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乡镇政府提升执行力研究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乡镇政府提升执行力研究毕业论文

公务员如何提高执行力 一、执行力的概念“执行力”一词最早流行于国外企业界。所谓“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执行力是“做”的能力,即企业选用合适的人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就政府而言,所谓执行力,是指政府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决策政令的能力,也是指政府通过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行流程进行工作目标落实的系统化过程。它首先要求政令畅通和政令统一,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宪法规定的原则,统一服从中央政府领导,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决定。同时,政府执行力也并非意味着下级政府只能跟在上级后面亦步亦趋,做法律政策的“传声筒”。它要求下级政府和官员真正吃透法律政策的精神,明确上级政府意图,体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政策决定创造性而又不违背原意地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执行力的核心内容即是把思路、战略、决策、规划与部署等付诸实施的能力。二、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提高执行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管理学中的格瑞斯特定律指出:“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也就是说,不管多好的思想、理念和决策、计划,唯有科学的执行理念和强大的执行力,转化落实为具体行动,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工作的重要理念,要不断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就要不断提高执行力。二是提高执行力是提高执政水平的根本措施。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关键在于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在全面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增强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大执行力度,加快执行速度,提高执行效率,是公务员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执政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三是提高执行力是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一切都会落空”。当前,我国正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时期,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还有一些艰难险阻,需要每名公务员用强大的执行力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提高执行力的方式方法(一)提高执行力 重在建机制各项事业的创新发展是靠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是“干”出来的,是靠严格的制度和机制“逼”出来的,不是坐而论道出来的,不是“忽悠”出来的。提高执行力,既要靠人格的力量,更要靠制度的约束,健全、完善一套长效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保证。1、健全教育机制,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上狠下功夫。目前,国家公务员最大的挑战是能力的挑战,最大的危机是本领的危机,最大的恐慌是知识的恐慌。工作靠“拍脑袋”不行,靠“跟着感觉走”更不行,必须靠长期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行政机关要把教育培训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解决一些干部“意志消沉不愿为”、“本领缺失不能为”的问题。每个机关干部都要夯实理论基,增强业务能力,成为能够执行、善于执行的工作能手。2、完善责任机制,在强化考核、落实奖惩上狠下功夫。要健全责任体系,强化问责和责任追究,严格兑现奖惩。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将执行力建设纳入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进行管理考核,同时结合第三方评议和基层、群众评价,对各部门执行力建设效果作出客观评价。当前,要抓管理,明奖惩,把目标考核与党风廉政责任制、领导干部年终述职、公务员年度考评结合起来,制定科学、量化、操作性强的效能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加强考核和奖惩,让肯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3、创新激励机制,在争先创优、干事创业上狠下功夫。目前,国家公务员缺的不是安排部署和工作思路,而是实施思路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行动。这既需要国家公务员个人的党性修养,又需要一个健康、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要紧密围绕中心,通过充分运用以“保持先进性、奉献在岗位”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为动力的党建平台,以“创文明机关、做人民公仆”为内涵的文明创建活动等“争先创优”载体,激励更多的公务员为民干事、敢为人先。(二)提高执行力 重在培养健康心态公务员的执行力是政府执行力的直接体现。1993年我国正式建立公务员制度以来,进入公务员队伍主要是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取。这改变了我国传统人事管理制度,有利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但公务员考试重在考核考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而对于其执行能力的考核还较少。而且政府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营部门要复杂和严格得多,不能像私营部门的管理者那样直接招聘有执行力的人作为自己的下属。因此,通过培养以增强公务员的执行力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重要途径。培养有执行力的公务员,健康的执行心态是基础。健康的执行心态能认识到执行是实现决策目标的根本途径,能认同决策目标。首先要培养公务员实事求是的现实心态,明确现阶段是否具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如何争取获得这些条件等。其次是培养其知难而进的心态,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公务员能够积极进取,而不是总打“退堂鼓”。最后是培养公务员的自信心态,对自己的任务有按时完成的自信心,才能有坚持执行的动力。有了健康的执行心态,还要具备执行的能力。这里主要是要培养公务员的理解力、判断力、计划力、推进力和创新力等。具备这些能力,公务员在接到上级决策时,才能正确理解其精神实质,分析所处环境的优劣势,明辨是非,根据实际情况就自己的任务制定计划并加以实施。执行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培训和教育等多种途径得到提高。首先是上级领导人要不遗余力地帮助下级执行人员提升能力,包括在执行过程中加以指导,多给执行人员锻炼学习的机会,当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应视情况给予改过的机会,进行适当的鼓励以增强其信心。而公务员本人更应该有虚心学习,不断进取的态度。在执行过程中向前辈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遇到困难能虚心求教,在学习中要善于归纳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有了健康执行心态和高执行能力的公务员队伍,就像为政府提供了一支爱打仗、敢打仗、会打仗的执行军队,这是提升政府执行力不可逾越的一环。(三)提高执行力 重在增强五种意识所谓“执行力”,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抓落实的力度、能力和水平,以及决策落实到位的程度。执行力的高低,关系到党的政策能否落实到基层,关系到地方政府机关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关系到一个地区发展速度的快慢,关系到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执政党地位的巩固。因此,作为政府公务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自觉提高执行力。 1、讲政治,求发展,增强大局意识公务员要讲政治。讲政治就是各级公务员要与党中央和各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讲政治,就是自觉服从大局和服务大局。“大局”是一个相对概念,有基层单位的大局,有各地区的大局和更大层面的大局;我们这里讲的大局是一个地区在稳定前提下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把这个大局服从好服务好,就是最大的政治。同时,我们说的“发展”,不仅是经济要又好又快发展,还要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如果只是注重发展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也不能说是讲政治。 2、察民情,谋民利,增强民本意识共产党的执政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获得最大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的宗旨,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执政党对国家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政府提高执行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所指乃民心所系,亦为国运所系。因此,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增强民本意识,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时刻了解群众关心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3、讲贡献,尽责任,增强公仆意识政府每一个公务员或高或低都有一定的职位职级,手中或大或小都有一定的公务权力。由于受几千年“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在公务员队伍中有少部分人始终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他们或者官架子十足,或者“吃拿卡要”,或者不负责任,或者以权谋私,总是把自己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要知道,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我们的政府是共产党执政的政府,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公众权力,所以我们只能运用好权力,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为党和人民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真正起到公仆的作用。公务员尽责任,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发挥好公仆作用,这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如果公务员做到了“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多讲奉献,少讲回报,不讲索取”,那么政府机关提高执行力就有了原动力,而且这种动力会长久生发。4、树正气,守纪律,增强勤廉意识 “正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国家机关公务员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创建者、引领者和建设者,因此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公道正派、公平公正、廉政勤政、扎实务实的政风,带动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守纪律,就是遵守法律和制度。法律和制度是规范人民群众的行为准则,是保证国家机关有序运转和正常社会秩序的基本规范。只有做到人人守纪律、守秩序,才能维持社会的公平正义。如果公务员不讲正气,那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得不到正确的贯彻执行,本单位的制度和纪律就得不到遵守;久而久之,就不能保证国家机器协调高速的运转。所以,公务员的天职就是维护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秩序,自觉维护国家的法律法规,坚决执行好单位的制度和纪律。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合法、合规、合理。要恪守公道正派的职业道德,在思想上、作风上、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 5、抓落实,做实事,增强效能意识执行力,说到底还是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正确决策的能力和速度,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抓落实”,即把每一项决策每一条政策变成我们的具体行动、具体项目和具体成果,这就是“做实事”。抓落实是一个过程,做实事是具体表现。老百姓就是通过做实事来评价干部、拥护组织的。公务员通过高效率的行政工作,尽可能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就会提升政府形象、改善发展环境,就会增强群众信心。同时,“抓落实、做实事”也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基本目的。行政工作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要求,就是把决策落在实处。换句话说,人民政府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所以,政府公务员要“说了就做,做就做好”,干工作、做事情要雷厉风行、踏实认真,这样就一定能够提高执行力,增强执行效能。(四)提高执行力 重在加强自身建设1、加强党性锻炼、端正思想认识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就有相应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只有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才能激发执行的热情,从而解决愿不愿意干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的党性是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的集中体现。党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革命战争时代,党性主要表现为英勇奋斗、忘我牺牲;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才能增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始终践行入党誓言。加强党性修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要不断加强品格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得失观”和“服务观”。三是要不断加强行为修养,提高执行党委和上级决策、服务人民群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慎独、慎欲、慎微,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2、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全面准确理解和领会上级意图,并在实际工作中能否采取适当方法,协调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将上级的政策、措施加以贯彻落实。公务员的综合能力包括领会力、预测力、计划力、组织力。只有具备与职位相适应的能力,才能达成执行的目的,解决能不能干的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首先要做到勤学。当前,既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又处在改革攻坚阶段,各种新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老的体制、机制逐步调整,这都要求我们勤于学习,站在比较宏观的层面上思考问题、建言献策。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必须是准确了解和把握方方面面的情况,对宏观形势作出较科学的研判,学习应是常话常新的课题。其次要善思。古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知识变成力量的途径。在学习中要善于领会和把握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善于将理论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做到事前精心谋划、事中细化完善、事后认真总结,增强工作预见性、前瞻性。真正实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的。三要乐行。勤深善思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要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经受锤炼,增长才干,在工作中磨砺意志,增添本领。3、勇于创新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证明,每一次人类发展的飞跃无不与创新相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一是要解放思想,突破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二是要脚踏实地。创新一定要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不能搞“空中楼阁”,要有利于推动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三是要体现优化服务环境、方便服务对象的正确导向。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的一切。创新的目的不是为了方便管理者自身,而是更大程度上方便人民群众,让群众和服务对象得实惠,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要处理好创新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依法行政是对公务员正确履职的基本要求,创新必须在法律政策框架内进行。有些机制、流程的调整还需报经有权部门批准后方能实施。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创新依法进行,有序推进。4、改进作风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途径。作风反映精神状态,作风决定执行力。抓住了作风就抓住了从谋划到落实的中枢环节。机关作风是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反映。转变作风,细化宗旨意识,要真正做到“五要”。一是思想作风要诚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二是理论学风要务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以实际出发,注意防止和纠正经验主义和官僚主义;三是工作作风要扎实,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注意防止和纠正好大喜功,作风漂浮的问题;四是领导作风要求实,坚持民主集中制,善于倾听各方面意见,注重发挥科室团队整体优势;五是生活作风要朴实,坚持艰苦奋斗,情系群众,注意防止和纠正奢侈浪费。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要”。即一要“真诚”。要加强与机关本部门内部、其他部门以及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态度要热情耐心。向服务对象公开办事程序、受理条件等,取得对方理解与支持;二要办事“高效”。能快办不慢办,能合并办理不分开办理,尽量给服务对象方便。三要“严谨细致”。计财工作要求高、责任重,必须本着对国家,对集体负责的态度,做到细之又细,慎之又慎。(五)提高执行力 重在提高工作能力、转变工作态度公务员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个人能力;二是工作态度。就是说要提高公务员的执行力,必需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提高公务员的工作能力。没有工作能力是不可能遵照领导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提高公务员工作能力,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公务员自身必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是国家机关应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地以培训进修、轮岗锻炼、工作加压等手段辅助公务员进行自我提高; 三是国家机关要进行现有公务员价值、潜力的开发。要让公务员发现问题,并在发现问题之后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机关要不断挖掘公务员自身的潜力和价值; 四是选拔合适的人,让他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对不称职的岗位人员进行调整或者解聘,这都有助于公务员整体能力的提高。 其次,要转变公务员的工作态度。态度不够积极,是造成公务员执行力弱的主要原因。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能力、意愿、想法、价值观等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可以说,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竞争力,积极的工作态度始终是使一名公务员脱颖而出的重要砝码。 转变工作态度,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要注国家机关文化的形成,通过建立有执行力的管理团队和严格的管理制度,重执行会成为一种优秀文化在行政机关生根开花结果;从根本上让全体公务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每个人都有一个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工作态度;二是公务员应持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如何做到绝不拖延?如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不要总是认为这是小事,其实工作无小事。能把自己所在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不屑于做小事的人做起事来十分消极,不过只是在工作中混时间;而积极的人则会安心工作。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做小事中得到认可,博得人们的信任,我们才能得到干大事的机会。结论就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三是强化职员的责任心,让每一个公务员明确个人的责任;让公务员明确放弃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每一个公务员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就是一份责任。你从事这项工作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当我们对工作充满责任感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懒散敷衍成为一种习惯时,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这样,人们最终必定藐视你的工作,从而藐视你的人品。在工作上投机取巧也许会只给自己的单位带来一点点的损失,但却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只要是个人能力提高了,工作态度有所改观,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本职工作,就能够提高整体职员的执行力。四、四个努力方向“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再好的战略,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执行才能实现战略目标。一要努力提高执行意识。执行意识是执行的前提。要用坚定的党性原则激发执行热情,牢固的大局观念强化执行意识,强烈的忧患意识强化执行观念,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激发广大干部爱岗敬业、积极肯干的工作热情。二要努力强化执行能力。执行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工作落实和创先争优成败。要提升对决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以“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为工作目标,在困难面前想办法,在矛盾当中找出路,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不断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推动工作落实。三要努力健全执行机制。要讲服从,全面树立“接受任务不找借口、执行任务不讲困难、完成任务追求圆满”的执行理念,大力营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讲实效、办实事”的执行氛围,积极培育“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执行态度。要讲责任,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要突出并细化、量化,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明确完成时限.把每一项指标和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明确牵头领导。建立健全覆盖各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讲效能,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机关效能建设结合起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做到在实践中看学习效果、在发展中看实践成效,用强有力的执行力切实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四要健全督导机制。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明确重点进行督查,定期汇总分析,提出工作建议。坚持有岗有责、有责必问的责任追究理念,对在工作中行动迟缓、执行不力的要加以督查,确保政令畅通。

