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毕业论文提纲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快来参考毕业论文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毕业论文提纲,欢迎大家分享。
引言
一、课题研究意义
二、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界定
第一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声”
一、 对“声”的解析
二、 声音音色明亮圆润
1、 科学的演唱技巧的运用
2、 注重声腔的流动
三、 民族声乐的声音符合民族审美倾向
第二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字”
一、 对“字”的解析
二、精妙的吐字行腔
1、 吐字清晰准确
2、 行腔中字与字衔接连贯自然
三、民族声乐中衬词的独特作用
第三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情”
一、 对“情”的解析
二、朴实自然的“情”
1、 对声乐作品的深入理解
2、恰当准确的表现情感
三、丰富多彩、细腻真切的“情”
1、生活感受积累的真实情感体验
2、创造性的表现歌曲情感
音色的变化表现特定的情感
表演者正确的情感审美意识
第四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形”
一、 对“形”的解析
二、“形”美在民族声乐作品中所描述的客观事物
1、自然景色
2、人物形象
三、“形”美在民族声乐表演者全身心的表演
1、民族声乐表演者自身舞台形象的塑造
2、真情投入的舞台表演
表情生动,富有激情
身段优雅,表演贴切作品
第五章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韵”
一、对“韵”的解析
二、演唱语言的韵律美
三、民族声乐声音的风格美
四、民族声乐情感表达的韵味美
五、民族声乐表演的韵味美
摘要: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巧妙的配置、展示和使用乐器教学肯定会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乐器不但可以提升趣味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感悟到音乐的魅力。在音乐课堂展示和使用乐器,还可以有效的'促进乐理教学、歌唱教学、音乐鉴赏教学等,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中,笔者主要探究了新形势下竖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希望能对音乐课堂的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乐器教学;竖笛教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
1.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
2.强化学生的竖笛练习作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方法
3.开展竖笛吹奏技能训练,提升演奏的效果
一、当下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二)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不够
(三)小学音乐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
(四)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严重缺乏艺术特征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目录
中文摘要
关键词
英文摘要
英文关键词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动机及思路
二、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现状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 意境及其存在方式
第一节 意境概念界说
一、什么是意境
二、中国意境意象理论
三、意境的存在因素
第二节 音乐意境界说
一、音乐意境概念
二、音乐意境主要观点
第三节 音乐意境的存在因素
一、客体存在
二、主体意向作用
三、意象催生与外化
四、音乐意境的开放性
第二章 意境在音乐表演中的生成条件
第一节 表演主体外部条件
一、环境对表演者的影响
二、语境对表演者的影响
三、修养对表演者的影响
第二节 表演者与技巧
一、技法的基础地位
二、音乐表演能力
三、艺术和技术之关系
第三节 表演者与理解
一、“视界融合”到“自我理解”
二、构成表象到立意
三、意境的生成
第三章 音乐意境生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一节 不同作品的意境差异
一、体裁的不同
二、题材的不同
三、表演立意的不同
第二节 相同作品的意境差异
一、作品的原作与文本
二、共性与个性
三、案例分析
第三节 表演者的文化认同差异
一、作为表演者的文化身份
二、作为音乐作品的文化特征
三、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第四章 音乐表演意境生成的基本方式
第一节 练习阶段的意境培养
一、音乐语言到唤起表象
二、意象形成的创造性
三、意象组合与意境营造
第二节 表演阶段的意境营造
一、规定情景
二、物我两忘
三、真我与假我
第三节 反思状态下的意境再造
一、自我反思
二、外界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01 印象粗剪 他,是主持人,他,是记者。最初注意到他,觉得他其貌不扬,谈吐倒是颇有生趣。随后,他出现在龙年央视春晚。 1998年起,研究生在读的他开始主持《今日说法》,非科班出身的他,从此与主持结缘。2013年3月,《今日说法》开辟周末专栏《撒贝宁时间》。他对于法律,有一种深深的爱,曾在一档节目中说,今日说法是我的大老婆。02 始于才华 2012年的《开讲啦》彻底征服了我,这档青年公开课不仅广邀各界大咖畅谈成长心得,更因主持人让人眼前一亮。幽默的谈吐,机智的应答,他的一言一行都写着素养二字,聚光灯下的他闪闪发光。那一刻,我感觉,他是帅的。 没想到,此生,会喜欢一个人,始于才华,陷于颜值,终于人品。 03 哪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总有人说他是上天的宠儿,永远都是顺风顺水,这话,是有些偏颇的。莫扎特曾说,我每天花12小时练琴,人们却用"天才"二字掩盖了我所有的努力。 他确有这让人歆羡的成长轨迹,保送进入北京大学,研究生再次保送,还未毕业就在央视做起了主持人。进入主持行列,他依旧是各种奖项的宠儿。 你只看到珍珠晶莹可爱,可否知道它暗处蓄光。 从小,他就光芒四射,四岁登台毫不怯场。在部队大院长大,他是能疯能闹的孩子王。由于父母工作调动的原因,他一再转学,但每次,都能顺利在班级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初二机缘巧合,他走上演讲比赛的道路,除过国家级名次,都是拿了一个遍。在素质教育还不为人们所理解的年代,在高手如云的武汉一中,他一人着手打造了一整场晚会。也正是这次经历,让他得到去北大参加冬令营的好机会,并因一首临时准备的《小白杨》拿到保送资格。 进入大学,他继续着自己不安分的事业,广播台,戏剧社,合唱团,处处活跃着他的身影。 他是幸运的,因为他一直努力并且深深懂得抓住机遇。 高三,调剂枯燥的学习,他主动请缨承办晚会,更是一人分身多职,独唱、合唱、舞蹈、小品、导演、主持,扛下了大旗,得到老师的表扬。更为才华的展露和后来的冬令营做了准备,尽管当时并不能预知。 大一时,一口地道武汉话的他误打误撞进入广播台面试现场。善于表达自我的撒贝宁毛遂自荐成为了广播台副台长。 央视在北大面试主持人,时值撒贝宁在香山排演话剧《保尔·柯察金》,山中收不到信号,虽然得到校方推荐还是无缘面试。他得到消息,几经考虑还是用学校的公用电话亭拨通了电话,节目组进行了简短的电话面试通知他去电视台试镜。04 勇气是压力下的优雅 他是如愿以偿进入了无数人羡慕的中央电视台,然而并非一切那么尽人心意。 非科班出身,突然主持节目,对于谁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毕竟是第一次面对镜头,毕竟他要对着嘉宾说着专业的术语不容出错,毕竟,他是要面向全国的观众。 他还是个在校大学生啊,研究生在读就参加了工作,两头的奔波让他有些应付不过来。 焦灼,焦灼,在这个大小伙儿体内蔓延。 有时候,只要十分钟的节目他三四次都录不下来,他甚至可以感受到,周遭人的愤怒和嫌弃,那种不满的啧啧声实在太刺耳了。 节目还在调试磨合期,他跟父母说,自己在央视录节目了,父母总是时时刻刻为孩子骄傲,很快消息传遍左邻右舍。然而,电视里看不见他啊。来自左邻右舍的压力逼迫着父母也深深扎进他的心。 又怎能轻言放弃。 勇气是压力下的优雅。他总是称周围人为老师,处处虚心请教,苦练基本功。他真诚礼貌,终于将工作驶入正规。05 学会了隐藏光芒 《今日说法》开播,每天的午饭时间。他开始有些飘飘然,是啊,已经是堂堂央视节目主持人了,该是家喻户晓了吧。 他追着同学问看没看过今日说法,逢人便问,然而总是得到否定的回答。有一次实在把人家逼急了,那人急中生智,说,你就是那个说评书的。实在是因为本来那个时间点是一个评书节目。 在北大,午饭时间是餐厅是会打开电视机的,一般的进餐时间,当他夸下海口说马上到自己的节目时,食堂大叔总会及时按下电源。这个点,大多数人都吃完饭了,再开着电视也是一种浪费了。每天如此。他终于知道,自己不过一个小主持人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他开始学会隐藏光芒。06 他真的可以称作斜杠青年 父母都在部队文工团工作,撒贝宁从小受到文艺的熏陶。他因一曲《小白杨》唱进北大,拥有干净的嗓音和清澈的歌喉,被人们亲切地成为"央视萨瓦罗萨",他更是自称"中华小曲库"。2012年的梦想合唱团更让他的歌声传遍大江南北。 他不会跳舞,却因2013年《舞出我人生》得到了突破。一轮一轮的比赛,他和张白羽一遍又一遍的训练着。我惊异于他超强的理解力和舞蹈天赋,一个难度极高的动作他可以在短短数十天做到游刃有余。 他对体育有着狂热的喜爱,特别是篮球。腾出空来就要叫上几个哥们儿一起到篮球场挥汗如雨。由于工作原因,他的硕士毕业论文迟迟没有交上,因此他的大学时代长达九年。