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论文

发布时间: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论文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一些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案例分析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朱自清的《背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文章 ,关于这篇课文的学法、教法,也有很多很多的教案、学案以及分析文章,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语文教师,本来只有虚心学习的份,哪还敢在这个领域说三道四。但是,我上完这堂课,还是有一些话不吐不快,所以就写了下来。

上课之后,本来一切都照着老师安排的步骤进行,写作背景的介绍,作者简介,疏通字词,朗读课文,课正在按部就班地上下去。大约到了20分钟或者25分钟的时候,终于讲到了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段,学生朗读,然后讨论描写的 方法 和作用等。学生讨论的结果与我以前的教学中遇到的大同小异,无须赘述。但下面的课堂进程似乎渐渐地偏离了我原先的教学设计。

讨论告一段落后,学生发言,但我发现学生好像还是不愿意静下来,于是我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学生A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像父亲这样的人我们在生活中随处都可能遇到,我身边的人包括我的亲人也都是一些普通人,老师不止一次让我们写他们,但我从来没有写得这样动人,而作者只不过写了父亲的背影,为什么竟能写得这样让人感动呢?”学生B:“你看看文章写得有多细致,父亲的穿着,动作,你看穿着的颜色,还有那些动词,走、探、攀、缩、倾,还有蹒跚、慢慢这样的形容词,这哪能不感动人呢?”学生A:“那他为什么要写得这样细致入微呢?”学生C:“好了好了,我来说。写得细致是因为观察细致,写得动人是因为在观察和写作时投入了真挚的感情。喂,这可是标准答案啊。”

这时有几个学生交头接耳了一会,其中的一个说:“不标准,我来补充一点。写作本文时作者自己也做了父亲,——后面不是说惦记着我的儿子吗?——他对父亲的理解比二年多以前深刻得多了,所以才这样动人。”学生可真行,一群毛小子,原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说起来倒是一套一套的。我想,到此为止这个小问题总该差不多解决了吧。

正当老师准备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时,坐在后排的一个学生突然站了起来:“那他为什么这样仔细地观察父亲的背影呢?”这个问题一提出来,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钻牛角尖”。这怎么能成为一个问题呢?父子关系嘛,还用多说?但我没有这样简单化地处理这个问题,而是问:“你怎么会提到这么一个问题的呢?”该生顿了一会,冲着学生B说:“在车站这样一个有许多人的地方,你通常会对什么人的背影观察得这样仔细呢?”学生B被问得一时语塞。静了几秒钟,原先一直沉默旁观的学生D站都没站起来突然冒出一个词:“美女。”这一下全班立刻变得热闹起来了。有的学生觉得好玩;有的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闹哄哄地说个没完;还有一些学生一边说着话,一边还拿眼睛瞟老师一眼,看看老师的反应;有的学生对此非常不满……这时女班长站了起来:“我们这是在上语文课《背影》,你们都说到哪儿去了啊,一点气氛都没有了。——老师你看我们的课堂成什么样了,你怎么不管一管呀。”其实从学生D说出“美女”二字到女班长发话,也就不到3分钟时间。我当然能够控制住时间的。只是我感觉到,这个问题并非毫无意义,但又一时没能想到一个恰倒好处的办法把它与课堂的主题联结起来。既然班长这么说了,我就示意学生静下来,并要求学生就刚才的问题谈自己的想法,但要求先举手后发言,有秩序,不重复。这时举起手来的学生并不多,还是班长抢先发言,她显得有些忿忿然:“父亲个子不高,长相不美,是个胖子,穿戴么,不是黑的就是青的,又不时髦,不幸他是父亲;这时他旁边还有一个美女,很是妖妍,我敢肯定,D的两只眼睛只会盯着美女,而不屑看父亲一眼了。”学生D被班长的一席话说得头都埋下去了〖注〗。奇怪的是,这回其他同学也没有哄然大笑,而是出现了近半分钟的沉默,倒是我先打破了沉默:“为什么都不开口了?”学生E:“我们想,父亲不美,为什么能这样吸引住作者的目光呢?肯定是另有一种力量,这就是爱,世界上最无私的一种感情——父爱。”这时我看到不少学生在点着头,一个个表情严肃。我想,课上到这个份上,原先安排好的那些步骤和程序不要也罢,分析词句啦,讲解练习啦,如果这时硬拉进来,岂不扫兴?这时我要求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同时提醒,像读“大江东去”一样的语调合适吗?学生一致认为不合适。“那该怎么处理呢?老师不说,你们自己看着办。”结果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了这段话,几个女同学都读得有些结巴了。接着我让学生利用剩下不多的几分钟时间在学习小组内交流阅读本文后的感受。老师穿梭其间,听到学生这样一些交谈:现在我知道文章感人的力量哪里来了;有个音乐家曾说他用皮靴照样能够演奏出动人的乐曲,奥秘原来就是感情啊;美文靠做是做不出来的,我常常喜欢看那些辞藻华丽、语句扇情的文字,读过《背影》之后,觉得真是浅薄;……

下课铃响,我既没有追问他们交流时说了些什么,也没有布置作业,只轻轻地道了声别,就离开了教室。学生在教室里还像上课时那样静静地坐着。

我认为这是一堂既十分闹腾又弥漫着感动氛围的课。备课时我没有想到课会上成这样,这是我梦寐以求但在近20年教学生涯中从未实现过的一种境界。在后半节课,我的备课教案已经完全作废,所有问题都是当堂生成,大部分活动都是学生自主组织,教师的作用只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情感活动以及语言活动有序地持续下去,将其纳入到语文课堂活动中来,并且把这些活动不断地推向新的高潮,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达成了思想的碰撞,灵魂的沟通。起初我还抱着这样的态度:就算是浪费,也不过是一节课,下不为例就是了。没想到这么一放手,竟成就了一堂让师生都十分难以忘情的课。这样的课之所以难忘,还在于它很可贵,因为它很难重复。

这堂课值得回味之处在于:1.在课堂上要舍得“放”。不要囿于课的进度,怕耽误了课时,不敢放手,只怕完成不了原先安排好的那些内容。在这堂课上,当学生说出那句看起来十分俏皮甚至有些荒.唐的话时,如果老师不予理睬或者干脆训斥一通,后半堂课的情景就不会出现,学生那些好戏怎么演得出来呢?2.要注意联络。学生在平时其实是有不小学习压力的,在课堂上难得片刻开心,给他们两三分钟谈一谈美女又有什么关系呢?问题是接下来要将这个话题适时地自然而然地联系到“父亲不是美女,却有着和美女同样大的吸引力,奥秘何在”这样一个问题上来,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课就有可能不但真的偏离主题,还可能会陷入庸俗。这,恐怕除了勇气还要有一定的教学智慧。3.关于时间控制。实事求是说,由于课堂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不得不将《背影》这一课由原来的2课时增加到3课时,但这是值得的,因为这样的课对于激活学生的灵性和悟性,提高他们的 想象力 和理解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能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其他课即使少上一课也无妨。

研讨话题

语文阅读教学中“听说读写一体化”如何构建?

教材分析

《春》选自义务 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春》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 抒情 散文 ,也是中学 语文教材 中的传统篇目。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 风景画 ,是一曲春的赞歌。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3.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美美地听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了解了它的结构与内容。作者在文中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展示了春天的美景。朱自清先生笔下迷人的春天,真是令我们留恋忘返啊!今天,我将跟大家与它进行一次最亲密的接触,去深入地感受文中那绚丽的春光,去仔细地品味文中那优美的语言,去学习作者那高超的写作手法。

师:首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打开你们的耳朵,敞开你们的心房,用你们的耳朵去聆听录音,用你们的心去感受朱自清笔下春天美的所在。听完以后就请大家相互交流交流感受。

(播放轻音乐相伴的朗读带。播放完以后,学生们已陆续睁开了眼,但还有几个没睁开眼。)

师:相信大家都被这优美的朗读陶醉了,被这美丽的春天吸引住了。你看,现在还有几个同学沉醉其中,不愿睁开眼呢!(大部分学生微微一笑,小部分学生四处张望寻找闭眼者。)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吧!没关系,我再给你们三分钟时间整理你们自己的思绪,然后就请同学把这种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三分钟时间静思。)

生1:简直太美了。我已经无法用我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只感觉自己当时就在春天的花园里漫步。绿的草,五彩的花,还有嗡嗡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在我的身边飞来飞去的,春风轻抚着我,阳光亲吻着我,仿佛来到了仙境。

师:好!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生2:从来没有这样去听过一篇文章。因为这次我不再仅仅是用耳在听,而是用心在听。这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呀!我仿佛听到春姑娘在呼唤我,她带着我赏春的美景,听春的声响,闻春的气息。和煦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倍感舒服与温暖,久久不愿离开。要不是老师叫我,我真不愿睁开眼睛呀!(说完自己笑了一下。)

师:哦,这样呀!看来春姑娘让你着了迷。(生笑)

生3:我感受到了春天勃勃的生机。草绿了,花开了,树发芽了,鸟也出巢了,一切都显示出新气象。正如文中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看,农民们也“披着蓑戴着笠”在轻盈的春雨中插秧呢。我仿佛还看到了秋天那大片大片金黄的稻谷。是呀,有了春的播种,就会有秋的收获。

师:对呀!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充满活力的!只有有了春的播种,才会有秋的收获呀!其实,人生也一样,只有少年、青年的努力学习与奋斗,才会有中年、老年的成功呀!希望大家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之春。

生4:我跟他们的感觉不同。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在这优美的朗读声中,在作者描绘的美景中,我被带到了我的童年。记起了童年在农村度过的春天,我跟伙伴们在河边放牛的情景。蓝蓝的天,青青的草,我们不时在草地上打滚,不时又爬到牛背上。河里的鸭子也在悠闲地浮水,还不时地把头一咕噜扎到水中呢。

师:这个同学由作者的描绘联想到了自己童年春天的事情。不错,联想力较强。好的,刚才几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用心听后的感想,收获还真多。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的。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叫大家谈了。不过,大家在下课后可以与同学再交流或把你的这种感受写到你的 日记 中。(还想举手回答的学生听了后把手陆续放下来了。)

二、美美地读

师:像如此美的文章,如此美的语言,相信大家肯定想亲自走近他,与它进行面对面的对话,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它的喜爱。请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如大声朗读、轻声朗读、用心默读体会、反复咀嚼等去表达你的感情,去寻找文章的美,去感受语言的美,去体会文中的感情。老师也为你们寻找到许多春天美景的画面,大家可边欣赏画面,边读文章。在读的过程中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并加以品味与玩味,想想精彩之处在哪?可以从课文的美句、佳句、精段、画面、情感、手法、主题……等方面入手。好,现在开始读。

(多媒体播放配轻音乐的春景图画,图画是根据文章内容的顺序编排。学生边欣赏图画边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有的不时在书上圈点勾画,在本子上写发现。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指导。)

三、美美地说

师:时间到了。大家先相互交流自己读后的所得与所感。前后左右四人一组。

(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

师:好!现在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让更多的同学分享你的成果。开始发言。

生1:我认为写春雨那段写得很精彩。你看那细密的雨中,黄晕的光、乡村的小路、石桥、撑伞的人、工作的农民,整个构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画,给人一种安静而和平之感。

师:春雨图有种“安静而和平感”。好!

生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用得绝,简直有一种妙不可言之感。想想“小草偷偷钻出来”是怎样的情景,那种情态令人想起女孩子害羞时的娇颜,还有那个“钻”字又是何等传神,那种破土而出的挤劲令人肃然起敬呀!

师:说得好。你分析的非常透彻。是呀,这两个词用得多妙啊!

生3:我认为“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句写得好。风本来是无味的,但他却写出了味道,风里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味”。

师:把无色无味的风写成了有味的风。“壮难写之物如在眼前。”

生4: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结构美。作者由盼到绘,再到赞,浑然一体。开头用两个“盼望着,盼望着”把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东风来了”, 报告 了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又把自己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中间用五幅图画描绘出春天美好的景物,让人有身处画中之感;结尾又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渐次排比,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呀!

