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归于中国传统建筑特点的地方,我们就略过了。我们说说徽派建筑的特点吧,最重要的,马头墙。
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作用:防火、防风、好看。有象征性,寓意不错。
安徽简称皖,南部山区的黟县建制于秦代,连绵的群峰,与黄山古称黟山连为一体。将其与外界阻隔,它保留有众多古村落,三千余幢14到20世纪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其中以西递、宏村古村保存最为完好,是徽派民居建筑的典范。西递村建成于北宋,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始祖原是唐皇室之后裔。遭变乱逃匿民间,西递村改为胡姓,自古文风昌盛,至明云清部分村民泣如丛谷。乃大兴土木,至今保留有一百余幢民宅祠堂及牌楼等古建筑。 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溪流穿穿村而过,青石街巷沿溪铺设。街巷两旁的民居,色调淡雅朴素。近百神像让人如置身迷宫,随处可见砖石篆刻的奇花异草、人物细纹及绚丽的彩绘壁画。 村头三座青石牌坊四柱五楼,象征着胡氏家族地位的显赫,村中的礼服,唐城胜和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古宅大福地是临街的离亭阁式建筑。 建忠宏村始建于南宋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由于地势较高,经常如泼墨重彩,或是写意大描。粉墙青瓦布局严整。陈楼迭苑,映着湖光三色、墙头有青藤老树,庭中有百年牡丹,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也是影片卧虎藏龙的外景拍摄地。 清代盐商营造的承志堂最为宏大,精美勤量房斗拱华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生动,富丽堂皇,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 故宏村人开放,建造了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从高处看去,宏村宛如一头斜卧的青牛,巍峨苍翠的山为牛守,参天古木为牛角。由东向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干。河水渍溪路村为西溪水绕宅曲折回转,流入以天然权益挖掘而成的半月形乐坛。妇幼绕屋,窗户向村南。以百亩良田开掘成的南湖。南湖为牛肚,曲折的薪水集市盘绕在牛腹内的牛肠。在春心溪水上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头牛将科学与诗意,建筑与环境珠联璧合。 2000年中国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建筑的外部设计中要体现中国元素,一般要有梁、柱、瓦这类基本的建筑部件,然后,才是装饰,如雕花、纹饰等。下图就是具有中国元素的建筑:民族元素就更不同了,南方民族与北方民族的特点不同,各种文化的差异不同,在色彩上有的素雅、有的艳丽,民居建筑的不同形式等,都对体现民族建筑起到很大作用,你要先清楚针对的民族,来进行调研,然后,才能做出合适的定位,进行建筑的设计。
徽派建筑的特点:
1、主体构件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
2、装饰艺术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
徽派建筑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扩展资料:
徽派建筑的结构:
1、门楼
徽派建筑格式。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饰。
2、穿堂式
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相背,入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一明堂,二个房间。穿堂较正式三间为小,有天井采光。
3、大厅式
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大厅为明厅,三间敞开,有用活动隔扇封闭,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两廊,面对天井。也有正中入口设屏门,日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
4、大屋脊吻
徽派建筑格式。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装饰件。徽州古建的词堂、庙宇、府宅等大型建筑,沿袭《宋营造法》官式作法,采用大屋顶脊吻,有正吻、蹲脊兽、垂脊吻、角戗、套兽等。造型与官式作法有所区别,属徽派特色。
5、高墙深宅
徽派建筑结构方式。 徽州有许多古民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远望似一座座古 堡,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这种居宅往往很 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一般住人。
6、格窗
徽派建筑格式。徽州民居沿天井一周回廊采用木格窗间隔空间,其功能有采光,通风,防尘,保温,分割室内外空间等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徽派建筑
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决定自驾去黄山游玩。黄山素有“中国第一山”的美誉,我们语文课上也学过关于黄山的课文,现在马上就可以看到黄山真面目了,一路上我心里激动不已。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分享游黄山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游黄山心得1
走进安徽的黄山,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奇”。
山是奇的。黄山的最高峰——“天都峰”,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要想爬到山顶,必须用双手牢牢抓住铁链,一步一步艰难地向上爬。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峰峦起伏,绵亘蜿蜒。什么“光明顶”,什么“莲花峰”,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姿态万千的美:有的像犀牛,有的像功夫熊猫,还有的像绽放的莲花……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种美,是一种……
石是奇的。站在“光明顶”上,向远处眺望。只见一块像猴子一样的石头,蹲坐在凸起的石头上,对着弥漫着云雾的万丈深渊沉思良久,仿佛在思念它的伙伴,这就是著名的“猴子观海”。把目光投向天都峰的顶端,一只公鸡正在“喔喔”地打鸣,随着一缕金光,那块石头已经闪闪发光,也正是因为这样,便有了“金鸡叫天都”的由来。大自然这个 雕刻 家,用它的精湛细致的工笔,雕刻出“仙人指路”、“龟兔赛跑”、“飞来石”这些美妙的杰作。
松是奇的。上了山顶,站在高处眺望,山崖间、山腰上、山脚下,随处可见松的踪影。更绝的是,它们是破岩而生,苍翠挺拔。那一棵棵松树,有的从石头缝中伸出嫩枝,有的从峭壁的缝隙中探出脑袋,还有的根须紧紧抓住岩层,毫无依托地破石而出。黄山最著名的松树,还是要数“迎客松”了:它弓着腰,像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张开手臂,像是要给你一个热情的拥抱;伸出手,像是邀你共同玩耍。一阵风拂过,针叶之间“沙沙”作响,像是在为你鼓掌。“凤凰松”,展翅欲飞;“麒麟松”,玉麒腾跃;“连理松”,缠绵亲昵。
云是奇的。黄山的云,是轻盈的美,是梦幻的美。那缥缈的云有时织起一条白色的围巾,环在山的颈子上,有时悄悄地曳过你的眼前,有时穿梭在树梢,笼罩着山姑娘的脸庞。站在高处看,像波涛滚滚的大海,一座座山峰的山尖,像大海里的小岛,让人仿佛置于仙境一般,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云,不仅飘飘悠悠,而且变幻莫测。过了一会儿,先是来了一只大狗,后面跟着几只“汪汪”叫的小狗。紧接着,大狗变成羚羊,慢条斯理地吃着草。随着云雾的扩张,羚羊变成骏马,那马儿仿佛在草原上撒蹄飞奔,卷起重重的泥土。忽然,骏马成了一条巨龙,在山顶上空盘旋。
黄山的奇,如同一幅美丽的 山水画 ,让人身临其境,给人以诗意般的感觉。真可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啊!
游黄山心得2
人们都说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在学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后,我就更加向往了,所以这个长假,我们一家人决定去黄山风景区游玩。
一路上,我按捺不住好奇和兴奋的心情,不停地问东问西,只盼能早点到达目的地。
到了黄山市已经是中午了,爸爸说下午上山肯定来不及了,于是决定先去黄山旁边的宏村玩儿。我一听就急了,我可是冲着黄山来的啊!不过大人们说宏村的风景也很优美,有好多有徽派特色的古建筑(什么叫徽派啊?我好想知道),而且第二天去爬山玩的时间也可以长一点儿,我就只好在心里说:“黄山,我明天再来看你吧!”
(一)游宏村
坐了一个小时的车,又走了半个小时的路,我们终于到了宏村。一走进景区的大门,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大大的人工湖(后来看了介绍知道它叫南湖)。湖边都是上百年的老树,一条石堤把湖分成了两半,在石堤的中间还有一座小小的拱桥,拱桥倒映在水中,远远看着像是天上的月亮浮在湖面上。
景区的人真多啊,大家只好排着队,小心翼翼地沿着石堤穿过南湖,走进宏村又窄又深的小巷。小巷两侧的房子都是白白的墙、黑黑的瓦,屋子两边都是高出房顶的墙,墙两头是挑出的飞檐,上面都雕着精美的图案,妈妈说这就是徽派建筑里有名的“马头墙”,不光美观,还起到防火的作用呢;更有趣的是,宏村路边的垃圾桶也都是马头墙的造型。再往里面走,又看到一片半月形的湖面,听旁边的导游说,这就是宏村的月沼了。月沼周围一圈都是像刚才看到的那种徽派建筑,倒映在水中,就像水墨画一样!
