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类:1、《法律解释的本体与方法》(独著)人民出版社2、《习惯法规则的形成机制及其查明问题研究》(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论文类:1.《论法律解释的融贯性——评德沃金的法律真理观》发表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5期(CSSCI源刊)2、《司法能动主义的中国化》发表于《法学论坛》2011年第6期(CSSCI源刊)3、《司法能动主义视野下的乡土司法模式》发表于《山东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CSSCI源刊)4、《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法哲学检讨》发表于《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6期(CSSCI源刊)5、《历史解释的反思与重构》发表于《人文杂志》2007年第5期(CSSCI源刊)6、《超越基础主义的法律解释》发表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第2期(CSSCI源刊)7、《体系解释的反思与重构》发表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年第1期(CSSCI源刊)8、《文义解释的反思与重构》发表于《宁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CSSCI源刊)9、《论法律解释的范式转化》发表于《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CSSCI源刊)10、《法律解释的难题》发表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CSSCI源刊)11、《民间法的话语悖论——基于转型社会的话语情境》发表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第1期(CSSCI源刊)12、《法律信仰的中国式难题》发表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年第3期(CSSCI源刊)13、《财产权的观念基础》发表于《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CSSCI源刊)14、《解释学的重心转移与范式转换——兼论解释学对法律解释研究的意义》发表于《齐鲁学刊》2010年第5期(CSSCI源刊)15、《受刑人权利的法律定位》发表于《法学论坛》2006年第4期(CSSCI源刊)16、《论法律理性化的悖论—韦伯法律社会学意义上的考察》发表于《山西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核心期刊)17、《法治的人本向度——一种知识谱系的考察》发表于《唯实》2007年第2期18、《美国司法语境下法律解释的宪政困境及其消解》发表于《北方法学》2011年第2期19、《悖论社会中的公共领域》发表于《北方法学》2007年第6期20、《程序正义视野下的受刑人权利保护》发表于《公安研究》2008年第7期21、《司法三段论的结构形式与逻辑前提》发表于《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22、《“先行先试”立法模式的经济分析》发表于《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23、《历史法学的历史性与非历史性》发表于《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24、《法律适用的诠释学模式及其反思》发表于《中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25、《民间法如何走进司法判决——兼论“顶盆继承案”中的法律方法》发表于《民间法》第7卷26、《法律解释的制度逻辑》发表于《法律方法》第十卷27、《自然权利的现代性困境》发表于《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卷28、《内生性规则与自发性秩序:进化论理性主义视野下的民间规则》,发表于《民间法》2010年卷随笔类:1、《秩序与自由》发表于《法制日报》2003年2月20日2、《司法裁判的道德效应》发表于《法制日报》2011年11月5日3、《法学研究中的屠龙术与针线活》发表于《法制日报》2011年9月28日4、《司法审判的术与道》发表于《法制日报》2011年9月24日5、《以法律破解代孕伦理困境》发表于《法制日报》2011年7月22日6、《理性看待民意》发表于《法制日报》2011年8月17日7、《法学毕业生不能不知道的事》发表于《法制日报》2011年6月25日8、《被修辞的正义》发表于《法制日报》2011年5月28日9、《公务员的公德代替不了私德》发表于《法制日报》2011年4月23日10、《历史法学的虚幻与真实》发表于《法制日报》2011年3月30日11、《法官为何不能“依法裁判”?》发表于《法制日报》2011年3月19日12、《法官:司法中的哈姆雷特》发表于《法制日报》2010年12月1日13、《司法能动主义溯源及其现实意义》发表于《人民法院报》2009年12月22日14、《习俗司法化的功能正当性》发表于《人民法院报》2009年11月17日15、《司法理性的多维关注》发表于《人民法院报》2010年9月8日16、《法官效用函数与法官行为》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4月8 日17、《法学的诗性》发表于《检察日报》2010年1月28日18、《摆脱道德困境的三条红线》发表于《检察日报》2010年6月24日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山东警察学院(Shandong Police College),简称“山警”,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山东省教育厅与山东省公安厅共管。
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46年5月的山东省警官学校,后历经调整与演进,于1983年改建为山东公安专科学校;2004年,改建为山东警察学院。截至2021年3月,学院有2个校区,分别为明水校区和文化东路校区,总占地面积亩;设有5个教学系,开设7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583人,在校生4931人。
院系专业截至2019年5月,学院设有5个教学系,开设7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重点学科截至2015年11月,学院有“十二五”山东省重点学科2个。“十二五”山东省重点学科:侦查学、治安学。
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5月,学院有教职工590人,其中专任教师26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全省公安系统优秀教师8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公安部、省公安厅人才库专家23人,省部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学团队:侦查专业教学团队、治安学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建设截至2019年5月,学院有41个专业实验室,2个警务实战训练馆,1个泅渡馆和1个射击馆;在山东省建有51个教学实习基地。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公安部重点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等质量工程项目多个。科研平台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校级科研机构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侦查对策研究中心校级科研机构:公共安全研究所
科研成果2016年—2019年5月,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4项,厅局级项目31项,其中,《某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专项》被列为2019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表学术论文193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66篇,被SCI、EI、CSSCI期刊收录20篇,出版学术著作33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项,厅局级科研成果奖14项,其中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19年5月,学院图书馆有藏书156003种,77万余册。学术期刊《山东警察学院学报》是由山东警察学院主办的政治法律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88年;主要开设法学研究、侦查学研究、犯罪学研究、治安学研究、公安管理研究等栏目;2015年度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8年度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扩展期刊。