原创我认为我们应该将公司的执行文化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比如书中写到沃尔玛和星巴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余世维先生对执行力的定义很简单: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而保证质量,对于我们每个员工在工作实践中又能做到多少分?没有保证质量,也就是没有做到执行力。大正公司领导班子的战略都很一流,但是一个好方案和创意的真正意义是在执行,就像企业家孙正义和马云的观点:一流的执行+三流的创意。他们共同道出组织真正需要的是会执行的员工。就像军队如何打好仗一样。作为公司职工中的一员,大家都希望公司能发展壮大,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来对待。 执行力固然重要,但是缺乏执行力的现象比比皆是,战略是工作目标,执行是工作态度,缺乏执行力就是从工作态度上不认真,就平时而言,工作中我们最多出现的“差不多”就是很大的错误,什么叫差不多?是差多少?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工作中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有时候自己做事的结果往往都不是最终想要的结果,问题就出在不注重细节,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是做好小事的人很少,要想成功,就必须注重细节。关注细节,身体力行,跟进、再跟进。自己做工作首先要抓紧,有时候工作任务不是很紧张的时候,就会放松自己,这样在细节上就会出问题,导致结果的不如意。所以过程、细节一定要关注和要督促,不明白的多问,多学,就算出现了问题没有任何借口就是执行力的表现,作为员工,也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将每个工作做到完美,并敢于承担工作中的失误,敢于承认错误,而不是推卸责任。接到工作任务后不折不扣地执行,因为接受了任务就是对工作的承诺,对团队的承诺,有了承诺就应该尽自己最大能力力求工作任务完成的尽善尽美,对出现的问题也要敢于承认错误,认真查找出现错误的原因,而不是找任何借口推卸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再出现类似错误。在细节上,开始也许就像书中提到“坐而言”而未必能“起而行”,所以要培养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注重细节。孟子说过一句话就是: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平时养成了注重细节的良好习惯,关键时刻才能不出现“麻痹大意”出现的细节性错误,以保证事情的完美完成。良好的习惯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去培养,不要因为事小、事宜就放松自己,有时小的失误虽然不会酿成大祸,但对于一个人的习惯的养成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些小事不会出错、出错也是小毛病,无所谓”等等,自己在大脑中放松了对细节问题的关注,带着这种工作习惯、思维模式,在大事、难事面前又怎能紧张得起来、认真细致得起来呢?又怎么能保证不出现纰漏呢?所以日常生活中对待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对待,力求做到完美,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起注重细节、力求完美的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为执行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再就是标准只是挂在墙上的废纸?公司有很多的标准,字里行间都规范着我们该怎么做,但是又有谁去认真仔细的看过这些标准与规范,如果不看光知道努力工作,怎么知道自己该达到什么标准是合格,说你们程度才是完美?我们的标准与制度,只有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坚持落实了,才会做好自己的工作,达到我们的工作目标。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应该坚持的操守或规范,只有坚持了,才会走向成功的道路。 看完这本书,大家都知道执行力是在每个工作环节都应重视的问题,不管什么职位都有自己分内应做的事,做好分内的事是每个人的职业本分,如果一个人连分内应做的事都做不好,又如何执行呢?这个问题也是我认为最大最普遍的问题。现在公司有很多人,包括自己在内,谁都可能会有工作没有紧张感,对一切都无所谓,出现吊儿郎当马马虎虎的现象,对自己的分内工作不能够尽职尽责。我们应该做有责任感的人,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自己的公司,随时保持着紧张感,坚持标准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仅能加强执行力,工作业绩也会不断的提升,如果一个人练自己分内的工作都做不好,即使抱负再远大、目标再宏伟,也依然裹足不前,毫无进步可言。自动自发就是积极主动地自觉完成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做好分内的事,才可以高效的执行工作任务,不断思考、改进、吸收借鉴、果断行动,在工作流程中大胆的改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不断前进,为公司做出业绩。 工作的态度,决定结果。执行力不是工具,而是态度,工作态度好的人,执行力就强;工作态度差的人,执行力肯定令人无法满意。我们对待工作,绝不要抱着无所谓、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态度。比如很多人对中国人的评价是非常聪明,但很少有人说我们的工作态度好,举个例子,德国人在工作中,认为讲“差不多”、“还可以”、“说得过去”、“马马虎虎”是让人感到羞耻的语言,而我们却常挂在嘴边也不以为然,中国是大国,和德国、日本、韩国等相比,恐怕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作态度,也就是说我们的执行力与他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说回来我们面对每份工作都要认真,自己有时候总是说“要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但是不是说要不做就不做,而是所有事都要做到最好。说了就要努力做到,领导不可能无时无刻监督着员工,所以我们要当作领导在不在都一样,不是为领导做事,而是为自己的责任感做事。我们投入工作,享受工作中的乐趣,细心的去做,也许在工作中会发现自己以前没有的长处,一举两得,工作也许会变成自己的爱好。 无论什么工作,我们都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工作中没有任何借口,失败也没有任何借口,人生也没有任何借口,都是自己做出来的,辩解只会给自己越抹越黑,抱怨也只会让问题恶化,坦诚面对,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沉迷在前,言论在后,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我自己本是个性情比较泼辣的人,有时候不太喜欢听别人的批评,但是事后会觉得当时的批评并不是说我人不好,而是真的想我更好才会这么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犯错,犯了错误我们坦然接受批评,有人批评你,说明在意你,希望你更完美。在自己身边时刻有一个督促自己积极上进的人,是自己成功的动力。所以,我真心的感谢公司领导对我错误的提出和批评,也许当时心里不好受,但是当自己回去静静思考后,才知道那些也许就是给我的财富,我真心的感谢。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吸取优点改掉缺点,多与上级沟通,毫无怨言的接受任务。记得公司某位领导曾跟我说过,不要让领导做问答题而是选择题,一个善于思考、做事负责的下属,应该是带着答案准备好对策去请求领导的。我们要学会自己安排事情,尽量给领导出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提高职业化,提速执行力。进入公司以来,我对自己的业务水平知识一直都不是很满足,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不能够只是懂得一点点东西。就像书中第五章中出租车司机的例子,多元化的知识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工作中有时候会出现错误,第一次犯错叫不知道,第二次犯错叫做不小心,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就是不可原谅了。作为员工,都明白这个道理,主要是做事不用心,有时候在做统计与报表的时候,会出现很细小的错误,一次改了下次疏忽可能还会犯错,这样的事在我们之间会经常出现。犯错了,必然会遭到批评,自己也知道这样很苦恼。错误让我们陷入困境,但同时也是对我们的警醒,我们要善于从错误中思考和总结,只有善于分析才能有所收获。我们应学会: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要有危机意识,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我们在心理上及实际行动中有所准备,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作为企业一员,我们还应该经常思考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执行力。 大正公司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我们努力营造“团队协作”的整体氛围,我们每个人都去执行,不以“自我为中心”,而强调“整体利益优先”,明确分工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形成强大执行力的团队,所谓“无团队,不执行”。我们永远是一个大的家庭,团队的执行力才是真正的执行力,一个公司只有一个代名词就是“我们”。《赢在执行》,它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我要经常思考自己会不会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定期提出流程改善建议,只有想到这些,才会认真的去改善。我相信将这些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会不断加强执行力度,不断提高自己,力争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让领导放心、同事放心,也让自己不愧于心!大正公司是个大家庭,我们从个人做起,为这个大家庭真心的努力!

1.论服务型政府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分析3.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动力4. 论公共管理创新的阻力5.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条件6.论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7.论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8.论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9.论政府管理创新10. 论诚信政府建设11.论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12.试论行政诉讼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及作用13.试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完善及其途径14.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15.试论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16.试论行政立法的民主原则及其理论意义17.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动力分析18.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障碍分析19.论政府危机管理20.论政府绩效管理21.论责任政府建设22.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23.论行政文化建设24.政府采购的问题与对策25.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26.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思考27.论政府行政管理的民主化28.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的思考29.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30.论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趋向31. 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32.论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33.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34.完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思考35.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36.论公车改革的难点与途径37.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协调机制38.论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39.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考40.论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监督41.试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42.论行政领导艺术43.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4.试析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及问题45.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6.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47.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廉政建设问题48.公共权力寻租行为分析49.健全完善公务员考评机制50.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建设 51.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52.论构建诚信政府的途径53. 论公共管理中的听证制度54.论绩效考核的方法与应用55.论双因素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56.试析利益团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57.中外利益集团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比较 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59.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60.公民社会影响政策制定的利弊分析61.政策执行中的博弈现象分析62.论公共政策评估的困难与创新63.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分析64.政策变形的成因与对策65.论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66.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67.论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制定的影响68.当前我国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69. 试析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70、试析我国养老保险政策71.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思考72. 信息不对称下大学生就业制度安排73.中国封建监察体制的特点及启示74.试论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75.试论《论语》中的管理原则76.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77.试析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78.“无为而治”与现代行政管理79.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述论80.试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81. 杰佛逊人民民主思想分析82.洛克政治思想分析83.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分析84.多中心治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85.提升政府执行力的路径86.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87. 行政问责制的对策研究88.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取向89.公务员能力建设的目标和路径90.网络反腐倡廉机制的思考91.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模式92.政府绩效评估的目标9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选择94. 公共决策民主化问题95.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96.关于“省直管县”改革的思考97.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98.服务型政府与公务员能力的提升99.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分析100.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调整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前沿阵地”,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如何加强乡镇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湖南省新田县以“提效能、优环境、正作风、促发展”为主线,深入开展“排忧解难服务月”、“效能制度落实年”、“承诺兑现年”、“作风建设年”和“项目建设环境年”等为主题的机关效能年活动,进一步强化、优化措施,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笔者结合乡镇工作实际,多次深入调研,针对当前正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解决的对策谈点初浅的认识。 一、当前乡镇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一是乡镇干部人才队伍良莠不齐。目前,乡镇相对缺乏科技、法律、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二是工作能力有待提高。领导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偏低。三是学习培训质量需要提高。近年来,干部学习虽然较多培训,但形式主义严重,实效性不够,影响培训质量。四是进取意识、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干部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缺乏攻坚克难、拼博奋进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习惯于老办法、旧框框,就事论事,死抠条文。 2.工作作风有待改进。一些乡镇干部不遵守机关考勤制度,存在上下班迟到、早退、中途离岗等现象;有的自觉性不高,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看股市行情,上班时间忙私事;有的办事时互相推托,在处理难办、棘手的事情时,相互推诿、推托、推卸,敷衍塞责;有的人浮于事,管理松散,苦乐不均,作风漂浮,对下情缺少了解,下乡了解民情过少。 3.服务效率有待提高。一是群众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薄。有些机关工作人员对前来办事的群众,耐性不足、态度生硬,让服务对象感觉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二是不讲原则讲关系。对熟悉的热情相待,对一般群众则爱理不理、态度冷漠或是长时间电话聊天,把来办事的群众晾在一旁。三是相互推托,不负责任。一些工作特别是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工作,往往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意担当责任。四是效率低下,能拖则拖。对一些本来可以立即办好的事一拖再拖,石沉大海。有的顶风违纪,通过暗示的办法或其它途径向服务对象吃、拿、卡、要,直到收到钱物后才着手帮服务对象办事。 4.机关行为有待规范。一是制度还不够完善。乡镇干部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现象依然存在。二是管理松散。对自己要求不高,对下级管理不严,虽有规章制度,但执行不坚决,监督不到位,不敢处理问题,不敢顶真碰硬。三是有“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少数干部将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置之脑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违法行政,以权代法、以情代法、以利代法,乱作为、不作为现象时有发生。四是政务公开不够规范。乡镇政务公开虽已推行多年,但由于公开内容有限,形式比较单一,时效性较差,与上级和群众的要求和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效率观念淡薄,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工作拖拖拉拉。缺乏进取心,平时疏于学习,导致办事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或不能准确解答群众咨询。 2.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是管理方法较落后。有的制度和乡镇实际脱节,造成年度考核工作走过场、形式化,考核方法不科学,内容不够量化、细化,考核结果不够客观公正,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责任追究制不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对执行偏差相应的责任人难以进行有效的问责,使得执行中存在主观主义等不良倾向难以得到及时纠正。三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监督政府工作,还没发挥广大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等主流群体的监督作用,监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奖罚兑现不到位。奖罚激励机制,能够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有助于强化机关的执行意识。但目前乡镇奖罚兑现不到位,造成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势必会影响到机关干部的工作热情,削弱机关的执行力。 4.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政府职能还没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导致效率低下。审批制度改革没有深化,只停留在削减项目的层面上,有的削减掉的项目办事方式还是过去的模式,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少数部门本位主义严重,没有摆正位置,缺乏团结协作,导致效能低下。 三、加强乡镇机关效能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深化服务认识,提高素质能力。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要对乡镇干部进行机关效能建设的再教育、再发动,进一步引导广大乡镇和乡镇干部增强对开展机关效能建设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各乡镇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力度,扎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同时,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要明确任务,各负其责,把效能建设的有关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各乡镇领导班子要注重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要强化学习培训,在乡镇中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注重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尤其要熟悉和掌握必要的实用技术,有效指导农民增收致富。定期对党员干部开展适应时代要求的政治、业务和实用技术等学习活动,鼓励干部通过多种途径自学,多渠道分层次对乡镇机关干部进行全员培训,着重提高乡镇干部发展经济、依法行政、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三是注重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水平,提高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增强乡镇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提高为农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热情。要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团结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四是合理调整乡镇干部队伍结构。着力改善乡镇农技、信息,经贸、城建、法律等方面人才缺乏的现状,拓宽乡镇干部队伍来源,既要选拔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机关工作,又要从优秀的村干部中定向选拔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着力解决乡镇机关人才紧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2.转变干部作风,规范行政行为。 一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要结合乡镇工作实际,健全制度,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开门纳谏,深入调研,以保证制度的民主性、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防止制度虚化、弱化、形式化和口号化。要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二是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增强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奖惩分明,解决制度“落实难”现象。一方面要适当建立奖励机制,保障制度的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制度的落实。 三是着力解决行政行为不规范、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一些乡镇干部对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不适应,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没有及时调整,习惯于凭经验、靠感觉办事。有的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三套班子职责分工不明确,存在以班子联席会议包揽事务的现象。在对待村级事务上,少数乡镇干部指导方式不妥,包办代替一些本应由村级组织自行决定的事务。因此,要引导教育乡镇干部依法行政、照章办事。 四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乡镇干部依法行政、照章办事。在履行职责或办理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事项时,必须按照程序办理,防止工作随意性。建立全程办事代理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 五是推行机关标准化建设。建立机关行为规范的量化标准,将管理职能和服务要求分解到岗、到人,规范工作程序。加强机关诚信建设,提高机关公信力,强化从政道德和诚信教育,构建机关信用体系,使诚信成为机关干部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制度,完善便民服务措施,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办事效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窗口,提高服务质量,为群众办事提速提效。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设新型办事平台。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研究制定乡镇政务公开的具体规定,规范乡镇政务公开的对象、内容和形式。 二是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监督检查制度。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量化考核标准,严格考核程序,进一步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深入开展部门和干部自评、领导点评、群众和效能监督员测评相结合的机关评议,对机关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机制,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倡导正确的政绩观,形成乡镇机关和乡镇干部的正确导向。同时,要抓紧建立效能告诫、诫勉教育、责任追究等制度。 三是进一步完善乡镇管理机制体制相关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表明,乡镇普遍反映,现在乡镇职能呈弱化趋势,责权不相对称,经常面临有责无权、有事难管的窘境。如土地管理、交通管理、卫生和工商管理等,都是由县级机关派驻乡镇的站所负责。这些站所由于人员限制等原因,工作不能完全到位,但出了问题,上级和群众往往指责乡镇。对此,县级主管行政机关与乡镇之间要多沟通,建立运转顺畅、职能明确的协调互动机制,严格管理监督站所工作,防止互相推托,办事效率低下。此外,要严格乡镇自身的机构设置、职能分工。 四是尽快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乡镇政务公开虽已推行多年,但由于公开内容有限,形式比较单一,时效性较差,政务公开不够规范,与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要根据《政务公开办法》,抓紧研究制定乡镇政务公开的具体规定,规范乡镇政务公开的对象、内容和形式。重大工程项目、采购物品都要实行招投标,尤其是对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和乡镇财务开支情况,干部群众知之甚少,希望进一步公开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有条件的乡镇要建立招投标中心。建立财务公开报审制,增强乡镇财务工作的透明度。 4.规范工作载体,密切联系群众。 要创新载体,建立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逐步使联系群众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推动乡镇机关及乡镇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一是抓“三联”。即联片、联村、联户。要求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管片联村,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访户,定期考核督查。建立包户制度,按照总户数确定干部包户数量,做到村村有乡镇领导联系,户户有乡镇干部服务,月月有干部上门访问。二是知“三情”。即村情、民情、社情。每位联村干部要填制村居、农户、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建立村情、民情、社情档案,了解联系村居、农户和企业情况。通过走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要求,掌握社情民意和信访动态。三是创“三到”。即服务到农家,帮忙到企业,增收到村居。通过建立每周定期服务日等制度,落实帮民富民的具体措施,着重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上下功夫,在服务企业发展、村居集体经济发展上下功夫。四是推“三进”。即政策法规进万家,文化活动进万家,科技卫生进万家。通过“三进”,增强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要抓好相关重点工作。要根据省、市、县的部署,采取具体措施,提高工作效能,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等重点工作,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 5.多办实事好事,解决突出问题。 乡镇机关效能建设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着眼服务群众的实际效果,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并保护和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是继续深入群众征求意见。要多办实事好事,解决突出问题。重点解决一批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乡镇中借鉴和推广“效能听证会”制度,定期听取群众对乡镇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建议。充分运用问卷调查、征集“金点子”等多种形式征求意见建议的成果,进一步进行梳理归纳,找出那些群众关注、影响较大、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二是在制定措施、创新载体、建立制度、完善机制上讲实际、求实效。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对乡镇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要理解、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重点解决一批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是在全县集中开展“为民办实事月”活动。建议每年特指一个月份定为全县乡镇机关效能建设“为民办实事月”,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调研情况来看,农村普遍存在农产品销售难、农村实用技术辅导缺乏、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农民就业压力大、失地农民保障不落实、建房审批难、就医难、妇女权益保障难等突出问题。各乡镇要大力实施“民心工程”,重点解决好当地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实事办好事,为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排忧解难。 四是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开展乡镇机关效能建设,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实事求是地找准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服务群众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深入剖析其原因,因地制宜,采取管用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要切实增强乡镇干部服务群众的真情和责任,注重运用集中学习、个别谈心、经验交流、先进模范人物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加强群众观、科学发展观、政绩观教育,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的强烈责任意识和高度自觉性,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保平安。 6.实行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承诺。要确保机关效能建设不走过场,必须严把考核关。要根据实际,结合乡镇自身特点,制定科学的、量化的、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办法。以推行绩效考核为重点,把考核结果运用好,奖惩分明。 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辞职辞退等制度,加大乡镇干部的交流轮岗力度,完善和坚持待岗下岗制度。 二是与干部管理考核相挂钩。对那些认真执行机关效能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的,要进行表彰奖励;对不实施机关效能建设的,要进行批评教育,经过教育仍不思改正,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予以严肃处理。 三是要体现到创先评优和经济奖惩上来。把机关效能执行情况作为创先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实施不好,责任范围内发生严重办事拖拉、“吃拿卡要”等问题的,取消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的评比资格,对效能建设落实好,成效大的,要给予适当物质奖励。

