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可以去查阅一些图书的资料来总结,当然还有个比较快捷的办法是去参考下《中 共 党 史知识影像卡牌》的内容,它里面选取的都是党在百年历史中的重要会议及重要事件⌄并做了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等关键知识点的提炼,还可通过手机扫描卡牌上的二维码,查看相应的党 史知识短视频来获取更加丰富的拓展内容。《中 共 党 史知识影像卡牌》中的卡牌文字及视频内容经过了中 共 党 史出版社的审核,你作为参考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内容上肯定是真实可信有保障的。
回眸党史,感恩今天在这繁花似锦的七月,我们共同的母亲—伟大的党迎来了她九十周岁的华诞,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一起为我们的党祝福,贺寿!今天我们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沐浴着晨曦的阳光,唱着春天的故事,我心情是那样激荡。然而,回首眺望走过去的历程,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两次的世界大战,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无数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从此,我们的祖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看到了金菊含笑,听到枫叶流丹,闻到硕果飘香。还有那抖擞的雄姿震憾,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我欣喜地发现,20世纪也是充满活力和经济飞速的时代。它在灿烂的古代文化,有巨大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有实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京九铁路,世纪之交的经济大动脉,在城乡结合处拉响了充满企盼与追求的汽笛;三峡工程描绘着经济开放的轮廓;浦江开放,将中国改革开放继往开来;香港、澳门的回归雪洗了百年耻辱;奥运会领奖台上飘起的五星红旗,给雄鸡形的版图上镀上了金灿灿的色彩。还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明;海森伯量于力学的创造;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登上了月球的阿波罗与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抗洪的英雄伟,把人类文明推上了历史的巅峰,一个又一个杰出谷物,为人类社会树起了不朽的丰碑。回眸昨日,祖国成就辉煌,展望明天,我们豪情满怀新的世界,新的千年,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因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才竞争日趋激烈,那科教兴国该是治国兴邦的重大决策。新的世纪,我国要加入世界中等国家的列行,还有祖国宝岛台湾也即将回到母亲的怀抱。原子能、现代航天、分子生物、微电脑、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都在期待着我。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感慨万千。面临科技发展的第五次浪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说明人才是何等的重要,它是国家的财富,是振兴的希望。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起世经重托,我们要跨越世纪的一代,是21世经的真正主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时代、人类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做个新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让我们以满怀豪情再创新世纪的辉煌。====================================================================================================================================================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事迹,让我们不由的想到我们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新中国”这是一首我们小时候就喜欢唱的一首歌,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党带领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让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我是得得确确感受到了生活的大变化啊,上小学的时候,我家的家境很不好,家住的是土坯房,而且房间里已经有个很大的裂口,我没天都提心吊胆的,由于那时小,生怕房子在下雨的时候倒了,有时放假的时候我去亲戚家玩的时候,下雨的时候我都会不禁的哭出来,因为我担心我家的房子,上学的时候一天只能带一毛钱去学校,有时候去学校把一毛钱都给剩下来,那时的我认为只要有一点荤菜就是好日子,我还知道我的一个新书包陪伴我走过了6个春秋,帮我度过了我的小学生活,那个书包现在还被我保存着,那上面的补丁清清楚楚,而且一次又一次缝的针线都看的很明显,那时候更不用谈什么名牌了,衣服都是破了补了继续穿,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小时候的裤子是很容易破的,所以裤子上的补丁最多,每当妈妈说要跟我买衣服的时候都特别的高兴,所以穿上新衣服的时候也会特别的珍惜,我就觉得那时的我们很容易满足,有手机的家庭都特别的少,有个座机都算是很不错的了,每次有电话还得到村长那里去,在学校学习也是更不用说,我们在学校连电脑都没碰过,也没有多媒体教学,想想当时我们的铅笔都是用到最后不能用为止啊,还有就是我们的公路都是大坑小坑而且下个雨根本就不能出去,到处都是泥巴,出行特别的不方便,这对于我们农村来说是一件很大的事,很多东西弄出去买的时候就增加了运输费,这些种种我们现在都看不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生活在逐渐的变化,我明显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在这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我看在眼里的,现在的我们和以前比都不能比啊,我们不仅每天的生活改善了,天天能够吃好的喝好的,而且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吃,有些东西我们现在都吃腻了,所以现在挑食对我们来说是常事,很多小孩子都挑食,就跟我们的父母跟我们说的一样的,“你们现在的生活好啊,想当年我们连一口饱饭都吃不到啊,你们现在还挑食”现在我们才真正体会到父母说那话的心情啊,现在当我们看到现在的小孩子有好吃的有好喝的有好玩的,我们就是很羡慕他们生活在好日子,他们都是天天穿新衣服,背着新书包上学,而且上学还有爸妈接送,根本不像以前的我们,身上看不到一点补丁不说,差不多大部分的都还想着要穿名牌,我家的房子也是由最初的土坯房变成了现在的水泥房,而且现在家家户户都会有手机了,有的农村家庭甚至有了家庭电脑,空调,冰箱,这些以前只能在城里看到的家用电器,因为国家出台政策家电下乡有补贴,所以大部分家庭都加入其中了,而且大部分家庭都实现机械化了,农田的耕种收割都实现机械化操作,家家户户都用摩托车替代了原来的自行车代步,这让我们都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在学校,小学的时候学生就开始学习电脑的操作和英语的学习,这是知识的进步啊,让我们从小就能学到很多知识,教室里都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只要一个按键就减少了老师板书的时间,这样也加快了学习的效率,现在国家有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农村小孩接受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全免,交通现在是越来越便利了,可以不用走路,车直接开到家门口,而且都是修好的沥青路,现在国家还实现村村通公路,使得我们的交通更方便了,同时也取消的农业税,减轻了农民很多负担,这些种种变化无不体现党对我们人民的关怀,这种生活上的大改变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是党的正确领导让我们有了今天这样大的改变。在这段时间,党为了人民能过上好的生活,出台了许多政策关心农民的生活水平,这些政策的的提出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是党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要在党的90华诞来临之际,祝福我们的党永葆青春,发展的越来越好。====================================================================================================================================================也许我们都是同时代的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安定富裕的社会里,我们不懂得什么是战争,什么是苦难。从小党在我心中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刚开始对党的认识是由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与一名名英雄人物而组成的,在小学课本中我们认识了董存瑞和黄继光;在电视的荧屏上我们认识了小兵张嘎,知道了他的机智聪明,把日本兵搞得手足无措;还有英雄王二小,类似的人物,那时大家都喜欢看这种片子,我们还老是问爸爸妈妈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些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故事和这些闪亮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深深的扎下了根。每当英雄人物的出现我们总是很兴奋,似乎看到了曙光,看到了一股能带领我们走向胜利的曙光……记得学校有一次歌咏比赛,要求每个班选派一首参赛曲目,我们班选了一首老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比赛时大家都是那么努力的唱,令人振奋的是,我们的歌得了全校第一,我荣幸的代表全班去领奖,我很清楚的记得当时校长紧握着我的手,语重心长的跟我说“要跟着党走,做党的好孩子”。虽然只是一句如此简短的话,但这却引导了我一心向往入党,一心向党组织靠拢,一心想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渐渐地,我长大了。从历史课上,我得知了共产党的历史,这是怎样一部光辉的历史啊!它是革命烈士用血和泪谱写而成。不知是历史选择了七月,还是七月选择了历史,就在八十多年前的七月,这个光荣的政党诞生了。几经挫折,几经磨难,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从遵义会议到万里长征,她就这样一路风风雨雨地走了过来。因为在她的心中装的是中国人民,在她的肩上,担负的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命运。从那以后,党在我心中开始真正无比崇高起来。党在我心中是一位饱经沧桑而又百折不挠的母亲。她自诞生的那天起,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日益成长,领导了艰苦卓越,震惊世界的中国革命,为推翻长期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而浴血奋战,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让中国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在新中国成立后,她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中,为实现富民强国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她巍然不动,力挽狂澜,成为共产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在列强逞凶,恃强凌弱的时候,她凛然不屈,坚决抵制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构筑和平与发展的社会蓝图。她用勤劳勇敢的双手,为我们创造幸福家园;她用宽大丰满的羽翼,为我们遮挡风风雨雨!党在我心中是永不驻足的行者,在漫漫征途中上下求索。党从客观实际出发,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主义值得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制定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集中体现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总是不停地在探索中发展,在改革中进步,一步一个脚印,逐步丰富和完善自我。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理论思想的提出,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革命理论,正是这伟大理论,指引中国跨上了波澜壮阔,宏伟壮丽的社会主义道路。八十四载风雨兼程,八十四载辉煌伟业,党象一颗璀璨的明星,刺破夜空点亮黎明;象一只勇敢的海燕在大海上搏击狂风暴雨;象一只经久不息的号角,始终吹奏着时代的强音。虽然在这八十四年的历程中,有过坎坷、有过曲折,而且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与危机共存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都经受住了各种严峻的考验,正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走向小康,实践证明,党是英明的,决策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飞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富裕和进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已经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说到这里不仅使我想起了二十年来我们家乡的变化,瞧那一条条宽阔的公路,一座座参天大厦,车水马龙的景象,想象不出以前都是一片田野,被几条乡间小路划分为几块,一到春夏天这里就都是蛙叫声,此起彼伏……勤劳的农民在这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偶尔拉过几只牛,哞哞的叫两声。