他调侃到,"我送走了两届毕业生,人们在球场遇见我,都说,这小子,怎么还在。" 此外,他还会弹钢琴,吹笛子,搞话剧,拍电视……真的可以称作斜杠青年。07 才子该是才子笔下傲骨迎风的松 人的气质是可以深入骨髓的,一如他的才气。 他三观极正,看他的节目是一种享受。他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都超乎常人。不经意间便可以将主题升华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在一个鸡汤哲学泛滥的时代,他可以做到大补而不腻。 他学识过人,仍在不断充电。他始终相信认知没有终点,只有在路上。他总是跟进时代,读一些新书,融入新的思索。每每录节目前,他要做大量功课,以备不时之需,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涵养。 他的微博早已停更,可翻看那一条条微博,字字珠玑。在他笔下,世界可以那般优雅迷人,透过文字,便可窥见他才子的魂灵和孩子般的骄傲,一如他爱的那个小王子。08 综艺不是终点,段子不是目的,永远在路上 近年来,撒贝宁几乎开启了综艺霸屏模式,有人调侃"我家电视一定是坏了,一直有个撒贝宁频道。"光是央视的节目就数不胜数:出彩中国人、加油向未来、欢乐中国人、了不起的挑战……对于综艺节目,撒贝宁没有回避,因为他本就是爱疯爱闹的孩子王,这些节目恰好是本性的释放和回归。 他回应段子手一事,称刻意而为的段子并不能起到效果,我们生活处处充满精彩,我们应该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创作,而非为创作而创作。 对于未来的探索,保持好奇心,我们永远在路上。09 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2016年3月28日,央视名嘴撒贝宁与加拿大籍女友李白终于在北京朝阳区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完成爱情的长跑,他终于找到自己的公主。 由于和章子怡的恋爱史,他曾一度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而他,选择了沉默。沉默不是妥协,不是懦弱,而是理性。 在后来的采访中,撒贝宁说到,我所向往的爱情,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看到他们甜蜜的小片段,真的由衷祝福。 从东方到西域,他们的爱情留下了一路的见证,他们用自己的脚,写下了罗曼蒂克的誓言。10 他是高傲倔强的小王子 喜欢他,不只因为他的优秀,更因为他的韧劲。 对台本,他可以一遍过通稿。录节目,他可以瞬间明白导演组的意思并且拥有极强的执行力和协调沟通能力。他的优秀,来自内心的倔强。 他曾在几天甚至一天时间内连轴转参与各种不同类型节目的录制,转换自如。他曾连续高烧扶头皱眉上台瞬间精神饱满看不出一点儿病意。他曾在节目里受伤圆过说开玩笑下场迅速包扎处理。他曾录完节目回到家中累到吸氧一言不发。 他把最好的状态留给了镜头也要做高贵倔强的王子。11. 一成不变是少年气 他的心中住着长不大的孩子,一成不变是他的少年气。 因此,他总是不停探索,以近乎孩子的心态面对着种种种种。 因此,他可以在节目中孩子一般疯闹,可以和孩子打成一片,可以用新奇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保持新鲜感、神秘感和求知欲。 他说,我心中理想的世界,是所有大人都像孩子,而不是所有孩子都像大人。 那个爱穿白衬衫喜欢小星星喜欢孩子一般大笑的少年。 16级文学院 武兆娜
视觉传达学术论文篇二 视觉经验与视觉传达设计 [摘 要]观者的视觉经验对视觉信息的准确传达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者应根据观者的视觉经验充分调动其视觉心理的能动反应,使其“所看”与“所知”同时发生感觉,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设计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之中,让观者通过欣赏与设计者的审美体验相沟通,以此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 [关键词]视觉传达;视觉经验;视觉心理 在 现代 设计中,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是调动所有平面的因素,达到视觉传达准确的目的,同时给观众以视觉心理满足。当今,视觉传达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发达,设计师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视觉心理,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接受者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受纳器,而是一个具有积极主动的内驱力的主体,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有关视觉心理的知识之后,才能更好地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各种现代制作技术的优势。其中,观者的视觉经验对视觉信息的准确传达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者应根据观者的视觉经验充分调动观者视觉心理的能动反应,使其“所看”与“所知”同时发生感觉,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设计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之中,让观者通过欣赏与设计者的审美体验相沟通,以此来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 一、视知觉与视觉经验 视知觉有时会受到视觉生理机能和生活文化经验积淀的同时作用。人的感觉并非先天固有的功能,没有体验过的东西可能无法感受到,而丰富的生活经验又有可能使某种感觉功能格外发达。视觉所感受到的不仅是眼前所见的信息,过去积累的信息也会参与 影响 。而且,由于生活环境、视觉经验、生活体验及专业知识的不同,对同一形式的认知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来自生活和 社会 ,与先天的个性差异有所不同。正如阿恩海姆在《 艺术 与视知觉》一书中指出:“眼前所得到的经验,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从一个人毕生所获取的无数经验当中 发展 出来的最新经验。因此,新的经验图式,总是与过去所知觉到的各种形状的记忆痕迹相联系。” 1.生理机能上的视觉体验 英国著名的视觉心 理学 家格利高里告诉我们:“对物体的视觉包含了许多信息来源。这些信息来源超出了我们注视一个物体时眼睛所接受的信息。它通常包括由过去经验所产生的对物体的认识。这种经验不限于视觉,可能还包括其他感觉。例如触觉、味觉、嗅觉,或者还有温度觉和痛觉。”由于生活经验的参与,视知觉还具有一种能动作用,“知觉不是简单的被刺激模式觉得的,而是对有效的资料能动地寻找最好的解释”。我们能从倒立的金字塔形上“看出”不稳定感,是来自对实物的印象。我们有了在斜面上的物体会滑落的生活经验,才能在看斜线时感觉到动感。在色彩构成中,白色分量“轻”,黑色分量“重”,红色使人兴奋、刺激,蓝色给人以沉静感,这些感觉同生活中对实物的感受经验也是大致吻合的。再如,我们能从以频闪式样制造的霓虹灯广告牌上看到字母、图案、花边等不停地移动,但实际上仅仅是灯光的时亮时灭,它们自身并没有运动。由于灯光迅速地相继在相距不太远的位置上出现时,会在人们的大脑皮层中产生某种生理短路,神经兴奋就从一个点迅速传向另一个点,与这样一个生理过程相对应的心理经验就是我们看到的同一个光点的位移。正如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我们在不动的式样中感受到的‘运动’,就是大脑在对知觉刺激进行组织时激起的生理活动的心理对应物。这种运动性质就是视觉经验的性质,或者说,它与视觉经验密不可分……事实上,一切视觉现实都是视觉的活动造成的。只有视觉的活动,才能赋予视觉对象以表现性,也只有具有表现性的视觉对象,才可能成为艺术创造的媒介。” 因此,在视知觉的能动反应中,有着生理机能基础,虽有智性的成分,但又不同于理性判断。由于感知与经验上的相通,这种“所看”与“所知”同时发生感觉,密不可分。 2.文化经验的视觉体验 (1)个人文化经验的视觉体验。人的感觉能力一部分是先天的功能,也有一部分来自生活的体验和积累。不同的阅历和体验会导致感觉上的差异,专业素质的差别也会影响艺术感受。 人们在观看理解物体时,并不满足于把看到的东西“组织”成一种视觉意象,还要进一步把这个直接看到的形象与另一个形象联系起来。由于很多视象都是模棱两可的,可以按照各种不同的结构式样对其加以组织,所以在生活中就会出现有趣的现象:专家和外行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不同的专家从中看到的东西也不相同。例如,美术中的三维空间感来源于生活与专业训练,没有受过美术专业训练的人,不可能在石膏像上看出诸多的“素描关系”。对于红色,观者会联想到革命或恐怖暴力,还有喜庆,这都取决于观者的阅历与体验。“只要头脑中预先形成了所观察目标的意象,不管在多么复杂变换的形状中,都能够将这些意象认出来,知觉对象能从以往的视觉经验中得到填充或补足。” 同样的道理,设计中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也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有所感悟,对于同一设计作品,感受会有简单与丰富之分,体会也会有高下之别。一个人的现时观察,总会受到以往所见、所闻、所知的影响,积累越多,感受就越丰富。这种潜在的经验图式对观察的影响,在设计活动中同样无时、无处不在。熟悉几何抽象画家蒙德里安绘画的观者一眼就能从服装设计大师依夫·圣·洛朗设计的时装中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而不了解蒙德里安画风的观者则可能只是将它看成大格子式样。 过去的视知觉经验和知识修养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观察面前的对象,也可以妨碍正确地观察,这取决于观者视知觉经验和知识修养的正确程度及水平高低,还有他们与观察对象的关系如何。 (2)集体 文化 经验的视觉体验。在人的视觉 心理中具备一种推论倾向,可以使不连贯的、有缺口的图形尽可能在视觉心理上得到弥补,格式塔心 理学 家称之为视知觉的“完结效应”。