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发布时间: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谈谈新时期大学英语教育创新与发展

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形势下,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若能掌握高超的英语表达能力,无疑会极大的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因此,高校不仅要关注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还应当合理安排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育内容,为其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和合理的课时。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英语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各界对英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英语人才的培养基地,对大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中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效率。因此,若要在新时期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就必须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本文首先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学生参与积极性低、教学模式陈旧、课程安排不科学,又在此基础上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合理安排教育课程、开展多种英语交流活动等方面,探究了新时期大学英语教育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英语;创新

目前,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英语作为语言文化的重要元素,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当前高校英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虽然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应经取得重大进步,但其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部分高校依然采用僵化、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一味的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大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英语人才需求。因此,若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就必须全面研究高校英语教学,并创新英语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需求,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一、新时期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积极性低

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仍旧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导致英语课堂枯燥无味,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不愿再主动参与到英语教学中,进而形成典型的“哑巴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此外,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英语学习中缺乏自制力,与教师缺乏互动和探讨,这无疑也会影响英语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模式陈旧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多媒体技术也逐渐进入大学英语课堂,部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只是将板书的内容以大屏幕呈现在学生面前,依旧未能充分尊重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为学生营造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导致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得到有效激发。此外,许多高校的`英语教学考核依旧只关注单词、语法、语句等基础知识的考察,忽视了大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这显然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素质。

(三)课程安排不科学

新时期对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更加关注,英语教学不仅要促使大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更要充分开发大学生的个性潜能,满足大学生的个性需求。但调查显示,当前大部分高校未能实现这一教学要求。许多高校的英语教育课时安排过少或不合理,导致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此外,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内容过于僵化,没有考虑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和能力,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导致基础较差的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遭遇挫折,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则得不到有效拓展。

二、新时期大学英语教育的创新途径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首先,要正确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具有接受度高、画面感强、感染力大等特点。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这种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解著名作家作品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和文字,让学生可以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中全面了解作家和作品。同时,也可以播放一些有关作品或作家的电影,增加学生对作品的了解,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观看一些有关英语国家风俗、文化、历史、地理等内容的影片,增强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多媒体为大学生播放歌曲,让他们根据听到的内容写下歌词,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参与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听力水平。

其次,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合理的学习情境,以便让英语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促使英语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可以让营造面试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面试者、应试者等角色,并用英语完成相关对话,让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再次,要指导学生合理运用互联网资源,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相关网站与国内外学生进行英语交流,加强口语锻炼。也可以将课堂相关内容上传到论坛或网站中,供学生下载学习或讨论,增加英语学习的便利性和及时性。此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在英语教学中,高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相关英语问题。

加强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交流。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设置为不同的学习任务,然后根据学习小组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并让小组成员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点评或补充,教师则适时介入,加以指导,并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增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长久以来,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束缚下,许多大学生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解英语知识,在英语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学习潜力得不到激发。这显然不利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英语学习中应当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主探究,并提出独到见解,教师则根据学生的探究内容,给予合理指导。

(二)及时转变教育理念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各界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多要求,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方法。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英语教学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系会储备,并让学生依据社会热点进行口语表达和英语写作训练,提升英语教学的时效性。当今社会,单一的知识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因此,高校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并合理拓展英语教学内容,打破教材局限,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高校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专业实际,引导大学生掌握相关的英语专业术语,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除此之外,还要采取多种途径增加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引导大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地理、文化等内容,增添英语表达的准确性,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英语教学目标和计划,提高英语教学的科学性。

(三)合理安排教育课程

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形势下,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若能掌握高超的英语表达能力,无疑会极大的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因此,高校不仅要关注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还应当合理安排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育内容,为其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和合理的课时。同时,还要设置英语文化课、英语语言课等选修课程,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学习机会,还可以组织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促使他们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四)开展多种英语交流活动

若要增强大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高校可以举办多样化的英语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交流平台和机会。例如,可以举办英语辩论赛,让学生根据某一观点用英语进行辩论。或组织大学生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学生进行英语交流,这不仅可以扩大他们的文化视野,还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举办英语话剧比赛,让大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或英语作品进行话剧表演。或结合重大节日,举办英语演讲赛,并根据比赛结果,进行适当的奖励,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成就感。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不仅可以有效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够增添大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南苏.解决应试化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措施分析[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

[2]张春敏.英语公众演讲教学与高校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探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

[3]刘义飞,王岩莉.探究高校英语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J].海外英语,2012.

[4]肖拂云.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思维模式探索[J].教研探索,2012.

[5]顾元华.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

[6]赵园.高校英语教学现状与改革发展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财务公司企业文化论文

财务公司的企业文化大家了解过吗?知道怎么样书写一份主题论文吗?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财务公司企业文化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要 财务公司作为定向服务集团的金融机构,无论是从行业共性抑或自身经营发展个性上看,都有着构建基于集团母文化企业文化体系的内部需求。本文将从企业文化的内涵出发,阐述母文化与子文化融合及财务公司企业文化构建的模式与路径。

关键词 财务公司 企业文化 构建

从金融行业共性而言,企业文化的制定及落实能有效地使其在行业中树立自身形象、在客户中形成差异化优势,从而在同质竞争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金融行业人才流动较大,单靠薪酬留人将大大提高公司经营成本,“情感挽留”、“企业认同”这些根植于企业文化的.软性条件将成为金融企业实现人才优势的重要途径。

从财务公司个性而言,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最直接产物,财务公司的经营方向、风格必将受集团公司影响,如何在兼顾历史传统、股东诉求及经营管理中寻找适合的发展路径及经营定位,是影响各家财务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企业文化内涵及特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总和,对企业最持久、最根本的内在活力。当前,企业竞争正从产品及服务的竞争转向人员及社会形象的竞争,企业文化的构建及传播一方面能通过内部多渠道宣传,强化公司观念,达到优化整体人文素质、提升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外部文化传播,有计划有步骤地凸现企业社会形象,使企业形象深入人心。从这一层次上看,企业文化并非影响企业生存的技术因素,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系统工程,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而非外在动因。

二、构建基于集团母文化的企业文化必要性

一是财务公司队伍建设需要。《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财务公司从业人员中从事金融或财务工作2年以上的人员应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为此,财务公司在筹建初期已需从系统外引入银行从业人员,这部分员工与所属集团原有员工相比,将面临新旧工作风格、氛围及模式的冲击。为有效缩短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时间、实现自我沉淀与升华、更快地融入集团整体环境,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基于集团母文化的企业文化建设将是各家财务公司的必然选择。

二是财务公司业务拓展需要。作为面向集团系统内单位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客户对象较为单一且共性较大,为提供更为合适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发挥金融平台优势、做好客户关系维护,从而在与外部商业银行业务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地位,主动了解并融入客户企业文化,是开展营销活动、提升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渠道。

三是财务公司自身发展需要。“人才-价值-发展”的有机关系在近代管理学研究中已日渐得到重视,而企业文化作为提高员工忠诚度的重要措施,其作用更是得到各大型集团的认可。其中,只有被员工认知、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企业价值观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只有实现文化理念落地,才能真正的发挥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为此,开展母文化宣贯落地研究,切实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将成为财务公司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三、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比较

财务公司的客户群、员工来源、精英主旨及风险偏好有着区别于商业银行的特点,为此,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也存在着自身的特色:

首先,企业文化构建考虑因素较多。财务公司多以“服务集团”为经营宗旨,为此在企业文化构建方面除了考虑金融行业“三性”原则外,还会加入对“服务性”的考虑;

其次,企业文化传播范围有限。受自身规模限制,大多财务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投放的人力、物力较商业银行少,尤其在社会舆论宣传等方面更是缺乏,财务公司文化建设的主要传播范围大多局限在公司内部、集团内部及同业之间;

最后,企业文化受外部影响较大。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公司发展壮大的产物,从筹建开始,已受集团或其他成员单位的文化影响。与此同时,各集团赋予财务公司的'职能也各有差异,为其文化构建带来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财务公司企业文化发展呈现如下优劣性:共性较少、起步较晚、影响力有限等客观条件限制了其进一步深化的动力,但依托集团、扎根基层的先天条件使其企业文化能更好地为员工、客户所认同,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而言,较商业银行有优势。

四、母文化与子文化的融合模式

纵然各集团母文化各不相同,但从大方向来看,实现母、子文化有机结合的基本模式为“理解文化-自我剖析-寻找切入-落地推广”,具体地说可分为以下四步骤:

(一)深刻理解集团母文化。这里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通过了解母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框架、内涵,从而了解个中精髓并加以应用;二是理解推行母文化的意义,促使各员工自觉、主动地将其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并成为工作的原则及指导。

(二)明确自身经营特点及发展方向。推动母文化与子文化的有机结合明确了两者地位的同等重要,为此,需对自身需求进行探讨,明确公司的发展目标以及宗旨,并以此引申得到子文化。

(三)探索母文化与子文化的融合点。在严格服从、满足母文化总体要求的情况,可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对其进行补充以及完善。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辩证地看问题,既注意企业文化在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也重视创新及发展的需要,从而使两者的结合能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

(四)确保母文化与子文化宣贯落地。企业文化只有经过执行才能真正为人所用,也只有接受实践的检验才能不断地完善以及发展,为此应加强对两种文化落地情况的跟踪,把“应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五、财务公司企业文化构建路径

(一)自上而下,保证企业文化顺利构建及执行。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系统化的体系,涵盖了人员、战略、制度、执行等多个范畴,其顺利构建及切实落实离不开公司领导的重视及自上而下的努力。对财务公司而言,如何在立足金融行业特性、兼顾已有系统文化氛围的情况下,正确定位自身战略,挖掘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及内涵,是开展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而这将依赖于公司领导班子对“文化建设”的理解及支持,如果只是把企业文化理解为喊口号、搞宣传,而没有以身作则地贯彻或组织员工学习、落实,那么这一切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在公司内部引起重视,更谈不上宣贯落地。

