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东巡到苗山,会集诸侯,计功行赏,将苗山更名为会稽山。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在此建立都城,卧薪尝胆,复国兴邦。秦行郡县,始置山阴县。南朝陈时,析为山阴、会稽两县,同城而治,直至清末。其中公元1130年,宋高宗赵构取“绍祚中兴”之意,升越州为绍兴府,并于次年改元为绍兴元年,绍兴由此得名。民国建元,撤府建县,合二为一,统名绍兴。1983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体制,市、县并设,同驻越城。2001年绍兴县遂新建县城,迁址柯桥。1982年,国务院公布绍兴市(县级,即绍兴县)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先秦时期,绍兴地区主要为於越族的聚居地。秦汉以后,随着中原汉族的大量南迁,民族之间的互相融合,汉族在绍兴占了主导地位。同时,也有少量的少数民族居民在绍兴居住。1978年以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绍兴少数民族居民也有较大增加。 绍兴系多种宗教并存、群众宗教信仰多样之地。 道教流传最早。东汉炼丹方士上虞籍魏伯阳参照“大易”、“黄老”和“炉火”三家理法,撰成《周易参同契》一书,首次系统论述道教炼丹术,被后世誉为“万古丹王”;东晋建武元年(317),著有《抱朴子》的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结庐会稽,炼丹修行。 稍后印度佛教传入会稽。东汉中平年间(184~189),由安息国(今伊朗)高僧安世高来会稽弘传佛教。此后,绍兴高僧辈出,名刹林立。高僧中以梁佛教史学家慧皎、隋唐三论宗创始人嘉祥大师吉藏、唐代华严宗四祖清凉法师澄观和五代曹洞宗始祖洞山良价最著名;名刹中,最有影响的有三论宗祖庭会稽嘉祥寺、曹洞宗中兴道场云门寺、奉供江南第一大佛的剡县大佛寺、诸暨五洩禅寺,郡城大善寺、开元寺、龙华寺、戒珠寺等。各种宗派诸如华严宗、律宗、净土宗、密宗、三论宗、禅宗等都在境内流传。唐代,越州成为江南佛教活动的重要场地和对外交流的驿站,日本“入唐八家”中的最澄、圆仁、圆珍、空海四家,都曾来越州求法,学成回国创宗弘传,在日本佛教界具有深远影响。1982年,日本空海访华团来绍兴寻根问祖,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佳话。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宗教输入中国。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七年(1850~1868),英国传教士包尔腾、法籍神甫谢培德等人,先后来绍传播天主教、基督教。此后,各国传教士纷至沓来,足迹遍及绍兴城乡,以施粥、施米、施布等方式发展教徒,并广建教堂。至民国8年(1919),绍兴地区有基督教堂(所)124处、教徒2955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多所佛教名寺得到修缮,一些著名法师升座讲经,重大佛事活动相继举行;道教已近湮灭;基督教、天主教会摆脱外国教会势力控制,经过爱国爱教的革新运动,获得健康发展。据1990年不完全统计,全市有宗教信徒5万余名,约占总人口的%,其中基督教徒万名、天主教徒365名、佛教僧尼252名、三皈依信徒约万名;全市有各教各级爱国组织18个,各教活动场所218处。教徒在各个领域劳动、生活和参加宗教活动,爱国爱教,心情舒畅。改革开放以来,没有自然资源优势和国家投入的绍兴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分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深沉原因,我们认为绍兴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由此产生的地域精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地域文化包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治水文化。绍兴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几千年前,南有山洪之患,北有潮汐之害,人们为了生存,进行了数千年连续不断的治水斗争。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他忧国忧民,以治水为己任,十三个春秋,披星戴月,“三过家门而不入”。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领导绍兴人民开始围堤修筑鉴湖,鉴湖水利工程成为我国江南一带最古老的灌溉工程。东晋南朝时,会稽内史贺循主持疏凿西兴运河,既有利于灌溉,又有利于物资的集散。唐会稽县令李俊之主持增建海塘,长百余里;后又有汤绍恩主持兴建三江闸,抵御海潮,扩大耕地。至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围垦、90年代兴建标准海塘和本世纪初的围涂造田,更是谱写了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新篇章。绍兴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治河流、抗海潮、战山洪、改沼泽,围滩涂,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历尽千辛万苦,使远古时代的蛮荒之地逐渐变成了山明水秀的鱼米之乡,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名士文化。毛泽东诗句中的“鉴湖越台名士乡”点出了绍兴地域特色文化中的最重要的标志,那就是名士文化。大禹、勾践、范蠡、马臻、王羲之、陆游、王阳明、徐文长、蔡元培、鲁迅、秋瑾等,在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历代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数不胜数,此文化之精粹,即历代名人名士为民族之复兴,为国家之强盛,敢于上下求索,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思想先驱。他们一生追求的是真理和光明,追求的是民族、社会的文明进步,他们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引导和激励后人去实现新的理想追求。此特色文化中,也包括了“师爷文化”,“绍兴师爷”作为地域性很强的历史群体,其主持正义的精神,以及善用法典的智谋,同样闪耀着名士文化的思想光芒。在名士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绍兴人重要的精神动力,也成为绍兴县地域形象的重要标志。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纺织文化。据有关专家研究认定,绍兴的纺织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时代。至四五千年前的大禹时代,将丝绸用于贡品已很普遍;二千五百年前越王勾践时代,蚕织业已举国为事,首度昌盛;隋朝时珍品脱颖,名重朝野;唐宋时,品量俱旺,产品以越罗总其名而风靡天下。新中国成立以后,历经恢复期、发展期、徘徊期。改革开放后,绍兴的纺织业开始走上复兴之路:机杼之声遍及城乡,轻纺市场雄居亚洲,五洲商贾汇集越地,交易信息辐射全球。被称为“夕阳产业”的纺织业在绍兴县人民的努力下,做大做强,精益求精,在设计、生产、染整、营销等各个方面乃至整个纺织业都实行了新的跨越,成为推动绍兴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打造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和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更成为跨越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战略目标。