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二战各国武器产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二战各国武器产量研究论文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的全部武器装备大概是:万辆坦克、万挺机枪、3万门45毫米反坦克炮、1700门57毫米反坦克炮、万门82毫米迫击炮、万门76毫米炮、1万门100-122毫米炮、6600门152毫米火炮。战争爆发后苏联生产了数量庞大的各种武器装备,我们大体从轻武器、火炮、坦克、飞机等这几种常见装备来分别统计,为了直观的感受下,我们引入德国的生产数据加以对比。

轻武器:苏军战时获得了1116万支步枪和卡宾枪、553万支冲锋枪、万挺机枪,此外美国还援助了8504挺机枪、1支步枪(样品)、7支卡宾枪和万支冲锋枪。英国援助了103支冲锋枪和3000挺机枪。德国战时总计获得了1100万支步枪和卡宾枪、101万支冲锋枪、43万支突击步枪和70万挺机枪。苏军的轻武器产量要比德军多的多,尤其是冲锋枪,高达5倍。

坦克:1941年到1945年6月,苏联一共生产了11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8万辆是中型和重型坦克,具体的型号如下:T-34/76型中型坦克万辆、T-34/85型中型坦克万辆,高达6万辆的T-34系列坦克成为苏军坦克部队的绝对主力型号。此外还有KV系列和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这两种坦克分别为4468辆和3854辆,Su型系列自行火炮9652辆。加上战前就有的坦克和西方援助,苏联一共拥有过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此外还得到了万辆装甲车。德国战前保有和战争期间生产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总数是45000辆,此外还有万辆半履带装甲车,当时苏联所拥有的坦克差不多是德军的3倍。

火炮和迫击炮:苏军在战时一共得到过万门火炮和迫击炮,加上战前的火炮,总计达到万门。不过其中有相当数量的50毫米轻型迫击炮,这种迫击炮威力太小,作用很有限,减去这种迫击炮苏军的火炮总数是万门。德军一共拥有过37万门火炮和迫击炮(不含轻型迫击炮),虽然苏军号称“大炮兵主义”,但是在火炮方面的优势却并不明显,相反在重炮和重型反坦克炮方面还存在劣势,苏军优势最大的在于轻型野战炮方面,即76毫米各型火炮,苏军生产近7万门,而德军只有不到5万门。

飞机:苏军在战前拥有万架各型飞机,战时又得到了万架各型新飞机,其中轰炸机万架、战斗机万架、强击机万架以及其他非作战飞机万架。德国空军在战争期间一共得到了10万架飞机,不过德国空军一般只拿总规模的40%-70%对付苏联,多数的情况下,德军在东线只保持2000架一线飞机,尽管如此,苏联依然未取得东线的制空权,直到1944年盟军开辟第二战场迫使德军将大量作战飞机和高射炮调回本土后,苏联空军才在东线上空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德国空军还是苏联空军,他们都担负的是战术支援任务,并没有大规模攻击大后方战略目标的能力。

初期美苏英大于德意日,后期相反

在二战之中可以说,每个国家研制武器的方向都是向着能够击败敌军的方向研制的。但是在这其中他们的研制方向也是有所差异的,就好比德国在当时研制的方向,就基本朝着地面武器的研发;美国就着重与杀伤性武器和海军武器的研究;日本就着重于空中武器和生化武器的研究;英国和法国偏向于地面和空中方向研究。在所有的研究的武器之中,美国研制的原子弹绝对称得上是最强的,在二战后期,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同时也加速了二战的结束进程;同样是美国研究的B-29轰炸机也是当时的明星,其能够在1万米高空携带10吨弹药执行任务。当时英国皇家的“喷火”式飞机,在制空权的争夺上也是占尽了优势,而且它的机动性能极佳;德国的V-2火箭,在当时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如果不是后期德国节节败退,V-2还能发挥出超出想象的巨大作用。德国的“虎式”坦克,在当时可以说是能够碾压所有坦克的存在,并且配备这88mm炮使用,使得其在欧洲没遇到过敌手;日本在当时研制的“零”式战机也在太平洋战争中展现了其巨大的优势,获得了众多好评。

