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金瓶梅研究硕士研究生论文

发布时间:

金瓶梅研究硕士研究生论文

“兰陵笑笑生”只是笔名,究为何人呢?该本欣欣子序后接着有一篇廿公《金瓶梅跋》,廿公跋第一句话说“《金瓶梅传》,为世庙时一巨公寓言。”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则说是“嘉靖间大名士手笔。”就是说,“笑笑生”是明嘉靖间“一巨公”、“大名士”。“一巨公”也好,“大名士”也罢,仍无真实姓名。这就为后人留下研讨《金瓶梅》作者的充分余地。《金瓶梅》作者成为《金瓶梅》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迄今已提出六十人之多。其广有影响者为: 此说见于房文斋先生所著《金瓶梅传奇——兰陵笑笑生秘史》,东方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该书指认《金瓶梅》一书为丁纯父子之作,兰陵笑笑生就是丁纯、丁惟宁。丁纯(公元1504—1576年),字质夫,号海滨,山东诸城天台人。27岁考中举人,做了20多年的“岁贡”,却屡试不第。直到50岁上,方才除授钜鹿县训导,后又升任长垣县教谕,成为一县学政的全权主持者。由他开始撰写《恶豪传》,后经其子丁惟宁继续创作,更名为《金瓶梅》。丁惟宁(公元1542—1611年),字汝安,又字养静,号少滨。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进士。后授保定府青苑县知县、山西长治县知县、巡按直隶监察御史、中宪大夫湖广副使。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主编万历版的《诸城县志》,年仅45岁退职后还家,居于九仙山山麓下(即今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丁家楼子村),现村中有丁公祠堂(文物保护单位)。丁惟宁在五莲县兰陵峪旁隐居二十余年,埋头撰写《金瓶梅词话》。后继其第五子丁耀亢(公元1599—1671年)增删、修正、校订、出版。兰陵笑笑生即丁纯父子之称。“兰陵”并非山东峄县之兰陵,而是山东五莲县九仙山之阳的一条深谷,原名就叫“兰陵峪”,乡民俗称“兰陵口子”,后改为“洗耳泉”。为《金瓶梅》写跋的“廿公”写道:“《金瓶梅》为世庙时一钜公寓言,盖有所刺也。然曲尽人间丑态,其亦先师不删‘郑卫’之旨乎,中间处处埋伏因果,作者亦大慈悲矣。”继丁其伟、金亮鹏先生考证,“廿公”就是丁惟宁的第五子丁耀亢。“世庙时”,是指明世宗嘉靖朝。丁纯在嘉靖年间乡试中举后,被授为直隶钜鹿训导。明清时代的诸城一带,有以先人在何处做过官,便以其地冠称某公的习俗。这里的“钜公”,正是丁耀亢对其祖父之尊称。“欣欣子”为谁?即钟羽正也。钟羽正,字淑濂,号龙渊,青州钟家庄人。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进士,任礼科给事中,工科左给事中,曾主编《青州府志》。署欣欣子,暗寓欣然自得、欣然自适之意。笑笑生,“笑”什么?一则,笑对世事之荒谬坎欹;二则,笑对人生之祸福。“东吴弄珠客”,即董其昌也。董为晚明著名的大才子、书画家,是丁惟宁的挚友,称《金瓶梅》“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警世宝典”。这一学说得到金学界的高度关注,山东大学教授、山东《金瓶梅》学会会长王平认为,“丁惟宁说”的论点有很大说服力。来自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也认为“兰陵笑笑生”之谜有望在诸城找到源头。按:《金瓶梅》的作者是否丁纯父子?“兰陵”是否山东五莲县九仙山庄之峡谷?“兰陵笑笑生”是否就是丁纯、丁惟宁?凡此种种,国内外金学专家正在进一步考证中,此说尚未有定论。 最早透露这一信息的是明袁中道《游居柿录》。1939年阿瑟·戴维·韦利(英)在英译本《金瓶梅》的导言中首次提出,却闹了一个音近而误、张冠李戴的笑话。不期60年后,潘承玉《金瓶梅新证》却完成了此说剥茧抽丝、瓜熟蒂落般较为全面的论证。该书首先通过对小说中佛、道教描写的分析,把《金瓶梅》的作者定位为“一位生平跨嘉、隆、万三朝,而主要活动在嘉靖朝的人物”。接着“指出小说作者同时又是资料丰赡的戏曲学者、技巧纯熟的戏曲作家、素养全面的画家与擅长应用文写作的幕客”;“作者应该有边关甚或御敌的生活阅历”,“具有较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御敌卫国意识”;“作者有强烈的方言俗语爱好”;“作者必有以上各方言区(按指绍兴、山东、北京、苏州、山西、福建、广东等)的生活经验”;“有著书藏名于谜的爱好”。并通过《〈金瓶梅〉地理原型考》、《〈金瓶梅〉中的绍兴酒及其他绍兴风物》、《〈金瓶梅〉中的绍兴民俗》、《〈金瓶梅〉中的绍兴方言》等考证,“证明小说作者必为绍兴人”。然后逐一论证“徐渭符合《金瓶梅》作者的一切条件”。潘承玉还把小说诸谜如“廿公”、“徐姓官员”、“清河县”、“兰陵”、“笑笑生”等破解为“浙东绍兴府山阴县徐渭”,归结到“绍兴老儒说”。潘承玉还考索了《金瓶梅》的抄本,认为董其昌是流传线索中的中心人物,而陶望龄是传递抄本的关键人物,而“陶望龄手上的《金瓶梅》来自徐渭,而且极可能就是徐渭的原稿”。潘承玉还做有《金瓶梅文本与徐渭文字相关性比较》,“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徐渭文字是徐渭所写,《词话》也是徐渭所写”。他进而论证“绍兴士人与严嵩”、“沈练与严嵩父子”、“徐渭与沈练”,在《缘何泄愤为谁冤》一节中,认为“徐渭因感于乡风并激于沈练的死而写《金瓶梅》,而他握以行文的这支笔,则同时饱蘸了他一生的全部不幸”。严格地说,潘承玉才是徐渭说的创立者。潘承玉《金瓶梅新证》出版于1999年,书中他详细论述了《金瓶梅》作者之“徐渭说”。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研究员邢慧玲在阅读了潘承玉此书后,特地从河南赶到绍兴。看了绍兴的城市结构,邢慧玲惊叹小说中所描写的“一府两县”格局和“县前街”、“东街”、“大街口”、“狮子街”、“灯市”以及“五里原”等等内外景观布置在绍兴城几乎全部找到实景。看完徐渭晚年故居“青藤书屋”,邢慧玲惊呼:“《金瓶梅》中西门府所在地就在绍兴!我要潜心研究,将毕生精力献给徐渭,献给《金瓶梅》的作者徐渭!”《金瓶梅新证》为何让邢慧玲如此信服?在《金瓶梅新证》中,潘承玉对《金瓶梅》文本进行了全面细致地分析,列表详细对比小说中关于佛教与道教描写前后的变化。通过对比,潘承玉提出:《金瓶梅》所写年代是由佛教长期失势转而得势,道教长期得势转失势的时代。小说所反映的时代跨嘉、隆、万三朝而以嘉靖朝为主,全书定稿约在万历十七年后,进而得出结论:作者非嘉靖或者万历年代人物,应当是一位生平跨嘉、隆、万三朝而主要生活在嘉靖朝的人。《金瓶梅》中,涉及小曲27支、小令59支、散套20套30种,涉及《西厢记》、《两世姻缘》等戏剧作品24部。很多场合,人们应该说、骂、哭的时候,作者难掩戏曲创作的冲动,以“曲”代之,创作出众多戏曲;《金瓶梅》在人物描写上惟妙惟肖,巧妙运用了绘画中的白描技法,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竹坡说:“读《金瓶梅》,当看其白描处。子弟能看其白描处,必能做出异样省力巧妙文字也”;除了诗、词曲、骈文等文学性文体,《金瓶梅》作者运用了部分非文学性应用文体,其中多为官场用文,如第四十八回曾御史的奏章,“违越光仪,倏忽一载。知己难逢,胜游易散。此心耿耿,常在左右……”。根据以上三点,潘承玉提出:《金瓶梅》的作者除了是位小说家,必定还是一位娴熟的戏曲作家、画家和善于写作官场应用文的幕客。关于小说的地理原型潘承玉也做了新的考证。在《金瓶梅》第一回中,清河县知县说武松:“虽是阳谷县人氏,与我这清河县,只在咫尺。”武松打虎之事“传得东平一府两县,皆知武松之名”。在明朝,“一府两县”在同一城的现象并不多见,小说中东平府含有两个县治,阳谷县与清河县,西门府所在地为清河县。小说中虽明确说明西门庆所住地址为“大宋国山东清河县牌坊”,但是明朝时,东平府并非“一府两县”的格局,由此认为小说所写故事的发生地即山东清河县的观点不严密。如果西门府不在山东,那么小说地理原型究竟在哪里?潘承玉查遍明代各史,发现整个北方地区仅有顺天、西安两府,南方地区有应天、苏州、杭州、湖州与绍兴五府,存在“一府两县”现象。为了确定具体原型到底是哪座城市,潘承玉继续寻找《金瓶梅》中的线索。小说第四十八回中写道:“(东平府)调委阳谷县丞狄斯彬,沿河查访苗天秀尸体下落”,“巡访到清河县城西河边”,由此得出两县治的具体方位是:清河在东,阳谷在西,两县中间有界河。明朝,在可查证的“一府两县”的府城中,两县治呈东西向排列于府治两侧,并以河为界,只有绍兴一府。通过对小说文本与明朝史实的研究,潘承玉提出颠覆金学界传统论断的新观点:《金瓶梅》中所描写的地理原型非山东清河县,而是浙江绍兴市。至此,小说中妇女唯一发型为“杭州簪”,向西门庆借银子的“杭州刘学官”又称“前边刘学官”等等,与小说第七十四回,薛姑子宣卷讲到:“这赵郎见词不能依随,一日作别起身,往山东买猪去”,与第九十四回,媒婆薛嫂听人说:“我那边下着一个山东卖棉花客人。”与小说地理原型为绍兴在逻辑上完全吻合。因为,只有是绍兴主人才会对朋友说我这边有个山东客人,山东主人没必要故意称对方客人是山东客人,只有在江南杭州附近满足“一府两县”格局的绍兴,才会称“杭州刘学官”为“前边刘学官”。既是绍兴人,又集画家、戏剧家和幕客为一体,明朝时哪位绍兴人士最有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呢?最终种种线索集中于一人,此人便是明朝绍兴大名士徐渭。2000年10月,吴敢教授在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长篇论文《20世纪〈金瓶梅〉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中说:“潘承玉所作《金瓶梅新证》是所有《金瓶梅》作者研究成果中逻辑最为严谨、推论最为精微、行文最为典训、结构最为周到的一种。”兰陵笑笑生与王世贞有深仇大恨无论是《金瓶梅词话》,还是《绣像金瓶梅》,均可以发现其中有大量影射王世贞(1526-1590年)乃至太仓王世贞家族的内容,态度甚不友好。一,两个版本第十七、十八回,均出现了倒霉的兵部尚书王黼,因为保卫京师不力,致使敌军深入,被言官弹劾,五月下狱,被皇帝亲自判决秋后斩首。