(二)制度先行,营造自我监督内在动力。要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一靠文化,二靠制度,两者相互支持、相处辅助,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通过外力作用规范全体员工意识与行为。财务公司作为集团的“内部银行”,在归集集团内资金形成规模优势支持主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累积资金和信贷风险,这必然对各业务流程、各岗位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金融行业“以人为本”的特性决定了员工素质、员工价值观对一个公司发展的重要程度。为确保企业文化能真正的融入到员工的心里,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上,无论是在文化建设的初期、中期或者后期,制度的保驾护航作用一直是无法替代。

(三)品牌宣传,以差异化形象提升整体竞争力。与商业银行相比,财务公司在市场认知度及宣传度等方面仍有一定进步空间,对各集团而言,更是主业以外的新兴业务。因而,如何深化社会、客户对这一行业的了解和认识,建立相互信任关系,营造良好的业务拓展环境,已成为各财务公司积极研讨并大力开展的工作。企业形象识别作为一种形象文化战略,建立在企业对自身发展态势、资源现状及竞争地位的理解上,通过独特、鲜明且具系统的方式,向外传送企业文化,体现公司企业精神理念,从而产生强大的品牌认知力和认同力。具体来说,企业一般通过内部人员行为规范、工作作风、团队精神,外部公共关系、形象宣传、公开活动等方式,营造差异化形象,从而在服务或产品较为同质的情况下,占据主动、赢得优势。

(四)以人为本,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人力与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财务公司只能吸收成员单位存款,因而在资金来源方面受到集团公司整体现金流情况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及资金的挖潜能力将直接影响财务公司可支配资金规模。此外,作为从事货币经营的窗口服务单位,财务公司的信用文化、服务文化,归根到底都将体现在员工的观念与行为当中。从上述一软一硬两个角度来看,财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力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对员工群体或个体的内在素质进行塑造和挖掘,提升团队凝聚力及向心力。

参考文献:

[1]郭玉琴,试论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时代金融.2009(12).

[2]刘向伟.论金融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王延增,曹雅玮.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研究.金融论坛.2008(4).

[4]林顺贵.集团母子公司的共性文化探讨.中外企业文化.2008(7).

企业经营目标中最重要[1]的内容 1、信息共享作为管理学的核心内容,管理信息不断地揭示管理学的规律。而管理的核心内容信息则是始终引领管理学的技术进步。那么,要实现管理学的目标和任务,首要的就是实现不断提升的信息共享水平。古代的飞鸽传书,各种会议以及决策,都是从信息共享开始,实施执行,然后到信息共享结束。现代的互联网、局域网则提供了更加迅捷高效的信息共享渠道平台。管理学能够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必须归功于人类社会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发达。 2、机遇均等作为现代管理学,应该充分地考察全球的经济生态,为每个经济要素提供公平、公正、公开、均等的机遇,这在一流和超一流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充分地展露出它的魅力!它避免了个人专制、偏听偏信、病态管理机制运行,为企业的提供了勃勃生机!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省和调动社会的资源。 3、高科技领先人类社会的任何一次进步,无不体现着凝聚人类智慧的高科技产业的信息的光芒,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到现代社会的互联网络,都是高科技产业的杰作和效能。 4、人才是第一稀缺资源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没有国界,本身都是为了人类造福的,而作为科学技术的第一载体——人才,则是始终是世界各国明争暗斗的掠夺对象。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才都是稀缺的,没有哪一个国家会表示出自己的国家的人才是过剩的!

企业经营目标内容:

七大目标:培养、发展忠诚的客户;合理利润(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行业领导地位(保持在第一、第二位,并形成规模)、持续增长(有动力和潜力)、员工发展、团队领导力提升和社会责任。这些目标如同齿轮一样紧紧咬合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局。我们最重视的就是培养、发展忠诚的客户。

赚钱

企业是组合和处理诸如原料和劳动力等资源投入以向顾客提 *** 品 或服务的组织。 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企业经营目标,是在一定时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成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目的性的反映与体现。是指在既定的所有制关系下,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在其全部经营活动中所追求的、并在客观上制约着企业行为的目的。

以往年度销售情况 市场供需状况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企业经营目标,是在一定时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成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目的性的反映与体现。是指在既定的所有制关系下,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在其全部经营活动中所追求的、并在客观上制约着企业行为的目的。

企业经营目标中最重要的内容 1、信息共享作为管理学的核心内容,管理信息不断地揭示管理学的规律。而管理的核心内容信息则是始终引领管理学的技术进步。那么,要实现管理学的目标和任务,首要的就是实现不断提升的信息共享水平。古代的飞鸽传书,各种会议以及决策,都是从信息共享开始,实施执行,然后到信息共享结束。现代的互联网、局域网则提供了更加迅捷高效的信息共享渠道平台。管理学能够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必须归功于人类社会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发达。 2、机遇均等作为现代管理学,应该充分地考察全球的经济生态,为每个经济要素提供公平、公正、公开、均等的机遇,这在一流和超一流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充分地展露出它的魅力!它避免了个人专制、偏听偏信、病态管理机制运行,为企业的提供了勃勃生机!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省和调动社会的资源。 3、高科技领先人类社会的任何一次进步,无不体现着凝聚人类智慧的高科技产业的信息的光芒,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到现代社会的互联网络,都是高科技产业的杰作和效能。 4、人才是第一稀缺资源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没有国界,本身都是为了人类造福的,而作为科学技术的第一载体——人才,则是始终是世界各国明争暗斗的掠夺对象。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才都是稀缺的,没有哪一个国家会表示出自己的国家的人才是过剩的!

IT也分很多分支啊,网络啊,硬件啊,编程,数据库,虚拟化等等,你说的是哪方面

企业文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重点人员培养、管理培训、心理关怀,没有后备储备人才的企业没有发展机会,做一个大致的人才战略构想图或许能使公司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更清晰明确,让全体员工都认同公司的目标、目的和构想,这样员工才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如何跟其他部门配合,并朝公司预想的结果努力。