二战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武器消耗量惊人。因此,世界各国发展武器中将“成本低廉、便于迅速大量生产”这项指标放在了首要位置,哪怕是以将简单的事物复杂化的德国,也出品过很多价低量足的武器。

1、德国: IV号坦克

IV号坦克,是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武器之一,最高时速40km/h、 装 备 75mm 火 炮 。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西西里岛、诺曼底、阿登等战役中,Ⅳ号坦克一直是冲锋陷阵的主力。因其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Ⅳ号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产,以弥补德军“虎”式、“黑豹”式数量的不足。1937—1945年,Ⅳ号坦克共有 10 个型号,总计生产 8000 辆,是战争期间唯一保持连续生产的坦克,被德军士兵称为“德意志军马”。

2、英国:司登冲锋枪

司登冲锋枪,是二战时期的一代名枪,该枪整体的设计可以说非常的简陋的不能在简陋了。不过胜在容易生产,二战中总产量高达375万支。这是一款属于MT的枪械,司登冲锋枪最大的问题就是走火,不少盟军士兵不是被敌人打死,就是被斯登冲锋枪打伤或打死。后来军队规定拿斯登冲锋枪都要走在最前面,避免误伤战友。

3、日本:零式战斗机

零式战斗机,是日本产量最大的战斗机,总产量万架。该战斗机以转弯半径小、速度快、航程远等特点优于其他战斗机,曾经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产生所谓的“零式神话”。不过,随着P-51野马、F4U海盗、F6F地狱猫等高性能战斗机的大批量投入战场,零式战斗机的优势逐渐失去。

二战苏军武器研究论文

太长了,不想抄

德国的虎式坦克 苏德战役 是 1比5 还有苏联在攻克柏林 让德军闻风丧胆的喀秋莎火箭炮 ,在诺曼底登陆时德军的 Kar98狙击枪 和MG43机枪,让盟军遭到了重创。美国在二战中最为普遍的枪械 M1伽兰德步枪和汤普森冲锋枪 还有就是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核武器。 望楼主采纳。

2007-01-11 10:49: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0日继续欧洲之行,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面。默克尔向安倍保证,她支持欧洲联盟维持对中国军售禁令的立场不变。有分析指出,刚刚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德国如果坚持对华军售禁令,有可能影响中德关系。 安倍此次出访欧洲,积极寻求主要欧盟会员国就维持对中国军售禁令提出保证。他说:“我认为中国的成长,对全世界来说是个机会,我曾于去年10月走访中国,同意与他们建立符合相互利益的战略伙伴关系。但另一方面,中国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国防预算快速成长,却欠缺透明性。” 安倍还说:“我向默克尔总理说明日本的关切,也即欧盟若解除对中国军售禁令,可能会影响到东亚(安全)。” 默克尔则说,德国无意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立场没变。她还说,将继续与中国进行法制国家对话,而“促进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同样也是德国与日本的共同立场”。 德国刚刚于2007年1月1日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按照惯例,轮值主席国有权对欧盟半年内的大政方针提出自己的建议,能够对欧盟决策施加重要影响,这将使德国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可以为推动欧盟军售解禁发挥关键作用。有分析指出,如果默克尔总理在推动欧盟解禁问题上发挥积极影响,将为中德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而如果德国以轮值主席国的身份继续对军售解禁问题消极回避,那么中德关系的发展将不可避免遭受挫折。 另有分析指出,对华军售解禁问题事关中国与欧盟关系的政治基础。欧盟一再表示愿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但同时却迟迟不愿意解除这一政治决定,表明欧盟尚并将中国作为真正平等的伙伴看待,即中欧关系在政治上并不平等。在这样具有歧视性的政治基础上,中德之间是很难发展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的。 据了解,欧盟维持对华军售禁令已达17年之久。2004年12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正式决定将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纳入欧盟的议事日程。自那时以来,欧盟多次再重申继续致力于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政治意愿”。 有分析指出,虽然欧盟内部要求解禁呼声越来越高,但至今拖而不决。主要原因是来自美国的阻力。据媒体披露,自从中国要求欧盟取消对华军售禁令之后,华盛顿利用各种场合和渠道做欧盟国家的工作并打预防针。 美国的反对态度主要基于两点考虑:其一,欧盟重新对华军售将导致“台湾海峡军力失衡”,美国扶植台湾、保持两岸力量均衡的战略将受到严重挑战。其二,欧盟的军事科技将有助于缩小美、中之间的军力差距,将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根据美国五角大楼的战略,美国应对它的“潜在竞争对手”保持10年到20年的领先优势,因此,欧盟解禁将可能使美国逐渐丧失这种优势。 中国方面则认为,武器禁运政策是“冷战时期的遗产”,而且废除此项政策的政治宣示意味将大于其军事上所代表的意义。在中国已经成为欧盟的重要经贸伙伴,而且共享一些国际政治的地缘战略价值之后,废除禁运政策才能真正落实欧盟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在欧盟内部,法国的立场与德国相近。法国方面认为,解除禁运政策将无实质军事上的立即效应,因为法国自1992年至2001年对中国的武器销售只有7千万欧元,而对赛浦路斯则达亿欧元,对马来西亚也达7亿欧元。