这种地方性小学院 的 学报 都不是核心期刊。啥核心期刊 也不是。就是 普通的省级期刊。
学报是一份综合性公安学术理论期刊,立足公安学术前沿,着眼公安实践,加强公安理论探索,属于全国公安学术名刊,在政法类期刊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积聚了一批学术名家作者群,本刊很多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和摘登。
直接访问他域名
这种地方性小学院 的 学报 都不是核心期刊。啥核心期刊 也不是。就是 普通的省级期刊。
这种地方性小学院 的 学报 都不是核心期刊。啥核心期刊 也不是。就是 普通的省级期刊。
学报是一份综合性公安学术理论期刊,立足公安学术前沿,着眼公安实践,加强公安理论探索,属于全国公安学术名刊,在政法类期刊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积聚了一批学术名家作者群,本刊很多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和摘登。
山东警察学院位于山东省省会 ——济南市,前身为山东省警官学校,创建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创建的第一所警察学校。70多年来,学校三迁校址,十易校名,为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78年开始招收青年学生,举办中专教育,1983年学校改建为山东公安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为山东警察学院,被誉为山东公安民警的摇篮。2016年以来,学院先后被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表彰为“作出积极贡献的先进集体”,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二等功2次,被山东省公安厅荣记集体二等功2次。,山东警察学院为全日制公安类普通高等学校,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实行山东省教育厅与山东省公安厅共管,以省公安厅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职能是招收培养全日制公安类本科学生,为公安机关输送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公安专业人才;承担全国、全省公安机关领导骨干培训及民警专业培训和国外高级警务人员培训任务;承担公安专业理论及技术研究任务,为全省公安机关教学科研基地,公安部确定的全国县市公安局长培训基地,公安部、商务部确定的国家援外培训基地。 2020年,学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公安学被确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学院设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经济犯罪侦查、交通管理工程、公安情报学、网络安全与执法7个本科专业,其中,治安学、经济犯罪侦查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法学、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接受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11月,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开始与山东建筑大学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近三年来,学院先后举办全国县市公安局首任局长政委培训班、公安部各警种业务培训班、公安部东西合作素质强警培训班、全省派出所所长培训班等各级各类培训班103期,培训人员近12000人次。,学院现有明水和文化东路两个校区,分别为济南市章丘区章莱路 2555号、历下区文化东路54号。法定住所地为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54号。明水校区主要承担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任务,文化东路校区主要承担国内民警培训和援外培训任务,两校区占地亩,校舍总面积万平方米。建有42个专业实验室、2个警务实战训练馆、2个射击馆和1个泅渡馆。另外,在全省建有53个教学实习基地和18个教学科研基地。校园局域网分别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公安信息网”互联互通。图书馆藏书80万余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方米。,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历、专业、学缘、职称结构较为合理,能够适应公安教育教学和培训工作需要的师资和管理队伍。现有教职工 58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公安部部级津贴获得者1人,入选公安部、省公安厅专家人才库29人次,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全省公安系统优秀教师7人,省部级教学名师8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4931人。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3. 41%。,学院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服务公安一线。近三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 61项,其中,某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专项被列为2019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表学术论文192篇,出版学术著作23部;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4项,厅局级科研成果奖16项。《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度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8年度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扩展期刊,连续5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多次组团出访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南非、古巴等国家警察机关和警察院校,接待多国警察机关和警察院校的访问。与香港、澳门、台湾警方和省内外公安实战部门、警察院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关系。积极选派中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校访学,举办 “国际警务学术讲座”“国际警务执法合作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2006年开展外警培训工作以来,共承办147期国外警察培训班,培训了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六大洲97个国家和非盟反恐中心等国际组织的3008名中高级警察官员,派出教官团到约旦、埃塞俄比业等国家举办“特殊安全技能培训班”等援教活动。院领导曾率公安部外警培训项目管理者代表团访问英国,并多次参加公安部和俄罗斯联邦内务部干部培训联合工作组会议等活动。,长期以来,学院秉持办学初心,坚定不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紧紧围绕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坚持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公安专业人才,服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为平安山东、和谐山东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东警察学院是二本,但是分数线很高。山东警察学院是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全日制高等院校。 专业设置 本科类 法学 治安学 侦查学 工学 刑事科学技术 专科类 公安 侦查 治安管理 收费标准 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入学须交纳学费、住宿费等费用。收费标准: 学费:4800元/年·人;住宿费:500~800元/年·人。 上述各类收费,若山东省物价局变更收费标准,则按新标准执行
是研究生??
