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写的不错。九月,与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刻骨铭心! 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 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 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1901/9/7,《辛丑条约》签订 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1894/9/17,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 1931/9/18,“九一八事变” 1898/9/21,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还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 ,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 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它会在今天的纷纭变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错误。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死亡。据说,冰心老人晚年曾构思写作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纪实大作,但是每每提笔,“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贾国荣:《冰心的遗憾》)。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事关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培育的大计。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有丰富自我、发展个性、减少失误、加速成长、承担使命、自觉人生。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学术,应当将“真”、“情”、“思”、“行”统—为一个整体,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感染、启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宠儿如今却失落了,史学危机的话题并非危言耸听,历史教育的延误、式微和堕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愿与大家一样为之关注、探索和分享。我试图让历史教育不再尴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视,于是从彷徨到呐喊、困惑到醒悟;从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让历史能够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补品,让学生在成长中通过历史的学习而唤醒自己,认识自己,张扬自己,营造一个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别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执着的信念要从四十岁重新开始,克服松懈、安逸或畏难心理,力争做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立志要把课上出味道来,教出历史的深沉、宽厚与博大,尽情展现其宽阔、生动和精彩,发掘真善美的内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都成为匆匆的世间过客。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星转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将会给你一个制高点。历史有两种历史,一种是客观的历史,一种是记忆中的历史。客观历史早已看不见了,但记忆中的历史还在,我们可以随时摄取,随时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刍,这对人类现在、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无益处。叩问历史,掩卷太息!这种情结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历史消失的只是时间,永不消失的却是后人对千秋人事的缅怀。希望对你有帮助
描写思路:首先要写当时的历史环境,然后写八国联军侵华的事件,最后写对于八国联军侵华这件是产生的反思。其范例为:
列强入侵,山河蹂躏,不但没有扑灭人们斗争的火焰,反而使反帝反封建的星火燃烧更旺,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伟大形象;三元里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这些闪着光芒的爱国主义动向,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欺!是的,中国人民不可欺!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有志气,虽然出现了鸦片战争,如此血淋淋的事实,但这不能表明中华的柔软,林则徐。但也是这一页,带着软弱,带着污点,给中华以奇耻大辱;割地赔款;奴颜媚骨;屈膝投降;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是清政府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它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2100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美国、英国、法国随之也接踵而至,先后胁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的条约,道光29年,葡萄牙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尖船利炮打开,许多弹丸小国排队而来,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我泱泱大国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当我翻开这一页历史,心情是沉重的。但现在,我们的国家再也不会退回到这条路上了,中华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香港。奥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拼搏,不正在扬我国威吗?以下是我对近期百家讲坛喻大华的节目《道光与鸦片战争》的一点感悟与思考。也许这只是一孔之见,但是这是值得任何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思考的东西。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中国人民强烈反抗。为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1900年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拼凑了2000多人的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杨村等地阻击敌人,打死打伤侵略军多人。侵略军狼狈退回天津租界。八国联军攻陷天津,一路烧,已攻入北京。八国联军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北京城破之日,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由于临事慌张,慈禧太后顾不得讲究排场,蓬乱着头发,狼狈不堪地出西直门,过八达岭,一路颠簸,逃到陕西西安。八国联军冲入北京后,纵火放炮,大肆抢掠。北京城内炮声隆隆,火光冲天,成了一个“强盗世界”。侵略者争相抢掠清政府的官衙库款。日军从户部抢得白银300万两,并烧毁户部以毁灭罪证。法军抢去礼王府现银200多万两和无数金银财宝,用大车拉了七天。侵略者还以搜捕义和团为名,在大街小巷挨户破门而入,将粮食、家具和银钱钟表等全部抢走。他们还把抢来的东西拍卖,按官阶高低瓜分赃款。侵略者甚至还以杀人为乐事。一群逃难的老百姓被法军逼进一条死胡同里,全部被机枪射杀。庄王府被焚时,1700多人被侵略者活活烧死。大街上时尸骸枕籍,满目断壁残垣。在西方社会跃上世界文明进程制高点的时候,中国则在封建社会的迟暮中步履蹒跚。面对历史性的全球变局,清政府麻木不仁,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1840年,英国利用鸦片和炮舰首先打开中国国门。随后,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肆意劫夺。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一步步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万丈深渊。面对外国列强的一次又一次侵略,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进行了顽强抗争。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篇章。英雄们为打击侵略者的气焰、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尊严而作出贡献,有的甚至因此而牺牲,他们虽死犹生,他们依然活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的死重于泰山,人们是不会忘记他们和他们的英雄事迹的。
你是26中的吧
这是朱德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报告。原载于一九四〇年八月一日延安出版的《解放》第一百一十二期和《八路军军政杂志》第二卷第八期。
(一九四〇年六月二十日)
一、为什么会发生磨擦呢?
第一是汉奸、托派的破坏和挑拨离间,企图使我国内部分裂,特别是使国共两党互相水火,进行内战,因而便于日寇灭亡中国。第二则是由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们要投降。他们一方面害怕强大的日寇和为日寇的诱降政策所迷醉;另一方面又害怕群众,为自私自利的利益所迷醉。因此,他们企图中止抗战,要投降。但是,有共产党与八路军存在,投降是困难的。所以,他们投降就首先必须反共、反八路军,所以,才产生了对于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破坏政策,才产生了一切对付“异党”的方案和办法。第三是由于国际帝国主义的阴谋。他们不愿意中国抗战最后胜利,特别是帝国主义战争在欧洲爆发①之后,在有一时期,英、法、美帝国主义曾经企图与日本妥协,因此,也更迫切地要牺牲中国以迁就日寇,而用多种方法促使中国投降。为达到这个目的,它们努力在中国内部鼓动反共阴谋。
二、在华北磨擦的经过是怎样呢?
1、关于军事方面。
我们收复河北后,鹿主席②来了。他最初同意我们的纲领,但后来又取消民运及抗日政权,要赶八路军出河北。正好敌人“扫荡”来了,八路军未走,他倒走了。八路军打走敌人,他又来解决八路军,并不惜下委任状给皇协军,以之作为反八路军之力量。我们能不自卫吗?
张荫梧③杀死、活埋了一〇四七个共产党员与八路军指战员,我们能不自卫吗?
朱怀冰、石友三④的防线不向敌而向八路军,到处修堡垒,杀我们的人,后来甚至连着解决我们三个营,我们能不自卫吗?