四、美美地写

师:朱自清以生花的妙笔幻化出多彩的春天。文中字里行间都凸现着美。朗读它,品味它,不仅会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会令我们对美产生一种追求。纵观全文,作者之所以能把春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来源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感受,来源于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与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全文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俯拾皆是,把情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了。现在,我们虽然不处在春天,不能亲自领略无限的春光,但秋天也跟春天一样有无穷的魅力,也是众多文人笔下常描写的季节。我想处于秋天中的同学们,肯定对秋天有独特的感受吧!现在,就请敞开你们的情怀,用你们自己的笔把对秋天景物独特的感受写出来。可以选择秋风、秋雨、秋阳、落叶等秋景中的一个方面来写,用一段话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和感受写出来就可以了。看谁写得快,写得好。注意在写的过程中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写作方法。

课后 反思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春》是从旧教材中选取的课文,也是初中语文传统的经典篇目。这次已经是我第三遍教了,但感到这次最成功。

前两次上课我都是这样设计──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逐段讲解: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让学生在课文的诵读中,体会春天的美景。前两次每次教完课文,对自己课堂的分析也颇感满意,从学生书本上满满的笔记也感觉学生收获挺大的。

但这几年,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的同时,我也意识到课堂教学上的不足──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再次教《春》这篇文章,我用新的理念作指导,从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使三个方 面相 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

沉浸式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议论文教学一直以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可消除学生学习议论文的恐惧心理,减少议论文的理解障碍,并能感受议论文的文体之美。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沉浸式阅读教学尝试议论文教学,发现与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相比,沉浸式阅读教学具有独特的效果。

一、“沉浸式”阅读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沉浸式”这一概念源引自加拿大首创的“沉浸式双语教育”,是指掌握一种语言的学童进入到另一所以第二种语言为教学语言的学校,教师用第二语言教授学科内容,从而培养出母语和第二语言一样精通的人才,[1]其特征是创造语言环境,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其它学科教学。将这一概念引入汉语的教学,在我国已有了初步的探索性实践。2006年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组的教师们,率先在语文教学界提出了“沉浸式”语文教学模式,并基于江苏省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研究》开展了专题研究,研究成果也已以专著形式出版。[2]作为该课题子课题之一的负责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不同体例文章的“沉浸式”教学,尤其是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语文沉浸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沉浸理论,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接近纯粹的、经典的语言环境,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努力地“沉入”文本,浸润在母语纯正的语言氛围之中,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更有效地提高基本的语文素养。在议论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疑、想、议”,让学生“浸润”在所学文本中,读出疑问、读出矛盾、读出味道,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观思想,感受议论文语言的魅力。议论文沉浸式阅读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更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运用于初中语文不同文体文章的教学中。它不仅可以提高议论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创设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课堂环境。其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从处理教材的方式看,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具有整体性。②从学习引导的策略看,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具有激励性。③从教学活动的实施来看,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具有生成性。

二、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笔者曾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初中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3]为例,进行了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的尝试,从中探索到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步骤及实施过程。以下就此教学设计作一简单描述。

1.指导学生从疑问中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沉浸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手段,不仅能增强语感、丰富积累,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有所感悟、产生共鸣。实现议论文沉浸式阅读的有效方法仍然是朗读。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疑,在读中悟。初读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读:文章论述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论述的中心又是什么?当大家一致认为文章依次论述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创造力、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时,教师可进一步设疑:文章论述的中心究竟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可能出现分歧:有人认为是创造性思维,有人认为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紧接着教师可提出新的疑问:如果说文章是围绕“创造性思维”这一中心展开,那文章开头为何要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问题开始论述,并以此为题呢?如果说文章是以“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问题作为中心的,那为什么文章大部分篇幅都在论述“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再次朗读文章的兴趣,也会启发学生思考“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联系。在反复设疑、反复朗读、反复思考中,学生终于能悟出作者如此安排的用意:文章由“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启发我们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也就是要寻求第二种答案;而要寻求第二种答案就有赖于创造性思维,于是引出了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又由“是否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一问题的论述,引出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归而纳之,作者的创作意图是让读者懂得如何才能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通过这样的反复朗读和设疑求解的过程,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更清晰、理解更深入,进入了议论文阅读的佳境,产生了沉浸的学习效果。

2.指导学生从矛盾中读出作者的主观思想达到沉浸

议论文主要通过文章论述的内容来阐明作者的主观思想。学生是否能理解并接受文中的主观思想,需要对关键语句进行反复朗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有多处文字都能表现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在课堂上与其让老师来做支离破碎的讲解,不如激励学生反复的诵读来慢慢体会。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看似矛盾的关键句,如,作者在论述“是否人人都具有创造力”这一问题时,既阐述了“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又阐明了“富于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作者既然承认有人缺乏创造力,为何又说“任何人都具备创造力”呢?此时,教师再放手让学生带者矛盾去朗读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仔细研读,反复咀嚼,读出深埋其中的涵义,使作者的主观思想达到呼之欲出的地步。如:“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4]意在告诉我们,富于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思想认识。又如:“认为自己不具备创造力的人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等人,从而自我压制;而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5]这些信息进一步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存在思想认识的区别,才影响他们的行动———进行自我压制。如果普通人也能像富有创造力的人一样去想去做,也能成为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可见,教师抓住的几句看似矛盾的关键句子,为学生创设了自然的沉浸式的阅读佳境,促使学生在解读时充分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进入文章所表达的意境中,最后领会作者的主观思想。3.指导学生从品味中读出论证的严密精准达到沉浸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沉浸于作品的语言,引导学生品味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意味。只有走进议论文语言文字的审美世界,学生才是真正走进议论文。创新需要有知识。作者在阐述创造性思维具备的要素时说:“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因为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6]据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哪些语言最能表现知识对创新的重要性呢?“总是”强调了知识对于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两个“从……到……”句式强调了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领域,不精通知识想要创新是不行的。又如“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7]一个“但”字突出了强调的重点。作者在强调知识对创新的重要性的同时又强调构成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素:运用和尝试,并且是“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学生就能品味到作者选词用语的严密及说服力。可见,正是作者用词的精准、论述的严密,才得以让这些观点思想呈现得如此鲜明,也正是引导学生反复地读,仔细地品,议论文语言的理趣之美、逻辑之美、严密之美才得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因此,教师在议论文教学时,只有通过朗读指导学生从疑问中读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从矛盾中读出作者的主观思想,从品味中读出论证的严密精准,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到议论文的魅力所在,从而发挥沉浸式阅读教学的强化阅读能力、深化课文理解、优化教学效果等优势。沉浸式阅读同样可以运用于其他文体的教学中,关键在于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师对课文和方法的把握。

三、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文本解析

采用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应将文章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避免把活生生的文章整体肢解。教师应阐述清楚文章的一个词句、一个段落、一个层次,与整个文章内在的联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会丢失文章的整体思想和灵魂。注重文章碎片的融通和复原,是议论文阅读教学应认真思考的论题。

2.要力戒“以授代学”的现象

采用议论文沉浸式阅读教学要尽量避免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标,以教师自身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应是教参和学生之间的传声筒:或以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或用教参的固定答案,阻碍学生的创新想象;或过多强调阅读技法,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学生的领悟。这种“以授代学”的教学模式会忽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限制学生多维性与多解性的思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激情与创造灵感。

3.摒弃“求证式”的教学套路

日常教学中,老师在教授议论文时习惯以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作为重点来分析,先找中心论点,再看作者如何论证,用了哪些论据和论证方法。这种“求证式”教学逻辑严密且高效,也暗示着作者的观点是无可质疑的。老师的教学就是设法找到作者“三要素”的逻辑关系,据此证明作者立场观点的正确,然后说服学生接受。老师对课堂会控制得很严,想方设法把学生往自己的预设上引。这样做容易忽视学生的想法,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剥夺了学生探究的乐趣和权利,生成也就无从谈起。

4.防止“放任自流”式的沉浸式阅读

沉浸式阅读教学同样需要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一方面,要避免按部就班式的文体知识讲解,以及孤立、繁琐且枯燥的课文内容分析;另一方面,要防止机械套用,要发挥沉浸式阅读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去体验议论文的理性之美。使议论文教学达到卓有成效的沉浸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平华,俞理明.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与美国淹没式双语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5,(8):86~90.

[2]苏州市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组编.“沉浸式”教学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

[3][4][5][6][7]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6.

