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印关系论文范文例文

发布时间:

中印关系论文范文例文

论文的题目不仅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的核心内容,也是读者最先映入眼帘的内容。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一)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二) 1、《红字》中海丝特白兰不理智的一面 2、《董贝父子》中的矛盾冲突 3、论文化不同对联想意义及翻译的影响 4、美国教育的衰弱 5、世纪欧洲移民对美国工业化的积极影响 6、朱丽叶之人物分析 7、主述理论在文学中的运用 8、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 9、英语语音简析及对提高初学者口语的指导 10、比较两种对于哈姆雷特复仇的评论 11、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12、英语的学与教 13、由美国年总统选举所想到的 14、论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关于《雾都孤儿》的赏析 15、论理智与情感之关系——对《理智与情感》的人物分析 16、入世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 17、西进运动对美国的影响 18、史蒂芬?克拉申的听读假设和二语习得 19、艾巴辛格——犹太文化的守护者 20、二十世纪年代美国妇女运动的派别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三) 1. 中印关系新纪元 2. 希兹克利夫的复仇 3. 弗洛伊德理论对美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4. 论萨姆一家人之“变形” 5. 亚伯拉罕林肯的民主思想初探 6. 评析《傲慢与偏见》的男主人公达西 7. 《简爱》的圣经情书 8. 库区三角浮出水面——万州、开县、云阳经济宏图 9. 会话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10. 浅析海明威笔下圣地亚哥与其它主人公之异同 11. 对嘉尔曼的偏见 12. 简爱——关于简爱的性格评论 13.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力夫之间的苦痛恋情 14. 简评妥协——研究《傲慢与偏见》 15.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面面观 16. 试论简奥斯汀生活对其小说的影响 17. “真实的诺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简析“真人秀”的实质和本地化过程 18. 从台湾问题看中美关系 19. 《傲慢与偏见》的生命力 20. 平凡中的不平凡——《傲慢与偏见》 21. 萨皮尔沃夫理论 猜你喜欢: 1. 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 2.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 3. 英美文学论文范文 4. 浅谈英美文学论文 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近些年印度经济的增长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本文通过对中印两国服务贸易行业结构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详细解读了中印两国目前在服务贸易领域所处的地位和现状,并得出一些重要结论。】 中国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瞩目,甚至被誉为是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的一个奇迹,其GDP增长率在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9%左右。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使中国已然成为了一个世界工厂。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发展迅速,由1978年的进出囗总额206.4亿美元、逆差11.4亿美元发展为2004年的进出囗总额5933.2亿美元、顺差320.9亿美元。这其中服务贸易总额由1985年的55.8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28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8.2%,然而我国的服务贸易却始终处于逆差状态,2004年逆差达到108亿美元,并且最近几年有加大的趋势。而亚洲的另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在经历了九十年代初的改革之后,也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印度已成为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在印度的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占了相当大的比重,2003年其服务贸易出囗总额为250亿美元,占当年印度贸易出囗总额的31.4%,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大国,然而服务贸易在各自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却迥然不同。虽然印度的服务贸易在绝对数量上还比不上中国,但其竞争优势及发展潜力不可小视。笔者认为中国可以和印度加强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往来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也可以从印度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一些启示。 中印服务贸易概况 随着世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中印服务贸易的出囗近几年都呈显着上升的势头,其中,中国的出囗额由1998年的264.7亿美元增长为2004年的697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九大服务贸易出囗国,而印度在1998年的出囗额为110.7亿美元,到2004年猛增到322亿美元,增长了两倍。 但是另一面,中印服务贸易的进囗额也在急速的增长,甚至比各自的出囗增长还要快,截至2004年,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囗额为697亿美元,在全世界服务贸易进囗额中排在第八位,并且长时间存在逆差;而印度在2002年和2003年的服务贸易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顺差,到了2004年其进囗额达到379亿美元,反而逆差57亿美元。可见,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都未能建立起自己的绝对优势。 另外,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囗额只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囗总额的2.8%,不及世界第一服务贸易出囗大国美国的五分之一,印度的出囗额所占的比例更是小得可怜。因此,总的来讲,中印两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潜力很大,但是与世界上的服务贸易大国相比,也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中印服务贸易的进出囗行业结构比较 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关于世界服务贸易的分类和统计,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和整理,2003年中印服务贸易的进出囗行业结构如表1。 从出囗行业结构中可以看出,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占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囗额的绝大部分,三项所占比例之和为91.4%,而印度的这三项之和为40.8%,另外占了其将近出囗额一半的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这得益于印度国内发达的软件服务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印度的服务贸易已经以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出囗为主,而中国则仍然以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出囗为主。 在增长率方面,印度各项服务业的出囗增长率比较平均且都达到25%左右,表明其服务业出囗贸易在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虽然金融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和其他政府服务出现了负增长,但是由于金融服务和其他政府服务所占比例较小,而其他商业服务负增长的幅度较小,因而对印度总体的服务贸易出囗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中国的出囗也呈现比较良好的态势,大多数行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由于SARS的影响,旅游服务的出囗有所减少,对总体的服务业出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增长较多,表明我国正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信息化的潮流。 在中国的进囗行业结构中,出囗较多的几个部门同样是进囗多的部门,它们是运输服务、旅游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其他各部门所占比例依然较小。印度则有所不同,其进囗变为主要以运输服务和其他政府服务为主,两项之和达到了68%,其他各部门的出囗比例分布相对较小而且比较平均。从增长率可以看出,中国运输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进囗增长依然强劲,今后仍然是我国服务贸易进囗的主体,旅游服务进囗呈现微小的下降,同样应该是受非典的影响。在印度进囗份额较大的部门中,其他商业服务增长率最高,几乎翻了一倍,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也增长较快。另外,印度的建筑服务进囗增长了一倍多,表明该部门对外需求较大。 中印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指数的选取 本文选取比较优势指数来对中印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优势指数(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CAI)又叫净出囗比率(Net Export Ratio,NER),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总体上能够反映出计算对象的比较优势状况,其计算公式为:Nxij=(Xij-Mij)/(Xij+Mij) 式中Nxij为比较优势指数 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囗 Mij为i国家第j 种商品的进囗 比较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如果Nxij=-1,意味着该国第j种商品只有进囗而没有出囗,如果Nxij=1,意味着该国第j种商品只有出囗而没有进囗。 (二)指数比较分析 由表2中可以看出,两国比较优势指数均为正值的服务项目为旅游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政府服务,说明在这几项服务项目中,两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的旅游服务在2003年由于受非典的影响,绝对数量上有所下降,但由于比较优势指数是一个相对数值,因而该数值大小并未受太大影响。两国的旅游服务比较优势指数虽然比较接近,但其绝对数量却相差较大,中国在这一年的旅游服务出囗额为174.1亿美元,进囗额为151.9亿美元,同期印度的出囗额为38.9亿美元,进囗额为35.1亿美元,进出囗均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左右。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印度的指数高达0.89,说明印度在这一方面的国际竞争力相当强,中国的指数值仅为0.031,虽然也是正值,但是相比较于印度来讲,几乎不存在明显的竞争优势。在国际服务贸易日益向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服务项目转化的背景下,印度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建立起的高度国际竞争力非常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 两国比较优势指数均为负的服务项目为运输服务、保险服务以及版税和专利使用费。中国在货物贸易如此发达的条件下,运输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却为负数,原因在于近些年运输服务逐渐成为一项资本密集型的服务项目,而中国通常只能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项目上显示出竞争优势。而印度在此项目上的竞争劣势则应主要归因于其欠发达的货物贸易。中印在版税和专利使用费方面的竞争劣势如此之大以至于其指数值均接近于-1,说明与发达国家相比,两国的创新能力都非常不足,创新制度有所欠缺。在保险服务方面,中国的竞争劣势要大于印度,这与中国保险业发展落后和保险业对外开放度低是分不开的。 中印两国比较优势指数出现正负不同值的项目为建筑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且两项服务均是中国表现为比较优势,印度表现为比较劣势并且劣势较大,因此中国可以考虑在这两项服务上加大对印度的出囗。 主要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可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总体上要强于印度,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影响力也大于印度。但是中国只是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从比较优势指数可以看出,中国从“质”的方面讲优势并不明显。 印度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的高度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醒着我们世界服务贸易的未来,中国目前的服务贸易结构显然不会让中国在今后的世界服务贸易竞争中取得所谓的竞争优势。印度在其他方面相对薄弱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取得的发展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 服务贸易的发展总是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中印两国近几年经济发展都相当迅速,服务贸易蕴藏的潜力很大。中国应该加强与印度在服务贸易各领域的合作,比如引进印度的软件业来帮助提升或者改善本国的信息服务水平,也可以对印度输出建筑业来帮助完善印度的基础设施等等。 参考文献: 1.王小平.中国服务贸易的特征与竞争力分析.财贸经济,2004 2.谢光亚,谢兰兰,孙海燕.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 3.董小梅.中印软件服务业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02]{so}2005《商业时代》2006年第32期{au}姚孝军