山东的八路军是人民自动组织的武装⑤,抗日功绩卓著,但顽固分子要缴他们的械,结果反被人民缴械了。
程主任⑥的天水行营政治部出了一个小册子,叫《中共的不法行为》,附表一张说八路军打死了友军整整一千人。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捏造者之用心良苦,但其计甚拙。现在,我们退一步说,即令所说数目是实,我们总共死伤了一万多人,算起来还不过十命抵一命,总抵得过吧!
总之,坚持敌后抗战须人民帮助,不然不能生存。有些部队,不能与民众合作,自己垮了,如何怪得八路军?
2、关于政治方面。
河北及各地抗日政权是人民自己赶走敌人,自己选出来的,行政工作人员个个都不要钱,不怕死,天天背包袱,打游击。他们所做所为无一不遵照三民主义与抗战建国纲领。这样 历史 上少见的民族英雄义士,顽固分子一定说他们不合法,要取消,另来一套。鹿主席到南宫,就在南宫另来一套。结果,这一套就成为日寇便利工作之基础,竟成为河北敌人的模范县。诸如此类的办法,我们自然不赞成,自然要坚持人民原来的工作基础。于是,自然又发生磨擦。
事实证明,敌后抗战坚持必须抗日政权的配合,如果把过去那些失职的官僚都搬到河北去当行政人员,成天两台花酒、四圈麻将,那立即会断送一切。我们八路军对于此问题,是当仁不让的。
3、其他关于经济、文化各方面。
也都发生磨擦。最重要的,就是顽固分子一切都要取消群众运动,而我们则一切都要群众运动。一万万人民起来了,如何压得下去?被民众遗弃了,自己不能立足,又如何怪得我们?
4、我们的态度是,坚持团结。
尽一切努力避免不必要的摩擦,但是,如果威助我们的生存,我们就要为保卫抗战力量而自卫,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⑦。即便“犯人”也是为了团结。
经验证明,党中央的英明指示完全是正确的。
注 释
①这里指一九三九年九月因德国进攻波兰而引发的英、法与德、意之间的战争。
②鹿主席指鹿钟麟,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〇间任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〇年间兼任国民党军冀察战区总司令。
③张荫梧,一九三八年至一九三九年间任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民政厅厅长、河北民军总指挥。
④朱怀冰,曾任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民政厅厅长、冀察战区政治部。
⑤一九三七年十月日军侵入山东,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在全省分区组织武装起义,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或抗日游击队等名义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从同年十一月至次年五月,山东各地党组织先后领导了冀鲁边、鲁西北、天福山、黑铁山、鲁东、徂徕山、泰西、鲁东南、湖西等十几个地区的武装起义,建立了近四万人的抗日武装,为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莫定了基础。一九三八年下半年,八路军主力部队挺进山东。同年年底,山东人民的抗日武装大部分统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
⑥程主任指程潜,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兼委员长天水行营主任。
军旗,誉称“军魂”,既是领军的旗帜,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象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产生和逐步定型的。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起义部队打的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1927年9月初,为筹备秋收起义,刚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奉命研制了起义的旗帜样式: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靠旗杆一侧旗幅的白布条上竖写“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9月11日,该师指战员高举鲜红庄严的军旗,举行了著名的秋收起义。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告:“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自此之后,中国工农革命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当时的军旗是红旗中间有黄色的五角星,五角星中心设置有锤头和镰刀的标志。但当时各苏区被敌人分割,中央红军和各苏区红军的军旗样式并不完全统一。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但没有单独的军旗,需要时用“国民革命军”的军旗。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统一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亦未设置统一的军旗。1948年冬,在全国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时,中共中央军委和解放军总部领导人在河北西柏坡讨论军队正规化问题时,同时提出了统一军旗、军徽的问题,确定由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军旗、军徽工作,并由时任总政研究室副主任、第一研究室主任的黄镇牵头组成设计组。一天,周恩来将黄镇找去,说:“黄镇同志,为迎接全国解放,要设计军旗、军徽,可以发通知,向各大军区和机关征集设计图案,然后汇集起来,从中挑选。”黄镇说:“这是个好办法。如果挑选不上怎么办呢?”“可以根据这些图案的可取之处,综合设计。这项工作由你来主持。”停了一下,周恩来又补充了一句:“总参也参加人。”说到这里,周恩来站起来和黄镇握手说:“你不是喜欢美术吗?你把资料室工作交给别人,专门参加设计工作吧!”随后,周恩来将军旗、军徽样式的汇集、综合和研议工作交给军委作战部一局承办。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与作战部一局作战室副主任张清化等人商议后,决定由作战室二科科长江右书具体承办。经过3个多月的征集,设计小组从征集的数十种方案中,预选出30多幅制成“样旗”,送交周恩来和中央领导审选。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领导同志看了“样旗”后,都认可了军旗用红底、旗上有五角星,象征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毛泽东还说:“军旗上要有‘八一’两字,表示南昌起义是建军的日子。”1949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迁到北平。毛泽东等5位中央书记处书记,住进香山。 在香山,江右书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组织工作人员拟出了军旗的几种方案,反复征求了许多同志的意见。最后,经过再三斟酌,确定了3种送审图案:一、五角星右侧加“八一”,置于靠旗杆一侧的左上方。二、五角星置于中央,“八一”二字竖排,置于五角星内。三、五角星右侧加“八一”,置于上半部中央,下面加几条蓝色波纹水线,象征中华大地的山川陆水。3种图案中,毛主席和中央书记们的意见倾向第一种方案。周恩来在书记处会议后对张清化等同志做了进一步交代。指出制定军旗是国家的一项大事,还应该再征求一下在北平的中央委员们的意见,请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征求参加新政协会议的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的意见。经过征求意见。看过样旗的同志都认为第一种图案最好。在审定样旗之后,周恩来指示李涛、张清化等同志要尽快做好三件事:一、起草一份军委代电,附上军旗、军徽样式,印700份,6月初发到部队,请各部队尽快按图作制发,在6月15日启用;二、起草一份《公布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稿,内容既要有图样,又要有准确的文字说明,要按总部、野战军及兵团、军、师、团6个级别确定军旗的尺寸;三、通知新华社写一篇社论,主要是讲明军旗的含义和意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电》是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周恩来”的名义签发的,其内容如下:“各野战军、各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并各级军区首长:兹颁发军委制定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及军徽样式七百份,请即点收,并请各野战军各军区遵式制发各所属部队,并定于六月十五日全军正式开始启用……政治机关应按军委命令在部队中广泛地进行教育,阐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军徽含义,务使全体指战员有深刻的了解,并自觉维护我人民解放军光荣旗帜的严肃。”