教育案例是身边发生的生动活泼的例子,对教学本身具有促进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育案例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文教育案例故事一 ——关注失去自信的学生 自从当班主任以来,自己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不爱说话的,爱打人的,任性的,叛逆的,上课容易走神的,好强的等等。当然我也希望融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但往往就是因为工作繁琐,忽略了某些学生。 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及同伴的认可。因此教师需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经常加以鼓励。教育的成功不是教师手把手教的结果,而是发挥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 在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各方面表现都处于中等水平,他们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往往不容易被老师注意,教师应该多去关注他们,为他们创设多个表现自我的舞台,发挥他们的潜力,从而促进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 李可喻是上课经常开小差的孩子,而且经常会被同学告状,说他带玩具,下课碰老师讲台的电脑等等,上个月又因为迟交回执一个星期被我批评,直到通知家长,让家长交回执,我才明白这个学生为什么会这样。 好不容易见到他妈妈,我对他妈妈说:“这孩子还算乖,不太调皮,但有时让他干点事会比较拖拉,会经常犯点小错误。”从他妈妈口里,我得知李可喻在家里是公公;婆婆带得多,经常被公公骂,骂了以后也没见效果,下次又犯同样的错误,公公又骂,他就楞那了,没反应。我心里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在学校总犯那些小错误呢?原来是我说多了,他就无所谓了。要使这个孩子找回成功的自信,我必须要换个方法,多从他的角度出发,多和他谈心,在课堂多表扬他。 试想一下,一个在家里都没自信的孩子,在学校怎么会有自信呢?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妈妈离开学校第二天,学生又来告状:“李可喻用湿布玩黑板。”我看了一会,没批评他,反而和他说:“你是想为班集体做事,老师知道,为大家擦黑板是好事,奖你一朵小红花。”他朝我微笑地点了点头,之后的几天都没有同学来告状了。又在一次自习课上,他在认真地做作业,我又说了一句:“李可喻近来进步了。”他自信地朝我看了一眼。我顿时觉得做对了一件很大的事。到现在为止,这个学生已经不象刚开学那样,总是弄点小事情来,而是很主动地融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因为他在老师这里找回了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好好研读的书,只是这每一本书的开启方式不同,但开启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核心的思想,那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成功,也就是教师要坚持从成功中学习的思想。要让孩子感受到成功,就应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并不断给予孩子们成功的反馈,这样才能使他们努力坚持下去,不断取得成功。 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发现并抓住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契机,让班中的每一个孩子在老师期待的眼神中;在老师殷切的话语中;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切实的感受到教师的爱,并在老师给予的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初中语文教育案例故事二 沟通与关爱 【个案情况】 周峰,男,就读于九(4)班。周峰从农村转入我校。他的父亲长期在外经商,母亲是家庭妇女,文化程度不高,在实验小学门口摆小吃摊,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与引导上存在欠缺,放任自流。周峰本人虽在学校能够做到遵守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本人也非常希望成绩能够有所进步,但是由于性格散漫,致使学习不够自觉,成绩始终徘徊在班级中下水平。另外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穿着和所用学习用具明显不如别人,但攀比心理强,所以心理始终处于自卑状态 【心理分析】 1.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性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教育影响学生的性格成长。民主的家庭培养孩子宽容,孩子善于表达观点;宽容的家庭培养孩子关怀,孩子一般富有爱心;专制的家庭造就孩子的软弱,孩子一般依赖性强;放纵的家庭造成孩子放荡不羁。周峰因父母都忙于做生意,缺少时间教育孩子,在孩子青春期最想自由张扬,需要约束管教时,却没有收到约束,致使周峰性格散漫放纵。 2.留守子女和进城务工子女心理问题凸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部分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子女在家独自读书,或是由爷辈看管,或是寄养在别人家的,这些孩子心理缺少依靠,缺乏父母正规的管教,他们就象一根根随风飘摇的稻草,难以找到关爱。而父母一 味的经济满足却养成了他们只重吃穿,只讲哥们排场的坏习气。很多孩子缺乏自控力,无人管教跟随社会恶势力,养成了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的邪恶个性。有些进城务工子女,条件差,由于父母整日奔波劳碌,无暇顾及他们的思想,加上刚进入城市群体,往往会遭受到许多的白眼,受到许多的不公平的待遇,心理上自然会产生许多的不和谐。 【辅导策略】 (1) 作业书写一般,格式不规范。通过详细的分析作业中存在的缺点和漏洞,让他了解自己的缺点所在。通过讲解,使他知道应该如何提高解题能力。同时与家长相配合,督促他自我反思。在平时书写时,监督他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 对数学不够重视,学习缺少动力。为了避免出现偏科,导致成绩不理想与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通过与别的科任老师配合,加强各科作业的检查力度。与家长一起分析问题的存在原因,让家长改变原有的引导与教育方式。通过与家长的配合,制定出合适的作息时间表,并由家长负责监督并实行,使他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3) 由于基础不扎实,粗心,导致考试失分较多。分析这种状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性格使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对题目重视不够且没有足够的做题量,无法在看到题目时对它做出准确的第一反映。通过推荐偏重基础的习题,让他补充自己基础上的不足。同时由于较大题目量的练习,以及做题是家长的监督与约束,使他逐渐养 成细心的良好习惯,这样就能够在考试时抓住较多的分数。这不仅对他的学习颇有裨益,更能提高他的办事能力。 (4) 由于缺少自信,学习时缺少冲劲。通过交流与谈话,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用一种赞赏的方式看待他,使他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从而树立起信心,而不是一味的鼓励。而是让他自己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自己树立起自信。例如参加运动会,他在校运动会上获得跳远和百米赛跑的奖项。通过对自己的肯定,从而使他最自己充满信心,对学习也充满了希望。 【案例反思】 (1) 通过这次一对一的教育,我发现其实很多学生都是非常有学习的潜力的。关键在于适当的引导以及让他树立起自信心,就能激发他向前冲。 (2) 教书育人,重要的是耐心与包容心。要能够包容学生犯下的错误与自身存在的不足,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他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毕竟是孩子,即使表面再坚强独立,内心仍然需要大人循循善诱的引导。而教师就是在学生生命中扮演这样一个角色的大人。我们正是要以这种关爱之心来引导,启发我们的学生。 初中语文教育案例故事三 成功教育是在教育者的引导与启发下,受教育者通过自觉的自我管理,采取符合伦理的行动而达到预期有价值的目的的教育。那在大学生中开展成功教育是否需要,答案是肯定的。人人都想成功,大学生更渴望成功,成功教育的大门理所当然要向当代大学生敞开。大学生开展成功教育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当代大学生对成功缺乏足够的信心。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就业观念,创业观念,苦乐观念等受到社会功利主义思想影响大,难免眼高手低,导致就业不理想,而且,高考扩招,就业压力加大,大学生的成功信心不足。二是当代大学生对什么是成功缺乏正确的认识。西方成功学的误导,西方经济社会极端消费主义,动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影响大学生的行动方式。三是当代大学生对怎样获得成功不知所措。大学生社会化程度低,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对成功的体验不深刻,难以找到通往成功的路径。四是当代大学生盲目模仿他人的成功之道,大学生年轻气盛,幻想成功并崇拜成功人士,尤其是对与自己背景相似的成功人士纷纷仿效,其结果往往是费尽周折以失败告终。五是当代大学生对成功的评判缺乏科学标准。大学生要么对成功期望值过高而对成功望而却步,要么认为成功唾手可得而不愿倾力付出,要么缺乏正确的人生规划而无法挪步,要么是大势所趋而随波逐流。此外,当代大学生整体性格特征心浮气躁,应对失败的心理基础不牢靠。成功教育就是帮助受教育者获得成功而创造各种可能条件的教育,所蕴含的成功教育是 对成功的开化和启迪,其目的是将受教育者引向成功。 猜你喜欢: 1. 初中语文案例范文 2.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 3. 九年级语文教学成功案例 4. 初中语文案例分析范文 5. 教育叙事故事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论文

初中数学是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的,学好初中的知识点很重要,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几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学教学论文篇一

一、引进有效的教学方法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以初中函数的教学为例,初中三年级就开始引入了函数的相关概念。一般而言,学生会根据教科书中给出的函数方程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师也只是把一些公式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一味的数据计算。在这种情况中,学生只能认识到函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根本不知道函数到底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对称轴、截距到底是什么。所以,教师要改进方法,进行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

而数形结合则是一种很好的、能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数形结合也就是教师要根据函数题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形,以便于学生能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数学函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能快速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问题。当然,这也就能有效地为接下来的高中函数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把抽象知识变为了具体的知识。综上所述,教师应在初中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改进、并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进行激励性教育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称赞,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的嘉奖是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就会将学习当做是一件幸福的事。这也就从侧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快乐学习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鼓励别人一句强于指责别人百句”,这是一句英国的谚语。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无时无刻不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谁都不希望自己总是被别人指责。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也应该多鼓励自己的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够毫无顾虑地向教师提问,这样就不会出现因为畏惧而不敢提问的情况。反之,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学生消极对抗教师,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远了。这样的做法既不利于学生初中数学的学习,也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三、寓教于乐的教学

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适当地加入相对应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劳逸结合,实现既在娱乐中学习,又在学习中娱乐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件有趣快乐的事,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例如,针对初中数学书中的几何问题,教师就可以举办一个叫做“辅助线”的游戏。

游戏大致内容是教师将学生分组,并且给出一个几何的图形,让小组思考该如何做辅助线,并且思考一下假若加入这条辅助线,会对解题有什么样的帮助,随后再继续深化,讨论一下加入一条辅助线后,会不会产生另一个新的问题,从而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采取举手抢答的方式,抢答成功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在游戏活动最后,累计分数,得分最高的小组会获得奖励。这种游戏的方式,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加深对函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提高初中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之一。

四、总结

总体来说,初中数学的学习是学生逻辑思维开发的最初阶段,是高中数学教育的基础。所以,教师有必要加强初中数学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以上笔者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做了初步探讨,希望能够给今后初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数学教学论文篇二

一、差别性教学的作用

(一)通过差别性教学,学生更好地成长

由于学生处于不同的知识水平,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并非相同,特别在数学领域,人们在应用推理、判断方面程度是不一样的,有较强推理、判断能力的学生常常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就掌握了,但是那些应用推理、判断能力较差的学生就要花费很久。因此,教师要是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来教,那么好的学生没办法得到更长远的发展,而差的学生也没办法得到提高,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办法是不可取的。所以差别性教学教学有利于改善这一点,从每个学生的突出点出发,根据他们的突出点来制定符合他们成长的教学手段与内容,学生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使学生更加自信

推理、判断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常常热衷于深入地研究难以解决的方面,这些学生在深入研究时能得到自信,要是直接采取同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所有的学生,那样就很难使学生获得自信,会使学生不愿意深入探究难以解决的方面。另一方面,那些应用推理、判断的程度比较浅的学生就因为太多的失败而不再相信自己了,产生放弃的念头,从而使他们渐渐地落后于其他人。因此,通过依据学生水平不同进行教学的方式,能使好的学生深入研究难以解决的方面,使落后的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进步,这样所有的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更加相信自己。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差别性教学的实施办法

(一)从学生的水平出发,有序地分组

通常,学生可以分为三种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是起点高,有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判断程度高的;第二层次的学生是起点一般,但有较好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推理、判断程度较高的;第三层次的学生是起点低的。我们应进行有序分组。有序分组的过程中应关注下面三个方面:首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突出点是什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应好好交流。其次,有序分组应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不可只依据卷面测试结果来区分学生,分组应该是具有伸缩性的而不是硬性的。卷面测试结果属于有序分组的一部分,学生了解自身的状况,有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应理解他们,不能忽略他们的内在想法,这样他们才会相信自己。待分组结束后,我们要进行差别性教学。最后,教师在看待不同组的学生时,应一视同仁,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二)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我们要考虑到所有的学生,将差别性教学深入应用在课堂上。1.引入新的内容。数学的内在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可以回忆学过的内容来引入新的内容,此时则通过第三水平学生去回忆学过的内容,使其加深印象。第二层次的学生则解决新的内容的引出,第一层次的学生则完善第二层次的学生的内容。2.解说新的内容。解说新的内容时要考虑到第三层次的学生,循序渐进。3.课上操练。结束新的内容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操练,第一层次的学生比较得心应手,教师则让学生操练转变形式的习题,可以给第二层次的学生比较有难度的习题进行操练。另外教师要认真对待第三层次的学生,提供难度小的习题有助于他们加深记忆。

(三)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安排的任务有所不同

安排的任务要使学生可以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而有助于他们的成长。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多安排统合性较高的习题,加强他们的处理数学问题的规则和程序,使他们挖掘习题中那些数学处理的规则和程序。第二层次的学生,主要学会普通的题目和一部分难题的思考方向。第三层次的学生则重复做题,做很多的习题来巩固基础。

(四)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评估的方面有所不同

因为学生的核心目的有所不同,所以要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举个例子,教师依据水平不同的学生,应把考试题目进行区分,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做不同的题目。第一层次的学生重点做难题;第二层次的学生重点则是中等题目,外加小部分难题;第三层次的学生重点放在基本的题目上,外加一小部分中等题目。那么,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范围内得到进步。

三、总结

差别性教学是根据从实际出发来解决问题的哲学思路来进行的,该方式可以一对一地处理学生遇到的困境,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鼓励学生学习,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助于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协调与进步。

数学教学论文篇三

一、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提问

1.问题必须要有思维容量。

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提问是失败的,只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拓宽了他们的思路,才能够提升其探究能力,引起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即使学生回答问题偏颇,即便是并非尽善尽美,教师也要表扬其优点,给予赞美,加以挖掘。面积求出来之后,斜边AB上的高如何得出?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求直线y=2x+3、y=-2x-1及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就把问题由一条直线转化为两条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2.锻炼提问的技巧。

问题的提出也有优劣,掌握提问方式,提高问题的质量,抓住学生的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会顺利地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想学”,教学语言风趣

美国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幽默的教师,这样学习氛围轻松愉快,这一点是促使学生“想学”的主要因素,什么学科概莫能外。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综合修养。其中一点,要语言幽默:幽默是伟大的智慧,是教学的润滑剂。比如,我向学生提出分析这个“数”字,由“米女攵”构成,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你只有学好了数学,你毕业以后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才可能有钱买米吃,才可能找到女朋友,那么这个“攵”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更凸显数学的重要了,就是以手持杖或执鞭责打学不好数学的人……这些生动形象的解说,不胜枚举,当然还需要教师表情、语调等的配合。

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训练要充分唤起学生的主动性。讲例题,让学生自主审题,题目给了学生就可以,然后读题、审题、解题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有了问题,反复推敲“个体参悟”,不行则“同伴互导”,再不行,“教师解难”,即使是“教师解难”,一样不要急于递给答案,教师应对学生逐步启发:问题里涉及什么概念?用什么公式才能表达这一规律?问题解决了,还有没有别的解题方法?学生养成思维训练的习惯,随着综合能力的提高,课堂上随时就会有智慧熠熠生辉了。

四、总结

总之,数学是培养人的创造性素质的最佳途径,成功非一日之功,我们教师要为教育竭尽微忱,为学生终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时能够不断获得发展。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的数学教学论文内容,欢迎查看!