政府执行力研究论文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中国化工业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清洁生产运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项目,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和意识,足有收效。安全地生产、清洁地生产,企业的获益包括:提高安全生产、环保能力,降低事故、员工受伤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以及改善与加强当地社区、工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将作为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国际劳工组织估计,亿人在受到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影响,每年约有230万男子和妇女与工作有关,包括近36万死亡事故,估计有195万宗与工作有关的疾病的疾病死亡。对于生病的工人的保护,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就业 -不仅是劳工权利,而且是一项基本人权。对于中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对于以省级主要领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以“政绩”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

环境保护全靠你我他,环境论文不能你我他。

公共政策论文:论转型期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意义摘要:公共政策执行力,就是公共权力机关通过一定的行为和技术,整合各种资源,有效地贯彻实施既定的公共政策,将政策方案转化为现实结果,以解决公共问题,达到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能力。公共政策执行力是一种执行中的权力,它的承载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公共性是其突出的特征。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运用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力量保证既定的政策方案的贯彻落实,而且还要求这种力量是否符合公平、正义、合理的价值取向。从政治学视角看,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高低关乎着执政者的合法性基础;从管理学视角看,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高低与政府的绩效息息相关。关键词:煤炭企业;绩效管理;安全生产公共政策执行力执行主体合法律性"美国学者艾利森曾经说过,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政策有效的执行。"[1]由此可见,任何一项公共政策,如果没有高度的执行力作为保证,无论其多么科学、正确,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毫无实际意义。诚然,公共政策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物品,因此公共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正确有效地执行直接关系着其所针对的公共问题能否被妥善顺利地解决,进而影响到政府的行政绩效水平和政府的公信力。一、公共政策执行力及其影响因素公共行政组织,尤其是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能否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政策能否得到有效地执行和快捷地落实。如果一个政府的方针和政策,能够得到迅速地执行落实,那么这个政府就是一个高效的快捷的政府,是一个受到人民大众高度拥护和支持的政府。反之,则是一个机构臃肿,人员繁杂,效率低下的政府,必然会遭致人民群众的抛弃和抵制。由此可见,能够彻底地弄清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科学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对我们成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不可小觑的重大作用。1.公共政策执行力公共政策执行力是近来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同时也是学界至今还没有达成统一共识的问题之一,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依笔者看来,只有对公共政策和执行力这两个概念进行分开阐述,才能最终达成对公共政策执行力这个整体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全面诠释。(1)公共政策。有学者认为,公共政策就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2]对此,笔者也非常认同。因为它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为此,公共政策就是公共权力机关意志的体现,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第二,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产生的,体现的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第三,公共政策因为公共问题的存在而产生,因为公共目标而选择方案,因为要实现公共利益而必须被正确有效地执行。第四,公共政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对自然和各种社会稀缺资源进行有效地分配。(2)执行力。执行力主要是指一整套能将组织的战略付诸实践,反映组织战略方案实现程度的行为和技术体系。它的显著特点是:第一,执行力的组织性。因为执行力的主体,不是单个的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第二,执行力是一种保障。因为它是组织战略方案得以顺利实现和确认的强有力保障,是保证战略方案从文本或者思维形式成为现实结果的中介力量。第三,执行力的实践性。因为它是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步骤和方法以及技术的运用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既定的组织目标。(3)公共政策执行力。总上(1)(2)所述,公共政策执行力应该是结合了公共政策和执行力两个概念核心的一个概念,它既要体现公共政策的特点,同时也要满足执行力的要求。鉴于此,笔者对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理解是:公共权力机关通过一定的行为和技术,整合各种资源,有效地贯彻实施既定的公共政策,将政策方案转化为现实结果,以解决公共问题,达到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能力。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特点:第一,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公共性。因为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执行的是公共政策,解决的是公共问题,实现的是公共利益,所以公共性是公共政策执行力突出特性。第二,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权威性与强制性。公共政策执行力是一种执行的权力,它的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因此这种权力必然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的约束力。第三,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组织性。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是一个有着严密的科层制的组织架构以及完整的权责体系的庞大组织系统。第四,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多样性。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行为方式,不仅包括行政方式,还包括经济方式、法律方式以及思想教育方式。第五,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价值性。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运用不仅包括公共权力机关是否有足够的力量贯彻既定的政策方案,还包括这种力量是否符合公平、正义、合理的价值取向。2.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主要因素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因此,脱离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当然,公共政策执行力,也不例外。它的产生和存在发展必然要受一定因素的影响。我们只有厘清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因素,方能使各级公共权力机关在执行具体公共政策过程中巧妙地解决各种困难,得心应手地实施公共政策,以实现既定的效果和预定的组织目标。具体来说,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因素有:(1)公共政策本身。一般来说,包括公共政策产生过程以及内容的合法性;公共政策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公共政策目标的明确性、合理性、弹性,等等。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要符合法律规范,只有合法的公共政策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可执行性;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依赖一定的理论基础,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才能产生合理的科学的公共政策内容,并借助某些工具通过具体的行为直接解决问题;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必须是明确的、清晰的,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目标会让政策执行者难以理解困惑不堪,必须是合理的,缺乏合理性的目标不能起到激励政策执行者的目的,必须"具有一定得弹性,缺乏弹性的目标,会让政策执行失去灵活性和变通性,政策执行者就不能在不偏离政策目标的大范围内,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地实施和执行政策,因而也就增加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3](2)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主体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组织方面,一个是个人方面。从组织方面看,纵向上的权限划分不清和横向上的部门职能交叉,是当前我国政府体制中存在的两种现象。纵向上,地方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但是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缺乏规范,导致地方政府本位主义的迅速膨胀和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的执行受阻;横向上,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倘若不同的政府行政部门履行着相同或相似的职能,那么必然产生一些相互冲突的政策,而且更会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因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纠葛和相互扯皮而导致政策执行出现阻滞。"[4];从个人方面看,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因素:一是公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二是公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强弱。综合素质高,公仆意识强是公共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得到贯彻实施的有力保障。(3)公共政策执行环境。公共政策的社会性质,即公共政策解决的公共问题来源于社会,公共政策所针对的目标群体是社会人,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也处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等,决定了公共政策的执行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从整体上看,制约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主要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公共政策的执行需要一个稳定良好的政治环境,既包括国内政治环境,也包括国际政治环境,尤其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公共政策的执行力受国际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必然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每一个社会都有其独特的伦理规范、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它们对公共政策的执行力也存在着或者提高或者削弱的作用。二、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意义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意义可以从很多角度加以理解,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从政治学、管理学的视角对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重要意义加以阐述。1.从政治学视角看,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高低关乎着执政者的合法性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6期248我国煤炭企业绩效管理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及对策探讨□陈媛朱龙(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摘要:尽管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取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产业集中度低、地质条件差、整体装备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低、以及绩效管理滞后等原因,导致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煤矿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煤炭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绩效管理意识不够、绩效反馈不畅、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绩效管理脱节等问题。绩效管理滞后通过员工不满、团队救助精神与协同作业的缺乏等渠道严重地影响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煤炭企业要通过创新绩效激励体系、传达战略执行观念、建立健全绩效反馈机制等措施来改善煤炭企业绩效管理的滞后性,以期对其安全生产有所裨益。关键词:煤炭企业;绩效管理;安全生产1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煤炭资源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煤炭既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所需的主要燃料,又是许多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煤炭的赋存条件复杂,95%以上的煤炭产量是井工生产,而且我国煤矿机械化水平比较低,矿井多、效率低、井下作业人员多等状况给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004年全国煤矿共发生伤亡事故1797起,死亡2668人,百万吨死亡率;2005年全国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3341起,死亡5986人,百万吨死亡率;2006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4746人,百万吨死亡率为;2007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3786人,百万吨死亡率为;2008年全国煤矿死亡人数为3210人,百万吨死亡率为。2001年到2005年间,全国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1398起,平均每年发生280起,占全国各类重大事故的11%;发生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214起,平均每年发生43起,占全国各类特大事故的36%,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42起,平均每年发生8起,占全国各类特别重大事故的58%[1]。频繁的安全事故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不仅给企业自身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也为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煤炭企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产业集中度低,地质条件差,整体装备水平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安全投入不足,此外,行业管理弱化、煤炭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不健全、事故警示作用淡化以及绩效管理滞后也是煤炭企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2煤炭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煤炭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任何企业如果想在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就不得不重视绩效管理,著名企业摩托罗拉公司有个关于管理与绩效管理的观点,就是企业=产品+服务,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可见,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因此,绩效管理对煤炭企业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绩效管理对煤炭企业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绩效管理可以促进煤炭企业的质量管理。煤炭企业的绩效可以表现为采煤数量和采掘质量两个方面,近年来,采掘质量已经成为煤炭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采掘质量指的是企业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既有设备降低采煤成本以及优化一线员工人员结构。绩效管理可以给煤炭企业管理者提供具体采掘管理过程中所需的技能和工具,使管理者能够将全面质量管理看作煤炭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企业员工将精力放在采掘质量目标的提高之上。基础。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合法性包括合法律性、合利益性、合道德性。具体来说:(1)从合法律性方面讲,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公共政策,都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无论是执法权力,还是公共政策执行权力,都必须符合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一个政府能够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依法行政那必然会获得公众的认可,进而增强这种合法律性;同理,如果一个政府有着较强的公共政策执行力,反过来也会有利于提高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合法律性。(2)从合利益性来讲,公共政策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公共利益。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其政策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鉴于公共政策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力,一个具有较高政策执行力的政府能够对公民的利益诉求做出迅速而有力的回应,获得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可,从而达到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反之,如果一个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孱弱不堪,虽有公共政策却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现实成果,就会严重忽视公民的愿望和需求,激化亟待解决的公共问题,导致社会动荡矛盾丛生,从根本上动摇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与支持。(3)从合道德性来讲,公共政策执行力反映着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大家普遍共识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要求,作为公共机构以及公务人员,他们有责任和义务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站在道德要求的最前沿,为社会公众树立榜样和典型,不仅要严格遵守其自身的职业道德更应该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忠于职守,勤勉尽责,而这些对于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提高和增强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而相互推诿、欺上瞒下、繁冗拖沓、纪律涣散的工作作风必然会削弱政府的政策执行力。总之,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强弱从上述三个方面直接影响着政府自身的合法性基础,高度的政策执行力会不断增强其合法性,使政府获得社会公众源源不断的支持与信任,而低下的政策执行力则会严重削弱政府的合法性,使其失去社会成员的忠诚,从根本上影响政府的稳定与存在,导致社会的混乱与矛盾。2.从管理学视角看,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高低与政府的绩效息息相关。所谓绩效不仅包括投入与产出的比,即效率,还包括政府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政府的存在与运转需要花费大量的社会成本。(1)从效率的观点出发,政府的各项活动都涉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如果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那么这些活动就是对宝贵的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公共政策也不例外,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公共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就会有较大的资源投入。如果制定出来的公共政策只能存在于政府文件中,只是政府的一种观念共识,而不能由有效的政策执行力加以执行,其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美丽的花瓶,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公共政策价值的充分体现,公共问题的迅速解决,公共利益的最大实现,必须以高度的政策执行力作保证。否则,在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就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2)从效果的观点看,效率只是投入与产出的一个比例关系,更侧重的是数量方面,而效果不仅关注数量更强调质的方面,即取得的实际结果。行政效率高并不必然带来良好的行政结果,效率只是效果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当然低效更不可能带来效果。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较高的政策执行力既要求公共政策能够被迅速及时的贯彻实施,更要求公共政策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在这种迅速及时的活动中得到最大化的兑现。综上所述,从管理学视角来理解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意义就在于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而取得最大化的政策结果,既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又得到预期的效果。参考文献:[1]皮正茂.关于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2).[2]宁骚.公共政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何雄浪,朱旭光.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失灵的原因及其矫正探讨[J].当代经济管理,2009,(2).[4]刘淑影.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兰州学刊,2006,(6).作者简介:李超伟(1985-),男,河北承德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09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管理.