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开幕,就是在这次大会上,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的名义,发布了《关于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命令中指出“……军旗为红的、上镶五角星及‘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以来,经过长期奋斗,正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着全国。”新华社在公布这一命令的同时,发表了题为《把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插遍全中国》的社论。社论说:“人们看到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和军徽,就会想到它所走过的曲折的道路,想到人民革命力量必然获得最后胜利的真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成为一支完全正规化的军队;它的军旗和军徽的颁布,正是它的正规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八一军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荣誉、勇敢与光荣的象征,是鼓舞全军指战员团结战斗的旗帜。1992年9月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使用的陆军、海军、空军军旗样式。陆军、海军、空军军旗旗幅的上半部(占旗面的八分之五)均保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基本样式,下半部(占旗面的八分之三)区分军种:陆军为草绿色;海军为蓝白条相间;空军为天蓝色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原名《八路军进行曲》,为《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齐唱歌曲。公木词,郑律成曲,1939年秋作于延安。同年冬,由曲作者亲自指挥,鲁迅艺术学院合唱队与乐队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首次演出。1940年夏,刊登于《八路军军政杂志》,随即在各抗日根据地广泛流传,深受广大军民的欢迎。 解放战争中,各部队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对歌词作了修改,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统一修订了歌词,刊于由总政文化部编印出版的《部队歌曲选集》第一集。同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命令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的附录二,曾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之名刊登了该曲。1953年5月1日颁布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附录二重新以《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之名刊登了这首歌。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一些词书、文章曾将这首歌作为“军歌”加以论述介绍。实际上,这首歌以前未经正式确定为“军歌”。 1988年7月2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同日,总参、总政为正式颁布军歌联合发出《关于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通知》和奏唱的暂行规定。通知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体现了我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反映了我军的光辉战斗历程。正式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一定会激励全军指战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努力加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肩负起建设四化、保卫四化的历史重任。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将使广大指战员更加振奋革命精神,激发战斗热情,增强革命军人的光荣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形象鲜明,旋律流畅,音调坚实,节拍规整,集中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具有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向前 向前 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 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 革命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 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 向全国的解放!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 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 向全国的解放!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歌声之一。有人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也有人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到底是哪一首歌呢?
两个小青年鼓捣出惊世的音乐名作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革命圣地,是进步青年向往的地方。1939年,两个文艺青年公木和郑律成在陕北的窑洞里,共同创作了不朽的音乐之作。
当时,公木和郑律成都在抗大政治部宣传科,住的窑洞是隔壁。一天,郑律成发现公木的笔记本有很多诗,其中一首《子夜岗兵颂》,这是公木半年前在抗大一大队做学员时写的一首短诗,登在连队墙报上,诗中反映了他在抗大学习时深夜站岗放哨的一点儿感受。诗写得很美:
一片鳞云,筛出了几颗流星,相映溪流呜咽鸣。是谁弹奏起这一阕乡曲,四周里低吟着断续的秋蛩。远处一点孤灯,像一点流萤。明灭在有无中,画出了无涯的黑暗,也画出了山影重重。你可敬的岗兵,手把着枪托,挺立在路口,面对着西风……
郑律成高兴得不得了,把这首《子夜岗兵颂》拿去不声不响地用咏叹调谱成一首独唱曲,然后用他那带有朝鲜族音调的清亮歌喉唱给公木听,这使公木又惊奇又激动,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一首诗变成一支歌,那确实是一个质的飞跃。”
延安宝塔山
到了1939年四五月间,郑律成提出搞个“八路军大合唱”,约公木写词。郑律成还说,什么叫大合唱,就是多搞几首歌嘛。此时,冼星海与光未然也提出搞“黄河大合唱”。“大合唱”这名称,就是这样来的。说干就干,那时郑律成才25岁,公木29岁。
公木首先写了《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接着还写了《骑兵歌》《炮兵歌》等。8月份,“八路军大合唱”的歌词全部写完。该组曲包括《八路军进行曲》、《八路军军歌》、《快乐的八路军》、《骑兵歌》、《炮兵歌》、《军民一家》、《八路军和新四军》七首和之前的《子夜岗兵颂》共八首歌曲,选择八首是为了突出了一个“八路军”的“八”字。
创作过程中,每当公木写成一篇词,郑律成随即便拿去作曲。延安的条件是很艰苦的,公木后来回忆郑律成的创作过程时说:“没有钢琴,连手风琴也没有,只是摇头晃脑地哼着,打着手势,有时还绕着屋当中摆的一张白木茬桌子踏步转悠……”有的老战友说郑律成是在窑洞里敲着盆、拍着腿完成作曲的。
9月份,曲还没作完,郑律成就调到“鲁艺”(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去了。鲁艺音乐系的条件好一点,有乐器。10月份,郑律成作曲完毕。
1939年冬,鲁艺音乐系将该作品油印成册,并在杨家岭中共中央大礼堂由郑律成指挥进行了演出,引起了轰动。
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八路军大合唱”的全部歌曲印成油印小册子,传遍全延安,传遍全军,掀起了唱歌高潮,前方后方都唱。1940年5月,《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两支歌刊登在由毛泽东、王稼祥、肖劲光、郭化若、肖向荣为编委的《八路军军政杂志》上。总政宣传部部长萧向荣还专门请公木和郑律成去吃饭,说了很多鼓励他们的话。
1940年,《八路军大合唱》以《献给八路军的军歌合唱集》为名,在延安荣获“五四”青年节征文音乐类甲等奖。