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经营目标与财务目标 -------------------------------------------------------------------------------- 无忧会计网 51kj. 时间:2006-9-2 8:39:00 作者:梁栋 朱谊辉 来源: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 -------------------------------------------------------------------------------- [摘要]财务公司是我国一类特殊的金融企业。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发展成为综合性的金融公司,而不仅局限在企业集团内,与此相应,总体财务目标是促进国有企业理顺财务治理结构,辅助国有企业实现产融结合,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体财务目标是提高集团资金运转效率,加强对成员单位的财务监督,开拓多样投融资渠道,控制成本等。 [关键词]财务公司;沿革;经营目标;财务目标 作为具有独立产权的市场主体,现代企业应具有自身独立的经营目标和财务目标。就经营目标来看,总的来说,不管在什么时期,企业的经营目标总表现为不同产权主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对于财务目标,不同时期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观点。曾出现过的有:“利润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资本成本最小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票市价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公司财富最大化”等。尽管存在各种不同看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从根本上来说企业的财务目标与经营目标是一致的,财务目标要服从企业的经营目标。[1]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是一类经营目标与财务目标均比较特殊的企业。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6月30日颁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2](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规定财务公司的性质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本办法设立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产品销售提供金融服务,以中长期金融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由财务公司的特殊经营性质决定在讨论它们的财务目标时不能随意套用一般的财务理论,而应该从财务公司的经营性质和特殊使命出发,先确认它们的经营目标,进而确定其财务目标。理清财务公司的经营目标和财务目标,有利于财务公司的正常运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有利于财务公司的自身定位,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财务公司的沿革及特殊职能 1.财务公司成立的背景、历史及现状 我国财务公司的出现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是国家“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其前身是各企业集团内部的融资机构。由于集团成员企业都是独立法人,自然资金是不可能无偿占用的,所以集团就把这种融资机构逐渐独立出来,成立集团内独立核算,拥有法人资格的,专门经营货币资金的财务公司。关于我国第一家财务公司,根据笔者的查阅,有两种不同的提法:一种认为是1978年成立的南京(中山)电子集团财务公司[3],另一种认为是1987年在东风汽车集团组建的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4]目前普遍认可的是第二种提法。 我国的财务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发展却非常迅速:到1992年底,已有29家企业集团成立了财务公司,资产总额为亿元,2001年底,全国财务公司总资产3378亿元,所有者权益299亿元,其中实收资本255亿元,平均资本充足率24%。截至2002年6月底,全国各家财务公司总资产达3460亿元。在对外开放上,也在很早就走出了实质性的一步:1991年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财务公司———上海国际财务有限公司。2002年6月颁布的《办法》也进一步明确了,财务公司可以有外部资金的介入———当然也包括外资。 在盈利状况、资产质量上,财务公司可以说是我国金融机构中最好的一类了。根据中国财务公司协会的数据:2002年底,我国共有73家财务公司,全年盈利3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的亿元增长了。其中排列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电力亿元,中油亿元,中石化亿元。如果考察净资产收益率,则中国电力、华北电力、中油分别以排名前三,即使是排名第10的鞍钢也达到了。可以说, 除了个别企业,全行业情况良好,不存在系统风险。 2.财务公司的特殊职能 《办法》中规定,财务公司是“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产品销售提供金融服务,以中长期金融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办法》的第19条对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作了相当宽泛的规定:“经人民银行批准,财务公司可从事下列部分或全部业务:(一)吸收成员单位3个月以上的定期存款;(二)发行财务公司债券;(三)同业拆借;(四)对成员单位办理贷款及融资租赁;(五)办理集团成员单位产品的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及融资租赁;(六)办理成员单位商业汇票的承兑及贴现;(七)办理成员单位的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八)有价证券、金融机构股权及成员单位股权投资;(九)承销成员单位的企业债券;(十)对成员单位办理财务顾问、信用鉴证及其他咨询代理业务;(十一)对成员单位提供担保;(十二)境外外汇借款;(十三)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财务公司作为一类特殊金融机构,应具有主办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三位一体的特殊职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混业经营特征。 第一是主办银行职能。财务公司可以吸收成员单位3个月以上的存款,可以办理同业拆借,可以对成员单位办理贷款、信贷业务以及承兑、贴现等结算业务等等。这类似于日本企业中常见的主办银行制。 第二是投资银行职能。财务公司可以进行有价证券、金融机构股权及成员单位股权投资,对成员单位提供财务顾问、信用鉴证及其他咨询代理业务,以及担保等,这都是典型的投资银行的职能。 第三是证券公司职能。财务公司本身可以发行债券,也可以承销成员单位的企业债券。发行债券可以壮大自身的资金实力,而承销成员单位债券则为集团内部成员开辟了一扇新的筹资窗口。 二、财务公司的经营目标 如上所述,《办法》赋予了财务公司较其他财务公司更宽泛的业务范围和一定程度的混业经营机制。虽然在实际操作中,财务公司要开展上述13项业务中的每一项都要单独获得人民银行的批准,但是财务公司所蕴含的产融结合的寓意,实业财团的诱人前景,着实让那些大企业、大实业家们意识到财务公司未来不可能是企业集团内部的默默无闻的小角色,而是可以统御整个企业的金融力量。所以,在平静了几年后,企业集团申请成立财务公司出现了一个 *** ,财务公司在几十年的浮沉后,呈现出崛起的态势。只是财务公司的经营到底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他们却好像并不太关心,事实上这仍旧是一个答案不甚明了的问题。 在经营目标上,张健华(1998)曾撰文进行了阐述:“为使财务公司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应按下列方案对其进行功能定位:1.财务公司应是一类可接受某些特定存款的信贷机构,即不是内部银行,也不能办成信托投资公司;2.财务公司的资金运用应有别于银行。重点应放在中长期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母公司产品的促销上;3.财务公司应结合企业集团的金融需求,逐渐成为其成员单位的理财专家及投资顾问。”[5] 其实早在几年前,实务界与理论界就有过财务公司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的讨论。当时的两种看法,一是把财务公司发展成社会化的投资银行或商业银行,另一种则认为应将财务公司限制在集团内,认为不宜将财务公司社会化,以避免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冲突。 显然,张健华(1998)是偏向后一种看法的,考虑到作者所在的部门———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司———这是全国的财务公司的最高监管机构和文章所发表的刊物———《金融研究》———我国金融学术期刊的顶级刊物,我们有把握认为,有限制的发展是监管层的政策意图。 我国的财务公司一般都隶属于大型企业集团,因此,财务公司受所背倚的企业集团影响极大。企业集团所在行业景气,成员企业经济效益好,那么该集团下的财务公司也相应的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利润高;若所属集团所处行业滑坡,那么不论该财务公司主观上有多努力,也一定会面临资金缺乏、效益下降的局面,非但不能帮助集团摆脱困境,甚至连独善其身都可能有困难。这样,在限制发展下的财务公司完全是仰人鼻息。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我国金融领域的逐步对外开放,限制发展型的方向只会越来越不适应形势。所以,从长远来看,走向市场,实现资金来源和投向的市场化,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为了既不违反财务公司的先天使命又能不放弃自身的优势来参与金融市场,我们认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恰当的经营目标应该是:努力发展成为一个由企业集团为主发起或控制的,股权结构多元化的金融公司。它的业务范围不再完全局限于发起企业所处行业内,而实现部分市场化,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它与行业仅存在产权纽带关系和一定量的业务比例关系。[6] 三、财务公司的财务目标 企业的财务目标一般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总体的财务目标,它是站在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以及企业的立场上,根据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第二个层次是企业具体的财务目标,它是站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自身的立场上,根据财务管理工作自身的特点或财务管理工作应对整个企业管理工作所作的特殊贡献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又可称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目标。总体目标应与具体目标保持一致,具体目标应该服从于总体目标。一般而言,企业总体的财务目标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财务管理的目标———具体财务目标———是在有效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做到两大财务能力的有机统一。 根据财务公司的经营特点和长远的战略目标定位,我们认为财务公司总体的财务目标应该是:促进国有企业理顺财务治理结构,辅助国有企业实现产融结合,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这样一个总体财务目标是与我们提出的财务公司经营目标相契合的:第一,促进国有企业改进财务治理结构。所谓财务治理结构,简单的说,就是财务权力、财务责任、财务利益在企业中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制度安排。借助财务公司这一企业内的金融力量,完全能够合理、完整地配置财务治理结构。如前所述,财务公司具有投资银行的部分职能,可以进行有价证券、金融机构股权及成员单位股权投资。这样企业集团可以通过财务公司持有成员单位的股权,实现对下属企业的财务控制,承担相应的财务责任,分享财务利益。第二,辅助国有企业实现产融结合。财务公司作为内生的金融机构,可以在这个方面作大量的工作。比如财务公司具有的主办银行功能,对集团产品促销提供金融支持以及财务公司可以对集团外金融机构进行股权投资等,都是将集团的物质产品生产与整个金融市场运作结合起来的渠道。事实上,国外在这方面早已做得很好了:著名的通用电器金融,是美国最大的金融财务公司,它的业务涉及消费者服务、设备管理、中间市场融资、特种融资、特种保险等5大门类,有27个营运部门。2001年底资产总额就已达到了3760亿美元,利润52亿美元。6我国的国有企业集团鲜有如此大的规模,但是,通过财务公司的运作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助一臂之力是财务公司应尽的义务。另外,实现此目标对财务公司本身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极其有利的。财务公司应立足于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金融服务的创新。第三,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观察,我国上市公司中金融类企业的盈利状况都非常不错,比一般的实业企业要好很多。这样,产业资本介入金融领域也就是必然的了。上文已提到,我国的财务公司除了个别企业,全行业情况良好,不存在系统风险,这不仅实现了财务公司本身的资产保值增值,也帮助它们所背倚的企业集团的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 为了实现财务公司总体的财务目标,我们认为其具体的操作目标即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提高集团资金运转效率,加强对成员单位的财务监督,开拓多样投融资渠道,控制成本。财务公司之所以应该以此为具体的财务目标,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财务公司是一类金融机构,这就注定了其属于高负债经营的公司。财务公司只有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提高集团公司的资金运转效率,充分运用结算、信贷、投资等职能,调剂货币资金的空间、时间差,挖掘资金潜力,合理有效地调配资金,优化资金结构,加速资金周转,提高集团资金运转效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其次,由于财务公司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能够也应该对集团下属成员单位进行财务监督。这不仅保证了集团财务纪律的严肃性,也保证了财务公司自身资金的安全。再次,开拓多样投融资渠道贯彻了财务学上的一条经典定律: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对财务公司投融资渠道多有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财务公司就无所作为,因为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因此,财务公司应积极准备,应变未来的开放格局,同时目前也可以进行一些变通的不违反法规的拓宽投融资渠道的运作。最后,从目前我国财务公司的现状来看,其作用更倾向于成本中心。所以财务公司应该努力将整个集团的资金运作成本降下来,才能体现出自身存在的意义之所在,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文中提出的财务公司的经营目标进而财务目标与现行监管层的政策意图似乎并不一致,但我们坚信,企业集团内财务公司走出集团、走向市场是大势所趋(从国外成熟的经验也体现出这一点),所以有必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国财务公司的立法,将财务公司的经营目标、财务目标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并固定下来,以更好地促进财务公司的发展,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伍中信.现代财务经济导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2]中国人民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J].2002,(6). [3]张亦春.张亦春选集-经济金融论文(下卷)[C].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4]应海峰.财务公司的目标模式及实施要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5,(2):66-68. [5]张健华.中外财务公司比较研究[J].金融研究,1998,(8):71-73. [6]周建莉.财务公司信浪潮[J].中国投资,2003,(12). 作者:梁栋 朱谊辉 来源: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6期第17卷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现如今,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闻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王黎明. 区域可持续发展[M].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 04: 148- 156

2. 王德业主编. 区域形象浪潮[M]. 新华出版社, 1998, 06: 35- 39

3. 罗志英. 地区形象论[M].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01: 66- 67

4. 禹贡, 常立新. 论区域形象识别系统—— 兼论常德区域形象设计问题[J].武陵学刊, 1995, 5: 100- 103

5. 赵定涛, 李丰. 当代宏观管理新课题——区域形象管理及其展望[J].预测,1997

6. 格伦. 布鲁姆等人著,有效的公共关系[M], 华夏出版社2002年

7. 斯劳拉.里斯著《公关第一广告第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

8. 王飞,冯年华,曾剐.区域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师,2006(3)

9. 陈先红. 基于关系生态管理的公共关系理论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36.

10. 李莉莉. 青岛荣膺最具软实力城市[ N ] . 青岛日报,2009206227.