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在今年刚搬到西校区。之前是在东校。
体育学院开设电竞专业:天津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是一所以教育学为主,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协调发展的、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本科院校,据了解在2009学校就有电子竞技方向,课程涵盖了电子竞技专业课程、体育社会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管理学、计算机网络基础,游戏编程基础,裁判法与赛事编排、赛事解说、新闻写作、视频编辑等。电影学院开设电竞专业: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今年9月招生,首批预计招百人左右 ,据笔者了解,对于学生的要求好像有过多硬性标准,(当然学费是少不了的),学院更加重视是电竞管理,比如策划、管理、运营、转播、主播以及数据分析师、教练、裁判等。
山东体育学院(Shandong Sports Institute)是山东省唯一一所集体育教学、训练、科研与一体的省属普通高等体育院校,始建于1958年,校本部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风景秀丽的千佛山下,在环境优美的海滨城市——日照市,建立了新校区。 山东体育学院目前占地面积18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为万平方米。图书馆建有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外文藏书万册,有中外文期刊537种,是我省最大的国际体育科技书刊收藏单位。该院主办的《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和《山东体育科技》两种学术期刊均具有国际出版标准刊号。现有在职教学训练科研人员432名,其中正高职46名,副高职179名,中级149名。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名,省级拔尖人才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11名,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14名。 山东体育学院拥有国内一流体育院校应具备的教学、训练、科研实验设施条件,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其中包括目前世界一流的模拟高原训练低压舱和亚洲最大的模拟跑道及其配套设施。近5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23项、省教育厅和省体育局课题41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8部,发表学术论文827篇。其中18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41项获厅局级奖,两项科研成果被转让,20项科研成果被采用,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教学成果有1项获国家级奖励,4项获省部级奖励。目前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7项、厅局级课题26项,科研经费达万元。 目前山东体育学院全日制教育设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和公共事业管理(体育)6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4628名,函授在校生2726名。截止目前,学院已培养全日制本、专科生近万名,函授本专科生4666名,外国留学生20名,与外校联合培养博士、硕士24名;培养国际级运动健将48名、国家级运动健将477名、一级运动员887名。学院自1997年以来,在奥运会、 亚运会等国际大赛和全运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等全国高水平比赛中获金牌112枚、银牌96枚、铜牌84枚,有21人破40项世界记录,37人破41项亚运会记录。2000年在第27届奥运会上,获2金、1银,为山东省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山东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日照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山东体育学院在日照市建立了新校区。日照校区现占地1400余亩,地处日照市新市区中心,南望日照港,北临曲阜师大,东靠黄海,西邻银海公园。与市委、市府等政治文化中心距离2公里左右。校区一期工程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包括1栋教学办公楼,1栋综合楼,1栋综合训练馆,5栋学生教工宿舍楼。 还建有1个万平方米的大型塑胶田径场, 14个室外塑胶训练场。目前二期工程在建的4栋学生餐厅、训练馆,8栋学生公寓,6栋教师公寓和宿舍楼,将于2003年7月全部竣工。1栋22000平方米的科技图书实验楼将于2003年上半年开工,二期工程建筑总面积为万平方米。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山东体育学院的发展非常重视,要求学院明确培养目标,扩大办学规模,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和训练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训练、科研水平,多出、快出人才,努力办成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全国一流的体育院校,力争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到或超过1万人,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山东体育大学,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该院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利兹城市大学、德国科隆体育大学、德国帕特伯恩大学、法国体育学院、韩国京畿大学、韩国体育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美国波尔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开展了校际合作交流;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美国波尔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德国科隆体育大学、德国帕特伯恩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书和意向书。 目前,全院教职员工正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努力提升综合办学实力,为把学院办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体育院校而努力奋斗。 [编辑本段]机构设置 党委院长办公室 教务处 学生工作处 党委宣传部 人事处 共青团 纪委办公室 科研处 就业指导中心 党委统战部 财务处 保卫处 党委组织部 后勤管理处 离退休干部工作处 [编辑本段]院系设置 体育艺术系 体育系 运动系 基础理论系 民族传统体育系 体育社会科学系 政治理论课部 成人教育部 研究生部 体育运动学校 [编辑本段]科研机构 科研处 体科中心 体院学报
