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社科类论文格式文件

发布时间:

社科类论文格式文件

按要求是有的,我们学年论文都会有。不过老师一般不要求!文法学院本科专业论文的书写、装订格式一、专业论文的装订格式本科专业设计(论文)采用A4纸(210×297mm)标准大小的复印纸,页面设置上、下、左、右页边距为。二、专业论文的书写格式1、专业论文一律采用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的简化汉字书写,采用计算机排版、打印。论文要求语言规范、通顺、论述严谨。2、专业论文采用文法学院本科生专业论文统一封面。封页上的内容可用计算机填写。封页上日期统一为2012年9月7日。3、专业论文文本依次为;(1)封面;(2)专业论文正文。4、专业论文正文部分包含的内容有论文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排版具体要求为:(1)论文标题:论文题目采用二号宋体字加粗居中,如有副标题,副标题在主标题下空一行小四号仿宋体居中,前加破折号。(2)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在标题(副标题)下空一行 。“内容提要”四字为小四号黑体,后空两格(不要加冒号)开始内容提要内容。内容提要通常为200-300字,小四号仿宋体,行距倍。内容提要首行不缩进。(3)关键词:内容提要下为关键词。“关键词”三字为小四号黑体,不缩进,后空两格(不要加冒号)为关键词内容,通常为3-5个,小四号楷体,中间以空两格隔开(不要加逗号或分号)。关键词首行不缩进。(4)正文:关键词下空一行开始正文。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各级标题编排方法应采用汉语习惯方法,第一级为“一、”、“二、”、“三、”等,第二级为“(一)”、“(二)”、“(三)”等,第三级为“1.”、“2.”、“3.”等。一、二、三级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为黑体四号字居中书写,第二级标题为黑体小四号字,第三级标题为宋体小四号字;第二、三级标题序数缩进两个字符书写,空一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正文内容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倍,首行缩进两个字符。(4)注释专业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语句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稿纸的下端),而不用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若在同一页中有两个以上的注释,按各注出现的先后编列注号,每一页均单独编号。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注释字体为五号宋体,注号采用①②形式。注释内容应包括:著(译)者、书名全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引文页码。所注对象为杂志,应注明刊期;所注对象为古籍,著名刊刻年份和卷数;所注对象为现代影印本的古籍,另外注明出版单位、影印年份、册数及页码。 例文:东晋应制诗之萧条及其文学史意蕴 内容提要 晋门阀政治使皇权衰微,并导致代表宫廷文学的应制诗的萧条。这种萧条,显示出最高统治阶层放弃了对文学的领导和干预……关键词 应制诗 皇权 门阀政治 应制诗的兴起(一) 应制文学1. 应制文学的发展 (封面在下页)

论文题目(黑体:3号字) 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编 主 题 词:xxx(黑体,4号字) 内容摘要:xxx(黑体,4号字) 正 文:……(宋体,小4号字) 注释:采用尾注形式,需注明引文出处、作者、出版社、页码(宋体,小4号)