公务员如何提高执行力 一、执行力的概念“执行力”一词最早流行于国外企业界。所谓“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执行力是“做”的能力,即企业选用合适的人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就政府而言,所谓执行力,是指政府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决策政令的能力,也是指政府通过战略流程、人员流程和运行流程进行工作目标落实的系统化过程。它首先要求政令畅通和政令统一,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宪法规定的原则,统一服从中央政府领导,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决定。同时,政府执行力也并非意味着下级政府只能跟在上级后面亦步亦趋,做法律政策的“传声筒”。它要求下级政府和官员真正吃透法律政策的精神,明确上级政府意图,体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政策决定创造性而又不违背原意地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执行力的核心内容即是把思路、战略、决策、规划与部署等付诸实施的能力。二、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提高执行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管理学中的格瑞斯特定律指出:“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也就是说,不管多好的思想、理念和决策、计划,唯有科学的执行理念和强大的执行力,转化落实为具体行动,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工作的重要理念,要不断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就要不断提高执行力。二是提高执行力是提高执政水平的根本措施。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关键在于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在全面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增强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大执行力度,加快执行速度,提高执行效率,是公务员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执政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三是提高执行力是我们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一切都会落空”。当前,我国正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时期,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还有一些艰难险阻,需要每名公务员用强大的执行力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提高执行力的方式方法(一)提高执行力 重在建机制各项事业的创新发展是靠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是“干”出来的,是靠严格的制度和机制“逼”出来的,不是坐而论道出来的,不是“忽悠”出来的。提高执行力,既要靠人格的力量,更要靠制度的约束,健全、完善一套长效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保证。1、健全教育机制,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上狠下功夫。目前,国家公务员最大的挑战是能力的挑战,最大的危机是本领的危机,最大的恐慌是知识的恐慌。工作靠“拍脑袋”不行,靠“跟着感觉走”更不行,必须靠长期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行政机关要把教育培训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解决一些干部“意志消沉不愿为”、“本领缺失不能为”的问题。每个机关干部都要夯实理论基,增强业务能力,成为能够执行、善于执行的工作能手。2、完善责任机制,在强化考核、落实奖惩上狠下功夫。要健全责任体系,强化问责和责任追究,严格兑现奖惩。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将执行力建设纳入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进行管理考核,同时结合第三方评议和基层、群众评价,对各部门执行力建设效果作出客观评价。当前,要抓管理,明奖惩,把目标考核与党风廉政责任制、领导干部年终述职、公务员年度考评结合起来,制定科学、量化、操作性强的效能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加强考核和奖惩,让肯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3、创新激励机制,在争先创优、干事创业上狠下功夫。目前,国家公务员缺的不是安排部署和工作思路,而是实施思路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行动。这既需要国家公务员个人的党性修养,又需要一个健康、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要紧密围绕中心,通过充分运用以“保持先进性、奉献在岗位”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为动力的党建平台,以“创文明机关、做人民公仆”为内涵的文明创建活动等“争先创优”载体,激励更多的公务员为民干事、敢为人先。(二)提高执行力 重在培养健康心态公务员的执行力是政府执行力的直接体现。1993年我国正式建立公务员制度以来,进入公务员队伍主要是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取。这改变了我国传统人事管理制度,有利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但公务员考试重在考核考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而对于其执行能力的考核还较少。而且政府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营部门要复杂和严格得多,不能像私营部门的管理者那样直接招聘有执行力的人作为自己的下属。因此,通过培养以增强公务员的执行力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重要途径。培养有执行力的公务员,健康的执行心态是基础。健康的执行心态能认识到执行是实现决策目标的根本途径,能认同决策目标。首先要培养公务员实事求是的现实心态,明确现阶段是否具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如何争取获得这些条件等。其次是培养其知难而进的心态,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公务员能够积极进取,而不是总打“退堂鼓”。最后是培养公务员的自信心态,对自己的任务有按时完成的自信心,才能有坚持执行的动力。有了健康的执行心态,还要具备执行的能力。这里主要是要培养公务员的理解力、判断力、计划力、推进力和创新力等。具备这些能力,公务员在接到上级决策时,才能正确理解其精神实质,分析所处环境的优劣势,明辨是非,根据实际情况就自己的任务制定计划并加以实施。执行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培训和教育等多种途径得到提高。首先是上级领导人要不遗余力地帮助下级执行人员提升能力,包括在执行过程中加以指导,多给执行人员锻炼学习的机会,当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应视情况给予改过的机会,进行适当的鼓励以增强其信心。而公务员本人更应该有虚心学习,不断进取的态度。在执行过程中向前辈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遇到困难能虚心求教,在学习中要善于归纳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有了健康执行心态和高执行能力的公务员队伍,就像为政府提供了一支爱打仗、敢打仗、会打仗的执行军队,这是提升政府执行力不可逾越的一环。(三)提高执行力 重在增强五种意识所谓“执行力”,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抓落实的力度、能力和水平,以及决策落实到位的程度。执行力的高低,关系到党的政策能否落实到基层,关系到地方政府机关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关系到一个地区发展速度的快慢,关系到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执政党地位的巩固。因此,作为政府公务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自觉提高执行力。 1、讲政治,求发展,增强大局意识公务员要讲政治。讲政治就是各级公务员要与党中央和各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讲政治,就是自觉服从大局和服务大局。“大局”是一个相对概念,有基层单位的大局,有各地区的大局和更大层面的大局;我们这里讲的大局是一个地区在稳定前提下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把这个大局服从好服务好,就是最大的政治。同时,我们说的“发展”,不仅是经济要又好又快发展,还要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如果只是注重发展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也不能说是讲政治。 2、察民情,谋民利,增强民本意识共产党的执政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获得最大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的宗旨,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执政党对国家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政府提高执行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所指乃民心所系,亦为国运所系。因此,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增强民本意识,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时刻了解群众关心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3、讲贡献,尽责任,增强公仆意识政府每一个公务员或高或低都有一定的职位职级,手中或大或小都有一定的公务权力。由于受几千年“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在公务员队伍中有少部分人始终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他们或者官架子十足,或者“吃拿卡要”,或者不负责任,或者以权谋私,总是把自己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要知道,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我们的政府是共产党执政的政府,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公众权力,所以我们只能运用好权力,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为党和人民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真正起到公仆的作用。公务员尽责任,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发挥好公仆作用,这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如果公务员做到了“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多讲奉献,少讲回报,不讲索取”,那么政府机关提高执行力就有了原动力,而且这种动力会长久生发。4、树正气,守纪律,增强勤廉意识 “正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国家机关公务员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创建者、引领者和建设者,因此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公道正派、公平公正、廉政勤政、扎实务实的政风,带动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守纪律,就是遵守法律和制度。法律和制度是规范人民群众的行为准则,是保证国家机关有序运转和正常社会秩序的基本规范。只有做到人人守纪律、守秩序,才能维持社会的公平正义。如果公务员不讲正气,那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得不到正确的贯彻执行,本单位的制度和纪律就得不到遵守;久而久之,就不能保证国家机器协调高速的运转。所以,公务员的天职就是维护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秩序,自觉维护国家的法律法规,坚决执行好单位的制度和纪律。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合法、合规、合理。要恪守公道正派的职业道德,在思想上、作风上、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 5、抓落实,做实事,增强效能意识执行力,说到底还是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正确决策的能力和速度,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抓落实”,即把每一项决策每一条政策变成我们的具体行动、具体项目和具体成果,这就是“做实事”。抓落实是一个过程,做实事是具体表现。老百姓就是通过做实事来评价干部、拥护组织的。公务员通过高效率的行政工作,尽可能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就会提升政府形象、改善发展环境,就会增强群众信心。同时,“抓落实、做实事”也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基本目的。行政工作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要求,就是把决策落在实处。换句话说,人民政府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所以,政府公务员要“说了就做,做就做好”,干工作、做事情要雷厉风行、踏实认真,这样就一定能够提高执行力,增强执行效能。(四)提高执行力 重在加强自身建设1、加强党性锻炼、端正思想认识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就有相应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只有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才能激发执行的热情,从而解决愿不愿意干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的党性是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的集中体现。党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革命战争时代,党性主要表现为英勇奋斗、忘我牺牲;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才能增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始终践行入党誓言。加强党性修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要不断加强品格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得失观”和“服务观”。三是要不断加强行为修养,提高执行党委和上级决策、服务人民群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慎独、慎欲、慎微,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2、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全面准确理解和领会上级意图,并在实际工作中能否采取适当方法,协调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将上级的政策、措施加以贯彻落实。公务员的综合能力包括领会力、预测力、计划力、组织力。只有具备与职位相适应的能力,才能达成执行的目的,解决能不能干的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首先要做到勤学。当前,既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又处在改革攻坚阶段,各种新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老的体制、机制逐步调整,这都要求我们勤于学习,站在比较宏观的层面上思考问题、建言献策。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必须是准确了解和把握方方面面的情况,对宏观形势作出较科学的研判,学习应是常话常新的课题。其次要善思。古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知识变成力量的途径。在学习中要善于领会和把握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善于将理论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做到事前精心谋划、事中细化完善、事后认真总结,增强工作预见性、前瞻性。真正实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的。三要乐行。勤深善思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要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经受锤炼,增长才干,在工作中磨砺意志,增添本领。3、勇于创新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证明,每一次人类发展的飞跃无不与创新相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一是要解放思想,突破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二是要脚踏实地。创新一定要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不能搞“空中楼阁”,要有利于推动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三是要体现优化服务环境、方便服务对象的正确导向。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的一切。创新的目的不是为了方便管理者自身,而是更大程度上方便人民群众,让群众和服务对象得实惠,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要处理好创新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依法行政是对公务员正确履职的基本要求,创新必须在法律政策框架内进行。有些机制、流程的调整还需报经有权部门批准后方能实施。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创新依法进行,有序推进。4、改进作风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途径。作风反映精神状态,作风决定执行力。抓住了作风就抓住了从谋划到落实的中枢环节。机关作风是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反映。转变作风,细化宗旨意识,要真正做到“五要”。一是思想作风要诚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二是理论学风要务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以实际出发,注意防止和纠正经验主义和官僚主义;三是工作作风要扎实,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注意防止和纠正好大喜功,作风漂浮的问题;四是领导作风要求实,坚持民主集中制,善于倾听各方面意见,注重发挥科室团队整体优势;五是生活作风要朴实,坚持艰苦奋斗,情系群众,注意防止和纠正奢侈浪费。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要”。即一要“真诚”。要加强与机关本部门内部、其他部门以及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态度要热情耐心。向服务对象公开办事程序、受理条件等,取得对方理解与支持;二要办事“高效”。能快办不慢办,能合并办理不分开办理,尽量给服务对象方便。三要“严谨细致”。计财工作要求高、责任重,必须本着对国家,对集体负责的态度,做到细之又细,慎之又慎。(五)提高执行力 重在提高工作能力、转变工作态度公务员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个人能力;二是工作态度。就是说要提高公务员的执行力,必需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提高公务员的工作能力。没有工作能力是不可能遵照领导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提高公务员工作能力,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公务员自身必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是国家机关应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地以培训进修、轮岗锻炼、工作加压等手段辅助公务员进行自我提高; 三是国家机关要进行现有公务员价值、潜力的开发。要让公务员发现问题,并在发现问题之后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机关要不断挖掘公务员自身的潜力和价值; 四是选拔合适的人,让他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对不称职的岗位人员进行调整或者解聘,这都有助于公务员整体能力的提高。 其次,要转变公务员的工作态度。态度不够积极,是造成公务员执行力弱的主要原因。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能力、意愿、想法、价值观等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可以说,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竞争力,积极的工作态度始终是使一名公务员脱颖而出的重要砝码。 转变工作态度,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要注国家机关文化的形成,通过建立有执行力的管理团队和严格的管理制度,重执行会成为一种优秀文化在行政机关生根开花结果;从根本上让全体公务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每个人都有一个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工作态度;二是公务员应持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如何做到绝不拖延?如何实现从优秀到卓越?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不要总是认为这是小事,其实工作无小事。能把自己所在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不屑于做小事的人做起事来十分消极,不过只是在工作中混时间;而积极的人则会安心工作。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做小事中得到认可,博得人们的信任,我们才能得到干大事的机会。结论就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三是强化职员的责任心,让每一个公务员明确个人的责任;让公务员明确放弃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每一个公务员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就是一份责任。你从事这项工作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当我们对工作充满责任感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懒散敷衍成为一种习惯时,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这样,人们最终必定藐视你的工作,从而藐视你的人品。在工作上投机取巧也许会只给自己的单位带来一点点的损失,但却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只要是个人能力提高了,工作态度有所改观,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本职工作,就能够提高整体职员的执行力。四、四个努力方向“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再好的战略,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执行才能实现战略目标。一要努力提高执行意识。执行意识是执行的前提。要用坚定的党性原则激发执行热情,牢固的大局观念强化执行意识,强烈的忧患意识强化执行观念,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激发广大干部爱岗敬业、积极肯干的工作热情。二要努力强化执行能力。执行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工作落实和创先争优成败。要提升对决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以“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为工作目标,在困难面前想办法,在矛盾当中找出路,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不断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推动工作落实。三要努力健全执行机制。要讲服从,全面树立“接受任务不找借口、执行任务不讲困难、完成任务追求圆满”的执行理念,大力营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讲实效、办实事”的执行氛围,积极培育“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执行态度。要讲责任,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要突出并细化、量化,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明确完成时限.把每一项指标和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明确牵头领导。建立健全覆盖各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讲效能,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机关效能建设结合起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做到在实践中看学习效果、在发展中看实践成效,用强有力的执行力切实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四要健全督导机制。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明确重点进行督查,定期汇总分析,提出工作建议。坚持有岗有责、有责必问的责任追究理念,对在工作中行动迟缓、执行不力的要加以督查,确保政令畅通。