著有《反暴临战学基础》、《警察查缉战术》、《犯罪控制与警务改革》、《绑架犯罪案件的侦查与处置要略》、《反劫持谈判与战术》等专著5部,主编《犯罪学》、《人质解救术》、《犯罪现场勘查》等教材、文集多部,在《法学》、《法学杂志》、《中国刑事法杂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一、著作、译著、教材及文集: 《刑事侦查学总论》,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李昌钰博士犯罪现场勘查手册》,主持翻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犯罪现场勘查》,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反劫持谈判与战术》,专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绑架犯罪案件侦查与处置要略》,专著,群众出版社,2004; 《警察查缉战术》,专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刑事侦查学》,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犯罪控制与警务改革》,专著,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人质解救术》,主编,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犯罪学》,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 《反暴临战学基础》,专著,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 《侦查中的隐性知识:专家观点与典型案例》,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侦查论坛》,主编,从2002年以来已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连续出版14卷。 《论数字化时代侦查活动的演进》,载《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1期。 《公安高等院校公安专业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载《公安教育》2014年1期。 《如何科学地认定犯罪事实——《犯罪重建》译序》,载《犯罪研究》2013年5期。 《提升公安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问题刍议》,载《公安教育》2012年10期。 《行为证据浅探》,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5期。 《公安高等学校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应注重“三个兼顾”》,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期。 《同一认定理论地位新探》,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侦查学逻辑起点探析》,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3期。 《侦查学原理研究30年探要》,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1期。 《警方主导下的自杀干预及流程和要领》,载《警察实战训练研究》2008年3期。 《论视频监控系统在侦查中的运用》,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8年5期。 《论虚拟侦查》,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1期。 《侦查破案的基本规律》,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1期。 《论命案防范》,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论劫持人质案件处置指挥职责与体制》,载《公安研究》2006年3期。 《中国社会转型期侦查工作的演进轨迹》,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1期。 《劫持人质案件的前期处置》,载《中国刑事警察》2006年2期。 《论劫持人质案件的特点》,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载2006年3期。 《论并案侦查条件的科学运用》,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4期。 《犯罪现场勘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理论化——〈李昌钰博士犯罪现场勘查手册〉评介》,载《犯罪研究》2006年6期 《第五届全国侦查学术研讨会暨侦查系主任论坛综述》,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3期(第一作者)。 《刑侦改革的考量》,载《人民公安》2006年12期。 《侦查理论与实务几个问题的探讨》,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1期。 《论侦查信息化》,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期。 《处置劫持人质案件有关问题研究》,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2期。 《侦查与侦查学若干基本问题探讨》,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1期。 《警察出庭作证若干基本问题探讨》,载《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2期。 《论犯罪现场勘查的原则》,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6期。 《谈判现场的锦囊妙计》,载《人民公安》2004年5期。 《论侦查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6期。 《志愿反扒面面观》,载《人民公安》2004年6期。 《侦查讯问改革与发展构想》,载《法学》2004年5期。 《恐怖性劫持人质事件处置方略》,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4期。 《论犯罪现场重建》,载《犯罪研究》2003年4期。 《杀人犯罪动机的系统推断》,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1期。 《警察出庭作证应对策略》,载《人民公安》2003年4期。 《正确认识、评价和推进刑侦改革》,载《人民公安》2002年5期。 《论模拟现场勘查教学的规范化、系统化与现代化》,载《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1期。 《论犯罪现场的构成》,载《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4期。 《浅谈侦查模式的变革》,载《人民公安》2002年11期。 