王世贞的父亲王忬(1507-1560年)恰好就是这样死的,死后也恰好被追封为兵部尚书。王世贞和亲友,极其忌讳此事。二,两个版本第六十五回欢迎六黄太尉的山东官僚行列中,出现了两个例外人物,他俩既不是北宋晚期的真实人物,也不是明朝正德、嘉靖年间进士。一个是“右布政陈四箴”,现据考证是影射万历十七年冒死上谏的大理寺官员雒于仁。一个是“青州王士奇”,现据考证是影射青州兵备副使王世贞和他的长子王士骐。同时出现的黄甲、凌云翼、狄斯彬同是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癸卯科江南省试举人,王世贞恰恰在这一科。而王世贞和凌云翼、狄斯彬、曹禾、黄元白都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三,两个版本中西门庆的官商事业继承人张二官名叫“张懋德”,王世贞的弟弟王二官名叫“王世懋”。如果是王世贞或者门客这样写《金瓶梅》,情何以堪?四,《绣像金瓶梅》敌视王世贞,进一步升级。第一回中应伯爵说“如今年时,只好叙些财势,那里好叙齿”,明显影射李攀龙、王世贞因为少年显贵而排斥老诗人谢榛的丑行。五,《绣像金瓶梅》第三十回回目“蔡太师擅恩锡爵”,明显犯了“王锡爵”(1534-1614年)的名字。王锡爵是太仓王氏的领袖,帮助王世贞升官,帮助王忬封赠。在《绣像本》看来,这都是“蔡太师擅恩”。六,《绣像金瓶梅》第七十二回王招宣府上“世忠堂”有对联“乔木风霜古”,这句诗本来是杨士奇的,后来被王世贞抄袭过。书中把这句诗挂在臭名昭著的王招宣府,讽刺可谓毒辣。王招宣府只有王三官,那王大官和王二官哪里去了?七,《绣像金瓶梅》第九十三回败家子“陈敬济”当了道士,取名“陈宗美”,成了娈童。王世芳(1503-1563年),字济美,王世贞堂兄。王世懋(1536-1588年),字敬美。王世贞,自己字元美。如果是王世贞或者门客这样写《金瓶梅》,情何以堪?可知作者兰陵笑笑生既是严嵩的仇家,又是王世贞的仇家。二者交集,现有作者嫌疑人中唯有徐渭符合这一条件。 究竟谁是《金瓶梅》的真正作者?书上所署笔名“兰陵笑笑生”究竟是何方人士?这个中国文学史和金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四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专家学者和读者。2008年11月浙江学者陈明达推出长篇论文《(金瓶梅)作者蔡荣名考》,论文中解释《金瓶梅》作者为明朝黄岩人氏蔡荣名。蔡荣名(1559--?)字去疾,别字簸凡,明黄岩人。出身书香门第,习研古诗文。曾祖父蔡余庆,进士出身,曾任汀州知府。祖父蔡绍科,举人,曾任大理知府。叔父蔡宗明,进士出身,官至礼部郎中。蔡荣名少小聪慧异常,17岁时考中头名秀才。但他我行我素,偏激狂傲,不耐繁文缛节,多次赴省试均未中举。于是就纵情诗酒,醉中成诗。著有《太极注》、《芙蓉亭诗钞》。蔡荣名于24岁北上拜谒王世贞,深受赏识,延为上宾。留住在府。陈明达从八个方面考证:1,书中大量独特的黄岩方言证实只有黄岩人才能写得出来。2,蔡荣名的出身、经历和秉性符合写作《金瓶梅》的身份;《芙蓉亭诗钞》更是提供了直接的证据。3,王世贞鼎力相助蔡荣名完成写作《金瓶梅》。王世贞诗“袖携天台石,吐作弇山云”。“两年两扣先生门,沾沾所见惬所闻”及蔡荣名《弇山行》证实,《金瓶梅》初稿是蔡荣名的,也是蔡荣名在弇山园两年最后定稿的。4,王世贞“袖携天台石”;欣欣子序“吾友笑笑生为此,爰馨平日所蕴者,著斯传”;《金瓶梅》36回955页:蔡状元道:“学生蔡蕴,贱号一泉,”“泉”,水源也,黄岩话“水、书”同音,均念“xu”。意思就是蔡蕴书源也。三者均指《金瓶梅》书稿出处,证实笑笑生就是蔡荣名。5.“兰陵笑笑生”出自王世贞诗“吾怜蔡去疾,不去陶陶酒人疾”中的“陶陶酒人”,兰陵指代酒。“欣欣子”的“欣欣”出自王世贞诗“沾沾所见惬所闻”中的“沾沾”;6,欣欣子书于明贤里之轩”。“欣欣”的第二个含义是“欣欣向荣”,所以,整个署名隐含“荣名闲里书之于轩”。7,《金瓶梅》跋中的“钜公”指张居正。王世贞与张居正是同年,要影射张居正,必须让作者隐姓埋名,所以托名“兰陵笑笑生”。8,历来许多学者不解的疑惑在蔡荣名身上都能找到答案。如“三七”、“凤城”、“芙蓉亭”等的出处。 此说见《金瓶梅》满文译本序。该书卷首有康熙四十七年五月谷旦序:“此书乃明朝闲散儒生卢楠斥严嵩、严世蕃父子所著之说,不知确否?”卢楠,明代文学家,字少楩,大名浚县人。太学生,明末广五子之一,著有《蠛蠓集》等。他是王世贞的高足,富有才华,极为熟悉浚县、临清一带的社会风情、市民生活,具有创作《金瓶梅》的条件。王汝梅教授在《谈满文本金瓶梅序》一文中,申述了卢楠说,然无确证。 冯梦龙(公元1574—1646年),明代著名通俗文学家。字犹龙,别号茂苑野史、龙子犹、顾曲散人、姑苏词奴、詹詹外史、平平阁主人、墨憨斋主人等等,长州(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崇祯中,由贡生授福建寿宁知县。清兵渡江时,参加过抗清斗争。受李贽为代表的晚明进步文学思潮影响颇大,重视小说、戏曲和通俗文学。编纂话本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民歌集——《桂枝儿》、《山歌》;笔记——《古今谈概》、《情史》;改写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散曲集《太霞新奏》;戏曲《墨憨斋定本传奇》等。冯梦龙是晚明一位极为活跃而多才、多艺、多产的作家。《苏州府志》卷八十一《人物志》中曾称赞他“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他幼年家贫,读书用功,对文、史、哲深有研究。曾在私塾里教过书,讲解《春秋》,所以后来能写出《春秋衡库》。中年时期,靠卖文为生,曾给苏州的书社(店)编写过大量的书稿、书籍。据《太霞新奏》中的有关记载和散曲,我们知道他青年时期曾经热恋过一位叫侯慧卿的著名歌妓。后来侯慧卿嫁了人,使他大失所望,遂绝迹青楼,结束了放浪的生活。可见冯梦龙曾经在一段不短的时间里放浪于青楼。由于他在青楼歌场、茶坊酒肆活动,使他对市民的社会生活十分了解,也使得他有机会观察和分析那些沉沦于社会底层的女性们的生活和心态。他做官是在56岁的晚年。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魏子云认为《金瓶梅词话》中的《祭头巾文》一文,在冯梦龙所编写的《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的“凡例”中,有“金陵游客”冯梦龙写《头巾赋》的记录,所以,《开卷一笑》和冯梦龙的《古今谈概》、《古今笑林》、《智囊补》等著作后,认为文句“不惟有其语态雷同处,且有引言惯用语”,可以“肯定《金瓶梅词话》是冯梦龙参与的改写本,连‘欣欣子’与‘东吴弄珠客’都是冯梦龙的化名”。陈昌恒先生则从考索冯梦龙的名号入手,得出“东吴弄珠客”、“兰陵笑笑生”、“欣欣子”等都是冯梦龙的化名。它三篇序跋,署名、尾语不同,但实为一文,倘排比研究,则构成一篇完整的《金瓶梅》研究论文。同时具体论证了冯氏创作《金瓶梅》的三个阶段。另有些学者指出,“崇祯本”《金瓶梅》词话亦宜出自冯梦龙之手。在《金瓶梅》的早期传播和成书过程的研究中,冯梦龙的特殊作用,应值得注意。专家们认为《金瓶梅》不一定是世代累积型的一种集体创作,但并不否定曾经有人系统整理或最后修定,而且这个最后修定,也难以确定是一次或多次,多次是指在一次初步完成后,又经同时或不同时代的人对作品进行较大的或最后的修定、写定。同时要解开《金瓶梅》作者之谜,还必须从三个框框里跳出来:第一,“嘉靖间”,第二,“山东人”,第三,“大名士”。才能比较科学地去探讨,而现存万历本,即丁巳年(公元1617年)刻本,应是初刻本,初刻即是新刻,也即是首刻,这与冯梦龙关系极大,最后修定者或写定的非他莫属。 此外还有李先芳说、沈德符说、冯维敏说、谢榛说、臧晋叔说、金圣叹说、田艺蘅说、王采说、唐寅说、李攀龙说、萧鸣凤说、胡忠说、刘修亭说、李卓吾说、汤显祖说、陶望龄说、丁耀亢说、丘志充说、袁宏道兄弟说等,不一而足。还有更早一些的“绍兴老儒”、“金吾戚里门客”、“某孝廉”等。据统计,这个名单截止到2013年已有60余众之多了。但这绝不是最后的数字,说不定哪一天,这个名单就要上升到三位数了。除此之外,还有“世界累积”型的“集体创作”说。而丁朗先生则认为,《金瓶梅》的原著作权,并不属于“兰陵笑笑生”。所谓“兰陵笑笑生”基本上是一个冒名顶替、欺世盗名的人物。他有可能是现存《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三和五十四这两回的修改者。更大的可能是,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人,纯粹是炮制序文的那位夫子为了满足出版商的需要,心血来潮,随手杜撰出来的一位“乌有先生”、“子虚真人”。丁朗先生主张“挂一张寻人画像在北京街头”,他给这位作者花了一幅肖像,认为他应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他长期生活于北京东部城区。二、他经常出入于“本司三院”之类的地方。三、他对武官生活的了解超过了他对文官生活的了解;他对京城知识的了解超过了对外地知识的了解;他对实际生活知识的了解超过了他对书本知识的了解;而他的书本知识(包括历史、地理知识等等)又主要来源于宋元活本和各种戏曲的戏文之中。四、他几乎没有什么诗才,甚至不大懂得诗词格律,而对流行歌曲及民间小调的爱好,非同一般。五、他与曲艺界关系密切。六、他同嘉靖朝失势一派的太监们观念一致,爱其所爱,恶其所恶。而且他本人极可能是个性无能者和性变态者。七、他同明嘉靖丁未科的某些进士有交往,同时可能与嘉靖皇帝有深仇大恨。(见丁朗著《金瓶梅与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11月版)尽管《金瓶梅》作者候选人名单越来越长,而且如黄霖关于屠隆说,卜键关于李开先说,鲁歌、马征关于王稚登说,许建平、霍现俊关于王世贞说,潘承玉关于徐渭说等,在当今《金瓶梅》研究成果中可以并称五大说,但平心而论,尚没有一说为学术界所普遍认同,同时以上所有说法均无直接证据证明兰陵笑笑生的籍贯与姓名。四百多年以来,学者们为了解开这个谜,作了多少深文周纳的辨析、研究,至今仍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因此,周续赓副教授曾幽默地说,除非哪一天地下出土了什么有关文物,否则这场争论便永远不会完结。