德国的Vl1导弹,日本的航母,还有美国原子弹

轻武器射击实战化研究论文

和你说说现在都是咋演习的。 目前,在军事演习中投入的都是现役装备,步兵轻武器一般配发空爆弹(也称空包弹,就是没弹头的子弹),只需在枪口加装一个装置,空爆弹可以形象地模拟出武器发射的光、声、烟尘,但只要人没站在枪口5米以内距离,空爆弹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在实际演习中,由于对弹着点和攻击一方的进攻路线都是事先规定好的,进攻一方绝对不会误入弹着区,故对垒双方不可能在5米内互相射击。进行火炮攻击、火力覆盖和打击机场的实弹演练时更是如此,全部人员都会在规定时间内撤离目标区。 但问题是单纯使用空爆弹,往往无法确定目标是否被击中,只能靠“举报”和“自觉”。演习结果更多是靠导调部依据火力发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为更精确判知参演官兵“伤亡”情况,激光模拟器便应运而生了。 激光模拟器是现在演习中争相选用的先进仪器,即在实用武器上安装激光发生器,用没有杀伤力的低能量激光来代替子弹、炮弹。同时在训练服的各个部位装上接收器及音响、烟火装置。手枪、步枪、机枪、火炮的激光器都略有区别,用计算机可加以分辨。 实战演习中,攻方与守方都像身临战场一样互相攻击。如被对方激光束射中,计算机就会分析“中弹”的部位及“子弹”类型,较轻的就发出“受伤”指令,同时限制受伤者武器的威力,如减少子弹反射频率;如击中要害,就会触发被击中者身上的激光接收装置,发出“死亡”指令,模拟器就会放出代表“死亡”的烟火,武器系统就被关闭,此人就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资格。 在单兵激光对抗装置基础上,我军又研制开发了“激光模拟对抗训练控制系统”,并开始批量生产。这套系统具有仿真火力交战、自动控制态势、实时发送信息、授权干预控制等功能,导演部能通过通信网络,接收每个激光模拟对抗机发来的卫星定位数据、弹药存量、战斗状态等信息,使自动监控演习态势、裁决演习行动和评估演习质量有了充分依据。 这套系统现在主要在坦克、装甲车、步战车上使用。安装该系统的坦克被激光弹命中损伤后,会被自动切断油路和电路,失去战斗力;如想再开动坦克,需经导调人员重新解码,才可使这辆坦克再次投入战斗。 尽管“对抗演习不能打实弹,输赢胜负导调说了算”的演习方式已成为历史,但鉴于后勤保障、通讯联络、电子对抗等演习科目都不需要使用实弹,故演习的裁判方法必须科学合理。