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兴起于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才逐渐建立了系统的理论结构,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科学类论文参考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会科学类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析社会科学客观性 社会科学是从传统的人文科学中分化出来的,它至今还带有人文学科的痕迹。但是社会科学是一种科学研究,它的形成与发展受到自然科学的极大鼓舞,基本出发点是:社会及人类行为也可以像自然现象那样由“科学”来研究;其根本任务是客观地描述和分析社会(袁方,1995:14)。由于社会现象的特殊性,这项任务往往成为一个难题。社会科学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理论思维过程,也是一种 文化 和意识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伴随着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客观性问题就成为一个始终萦绕的问题,问题纠缠的大部分源于对“客观性”的不同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 一、基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对其客观性的认识 从研究对象上说,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界中的现象,是没有人直接参与的现象,即自然客体。自然客体是一种物态性的实体存在,客观实在性、可重复显现性和历史发展性是它的根本属性(李文华,2006)。社会科学通常是指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一个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社会世界的现象是有人直接参与的现象,即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本身(王忠武,1999)。这个差异似乎一目了然,其实它隐藏着更深刻的分歧,甚至可以说,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 其它 方面呈现差异的主要源泉,同时也是社会科学在客观性方面呈现争论的源泉。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社会和社会中的人为研究对象,而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二者在客观性程度上的差别是显然的。有人否定社会科学客观性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社会生活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人参与其中,社会现象本身多系主观性所为,因而缺乏客观性。这种观点是把客观性的含义看做那种无人介入的、纯自然的客观性。但是,笔者认为,客观性包括“那些存在于人活动中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联系”的含义,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研究客观性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规律,其社会功能集中表现在改善社会管理和制度文明建设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自身的客观性。总体而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程度可以说处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关键的中介地位上。且对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均具有主导、规范、协调和控制作用。 二、基于社会科学的知识对其客观性的认识 从实证主义和 经验 主义的角度出发,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可以表现为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因果决定论和普遍性等几个特性(袁方,1995:14-16)。具体而言,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系指社会科学的目的是系统地说明和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而这种说明也像自然科学那样依据一定的逻辑法则。社会科学知识的因果决定论是指,社会科学家也像自然科学那样假定,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说,每一个事物都是由在它之前的某些事物所决定。社会科学知识的普遍性是指,要从多种因素中找出最主要的、对所有人都有影响的因素,并把这种普通的、简化的因果说明应用于任何人,任何时间、地点,包含了不同文化价值下的人对同一种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从以上罗列出的几个社会科学知识的性质,可以看出社会科学在形式和内容上追求像 自然科学知识 那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与自然科学相比,由于社会现象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偶然性和独特性也更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异质性较大,而且更多地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使得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性不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不严谨,往往难以达到对社会现象的客观、准确和系统的认识,社会科学知识也更容易受研究者本人的世界观、政治信仰、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而与所要反映的社会现象存在偏差。因此,从社会科学知识这个维度来说,目前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仅仅是一种“准客观性”,亦或说是一种类客观性,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客观性。 三、基于社会科学的 方法 论对其客观性的认识 早期社会科学由于受机械物理学为核心的自然科学科学的深度影响,坚持将社会科学的主观性视作不同主张的分水岭,主观性与“心理的、有价值的”等同。“心理的”具有私人性(袁继红,2008)。孔德、迪尔凯姆等人推崇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排斥任何心理的因素,探索事物之间重复出现的社会规律,追求普遍的唯一的本,即方法论上的实证主义。因而,孔德等人将“心理的”对立面视为“客观的”,并主张用观察法、实验法、统计方和比较法等研究社会现象。此外,李凯尔特、狄尔泰等人则将社会科学研究的触角置于人类社会现象特有的价值上,人类自由意志赋予社会现象独有的价值。一切自然的东西都不具有价值,因而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科学(文化科学),社会科学的课题具有私人性、独特性,只能采用“表意的”方法,把握主观的对象。“客观性”在此作为主观性的对立面被拒斥在外。然而,这两类主张由于都固守着明确的界限,无法克服本身的局限性,前者固守在价值无涉的自然领域,一味寻求社会科学的客观性,而不顾社会科学自身的特点,后者则强调社会科学属于价值领域,认为社会科学不存在客观性,陷入主观主义的泥潭。 实际上,大部分社会科学家都介于实证主义与主观主义这两个极端之间。其中,韦伯的方法论思想最具代表性,他对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也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韦伯认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本质的不同,后者含有社会成员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主观理解,也就是说,“社会事实最终归结为可理解的事实”。此外,韦伯指出,由于人的社会行为是有意义、有目的的,因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于这种规律性的行为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油研究。为此,韦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中立”两个核心概念,也确保社会科学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客观性,同时也能很好的区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性。 四、 总结 :社会科学客观性何以可能 科学研究的客观性是指任何研究者,不管他们属于哪个阶级、哪个党派,信仰哪一宗教,只要他们采用同样的科学方法,就能够得出同样的研究结论(袁方,1995:16)。社会科学由于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机制,如研究对象比较复杂、异质性、偶然性和独特性较大;易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等,同时也难以摆脱与价值的亲和性关系。因此,社会科学的客观性是建立在主观基础上的,是在价值关联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被价值立场下的人的普遍理解和接受的社会事实。所以,如果社会科学研究没有与任何文化价值相关联,那么任何处于价值立场下的人对于研究认识就难以理解和接受,也就因此取消了客观性的可能性实现,从这一点说价值关联是客观性的基础。 社会科学对社会和历史的认识是一个在动态中近似实现的过程,是一个从文化意义上对历史因果分析的不断认识,是一个追求知识对具体实在的经验有效性和对这种经验有效性不断在文化价值上重新界定的过程(赖金良,1996)。社会科学研究客观性的表现是:这种研究由于实现了文化价值所界定的针对经验实在的有效性而被文化的人类所普遍理解和接受。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基础是文化价值和价值关联,这种研究的客观性来源则是这种研究所赖以获取的手段是被普遍理解和可接受到的,这种手段就是各种不同的理想类型以及研究方法和技术,而这种手段的客观性基础是理想类型的开放性、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纵然如此,但是要想真正实现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并被其他学科所认可,其道路还是很艰难,需要社会科学研究者付出巨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袁继红,基于方法的社会科学客观性何以可能[J]四川工农学报,2008(5) [3]王忠武,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三位一体关系[J],科学学研究,1999(3) [4]李文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五个差异――兼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J]科学学研究,2006(6) [5]赖金良,什么是社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客观性[J]哲学研究,1996(6) 社会科学类论文参考范文篇2 论科学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 摘要: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的继承和拓展,是当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应用,符合中国国情;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形态,让人们更具体地认识社会。之所以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为了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曾这样提到:马克思一生中最大的发现有两个,一个是唯物史观,另一个是剩余价值。这两个重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政治科学。 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哲学是起点,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终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实践活动的一门首要科学,必须将其贯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将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在新实践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内容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办法就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内在要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是针对当前中国国内外经济形势,满足中国今后长期发展需要。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在要求,对于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 一、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的继承和拓展,是当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 科学发展观对当今社会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出了新的理念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求发展,必须首先发展生产力,只有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念,这就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而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新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它的提出推进新的社会主义事业。 (二)解答了一个重大问题 各国的社会主义者都在探讨当代的社会主义应该是怎样的社会主义,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则科学的回答了这一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依靠人民。内容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等个方面的建设,使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都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掌控全局,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三)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 科学发展观在继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有所发展,并没有脱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而是在发展过程中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的观点。所以,科学社会主义始终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 2.科学发展观的逻辑起点 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可以用16个字概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这16个字中,最重要的就是“求真务实”,胡锦涛指出:求真务实,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P 3.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 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是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我们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思想和理论”,?Q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 4.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结构 党的十七大 报告 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R14只有坚持了这几点,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实。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应用,符合中国国情 (一)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论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把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研究的重点,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作为文明进步程度的一个主要标志。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就是人们自身的力量。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五个统筹”、“五个坚持”,这是马克思有关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的反应,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 (二)唯物史观社会发展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全方位开放、互通有无、互补互利从而使各种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话配置的经济,是一种以国内社会政治稳定、世界不发生大的战争为前提的全球化的经济。这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来支撑,为求稳定,不得不给社会劣势群体以福利保障,如今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扶贫助弱的政策,这并非完全处于富人的善心,而是处于发展的客观需要。 如今,想保持党员的先进性,重要第一条,就是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创造出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和精神的条件,并且在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三)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理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标志着党在政治、思想路线、执政能力等方面已日趋成熟,也进一步补充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同志总结了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大大加快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延伸,又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把科学发展观付诸实践,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要义,表明我们党开始把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科学发展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一)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二者不能等同也不能割裂,他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在价值取向、目标任务、根本要求等方面是统一的,“以人为本”、“五个统筹”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二者在一定 社会实践 基础上还可以互相转化,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是以人为本,这就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力量源泉。 就当前我国的国情来看,生产力水平还有待提高。离开发展片面追求和谐,或者离开和谐片面追求发展,就无法协调,无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与和谐有机统一,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要坚持的正确原则。 和谐社会的建设既是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宏伟事业,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这要求领导干部联系实际、统筹兼顾、运用发展的观点、坚持创新的思路不断开拓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格局。 (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成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1.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它使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在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所有国家都在谋求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及精神实质,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了指导作用。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正实现这一目的。 2.“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归宿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是党的宗旨和使命。这就是要求我们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全面”就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协调”就是指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即协调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只有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走上全面提高的文明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构建科学的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使社会主义的建设步入正轨,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注释: ?P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教育 读本.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Q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R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版信息不详. [2]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出版信息不详.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猜你喜欢: 1. 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2. 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3. 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 4. 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格式范文 5. 社会科学主义论文范文