在宏村玩儿了一个下午,我不光看了风景,长了知识,还在景区的印章店里刻了我的第一枚印章,好开心啊!
(二)登黄山
今天终于要去登黄山啦!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奇松怪石,我就激动不已。
可一到山脚下,我就傻眼了:售票处人山人海,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好不容易买好票,又排了三个小时的队(站得腿都发抖了),我们终于坐上了玉屏索道。从缆车里向外望去,脚下是深深的沟谷,身边是雄奇的山峰,虽然惊险,但秀美的风景让我忘记了害怕,只觉得一双眼睛真不够用,排队的辛苦也早忘得一干二净了。
下了缆车,我们一路走一路找奇松怪石。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啊,黄山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都是那么奇特,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瞧!那不就是著名的“迎客松”了吗?远远望去,它就像一位彬彬有礼的礼仪小姐,正伸出手臂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呢!
再往前走,“仙桃石”、“老僧采药”、“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童子拜观音”……各种奇石惟妙惟肖、美不胜收。除了书上写到的那些奇石,我自己也发现了一块在天都峰上的怪石,我给它取名叫“天鹅石”。看!它昂着脖子,拍打着双翅,仿佛在向身边的“金鸡”炫耀自己美丽的身姿呢!
游黄山心得3
我从小就喜欢观看有关描写中外名山及秀丽风光的电视片,每当我从电视中看到黄山以它的雄伟壮丽而驰名中外时,我曾多少次梦想着去那里游玩。非常幸运,今年暑假我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就在上个月中旬,我居然真的和叔叔婶婶他们一起去游览了黄山。
我们是先到了距离黄山最近的一处宾馆下榻的,第二天一早,匆匆吃过早点,我们便登车去了黄山。车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我的心却早已经飞抵黄山。一到黄山,车刚刚停稳,我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放眼四望。
站在山脚下,环顾四周,目不暇接。黄山的美丽景色太多了,我真不知道看什么好了。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飞流直泻的瀑布,远远望去,它像一条银色的绸带,从山崖上流下来,气势雄伟,的确像诗中描写的那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泻下来,水打在石头上,溅起了银白色的水花,顿时烟雾弥漫,水随着山势欢快地流着,“哗哗,哗哗哗……”唱着动听的歌。看着美丽的景色,我再也忍不住了,跑到瀑布下面的潭边,蹲在那里观看。啊,那水可真清啊,水底的沙石清澈可见。叔叔看我陶醉的样子,便说:“好玩的地方还多着呢,我们去别的地方看看吧!”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里。
叔叔拉着我开始爬山了。我爬过大兴安岭连绵起伏的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来没有看见过像黄山这样陡峭的山!黄山真高啊,一座座山峰直插云霄。黄山可真奇啊,有的像仙人的背篓,有的像猴子观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黄山可真险啊,“天都峰”的山峰几乎全是直上直下的,必须拉着铁索才能爬上去。其中最险的就是“鲫鱼背”,这是两个山峰上架起的天梯,两面悬空。
当我和叔叔吃力地爬上这座山峰时,低头往下一望,吓得我大叫一声。叔叔拍了拍我的肩膀,鼓励我说:“没关系,不用怕,有叔叔当你的保镖呢。”于是我才鼓起勇气,站在窄狭的“鲫鱼峰”上面。
我从有关书籍上了解到,黄山有名的山峰有72座,其中天都峰、莲花峰和光明顶最为雄伟壮丽。莲花峰海拔1864米,是黄山的最高峰。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四绝”,更是叫游人赞叹不绝。“黄山自古云戏海”这句话一点儿也不错,当风起云涌时,群山在波澜起伏的云海中忽隐忽现,雄伟神奇,变幻莫测。
这次我有幸来到黄山,真正领略了黄山美丽的风光,实在令我终生难忘。可是因为时间关系,我还没有看到黄山的“四绝”。我想将来有时间的话我一定还要重游黄山的。
游黄山心得4
黄山风景区它无景不奇,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著称,徐霞客称赞:“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而后天下无山,观止矣”。暑假的一天,我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被人们称作“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旅游。
我早早地做好了准备,终于到了出发的时候了。车开动了,一路上,山清水秀,景色秀丽,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著名的风景名胜去区--黄山。
观看美景,我发现黄山的松树与其他山的松树是不同的。苍劲的树干,翠绿的松针,十分壮观。最有名的还要算玉屏峰边的“迎客松”了,伞状的树冠,每个小枝上都有许多松针,频频地伸向游客,随风轻摆,把人们的目光紧紧吸引,也让我情不自禁地赞叹起这松的美。(好!)
黄山的石更是怪石磷峋、鬼斧神工,光滑而有陡峭的山壁显得格外的雄伟、壮丽,人们还帮这些怪石取了名字呢!看,那边山头的螯鱼驮金龟,再看那边,是龟蛇二将守云谷;左边的蛇高抬着头,好象在仰望天空,右边的龟趴在那儿,好像在晒太阳,呵,尾部还有一个蛋呢!再往前走,山石之中,一块手机石耸立在那儿,呵,这么大一个手机,信号肯定是满格,打到月球上都没问题。绕过这个山头,我们来到了“飞来石”的脚下。听导游讲,这块“飞来石”就是拍《红楼梦》的那块石头,摸了它就能消病除灾,幸福长久。听了导游的讲解,我迫不及待地绕着块灵石摸了摸。
我们的兴致正浓,导游已经催我们下山了,我依依不舍的(地)离开了黄山,真有一种“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觉。(引用诗句结尾,很好!)
评:写景,能够有合理的想象,巧用了拟人、联想,非常好!奇松、怪石,条理清晰!
游黄山心得5
明代著名旅游学家,地理学家学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并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千古名句。这个暑假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这个让人无限向往的地方——黄山。
经过近七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黄山。一进黄山景区大门,我们就看到一个大牌楼,两个金色的大字“黄山”分外醒目。进了大门,汽车便沿着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向上行驶。盘山公路弯度大、坡度陡,不宽的道路刚刚能容两车相交。经过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云谷寺索道站。我们刚刚开始排队,天空就下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人们纷纷撑起雨伞,瞬间,在云谷寺站前的广场上,就出现了一朵朵色彩缤纷的伞花。在经过一个小时的排队后,我们终于坐上了缆车。雨依然在下,随着海拔不断地升高,窗外的雾也越来越浓,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隐约中可以看见山的轮廓和树的影子。突然,我看到一座陡峭的山崖上有一颗奇怪的松树,这棵松树只有一边有枝丫,另一边却光秃秃的。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可能是人工砍掉的。我想,为什么要爬上这陡峭的山崖砍枝丫呢?真是奇怪。这时身边的导游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山松,向着阳光生长,只有一边有枝丫,这也是黄山松的特征。
下了缆车,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真正的登山之行。跟随导游,我们经过了许多著名的黄山景点,观音峰、仙人晒靴、猴子望海,这期间雨一直在下,雾也始终没有散去,一些景观只能在导游的描述中望“雾”兴叹了。走了一段路后,我们来到了景点“梦笔生花”,此时前方的浓雾也恰好撕开了一道裂缝,透过那道“裂缝”看去,“梦笔生花”是一根下粗上尖的石柱,石柱顶端有一棵遒劲有力的小黄山松,很是传神。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浓雾复又将“梦笔生花”严严实实地包裹了起来,周围传来了人们的叹息声,我想,能目睹“梦笔生花”的真面目也是很幸运了。在前往光明顶的路上,我们经过了可以眺望黄山镇山之石——飞来石的观石亭,但因雾太大,我们没能看到飞来石的真面目。经过五公里的跋涉,我们来到了光明顶,在光明顶稍作休整后,我们便开始向迎客松挺进。一路上,我们穿越鳌鱼洞,登上百步云梯,经过两小时的行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迎客松脚下。迎客松身姿挺拔,枝叶茂盛,一簇簇伸展开去的枝丫,就像黄山伸展的双臂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们。
这次黄山之行让我领略了黄山风光的奇特,但由于天公不作美,许多秀美的景色无缘亲见,这些许遗憾也将是我再游黄山的动力。黄山,等着我,我会再来看你的!