我会!我会!咳咳!先从二战说起吧,二战的中国式汇集世界上轻武器最多的国家。有日本的明治38式步枪,德国毛瑟98,美国春天03,英国斯登式冲锋枪,捷克ZB轻机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轻武器还是很杂,但有了统一的趋势,比如老毛子的莫辛纳甘(M1891/1930)步枪,波波沙冲锋枪等。再后来中国就有了第一种制式统一的枪族,就是56式啦!其中有56式半自动(仿SKS):56式冲锋枪(仿AK47自动步枪):56式轻机枪(仿RPK轻机枪)。世界轻武器发展有三个趋势:一,小口径化;二;枪族化;三模块化。中国武器也不例外。美国采用的是北约标准弹,老毛子用的是子弹。中国经过对比和挑选,加上自主的国防政策采用了子弹。早在1970年,中央军委常规兵器工业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要研制一种初速大、重量轻、杀伤威力大的步枪。根据这个指示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装备部于1971年3月在北京召开轻武器科研工作会,简称“713会议”。会议决定研制我国小口径弹/枪系统,并初步提出战术技术论证指标。据“713会议”提出的初步战术技术论证指标,确定7个参加论证研制的单位,并在1971年开始进入军用小口径步枪论证阶段。 选择口径的主要原则是保证步枪的战术技术性能,即在400m和600m距离内具有足够的杀伤威力,保证自动步枪的连发射击精度,减轻武器系统质量和提高携弹量,同时也要考虑制造的工艺性。开始论证的口径有5种,即、、、和6mm。每种口径有多个方案,每种口径的方案又配多个方案的枪,火药和底火也是如此,有多种配方方案。由此可见工作量之大。四川会战组开始论证的口径是和。经过多次计算与试验,从基本性能和工艺性考虑认为比要好。浙江、东北、北京、安徽、湖南、江苏等会战组论证的口径是、和6mm。1974年4月,四川地区会战组提出“关于自动步枪口径的选择”案报告,初步认为口径比较好(口径中的81取自八一建军节之意)。1974年4月又召开科研工作会(简称“744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决定,放弃口径的政治含义,继续进行和6mm两种口径的论证。经过4年的努力工作,1978年口径试验论证结果表明,和6mm两种口径的方案都能满足战术技术指标要求,但是各有所长。最终由总后军械部和五机部正式下文决定采用口径为我国军用步枪制式口径。至此,历时7年多的口径论证工作全面结束,随后转入口径枪弹和枪的方案论证及研制阶段。中国在采用95式前也试用了多种枪型,比如87式,但那只是一种过渡枪型,没有列装。后来决定采用无托结构的95式。95未经过实战检验。具体情况未知。但就部队反应用很多问题。它的优点很明显。就是满足了小口径化,模块化,已及枪族化。回转闭锁式枪机来源于经典的AK也就是卡拉什尼科夫步枪,所以可靠性很强,远优于斯坦纳系列枪族。无托结构大大降低了长度和质量,适合中国人较瘦弱的体格。子弹的侵彻力,射程和精度效果要优于SS109北约标准弹。但缺点同样明显,最大的就是人机工程太差。首先是无托结构导致枪身过高,俯姿容易暴露,加上光学瞄具就根本别想趴下了。抛壳窗离五官太近,火药燃气和声音容易刺激五官。抛壳窗无法转换,无法用左手射击。没有过多的附加战术配件。瞄准基线过高,会导致瞄准偏差。换弹匣要比传统步枪慢。与95自动步枪同枪族的95班用轻机枪也是这些问题。88式狙击步枪精度太差,用的甚至是机枪弹,根本无法作为精良的狙击武器,只能作为班用支援的精确战术步枪。88式通用机枪就我所知还为下班,具体性能不可考。中国正在发展的一些狙击步枪如传说中的精确狙击步枪(不知所云),AMR2反器材狙击步枪,和,我也不是很看好。我认为,中国的轻武器应做以下改进:一,人机工程需要加强,必要时可以放弃无托结构。二,需要配置类似皮卡汀尼导轨的装置,便于挂载各种附件。三,加强狙击武器的发展和研制。现代战争大多数以局部和城市战争为主。而狙击手被称为“小型战场的核武器”狙击手在战场上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四,加强模块化,便于各类枪械之间的转换,这点可以借鉴AUG和XM8。五,要学习西方轻武器经验,尤其是美国,德国这些轻武器老牌国家。奥地利的AUG,英国的L85A1,以色列的TAR21和法国的FAMAS也是无托结构,如果可能可以交流一下经验。六,我国也要加强单兵防护和单兵数字化的研制,即使没有“陆地勇士”那样牛X的装备,我认为在战场上配发防弹衣式很有必要性的(嫌重不想穿我就没办法了)那个确实降低伤亡很有效的方法。那个,时间有些仓促,而且是在学校里写的手头资料不在写的有些粗略。想要详细的话可用QQ或邮箱发给你:136162517