公木曾说:“如果我不坐几次牢,不亲身参加抗战,不亲自作抗战时事研究,那是绝对写不了这样的歌词的。这是我当时的一种真感情,很自然很自觉地写的。不是首长叫写的,也没有谁告诉我要这么写,也没领导提意见,更没有开什么研讨会。回想起来,那时我们二人胆子也真够大的,既没有请示也没有汇报,一写就是军歌、进行曲……”
这句话很有启发,如果当时是领导把关,搞三堂会审式的专家审查鉴定,可能也出不了那样有激情、有个性的好作品来。
《八路军进行曲》一鸣惊人
“八路军大合唱”八首歌曲篇篇经典,要说最有感染力的当首推《八路军进行曲》。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激昂、奋进,富有战斗性,它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八路军军歌》。
《八路军进行曲》歌词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善战的健儿,
我们是民众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永远抵抗,
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
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抗战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解放的疆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敌人的后方。
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华北的原野,
向塞外的山岗。
这首歌的歌词采用了非方整的长短句结构,据说这是郑律成特意向公木要求的。正是这种长短句结构的歌词使郑律成创作出了不同凡响、动人心魄的旋律。郑律成的女儿郑小提在《“军歌之父”用音乐激励抗日将士》一文中还讲到:谈及《八路军进行曲》的创作,父亲曾说自己是受到《大刀进行曲》的启发,但这里已不是“大刀”的形象,而是千军万马、一往无前的挺进场面。歌曲以英勇雄壮的气势、铿锵有力的进行曲风格,歌颂和塑造了八路军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形象。
1939年2月,郑律成在抗大女生一队教唱歌,左二为队长丁雪松。经过三年交往,他们于1941年12月结为伉俪。
他还创作了《英雄赞歌》
诗人、词作家公木
全世界唯一一位为两个国家军歌谱曲的音乐家
能为一个国家的军歌谱曲,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是他曾为两个国家的军歌谱曲。他就是郑律成。
音乐家郑律成
郑律成1914年出生在朝鲜全罗南道光州杨林町。原名郑富恩,后因酷爱音乐,改名律成。1933年春,进入朝鲜在华抗日团体开办的南京“朝鲜革命干部学校”。1937年10月奔赴延安,先后入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郑律成与夫人丁雪松奉命返回朝鲜工作,郑律成历任朝鲜人民军俱乐部部长、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团长等职,谱写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周恩来总理亲笔致函征得金日成同意,郑律成回到中国,随即加入中国国籍,定居北京,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央歌舞团从事音乐工作。1976年12月7日,郑律成于北京逝世。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在郑律成传记的序言中写道:“他是当代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的作曲家,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郑律成和夫人丁雪松(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女儿郑小提(作曲家)合影。
《八路军进行曲》曾被孙立人定为新一军军歌
《八路军进行曲》不仅在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唱得响亮,甚至在抗战后期连国民党的部队也爱唱。那是1945年抗敌演剧队第五队进入缅甸慰问中国远征军时,抗日名将、新一军军长孙立人把该队演唱的《军队进行曲》(1940年在重庆《新音乐》月刊发表时所用的歌名),也就是《八路军进行曲》,暂定为该军的军歌。其中他把“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修改为“新一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据说有人悄悄提醒孙立人说:“这可是共产党的歌曲。”孙立人轻蔑一笑:“我可不管它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只要是我们中国人写的,只要是号召中国人打鬼子的,唱!尽管大胆地唱!”于是,《八路军进行曲》在滇缅战场上,成为国民党部队最喜爱的军歌。
《新音乐》月刊于1940年1月在重庆创刊,至1950年12月终刊。《新音乐》在抗战期间发表了大量反映抗日救亡的音乐作品和理论文章,是国统区影响最大的一家音乐刊物。
1997年国家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纂的《纪念孙立人文集》中记述:“他也特别喜欢‘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支进行曲,并让在部队中教唱。直到后来听说这支歌成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才停止了传唱。”
孙立人视察抗日劲旅新一军
《八路军进行曲》在解放战争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进行曲》作为广大官兵最喜爱的歌曲继续传唱,曲谱一直保留原样,但各部队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对歌词作先后了多处修改,并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原歌词“我们是善战的健儿”抗战时期曾改为“我们是善战的前卫”,解放战争中又改为“我们是善战的队伍”;
“永远抵抗”改为“英勇战斗”;
“直到把那日寇驱除国境”改为“直到把蒋伪军消灭干净”;
“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也曾改为“朱德的旗帜高高飘扬”,不过没有多长时间又恢复为“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解放战争临近尾声时又改为“全中国人民彻底解放”;
“奔向敌人的后方”改为“拯救受难的同胞”;
“抗战的歌声多嘹亮”改为“蒋区人民呼喊反抗”;
歌词最后一句“向华北的原野,向塞外的山岗”改为“争取民主自由,争取民族解放”。
由于当时歌词的修改比较频繁,又没有比较严格的统一规定,以致流传着许多不同的版本,但总体上大同小异,只是个别词句有所不同。这里列举解放战争初期和后期两本正式出版的歌集,看看这首歌歌词的变化。
1946年出版的《新中国歌集》,收录了《八路军进行曲》,歌词如下: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善战的健儿,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把那日寇驱除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听,风在呼啸军号响,抗战的歌声多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疆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敌人的后方。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争取民主自由,争取民族解放。
1949年由北平书店出版的歌本《大众歌集》刊发的《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如下: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肩负着人民的希望,我们是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善战的健儿,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不畏惧,决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蒋伪军消灭干净,全中国人民彻底解放。听,风在呼号军号响!听,蒋区人民呼喊反抗!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拯救受难的同胞。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争取民主自由,争取民族解放。
1949年北平书店《大众歌集》刊登的《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这首歌在解放战争继续传唱是因为它具有“大兵团形象”
诞生于抗战初期的一首军歌,何以在解放战争时期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呢?