能否在视觉的“完结效应”中正确地“填补空白”是与观者的阅历、感悟、想象有关系的。大量事实表明,对色彩、形状的把握能力会随着观看者所在的物种、文化集团和受训练的不同而不同。这就是说,一个集团能理解的,另一个集团的成员就可能无法理解、把握、比较和记住它们。观者对对象越熟悉,填补的空白就越准确。正如贡布里希所说:“由于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熟悉的 环境中,我们见到的事物总是与我们的预期相符,所以视觉的节省也就越来越增加了。”对此, 社会 学家BenedictAnderson也提出了“想象的共同体”这一概念,他认为 现代 民族国家的形成,源自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类对身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集体想象。系统的印刷 语言、普及的新媒介(主要是报纸)以及共同的“受难经验”,乃促成“想象共同体”的要素。不经意间,我们的脑海中早已先入为主地为许多未曾谋面的事物定了性,想当然地认为它理应如此。这样一种知觉,其直感性是非常强的,它不是在一件物体和它的用处之间作某种联想,也不是对于某种东西的实际用途的理解,而是对一件因未经实际使用而看不到其功能的物体在视知觉中的直接“补足”或“完结”。 在视觉传达中,任何一种图形或符号的意义都会随着时间和地区的变化而变化。博厄斯在其《原始 艺术 》中提到:不同部落的美洲印地安人所赋予的某些基本图案的各种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的变化会引起人们对纹样的意义作出不同的解释,这种不同的解释反过来又会作用于纹样,使纹样发生进一步的变化。例如, 中国 古人素来喜欢莲花,它象征着高洁,出污泥而不染,尤其深得中国文人的喜爱。在佛教传入中国后,莲花更成了清净、圣洁、吉祥的象征,成为吉祥纹样“暗八宝”之一,各种艺术品中到处可以看到莲花的图案,与佛教有关的 建筑和建筑物的柱、柱础、砖、瓦等也都有用莲花作纹饰的。而在日本,莲花的意义却大相径庭,它是祭奠的象征。 基于这一点,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到观者所属集团的文化背景,在设计 内容 和对象的选择上应具有针对性,否则将导致观者视觉经验的认识混乱。 二、视觉经验与视觉传达对象 好的设计作品需要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就是有从视觉主体方面了解人的视觉功能、 研究 感知过程的真实状态;所谓知彼,就是从视觉的对象方面认识形式的相对关系。 对设计而言,不仅仅是解决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传播有效的信息。传播有效、准确、可靠的信息是设计信息传播的首要法则,它是设计成功的重要保证。传播的对象是人和人群结构而成的受众群体。设计元素是否能引起观者视觉经验的共鸣,取决于刺激物的结构所拥有的力量与它唤起的有关记忆痕迹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视觉传达中,设计是以单一的或连续的作品形式与受众进行对话,如何选择对话的焦点是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观众通过与设计作品的接触(视感、听感、动感等途径),接受某种信息,随即他会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以社会公众的标准、以生活本身作参照来检验这信息,从而对它作出准确与否、可靠与否的判断,决定是否接受该设计信息,并且以自己的态度 影响 身边的人们对该设计信息的态度。因而,将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表现置于特定文化背景中来感染受众的精神世界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可以将东西方文化做一个比较。由于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所以东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不同的心理结构与审美心理,这种差异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有突出的表现。 例如:中国人有对万物祈福的心理,并由此形成了特有的吉祥文化,希望事物朝着美好的方向 发展 ,标志设计中有吉祥的寓意就容易被受众接受。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设计(见图?)就是针对人们吉祥如意的心理期待,标志中的“中国红”是蕴含着中国人几千年情结的颜色,无形中又增加了 企业 形象的亲和力,进一步拉近了与观者的距离。联通标志还采用中国古代盘长纹样的“同心结”图案,造型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意;标志中的十个空穴则有圆圆满满、十全十美之意。总之,无论从对称性还是偶数的讲究来说,该图案都洋溢着古老东方民族流传已久的吉祥气息。 正是基于对中国吉祥文化的认同,我们才拥有了许多喜闻乐见的、充满吉祥意味的晶牌名称,如恒源祥、金利来、金六福、万利达、永乐、旺旺、福满多等。同样,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也要入乡随俗,进行语言文字的文化适应,品牌的翻译要符合中国人的心理,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喜来登、吉百利、都乐等正是注意了这一点。当然,中国的吉祥用语包含着特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华人圈内是老少皆知的,不需做过多的解释大家都心领神会。而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却因为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对事物的联想就会有很大差异,因此中国的某些吉祥物在一些西方国家就会引起误读。如白象、金龙、孔雀、喜鹊等品牌在国外就缺乏认同基础,这是由于白象在英美国家被视为中看不中用的东西,龙在西方许多国家被视为恶魔与灾难的化身,孔雀在英、德、法等国被视为淫祸之鸟,喜鹊在 英语 里是指爱唠叨、饶舌的人,所以凡是出口商品用象、龙、孔雀、喜鹊等作为商标名称的都要音译或做其他处理,从而避免引起观者的误解与反感。 相同的视觉符号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它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只有当知道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特定阶段里使用的普通平凡的习俗化的程式时,人们才能把视觉符号的信息译释出来。如十字图形,在宗教中象征着上帝,在医疗中表示看护和更深层次的人类救护之爱,在数字中则理解为数据运用的加号。因此,设计者在为国际流通的商品设计时,要注意各地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性,切忌把本国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和价值观念强加给目标市场国的消费者,以免造成沟通障碍。 在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下,民族化、地域化的图形语言是人们了解和熟悉的,不需要任何解释,便于直接解读。设计师可用一种同构的思维方式,将图形语言折射到另一种与其有着某种联系的相通之处的事物上,并造成一种心理暗示,引导人们去联想、想象。心理预设因素显示,人的理解活动发生之前,存在某种根据生活经验而形成的心理期待,它事先设定了理解对象的应有面貌,这种心理定势常常在审视符号时将理解重心导向理解者本人所期待的方向。如,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观者,能很容易地从图2中领悟出书法、太极、砚台、篆刻、碑拓、章法之间的玄妙。 当然,视觉传达设计在体现民族化、地域化的同时,还应利用传统的、地域的图形语言优势来表现现代的精神观念,用解构的民族化图形与现代设计思想相结合,创造一种既有传统文化元素又具现代意识的形象,以独特的个性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作品就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他的构图结构稳健,画面清丽,色泽时而欢悦,时而雅致,立意隽永而弥满禅机。在作品中我们时时发现设计家对简约空灵的水墨语言精妙的阐释,还不时可见中国传统文人智慧与现代商业文明的和谐对话。如图3,设计中既有水墨、笛子等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视觉元素,又有西方设计的构成形式,简洁而意味深长。 综上所述,如果一幅画、一个图形、一种抽象的形式可以唤起观赏者丰富的审美感受,那是视觉“调动”了观者以往的生活体验和视觉经验并由专业知识参与的结果。因此,设计作品要想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设计者必须与观赏者所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以观者的共有经验为根据,充分考虑到观赏者视觉心理的能动反应,与观赏者一道,把与传达信息有关的知、情、意等心理联系起来并统一到“一种经验”中,从而形成互动。 看了“视觉传达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视觉传达专业论文 2. 视觉传达教学改革毕业论文 3. 视觉传达开题报告范文 4. 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形象设计及其重要性研究论文 5. 2017高考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解读
论文存在严重逻辑错误的,涉嫌抄袭的会被撤销学位1、硕士毕业后论文抽检(已获得硕士学位)不会判定为不合格,只会判定为是否抄袭。2、如果论文判定为抄袭则会被取消学位证。3、如果只是判定为论文质量或者水平不高则不会被取消学位证,因为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指导老师和答辩老师的问题。主要检查重复率