说实话,军事台看的,个人感觉快到头了,别国都用M200 L115A3 了。中国还在仿造别人的SVD。上次电视上军事评论员说步兵800米以上交给炮火。中国人口多,估计主要以对内发展需求多余对外的军需

这种步枪的射程是非常远的,而且攻击力很强,基本上能够打到人的话,就可以让对方毙命。

二战战后国际关系研究综述论文

二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首先,随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大战前的军事争夺,转向全方位的竞争、协调与合作。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相当稳定的状态。尽管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依然存在,但这种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矛盾和斗争不再表现在军事领域,而是集中在经济领域。因此,战争可以避免。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出现了相对缓和的状态。二战后,新科技的重大发明与发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资产阶级实行了某些改良措施,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所有这些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无产阶级革命在段时期内难以实现。再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随着前者的独立和解放而出现了新的变化,两者之间的矛盾已转化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矛盾。世界基本矛盾和国际形势的这种巨大而深刻变化使得时代主题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战后世界矛盾的发展变化。二战后,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两种制度、三种类型的国家。他们之间关系的问题构成了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这三类不同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东西南北”四个字,国家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是“东西矛盾”和“南北矛盾”。第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和全球战略部署没有完成,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竞相发展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从总体上看,双方势均力敌,并且都大到了足以毁灭对方多次的杀伤力水平,从而形成了“核恐怖均势”状态。美苏两家打不起来,就不会有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世界各国人民再也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战争,渴望世界永久和平。因此,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强烈愿望。二战后出现的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四、科学技术已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二战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另外,科技革命还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创造了大量新产业。二战后的国家现实表明,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所获取的经济利益远远超过通过战争获取的经济利益。第五、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问题。一方面,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共同的利益的存在推动着国际协调与国际合作机制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发展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经济困难已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它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由于欧亚11个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加上社会主义苏联、1924年建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59年胜利的古巴革命,形成了由14国组成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次,战后迅速兴起的以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科学为基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意义深远,并使得各科技领域特别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宇航工程、生物工程等方面都有了惊人的发现和突破。