就是这么几年的时间,一切仿佛都变了,经济繁荣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现代化的楼群,整片的居民小区相继落成,市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多数人都有房有车了,手机人手一个,我真的很难想象,甚至在我出来读书的几年,家乡也都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我想不出来如果不把这种贡献归党的话,还能归谁?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不由会想起老前辈革命同志的丰功伟绩,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祖国解放事业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生活,他们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可是他们的精神却没有消失,而是化为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在所有中国人心中飘扬,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在新中国发展下的今天,我们涌现出许多为党为祖国奉献一生的好党员,好干部,他们不图名不图利,只是为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为了完成党的事业,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年华甚至生命,这就是中国党员的气节和精神,他们的人生是壮丽的篇章,是无悔的一生。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他们为党书写着一篇篇不朽的文章,永垂史册,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任长霞。她关爱百姓、惩恶扬善;作为一名新时期人民警察,她无私无畏、勤勉敬业、乐于奉献;作为一位母亲一位女儿,她乐于奉献、舍小家顾大家。任长霞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学习的好榜样。人们常说,好人一生平安。而她——真正的好人啊,却不平安。因为她把平安献给了人民!为了人民的平安,她却不平安。人民不安,她心难安。人民不安,她心不甘!有了她,人民平安;有了她,人民心安!她同雷锋,为人民奉献一切心甘情愿!同焦裕禄,为人民鞠躬尽瘁披肝沥胆!“中原女杰嵩山出,巾帼英姿看登封;凛然雄威震邪恶,浩然正气贯长虹。立党为公心无私,执法为民情最重;缤纷彩霞映红日,铿锵玫瑰香更浓。”这句话是对她最好的写照。我们赞赏共产主义的公而忘私;提倡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对任长霞同志的英雄事迹,必须大力提倡,号召各行各业认真学习。学习她——为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为国家的长远利益舍得奉献。学习她——舍小家,为大家。学习她——公而忘私,鞠躬尽瘁。更要学习她那种——尊重法律文本,维护法律尊严,坚持为民做主的大无畏精神。她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腐败也不是社会主义,专制更不是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是几代人中国人的梦想,真正的社会主义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去圆这个梦。中共中央为了是中国共产党他能在新时期新困难面前轻装上阵,迎接更为艰巨的考验,决定在全党范围开展一次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一场轰轰烈烈规模空前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始了。我作为他的一名积极分子深刻认识到了这次教育的重要意义,坚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他”的《章程》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他”的宗旨,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自身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相信通过这次教育,我们党会更先进、更文明、更具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时代在前进,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人民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但是,无论环境怎样变,条件怎样变,思想怎样变,党在我心中这点肯定不会变!虽然我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是我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鞭策自己,改善自己,不断提高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愿意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在生动火热的改革建设中经受洗礼,接受锻炼,在党的哺育下茁壮成长。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只有早日加入共产党,将自己融入党的怀抱,在党的领导和指挥下,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发挥自己的才干!学习使人智慧,知识使人强大,信念使人坚强,理想使人升华,无论我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不会退缩,因为党永远在我心中。
本期关键词是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 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当前社会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径。 本期分别从教育、哲学、经济、行政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遴选代表性选题若干篇。让大家通过大家、名家的选题,对“共同富裕”这一选题方向有明确的了解,供自己开展学术研究作参考。|1|【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共同富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演进 摘要: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渊源。从共同富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演进来看,"站起来"是"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起点;"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共同富裕"思想的策略性推进;进入新时代,则根据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开启了"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推动。 [1]郝宇青.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J].共同富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演进,人民论坛. 2021,(28):24-27|2|【行政学】 基于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 摘要:社会保障是国家反贫困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途径,在推进共同富裕中担当重要职责。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社会保障制度,1980年代之后逐步进行改革,实现了制度转型和惠及范围扩展,促进了共同富裕。但应该看到,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不足,对改善全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贡献不大。今后应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的社会保障体系。 [2]何文炯等.浙江大学[J].基于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江淮论坛. 2021,(03):133-140|3|【哲学】 关于共享发展的哲学反思 摘要:追寻共享发展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但是,当前实现共享发展仍面临着少数享有、片面共享甚至有些人不劳而获、急于求成等诸多问题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共享发展的哲学理念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其主客观原因,在逐步达到理念与现实、局部与整体、改革与发展相对平衡的过程中,破解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实现共享发展,追寻共同富裕,不仅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有助于在全球发展基础上实现全球共享。 [3]李佳娟.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关于共享发展的哲学反思,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1(02):23-29|4|【教育】 百年党史中的浙江印记—— 从红船起航地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摘要: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地域小省,以自己的独特窗口,展示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并在重要历史时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4]俞红霞.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J].百年党史中的浙江印记——从红船起航地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档案. 2021,(05):10-13|5|【文化学】 中国特色乡村文化振兴道路的内在机理与推进策略 摘要: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引导。推动中国特色乡村文化振兴道路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不断解决发展成果尤其文化成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举措。中国特色乡村文化振兴道路是在党领导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拓展和加强的,它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推进中国特色乡村文化振兴的政治保障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价值指向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础内核在于坚持厚植文明乡风,基本态度是坚持渐续发展。中国特色乡村文化振兴的推进路径包括政策保障、党建文化引领、农民主体力量支撑、物相附着涵养和产业带动。 [5]周柏春.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中国特色乡村文化振兴道路的内在机理与推进策略,学术交流. 2021,(07):141-150+192|6|【伦理学】 论共同富裕及其道德内涵 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后确立的全面性社会道德理想,它是革命道德传统的新发展,体现了执政党对全体国民的道德承诺和政治担当。然而,作为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的共同富裕,主要是在精神信仰和道德理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各个阶层的参与,其间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要明确划分政府失灵区和市场失灵区,发挥共同富裕在现代中国社会的价值统领作用。 [6]段希.中山大学哲学系[J].论共同富裕及其道德内涵,广东社会科学. 2016,(02):53-59|7|【社会学】 迈向共同富裕—— 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行动和路径的社会学思考 摘要: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将成为我国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成败。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两大关键举措。此前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只提农业现代化,现在则开始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并重,其背后的原因是两者之间尚未实现有效的连接、转换和相互支持,而这是摆在当前乡村振兴发展道路面前的关键难题,亟待破解。本文从农村社会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多元实践行动主体及其关系,旨在揭示未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可能路径,并提出相应的有关政策创新的思考和建议。 [7]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J].迈向共同富裕——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行动和路径的社会学思考,社会学研究. 2021,36(02):29-45+226|8|【马克思主义】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生动诠释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共同富裕百年探索实践,是忠实坚守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为指导、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化解共同富裕阶段性难题的光辉典范,是归根到底马克思主义"行"的生动诠释。 [8]蒋永穆.四川大学经济学院[J].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生动诠释,人民论坛. 2021,(28):31-33