一、注重概念教学理念的创新

(一)以适学情境的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理念方面,教师应改变以往完全将概念教学集中在抽象的教学材料方面,可适时引入一定的情境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具体实践中可引入相关的数学 故事 或数学趣闻等。如关于数学概念的形成,可引入“杨辉三角形”概念的提出或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过程等,也可将国外许多如哥德巴赫猜想或象棋发明者塞萨的 事迹 等内容融入课堂中,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内容为例,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为学生讲述笛卡尔的故事,笛卡尔通过对蜘蛛结网的观察而推出由点的运动可以形成直线或曲线,进而得出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此时学生便会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产生一定的求知欲望,既增强了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能够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

(二)注重对概念教学“形式”与“实质”关系的处理

教学中的“形式”可理解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相关概念与定理,而“实质”为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如关于代数式教学过程中,不必对代数式给予更多繁琐的定义,其会为学生带来更多抽象性问题,可首先在概念引入前列举相关的代数式使学生从中体会代数式的内涵。再如,初中数学中的乘法公式教学内容,只需使学生理解字母a与b即可,不必要求学生完全进行文字叙述,如(a+b)(a-b)=a2-b2,对括号内项特征掌握后便能理解该公式,当面对其他如(a+b-c)(a-b+c)类型题时,学生能够直接通过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对其进行解答。另外,在其他内容教学中如平行线判定或方程教学中也需注意“形式”与“实质”关系的处理,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实质性的训练。

二、对概念教学内容的创新

现阶段,大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体系上仍存在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现象,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及教师的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所以需改变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具体创新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把握教材整体内容与概念层次特征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内容本身具有螺旋式上升特点,无法一次为学生所理解,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相关概念进行整体把握,并注重各部分概念能够层层推进。以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绝对值概念为例,教材中对其定义为正数绝对值为其本身,负数绝对值为其相反数,而零的绝对值仍为零。若单纯依靠此定义,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教材内容中又对绝对值概念提出其主要为原点与此时数的点的距离,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绝对值概念。而在二次根式教学内容时,教学内容又涉及到绝对值概念,学生可将开平方运算联系到绝对值,领会概念的实质。因此,实际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在掌握教学内容整体的基础上按照概念层次性特点进行教学。

(二)概念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数学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将习得的概念与规律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促进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然而大多数学教师为防止信息丢失,对所有的概念内容在讲授中面面俱到,如在学生未练习应用因式分解概念的情况下,便将因式分解可在哪种数系范围中进行或具体分解为哪种形式等进行系统讲解,但是学生尚未掌握前一部分概念的应用便涉及更多内容,很难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因此,要求教师在概念知识教学中应在保证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适当取舍,使学生能够边学边用。

三、注重 教学 方法 的创新

素质 教育 的推行更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往教学中过于陈旧的教学模式很难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在概念教学中改变以往“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

(一)对数学概念本质的揭示

概念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引入需考虑到素材的选择问题,避免造成数学概念内容失去自身的层次性特征与连续性特征。以函数的概念为例,若从字面概念定义,可引入x,y两个变量,在一定范围中y都存在与x值相对应的确定值,此时y为x的函数,而x为自变量。此时,教师可将生活中的摩天轮运动引入其中,提出假设学生坐在摩天轮上,运动过程中与地面高度会存在那种变化,不同时间内高度能否确定等,学生便会寻找相关的函数数学语言去分析摩天轮运动时间与高度存在的关系,以此使抽象化的函数概念具体化,通过对事物本质的揭示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增强。

(二)对数学教学信息的概括

数学概念本身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具有极为明显的抽象特点,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使概念中的内容特征与表现规律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对信息内容进行概括,这样数学概念将更为清晰。例如,数学教学中引入摩天轮旋转实例,其旋转的时间与高度本身存在一定函数关系,且保持相互对应。通过学生对摩天轮旋转特征的描述,找出与时间相对应的高度,这样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将会完整的概括出函数的概念,习得函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概括能力。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避免脱离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自然掌握数学概念。

四、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数学教学手段受到一定的冲击,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引入更具形、色、声等特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原本较为枯燥的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并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

在教育心理学内容中,提出学生 抽象思维 能力的培养要求采用直观教学的方式,无论在数学概念掌握或数学知识结构形成方面都需充分发挥教学中形象直观教学的应用。而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并未注重引入更加生动的教具,不具备可感性,所以可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引入,将较为抽象的概念以及图形参数等融入其中。例如,平面几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绘制,将整个过程向学生展示,这样关于平面几何的相关概念与图形都可为学生所理解。

(二)课堂演示与实践过程的结合

多媒体手段应用过程中,在课堂演示方面需由教师操作完成,可使关于数学概念的电子课件利用教学网络向终端屏幕传送,讲解的同时应向学生提问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对学生学习情况给出适时的评价。例如,关于平面几何中“圆”的概念,讲解过程中可将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在屏幕中画出,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概念对圆的画法进行描述,并实际操作验证。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数学概念自行画圆,对于完成情况较好的可在屏幕中体现出来,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促进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作者:陈建芳 单位:昆山市周庄中学

一、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与基本原则

要想让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准确把握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和基本原则.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2)以问题为核心的原则.以问题为核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是实施问题探索教学模式的源头,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决定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原则.(3)以情感为依托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和谐的课堂师生情感关系,对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1.准确把握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

任何教学方式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都必须要遵循课堂教学中学生实际的认识结构才行.不然的话,就算再好的教学模式,也是不可能获得良好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学生实际的数学认知结构是整个问题探究模式的出发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有准确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2.注重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是整个问题探索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也是该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时,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并运用多种方式,将要教授的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思维模式下自主学习,真正遵循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建构数学—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例如,在讲“相似形”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用多媒体播放埃及的金字塔,让学生观察大小金字塔的外形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这个问题情境,教师可以设置如下两个问题:(1)根据相似形能否测出大金字塔的高度?(2)相似形各边比例是否相等?各个对应的角是否相等?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答.通过教师创设的这种问题情境,再由学生自主去探索,这种让学生亲身去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 反思 的过程,就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在探索中学习的快乐,而且这种模式也能使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都得到较好的落实.

3.探索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进行探索、讨论和交流,这就使学生只有在态度上真正接受、喜欢和参与,才能使相关的讨论或探索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学生的情感态度对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有重要影响的,也是教师需要认真去关注的一个问题.教师在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采取各种方式在课堂上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师生情感关系,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总之,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进行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初中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如何开展的问题,无论采用探究什么形式和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扬长避短,最终使数学教学优点发挥到最大化,让这种探究模式成为教学的主流,让数学教学发展得更好,这对今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权 单位:江苏沭阳县马厂中学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范文一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主要元素,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基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既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进行判断、推理、计算和证明的依据,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常常离不开数学概念。只有真正掌握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才能把握数学的知识系统,才能有正确,合理,迅速地进行运算,推理和论证。因此,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体会蕴含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概念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益的关键。

二、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感知概念的表象等方式,进而理解概念的本质,初步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重点指向的是学生学习概念内核,最后达成运用概念,巩固、拓展的环节。

2.教育心理学理论。布鲁纳认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将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个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的可怜的寿命。因此,概念教学必须返璞归真,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概念的现实原型,概念的抽象过程,数学思想的指导作用,形象表述和符号化的运用等多方位理解一个数学概念,使之符合学生主动建构的教育原理。

3.数学教育学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要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决不是以让学生学会概念为终极目标,而是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生成和建构数学概念,更要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获得全面的发展,从而促进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概念生成教学的案例研究

笔者以浙教版八年级上册《中位数与众数》为课例进行了一次尝试,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但能使学生逐步掌握概念本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探究与合作的无限快乐,感觉到自己精神,智慧力量的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效率提高。

本节教材是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统计初步第三节,它是上节平均数的延续。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本节课的重点在于众数与中位数的求法与应用;众数与中位数概念的形成与定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应用问题的能力。学好本节课,也将为本章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概念教学的核心是“归纳”: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家的思维活动的线索揭示出来,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作载体,引导学生分析各事例的.具体属性、抽象概括出本质属性、归纳总结得出数学概念等思维活动而获得数学概念。我追求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式学习,主动建构,必要变式训练,重过程也重结果。

1.创设问题情境,揭示数学概念来源

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启动学生在允许的条件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比较,抽象,概括,假设,验证和分化等一系列的概念形成过程,从中学到研究问题和提出概念的思想方法,在获得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数学概念首先要有十分相关的感性材料,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是有实际意义的,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所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本质,还能促进数学直觉的形成,数学思维的发展,更能促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运用有关的数学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

2.提供探究任务,明晰数学概念内涵

为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表格呈现出“众数、中位数”意义。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就可以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利用别的数集验证或纠正猜想,使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由此让学生熟悉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体验克服困难的兴奋与团结协作的价值。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积累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概念的的教学中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这种过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丰富的感性材料,所以数学概念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的。

3.回归问题原型,实施适度变式训练

在教学中可借助富有探究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尝试中亲自体验数学概念,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对概念的理解,逐渐认识概念本质。为了巩固学习成果和检验迁移水平,我们将情境改造,形成“貌似神非”和“貌非神是”的新问题,加强变式训练。为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直面数学困惑,置身于渴望解决问题的情境之中。

4.通过自主评价,深化数学概念理解

通过自主评价,促使学生反思他们的体验和获得的知识等,提高反思性学习的能力。计算平均数的时候,所有的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成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的优点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特别关心的一个量,但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四、几点思考

1.学生自我表述概念时必须准确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数学概念是用科学、精练的数学语言概括表达出来的,它所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必须确定,无矛盾,有根有据并合情合理。所以概念形成之后,应及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加深对概念的印象,促进学生内化。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表述概念,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教师必须做好引导工作

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应对学生提供多大力度的干预,其分寸较难把握。探究活动与巩固操练的时间如何安排,如何将“接受式”与“活动式”有机结合彰显各自的优点,教师必须做好引导员,引导学生去感受概念引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概念的抽象;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的“数学化”来培养语义转化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在概念的定义中进行科学的归纳;引导学生在概念的应用中深化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概念的价值,从而让课堂有机、有序、高效地达成目标。

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对概念的理解透彻了,就能认识到数学的价值,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新课标对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优化教学设计,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本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范文二

初中教学是一门纯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从正负数的引入,数域的拓展开始,接触的是比小学数学更为抽象的内容。由于它的纯基础性逐步凸现,学生感受到的是比小学数学更枯燥无味的内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45分钟的课堂效益,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变乏味为有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长期以来,一直是初中数学老师孜孜以求而探索的问题。本文从我教学中的实践,谈及数学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启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搞好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一 、运用实验方法,利用学生求新心理,上好入门课

对于初中学生,虽然在小学学过数学,但初中数学则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入手,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极其抽象的内容,因此,上好入门课,是学生学好初中数学的基础。学生走进校门,教师就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求新心理,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一些活动、有趣的自然现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正负数的引入,除了教材上的温度计、海拔高度之外,我还让学生自己设计了一些相反意义的量,如从岳阳到武汉和株州都是200公里,但一个往北一个向南,数学上怎样记叙?等等,这些仅靠在小学数学学过的记数方法已不能正确地反映,很自然的就引入了负数概念,这些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题能得到合适的解决,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数学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在抽象的数学世界探索奥秘的兴趣。这样,同学们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明确的求知目的进入到了数学课的学习中。

