督促,教师要及时收发作业。(2)、作业要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不懂的问题就向别人请教,直到理解为止。(3)、作业要认真,有些学生为了去玩就很快地马虎地写完作业,作业书写页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常写错字漏字.这是小学生最常犯的错误,教师就要强调作业时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完成,并且要认真地书写好每一个汉字。(4)、要学会“自我检查”,学生做完作业后,要独立自我进行检查,养成自我修改的良好习惯。(5)、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做作业时,碰到难题要勤查工具书,不要一碰到难题就不做了或马上请教大人,这样,学习进步就很慢。教师在教学时应经常鼓励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作业完成后,要及时收拾书包,把作业本、书本、文具等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有序的放进书包。(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长久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满堂灌”,一堂课老师自己不停地讲,学生就如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小鸟,只顾着张着嘴巴被动地接受着“食物”。为什么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呢?多给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面对新知识,先让他们自己去琢磨去思考,一个人搞不明白的,就建立互助小组,几个学生一个小组,在一起讨论、分析,然后得出他们的结论。而我们老师不妨也做一个“懒老师”,有些问题不包办代替,只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让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去解决。也许从学生万变的思维中,能给我们老师带来惊喜。3、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若干具体方法(一)多加训练。单靠书本说教不行,需经长期严格训练。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二)认真评比。对学生的习惯行为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要做到七结合:行为考试和书面答卷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平时和期末相结合;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相结合;自我评估和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和学生相结合。(三)正确指导。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具体指导,如怎样阅读、怎样书写等等。教师要立足课堂,指导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好常态课,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注重评价,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四)以身作则。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一种隐藏的教育。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家长也要作到。(五)奖罚分明。这也是形成习惯的后盾。必要的惩罚也是应该的。凡有制度和规定,都要经过孩子讨论、认同。(六)单个击破。发现问题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各个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制订班级学习制度,以督促学生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七)倡导活动。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在趣味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八)家校结合。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的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结语:好习惯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要形成好习惯,就要从小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众多良好习惯中的一小部分。但总的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厌学,是学习比较差得不到好的评价,还是他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是家长给他施加的学习压力太大,还是他自己不自信?是他对现在的这种教育制度有看法,还是他产生了网瘾。总而言之,厌学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家长首先要弄清楚他为什么会厌学。据我接受的案例分析,孩子学习上的不自信和家庭不适当的家庭教育是常见的问题,我们把它叫做学校恐惧症或者厌学综合症。其实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你可以分析一下,如果能够呈现这些原因的话,我们是会有一定的办法的。家长的原因家长就要做一些调整。比如现在的家长期望值普遍都比较高,攀比比较强,其实将来孩子能不能进入社会,能不能很好的去成为一个社会有用之才,不单是学习成绩本身,要让孩子高高兴兴的,心理上能够健康成长。其实有的厌学的孩子他在其他方面优点很多,比方说可以玩,反应比较敏捷,有礼貌,这都是优点,但是咱们家长往往视而不见。我的意思就是要克服这种厌学,要从鼓励孩子的其他优点开始,这时候孩子其他优点得到鼓励以后,那他学习也会跟进。我们虽然管不到学校,但是我们可以和班主任老师适当沟通,适当的照顾孩子的这种性格特点。还有一部分孩子由于学习上的挫败感确实发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那就是要及时到相关机构找有经验的心理医生来进行调整,而不是要盲目地教训孩子

高中生厌学情绪研究性课题论文

学生厌学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的“不会学习”易产生厌学情绪 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劲头差。现在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非常任性,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动机不正确,以为只是给家长学习,承受能力差,如果没有考好就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就不去努力,极易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学生完全是“跟着感觉走”,往往是喜欢哪个老师就爱听哪科,不喜欢的老师的科目就不学,这样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也有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懒惰、怕苦怕累”成了他们的通病,总认为学习是一件很苦很累并且很乏味的事情。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效率低。也有的学生往往对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的结果就是学习时间并不少,但是学习效率非常低,致使成绩不好,因而产生厌学情绪。 3、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得累。好多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轻松取得非常好的成绩,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不讲究方式方法,往往表现为学习特别吃力,相比其他同学努力程度也差不多,但就是成绩上不去,便害怕学习,以至于得过且过,因而厌学。 (二)学习内容繁琐与教学方法呆板直接影响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运转着,很少发生变化,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低,而忽略了学生的其它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也使学生颇为不满。有的教师仅仅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平时表现不好便全盘否定他们的能力,公然歧视他们。这便直接导致学业不好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及结果进行消极的归因,直接推动了厌学情绪的出现。 (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给学生的学习情绪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1、父母的不善于管教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家长希望子成龙、女成凤,在家里逼迫子女学习,在子女学习遇到困难时,不懂得如何去疏导,唯分数论。在这样的高压下,学生心理负担重,学习效率低,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父母的不管教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家长过分地宠爱子女,对子女的学习等情况不闻不问,甚至默许其放弃学习,由此滋长了他们的懒惰性,最终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班级中某女生,性格内向温顺,自尊心很强,好面子。该生智商很高,成绩一直很好。但她因与一外校男生交往密切,注意力分散,上课不专心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我们与家长通报此事后,对此家长,不闻不问。该生情绪消极,成绩一路下滑,因而厌学。 建议: 学生厌学,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也不是一开始就厌学。家长有责任,学校老师也有责任。因此,我们不可批字当头,罚字当头,教师要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和微小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逐步提高自信心。不要过多施加压力,不要使孩子自尊心受伤害,多培养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的厌学心理,使厌学变成好学。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 改进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规范办学,从严治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够了吧`?