靳靖【摘 要】建国后在解放区继续开展的土改运动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大有不同,它继承了先前的经验教训使土改开展的更加具体化、科学化。【关键词】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研究我们研究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如今学者们对土地改革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本综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汇总分析:一、文献史料汇编的参考价值土地改革结束后陆续出版了相关的史料汇编,其中包括全国性史料及各地区性史料,全国性土改史料汇编有《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本书收录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三个时期有关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的政策、法令、条例、指示、决议、总结等文献史料463件”[1],其中建国初期共计100余篇。《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会议文件汇编 第1册 1949年10月至12月 第一次至第十三次会议》[2]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会议文件汇编 第5册 1951年7月至12月 第九十二次至第一百一十七次会议》[3]汇集政府会议文件百篇。《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 1949-1957 上》[4]收录了1949年至1957年农业相关文件。除此之外,华东、西南、中南、西北各解放地区的资料汇编也有不少,但主要是省级文件较多,本论文研究的赣南土改所属区域是中南区,就中南区来看史料有《土地改革重要文献与经验汇编 上》[5]、《土地改革重要文献与经验汇编 下》[6],本书分上下两册,收录了中南各省的政策、法令、方针等,集中性较强。《法令汇编1951》[7]汇集中南区民政、土改、司法、检察、人事、财政、粮食、税务、工业、农林、水利交通、文化、卫生的相关法令。《江西省土地改革方案》[8]收集了江西省土地改革的方针、要领、程序、机构等。《江西党史资料 第31辑 江西土地改革》[9],收录了江西土改相关政策同时把江西的土地改革过程描写的比较详细,值得借鉴。这些珍贵的史料汇编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宏观上的参考价值。二、从传统范式角度看土改对于土改研究最多的就是对中国土地改革的全国性、总体性评价,基于传统革命性和政治性研究范式,内容主要包括土改过程、土地政策、经验总结等。例如:胡伊默《土地改革论》[10]共分为十五章讲述了不同国家特殊时期的土地改革历程,例如英国圈地运动、法国大革命的土地改革等等,同时提出土地改革与农民间的问题以及中国目前的土地改革问题与基本任务。张永泉、赵泉钧《中国土地改革史》[11]阐述了旧中国的农村现状、土地改革的历程和基本经验。杜润生《中国的土地改革》[12]分为四大部分,探讨了中国土地改革的社会依据,对建国前期和建国后期分别各用一大章节详细的阐述了相关政策、方针、问题及成就,以及中国土改的基本经验。罗平汉《土地改革运动史》[13]先后对中国土改前后进行论述,其中对土地改革老解放区论述的较为详细,建国后期的论述较为简单。董志凯、陈延煊《土地改革史话》[14]对中国建党到建国初期各阶段的土地改革分章节阐述,宏观把握了土地改革的全局。陈榕甫《土地改革后的中国农村》[15]用12个部分描绘了土改后中国农村从政策制度、生产、生活、思想、教育等方面的新气象新面貌。迟文《浅论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6]通过阐述阶级的划分及土地法的变更,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扭转,提供了机遇。李良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7]阐述了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新政策调整,特别关注富农政策、财产分配政策等的实行及遇到的阻碍如何顺利排除,大大提升了劳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上都是对中国土改的宏观把握,重点阐述中国土地改革的历史进程,都较细致的描绘了建国初期的土改改革运动,强调土改的政治性以及土改对中国未来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三、从区域性研究角度看土改有不少学者把研究土地改革的目光转移到某个省、某个县甚至于某个乡,在书籍、期刊和论文中都有不少相关研究。马英庆《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18]以恒台县抗日战争胜利后至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斗争作为历史背景,通过描绘恒台各镇土改运动中的人物事件反映出土改制度给人们带来的成果和经济发展。沈彭主《广东农村土地改革实践与理论》探讨广东农村土地改革如何实践的以及相关论文集。“前半部分讨论了当前广东各地农村宅基地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和应对对策;后半部分主要讨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现状、对策。从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中,读者可以看到广东农村土改的历史轨迹和出路。” [19]杜景川、邵文臣、徐波《山东的土地改革》一书中“清晰的梳理了山东省从土改到彻底完成的历史进程,并对土地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了介绍。” [20]赵增延《建国初期侨乡的土地改革》[21]通过对其土地占有关系的研究及阶级划分、总结历史经验,有益于深入研究华侨史及制定侨务政策。美国作家写的《翻身 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22]一书中描绘了华北某个村庄的土地改革历程及乡村变迁。除此之外,还有张学强《乡村变迁与农民记忆 山东老区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23],洪鉴、徐学初《建国初期四川的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变动——当代四川农村现代化变革之个案分析》[24],吴健《建国初期合肥农村地区土地改革述论》[25],范连生《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中党的民族政策的推行——以西南民族地区为中心》[26],杨峻岭、刘剑《基于建国初黔东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改革研究》[27],王洁、张舵《台湾土地改革及其经济绩效》[28],以及研讨城市郊区的区域性文章冯绍霆《解放初期上海郊区土地改革实证研究》[29],罗忠敏《北京郊区土改运动纪略》[30]等等。总结以上区域性研究文章,大部分学者乐于研究较发达的省市区,大多集中在河南、湖北、广东、福建、北京、上海、台湾等地。而研究欠发达地区如江西省的文章屈指可数,研究赣南区域土地改革论文就更少了。目前研究赣南地区的只有万婷婷《瑞金沙洲坝土地改革研究》[31],探讨了以沙洲坝县为研究对象的土改历程,分为土改前、土改中及改革后期的一系列内容及影响。研究中南区及江西的有尤国珍《新中国土地改革中中南区保存富农经济政策法执行情况解析》“以中南区为典型,从中南区农村的客观情况和地方领导人主观思想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中南区保存富农经济的执行情况。”[32]还有江光亮《抗美援朝运动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影响初探--以江西省为例》,刘诗古《国家、农民、与“工商业兼地主”—南昌县土改中的“清算”斗争》,程莎莎《解放初期南昌市郊区土地改革研究》,黄伟英《社会动员与乡村变迁:1927-1953年的赣南社会》,刘诗古《征粮、“春荒”与减租退租:对土地改革的再认识——以1949-1951年中南区为中心》。[33]四、从多元化角度看土地研究近几年出现了不少多元化角度的土改论文,突破了以往的革命及政治范式,而侧重现代化范式下的社会史、经济史、历史学、传播学等角度进行剖析,涉及主要人物、民众心理、思想教育、知识分子、群众动员等不同视角探讨。如尹进的《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从社会史角度出发阐述了桂林地区因土改给乡村社会带来的政治、经济、教育等的变化。佘君《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试从现代化的角度重新解读建国初土地改革运动,指出土地改革运动史是中国百年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土地改革的完成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由土改到合作化是中国现代化模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样是现代化范式的《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作者是美国作家弗里曼,“该书考察了1935年至1960年华北平原农民的生活。研究了华北平原的社会状况,重点放在一些家庭、村民和当地干部是如何置身于带来生存机遇的、新产生的社会主义之中的。”[34]以相关重要人物为研究对象的土改论文有秦宏毅的《论邓子恢的土地改革思想》评论了邓子恢的土地改革思想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为其农村发展意义重大。郑群、刘子健的《叶剑英在土改中保护华侨》阐述了在土改斗争中叶剑英坚持“团结广大人民”的思想如何来保护华侨。何薇、马先睿的《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的思想主张及其历史作用》分析了他的思想主张及“这些思想主张为中国共产党完成土改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理论。”任芳葳《论建国初期土改运动对现代新儒家的影响——以冯友兰、梁漱溟、贺麟为例》通过对三位新儒家重要任务的分张阐述,表明“土改是现代新儒家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是思想改造的实践平台”,探讨的角度比较新颖,较少人涉及此内容。张鸣《动员结构与动员模式——华北地区土地改革的政治运作(1946-1949)》从群众动员角度强调了土改的动员机制。王懿凡《道义经济与理性小农视角下的土地改革》“从道义经济与理性小农的视角探讨了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期间农民们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与行为选择,并分别在村庄共同体的意义上、以及生存伦理与理性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改革时期出现的生存小农与理性小农的选择差异”。角度比较新颖。崔晓麟《土地改革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论述了土地改革与知识分子间的密切关系及相互作用,角度比较新颖。刘一帆《传播学视阈下的东北土地改革舆论动员》“基于传播学的视角,发现中国共产党对东北农民所进行的舆论动员工作途径包括通过启蒙阶级意识实现农民政治身份符号的构建,通过诉苦斗争谋求翻身的形式达到情感上的动员,通过吸纳积极分子入党并成立基层党组织的方式完成组织上的高度整合等。”马润凡《1947-1949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政治社会学分析》“借助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透视这一特定时段的土地改革问题的新特质,从而更真实地揭示出中国共产党成功获得农民认同的历史轨迹。”李金铮《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以1937-1949年的华北乡村为中心》揭示了“农民大众的心态、行为及其与土地改革的互动关系。”综合上述,国内学者对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研究内容比较丰富,研究范围越来越广,但是对于区域性的土改研究一直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范围,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史料挖掘有待学者继续考究,特别是江西县市区的土改也是相当有研究价值的。国外学者未真正经历过中国的土改阶段,对当时的现状未能完全阐述透彻,也存在一些缺陷。这些成果为笔者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对于赣南土地改革的相关书籍和论文不多,只能通过上级文件史料汇编及当地档案馆和图书馆的卷宗材料、地方志及相关年份的报纸来还原当时土地改革的原貌,通过这些珍贵原始档案来丰富赣南地区的土改历史。【参考文献】[1] 《中国的土地改革》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史组编.