《论人质谈判的类型》,载《公安研究》,2002年7期。 《警察查缉战术若干基本问题探讨》,载《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2期。 《犯罪现场分类的新视角及其意义——中美犯罪现场分类之比较研究》,载《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5期。 《盘查战术浅探》,载《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3期。 《对峙性缉捕战术研究》,载《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5期。 《追缉战术浅探》,载《政法学刊》2001年2期。 《评英国犯罪预防的理论、政策与实践》,载《公安大学学报》1998年1期。 《劫持人质案件的概念、特点和类型》,载《政法学刊》1998年3期。 《论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载《公安大学学报》1996年6期。 《淫欲型系列杀人犯罪的特点和侦察途径》,载《山东公安丛刊》1995年8期。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反暴临战学的构想》,载《公安大学学报》1992年2期。 《犯罪时空论(上)——论犯罪空间》,载《公安大学学报》1987年4期。 《犯罪时空论(下)——论犯罪时间》,载《公安大学学报》1987年5期。 《我国刑事侦察学史略》,载《法学杂志》1987年5期。 《论刑讯逼供产生的历史根源》,载《政法学刊》1986年6期。 《对侦查和侦察的不同见解及处理意见》,载《法学杂志》1986年3期。 《论刑事犯罪现场的分类及其意义》,载《公安大学学报》1986年4期。 《重大暴力性案件的侦察和指挥体系初探》,载《公安大学学报》1985年2期。 《视频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功能及其发展前景——从伦敦地铁爆炸案谈起》,载《证据学论坛》2008年辑刊。 《美国的实践导向型证据分类法及启示》,载《证据学论坛》2010年辑刊。三、报纸论文: 《侦查程序改革中如何体现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并重》,载《人民公安报》2007年11月3日版。 《警方实施自杀干预的基本流程及要领》,载《人民公安报》 2006年7月28日版。 《劫持人质案件处置指挥问题新探》,载《人民公安报》2005年9月7日版。 《以科技推进侦查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载《人民公安报》 2005年11月30日版。 《刑事侦查工作方针修改再探讨》,载《人民公安报》2005年12月28日版。 《刑事司法改革:兼顾人权保障与侦查效率》,载《人民公安报》2004年3月10日版。 《处置劫持人质案中如何引导新闻舆论》,载《人民公安报》 2004年12月8日版。 《解决警力不足的途径探讨》,载《人民公安报》2003年8月5日版。 《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刑侦工作方针》,载《人民公安报》 2003年10月8日版。 《WTO时代的刑侦工作方向》,载《人民公安报》2002年10月16日版。 《新刑诉法施行与侦查办案能力的提升》,载《人民公安报》2012年07月29日版。 《数字化侦查异于实体侦查的七大特点》,载《人民公安报》2012年07月15日版。 《数字化时代侦查工作应把握好“十个统筹”》载《人民公安报》2010年10月25日版。 《侦查阶段错案的成因及治理对策》,载《人民公安报》2010年7月25日版。 《行为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大有可为》,载《人民公安报》2013年5月5日版。 《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和原则》,载《人民公安报》2011年8月21日版。 《刑事错案原因哲学探源》,载《人民公安报》2013年8月11日版。
1.《罪犯改造价值与冲突》,载《法学研究》,(被高校文科文摘转载),2001年第01期2.《对常见犯罪量刑基准的经验分析》,载《法学研究》,2009年02期3.《简论未成年人教养体制改革与立法》,载《现代法学》,1993年02期4 .《论刑罚配置中的法官裁量权》,载《中外法学》,2005年04期5.《多维视角下的犯罪评价 》,载《犯罪研究》,2003年第02期6.《秩序整合与法律示范》,载《中外法学》,2000年04月7.《论行刑教育化》,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02期8.《刑法理性与规则意义》,载《人文杂志》,2002年第02期9.《制度性教养的命运与立法选择》,载《中外法学》,(《理性与秩序》转载,储槐植,陈兴良主编),2001年06月10.《依法治国与法文化传统.》,载《 探索》,1998年第02期11.《对推进中国法治的几点思考》,载《探索》, 1998年06期12.《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犯罪对策》,载《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1年01期13.《百年狱制改良的两大历史关联》,载《犯罪与改造研究》, 1999年05期14.《以权力制约权力》,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年04期15.《完善并处罚金执行规则与制度的基本思考》,载《财产刑执行的调查与研究》,赵秉志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11月16.《论行刑权的两种走势》,载《政治与法律》, 2001年第03期17.《劳教制度执行管理研究》,载《法学》, 2001年第06期18.《完善犯罪预防的重要尝试》,载《人民检察》, 2003年1月19.《寻找行刑法的原动力》,载《法学评论》, 2000年1月20.《关于“重返社会”的再探讨》,载《中国监狱学刊》,(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2001年02期21.《只有创新,才有特色》,载《中国监狱学刊》 , 2000年01期22.《再谈假释适用》,载《中国监狱学刊》 , 2002年04期23.《宋代劳役监初探》,载《中国监狱学刊》,(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1997年02期24.《我国行刑法制的现状与趋势》,载《刑事法评论》,陈兴良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06卷25.《暂缓不起诉,并无不当》,载《社会科学报》,2003年4月1726.《从个案尝试看法律的生长点》,载《社会科学报》, 2003年7月1327.《也谈管制刑的法律调整》,载《中国刑事法杂志》,(被中国监狱学刊转载),2000年第04期28.《检察权与执行权的互动研究》,载《金陵法律评论》 ,2002年4月29.《减刑运作与刑罚的合理弹性》,载《云南法学》, 2002年2月30.《对非法经营罪的认定与处罚》,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2年3月31.《自由刑执行中的若干法律问题》,载《山东法学》,(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999年第01期32《减刑运作与刑罚合理弹性》,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01期33.《论刑事执行制度与法律的完善》,载《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0年04期34.