11. 田书芹. 青岛城市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经验及启示[J ]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12. 何修猛. 现代公共关系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01

13.孙迎光, 韩秀景. 组织形象塑造[M]. 上海三联书店,2009,07

14.董璐.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9

15.郑生勇, 乜瑛. 公共关系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01

16.刘晓辉,贵州发展休闲农业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2)

17.刘婵婵,孙秀茹,白玉华.区域形象战略研究—— 兼论广西区域形象战略[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18. 于光远. 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N]. 广州日报, 1996- 4- 9

1、杨步国张金海著《整合一报业集团化背景下的报业广告经营》,2005年l月第一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2、朱海松:《麦肯的方法》,2002年4月第一版,广东经济出版社。

3、黄升民等著:《数字电视产业经营与商业模式》,2002年第一版,中国物价出版社。

4、高振强:《全球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3年l月第一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5、钟海帆:《走进美国广电传媒》,2003年4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6、曹璐胡正荣等著:《卫星电视传播》,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7、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2002年9月第一版,南方出版社。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1999年n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张海鹰腾谦著:《网络传播概论》,2001年5月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10、周伟:《媒体前沿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2002年3月第一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11、郑保国:《论媒体经济与传媒集团化发展(论文集)》,2003年9月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胡正荣主编:《中国传播论坛2001一变动中的全球广播电视》,2003年8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3、冯广超方饪纯:《数字电视广告》,2004年2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4、周鸿铎:《电视节目营销策略》,2000年10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5、曾华国:《媒体的扩张》,2004年1月第一版,南方日报出版社。

16、米歇尔·森格特瑞:《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2000年,华夏出版社。

17、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2002年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周鸿铎胡传林刑建毅著:《传媒经济》,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营销学导论》(俞利军译),1998年第一版,华夏出版社。

20、赵曙光禹建强张小争:《中国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2002年n月第一版,新华出版社。

【1】阿尔文·托夫勒【美】.未来的冲击【MI.孟广均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加】.麦克卢汉精粹【MI.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1

【3】菲利普·科特勒【美】.市场营销导论【M』.俞利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1

【4】桂敬一【日】.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M】.刘雪雁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

【5】杰克·富勒【美】.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M】.陈莉萍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罗杰·费德勒【美】.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

【7】尼克·史蒂文森【英】.认识媒介文化【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3

【8】马克·波斯特【美】.信息方式【MI.范静哗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

【9】萨尔坦·科马里【美】.信息时代的经济学【M』.姚坤何卫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1

【1】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美】.传播学概论「MI.陈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11】伊丽莎白切尔【英】.企业家精神:全球化、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信出版社,24

【121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美】.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MJ.熊澄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2

【13】丁和根.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5

【14】杜骏飞.弥漫的'传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2

【15】黄旦.新闻传播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1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7】胡钮.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M】.北京:新华出版社,2

【18】金暗.报业经济学.【Ml.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2

【19】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0】李良荣.新闻学导论【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1】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MI.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2

【22】刘海贵.中国报业发展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6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骆正林.传媒竞争与媒体经营【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8

【24】陆小华.新媒体观〔Ml.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8

【25】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四】.北京:中信出版社,22

【26】沙莲香.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7】邵培仁,陈兵.媒介战略管理【Ml.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3

【28】邵培仁.媒介经营管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29】孙燕君.报业中国【明.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2

【30】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31】吴飞.大众传媒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3

【32】喻国明.媒介的市场定位【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

【33】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2

【34】喻国明.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35】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6】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1

【37】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8】赵曙光,史宇鹏.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间.长沙:湖南出版社,23

【39】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MI.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40】朱春限现代传媒产品创新理论与策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5

【41】朱春限传媒营销管理【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9:

【42】宋健武.竞争与融合闭.新闻与写作,28(l)

【43】朱丛艳,许冠英.论报纸的网络化生存【J】.新闻理论探讨,26(2)

【44】张丽萍.新媒体时代新闻业务形态的变革明.新闻实践,28(l)

【45】谢石山.正确估价网络媒体对报纸的冲击阴.湖南社会科学,21(4)

【46】靳更新.深度报道在报纸与网络竞争中的作用【J】.新闻传播,21(2)

【47】齐爱军,彭金凤.应对网络媒体—报纸寻求新的报道模式【J】.新闻记者,22(1

【48】任秋菊.左手办报,右手办网【Jl.青年记者,26,(24)

【49】严怡宁.美国报纸的网络化生存:优胜劣不汰【J】.中国报业27(5)

崇左市所有大学如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科技职业学院、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

1、广西城市职业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

学校建于2005年,时名广西城市职业学院,2018年12月,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暂定为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本科),2019年5月更名为广西城市职业大学。

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地处中国通往东南亚门户城市、桂西南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被誉为“南疆国门大学”。

前身是1939年创办的广西省立龙州师范学校,历经广西省龙州师范学校、南宁专区龙州师范学校、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南宁师范专科学校、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9年3月升格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西城市职业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的本科类大学,崇左市,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升级。中国语言文学,数学,体育,艺术,化生,物理,政治历史专业,以及正常和非师范其次,较高的类别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扶绥)