1、考中国现当代文学下的 戏剧影视文学要考:703文艺理论809中国文学史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艺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类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艺理论》是文学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以丰富的古今中外文学实践为基础,探求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其主要内容包括文学的基本理论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两部分。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文艺理论的基本概念、命题及思想,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考试的内容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文学基本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第一部分 文学基本理论(一)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学理论的性质2.文学理论的形态3.文学理论的当代性问题(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文学活动论2.文学反映论3.艺术生产论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5.艺术交往论6.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三、文学作为活动1.生活活动与文学活动2.文学四要素3.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四)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的含义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3.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五)文学创造过程1.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2.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3.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六)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真: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2.善:情感评价、人文关怀3.美:形式创造(七)文学创造的类型和体裁1.文学作品的类型2.文学作品的体裁(八)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2.文学典型3.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九)叙事性作品与抒情性作品1.叙事性作品2.抒情性作品(十)文学风格1.风格的观念和理论2.风格的类型与价值3.文学风格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及流派风格十一、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1.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2.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3.文学接受的发生、发展、高潮十二、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2.文学批评的模式3.文学批评的实践第二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一)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1.儒家的文学思想2.道家的文学思想(二)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理论1.《毛诗序》2.汉代对《楚辞》的评论3.曹丕《典论•论文》4.陆机《文赋》5.刘勰《文心雕龙》6.钟嵘《诗品》(三)唐宋金元时期的文学理论1.陈子昂与初唐文学理论2.李白、杜甫的文学理论3.白居易的文艺理论4.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5.司空图及唐代诗境理论6.苏轼的文艺思想7.严羽《沧浪诗话》8.元好问与金元文学批评(四)明清时期的文学理论1.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理论2.李贽与公安派的文学理论3.明清小说戏曲理论4.清代前中期的诗文理论5.清代词论(五)近代文学理论1.刘熙载《艺概》2.王国维《人间词话》三、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 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文学史》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三个部分,都是大学中文系本科的重要基础课程。本门课程考试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中国文学史的基本史实和作家作品 ,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考试的内容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先秦文学1、 上古神话2、 《诗经》3、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4、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5、 屈原与楚辞 (二)秦汉文学1、 秦及西汉散文2、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3、 司马迁与《史记》4、 两汉乐府诗5、 东汉辞赋6、 《汉书》及东汉散文 7、 东汉文人诗(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2.两晋诗坛3.陶渊明4.南北朝民歌5.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6.永明体与齐梁诗坛7.庚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8.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9.魏晋南北朝小说 (四)隋唐五代文学1.南北朝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2.盛唐的诗人群体3.李白4.杜甫5.大历诗风6.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诗人7.白居易与元白诗派8.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9.唐传奇与俗讲变文10.晚唐诗歌11.李商隐12.词的初鐊及晚唐五代词 (五) 宋代文学1.宋初文学2.柳永与北来前期词风的演变3.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4.苏轼5.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6.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7.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8.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9.辛弃疾和辛派词人10.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11.南宋的散文和四六12.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六)元代文学1.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2.关汉卿3.王实甫的《西厢记》4.白朴和马致远5.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6.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7.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8.元代散曲9.元代诗文 (七)明代文学 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2.《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3.明代前期诗文 4.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5.明代杂剧的流变 6.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7.汤显祖 8.《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9.《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10.“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11.晚明诗文 12.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八)清代文学 1.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2.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3.清初白话小说4.《聊斋志异》5.《儒林外史》6.《红楼梦》7.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8.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九)近代文学1.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2.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3.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4.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第二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1.文学思潮与运动(一)①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②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③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④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2.鲁迅(一)①《呐喊》、《彷徨》②《野草》、《朝花夕拾》3.小说(一)①“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②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③“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4.通俗小说(一)①通俗小说的基本情况②张恨水5.郭沫若①《女神》的产生和影响②郭沫若其他自由体诗创作概况③历史剧创作6.新诗(一)①新诗诞生的背景及五四新诗运动②早期白话新诗的特点③“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④前期新月派诗歌的贡献⑤纯诗及早期象征诗派⑥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7.散文(一)①《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②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③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④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⑤“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8.戏剧(一)①文明新戏概况②“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③“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④田汉、丁西林对早期话剧文学的贡献(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1.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①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②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③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④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2.茅盾①开创新的文学范式②茅盾的小说成就3.老舍①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②《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③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4.巴金①巴金前期小说创作②《家》的杰出成就③巴金后期小说创作5.沈从文①边城湘西的叙述者、歌者②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③文学理想的寂寞6.小说(二)①“左联”和左翼小说②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③海派小说7.通俗小说(二)①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②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8.新诗(二)①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②后期新月派的创作③现代派诗人的创作9.鲁迅(二)①鲁迅杂文②《故事新编》10.散文(二)①幽默闲适小品的创作②左翼作家的散文创作③“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④报告文学与游记11.曹禺①曹禺现代名剧②曹禺剧作的命运12.话剧(二)①“广场”戏剧概况②“剧场戏剧”创作(三)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1.文学思潮与运动(三)①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③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2.赵树理①赵树理出现的文学意义②赵树理小说创作3.小说(三)①暴露与讽刺②体验与追忆③通俗与先锋④现实与民间4.通俗小说(三)①雅俗对立的渐趋消解②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③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5.艾青①艾青的历史地位②艾青的诗歌创作6.新诗(三)①七月诗派的诗歌创作②校园诗人群与“中国新诗派”7.散文(三)①报告文学的勃兴②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③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8.戏剧(三)①“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②大后方、上海孤岛戏剧③沦陷区戏剧第三部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一)50-70年代的文学1.文学的“转折”2.文学规范和文学环境3.矛盾和冲突4.隐夫的诗人和诗派5.诗的几种体式6.小说的题材和形态7.农村小说8.对历史的叙述9.另一类小说的处境10.在主流之外11.散文12.话剧13.走向“文革文学”14.重新构造“经典”15.分裂的文学世界(二)80年代以来的文字1.80年代的文学环境2.80年代文学概况3.80年代初期的小说4.80年代的诗5.新诗潮6.80年代后期的小说(一)7.80年代后期的小说(二)8.女作家的创作 9.散文创作10.90年代的文学状况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简述题、论述题等。四、考试的形式及时间 闭卷,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戏剧文学的研究生是按照文学类来招生的,所以你说的这几个科目是需要考的你先要搞明白你这个专业考试的科目,而不是想你将来学的东西就比如说广播电视艺术学下面有音响、播音之类的,但也是要考电影、音乐、美术之类的内容是一样的