硕士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具体范围授予硕士学位的论文。每篇硕士学位论文聘请3位外省同行专家进行评审。根据学位授予单位和学科硕士学位授予规模情况,按3-5%的抽检比例,确定抽检论文的数量。 3位专家中有2位以上(含2位)的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认定为“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3位专家中有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再送2位同行专家进行复评。复评中出现1位及以上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则该篇论文被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扩展部分:
中国知网,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主办。导航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囊括了基础研究、工程技术、行业指导、党政工作、文化生活、科学普及等各种层次的期刊。收录期刊大部分回溯至创刊,最早的回溯到1915年。读者可直接浏览期刊基本信息,按期查找期刊文章[2]。
众所周知,硕士生要想顺利毕业,就必须通过论文查重,还要通过答辩,只有这两步都顺利通过,才能拿到相应的学位证书。很多同学会都有一个疑问是硕士毕业后的论文抽查吗?就跟paperfree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吧。 一,毕业后的研究生论文抽查? 论文是在硕士毕业后有可能被抽样检测的,教育部是为了制止抄袭学术造假的行为,让各位毕业生重视论文的原创性。抽样调查前一年随机抽样调查硕士研究生论文,所抽查的论文应包括本区全部硕士研究生,且原则上抽样的比例不得少于20%。论文抽查是一项常规程序,大家不必担心,能顺利拿到学位证书,说明你的毕业论文没有什么问题,一般硕士论文都是经过查重、盲审、答辩等环节的,前三个环节都很严格,如果能顺利通过,就证明您的论文不存在问题,即便是抽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二、论文抽查的重点是什么? 文献抽查主要包括论文的选题、逻辑性、研究方案、计划和全文,以及与文章初评与复评有关的资料。在抽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你这篇论文有什么问题,一般情况下可以让学生稍作修改,如果经核实,发现你这篇毕业论文存在抄袭或篡改、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将直接取消你的学士学位证书。
硕士毕业后论文抽检检查的方式如下:
在上一学年度以随机抽取方式复审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所抽查的论文应包括本地区所有本科层次普通高校及其本科专业,原则上抽查所占比例不低于2%。通过硕士、博士抽样检查其创新科研能力,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主要考查学生的学术素养。
论文抽查主要检查的内容包括论文选题、逻辑、研究方案和计划、开题报告、学术规范等。经核实,毕业论文确有抄袭、篡改、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将取消其学位授予,并取消学位证书。论文简介:
论文,古典文学中意为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现多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文件,自2021年1月1日起,每年会对本科毕业论文实行随机抽查,重点抽查对象为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若抽查发现有抄袭、伪造、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论文作者的学士学位将被取消。
抽检办法:
一般对于硕士论文的抽检,每个学校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可能会在所有学生之中随机抽取20%左右的学生论文再次进行检测,这就是抽检。但是对于论文抽检的标准其实是没有特定的标准的,具体有什么标准还是得看自己的学校是怎么规定的,而且如果是自己的论文查重通过了,最终的论文抽检抽到了自己,没有通过的话,那么对自己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硕士毕业学位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范围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5%左右。每篇抽检的学位论文送3位同行专家进行评议,专家按照不同学位类型的要求对论文提出评议意见。学位论文抽检专家评议意见以适当方式公开。
会的。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依据《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第十七条被认定与学位申请和授予相关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根据情节轻重,对当事人和导师做出以下处理:暂缓学位申请;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撤销已授予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
对负连带责任的导师,做出停招1—3年或取消招收研究生(所有类型的研究生)资格的处理,情节严重的,由人力资源处按照相关规定给以相应处理。在校学生还可由学校有关部门按相关文件规定处理;在职人员通报其所在单位,所在单位可给予相应处理。
扩展资料:
学位论文抽检的相关要求规定:
1、论文复评期间暂缓申请答辩,认定为“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不能申请答辩,需按专家意见修改论文,修改后的论文重新提交盲审。
2、学校抽检的论文每篇由3名同行专家通讯评议,2名以上(含2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1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再请2名同行专家复评,前后累计2名以上(含2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3、学校抽检的论文采取双盲评议,专家评议结果和意见是论文作者能否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依据之一。抽检论文为研究生信息系统中通过重复率检测和导师、院系审核的学位论文盲审稿。
参考资料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
目前考研数学命题组是机密的,目前只能知晓有南开、华南理工、西交国防科大的教授,有中科院数学所的教授。
从80年代末到2000年基本同属一代,其中1998-2000年数学命题组中换了半数新成员,所以风格开始明显改变。第一代组的代表人物有:胡金德教授(线代组长)、蔡燧林教授、徐兵教授(高数组长)、周概容教授(概率组长)、范培华教授(经济类组长)、龚东保教授等等。
从1998-2000年组中开始过渡换人到2001年之后基本全换,可以称为二代命题组。其中有合工大(大学数学杂志的编写校,数学很强)的朱士信教授、黄有度教授、东南大学陈建龙教授(线代组长)、大连理工研究所的两位教授,其余来自南开,哈工大,上财等校。
目前的命题组从2015年开始正式掌勺,15年的试水难度是很温和的,有许多回归基础的东西,甚至考了教材上的求导商法则证明这样的题;而16年给了相当多考生当头一棒,完全不同的题风和较大的计算量让许多考生在考后直接崩溃;17年总体难度又回归平和,只有少量题体现数学思维水平,以供体现区分度。
扩展资料:
考研数学命题组命题特点:
1、冷门的简单
数一、二、三中都不乏低频(冷门)考点,数一中第8题考察了假设检验(此前30余年只在1998年考察过一次)、第11题考察了旋度,数二第16题对平均值定义的考察,数三更是考察了疑似超纲的二阶差分方程(11题),此外线性代数中对矩阵方程的考察也是颇具新意。
2、计算量大;
近年来考研数学已经有了计算量变大的趋势,但在2016、2018年尤其是18考研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其他题目上诸如级数求和的选择题、不定积分的解答以及条件极值问题等等都有着相当的计算量。
3、重基础、重应用
注重对基础的考察是考研数学30余年来未曾改变的主旋律,试题所考察的条件极值这个知识点本身不存在任何难度,题目的难度首先是在于要把应用问题抽象成数学语言,其次是有一定的运算量。
胡金德教授(线代组长)、蔡燧林教授、徐兵教授(高数组长)、周概容教授(概率组长)、范培华教授(经济类组长)、龚东保教授。
我们把命题组整体换人视为一代,那么大体来说,从80年代末到2000年基本同属一代,其中1998-2000年数学命题组中换了半数新成员,所以风格开始明显改变。
目前最红的教辅多为一代组成员的作品或修订版,如曾经的二李全书现在的李范(看到论坛上说二李变李范就不好了的言论,可发一笑,范培华教授也是一代组的中坚人物),现在的李王全书(该书高数、线代大部分内容源自蔡燧林教授和胡金德教授的一本02年出版的老书)。
从1998-2000年组中开始过渡换人到2001年之后基本全换,可以称为二代命题组。其中有合工大(大学数学杂志的编写校,数学很强)的朱士信教授、黄有度教授、东南大学陈建龙教授(线代组长)、大连理工数学研究所的两位教授,其余来自南开,哈工大,上财等校。
教育部从这个时期开始建立更成熟的题库制,上述命题老师所出的题可能还会经过另一拨教授的再加工。二代组除合工大两位教授的同僚们每年坚持出很高质量的合工大五套系列外,基本不出现在考研的教辅圈内,很可能是由于大部分没到退休年龄。
三代组的构成是机密,目前只能知晓其中有南开、华南理工、西交的教授,有国防科大的教授,有中科院数学所的教授。
从2015年开始正式掌勺,15年的试水难度是很温和的,有许多回归基础的东西,甚至考了教材上的求导商法则证明这样的题;而16年给了相当多考生当头一棒,完全不同的题风和较大的计算量让许多考生在考后直接崩溃。
17年总体难度又回归平和,只有少量题体现数学思维水平,以供体现区分度。