一、本科类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在崇左市市区,由原来的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级来。汉语言文学,数学、体育,艺术,化生、物理、政史等专业,还有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二、高职类 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扶绥县)最近这几年又新增了几所,桂林理工(扶绥校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崇左城区校区)、城市大学(崇左城区)、理工学院(崇左城区)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一、著作1、柴发邦、江伟、刘家兴等著:《民事诉讼法通论》,法律出版社1982年。2、江伟、杨荣新主编:《人民调解学概论》,法律出版社1990年。3、江伟、邵明、陈刚著:《民事诉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4、江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第三稿)及立法理由,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二、译著1、В·К·普钦斯基著:《美国民事诉讼》,江伟、刘家辉译,法律出版社,1983/1993。2、米尔顿·德·格林著:《美国民事诉讼程序概论》,江伟译,法律出版社,1988。三、主编教材和专论(一)民事诉讼法柴发邦、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讲座》,第三期全国法律专业《民事诉讼法》师资进修班,西南政法学院1983年出版。江伟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江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释义》,华夏出版社1991年。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柴发邦主编,常怡、江伟副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新编》,法律出版社1992年。江伟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江伟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江伟、杨荣新主编:《民事诉讼机制的改革》,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修订版)。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2005年。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自学考试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江伟主编:《研究生统编教材·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专论·研究生教学指导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二)证据法江伟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王利明、江伟、黄松有:《中国民事证据的立法研究与应用》,法律出版社2000年。江伟主编:《 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江伟主编:《证据法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三)公证、仲裁与律师1、江伟主编:《公证法学》,法律出版社,1996年。2、江伟主编:《律师、公证与仲裁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四、主编期刊和论文集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以书代刊),法律出版社。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诉讼法专论~1997年卷),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1998年。江伟主编:《中国民事审判改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江伟主编:《比较民事诉讼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文章一、发展民事诉讼法及民事诉讼法学的总体思路(一)发展民事诉讼法的总体思路1、《建议民事诉讼法先于民法颁布施行》(与刘家兴合作),发表于《民主与法制》1981年第5期。2、《民事诉讼法概说》,发表于《百科知识》1982年第1期。3、《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事诉讼法》(与王强义合作),发表于《法律学习与研究》1987年第4、5期。4、《新民事诉讼法的重大突破》,发表于《法学评论》1991年第3期。5、《谈民事诉讼法的补充和修改——为民事诉讼法正式颁行而作》,发表于《法学杂志》1991年第3期。6、《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若干理论问题》(与王强义合作),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7、《民事诉讼法的新发展》,发表于《法制日报》1991年5月27日。8、《简论民事诉讼法与实体法的关系》(与赵金山合作),发表于《法学杂志》1998年第6期。9、《实体法与诉讼法的关系要论——民事实体法与诉讼法分离的历史小考》(与刘荣军合作),发表于《诉讼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10、《实现民事诉讼现代化》,发表于《人民法院报》2001年1月1日。11、《评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及其主要缺陷——兼论民事诉讼的进一步完善》(与赵秀举合作),发表于《湘江法律评论》2001年第4卷。12、《民事诉讼法的宪法化》(与邵明合作),发表于《民商法前沿》2002年第12辑。13、《论现代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理念》(与吴泽勇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14、《中国民事诉讼基本理论体系的建构、阐释与重塑》(与刘学在合作),发表于《诉讼法学研究》第5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15、《现代诉讼理念与中国民事诉讼制度的重塑》(与吴泽勇合作),发表于《诉讼法论丛》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16、《民事诉讼法修改势在必行》(与孙邦清合作),发表于《人民法院报》2004年1月28日。17、《民事诉讼法典修订的若干基本问题》(与徐继军合作),发表于《中国司法》2004年第2期。18、《民诉法修订的指导思想与立法框架》(与孙邦清合作),发表于《人民法院报》2004年2月4日。19、《略论民事诉讼法的修订》(与孙邦清合作),发表于《法学家》2004年第3期。20、《民事诉讼法修改的若干问题》(与杨剑合作),发表于《法学论坛》2005年第3期。21、《将“公益诉讼制度”写入<民事诉讼法>的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与徐继军合作),发表于《中国司法》2006年第6期。(二)发展民事诉讼法学的总体思路22、《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使命》,发表于《现代法学》1996年第3期。23、《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成就及其发展的若干问题》(与邵明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1998年第4期。24、《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与傅郁林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1999年第6期。25、《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与邵明合作),收入《与时俱进的中国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26、《董必武诉讼法学思想初探》(与吴泽勇合作),收入《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27、《十年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概述》(与宗琴娟合作),发表于《法律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2期。28、《民事诉讼法学的回顾与展望》,发表于《中国法学》1997年第5期。29、《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与程荣斌、张建华、刘春玲合作),发表于《法学家》1994年第1期。30、《1994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与萨仁合作),发表于《法学家》1995年第1期。31、《1995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与肖建国、王谢春合作),发表于《法学家》1996年第1期。32、《1996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与单国军合作),发表于《法学家》1997年第1期。33、《1997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与单国军、徐卉合作),发表于《法学家》1998年第1期。34、《1998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与傅郁林合作),发表于《法学家》1999年第1期。35、《1999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与刘敏、张艳合作),发表于《法学家》2000年第1期。36、《2000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与熊跃敏、吴泽勇合作),发表于《法学家》2001年第1期。二、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一)诉权论37、《关于诉权的若干问题的研究》(与单国军合作),发表于《诉讼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38、《论股东诉权》(与段厚省合作),发表于《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39、《论救济权的救济——诉权的宪法保障研究》(与王铁玲合作),发表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二)诉讼标的论40、《论诉讼标的》(与韩英波合作),发表于《法学家》1997年第2期。41、《论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关系》(与段厚省合作),发表于《诉讼法学研究》第1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42、《请求权竞合与诉讼标的理论之关系重述》(与段厚省合作),发表于《法学家》2003年第4期。43、《民事诉讼标的新说在中国的适用及相关制度保障》(与徐继军合作),发表于《法律适用》2003年第5期。(三)既判力论44、《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与肖建国合作),发表于《法学研究》1996年第4期。45、《论判决的效力》(与肖建国合作),发表于《政法论坛》1996年第5期。(四)诉讼模式论46、《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与法院的作用分担——兼论民事诉讼模式》(与刘荣军合作),发表于《法学家》1999年第3期。47、《论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与法官的释明权》(与刘敏合作),发表于《诉讼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五)诉讼法律关系论及程序保障观48、《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常怡合作),发表于《法学杂志》1984年第1期。49、《民事诉讼程序保障的制度基础》(与刘荣军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1997年第3期。50《民事诉讼程序之协调与整合》,发表于《人民法院报》 2001年12月15日。(六)民事争议与刑事争议、行政争议的协调处理机制51、《民事行政争议关联案件诉讼程序研究》(与范跃如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52、《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机制研究》(与范跃如合作),发表于《法商研究》2005年第4期。三、民事诉讼法具体制度(一)当事人制度53、《论民事诉讼当事人与民事主体的分离》(与王强义合作),发表于《法律学习与研究》1988年第2期。54、《论集团诉讼(上、下)》(与贾长存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1988年第6期、1989年第1期。55、《离婚诉讼中的第三人问题》(与熊志辉合作),发表于《法学杂志》1993年第4期。56、《关于代表人诉讼的几个问题》(与肖建国合作),发表于《法学家》1994年第3期。57、《论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确定》(与单国军合作),发表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58、《合伙不具有民事诉讼主体资格》(与王国征合作),发表于《法商研究》1999年第1期。59、《修改公司法应增加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与段厚省合作),发表于《法制日报》2000年8月6日。60、《当事人适格的识别》(与孙邦清合作),发表于《人民法院报》2003年10月28日。61、《民事法律关系义务人提起确认之诉的适格性》(与孙邦清合作),发表于《人民法院报》2003年11月4日。62、《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起诉法人适格性探讨》(与孙邦清合作),发表于《人民法院报》2003年11月18日。63、《牵连诉讼中的事实认定问题》(与杨剑合作),发表于《人民法院报》 2005年9月13日。(二)人民检察院与民事诉讼的关系64、《试论人民检察院参加民事诉讼》(与刘家兴合作),发表于《法学研究》1981年第1期。65、《论人民检察院在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地位》(与王强义合作),收入《民事诉讼检察监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66、《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若干问题探讨》(与李浩合作),发表于《人民检察》1995年第6期。67、《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与段厚省合作),发表于《现代法学》2000年第6期。68、《论我国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改革》(与徐继军合作),发表于《现代法学》2004年第2期。69、《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改革论纲》(与张慧敏、段厚省合作),发表于《人民检察》2004年第3期。70、《略论检察监督权在民事诉讼中的行使》,发表于《人民检察》2005年第18期。71、《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的探讨》(与杨剑合作),发表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三)保全制度72、《完善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设想》(与王国征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1993年第5期。73、《民事诉讼中的行为保全初探》(与肖建国合作),发表于《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四)审判程序74、《论开庭审理》(与尹小亭合作),发表于《法律学习与研究》1990年第5期。75、《民事审判制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傅郁林合作),发表于《法学杂志》1999年第6期。76、《走出民事再审困境的出路》,发表于《人民法院报》2001年11月12日。77、《论审判独立的制度保障及其与审判监督的关系》(与廖永安合作),发表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78、《论我国民事诉讼一审与上诉审关系之协调与整合》(与廖永安合作),发表于《法律科学》2002年第6期,收入《公正与效率的法院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79、《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责任诉讼机制研究》(与王铁玲合作),发表于《金陵法律评论》2004年第2期。80、《我国民事诉讼主管之概念检讨与理念批判》(与廖永安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81、《民事再审程序的价值取向与申请再审程序的完善》,发表于《法商研究》2006年第4期。82、《论民事再审程序的完善:制度整合与程序刚性》(与杨剑合作),发表于《法律适用》2006年第7期。(五)证据制度83、《关于产品责任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与宗琴娟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1988年第5期。84、《民事诉讼举证责任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尹小亭合作),发表于《政法论坛》1991年第2期。85、《论民事诉讼中的认证》(与刘敏合作),发表于《证据学论坛》第1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86、《关于我国制定统一证据法典的意义和若干设想》(与邵明合作),收入《中国民事证据的立法研究与应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87、《科学裁判与证据》(与刘荣军合作),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00年年会论文。88、《论证据制度中的衡平原则》(与徐继军合作),发表于《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89、《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价值蕴涵》(与肖建国合作),第三届全国民事诉讼法学研讨会论文,2000年。90、《证据法若干基本问题的法哲学分析》(与吴泽勇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2002年第1期。91、《对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确立的反思》(与孙邦清合作),发表于《证据学论坛》第6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92、《统一证据法的基本架构》,发表于《诉讼法学研究》第6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93、《在经验与规则之间——论民事证据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与徐继军合作),发表于《政法论坛》2004年第5期。94、《经验与规则之间的民事证据立法》(与徐继军合作),发表于《法学》2004年第8期。95、《专家证人若干问题的探讨(上、下)——以我国证据立法为背景》(与谢文哲合作),发表于《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2期。(六)执行制度96、《民事执行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与肖建国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1995年第1期。97、《完善代位申请执行制度之两点建议》(与单国军合作),发表于《政治与法律》1998年第5期。98、《民事执行存在问题的病理探析》(与刘荣军合作),第二次全国民事诉讼法学研讨会论文,1999年。99、《论执行行为的性质与执行机构的设置》(与赵秀举合作),发表于《人大法律评论》2000年卷第1辑。100、《论我国强制执行法的基本构造》(与肖建国合作),发表于《法学家》2001年第4期。(七)非讼程序101、《论公示催告程序》,发表于《中国法学》1991年第6期。102、《论诉讼程序和非讼程序的交错适用:兼析程序法之适用》(与杨燕妮合作),发表于《东吴法学(苏州大学学报)》2000年特刊。(八)涉外民事诉讼程序103、《论涉外民事诉讼中的协议管辖》(与刘永娥合作),发表于《法律学习与研究》1988年第6期。四、民事纠纷的非讼解决机制(一)仲裁制度104、《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的可仲裁性初探》(与王国征合作),发表于《法制日报》1992年12月7日。105、《仲裁范围初探》(与王国征合作),发表于《法学家》1993年第2期。106、《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比较研究——兼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立法之完善》(与肖建国合作),发表于《法律科学》1995年第2期。107、《论人民法院与仲裁机构的新型关系──为《仲裁法》的颁行而作》(与李浩合作),发表于《法学评论》1995年第4期。108、《当事人意思自治与现代仲裁法》,发表于《法学杂志》1997年第1期。(二)调解制度109、《论市场经济与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与李浩合作),发表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110、《德国民事诉讼上的和解制度介评——兼论对改革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启示》(与熊跃敏合作),发表于《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111、《简论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与廖永安合作),发表于《法学杂志》2003年第2期。五、WTO与民事诉讼法112、《WTO协议与中国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与王景琦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113、《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与我国的对应之策》(与王景琦合作),发表于《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114、《WTO争端解决机制与中国对该机制的运用》(与张力合作),发表于《中国改革报》2002年1月14日。六、比较民事诉讼115、《英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新动向》(与刘荣军合作),发表于《诉讼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116、《两岸交往中的民事诉讼问题》,收入《海峡两岸交往中的法律问题》,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七、破产法117、《论破产法》(与刘春田、甄占川合作),发表于《诉讼法学论丛》,1985年出版。118、《论我国制定破产法的客观必要性》(与刘春田、甄占川合作),发表于《中国法学》1986年第1期。八、会议报告与书评(一)会议报告119、《民事诉讼法立法与实践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1990年11月在全国诉讼法学术讨论会(杭州)上的发言。120、《关于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补充》,1991年10月在湖南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会上的发言。121、《中国民事诉讼程序的改革》,1995年8月在亚太法协第十四届大会上的发言。(二)书评122、《充满时代气息的民事审判权理论及其架构——评黄松有博士的专著〈中国现代民事审判权论〉》,发表于《法学评论》2004年第3期。123、《充满时代气息的审判权理论与构架——评专著〈中国现代民事审判权论〉》,发表于《人民司法》2004年第7期。124、《民事诉讼宪法理念开拓性研究的一部力作——评刘敏著<裁判请求权研究>》,发表于《金陵法律评论》2005年第1期。