关于中学生厌学情绪的调查报告 1、 论文题目:关于中学生厌学情绪的调查报告 2、 论文种类:社会科学 3获奖情况: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4内容简介:近年来,我国屡次发生中小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的骇人听闻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引发了对我国教育制度、考试制度、评价机制等问题的广泛关注。同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一项紧迫的研究课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厌学情绪发生的原因、表现及解除的方法,在137位中学生中进行的。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有的同学曾发生过厌学情绪,有31%的同学正处于厌学情绪的困扰中。数据从各个角度反映出中学生中“厌学情绪”的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调查结果显示,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父母逼迫、不堪重负;2、遭遇失败,丧失信心;3、周围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4、身体疲惫不堪;5、课外兴趣干扰等。 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成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学生生活中产生的困难也不尽相同,高中学学习压力大,而初中生则困惑于人际交往。 对自己承受困难挫折及厌学情绪的能力有的同学持肯定态度,而有的同学则不能确定,因此,自己评估自己得出的结论就需打一个问号了。 通过调查,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厌学情绪需要调整,他们选择了旅游、诉说、散步、听音乐、睡觉甚至痛哭一场等多种方式来解除它。 通过此次调查谈话,有更多的同学对厌学情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们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当逐步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5论文评语:选题很好,问卷设计涉及的影响因素比较周全,发表一百余份,回收率较高,统计分析结果说明一定总是对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家长在遇到孩子叛逆,首先要知道孩子是进入了青春期,身心都是急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对孩子的教育和矫正要遵循发展心理学的规律,给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要去实地考察,了解学校的办学专业程度,看看学校的实力和历史,专业的学校可以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专业的指导。

学生厌学情绪调查报告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我整理的学生厌学情绪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的厌学情绪是困扰学校的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使许多老师在工作中颇感头痛。我校也不例外,部分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敷衍了事甚至抵触厌倦学习,它既损害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周围学生的学习,老师苦口婆心,但常常见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从而寻求解决学生厌学的有效办法。

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共135人。其中小学男生67人,女生68人,根据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设计了问卷,分别由三个年级学生完成问卷调查。下面对调查问卷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小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

1、选择题分析

(1)、不喜欢写作业的约占35%

(2)、每次考试心情焦虑的约占27%,紧张害怕的约占15%

(3)、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约占11%

(4)、认为作业量大、作业难的约占22%

(5)、认为教师讲课没意思的约占24%

(6)、被老师冤枉而受批评的约占3%

(7)、老师因为你成绩差而看不起你的约占2%

(8)、遇到困难没有同学帮助的约占10%

(9)、觉得在班上过得不开心的约占4% 。

(10)、回答错误时,被同学嘲笑的约占3% 。

(11)、考试没考好,被同学瞧不起的约占2%

(12)、厌学英语约占 14%、数学约占13%。

(13)、喜欢的原因:觉得有趣的占45% 老师讲的生动的有 34%

(14)、迷上电视、游戏而不写作业的有

(15)、教师对学生态度一般占2%。

(16)、有不喜欢的任课老师占53% 。

(17)、有过放弃学习想法的人约占1% 。

(18)、考试成绩不好家长打骂占22%

(19)、你喜欢的作业形式认为是动手操作的占10%

(20)、不完成作业是因为对这门课不感兴趣的约占46%

二、 在问答题中写出你不愿意学习的原因包括:

(1)、认为作业多

(2)、认为老师讲的没有趣味性

(3)、最不爱学的科目

(4)、认为题目太难

(5)、是自身没有兴趣

(6)、自己太贪玩

三、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方法与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习惯是最好的方法。在这次抽样调查问卷中,很多学生感觉教师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面无表情,说话生硬,照本宣科,没有激情。这是为什么呢?教师教学手段陈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教师教育管理水平较低,不能从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实际情况出发,过高的要求每位学生,使之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要求教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并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有计划和阶段性教学目标。