研究领域:中国古代小说,明清文学,叙事学,古文献整理,尤其在王世贞、李贽、《金瓶梅》、经济生活与文学研究方面用力最勤。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金>学考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李贽思想演变史》(人民出版社2005)、《文学研究的新经济视角与分析方法》(上海古籍2008)、《王世贞与金瓶梅》(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2)、《王世贞书目类纂》(凤凰出版社2012)等著作17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已参研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古委会项目多项,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奖,河北省教学优秀成果奖多项。2000年7月23日,河北卫视《燕赵之子》节目播出“许建平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专题片”(30分钟)。2008年4月5日,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探索发现》节目播出《金瓶梅与王世贞》专题片,主讲人之一。著作目录(17部)专著7部1、《<金>学考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2、《山情逸魂──中国隐士心态史》东方出版社19993、《李卓吾传》东方出版社20044、《李贽思想演变史》人民出版社20055、《文学研究的新经济视角与分析方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6、《许建平解说金瓶梅》东方出版社20107、《王世贞与<金瓶梅>》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两人合著4部1、《商风俗韵——<金瓶梅>中的女性》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2、《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小说卷》东方出版中心、《中国小说研究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4、《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复旦出版社2008编著3部1、《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精粹·文学史方法论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精粹·小说戏曲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3、《王世贞书目类纂》凤凰出版社2012主编3部1、《中国传统文学与经济生活》(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2、《去蔽、还原与阐释——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路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中国传统文学与经济生活研究丛书》(5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主持课题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12(项目号:12&ZD159)《王世贞全集》整理与研究2、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08,08BZW043明清小说意图叙事与意味形式研究3、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2005,李贽思想接受史——以“晚明”至“五四”的文学接受为论述中心4、上海财经大学211工程项目子项目200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学关系研究参与完成的课题1、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6AZW007)2、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方法论(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440503、中国小说研究史(古委会项目)社科成果获奖1、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与黄霖先生等)2、上海市第9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货币观念的变异与农耕文学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3、河北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金>学考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4、上海市第9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与黄霖先生等)5、河北省高校(1994-1997)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不失时机地推进建立文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中国社会科学》)6、河北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96)《三国演义的阅读效应与民族精神》7、河北省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青年佳作奖(1994)《试论<金瓶梅>艺术结构在中国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8、河北省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年):《世纪之交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实现转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9、第三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与黄霖先生等)主要论文目录■不失时机地推进建立文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中国社会科学》 ■货币观念的变异与农耕文学的转型——以明代后期市井小说为论述中心《中国社会科学》 ■“狂怪”和“与世无争”——论李贽的双重文化人格《文学评论》 ■ 货币化场景-酒宴-在明清小说中的叙事功能《文学评论》《新华文摘》■ 《金瓶梅》流通货币质态与成书年代补证《文学遗产》■ 南宋词史研究的可喜创获《文学遗产》 ■ 李贽非理性主义文学思想论《文艺研究》 ■ 新时期《金瓶梅》研究述评《新华文摘》 ■ 文学生成与传播的经济动因《学术月刊》■中国人学美学思想从理性到非理性的一次异变《学术月刊》■A transition of Chinese humanism and aesthetics fromrationalismto irrationalism-With a focus on the debate between LiZhi and Geng Dingxiang during the Ming Dynasty《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08年第4期■《童心说》的义理结构与中国非理性主义文学思想之发轫《河北学刊》《新华文摘》 ■《金瓶梅》的新叙事范式 《河北学刊》 ■《金瓶梅》作者研究八十年《河北学刊》 ■《金瓶梅》价值的经济文化解读《河北学刊》 ■ 佛经与李贽思想之启蒙《河北学刊》 ■ 李贽思想在周作人接受过程中的演进《河北学刊》■ 文学发展动力分析 《江海学刊》 ■ 文学形式与文学研究的新方法《江海学刊》 ■ 建立心态文学史学刍议 《江海学刊》 ■ 经世致用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文化沉思《复旦学报》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路径与方法的新思考《复旦学报》 ■ 文学评论中文本意义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辨析《复旦学报》■《焚书》刊刻过程、版本及真伪《复旦学报》■《金瓶梅》是一部探讨人生的小说《明清小说研究》 ■《儒林外史》:一部意在言志的诗化小说《明清小说研究》 ■《临清州志》与《金瓶梅》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明清小说研究》 ■《金瓶梅》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云南社会科学》 ■ 关于实现古代文学研究转型的方法刍议《云南社会科学》 ■ 百年《西游记》作者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云南社会科学》■《红楼梦》作者研究的新进展《人民日报》 ■《红楼梦》作者研究热点透视《人民日报》副刊《大地》 ■ 元剧大团圆模式定型时间探考《中国学研究》创刊号(韩国)■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文化悲凉《中语中文学》(韩国) ■ 试论《琵琶记》创作的双层心理意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试论元代南北剧曲的文化特征及其成因《首届元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版■ 百年小说戏曲研究略论《苏州铁道学院学报》■ 古代小说理论不及曲论发达原因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金瓶梅》中的近世文化意蕴《文史知识》 ■ 建立心态文学史学的理论思考《文艺报》(理论版) ■ 切忌盲信与忙说《文艺报》(理论与争鸣) ■《红楼梦》的原始作者《读书》 ■《红楼梦》作者研究又有新进展《作品与争鸣》 ■《三国演义》的阅读效应与民族精神《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古代小说研究三十年简说《苏州大学学报》■ 试论《金瓶梅》的艺术结构在中国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从“清空”说到“自然清空“说《中国文学研究》第8辑■ 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经济视角《中国文学研究》第12辑■ 王忬“伪画致祸”真伪考辨——以《清明上河图》为中心《中国文学研究》第21辑。2013■ 《金瓶梅》成书新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金瓶梅词话》“这五回”情节与作者探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文本分析派的创立与俞平伯在红学史上地位的重估《社会科学》■ 王世贞与《金瓶梅》的著作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经济生活与文学活动之关系及其研究路径《社会科学》■ 二十世纪《儒林外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二十世纪《儒林外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下)《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金瓶梅》中清河县地理位置考辩《金瓶梅研究》第五辑■ 《金瓶梅》中货币现象与审美价值的逻辑走向《金瓶梅研究》第八辑■ 明清小说人欲表现的特征及其嬗变《河北师大学报》■ 论小说陌生化之生成——从叙事意图的矛盾逻辑说起《社会科学》■ 《金瓶梅》文化反思:因何经济崛起而文化衰微《东南大学学报》■ 论中国小说叙事的神秘性 《河北学刊》■ 明清小说叙事聚焦研究的四点新发现 《河北学刊》■ 嵌入方式的生成及其在意图叙事中的功能 《上海大学学报》■ 《金瓶梅》文化价值论 《明清小说研究》2013■ 《叙事的意图说与意图叙事的类型 《社会科学》■ 中西异质文化嫁接中的新文化生成 《学术月刊》■ 意图力:小说叙事的内驱动力 《求是学刊》■ 物欲幻想:文学中不可忽视的另一面 《河北学刊》讲授课程1、中国文学研究方法论(硕士课),2、中国文学史3、《庄子》选讲4、李贽研究5、小说经典与中国文化6、中国小说史(硕士课)7、中国小说文献学(硕士课)11、中国叙事学(博士课)8、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史(硕士课)9、《金瓶梅》与《红楼梦》研究10、戏曲的文化解读

金瓶梅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一) 1. 论《聊斋志异》中的华妖狐魅形象 2. 论元杂剧中的水浒杂剧 3. 论《西游记》的游戏笔墨 4. 论近代改良主义文学的创作特征 5.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制艺弊端的反思 6. 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7. 论明清传奇的曲词艺术 8. 论《红楼梦》玉石崇拜的文化心理 9. 论孙悟空的孝义 10. 论《红楼梦》中诗歌之功能 11.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精神探析 12. 论李贽思想对晚清小说世俗化倾向的影响 13. 对生命的漠视——试论水浒传〉叙述的暴力化倾向 14. 《莺莺传》主题嬗变浅议 15. 论关羽艺术形象的悲剧色彩 16. 试论《金瓶梅》的文学史地位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二) 1、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刍议 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4、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5、论《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的忧患意识 6、论《诗经》的婚恋诗 7、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8、论《诗经》的讽刺艺术试论 9、《诗经》大小雅怨刺诗之异同 10、孔子与《诗经》 11、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12、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 13、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14、《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15、《战国策》的寓言艺术 16、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三) 1. 西蜀词与南唐词艺术特色比较研究 2. 论春秋笔法的内涵与外延 3. 庄子《逍遥游》本义考 4. 论春秋战国时代行人在先秦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5. 唐代咏侠(或僧,或道)诗创作论 6. 初唐宫体诗与南朝宫体诗异同论 7. 陈子昂文学史地位浅论 8. 李白歌形体诗艺术成就浅论 9. 李白咏月诗浅论 10. 白居易闲适诗浅论 11. 韩愈文学主张得失论 12. 晚唐咏史诗浅论 13. 白居易《长恨歌》多重意蕴浅探 14. 浅谈杜甫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猜你喜欢: 1.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2.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 3.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4. 文化方向论文题目 5. 2017文化方向论文选题