基层政府执行力论文

《执行能力培训手册》中曾经提出这么一个观点:其实很多人在他人生轨道中,都处于原地打转的停滞不前状态。结果一生庸庸碌碌,甚至一事无成。事实上,很显然每一个人都不愿意一事无成,只是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怎么去清除堵在他们人生成功道路上的重重现实的阻碍。《执行能力培训手册》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你可曾因为各种各样的借口而放弃你执著过的梦想? 纯粹的梦想与梦想成真之间的那道墙,我以为不是别的,就是执行力本身。 在企业里,衡量高层管理者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使员工执行的能力。在这里,下属员工的执行力强大与否就是项目能不能完美完成的关键点了。领导层的战略部署不是易事,而下属的领会贯彻更是具有挑战性。而“使下属执行”的能力就是高管领导者本身的执行能力。试想,当一个下属工作积极性高昂,即便不用领导者的监督,他的执行能力就会处于高水准,而当下属萎靡不振,毫无战意,那么他的执行能力也不可能会有多强。 No Excuse(没有任何借口)就是强大执行能力的完美体现。它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一种坦诚,一种服从的态度,一种兢兢业业的职业守则。在企业的现实运作中,我们正是需要这么一种人:他们以100%的精力全力以赴去完成使命,而没有闲暇去考虑借口。即使我们承认,伟大的战略决定了局势走向,而真正把战略落到实处的,是强大的执行能力。设计师多伟大,蓝图多庞大,都需要有合适的人把它去现实化,这就要靠强大的执行能力。 你可曾想过,遍布全市的快速食品店,为何只有肯德基麦当劳二分天下;你可曾想过,眼花缭乱鱼龙混杂的手机品牌市场,唯有苹果熠熠发光?为何会有如此局面,除了品牌建设和天才领导者的伟大决策,剩下的,只有执行力的差异了。 时至今日,强大执行能力对于企业的意义已经不言而喻了,而提高执行能力的根本切入点在于,每一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并100%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做到专心,专注,专业,把每一个员工的执行力拧成一股力量,形成执行合力。下面小编简单列几点提高执行能力的举措。一,员工要发挥自己的“螺丝钉”精神,做到兢兢业业,落实自己岗位职责。二,中层领导要做到承上启下,做好决策者和基层者的连接纽带。三,领导者决策者要扮演好指挥官和“舵手”的角色,掌控好企业的大方向,确保企业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以上便是《执行能力培训手册》中针对企业各个部门不同职工提高执行力的一些心得和建议。同时也introduce一个给题主,上面有许许多多关于执行力方面的文章,希望对题主会有帮助。

县旅游发展局 赵震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是在新形势新任务下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其根本出发点是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要靠基层去落实,需要基层去执行。因此,提高执政能力,对基层来说关键的落脚点就是要大力提高基层干部的执行力。执行力是一项综合能力。一流的执行力,来自于高素质的执行者。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基层干部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提高自身对社会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执行力,才能有效地执行发展战略。加强执行力建设是一个复杂、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和任务。提升基层干部执行力水平,必须在培育执行理念,提高执行队伍素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监督约束等方面坚持不懈地下功夫。 一、以理念培育,提高基层干部执行力 理念是行动的基础与核心。执行力建设,必须理念培育先行,用先进的执行理念来武装广大基层干部的头脑,成为其自身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要站在和谐发展的高度,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定位,摆准角色意识、大局意识,从解决人的思想观念、认识水平入手,把培养基层干部的实践意识和能力作为执行力建设的重心,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职业道德建设为基础,以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点,教育干部职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积极倡导一种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提高基层干部执行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二、以素质提升,增强基层干部执行力 要想增强基层干部的执行力,必须首先提升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一是提高岗位履职的能力。基层干部必须加强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苦练岗位专业技能,克服“本领恐慌”,力争成为本岗位、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二是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基层干部要在平常工作中正确运用宪法和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贯彻实施。三是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基层干部要善于做群众的贴心人,着力提高协调群众利益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凝聚人心的能力,真正倾全身之力,谋群众之所求,急群众之所虑,解群众之所难。四是提高工作创新的能力。在工作当中,基层干部要敢于突破一些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五是加强职业操守的培养。基层干部要从忠诚度、敬业精神、责任感、荣誉感、相互协调合作及相互尊重等各个方面提升自身的职业操守。六是强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基层干部要摆正心态、坚定信念、提高情商,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自身的工作领悟力。七是提高整体协作的能力。基层干部要树立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彼此之间加强沟通合作,减少梗阻,相互补台不拆台、分工不分家,做到合心、合力、合拍,共同推动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以机制创新,促进基层干部执行力 建立一套高效的工作运行管理机制,是提高基层干部执行力的必要手段。 一要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决策正确是执行有力的基础。因此必须注重决策的民主化、程序化和科学化。要规范决策程序,对重大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在进行每一项决策时,都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问计于民,充分听取基层的不同意见和建议,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的意见,强化领导管理者与具体执行者对决策认知的双向互动。 二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要高度重视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加强对学习培训情况的考核,增强基层干部学习的动力,积极为基层干部提供培训、考察和锻炼的机会,加强对年轻同志的“传帮带”,尽快提高每位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1、加强政治素质培训。政治素质是基层干部的必备素质,是执行的政治保障。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意识、树立全局意识,增强组织纪律性,一切行动听从组织指挥,与领导班子保持一致。2、加强道德素质培训。基层干部的言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开展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基层干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责任意识,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干任何事情都“没有任何借口”,努力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3、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过硬的岗位技能是执行的基础。执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往往与自身能力不足有关。通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促使基层干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苦练岗位技能,使其成为本岗位、本行业的行家里手。 三要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必须从建立完善激励竞争机制入手,建立健全以选拔、推荐、竞争为主要内容的选人用人机制,以聘任、转任、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干部管理机制,以解聘、分流、辞退为主要内容的淘汰退出机制,从制度上保证“能下能出”的实现,让基层干部在思想上树立起一种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进而不断增强基层干部执行的动力与活力。 四、以监督约束,确保基层干部执行力 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体系,是提高基层干部执行力的重要保证。必须根据基层机关工作的特点,坚持以责任和成效论功过,加强对执行过程的控制,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执行力监督管理体系,监督是执行力的灵魂,没有监督就没有执行力,监督能够确保一个组织按照规定的时间进度去实现目标。 一是要定岗定责。进一步规范和合理配置基层机构职能设置,科学界定和细化每个部门与岗位的工作职责,以权责相称为原则,建立责任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以岗定责,责任到人。 二是要严格考核评估。通过优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程序,改进考核手段,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和奖惩约束新体系,实现由年终考核向平常考核转变,由定性考核向定量考核转变。 三是要强化督查。对基层干部的督查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把干部的谈心谈话、警示告诫、民主生活会、群众评议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上级决策和基层中心工作,实行重点事项全程督查、紧急事项即时督查、日常事项定期督查,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求实效,逐步健全和完善督查督办工作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和工作落实。 四是要健全完善制度。执行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健全完善制度是做好执行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要保证制定的制度要正确,否则,错误的制度执行的结果肯定也是错误的,且执行起来还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其次,要保证制定的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如果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很难操作,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五是要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成立组织机构,加强对监督考核工作的领导,定期对基层干部执行力进行监督考核;其次要建立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执行工作的标准、流程、目标、计划、任务和业绩指标,作为对基层干部执行力高低的评价依据。 六是要注重实际效果。对监督考核中获取的大量执行过程中的有用信息,有针对性地与基层干部进行沟通,对执行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客观分析,并把执行结果作为对基层干部奖惩的主要依据,促使其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做好以后的工作。 广大基层干部要从自身的职能和职责出发,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大良好风气的要求,通过边学边议、边学边改、边议边改,有效防止执行力层层衰减,永葆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促进自身执行能力的不断提升。