2、做好家校联系,引导家长正确的教育孩子。

本次调查中,有很多学生在考试不理想后,回到家遭到了家长的训斥和体罚。而在训斥体罚中没有给学生作心理疏导,没有分析考试不理想的原因,更没有提出提高成绩的方法和措施。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与家庭环境与教育密不可分。学习不好就打骂,或不去关心和帮助孩子,不去寻找影响孩子学习的原因;家长不能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与孩子的沟通不畅;家长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要求等。其主要原因在于家长的思想理念与文化水平,家庭教育方法不太得当。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掌握学生家庭环境定期做好家长思想教育工作也是减少学生厌学情绪的途径。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教师讲课啰嗦,没激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教师教学能力欠缺导致的。怎么提高教学能力呢?必须做到“三勤”。即:

(一)勤学习。一个人要想在某些领域有所进步,获得发展,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勤学习。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是如此。教师要勤于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论著,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勤钻研。刻苦钻研业务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又一重要因素。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以后,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经验。

(三)勤反思。“精益求精”是勤于反思的精髓所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完美”只是相对而言的。

4、社会大气候的影响

现行社会复杂多变,外界的诱惑太多,网络盛行,孩子的思想比较容易受到干扰,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自控和辨别能力还不够,尤其周围朋友同学有厌学的和容易使学习受到影响。及时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沟通工作,也是避免厌学途径之一。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在校的学习比较单调容易产生疲劳,课外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课外的生活,还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建立自信心,也是严肃学习的精神调节。所以课外兴趣班的开展,能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也能减少学习不良情绪的产生。

6、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针对这次学生厌学情绪问卷调查,我们从根本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使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知道问题所在,找到问题解决方法,从而使学生身心愉快的成长学习。

一、活动的实施:

(一)调查对象:从本次课题研究目的出发,在本校学生中,选择全校学生参与此次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法

(三)问卷设计

学生厌学情况问卷设计,主要从四个方面设计了35个问题。四个方面分别是:1家庭情况调查;2.学生的厌学程度;3.导致厌学的原因;4.家庭教育方面导致厌学情绪的因素。

(四)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在全校学生中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352份,有效问卷为352份,有效率达到100% 。

(五)数据统计和基本情况分析。

二、本次调查问卷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1.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

本项内容共包括四个问题:家庭住址、家长成员、家庭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

1. 从表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成员,三胎以上(含三胎)占45%二胎占50%,独生子女只有5%;家庭关系中,离异后再婚家庭占40%,离异后单亲家庭占20%。家庭的教育方式中:要求高,管教严,动辄实施暴力管教占;关心较少,缺乏沟通了解占(其中不知道如何教育占);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占。

2. 学生的厌学程度:不热爱学校,认为上职业学校是无奈的选择占;没有家长和老师督促,不主动学习的占,有时主动的;坐在书桌前进行学习时,立刻感到厌烦的,有时厌烦;成绩不好的科目不努力的,有时努力;因为看电视或和同学玩耍的时间过长而挤掉了学习时间,经常这样,有时这样。可以看出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

3. 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对自己的期望:对学业成绩无所谓的,比较看重的;根据学习情况,认为自己能打60分以下(差):,60到85分(中):,85以上(优)。可以看出约一半学生认为学习无所谓,一半比较看重,但对自己的评价都比较高,比较自信。

4. 学生厌学的家庭原因:家长不了解,了解的少 ;当学生犯错时,家长打骂一顿了事 ,管不住,不理睬 ;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是以鼓励为主;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接受的,有时能 ;学习上家长从不过问 , 要求一般 ,严格、有措施 ;家长(父母)和学生较少在一起 ;

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没有期望的,一般,期望很大的;家庭人际关系不和谐的 ,一般的 。可以看出学生厌学的主要家庭原因是:家长与孩子沟通少,在一起的时间少,教育方法不科学,对孩子的期望高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求不严格,不重视。就是说重结果而轻过程,违背教育原理。

三、一般性结论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对我校当前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做出下面的判断:

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过程不够主动,自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但是对孩子的关心较少,缺乏沟通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求不严格,重结果而轻过程。家长文化水平偏低,教育方法不科学。

(一)经济基础为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保障,然而家长整体素质不高,很难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的家庭教育。

(二)过高的学业期望值与当地社会教育大环境差、家长素质较低之间的矛盾,使得学生承担了过重的学习压力,而在兴趣、特长、智力等方面却得不到应有的充分发展。

(三)虽然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逐渐成为主流,但是权威型或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依然大量存在,学生在极端教育方式的影响下,道德价值观、个性心理等方面极易受到扭曲。

四、提出建议

(一)构建完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我们认为,当前,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仅有初等教育水平的公民的继续教育力度,可以通过办社区居民文明学校、专业教育证书制度等形式,提升这一层次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使之能够在家庭教育中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而在这些方面,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我们要积极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取得联系,通过协议合作等形式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二)健全和完善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学校应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工作,指导和协助家庭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