从纺织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绍兴县人民咬定目标不放松、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个性和精神。 外柔内刚、厚积薄发的酿酒文化。绍兴是中国黄酒的故乡,酿酒历史悠久,传说大禹时古越就有米酒,到春秋末期饮用米酒已很普及。到唐代,绍兴有“醉乡”之称;宋代绍兴已被形容为“城中酒垆千百所”之地;到清代已是“越酒行天下”了。在绍兴,不论山区和平原,不论城镇与乡村,在旧时,又无论官宦之家、缙绅达士,还是市井小民、贫困百姓,都与酒结缘,与酒为朋;酒成了绍兴人生产活动的重要内容,生活的必需之物,由此引发出的绍兴特有的酒联、酒谜、酒舞、酒歌和酒乐,以及无数酒的传说、酒的诗文,形成了丰富浓厚的酒文化。绍兴黄酒最大的特点是越陈的酒越香,入口柔和温润,但其性又芳香醇烈,后劲十足,与绍兴人外柔内刚的个性十分相似。在黄酒文化的熏陶下,绍兴人形成了做事务实不事张扬的个性,体现出外柔内刚、厚积薄发的精神。 除此之外,绍兴素以“文化之邦”著称于世,拥有越剧、绍剧、调腔、莲花落等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剧种,其中越剧是全国第二大剧种,建有绍兴大剧院、绍剧艺术中心等一批高档次文化设施,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绍兴文理学院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一所由绍兴市人民政府举办,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普通制综合性高等院校,2013年8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1月,被确定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绍兴文理学院组建于1996年,由原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与原绍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而成,此后绍兴卫生学校、上虞师范学校和绍兴建工中专等学校相继并入;其前身可以追溯至1909年(清宣统元年)创立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鲁迅先生曾出任山会师范学堂监督(校长);2006年启动筹建绍兴大学工作;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公示公告绍兴文理学院申请更名为绍兴大学。
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6月,绍兴文理学院共有教职工1564人,其中专任教师1018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475人、博士学位的376人。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资助、培养人员47人,浙江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2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C类项目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0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7人。
专业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6月,绍兴文理学院设有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数理信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商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上虞分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以及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开设本科专业62个,高职专科专业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8个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6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浙江省重点专业,10个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个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10个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个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纺织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汉语言文学、纺织工程浙江省重点专业(3个):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10个):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小学教育、纺织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护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8个):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化学、岩土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护理学、工商管理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6个):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教育学、化学、土木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2个):汉语言文学、纺织工程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0个):书法学、自动化、土木工程、轻化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酿酒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1个):汉语言文学
学术科研截至2021年6月,绍兴文理学院共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3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5个;拥有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合作)1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截至2021年6月,近五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70项,其中国家级158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0项,在SCI、SSCI、EI、ISTP等四大收录以及一级期刊以上发表论文1034篇,出版学术专著104部;
合作交流截至2021年6月,绍兴文理学院共与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丹麦、日本、韩国等国的高校建立了48个交流合作项目,与港台高校建立了11个交流合作项目。