游黄山心得相关 文章 :
★ 游黄山心得5篇1500字
★ 游黄山心得5篇600字
★ 游黄山心得总结800字
★ 登黄山心得范文5篇
★ 游黄山心得5篇700字
★ 游黄山心得感想600字
★ 游黄山感想5篇800字
★ 游黄山心得感悟1000字
★ 游黄山心得感悟800字
★ 黄山旅游心得5篇700字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西递是一个船形的村落,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村里保留了数百幢明清古民居,建筑和路面都用大理石铺砌,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使游客如置身迷宫。走进西递,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处高大的牌坊,正面的醒目处刻着“胶州刺史”四个大字,这是明万历时胡文光所建的牌坊。胡文光是进士出身,曾做过山东胶州的州官和长沙王的内府长史,得到明廷的器重,所以牌坊的规格很高,远远望去巍峨耸立,气度不凡。 走在西递巷子里的青石板路上,手扶高高的墙壁,仰头观望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看到的不仅仅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更多的是西递本身的历史和对历史过程的思考,多回味一下这些建筑的历史,就会更深的了解徽商、徽州人和中国文化。
寄命于商的徽州人尤其重视村落的“水口”,建构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水口园林。徽式宅第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合形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体现了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性家庭的生活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泽典雅大方。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堪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而散缀各地的各式牌坊,则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保持着其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徽派建筑工艺特征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徽州古建“三绝”徽派建筑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建筑方面有严格的区分,不能随心所欲。一般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牌坊以石制为主,仿木结构,有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式等多种式样,造型雅致。根据功用可分为旌表坊和题名坊两类。旌表坊必须经朝廷颁旨才能兴建,只有官绩显赫、孝行义举突出的人以及贞女烈妇,才有资格享受。题名坊一般建在府邸、书院、祠堂、墓门道前,作为庄重、权威的标志。民宅的形式一般俗称为“三间屋”,有明三间、暗三间、回廊三间之别。徽州境内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丰足,雨水充沛,土脉厚良,因此石材、林木、土壤资源都很丰富。如石材有黟县青、茶园石、庙前青等;而土种多样,有鸡肝土、黄红土、紫色土、猪血土等;至于木材则种类更丰,目前仍存有千余种,如银杏、樟树、黄松、赤松、金叶松、马尾松、杉树、柏树、樽树及椴树等。徽州三雕正是取材于当地的这些材料用于雕刻。徽州三雕都是在一定的材料上雕刻物体,因此雕刀是其基本工具。徽州三雕采用的刀具形状大同小异,刀头形状有大有小,有尖有圆,但所用材料不同。三雕用刀以前都是用钢打制,现在除了木雕外,砖雕和石雕的刀头大多用钨钢制成,这种刀头硬度大,耐用,不容易磨损。徽州三雕的雕刻类型大致有线雕、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镂空雕等,工艺流程也大体相同。一般包括备料、放样、粗胚、细胚、修整等几个阶段。民间艺人在进行三雕创造时,就如同用刻刀来作画一样,而作画是很讲究笔法的,象提顿按挫、钩回曲直、刚柔疾徐等,同样用刀方法也多种多样,如直人刀、斜人刀、切刀、冲刀、涩刀、轻刀、迟刀等等,不同的用刀,会产生不同的刀力,如冲、切、削、铲、刮、挑、凿、划、疾、徐、迟、顿等,便能在材料上雕出不同特点的形象,这点在砖、木雕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徽州三雕题材广泛,工艺精巧,形象细致生动,而且层次丰富,少则几层,多则十数层,尤其是清朝三雕鼎盛期的木雕、砖雕则更显突出。这就要求三雕艺人在雕刻时,尤如画家、书法家创作时讲究章法气韵、笔墨意境一样,更要讲究刀法的运用,要将各种刀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徽州民居对设计的启示徽州民居在徽州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提起徽州文化,人们就很自然地联想到高高的码头墙,青色的蝴蝶瓦。这里的每一个村落都依山傍水,十里苍翠入眼,四周山色连天。但这村落里却大都极少有树,即便有,也是一些供观赏的灌木或花草,古木大树往往在村外较远的路口或山脚,并不影响村中的视线。从远处看,一堵堵翘角的白墙被灰色的小瓦勾勒出一幢幢民居的轮廓,像一幅幅酣畅淋漓的水墨画,又像一幅幅高调处理的艺术照片。人在山中走,如在画中行,随时随地都能领略迷人的画意,随时随地都能感到醉人的诗情。历史背景徽州古称新安,范围在以黄山为中心的安徽南部地区。古徽州下设黟县、歙县、休宁、祈门、绩溪、鹜源(今属江西省管)六县。 自秦建制两千多年以来,悠久的历史沉淀,加上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加之在这块被誉为“天然公园”里生活的人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在古徽州大地上,明、清古民居建筑总计有7000栋,明清古村落大致在100多处。 徽州古民居建筑,形式多样,五花八门,总计约十五种之多。如古城、古村镇、祠宇、寺庙、书院、园圃、戏台、牌坊、关隘、桥梁、塔、亭、堤坝、#泉、村落。 徽州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虽然山奇水秀,气候湿润温暖,物产丰富,但土地有限,村落密集度大,农民生活困难。而古徽州又盛产木材、茶叶、蚕丝。因此,生活逼得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求衣食于四方”,到外边去发展。一些人从经营木材、茶叶、蚕丝、米发展到经营盐,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户。这些徽商致富后,为光宗耀祖,显赫一方,于是大兴土木,扩建庄园。也就是这些著名的徽商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民居。对设计的启示一是建筑的恢弘、壮观及安全实用建筑形象的突出特征是:白墙、青瓦、码头山墙、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木门窗。内部船都是木构架围以高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外墙无窗或开小窗。方正的外形,马头墙内落水,形如“一颗印”为徽州民居的独特风格。徽州古民居,大都依山傍水,山可以挡风,方便取柴烧火做饭取暖,又给人以美感。村落建于水旁,既可以方便饮用、洗涤,又可以灌溉农田,美化环境。徽居的古村落,街道较笮,白色山墙宽厚高大,灰色马头墙造型别致。这种结构,节约土地,便于防火,防盗,降温、防潮,使各家严格区别,房子的白墙灰瓦,在青山绿水中,十分的美观。徽居的天井,可通风透光,四水归堂,又适应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朴素心理。二是建筑的人文色彩及装饰美徽州古民居建筑,由于地跨江淮的特殊地理位置,处于北方与南方两大建筑风格的交汇融合地带,受楚文化、吴越文化、两淮文化、建安文化、桐城文化、徽商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建筑格局和建筑艺术。在徽州古民居建筑中,儒家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尊卑有别、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封建道德观表现的也十分明显。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们建起豪室后,又向儒商结合,官商结合发展,兴学堂,尊儒学,走学而优则士之路。因此,不少徽商建房时,按官家规定的等级建楼扩园,这就是徽派古民居建筑形成的原因。在徽州,木、石、砖三雕最为出名,人称“徽州三绝”,这“三绝”几乎在每家每户都可能看到。那些门坊、门罩、漏窗上的雕刻,一户之内少有雷同,窗槛、裙板、窗扇、斜撑等处,雕刻更为精美。在西递村,有一户人家天井中的十二个门扇上雕刻着二十四孝图,非常精细,虽然封建伦理观念较为浓重,却极有文化研究价值。三是建筑环境设计的园林化情调村落选址“相其阴阳向背,查其山川形势”,以臻天时、地利、人和诸吉皆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多建在山之阳,依山傍水或以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住宅多面临街巷。村口广植高大树木,缀以亭台水榭,溪流蜿蜒,田陌纵横,环境极佳。整个村落给人幽静、典雅、古朴的感觉。也是给现代建筑的设计提供了融入大自然环境的范例。建筑,是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文明的象征,是当时一段社会生活的缩影,展现了当时徽州人居文化。徽州人在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中,面对动荡不安的历史风云变幻,面对战乱的硝烟烽火,面对自然与人为的破坏,用生命与鲜血,为后世保留了宝贵的民居艺术宝库,对于现代建筑设计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徽州民居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徽州民居建筑和传统雕刻的分析,提出在利用传统徽州图形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设计形象,以此体现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在文化价值观上的统一,充分展现地方的传统文化底蕴。关键词:徽州民居文化视觉元素图形符号设计的核心是展现文化特色,失去特色就会失去设计存在的价值。现在,由于过多地模仿西方现代设计,我们的许多设计作品缺乏自身的文化特色。2004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美展设计展的学术研讨会上,很多专家都认为: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的现代设计展现给世人的是一张“西方”脸,尤其缺乏“中国元素”,现代、美观、实用且具有“中国元素”才是中国应该有的优秀设计。