《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2]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会议文件汇编 第1册 1949年10月至12月 第一次至第十三次会议》[M].北京: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1954.[3]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会议文件汇编 第5册 1951年7月至12月 第九十二次至第一百一十七次会议》[M].北京: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195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 《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 1949-1957 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5] 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土地改革重要文献与经验汇编 上》[M].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1951.[6] 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土地改革重要文献与经验汇编 下》[M].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1951.[7] 中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法令汇编1951》[M]. 中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1951.[8] 江西省政府.《江西省土地改革方案》[M]. 江西省政府,1949.[9]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江西党史资料 第31辑 江西土地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10] 胡伊默.《土地改革论》[M]. 中华大学经济学会,1949.[11] 张永泉、赵泉钧.《中国土地改革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12] 杜润生.《中国的土地改革》[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13] 罗平汉.《土地改革运动史》[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14] 董志凯、陈延煊.《土地改革史话》[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5] 陈榕甫《土地改革后的农村》[M]. 文化出版社,1950.[16] 迟文.《浅论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J].当代旅游,2017(21).[17] 李良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8] 马英庆. 《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M].淄博县新闻出版局,1996.[19] 沈彭主. 《广东农村土地改革实践与理论》[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20] 杜景川、邵文臣、徐波. 《山东的土地改革》[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21] 赵增延.《建国初期侨乡的土地改革》[J]. 中共党史研究,1990(4).[22] . 《翻身 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23] 张学强.《乡村变迁与农民记忆 山东老区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4] 洪鉴、徐学初.《建国初期四川的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变动——当代四川农村现代化变革之个案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12).[25] 吴健.《建国初期合肥农村地区土地改革述论》[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6] 范连生《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中党的民族政策的推行——以西南民族地区为中心》[J].怀化学院学报,2016(6).[27] 杨峻岭、刘剑《基于建国初黔东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改革研究》[J].长江丛刊,2018(15).[28] 王洁、张舵.《台湾土地改革及其经济绩效》[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29] 冯绍霆.《解放初期上海郊区土地改革实证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2).[30] 罗忠敏.《北京郊区土改运动纪略》[J].党校教学,1988(2).[31] 万婷婷.《瑞金沙洲坝土地改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32] 尤国珍.《新中国土地改革中中南区保存富农经济政策法执行情况解析》[J].兰州学刊,2009(6).[33] 刘诗古《征粮、“春荒”与减租退租:对土地改革的再认识——以1949-1951年中南区为中心》[J].学术界,2013(6).[34] 弗里曼.《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中国历史悠久,珍贵古籍灿若星河,但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近百年,由于战争、自然灾害以及外国的劫掠等原因,古籍遭受巨大损失。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进行保护,为以后古籍的保护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古籍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识水平、管理漏洞以及有些不法分子的破坏行为等诸多原因,使许多珍贵的古籍被破坏、散佚甚至卖到国外,这是国家与民族的重大损失,针对当时的情况党和政府在1949-1957年间曾采取了多种积极保护措施。1、党和国家对古籍保护的政策指导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部、军政委员会、地方人民委员会等部门都曾发布政令、通告、指示,制定条例、办法等为古籍保护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导。、保护古籍图书,避免古籍散佚、毁坏的政策、规定古籍的范围,并要求对古籍进行认真保护、保管1951年5月5日,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下达保护文物的补充指示,其中第五点:“图书:古版及各种珍贵版本、孤本、绝本、抄本、金石拓本与不常见书籍、碑版、图书版片、简牍、档案、志书、年检、佛经、名人书法、墨迹等应负责征集,妥为保护与保管[1]。”1951年8月西南区制定《西南区土地改革期间保护民族文物暂行条例》,将报刊、杂志、图书档案均列入必须严密加以保护的范围[1]。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关于古籍、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方法》[1]。1951年9月10日,中南军政委员会向各地发出《关于健全各级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加强保护历史文物图书手迹的通知》[1]。1951年11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发布通告,指出:“历史文物包括古代金石、碑帖、书籍、字画……应很好地收集保管。”1951年,川西人民行政公署第17次行政会议通过《川西区保护历代古籍文物暂行办法》第四条指出:“各种珍贵版、孤本、绝本、抄本与不常见之书籍……近代具有价值之中外图书、仪器、报章、杂志、图表,均应妥为保管,不得毁损[1]。”1956年,四川省文化局指示各地“注意保护古旧图书资料”(以文社〈56〉第210号文件发出)。、禁止将古旧书籍作为造纸原料1951年3月28日,中南军政委员会通令中指出“造纸纸浆工厂、作坊今后不得再行收购古书故纸为造纸原料,否则以破坏民族文物论处”[1]。1951年12月,为了加强古旧图书的搜集与保护工作,中央文化部和轻工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用旧版书做纸浆材料的指示》[1]。、避免珍贵古籍散佚1950年12月2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通知西南各省人民政府在减租退押时期应注意部分地主借口完成这一任务,将其所藏古书、字画贱价出售,分散破坏的行为[1]。1951年1月2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通令各级人民政府密切注意查禁将有历史价值之文物、图书、碑板任意破坏,零散出售,以及各寺庙僧道退押,售卖庙中各种宝贵经典[1]。1955年湖北人民委员会为保护图书文物,防治散佚损坏,向各市县发出通知,指出“土改中没收地主之书籍文物,均为国家财产……为各机关团体收藏者需进行一次清理登记,防止散佚损坏”[1]。、禁止珍贵古籍流向国外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1]。1951年6月,文化部颁布关于“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对一些图书要经过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才能运往国外展览、交换、赠予,发给准许执照者准许出口
新时代伟大十年的参考文献有:1、《高铁时代下的城市交通规划》,作者:戴帅,程颖,盛志前,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高速铁路技术》,作者:李向国,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3、《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作者:李群湛,连级三,高仕斌,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4、《高速铁路运营组织》,作者:赵鹏,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5、《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管理技术》,作者:赵国堂,李化建,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6、《高速铁路振动及噪声测试技术》,作者:张洁,林建辉,高品贤,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7、《高速铁路概论》,作者:李学伟,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您好,可以参考《百年党史关键词》,作者:刘志新
推荐理由: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本200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而成。
本书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的全部著述的汇集,收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9年10月至1860年3月的文献24篇。所收著作按写作或发表的时间编排。
2、《列宁选集》
《列宁选集》选载列宁1894年至1907年即投身革命初期、建党时期和俄国第一次民主革命时期的著作,共27篇。列宁开始革命活动是在19世纪80年代末。
3、《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选集》是194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毛泽东。《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
4、《毛泽东著作选读》
《毛泽东著作选读》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分上下两册,共万字。
5、《毛泽东外交文选》
《毛泽东外交文选》是1994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主要讲述毛泽东在外交工作方面的贡献,用于学习、研究和继承他的外交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宁选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选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著作选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外交文选
您好,可以参考《百年党史关键词》,作者:刘志新
推荐理由:
1、建党历经一百载,华夏盛世在今朝;前仆后继跟党走,党的光辉照万家;国强民富政策好,功德无量美名扬;施惠于民交口赞,党的功绩传千秋!
2、一百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百年的风雨征程,一百年的峥嵘岁月,一百年丰碑伫立挺拔,一百年中国改革与发展,一百年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一百年华夏儿女普天同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3、党旗飘飘名垂千古,党徽闪闪为民造福;党章条条执政为民,党风严严清正廉洁;党史硕硕功在千秋,党歌声声唱响美好。建党一百华诞华夏神州尽欢颜!
4、100年沧桑巨变,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东方奇迹,100年翻天覆地,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唱响最嘹亮的中国梦之歌。作为一名党员,我为100载党的辉煌历程自豪,我为100载党的丰功伟绩骄傲!