武大社科类论文格式

以下是我们学校今年的论文格式一、学位论文基本结构 本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是基于医学学位论文常规格式设定的。对于其他学科门类论文,可在此基本结构基础上进行适合于各学科门类的相应修改。对多篇子论文构成的复合论文,其论文主体部分按子论文单独依序撰写,但各子论文参考文献和致谢按复合论文统一撰写。 (一)学术学位论文构成 1、论文首页(格式可网上下载) 2、论文独创性声明(可网上下载) 3、目录 4、摘要 (1)中文论著摘要(博士不少于2000字,硕士不少于1000字) (2)英文论著摘要 5、英文缩略语 6、论文 (1)论文主体,包括标题、前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讨论和结论、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等六部分。 (2)参考文献 7、附录 (1)综述(含参考文献) (2)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3)致谢 (4)个人简介 (二)专业学位论文构成 专业学位博士论文构成同学术学位论文。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由“临床科研论著”和相应“综述”构成。其论文结构如下: 1、论文首页(格式可网上下载) 2、论文独创性声明(可网上下载) 3、目录 4、摘要 (1)中文结构式摘要(含关键词,不少于200字) (2)英文结构式摘要(含关键词) 5、英文缩略语 6、论文 (1)论文主体,包括标题、前言、临床资料、结果(含图片)、讨论(含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等六部分。 (2)参考文献 7、附录 (1)综述(含参考文献) (2)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3)致谢 (4)个人简介(三)人文社科类学科学位论文构成 根据人文社科类学科的研究教育规律,并参照国内其他文科高校的学位论文格式,在人文社科类学科学位论文构成基本保持与我校现行学术学位论文格式规范一致的前提下,对我校人文社科类学科中的定性思辨类研究的学位论文格式在主体部分做如下补充规定: 1、论文构成参照学术学位论文构成。 2、论文主体构成调整及相关说明。 ①论文主体部分进行调整: 调整前为标题、前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讨论和结论、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等六部分; 调整后为标题、前言、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讨论、结论与建议、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等六部分。 ②具体调整内容见下表:调整前论文主体构成 调整后论文主体构成标题 标题前言 前言(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与意义、技术路线框架等)实验方法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包括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两部分)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研究结果与讨论(可按章节式撰写,如第一章、第二章…)讨论和结论 结论与建议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3、除论文主体部分外,论文其他部分格式均与与我校现行学术学位论文格式规范一致。(四)、关于学位论文基金资助标记规范的规定 在论文封面的底部(即论文完成时间之下)标记,具体格式为: 基金项目:××××××(基金编号××××××) 二、学位论文排版印刷要求 (一)封面要求: 封面模板可从网上下载。 (二)版面要求: 页面设置: A4纸,单面印刷 ; 边距:上:34mm,下:28 mm,左:31 mm,右:30 mm;无页眉。 页脚要求:页码居中,字体5号,位于下边距区内,前后不需要破折号。 文字量: 按正文文字标准,每页28行、每行35个中文字符,计980个中文字符/页。 (三)文字要求: 1、正文 (1)中文:宋体、小四号、倍行距、首行缩进两个中文字符。 (2)英文: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倍行距、首行缩进两个中文字符。 (3)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倍行距、首行无缩进,段落悬挂与作者姓名首字符对齐。 格式示例: 08 Frank A , Deng S , Huang X , et al. Transplantation for type I diabetes: vascularization whole organ pancreas with isolated pancreatic islets. Ann Surg. 2004; 204: 631-640. 9 Frank A , Deng S , Huang X , et al. Transplantation for type I diabetes: vascularization whole organ pancreas with isolated pancreatic islets. Ann Surg. 2004; 204: 631-640. 10 Frank A , Deng S , Huang X , et al. Transplantation for type I diabetes: vascularization whole organ pancreas with isolated pancreatic islets. Ann Surg. 2004; 204: 631-640. 2、标题 (1)分栏标题: 黑体、四号,居首。前后各置实点项目符号一个。 (2)论文标题 一级标题(主标题)…………………..…黑体、加粗、小二号、居中、段前、段后间距一行 二级标题(分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三级标题(序号标题一、)……….黑体、小三号、加粗、居首 四级标题(序号标题(一))…………宋体、四号、前空两格 五级标题(序号标题 1、) ……………..宋体、四号、前空两格 六级标题(序号标题(1))……………..宋体、小四号、前空两格 七级标题(文内标题①)………………..宋体、小四号 说明:①论文标题中,一级标题下根据内容可不使用标题。如使用标题,二级标题根据需要使用;三—六级标题中,五级标题不可省略;五级标题上仍须区分层次时,三级标题优先于四级标题。②六级标题后可接正文。 (四)图表形式: (1)表题位于表前、左起空2格,按六级标题文字要求示例: 表1,表题 移植组 糖尿病组 0 ± ± 1d ± ± 2d ± ± (2)图题位于图下,左起空2格,按六级标题文字要求示例:图1,图题 (五)参考文献 一律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标注和著录。 (六)装订次序 题名页——论文独创声明与使用授权——目录——摘要—— 英文缩略语——正文——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参考文献——综述——在学期间科研成绩——致谢——个人简介。 三、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摘录(符号同原文) 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引用文献的标准方法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采用‘著者一出版年制'。我校允许学位申请人根据各自论文实际,使用其中任何一种,但一部论文中必须使用同一种方法。 顺序编码制是按文章正文部分(包括图、表及其说明)引用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在文中参考文献的序号均置于方括号内,凡不是句子组成部分的文献序号及其方括号,须作为右上角标处理。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在起止序号中间加“~”。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序号排列,序号编码不再加方括号。 1 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 连续出版物 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论文集 序号 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起始或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技术标准 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一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会议文献、科技报告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均可按专著著录 2 参考文献著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个人作者(包括译者、编者)著录时一律姓在前,名在后,由于各国(或民族)的姓名写法不同,著录时应特别注意。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但不加缩写点(.)。 缅甸、印度尼西亚人名多为一个字,如 Sukarno(印尼)应著录为(以下用"→"表示) Sukarno。缅甸人名前的"吴"、"德钦"为尊称,书写时为"吴努",西文为U Nu, U Thant→Nu U和 Thant U。 姓前名后:见于中国人(汉族等),日本人(但用拉丁字符转写时常用名前姓后的写法)、 朝鲜人、越南人、匈牙利人。 名前姓后:见于原苏联人、英国人、捷克人、丹麦人、芬兰人、意大利人、挪威人、波兰人、瑞典人、法国人、荷兰人、德国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埃及人、阿拉伯人、美国人、加拿大人、巴西人等。其中, 英国、美国、加拿大人。如J C Smith→Smith J C;连姓如 E. C. Bate-Smith→Bate-Smith E C;父子、几世如 F. W. Day, Jr(小)→Day F W Jr, A. B. TollⅢ→Toll A B Ⅲ。 法国人姓前有冠词le,la,les或前置词de,du,de la,des,文献著录时放在姓前。如 Jules Le Goff→Le Goff J ; Guy de Maupassant→de Maupassant G。 德国人和荷兰人姓前有词头、词组或其缩写词,应写在姓前。如 Paul von Hindenburg→von Hindenburg P; Hans zurHorst-Meyer→zur Horst-Meyer H。 葡萄牙人和巴西人姓前有词头 do,da,dos,das,应写在姓前。如 Silvio do Amaral→do Amaral S. 西班牙人名常包括其父母姓,书写时父姓在母姓之前。如 Casimir Gomez Ortega→ Gomez-Ortega C; Juan Perez y Fernan-dez→Perez y Fernandez j; Gonzalo Ley h(higo, "其子"之意)→Ley G h。 埃及人和阿拉伯人,姓前有前缀或其变体,如 ed, ibn, ahedl, abdoul,abu, abou, aboul或el,文献著录时用连接号与姓相连。如 Aly Abdel Aziz→Abdel-Aziz A; Kamel el Metwali→el-Metwali K。无前缀或其变体者,如Hassan Fahmy Kahlil KhalilH F。 泰国人,如 Somsokdi Duangjai→Duangjai S。 (2)作者(主要责任者)为3人或不多于3人应全部写出,之间用“,”号相隔; 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中文)或相应的文字如“et al”(西文、斜体),等”或“et al”前加“,”号,后加“.”号。 (3)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时刊名不用书名号(《》)。 四、示例 按照本规范上述特点要求,现提供格式论文示例如下:·中文论著摘要·标题名称标题名称 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hello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 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标题名称 (一)标题名称 1、标题名称 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 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内容正文内容正文 (1)标题名称 正文内容正文内容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容正文内容正①文内容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容正文内容正。②正内容正文内容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容正文内容,文内容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③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 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 表1,表题 移植组 糖尿病组0 ± ± ± ± ± ± 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 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贴图片处图1,图题 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正文内容。