1. 大陆与台湾诬告陷害罪之立法的比较研究,载《法学家》 (cssci 期刊 )2001 年第 3 期,独著;2. 单位普通累犯理性研究,载《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期刊 )2001 年第 6 期,该文后来被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学》复印资料 2002 年第 2 期,独著;3. 新刑法第 403 条第 2 款罪疑点探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期刊 )2005 年第 3 期,独著;4. 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的司法抉择,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期刊 )2005 年第 3 期,独著;5. 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定义与构成要件,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 年第 1 期,该文后来分别被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学》复印资料 2001 年第 7 期和被编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文摘卡》 2001 年第 2 期,独著;6. 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法律适用,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4 年第 5 期,该文后来分别被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复印资料 1995 年第 3 期,合著;7. 论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无罪推定原则,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年第 5 期,独著;8. 单位毒品累犯认定的刑法根据与适用,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 年第 4 期,独著;9. 二元罪过选择型犯罪之罪名探究,载《人民检察》(法律核心期刊) 2002 年第 7 期,独著;10. 论我国区际刑事管辖冲突解决的原则, 2000 年中国刑法研究会年会暨新千年刑法研讨会提交论文,载《新千年刑法研讨会论文集》,法律出版社 2001 年 8 月版,独著;11. 新刑法中单位累犯之认定,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1 年第 3 期,独著;12.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刑法协调中的立法抉择,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2 年第 4 期,独著;13. 论渎职罪的刑事立法完善,载《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年第 1 期,独著;14.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事立法必须完善,载《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报学报》 2001 年第 3 期,独著;15. 论新刑法中的单位累犯,载《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3 期,独著;16. 尼日利亚联邦防治法人犯罪的新举措,载《经济与法》 2001 年第 3 期,独著;17. 新刑法第 30 条之价值分析与立法完善,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年第 4 期,独著;18. 论国际刑法的概念、性质、功能,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5 期,独著;19. 二元罪过形式选择型犯罪之罪刑适用, 2001 年中国刑法研究会上会提交论文,独著;20. 单位危害国家安全罪累犯刍议, 2002 年中国刑法研究会年会提交论文,该文后来发表于《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2003 年第 2 期,独著;21. 南非刑法的渊源与罪刑法定原则,载《河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年第 4 期,独著;22. 论刑法规范协调原则的两个派生原则,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6 期,独著;23. 刑法规范结构分析的基点初论,载《河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年第 4 期,独著;24. 当代中国区际刑事管辖冲突解决原则检讨,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 年第 2 期,独著;25. 刑法规范的结构模式新探,载《当代法学》 2004 年第 3 期,独著;26. 刑事义务基本问题初论,载《湘江法律评论》,检察出版社 2004 年版,独著;27. 当代中国内地死刑案件再审的根据与完善,“死刑的正当程序”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载《死刑的正当程序论文集》,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5 年 1 月版,独著;28. 当代中国内地死缓的根据、适用与完善探究——以一体化的刑事法为视野, 2004 年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北京年会提交论文,独著;29. 论科学的单位犯罪刑事司法理念——以当代中国为中心,法人犯罪理论与实践问题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30. 刑事责任定义再认识,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 年第 5 期, 千字,独著;31. 刑法规范的配置解构,载《马克昌教授八十华诞祝贺文集》, 千字,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年版,独著。论文1. 刑事义务基本问题初论,载《湘江法律评论》,检察出版社 2004 年版,独著;2. 刑法规范定义之检讨 ,载《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年02 期 ,独著;3. 渎职罪立法缺陷与完善 ,载《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 2005 年03 期 ,独著;引文索引(杨凯的论著被以下论文引用仅限本网不完全收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商品房买卖中的适用问题 /刘京柱,,矛盾与和谐:司法公正与媒体监督 /唐时华,,

公安部公报 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报 公安教育 公安研究 广东公安科技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内蒙古公安(蒙文版) 人民公安 森林公安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浅谈中英文化差异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200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 文化背景与翻译——谈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中词义选择的影响 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6/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颜色词所体现的中英文化差异及其译法 成功(教育) 2008/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 日常会话中的中英文化差异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 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中英文化差异对中外合资企业的影响 中国市场 2008/1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7 中英文化差异在语言应用中的体现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 考试周刊 2008/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9 论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对中英文语言表达的影响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中英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的影响 语文学刊 2007/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复制来的·

简·爱读书卡片 格式:一行一行篇目:《简 爱 》 作者:夏洛蒂 .勃朗特 摘句:你为什么和我讲这些?她和你与我有什么关系?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想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有一本:《中西文化概论》还有这些可以参考一下:去中国知网查找吧.1浅谈中英文化差异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0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文化背景与翻译——谈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中词义选择的影响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6/0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3颜色词所体现的中英文化差异及其译法成功(教育)2008/0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4日常会话中的中英文化差异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5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8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6中英文化差异对中外合资企业的影响中国市场2008/1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7中英文化差异在语言应用中的体现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8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考试周刊2008/0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9论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对中英文语言表达的影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0中英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的影响语文学刊2007/05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简·爱》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小说的真实性和强烈的感染力,还在于小说塑造了一个不屈于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小说中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的那火一样的热情和赤诚的心灵,强烈地透露出她的爱情观。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蠢,显示出自强自立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大胆地爱自己所爱,然而当她发现自己所爱之人还有妻子的时候,又毅然离开她所留恋的人和地方。小说表达出的思想,即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至婚姻上独立平等的思想,在当时不同凡响,对英国文坛也是一大震动。小说的虚构结尾,描写简爱获得一笔遗产,回到孤独无助的罗切斯特身边。这一情节虽然值得推敲,但是它显露出作者的理想—女性在经济、社会地位以及家庭中的独立平等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移。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邵阳学院是公办的学校

好好运用o(∩_∩)o...