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进行大兵团作战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有一支国民党军队把《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当作军歌,据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原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青年教导总队音乐教官、中共特工聂景康披露:山东的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青年教导总队曾用《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原谱,改写了歌词,当成军歌。后来青年教导总队被俘士兵参加解放军,学唱《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一学就会。一问才知道,他们早就会唱……
《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成为开国大典阅兵式主旋律
开国阅兵应该奏什么样的军乐呢?1949年9月中旬的一天,在受阅部队的联席会议上,军乐团总指挥罗浪提了这个问题。
自8月份全面铺开阅兵训练以来,军乐团就参加了步兵方队的分列式训练,罗浪选了一些曲目试验,可撒开腿急行军惯了的步兵怎么也踏不到音乐的节拍上。
罗浪说:“不确定下曲目,军乐团没法训练。”
会上主要有三种意见。有人提出用世界流行的德国曲目,也有人提出用苏联曲目。
罗浪的意见是:“华北军政大学曾在石家庄搞过一次阅兵式,用的是我军自己的军乐。这套曲子以解放区流行歌曲作为陪衬,以《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为主旋律,中间穿插了《骑兵进行曲》、《炮兵进行曲》。晋察冀军区几次阅兵式都是用这组军乐联奏。我主张用它。”
主持会议的阅兵指挥所主任杨成武让罗浪把自己的方案写成文字,列出阅兵时拟演奏的乐曲名称及群众游行的乐曲名称,一并呈送阅兵指挥部,上报中央军委。罗浪熬了一个晚上,把人民解放军现有的进行曲串在一起,搞出了一份阅兵曲目方案,于次日早晨交到了杨成武的手上。
50年后,罗浪回忆说:“3种意见相持不下,最后还是那哼唱了多年的熟悉的旋律,征服了中央领导的心。”
于是,一套以解放区流行歌曲作为陪衬,以《东方红》、《义勇军进行曲》、《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为主旋律的开国大典乐曲诞生了;而开国大典阅兵式则是以《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为主,穿插《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骑兵进行曲》、《炮兵进行曲》、《战车进行曲》等曲目。开国大典阅兵式,确立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在新中国军乐的地位,也为日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奠定了基础。
开国大典军乐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成为我军的重要标志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统一修订了歌词,刊于同年8月由总政文化部编印出版的《部队歌曲选集》第一集。如将原歌词“直到把蒋伪军消灭干净”改为“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把“全中国人民彻底解放”改为“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把“争取民主自由,争取民族解放”改为“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其中,有些改动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已经完成,即1949年下半年。
原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1951年8月1日编印的《部队歌曲集第一集》
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命令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的附录二,曾以《人民解放军军歌》之名刊登了该曲。1953年5月1日颁布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附录二重新以《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之名刊登了这首歌。
1951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
1965年《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一期间,一些报刊书籍曾将这首歌作为“军歌”加以论述介绍。实际上,这首歌以前未经正式确定为“军歌”。但是几十年来,这首歌激昂的旋律,总是在人民解放军的重要活动如阅兵式上奏响;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开头曲,伴随着八一军徽出现的也是那振奋人心的旋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已成为军旗、军徽之外的我军重要标志之一。
八一电影制片厂片头
1986年12月,公木(右)及夫人吴翔与郑律成夫人丁雪松(中)在一起。
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988年7月2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同日,总参、总政为正式颁布军歌联合发出《关于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通知》和奏唱的暂行规定。通知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体现了我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反映了我军的光辉战斗历程。正式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一定会激励全军指战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努力加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肩负起建设四化、保卫四化的历史重任。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将使广大指战员更加振奋革命精神,激发战斗热情,增强革命军人的光荣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形象鲜明,旋律流畅,音调坚实,节拍规整,集中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具有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向前 向前 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 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 革命歌声多么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
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
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 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
向全国的解放
2017年8月1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图为现场奏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新的内务条令有关军歌的规定
2018年4月17日《解放军报》
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试行)》,其中第十四章“国旗、军旗、军徽的使用管理和国歌、军歌的奏唱”,专门列有一节,对军歌的性质、军歌奏唱的时机和场合作出规定:
第四节 军歌的奏唱
第三百一十五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见附录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性质、宗旨和精神的体现。新兵入伍、学员入校,必须学唱军歌。国庆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组织集会,应当奏唱军歌。
第三百一十六条 军歌可以在下列时机、场合奏唱:
(一)军队单位举办的庆典和重要集会;
(二)重要外事活动和重大国际性集会;
(三)部队迎军旗、校阅、队列行进和集会;
(四)其他维护以及显示军队威严的时机、场合。
部队教歌员正在给战士们教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第三百一十七条 军歌不得在下列时机、场合奏唱:
(一)丧事活动;
(二)舞会、一般联谊会等娱乐活动;
(三)商业活动;
(四)其他不宜奏唱军歌的时机、场合。
第三百一十八条 奏唱军歌时的要求,按照本条令第五十九条的规定执行。
第三百一十九条 军歌一般不与其他歌曲紧接奏唱。举行接待外国军队宾客的仪式和在我国举行由军队主办的国际性集会时,可以联奏有关国家的军歌。
国防教育作文题目有:献身国防征文无悔的选择;我为国防做贡献等。
例文: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防都是无比重要的。如果没有国防,就没有国家的安全;没有国家的安全,人民的生命就没有了保障。
这些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历史与现实的忠告。是无数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忠告。
不明白大家还记不记得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外国列强们打败后被迫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的条约。从我国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开始,我国就开始了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封建半移民地社会。
从那时开始,我国的地就开始减少,1840年同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中的一条就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在第二次战争中,1858年中俄两国签订的《瑷珲条约》割占了中国以北外向安岭以南,里龙江以北的领。
共割占领面积六十多万平方千米: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再内的领。
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在祈祷和平的新千年钟声敲响之前,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下一世纪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之一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东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没有受到根本的打击,东盟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合作仍在加强与扩大。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军事威慑力在继续增加,印度在亚洲扮演大国角色的愿望已明显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继续增加,它在地区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有所加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支撑了美国在亚洲的优势地位。但美国是一个非亚洲国家,而且力量分散于全球,它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受到这两个因素限制。 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可以预期的未来,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二是不会得到东盟和印度的无条件支持,没有什么利益会促使印度和东盟放弃他们长期遵循的独立与中立的对外政策,卷入美国同中俄的对抗中去。中国是本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与和平的对外政策,中国将会对这一结构的稳定作出贡献。 这一多极结构的稳定性还在于即使是超级大国的美国也不能改变它。