这个俺就可以搞定啊,,要不

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2、文献综述规定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7.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3、注意事项 ⒈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⒉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 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印制规定

为了规范硕士学位论文印制,使之符合国家标准局编写格式,及时向社会提供查阅,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我校对硕士学位论文印制格式作出如下规定:

一、论文装订的排列顺序

(一)封面(学术型硕士格式见附件一,专业硕士格式见附件二)

(二)论文英文题目(专用—页纸,上方为题目用宋体2号字,下方为研究生姓名宋体4号字、外文专业应有中文题目)

(三)论文原创性声明(格式和要求见附件三)

(四)中文摘要

(五)英文摘要

(六)目录

(七)引言(绪论)

(八)正文

(九)中外文参考文献(格式和要求见附件四)

(十)附录

(十一)致谢或后记

二、论文印制规格及要求

(一)论文封面统一用120克铜版纸,封面底色为白色

(二)论文用A4纸(210×297mm)标准大小的白纸,必须 双面 印制,前置部分例外。

(三)论文在印制时,纸张四周留足空白边缘,即:每页上方(天头)、下方( 地脚)、左侧(订口)、右侧(切口)应分别留出 25mm 以上的空白边缘。

三、论文封面格式

1、论文封面(封一)的内容包括:

(一)分类号。必须在封面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类号,同时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

(二)密级。如涉密论文,密级及保密年限由学校相关保密部门审核认定后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型论文则可不注明密级)。

(三)编号。武汉大学编号为10486,标注在封面右上角。

(四)论文题目。题目必须用楷体标准一号字标注于明显的位置,应是集中概括论文最重要的'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以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题目不能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外语专业的论文题目一般采用英文,英文题目不宜超过10个实词。

(五)论文作者姓名。

(六)论文作者学号。

(七)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指导教师姓名必须是填写被我校批准招收博士生、硕士生的教师。

(八)专业名称。学术型硕士专业名称必须是我校已有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并按国家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 二级学科、专业名称 印制。专业学位硕士填写专业学位类别,下设领域的具体到具体领域。

(九)论文完成时间。用汉字书写,只写年月,如“二〇一六年四月”。

2、 论文封面的格式, 请严格按“标准样本”(学术型硕士详见 附件一,专 业型硕士详见 附件二 )制作。

四、论文英文题目

论文英文题目专用一页纸,“英文题目”用Times new Roman字体二号字,其下“研究生姓名”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四号字;外语专业应为中文题目。

五、论文原创性声明( 见附件三 )

论文原创性声明用黑体小二号字,内容用宋体四号字。

六、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用黑体小二号字,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字,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并标注在每页页脚中部。

七、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用加粗Times New Roman小二号字,内容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页码续接中文摘要的页码。

八、论文关键词

每篇论文必须选取3-5个中、英文关键词,排在其论文摘要的左下方,用黑体小四号字。

九、目录

目录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排列顺序是:1.中文摘要;2.英文摘要;3.引言(绪论);4.正文章节;5.参考文献;6.致谢或后记。

十、引言(绪论)

论文的页码由引言(绪论)的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并为右页,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必须统一标注在每页页脚中部。

十一、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必须由另页开始,一级标题之间换页,二级标题之间空行;内容一律用宋体小四号字,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最小值20磅,各章、节应有序号。

十二、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见附件四 )

参考文献用黑体四号字,内容用宋体五号字。

十三、附录

附录是作为论文主体部分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需的。

十四、论文制作时须加页眉

页眉从中文摘要开始至论文末,偶数页码内容为: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奇数页码内容为学位论文题目。

附件一:学术硕士学位论文封面

附件二: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封面

附件三:论文原创性声明

附件四:参考文献排列格式

社科类期刊论文格式

第一页:论文题目(黑体、居中、三号字)(空一行)作者(宋体、小三)(空一行)[摘要](四号黑体)空一格打印内容(四号宋体,200-300字)………………………(空一行)[关键词] (四号黑体)关键词内容(小四号宋体、每两个关键词之间空两格)第二页:目录(居中、四号黑体)(空一行)(空一行)引言(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一、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1. (小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1)(下级标题)(小四号宋体) …………………………页码(小四号宋体)二、(标题)(小四号宋体) ……………………………………页码(小四号宋体)1.(小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1)(下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参考文献(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附录(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致谢语(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第三页开始:毕业论文正文引言(居中、四号黑体)(空一行)(空一行)引言内容用小四号宋体打印(空一行)(空一行)一、(标题)(居中、四号黑体)(空一行)(空一行)1、(小标题)(四号宋体)(空一行)(1)(下级小标题)(小四号黑体)(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下同)(空一行)(空一行)1、(小标题)(四号宋体)(空一行)(1)(下级小标题)(小四号黑体)(空一行)(空一行)结论(内容用小四号宋体)(空一行)