尿素和甲醛在加热以及一定的酸碱度下,合成反应为脲醛树脂,其中一羟脲和二羟脲最多。其他相关文献如下:1 影响改性脲醛树脂性能的因素分析 中国胶粘剂 2003 01 2 低醛环保型脲醛胶研制成功 化工环保 2003 01 3 影响改性脲醛树脂性能的因素分析研究 化学与粘合 2003 02 4 室内用人造板与低甲醛释放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开发与应用 林产工业 2003 01 5 改进生产工艺和脲醛胶促进胶合板工业发展 人造板通讯 2003 01 6 丙烯酸-脲醛树脂交联共混改性乳白胶 中国胶粘剂 2003 02 7 粉末脲醛胶粘剂合成与应用进展 中国胶粘剂 2003 02 8 低醛化脲醛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化学与粘合 2003 01 9 MF法制脲醛胶无游离甲醛新技术 建材工业信息 2003 06 10 脲醛树脂改性氧化淀粉胶的研究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3 03 11 低毒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林产工业 2003 03 12 低游离甲醛脲醛树脂的研制 人造板通讯 2003 06 13 低游离甲醛脲醛胶的合成 山东化工 2003 03 14 环保型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15 环保型脲醛树脂胶的合成 中国胶粘剂 2003 04 16 低成本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中国胶粘剂 2003 04 17 低游离甲醛含量脲醛树脂的研制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3 13 18 低毒耐水脲醛树脂的合成 林产工业 2003 04 19 粉末脲醛树脂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展望(Ⅰ) 林产化工通讯 2003 04 20 低成本低毒脲醛树脂胶的制备 木材工业 2003 04 21 HPAM/脲醛预缩聚物地下成胶体系及其选择性堵水性能 油田化学 2003 02 22 脲醛树脂胶的制备及改性 人造板通讯 2003 08 23 降低脲醛树脂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方法 人造板通讯 2003 08 24 改性脲醛树脂堵剂的制备研究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5 25 脲醛树脂的制备及改性 化工科技市场 2003 09 26 油井堵水用改性脲醛树脂生产工艺研究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03 05 27 粉末脲醛树脂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展望(Ⅱ) 林产化工通讯 2003 05 28 制备脲醛树脂阿维菌素微胶囊的研究 云南化工 2003 04 29 二次缩聚法生产低甲醛含量的脲醛树脂 粘接 2003 03 30 绿色环保型脲醛树脂的合成及应用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31 改性脲醛胶及其在混凝土模板生产中的应用 人造板通讯 2003 12 32 无毒脲醛树脂胶的工艺研究 化工进展 2003 08 33 新型绿色无醛粘合剂——替代脲醛胶 新材料产业 2003 11 34 剑麻柄处理方法对剑麻纤维/脲醛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 中国塑料 2003 11 35 胡芦巴湿渣用作脲醛树脂增量剂的研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3 05 36 湿强剂脲醛树脂的制备、改性及应用 中华纸业 2002 11 37 MF脲醛胶合成工艺研制成功 湖北林业科技 2002 03 38 低毒脲醛树脂生产工艺的研究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1 39 低醛环保型脲醛胶研制成功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2 03 40 环保型脲醛树脂生产技术及发展趋势 甘肃科技 2002 09 41 脲醛树脂改性工艺中的酸度条件控制 中国胶粘剂 2002 04 42 环保型脲醛胶研制成功 中国胶粘剂 2002 05 43 MF环保型脲醛胶合成工艺研制成功 中国胶粘剂 2002 05 44 木素改性脲醛胶粘剂的研制 贵州化工 2002 01 45 环保型脲醛胶在河南信阳研制成功 湖北化工 2002 05 46 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02 02 47 WD-202新型环保型脲醛胶 河北化工 2002 02 48 利用UFC生产脲醛树脂根除水质污染 中国环境管理 2002 02 49 “湖南省林产工业创新工程中心”成立暨首项新产品——环保型改性脲醛胶批量投产 湖南林业科技 2002 03 50 环保型改性脲醛胶批量投产 湖南林业 2002 07 51 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合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52 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胶合强度的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53 低毒耐水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生产及其应用 化学建材 2002 04 54 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化学与粘合 2002 01 55 环保型脲醛胶值得开发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02 03 56 新型环保型脲醛胶研究成功 化工科技 2002 01 57 三步法合成磺化三聚氰胺脲醛树脂的工艺研究 精细化工 2002 S1 58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在中密度纤维板上的应用研究 林产工业 2002 01 59 低甲醛释放量脲醛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2 02 60 降低脲醛胶刨花板游离甲醛释放量的方法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2 09 61 耐水型低醛脲醛树脂通过鉴定 辽宁化工 2002 05 62 用不脱水低摩尔脲醛树脂制造低游离甲醛刨花板与中密度纤维板(英文) 林业科学 2002 02 63 不脱水脲醛树脂刨花板的后期热处理 木材工业 2002 02 64 脲醛树脂胶稻草中密度纤维板的性能 木材工业 2002 03 65 胶合板用改性脲醛树脂预压强度的研究 木材工业 2002 03 66 脲醛树脂胶粘剂 粘接 2002 03 67 改性脲醛树脂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及其影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68 低游离甲醛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应用化工 2002 02 69 影响脲醛树脂胶粘剂性能的因素分析 陕西林业科技 2002 03 70 脲醛树脂水溶性的研究 涂料工业 2002 09 71 脲醛树脂复合外加剂改性氯氧镁水泥的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2 01 72 磺化三聚氰胺脲醛树脂合成工艺的研究 现代化工 2002 06 73 聚合物增韧脲醛树脂封堵剂的研究与应用 油田化学 2002 01 74 改性脲醛树脂FYC堵漏剂的研制 油田化学 2002 03 75 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合成研究 岳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76 低醛环保型脲醛胶研制成功 中国包装工业 2002 08 77 低毒性稳定型脲醛树脂合成 浙江化工 2002 03 78 低毒脲醛树脂的合成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2 02 79 低甲醛释放量“MF环保型脲醛胶”合成新工艺 中国胶粘剂 2002 06 80 耐水型低甲醛脲醛树脂 中国胶粘剂 2002 06 81 脲醛树脂胶粘剂制造过程结胶的预防和处理 木材加工机械 2002 03 82 中小型脲醛胶厂工艺、设备现存问题及改进方案 应用化工 2002 06 83 提高脲醛树脂胶粘剂耐水性的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84 国内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云南化工 2002 05 85 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86 刨花板用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及其应用 咸宁师专学报 2002 06 87 混合脲醛树脂发泡材料的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88 环保型脲醛胶市场发展趋势看好 建材工业信息 2002 03 89 关于合成脲醛树脂最佳投料比的实验探讨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05 90 降低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的探讨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2 04 91 MF脲醛胶合成工艺研制成功 中国建设信息 2002 11 92 脱氧核糖核酸-聚胺基酰胺树状间隔臂-(二氧化锆-脲醛树脂)亲和色谱固定相的合成及其应用 分析化学 2001 10 93 脲醛树脂发泡材料的制备研究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94 应用于固结地层砂的FSJ-Ⅱ脲醛树脂胶粘剂 中国胶粘剂 2001 01 95 高含水率杨木单板室温胶合的脲醛树脂胶研究 中国胶粘剂 2001 05 96 W-2脲醛胶耐水增强填料的生产与应用 中国胶粘剂 2001 06 97 脲醛树脂的改性研究 贵州化工 2001 04 98 新型环保型脲醛胶 湖北化工 2001 06 99 环保型脲醛胶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 化工技术经济 2001 05 100 氧化淀粉改性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01 01 101 脲醛树脂胶的胶凝时间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湖南林业科技 2001 01 102 脲醛树脂托辊生产工艺的改进 河南化工 2001 08 103 氧化淀粉改性脲醛树脂标签胶的研究 河南科学 2001 01 104 粉状脲醛树脂在建材中的应用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01 04 105 正丙醇脲醛树脂的合成 化学与粘合 2001 02 106 用于胶合板的低毒耐水脲醛树脂胶粘剂 化学与粘合 2001 04 107 氧化淀粉改性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化学与粘合 2001 06 108 耐水型低醛脲醛树脂的研制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01 05 109 mf新法制低毒性脲醛胶工艺 技术与市场 2001 11 110 粉状脲醛树脂胶的生产与应用 林产工业 2001 01 111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的制备及其在室外型中纤板上的应用 林产工业 2001 03 112 三聚氰胺脲醛胶1~#及其在混凝土模板上的应用 林产工业 2001 03 113 低毒脲醛树脂的合成及应用 林产化工通讯 2001 04 114 低毒脲醛树脂黏合剂的研究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 05 115 改性脲醛树脂用于刨花板生产 林业建设 2001 03 116 脲醛树脂反应终点控制对刨花板施胶量的影响 木材工业 2001 02 117 过期脲醛树脂的恢复处理与应用 木材工业 2001 02 118 降低人造板中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的几种方法 木材加工机械 2001 02 119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胶在MDF生产中的应用 木材加工机械 2001 03 120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研究进展 粘接 2001 05 121 用于再生棉无纺布低毒脲醛胶的生产 粘接 2001 06 122 脲醛树脂合成的新工艺初探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 02 123 低游离醛脲醛树脂的合成 热固性树脂 2001 04 124 粉末脲醛树脂的合成与应用 热固性树脂 2001 06 125 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制备的研究 山东工程学院学报 2001 03 126 一种缓释长效脲醛肥料的制备 上海化工 2001 18 127 pH值对脲醛树脂胶贮存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 04 128 脲醛树脂合成实验的改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1 03 129 改性脲醛树脂加固基床土质的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01 01 130 脲醛树脂合成实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03 131 脲醛树脂固砂工艺技术在文留油田的应用 油田化学 2001 03 132 脲醛树脂合成工艺的初步探讨——以NaOH为pH值调节剂的合成方法 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133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性能、问题与脲醛树脂胶合技术 人造板通讯 2001 11 134 低毒性刨花板用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中国胶粘剂 2000 01 135 低毒脲醛树脂粘合剂的研究 河南科学 2000 04 136 脲醛树脂胶聚合工艺的研究 化学工程师 2000 02 137 醇醛——脲醛复合氧化纤维素胶泥粘合剂的研制 化学工程师 2000 06 138 膨胀型脲醛树脂防火涂料的研究 化学建材 2000 06 139 改性脲醛树脂新进展 化学与粘合 2000 03 140 低醛脲醛树脂的制备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00 05 141 低毒高强耐老化脲醛胶及其新进展 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142 阻燃胶合板用阻燃脲醛树脂胶及其性能的初步研究 建筑人造板 2000 02 143 在脲醛树脂生产中合理使用聚乙烯醇 林产工业 2000 04 144 低毒胶合板用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林产工业 2000 06 145 动力学增强填料—脲醛树脂与二氧化锆复合物微球的合成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0 06 146 脲醛树脂分子量分布与胶合性能关系的研究——缩聚时的pH值与温度对UF树脂分子量分布及胶合性能的影响 林业科技 2000 04 147 脲醛树脂分子量分布与胶合性能关系的研究(续)——分次加尿素对脲醛树脂分子量分布与胶合性能的影响 