上虞自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浙江建县最早的县份之一,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以历史悠久、文化兴盛、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而独树一帜。客观地审视上虞的自然风貌、物质资源和2000多年历史进程积淀的文化成果、人文景观,我们不难发现,丰厚又颇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无疑是上虞最具价值和开发前景的元素。 一、 上虞的文化地理及人文 上虞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源头——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区域,也是越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境内有属于河姆渡文化第一层的五星村遗址和相当于河姆渡文化的第三至第二层牛头山遗址。越文化源自河姆渡文化,经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而趋于繁荣。越文化不仅对长江以南地区、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有重大影响,使长江下游东南地区成为中华文明的又一摇篮,而且也是惟一跨海北上进入朝鲜、日本,南下经台湾至东南亚、大洋洲走向海洋的文化。古老的文脉,面临海洋(杭州湾)的地理区位,使得作为越文化核心区域的上虞,在文化地理上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地位。 1、上虞是古代部落文化的重要衍生地。“舜避丹朱于百官”、“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通虞)乐,故日上虞”、“大禹治水驻夏盖山”等等,都证明上虞不仅是古代舜、禹部落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以舜、禹、古越等为代表的部落文化的重要衍生地。 2、上虞是春秋制造文化的中心之一。春秋以来,上虞一带的酿酒、烧瓷、制茶、冶炼等著称全国,牛山为当时越国的冶炼铸造地,金银山出土的刀、锄、镰等铁制工具,其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商代中期,章镇等地就用叠压“龙窑”烧制印纹硬陶和外敷青釉的瓷器,直接造就了汉代小仙坛一带越窑青瓷的滥觞,使其成为中国青瓷的发源地。 3、上虞是中国隐逸文化的重要平台。东晋时以谢安为代表的东晋群贤雅聚东山,和稍前的竹林七贤嵇康隐居广陵等,有力地推动和助长了中国隐逸文化的兴盛。 4、上虞是中国学术文化的一大苗圃。王充写《论衡》、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谢灵运开创山水诗、章学诚奠基近代方志学、杜亚泉创办《亚泉杂志》、罗振玉立说甲骨文、马一浮树帜国学等等,使上虞成为中国学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大苗圃。 作为越文化的核心区域,上虞的民俗基本趋同于长江以南吴越文化区的民俗,但就区域特色而言,又有其个性色彩。上虞民性素称敦厚,“习勤俭,重耕织;勤诵读,尊师友;廉耻为尚,气节相高”为其最主要的民俗特色 上虞虽为河姆渡文化和古越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极大多数居民一样,其真正意义上的“土著”少而又少,大多数为外来移民的后裔。自秦至南宋,上虞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外来移民迁入。一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将一批中原移民迁至杭州湾南岸绍兴、上虞一带;二是东晋和南朝期间,随晋室南渡的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两大家族从建康南迁江南,绍兴和上虞一带成为王、谢两氏的聚居地;三是南宋建都临安(杭州),绍兴成为陪都,南宋皇室在绍兴居住达一年零八个月,南宋政权统治者、文武官员、军队、随从等大量从北方迁入。此外宋将焦光瓒本率部降金,宋室贬其部率为“堕民”,迁入浙江境内的“堕民”大都集中在绍兴、上虞、嵊州一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虞的人文和文化除了以越文化为底蕴外,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外来的北方文化、中原文化南北融合、互相掺入的产物。事实上这恰恰也是上虞人文和文化的活力所在。
1.《诗可以怒--兼论屈赋的抒情特色》,《探索》1987年第5期,1987年10月2.《〈九章·涉江〉首章的错简与整理》《绍兴师专学报》(CN33-1017)1988年第2期,1988年4月3.《从对域外称呼的演变看历代中国文化心态》《古籍整理》1989年第1期,1989年6月4.《融方言研究于古汉语教学的尝试》浙江师范大学《高师函授》1993年第4期,1993年8月5.《说仁》,台北《思源》第47期,1994年12月6.《唐代浙东诗论略》《宁波大学学报》(ISSN1001-5124,CN33-1133/C)1995年第1期,1995年3月7.《说士》,台北《孔孟月刊》第34卷第1期,1995年9月8.《言语的歧义及其破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通讯》第35期,1995年9月9.《说礼》,《孔孟月刊》第43卷第5期,1996年1月10.《说和》,《孔孟月刊》第35卷第2期,1996年10月11.《〈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心解》《孔孟月刊》第35卷第5期,1997年1月12.《〈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章笺证》《孔孟月刊》第35卷第9期,1997年5月13.《〈诗经·魏风·伐檀〉“君子”考辩》《中国典籍与文化》(ISSN1004-3241)1997年第3期,1997年8月14.《“文化”的原典意义发微》日本东京《中国研究》(ISBN7-962-278-116-0)第31期,1997年10月15.《韩非思想平议》,《孔孟月刊》第37卷第3期,1998年11月16.《〈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章笺释》《孔孟月刊》第37卷第5期,1999年1月17.《〈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章心解补证》《孔孟月刊》第37卷第9期,1999年5月18.《〈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章疏证》《孔子研究》(ISSN1002-2627,CN: 37-1037/C)2000年第2期,2000年5月19.《〈论语·述而〉“文莫吾犹人也”章商兑兼释“子莫”》《华学》(ISBN7-80047-322-8)第四辑,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8月20.《歌诗之“类”与“六义”次第》,《孔孟月刊》第39卷第7期,2001年3月21.《孔门言语科考论》,台北《孔孟学报》2001年号,2001年9月22.《古“语”述论》《“孔学与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ISBN957-02-9417-5),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孔子诗论〉五题》《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ISBN7-80622-781-4),上海书店,2002年3月24.《春秋诗学经典命题释证》《中国学术》(ISBN7-100-03465-5/C173)第9辑,2002年第1辑,2002年3月25.《迹熄诗亡与春秋赋诗传统的终结》,《孔孟月刊》第40卷第10期,2002年6月26.《竹书〈孔子诗论〉刍议》《古代文学理论研究》(ISBN7-5617-3030-6)第20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12月27.