因此,要充分地发挥和利用自己民族文化中丰富的设计语言。一、徽州民居文化的启示我国大部分的民居建筑,因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文化和民族的差异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建筑装饰风格。不同地区的民居,其室内设计的空间布局、构造和风格都不同,并体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徽州民居文化,是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的徽州文化繁荣昌盛、地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在许多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具有重要的地位。徽州民居多为两层高的合院式建筑,住宅空间狭窄,天井的设计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井设计旨在让宅内的人能与天有所接触,“长幼有序、天人合一”是中国大部分民居的建筑观,特别是在布局、结构及规模等方面都体现了儒家的伦理观和宇宙观。阴阳八卦、风水理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将地方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是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趋势,这将极大地丰富现代设计内涵,充分展现徽州地方传统文化的底蕴。二、对称布局的民居文化徽州民居建筑有一种强烈、优美的韵律感,特别鲜明的是白墙黑瓦和马头墙,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长短相间、线条简洁,清晰地勾勒出一幢幢徽州民居的轮廓。徽州民居的个性特征,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内部构造的复杂精致与外部形态的简洁明快形成鲜明对照。徽州民居宅居很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厅堂用中门与后厅堂隔开,后厅堂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仍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第三进、第四进或者往后的更多进,结构都是如此,一进套一进,形成屋套屋的格局。民居的前厅或厅侧布置有小型庭院或小花园,缀置花坛、水池,植以花木,摆放盆景。粉墙上饰以砖雕、石雕花窗,或放长条石桌、石凳、点缀小品。徽州民居大多依山傍水,把建筑、山水、花木和所在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建筑的有机功能。建筑的对称美反映出中国人中庸的人生观,而居室的结构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制。徽州民居建筑的风格、工艺特点与营造方式有着极其鲜明的区域特色,反映了徽州人的风水意识和装饰审美观念。因此,无论是人们选择的自然环境,还是人工配置的山水花木,总是和建筑、雕刻装饰共同构筑成充满艺术气氛的文化空间。三、徽州民居文化的元素徽州建筑外墙很少开窗,采光、通风全靠天井,设天井也有“财不外流”的吉利寓意。三间屋的“天井”设在厅前,四合屋的“天井”设在厅中,这种设计使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晴时太阳光自天井泻入堂前,称为“洒金”;雨时雨水落入,称为“流银”;四面屋顶均向天井倾斜,四面雨水流入堂前时又称为“四水归堂”。中国人认为“水”就是“财”,天井的设计就是遵循“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俗,有“四面财源滚滚流入”之意。北京设计师马怡西主持的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室内设计思想围绕“四水归明堂,归水亦宏扬”展开,喻意良性循环,凝聚力与外向力的辩证统一,创造出似内似外的独特氛围。在大厅的四周用抽象手法设计出屋檐的S形轩梁反光灯,把徽州民居文化自然地表现出来,成为新的艺术符号,简洁明快,充分体现了安徽地方特色,装修设计风格符合徽州民居文化的特点。可见设计师对徽州民居建筑的渊源有着较深的了解,在继承中进行了创新,而不是做简单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不是对徽州传统图形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而是建立在真正理解徽州文化的基础上,对历史或地方惯用的词汇进行有意识地提炼、加工、抽象、变形、简化、重新组合等,逐步挖掘和改造传统图形,将传统建筑的造型、色彩加以归纳整理,让繁琐的雕梁画栋图形化,设计出新的装饰构造形式。四、徽州的雕刻与装饰元素徽州雕刻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以及古典家具的装饰。砖雕广泛用于徽州风格的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等处,它是明清以来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石雕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门墙、牌坊、墓葬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木雕主要用于民居的室内,通常用在民居建筑的手架梁、梁托、檐条、楼层栏板、窗扇、栏杆等处,雕工讲究,是独有的建筑特色。徽州木雕以浮雕、半圆雕和透雕为主,用于建筑物和室内用具上的装饰,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如屏风、窗楹、栏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等。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多为人物故事、风俗民情、山水树木、文字锡联及各种吉祥图案等,既美观又实用。家具方面的木雕较多应用在床与衣橱上,主要用高级木材制作,使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鲜明生动,反映了建筑、生活、文化与传统之间的联系。建筑木雕相对于其它的建筑装饰方式,更注重立面的观赏效果,它属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题材的选择和表现的方式偏向于世俗化和生活化,具有浓郁的生活意味。案例一:安徽设计师杨林主持的芜湖陆和村茶馆室内设计,大量地选用徽州木雕作为室内构件的符号元素,让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感受传统的徽州文化魅力,具有极其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木雕一方面有装饰美化建筑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寓意、象征和祈愿的意味,以直观的形象表达非物象本身意义的内容,其艺术特色和美学内涵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之中。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的单独把木雕作为装饰品,有的则作为整体设计中的一部分。无论从古代到现代、从形式到意义,木雕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和精神价值,它作为室内环境中的装饰,增添了室内空间的个性化艺术氛围。案例二:浙江设计师陈耀光的杭州某酒店室内设计,充分借助于城隍山周边的市井风情,石井、马头墙、青花陶瓷、民居木窗、江南竹笛、西湖小船桨,还有以“里”、“弄”、“巷”、“坊”等民俗意味的元素作为设计创作的题材,努力保留和表现一些杭州城的古貌遗风。设计中没有斗拱、挂落和传统建筑的雕梁画栋,但却散发着东方气韵,景观的立面表现了红色方体的印章和书法等,以“福”、“禄”、“寿”、“禧”为主题的墙面作为装饰的构成符号,传统的内容、现代的排列组合,充分地反映出设计师的文化底蕴。创造性的构思很少是凭空产生的。美国创造工程学家奥斯本曾说:“所有一切创造发明,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通过重新组合或改进而产生出来的。”美学家朗格也提出,艺术设计创造中的一切形式及技巧,都是在对原型进行的“处理”中发展起来的。艺术设计要通过实地考察,从中寻找创作元素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找出地方文化内涵与自己个性的结合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优秀的设计作品大多具有简单的外在形式,深层的文化内涵,运用发展、延伸的形式进行概括和提炼,以把握物象的本质特征。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反映了人们的怀旧心理,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①马怡西:“四水归明堂”,《室内设计与装修》,。/②陈瑞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长沙,2002。/③许亮:“‘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室内设计”,《室内设计》,。/④陈耀光:“中国风·江南情”,《室内设计与装修》,。/⑤中国艺术设计联盟
徽派以民居 祠堂 牌坊(牌楼)闻名徽商力在经商而不在建筑,衣锦还乡之后,以奢华精致的豪宅园林体现身份,或整修祠堂光大祖宗门面,或亦以牌坊筑立褒奖徽州女人守夫的风骨。徽派建筑讲究规格礼数,官商亦有别。除脱富丽堂皇的徽商巨贾之家外,小户人家的民居亦不乏雅致与讲究。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中国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徽派民居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 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 宽三间 中为厅堂 两边为室 厅堂前方称“天井” 采光通风(收集雨水防火)(聚财的象征意义)因为徽州都是群落建筑随意一旦失火就会发生很大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山墙的原因。牌坊(牌楼)牌坊和牌楼的区别是牌楼的顶是有檐的 而牌坊没有牌坊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一般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旧时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用以宣扬标榜功德。山墙用于防火 支撑建筑 祠堂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规矩,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而徽州则顺应以当地丰富的粘土。石灰。黟县青石。水杉为主材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覆以青瓦两坡墙檐,形成所见之白墙。而其黛瓦,又名为小青瓦,是一种弧形瓦,手工成型,湮窑之後起化学反应才呈青灰色。小青瓦可以做成各种形式的风格屋面,可做成合瓦屋面。合瓦屋面的特点是,盖瓦也使用板瓦,底。盖瓦一反一正即“一阴一阳”排序。相比故宫的红墙黄瓦 徽州用的是当地丰富的粘土 石灰 等 为主材料 墙面用白灰粉刷 墙头覆盖青瓦(因为minecraft原因 青瓦一般用石砖代替)门楼徽派建筑格式。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