二、运用电教手段,利用学生的求趣心理,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到枯燥而导致厌学,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到新奇有趣的情境中,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难题,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一些能用数学知识解释的自然景观,数学史方面的奇闻轶事,设计一些有趣的演示或学生探索性的小实验就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知奥秘,获取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我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形象生动,新颖独特地将学生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讲“圆”这一节时,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讲“求平均数”这一节时,我首先给同学们放了一段我国女排与古巴女排的比赛录象,其中有宋世雄的解说:“平均身高”,“这个平均身高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有没有很简单的计算方法呢?”随着这个问题的提出,我把每个队员的身高都写出来,同学们身临其境,进入了积极的思维状态,但同时也出现思维受阻表情,对出现的问题产生了“迷惑”,于是我抓住时机,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答的“迷”。这样同学们带着具体问题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进入了新知识学习。用这样的方式上课,把学生的学习情绪从一开始就引入最佳状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寓知识于趣味之中,令学生信心大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从生活实例引入,结合实验、活动,辅以电教手段,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程度。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强,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就强,反之则弱。因此,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让学生有活跃的思维,所授知识通过学生大脑的思考和筛选,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的知识时,注重教学方法的艺术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思想活动围绕着所授新知识而展开。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教材对学生永远不是从外面灌进去的,学习是主动的,它包含着心理的积极开展,决定学习质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对于这些童心极重的初中学生来说,一个小球在讲台上滚动一下也会觉得有趣。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于发生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往往会产生直接的兴趣。因此,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辅之以电教手段,既能提高其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已学知识,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讲“圆”这一节时,我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车轮要设计为圆形?设计为多边形是什么结果?”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同时唤起了他们探知究竟的欲望,我抓住这一时机,导入新课,给出圆的定义。同时指出,正是因为轮周上每一点到轮轴的距离相等,车轮在运动中才没有震动的感觉,于是同学们带着问题积极主动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四、巧妙开导,巧讲、精练,给学生以主动权。

教学活动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积极的活动,自动的学习才能达到目的。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在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上。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如在讲“勾股定理”这一节时,课前我准备了一批教学卡片,引入新课后,我介绍了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就证明了这条定理,引发了同学们的自豪感和好奇心,接着利用教学卡片与学生一起拼出各种能证明结论的图形,在不知不觉中就引导学生对定理进行了证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对知识的领悟会更透彻,对问题的体会会更深刻而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应该精心策划每一堂课,创设一定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兴奋状态。

总之,提高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一条基本教学原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必须抓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中心环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的责任不是帮助学生把锁打开,而是交给他开锁的钥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完美的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如果能让学生对数学科产生比较稳定的兴趣和爱好,那么只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能用所学有关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他们的大脑就立刻处于兴奋状态,进入接收知识,发展思维,锻炼意志的最佳时机。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心灵得到科学的熏陶,艺术的振撼,从而不断发展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就必然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教学案例论文

音乐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表现和享受音乐的过程,音乐作为特殊的艺术学科,只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体验。下面是有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欢迎参阅。

这一学年我担任的是初中部七年级(133—136)和八年级(129—132)八个班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 ,音乐教育教学每年都反反复复,但在每年反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却有着不同的收获。现将这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音乐是最擅长表现情感、以情动人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给人自由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乐曲,或许几分钟之内使你获得几星期苦思冥想的东西;或是衬托出一个美好的幻想;或是寄予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片灼灼的情感……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 ,会在心灵深处留下美的烙印 .音乐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得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二、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让学生从“要我学----我想学----我要学”这一过程进行转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对教材的目标进行了设定。并根据初中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安排了本学年的教学计划,精心编写了各个年级各个课时的教案和导学案,配合学校强势推进教学改革。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一方面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一些适时有效的设问,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实物展示与课件相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在课堂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三、本学年除第一单元是唱歌课外,其他单元不是创作就是器乐或欣赏,比较枯燥难上,学生的兴趣也不太高,教学比较难开展。我就大胆的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表演,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有了提高,课堂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复习四分音符时让学生用“走”来感知;八分音符让学生用“跑” 来感知,这一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四、配合学校政教处,成功的举办我校第二届“花样年华”艺术节,并成功出演节目——吉他独奏《爱的浪漫史》。此次艺术节的文艺演出活动给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潜能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使他们懂得团结协作的巨大力量和重要性,同时也得到广大师生及各界社会人士的好评,还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了我校的形象。

五、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下电脑音乐。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网查找有关教育工作站,并精心创建了自己的音乐博客与各地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很好的学习和交流。

当然,我在教学工作中也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主要表现为:

1、课堂教学不能针对8个班学生实际,缺乏“备学生”这一必要环节。

2、忽视与个别班级学生的交流,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但我会尽最大的能力和努力改正不足的地方,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关注第二课堂。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课堂观察不仅是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以及准确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依据。

初中生既不象小学生那样对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不深,遇事经常会破涕为笑,也不象高中生那般老练,遇事有自己的主张,他们往往是既懂得一些事理,又不能彻底了解,缺少一种情感意志上的自主调控能力,较多地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支配,表现出情感和意志的相对脆弱。面对挫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还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因此,我觉得以下几点对我启发很大:

1、营造和谐、轻松、有序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应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变化,用亲切、幽默、诙谐、委婉的言语或技巧营造和谐、轻松、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

2、创新教学应从学生音乐创造天性和实际经验出发,循序渐进

音乐可以不依赖谱而存在,音乐是生来就有的。对于他们来说,哼唱比写谱容易得多。如果要求缺乏感性经验的创作,势必会扼杀他们的创作兴趣,影响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的识谱经验,从感性到理性,先让学生哼唱,再引向对比学习,较好的落实了“双基”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从一个学生到每个成功的创作,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的音乐创作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的特殊性。

3、开放教学过程,实施生成教学

课堂教学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位教师在课前都不可能完全预测课堂上所要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们有迅速捕捉到学生输出的各种信息,随时反思,随机应变,这种能力。传统教学以教学过程的“程序化”。课改倡导“开放教学”,倡导实施“生成教学”。本案例把定位转变为“以生成为本位”,不只是忠实的实施课前所制定的计划,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使教学过程有明显的变化,有所提高。

4、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生

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与引导,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案例中委婉地指出了他的错误,因此,他能非常乐意的接受。同时,教师把他的闪光点放大,引导其他学生像他一样来进行编唱,从而使他获得了自信,欣赏换成了指责、批评,我想我们都将会看到另一种情景:他肯定会有逆反,对课失去兴趣。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来讲,需要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我有信心我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

1、 以音乐为主线,合理组织、整合教材内容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主题式的,如“世代相传的民歌”、“欧洲民间歌舞音乐”等,每个主题为一个单元,划分为音乐人文、欣赏、歌唱、创作活动、音乐常识等几大版块;同时,每学期的单元主题都相互对应承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当以音乐为主线,紧紧围绕本课音乐人文的主题,把听、唱、表演、知识等各版块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堂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情绪流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同时,注意各学期教材平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音乐人文的导入、过渡与小结,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也为新课做好铺垫,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2、 抓住音乐的基本元素,把音乐的手段综合运用于各个教学版块

虽然教材中每课都分为听、唱、表演、常识、探究等多个版块,但我们在处理版块教学中不能孤立地使用这些音乐手段。例如在欣赏教学中,除了听之外,加入节奏模仿、声势律动或歌唱;在歌唱环节中强调听觉先导、动觉切入;用欣赏浏览的方式引出音乐人文或回顾小结---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教学版块中综合运用各种音乐手段,都能明显地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对旋律的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用音乐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与交流学习

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方式有许多种,最多的是语言交流,而教师应当善于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把握适当的机会,使用音乐的语言进行特殊的交流,使学习和互动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节奏模仿、歌唱接龙,不需要唠唠叨叨的说教与谈话,让学生跟着教师拍击的节奏,进行即兴模仿;教师唱上一句、学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学生相互接龙;这些亲切而随性的方式,能够鼓励和带动学生更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音乐的乐趣与合作的默契

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切还只是个开端,今后的工作对于我而言,将是充满挑战性和意义性的,我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去学习、去观摩、去实践,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记得在去年的一次市级培训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江苏省音乐教研员潘丽琴老师的精彩讲座《音乐学科大单元教学之what why how》。潘老师对于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深刻独到且严谨科学的理解和思考,令我印象深刻。 近期,省市教研部门正在组织中小学音乐学科的单元教学设计征集活动,为了更好地参与本次活动,笔者也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笔者比不了潘老师的高度和深度,仅想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思,也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来聊聊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为什么要开展单元教学? 1.从学生层面,单元教学是指向核心素养,开展深度学习的需要。 回顾我们以前的音乐课堂教学,通常都是一节课学习一首作品,也就是所谓的“一首歌主义”,课与课之间往往鲜有联系,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碎片化、浅层的。 单元教学则要求我们指向学科的核心素养,去通过一个单元的系列学习,获得关于本学科的某种核心思维,核心概念和能力。 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是我们帮助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材料和手段,我们的目的是“教能力”、“教素养”、“教方法”。 学生经过这样的单元学习以后,遇到与本单元类似的作品,会进行类比、迁移,能够自主地进行分析和学习。 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深度的学习。 2.从教学层面,单元教学是更新教学理念,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下面这张图是我无意中在网上看到的,觉得可以表达我的想法和观点,就不赘述了,就以此图来说明吧! 3.从教师层面,单元教学是培育课程意识,提升专业素养的需要。  “大单元教学”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就音乐学科而言,北京、上海、浙江早就已经行动起来了,相关的案例、论文数不胜数。其他学科更是早就行动起来了。如果你翻开2022年第1期的《江苏教育》,你会发现里面有一半以上的教学教研文章都跟“大单元教学”有关。 早在去年上半年4月份,本市初中音乐基本功比赛中的课堂教学比赛模块,就已经要求按照单元教学的模式进行设计和展示。今年即将举行的高中音乐基本功比赛,在课堂教学这一块,也是要求按照单元教学的模式进行设计和展示。可想而知,明年的小学音乐基本功比赛也很有可能是同样的要求。 所以,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大单元教学的时代来了,这是一次涉及到所有学科的、从理念到模式的、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的、深刻的教学改革。 单元教学要求我们学习统整教材,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站在学生素养发展进阶的角度去思考课程,思考教学。 单元教学对于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如音乐分析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反思能力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一种时代潮流下的推动和迭代。 二、单元教学是什么? 1.专家观点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中提出:深度学习倡导单元学习。它要求教师建立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教材,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科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环环紧扣,使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可培养、可干预、可评价。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主动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二度开发。  潘丽琴老师提出:音乐单元学习主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而提出的。为了避免“就教材教教材”“就作品论作品”的倾向,教师可结合音乐教材特点,梳理教材脉络,根据学生在不同学段应达成的音乐学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确定单元学习主题,预设单元教学目标及课时目标,注重问题驱动,提出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并设计教学结构、流程、实施要点及反馈评价,增强学生音乐学习过程的情景性、体验性和生成性,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2.概念厘清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单元教学”的理念,笔者有必要帮助大家首先理解两个概念: 概念一:单元      老师们心目中的“单元”,一般是指音乐教科书上按照人文主题组织起来的教学单元,而现在提出的“单元教学”是指具有共同内容特征,可以自为一组、自成体系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单元。 潘老师在《单元学习:探寻课堂教学新样态》中指出了单元教学设计的三种思路:一是按照教科书中的主要内容确定单元学习主题;二是按照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确定单元学习主题;三是按照真实情境跨学科确定单元学习主题。等等。 概念二:大概念 简单来说,“大概念”是指一个学科领域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学科内容。潘丽琴老师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去遴选“大概念”: (1)从课标、课程目标或能力指标中发现; (2)从教材内容构成中找出关键字、关键词或标题; (3)教材内容所表达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或审美情趣; (4)科基本原理、原则、理论、模式及其应用; (5)教材主题内容与新议题的关联、隐形知识; (6)教材主题内容与日常生活应用的关联。 例1:单元教学设计《“多彩的民族音乐”单元——走进蒙古族》的大概念:多彩的民族音乐是在各民族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文化中产生的。 例2:单元教学设计《探美·品韵·传承——走进中国民歌》的大概念:中国民族音乐有着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 三、单元教学怎么做?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中提出,开展音乐单元学习有四个重要环节:1.选择单元学习主题;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设计单元学习活动;4.开展持续性评价。 本次省市教研部门组织的单元教学设计征集活动要求共分为八个环节: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2.教学背景分析;3.单元学习目标;4.单元教学主要过程设计;5.单元学习效果评价;6.单元教学设计特色说明;7.课时教学过程;8.单元教学反思。 下面,笔者就聊聊自己对1、4、5三个环节的思考和认识: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第一点要求旨在让我们要懂得“理论依据”的重要性,理论依据是我们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思想观念基础或出发点,在设计之前要从理论上去论证合理性,必要性等。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寻找:1.中国学生核心素养;2.音乐课程标准(2022版);3.音乐教学法理论;4.国内知名专家、音乐教授的观点等等。 例1:民歌类单元教学设计 理论依据1 著名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应该用民族音乐的母乳喂养儿童的灵魂。 理论依据2   谢嘉欣教授在论文中提到:民歌是我国音乐艺术的象征。 理论依据3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在社会参与的责任担当 方面提出: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单元教学主要过程设计 本环节主要包括课时安排和单元教学过程,包括主要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建议可以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如下图: 当然,这种设计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完全可以有自己个性化的设计,上图并不是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3.单元学习效果评价 从方式上来看,大单元教学设计提出了“持续性评价”的观点。 什么是“持续性评价”呢?持续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所谓持续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 例:《缤纷舞曲》单元学习评价 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单元教学设计都像是一个小课题。诚然,要想彻底深入地了解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并付诸实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一个慢慢摸索内化的过程。 马可·扎克伯格说过,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想清楚,只有做起来,目标才会越来越清楚。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如果我们能立刻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试着去了解、去思考、去实践,那么,也许我们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教学天地,我们的教学教研也必将更有深度和效度。 让我们一起加油!