《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校笺》台湾中研院文哲所《经学研究论丛》(ISBN957-15-1190-0)第11辑,台湾学生书局,2003年6月28.《竹书〈孔子诗论〉的论诗特点及其诗学史地位》台北《汉学研究》(ISBN7-108-02228-1)第21卷第1期,2003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CN11-4116/C)2003年第6期29.《释〈论语·泰伯篇〉曾子之“吾友”》,《孔孟月刊》第41卷第11期,2003年7月30.《读〈论语〉表微二则》,《孔孟月刊》第42卷第6期,2004年2月31.《读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二题》《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ISBN7-80678-213-3),上海书店,2004年7月32.《释“行有格”、“有耻且格”的“格”》《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ISSN1001-4403)2004年第4期,2004年8月33.《〈论语〉编纂年代考》,台北《孔孟学报》2004年号,2004年9月34.《从意象链看〈诗·召南·草虫〉的礼俗内涵》《古代文学理论研究》(ISBN7-5617-4031-X)第22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12月35.《从〈论语〉与古语的相关性看孔门的知识资源与话语背景》《儒林》(ISBN7-5607-3075-2)第1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36.《事类之“语”及其成立之证明》《淮阴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ISSN1009-7961,CN32-1605/T)2005年第4期,2005年8月37.《〈论语〉与古“语”关系疏证》,《孔孟学报》2005年号,2005年9月38.《回到常识:国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北京大学《国学研究》(ISBN7-301-09775-1/G·1648)第十六卷,2005年12月39.《〈国语·周、鲁、齐、郑、楚、晋语〉的结构模式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台北《汉学研究》(ISSN0254-4466 GPN2007200025)第23卷第2期,2005年12月40.《〈国语〉的文类及八“语”遴选的背景——从“语”的角度的研究》《文史》(CN11-16781K )2006年第2辑,2006年5月41.《〈论语·里仁〉“君子怀德”章考辨》《中华文史论丛》(ISSN1002-0039,CN31-1984/K)2006年第3辑, 2006年9月42.《〈国语·越语〉韦注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06年第5期, 2006年9月43.《〈国语·楚语〉韦注辨正》《长江学术》(CN42-1754/1-1)2006年第4期,2006年10月44.《〈孟子〉旧注商兑九则》《儒林》(ISBN7-5607-3300-X)第3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45.《〈国语·吴语〉韦注整理与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06年第6期,2006年11月46.《为了免于恐怖的自由——韩非思想平议》《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2006年第6期,2006年12月47.《语:一种古老的文类和教材——以言类之“语”为例》《文史哲》(ISSN0511-4721,CN37-1101/C)2007年第1期,2007年1月《新华文摘》(ISSN1001-6651,CN11-1187/Z)2007年第8期,2007年4月《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ISSN1000-4246,CN31-1889/C)2007年第2期,2007年4月48.《〈国语·晋语四〉韦注辨正》《传统中国研究集刊》(ISBN978-7-208-07490-3/K·1392)第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49.《〈国语·晋语三〉韦注辨正》《淮阴工学院学报(人文版)》(ISSN1009-7961,CN32-1605/T)2007第2期,2007年4月50.《〈国语·郑语〉韦注辨正》《古籍研究》(ISBN978-7-81110-319-9)2007年卷上,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51.《〈国语·齐语〉韦注辨正》,《文史》(CN11-1678/K)2007年第3辑,2007年8月52.《〈国语·晋语一〉韦注辨正》香港《九州学林》(ISSN1729-9756)2007年秋季卷,2007年9月53.《〈国语·晋语四〉“贞屯悔豫皆八”系本卦宜变之爻与不变之爻皆半说》《中国哲学史》(ISSN1005-0396,CN11-3042/B)2007年第4期,2007年11月54.《秦简〈为吏之道〉的思想史意义发微——从其集锦特色谈起》《浙江社会科学》(ISSN1004-2253,CN33-1149/C)2007年第6期,2007年11月《人大复印资料·先秦秦汉史》(ISSN1007-0648,CN11-4327/K)2008年第2期,2008年2月55.《〈国语·晋语二〉韦注辨正》《励耘学刊》(ISBN978-7-5077-6086-9)2007年第2辑,学苑出版社,2008年6月56.《〈国语·鲁语〉韦昭注辨正》《齐鲁学刊》(ISSN1001-022X,CN37-1085/C)2008年第1期,2008年1月57.《〈国语·晋语八〉韦昭注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08年第2期,2008年3月58.《徐元诰〈国语集解〉刊误》《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08年第4期,2008年7月59.《国语》公序本与明道本比较研究——以《周语上》为例澳门近代文学会《澳门文献整理研究暨数字化论集》(ISBN978-99937-27-11-8),2008年11月60.《国语韦昭注辨正》《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2009年第3期,2009年5月61.《孔子在川上叹什么》《学术月刊》(ISSN0439-8041,CN31-1096/C)2009年第10期,2009年10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ISSN1007-6689,CN11-4243/B)2010年第1期,2010年1月62.《古代言类之“语”的流传、变异及其思想史意义》《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2009年第5期,2009年10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ISSN1001-2893,CN11-4319/G)2010年第3期,2010年3月63.《国语》版本源流及公序本系统二子本之对比《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ISBN978-7-5445-1196-4),长春出版社,2009年12月64.《〈国语〉韦昭注辨正札记》《语文知识》(ISSN1003-6210)2010年第1期,2010年1月65.《历史真实,或者政治正确——文献记载与文本解读的两种取向》《社会科学战线》(ISSN0257-0246,CN22-1002/C)2010年第1期,2010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CN11-4116/C)2010年第5期,2010年5月66.《离骚》乱辞新解《绍兴文理学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 )2011年第5期,2011年9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ISSN1001-2893,CN11-4319/G)2012年第2期,2012年2月67.