但刚刚过去的18年又是相当惨淡(尤其是数学二和数学三),很多考生叫苦不迭,不过小编认为难度要低于16年,因为16年出了许多新套路,是往年找不到的套路,而且有各种陷阱,但是18年几乎没有什么新套路,很多题第一眼看上去相当熟悉。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组的命题风格已基本成熟稳定。总体上,这四年的数学是一年难一年容易(据此推测,19年数学难度会降低),但总的命题风格保持不变,就是大部分题考察基础概念的理解程度与计算准确度。
不能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看这个下载的呀
作者:[已重置]比本科难一些 比博士简单很多【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要克服怯场心理,消除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要有自信意识。这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一种心理素质。凡是有充分自信意识的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就会精神焕发、心绪镇静、神态自若、思维敏捷、记忆完整。答辨就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要做到自信,需要对自己的论文从内容、范围、材料有充分的理解和多方面的准备,做到烂熟于心。从整体到局部都有了然于胸的感受,这样就能对提出的种种质疑,应付自如,即使不能对答如流,至少也能迎刃而解,问有所答。真正做到“艺高胆大”,有了真才实学,就不怕别人提出质询。其次要做好资料的准备。不要忘记将与论文有关的一些图表类资料整理好。如经济类论文答辩时,可能会涉及许多统计表、统计图、测算表、明细表、演示图等。准备许多相关的图表,悬挂在答辩现场,供作讲解之辅助工具。最后要做好发言提纲的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打无准备之仗,答辩者在答辩前可从以下角度去考虑准备答辩:一、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二、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三、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四、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五、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六、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七、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八、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对以上问题应仔细想一想,必要时要用笔记整理出来,写成发言提纲,在答辩时用。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临阵不慌。学生首先要介绍一下论文的概要,这就是所谓“自述报告”,须强调一点的是“自述”而不是“自读”。这里重要的技巧是必须注意不能照本宣读,把报告变成了“读书”。“照本宣读”是第一大忌。这一部分的内容可包括写作动机、缘由、研究方向、选题比较、研究范围、围绕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自己在论文中的新见解、新的理解或新的突破。做到概括简要,言简意赅。不能占用过多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限。所谓“削繁去冗留清被,画到无时是熟时”,就是说,尽量做到词约旨丰,一语中的。要突出重点,把自己的最大收获、最深体会、最精华与最富特色的部分表述出来。这里要注意一忌主题不明;二忌内容空泛,东拉西扯;三忌平平淡淡,没有重点。在答辩时,学生要注意仪态与风度,这是进入人们感受渠道的第一信号。如果答辩者能在最初的两分种内以良好的仪态和风度体现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人将人的体态分解为最小单位来研究(如头、肩、胸、脊、腰等)认为凹胸显现怯懦、自卑,挺胸显示情绪高昂—但过分则为傲慢自负;肩手颈正显示正直、刚强,脊背挺拔体现严肃而充满自信。但过于如此,就会被人看作拘泥刻板保守,略为弯腰有度,稍稍欠身可表示谦虚礼貌。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其所具风度姿态,即使全场有肃然起敬之心,举动格式又须使听者有安静详和之气”他的这番金玉良言,对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启发。在回答问题时所要掌握的技巧是构思时要求每个问题所要答的“中心”“症结”“关健”在哪里?从哪一个角度去回答问题最好?应举什么例子来证明?回答问题的内容实质上是一段有组织的“口头作文”。这就要一、文章应有论点、论据。二、有开头主体与结尾。三、有条理、有层次。四、应用词确当,语言流畅。五、应口齿清楚、语速适度。开头要简洁:单刀直入,是最好的开头,开门见山地表述观点,在答辩中是最好的办法。主体部份的表述可条分缕析,即把所要回答的内容逐条归纳分析,实际上是对自己掌握的材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做整理。这样的表述就不会流于表面,而能深入本质。条分缕析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一些实际例子合并,整理成若干条目,列成几个小标题:分成几点,一点一点,一条一条地说出。满碗的饭必须一口一口吃,满肚子的道理也必须一条一条讲出来,环环相扣,条条相连,令人听完后有清楚的印象。假如在准备的时候已经准备了一个较完整的提纲,那么沿着回答问题的主线,再穿上一些玉珠(举例子)就可以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理有例了。让学生进行论文答辩的目的绝对不是故意刁难学生,以显示老师水平多高。论文答辩的目的只有一个,检查学生对所写论文题目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参加论文答辩的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会少于三个,但所提出的问题全部是论文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之内的问题,一般不会、也不能提出与论文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这是答辩老师拟题的大范围。在这个大范围内,主答辩老师一般是从检验真伪、探测能力和弥补不足这三个方面提出问题。(1)检验真伪题,就是围绕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拟题提问。(2)探测水平题,这是指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探测学生水平高低、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以及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如何等方面来提出问题的题目,主要是论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本原理等方面的问题。(3)弥补不足题,这是指围绕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对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周全、不确切以及相互矛盾之处拟题提问,请作者在答辩中补充阐述或提出解释。针对论文答辩的目的和内容,学生在论文答辩前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1: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观点、关键问题、解决思路和创新点等要了然于胸。尽量用言简意赅的语言陈述出以上问题,这是你陈述论文时的必备技巧。这里也是答辩老师检验真伪最容易出题的范围。2:对论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专业词汇、引用的文献要明白其涵义。这里往往是答辩老师检验真伪和探测你水平的一些地方。3:对自己论文中的相关的观点和理论要进行一定的涉猎,这是论文答辩得高分的技巧。大多数论文仅仅知道自己文章的单方面观点,对于其它观点要么知之甚少,要么一无所知,如果能对相关的理论进行了解,那么在答辩中基本上不会遇到答不上来的尴尬场面。4:心情尽量放松,语速不要太快。放松的心情可以使得思维活跃,不会出现语言重复、答非所问等现象。适当的语速,有利于你的表达被听众清晰得接受。
硕士论文的答辩准备(一)思想准备答辩是学校对硕士论文成绩进行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研究生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信心,通过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二)答辩内容准备在反复阅读、审查自己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写好供20分钟用的答辩报告。反复练习必不可少,尚需注意以下细节:事前亲临现场,熟悉现场布置,测试设备(如存放答辩幻灯的U盘/移动硬盘是否在答辩使用电脑上正常播放;PowerPoint版本兼容问题等);熟悉讲稿;练习如何表达,尤其着重于引言部分和结束部分。(三)物质准备主要准备参加答辩会所需携带的用品。如:硕士论文的底稿、说明提要、主要参考资料,画出必要的挂图、表格及公式,必要时准备相关内容幻灯以备答辩委员会提问。三、如何陈述硕士论文(一)良好的开场白开场白是整个论文答辩的正式开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预告答辩的意图和主要内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应包括:引言、连接、启下三个作用。良好的开场白应做到:切合主题、符合答辩基调、运用适当的语言。应避免负面开头,如自我辩解等(如“我今天来的匆忙,没有好好准备……”),既不能体现对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尊重,也是个人自信不足的表现,答辩者在各位专家的第一印象中大打折扣。牢记谦虚谨慎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谦虚并非不自信。同时也要避免自我表现,洋洋得意,寻求赞赏。过度的表现,会引起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反感。(二)报告的中心内容