古代文学不仅成就了一代代文人雅士,也缔造了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史;不仅有着极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历代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乃至普通人还源源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提高社会文明的步伐,提高个人的修养。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一) 1. 浅论《史记》的游侠精神 2. 论乌江流域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3. 论乌江流域竹枝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4. 论乌江流域古代贬谪文人的诗歌创作 5. 论乌江流域民间故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6. 乌江流域历代碑刻文学艺术价值略论 7. 论王维山水诗田园的诗情与画意的交融 8. 论李白诗歌与道家精神的关系 9. 杜甫夔州行迹及诗歌创作考论 10. 负重生活下的自我寻求——从杜甫诗歌看其性格 11. 杜甫成都诗与夔州诗的差异比较 12. 试论李清照的词学观及其创作 13. 浅谈苏辛词风之异同 14. 论苏轼的出世和入世 15. 论高适诗歌深沉悲凉的风格特色及其成因 16. 试论杜诗中的“哭”字诗 17. 试探陆游的“梅”情结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二) 1. 论李商隐爱情诗中的缺失性体验 2. 杜牧、李商隐咏史诗比较 3. 论李商隐诗歌创作中的内转倾向 4. 论宋元时期的李商隐研究 5. 论李贺诗歌的神秘美及其成因 6. 论禅修队苏轼词境的影响 7. 论宋元明清时期黄庭坚诗歌的传播 8. 苏轼、黄庭坚诗歌艺术特征比较 9. 论黄庭坚诗歌对杜甫诗歌的继承与创新 10. 论通俗小说的历史发展轨迹 11. 论《金瓶梅》中的民俗描写 12. 论李贽对明后期文学创作的影响 13. 元代少数民族作家研究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三) 1. 从乌台诗案探苏轼政治悲剧的根源 2. 论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朦胧意境 3. 李白、王昌龄七言绝句比较 4. 论李白诗歌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5. 李白、李贺浪漫主义诗歌比较研究 6. 论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因素 7. 论李白的咏侠诗 8. 李白、苏轼的人生态度和诗风比较 9. 李白和杜甫对诗歌创作的贡献与影响比较研究 10. 李白诗歌中的自我形象及其演变 11.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探源 12. 论尚侠思想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13. 杜甫夔州时期的诗歌创作及其审美观照 14. 论杜甫咏怀咏史诗的超前意识和批判精神 15. 论杜甫人文精神的构成要素 16. 论杜甫的律师成就 17. 论白居易的闲适精神及其思想根源 18. 论李商隐咏史诗对杜甫咏史诗的突破创新 猜你喜欢: 1.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2.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3.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4.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 5.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金瓶梅连环画报杂志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我觉得这个比喻就我自己的成长历程来说,特别亲切。 从小时候的连环画报到现在的《中学生读写》、《书摘》等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杂志,我都吸收了不少的营养。 初识文字时,看着那些连环画报,不禁为那些丰富的想象所吸引。久而久之,我也变成了一个幻想家。有时会禁不住一个人对着镜子发呆,勾画自己长大时的模样,以后所从事的工作。 开始作文时,我又把眼光放到了文学作品上。从《小红帽》一遍一遍地读到《红楼梦》一字一字地品位,我尝试着把自己的想象和这些作品中的佳词妙句融汇在一起,去描绘我自己的作文天地。于是,在我的笔下有了像小红帽似的可爱女孩,有了像林黛玉般清秀的可人儿,有了古灵精怪的小精灵,有了无所不能的天外来客。所以,老师常常把我的作文当做范文来念,尤其对那些佳句更是又圈又点。殊不知,那可是我精心借鉴的成果。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大。尤其是当我的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时,我更是欣喜若狂,更衷心感谢给我信心和鼓励的作文园地——《中学生读写》。通过它,我学到了很多的写作技巧,而且更好地学会了如何遣词造句;通过它,我也明白了作文光借鉴别人的是不行的,要想有更多的内涵,需把眼光放远一些。于是,我又开始读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时事性较强的书,诸如《书摘》、《青年博览》、《黄金时代》、《知音》等。通过它们,我对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对政治多了番领悟,更重要是他们让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下世纪的主人应具备的本领。于是,在它们的指引下,我有了自己的奋斗,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 书陪伴我走过了14年的岁月,它似一阕跳跃着的音符,也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它把无知的我领进知识的大门,自始自终地陪着我去攀登那知识的高峰。它让我看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它让我有了想象的羽翼,让我有了奋斗的目标。我和它的故事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只会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得越来越丰富……

书伴我长大看着我枕边这本翻破了边的书,我百感交集,我今年30了,是这本书伴随我长大,给我指引,在我人生的路上给我巨大的帮助,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的好朋友。这本金瓶梅我已经看了一百多遍了,它教会了我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爱情,为人处事的方法,怎么样去做一个君子,如何去博爱更多女子。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成长为男主角一样的好男人。加油。