主要是边界领土的争端产生的争端: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余公里分西、中、东三段;

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

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我们手中;

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

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0000平方公里,即网上常说的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人手里;

在整个中印边境争端中,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1962年的边境冲突也是在这两段打的。

中国与印度两国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西、中、东3段。西段约600公里,中段约450公里,东段约650公里;

1962年两国因边界争端爆发了一场边界战争;

30余年来,虽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寻找公平、合理解决边界争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印边界官员级谈判已举行了15轮,专家小组会议召开12次。但两国政府从未放弃努力,2003年6月瓦杰帕伊总理成功访华,第1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也于今年10月23日至24日在新德里举行。

简单说说吧。中印关系自二战结束之后,一直处于和平友好的状态。50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不结盟运动,这一主张符合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因此中国对此是相当欢迎的。而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也为很多国家,特别是亟待发展州区自己国家利益的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方针和对话精神。此时,中印两国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同作为被列强侵略蹂躏过的国家,百废待兴;而且两国又是人口,资源较为丰富的潜力大国,因此两国在发展中互补合作的机会很多。但是,印度总理尼赫鲁并不能说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伟大政治家,他的一己之私,或者说不切实际的想法改变了这一切。从不结盟运动开展以来,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有声有色的活动使得不少第三世界国家追捧印度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国,对此中国并没有什么意见。但是印度总理尼赫鲁则被印度此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地位”冲昏了头脑。他认为印度需要进一步的行动,特别是在领土上,要为自己打造一个“战略缓冲区”,从而加强自己所谓的国家安全。对此,尼赫鲁甚至说:“印度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在国际舞台上彻底销声匿迹。”可见尼赫鲁对于印度国家定位问题上的偏执态度。最可悲的是,印度的“战略缓冲区域”居然指向了中国。选择的目标则是我国的吐蕃(XZ)。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是因为中国究竟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的印度在意识形态上有着根本的冲突,因此两国之间即便是再友好也是表面上的,因此中国就是印度的威胁;二是因为吐蕃高原南边就是印度的阿萨姆平原,两者海拔落差高达三四千米,中国一方占据制高点,无论进攻还是防御,印度都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而印度当时的新首都——新德里正是在阿萨姆平原之中;三是因为有“历史依据”,所谓的“历史依据”,也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区居然继承了英国侵略者在其他国家埋下的争议,这本身来说就是个讽刺。正是这三点,使得尼赫鲁认为有必要从中国手中夺取部分吐蕃,甚至拿下全部吐蕃乃至青海。紧接着尼赫鲁居然行动了。在中印边境多次挑衅之后,印度正是大举入侵我国的吐蕃,随后,对印自卫反击战拉开序幕。短短几个星期时间,装备着来自英法美等西方列强援助的各式武器弹药的印军被解放军打得溃不成军。满满自信的印度人犹如被泼了一盆凉水,面对着战败,印度整个民族的自信轰然倒塌。自1962年中印冲突后直至今日,印度一直处于警惕和恐惧之中,生怕中国某个时刻对印度发动突然袭击。以上就是我对于中印关系的简单叙述。我认为你如果要写一篇有关中印关系的作文,不如从两国相似的历史和国情为出发点,以“和则两利,斗则两害”为主轴,围绕中印关系写一篇议论文比较好。

中印关系论文的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上)摘要:随着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加强,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影响一国或一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本文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和RCA两个指标对中印服务贸易整体和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并借助模型对影响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政策建议。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一、引言在国际分工继续深化和全球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的背景下,服务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并且竞争日趋激烈,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面对这种形势,如何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升其竞争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实质上就是有关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因为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往往是一国或地区贸易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0世纪以来,国外一些著名学者提出了许多理论来探讨国际竞争力,其中被公认为竞争优势理论集大成者的是迈克尔.波特。他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问题实际上是行业竞争优势的问题,关键是理解一国经济的大环境如何影响企业和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然而波特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国家和产业,并没有专门涉及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而郑吉昌、夏晴(2004)则以波特的观点为竞争优势理论的核心,结合服务贸易的特征探讨了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但文中却没有对各因素的影响做具体分析。查贵勇(2006)利用“钻石模型”分析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并认为造成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高等生产要素和相关产业支持的差距。本文也选择印度作为比较对象,因为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状况相似,但印度在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上却极为迅速,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中对中印两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比较,并通过新模型对影响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各因素做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和建议。二、中印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从服务贸易总额来看,1990年中国的贸易总额为亿美元,印度为亿美元,两者相差亿美元。但从1991年开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开始超过印度,且两者差额越来越大,2004年差距最大,达到亿美元。2005年差额有所减少,中国的贸易总额是1665亿美元,比印度多出315亿美元。从图1可以看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和印度的服务贸易总额曲线都在稳定上升,并且曲线越来越陡峭,表明两国服务贸易总额有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与两国都大力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息息相关。1990年至2005年间,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1%和36%,远远超过同期的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具体到服务出口贸易而言,2005年中国服务出口额为812亿美元,是1990年的倍,年平均增长率达。与中国相比,虽然印度服务出口的总额低于中国,但其出口增长速度却较快。2005年印度出口总额为676亿美元,是1990年的倍,年平均增长率更是高达。同时从服务出口占本国总出口的比重来看,中印两国差距较大。2005年中国服务出口的比重为,比1990年仅增加,平均比重也仅为。而印度的服务出口占该国总出口的比重达到,比1990年上升了,平均比重达,是中国的倍,且比重还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如表1所示)。印度服务出口的迅速增长,得益于其服务业的大力支持。2000年印度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8%(而中国仅为33%),比1980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且其服务业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印度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其服务贸易的发展。三、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一)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比较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国际市场占有率,即该国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总出口的比例,它反映了一国服务出口的整体竞争力。2005年中国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总出口的,位居世界第八,比1990年增加了。而印度2005年服务出口的比重为,排名世界第10位,较1990年上升了。由表2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服务出口在世界的比重均高于印度,但两者的差额却有减小的迹象,如2002年中国和印度所占比重的差额为,而2005年则减少到。同时表中的数据还表明了两国的比重都有上涨的趋势,这与两国都大力推行对外开放政策,扩大服务贸易有关。(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比较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是能反映一国产品或服务的出口与世界产品或服务平均出口水平进行比较的一个指标。其公式为RCAij=(Xij/Xit)/(Xwj/Xwt)。其中,Xij表示i国当期服务的出口额,Xit表示i国当期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而Xwj为当期世界市场服务的出口额,Xwt为当期世界市场全部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额。如果RCA>1,说明该国的服务出口具有比较优势,如果RCA<1,说明该国的服务出口不具有比较优势,该值越大比较优势就越大。从服务贸易总体的RCA的比较来看,中国和印度的差距比较明显。从表3可以看出,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的RCA指数为,比1990年仅增加了,并且从1995年至2005年,RCA指数一直徘徊在之间,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很弱。与中国相比,印度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大部分年份都在1以上,2005年更是高达,且RCA指数还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之中,印度的服务贸易表现出很强的比较优势。从服务贸易RCA分项比较来看,中国在旅游业方面比较优势明显,其RCA指数从1991年到2002年始终维持在1以上,且持续上升,2004年虽有所下降但仍达到。在运输业方面,RCA指数变化较大,由1990年的持续下降到1998年的;从2000年起运输业的RCA指数开始不断上涨,到2004年已达,但仍不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其他商业服务上,中国的比较优势不显著,RCA指数一直小于1。印度各部门却有着不同的状况。印度旅游业的RCA指数近年来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中,1992年指数为,但到了2004年却只有,比较劣势越来越显著。在运输业方面,RCA指数的变化和旅游业很相似,也在持续降低,2004年仅为。然而近年来,印度其他商业服务的比较优势则在逐渐增强,从1996年的上升到2004年的(见表4)。综合上述三个竞争力指标的比较来看,虽然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份额比印度要大,但服务贸易的总体竞争力却比印度低。中国在传统的旅游服务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印度则在其他商业服务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比较优势,但两国在运输服务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较弱,并且印度的劣势更为显著。四、影响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囊分析本文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核心,结合服务贸易的特性以及中印两国具体的国情,通过修正后的模型来探讨影响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新模型(如图2所示)保留了波特“钻石”模型的基本内核,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服务业及关联产业和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理念仍然作为一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不同的是新模型突出了政府的作用,不仅将其由“钻石”模型中辅助要素提升为决定要素,而且还把它置于“中心”位置。新模型还添加了两个“环”,内环表示国内环境的影响,包括一国的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和商业环境等,而外环则代表着国际环境的影响,如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等。由于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形成不是阶段性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且其对一国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从短期来看表现为对竞争力的强弱是有利还是不利,从长期来看则是后者如何受前者的影响,所以本文将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归结为辅助因素。波特将机遇作为“六要素”模型中的另一辅助要素,但本文考虑到机遇不可求的特性,并且其作用的发挥往往要通过改变一定的国内或国际环境才能产生影响,所以并未将其作为一个基本因素独立出来,而是化入“环境”这一辅助要素之中了。接下来本文将结合中印两国的具体国情来逐一论述模型中的各个要素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一)要素条件服务贸易的生产必须依托一定的生产要素,如旅游服务需要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人文环境,金融、保险、银行离不开雄厚的资本等等,生产要素是服务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服务的要素也可以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其中基本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普通工人等要素。而高级要素则是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的要素,如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才等。各国应当把自己的服务贸易竞争策略建筑在发挥本国高级要素的优势之上。由于高级要素也是变化的,今天的高级要素明天可能变成一般要素,因此,各国在发展国家竞争优势时,关键是创造一种有利于高级要素生成、发展、不断提高、升级换代的环境。正如波特所认为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一国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其环境优势要比基本要素更为重要。中国和印度皆为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这为两国旅游业和旅游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和印度人口数量众多,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廉价的劳动力,但两国劳动者在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因而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尹翔硕、申朴(2005)通过对中国和印度1980-1989年和1990-2000年这两个时间段内劳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这三种要素的积累对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影响做了时间序列分析,发现中国劳动力积累对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贡献度很大,而印度人力资本积累对其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贡献度较大,说明两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来源不同: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其丰裕的劳动力,而印度更多地来源于人力资本。由于一国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能够为其现代服务贸易部门比较优势的增强提供有利条件,所以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以此来迅速积累人力资本。原文地址:其他相关: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主要是边界领土的争端产生的争端: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余公里分西、中、东三段;