报告的中心内容包括:论文内容、目的和意义;所采用的原始资料;硕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及科研实验的主要方法;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在答辩报告中要围绕以上中心内容,层次分明。具体做到: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强调论文的新意与贡献;说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讲稿一般采用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做到主题明确,一目了然;精选文字,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适当美化视觉效果,加深印象。幻灯片制作具体注意事项见本章上节。答辩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扼要介绍、认真答辩。为此须做到以下几点:1. 不必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参加答辩;2. 仪容整洁,行动自然,姿态端正。答辩开始时要向专家问好,答辩结束时要向专家道谢,体现出良好的修养;3. 沉着冷静,语气上要用肯定的语言,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棱两可;4.内容上紧扣主题,表达上口齿清楚、流利,声音大小要适中,富于感染力,可使用适当的手势,以取得答辩的最佳效果;(三)答辩委员会专家可能提出的问题研究生报告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专家将会提出问题,进行答辩,时间10~15分钟。一般包括: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关问题。评委可能提出的问题一般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答辩委员的研究方向及其擅长的领域;2. 可能来自课题的问题:是确实切合本研究涉及到的学术问题(包括选题意义、重要观点及概念、课题新意、课题细节、课题薄弱环节、建议可行性以及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3.来自论文的问题:论文书写的规范性,数据来源,对论文提到的重要参考文献以及有争议的某些观察标准等;4.来自幻灯的问题:某些图片或图表,要求进一步解释;5.不大容易估计到的问题:和课题完全不相干的问题。似乎相干,但是答辩者根本未做过,也不是课题涉及的问题。答辩者没有做的,但是评委想到了的东西,答辩者进一步打算怎么做。(四)如何回答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做到背熟讲稿,准备多媒体,调整心态,做提问准备,进行预答辩。在随后的汇报中突出重点、抓住兴趣、留下伏笔。忌讳讨论漫无边际,由于课题是自己知识的强项,讨论时毫无收敛,漫无边际,往往是内容复杂化,过多暴露疑点难点,给提问部分留下隐患。一个聪明的研究生应该“就事论事”,仅围绕自己的结果进行简单讨论,这样提问往往更为简单,回答更为顺畅。到了提问环节,专家提问不管妥当与否,都要耐心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问话。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当回答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时,不要流露出骄傲情绪。如果确实不知如何回答时,应直接向专家说明,不要答非所问。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要强词夺理,实事求是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总之,答辩中应实事求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时刻表现出对专家的尊重和感谢。注意答辩不纯粹是学术答辩,非学术成分大约占一半,要显示出自己各方面的成熟,要证明自己有了学术研究的能力。
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事项和答辩技巧
一、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一)全力消化自己所写的论文
答辩是学校对硕士论文成绩进行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研究生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信心,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在反复阅读、审查自己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写好供20 分钟用的答辩报告书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2、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这部分只说明标题就行,不要论述内容,因老师已经看过你的论文)。
3、强调论文的新意与独创性。
4、说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简要的提纲,这篇报告书尽量读熟,达到脱稿,照着讲稿或者PPT直接念,效果会比较差。
(二)物质准备:
准备参加答辩会所需携带的用品:
1.硕士论文的底稿。
2.答辩报告书。
3.主要参考资料,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
4.记录用稿纸。以便把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以后要准备PPT以备辅助介绍)。
5.着衣冠整洁、庄重,男生穿短袖衬衣,最好打领带,女生穿着尽量职业化些的为好。着衣能给答辩老师一个最直接的印象——你对答辩的重视程度。
(三)调整好心态
要进行答辩,首先就要明确论文答辩想考察研究生什么。硕士教育重在训练科学的思维、如何将科学成果转化为学术文章甚至是创造社会效益。因此,通过论文答辩可以考察到如下:
1.论文的真实性。实事求是乃科学研究的基础,论文本身必须真实可靠,弄虚作假难逃答辩委员会专家们的火眼金睛。如果在这方面出现问题,论文势必不能通过专家评审。
2.考察相关知识与应用能力。
3.考察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答辩者的表达能力。成功的演讲是自信和技巧的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周到的答辩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前提。使用一些答辩技巧也不可缺少,可以充分展示整理研究材料、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让别人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
要想这场战争获胜,就必须对答辩的目的、程序、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做到胸有成竹,不要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参加答辩。
二、硕士论文答辩程序
(一)研究生向答辩委员会报告自己硕士论文的简要情况(时间约20分钟)。
答辩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论文的内容、目的和意义;所采用的原始资料;
(2)硕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3)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强调论文的新意与独创性。
(二)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问题(时间10~15分钟)。
提问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2)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关问题。
答辩老师一般的提问类型:
1、对选题意义提问
2、对重要观点及概念提问
3、对论文新意提问
4、对论文细节提问
5、对论文数据来源提问
6、对论文薄弱环节提问
7、对建议可行性提问
8、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
9、对超出论文范围的.提问
10、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
11、对格式是否规范化的提问
答辩提问时须知:
1、应用能力与知识宽度的准备
2、作好常规性问题的准备
3、细节问题不可忽视
4、对自身能力的考查
5、对论文可行性把握
三、如何答辩
(一)掌握总体
以下五点是同学们答辩时必须做到:
1、脱稿汇报
2、突出重点
3、抓住兴趣
4、掌握时间
5、留下伏笔
(二)开场白的准备
答辩开始时要向专家问好,开场白是整个论文答辩的正式开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预告答辩的意图和主要内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切合主题、符合答辩基调、运用适当的语言。应避免负面开头,如自我辩解等(如“我最近找工作压力太大,准备不充分……”“我工作太忙,准备不太好……),既不能体现对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尊重,也是个人自信不足的表现,答辩者在各位专家的第一印象中大打折扣。牢记谦虚谨慎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谦虚并非不自信。同时也要避免自我表现,洋洋得意,寻求赞赏。过度的表现,会引起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反感。(如“经过这么多年的思考,我认为我的这种制度设计已经达到最科学,最完美的……,”)