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分布可以维持这一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它要改变这一结构的话,如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其代价之大将是它无法承受的,而且还将远远超过其所得的收获。美国在亚洲地区将继续谋求“领导”地位,但如果它要建立单极霸权的话,它必然会受到其他力量联合的或各自的抵抗。 应当指出,中国周边的多极均势的稳定性会受到次区域力量和力量关系的影响。例如,南、北朝鲜是东北亚次区域平衡的重要力量;巴基斯坦和泰国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力量;印尼和越南在东南亚地区可能发挥重大作用;哈萨克斯坦和阿富汗可能在中亚地区发挥重要影响。这些力量不仅在次地区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并且对中国等大国构成复杂的牵制,从而影响亚洲多极结构的稳定。这些情况表明,均势本身并不能防止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国际环境的另一新变化是,国际多边体制将成为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的重要途径。多极结构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周边环境会平安无事。霸权主义国家谋求单方面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行为,各极之间无序竞争都会对中国的周边安全造成严重损害。此外,构成其他无序因素的可能有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和军备竞赛,可能有非国家行为者的跨边境的恐怖主义与分裂主义活动,也可能是一些国家因贫困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大量难民。这些无序竞争如不能被阻止和及时控制,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是难以维持的。 亚洲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东亚国家的对外贸易有三分之二是在区域内完成的。这种共有的利益是推动它们在下一世纪进行合作的基本动力。信息与交通领域的技术革命正在消除亚洲各国间地理上的隔阂,为它们的相互沟通和加强信行提供了手段。亚洲各国还有着反对外来干涉、维护独立自主的历史传统,它们珍视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这种文化上的多元主义倾向是它们相互谅解和相互妥协的基础。因此,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周边各国将更努力地谋求合作,利用国际体制(即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来共同地维持和平、稳定和发展的环境。 除了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外,在中国和周边国家有着以下一些较重要的国际多边体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后部长级会议、东盟加中日韩会议、朝鲜问题四方会谈、“上海五国”机制、欧亚首脑会议,等等。这些国际多边体制包含不同的成员,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功能,有不同的优先处理的问题,其产生的决定或共识有不同的约束力,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推动着相关国家认识他们共有的利益,并通过合作互谅互让来共同获益。在经济和社会领域方面,这些机制已经在起非常积极的作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在推动贸易自由化,这一进程使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得到了显著加强。今年5月初,在泰国清迈召开的东盟与中、日、韩财政部长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建立一个亚洲货币保护机制,以避免再次发生造成严重冲击的金融危机。这表明亚洲国家已将它们的合作从贸易领域扩大到了金融与货币领域。 在安全方面,由于亚洲各国的共同努力,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取得了显著成功。同时,一些国际多边体制已经在加强相互信任措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活动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今年4月,“上海五国”的国防部长进行了会晤,部长们决定要采取集体行动,防止国际恐怖主义、好战的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对五国边境地区的威胁。进入新世纪后,只要各国都能将和平共处作为合作的基本原则,放弃冷战思维,国际多边体制就能够在解决领土争端、控制军备竞赛、建立区域性集体安全机制、防止武器扩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新世纪的初期,东盟地区论坛可能发展成为东亚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体制。在中亚地区,“上海五国”机制经过扩展,也可能发挥类似功能。但一个能涵盖东亚、南亚和中亚所有国家的多边体制暂时还没有可能性。 在中国周边存在着一些地区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克什米尔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阿富汗内战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着国际因素卷入的背景。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就可能酿成重大冲突,对中国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但是,如何发挥国际多边体制作用,寻求最终解决或者缓解其紧张程度,现在还没有得到有关国家的充分重视。例如印度一直拒绝国际组织调解克什米尔冲突,这不仅长期拖延了这一问题的解决,而且已经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在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以后,冲突的延续将具有更大的危险性。中国和其他国家应当向印巴两国进一步施加影响,促使他们通过调解来求得双方可接受的解决,并意识到任何强加于人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这也应成为下一世纪亚太地区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一条基本规范。 可以预计,通过国际体制进行国际合作将是下一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表现方式,但是还存在如何主导国际体制的问题。中国是亚洲地区的主要大国,中国可以,而且也应当在国际体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只要是坚持尊重主权、国家平等、互利互惠、不干涉内政等国际体制的基本原则,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制活动不仅会受到多数周边国家的积极评价,而且还会产生良性的互动作用。这将成为中国主动影响周边国际环境的重要手段。 国际体制的意义是重要的,但是它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有效性也不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确保周边地区的多极结构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将是维护我国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基本手段。不断加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体制,中国在下一世纪的全面复兴与强盛是大有希望的。-周边安全环境这里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人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它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国防战略的首要依据。 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国土观念 (一)周边概况 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美国等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平方公里,陆海相连,总面积达1260万平方公里,疆域辽阔,美丽富饶。 旧中国在长期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下,国弱民贫。从元末明初起,帝国主义先后对我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20余次,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前后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5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强四次侵华战争,清政府就割让国土160余万平方公里,赔款7.1亿两白银。由于外敌人侵,至今我国边界仍遗留很多历史问题,陆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还没最后划定,隶属我国的海洋国土还有100余万平方公里存在重大争议。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的严酷事实依然摆在我们面前。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经济上有所发展的同时,国防拨款明显增加,纷纷制定国防发展新战略,武装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军事强国迈进,必然对我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二)海洋国土观念 我国濒临黄海、东海、南海,不仅拥有内海渤海,而且拥有漫长的海岸和 6500多个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除内海,领海,毗连区外,还包括大陆架和经济专属区,共计300余万平方公里。辽阔的海洋国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油气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守护我们的海洋国土,开发利用我们的海洋资源是历史赋于我们的神圣职责和权力。1996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视察祖国沿海地区时,明确提出我国人民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我国人民对于祖祖辈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和保卫的每一寸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识非常强烈。而对海洋和海洋权益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资源被掠夺,缺少应有的“疼痛感”,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反差相当明显。 海权是国家的一种综合力量,是国家安全的门户,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国被侵略和掠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海权唇亡而齿寒,国家无安宁可言;海洋及海洋国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我们中华民族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在海洋经济时代,谁拥有海洋,谁能在海洋开发中占有优势,谁就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生存权力。事实上当今世界为争夺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斗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早已将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上的经济争夺,军事斗争已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要别人的一寸土地、一滴海水,但也决不容许他人侵占我国的滴水、寸土!这就要求我们全国人民强化海洋国土意识,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解决与有关国家的争端.