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

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我们手中;

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

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0000平方公里,即网上常说的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人手里;

在整个中印边境争端中,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1962年的边境冲突也是在这两段打的。

中国与印度两国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西、中、东3段。西段约600公里,中段约450公里,东段约650公里;

1962年两国因边界争端爆发了一场边界战争;

30余年来,虽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寻找公平、合理解决边界争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印边界官员级谈判已举行了15轮,专家小组会议召开12次。但两国政府从未放弃努力,2003年6月瓦杰帕伊总理成功访华,第1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也于今年10月23日至24日在新德里举行。

参考文献: 1、许和震.开展创新教育培养新型军事人才 [J].中国军事教育,2002,14(6). 2、朱如珂.军事教育学,第2版[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 3、张炜,关于中国军事外交的理论探讨,中国军事科学2004年第3期第17卷第3期 4、张炜:中国海防思想史[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5.5、军队院校外训教学工作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综合版, 20066、SIPR1年鉴2002军备、裁军与国际安全.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7、韩献栋, 金淳洙. 中国军事外交与新安全观,<<现代国际关系 >>2008年02期8、郭真,当代美国军事外交的传统与调整探析, - 湖北社会科学, 20059、杨晨,文秋, 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军事外交的演变趋势,外国军事学术、刘华秋主编.军备控制与裁军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11、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走向一、摘要:1、 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2、 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一) 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二) 现实上的安全挑战二、关键字:1、 形势概况2、 形势走向三、正文:一、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概况(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被迫进行过6次对外战争,先后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遏制、中苏关系紧张恶化、东西方“霸权国”的威胁等。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总统、日本首相相继访华,我国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出现缓和,紧张形势暂时缓解,然而安全威胁并未消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当时安全形势的判断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来自敌对势力的军事入侵危险始终存在。(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20世纪,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迅速。二、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我国周边形势20多年的相对稳定来之不易,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然而,周边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然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胁和挑战。对于这种挑战,我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理论上的,二是行动上的。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国家安全。(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简要概括为三“多”。一是邻国多。我国处于东亚中心,幅员广阔,有世界上第二长的陆界,邻国众多,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分别与15个国家接壤,万公里的海岸线与11国为邻。我国东临太平洋,西接中亚石油能源中心,南濒马六甲海峡,北与大国俄罗斯接壤,我国极易陷入各种争端和利益冲突之中。二是大国强国多。包括以俄罗斯、日本和印度为代表的幅员广阔型、经济发达型、人口密集型国家。除中国之外世界上6个公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有4个是中国邻国或亚太大国。三是问题多。主要是热点地区多、贫富差距大、意见分歧大。例如,世界三大火药桶之一的南亚次大陆、当前世界热点地区中东地区和东北亚地区,都在我国周边。(二)现实上的安全挑战1、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霸权主义国家,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膨胀。由于中美之间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因此美国不希望中国快速崛起。在中国东部,凭借美韩共同防卫条约、美日共同防卫条约,以及其在韩日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实力对中国进行遏制。在中国东南,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通道,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构成了三道岛链防线。在中国西部,美国借反恐之机将军事实力渗透到了阿富汗,为插手中亚事务、遏制中国制造条件。2、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战略上,日本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追随美国压制中国发展,寻求国防战略由“防御型”向“进攻型”转变。政治上,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意图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军事上,日本拥有巨大军事实力,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质和科技基础,拥有制造核武器的科技水平和重要原料。在领土问题上,日本一直在暗中加强对我国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和开发。3、印度对我国安全的严重威胁战略上,印度积极谋求地区霸权,视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和潜在威胁。军事上,印度在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攻防兼备的防御体系,加紧针对中国的战场建设,并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加速更新武器装备。4、朝核危机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影响朝鲜半岛影响我安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斗争和朝核问题,其中朝核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必将带来东亚核格局的改变,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严重威胁。5、南海诸国对我南沙群岛的现实侵占南沙群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群岛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群岛,南北长550公里,东西宽650公里,水域面积约80多万平方公里,由550多个岛、礁、滩组成。南沙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才使周边国家垂涎三尺,纷纷插手,企图据为己有。目前,南沙问题形势严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前南海争夺涉及“六国七方”,我国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形势相当严峻。二是有关国家加强控制和军事准备。一方面加强控制,另一方面进行作战准备。三是南海问题国际化倾向日益严重。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引入外部资金,与美、日、俄、法等诸国联合对属于中国领海范围12海里的南海油气资源进行疯狂的掠夺性开发。同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既得利益者,一方面联手借助国际舆论压我就范,企图使南沙问题争议多边化、国际化、复杂化,另一方面与美国达成协议,使美国军舰有权进入这些国家港口和基地,借美国完成在东南亚军事基地的作战和后勤保障体系建设。除美国外,日本、印度也积极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活动。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时时警惕、处处防范。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也是一种财富,它可以鞭策我们努力奋斗,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我国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国家的实力靠的是中央正确领导,更要靠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努力为中国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四:参考文献:(一)《人民日报》(二)《军事网》