香港漫画在清末期间已有记载,广东南海人何剑士是香港漫画的先驱,因不满朝廷腐败,在上海及香港各大报章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讽刺时局的漫画。后来,广州画家郑磊泉(「赣公」)应香港梁国英药局之邀,来港编绘《人鉴》画册。但郑氏在画册出版前一年(1919年)去世,未能目睹这本被誉为香港第一本漫画集面世。这两位漫画家逝世后,香港漫画界沉寂一时,各报刊的漫画仅靠报社内的电版美术人员支撑大局。直到1934年「工商日报」的《漫画周刊》出现,香港漫画才再次蓬勃起来。1940年代初期,不少内地漫画家因为抗日战争爆发,局势吃紧,避难而移居香港,如广州的李凡夫、林檎、潘醉生,上海的叶浅予、张正宇、丁聪等,都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漫画大师。他们合租了坚道13A号一层旧式楼宇,成立了著名的「全国漫画作家协会香港分会」。该分会于1939年主办了「现代中国漫画展」,是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次漫画展。画展以抗战为主题,参展的画家三十多位,全是中国一流漫画家,展期不到四天,观众高达三万多人次。战后到1950年代中期,部分漫画家先后返回内地,香港漫画活动又再次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1959年,由一群漫画家李凡夫、李淩翰、陈子多、区晴、黄蒙田、郑家镇等人合资,出版了《漫画世界》半月刊,才再度掀起香港漫画界的热潮。1970年代的香港漫画市场除充斥著未获授权的翻版日本漫画外,主要由黑社会武打漫画占据,其中以黄玉郎的《小流氓》及上官小宝的《李小龙》占领导地位。两人的徒弟分别被称为「御林军」(祁文杰、张万有、毛名威等)及「上官家族」(上官小龙、上官小威、上官小强等)。王司马的《牛仔》漫画是当时少数的清新小品。1980年代是港产漫画的黄金年代,黄玉郎一统香港漫画书的出版,为了增加生产量,玉郎漫画将漫画分工成流水作业,每个步骤均由不同的专人处理。80年代港漫另一大师马荣成崭露头角。其作品《中华英雄》创下当时销量最高的每期可达20万册的惊人纪录,而紧随其后的《龙虎门》、《醉拳》及《如来神掌》等每期亦有7-8万册的销量。1986年8月12日玉郎机构上市。1988年冯志明与刘定坚一同创立「自由人」。1989年马荣成脱离「玉郎机构」创立「天下」。著名的港漫作品《风云》诞生。其后黄玉郎因涉嫌讹公款,于1991年被判入狱四年。1990年代中期,随著《小朋友画报》及《儿童乐园》相继停刊,香港漫画弥漫著一片色情与暴力。1992年4月牛佬的《古惑仔》创刊。1993年黄玉郎出狱,将剩馀的「玉郎机构」股份全部售予星岛集团的胡仙,玉郎机构随即更名「文化传信」。当时香港漫画业三分天下,由「天下」、「自由人」和「文化传信」领导市场。黄玉郎动用手上的资金成立「玉皇朝」,号召四散的「御林军」重归旗下,重夺漫画市场的领导地位。黄玉郎除继续传统武打路线的畅销漫画外,另推出内容挑逗敏感的《情双周》,深受青少年读者欢迎。「自由人」的刘定坚照办煮碗推出《情侣周刊》,内容连漫画也加插裸露镜头,内页专栏的裸照更与一般色情书刊无异,很快在市场冒起,刘定坚把握机会,相继推出《情人知己》、《情侣特刊》等同类作品,令市场上有大量「情」字头漫画。过火内容很快引发社会的压力,《情侣周刊》首先停刊,而《情双周》亦大幅收歛,不久更名《情周刊》后亦停刊。在1995年香港政府为针对「《情侣周刊》事件」进行了「1995年第73号第8条增补修订」,除所有「不雅」刊物必须封上胶袋外,香港漫画更被规定封面及封底皆至少用百分之二十面积印上警告字句[1]。2000年以黄玉郎为首的香港漫画联会成立,并向政府争取将现行的三级制改四级制[2],期间更闹出色情漫画《金瓶梅》随书送赠色情物品[3],建议最终不获接纳。1993年《星期天周刊》创刋,随周刊附送儿童杂志《黄巴士》,由谢立文撰写及麦家碧绘画的《麦唛》成功获得大小读者的欢迎。 战后至50年代中期,部分漫画家先后返回内地,香港漫画活动又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1959年,由一群志同道合的漫画工作者李凡夫、李凌翰、陈子多、区晴、黄蒙田、郑家镇等人合资,出版了一本《漫画世界》半月刊,再度掀起香港漫画界的第二个高峰。香港漫画的变革是在1967年之后。香港早期的漫画,多以单格或近似插图的方式,内容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或者是时事讽刺画,与今天的连环漫画大不相同。在60年代末,老派漫画如许冠文的《财叔》《神笔》《神犬》、王泽的《老夫子》、宋三郎的《傻侦探》和司徒庸的《傻大姐》等,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 70年代,香港漫画受到了大量外国漫画的影响,当时香港无线电视台大量推出日本动画片,如《绿水英雄》、《柔道小金刚》、《铁臂阿童木》、《青春火花》和《超人》等,机敏的漫画出版商乘机大量翻印这类漫画,一直深受中国漫画熏陶的青年漫画家受到了不少冲击和影响。黄玉郎、上官小宝、上官小强等人纷纷仿效,投入新型连环漫画创作,他们展现出自己的风格,出版上也形成自己的模式,从而带动和影响了整个香港漫画界和漫画出版业。老一辈的单格漫画,已经敌不过具有电影感和分镜头式漫画的武打技艺以及具有社会写实性的连环漫画了。1974年初,由于当时的连环漫画(又称公仔画)与香港社会风气一样,受到欧美性解放的影响,部分作品过分渲染色情和暴力,因而引起香港社会各方人士的谴责。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和扶轮社三四五区国际少年服务团,联合发表了公仔画之暴力与色情的报告书,香港立法局也于1975年7月2日通过《不良刊物法案》,这一法案直到今天仍然有效。 这一时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供不应求。随着读者对漫画质量和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少数漫画家确实忙不过来,因而需要配置助手,通过大家合作来完成一篇作品,于是出现了工厂式的漫画制作,也称为是“流水线操作”,如有专人做背景气氛,描头发和花衬衫,有的画肌肉纹等等。这种大量生产漫画的结果,就有可能把双周刊改为周刊。这种分工制作虽然会淹没个人风格,但增加了经济效益。漫画家黄玉郎就在这一时期成功的将一个手工业式的创作室发展成为上市集团企业。80年代初,黄氏将唯一的对手——上官小宝连同公司员工全部兼并吸收,纳入玉郎公司麾下,冠盖全港连环画界。他培育出一批新一代的漫画接班人,当今漫坛的天之骄子马荣成,冯志明,狄克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学徒和晚辈。在1987年,由于民办灾难性股票市场的牵连,黄玉郎个人身陷囹圄,他手下的漫画主笔纷纷离去,自立门户,“玉郎”(后改为文化传信公司)再不能独领画坛风骚了,漫画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况,如刘定坚与冯志明合办的“自由人”,马荣成的“天下”,黄玉郎出狱后又东山再起,创办了“玉皇朝”,加上上官小宝的“邝氏”和牛佬的“浩一”,这些刊物都各具特色,五彩缤纷。 毋庸置疑,香港漫坛新一代后起之秀的成长,是从日本漫画中吸取了不少精髓的。尽管香港有了自己的漫画,但盗版的日本漫画仍然充斥市场。直到1993年,日本正式授权给香港和台湾出版中文版漫画,盗版的现象始逐渐减少。同时,由于日本出版商同意授权,香港漫画公司又打起购买日本漫画版权的争夺战,而且台湾的漫画出版商也踏足香港,力图分一杯羹。香港的漫画市场在这一时期进入了竞争激烈的商业时代。1999年7月,正式成立“香港漫画家协会”,黄玉郎被选为会长,马荣成当选副会长,同年,香港漫画节开办。2000年,世界漫画会在香港顺利开办。2001年,第三届香港漫画节,12万人参加。

书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够我们赏鉴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它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中疾的猎犬风一般快地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义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印书的字体有很多种:宋体挺秀有如柳字,麻沙体夭娇有如欧字,书法体娟秀有如褚字,楷体端方有如颜字。楷体是最常见的了。这里面又分出许多不同的种类来:一种是通行的正方体;还有一种是窄长的楷体,棱角最显;一种是扁短的楷体,浑厚颇有古风。还有写的书:或全楷体,或半楷体,它们不但看来有一种密切的感觉,并且有时有古代的写本,很足以考证今本的印误,以及文字的假借。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见古代的收藏家或者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藉此揣摩出这主人翁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它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填偿债务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啊! 天下事真是不如意的多。不讲别的,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都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那琉璃一般脆弱的美人,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而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不仅不异于庸人,并且备受家人或主子的轻蔑和凌辱;然而他们天生性格倔强,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了一些深而才的皱纹。 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

金融硕士研究论文

分析当前金融专业硕士课程体系的问题论文

一、引言

专业硕士又被称为应用型硕士,是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种硕士类型。随着经济和教育水平的发展,对于专业硕士的定位认识在发生改变。作为人才培养形式,专业硕士具有和学术型硕士同样的培养水平。从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对于专业硕士的定位来看,将其定位为培养具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强调其应用性。自2009年以来,专业硕士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15年专业硕士的招生量基本上与学术型硕士的招生量持平。两种研究生均衡发展的研究生教育格局目前已经在中国形成。作为专业学位的一种类型,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金融专硕)建设也取得了快速发展。自2010年1月教育部设立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以来,招生单位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6年3月份,获得金融专硕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超过了100所。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将具有卓越的实践能力与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目标在培养金融专硕的过程中得以实现,是每一个培养单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金融专硕与金融学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的差异分析

作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评价与分析,主要可以从培养目标、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展开。金融专硕的培养方式应当与学术型金融专业研究生(简称金融学硕)具有明显差别,否则其学位的设置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作为人才培养形式,金融专硕具有和金融学硕同样的培养水平,只不过类型不同,培养的侧重有所差异。一般而言,金融专硕更加强调的是其培养方式的“实践性”突出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金融学硕更强调的是其培养方式的“理论性”,突出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就金融专硕而言,相对于金融学硕,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培养目标体现出了更强的应用性

从教育部颁布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来看,对于金融专硕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应用性。在培养目标中一方面要求金融专硕具有较强的金融理论知识,熟悉融资交易的技术方法、金融产品的设计与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要求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与政治素质,并将这种知识与技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金融问题。金融专硕是一种应用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不难看出,和其他学科的专业学位硕士一样,金融专硕更加侧重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这种学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明显高于金融本科,也区别于金融学硕。为了强调与生产实际的对接,目前金融专硕的培养年限相对金融学硕而言较短,全日制金融专硕培养年限一般为年,而全日制金融学硕的培养年限一般为3-4年。

(二)双导师制度得到普遍应用

与金融学硕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金融专硕的培养更加强调双导师制度。目前,金融学硕培养过程中主要是由校内在编导师进行指导与培养,但教育部对于金融专硕的培养,2009年发文明确指出要建立专业学位的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校外导师的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参与金融专硕的实习与实践,项目研究与论文的多个环节之中。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在金融一线部门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高级人才应当与校内导师共为导师,共同承担金融专硕的培养工作。

(三)案例设置与实践在课程设置中地位更加突出

从以上的培养目标差异可以看出,相对于金融学硕,金融专硕的课程设置上对于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更为注重。作为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载体,案例教学有利于掌握理论知识的内涵,对于课堂气氛的调节大有裨益。通过案例教学,使得金融专硕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具体金融实例相结合,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任课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教学满足感也会得到加强,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金融专硕以后的就业领域主要集中于金融实践部门,通过加强实践环节,可以使得金融专硕在尚未完全走出校门,就可以学以致用,将专业金融知识实践化。相对应的是金融学硕更加强调对经典文献的阅读与理解,实践要求相对较低。

(四)形式的多样化在金融专硕培养中体现明显

从学位论文对比来看,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要求,金融专硕论文应当体现多样化的形式,要求金融专硕在论文中要更加紧密地结合金融实践,可以采用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形式。无论采取何种形式,主要是要体现金融专硕运用金融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具体金融问题的能力。答辩形式也可以采取多元方式,要求答辩组成员必须要有来自金融实践领域的专家^。与之相对应的,金融学硕的学位论文更突出理论性与思想性,强调方法的合理性,答辩评委来源主要是高校与科研院所。

由此可以看出,金融专硕的培养更加强调是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注重的是解决金融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对于金融专硕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看重的一个方面。

三、当前金融专业硕士课程体系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结构不均衡,课程体系欠合理

总体来看,各个学校金融专硕的课程设置由于学校的差别而存在差别,但这种课程设计都要遵循国家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金融专硕的课程体系大致分为五部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必修环节(如读书报告、专业外语、开题报告等)、选修课、实践环节等。一般整个金融专硕的培养方案35-40学分,从课程结构来看,理论课程一般占28-35学分,实践课程只占5-8学分。从课程结构来看,实践课程明显偏少。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金融专硕的培养目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但目前这种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定位不相匹配。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金融专硕进行的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偏重于应用创新研究。