(三)报告论文
报告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扼要介绍、.沉着冷静,语音优美,用普通话,抑扬顿挫,表情丰富,表达淋漓尽致,语气上要用肯定的语言,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棱两可。内容上紧扣主题,表达上口齿清楚、流利,声音要响亮,富于感染力,可使用适当的手势,以取得答辩的最佳效果。我参加的答辩会上大部分同学是用比较小的音量进行陈述,估计只有前两排的人才听得清楚。声音大有三个好处:一是增强胆量,减少怯场,二是更加引起老师的注意力,三是会使自己更富激情,从而感染老师。当然,语言的流畅性、信服力等,非一日之功,看临场发挥了。
(四)如何回答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的问题
研究生报告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专家将会每人提出二到四个问题,记录问题时注意进行确认是否理解正确,有些专家的声音比较低沉,你听不清时,一定要追问一下“如老师您的意思是...?”。理解错问题就麻烦了,导致回答问题时非常被动。我校允许有20分钟的准备时间,你可专家提问不管妥当与否,都要耐心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问话。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当回答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时,不要流露出骄傲情绪。如果确实不知如何回答时,应直接向专家说明,不要答非所问。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要强词夺理,实事求是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总之,答辩中应实事求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时刻表现出对专家的尊重和感谢。注意答辩不纯粹是学术答辩,非学术成分大约占一半,要显示出自己各方面的成熟,要证明自己有了学术研究的能力。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
(五)结束语和致谢
报告结束前一定要进行致谢。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一方面,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后研究其他课题时的借鉴。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战果。使自己在知识上、能力上有所提高。
答辩在即,为使大家顺利进行毕业答辩,今将整理的部分答辩注意事项罗列如下:
一、答辩行为
1、 内容不熟悉,读稿或者照幻灯宣读。
2、 面对幻灯屏幕而不是面对评委。
3、 口语的毛病:嗯、呃、咂嘴、语速僵硬或语调平淡、
4、 不会使用遥控翻页。
5、 不会有效地使用激光笔:使用时机不恰当;光点停留在一处时间过长;不关闭激光笔,甚至把激光束投向评委。
6、 不要采用链接和返回方式(可以重复使用总框图方式),避免误差。
二、表述思路
7、 “背景、方法、结果、讨论”四个基本板块均采用一个总框图,再分解到局部的方式。在此之下,凡是涉及复杂关系的时候,都要采用由大到小,最后再回到大的方式。
8、 研究背景逻辑不清楚。交待问题的来龙去脉一定要有始有终。
9、 杜绝为了强调本研究而否定现行治疗方法。新研究思路不是简单地否定现行策略,而是发展。
10、 前言、方法(分组、手术、检测)、讨论都要尽量利用流程图,关系图。从整体研究思路、研究目的开始,点击进入各自的实验方案,用流程框图表述实验分组、干预过程、结果和结果的解释。
11、 介绍实验设计时要清晰地阐明为什么如此设计。要避免对常规方法的赘述。
12、 结果和讨论必须要紧扣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 总结性表述顺序:研究结论(要和前言的研究目的完全对应)、研究意义(对临床和基础理论的贡献)、研究展望(表述当前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基本思路或展望)。
14、 必须说明基金课题。注明课题号。必须强调已经发表和/或投稿的状态。SCI论文必须说明影响因子。引用本课题组文章要合理和充分。
15、 消灭句号、逗号、分号。所有文字都用短语表述,以增强条理,表述关系。
三、幻灯制作
16、 深色背景不可使用深色文字。建议采用浅色背景(但不要使用浅色文字)
17、 口头表述务必省略许多文字表述非常清晰,而不需要强调的内容,例如“术后常规使用青霉素*****”。
18、 方法学录像采用自动播放和循环播放的方式。
19、 方法学录相要适当剪切(剪除冗余动作),加文字说明。不要只放一个大录像图,而没有文字解释。
20、 所有涉及数字表达的内容尽量使用图(曲线、方柱、饼)。
21、 不要“结果”、“讨论”这类分隔词语。而用上标或者下标方式表示分隔。几个基本板块之间要学习使用流畅语言过渡的方式。
22、 仍然存在幻灯播放技术错误(录像链接失误、幻灯位置错误等)。
五、硕士生答辩参考时间分配(总时间30分钟):
9、背景5分钟:务必交待清楚下列内容:1、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研究);2、已有的研究基础;3、研究目的(和将来的结论一致);4、研究内容(和方法学的内容一致,用流程框图表述)。
10. 方法4分钟:实验分组理由一定要表述清晰(为什么、模型制作、控制因素),实验方案与分组用流程关系表述。实验检测手段要有流程框图(为什么选择该方法,打算解决什么问题,预实验情况,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指标选择的理由)
11、结果6分钟:和研究目的要紧密关联,对研究发现进行相应的解释。
12、 讨论6分钟:重点从横向关系阐述研究结果的关联和意义。方法学讨论放在方法学介绍时充分说清楚,各个结果的解释在结果表述时表述。
13、 结论(和研究目的一致):1分钟
14、 研究意义:1分钟
15、 研究展望:1分钟(本研究无法确定的问题就是进一步研究地展望)
16、 致谢1分钟:务必简洁,不要赘述细节
研究生毕业答辩的时间一般只有20~30分钟,能不能把大量工作在这么短时间里成功地讲出来,对个人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都是极大的挑战。成功的演讲是自信和技巧的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周到的答辩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前提。如何做个成功的硕士毕业论文答辩?
论文写好,答辩幻灯制作完成,下一步就是要准备如何表达、进行答辩了。研究生毕业答辩的时间一般只有20~30分钟,能不能把大量工作在这么短时间里成功地讲出来,对个人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都是极大的挑战。成功的演讲是自信和技巧的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周到的答辩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前提。使用一些答辩技巧也不可缺少,可以充分展示整理研究材料、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让别人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要想这场战争获胜,就必须对答辩的目的、程序、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做到胸有成竹!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如果同学想让自己的论文题目变得更加新颖,可以试着将两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例如:
1、人的身心不断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声音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论文与生物学或心理学有关,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探索音乐:
2、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开始,音乐文化就是其发展不可替代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对音乐史或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感兴趣,可以研究:
3、技术对音乐创作、发展和传播的贡献。如果技术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选择下列主题:
1. 试论莫扎特《g 小调弦乐五重奏》第一乐章中对中提琴地位与作用的提升 2. 优雅的男高音——论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作用 3. 大提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探索 4. 大提琴演奏发音问题探讨 5. 论二胡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6. 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 7. 浅谈想像力与心理调控力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8. 长笛演奏的基本技巧分析与实践 9. 关于借鉴西方作品分析法分析传统古琴曲的几点思考 10. 小议视唱练耳在乐器演奏中的重要性 11. 谈儿童学习乐器演奏的意义 12. 探析铜管乐器演奏的音准问题 13. 浅谈中小学铜管乐队的训练 14. 如何组织开展中小学小乐队的活动 15. (某器乐)演奏中的准确读谱与正确理解 16. 论(某器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 17. (某器乐)演奏右手技术问题之我见 18. 如何处理好(某器乐)教学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9. 浅谈(某器乐)考试、比赛前的心理的准备 20. 《二泉映月》的创作分析与演奏实践 21.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现状之研究 22. 论杨琴演奏的思维 23. 浅析关于(某器乐)演奏的发音问题 24. 如何演奏好《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 25.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 26. 浅析现代杨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现力 27. 简述萨克斯的气息 28. 浅谈琵琶演奏与教学心得 29. 论扬琴演奏中手臂运动与力度控制 30. 少年儿童古筝考级教学浅谈 31. 长笛演奏中的呼吸气息运用 32. 浅析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 33. 女子十二乐坊现象分析 钢琴 1.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 2.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3.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4.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5.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 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7.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8.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9.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 10. 论钢琴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11. 论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 12. 即兴伴奏与音乐表现 13. 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4. 论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 15.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16. 论钢琴教学中弱指的训练 17.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18. 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19. 论钢琴的指法艺术 20. 对钢琴演奏心理问题的研究 声乐 1. 当前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论 2. 民族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探究 3.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4. 透过声乐套曲《冬之旅》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5. 演唱中国作品的发声与吐字 6. 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中的影响 7. 花腔技巧在古典歌剧演唱中的运用与表现 8. 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 9.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表达 10. 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1. 释析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12. 试论声乐教育的评价体系 13. 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 14.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 15.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16. 论学校声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 17. 中国古代声乐美学发展初探 18. 童声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19.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改革之我见 20.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民族问题 21. 歌唱心理调控在人声训练中的作用 22. 民族声乐歌唱方法探析 23. 通俗演唱方法探析 舞蹈 1. 浅谈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2. 论舞蹈的教育功能 3.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4. 文化对舞者的重要性——浅谈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 5. 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原则 6. 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7. 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8. 中小学音乐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探讨 9. 论普及性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0. 论节奏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加强高师民间舞教学中“民俗”的渗透 12. 论中小学舞蹈教育 13. 浅谈中小学舞蹈课程设置 14. 浅谈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 15. 谈儿童舞蹈教学的制作 16. 浅谈中国民间舞的表演 17. “鼓”在民间舞中的运用和发展 18. “道具”在中国民间舞教学与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19. 论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 20. 浅谈舞蹈表演形式的创新 21. 浅析现代舞动作的发展 22. 浅谈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借鉴 23. 新时期大学生校园舞蹈教育的思考 24. 浅谈中等师范学校的民间舞教学 25. 浅谈地域文化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 音乐教育 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 2. 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3. 浅议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4. 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5.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6. 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 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8. 论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9. 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0. 美育与音乐教育 11. 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12. 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13. 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活动 14.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如何体现师范性的要求 作品分析 1. 析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唐·吉诃德》中的引子的主题内涵 2.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Scherzo》的写作特征 3. 浅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特征 4. 现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5. 对某某作曲技法的分析 6. 简述车尔尼练习曲 7. 论肖邦夜曲 8. 肖邦第一叙事曲解析 其他 1. 关于现代大众审美的思考 2.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3.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4. “文化融合”视野下的探戈音乐 5. 17世纪古式风格与新式风格 6. 试论前古典时期的情感风格对古典主义音乐的影响
如何发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