音乐教师年终工作总结优秀范文5篇

本学年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喜好和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喜好与追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师年终工作总结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更快更好地培养优秀教育人才,加快温州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模范带头作用,经温州市教育局审批,挂牌设立了“温州市赵蓓莹音乐名师工作室”。经过音乐教师本人自荐、学校推荐,再由温州市教育局对申报教师进行全面考核,最后确定工作室学员:林少燕、林美春、周文辉、陈珺、陈君侠、王小英、苏少芳、温笑梦、金一好,共9人。

一年以来,本工作室以名师和导师为专业引领、网络平台为主要依托、课题研究为重要载体、教学研讨为主要内容,相互合作为主要方式,在温州市教育局“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自主开展系列教研教改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我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的研究,努力使之成为音乐教师交流思想、智慧互动的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现就有关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工作室确立了总体规划,明确本工作室研究方向、工作目标,统一认识。根据工作室规划,结合学员实际情况,每个学员作出了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在工作室活动中进行宣读。督促学员认真对照“名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要求和条件,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大家共同探讨,并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建立起每月一次学习研讨的工作制度,采用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工作室成员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学科的前沿理论与课程改革理论、熟悉新课程背景下编写的相关教材等,领悟其精髓,交流心得体会,实现充分的知识分享,并填写好每次活动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表。同时,及时撰写好自己的个人学年度研修小结,准时上交。工作室还建立了相关档案,包括研究文本资料、学员个人档案、工作室博客及各种研究活动简报等。

二、学习交流促提高。

1、强化学习,提高认识。

当今社会是科技高新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终身学习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本年度,工作室的每一次活动都将学习交流列为重点内容,给成员们提出了“每年读四本书”的读书要求,并撰写一篇不少于20__字的教育专著读后感。主持人也定期为工作室成员推荐、赠送理论书籍和研究刊物,带领工作室成员走进先进的理论前沿。在这一年中,尽管大家都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但都自觉主动地认真按照工作室要求完成任务。除了坚持自学外,在集中学习活动时,大家都认真守时,围绕学习主题,客观审视教育教学现象,反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取得一定的成效。

2、专家讲座,提升素养。

3、与“温州市李逸萱音乐特级教师工作室”交流。

名师工作室是温州市学科精英的代表,小学音乐学科与中学音乐学科之间更是唇齿相依、相互渗透的。为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本工作室与“温州市李逸萱音乐特级教师工作室”两度开展教学交流活动。主持人赵蓓莹老师在活动中开出《爵士乐》《学堂乐歌》两节课。李逸萱、钱瑞华、沈珠琳等老师给予精心点评,其他学员也都纷纷各抒己见,思想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融合中生成。在相互交流、互相促进中达到智慧资源共享。学校无界、心灵无界,名师工作室和谐地交融成长。最后,李老师还为大家做了有关借班上课方面的讲座。

4、扎根课堂,发挥辐射。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离开了课堂,一切研究与学习对于一名教师来说都成了空话。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四十五分钟里享受优化、高效、充满人文关怀与教育智慧的`课堂教学,名师工作室责无旁贷地承担着研讨、示范的角色。4月初的集中活动中,苏少芳和金一好两位老师开出两节高中音乐课,分别为《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和《文人情致——古琴艺术》。课后的研讨评课活动中,既有理论的支撑,又有案例的剖析,有主题、有思考、有争论、有困惑,更有喜悦与收获。6月的集中活动则与文成县音乐教研室联合举办,为期两天的活动,既有专家讲座,还有课堂教学展现。在文成县实验二中开出两节音乐课《电闪雷鸣波尔卡》、《惊愕交响曲》;在文成中学开出两节音乐课《流行风》和《乐坛新曲》。前来参加教研活动的的文成县中小学音乐教师六十余人。无疑这是一次有创意、有实效的教学研讨活动。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学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同时在探索高效有创意,凸显新课程理念和有音乐学科特色的优质音乐课堂教学形态方面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引领。除此之外,我们工作室还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以及“流行歌曲进课堂”的尝试。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我们采用书面材料在博客中交流以及录像课的形式。交流让大家感受到了理解与释放的快乐,交流更是让每一位老师的研究素养实实在在地获得提升。

5、建立博客,资源共享。

网络的方便、快捷、高效已被所有教师认同,许多教师喜欢并接受网上学习方式。自工作室成立以来,我们已开辟了“温州市赵蓓莹音乐工作室”博客,博客分为“学员风采”、“音乐鉴赏教案”、“理论学习”、“工作室活动”、“备课资料”、“教育感言”等专题栏目,及时上传了相关的文章。工作室日志不断更新,逐渐被教师们所关注、所认同、所喜欢,短短两个月,点击率已逾万计。名师工作室博客的成立,拓宽了工作室成员的交流渠道,也为本工作室与外界交流搭建了桥梁。

三、研究成果初步显现。

一个优秀团队的形成离不开每一个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在这个温暖的“家庭”中,大家感受到了团结互助的快乐,感受到了同伴欣赏的幸福,成员们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同时不断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20__年度,本工作室成员通过反思自己及他人的教学行为,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林美春:论文《农教津贴、绩效工资——撑起农村教育的蓝天》获省优秀奖;市级公开课《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温州市20__年度教科规划课题《案例教学在《化学》必修模块中的应用研究》三等奖(参与课题);获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林少燕:指导的校园剧《我们的花季》获20__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校园剧比赛二等奖、市一等奖;获温州市初中艺术备课组艺术基础知识终结性测试命题竞赛一等奖;担任市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评审专家、市小学音乐名师与特级教师推荐评审专家、市教学案例评比评委;被聘为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教育实习指导师,共指导5位大学生;县级公开课《惊愕交响曲》;校级讲座《越剧流派赏析》。

陈君侠:课题《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实践》区级立项;论文《表现性评价在音乐教学中的探索》获市二等奖、论文《关注高中“交响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获区二等奖;为瓯海区第二期音乐骨干班学员做《音乐鉴赏有效教学的思考》专题讲座;在瓯海区名师培养对象送教活动中做出《我和我的祖国》合唱公开教学、县级公开课《流行风》;校级公开课《醇厚的中原韵》;在瓯海名师培养对象考核中获优秀;获校级先进教师称号;辅导的学生节目参加区艺术节多次获奖。

王小英:市公开课;《牧场上的家》;《无法预约的精彩——一堂音乐公开课引发的思考》获龙湾区教学案例评比二等奖。

苏少芳:获温州市初中艺术备课组艺术基础知识终结性测试命题竞赛三等奖;教学案例《自信,从欣赏课开始》获县三等奖;辅导的学生节目参加市艺术节比赛获三等奖、县一等奖;校级评课1次。

陈珺:县级公开课《电闪雷鸣波尔卡》;校教科研大会专题发言1次;《奇思妙想——为学生插上音乐的翅膀》入选校《尝试集》。

金一好:县级公开课《乐坛新曲》;校级公开课1节、评课1节;辅导的学生节目参加县艺术节多次获奖。

回首一年来走过的道路,我们深感充实与快乐。内心充满感激,感激市教育局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在压力中产生动力;感谢这个有思想、有凝聚力、有生命活力的团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分享智慧与快乐,在进取奋斗中幸福成长。

下一学年工作要点:

20__学年,本工作室的工作总体目标是: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内功修炼,提升科研水平,形成教学特色,服务一线教学,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扩大辐射能力。我们将借助名师工作室这一核心平台,努力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引领音乐教师真正走上一条充满生机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整体提高我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1、博客建设。要把“温州市赵蓓莹音乐工作室”博客更新页面、补充子项目,完善上传的内容。

2、教学专题总结。要求各个成员回顾、反思一年来在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方向、下学年度的个人成长目标等。进一步完善填写“温州市名师工作室学员手册”。

3、以读书为载体,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养,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做出典范。进行读书心得与读书笔记交流。

4、工作室成员外出学习。初步意向是去宁波,聆听省特级教师黄伟平的教学指导及参与宁波市的音乐教研活动,开阔眼界,为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努力。

5、继续邀请专家讲座,了解音乐教育的前沿信息和先进教育理念。

6、课堂教学研讨。每位工作室成员都应准备一节示范课、一场小型专题讲座,进行教学观摩、互动研讨。力求把课上“实”上“活”,上出各自不同的风格。

7、年度大型汇报展示。计划在明年5月与市音乐教研室联合召开年度汇报会,邀请各县市区优秀教师与会交流研讨。

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对高中音乐的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教学,使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高中音乐教学的新理念和教学特点,我将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大胆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对乐曲及相关新知识的主动获得和检验,进行音乐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通过学习和实践,有了很多感受与反思,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想教给学生很多内容,觉得必须用很多语言才能将作者生平、作品风格等等讲述清楚,结果我说了很多,学生听进去的却很少,最后根本总结不出学习重点。可以说是费力不讨好。这主要是我的教育理念还处于教师是以教为主的旧理念、旧思想。通过对新教学改革理念的学习,我将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授课为主,转为学生本位,按照学生所喜欢的手段方式进行教育。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有了兴趣,就迈出了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时更大程度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呢?