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兴起于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才逐渐建立了系统的理论结构,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科学类论文参考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会科学类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析社会科学客观性 社会科学是从传统的人文科学中分化出来的,它至今还带有人文学科的痕迹。但是社会科学是一种科学研究,它的形成与发展受到自然科学的极大鼓舞,基本出发点是:社会及人类行为也可以像自然现象那样由“科学”来研究;其根本任务是客观地描述和分析社会(袁方,1995:14)。由于社会现象的特殊性,这项任务往往成为一个难题。社会科学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理论思维过程,也是一种 文化 和意识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伴随着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客观性问题就成为一个始终萦绕的问题,问题纠缠的大部分源于对“客观性”的不同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 一、基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对其客观性的认识 从研究对象上说,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界中的现象,是没有人直接参与的现象,即自然客体。自然客体是一种物态性的实体存在,客观实在性、可重复显现性和历史发展性是它的根本属性(李文华,2006)。社会科学通常是指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一个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社会世界的现象是有人直接参与的现象,即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本身(王忠武,1999)。这个差异似乎一目了然,其实它隐藏着更深刻的分歧,甚至可以说,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 其它 方面呈现差异的主要源泉,同时也是社会科学在客观性方面呈现争论的源泉。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社会和社会中的人为研究对象,而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二者在客观性程度上的差别是显然的。有人否定社会科学客观性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社会生活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人参与其中,社会现象本身多系主观性所为,因而缺乏客观性。这种观点是把客观性的含义看做那种无人介入的、纯自然的客观性。但是,笔者认为,客观性包括“那些存在于人活动中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联系”的含义,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研究客观性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规律,其社会功能集中表现在改善社会管理和制度文明建设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自身的客观性。总体而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程度可以说处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关键的中介地位上。且对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均具有主导、规范、协调和控制作用。 二、基于社会科学的知识对其客观性的认识 从实证主义和 经验 主义的角度出发,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可以表现为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因果决定论和普遍性等几个特性(袁方,1995:14-16)。具体而言,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系指社会科学的目的是系统地说明和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而这种说明也像自然科学那样依据一定的逻辑法则。社会科学知识的因果决定论是指,社会科学家也像自然科学那样假定,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说,每一个事物都是由在它之前的某些事物所决定。社会科学知识的普遍性是指,要从多种因素中找出最主要的、对所有人都有影响的因素,并把这种普通的、简化的因果说明应用于任何人,任何时间、地点,包含了不同文化价值下的人对同一种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从以上罗列出的几个社会科学知识的性质,可以看出社会科学在形式和内容上追求像 自然科学知识 那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与自然科学相比,由于社会现象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偶然性和独特性也更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异质性较大,而且更多地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使得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性不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不严谨,往往难以达到对社会现象的客观、准确和系统的认识,社会科学知识也更容易受研究者本人的世界观、政治信仰、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而与所要反映的社会现象存在偏差。因此,从社会科学知识这个维度来说,目前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仅仅是一种“准客观性”,亦或说是一种类客观性,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客观性。 三、基于社会科学的 方法 论对其客观性的认识 早期社会科学由于受机械物理学为核心的自然科学科学的深度影响,坚持将社会科学的主观性视作不同主张的分水岭,主观性与“心理的、有价值的”等同。“心理的”具有私人性(袁继红,2008)。孔德、迪尔凯姆等人推崇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排斥任何心理的因素,探索事物之间重复出现的社会规律,追求普遍的唯一的本,即方法论上的实证主义。因而,孔德等人将“心理的”对立面视为“客观的”,并主张用观察法、实验法、统计方和比较法等研究社会现象。此外,李凯尔特、狄尔泰等人则将社会科学研究的触角置于人类社会现象特有的价值上,人类自由意志赋予社会现象独有的价值。一切自然的东西都不具有价值,因而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科学(文化科学),社会科学的课题具有私人性、独特性,只能采用“表意的”方法,把握主观的对象。“客观性”在此作为主观性的对立面被拒斥在外。然而,这两类主张由于都固守着明确的界限,无法克服本身的局限性,前者固守在价值无涉的自然领域,一味寻求社会科学的客观性,而不顾社会科学自身的特点,后者则强调社会科学属于价值领域,认为社会科学不存在客观性,陷入主观主义的泥潭。 实际上,大部分社会科学家都介于实证主义与主观主义这两个极端之间。其中,韦伯的方法论思想最具代表性,他对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也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韦伯认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本质的不同,后者含有社会成员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主观理解,也就是说,“社会事实最终归结为可理解的事实”。此外,韦伯指出,由于人的社会行为是有意义、有目的的,因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于这种规律性的行为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油研究。为此,韦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中立”两个核心概念,也确保社会科学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客观性,同时也能很好的区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性。 四、 总结 :社会科学客观性何以可能 科学研究的客观性是指任何研究者,不管他们属于哪个阶级、哪个党派,信仰哪一宗教,只要他们采用同样的科学方法,就能够得出同样的研究结论(袁方,1995:16)。社会科学由于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机制,如研究对象比较复杂、异质性、偶然性和独特性较大;易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等,同时也难以摆脱与价值的亲和性关系。因此,社会科学的客观性是建立在主观基础上的,是在价值关联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被价值立场下的人的普遍理解和接受的社会事实。所以,如果社会科学研究没有与任何文化价值相关联,那么任何处于价值立场下的人对于研究认识就难以理解和接受,也就因此取消了客观性的可能性实现,从这一点说价值关联是客观性的基础。 社会科学对社会和历史的认识是一个在动态中近似实现的过程,是一个从文化意义上对历史因果分析的不断认识,是一个追求知识对具体实在的经验有效性和对这种经验有效性不断在文化价值上重新界定的过程(赖金良,1996)。社会科学研究客观性的表现是:这种研究由于实现了文化价值所界定的针对经验实在的有效性而被文化的人类所普遍理解和接受。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基础是文化价值和价值关联,这种研究的客观性来源则是这种研究所赖以获取的手段是被普遍理解和可接受到的,这种手段就是各种不同的理想类型以及研究方法和技术,而这种手段的客观性基础是理想类型的开放性、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纵然如此,但是要想真正实现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并被其他学科所认可,其道路还是很艰难,需要社会科学研究者付出巨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袁继红,基于方法的社会科学客观性何以可能[J]四川工农学报,2008(5) [3]王忠武,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三位一体关系[J],科学学研究,1999(3) [4]李文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五个差异――兼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J]科学学研究,2006(6) [5]赖金良,什么是社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客观性[J]哲学研究,1996(6) 社会科学类论文参考范文篇2 论科学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 摘要: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的继承和拓展,是当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应用,符合中国国情;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形态,让人们更具体地认识社会。之所以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为了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曾这样提到:马克思一生中最大的发现有两个,一个是唯物史观,另一个是剩余价值。这两个重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政治科学。 