[摘要] 徽派建筑以其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我国最传统的建筑流派之一。它有许多可供现代建筑设计参考和学习的地方。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徽派建筑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徽派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以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 徽派建筑;民居特点;现代建筑;影响
徽州民居建筑深深的受到当时徽州地域环境和人文风情的影响,是我国较为成熟的古代建筑流派。徽州建筑工艺精湛,造型多样,色彩鲜明,充分体现了从古至今徽州人民辛勤劳动的智慧才干。但是现今我国的建筑设计师往往追寻西方式的建筑风格,偏向模仿别国的建筑设计,忽视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建筑文化,使得传统建筑风格得不到很好的传承。因此,在中国建筑业的发展中,我们要格外重视传统建筑风格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将徽州传统民居建筑与现代风格相结合,创造出更多优秀的建筑作品。
1徽派建筑的民居特点
1.1统一规划的整体美
徽州建筑拥有统一规划的整体美。徽州民居的整体平面局面对称,四周均用黑瓦高墙围起,中间为厅堂,用于日常的礼节性使用,如迎接宾客,举办酒席等,是整座住宅中的主体部分。两侧则为厢房,用于生活起居使用,在入口处形成天井,作为民居通风采光使用。这种规整一致的建筑风格与当时徽州的社会背景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在程朱理学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影响下所产生的时代产物,它代表了当时的时代风格。
1.2青山绿水的自然美
徽州建筑拥有着青山绿水的自然美。徽州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温暖的亚热带气候使得境内的山林树木繁茂,依山傍水。在徽州建筑中极大的使用到了这些青山绿水的自然特色,在总体布局上重视对周遭环境的规划,村落一般依山傍水,将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幽静典雅的'家居环境,如诗如画,保持了人与自然的自然和谐。大多住宅在山水美景的映衬下,散落在丛林之间,宛如一幅幽雅的水墨画,就像质朴的空气般,渗透着东方的美景。
1.3舒适适用的智慧美
徽州建筑拥有着舒适适用的智慧美。中国南部地区住宅建筑大多存在隔热通风问题,但是徽州建筑在很大程度上避开了这个问题,并改进了建筑的方式,形成了以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四合院形式,并加以开放大厅、深檐、屋檐和杆式等建筑结构。这一建筑风格是非常符合当时徽州商人的重要地位,徽州四合院是由庭院所组合而成的,这种四方形的运用避免了外逃的财源,同时这种结构满足了中国古代大家族的基本需要,和谐地统一了家庭、家族和社会,对促进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稳定有一定的贡献。
2徽派建筑对于现代建筑的影响
2.1建筑颜色上的呼应
现代建筑大多重视个人风格展示,所以在色彩上的表达会更多丰富,主要由明快,鲜艳的色彩而构成,在建筑表面主要会使用到绿色、白色、浅蓝色居多。而徽州建筑相比于现代建筑更为神秘,半掩半盖,半遮半露,黑白分明,在蔚蓝的天空中,能够明确的勾画出民居的轮廓,增强了民居的空间性和层次性,是非常具有个性特色的现代艺术,微派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完美的将各种色彩进行搭配,建筑之间形成碰撞感,使建筑更加大气迷人。
2.2建筑材质上的交融
建筑材质上的使用对于建筑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材料是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徽派建筑中广泛的采用砖、木、石雕、青石板为材料,建筑材料上的使用可以反映出徽派建筑的重要布局,使得徽派建筑亦雅亦俗,几种材料上的使用能够很好的拼接起宅屋,映衬出自然的建筑风格而现代建筑设计中也会经常使用到这些材料,在装饰、装修中会大量木制家具、饰物,同时在现代建筑中,砖、水泥、瓷砖都是建筑的原材料,与徽派建筑中追求的强烈、流畅、朴素的美感是相一致的。
2.3景观意境上的相通
在新儒学的影响下,徽派建筑认为天人合一是建筑与自然最和谐的状态,因此在徽派建筑中很容易找到和谐的景观现象,在住宅、民居、村落、街道、街道、内部空间和外层空间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情况。徽派建筑的特色是山水、园林、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完美结合。而现代建筑设计也是将景观与环境相互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景观与环境之间的完美融合,体现现代人的生活态度,但是现代建筑设计中在建筑建成后再添加景观,当然,也有一些现代大师在自然环境中建造新建筑。
2.4思想理念上的启发
建筑的发展不仅在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发展,而且在建筑思维的发展。目前,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导致建筑空间的组织变化越来越适应人们的需求,力求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徽州建筑受到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影响,极大的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不仅符合自然规律,而且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范,对现代建筑有着深刻的思想启示。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形成和谐统一的建筑风格,不排斥外来文化,努力将自身特色与其他优势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
3结语
徽派建筑的文化体系和建筑形式影响着现代地域建筑和特色建筑的发展。将徽州建筑的特色元素与现代建筑相结合,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新徽州建筑”已成为当代建筑师的一项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樊炎冰.中国徽派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民间美术是一个多义的概念,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它是劳动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艺术形式。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民间美术方面的论文精选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民间美术方面的论文精选篇1 论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一直以来,民间美术在我国美术教育中便占有一席之地。当下,在视觉艺术多元化的时代艺术语境中,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愈加受到重视。 将民间美术引入高校美术教育,对于双方来说是互惠互利的,民间美术因学校教育的继承,可以避免在传承上断裂的命运,并且能够不断向前蓬勃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因为有民间美术的加入能增加新的活力,丰富教学内容,民间美术所蕴涵的拙朴的造型、古朴的色彩、文化内涵、传统艺术观念等,对学校美术教学有着借鉴与启示作用。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学生能提高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开拓创造思维,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情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进而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1.传统文化修养的提高 美术教育的目标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情感,完善人的生命感受,而且能作为重要的协作因素,帮助完成人的德育、智育和体育。美术教育对人的精神的陶冶、提升,本身就是德育所追求的目标。可以说美育与德育密不可分。美术教育肩负着审美教育之重任,审美性是美术教育最基本的性质。很多美术教育家一直致力于将民族的东西带入当代美术课堂。如董希文先生在教学中便坚持不懈地贯彻油画民族化,引导学生广泛地研究古今各种优秀艺术遗产和中国民间艺术,以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全面的艺术修养。在美术教育中引进民间美术可以避免美术教育中过于侧重技巧、美术技法、关注操作程式,忽略审美教育对学生精神层面陶冶与启迪的弊端。 对我国民间美术的重新认识,是推动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探求美术教育工作中本土化与全球化之间平衡、全球化背景下美术教育发展之关键所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出美术教育资源,以新世纪的视角对中国民间美术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最终形成一种具有时代内涵,又不失传统底蕴的中国的现代美术文化建构。