韦昭注 《国语》公序本二子本之对比《齐鲁学刊》(ISSN1001-022X,CN37-1085/C)2011年第4期,2011年 7月68. 《国语》分章商兑《古籍整理研究学刊》(ISSN1009-1017,CN22-1024/G)2011年第5期,2011年9月69.《〈荀子·大略篇〉研究》《文学遗产》(ISSN0257-5914,CN11-1009/1)2012年第1期,2012年1月70.《两汉的屈原批评及〈楚辞章句〉的解释取向》台湾政治大学《第八届汉代文学与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ISBN978-986-03-3870-6)2012年10月71.《吴越争霸史事系年考辨》《绍兴文理学学院学报》(哲社版)(ISSN1008-293X,CN33-1209/C)2012年第6期2012年11月72.《从论辩游戏五称三穷看〈天问〉的成因》《社会科学战线》(ISSN0257-0246,CN22-1002/C)2013年第1期,2013年1月《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ISSN1001-2893,CN11-4319/G)2013年第6期73.句践献给吴王的不是西施《光明日报》国学版,2013年11月4日74.《调腔早期传播时地考略》,与吴宗辉合作,第一作者《社会科学战线》(ISSN0257-0246,CN22-1002/C)2014年第12期,2014年12月75. 调腔声腔源流考述,与吴宗辉合作,第一作者《绍兴文理学院学报》(ISSN1008-293X,CN33-1209/C),2014年第5期,2014年10月
几类期刊是单位自己认定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在期刊认定上一般流行两种说法:一是核心与普刊。核心期刊又有不同的分类体系,如文科的有北大图书馆定制的北大核心和南大定制的CSSCI,理科的有科技源核心和国外定制的SCI、EI。在这些核心体系名录里的就是核心,其他是非核心。高校、研究机构比较认同这种分类。还有一种是国家级和省级。这个一般按主办单位算,主办单位是国家某个机构的就算国家级,其他算省级,这个分类有的中小学认同。在这两个大的说法下,可能单位会对期刊进行跟进一步的确认。什么a类核心b类核心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是大学学报,不是核心,算省刊。但学报出的不多,所以口碑上要比一般刊物强点儿。
专著: 《南明文学研究》,中华书局,2012年12月版。 《中华文化格局中的越文化》,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求真与问美:古典小说名著新探》,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 《清初诗坛:卓尔堪与〈遗民诗〉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7月版。 《金瓶梅新证》,黄山书社,1999年1月版。 论文: 《清初散文中枢:从李世熊看明遗民散文创作网络》,《浙江大学学报》2013(5)。 《2001-2011的古代小说研究》(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3(10)。 《古汉语环境中“文献”语义确解》,《新亚论丛》第13期(2012年12月,香港新亚研究所)。 《明清绍兴的人口规模与“士多”现象——韩国崔溥〈漂海录〉有关绍兴记载解读》,《浙江社会科学》2012(2)。 《〈且朴斋诗稿〉:遗民徐懋曙的诗史追求——稀见明遗民文学别集撷英之一》,《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4)。 《篡窃的文学经典:〈画网巾先生传〉并非戴名世原创》,《文学遗产》2010(1)。 《郭之奇抗清殉节的新材料》,《文献》2010(4)。 《吴越文化比较论》,《中国越学》第二辑(2010年4月)。 《秦末越地“换了人间”说献疑》,《浙江社会科学》,2009(2)。《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要。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术”——评〈明清辞赋述略〉》,《学术界》2009年第1期。 《神话的消解:诗史互证澄清一桩文化史公案》,《复旦学报》,2008,(2)。 《勾践“长颈鸟喙”别论》,《浙江师大学报》,2008年第2期。 《吴承恩:西游记著作权的发现——关于20世纪初小说考据学的省思之一》,《东南大学学报》,2008,(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5)全文转载。 《君王、臣子、庶民——遗民张岱历史散文书写中的对象考察》,《上海大学学报》,2007,(5)。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1)全文转载。 《南明文学文献的当代传播考略》,《西北师大学报》,2007,(5)。《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要。 《越国崛起: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范本》,《社会科学战线》,2007,(1)。 .《别一时代与文体视野中的张岱小品》,《文学遗产》,2006,(1)。《新华文摘》2006,(9)论点摘编。 《一个完整的南明文学观》,《学术论坛》,2006,(9)。 《匪夷所思的想象探戈:评盛鸿郎〈萧鸣凤与《金瓶梅》〉》,《文艺研究》,2006,(8)。 《伊何底止的指鹿为马:〈金瓶梅〉作者“萧鸣凤”说新证驳议》,《学术界》,2006,(4)。 《无中生有的政治“罪行”:〈金瓶梅〉作者“萧鸣凤”说新证驳议》,《明清小说研究》,2006,(3)。 《疏误明显、雕琢未周的大工程——〈全清词·顺康卷〉综检》,台湾大学《台大中文学报》第22期(2005年6月)。 《澹归〈遍行堂集〉的民族思想平议》,《南京师大学报》2005年第3期。 《从“五四”再出发:重评金圣叹的“腰斩”〈水浒〉》,《深圳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更考遗民删作伴,不须牛侩辱墙东”——清初“遗民录”编撰与遗民价值观传播新考》,《中国诗歌研究》第3辑(2005年8月)。 《清初诗坛中坚:遗民-性情诗派》,《复旦学报》,2004,(5)。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3)全文转载。 《“真诗”的探寻:清初明遗民诗论》,《中山大学学报》 2004,(5)。 《〈全清词·顺康卷〉指瑕》,《学术研究》,2004,(6)。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10)全文转载。 《雕琢未周、瑕疵明显的大工程——〈全明词〉、〈全清词·顺康卷〉疏误综检》(第一作者),《求索》,2004,(7)。 《清初明遗民诗人栖迟韶关丹霞山史事综考》,《华学》第7辑(2004年12月)。 《清初明遗民别集所见佚失曲目七种略证》,《中国文学研究》,2004,(3)。 《明清之际杭州卓氏四作家生平事迹考补》,《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2)。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8)全文转载。 《谁怜白骨掩黄沙——清初绍兴二遗民的生平与创作》,《绍兴文理学院学院》2004,(5)。 《全唐诗“红楼”意象与〈红楼梦〉命意发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大语言文化学报》第六卷第1期(2003年12月)。 《屈大均之友石濂:一位值得关注的清初岭南诗僧》,《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6)全文转载。 《越文化研究纲要》,《绍兴文理学院学院》,2003,(4)。 《张潮:从历史尘封中披帏重出的一代诗坛怪杰》,《苏州大学学报》2002,(1)。 《清初文学文献拾遗三札》,《文献》,2002,(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6)全文转载。 