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哲学是起点,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终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实践活动的一门首要科学,必须将其贯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将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在新实践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内容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办法就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内在要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是针对当前中国国内外经济形势,满足中国今后长期发展需要。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在要求,对于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 一、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的继承和拓展,是当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 科学发展观对当今社会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出了新的理念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求发展,必须首先发展生产力,只有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念,这就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而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新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它的提出推进新的社会主义事业。 (二)解答了一个重大问题 各国的社会主义者都在探讨当代的社会主义应该是怎样的社会主义,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则科学的回答了这一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依靠人民。内容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等个方面的建设,使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都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掌控全局,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三)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 科学发展观在继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有所发展,并没有脱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而是在发展过程中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的观点。所以,科学社会主义始终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 2.科学发展观的逻辑起点 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可以用16个字概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这16个字中,最重要的就是“求真务实”,胡锦涛指出:求真务实,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P 3.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 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是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我们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思想和理论”,?Q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 4.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结构 党的十七大 报告 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R14只有坚持了这几点,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实。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应用,符合中国国情 (一)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论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把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研究的重点,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作为文明进步程度的一个主要标志。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就是人们自身的力量。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五个统筹”、“五个坚持”,这是马克思有关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的反应,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 (二)唯物史观社会发展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全方位开放、互通有无、互补互利从而使各种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话配置的经济,是一种以国内社会政治稳定、世界不发生大的战争为前提的全球化的经济。这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来支撑,为求稳定,不得不给社会劣势群体以福利保障,如今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扶贫助弱的政策,这并非完全处于富人的善心,而是处于发展的客观需要。 如今,想保持党员的先进性,重要第一条,就是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创造出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和精神的条件,并且在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三)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理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标志着党在政治、思想路线、执政能力等方面已日趋成熟,也进一步补充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同志总结了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大大加快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延伸,又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把科学发展观付诸实践,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要义,表明我们党开始把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科学发展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一)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二者不能等同也不能割裂,他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在价值取向、目标任务、根本要求等方面是统一的,“以人为本”、“五个统筹”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二者在一定 社会实践 基础上还可以互相转化,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是以人为本,这就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力量源泉。 就当前我国的国情来看,生产力水平还有待提高。离开发展片面追求和谐,或者离开和谐片面追求发展,就无法协调,无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与和谐有机统一,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要坚持的正确原则。 和谐社会的建设既是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宏伟事业,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这要求领导干部联系实际、统筹兼顾、运用发展的观点、坚持创新的思路不断开拓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格局。 (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成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1.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它使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在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所有国家都在谋求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及精神实质,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了指导作用。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正实现这一目的。 2.“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归宿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是党的宗旨和使命。这就是要求我们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全面”就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协调”就是指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即协调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只有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走上全面提高的文明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构建科学的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使社会主义的建设步入正轨,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注释: ?P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教育 读本.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Q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R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版信息不详. [2]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出版信息不详.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猜你喜欢: 1. 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2. 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3. 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 4. 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格式范文 5. 社会科学主义论文范文