林风眠曾说:“一个民族的文化,一定是固有的文化为基础,我们有5000年文化,每个时代都有其很好的时代感的创造,我们要保存我们固有的、很好的东西,吸收外面的东西。”[1]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的宝贵资源,将其转化为多元的美术教育资源,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拓展视野,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的目的。 民间美术是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与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其独特造型与审美方法,产生出质朴淳厚的美感,其中所蕴藏着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老一辈民间艺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物质水平较为低下,可在艺术作品中却总是抒发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勃发的情怀。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着的真、善、美,给精神以满足,有助于净化心灵,无形中给人们的生活和创作态度带来有益影响,使人们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2.创造思维的开拓 在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真正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育,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可以民间美术作为美育的媒介,帮助学生寻找艺术的切入点。 有些美术院校聘请当地民间艺人进行实践指导,通过艺人的授课掌握其所运用的造型、色彩、花纹等各具特色的塑造型技巧,以及造型轮廓形式和材料工艺特点,使学生的视觉感官得到积极的刺激,增强观察事物的敏锐性、理解性和选择性,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找到美的共性,从而获得自身审美情感的丰富和成熟。在学习过程中寻求创作灵感、拓展视野、提高审美情趣,从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1986年,中央美术学院设立了民间美术系,将乡间艺术的研究与教学引进我国最高美术学府。并于当年组织了一次民间美术教学,邀请六位农民艺术家走上美术学院的讲台传授民间艺术,在教学总结会上,同学们纷纷说:“画出了几年来画不出来的东西,学到了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学到的内容。”而教师们也认为:“找到了自己多少年来苦苦求索的艺术真谛。这是一次令人鼓舞、令人振奋的教学。”[2] 3.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对中国传统美术来说,多元化的层次决不是简单并列的,而是在民间美术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的基础,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因此,“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规律及其创作方法,完全应该与其他美术规律和创作方法并驾齐驱地存在于中国的美术学府里,只有这样,中国的美术教育才是名副其实的、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完整的面貌独立于世”。[3] 优秀艺术皆根植于自己所生长的土地,只有认清自己的根在哪里,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不可或缺性,才能传承和弘扬民族艺术。当下有些青年艺术者不屑于民间美术,认为这些来自乡间的东西是粗俗的,土得掉渣,盲目崇尚西方所谓的一些主义或是样式,殊不知只有积累丰厚的传统文化涵养,才能创造出高品位的艺术作品。在借鉴别国优秀艺术形式的同时,更要明白我国的传统,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的营养,把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元素、民族文化精神融汇于现代艺术,才能创作出具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 近些年,教育界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作用。美术教育除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基本的表现法则和造型规律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对描写对象的内心感受,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对象、把握对象的基础上满怀激情地把对象概括而生动地表现出来,注重把自己的感受、意志融入作品中,准确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与风格。 这些民族化的特色在民间美术样式上都有着深刻及鲜活的表达。在艺术界,在目前这种风格与形式大爆发与大融合的情形之下,通过对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民族心理特质、传统美学观念及独特造型方法的剖析与学习,美术教育可以摆脱原有美术教学体系中机械论与虚无论的缺憾,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灵性与自然的精华,造就出时代精神与文化底蕴交相辉映的审美教育风格。最终这种审美教育所形成的人格力量将渗透到个人的精神生活的潜意识层次,并跨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结语 当代美术教育应立足并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把发展民族传统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主导性工作。优秀艺术作品无不根植于深厚的民族土壤之中,民族精神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注入民间美术教育意识,思考中国美术发展战略,提高和强化全民族艺术素质培养的前瞻性,奠定学生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行为规范,使其树立民族情感,为传承国家传统文化精粹,保障社会团结统一、进步发展而开展有意义的实质性工作,这也是当今乃至今后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方向。 民间美术方面的论文精选篇2 浅谈民间美术的发展 【摘 要】中国的民间美术遍布农村。在那里,几乎没有一个人不与民间美术有着亲密的关系。他们或者是创造者,或者是享用者,无不置身其中。而民间美术的审美形态和形式种类丰富多彩,其文化内涵深远丰厚,与远古的原始文化艺术观念遥相呼应,并且两者有着渊源嬗变的血缘关系。他的许多造型、图式可以上溯到华夏民族的起源与中国文明的源头。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俗学、民族学、历史考古和文化人类学的价值。 【关键词】民间美术 装饰 艺术 民间美术是一个多义的概念,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它是劳动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艺术形式。民间美术,可以说是民族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部分。民间美术的作者是人民群众和民间匠师,其中绝大 多数是在劳动生产的业余时间制作的,或作为副业生产, 又主要为自己使用、欣赏,因此表现了他们的心理、愿 望、信仰和道德观念。 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在民间的节日庆典、 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民间美术创作也最为活跃。如中国春节前后用年画、剪纸、春联装 饰环境,为孩子赶制服装,社火花会的戏具,庆贺元宵节 的花灯纸扎;端午节悬挂的天师符,钟馗像、五毒服装 饰件及龙舟彩船;中元节的荷花灯、中秋节的月饼花模、 泥塑兔儿爷;结婚用的嫁衣、喜花、喜帐;祝贺幼儿百天和生日用的虎头帽、虎头鞋、长命锁、长命衣。少数 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歌舞集会中的服饰布置也用丰富的美 术品点缀。 藏族供神的酥油花,傣族泼水节男女互赠的 花荷包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全国各地区,由于中国地域 广阔,民族众多,在地理条件、风俗、感情、气质等互 有差异,又在民间美术中形成了丰富的品类和多采的风 格,这些美术品有的供生活使用(如灯具、食器、家具), 有的用于装饰和美化环境(如年画、窗花),具有实用价 值和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制作材料大都是 普通的木、布、纸、竹、土,然而制作技巧高超、构 思奇巧、很少自然主义的模拟物象,而是善于大胆想像和夸张表现强烈的感情,又常用于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的手法通过优美的形象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艺术上刚健清新活泼淳朴,带有鲜 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由此可见,民间美术正是沿着人类本源艺术一直发展延续到今天的。 中国的民间美术虽然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但它们还是有很多共同的特性,这些特性从则面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种: 1.积极向上性。 中国的民间艺术是一种“乐感文化”,是一种欢乐的艺术,与西方的“罪感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为出发点的大部分西方文化,认为生活目的只是为了赎罪,以获得原谅从而获得新生。这种思想观念在他们的艺术作品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中国,几千年来,以个体农业为基础而生存的庶民阶层,他们摆脱不了天灾人祸、饥寒和贫穷,他们只能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慰籍中求生,他们祈祷万物有灵,祈求生命和生殖繁衍,幻想着喜庆和吉祥。其哲学观念是轮回的――“今天不好,明天会好”,“今生修好,来世有报”,他们总是对将来、对来世充满着希望。因此,他们的美术作品大多不表现现实生活的艰苦,而极力去表现理想中所期待的美好。 2.象征性。 