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浅析国防军事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摘要:高校国防军事教育属于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培养大学生的军事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新时期高校国防军事教育的重要内容。论文就培养大学生军事素养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军事素养的基本要求及大学生军事素养的培养做了简明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素质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大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以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形式的国防军事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与此同时,新时期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层次越来越高。国防军事教育作为大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应顺应新形势,逐步更新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改善培养方式,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校国防军事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历史经验证明: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目前,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 时期,重视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不仅对实现国防现代化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对于提升大学生自我养成、思想政治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高校国防军事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文化的高度自觉
所谓自觉”,一是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二是指自己感觉到或自己有所察觉。
1..运用对比法,加强国防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对国防意识的认同与自觉。近代中国屡遭外国列强侵略,山河破碎,老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如今,苦难屈辱成为过去,我国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我们必须牢记屈辱,居安思危,在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中通过历史影片、五四画展、革命英雄报告会等多种形式,通过对比新旧两个时代,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时代变化,从而树立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报国热情。
2.军事理论内容与学生特点、专业相结合,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把握大学生对新生事物充满兴趣和好奇的特点。一方面,介绍军事科技的进步催生了一大批新式武器,结合学生知识背景,向学生展示最先进军用技术,介绍最新的武器装备,最流行的作战理论和方式,培养他们潜心开展科学研究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将军事理论课按照专业的不同设定,突出军事理论与专业相结合的特点,如向机械制造专业学生介绍目前世界军事领域的新材料等。在军事理论课程中体现专业差异,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的积极性。
3.军事技能训练培养大学生行为自觉
入学军训主题之一是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军训要求整齐划一、令行禁止、高度统一。高强度的训练让他们逐步熟悉大学生活,避免入学就松散的行为习惯。同时,在日常行为中严格规范,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斗志,也让每个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后很快形成良好的行为自觉。
三、新时期高校军训提升当代大学生自信品质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自信,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1.丰富国防军事教育形式,增强大学生制度自信
在军事训练之余,用视讯、电影等方法,观摩建国后历次阅兵,向大学生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崭新形象,通过介绍我军自主研发的各种新式武器,展示我国强大的国防实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的自信。
2.加强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
向大学生介绍中国现存最早兵书《孙子兵法》,最大部头兵书《武备志》,第一部研究军制专著《历代兵制》,最早出现的军事钜著《左传》等经典军事著作;介绍中国古代官渡之战等十大经典战役的过程及结果,分析古代军事家谋略思想;介绍世界十大军事著作,世界十大战争等,拓展学生的国际思维宽度,培养学生关注军事领域的发展动向,让大学生体会到自信,不忘根本,吸收外来、不断创新、着眼未来。
3.增强国防军事教肓实效,改善大学生自信品质
“90”后是现在大学生的主体,大家普遍认为“90后”大学生有“独立追求,牴触约束,个性张扬,挑战新鲜事物,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等特点。根据“90后”大学生特点,军事教育应与时俱进,在军事理论教育内容安排时将世界热点、太空安全、海洋安全、中国周边安全等问题涉猎其中,培养大学生运用科学理论、统领谋略的思想。在军事技能训练中除基本军姿、步伐、军体拳、打靶等内容外,还可以增加抗震、防灾、反恐、防爆等内容,增强学生面对火灾、地震、劫持等灾难自救能力的同时,培养团结拼搏、敢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四、新时期国防军事教育锤炼当代大学生自强的品质
“自强”,是指个体努力向上,勉励图强,也指国家自力图强。
1.军事理论与形势政策相结合,引导大学生爱国精神
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军事教育,引导学生正视历史,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尊严,真正做到“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使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念和决心。
2.加大应征入伍力度,引导大学生主动投身祖国
投身现代化国防建设事业是符合入伍条件的每位学生应有的职责和使命。在高校军训期间和结束后,通过校园网、广播、橱窗、海报、标语等渠道,采用国防教育理论课、国防法知识普及和知识竞赛等方式,持续宣传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国家政策,让更多高学历、高技能的大学生或毕业生自愿应征入伍,投身国防建设事业,增强国防现代化水平。
3.强化报国之志,引导大学生主动投身中国特色
大学生肩负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历史重任,更多的大学生以大学入学军训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在大学教育阶段,学生将远大抱负与现实相结合,将爱国热情转化成学习动力,坚持不懈,真正把自身发展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络起来,把个人前途与祖国未来紧密联络起来。
党的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党和国家今后一段时间的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代表不仅要充分认识身上肩负的责任,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而且通过大学时期学习和历练,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奉献青春力量。
作者简介:胡清斌,男,,江苏省徐州市,助教
篇二
《浅析高校国防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摘要】国防教育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国防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国防教育可以成为对大学生深入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国防教育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国防教育可以成为组织大学生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内容的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国防教育所要培养的国防意识正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为内容,以国家防卫问题为中心的理性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通过国防教育,可以更加激发起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国防教育可以成为组织大学生开展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防教育可以成为对大学生深入进行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国防教育所依托的学科体系是军事科学。现代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学生学习军事科学,不仅有利于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他们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其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促进科学素质的提高,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高校国防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1***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国无产阶级在为革命理想和美好事业奋斗的长期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怕艰难困苦、顽强奋斗的品质和作风,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和精神力量。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要特别强调艰苦奋斗教育,而国防教育则是一种有效途径。***2***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所谓居安思危是指和平***环境下人们对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和关注,它是国防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国防教育一方面能使学生树立关于战争和和平关系的正确的认识,能清醒的看到世界并不完全太平,各种冲突因素在相当长时期内将会仍然存在,我们要居安思危高度警惕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另一方面,通过中国近代国防屈辱史、革命史、人民 *** 军史的教育,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使其能够更加理性的看待我国的国家安全问题,从而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加深他们国防事业的热爱。***3***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的一代,其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国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们熟悉和掌握基础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知识,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又能带动和促进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以此开阔大学生们知识视野,改善大学生们知识结构。此外,在艰苦的军事训练中,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普遍增强,这就为造就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了基础。***4***国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拥军意识的形成和集体主义纪律观的树立。国防教育不仅是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不但可以使学校国防教育更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而且也充分发挥了高校育人的综合效益。总之,在高等学校实施国防教育,不仅是法律赋予的一项任务,也是学校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大学生磨炼自己、提升自己、证明自己、成长进步的重要机遇和平台。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旷勇,刘启文.加强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3***
[4]杜维彦.论国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5***10***
我也是电系的!