《续〈有关红学的新材料〉》,《明清小说研究》,2002,(3)。 《红学视野中的〈随园诗话〉版本》,台湾《古今艺文》,2002年第11期。 《佛家“论议”、“说话”考》,《复旦学报》,2001,(1)。《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3)摘要。 《唐五代通俗小说综论》,《海南大学学报》,2001,(2)。《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五期“高校学者论坛”重点摘要。 《曹雪芹祖籍“辽阳说”新证》,《红楼梦学刊》,2001,(3)。 《有关红学的新材料》,《明清小说研究》,2001,(2)。 《“林黛玉”创作〈葬花吟〉、〈五美吟〉有借鉴》,《东岳论丛》,2001,(1)。 《补〈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十一卷第4期(2001年12月出版)。 《〈随园诗话〉涉红材料真伪新考》,韩国《国际中国学研究》第3辑(2001年12月)。 《八卷本〈搜神记〉成书时代新考》,《文史》,2000,(5)。 《近年<金瓶梅>作者研究新说四种检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5)。 《浊秽厕神与窈窕女仙──紫姑神话文化意蕴发微》,《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4)。 《近年〈金瓶梅〉作者新说检讨》,台湾中央研究院《古今论衡》第4期(2000年6月出版)。 《民族主义:〈金瓶梅〉作者的隐微情怀》,《延边大学学报》,1999,(1)。 《〈金瓶梅〉作者的家乡酒》,《徐州师大学报》,1999,(1)。 《佛道教描写与〈金瓶梅〉的成书时代新探》,台湾大学《中外文学》第26卷第10期(1998年3月)。 《〈金瓶梅〉五十三至五十七回真伪论考》,台湾大学《中外文学》第27卷第4期 (1998年9月)。 《〈金瓶梅〉抄本考源》,《中国文学研究》,1998,(4)。 《〈金瓶梅〉地理原型探考》,《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8,(2)。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11)全文转载。 《小说家之外:〈金瓶梅〉作者的三重特殊角色》,《东岳论丛》,1998,(6)。 《论宋元明小说戏曲发迹变泰题材的流变及其文化意蕴》,《复旦学报》,1997,(6)。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2)全文转载。 《地平线下的风景——〈金瓶梅〉女性弱者形象浅论》,《东岳论丛》,1997,(3)。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8)全文转载。 《两宋时期新小说观念的觉醒》,《晋阳学刊》,1997,(5)。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评〈浙东唐诗之路〉》,《浙江社会科学》,1997,(2)。 《从〈金瓶梅词话〉的零碎语料看作品之影射背景与作者之边塞经历》,《华侨大学学报》,1997,(4)。 《梅香缕缕出金瓶:〈金瓶梅〉审丑-审美特色管窥》,《徐州师院学报》,1996,(3)。 《污秽西门府,纯洁〈金瓶梅〉:〈金瓶梅〉斥淫描写辨正》,《东岳论丛》,1995,(5)。《新华文摘》1995,(12)全文摘要。 《怪、力、乱、神:〈封神演义〉的文化品位》,《晋阳学刊》,1995,(5)。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6,(1)全文转载。 《再论〈红楼梦〉的非现实主义品格》,《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2)。《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5)全文转载。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三国演义〉主题再探》,《晋阳学刊》,1994,(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4全文转载。 《飞辩骋词客,说破三国梦——〈三国演义〉与传统重说文化》,《湖北大学学报》,1994,(2)。《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4)全文转载。 《也论〈水浒〉之为农民起义说》,《东岳论丛》,1994,(6)。 《评〈废都〉的艺术模仿》,《北京社会科学》,1994,(1)。 《〈三国演义〉塑造曹操典型一法》,《池州师专学报》,1994(2)。 《石头原型与文学传统》,《东岳论丛》,1993,(5)。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1994,(1)全文转载。 《历史的错失:作为伟大思想家的金圣叹》,《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1993,(3)。 《一部有严重错误倾向的小说:评柯云路〈陌生的小城〉》,《池州师专学报》,1993(2)。 《〈三国演义〉二题》,《明清小说研究》,1992,(2)。 《潘金莲:长在男权主义粪土上的恶之花》,《阜阳师院学报》,1992,(2)。 《忧伤情结与莲荷原型——席慕容的艺术世界透视》,《淮北煤炭师院学报》,1992,(3)。 《另一只眼:从超现实主义角度审视〈红楼梦〉》(上、下),《池州师专学报》,1991,(1)、(2)。 《刘勰心物感应说的文化根源》,《居巢学刊》,1991(4)。
几类期刊是单位自己认定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在期刊认定上一般流行两种说法:一是核心与普刊。核心期刊又有不同的分类体系,如文科的有北大图书馆定制的北大核心和南大定制的CSSCI,理科的有科技源核心和国外定制的SCI、EI。在这些核心体系名录里的就是核心,其他是非核心。高校、研究机构比较认同这种分类。还有一种是国家级和省级。这个一般按主办单位算,主办单位是国家某个机构的就算国家级,其他算省级,这个分类有的中小学认同。在这两个大的说法下,可能单位会对期刊进行跟进一步的确认。什么a类核心b类核心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是大学学报,不是核心,算省刊。但学报出的不多,所以口碑上要比一般刊物强点儿。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是副厅(地)级别的期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要用心去学,你就是最好的。金猴献瑞,吉星临门。祝你学业进步,马到功成。
鲁迅杂文集 全集
绍兴文理学院正式更名绍兴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是一所由绍兴市举办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绍兴人文荟萃、文化灿烂,可是,在高等教育方面,绍兴非常落后。
截至目前,绍兴还没有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大学指具有博士授权的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绍兴校区还没有建好,所以,绍兴文理学院已经是绍兴市非常好的高校了,作为绍兴地区高等教育的领头羊,绍兴市非常关注和支持绍兴文理学院的发展。
绍兴文理学院在2013年正式拿到硕士学位授权资格,学科建设正式起步,该校现有“工程学”一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对于一所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来说,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不仅如此,该校研究生占比已经满足了教育部规定的5%指标,甚至大大超过了这个指标。
在同类高校中,绍兴文理学院的综合水平是比较强的了,如此强大的实力也让该校在科研领域内硕果累累!
(注:所谓同类型高校中,指的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比如浙江科技学院、宁波财经学院、浙大城市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温州理工学院等等)。