劳动者是最先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抽象创作的原动力,原始美术和民间美术成为抽象艺术的先导。 民间艺人在形象的塑造上,多因时、因地、因材制宜,不假虚饰,以抽象性的手法表现出物象自然、质朴的本来面貌。抛开现实形象的细节,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形象:在织绵刺绣和桃花这类民间美术种类中,除少数具象图案外,大部分都是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形图案。这种抽象造型能力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彩陶的表面有圆点、三角、旋涡、波折、齿纹、鱼纹、蛙等多种纹样,抛开现实本身的各种细节和不规则因素,用极简单的线条概括抽象现实的形象。把各种动物、植物、抽象为几何图案,不但要仔细观察。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集中概括,夸张变形,而且还要饱含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古老的造型意识;云南沧源文化和古老的造型意识具有的抽象、象征含义。汉族的民间服饰,日用品装饰上也可以看到概括的抽象几何图形,如百家衣、百纳幛。 这种以菱形的碎布拼制而成,以色彩的拼接和几何状的结构,完整呈现出某种动物、植物造型,色调鲜艳和谐;生殖崇拜的华中树、鱼人、鸡头鱼、双鱼,气氛热烈喜庆。民间美术概括性表现在程式化造型。如“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的画诀,表现出大胆取舍,夸张、提炼其本质,舍弃、弱化细枝末节,并夸张画中的内容:贵州民间泥玩中,野猪的造型十分奇特,头部和嘴占了大半位置,躯干几乎被省略了,却将野猪的生猛表现得鲜活生动。河北武强木版年画为突出门神的勇武,尽量横向夸张,把人体比例缩减为四个头长,形成方厚如山的气度,而仕女则被刻画得格外清秀,细腰削肩极尽婀娜之态。民间木刻版画在处理大场面时,以简略的笔画表现出多种物象。在戏剧表演中,几个兵卒就是千军万马,版画中几组细浅排列的草就是一片草地,这种造型上的省略手法存在合理性,言未尽而意已明。 3.教育性。 讲到教育性我们就要重点提到它的道德教化功能,可以说中国的民间美术在中国几千年的伦理道德教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间美术以其特有的亲和力,把思想理性内容融入艺术形象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寓教于乐,对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人生价值、是非观念、审美情趣等以启迪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欣赏、审美和教育的意义,这也是其自身存在价值及相对独立发展的内驱力。在民间美术作品中,旨在表彰宣扬先烈事迹、忠孝贤良、圣贤风范以及侠义行为等题材占很大的比重,它往往把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小说或戏曲人物等作为表现主题,借助审美力量和娱玩方式宣道施教,是宣扬信仰观念和道德思想的物化形式,这方面的作品在皖南徽派建筑中的木雕、砖雕及石雕中比比皆是,如:“岳母刺字”、“八仙过海”、“水泊梁山”、“武松打虎”等。 猜你喜欢: 1. 艺术方面的论文优秀范文 2.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论文 3. 谈谈民间美术 美术研究学术毕业论文 4. 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论文 5. 艺术方面的论文
徽州古建筑的特色摘要: 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绵亘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穿行其间,思绪随着青石板巷步移景异,遥远的历史记忆渐渐复苏。 关键词: 古建筑作为极具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徽州的老房子是在特定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胸中小五岳,足底大九州”的徽州人,他们服贾四方,或成巨富荣归故里,将域外更高层次的文化引入境内,穷极土木,广侈华丽以明得志,构筑起一幢幢精巧别致的民居建筑。故此,早在晚明时期,“入歙、休之境而遥望高墙白屋”就成为徽州村落的独特景观。与“五岳朝天”并称的“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徽州老房子多是以天井采光、通风及与外界沟通。外墙很少开窗,因此老房子总给人一种幽暗凄迷的感觉。我真正领略徽派建筑是在西递村。这是一个被现代社会遗忘的旧梦。现代的阳光还没有照耀在它青灰的屋瓦上,在都市的喧哗这之外,它抱残守缺,在皖南的清澈中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朴素的民间生活。西递村在黟县,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徽派建筑群。从远处望去,西递村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徽派建筑的形成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这里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人,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使徽派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徽派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徽州村落的选址大多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山水环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山水意境,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受传统风水“水为财源”观念的影响,寄命于商的徽州人尤其重视村落的“水口”,建构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水口园林。徽式宅第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合形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体现了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性家庭的生活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泽典雅大方。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堪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而散缀各地的各式牌坊,则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保持着其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徽派建筑工艺特征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徽州古建“三绝”徽派建筑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建筑方面有严格的区分,不能随心所欲。一般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牌坊以石制为主,仿木结构,有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式等多种式样,造型雅致。根据功用可分为旌表坊和题名坊两类。旌表坊必须经朝廷颁旨才能兴建,只有官绩显赫、孝行义举突出的人以及贞女烈妇,才有资格享受。题名坊一般建在府邸、书院、祠堂、墓门道前,作为庄重、权威的标志。民宅的形式一般俗称为“三间屋”,有明三间、暗三间、回廊三间之别。徽州宅居基本格局的形成传统徽州宅居最基本的格局是三间式,一般为三开间、内天井,民间俗称为“一颗印”。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用。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可形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等格局。四合式大多为人口多的家庭居住,也可说是两组三间式相向组合而成,可分为大四合与小四合。大四合式前厅与后厅相向,中间是大天井。前厅是三间式,但地坪较高,为正厅堂;后厅亦为三间式,但进深可略浅,地坪面较前厅低。前后二厅以厢房相连,活动隔扇,楼梯间有设于厢房的,也有设在前厅背后的。内部木板分隔,外墙均为砖墙出山马头墙。天井则根据地形可大可小,也有的在前厅背后再设厢房、小天井。这种大四合式住宅前后均有楼层。小四合式前厅三间与大四合式同,后厅则为平房,也更小,进深浅,一般中间明堂不能构成后厅,而作为通道,两个房间供居住,天井也较小,楼梯均在前厅背后。大厅式住宅的大厅,主要是用于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和开展祭祀活动等,也作为日常起居场所,它往往是整座住宅的主体部分。大厅多为明厅,三间敞开,两根圆柱显示着大厅的气派。也有用活动隔扇封闭的,以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二廊,面对天井。大厅式住宅可从正中入口设屏门,平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也有在侧面开边门出入,天井下方则设客房。还有由正门出入,门两侧设二厢房者。穿堂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均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相连,为由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背向,入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穿堂部分有一明堂,两个小房间,可供客人居住,也可家中人居住。这种穿堂式建筑比正式三间式小,有天井采光。徽州人有聚族而居的习俗。有的大户人家宅屋成片相连,一百多个天井,但也只是上面几种基本格局的拼接组合而已。徽州是复杂的——它亦动亦静、亦俗亦雅。行商坐贾囊中银两的碰击声,交织着乡儒学究的吟哦;精工细作的木雕窗棂,映衬出自然的山水如画。徽州留给后人的有形与无形的文化遗产,实为一巨大宝藏。它有太多的智慧、启示、经验、鉴戒,值得我们去发掘、提炼、思考、总结。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西递是一个船形的村落,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村里保留了数百幢明清古民居,建筑和路面都用大理石铺砌,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使游客如置身迷宫。走进西递,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处高大的牌坊,正面的醒目处刻着“胶州刺史”四个大字,这是明万历时胡文光所建的牌坊。胡文光是进士出身,曾做过山东胶州的州官和长沙王的内府长史,得到明廷的器重,所以牌坊的规格很高,远远望去巍峨耸立,气度不凡。 走在西递巷子里的青石板路上,手扶高高的墙壁,仰头观望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看到的不仅仅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更多的是西递本身的历史和对历史过程的思考,多回味一下这些建筑的历史,就会更深的了解徽商、徽州人和中国文化。