乡镇干部执行力的对策研究论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提升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力。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水平和能力集中体现在执行力上。当前,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这就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执行力建设作为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和看家本领,以执行力的提升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执政能力的提高来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开启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提高执行力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四大特征八个特点”:四大特征是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八个特点——经济实力从总体上看相对较弱;体制机制障碍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存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收入分配差距相对突出;“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相对滞后;民主法制建设相对不足;精神文化需求相对多样;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矛盾相对存在;国际竞争压力依然长期存在。于是,就要求我们的各级组织及党员干部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执行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更加有力有效有序的执行力,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深入发展。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微软在未来十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美国政策学家艾利森也认为,“政策目标的实现,方案确定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这说明,决策再好、思路再好、制度再好,没有强有力的执行都是纸上谈兵;缺乏执行力,计划就会打折,机会就会丧失。提高党员干部的执行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形势发展的要求,是成就事业的需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表明执行力能够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统筹力、协调力、生产力、竞争力、发展力、创新力;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目标的实现速度和程度,直接关系到党的大政方针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在执行上动真格,牢固树立提升执行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从而切实把正确的执行理念转为推动工作、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充分认清执行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各级党员干部执行力在总体上是强的,确保政令畅通,工作落实,取得实效。但在少数地区、个别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着执行力不强的现象:个别党员干部滥用权力,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个别党员干部不切实际、执行走样,满足于发文件、听汇报、作指示,热衷于上报纸、上电视、争彩头、出风头、喊口号;个别党员干部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凭借经验想方法,把好端端的政策文件说在口上、写在纸上、念在会上、浮在面上,成了地地道道的“四拍”型干部:脑袋一拍、有了,胸脯一拍、定了,屁股一拍、糟了,大腿一拍、溜了;个别党员干部不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整天谋人不谋事,工作中貌似雷厉风行、坚决执行,而且看上去力度很大,其结果只是照搬照抄、生吞活剥,不考虑本地实际、不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用上级的文件命令代替自己的思考,犯了现实中的教条主义错误,这种“水土不服”的工作方法,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不仅不可能取得实效,而且很快失效;网上还流传执行力不强的顺口溜:“村乡、乡县、一直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等等。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也同样严重地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政令不通、执行不力的状况。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就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组织决策部署的能力。因此,可以说不讲执行就是不讲政治,执行力不强就是无能。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必须改进作风、求真务实、增强自觉性、创造性和实效性。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执行理念,不断提升执行力。首先要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提高执行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既是党员干部增强工作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必然要求。执行力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生命力,它关系到党的意志和主张能否得到有效实现。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都需要提高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党员干部作为党的意志和主张的执行者,本身也存在着酝酿、决策、执行、监督四个环节。所以说,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就必须从根本上强化群众路线,正确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只有这样我国各项社会事业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又好又快发展。其次要树立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定正确的政治保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继续深化改革并扩大开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具体工作中,要紧密结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落实工作;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中的重要指导地位,不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努力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团结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再次要树立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理念。提高党员干部执行力,就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坚持办实事,求实效,不搞劳民伤财所谓政绩工程;坚持察实情,讲真话,不搞华而不实的虚报浮夸;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搞急功近利“豆腐渣”工程。广大党员干部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最高的理想和事业来追求,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忍受压力、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努力。二要加强党员干部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执行力。首先要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中提升执行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指导实践,开展工作,提升执行力。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等党的最新理论精神活动,通过各项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进一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县、乡等各级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进一步强化标杆意识,争先进位意识,高效执行意识,对各项目标任务坚决执行、狠抓落实、一抓到底,在全社会全体党员干部中形成抓落实、抓执行力的浓厚氛围。其次要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中提升执行力。毛泽东曾说过:“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宏伟目标的实施离不开坚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所以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围绕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要求,切实增强审时度势、把握规律的能力,增强总揽全局、统筹协调的能力,增强凝心聚力、增进团结的能力,增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能力,增强破解难题、狠抓落实的能力。再次要在加强组织建设中提升执行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提升党政机关的服务效能,营造优良的政务环境。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抓党员队伍建设中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敢于和善于任用知识型、务实型、事业型、开拓型、创新型的干部,推动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要注重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务实、管用的“选人用人管人”机制,做到既健全决策机制,提高执行水平,又健全责任机制,提高执行意识;既健全督导机制,提高执行效率,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严肃执行纪律,从而确保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勤政务实、团结高效。三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执行力。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把复杂事情简单化;把简单事情数量化;把量化事情流程化;把流程化的事情制度化,从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等方面构建执行力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和激励,确保正确的决策得到强有力的贯彻和落实。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好的决策系统,需要建立广开言路、充分听取社情民意的决策服务平台和信息支持网络平台,能够及时纠偏纠错,努力把决策的偏差降到最低限度。要确认决策背后的关键因素,明确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重点任务是什么做什么,确认计划所依据的假设和条件是否科学、合理和正确,弄清执行人的能力是否能够落实战略部署,准备好环境变化时的备选方案或调整方案。二是建立健全联调互动机制。执行力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并不是静止或者个体的行为,它的发生、发展、变化与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执行力需要发挥强大的综合联动的力量,通过建立高效灵敏的执行指挥制度、资源配置制度、执行协调制度等,使决策层能够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迅速灵敏的反应。三是建立健全监管责任机制。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明确各部门、各执行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执行督查制度、执行反馈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使制度“强硬”,责任“归位”,监督“到位”,从而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处理好权与责的关系,促使执行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得到有效落实。四是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运用提高执行力的科学方法,对执行前期、执行过程、执行结果以及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为有关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执行情况反馈,不断改善党政部门的执行手段,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执行力。五是建立健全舆论宣传机制。在提高执行力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经济、政治、行政、法律、法规等多种手段和方法,确立执行的目标,树立良好的执行意识,发挥好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科技媒体的作用,加强舆论教育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求实效、重行动、负责任、抓细节的执行工作新局面。党的伟大事业成败在于执行力,执行力是党的生命力,更是参与国际社会竞争的竞争力。提高执行力,人是决定因素,而在人的集合中,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又是关键。提升执行力已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是继续解放思想,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具体行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更高层面上推进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又快又好发展,就很自然地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既承担着直接领导责任,又承担着具体推进的政治责任。我们必须以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大局观念,在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不断提升执行力,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何谓执行力?各位专家的说法不一,但可以简单直白地解释为:执行力,就是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按时按质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的能力。有企业管理专家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30%靠的是战略,30%靠的是运气,另外40%靠的是执行力;也有专家认为: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不管哪种说法,都是把执行力摆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可见,执行力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否则,即使把目标定得再高,措施计划订得再好,如果没有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缺乏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缺乏到位做实,不执行或执行不力,那么,所制订的措施计划就无法执行到位,所定的目标就根本无法实现。 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思考,笔者发现,企业在执行力方面一般都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干部员工对上级和本企业的规章制度、规定以及标准不能100%地有效执行,打有折扣;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清,履行职责不到位;表面接受任务,事后落实不到位;不注重细节,对待事情经常马马虎虎;对偏差和失误缺乏敏感性,认为不是什么大事;喜欢为不想接受任务找借口,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喜欢为没有完成的任务找借口,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较差等。 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企业没有建立好正常的管理秩序和生产秩序,达不到“令行禁止”,没有规范好管理行为和作业行为;没有很好地建立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规定以及标准,在严格遵守上做不到“持之以恒”;各级领导有的没有做到常抓不懈,存在“波浪型”或“季节性”现象;企业的规章制度可操作性差或不合理,执行起来有难度或无法执行;监督和考核机制不痛不痒,或流于形式;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不到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达不到“与时俱进”,不能适应企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的要求;员工没有形成“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心浮气躁,务虚不务实;有的领导干部没有以身作则,没有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群众中造成负面影响;党、政、工、团没有真正做到“齐抓共管”,达不到较好的协调和统一;缺乏形成员工积极向上和较强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大家都知道,“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建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一名毕业于该校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指挥官凯普,将西点军校的这一传统写成一本著名的书:《没有任何借口》。在这本书中,通过不断强调西点的这一句口号,强调“每一位学员要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去寻找借口。”可见,执行,就是不折不扣;执行,应该没有任何借口。提高执行力,就要树立“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到精益求精、不折不扣,把任何事情做好、做细、做精。 那么,如何提高执行力呢?执行力有三个核心:人员、战略和运营。人员,就是用正确的人做合适的事;战略,就是做正确的事;运营,就是把事做正确,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诚然,影响执行力强弱的因素有很多,笔者在这里谈谈提高执行力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 ——企业应组织建立好正常的管理秩序和生产秩序,这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一个企业必须首先建立好正常的管理秩序和生产秩序,把管理界面划分好,把工作职责确定好,把生产管理的流程理顺好,把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建立好,把日常的管理行为和作业行为规范好。这样,企业的日常生产工作才能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效率和执行力才能得到提高。否则,整个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就会显得混乱,别说工作效率低,可能连许多工作都做不好,就更谈不上执行力强的问题了。就像一团麻,首先要理好,接着才能加工成线,最后才能纺织成布。 ——企业要高度重视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要适应当今社会快速稳定发展的高要求,加强对员工心理、业务、文化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提高全员执行力奠定素质基础。综合素质包括较强的业务技术和安全意识,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任务完成的好坏,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心态,较高的文化素质如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语言、表达和沟通等。这些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企业执行力的影响绝对不容忽视。 ——干部员工要充分认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应担负的重任。我们每一位干部员工都要清楚自己到底要为企业做什么?到底要为企业负什么责?怎样才能按企业的要求去执行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怎样才能执行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员工只有都清楚了这些,下一步才能更好地制定目标,制定和落实好保证目标实现的措施,到位做实,扎实做好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要树立“严、细、实”的工作作风。集团公司大力倡导大唐员工一定要树立“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其目的是要求我们每一位员工必须以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高标准高要求约束自己,细化管理,落实责任,精心工作,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的每一项工作,使企业得以持续、安全、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企业较强的执行力。在电力企业中,有相当多的例子可以说明: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做工粗放和工作不踏实的员工,对上级的要求、规程、规范和规章制度执行打折扣,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有时会酿成较大的事故,给企业和社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要加强有效的沟通。沟通就是生产力,沟通是管理的灵魂,有效的沟通决定管理的效率。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加强沟通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沟通不好,则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后果,如:下级对上级的意图没有领会清,往往把事情做得不如人意;有时相互之间沟通不好或根本就不沟通,出点问题,则往往造成相互指责、相互猜疑的后果;平时工作中,由于沟通不畅,协作不好,则往往造成工作效率低或完成工作任务较差。我们每天都是在工作中沟通,在沟通中工作,只有加强有效的沟通,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也才能把我们的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这样,也才能体现出较强的执行力。 ——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党员要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杜邦公司的老总平时住在生产炸药的厂房顶上,把安全管理责任提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亲自抓安全,要求员工把安全措施做到位,一点都不能马虎,给员工树立了典范。当前国家要求煤炭企业的领导亲自下矿井,这也就强调了责任问题,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动大家共同做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目前,集团公司推行全面责任管理、全员业绩考核工作,意在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对标意识、创造意识,增强执行力、履职力和创造力,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位,岗位目标责任人人落实到位,考核激励逐级兑现到位。其实这里面也就包含了责任和执行力的问题,责任是关键,是前提,没有责任谈执行力就如同空中楼阁。要牢记“领导就是责任”的含义,各级领导必须首先强化责任,落实责任,切实增强领导执行力,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时刻不忘记党的宗旨,不丧失党的先进性,在执行力方面绝不能做落后者,必须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强弱,需要有人去监督、评价和考核,通过评价考核来促进执行力的提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没有形成闭环管理,脱节的管理就无法使执行力得到提高,光靠员工的自觉行为来提高执行力是难达其效的,正因如此,目前集团公司推行“全面责任管理,全面绩效考核”,这无疑是给提高企业执行力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提高企业的执行力是企业员工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广大员工共同关心、共同思考甚至共同抓的事情,同时也需要有组织、有措施、有步骤去抓,单靠几个人或个别部门去抓是达不到全面提高的目的。“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就需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面、全方位去抓去管,企业的执行力才有可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和凝聚力较强的企业文化氛围。某热电厂在实施“三讲一落实”班组流程化管理之前,对执行力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对部门(公司)、车间(值队)、班组进行评估,结果发现,生产指令下达后,部门(公司)领导的执行力能达到80%左右,车间(值队)级干部能够达到65-70%左右,而班组的执行力不足50%。由此可见,自上而下,执行力都打了折扣,这也是很多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这就需要广大干部员工齐心协力去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企业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和凝聚力较强的文化氛围,这样才能使执行力的问题得到足够重视,也才能把提高执行力当作经常化的工作来抓好抓实,企业的发展才有希望。 总之,提高执行力的方式方法很多,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执行力,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地去探索。

再难得的机遇,再新颖的思路,再鼓舞人心的目标,离开了执行都将是空中楼阁。而政令不通或执行不力,无疑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政府的形象也会因此在群众心目中大打折扣。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干部的执行力这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干部执行力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是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问题。总体上看,近几年来,我们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得不承认,部分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完成县委县政府既定目标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为,在执行中软弱无力,在成效上无所作为等,严重地制约了政府执行力的提高。究其原因是干部缺乏工作的动力,不善学习,不勤思考,被动的应付工作。 二是制度创新问题。虽然我们在提高干部能力方面制定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会出现“软执行”,没有对干部起到真正的促动和制约作用,导致政令不畅,工作进展不快、落实不力,往往满足于发文件、说在口上、写在纸上,很少在落实上下功夫,好的思路和策略流于空谈。分析原因主要是规章制度不严谨,频繁改变,或不切实际,执行起来有难度,或是制度本身不合理,无法执行,更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奖罚措施。因此,提高政府执行力,还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即要做到符合人性化又要讲究实效性,从根本上解决政令不通、执行不力的状况。 二、提高执行力的措施 (一)、增强三种意识提高干部素质治政先治官,治官先治心。因此,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良好的意识。 一要增强服务意识。政策执行不力,固然有多方面因素制约,但服务意识淡薄是其最重要的一方面。我局在加强执行力建设中进一步强化“贴近服务”理念,以“贴近中心工作、贴近领导需要、贴近现实生活”为目标,围绕“提高数据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的主题,进一步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全身心地搞好服务工作,自觉提高自身执行力。 二要增强团结意识。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党员干部应时刻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态,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诚实守信、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形成人际关系健康融洽的良好氛围。在各项大型普查调查工作中,我局进一步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大家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加强协调,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要增强纪律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的纪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要提高执行力,关键是要不断增强纪律意识,时刻严格约束自己,经常反思自己,自警自励,防微杜渐,做到有令则行,令行禁止。 (二)、注重两个结合完善制度创新 一是注重将干部队伍执行力建设与“三型”机关创建活动相结合。实践证明:开展“三型”机关创建活动,是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理论水平、业务工作水平、公众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我局注重把加强执行力建设和开展以“诚信统计、超值服务、高效学习”为宗旨的新型机关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达到了“素质提高、服务提优、效率提速”。干部队伍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明显改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为确保县总体规划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注重将干部队伍执行力建设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相结合。目前在机关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执行力差、工作敏锐性不强、精神状态不佳、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干部进取心差等问题,结合全市“一学三创”活动要求,有必要在全县进一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从管理相对人的需要思考我们工作的机制,考虑我们工作的方式方法,注重创新,找准重点、切入点,解决关键问题,转变作风,提高机关干部的执行力,提高部门的执行力度和公信力。使机关和干部队伍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抓住平乡快速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步伐,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此外,建立一个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政府执行力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证。

为政之要,贵在力行,重在履事。无论哪项工作,执行战略比制定战略要困难得多,再好的战略,再精致的构想,如果不能付诸实施或执行不了,那无疑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战略制定既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也可以向专业战略策划机构或策划人咨询,但执行战略却是任何人或任何组织都代替不了的。它需要管理者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才能实现。因此,战略只有通过有效地执行,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它的目标也才能由构思和设想的未来状态成为现实的结果。一、领导干部执行力的概念及构成要素所谓执行力,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指领导干部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或者计划付诸实施的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执行力如何,能综合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组织决策和目标的实现。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解码力、服从力、组织力、创新力和控制力。 (一)解码力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落实者、执行者,落实与执行就存在联系本部门或本地区的实际理解上级决策的问题。换句话说,就存在一个领悟和结合的本领问题,这就是解码力的问题。解码力是指提高领导干部对政策、任务的领悟能力以及将政策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解码力高,理解深刻,领悟透彻,执行起来就能将上级政策与当地的实际结合好,把上级决策落到实处。 (二)服从力 执行力是一种服从力。服从是指我们在上级的领导下,产生符合上级规范要求的行为。服从是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执行过程中,首要的一条就是服从,唯有服从,才能实现上下感觉一致、认识一致、行动一致。如果下级不服从统一指令,各有各的想法,工作就无法开展。“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体现的是一种服从的态度。假如你的下属抗令不行,你是什么心态?由己及人,你也应该服从你的上级。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是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 (三)组织力 所谓组织,就是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为实现确定的目标而有效工作的过程。我们所有决策和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干部的服从,尤其需要组织力的保证。领导干部的组织力指是在领导活动过程中,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协调组织关系,合理调动、利用、配置和开发各种资源,高效实现领导目标过程中应具备的才智和技能。(四)创新力 创新力是人的知识、技能、智力及智慧的统一与综合,领导干部的创新力一般是指我们在工作中能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做别人所未做,提出新见解、发明新办法,克服常人或前人所克服不了的困难,解决常人或前人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实现工作的新突破。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事实证明,工作干得如何,与当地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五)控制力 领导干部在执行中的控制力直接关系到政策是否变形、落实是否到位、群众是否认可。控制力是一种评估力、问责力、调整力。计划无论多么完善,也不可能预见到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将会发生的所有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把实际结果与原始目标相比较,作系统的客观的评估。通过评估和问责,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作出调整,提出纠正和完善的措施。使执行更趋于圆满。 二、当前干部执行力差的几种现象 (一)“马虎”现象。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的毛病随处可见,对于执行中出现的偏差,无所谓,没感觉,导致有些重大决策停留在纸上。(二)“本位”现象。符合自己意愿或本部门利益的就积极执行,反之,就拖延或不认真执行,实质缺乏全局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是对工作不负责任和缺乏团队精神的表现。(三)“教条”现象。有些干部简单重复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其实是对上级精神的消极敷衍。(四)“推诿”现象。对于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特别是重要工作,不积极主动地完成,而是想方设法把工作任务推给别人或其他部门;对于涉及到多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工作问题,则更是相互扯皮,找借口逃避责任。这是反映在执行力上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问题,没有执行找借口、执行不力也找借口,出了问题还是找借口。找借口的实质就是把自己游离于责任之外,是缺乏事业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的表现。(五)“专权”现象。有的干部热衷于把权力紧抓在手中,结果手下的人没事干,而他本人却累得要死,且执行效率还不高,其实这是缺乏组织协调力的表现,这是在阻碍执行效率的提升。三、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一)在解放思想中提高执行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提高执行力的前提。解放思想要联系实际。要联系个人思想实际,切实把自己摆进去,认真查找自身在思想境界、工作作风、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象手电筒一样,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切实解决谋划有余而实践不足、顾后有余而瞻前不足、满足有余而争先不足的问题,把思想认识从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党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解放思想要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落实上级精神,是执行力的最高境界。在执行中,领导更多的是出一个思路,确定一个目标,规定一个时限,提出期望的结果,这就要求执行者有能力去策划整个操作过程,而且其结果应尽量超越领导的预期。能够把上级决策本土化、特色化的人,才是执行力强的优秀人才。勇于创新,首要是敢想、敢闯、敢突破。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亮点、一些闪光点,就是靠创新。凡是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就要坚定不移地去做;凡是不利于加快发展的,就要毫不犹豫地去改,真正以思想的解放带动创造力的释放,以观念的更新带动工作的创新。 (二)在勤学深思中提高执行力 执行力包括执行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部门、组织、个人学习力与知识力的集中表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能力,才能胜任一定的岗位和职责,才能更有效地执行。 执行力要靠学习来不断提升。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有资料显示,从1901年到2005年,占世界人口的犹太人竟然获得了20%的诺贝尔奖,成就惊人。研究发现,酷爱学习是犹太人成功的重要原因。现在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不读书不看报,跟着感觉凑热闹”、“读书读个皮,看报看个题,文件看大意,过后锁在抽屉里”的现象,这样的干部,怎么指望他能够有执行力?知识渊博才能触类旁通,厚积薄发方能得心应手。腹有诗书气自华。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提升自己的执行力。 执行力要靠思考来不断深化。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维能力就缺乏行动能力。要善于思考,做到谋划在前、思虑在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对于一项具体工作要从三个方面去思考。一是从全局的角度想,就会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二是从职责范围的角度想,就会使自己把工作把握得更全面、更周到。三是从一件事的全过程去想,就会使自己把正在做的事做得更有条理、更有章法。 (三)在强化责任中提高执行力 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提高执行力的内在动力。比尔盖茨这样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对人生的态度,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决定了你在人生中的表现,你在工作中的成就决定了你人生中的成就。要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著名的“把信送给加西亚”故事中“罗文精神”揭示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有职就有责,有责必尽职,努力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佳,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工作劲头调整到最大,追求卓越,追求最好,追求更好。 (四)在破解难题中提高执行力 任何一项事业从来就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在困境中攻坚克难促进发展,才能体现能力和水平。人们常讲“困难就是欺软怕硬的弹簧”,只要迎难而上,排难而进,总能有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很有道理。落实不落实,首先是态度问题。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艰难险阻怎么办?别无他法,就只有两条:一是对自己再狠一点。二是执行要再韧一点。现阶段是社会的发展加速期、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如遇难则退,一碰就回,那将一事无成。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愈挫愈勇,愈碰愈硬。作为领导干部,应当投入自己全部的忠诚和热情,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干事创业。 (五)在规范流程中提高执行力 流程,是指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流程就是规矩,就是制度,就是程序。规范流程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现在执行力不高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执行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要彻底消除低效率,必须制定与工作实际相匹配的运行流程,规范做事方式,优化做事程序。从执行力的角度来看,就是“让流程说话,流程成为将说转化为做的唯一出路”,流程导向有利于提高执行力,每一名干部对自己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应该有一个清晰、规范、科学的流程,使每一个干部心中都有一个执行的“路线图”,正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说的,“管理就是擦桌子”,在哪里擦、谁来擦、什么时候擦、谁来检查擦的效果都有着严格、清晰的规定。 (六)在督查考核中提高执行力 古人云“矢不激不远,人不励不奋”。提高执行力只靠喊口号无济于事,必须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形成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对真抓实干、能干善干的干部要在政治上予以重用、精神上予以鼓励,不断激发广大干部提高执行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还要建立常态的监督机制。督导检查是保证决策执行的重要手段。要紧紧围绕上级决策和中心工作,对干部的执行情况实行重点事项全程督查、紧急事项即时督查、日常事项定期督查,多管齐下,立体约束,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执行工作顺利落实。 领导干部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宏伟目标的具体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其执行力状况直接影响到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直接影响到各级政府的形象和党的执政基础,只有牢牢把握住干部执行力理念,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干部执行力建设,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工程。