5、100年来,中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从建党之初的五十几名党员,逐步发展成为在全国执政六十多年,拥有七千八百余万党员的大党。
6、10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7、在栉风沐雨中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202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此时此刻,中国国土上没有硝烟和战火,和平鸽在空中盘旋,中华民族在历经无数辉煌与苦难后,终于拨云见日,从黑暗走向光明,使美好的种子撒满于国土之上 。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8、风雨树党魂,无数英烈铸国徽,呕心沥血为人民,鞠躬尽瘁谋发展,飞天梦想今时圆,和谐社会国繁荣,党的100华诞同欢庆。
9、红色记忆久久传;红色党旗缓缓飘;红色经典年年演;红色歌谣代代唱;红色之路漫漫长;红色之火熊熊烧;红色中国源源扬;热烈庆祝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10、又是七一党生日,一百多年的风雨,一百多年的坎坷,一百多年的辉煌,一百多年的收获,作为您千千万万儿女中最普通的一个,真诚的祝愿您山河永固,国泰民乐。
11、五星闪耀日月,刀锤可定乾坤。一百功名尘土,八千里路云月。科学发展启航,和谐引擎发力。同贺建党一百,传递美好祈望。人民幸福小康,中华国运久长。
12、中国建党一百周年,人人拥护人人爱。党员个个扛大梁,带领人民奔小康。祖国走上好道路,人们过上好日子。为民服务心中记,共建美好新河北。
13、建党迎来一百年,神州大地笑开颜,峥嵘岁月驱顽敌,锦瑟年华建乐园,毕夏如今多美好,小康生活蔗甘甜,人民幸福党恩赐,富国安邦天下先。
14、 星星之火已燎原,希望种子撒人间,无所畏惧直往前,一百年巨大贡献,祝福献与党,上下越千年,辉煌到永远!
15、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镰割旧制树新旌,锤打顽石建盛廷。合力共筑风雨路,一百华诞日东升。建党一百周年举国同庆!
16、百载风雨洗礼,一百载峥嵘岁月,一百载日夜兼程,一百载辉煌成就。借五星之荣耀,扬民族之风采,庆建党之壮举,祝中华之豪迈。
17、 一百年前,您的出现带来希望的曙光;一百年后,您让国家民族实现梦想;党旗为岁月增辉,红星为大地闪耀,建党一百华诞,江山分外妖娆。
一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结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次学习教育贯穿2021年全年,总的要求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二是举行庆祝大会。将以中共中央名义,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发表重要讲话。
三是开展“七一勋章”评选颁授和全国“两优一先”评选表彰。将以中共中央名义,向为党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授予“七一勋章”,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发证书,颁授勋章。
还将评选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向健在的党龄达到50年、一贯表现良好的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此外,还将组织开展走访慰问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的家属等活动。
四是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将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型主题展览,全面、系统、生动、立体地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五是举办文艺演出。将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获得功勋荣誉表彰的代表、基层党员和群众代表等各界人士来观看。
六是召开理论研讨会和座谈会。中央宣传部将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召开庆祝建党100周年理论研讨会。
中央组织部将召开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庆祝建党100周年座谈会,还要召开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会和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研讨会;中央统战部将商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和全国工商联,召开各界人士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
七是创作推出一批文艺作品和出版物。将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及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为主要内容,制作播出大型文献专题片和专题节目。创作推出一批具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平的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电视剧等各类优秀文艺作品。
推出一批重点党史著作和理论文章,编写推出《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等重点出版物。此外,还将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发行纪念邮票、纪念封和纪念币。
八是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将在全国城乡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各地特别是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将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党史重要事件、重要活动和重要遗址旧址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也许我们都是同时代的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安定富裕的社会里,我们不懂得什么是战争,什么是苦难。从小党在我心中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刚开始对党的认识是由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与一名名英雄人物而组成的,在小学课本中我们认识了董存瑞和黄继光;在电视的荧屏上我们认识了小兵张嘎,知道了他的机智聪明,把日本兵搞得手足无措;还有英雄王二小,类似的人物,那时大家都喜欢看这种片子,我们还老是问爸爸妈妈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些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故事和这些闪亮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深深的扎下了根。每当英雄人物的出现我们总是很兴奋,似乎看到了曙光,看到了一股能带领我们走向胜利的曙光……记得学校有一次歌咏比赛,要求每个班选派一首参赛曲目,我们班选了一首老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比赛时大家都是那么努力的唱,令人振奋的是,我们的歌得了全校第一,我荣幸的代表全班去领奖,我很清楚的记得当时校长紧握着我的手,语重心长的跟我说“要跟着党走,做党的好孩子”。虽然只是一句如此简短的话,但这却引导了我一心向往入党,一心向党组织靠拢,一心想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渐渐地,我长大了。从历史课上,我得知了共产党的历史,这是怎样一部光辉的历史啊!它是革命烈士用血和泪谱写而成。不知是历史选择了七月,还是七月选择了历史,就在八十多年前的七月,这个光荣的政党诞生了。几经挫折,几经磨难,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从遵义会议到万里长征,她就这样一路风风雨雨地走了过来。因为在她的心中装的是中国人民,在她的肩上,担负的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命运。从那以后,党在我心中开始真正无比崇高起来。党在我心中是一位饱经沧桑而又百折不挠的母亲。她自诞生的那天起,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日益成长,领导了艰苦卓越,震惊世界的中国革命,为推翻长期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而浴血奋战,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让中国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在新中国成立后,她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中,为实现富民强国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她巍然不动,力挽狂澜,成为共产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在列强逞凶,恃强凌弱的时候,她凛然不屈,坚决抵制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构筑和平与发展的社会蓝图。她用勤劳勇敢的双手,为我们创造幸福家园;她用宽大丰满的羽翼,为我们遮挡风风雨雨!党在我心中是永不驻足的行者,在漫漫征途中上下求索。党从客观实际出发,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主义值得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制定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集中体现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总是不停地在探索中发展,在改革中进步,一步一个脚印,逐步丰富和完善自我。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理论思想的提出,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革命理论,正是这伟大理论,指引中国跨上了波澜壮阔,宏伟壮丽的社会主义道路。 八十四载风雨兼程,八十四载辉煌伟业,党象一颗璀璨的明星,刺破夜空点亮黎明;象一只勇敢的海燕在大海上搏击狂风暴雨;象一只经久不息的号角,始终吹奏着时代的强音。虽然在这八十四年的历程中,有过坎坷、有过曲折,而且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与危机共存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都经受住了各种严峻的考验,正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走向小康,实践证明,党是英明的,决策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飞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富裕和进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已经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说到这里不仅使我想起了二十年来我们家乡的变化,瞧那一条条宽阔的公路,一座座参天大厦,车水马龙的景象,想象不出以前都是一片田野,被几条乡间小路划分为几块,一到春夏天这里就都是蛙叫声,此起彼伏……勤劳的农民在这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偶尔拉过几只牛,哞哞的叫两声。就是这么几年的时间,一切仿佛都变了,经济繁荣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现代化的楼群,整片的居民小区相继落成,市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多数人都有房有车了,手机人手一个,我真的很难想象,甚至在我出来读书的几年,家乡也都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我想不出来如果不把这种贡献归党的话,还能归谁? 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不由会想起老前辈革命同志的丰功伟绩,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祖国解放事业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生活,他们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可是他们的精神却没有消失,而是化为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在所有中国人心中飘扬,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在新中国发展下的今天,我们涌现出许多为党为祖国奉献一生的好党员,好干部,他们不图名不图利,只是为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为了完成党的事业,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年华甚至生命,这就是中国党员的气节和精神,他们的人生是壮丽的篇章,是无悔的一生。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他们为党书写着一篇篇不朽的文章,永垂史册,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任长霞。她关爱百姓、惩恶扬善;作为一名新时期人民警察,她无私无畏、勤勉敬业、乐于奉献;作为一位母亲一位女儿,她乐于奉献、舍小家顾大家。任长霞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学习的好榜样。人们常说,好人一生平安。而她——真正的好人啊,却不平安。因为她把平安献给了人民!为了人民的平安,她却不平安。人民不安,她心难安。人民不安,她心不甘!有了她,人民平安;有了她,人民心安!她同雷锋,为人民奉献一切心甘情愿!同焦裕禄,为人民鞠躬尽瘁披肝沥胆!“中原女杰嵩山出,巾帼英姿看登封;凛然雄威震邪恶,浩然正气贯长虹。立党为公心无私,执法为民情最重;缤纷彩霞映红日,铿锵玫瑰香更浓。”这句话是对她最好的写照。我们赞赏共产主义的公而忘私;提倡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对任长霞同志的英雄事迹,必须大力提倡,号召各行各业认真学习。学习她——为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为国家的长远利益舍得奉献。学习她——舍小家,为大家。学习她——公而忘私,鞠躬尽瘁。更要学习她那种——尊重法律文本,维护法律尊严,坚持为民做主的大无畏精神。她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腐败也不是社会主义,专制更不是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是几代人中国人的梦想,真正的社会主义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去圆这个梦。 中共中央为了是中国共产党他能在新时期新困难面前轻装上阵,迎接更为艰巨的考验,决定在全党范围开展一次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一场轰轰烈烈规模空前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始了。我作为他的一名积极分子深刻认识到了这次教育的重要意义,坚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他”的《章程》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他”的宗旨,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自身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相信通过这次教育,我们党会更先进、更文明、更具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时代在前进,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人民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但是,无论环境怎样变,条件怎样变,思想怎样变,党在我心中这点肯定不会变!虽然我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是我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鞭策自己,改善自己,不断提高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愿意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在生动火热的改革建设中经受洗礼,接受锻炼,在党的哺育下茁壮成长。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只有早日加入共产党,将自己融入党的怀抱,在党的领导和指挥下,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发挥自己的才干!学习使人智慧,知识使人强大,信念使人坚强,理想使人升华,无论我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不会退缩,因为党永远在我心中。