《完善未成年人教养制度的思路》,载《青少年犯罪研究》 ,(刊于《青少年犯罪问题》),1997年05期35.《抗日根据地的狱制特色》,载《现代法学》,1991年06期36.《劳动改造是中国行刑理论的核心》,载《探索》,1993年05期37.《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认定与处罚》,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年02期38.《从传统劳役刑看中国行刑制度的发展》,载《中外监狱史研究文集》,法律出版社,2002年07期39.《人性与刑罚 刑法适用问题研究》,长安出版社,2002年10月40.《关于金融犯罪认定的若干思考》,载《犯罪认定与刑罚研究》,重庆出版社,2000年07月41.《也谈完善刑事执行法制的基本思路》,载《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42.《刑事执行中关键技术的运用和创新》(与聂宁、宗雄信合著),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43.《我国行刑权的合理构建》,载于《刑事法评论》,陈兴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09卷44.《关于假释适用的若干认识》,载《广西政法干部管理学报》,2003年01期45.《论刑事执行监督的法律根据》,载《司法改革与理性选择》,重庆出版社2002年7月46.《完善犯罪预防的重要尝试——谈我国第一个“社会服务令”》,载《人民检察》,2003年03期47.《从司法预防视角谈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思路》,载《法治论丛》,2004年02期48.《什么影响了我们的评判?——对一桩刑事案例的调查分析》,载《金陵法律评论》,2004年01期49.《刑罚、行刑法新解》,载《现代法学》 , 2001年第04期50.《社区矫正制度化的若干建议》(与万菁合著),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51.《普通累犯制度的法律解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6期52.《犯罪学理论研究的现实困境》,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53.《加强自由刑执行监督之我见》,载《人民检察》,2005年23期54.《推进社区矫正制度化的若干重要问题》,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55.《罪犯改造新模式的法理基础》,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04期56.《是历史清算,还是范式转换》,载《理性与秩序》,储槐植,陈兴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08月57《论量刑的合理性 》,载《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03月58.《解释犯罪与价值中立》,载《现代法学》,2004年02期59《 犯罪与法律责任的均衡之义》,载《法治论丛》,2008年05期60.《强制戒毒的现制调整与合理定位——实施<禁毒法>的两大要点》,载《犯罪学论丛》(第七卷),王牧主编,2009年09期61.《<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法案理应搁置》,[司法部重点课题《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刑法热点问题研究——惩治毒品犯罪的理论与实践》(07SFB1005)的部分成果],载《法学论坛》,2009年04期62.《也是犯罪与责任相均衡——对附条件“犯罪赔偿”的价值分析》,载《法律科学》,2009年04期63.《场所强戒由谁监督?》,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9年05期64.《案外情节与人身危险性》,载《现代法学》,2006年04期65.《“组织涉黑”性质的界定及其引申》,载《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1期66.《利用职务便利承揽设计业务获利的行为如何定性》,载《人民检察》,2010年14期70.《国际社会处罚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基本经验》(与范玉合著),载《中国审判》,2011年02期71.《社区矫正应向何处去——以重庆市试点情况为切入点》,载《刑事法评论》,陈兴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01期72 .《再谈社区矫正制度方案的调整——以〈刑法修正案〉(八)的公布实施为视角》(合著),载《社会科学战线》(与郝川合著),2011年第04期。73.《涉黑犯罪财产之没收与追缴》,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05期74.《限制死刑适用的司法途径――对内地某中等城市死刑裁量的考察分析 》,载《刑法评论》(第8卷),赵秉志主编 ,法律出版社,2005年12月75.《我国刑罚体系结构再协调问题之思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分析样本》,载《中国检察官》,2011年13期76.《刑事执行中的检察监督》,载《中国检察》(书名),检察出版社,2003创刊卷77.《应确立常见犯罪的量刑规则——以许霆案为视角》,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4期78.《我国刑罚体系结构再协调问题之思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分析样本》,载《法商研究》,2011年03期79.《未成年人收容处遇的现实阻却——从向度关系视角》(与蔡伟文合著),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02期80.《划分盗窃犯罪圈的基本规律》,载《现代法学》,2011年第04期81.《简谈劳教强戒模式》,载《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3年02期82.《合理调整长期自由刑执行的杠杆》(合著),[2010年教育部重点项目“文本何以承载其重——破解量刑合理性的路径”](项目编号:10XJA820004)的阶段性成果),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5期,转载《刑罚体系结构的改革与完善》,赵秉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07月83.《建立量刑规则体系与判罚说理机制》,载《检察日报》,2013年01月25日84.《记载量刑经验的制度方式——以〈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为分析样》(与张孟东合著),载《人民司法》,2012年23期85.《再谈监禁刑执行变更范式的转换.Reconsideration of the Conversion of Change Type of Imprisonment Enforcement》,载《政法论丛》,2012年06期86.《开启理性判罚之门——由公诉人建议量刑谈起》(与娄永涛合著),载《理论月刊》,2013年02期87.《社区戒毒康复机制研究——以贵州“阳光工程”为分析样本》(与张凯伦合著),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88.《专家学者谈瘦肉精与食品安全监管》(与李洁等合著),载《中国审判》,2011年05期89.