近日,绍兴文理学院教师在Nature Index期刊《Organic Letters》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论文,这篇文章的英文全名是“Visible-Light-Induced α-Amino C–H Bond Arylation Enabled by Electron Donor–Acceptor Complexes”,这是一篇化学领域内的学术文章,由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冯高峰课题组产出。
这篇文章的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虽然不能与国际顶级期刊相比,但是,对于绍兴文理学院来说,这也是一次科研之旅,体现了该校孜孜不倦的科研追求。
强大的科研水平是更名“绍兴大学”的必要条件,绍兴文理学院已经满足了更名大学的各种条件,该校正在等待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核,后期的程序还有专家组投票、教育部整理公示,一般来说,公示期需要半个月,公示期结束之后,如果社会无异议,教育部则会正式通知更名成功。
绍兴文理学院(Shaoxing University)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一所由绍兴市人民政府举办,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普通制综合性高等院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绍兴文理学院研究生的报考条件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院校简介:绍兴文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普通全日制综合性高等学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9年创办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鲁迅先生曾出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1996年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与绍兴高等专科学校等合并建立绍兴文理学院。2000年绍兴卫生学校、上虞师范学校、绍兴市城乡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相继并入。2005年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坐落于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拥有风则江(河东、河西区块)、南山、兰亭、上虞等4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亩,校舍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约万册,各类中外文电子期刊万册,资料数据库49个。设有16个二级学院。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万人。另有独立学院(元培学院)和1家直属附属医院。二、报考条件:(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以新生开学报到时间为准)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或2年以上的人员,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具有所报考专业6门本科主干课程合格成绩单(需有进修学校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二)报名参加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代码105开头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招生目录中相关要求。有特殊招考要求的其他专业(方向)也在招生目录相应处注明,请相关考生关注。(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四)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截止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2022年我校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临床医学专硕中的急诊医学、全科医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临床检验诊断学、放射肿瘤学、超声医学、核医学领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除外)均接收推免生。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优秀论文的标准一是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创新是答辩委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论文研究存在的价值是你的研究比前人又进了一步,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劳动,固步自封。创新又可以继续细分为理论创新、研究视角创新、增加解释变量等方面,不同阶段对学生论文创新性的标准有所不同,本、硕、博三个阶段对毕业论文的创新性逐级增加,其中博士生阶段基本要求有重大理论创新的。二是论文的实用性。除了论文的创新性,如果所学领域属于社会科学范畴,那么老师答辩是还会问你,你的论文对解决了什么现实问题呀?论文实用性之所以重要:一方面因为社科的写作逻辑一般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论文只有创新性而没有实用性,那么你可能陷入了为创新而创新的困境之中;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论文没有解决什么问题,那么在研究建议部分应该如何提出建议呢?老师会说,你的研究结论和研究建议完全是两张皮!三是论文的流畅性。一方面指论文写作逻辑的流畅。研究的每一个步骤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有的毕业生研究步骤前后不连贯是极其不好的现象;另一方面是论文行文下笔的流畅。要求语句通顺,无病句!四是论据的丰富性。在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要对已有研究成果做系统性回顾,包括国内和国外两个部分,有的同学因为英文比较差,也就忽视英文文献的总要性,但是老师们最关注的恰恰就是外文文献部分,你却没有!五是论文的规范性。一方面,论文的规范性是按照一定规范,对论文进行排版,可以算是对论文的最低要求了!另一方面是不违反毕业生论文管理办法,不出现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
悠悠新昌江畔,青青独山脚下,座落着一所精致而美丽的学校——礼泉小学。礼泉小学占地面积不大,学生人均使用面积不足2平方米,但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墙一廊莫不充满生机,充满朝气,充满艺术的气息。因为近年来,学校本着“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全面加特长人才”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进艺术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加强领导,创设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品质,良好的校园环境必不可少。因此,在校园的环境设计上,学校领导与美术教师一起,作了精心的安排。走进学校大门,你便能看到一道十多米长的艺术长廊。长廊上张贴着美术、书法兴趣小组同学的最新作品,内容每月更换。最有特色的是学校的三条楼梯,老师们给它们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从左到右分别叫音舞桥、数奥梯、奥运路。楼梯两边的墙上贴满了同学们在县级以上体艺比赛中的剪影。学校各楼层的走廊上,则挂着经过精心装裱的优秀的书画作品,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道德熏陶。