你要是收到的话请发我一份,我给分你
您好,可以参考《百年党史关键词》,作者:刘志新
推荐理由:
中国历史悠久,珍贵古籍灿若星河,但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近百年,由于战争、自然灾害以及外国的劫掠等原因,古籍遭受巨大损失。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进行保护,为以后古籍的保护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古籍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识水平、管理漏洞以及有些不法分子的破坏行为等诸多原因,使许多珍贵的古籍被破坏、散佚甚至卖到国外,这是国家与民族的重大损失,针对当时的情况党和政府在1949-1957年间曾采取了多种积极保护措施。1、党和国家对古籍保护的政策指导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部、军政委员会、地方人民委员会等部门都曾发布政令、通告、指示,制定条例、办法等为古籍保护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导。、保护古籍图书,避免古籍散佚、毁坏的政策、规定古籍的范围,并要求对古籍进行认真保护、保管1951年5月5日,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下达保护文物的补充指示,其中第五点:“图书:古版及各种珍贵版本、孤本、绝本、抄本、金石拓本与不常见书籍、碑版、图书版片、简牍、档案、志书、年检、佛经、名人书法、墨迹等应负责征集,妥为保护与保管[1]。”1951年8月西南区制定《西南区土地改革期间保护民族文物暂行条例》,将报刊、杂志、图书档案均列入必须严密加以保护的范围[1]。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关于古籍、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方法》[1]。1951年9月10日,中南军政委员会向各地发出《关于健全各级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加强保护历史文物图书手迹的通知》[1]。1951年11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发布通告,指出:“历史文物包括古代金石、碑帖、书籍、字画……应很好地收集保管。”1951年,川西人民行政公署第17次行政会议通过《川西区保护历代古籍文物暂行办法》第四条指出:“各种珍贵版、孤本、绝本、抄本与不常见之书籍……近代具有价值之中外图书、仪器、报章、杂志、图表,均应妥为保管,不得毁损[1]。”1956年,四川省文化局指示各地“注意保护古旧图书资料”(以文社〈56〉第210号文件发出)。、禁止将古旧书籍作为造纸原料1951年3月28日,中南军政委员会通令中指出“造纸纸浆工厂、作坊今后不得再行收购古书故纸为造纸原料,否则以破坏民族文物论处”[1]。1951年12月,为了加强古旧图书的搜集与保护工作,中央文化部和轻工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用旧版书做纸浆材料的指示》[1]。、避免珍贵古籍散佚1950年12月2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通知西南各省人民政府在减租退押时期应注意部分地主借口完成这一任务,将其所藏古书、字画贱价出售,分散破坏的行为[1]。1951年1月2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通令各级人民政府密切注意查禁将有历史价值之文物、图书、碑板任意破坏,零散出售,以及各寺庙僧道退押,售卖庙中各种宝贵经典[1]。1955年湖北人民委员会为保护图书文物,防治散佚损坏,向各市县发出通知,指出“土改中没收地主之书籍文物,均为国家财产……为各机关团体收藏者需进行一次清理登记,防止散佚损坏”[1]。、禁止珍贵古籍流向国外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1]。1951年6月,文化部颁布关于“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对一些图书要经过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才能运往国外展览、交换、赠予,发给准许执照者准许出口
政治是社会交往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交往不断趋于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条 文化 的结果。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政治论文格式参考文献,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政治论文格式参考文献 一、论文格式必须包含如下六大要素: 论文标题、论文作者署名及其单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论文正文,最后是论文的参考文献。这是论文格式的六大要素,是任何论文都必须要包含的内容。 此外,在不同学术领域,其论文还有其他一些内容,比如论文致谢、论文封面以及 毕业 论文要写明指导老师等。 最后,不同的学术研究或者编辑出版机构,对论文格式也有自己的一些要求。 二、论文内容必须按照论文格式要求进行编辑排版: 论文除了要包含如上六大要素之外,还有按论文格式要求对论文内容进行编辑排版,比如纸张大小、标题居中、段落缩进、列表编号、字体字号等。在信息化时代,这个要求更为迫切。 论文格式化之后,内容条例清晰,结构一目了然。 政治论文参考文献 政治安全与政治体制改革 在民族国家作为国际交往和处理国内事务首要主体的条件下,国家安全尤其是政治安全,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国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当前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维护政治安全,保持政治稳定,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于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安全及其影响因素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国家主权、领土疆界、民族尊严、意识形态、价值文化、国家制度和权力体制等方面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自主,并免受各种干扰、侵袭、威胁和危害的能力和状态。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根本的象征,是国家利益的最高目标。只有当政治安全获得保证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谋求和维护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态等其他领域的安全。一般认为,政治安全的内涵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安全、政治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政治秩序安全等四个要素。对于中国来说,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实现政治安全的根本保障。政治安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领域的安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经济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的组成部分),对政治安全产生着尤为重要的影响。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出了问题,政治也会出问题。从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看,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的情况下,由天灾导致的饥荒和民不聊生,往往会成为引发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从西汉末年直至清朝中后期,历史一直围绕着经济领域的治乱循环为轴心旋转着。即使是现代社会也难以逃出这条铁律的规制。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印尼经济陷入困境,引发政治危机,导致统治印尼32年的苏哈托政权于1998年倒台。同样,南美的庇隆、皮诺切特、藤森等政权兴衰乃至苏东剧变,其动因也都在于经济领域的危机。有鉴于此,邓小平在 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 经验 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等论断,明确指出了经济发展对于保持政权稳定和政治安全的决定性影响。当然,另一方面,政治安全问题也可能反作用于经济安全领域,这在苏东剧变以来的原社会主义国家、近年来的泰国、菲律宾以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的现实政治中都可以找到很好的反面例证。总之,在思考经济安全与政治安全的关系时,完全可以将其视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投射。 意识形态既是政治安全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政权,除了依靠国家机器和经济利益两手来维系,统治阶级倡导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能否为多数民众接受和尊奉,也是保持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清代学者龚自珍有句 名言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说的就是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对政治安全的重要影响。毛泽东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是要先造成舆论,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于每一个执政党或执政阶级而言,能够产生立竿见影功效的是暴力工具和直接与民众自身相关的经济利益要素,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可能是最不容易引起足够重视的政治安全要素,因为政治安全的积极影响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反映出来的,需要长期持续的资源投入和对政治文化、社会舆论前沿的跟踪和引导,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历史上许多执政集团丧失政权是始于丧失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或公信力。 二、人民利益与政治安全 决定一国政治安全的根本因素,是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那么,一个政权或执政党如何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呢?说到底,就在于它能不能给人民带来利益和福祉。如果能带来利益,人民就拥护,政权就巩固;如果会损害人民的利益,人民就反对,政权就不稳固。我们可以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中加深对这一规律的认识。 1949年以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欺凌,国内政局不稳、战乱不止,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颠沛流离。摆脱任人宰割的屈辱地位,结束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是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之所在。谁能带领人民实现这个任务,谁就维护了人民的利益,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所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国家统一、政局安定以后,就要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国民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发展,整个国家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局面。但由于受特殊的国际环境影响,加上极“左”思想在党内泛滥,党的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没能得到有效贯彻。运动接连不断,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干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能充分发挥出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了生产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稳定快速发展,国家政治安全,从根本上讲,还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各项政策。 在人民富裕起来的同时,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持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在中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方面继承了邓小平使人民富起来的历史使命,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致力于解决富起来以后出现的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现象蔓延等问题,保证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建设的创新发展,也是对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创新发展。 