《“慎罚”的当代诠释——由《刑法修正案(八)》展开.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Cautious Punishment:Comment on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8)》,载《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3期90.《为重构刑罚学说寻求新方法》,载《法学研究》,2013年01期91.《新增禁令于管制的理性诠释》,载《当代法学》,2013年06期92.《改写历史的两种手法:再论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合著),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93.《修法视阈:证据犯罪罪名体系的重构》(合著),载《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94.《社区矫正语境中的观护与观察》(与程炀合著),载《海峡法学》,2014年01期 95.《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 着力化解涉诉信访》,载《人民法院报》,2014-05-01 96.《检视“打黑”对策》,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03期 97.《判罚结论的理性证立——由量刑说理切入》(与张孟东合著),载《法律科学》,2015年06期 98.《论量刑情节的侦查取证》(与揭萍合著),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99.《后劳教时代预防犯罪资源的再利用》(与张凯伦合著),载《法律适用》,2016年03期 100.《毒品消费与供给关系实证分析——以江西省毒情为样本》(与揭萍合著),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101.《对“运动式”治理毒品的反思——由N市“百城禁毒会战”的开展切入》(与揭萍合著),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已发表法学论文百余篇,其中CSSCI论文(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八篇)三十多篇。主要论文如下(按时间顺序,主要列举1997年以来发表的论文):*1.《论我国刑法中的聚众犯罪》,载《法商研究》1997年第5期(与人合作),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法)1998年第2期收载。2.《论惩治黑社会犯罪的刑事立法》,载《法学评论》1997年第6期。*3.《论转化犯的构成及立法例分析》,载《山东法学》1998年第4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法)1998年第10期收载。4、《论印度反腐败的法制历程及其启迪》,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5.《若干个罪的罪过性质问题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6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法)1999年第3期收载。6.《城市化进程中的家庭与青少年犯罪》,载《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7.《对犯罪目的与目的犯的探讨》,载《山东法学》1999年第2期。8.《法定刑的立法原则与新刑法中法定刑的立法缺陷探微》,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2期,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3期部分转载。*9.《结果犯的概念及其既遂形态研究》,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3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法)1999年第7期收载。*10.《行为犯的概念及其既遂形态研究》,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法)2000年第1期收载。11.《论我国刑法中的情节和情节犯》,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12.《沉默权的限制与限制的沉默权》,载《诉讼法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13.《论定罪情节与情节犯》,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法)2000年第5期收载。14.《对沉默权的理性呼唤》,载《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1期(第二作者)。15.《对贪污罪的比较研究》,载《犯罪研究》2000年第1期。16.《利用色相取得建筑项目是否属于商业贿赂》,载《经济与法》2000年第2期。17.《包更生诉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没收假币案》,载《判例与研究》2000年第3期。18.《城市化进程中的网络犯罪及其防治》,载《犯罪研究》2000年第4期。该文在2000年第九届中国犯罪学年会上获得较高评价。19.《抢劫杀人案的定性问题》,载《法律适用》2000年第9期。20.《犯罪既遂的构成要件齐备说及其评述》,载《当代法学研究》2000年第2·3期。21.《论死刑缓期执行的司法适用》,载《犯罪研究》2000年第6期。22.《发回重审案件是否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载《法学》2001年第1期。23.《关于惩治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立法建议》,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1期。24.《行政案件之法律审与事实审辨析》,载《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1期。25.《张烨等强奸、强制猥亵妇女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主编的《刑事审判参考》2001年第9辑,法律出版社出版;26.《陆某某、张某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交通肇事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主编的《刑事审判参考》2002年第5辑,法律出版社出版;27.《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的认定及其法律责任》,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28.《结果加重犯的结构及其未遂形态问题》,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 。29.《共同强奸和强制猥亵妇女案评析》,载《政治与法律》2002年第2期。30.《网络犯罪及其防治对策前瞻》,载《犯罪研究》2002年第2期。31.《法院变更指控罪名观念误区与合理选择》,载2002年8月26日《人民法院报》(时代特稿)。32.《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及法律责任》,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33.