林业科技 2000 05 148 缩聚条件对脲醛树脂结构的影响 粘接 2000 01 149 低毒稳定型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 粘接 2000 01 150 脲醛树脂改性方法初探 企业技术开发 2000 03 151 一种无公害木材胶粘剂及改性脲醛胶新技术新工艺通过验收 现代化工 2000 01 152 水溶性膨胀型脲醛树脂阻燃涂料的研究 新型建筑材料 2000 12 153 F_1级胶合板用脲醛树脂胶的研究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154 用作亲和色谱固定相基体的二氧化锆与脲醛树脂复合物微球的合成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3 155 人造板用脲醛树脂胶粘剂的改性研究 中国胶粘剂 1999 01 156 低含醛量脲醛胶 中国胶粘剂 1999 02 157 低毒耐水脲醛树脂胶的研究 中国胶粘剂 1999 02 158 脲醛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中国胶粘剂 1999 04 159 脲醛树脂的改性方法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160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在木塑复合材中固化条件的研究 湖北化工 1999 01 161 改性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黑龙江造纸 1999 01 162 不同阻燃剂对脲醛树脂热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河南化工 1999 03 163 糠醛型脲醛树脂胶粘剂贮存稳定性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2 164 酮脲醛呋喃树脂的合成 化学工程师 1999 02 165 脲醛树脂生产的若干问题 化学与粘合 1999 01 166 有机填料改性的无毒耐水脲醛树脂胶 化学与粘合 1999 04 167 变参数快速合成脲醛树脂胶工艺 化学与粘合 1999 04 168 脲醛树脂合成的改进与改性 济南大学学报 1999 02 169 MF新法制脲醛胶工艺研究成功 江苏化工 1999 06 170 刨花板用低游离甲醛的脲醛树脂研究 建筑人造板 1999 03 171 脲醛树脂胶中甲醛捕捉剂的研究 林产工业 1999 02 172 脲醛树脂的组成和性质在贮存时的变化 林业建设 1999 05 173 脲醛树脂结构研究进展 林业科学 1999 04 174 玉米蛋白增量剂对脲醛树脂胶合性能的影响 林业科技 1999 03 175 低甲醛释放蔗渣中密度纤维板用脲醛树脂 木材工业 1999 02 176 摩尔比对脲醛树脂初期产物结构影响的研究 粘接 1999 03 177 用于意杨胶合板的WQ-Ⅱ脲醛树脂胶粘剂 粘接 1999 03 178 用脲醛树脂制作昆虫标本方法的研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179 脲醛树脂制备的终点检测及实验改进 曲靖师专学报 1999 06 180 正交试验法合成改性木材用脲醛树脂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1999 04 181 酸性环境下脲醛树脂结构形成特征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9 02 182 脲醛树脂合成方法的改进与机理探讨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1999 04 183 脲醛树脂的合成及在涂附磨具中的应用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1999 01 184 脲醛树脂胶性能与工艺条件的关系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9 02 185 竹碴纤维板的合成及所用脲醛树脂胶的研究 人造板通讯 1999 06 186 环氧-醚化脲醛水冷器防腐蚀涂料性能研究 材料保护 1998 08 187 关于脲醛树脂的改性方法及机理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S1 188 脲醛树脂生产人造花岗岩的研究 房材与应用 1998 03 189 强酸性条件下合成的脲醛树脂浸渍纸的拉伸强度 中国胶粘剂 1998 02 190 脲醛树脂改性玉米淀粉粘合剂的研制 中国胶粘剂 1998 02 191 AR—M—AR粉对脲醛树脂增强效果研究 中国胶粘剂 1998 03 192 低毒脲醛树脂的合成机理 中国胶粘剂 1998 05 193 脲醛树脂胶中游离甲醛对刨花板生产的危害及对策 湖北化工 1998 06 194 改性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河北化工 1998 01 195 脲醛胶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甲醛污染 环境保护 1998 05 196 脲醛树脂胶的合成及在竹胶板中的应用 化学工程师 1998 04 197 低毒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化学与粘合 1998 01 198 杂醇油改性脲醛树脂的研制 化学与粘合 1998 01 199 脲醛树脂的生产与应用进展 建筑人造板 1998 01 200 复合型脲醛树脂固化剂的初步研制 林产工业 1998 02 201 无机硅化物接枝脲醛树脂木材胶粘剂 林产工业 1998 02 202 脲醛树脂胶糊化现象的分析 林产工业 1998 03 203 不脱水低毒脲醛树脂的研制 林产化学与工业 1998 04 204 脲醛树脂辊筒涂饰法——一种经济实用的小型木制件涂饰工艺 林业科技开发 1998 03 205 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辽宁化工 1998 04 206 中温合成PVA缩甲醛改性脲醛树脂的研究 林业科技通讯 1998 09 207 杨木胶合板用低毒不脱水脲醛树脂胶 木材工业 1998 01 208 脲醛树脂粘合剂的制造及应用 粘接 1998 02 209 耐水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粘接 1998 03 210 脲醛树脂胶粘剂研究进展 粘接 1998 05 211 改善低毒脲醛树脂微观结构的方法 四川林业科技 1998 04 212 合成低毒脲醛树脂的工艺及应用研究 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 1998 04 213 脲醛树脂研究进展 世界林业研究 1998 04 214 仿瓷阻燃脲醛涂料的研制 涂料工业 1998 06 215 苯酚-正丁醇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1 216 醇溶液性脲醛树脂的合成与开发应用 现代化工 1998 01 217 防潮树脂砂布用改性脲醛胶粘剂的研究 新技术新工艺 1998 01 218 低游离甲醛高强度耐水脲醛胶粘剂研究 西南工学院学报 1998 02 219 脲醛呋喃树脂中糠醇含量的简便测算法 铸造技术 1998 02 220 木材工业用脲醛树脂的进展 安徽化工 1997 01 221 低游离甲醛含量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合成 中国胶粘剂 1997 03 222 尿素和甲醛合成脲醛树脂粘合剂的动力学研究 中国胶粘剂 1997 04 223 脲醛树脂乳液干燥成粉末的试验研究 中国胶粘剂 1997 05 224 脲醛树脂低醛胶制备工艺进展 河南化工 1997 06 225 固化型脲醛树脂胶粘剂工艺和配方 化学建材 1997 01 226 WS-N型脲醛树脂胶粘剂合成与分析 化学与粘合 1997 03 227 改性脲醛胶的研制 化学与粘合 1997 03 228 聚乙烯醇淀粉改性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化学与粘合 1997 04 229 改性脲醛树脂粘合剂的制备及其在干磨砂布上的应用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1997 03 230 脲醛树脂的生产配方及使用期问题 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7 01 231 高浓度甲醛制备脲醛树脂胶 化肥工业 1997 01 232 脲醛树脂固化机理探讨 林产工业 1997 01 233 速生水杉的酸性及对脲醛树脂胶固化的影响 林产工业 1997 01 234 高含水率单板胶合用GDN-4低毒脲醛树脂胶的研制与应用 林产工业 1997 01 235 脲醛胶生产中结胶事故的分析、防止和处理方法 林产工业 1997 04 236 沙柳刨花板及低毒脲醛树脂胶研究 林产工业 1997 05 237 膨润土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研究 林业科技开发 1997 01 238 影响脲醛胶缩聚反应的因素 辽宁林业科技 1997 03 239 木材改性用脲醛树脂的合成 林业科技 1997 04 240 用于木材改性的脲醛树脂的合成研究 林业科技通讯 1997 09 241 水杉脲醛树脂胶定向刨花板的研究 木材工业 1997 02 242 脲醛树脂的发展概况 粘接 1997 03 243 改性5011脲醛树脂粘合剂 粘接 1997 06 244 三种磷酸盐类阻燃剂对脲醛树脂固化过程的影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7 03 245 木器家具用酸固化醇酸脲醛树脂涂料 中国涂料 1997 05 246 阻燃脲醛树脂涂料合成 浙江化工 1997 02 247 降低脲醛树脂游离甲醛的研究 浙江化工 1997 03 248 低甲醛释放量脲醛树脂研究及述评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7 02 249 呋喃脲醛树脂结构组成的分析和推断 铸造技术 1997 05 250 脲醛树脂胶调制工艺的研究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7 S1 251 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在砂布中的应用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1 252 低含醛量脲醛树脂粘合剂的研究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1 253 脲醛树脂包埋法制作昆虫标本技术研究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6 02 254 ZQ-962型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投产 化工新型材料 1996 07 255 低毒耐水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河南化工 1996 01 256 “无味”脲醛树脂的研制 河南化工 1996 06 257 强酸催化合成脲醛树脂新工艺 河南科学 1996 03 258 脲醛树脂胶粘剂研究进展 化学建材 1996 02 259 提高脲醛树脂胶粘剂性能研究 化学建材 1996 06 260 FRA型脲醛-氯丁橡胶粘合剂的研究 林产工业 1996 02 261 脲醛树脂制作中凝胶点预测及终点控制 林产工业 1996 02 262 NQ-8E_1级复合地板低毒脲醛胶制作与使用技术的研究 林产工业 1996 04 263 脲醛树脂胶生产的工艺改进 林产工业 1996 06 264 脲醛冻胶再生的探索试验 林产化工通讯 1996 02 265 中温合成改性低粘度脲醛树脂的试验研究 林业科技开发 1996 01 266 脲醛胶刨花板冷却处理试验 林业科技 1996 03 267 降低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含量的工艺 林业科技 1996 03 268 PD-3改性中温合成脲醛树脂的探索 木材工业 1996 02 269 低毒脲醛胶用于杨木胶合板的研究 木材工业 1996 06 270 低毒脲醛树脂胶在中密度纤维板上应用 木材加工机械 1996 02 271 胶合板用低游离醛脲醛树脂的研究 粘接 1996 03 272 用草木灰和氧化淀粉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粘接 1996 05 273 用脲醛胶作植物腊叶标本粘合剂的可行性 平顶山师专学报 1996 S1 274 一种新型改性脲醛树脂的研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1996 03 275 杂醇油改性脲醛树脂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 02 276 浅谈脲醛树脂溶液在挤压成型陶瓷绝缘管工艺中的作用 陶瓷工程 1996 01 277 脲醛树脂胶粘剂用固化剂及填料 现代化工 1996 01 278 ZQ-962脲醛树脂胶粘剂在湖南投产 新型建筑材料 1996 09 279 酸促硬呋喃脲醛树脂的硬化反应研究 铸造技术 1996 01 280 三聚氰胺脲醛共缩合树脂试验报告 广州化工 1996 02 281 包装装潢 改性脲醛树脂胶上光剂的生产工艺 印刷世界 1996 03 282 TMNQ1玻纤薄毡用脲醛树脂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1996 14 283 甲醛在脲醛树脂胶粘剂中的功与过 北京木材工业 1995 03 284 缩聚前摩尔比对脲醛树脂性能影响的研究 福建林业科技 1995 04 285 胶合板用脲醛树脂矿物填料的应用 中国胶粘剂 1995 01 286 脲醛树脂胶粘刑改性的研究 中国胶粘剂 1995 06 287 低毒耐水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中国胶粘剂 1995 06 288 脲醛树脂在建筑涂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河南化工 1995 02 289 如何处理脲醛胶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湖南林业 1995 09 290 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 化学建材 1995 04 291 正丁醇改性脲醛树脂粘合剂的合成 化学世界 1995 04 292 改性脲醛树脂胶的研制 化学与粘合 1995 03 293 氧化淀粉改性脲醛树脂胶的制备 化学与粘合 1995 03 294 脲醛树脂合成与生产中的几个问题 化学与粘合 1995 04 295 用UFC生产脲醛树脂的优越性 吉林林业科技 1995 01 296 浅析影响脲醛树脂胶质量的因素 林产工业 1995 05 297 不脱水脲醛树脂胶生产的新方法 林产化学与工业 1995 02 298 面粉脲醛复合胶粘剂的研制 林业科技开发 1995 01 299 刨花板用低毒改性脲醛树脂胶的研究与应用 林业科技 1995 04 300 落叶松脲醛树脂胶合板模板的开发应用研究 林业科技 1995 05 301 用聚甲醛生产脲醛树脂胶初探 林业科技 1995 05 302 葵花秆刨花板用改性脲醛树脂的研究 木材工业 1995 05 303 热固性不脱水脲醛树脂胶工艺的改进 木材加工机械 1995 02 304 粘接蜂窝夹层板用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粘接 1995 01 305 矿物类脲醛树脂填料的研制 粘接 1995 03 306 呋喃脲醛树脂结构分析及其酸固化反应原理 粘接 1995 06 307 新型水稳定性的脲醛树脂及其制造过程 山东化工 1995 01 308 模压木制品用脲醛树脂粘合剂的制备 陕西化工 1995 03 309 脲醛树脂在防火涂料制备中的应用 沈阳化工 1995 03 310 脲醛树酯溶液防砂工艺及应用 油气采收率技术 1995 02 311 合板用脲醛胶粘剂制造方法的研究 中国胶粘剂 1995 03 312 Quilone试剂改性脲醛树脂——新型防水涂料的制备 精细石油化工 1995 06

邵阳学院是公办大学邵阳学院(Shaoyang University)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属于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望采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