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将改变上来就介绍作者、作品、创作背景的传统流程,换位教学,让学生通过视频,通过阅读书本自主学习、归纳总结视频与书本的知识,即减少了枯燥的讲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总结知识的能力。转换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教学模式,老师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总结知识,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实践证明,转变师生教学模式后,学生更爱主动参与教学中,课堂气氛不再沉闷,教师也不用死记硬背生硬的概念,学生反而记得更多,学的更深。

二、改变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会学生欣赏书本里的音乐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音乐鉴赏方法的学习,学生学会欣赏、学会鉴赏音乐。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提升个人艺术审美品位,为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拥有良好的'音乐鉴赏素质打下基础。

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着重强调对音乐欣赏方法的培养,从音乐要素出发,每节课都将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运用到音乐鉴赏过程中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赏析作品先从分析形式要素开始的音乐鉴赏习惯。在本课中,对和声、织体、曲式等比较复杂的形式要素知识进行新授。采用了分声部演奏主题的对比聆听和比较形象的线条动画来展示音乐声部扩展、发展的步骤与过程,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这些复杂、枯燥的音乐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枯燥绕口的概念。学生掌握赏析音乐的步骤和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更广阔的音乐鉴赏空间。

三、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克服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重点、难点等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放慢、有重点、有感情的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并且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做到师生互动,让学生用心倾听,积极参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

以上三点是我在本次学习后的一些反思。经过这次学习,意识到要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首先,要深入学习教学新理念。掌握各项文件、精神和最新理念。还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音乐教师。

本学期,学校音乐教研组能按照学期计划,认真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在教导处和教科室的指导下以及我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现就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学习,制订计划

开学初,组织全体音乐教师进行学习,共同探讨。全体成员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根据本学期本册知识体系,注重知识与知识、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及教材的应用性制定教学计划。

二、认真备课,优化课堂结构

音乐教师能做到认真分析教材,分课时备课,突出重、难点及解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各年级段的特点,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本学期每位老师都开了校级公开课:虞老师《捉迷藏》,王老师《踩雨》,麻老师《魔法师的弟子》,郑老师《小蜻蜓》;在整个课堂音乐教学中,还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三、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

开好每一次教研组会议,检查督促备课、按要求撰写教案,进行教学常规的规范和检查,对发现不足之处立即纠正。

四、抓好培训学习

本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订阅各类有关音乐教学的刊物进行自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业务学习,开展听课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五、抓好本组的师德建设

本学期利用业务时间组织组员进行师德规范学习,要求组员严格遵守教师道德规范的要求,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讲带侮辱性的伤害学生身心的话;正确对待特殊生,遇到突发事件能冷静对待,理智解决,体现为人师表的良好素质。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为我校美好的艺术明天奉献我们应有的力量。

这一学年我担任的是初中部七年级(133—136)和八年级(129—132)八个班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音乐教育教学每年都反反复复,但在每年反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却有着不同的收获。现将这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音乐是最擅长表现情感、以情动人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给人自由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乐曲,或许几分钟之内使你获得几星期苦思冥想的东西;或是衬托出一个美好的幻想;或是寄予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片灼灼的情感……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深处留下美的烙印.音乐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得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二、在教学过程中

本着让学生从“要我学----我想学----我要学”这一过程进行转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对教材的'目标进行了设定。并根据初中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安排了本学年的教学计划,精心编写了各个年级各个课时的教案和导学案,配合学校强势推进教学改革。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一方面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一些适时有效的设问,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实物展示与课件相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教l学实效性。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在课堂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三、本学年除第一单元是唱歌课外

其他单元不是创作就是器乐或欣赏,比较枯燥难上,学生的兴趣也不太高,教学比较难开展。我就大胆的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表演,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有了提高,课堂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复习四分音符时让学生用“走”来感知;八分音符让学生用“跑”来感知,这一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四、配合学校政教处

成功的举办我校第二届“花样年华”艺术节,并成功出演节目——吉他独奏《爱的浪漫史》。此次艺术节的文艺演出活动给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潜能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使他们懂得团结协作的巨大力量和重要性,同时也得到广大师生及各界社会人士的好评,还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了我校的形象。

五、努力学习,加强修养。

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美的感悟。要是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下电脑音乐。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网查找有关教育工作站,并精心创建了自己的音乐博客与各地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很好的学习和交流。

当然,我在教学工作中也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主要表现为

1、课堂教学不能针对8个班学生实际,缺乏“备学生”这一必要环节。

2、忽视与个别班级学生的交流,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但我会尽最大的能力和努力改正不足的地方,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关注第二课堂。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儿童情操、培养儿童的心灵美起着积极的作用。本人本学期担任学前班、一年级和三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根据不同的年级我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经过不懈的努力,我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内容。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1、渗透了思想教育。在本学期音乐教学工作中,注重对教材的运用,加强了音乐思想教育。通过教学活动,教育学生学习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有高尚的情操。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使孩子们享受美,热爱美,受到美的熏陶,爱学、乐学。

2、培养了学生初步认识节拍、听辨不同旋律的高低、听辨旋律的上行和下行、旋律的强弱以及三拍和四拍子的指挥图式。

3、培养了学生的演唱能力,能够在钢琴和录音带伴奏下配上表情演唱歌曲,并会辨认中国一些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特点(比如新疆)。

4、培养了学生运用体态动作在音乐中做出反应的能力。

5、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和有序性,就是大多数学生能在音乐课中保持很好的积极性但又遵守纪律的状态。

6、在教学工作中,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了有感情的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

二、存在问题:

大多数学生只对歌唱教学感兴趣,而对音乐知识教学抱着漠然的态度;少数学生还存在胆小不敢“出头”的现象;在教学方法上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还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歌唱教学中,没有把曲谱教学贯彻到底。

三、采取措施: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应该本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寻找课外的音乐和学生喜欢的曲目丰富教学,以集体合作形式为主,引导他们共同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多钻研新课标的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学技巧,运用活泼的教学方法,积极渗透音乐教育理念,把现代教育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让课堂活泼起来,让孩子们跳跃起来。

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为了克服以上问题,主要做到如下几点:

1、认真备课,钻研新课标,结合新课标做好前备、复备工作,备课时要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特别对胆小的学生要多加鼓励。

3、设计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性。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

5、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7、多看多听指导师和其他一些学校老师的课,从中总结经验。

以上便是我这学期对音乐教学的总结,有不恰当之处请领导多批评改正。

桑塔·露琪亚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一段歌。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教学重点:

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教学难点:

意大利船歌的演唱情绪的把握。

教学工具(或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展示图片

课件展示欧洲和意大利的版图,并让学生观赏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并播放背景音乐《桑塔·露琪亚》;

(二)了解风情

欣赏后,请同学们谈谈你所了解的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三)介绍概况

教师归纳总结并向学生介绍:威尼斯的交通工具贡多拉,佛罗伦萨的歌剧院,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等。

二、新课教授

(一)自主感受

教师播放《桑塔·露琪亚》,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拍子,并提示学生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来体验音乐。

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情绪怎样?歌曲采用几拍子写成?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引出船歌这一体裁,课件显示船歌的有关知识。

(二)学唱歌曲

1、复听歌曲

再次播放歌曲,体会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让学生用三拍子指挥随歌曲轻轻划拍子,学生通过多次聆听歌曲,达到会唱唱会歌曲的目的。

2、朗读歌词

随琴轻声的用录音轻声模唱,教师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言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并适时处理歌谱中的临时升记号、还原记号的知识,附点节奏的运用,重音、顿音、跳音的处理。

3、填词演唱

(三)情感体验

1、教师范唱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为教师轻轻的打着拍子,

2、分析歌曲

教师分析歌曲的曲式,每一部分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表现,学生随伴奏录音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三、创造表现

聆听世界三大男高音演唱的《桑塔·露琪亚》

师:请问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声音特点分别是怎样的?

帕瓦罗第-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明亮,有穿透力;多明戈-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丰满华丽,坚强有力;卡雷拉斯-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流畅抒情。

四、拓展延伸

欣赏印度尼西亚的船歌《星星索》,拓展本课的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学生在《星星索》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结束教学。

六、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中国船歌,下节课来介绍给其他同学听。

板书设计:无

以上就是关于教师资格面试教案—初中音乐《桑塔·露琪亚》的内容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关注环球青藤网站进行了解哦!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论初中物理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整理的论初中物理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欢迎大家分享。

【论文摘要】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初中可从重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及学生对探究活动的体验,启发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探究,从实际出发把探究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等方面进行探究式教学。

【论文关键词】

参与体验;循序渐进;启发引导;渗透思想;实际出发

新课标不仅重视知识的学习,亦注重学习的过程,重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初中物理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呢?

1.重在学生的参与及体验

美国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物、生活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那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把握物理和生活的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学生掌握好物理,必须注意生活→物理和物理→生活这一辩证关系。如在教学初中物理新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时,如果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在家寻找一些能够发声的简单物体如木片、梳子、铃铛、纸哨、笔套、橡筋、纸盒等。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尽情地摆弄,想怎样玩就怎样玩,走进“声音的世界”,创设“生活走向物理”的情景。学生通过看、听、摸,动手做各种发声的实验,再经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得出物理结论: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然后注重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如让学生用手触摸自己讲话时的喉咙振动,观察和解释蝉鸣现象等,把学生得到的物理知识一般化。同时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物理就在身边,物理知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到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性,体现学生认识过程的特点,又要注意到学生认识过程与科学家认识过程的共性。学生学习中的探究活动和实际生活及科学研究中的探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的结论是已知的,后者的结论是未知的。从事这两种不同的探究时,心理活动不完全一样,体验也就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活动,不要求完美,重在学生的参与,重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及学生对探究活动的体验,学生能够得出大致正确的结论即可,至于结论的完整性、表达的严谨性、在其他场合的适用性等不要作过多的强调。

2.循序渐进学会科学探究

实际的科学探究的要素较多,而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科学探究的方法,即程序性的知识,拿到前台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和方法。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使学生了解探究活动的过程,然后进行不完全的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不要“一步到位”,应经历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的过程。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教程中,先安排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并以旁批的形式标示探究活动的几个要素,使学生对探究过程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几个要素的探究活动,最后再让学生完整地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就是按照循序渐的方式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3.以生为本启发引导

初中生对大千世界有很强的好奇心,对物理现象很感兴趣,对实验有着天然的兴趣,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活动。

中学生对事物的现象喜欢问个为什么,学习过程中,可鼓励他们多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提出有意义的问题。针对这一年龄的学生喜欢幻想、有梦,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大胆猜想,做出合理的假设。利用中学生喜欢交友,好胜心强的特点,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和交流。

下面是我在教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

首先要学生观察电阻定律演示器上的几条电阻丝,提出:任意两条电阻丝之间有何区别?学生很快得出结论:长度、粗细(横截面积)可能不同。

让学生猜想影响导体的电阻有哪些因素,得出:影响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再提出:怎样探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的关系?并对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做出猜想或假设。由于学生首次接触控制变量法,就由教师对控制变量法做了讲述(若学生探究能力较强,可由学生完成)。至此,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应选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两根电阻丝,并选出了实验需要的电阻丝。后面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学生也很快完成,得出了结论,达到了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4.探究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

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或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各种方式的主动学习,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过程。因此探究式教学不一定非得要有实验活动,但是探究的思想,却可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加以实现。比如把讨论式的教学设计成探究式的教学,讲授课可以穿插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把讲授式设计成探究式,练习题中可以适当出一些探究性的题目、开放性的题目等,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在教《升华和凝华》一课,讲到玻璃窗上的冰花时,提出冰花是出现在窗的内面还是外面(我地学生看不到冰花这一现象)?让学生讨论,还可让学生在课后查找资料再进行交流。在讲授速度时,向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可这样引导学生:

(一)在百米赛跑中,我们是怎样判断谁跑得快的?