金融专硕课程体系的这种实践与理论的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实践领域对人才培养的素质与能力要求的实现,进而直接影响到金融专硕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理论课程应当最终是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工具,根据《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规定的培养目标,金融专硕的课程涵盖金融基本理论、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金融风险管理、投资与财务分析等多个层面。由于金融产品定价和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是近年来才兴起的金融分支,因而,相应的师资队伍相对缺乏。有些高校甚至错误地认为,如果在专业学位硕士中设置这些课程,不但教学内容相对较难,而且对很多将来在金融一线工作的学生而言会显得枯燥无味,这造成了理论课程的金融实践指导性下降。

(二)教材建设滞后,配套师资支持不够

合理有效的金融专硕教材对于金融专硕的培养质量的提升非常重要。这种教材的建设应当根据金融实践与课程内容的变化而不断进行修订。由于国内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实践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在金融专硕的教材建设中,普遍反映出教材的更新速度与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所脱节,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政策变化较快的证券投资、金融工程领域最新教材尤其欠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来看,普遍缺乏实践型老师。相当—部分教师,学习与教学的过程都完全在学校进行,对于整个金融业务的流程缺乏实践方面的认识,对新的金融创新工具与衍生产品不敏感,缺乏必要的金融实务操作能力。0同时,高校中金融专硕的任课老师往往也承担金融学硕的教学任务,两种不同类型的金融人才由同一教师承担,造成了任课教师面临实践环节知识的更新。此外,由于经费、人员编制、人员素质等问题,使得吸收金融实务操作人员担任专业课程教学还存在较多的困难。其结果就是教材更新速速变慢。二是由于金融专硕是从2011年才开始大规模发展,目前相关教材正在建设中,这需要一定的周期。在这个过程中,部分金融专硕使用的教材偏重于理论、新的金融案例不够多,与金融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三)实践教学基地支撑力度不够

作为高级金融应用人才,实践教学对于金融专硕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是其重要的培养环节,也是区分于金融学硕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各个高校虽然在加强金融专硕的实践环节上进行了大量工作,但从目前实际实施过程中,实习基地和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仍然是远远不能满足金融专硕教学实践的需求。没有实践环节的加强,金融专硕在进入金融就业市场中竞争力就难以得到体现。现阶段,如何建立聘请校外导师的有效机制,如何实现产学研的订单式培养,按照金融市场的需求设置课程,如何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和联合培养基地,是摆在金融专硕实践教学的现实问题。

(四)课程监管与评估机制尚不健全

对于金融专硕而言,对于课程的有效评价与监管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多数高校在金融专硕的课程评估体系方面是有所不足的。如在保障服务方面,许多高校还是将金融专硕培养的定位低于金融学硕,将金融专硕与金融学硕的培养方式相混淆,甚至有的高校将金融专硕作为学校创收的一个项目。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对于金融专硕培养如何更好地符合社会的需求,如何更好地设计符合金融专硕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等都缺乏有效的监管与评价机制H。这种情况的出现将大大影响到金融专硕的培养质量。

四、基于能力框架下的金融专硕课程体系构建

(一)能力与能力框架

能力是为能够完成某项活动必要条件的各种特征综合。金融专硕的能力可以从专业能力和胜任能力的综合框架分析。专业能力是金融专硕具备的能以学习成果表现的潜在能力,如金融专业知识、金融专业技能、金融职业道德与职业态度等,是胜任能力培养的基础。胜任能力是金融专硕通过行动展示出来的在金融工作环境中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4。关于能力框架,相关学者的观点有所差异,如斯皮尔曼提出的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说”即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而多因素理论则认为智力结构是由多因素构成的,这些单个因素形成自由组合,进而形成不同的能力。借鉴相关理论,结合当前社会对金融专硕的能力需求,本文采用多因素-能力要素模式,构建一个由知识、技能、职业价值组成的三维系统的金融专硕的能力框架。

(二)基于能力框架的金融专硕课程体系的改进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基于目前的金融专硕教学的不足,要立足实践,合理分析学生的需求,强调多种方法的应用。

这种方法是由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模拟实验、专题讲座等多方法所构成的系统。这些将大大提升金融专硕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加强案例分析。

为了达到与金融学硕不同的培养目标,在金融专硕的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中,突出金融理论在金融实践的应用,收集典型金融案例与相关视频资料进行案例储备。同时,将案例教学应用到金融专硕中,可以按照案例-分析-引导-解决的模式与课堂讲授内容相互交映。这种方式的案例教学与传统的金融学硕的案例分析有明显不同,既可以使得学生增加了对金融现实问题的敏感度,也强化了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把握,而且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增加对金融实际问题的思考都大有帮助。

(2)增加课题讨论。

金融专硕的学习强调的是学习的针对性。针对金融专硕不同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进度,任课教师在授课前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要求金融专硕在课前形成有关的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分解和分配,进行相关的资料和文献查询与收集,指出理论研究和金融实务操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增加专题讨论的次数,通过相关的讨论,任课教师进行必要的点评并进行内在理论的讲授。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金融专硕作为学习主体的特点。这种形式的课题讨论,既有助于激发金融专硕的学习兴趣与团队合作精神,也能够锻炼金融专硕对于文献和资料收集能力的提升,同时对于语言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3)多举办专题讲座。

通过举办高水平的金融专题讲座,对于金融专硕的宏观金融思维的培养,金融知识面的扩大,获取最前沿的金融信息与方法都是很有帮助的。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邀请金融领域的专家时,可以考虑多在从事金融实务中的专家中进行选择。

(4)强化金融模拟训练。

由于各个高校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金融业务都进行实习。此时,通过与金融实际部门相关的模拟训练就变得重要起来。这种模拟训练将金融理论知识学习、思维的提高,金融技能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地激发金融专硕的学习兴趣,促进金融实践技能的提高。如讲授证券投资相关课程的时候,可以考虑进行在线的模拟期货交易操作、股票实验系统等,这样就能够使得金融专硕在加深对于证券期货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为成为应用型金融人才打下基础。

2.加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金融专硕培养的“无缝对接”。

首先,可以考虑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加强产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金融专硕要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请进来”主要是可以考虑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多请就职于金融领域的高级管理人员,从而改进金融专硕在实践过程的不足;“走出去”指的是金融专硕进入金融机构观摩与实习,进行锻炼。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包括将相关一直从事理论研究的高校金融学老师送到金融机构进行岗位锻炼,在帮助企业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金融经验水平。

其次,高校可以与地方企业联合进行金融专硕的培养,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高校可以将自己的师资力量、教学科研资源与金融企业的软硬件和场所相结合,共同培养高级金融专硕人才。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提高金融专硕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实现企业和高校的双蠃局面。

3.积极推行双导师制。

与金融学硕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金融专硕的培养更加强调双导师制度。校外的专业导师长期从事金融方面的业务,实践经验丰富,而实践能力是金融专硕所需要的。高校应当从金融实践领域中吸收部分高水平的从业者担任金融专硕的课程讲授与学习指导,聘任为现场导师,构建双导师型的师资结构。

校外导师更多的是进行金融实践与论文选题的指导,同时对于部分实践性较强的金融课程也可以交由校外导师讲授。双导师制可以将校内和校外导师的优势进行有机整合。金融专硕在双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校内的系统学习与校外的金融实践,认真吸收不同类型导师的知识和经验,真正做到将所学到的金融理论知识进行提升,使得自身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积极推行双导师制,是多方共蠃的重要举措。在实行双导师的时候,可以考虑形成专业培养导师组,由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和业内专家学者组成。培养方案制定、招生面试、案例教学、论文指导等各个环节重大事项,由导师组集体确定。同时,由于具有自身的学科综合优势以及与金融单位进行长期合作的基础,高校同时可以将金融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与金融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金融专硕的培养质量。

4.进一步完善金融专硕的教育督导机制。

金融专硕的培养目标要求不仅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更要求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为此,对于高校金融专硕的考核评估机制应当体现出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方面的要求。对于金融基础知识的考核上,课堂学习仍然是基本的学习模式,相应的考核主要对金融专硕在金融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金融学科前沿的了解度上。而从应用性的角度考核,更多地立足于提高金融专硕的实践能力。这种实践能力主要通过毕业论文和学生实践来考评。金融专硕的学位论文的考核应立足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这就意味着其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金融专硕的学位论文可以是毕业设计、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多种形式。

五、结论

(一)金融专硕培养更强调实践能力培养

能力框架下的金融专硕的课程体系有利于金融专硕的实践能力培养。然而要使得课程体系发挥最大效应,双导师制度的实施、教学方法和课程的改革、产学研的进一步结合、考核机制的完善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金融专硕的能力要求是动态变化的

这就意味着能力框架下的金融专硕的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短期内可以相对稳定,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变化是必须的。因此,基于能力框架下的金融专硕的课程体系需要进行不断地革新,以适应新的变化。

论文撰写的流程一般是:选题-构建论文基本大纲-然后寻找相关论点素材-和导师沟通基本内容-最后进行论文答辩。这里面选题很重要,需要根据个人专长确认方向,确保论述方向基本正确,否则会不断推翻重新开始。然后需要阅读大量的国内外素材来筛选和自己论文相关性比较高的内容。论文素材的网站有很多,可以去专业网站查询。在具体论述过程中,数据比单纯的文字更有说服力。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主要看论文方向,你多找些资料并且参考其它人的论文,然后再去完成你自己的论文就可以了。