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在艺术教育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教育器材,如钢琴、电子琴、各类管乐器材,各种美术石膏像以及模具等等,学校组成了合唱、舞蹈、管乐、电子琴、二胡、书法、美术等众多活动小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于2002年初成立了教工乐队,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安排每周二、四集中训练,并请专家来校指点。通过老师们的刻苦训练,首次亮相纪念五四运动八十三周年文艺汇演便首获成功。在2004年教育系统元旦文艺汇演中,乐队再次以出色的表演荣获演出一等奖和创作奖两个大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我校教工乐队的成立,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而且拓展了青年教工的视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与艺术氛围,为我校的艺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追求卓越,铸造精干的艺术教师队伍。
对于一个有着良好声誉的学校而言,艺术教育是对外展示的一张重要的名片。因此,如何铸造一支精干的艺术教师队伍,是学校领导极其关注的一个问题。学校现有两个专职美术教师、两个专职音乐教师,全都是大专或者本科学历。
学校领导主动关心艺术教师的成长,经常性安排他们外出学习培训,组织进行青年艺术教师进行说课比赛,上研讨课、汇报课,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共同提高。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学校专门安排两位艺术教师参加市级培训,这在全县农村中小学中是不多见的。在专家和骨干教师的指点下,各艺术教师自身也不断努力,加强修养,认真学习各种艺术教育理论,及时了解教改信息,积极实践,认真撰写论文,迅速成长并走向成熟。近年来,我校艺术教师中涌现出县教坛新秀一人、县十佳青年歌手一人、县素质比武全能二等奖一人、绍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一人。其中章晓东老师的水彩画获全国美术书法大赛金奖,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当代优秀书画艺术人才”称号。章晓东老师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设计的一年级美术《让大家认识我》在县新课程创新教学大赛中脱颖而出,代表新昌县参加绍兴市新课程创新教学大赛中获得市一等奖,梁新叶老师执教的美术《未来的少年宫》获得新昌县优质课一等奖。教师所撰写的论文及案例也频频获奖。近年来,我校艺术教师共有近二十篇论文在县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章晓东老师的论文《美术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发展》获绍兴市优秀论文一等奖,章晓东老师的论文《透视自主合作探究的美术教学策略》等二篇论文获县一等奖,梁新叶老师的《快乐地创作和创作的快乐》等三篇论文获新昌县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章晓东老师的美术论文《谈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地建设》入选《中国教育科研成果汇编》,并荣获一等奖。
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阵地,我校的艺术课程一贯认真执行课程设置计划的要求,坚持开齐开足课时。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们认真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组织教学,在课堂上充分使用学校现有的仪器、设备组织教学,同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视唱、美术的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好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学校教导处不定期地进行随堂听课。
三、整体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为了积极响应县教体局加强艺术教育的号召,全面深化和活跃多元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礼泉小学克服重重困难,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普及加提高”的艺术教育实践策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学校把普及的重点放在了竖笛、口琴、口风琴等易学的乐器上。自去年起,学校开展了“班班有歌声,人人会乐器”艺术教育活动,学校要求在老师推荐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基础上,每位学生选择一种乐器,在音乐老师和班主任的指导、督促下,每周安排两到三个中午的时间集体练习,使学生度过一个个轻松又愉快的午休时光。提高教育则把重点放在了学校社区教育活动,学校有二胡、电子琴、舞蹈、合唱、绘画、书法等10个艺术类活动小组。学校要求各活动小组定期进行作品展示活动,向全校师生展示学习成果。学校努力使这项活动形成制度化、常规化。每学年末,学校组织举行一次才艺展示活动,才艺展示内容丰富,有个人才艺展示、“小百灵”合唱比赛和乐器达标检测活动,为同学提供一个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活动深入有效地发展。
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促进了学生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地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县教体局在文化中心隆重举行了元旦中小学生歌咏比赛。我校的“爱乐合唱团”也参加此次比赛。比赛中,队员们不畏强手,以朝气蓬勃的形象和一支活泼欢快的《采山谣》,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在高手云集的几十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喜获一等奖。更可喜的是,胡臻昊同学的独唱《这片胡杨》同样表现出色,他在舞蹈队员优美舞姿的衬托下,用高亢的歌声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最后以优异成绩获得个人节目的第二名。学校也因此获得了团体优秀胜奖。
近年来,礼泉小学在新昌县各类艺术比赛中屡获佳绩,共有一百多人次在县级以上美术比赛中获奖,其中绍兴市中小学生绘画比赛中获一等奖6人,学校多次各级书画比赛优秀组织奖,四次荣获县元旦文艺汇演一等奖。同时,学校在各项工作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