如何在国家发展和人民富裕起来以后,让社会更公平、更和谐,人民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问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中,胡锦涛进一步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起来以后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只要始终坚持代表人民根本利益,防止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国家就能长治久安,这已经成为了全党上下的共识。 通过上述不同历史时期党中央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一条贯穿其间的红线——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体系中,以人民利益为最根本出发点,是党始终没有动摇过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可能克服那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在确保社会主义政治的人民性本质的前提下,不断夯实政治安全的基础。 三、政治安全与政治体制改革 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影响政治安全的因素,可以按矛盾性质分为两大类: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包括西方敌对势力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内颠覆势力和国家政权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又可以分为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以及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 显然,当前影响中国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内部矛盾。在改革开放30多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使矛盾和问题在短期内集聚。应该说,这些矛盾绝大多数是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引起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导致的,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虽然这些矛盾是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但如果不能引起重视并及时予以化解,就有可能不断积累甚至激化,同样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影响中国的政治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国家政治安全的一项根本任务。 而在人民内部矛盾中,对政治安全影响最大的,是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在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从根本上讲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但在具体单位、具体问题上干群矛盾、党群问题是存在的。关键是党和政府的各级组织和干部要善于体察民情,及时发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并努力做好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及时化解人民群众的不满和情绪。只要党和政府真正信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即使工作中有缺点和不足,也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谅解。 为了防止党夺取政权后蜕化变质,重蹈历史上封建统治者的覆辙,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安全问题进行了探索。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同民主人士黄炎培进行了著名的窑洞谈话。黄炎培提出,共产党如何跳出“其兴也浡焉,其衰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国家保证政治安全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民主。毛泽东在窑洞谈话中提出民主,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 第一,人人起来负责。就是要真正让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这也是真正的民主的含义。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也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党的十七大 报告 也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 第二,人民监督政府。现代国家,特别是对于大国来说,除了在基层和一定范围内实行直接民主、协商民主,在整个国家层面,主要还是实行间接民主、代议民主,即人民通过行使选举权,将权力交给选出来的政党和民意代表,由政党组成政府,来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责。任何国家要发展、要稳定,都离不开政府,离不开公共权力。但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会腐化变质,损害人民的利益。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英国学者阿克顿提出:权力导致腐败,失去有效监督的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证明,不受约束的权力,是腐败和暴政的根源,也是影响政治安全的根源。让人民监督政府,用权利制约权力,是防止权力腐化变质,危害人民利益,进而影响政治安全的最有效办法。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从中国的现实看,权力腐败、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已经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是当前社会矛盾尖锐、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的根源,并直接影响国家政治安全。遏制腐败,跳出历史周期律,确保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安全,说到底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解决权力来自人民同时又服务于人民的问题,解决权力受到应有的监督和制约问题。一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就要满足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愿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真正把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 渠道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是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制约权力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方面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强调政权内部的分权制衡;另一方面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用人民的权利制约政府的权力。为此,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既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经验,更要结合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健康发展的保证。这里特别要强调两点:一是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并不矛盾,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从历史和现实看,在中国,只有共产党能够从根本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从中国正处于剧烈变革的情况看,要保持政局稳定,更需要一个有权威、有力量的政党来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二是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中,是否有效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是衡量党的领导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在党的领导下,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提高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功的现实路径,也是确保政治安全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看了“政治论文格式参考文献”的人还看: 1. 标准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2. 参考文献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3. 标准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模板 4.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国家标准 5. 2017届高校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格式学术论文
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古籍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识水平、管理漏洞以及有些不法分子的破坏行为等诸多原因,使许多珍贵的古籍被破坏、散佚甚至卖到国外,这是国家与民族的重大损失,针对当时的情况党和政府在1949-1957年间曾采取了多种积极保护措施。1、党和国家对古籍保护的政策指导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部、军政委员会、地方人民委员会等部门都曾发布政令、通告、指示,制定条例、办法等为古籍保护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导。、保护古籍图书,避免古籍散佚、毁坏的政策、规定古籍的范围,并要求对古籍进行认真保护、保管1951年5月5日,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下达保护文物的补充指示,其中第五点:“图书:古版及各种珍贵版本、孤本、绝本、抄本、金石拓本与不常见书籍、碑版、图书版片、简牍、档案、志书、年检、佛经、名人书法、墨迹等应负责征集,妥为保护与保管[1]。”1951年8月西南区制定《西南区土地改革期间保护民族文物暂行条例》,将报刊、杂志、图书档案均列入必须严密加以保护的范围[1]。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关于古籍、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方法》[1]。1951年9月10日,中南军政委员会向各地发出《关于健全各级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加强保护历史文物图书手迹的通知》[1]。1951年11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发布通告,指出:“历史文物包括古代金石、碑帖、书籍、字画……应很好地收集保管。”1951年,川西人民行政公署第17次行政会议通过《川西区保护历代古籍文物暂行办法》第四条指出:“各种珍贵版、孤本、绝本、抄本与不常见之书籍……近代具有价值之中外图书、仪器、报章、杂志、图表,均应妥为保管,不得毁损[1]。”1956年,四川省文化局指示各地“注意保护古旧图书资料”(以文社〈56〉第210号文件发出)。
靳靖【摘 要】建国后在解放区继续开展的土改运动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大有不同,它继承了先前的经验教训使土改开展的更加具体化、科学化。【关键词】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研究我们研究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如今学者们对土地改革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本综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汇总分析:一、文献史料汇编的参考价值土地改革结束后陆续出版了相关的史料汇编,其中包括全国性史料及各地区性史料,全国性土改史料汇编有《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本书收录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三个时期有关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的政策、法令、条例、指示、决议、总结等文献史料463件”[1],其中建国初期共计100余篇。《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会议文件汇编 第1册 1949年10月至12月 第一次至第十三次会议》[2]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会议文件汇编 第5册 1951年7月至12月 第九十二次至第一百一十七次会议》[3]汇集政府会议文件百篇。《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 1949-1957 上》[4]收录了1949年至1957年农业相关文件。除此之外,华东、西南、中南、西北各解放地区的资料汇编也有不少,但主要是省级文件较多,本论文研究的赣南土改所属区域是中南区,就中南区来看史料有《土地改革重要文献与经验汇编 上》[5]、《土地改革重要文献与经验汇编 下》[6],本书分上下两册,收录了中南各省的政策、法令、方针等,集中性较强。《法令汇编1951》[7]汇集中南区民政、土改、司法、检察、人事、财政、粮食、税务、工业、农林、水利交通、文化、卫生的相关法令。《江西省土地改革方案》[8]收集了江西省土地改革的方针、要领、程序、机构等。《江西党史资料 第31辑 江西土地改革》[9],收录了江西土改相关政策同时把江西的土地改革过程描写的比较详细,值得借鉴。这些珍贵的史料汇编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宏观上的参考价值。二、从传统范式角度看土改对于土改研究最多的就是对中国土地改革的全国性、总体性评价,基于传统革命性和政治性研究范式,内容主要包括土改过程、土地政策、经验总结等。