金融硕士当然可以写经济学论文

生态瓶研究小论文

不倒翁与重心亲爱的同学,你听说过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吗?哥伦布将鸡蛋打碎才能竖起来,其实,不用打碎也能竖起来,但是大约要花五分钟的时间,真是太麻烦了。因为重心在三角形的正上方时,鸡蛋才能竖起来。重心不在三角形上方时,鸡蛋就倒下了。所谓重心,是指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个物体,它不但能够站起来,而且怎么推也推不倒。不用我说,聪明的你肯定会想到,那就是不倒翁。有趣的不倒翁,无论你怎么使劲推它都不会倒,甚至你把它横过来放,倔强的它又会站在你的面前。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下来呢?哦!一方面,是因为它上轻下重,底部有一个较重的铁块,所以重心很低;另一方面,不倒翁的下半部,都是做成滑滑的球状,当它受力向一边倾斜时,它的重心被提高了,而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它向稳定平衡状态的位置运动。由天惯性,它要来回几次摆动后,最终又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啊!原来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一定要多做科学实验,多学科学知识,好好学习,才能造福人类。

我的左手和右手不知不觉,科学第三章生物已经学完了。老师忽然让我们做生态瓶,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生态瓶对于我来说有点生疏了。小学时我的小论文还获了奖,现在都不知道该无从下手了。只能打开百度,向他求救。生态瓶就是一个小瓶子,密封的。里面装有水草等绿色植物,还有一些微生物,适当的加入一些小动物,体积越小越好,不然保证不了氧气的需求。回想上一次,我的生态瓶里只有两条鱼,他们时时刻刻都让我牵挂。我走到鱼缸前,看着里面的小鱼喃喃道:“这一次我将要‘牺牲’谁呢?我好想好想把你们都留下,我不想让你们为我冒险。”两条最小的鱼跑到我旁边,隔着玻璃亲吻着我的手,似乎再对我说:不要伤心了,我们是最小的,我们最年轻,让我们去吧,我们一定会勇敢归来的!面对他们的勇敢,我不得不让他们出征。但愿他们平安无事。我将他们的小窝给做好了。虽然很简陋,但是他们并没有嫌弃,而是觉得这小小的屋有一种温馨的感觉,让他们分不开了。我把这两条取名为左手和右手。我希望他们会成为我的左膀右臂,在这一次的生态瓶记录中,大展身手。生态瓶被我带到了学校,放走廊上,我从来不刻意去观察他们,因为我相信他们会为我加油,他们会坚持下去。左手和右手在我制作的小屋里一天一天快乐的成长。他们也渐渐不依赖我了。他们以前只会认我,和我接触。现在只要是班里的同学,他们都会跑过去亲热几下。同学们也时不时的逗他们。好景不长,有几个同学的生态瓶被倒光了,鱼的尸体却躺在花坛边缘上。这让我有些担心。在上课的时候,我时时刻刻都在担心他们。一天中午,我在体育馆做手工。突然,我右手握着的老虎钳掉在了地上,左手也被铁丝扎了。我便知道,大事不妙。回到教室一看。果然,鱼儿们尸骨无存,瓶子里没有了鱼,只有一些水、没想到我的左膀右臂这么快就牺牲了,心里万分不舍。在回家的路上,我也在想一些事情。也许我做的小屋并不好,他们也不喜欢,只是出于无奈吧。毕竟家里鱼缸的环境要比这小小的生态瓶要好很多。我反思了一下。下一次我再次做生态瓶时,我要选择一个稍微较大的环境,水草这些还是不会少,我要准备更多的小生物给我的主角吃食物。我相信总有一天我的左右手还会回到我身边,陪我走过我在生物上的另一段。

第一天整体情况:大家都很兴奋,对生态瓶很感兴趣,于是一下课就去阳台上看鱼,把鱼折腾来,折腾去。雷老师却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不可以像你们这样去折腾的,你们这样,反而会使生态系统不平衡,让里面的生物更早的结束生命。”我们听了雷老师的话,心里都很愧疚,觉得很对不起自己的鱼。而就在这天下午,有一个组的鱼就死了一条,这样一来,大家就忽然觉得,做生态瓶的实验,需要比其他实验付出更多的认真,因为,我们是在用一条一条鲜活的小生命做实验,如果我们有丝毫的大意,就会使这些可爱的生命离开我们。本组情况:我们组的生态瓶是一个大大的剪了盖的油桶,里面放了四条小鱼、几根带根的水草、一些洗干净了的沙和石头。我们组的鱼是金鱼,它们的生存能力很强,而且颜色鲜明,为我们的观察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可是,雷老师说生态瓶里的水越绿越好,因为绿色的水里会有很多的微生物,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但是我们组的水却很清澈,不知道会不会慢慢变绿,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微生物,所以,在生态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前,我们还需要给它们喂一些人工饲料。当日总结:对生态瓶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想要维持生态瓶的稳定,还有很多困难需要我们克服,大部分因素还无法确定,不知道我们组能不能给生物们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呢?我还希望我们组的水能快快变绿。第二天整体情况:阳台上减少了很多小生命,大家的水都开始变绿了,有些小组已经开始减少或增加生物,大家抑制住心里对小鱼的喜爱,不再去打扰、折腾它们。本组情况: 昨天晚上死了一条鱼,它真可怜,因为我们的不小心和缺少经验使它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这条小鱼的离去让我们越来越关心我们的生态系统了,对生态瓶的保护也开始日渐有益,不再实施一些无用甚至有害的措施。水开始变绿了,水草也在生长,生态系统渐渐稳固起来。当日总结: 制作一个成功的生态系统需要通过时间来积累,来学习。一条条离去的生命就是为我们敲响的沉重的警钟,让我们在一次次“刺耳”的钟声里将生态系统建立起来,为更多的生物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第四天整体情况:我们对生态瓶的兴趣有增无减。大多数组的水都成功地变绿了,但是有一个组的水很清澈,还有一个组是很混浊的白色,那两个组的成员看到自己组的生态瓶,都皱起了眉头,却毫无办法。小鱼又死了几条,其中有一条就是我们组的。有一个组已经死了八条鱼了,他们在根据分析改变生物数量后,重新建起了一个生态瓶。本组情况:我们组又死了一条鱼,我们分析以后认为这条鱼的死因在于水草的数量有限,于是决定再放进几根有根水草,来维持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当日总结:因为食物链的原因,任何一个条件的不正常都有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我们开始更注意细节上的数据和变化,希望这样能让我们的生态瓶更加稳定。……第十天整体情况:通过大家的努力,除了个别不认真的小组的生态瓶总是出现各种问题外,其他小组的生态瓶都基本保持稳定。每个人看到自己亲手建立起的生态系统时,心里的喜悦都总是油然而生,不禁会努力的想要爱护它,我们的生态瓶从一项科学作业慢慢变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份责任,为我们的生活增色不少。本组情况:因为我们的呵护和照顾,我们的生态瓶已经连续六天不需要调整也能保持稳定,水草开始繁衍,小鱼已经完全适应了这样的生活,水不仅越来越绿,而且一点也不混浊,不知道我们的生态瓶能不能一直保持稳定呢?当日总结:生态瓶已经可以保持平衡了,看来我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希望这样的好情况能一直保持下去,这样,我们的生态瓶就可以一直陪伴着我们了。 这就是我的研究报告。我通过自己的研究报告结合实际观察发现,在生态瓶这个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而保证这条食物链的正常运转是保持生态瓶里生态平衡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公式,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数据,只能够在尝试中寻找答案。比如,在我们组的食物链中,只能让两条小鱼生存,所以另外两条鱼就会死去,而这时则需要为另两条小鱼添加一些水生植物,便能维持生态平衡。在生态瓶的研究中,这样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而这个生态瓶制作的好坏就在于你能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进行改变,在改变中使生态瓶保持稳定。

为了研究食物链,我做了一个生态瓶。我以前听别人说过,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水生植物可以净化水源,并为水下的动物提供氧气,并作为它们的食物,真是这样吗?所以,我展开了调查。 实验材料:准备两个大的油瓶(或其它大的塑料瓶),把两个瓶子上面的漏斗状物剪掉。在一个瓶子的顶部铺上一层沙石,种上金鱼藻(要新鲜的,而且不能种太多,晚上水里的氧气会被金鱼藻吸走,但也不能种太少,水里的氧气会不够),瓶中的水一定要淘干净,还有五至六条金鱼,为一号瓶。二号瓶里只要装上与一号瓶同样多的水和同样数量的鱼。为了不让鱼饿死,定时喂鱼食。 实验要求:每隔一天分别观察两个生态瓶中的水是清澈的还是浑浊的,小鱼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实验过程:一号瓶中的情况第一次观察结果:小鱼在瓶中安闲自在,一切正常。水仍清澈。二号瓶中情况第一次观察记录:小鱼的活动范围大多在水的上半部分,水已有浑浊现象。一号瓶中的情况第二次观察结果:小鱼还是照常活动,没有特殊情况,水仍清澈。二号瓶中的'情况第二次观察结果:小鱼开始在水中乱撞,失去方向感,到水面换气次数越加频繁,水已由于鱼的排泄物开始浑浊。一号瓶中的情况第三次观察结果:小鱼还是没有特殊情况,水只有一点浑浊,小鱼的大多粪便都作为了金鱼藻的养料了。二号瓶中的情况第三次观察结果:小鱼浮在水面上,好像奄奄一息,水也很浑浊。 实验结论:金鱼藻等水下植物有净化水源,为水下的动物提供氧气(但晚上也会吸收氧气),作为它们的食物,用处十分地大。 不光是水下植物,陆地上的绿色植物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也有大部分可以作为动物的食物。所以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对我们有好处,要热爱它们,保护他们!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