美、苏两国很快成为核大国。新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成为各国的普遍现象。同时,随着战后世界殖民地体系的瓦解,第三世界形成,并成为反帝反殖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这是二战的大概思路:二战 爆发时间 1939 9月1日 ,标志:德国入侵波兰 交战双方 轴心国:德国(希特勒) 意大利(墨索里尼) 日本(东条英机) 芬兰 保加利亚 匈牙利 罗马尼亚vs同盟国:美国(罗斯福) 英国(丘吉尔) 法国(戴高乐) 苏联(斯大林) 中国(蒋介石)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 荷兰 菲律宾......以战区划分:分为西欧战区,苏德战区,太平洋战区,北非战区,中国战区西欧战区:1936年 德国,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将法西斯政党长枪党扶上台,西班牙从此由弗朗哥当政。1938年 德国武装吞并奥地利1938-1939 德国先强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的地区,进而占领其全境。1939年 9月1日 德国进攻波兰,波兰军队坚决抵抗,英法对德宣战,二战正式爆发。1940年 4月德国进攻丹麦和挪威,很快消灭这两国军队并占领其全境。5月德国实行曼施坦因计划闪击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法国战役开始6月 德国击溃英法联军并占领巴黎,法国over。7月 德国与英国展开不列颠空战。1943年 美英联军登陆西西里岛,随后进军意大利本土,意大利投降。1944年 6月 美英盟军以及加拿大,自由法国军队从诺曼底登陆,很快解放法国。进 军德国本土,最后与苏联军队在易北河会师。苏德战区:1939年 11月 苏联入侵芬兰,苏芬战争爆发(俗称冬季战争)1941年 5月 德国攻下希腊与南斯拉夫。1941年 6月 德国向苏联全线进攻6月-8月 德国 迅速占领斯摩棱斯克,基辅,兵临莫斯科城下。10月 莫斯科保卫战打响1942年 斯大林格勒会战1945年 5月苏军与盟军易北河会师,该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北非战区:1936年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埃塞军虽顽强抵抗但由于装备落后而最终战败被占。1940 7月-8月 意大利进攻肯尼亚与苏丹,但在当地军队的抵抗下没有成功。1940 12月 英军重创意大利军队。1941年 3月 隆美尔率德军增援北非意大利军。1942年 10月 巴顿率美军增援北非英军。1943年 夏 阿拉曼战役中国战区(中缅印战区):1931年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入侵中国。1937 年 8月 日军进攻太原与上海,太原会战与淞沪会战打响。1938年 1月 日本军队进攻徐州,徐州会战打响。1938年 6月 日军进攻武汉,武汉会战开始。1939年 9月 长沙会战打响。1939年 12月 日军进攻南宁,昆仑关战役开始1940年 12月 日本进攻法属印度支那。1942年 初 日军进攻缅甸,中国远征军入缅与英军协防缅甸。1944年 7月 中国远征军攻克密支那。日军被赶出缅北。1945年 1月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会师芒友。与此同时美英盟军攻克仰光缅甸以同盟国战事胜利结束。1945年 夏 中国军队反攻并收复柳州,与此同时敌后游击队也开反攻。太平洋战区:1941年 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英与日本开战。与此同时,日本向菲律宾,马来亚发起进攻。美军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 2月 日本占领新加坡,同时开始进攻荷属东印度。1942年 3月开始 日军向盟国在太平洋中部和南部的一些战略岛屿,如关岛、威克岛、俾斯麦群岛、新不列颠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岛,等地进攻,达了建立空军前进基地的目的。1942年 5月 日军进攻所罗门群岛,并开始进攻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珊瑚海战响。1942年 6月 中途岛战役1942年 8月 美军登陆瓜达卡纳尔岛,瓜岛战役开始。1943年11月 美军发起吉尔伯特群岛战役(代号“电流行动”)并最终占领塔拉瓦等岛屿1944年1月至2月,美军连续组织“燧发枪”和“法警”作战,夺取了夸贾林、罗伊岛—那慕尔岛、埃尼威托克诸环礁..................1945年 8月6日 9日 两颗原子弹。1945年 8月15日 日本投降1945年 9月2日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二战结束