几时需要,我可以帮你哦,绝对原创
在建筑的外部设计中要体现中国元素,一般要有梁、柱、瓦这类基本的建筑部件,然后,才是装饰,如雕花、纹饰等。下图就是具有中国元素的建筑:民族元素就更不同了,南方民族与北方民族的特点不同,各种文化的差异不同,在色彩上有的素雅、有的艳丽,民居建筑的不同形式等,都对体现民族建筑起到很大作用,你要先清楚针对的民族,来进行调研,然后,才能做出合适的定位,进行建筑的设计。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是什么?一生痴绝处,五梦到徽州。美丽的徽州,别具风味的徽派民居点缀在青山碧水之中。远观神秘,近看雅致。 那么,徽派建筑民居和其他民居比起来有什么特点呢?①它以黛瓦、白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②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 ③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总结起来,从审美意蕴看,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这和当时徽州的社会背景和地域环境密切相关:因为徽州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基础———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宗法制度较他处更为森严而完备。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和宗族凝聚力,预防外族入侵,徽州人聚族而居。其时徽州已成为全国风水文化中心,官商士民对封建风水文化顶礼膜拜,笃信不疑,认为村镇的群体布局所勾勒而成的地形轮廓的寓意内涵直接反映了一个宗族的“文化”素质,关系著宗族的荣辱兴衰。宗族建筑物统一规划众望所归。 徽派建筑的群体布局虽然是封建族权制约下的产物,带著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其美学效果却是隽妙无比,让人大开眼界的。徽州的大部分古村落是齐刷刷的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屋宇随山形地势高低错落,层叠有序,蔚为壮观。众所周知的紫园山庄———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规划严整,排序井然。让驻足其间的游人耳目一新,肃然起敬。 二是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徽州地形复杂多姿,境内层峦迭障,溪流纵横,温润的亚热带气候更使这裏山林繁茂,绿意葱茏。生活在“理学文章山水幽”独特的人文环境中的徽州人文化修养深厚,构思村镇蓝图时最善於抓住山水作文章。表现为山峦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落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于血脉———溪水及其支流的“细胞”。徽派建筑群体布局时多重视周围环境,参考山形地脉,水域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居家环境静谧雅致如诗如画,保持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在这种建筑思想的指导下,徽州“桃花园裏人家”式的村镇随处可见。它们或铺展於波光潋灩的大河之滨,或蛰伏於云遮雾绕的深山一隅,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视野缤纷。典型的如休甯县汪村镇石屋坑村,这裏群峰林立,林壑幽美,房屋呈梯式排列,错落有致地簇拥在青杉翠竹流岚飞瀑的怀抱裏,影影绰绰,缥缥缈缈,恍如人间仙境。 三是清雅简淡、因陋就简的朴素美。长期以来,徽州因地势原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民生维艰。生活在这种艰苦环境中的徽州人深知养家创业之艰辛,养成了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的良好风范,且写进族规家训,作为家风教育的必修教材,代代相传。因此即便经营成功,腰缠万贯的富商巨贾也不以豪侈自喜,倡行节俭。建造宅第时往往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在坚固实用、美观大方的基础上寻求朴素自然清雅简淡的美感。缘於此,徽州少有富丽堂皇的豪宅华堂是不难理解的。以当地丰富的粘土、石灰、黟县青石、水杉为主要材料建筑的徽派民居构思精巧、造型别致、结实美观。远远望去,清一色的黑瓦白墙,对比鲜明,加上色彩斑驳的青石门(窗)罩和清秀简练的水墨画点缀其间,愈显得古朴典雅,韵味无穷,清淡朴素之风展现无遗。徽派民居,审美如是。那么,从工艺特征来看,徽派建筑民居又有哪些特点呢?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不仅仅如此,徽州民居的产生,还有着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根基。 徽州虽然山青水秀,物产丰富,但缺乏广袤的平原沃野,因此,人多地狭,村落密集,当地人们为求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求衣食于四方”,其中不乏善于经营者,以当地盛产的木材、茶叶、蚕丝、大米等土产为商品,长途贩运,进而发展到经营盐业,很快富甲一方。明清时期,中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商场纵横捭阖的富商大贾不是发迹于沿海沿江的通衢大镇,恰恰是地理封闭的山西、安徽的晋商、徽商。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历史问题。在那个时代,商人一旦有了丰厚的资金,首先要办的事就是在家乡大兴土木,营建豪宅,徽商也概莫能外。 徽派建筑最典型的风格就是左右(或东西)两侧的高墙呈阶梯状,当地人称“骑马墙”或“风火墙”。村落街巷,房舍鳞次栉比,户与户之间,骑马墙相隔,功能有二:其一,徽商常年经商在外,在家多为老弱妇孺,高墙有防盗的作用;其二,中国古建筑多以木梁木柱搭建,防火问题应该列为首要,为了不至于一家失火,邻舍遭殃,“风火墙”就起到了阻隔火源的重要作用。徽派建筑由于受建筑空间的局限,没有北方四合院的阔绰,所以建筑普遍显得“小气”从外到里通常的格局是:石朝门——板壁(类似北方四合院的影壁,但一般没有什么装饰,只起到阻隔门外人视线的作用)——天井(起通风和采光作用,有的人家在天井中开凿水池,巧设盆景,另有情趣)——与天井平行的左右厢房-客厅(家庭日常起居、用膳、会客的主要场所)——与客厅平行的左右正房——后天井-与天井平行的厨房和杂物间。一般来说,徽派的建筑都是两层楼的格局,楼梯常设于厢房与正房之间,狭窄而陡峭,楼上可住人,可放物。徽派建筑最巧妙的设计我认为当推天井。取其名为“井”,可见不同于“院”,取其高而狭之义。两者都是“露天”的,但前者居于一宅的中心,因其狭而更有通风之效,形成“烟囱效应”,这类古宅夏天凉爽,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得益于天井的功效。徽派建筑为安全起见,窗户小而少,所以天井除了通风之外,还有采光的效用。徽州人的建筑与北方建筑的另外一个显著区别就是,他们不太在乎建筑的平面规模,不喜欢大大咧咧,而更注重在有限的建筑空间中雕梁画栋,展现个人的欣赏品位。在民居中门楣上的石雕和徽州砖雕、梁柱上的浮雕、门窗裙板的镂雕,都是很有价值的艺术珍品。各种各样的门楼也是争奇斗艳。古代徽州能工巧匠不少。更可贵的是,由于“山高皇帝远”,很多古建筑的艺术元素居然逃过了“文革”十年浩劫。现在这些过去不起眼的“小玩意”,都成了一个村落的文化符号了。 徽州民居,别具一格。具备独特的审美意蕴和精美的建筑工艺。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各地的高档住宅小区和别墅纷纷启用徽派民居风格。是的,那高高昂起的马头墙,不是承载着昂首向前的精气神吗?那精美的砖雕门楼,不是彰显着吉祥文化的艺术特色吗?那雕梁画栋,不是展现着高雅的品位吗?经典的,总是有价值的,徽派建筑,可做如是观。
徽派以民居 祠堂 牌坊(牌楼)闻名徽商力在经商而不在建筑,衣锦还乡之后,以奢华精致的豪宅园林体现身份,或整修祠堂光大祖宗门面,或亦以牌坊筑立褒奖徽州女人守夫的风骨。徽派建筑讲究规格礼数,官商亦有别。除脱富丽堂皇的徽商巨贾之家外,小户人家的民居亦不乏雅致与讲究。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中国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徽派民居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 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 宽三间 中为厅堂 两边为室 厅堂前方称“天井” 采光通风(收集雨水防火)(聚财的象征意义)因为徽州都是群落建筑随意一旦失火就会发生很大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山墙的原因。牌坊(牌楼)牌坊和牌楼的区别是牌楼的顶是有檐的 而牌坊没有牌坊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一般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旧时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用以宣扬标榜功德。山墙用于防火 支撑建筑 祠堂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规矩,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了。而徽州则顺应以当地丰富的粘土。石灰。黟县青石。水杉为主材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覆以青瓦两坡墙檐,形成所见之白墙。而其黛瓦,又名为小青瓦,是一种弧形瓦,手工成型,湮窑之後起化学反应才呈青灰色。小青瓦可以做成各种形式的风格屋面,可做成合瓦屋面。合瓦屋面的特点是,盖瓦也使用板瓦,底。盖瓦一反一正即“一阴一阳”排序。相比故宫的红墙黄瓦 徽州用的是当地丰富的粘土 石灰 等 为主材料 墙面用白灰粉刷 墙头覆盖青瓦(因为minecraft原因 青瓦一般用石砖代替)门楼徽派建筑格式。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