《内幕交易的经济分析与法律规制》,载《法商研究》2002年第4期(第二作者);34.《罪刑法定原则适用的基本问题》,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35.《对未遂犯处罚范围的新思考》,载赵秉志主编的《刑事法实务疑难问题探索》,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内月出版;36.《刑法中“委派从事公务”的学理分析与司法认定》,载《法学》2002年第9期;37.《一起利用伪造观光券实施的职务侵占案》,载《人民司法》2002年第10期;38.《应对有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与防治对策思考》,载《法治论丛》2002年第4期;39.《罪刑法定原则司法化的三个观念问题》,载《法学》2003年第1期(合作);40.《发回重审与上诉不加刑原则关系论》,载《法律科学》2003年第3 期;41.《试论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司法认定》,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1期。*42.《打击证券犯罪的价值选择和现实思考》,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四期,并被人大报刊资料中心(刑学)2004年第12期转载;43.《日本行政犯性质的学说及其评析》,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6期;44.《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监事会及其关系新论》,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45.《死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第1期;46.《补诉·补判·补刑——从诉讼期限制度看刑事法的谦抑精神》,载《法学》2005年第7期;47.《有关卖淫犯罪的疑难问题新探》,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48.《行政犯立法构想新论》,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6期。49.《论共犯关系之脱离》,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2期; New Probe into the Criminal Liabilities for the Intentional Spread of AIDS ,CHINAN LEGAL SCIENCE,2005.(《中国法学》2005年海外版)。51.《沉默权与如实回答义务的冲突与选择》,载《华东刑事司法评论》第5期;52.《司法权威:从理想到现实的回归》,载上海市法学会编《专家学者谈司法权威》,文汇出版社2004年出版;53.《死缓制度的中外渊源及历史发展》,载《中西法律传统》(第四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所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54.《让地方执法的暴力冲动远离和谐社会——法治视域下的“当场击毙”》,《法学》2007年第7期55.《对“纸箱馅包子”事件的刑法考量》,载《上海法学研究》2007年第5期。56.《教师侵害未成年学生性犯罪案件的犯罪学思考》,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57.《贪污房产案件的定罪问题与思考》,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1期。58.《也谈检察监督制度为什么受质疑》,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59.《西丰事件还需法律亮剑》,载《检察风云》2008年第3期“专家视点栏目”;60.《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心理和人格因素辨析》,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第3期。61.《论仇富引发犯罪的原因及对策思考》,载《东方法学》2008年第5期。62.《艾滋病人犯罪与相关法律制度之完善》,载《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4期;63.《贫困与犯罪问题——以农民工犯罪为视角》,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5期;64.《媒体诽谤与权力造罪》载《法学论坛》2009年第2期。65.《公司高管犯罪的现状、成因与对策思考——以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犯罪为例》,载《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66.《“尊龙名社”案之忧思——关注网络网罗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第2期;67.《上市公司高管犯罪问题研究》,载张育军等主编:《证券法苑》(第2卷),2010年6月法律出版社出版。68.《以刑制罪的学理阐释》,载《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7期。69.《从国外立法看我国破产犯罪的修改完善》,载《经济刑法》第9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70.《对刑讯逼供原因的再认识——兼论办案人员素质不高导致刑讯逼供的命题》,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71.《商业贿赂犯罪的特征、成因与防治对策新探》,载《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5期。72.《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问题》,载《青少年犯罪研究》2010年第6期。73.《警察防卫新论》,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74.《为何同案不同判》,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载2011年第2期。75.《酒驾犯罪的立法背景和构成要件分析》,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76.《论刑法中的多次犯罪》,载《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7期(合作)。77《论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几个问题》,载《审判研究》2011年第2辑,法律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78-80.《法制日报》(北京)三篇(法制日报思想部落):(1)《用法律破解“达芬奇之谜”》(2011年8月3日)(2600字);(2)《对“牛”案的法律追问》(2011年11月2日)(2200字);(3)《用法律温暖“社会冷漠症”》(2011年11月16日)(2500字)81.《民间网络反腐现象的法律思考》,载《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