变化: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演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2分)原因: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2分)②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战后西欧、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2分)③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矛盾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2分)

日本战国时期兵器战法研究论文

说到日本战国时期的铁炮其实更多的时候和中国古代的铁炮安情况来说应该算是差不多的,但是我们也不妨要问问看,那就是其实真正对比起来的话,日本战国时期的铁炮还是要厉害很多的,那么日本战国时的铁炮威力究竟有多大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 日本拥有铁炮,最早是缘于中国元朝时的两次跨海东征,也就是日本镰仓时代的文安(1274年)弘安(1281年)之役。 虽然忽必烈未能如愿降伏黄金国,但是这两次入侵却给日本那些躲在小岛成一统的大名们很长了一些见识,领教了蒙古复合弓的高效和元军战法的先进,当然也包括元朝铜火统的威力。 铜火铳适合水战和攻城,是当时相当厉害的火器,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存有元朝至顺三年(1332年)的铜火铳实物,长米,口径米,重公斤,携带很方便。由铳口、铳膛、药室、尾銎组成,发射铁制或石制弹丸。 五百步外可以伤敌,五百步内可以有效拒敌,一百步内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因为根本来不及点火。 日本人管元朝铜火铳叫原始火铳,武田家的战争备忘录《甲阳军鉴》里,也记载大永5年(1525年)中国火铳传入武田家。但是因命中率和破坏力不够,未得到大规模仿制。更早应仁之乱时,也把战争中出现的中国火铳称之为火枪、飞炮。当然最好听的称呼,还得数“神机火枪”。 日本天文12年(1543年),种子岛时尧以出嫁女儿给葡萄牙人为条件,向葡萄牙人换来一管当时最先进的火绳枪,交由工匠八板金兵卫于天文14年(1545年)仿制成功。随后,不讲信用的种子岛时尧又将女儿从葡萄牙人那儿回来,人枪两得。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铁炮传来”事件,从此日本进入铁炮时代。传言有一个中国人为了促成此事,也在其中帮了不少忙,那个中国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真正的海贼王王直。 日本铁炮的有效射程有200米,精准射程40米,从前膛装填铅弹。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明显高于日本和弓。便携性也强于动不动就比人高的和弓。 日本是个很会山寨的国家,常常仿货能做得比原装还好。明朝万历年间中日壬辰战争(1592-1598年),即日本的文禄庆长之役,当时明军缴获了日本的铁炮分析,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国产的鸟铳最多连发七铳就不敢再发,因为怕枪膛过热炸膛,而日本的铁炮却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实际上那时日本的铁炮从质量到装备数量都比明朝鸟铳要强,那时明朝真正厉害的是佛朗机大炮和辽东铁骑,毕竟日本战国还没有真正军事意义上的骑兵。 安土桃山时代,日本铁炮的全国保有量在50万以上,全世界第一,所以到现在为止,还和当年明月一样,认为日本古代战争就是村长和村长打架,其实是很想当然的。真是村长和村长打架,中日壬辰战争大明需要打得那么辛苦吗? 九州因为港口多,与外界交流多,所以是最早使用铁炮的区域,像岛津家、大友家都是这方面的专家。 配合适合的先进铁炮战法,铁炮威力还可以提到有效提升。 比如立花道雪的“早合”,即提前把铅弹和火药分装好,到了战场就能迅速装填射击,可以有效让射速倍增。 织田信长家的“三段击”,可以让铁炮队分队连续射击,武田家可以说就是在长筱之战亡在三段击上。 杂贺孙市的“钓瓶击”,即进行铁炮射击分工,专人专岗,一人专门负责装填火药,一人专门负责装填铅弹,一人专门负责挂火绳,最后一人专门负责瞄准射击。 还有独眼龙政宗天下无双的“骑铁”,将铁炮和骑兵结合使用,远距离先放铁炮,近距离再持冷兵器冲锋,有效提高移动力。大坂之战,伊达政宗出兵1万人,也仅仅只有先锋800骑铁。远远形成不了规模,应该是不如辽东铁骑的三眼神铳战法。

当时的史料来看,当时的大名非常信赖重视铁炮,当时的铁炮震慑力大声响也大,在战场上可以阻挡敌军,集体射击时可以吓跑敌人,所以当为主流战术

自日本引进铁炮等武器,就开始把铁炮作为战斗的主要武器,尤其以集团式的铁炮队为典型,在铁炮队中设立有队长,管理队伍,还研究出了早期的“弹药壳”早盒来加快士兵的射击速度。

日本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武器发展就是在1543年从萨摩鹿儿岛的一艘沉船里发现了火枪,这一变革,是日本武士之间的战斗从单纯的冷兵器到发展为冷热兵器都有的局面,在火枪引进日本几十年后,日本人又生产出了大筒,也就是小口径的类似于臼炮的火器,这些热兵器的使用可以说大大改变了战斗模式,尤其是海战,原本的海战只是靠弓箭对射,然后两船相靠,士兵们近身肉搏,有了火器后就开始了火器对射。陆战也是,1575年的设乐原之战,织田军的火枪虽然不多,但还是靠三段射击的战术对武田的骑兵进行了比较有效的杀伤,到了1614年大阪之阵的时候,真田幸村的真田丸里主要的中距离杀伤武器就已经是火枪了。至于传统的日本刀,虽然由于战争不断使刀的产量大增,但很多刀却变得粗制滥造,出了一些古时候的名刀外,量产的质量比较好的应该就是三河地区的刀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