中文系论文答辩ppt范例

论文答辩ppt范例模板如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论文答辩ppt范例制作要点:

1、首先,PPT封面应该有:毕设题目、答辩人、指导教师以及答辩日期。

2、其次,需要有一个目录页来清楚的阐述本次答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接下来,就到了答辩的主要内容了,第一块应该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之后,是对于研究内容的理论基础做一个介绍,这一部分简略清晰即可。

4、最后,是对工作的一个总结和展望。

5、结束要感谢一下各位老师的指导与支持。

毕业论文答辩ppt内容怎么写的解决方法如下:一、要对论文的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整合,将论文分为引言和试验设计的目的意义、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结论、致谢几部分。 二、在每部分内容的presen tation中,原则是:图的效果好于表的效果,表的效果好于文字叙述的效果。最忌满屏幕都是长篇大论,让评委心烦。能引用图表的地方尽量引用图表,的确需要文字的地方,要将文字内容高度概括,简洁明了化,用编号标明。 三、1 文字版面的基本要求 幻灯片的数目: 学士答辩10min 10~20张 硕士答辩20min 20~35张 博士答辩30min 30~50张 2 字号字数行数: 标题44号(40) 正文32号(不小于24号字) 每行字数在20~25个 每张PPT 6~7行 (忌满字) 中文用宋体(可以加粗),英文用 Time New Romans 对于PPT中的副标题要加粗 3 PPT中的字体颜色不要超过3种(字体颜色要与背景颜色反差大) 建议新手配色: (1)白底,黑、红、篮字 (2)蓝底,白、黄字(浅黄或橘黄也可) 4 添加图片格式: 好的质量图片TIF格式,GIF图片格式最小 图片外周加阴影或外框效果比较好 PPT总体效果:图片比表格好,表格比文字好;动的比静的好,无声比有声好。 四、(注意) 幻灯片的内容和基调。背景适合用深色调的,例如深蓝色,字体用白色或黄色的黑体字,显得很庄重。值得强调的是,无论用哪种颜色,一定要使字体和背景显成明显反差。 注意:要点!用一个流畅的逻辑打动评委。字要大:在昏暗房间里小字会看不清,最终结果是没人听你的介绍。不要用PPT自带模板:自带模板那些评委们都见过,且与论文内容无关,要自己做,简单没关系,纯色没关系,但是要自己做! 时间不要太长:20分钟的汇报,30页内容足够,主要是你讲,PPT是辅助性的.。 记得最后感谢母校,系和老师,弄得煽情点。

论文答辩ppt内容写法如下:

1、论文标题。向答辩小组报告论文的题目,标志着答辩的正式开始。

2、简要介绍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3、详细描述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

4、重点讲述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

5、侧重创新的部分。这部分要作为重中之重,这是答辩教师比较感兴趣的地方。

6、结论、价值和展望。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新成果的理论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展望本课题的发展前景。

7、自我评价。答辩人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要求客观,实事求是,态度谦虚。经过参加毕业设计与论文的撰写,专业水平上有哪些提高、取得了哪些进步,研究的局限性、不足之处、心得体会。

关于管理系统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试题库管理系统主要是针对教师教学工作开发的软件系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试题库管理系统论文,供大家参考。

通用试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设计

摘要:教考分离是现代教学管理的趋势,建立试题库及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教考分离并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通用试题库的建设需求,设计了通用试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体系结构和系统数据库模型。通用试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集试题管理和试卷命题等功能为一体,可以使教师便捷地对试卷库中的试题进行管理。按要求命题,生成试卷以及对试卷质量做综合评价,每套试卷都具有结构合理性和覆盖全面性。

关键词:教考分离;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计;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674-9324(2012)06-0230-02

传统的教考统一模式从课堂教学到课后辅导,从试卷命题到阅卷,从成绩分析到试卷分析,几乎都是由几个教师一手操办。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教者同时作为考者在组织教学到实施考试的过程中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非规范性[1]。实行教考分离可以使试卷的命题、阅卷、统分、成绩和试卷分析等考务工作,由教务部门组织完成,与教师无关,要真正做到教考分离,必须建立完善的试题库及试题库管理系统[2]。

一、需求分析

通用试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需求。

(一)试题库科目与题型设置自主

试题库科目与题型设置自主性指用户不但能自主创建科目试题库,而且能为各科目试题库自主创建或者添加题型。由于科目自身之间存在差异,科目性质不同,对试题分类的要求不一样,比如理科和文科;相同的试题分类 方法 ,不可能适合所有考试科目,试题库如果使用相同而固定的分类方法,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用户希望试题管理系统能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科目和题型,这样就能跟上实际工作的变化,不用经常修改软件了。

(二)试题库可扩充

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各门学科都在发展变化,考试考查内容就要相应变化;另一方面,考生水平也在不断变化,所考核的水平、能力层次也应相应变化。因此,题库中的试题要经常发生变动,必须不断更新,增加新的试题并且淘汰过时的、不好的试题。试题库可扩充性和开放性指用户具有添加、修改和删除试题的权力[3]。

(三)组卷方式的灵活性

试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应允许用户自由地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根据特定的组卷方式组卷。建立试题库系统是为了解决组织考试过程中命题工作繁琐和不够客观的问题,提高出题的效率和科学性,因此设计试题库时要考虑试题库的存贮问题[4]。

(四)通用和广泛的适应性

试题管理是一个应用面极广的工程,各科目之间的差异和应用者个性的差异决定着对试题管理程序的不同要求,过分细化和专业型的管理方案在满足少数用户的同时必然给其他更多用户带来不便。

(五)兼容性良好

试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最终在不同的用户机器上使用,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机器性能和运行环境,要尽可能考虑程序的普适性和对硬件的依赖。另外,系统操作要简单、方便,不要求用户具备专业的数据库知识,即使是非专业的教师也能够方便地操作。要能够与大部分文字处理软件如WPS、Word等相兼容。

二、系统设计

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试题库管理、系统维护、试卷管理等功能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对用户的使用权限进行管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试题库管理模块包括试题的录入、答案录入、题库查询等;系统维护包括试题及答案的增加、修改、删除、题库备份,以及对库中各类表的操作;试卷管理包括组卷和试卷的调用、编辑。综上所述,可以把通用试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归纳成三层结构,即包括数据库系统、题库系统、组卷系统三部分。其体系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一)用户登录模块

在进入系统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识别用户身份:系统管理员、或教师。不同的角色进入系统后可以操作该用户权限范围内的功能。如果该用户输入的用户错误,则提示登录错误。如果输入的用户根本不存在,系统则提示非法登录,该用户不存在。管理员登录成功,具有用户和功能模块管理权限。

(二)试题库管理模块

管理模块主要是用户管理和试题库管理。用户管理是系统管理员成功登录以后,可以对所有用户进行修改和删除处理,包括对用户权限的分配等。管理员可以添加教师用户,可以对试题的录入、试题的输出、科目的分类管理、权限的分配进行操作。生成试题功能主要则是教师用户对其管理,教师可以对试题进行添加、查询、修改、删除。

(三)组卷模块

组卷功能分为自动与手动两种。自动组卷即系统根据输入的试卷参数,按照已设定的组卷策略组卷,试卷主要参数有:考试科目、考试时间、总题数、满分值、考察的知识点,难度、题型结构等。其中题型结构包括客观题(判断题、单选题或多选题)和主观题(填空题、短文字题或长文字题)。系统自动组出一份符合要求的试卷,如果自动生成的试卷教师不满意,可通过查询的方式修改试题,若想使用组卷结果,直接另存为word文件即可使用。自动生成试卷的流程如图2所示。

另外,系统还提供了手动组卷功能,教师可以针对自己授课的知识点的侧重点,输入组卷参数,与自动组卷不同的是在考察的知识点参数和题型参数下,教师将手动选出具体的试题来完成组卷功能。

通用试题库管理与组卷系统是基于Window环境下,使用Visual Studio 2008集成开发环境作为本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采用的数据库是SQL Server2008数据库,功能强大,操作方便灵活。整个系统包括教师模块、学生模块、试题管理模块、组卷功能及用户管理等功能。在实际教学管理中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具有高效、经济、灵活等特点。实践证明,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能够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杜勇,樊晓雷.通用试题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1998,(2):29-30.