乡镇政府行政管理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的技巧答辩前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答辩者的准备。要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和效果,关键在答辩者一边。论文作者要顺序通过答辩,在提交了论文之后,不要有松一口气的思想,而应抓紧时间积极准备论文答辩。首先,要写好毕业论文的简介,主要内容应包括论文的题目,指导教师姓名,选择该题目的动机,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以及本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次,要熟悉自己所写论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的内容,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论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涵义,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仔细审查、反复推敲文章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等。如发现有上述问题,就要作好充分准备——补充、修正、解说等。只要认真设防,堵死一切漏洞,这样在答辩过程中,就可以做列心中有数、临阵不慌、沉着应战。第三,要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写论文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这个论题学术界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目前,存在着哪些争议?有几种代表性观点?各有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倾向哪种观点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处和版本;论证材料的来源渠道等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材料都要在答辩前做到有比较好的了解和掌握。第四,论文还有哪些应该涉及或解决,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触的问题,还有哪些在论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到很少,而研究过程中确已接触到了并有一定的见解,只是由于觉得与论文表述的中心关联不大而没有写入等等。第五,对于优秀论文的作者来说,还要搞清楚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新见解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对上述内容,作者在答辩前都要很好地准备,经过思考、整理,写成提纲,记在脑中,这样在答辩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作答。

行政管理 毕业 设计(论文)工作是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论文答辩工作是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综合评价。我精心推荐的一些行政管理论文答辩问题与答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行政管理论文答辩问题与答案 1、你的毕业论文采用了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 方法 ? 本文通过学术论文的方式进行,主要是通过对书籍、报刊的阅览与浏览网站寻找大量相关材料及信息,综合整理,系统分析,并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以及分析手段,对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以及 经验 ,对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分析,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提炼,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和提升方法。 2、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高度概括。 旅游产业已成为平度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速度惊人,收益率高。但是在平度市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我们需要看到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足和限制因素。研究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能帮助我们认清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平度市的综合优势,更好的发展旅游产业。 3、你选题的缘由是什么?研究具有何种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旅游产业成为平度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速度惊人,收益率高。但是在平度市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我们需要看到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足和限制因素。研究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能帮助我们认清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平度市的综合优势,更好的发展旅游产业。 4、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怎样在你的文中体现? 现状分析、提出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5、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不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结果又会怎样? 阻碍旅游产业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放缓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 6、论文的理论基础与主体框架存在何种关联?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为论文的主体框架提供理论依据。框架直接反应理论的理论概念。 主要理论基础: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区域旅游规划原理、第三产业经济学。 7、质性研究与访谈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的区别? 质性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包括什么是质性数据,质性方法与量化方法的联系与区别,质性方法对研究现实问题和理论建构的作用与意义。 8、经过你的研究,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有何正面或负面效果? 首先我必须正面诠释我的论文性质,作为一篇本科学士毕业论文,我确实用心完成了我的学习任务,但如果一旦将论文的框架与概论进行实际运用,它还是浅显、不成熟的。其结果也就有可能成为理论性上的成功或实际运用上的短板,但也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份微薄的补充。 正面:通过社会调查和资料查阅,分析现状,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负面:理论性过强,实际运用性有待于商榷,实际操作需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旅游产业点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9、你的论文基础何种研究视角?是管理学、 教育 学、心理学还是社会学视角? 社会角度。社会素材与产业数据的收集来源社会。 10、论文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是点的研究还是面的研究? 在社会大产业面前属于旅游产业的个体研究,但在这个点的集合上又是面的研究,涉及旅游产业的各个方面,综合因素及利弊端。 12、论文中的结论、建议或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具有。虽然相对于专家性的研究、指导具有一定的不足,但根据资料查阅和社会调研,所得结论和提出的建议及策略在配合当地实际情况及各界力量努力的基础上还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13、研究对象是否具有可比性?研究框架是否符合论文规范(而不是写书的逻辑)! 具有。不同行业间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符合。 14、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1、论文写作的角度进行选择:我是一名平度人,平度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情况我比较了解,但是在平度市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我也在其发展过程中看到种种不足和限制因素。研究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能帮助我认清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为家乡略尽微薄之力。并以此完成教学任务。 2、个人的原因进行选择:我的从业规划是以后在旅游的相关产业就业,最后进行自主创业,本篇论文的写作能够加强我对该行业的理解与认识。垒实就业基础。 15、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意义: 近年来,旅游产业成为平度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速度惊人,收益率高。但是在平度市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我们需要看到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足和限制因素。研究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能帮助我们认清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 目的: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平度市的综合优势,更好的发展旅游产业。 16、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7、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8、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景区联合的多地同步开发优惠旅游。如:齐鲁旅游年票。包含的景点多达几十上百个,根据游客的自主选择进行参观旅行。 首先合理:品牌景点带动起步景点的发展, 广告 宣传,提高知名度,同步发展。商榷之处:因为品牌景点价格的优惠造成旅游人口承载力压力加大,而起步景点反而相对削弱了竞争力不进反退。对游客而言,因为年票上景点的造势,去起步景点之后心理落差比较大,消费者与相关旅游地失去双赢的效果。 处理:发扬优势,去其糟粕。针对劣势提出解决对策,如起步景点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重视自身软硬件的开发力度,提升自身实力。 19、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旅游产业延伸品的发展现状、问题、解决。如旅游点衣食住行产业的品牌延伸(某某景点大饭店、某某景点交通运输、某某景点品牌服饰)。 20、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景点的联合营销。景区联合的多地同步开发优惠旅游。如:齐鲁旅游年票。包含的景点多达几十上百个,根据游客的自主选择进行参观旅行。 首先合理:品牌景点带动起步景点的发展,广告宣传,提高知名度,同步发展。商榷之处:因为品牌景点价格的优惠造成旅游人口承载力压力加大,而起步景点反而相对削弱了竞争力不进反退。对游客而言,因为年票上景点的造势,去起步景点之后心理落差比较大,消费者与相关旅游地失去双赢的效果。 处理:发扬优势,去其糟粕。针对劣势提出解决对策,如起步景点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重视自身软硬件的开发力度,提升自身实力。 21、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近年来,旅游产业成为平度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速度惊人,收益率高。但是在平度市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后,我们需要看到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足和限制因素。研究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能帮助我们认清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平度市的综合优势,更好的发展旅游产业。 22、论文和系统有哪些不足之处? 论文的资料引用相似度检测问题,引用,却有限制,有自己的论点,但难以保证与其他文献完全不同。导致论文创新点不够没明确。 23、论文有何创新之处? 我在平度市旅游产业发展分析分的写作过程中为四大部分。包括平度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对策,为平度市旅游产业的市场发展开拓创新营销手段,以此来推进平度市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论文逻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其中创新之处在于第二大部分的旅游产业对平度市地域发展的影响,分为利弊两方面,在两个大方向下,又从平度实地经济、 文化 、环境进行利弊的剖析和对比,为下文的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对策做好充分的铺垫,有理有据,具有一定的社会可行性和操作性。 行政管理论文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考》 [摘要]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在当前政务工作任务量多,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效率 所谓行政管理效率,就是在圆满完成行政机关的使命与任务的基础上,投入的工作量与获得的工作效果之比。行政管理效率应该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是功效与价值的统一。行政管理效率就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适应人的需要和特点,顾及社会因素及其各方面的影响,充分发挥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而获得最佳管理效果。行政效率是政府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它既是行政管理的目标,也是衡量政府职能的尺度,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效率的行政管理能够创造有序的内部环境,为单位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繁荣。那么,如何在当前政务工作任务量多,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行政管理效率呢?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作出以下探讨。 一、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任何一个行政管理低效的政府决不是一个合格的、能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前提就是管理理念的更新。 在旧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形成的旧观念和行为方式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制约了行政管理的效率的提高,为了政府机关的健康良性发展,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陈旧的、不利于工作的观念。 首先,要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以往有很多行政管理干部,忽视行政 管理知识 的系统学习,想当然地认为行政管理就是简单的“人管人”,这也就是行政管理效率难以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毕竟摈弃这种错误观念,而要树立科学的行政管理理念,以规范化、步骤化、人性化的方式重视行政管理干部的培养和行政管理科学知识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脑,促进工作的实效的提升。 第二,将现代 企业管理 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政府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具有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对于改革政府行政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和仿效作用。 20世纪末以来,用企业管理理念改造政府服务行政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实践内容。 第三,树立管理为中心服务的理念,树立高效务实的工作态度,把行政管理的工作重点瞄准为发展经济、稳定社会这个中心任务上,做好一系列的辅助工作,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行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和着力点,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作为工作的先导,合理运用各种现代管理知识、方法,切实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创新管理机制和改革管理体制 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以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也为此一直在调整管理机制、改革管理体制。“十六”大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当前的改革中,我国行政管理的机制,正在由过去的产品经济型,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型。表现在:管理的体制从集权向较为分权转变;管理的职能从一统到底向宏观控制转变;管理的方式从内部向外部转变;管理的方向从目标性向兼顾行为性转变;管理手段从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如此的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有利于政企分开、政事分离,充分发挥政府行政管理的指导性、引导性职能,全面提升行政管理水平。 首先,要积极促成政府内部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政府内部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保证。在企业某些部门之间,由于权责不明确,又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工作上不是相互支持,而是互相掣肘,在部门之间利益有差别,甚至会互相顶牛、僵持,造成工作推诿扯皮、拖拉延误。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工作质量从一个方面说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要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机构膨胀,坚决裁减冗员,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下,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制的转变目标为政治上和谐执政、经济上和谐发展、文化上和谐进步、提供公共服务和谐一致。因此,要借鉴现代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创建民主形成决策程序和制度,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保证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此外,可以建立刚性的决策责任机制――问责机制。问责机制不强化,难免“问责”成“休假”,故必须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落实到位,从而有利于管理层次的明晰和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三、加强行政管理队伍的素养 建立一支高效、公正的行政管理队伍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又一重要途径。 第一,要加强领导的管理素养和管理水平,提升领导艺术。(1)提高决策艺术。科学化、民主化是领导行政决策的目标,领导必须统观全局,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洞悉事物的发展本质,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和结果,运筹帷幄,从而产生驱动力及提升组织绩效。(2)提高组织艺术。领导者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组织力量为目标而奋斗,以提升组织运作的凝聚力,全面提高行政效能。(3)提高思辨艺术。作为领导者,不仅要不断学习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亦要培养良好的思辨能力,掌握辩证的唯物主义理论知识。(4)提高自身魅力。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素养和优秀的政治修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迎难而上、不屈不饶的工作精神,从而带领团队开展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行政的有效管理。 第二,要提高一般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养。(1)要加强行政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行政人员既要“讲政治”,也要“学知识”,在正确意识形态的领导下,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为人民办实事,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2)要建立激励、约束用人机制,能者上、庸者下,合理使用人才,把具有不同能力结构的人放在与之适应的岗位上,扬具长远其短,发挥最佳效能。 参考文献: [1]徐双敏.行政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邹东升.行政管理效率的理念创新与品质提升[J].求实,2004,(s1). [3]理雨.论两种行政管理机制的本质区别[J].探索, 1987,(3). [4]于秀琴.和谐社会下行政决策机制的转变[J].山东社会科,2006,(3). 猜你喜欢: 1. 行政管理论文3000字 2. 行政管理论文3000字左右 3. 最新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4. 大学行政管理论文参考范文 5. 有关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你的论文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这是老师在答辩是主要针对的内容,注意先要写好 开题报告。主要是选题的理由,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方法,论文的基本架构,是否有能力研究等等、中英文内容摘要、关键词。需要有中英文的二三百字摘要;对于关键词,