兄弟,你胆儿也太大了吧,这都敢贴
参考文献: 1、许和震.开展创新教育培养新型军事人才 [J].中国军事教育,2002,14(6). 2、朱如珂.军事教育学,第2版[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 3、张炜,关于中国军事外交的理论探讨,中国军事科学2004年第3期第17卷第3期 4、张炜:中国海防思想史[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5.5、军队院校外训教学工作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综合版, 20066、SIPR1年鉴2002军备、裁军与国际安全.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7、韩献栋, 金淳洙. 中国军事外交与新安全观,<<现代国际关系 >>2008年02期8、郭真,当代美国军事外交的传统与调整探析, - 湖北社会科学, 20059、杨晨,文秋, 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军事外交的演变趋势,外国军事学术、刘华秋主编.军备控制与裁军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11、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交大校友你好
军事理论 这方面的文章不太好写,你可以去找别人帮你写一下。我知道一家,他们的文章写的不错,完成文章,满意再付费的.加他为好友就行:一零③七二五二⑥五七
居安思危 增强国防观念的主题格式也整好了居安思危 增强国防观念论信息化战争在当代战争中的作用【摘要】: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在现在战争中发挥主要的作用。【关键词】:信息化 战争 地位和作用【正文】: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火力、机动、信息,是构成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内容,而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作战能力高低的首要标志。信息能力,表现在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利用和对抗等方面,通过信息优势的争夺和控制加以体现。信息优势,实质就是在了解敌方的同时阻止敌方了解己方情况,是一种动态对抗过程。它已成为争夺制空权、制海权、陆地控制权的前提,直接影响着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当然,人永远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宰者。战争的筹划和组织指挥已从完全以人为主发展到日益依赖技术手段的人机结合,对军人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从信息优势的争夺到最终转化为决策优势,更多的是知识和智慧的竞争。信息化作战在现在的战争中发挥这重要的作用:一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战争 战争力量是可直接和间接用于战争的各种力量的统称,打信息化战争,自然离不开信息化、智能化的武器装备和信息化军队。战争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利用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造最先进的战争工具。信息化武器装备是在机械化装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C4ISR系统、精确制导武器、信息战装备和各种高技术作战平台等。它们都是知识高度密集型的战争工具,因而具备传统战争工具无法比拟的性能、功能、作战能力和效果。同时,它们作战效能的高低和发挥程度,直接受到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能力的制约。信息化军队是指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武装起来的信息时代的军队。其一体化程度将空前提高,整体作战能力更强大,强调作战能力的优化组合,各军种都只是联合作战力量的一部分。同时,兵力规模将趋于小型化,编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指挥体制也将从垂直树状结构转变为扁平网络结构。即从上下级多层指挥关系改为横向沟通、上下一体的指挥关系,减少层级,把尽可能多的作战单元纳入同一个信息层次,实现信息共享,缩短信息流程,以满足实时划指挥决策的要求。二 信息化战争模式将趋于体系化、精确化技术的发展决定着战术的演变。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战争规模也在日益扩大,突出表现为战场从平面向立体空间扩展:由陆地到海洋再到空中和太空,从有形空间到无形的电磁和信息空间,已形成了陆海空天四维一体、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相互交融的新型作战环境。这种网络化战场是大纵深、高立体的,前后方区别淡化,时空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既有传统的空战、海战、陆战、电子战,更会出现全新的以网络攻击为主的信息战。依靠信息网络的支撑,通过信息的有序流动,所有作战空间内的作战行动真正地融合为一体。 过去,一件新式武器往往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获得较好的作战效果。但在现代战场上,敌对双方已不再是单一或少数军兵种之间的对抗,更不会是单一武器系统的对抗,而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在信息化战争中,这种体系化对抗的程度更甚,将不再强调坦克、飞机、军舰等单件作战平台的作战性能,而是突出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整体效能,注重发挥多个军种、多种武器装备的综合作战效能。 三 信息化战争进程将是短暂的、可控的 信息化战争的节奏明显加快,战争进程将变得越来越短,但强度却越来越高,而人类对战争的整体控制能力也在显著增强。信息时代的军队更注重质量和效能。由数量制胜转变为质量制胜,是战争发生的显著变化之一。如精确制导武器和高技术作战平台的结合使用,增强了从敌人防区外实施打击的能力,可大大降低己方的作战损失;攻击精度的不断提高,可大大减少武器消耗数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要用9000枚普通炸弹才能炸毁一个目标,现在只要1-2枚导弹或制导炸弹就可以解决问题,作战节奏和进程自然会越来越快 层层推进,逐次交战,集小胜为大胜,这种接触式、线式作战是传统作战方法的典型直观反映。而在信息化战争中,脱离接触式、非线式作战将成为主要形式,作战行动将在所有作战空间和战场全纵深同时展开,首要打击目标将直接指向敌人重心。尤其是信息战威力巨大,甚至在敌人毫不知情的状态下,几个黑客顷刻间就有可能令敌国经济和社会陷入瘫痪,从而迅速达成战争目的。四 信息化兵器成为信息化战争的战场主导兵器 看一个战争形态的基本特征,首先要看其主导战场的武器装备水平坦克、飞机、大炮之类的机械化兵器,可以代表着机械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因而必然成为机械化战争的战场主导兵器。而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型战争形态,反映其作战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的必然是信息化兵器。 五 信息能成为信息化战争战场能量释放的主要方式 信息化战争作为机械化战争的高级发展阶段, 其战场能量释放方式则不仅是机械能,更主要的是深刻体现人的智能活动的信息能,即各种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战场探测预警、情报侦察、精确制导、火力打击、作战指挥与控制、通信联络等能力,这是一种新型的战场能量释放方式。 它集中体现了信息化战场上的侦察、预警、决策、指挥、控制、通信、打击、防护、支援、保障等重大功能,支配和主导着信息化战场上的全部作战活动,具有战争制胜的巨大作用。 六 “三大系统”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目标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型战争形态,在战场较量方式上,改变了机械化战争的那种陆海空单元战场、单一军兵种、单一作战领域的单元式战场较量方式,而是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以战场认识系统、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战场打击系统(包括兵力、火力)、支援保障系统等五大分系统构成的作战体系间的整体较量。 在这系统对系统的整体较量中,其中的战场认识系统、战场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等三大系统,是构成信息化战场的“眼睛”、“耳朵”、“神经”和“大脑”,主导和支配着战场所有力量和打击行动,作战双方都是紧紧围绕破坏、瘫痪敌人的“三大系统”和有效地保护、屏蔽己方的“三大系统”而进行的系统对系统的整体较量。 七 信息作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 信息作战作为新型的作战形式,具有崭新的思想内涵。它与以往作战形式相比,主要有三个方面不同:一是信息作战是敌对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活动,其对抗的主要关节点有两个:一个是决策对抗。就是作战双方都是竭尽全力地要遏制对方决策者和指挥机关;另一个则是指挥对抗。就是作战双方通过各种信息打击行动,使敌方已经形成的决策难以实施,不能进行实时、有效地正确指挥,难以构成战场现实战斗力。二是信息作战从作战目标讲,它不是以歼灭敌人有生作战力量和重兵集团为主,也不是单纯的只为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利用而进行的技术较量,而是以破坏、摧毁对方的信息化战场支柱——“三大系统”为主,即战场认识系统、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三是从作战目的讲,信息作战摒弃了机械化战争中各种作战形式以争夺战场兵力兵器数量优势为目标的作战目的,信息作战是以夺取战场信息优势为目的。 海湾战争中,伊军采的阵地战形式与多国部队的信息作战、联合作战等新型作战形式相抗衡,结果以惨败而告终。这一事实更深刻说明了信息作战这种作战形式在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信息化条件下外军数据链应用研究 》王立强 国防工业出版社《信息化战争中的防御与防护 》 司来义 解放军出版社《高科技十万个为什么---现代武器》 肖叶 昆仑出版社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论文主要段落简表(短篇论文必列目录)3、提要:文章主要内容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几十字多超过三百字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从论文题名、提要和正文选取出来对表述论文心内容有实质意义词汇关键词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般选取3-8词汇作关键词另起行排提要左下方主题词经过规范化词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论文开头引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目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论文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篇论文参考文献论文和写作参考或引证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要求:(1)所列参考文献应正式出版物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哎呦 轻院的吧 郑轻家园,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