[2]詹速汉.高等数学题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1998,(2):31-32.

[3]李莉,陈未如,王翠青.通用试题库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5,(3):236-240.

[4]文渊,陈惠贞,陈俊荣.ASP与网络数据库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浅谈试题库系统的开发建设

【摘要】试题库系统建设是实现教考分离的重要保障。文章从试题库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分析试题库系统的需求,对试题库系统应该具体的功能以及如何实现这些功能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工作体会。

【关键词】试题库 系统 开发

一、建立试题库系统的必要性

学校建立题库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建立纸质试题库,一种是建立电子文档试题库。两种方式由任课教师自行命题2套以上试卷组成试题库,然后由考试管理员抽取其中一套试卷考核用于正考、补考,每学期试题库仅用于该学期课程,不能用于重复开设的课程,致使同一课程重复多次重新命题,造成试题内容重现增加、试题库利用率低、试题安全度降低。因此需要科学合理有效的建立试题库,严格实施教考分离,确保教学任务按时按质完成。同时也需要尝试试题库公开化,使得学生明确必须掌握的课程基本知识和必要技能,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便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试题库系统的需求分析

所谓"需求分析",是指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包括需要输入什么数据,要得到什么结果,最后应输出什么。可以说,在软件工程当中的“需求分析”就是确定要计算机“做什么”。

通过调研,我们任务试题库系统应该具备以下的一些功能:

(1)试题库系统参与者:教师、普通管理员、超级管理员。

(2)教师在该系统上的功能有如下:注册、登陆、修改个人资料、退出系统、查询课程、上传试卷、查询试卷、修改试卷、删除试卷。

(3)普通管理员在该系统上的功能有如下:设置试卷信息、生成试卷、打印试卷、封存试题、解封试题、课程管理。

(4)超级管理员在该系统上的功能有如下:管理教师、管理普通管理员、课程管理、初始化系统。

三、试题库系统的建立

(一)系统建立要实现的功能

(1)自定义试题库管理系统目录。可以按专业、学科、章节等进行目录细分。

(2)试题录入和试题批量导入。

(3)强大的试题编辑功能,并与通常应用编辑工具有共通。这样就可以不分专业,不分学科快速方便的录入试题数据。

(4)灵活的试卷构造功能,用户可自定义试卷标题、试题数量、总分、试题难度系数、分数标注等。

(5)生成试卷文档格式标准通用。能够合理使用,有效再编辑,保存,方便浏览和打印输出。

(6)题库管理,可以随时分散和集中管理题库数据。

(二)试题库模块构建

题库系统应该由帐户管理、命题管理、审题管理、题库管理、考试设置、考试分析、系统设置七大功能模块组成,贯穿题库建设及考试组织工作整个过程。

(三)系统功能构建

命题管理。命题管理用于试题的编辑、录入,可脱离题库系统独立进行命题、命题情况统计、录入及修改试题。并且支持导入、导出题目。将试题的编辑工作独立出来,起到保障题库系统的保密性,以及简化题库资源的录入工作。

审题管理。审题是业务流程中重要的一环,审题工作直接关系试题质量,审题系统对题库中未“终审”的题目进行审核、校对。

题库管理。主要对海量题库资源进行管理、更新、补充等环节的综合控制模块。数据按照科学的归纳、分类、整理,形成庞大的科学资源库,保证出卷质量。

试卷管理。建立试卷。试卷基本属性:设置试卷名称、考试时间、考生范围、防舞弊 措施 等信息。试卷相关参数:设置成绩公布方式、题型顺序等信息。试卷题目内容:设置试卷具体题目内容信息。

试卷内容微调。根据组卷过程中设定的参数自动抽取相关题目,组卷人员经过审阅不符合要求的题目通过手工换题或自动换题功能进行更换题目,直至试卷中的所有题目都吻合考试要求,提高试卷质量。

试卷分析。系统提供详细试卷分析,对试卷难度、题型、知识点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帮助考务人员有效的把握试卷综合情况。

生成纸质试卷。系统提供生成word试卷功能,具备多种word试卷标准模版供用户选择。生成word文件后,系统自动规范试卷格式,直接印刷输出。

网上考试。系统可以提供多种网上考试模式,丰富考试形式,提供更广阔的应用范围。

四、试题库系统建设的几点体会

(1)试题库的建立与使用流程必须与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试题库建立时,由系统管理人员分配各用户名和权限,确定各课程负责人。各课程负责人按照课程考核要求设置考核基本信息,并增加或修改命题、审题人员,给予相应操作权限。各命题人员按照指定的任务和分配的权限进行命题,同时给予参考答案。命题后提交指定审核人员对试题的内容进行准确性检查,防止录入操作错误。通过审核后的试题存放在试题库中以便应用。使用试题库时,由考务管理员在试题库系统中按照指定算法对系统进行组卷,组卷后交指定负责人审核试卷是否符合要求,符合后进行制卷、实施考核。

(2)试题库和试题内容需要进行保密和访问权限设置。试题的保密性至关重要,因此在命题和使用中必须注意试题的保密性,需要与各使用人员签订保密 责任书 。在系统中要设置访问记录,以便跟踪调查。原则上命题人只能查看自己所命题,一经提交无权修改与访问。为了防止对试题库数据的分析与提取,有必要对已经提交的数据(试题),采取相应数据加密技术对试题内容进行处理加密,不能直接出现明码,防止非法用户盗用、分析数据库。

(3)试题库需要及时的更新和修改。我们将试题库系统集成在一张软盘上,发给每一位参与试题库建设的教师,使教师能够随时更新试题库内容,只要履行规定的程序就可对总题库进行更新补充,从而保证考核内容与授课内容的完全同步,保证考核内容的与时俱进。

(4)试题库的使用离不开教师改变常规的 教学方法 。实行试题库后,教考分离后,授课老师就必须更加明注重教学内容的规范化。授课老师必须按教学大纲讲授和辅导,引导学生全面复习,系统掌握大纲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

理论力学试题库系统的设计

摘要:采用B/S架构,设计了理论力学试题库,同时采用VC++开发了客户端浏览器。规划了理论力学试题库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并对每个功能模块以及智能随机组卷方法做了说明解释。理论力学试题库的使用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试题库;自动组卷;随机数

考试是考察教师教学成果和反映学生学习程度的主要手段。考试试卷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的选评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传统的手工组卷是一种拼凑式的组卷方式,存在着不少的弊端,如试卷的编辑、整理工作繁琐、组卷效率低;缺乏衡量和评价试卷难度和试卷质量的客观标准;也存在自教自考,试题数量和试卷难度不合理的情况以及在试卷中容易出现错、漏、缺现象。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不断普及,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也使 教育 观念、教学模式、教育评价及考试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试题库通用平台建设,可改革考试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用计算机代替传统的人工组卷,规范组卷程序,使组卷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实现考试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1-4]。

一、理论力学试题库的三层体系结构

理论力学试题库以面向Intrnet环境下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结构的方式开发。该系统既可以在网络环境下,以单服务器多客户端的方式运行,实现多客户端的并发访问;也可以在单台主机上运行。同时可以通过网站的后台,进行数据的更新和维护。

理论力学试题库系统的B/S体系结构,分为数据层、应用层和表现层三层。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采用HTTP、FTP和TCP/IP三种模式。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包含图形、图像以及文字、报表和属性数据库等,采用SQL Server设计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主要包括抽卷、答案、历史、用户管理等应用功能。客户端采用由VC++自主开发设计的客户端浏览器(如图1所示),也可以采用微软的Explorer浏览器获取表现层的功能。但是,Explorer浏览器没有对题库进行直接操作的菜单或工具条功能,对于试题库的调用只能转到功能菜单页面,既不美观,操作也较繁琐[4-8]。