论文题目(黑体:3号字) 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编 主 题 词:xxx(黑体,4号字) 内容摘要:xxx(黑体,4号字) 正 文:……(宋体,小4号字) 注释:采用尾注形式,需注明引文出处、作者、出版社、页码(宋体,小4号)

社科类毕业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宋体:3号字)基金项目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编关键词:xxx(宋体,5号字)摘 要:xxx(宋体,5号字,300字以内)正 文:……(宋体,5号字,正文字数不少于2200)参考文献: 按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给出编号,并在文章中引用的地方上标此编号,注明引文出处、作者、出版社、页码(宋体,5号)

论文一般包括封面、扉页、目录、论文摘要(中、外文)、缩略语表、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几个部分。其中正文由前言、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论、讨论、对策等几个部分组成。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旦饥测渴爻韭诧血超摩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社科类论文格式字号

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统一用A4纸打印。

页边距一般设置为:上,下,左3cm,右2cm具体按学校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封面:使用学校统一的封面格式,题目使用宋体,一号,加粗,居中,题目是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高度概括,简明、易读,字数应在20以内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等用宋体。

毕业论文中文题目字体:黑体,字号:小二,加粗,居中。

段落:段前为2行,段后2行。行距固定值23磅。

样式:标题+黑体。下面空一行。

摘 要字体:黑体,居中,字号:三号,段落:段后行.