例如:胡伊默《土地改革论》[10]共分为十五章讲述了不同国家特殊时期的土地改革历程,例如英国圈地运动、法国大革命的土地改革等等,同时提出土地改革与农民间的问题以及中国目前的土地改革问题与基本任务。张永泉、赵泉钧《中国土地改革史》[11]阐述了旧中国的农村现状、土地改革的历程和基本经验。杜润生《中国的土地改革》[12]分为四大部分,探讨了中国土地改革的社会依据,对建国前期和建国后期分别各用一大章节详细的阐述了相关政策、方针、问题及成就,以及中国土改的基本经验。罗平汉《土地改革运动史》[13]先后对中国土改前后进行论述,其中对土地改革老解放区论述的较为详细,建国后期的论述较为简单。董志凯、陈延煊《土地改革史话》[14]对中国建党到建国初期各阶段的土地改革分章节阐述,宏观把握了土地改革的全局。陈榕甫《土地改革后的中国农村》[15]用12个部分描绘了土改后中国农村从政策制度、生产、生活、思想、教育等方面的新气象新面貌。迟文《浅论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6]通过阐述阶级的划分及土地法的变更,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扭转,提供了机遇。李良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7]阐述了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新政策调整,特别关注富农政策、财产分配政策等的实行及遇到的阻碍如何顺利排除,大大提升了劳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上都是对中国土改的宏观把握,重点阐述中国土地改革的历史进程,都较细致的描绘了建国初期的土改改革运动,强调土改的政治性以及土改对中国未来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三、从区域性研究角度看土改有不少学者把研究土地改革的目光转移到某个省、某个县甚至于某个乡,在书籍、期刊和论文中都有不少相关研究。马英庆《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18]以恒台县抗日战争胜利后至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斗争作为历史背景,通过描绘恒台各镇土改运动中的人物事件反映出土改制度给人们带来的成果和经济发展。沈彭主《广东农村土地改革实践与理论》探讨广东农村土地改革如何实践的以及相关论文集。“前半部分讨论了当前广东各地农村宅基地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和应对对策;后半部分主要讨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现状、对策。从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中,读者可以看到广东农村土改的历史轨迹和出路。” [19]杜景川、邵文臣、徐波《山东的土地改革》一书中“清晰的梳理了山东省从土改到彻底完成的历史进程,并对土地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了介绍。” [20]赵增延《建国初期侨乡的土地改革》[21]通过对其土地占有关系的研究及阶级划分、总结历史经验,有益于深入研究华侨史及制定侨务政策。美国作家写的《翻身 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22]一书中描绘了华北某个村庄的土地改革历程及乡村变迁。除此之外,还有张学强《乡村变迁与农民记忆 山东老区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23],洪鉴、徐学初《建国初期四川的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变动——当代四川农村现代化变革之个案分析》[24],吴健《建国初期合肥农村地区土地改革述论》[25],范连生《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中党的民族政策的推行——以西南民族地区为中心》[26],杨峻岭、刘剑《基于建国初黔东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改革研究》[27],王洁、张舵《台湾土地改革及其经济绩效》[28],以及研讨城市郊区的区域性文章冯绍霆《解放初期上海郊区土地改革实证研究》[29],罗忠敏《北京郊区土改运动纪略》[30]等等。总结以上区域性研究文章,大部分学者乐于研究较发达的省市区,大多集中在河南、湖北、广东、福建、北京、上海、台湾等地。而研究欠发达地区如江西省的文章屈指可数,研究赣南区域土地改革论文就更少了。目前研究赣南地区的只有万婷婷《瑞金沙洲坝土地改革研究》[31],探讨了以沙洲坝县为研究对象的土改历程,分为土改前、土改中及改革后期的一系列内容及影响。研究中南区及江西的有尤国珍《新中国土地改革中中南区保存富农经济政策法执行情况解析》“以中南区为典型,从中南区农村的客观情况和地方领导人主观思想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中南区保存富农经济的执行情况。”[32]还有江光亮《抗美援朝运动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影响初探--以江西省为例》,刘诗古《国家、农民、与“工商业兼地主”—南昌县土改中的“清算”斗争》,程莎莎《解放初期南昌市郊区土地改革研究》,黄伟英《社会动员与乡村变迁:1927-1953年的赣南社会》,刘诗古《征粮、“春荒”与减租退租:对土地改革的再认识——以1949-1951年中南区为中心》。[33]四、从多元化角度看土地研究近几年出现了不少多元化角度的土改论文,突破了以往的革命及政治范式,而侧重现代化范式下的社会史、经济史、历史学、传播学等角度进行剖析,涉及主要人物、民众心理、思想教育、知识分子、群众动员等不同视角探讨。如尹进的《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从社会史角度出发阐述了桂林地区因土改给乡村社会带来的政治、经济、教育等的变化。佘君《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试从现代化的角度重新解读建国初土地改革运动,指出土地改革运动史是中国百年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土地改革的完成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由土改到合作化是中国现代化模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样是现代化范式的《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作者是美国作家弗里曼,“该书考察了1935年至1960年华北平原农民的生活。研究了华北平原的社会状况,重点放在一些家庭、村民和当地干部是如何置身于带来生存机遇的、新产生的社会主义之中的。”[34]以相关重要人物为研究对象的土改论文有秦宏毅的《论邓子恢的土地改革思想》评论了邓子恢的土地改革思想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为其农村发展意义重大。郑群、刘子健的《叶剑英在土改中保护华侨》阐述了在土改斗争中叶剑英坚持“团结广大人民”的思想如何来保护华侨。何薇、马先睿的《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的思想主张及其历史作用》分析了他的思想主张及“这些思想主张为中国共产党完成土改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理论。”任芳葳《论建国初期土改运动对现代新儒家的影响——以冯友兰、梁漱溟、贺麟为例》通过对三位新儒家重要任务的分张阐述,表明“土改是现代新儒家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是思想改造的实践平台”,探讨的角度比较新颖,较少人涉及此内容。张鸣《动员结构与动员模式——华北地区土地改革的政治运作(1946-1949)》从群众动员角度强调了土改的动员机制。王懿凡《道义经济与理性小农视角下的土地改革》“从道义经济与理性小农的视角探讨了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期间农民们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与行为选择,并分别在村庄共同体的意义上、以及生存伦理与理性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改革时期出现的生存小农与理性小农的选择差异”。角度比较新颖。崔晓麟《土地改革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论述了土地改革与知识分子间的密切关系及相互作用,角度比较新颖。刘一帆《传播学视阈下的东北土地改革舆论动员》“基于传播学的视角,发现中国共产党对东北农民所进行的舆论动员工作途径包括通过启蒙阶级意识实现农民政治身份符号的构建,通过诉苦斗争谋求翻身的形式达到情感上的动员,通过吸纳积极分子入党并成立基层党组织的方式完成组织上的高度整合等。”马润凡《1947-1949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政治社会学分析》“借助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透视这一特定时段的土地改革问题的新特质,从而更真实地揭示出中国共产党成功获得农民认同的历史轨迹。”李金铮《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以1937-1949年的华北乡村为中心》揭示了“农民大众的心态、行为及其与土地改革的互动关系。”综合上述,国内学者对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研究内容比较丰富,研究范围越来越广,但是对于区域性的土改研究一直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范围,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史料挖掘有待学者继续考究,特别是江西县市区的土改也是相当有研究价值的。国外学者未真正经历过中国的土改阶段,对当时的现状未能完全阐述透彻,也存在一些缺陷。这些成果为笔者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对于赣南土地改革的相关书籍和论文不多,只能通过上级文件史料汇编及当地档案馆和图书馆的卷宗材料、地方志及相关年份的报纸来还原当时土地改革的原貌,通过这些珍贵原始档案来丰富赣南地区的土改历史。【参考文献】[1] 《中国的土地改革》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史组编.《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2]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会议文件汇编 第1册 1949年10月至12月 第一次至第十三次会议》[M].北京: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1954.[3]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会议文件汇编 第5册 1951年7月至12月 第九十二次至第一百一十七次会议》[M].北京: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195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 《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 1949-1957 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5] 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土地改革重要文献与经验汇编 上》[M].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1951.[6] 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土地改革重要文献与经验汇编 下》[M].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1951.[7] 中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法令汇编1951》[M]. 中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1951.[8] 江西省政府.《江西省土地改革方案》[M]. 江西省政府,1949.[9]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江西党史资料 第31辑 江西土地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10] 胡伊默.《土地改革论》[M]. 中华大学经济学会,1949.[11] 张永泉、赵泉钧.《中国土地改革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12] 杜润生.《中国的土地改革》[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13] 罗平汉.《土地改革运动史》[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14] 董志凯、陈延煊.《土地改革史话》[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5] 陈榕甫《土地改革后的农村》[M]. 文化出版社,1950.[16] 迟文.《浅论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J].当代旅游,2017(21).[17] 李良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8] 马英庆. 《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M].淄博县新闻出版局,1996.[19] 沈彭主. 《广东农村土地改革实践与理论》[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20] 杜景川、邵文臣、徐波. 《山东的土地改革》[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21] 赵增延.《建国初期侨乡的土地改革》[J]. 中共党史研究,1990(4).[22] . 《翻身 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23] 张学强.《乡村变迁与农民记忆 山东老区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4] 洪鉴、徐学初.《建国初期四川的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变动——当代四川农村现代化变革之个案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12).[25] 吴健.《建国初期合肥农村地区土地改革述论》[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6] 范连生《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中党的民族政策的推行——以西南民族地区为中心》[J].怀化学院学报,2016(6).[27] 杨峻岭、刘剑《基于建国初黔东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改革研究》[J].长江丛刊,2018(15).[28] 王洁、张舵.《台湾土地改革及其经济绩效》[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29] 冯绍霆.《解放初期上海郊区土地改革实证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2).[30] 罗忠敏.《北京郊区土改运动纪略》[J].党校教学,1988(2).[31] 万婷婷.《瑞金沙洲坝土地改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32] 尤国珍.《新中国土地改革中中南区保存富农经济政策法执行情况解析》[J].兰州学刊,2009(6).[33] 刘诗古《征粮、“春荒”与减租退租:对土地改革的再认识——以1949-1951年中南区为中心》[J].学术界,2013(6).[34] 弗里曼.《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