图1是采用VC++自主开发设计的客户端浏览器,可实现HTTP、FTP和TCP/IP通信。有方便快捷的用户菜单和工具条实现对题库的直接使用。图1(a)中工具条中的各项功能也可通过调用图1(b)中所示的各菜单的子菜单项实现,从而为题库的操作提供了多种选择,实现了高效、快捷、方便。

理论力学试题库包含的主要题型有是非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和简答题六种题型,题量总计10027道,按题型组建6个数据表。知识点总计153个,各题的属性信息包括章、节、图、知识点等。

二、理论力学试题库的功能模块

试题库的用户权限有两级:教师和管理员,各自具备的权限如图2和图3所示。

教师可输入基本信息(身份证号、姓名等)和密码注册,待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就可进行填单、抽卷、答案、历史、打印和留言等操作。填单即输入考试的班级、学期、科目等相关信息,通过点击图1(a)中的“填单”工具条,就会出现如图4所示的填单页面。填单后相关信息将存储在数据库中以备调用。

抽卷就是由系统随机抽取试卷。通过点击图1(a)中的“抽卷”工具条,就会出现如图5所示的试卷页面。答案就是生成与最近抽卷相应的答案。通过点击图1(b)中的“答案”工具条,就会出现如图6所示的试卷页面。在填单时数据库中存储的试卷相关信息,会自动出现在试卷和答案的抬头区域,如图5和图6所示。

历史就是教师可查看历年考试试卷和答案以及命题人的相关信息。通过点击图1(a)中的“历史”工具条,就会出现如图7所示的试卷页面。也可通过点击图1(a)中的“登录”工具条登录,然后查看修改自己抽取的试卷和答案,并对其中不满意的试题局部重新随机抽取或指定抽取。同时按需要更改页面布局、风格等。

最后通过点击图1(a)中的打印机工具条,就可打印输出试卷和答案。同时可以对题库存在的问题和试题及答案的错误给管理员留言。

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可对教师、算法、试题、答案、历史、数据等进行管理和维护。教师管理就是审核、修改、删除和查询检索教师的基本信息以及重新设置教师的密码;试题和答案维护可以对试题和答案进行查询检索、编辑、添加上传、删除和数据格式转换等操作;历史管理可以查询检索历年试卷和答案,进行数据位置查询、属性查询、数据关系查询分析、空间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数据备份/恢复就是对整个数据库随时备份,以备发生故障或数据丢失时能及时恢复数据,以及题库的转换、导出、导入、处理过期数据等。

理论力学试题库采用发射随机数的智能随机组卷方法,通过特定算法可保证在连续抽取的1000份试卷中任何两套试卷试题的重复率低于10%。同时采用章、节、知识点划分试题属性。通过编制特殊程序可保证某章、节的知识点不会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从而实现了知识点的最大全面均匀覆盖,提高了试卷的科学性、合理性。

试题库的组卷方法有很多,随机智能组卷知识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算法维护功能可用于组卷规则和算法的改进、升级和更新,从而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三、结 语

理论力学试题库采用打包软件制作了安装卸载模块,可方便地安装和卸载。试题库在通过了多年的使用和改进,组卷和评价体系日趋完善,便于教师查漏补缺,改善教学。较之以前的人工组卷大大改善了学习考核效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张萍,王建忠,余垄,等.免疫网络安全考试系统[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8):162-164.

[2] 杨永破.网络智能试题库系统建设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7,134(112):296-299.

[3] 杨昱呙,王红艳.基于题库自适应在线考试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4):157-160.

[4] 洪赞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设计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4,(10):71-72.

[5] 苏艳艳.把课件做成CHM帮助文件风格[J].教育与职业,2004,(27):52-53.

[6] 范开元,米西峰.基于Web的网络多媒体CAI课件开发和设计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15):160-162.

[7] 袁建洲,尹矗等.JavaScript编程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8] 孙鑫,余安萍.VC++深入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有关试题库管理系统论文推荐:

1. 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2.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3. 管理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4. 学生管理系统论文

5. 关于学生管理系统论文

档案的收集整理占用到档案工作中大部分的工作量,是电子档案系统的核心模块,能真正体现出电子档案系统相比传统手工档案管理业务的优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不再丢失文件成为可能,利用电子信息管理文件和文档已经是各行业、各企业的日常基本工作,信息档案的建立更是标志着办公自动化的完成,但是与此同时利用电子平台进行档案管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风险。如何完善建立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针对电子信息管理的弊端来采取一定的防范 措施 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信息;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914X(2015)17-0175-01

一、 电子信息档案数字化标准

符合规范性指的是在利用信息时,要遵循电子信息使用规则了解信息的来源、阅读和使用信息时不应超出管理规范。严格遵守电子档案信息资源使用规范的相关规则目的在于提升整个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便利性,方便对档案信息进行采集、整合、存储、传送以及利用并进行统一系统化管理便于反馈和查找。在整个管理系统中精准性、真实性和实时性是需要把握的关键,精准性和真实性保证了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实时性保证了档案信息的价值,在管理这些信息时,按照档案价值进行合理利用,充分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符合规范性是管理电子信息档案的首要标准。

符合一致性和完整性指的是档案在经过数字化处理之后要与实际的档案信息内容完全相同并能完整呈现。一致性就是要保证用户在使用电子档案时与真实使用档案有同样的感受,照片和图鉴都要清晰、真实呈现。完整性是要保证电子档案在数字化之后具有完善的结构和内容,保障可以查询到互联网上记载的相关文件,能够清晰明朗档案包含的信息并便于日后查阅。

符合共享性和安全性指的是在提升档案利用率实现共享的同时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共享性旨在为档案信息提供一个可以被充分利用的平台,方便信息间的传递和高效运用,而安全性则保障了这一便利的正常使用,安全性的保障不仅要从已经录入的档案信息着手,保证信息不外漏,也要注意在储存和扫描档案文件时做好检测和约束工作。

二、 电子信息档案的风险管理

(一) 电子信息档案管理__

随着 网络技术 的不断发展与信息化的全面推进,给电子信息__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首先,我国的《保密法》在对于保护电子信息档案方面还不够健全, 规章制度 不够明确;其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保密观念淡薄,保密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再次,我国网络信息保密技术相对落后,不能给信息档案带来全方位的保障。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制定一个较为完备的措施来做好信息档案的__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从制度上说,要完善电子信息档案保密管理制度,有了良好的制度,才能按照制度执行操作和监督。在制度上要注重对信息档案资料的登记、查阅纪录、复制和销毁制度的管理,不同权限的管理员只能按照制度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信息档案进行修改,不能越权执行。为了确保机要信息不被泄漏,做好各层级的__是对信息保密的重要保障,而严格遵循信息档案保密制度才能将这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其次,从管理信息本身来说,加强对电子信息的保管和整理是必要措施。管理档案信息不仅需要对纸质档案信息进行管理整合,对于电子信息还要对磁盘和光盘类文件加密防改写,储存的时候要注意避开有损关盘、磁盘的环境。另外,在涉密档案管理如有必要则需要单独设立一个档案库与办公室和阅览室分开,并对档案库设立门禁系统隔离有损档案文件安全的外界环境。最后,做好__还需要工作人员认真履行电子信息档案查询使用系统相关使用制度,并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知识做到及时的更新。遵循电子信息档案使用制度,如借阅档案信息必须授权批准,秘密登记较高的电子档案信息要避免对其进行拷贝,因此要做好防复写加密处理,如工作需要借阅电子档案信息必须加强__,对涉密人员的权限进行严格控制,不得将秘密信息非法外传,借阅时要将整个借阅过程纪录下来。及时更新电子信息化知识,主要针对日益发展的电子信息系统,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对__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知识上的更新培训,还可以从多 渠道 、多方式上对保密人员进行 教育 和知识的传导。例如,加强密码加密技术、数据保护技术、鉴别技术等等。只有拥有了高素质的__人员,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二) 电子信息档案管理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与__是相辅相成的,除了上述对__的阐述外,风险控制也有相应的避免措施。如果说__是事先的、全面的__,那么风险控制则显得更加紧急、更加具有针对性。积极引进最新的信息技术以及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是及时消除风险、预防风险、保护电子信息基础。对风险的控制可以从缓解风险、分散风险以及评估风险三个方面着手。