摘要正文字体:宋体,字号:四号。

段落:左对齐,首行缩进2个字符,倍行距。300字左右摘要应简要说明毕业论文(设计)所研究的内容、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论文写作技巧:

1、写论文前先做好规划

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规划,写论文也不例外,有了规划,就能知道自己每天要完成的事情,以及完成的程度了,就不会糊里糊涂地开始,又糊里糊涂地结束了。

2、先完成论文初稿,再来追求完美

写毕业论文,先不要过分纠结,过分追求完美,我们要先完成论文初稿,然后再来追求完美。在写论文初稿的时候,要记住一个字,那就是“快”了。

期刊论文格式要求及字体大小如下:

一、标题(不超过20个字):三号黑体居中,可以分成1戒2行;段后空一行。

二、作者姓名(**以上,以逗号分隔):4号仿宋体居中,段后空行。

三、作者单位、邮编:小4号宋体居中,段后空一行。

四、摘要、关键词:“摘要”二字(小四号黑体) ,摘要内容要小四号宋体,段后空一行,“关键词”三字,摘要内容要小四号宋体,段后空一行,关键词数量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五、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小四号黑体)。

六、正文(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字符间距为标准)。

1(顶格)一级标题,4号黑体,段前段后1行。

(顶格)二级标题, 5号黑体,段前段后行。

(顶格)三级标题,5号楷体,段前段后行。

七、图(图题配英文翻译,距正文段后行)、(图题位于图下斱,中文用6号宋体,加粗,英文用6号TimesNewRoman ,加粗;英文采用段后行)。

八、表(表题配英文翻译,距正文段前行。表中量不单位之间用“/”分隔)、(三线表)、(表题位于表上斱;中文用6号宋体,加粗,英文用6号TimesNewRoman ,加粗,中文采用段前行)。

九、参考文献(配英文翻译)、(标题:小5号黑体,内容:6号宋体)。

论文格式要求如下:

1、字体:黑体,加粗,三号。

行距:单倍行距。

段前:24磅。

段后:18磅。

对齐方式:居中对齐。

大纲级别:正文文本。

2、关键词的格式:黑体,常规,小四。

关键词内容的格式:宋体,常规,小四。

3、目录:黑体,加粗,三号。

前言和一级提纲:黑体,常规,四号。

二级提纲:

字体:宋体,常规,小四。

首行缩进:2字符。

三级提纲。

字体:宋体,常规,小四。

首行缩进:4字符。

段落:单倍行距。

4、前言(中间空四格)。

字体:黑体,常规,三号。

段落:单倍行距。

5、一级提纲。

字体:黑体,加粗,三号。

段落:对齐方式:居中对齐。

段前:24磅。

段后:18磅。

行距:单倍行距。

大纲级别:1级提纲。

6、二级提纲。

字体:宋体,加粗,四号。

段落:对齐方式:两端对齐。

段前:24磅。

段后:6磅。

行距:单倍行距。

大纲级别:2级提纲。

7、三级提纲。

字体:黑体,常规,小四。

段落:对齐方式:两端对齐。

段前:12磅。

段后:6磅。

行距:单倍行距。

大纲级别:3级提纲。

8、正文内容。

字体:宋体,常规,小四。

段落:对齐方式:两端对齐。

段前:0磅。

段后:0磅。

行距:单倍行距。

大纲级别:正文文本。

表格和图。

内容:宋体,常规,小四。

标题:黑体,常规,五号。

9、参考文献。

标题:与一级提纲格式一致。

字体:宋体,常规,小四。

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

段前:0磅。

段后:0磅。

行距:单倍行距。

大纲级别:一级提纲。

10、页眉和页脚。

奇数页:

页眉:论文题目。

页脚:页码在右下角。

偶数页:

页脚:页码在左下角。

1、论文封面

文头:封面顶部居中,宋体3号加粗,上下各空两行。固定内容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本(专)科毕业论文”。

论文标题:黑体2号加粗,文头下居中。

论文副标题:黑体小2号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姓名、层次(高中起点本科、专科升本科专科等)、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成绩项目名称在正副标题下居中依次排列,各占一行。以上内容均用黑体3号加粗。指导教师和成绩两栏内容留空,由指导教师和学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填写。

以上所有内容均需打印在一页中。

2、中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用黑体小3号加粗,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宋体小4号,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关键词三字用黑体小3号,内容用黑体小4号;关键词单占一行;各个词中间空一空格。

中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打印在一页中。

3、目录

“目录”用黑体3号加粗,顶部居中;内容用仿宋体小4号。

4、正文文字

论文标题用黑体3号,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用宋体小4号,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行间距1。25倍。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一切不规范的简化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黑体小3号;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黑体小4号;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5、注释

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或“⑴”,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5号楷体。

注释文献为期刊时,书写格式为:序号作者。题目。期刊名,年份(期数):起止页码。例如:

王健。高额储蓄与国际收支顺差的利弊及对策。《经济与管理研究》,XX(2):5—10

注释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序号作者(和译者)。书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年份:起止页码。例如:

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20—30

引用互联网站上的.文章时,著文的格式为:序号作者、文章题名、网址、发布时间。

6、附录

项目名称用黑体小3号,在正文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正文。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用黑体小3号,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宋体小4号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

8、指导教师评语

项目名称用黑体2号,第一行居中编排。内容由指导教师打印或手写并在指定位置签署姓名和日期。

9、答辩委员会评语

项目名称用黑体2号,第一行居中编排。具体内容由学院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打印或手写,由答辩委员会负责人在指定位置签署姓名和日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