对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摘要: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思维,对公务员实现自我价值、解决职业危机以及增强个人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高政府绩效和整体形象意义也十分重大,但是由于受传统行政文化和现行管理体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推行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着许多困境。将职业发展规划引入到政府部门并使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作用得到发挥,必须从转变公务员自身思维观念以及改革政府管理体制两个方面努力。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公务员;自我实现;政府绩效职业生涯规划最初被广泛地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它在充分发挥员工个人价值的同时,组织的整体竞争力也得到了提升,由此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将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政府管理的过程中,无疑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一、推行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一)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这个概念是由美国人事管理专家施恩(Edgar HSic Hein)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并系统研究的。他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从事工作经历的总称,特别包括其职位变迁、职务变化以及个人通过工作实现理想和愿望的发展历程,反映这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的行为取向态度和价值观[1]。其中,个人工作期间从事的各种活动和表现出的各种行为,是一个人的“外在职业生涯”,而个人在工作中呈现的价值观、态度、兴趣、需求、动机和气质、能力,则形成一个人的“内在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员工工作及职业发展的设计,协调员工个人的需求和公共组织的需求,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成长和发展。从制定者来区分,可以划分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生涯规划。简单来说,一个人的事业究竟向哪个方向发展,他一生要稳定从事哪种职业类型,扮演何种职业角色,都应该事先作出设想和规划,这便是职业生涯规划。(二)公务员的职业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职业具有以下特征:(1)公务员服务于国家公共利益,行使公共权力,因此公务员职业具有公共性;(2)公务员实行常任制,无失业之忧,法律规定,公务员无重大过失,不得随意开除公职;(3)公务员有国家公共财政作保障,职业风险比较小;(4)公务员职位晋升规范,法律对公务员的晋升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是逐级晋升,导致其中的优秀公务员难以脱颖而出;(5)公务员工作较稳定,外部竞争压力较小,如果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很容易影响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从以上公务员的职业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公务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十分必要。对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在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中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笔者认为,公务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通过对决定个人职业发展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公务员的职务发展,并对其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因此,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包括公务员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和部门的职业生涯规划两个方面。职业生涯规划对公务员个人来说,是围绕自己的工作制定发展目标,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去逐步实现目标。对政府组织来说,是帮助公务员找到个人目标和组织发展机会的结合点,特别是为初级公务员提供心理上的满足。职业生涯设计的本质就是基于组织价值基础上的个人实现。(三)推行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1.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公务员从政抱负的基础(1)公务员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履行国家公务的工作人员,是贯彻实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主导力量,在保障政府稳定和高效运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公务员作为自然人,在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的同时,又有着与普通公民相同的权利,如生存的权利、发展的权利、享受生活的权利以及自我实现的权利等,这些权利的享有要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作保障。而政府公务员的经济收入往往是和他的职级相一致的,我国公务员法明文规定,“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公务员的职务和级别是确定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这说明公务员的职级越高,其薪酬待遇就越高。在现代社会,职级和薪酬的高低往往是判定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公务员如何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其实现人生价值意义重大,而公务员职业发展规划无疑是公务员实现职务发展的重要手段。(2)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公务员与企事业单位员工一样也会面临许多问题,如对工作不感兴趣,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对工作无所适从,晋升得不到机会,个人才华得不到施展以及难以融入到组织生活中去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从本质上说,职业生涯规划是公务员个人在其工作经历中作出的自我角色定位[2]27-29。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公务员全面地把握组织的环境,了解组织环境是开放民主型的还是封闭专制型的,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分析其所在的职位特点,职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面对自己所处的职位本身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需要补充哪些知识;知道自己在组织中处于什么地位,扮演何种角色;公务员职业生涯可以帮助公务员准确地把握这些情况,预测在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阻碍,使公务员提前做好准备,增强他们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克服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职业危机。(3)公务员作为国家和政府的代表,其独特的身份决定了公务员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很大。面对不断发展的新环境、新形势,公务员要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对公务员的要求,如果公务员队伍缺乏与时俱进的思维,只知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特别是在政府机构改革这一背景下,公务员的职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职业环境对公务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对公务员素质要求的提高,无论是公务员本身还是其就职部门,都要根据新的需求调整公务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见,公务员的职业生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公务员及所属部门在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条件和能力进行重新认识,能够充分把握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和威胁,从而确定合适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2.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政府长远发展目标的保证(1)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政府绩效。国家公务员是国家经济、社会等各项行政事务的直接管理者,是政府职能得以实现的直接力量,也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决策者和实施者,因此,国家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政府组织的办事效率以及政府在国民心中的形象,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政府改革乃至社会改革的成败[3]。将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政府部门,可以说是政府进行现代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管理引入“人性化”的管理机制,使政府机构成为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主体,政府可以通过对公务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全面地了解公务员的价值观、个性和能力及其发展目标,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人员配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将公务员的职业生涯与其工作的部门密切联系,引导公务员的个人目标契合于组织的整体发展目标,通过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促进部门绩效水平的提高,使部门获得长远的发展。(2)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政府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提升政府的社会形象。政府通过对公务员个性、技能和能力的分析研究,帮助公务员制定出符合其个体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激励办法,有利于密切政府部门与公务员之间的关系,使整个公务员队伍保持一种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4]。政府帮助公务员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双方相互调适的过程。在调适的过程中,组织与个人不断调整各自的价值观,双方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既实现了政府组织的社会价值目标,也实现了公务员个人的价值,使政府利益与公务员自身的利益需求找到了契合点,使公务员与所属部门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从而有助于形成组织和谐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团结的组织气氛。二、影响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因素公务员职业生涯设计是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内容,它受到传统人文观念、现行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使公务员职业规划的推进面临阻碍。1.公务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尚未形成[5],对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一方面,受传统职业观念的影响,认为公务员是“旱涝保收”的职业,进入到政府部门工作就是捧上了“铁饭碗”,再加上由于外部竞争压力小,导致许多公务员不思进取,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尽管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在政府部门,有关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尚未步入正轨,未能有意识地针对各部门自身的职能特点与发展规划开展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政府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发展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人事管理上往往注重公务员的使用与管理,追求人职匹配,却忽视公务员的经营与发展。2.未能针对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组织有关的培训。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有助于发现公务员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失,针对这些不足和缺失,政府相关部门展开相应的培训,以弥补公务员的不足,促进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然而,在现实中,对公务员的培训存在很大问题:现行的公务员培训都是以整体公务员为对象,用同一个理念和指导思想来进行培训,而没有采用分级分类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培训内容针对性不足,实用性不强,培训内容往往是一些普及性的、政策宣传性的培训,严重偏离公务员本身的特点和组织发展的目标,而一些能够满足公务员未来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的培训少之又少[3];参与培训的公务员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把参与培训看成是应付上级的无奈之举。公务员培训所面临的问题大大影响了公务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使公务员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受到发展目标不明确、自我认知不清和职业技能缺乏的巨大约束,从而阻碍了其职业生涯的发展。3.“政治光环”和政府陈旧的人事管理思想使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举步维艰。受传统“政治光环”的影响,使得公务员不敢公开追求自身的职业发展。期望事业上的成功本无可厚非,但人们往往把要求收入增加或职位晋升的公务员冠之以“官迷”之类的称呼,把这种正常的行为看成是公务员思想腐败的现象,这种想法忽视了公务员作为普通社会公民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权利。另外,政府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也认为,人的能力是一定的,个人只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工具,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此条件下如何控制和使用人,这种人事管理思想主张压制公务员个性的张扬,这影响了公务员潜能的开发,否认公务员作为普通人的合法需求。公务员在这种传统社会行政观的影响下,职业生涯规划遭到压制。4.评估体系不完善,公务员对自我发展缺乏理性的认识。公务员评估是公务员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的依据,是调动公务员工作积极性、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不断调整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依据。但是,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评估体系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目前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带有较强的人治色彩,常常用领导个人好恶、主观臆断来取代科学、客观的评估指标;另一方面对公务员绩效考核过于简单化,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可比性,公务员评估制度中规定的“德、能、勤、绩、廉”五项标准只是原则性的规定,评估内容过于笼统和抽象,没有结合组织发展和职位特点对公务员进行考核,难以给公务员的职业发展以帮助和指导,使公务员对自我发展缺乏理性的认识,往往看不到自我发展的潜力,使有能力的人长期得不到晋升,失去工作热情,造成人才外流或人才浪费,从而影响到组织的整体发展。三、进行公务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一)从公务员自身角度来讲1.转换观念。公务员要转变陈旧的观念,破除“大锅饭”“、铁饭碗”等腐朽观念,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明确未来发展的目标,并树立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增强规划职业生涯的积极性[6]。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环境的需求,在与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可实现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通过自身的不断进步,进而推动整个组织的不断发展。2.自我评估。作好自我评估是作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自我评估是对自己作全面的、综合的、系统的分析和判定。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公务员制定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7],根据自我评估的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3.实施策略。为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制定严谨、科学的职业生涯行动方案,尽可能地把自己的职业生涯管理与组织的人事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各种积极的具体行动去争取职业发展目标的达成。实施计划要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可以通过制定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使计划稳步实现,要坚定职业发展目标,明确每一步行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4.评估与反馈。整个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正确与否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实施的效果如何。这就需要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估,将评估的结果及时反馈给职业生涯规划者,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并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在达成职业目标过程中自觉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最终的职业目标,使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二)从政府组织角度来讲1.提供职业咨询和职业管理指南,建立职业发展的信息与预测系统[2]245-250。职业生涯有一定的发展规律,需要公务员对这些规律有深入的理解,并能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工作实践进行判断和决策。而个人由于精力、认知能力以及机会的限制,其所掌握职业信息的来源和通道是有限的,而组织在这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优势。组织更有能力为公务员提供比较专业的职业生涯发展咨询[8]。组织可以通过面谈、问卷、讲授等多种形式,由组织的领导者、部门主管和职业研究专家,为所属的公务员进行职业咨询,解答其在职业问题上的困惑和难题,理清其职业发展的思路。2.制定职业生涯通路(career path)计划,拓宽职业生涯通路。职业生涯通路是对前后相继的工作岗位和经验所作的客观描述,是组织参与其成员职业生涯发展,实现职业管理的最重要部分。当一个人的工作职能和工作内容因组织内缺少晋升机会而保持不变时,职务就会发生停滞现象。这不仅对公职人员个人的职业发展,而且对组织的整体绩效都有严重的消极影响。这种以晋升为主要内容的单一职业生涯通路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政府应打破传统的单一职业发展通道,建立网状职业发展通路,拓宽人们的职业通路,减少堵塞的可能性,为公务员的晋升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3.回应和解决公务员在职业发展生涯发展中遇到的典型性问题,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各个阶段的公务员都可能面临一定的问题,如对新进公务员,有可能出现工作环境不适应、工作不感兴趣、职位长期得不到晋升而气馁等等问题,这时其所属部门应及时地帮助公务员调节心态,给予其职位发展的指导和情感关怀等;而对比较成熟的公务员来说,可能出现由于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跟不上组织发展的要求,而使他们工作能力下降,这时其所属部门应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强调终身学习,共同探讨技能发展问题,让公务员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对创新活动予以奖励等;对即将退居二线的公务员,可以为他们开展退休咨询,通过建立弹性工作方式,继续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对年轻公务员结对帮带,让他们在指导年轻公务员成长的成功中体现自身的价值[4]。4.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计划。第一,组织应根据组织发展目标,结合公务员个体特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公务员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公务员不但能够积极、有效地处理日常事务,而且能够驾轻就熟地处理一些复杂的、非常规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公务员职业生涯成功的能力;第二,组织通过帮助他们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发现他们的优势和弱势,根据他们的优缺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依照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和工作需要,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行政管理知识与技能,以此丰富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社会和组织提出各种挑战,以符合公务员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资格要求;第三,打破政府部门对公务员培训的垄断,从“政府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将市场模式引入到公务员培训中来,使政府与高校、社会私营培训机构共同参与培训,实现公务员培训主体多元化。5.建立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工作绩效评估体系。组织建立绩效评估体系有利于保持公务员职业生涯设计时组织绩效导向,可以使公务员了解自己所设立的职业目标进展如何,根据组织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政府部门必须打破陈旧腐朽的“人为色彩”浓厚的绩效评估体系,推行科学的绩效评估方法,根据公务员的职位特点和组织目标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估,即不同部门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公务员应按照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估[10],并将评估的结果及时反映给被评估者,使其了解到自己的表现和组织期望之间的差距,及时地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更好地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将职业生涯规划运用于公务员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应按照“人事相宜、量才适用、用其所长”的原则,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在组织目标与公务员个人价值契合的基础上,对公务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设计和岗位锻炼,提升公务员的个人能力,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型、社会管理型及流通管理型等各类公务员。参考文献:[1]埃德加·H·施恩.职业的有效管理[M].仇海清,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392.[2]孙柏英.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王伟华.机构改革背景下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行政与法,2008,(1):75-79.[4]杨文锋.以职业生涯设计形态激发基层干部队伍活力[J].人才资源开发,2007,(12):112-116.[5]郭昌鸿,沈瑞明.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金融队伍建设,2007,(2):46-49.[6]曾月征,程慧君.浅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市场,2008,(14):47.[7]周敏.浅析职业生涯规划[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8,(5):25-27.[8]秦文华,杨延鲁.浅谈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J].现代企业教育:卓越管理,2007,(4):17-19.[9]左霞辉.我国公务员绩效评估的问题及其改进[J].云梦学刊,2008,(8):43-4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