缓解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将风险降到最小,将外界问信息的干扰最小化。目前最常见的缓解风险的措施是转移风险,即制定应变计划或者重新布置等手段来恢复受干扰的电子信息减少损失。一定要记住的是,不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在第一时间对风险情况进行及时处理才是最重要的。分散风险则是利用更改配置设置、外包给分支机构处理、购买 保险 等等方式分散风险,还可以与供应商协调优化原有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简化风险问题。当然,外包的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对这部分的风险需要严格审核外包人员的资质,因此分散风险的关键是要遵守相应的标准。评估风险有助于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对风险进行评估其目的是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探究引起风险的因素,并了解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带来的危险性,从而制定出合理的防范方案。电子信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难以预测的,其危害性大,只有制定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系统才能有效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完善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不仅要从系统标准上着手进行基础性建构,更重要的是注意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在运用过程中的__和风险防范工作。__需要不仅需要对文件进行加密保护,更重要的是对涉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时更新和教育,而在风险控制中,除了及时处理风险问题分散风险和缓解风险外,还应当对风险进行评估,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张贵芬.《浅谈信息时代档案管理中的__》[J]. 管理科学. 2013(6):49-51

[2]赵吉友.《略论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 方法 》[J]. 网友世界. 2011(8):122-133

[3]黄小玫.《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技术问题研究》[J]. 公共行政. 2014(3):100-101

摘要: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照片,一经归档,就形成了电子照片档案。如何科学、高效地管理这些照片档案?显然必须借助于优秀的工具――电子照片档案管理系统。本文从系统的功能设计与管理实践的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子档案 管理 系统

一、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的自动化、智能化与人性化原则

电子照片档案管理系统一般包括数据采集、统计、检索、发布和目录打印等五大功能模块。一套优秀的系统应将自动化、智能化与人性化充分体现于上述功能模块中。自动化原则。属性信息和归档信息由软件自动采集,照片号和底片号可根据构成规则自动生成。需要人工操作的主要是内容信息和部分管理信息,约十余项内容。系统为方便用户著录,应提供用户最方便录入、最能提高效率的录入工具,如Txt数据著录模板、 Excel 数据著录模板。大量内容相同的信息可通过下拉式复制拷贝完成,并可无缝导入电子照片档案数据库。自动化更体现在:只要著录的信息准确、规范,就会自动生成各种统计图表;自动生成各种适合纸质相册的照片说明标签、册内目录;根据利用和编研需要提供各种专题目录,如归档照片分组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摄影者目录、年度目录、内设机构照片目录等。智能化原则。利用数据透视功能,数据质检人员可从多个角度观察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化程度,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规范。如照片号、底片号的查重与构成规则,题名、文字说明、年度、摄影者、拍摄日期等内容信息是否为非空字段。档案员可自主地从多个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如可选择专题、机构、年度、期限、册号、组号、照片类型等作为维度,照片号作为计数的度量值,进行单项统计分析或组合统计分析。人性化原则。呈现给用户的前端工具是“数码书架”,既形象又美观,非常贴近生活中的书架和相册。用户可建多个书架,每个书架可建多本相册,每本相册根据需要可放置几十张至一百多张照片。相册的封面、背景、芯页均“可换肤”,还设计了背景音乐、书立和密码。最好用的是它的移植性,管理者只需复制和备份Data文件,就可轻松将我们所做的电子照片包括照片说明等信息移植到另一台装有“数码书架”的电脑中。电子照片管理的后台采用Access或SQLServer数据库,只需点击一个按钮,就能将前台的电子照片和数据著录信息传递并显示在后台数据库中。这些数据库中的信息可非常方便地上传到数字档案馆(室)平台,或转成精美的照片陈列网页,发布到数字档案网站,供多人共享。照片检索提供类似google的模糊检索和高级检索功能。

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现代化功能

1、数据录入功能档案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便对对各种类型的档案(如科技、文书、基建等)进行归档,包括录入完整的工程项目信息、案卷信息及文件信息。一旦档案信息录入了归档库,其他用户即可通过(检索子系统)在网上浏览、查询,以及通过(借阅子系统)借阅所录入的档案。此外,(数据录入子系统)还将完成所录入的电子图纸的批量挂接,以及修改后图纸的重新归档等。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该子系统,在自定义的界面下录入、编辑各种档案数据原件的挂接,可完成项目录入、案卷录入、文件录入等工作,并能对文件进行修改和重新归档。

2、数据检索功能检索子系统安装在终端机上,提供检索数据和浏览图纸等功能。用户登录本系统后,首先选择需要检索的档案类型,再用“数据检索”或“分类检索”检索此类案卷或文件信息,若想用本地机上的系统浏览文件,可用“文件浏览器进行设置,在不同的终端上可以有不同的设置互不干扰。在用户权限允许的条件下,可以直接浏览到所需信息的全文,可以下载到本地机上供检索者利用。检索完毕后,应用“退出系统”关闭检索子系统,防止他人盗用用户的身份和权力。

3、统计报表功能统计报表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根据用户的要求选择打印数据和制定报表样式。如:案卷目录、文件目录、案卷封皮、备考表等。

4、数据转换功能受网络建设和存储容量的限制,几年前的档案管理软件主要是管理档案的条目信息,为了进行数据转换,首先需要进行转换关系的定义,即指定原来数据库的字段与本系统中某档案类型数据库字段的对应关系。

三、保障电子档案的安全

为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系统应该提供一系列措施保障电子档案在内容、结构上的安全,如它应该能记录下那些因为隐含安全问题而被拒的请求等,以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为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笔者认为应从电子档案密级设定、保密技术使用、系统备份与恢复三个方面着手。

1、保密技术。保密技术主要用于保证电子档案在系统流转过程中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电子签名技术、电子水印技术、电子印章技术都是现在流行的电子档案防伪技术。除此之外,一些适合电子档案长久保存的文件格式也可以防止电子档案被修改,如PDF文件格式。

2、系统备份与恢复。系统备份与恢复用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在出现突发性事件时的恢复与备份,这项功能是否运行良好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所有实体与功能。仅对利用实体与电子档案使用者而言,如果用户在交了费用但是还未得到电子档案时发生突发性中断事件,系统备份与恢复将记录下用户的交费行为,并在系统的随后运行中将电子档案发送给用户。

3、电子档案密级设定。电子档案密级设定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用户的权限与相应级别的电子档案相连。根据我国国家标准DA/T18-1999《档案著录规则》,档案的密级可以分为: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内部级、国内级、公开级等六个级别。笔者认为,鉴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是面向广大群众服务的,服务种类多而且广,系统可以根据服务的种类划分更多电子档案的密级,用户订购了哪种类别的服务,则相应具有哪种电子档案的访问权。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档案馆.http://w w 年6月21日检索

[2]安小米.《城市建设文件、档案信息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的理论框架》.《档案学通讯》,2004年第2期

[3]侯卫真、于丽娟.《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4]范小平、徐锦林.《浅谈数字化工作流程中的信息及信息流》.《今日印刷》,2006年第4期

有关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论文相关文章:

1.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论文

2. 电子化档案管理论文

3. 浅谈档案管理方面论文

4. 关于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5. 浅谈档案管理的相关论文

6. 有关科技档案管理论文

中日关系论文范文

从甲午战争至今,东亚经历了以“殖民、战乱、革命”为主的60年和以“和平、冷战、竞争”为主的60年。未来东亚是走向“安全、合作、统合”还是“对抗、冲突、内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关系的前景。东亚战略格局几乎每十年发生一次重大变动。目前安倍晋三内阁的某些做法,与甲午战争前十年及伊藤博文内阁有相似之处。这预示着未来十年日本国家模式转型有脱离和平发展道路的危险,使中日矛盾再度成为东亚战略格局中的主要矛盾。中国需要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变化中的日本,加强协调,妥善应对。甲午战争120年来的警示与启迪第一,自甲午战争至今的120年来,之所以出现“战争”与“和平”两个甲子,在很大程度上与日本国家发展模式直接相关。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国家模式必然导致中日战争,甚至海洋国家之间的战争;二战后日本和平发展的国家模式,则没有造成中日军事冲突。目前,日本国家模式正处在新的转型期,尽管难以轻易复活军国主义,但如果日本以维护本国安全为由,逐步突破战后自我约束而脱离和平发展道路,也会以新的形式威胁中国的安全与主权。第二,东亚大国关系格局之所以大约每十年发生一次较大的变化,与相关国家发展模式成败引起的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有关,同时也取决于各国当权者更迭后的决策偏好。继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安倍晋三内阁再度把中国视为主要军事对手的对外战略,正使中日矛盾第三次成为东亚战略格局中的主要矛盾。其原因之一是,在二战后建立“反华包围网”方面,50-60年代美国的对华冷战政策、60年代至70年代苏联的“亚太安全体系”均告失败,如今日本的安倍内阁似乎在做第三次尝试。2013年,在东北亚陷入孤立的日本,竭力诱导美国、拉拢东盟各国制衡中国即其表现之一。尽管目前中日矛盾的时代背景及矛盾性质与历史上的有所不同,但未来十年,这种矛盾如何变化将决定东亚战略格局走向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第三,无论国际格局如何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无内乱则外患难至,靠人帮不如靠自强。中国要不断增强硬国力与软国力。在硬国力方面,科技、经济强,国防方能强。在软国力方面要抓一个核心,即提高法治化、科学化的正确决策能力与落实执行能力。中国要切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中国经济总量曾是日本的三倍以上,但还是遭到日本的入侵。原因就在于中国海空军事力量薄弱,陆军则在军阀混战中自相残杀。因而“中国梦”的实现决不能以GDP所反映的经济规模总量来衡量,而要看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的先进性,以及在此基础上拥有坚实的国防力量,同时要维护好国内社会政治的安稳,防止国际上“八国联军”式的“暴力的多边主义”对中国或中国周边地区的“包围”。第四,与国际格局变化相关的和平与战争问题需要从时代高度判断。在帝国主义殖民时代,后起的大国往往通过战争重新分割世界,谋求霸权,曾两次引发世界大战,中国均饱受其害。二战后,殖民主义体系不复存在,帝国主义难以通过占领殖民地建立世界霸权,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关系在加深,因而国际力量多极化与新兴大国崛起不需要依靠战争手段,而可以采取和平方式。战后,日本、德国都曾经历了和平崛起的历程。而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经历这一历程,其国防力量增强绝不意味以武力侵略别国。日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符合本国利益与世界潮流,而谋求突破战后宪法自我约束、行使集体自卫权等,则有违世界潮流和日本的根本利益,并可能给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带来祸患。

摘 要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关键字 人民 关系 历史 合作 日本一、 中日关系的现状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二、中日关系的症结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中日两国在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要是彼此把对方看做是威胁自己的对手,试图联合其它力量牵制对方,那就势必会导致危险的对抗,从而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如果认为对方是与自己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相互与促进的伙伴,就有可能构筑起新型的双边关系的格局,进而为亚太地区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中日经济关系正处于重大转折,即日本经济从占绝对优势正转变到相对优势。这一过渡将维持一个时期,两国间矛盾也就会不断地冒出来。日本的宽容度会相对地缩小,中国的应对能力还有限,这样,容易使矛盾不必要地激化。三、在东亚经济合作中推动中日关系的进展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 友好本来是在差异中克服、调整,在交流中互相理解、互相尊敬,才慢慢达成的境界。出于战略、策略之需,或者历史要素来演出友好气氛的手法已经太陈旧,太权宜,也太表面。中日之间其实存有友好的基石:一是两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具有亲和性;二是作为邻国,互相之间有确立安全保障的需要;三是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下,作为贸易对方国和伙伴,共同繁荣的需要。随着交流的深入,过去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发生,"异"在两个国家之间碰撞。但是,这不是坏事,因为这种碰撞也是使事物回归正常位置的机会。真正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应该是真心与真心的碰撞后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日间产生的磨擦给我们提供了问题研究的端结。 一方面,中日关系的最大希望在于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东亚地区合作是中日化解历史恩怨、走出信任危机、克服安全困境、实现双赢的唯一出路。一方面地区合作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因为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最具影响的两个国家;另一方面地区合作也有利于两国问题的解决,因为中日之间的很多问题在双边层次上难以消溶,但是,中日都参与地区合作,这就为两国的交往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除了有利于两国建立信任之外,地区合作机制也可以成为减轻国内压力的积极因素,为领导人做出改善两国关系的努力提供更大余地。 另一方面,东亚经济合作的成功也离不开中国和日本。中国的人口占东亚人口60%以上,而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东亚60%以上。东亚联合要求中日合作,不能排除任何一方。如果日本与中国最终走向对立,将会改变整个东亚的战略形势,并使这种形势向着有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如果中日关系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无法在政治层面上获得突破,那么中日经济合作也可能走向"泡沫经济合作"。事实上,这样的动向已经显现了。日本开始寻找下一个替代中国的市场。日本技术和投资转向印度、俄罗斯可能将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中国和日本怎样才能在东亚区域内进行比较好的合作呢?首先,日本必须鼓起勇气面对过去的罪行。它必须明白,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清除内在的邪恶,那么无论它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成为"正常"国家。因为,一个国家的形象不是单靠自己想象出来的,还必须在与他国的互动中得到确认。因此,日本得向德国学习,实施一种官方的"和解"政策,以成功地和过去的受害国达成和解。只有到那个时候,日本才可能被视为亚洲事务的天然领袖,并与中国及其它东亚国家建立更具建设性的关系。 其次,也是比较重要的的一点是:日本和中国都要放弃在东亚获得特殊主导地位的幻想:它们谁都不行。东亚地区有太多外部势力介入,没有哪个东亚国家能单独左右这个地区。所以,这两个国家必须明白,竞争东亚主导权不仅会浪费掉宝贵的资源,还会白白失去宝贵的时间—-虽然它们争相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地区一体化本身可能是件好事。其实中国从未欲与日本争夺主导权,而且这也并非仅取决于主观意愿,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非竞争性,两家联手才能支撑东亚的合作。

论中日关系发展 在21世纪,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70年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回顾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签署《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为标志,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二十六年来,中日两国之间虽出现过冲突,但从总体上看,两国关系还是以友好与合作为主的。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82年,中国总理访问日本,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三原则”; 1987年9月日本众参两院通过《进一步增进日中友好关系的决议案》。当然,80年代中日之间也存在摩擦: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把“侵略”改成“进入”,中国政府曾对此提出强烈抗议;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其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1996年,日本自民党还把“实现首相和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和“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写入该党众议院选举公约。80年代以来,中日之间的摩擦与冲突有所增多,但两国政府为了两国的长远利益,多次表示重视发展中日关系。 二、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几个问题 1.历史认识问题是处理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性问题。战后日本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足, 导致中日政治关系的反复, 不利于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 2. 日本在历史上曾经对台湾实行过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至今仍有着浓重的“台湾情结”。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和日美同盟的巩固,日本出于战略现实利益的考虑,对台湾问题越来越关切,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有日益突出之势。台湾问题成为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3.近几年,在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争执。去年,两国因钓鱼岛归属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军事矛盾,双方互不相让,也引起两国以及世界人民的关注。中国境内频繁出现抵制日货的行为,两国关系也仿佛到了冰点。 以上三个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经贸摩擦问题、经援政治化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关键在日本自身。希望日本政府能够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真正放弃否认和歪曲历史的企图,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扫清障碍。 三、对中日关系展望 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 为了维护长期以来历经艰难形成的中日关系大局,我们应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为构筑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而共同努力。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彼此间有着充分的利益交融,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友好相处,合作双赢,是符合中日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继续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中日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以正确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日本,忘记怨恨,相互宽容。不要受一些媒体片面报道的影响,盲目爱国,更不要盲目反日,不要总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日本。历史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中日友好关系是长远的,不能因为一时的波动而否定两国长远的友好系。中日也应是友好的、稳定的邻居关系。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事业,任何一方的政府都不应忽视它,更不能破坏它,任何忽视、破坏中日友好的行为归根到底是违背了中日人民的长远利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