(二)怎样判断出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比行驶的单车快?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一)在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比较所用时间;(二)在所用时间相等时,比较通过的路程。

5.实际出发进行探究

新课程强调探究式教学,是因为探究式教学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但在初中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来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灵活地进行某个或某几个要素的探究,有些内容不可能,也没必要都上成实验课,重在突出探究的思想,不可地套用探究中的七个要素,搞华而不实的探究式教学。

6.探究式学习讲究合作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探究式学习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知程度上的差异,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在科学探究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彼此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切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论,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进对所获得知识的正确、全面解,从而使自己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培养。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多方位、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要制造机会让同学们进行合作,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有很多实验必须要通过实验小组的合作才能完成,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小组中的学生分工不同,有动手操作的,有记录的,有观察现象的、有收集的等。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学生合作的方式和方法,掌握合作的技巧,确保探究活动的成功。

7.探究式学习离不开信息的整合

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中,还应重视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收集要多元化,可以在小组合作中收集他人的信息,可以在图书管收集,可以在生活中收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从多方获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合,为自己的探究活动服务,以强化在探究中学会知识的学习、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问题的解决等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探究“噪声污染”,就可以让学生在学校收集有哪些噪声,在生活的小区收集有哪些噪声,在场所收集有哪些噪声,在工厂企业收集有哪些噪声,在图书管查阅噪声的有关资料,在互联网上浏览噪声的有关知识等。教师指导学生把收集到手的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以形成相对完整的探究报告。这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形成,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也极为有效。

物理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式教学在问题研究和问题解决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也正是物科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物理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探究式教学,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循序渐进学会科学探究,重在学生的参与及体验,突出探究的思想,把探究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才能真正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

摘要: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从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内涵和目标出发,针对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步骤,给出具体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的创造能力、探究能力。

关键词:

创新思维;教育创新;探究式物理教学

一、探究式物理教育的含义

探究式物理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指教师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观察、思考等方式来理解一些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方法。它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来研究客观事物,发现其中规律的一种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在探究式学习中得到充分提高。探究式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任务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凭借自身能力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并要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合理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则要根据教学的要求,明确学习的目标,敞开思路、解决问题。

二、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个步骤

(一)建立相应的情境再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师应根据现实生活,创造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是探究式物理教学的核心,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难度适宜、逻辑合理的问题,利用书本上的插图、实际生活案例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各式各样的问题,让学生从这些物理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比如,通过冰雪融化,水蒸汽遇冷变水滴等问题,来使学生了解雾、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

(二)开放课堂,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具有实验性的科学。在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研究是学习的关键步骤。在教导学生学习时,教师应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收集一些学习资料或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科学实验的条件,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教师在设计科学实验时要尽量顺应学生新奇、好玩的心理,最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了解,寻求最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浮力时,学生由于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往往会误以为浮力只跟物体的体积、质量、密度等有关,这时教师就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一艘巨轮在水上不会下沉,但有时浮力连一块小铁片也拖不起。通过类似的问题,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思考各式各样的问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探究式物理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科和课时的特点,设立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自主学习与学习交流相结合

在探究式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启发引导学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新事物。这两者要进行有机结合,才可以使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学习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1.自主学习,并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这节课的学习成果。在学习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发现自己遗漏的知识点,而且在交流中也可以改正学生思维上的一些错误。

2.合作学习,丰富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可了解到许多新的知识。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分为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也可以将全班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讨论,等等。这些讨论形式不仅给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四)课后留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作业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在探究式物理教学模式中,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布置的作业要进行相应改革,减轻学生的负担。①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而定。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进行训练,还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教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新课改要求教学的方式要更加地多样化。探究式物理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在现实教育中,不但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将探究式教学真正落实到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我们各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学生的不断努力与相互配合。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呈现了新的知识体系和目标体系,于是转变教学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初中物理课堂力求实现以探究为主,多种教学方式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的是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根据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通过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模式,提出相关对策进行说明及研究。

关键词: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科技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得到全面发展,这一因素的进步与发展,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的了好处,教育也在全方面发展的情况下得到相应的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普及之下,教学方式也得到进一步重视,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及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教育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初中是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学习内容与小学相比较不仅是难度增系数加,而且也更加复杂化,学校给学生安排的课程也增多了不少,跟初中生的学习增添了不少压力。初中物理跟高中不一样,它是囊括在自然科学这个大系统下的,物理学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应用,是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通过物理的学习,从小的层面来讲就是能够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明白事物的原理,往大的层面来讲就是了解宇宙的产生、发展及结局,促进这方面领域的发展,可见学习初中物理对于人才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初中物理的教学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要求融入探究式教学,所谓的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通过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而目前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对于这一教学方式不够重视,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第二,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只理解了它的表层含义,所运用的方法适得其反。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策略进行讨论研究。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打开事件大门的关键钥匙,一件事情要想做成功必然有对这方面的兴趣,才能花心思在这方面。要想学好物理,就要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例子产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物理与生活是紧紧相关,因此在物理课堂上可以使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内容的改变可从课本上看出,探讨的大部分都是和我们的生活相关的,与生活相关的部分更能体现出实际性,学生也愿意学这一方面的知识。物理课程难易结合,这就要求老师着重对难以理解部分知识点进行详讲,一些简单的课程可以要求学生先自己预习了解,通过老师课堂讲解加深影响,运用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要做的就是设计相关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

2.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进教学方式,课堂上所采取的以教师教课为主的方式是有一定的优势存在,在改进过程中不需要完全舍弃,正所谓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有优点的同时也会存在缺点,讲授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讲授法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增加探究的成分学生多接触探究式教学,教师要其中发挥指导作用,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应用探究能力。比如在实验收集过程中,教师应作为一名指导者,对实验操作方法给予一定的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并引导学生收集到全面的数据,让学生小组归纳科学规律,然后小组轮流表述本组得出的结论互相指正后共同得出科学规律。例如在上到电流与电路这课时,通过教师在课上讲解有关电路图的原理知识后,学生进行电路模拟实验的时候,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探究。

3.通过实验操作加大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由于课业的紧张,无法做到每一次实验都能去实验室进行操作,因此就要求学生自己把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在熟知基础理论的前提下,观看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同时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不能只抱着敷衍的态度走一遍过场就结束。基础理论的学习如同地基,只有地基打的坚固建筑才能屹立不倒,正如物理的学习,了解物理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形成相关物理概念和思维。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适应这一发展而进行革新,纯理论知识讲解不仅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导致上课易开小差,初中物理的学习是有很多实验包含在其中,老师可以再上课演练一些实验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比如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是,教师在课前准备好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温度计、带有小孔的纸板、秒表、(火柴)这些物品,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可以观察到水沸腾前的现象是气泡上升,越来越小,当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通过实验来引出相关知识。

物理教学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物理教学论文主要是写作一些教学 经验 和教学研究成果,再以论文的形式写作出来。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物理教学类毕业论文题目选题推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物理教学毕业论文题目

1、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研究

2、 西藏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术语教学研究

3、 物理探究课有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4、 基于 思维导图 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证研究

5、 徼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6、 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7、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 方法 的案例研究

8、 基于标准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

9、 优化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10、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11、 高中物理力学核心概念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

12、 知识可视化在中学物理模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13、 物理教学培养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14、 自制教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5、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16、 平板电脑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7、 利用同课异构资源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

18、 利用微格教学提升教师物理教学技能的研究

19、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 高中物理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21、 “主体活动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初探

22、 现代信息技术和大学物理教学的整合

23、 大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设计研究

24、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25、 中学“物理情景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26、 物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7、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

28、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

29、 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

30、 高中物理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32、 基于交互式Flash技术的网络虚拟大学物理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33、 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 教育 的模式研究

34、 在物理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35、 工科大学物理实验开放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6、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研究与探索

37、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创造性思维能力探讨

38、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39、 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 提高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

40、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科学方法教育

41、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42、 中学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3、 对话物理教学及物理教师的角色定位

44、 论中学物理概念教学

45、 论建构主义视野中的物理教学过程

46、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

47、 中职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研究

48、 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49、 “历史探究模式”下的物理概念教学研究

50、 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51、 高中物理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要素及其作用分析

52、 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53、 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54、 成长档案袋评价方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论文题目

1、 中学物理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表达方式的研究

2、 关于中学物理学习中学生素质培养之设想

3、 中学物理学习中互动作用的深入研究

4、 通过力学教学实现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良好过渡

5、 一类变分问题在中学物理课外教学中的尝试

6、 在中学物理知识结构化中锻造学生核心素养

7、 浅谈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的策略

8、 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9、 浅谈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

10、 中学物理知识在甜樱桃保鲜中的应用

11、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骆驼教学法”

12、 中学物理良性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13、 函数图像法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14、 中学物理异课同构教研活动设计研究

15、 中学物理教学中缄默知识的应用研究

16、 中学物理教学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17、 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8、 中学物理活动教学的设计研究

19、 中学物理课堂环境评价量表的实证检测

20、 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

21、 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2、 引导式 反思 :将HPS教育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方式

23、 中学物理实验课堂环境的测评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24、 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25、 国际科学教育坐标中的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际比较研究

26、 中学物理实验技能的评价研究

27、 中学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28、 突破中学物理教学难点的策略

29、 探究中学物理课堂的实际案例中如何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30、 中学物理“微实验”创设的价值思考

31、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思考

32、 提高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策略

33、 高师本科物理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研究

34、 刍议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的举例说明题

35、 中学物理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

36、 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7、 以藏族 文化 生活为例,开发藏区中学物理课程实验资源

38、 贯通大中学物理综合能力培养的物理学术竞赛教学模式

39、 中学物理在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思考

40、 我国中学物理“时间观”课程教学的现实与改进

41、 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应用策略

42、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43、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

44、 浅谈提高中学物理低成本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45、 浅谈中学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46、 中学物理的教学现状与思考

47、 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探讨

48、 探究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49、 大学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50、 新课标下中学物理“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效果研究——以洛阳市第八中学为例

物理教学类论文最新题目

1、初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的实践探究

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4、浅析如何高效开展初中物理教学

5、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开展

6、试论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7、浅谈多媒体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8、再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

9、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0、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 抽象思维 能力的对策研究

11、高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途径研究

12、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3、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14、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应用

15、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6、高中物理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探析

17、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8、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9、3+1+2高考模式下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20、GeoGebra软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22、基于原始物理问题的初中物理教学初探

23、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典型例题的引申和拓展

24、在物理教学设计中引入任务分析程序的探讨

25、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

26、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27、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模式探析

28、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29、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30、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

31、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2、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33、论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34、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35、微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6、将问题情境创设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37、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 学习方法 的有效应用

38、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

39、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0、以研究性教学为导向的"粒子物理"教学改革

41、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2、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中职物理教学中的美育价值

43、互联网时代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4、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45、分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46、实验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47、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48、浅谈"项目学习"法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49、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探讨

50、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51、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与数学知识的融合

52、试论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5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中职物理教学改革研究

54、普通高中差异化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55、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物理教学类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相关 文章 :

★ 物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 物理学毕业论文选题

★ 初中物理论文题目

★ 物流管理方向专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 教育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电子类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及选题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一、不断学习,更新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养2020年4月26日早,我和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水江丽工作坊的成员一起进行了网络学习,我们一起学习了西安爱知中学杨晒波老师的专题报告讲座以后,受益匪浅。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召唤更优秀的科学素养人才,教师的知识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初中物理教师是学生物理的启蒙教师,因此,教师的科学素养直接决定了学生科学素养的高度,这就需要初中物理教师要有一定的使命感,多钻研物理教材,多参加培训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二、结合课堂,走进生活,创造丰富的教学阵地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是让教师要深刻认识物理课程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价值所在,关注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改革当前物理教学方法。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组织一些户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提出物理问题,用物理思想去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倾听同小组的的想法,学会交流,以增强整体的合作意识,努力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物理概念、规律与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后才能真正理解科学,掌握科学方法。例如我在讲《水循环》和《生活用电》的时候,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入周边小区进行调研,使学生知道水资源的珍贵,生活中电能的利用与违规用电带来的危害,并作为志愿者给小区的人讲解节约用水的方法和安全用电的必要性。课外实践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活动所提供的内容一般都有趣味性和思考性,因此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寻找规律,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三、注重物理思想方法的传授,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学什么,怎样学?因此,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物理思想方法,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和物理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例如,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物理思想方法,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还有归纳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也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科学思维方法,学会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四、利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发现智慧的眼睛物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初三复习的时候,为了避免“炒剩饭”,我们可以将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提前让学生完成一些调查报告,比如“汽车上的物理”、“厨房中的物理”等,让学生去观察发现物理现象,并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发现智慧的眼睛,搭建他们终身学习的桥梁。在物理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物理研究时能遵循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论文题目大全

想想,初中都学了那些?我在上中学时都没写过论文,现在上初中都要写论文啦?真是悲剧呀!但初中的数学还是很简单的,写一篇论文,可以联系到自己已经上过的知识。下面给你一些建议: 可以写,对任意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转换为图形的交点问题。 还有,不知道三角函数有没有上,如果上了可以论证三角公式,比如说,(sinA)^2+(cosA)^2=1,(tanX)^2=(secX)^2-1

《谈课堂上的互动、合作学习》、《发掘教材潜能,开拓学生思维》、《浅谈教学设计对课堂成效性的影响》

新颖的数学论文题目有:

1、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中学数学中不等式的证明。

3、组合数学与中学数学。

4、构造方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5、高中新教材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6、组合数学恒等式的证明方法。

7、浅谈中学数学教育。

8、浅谈中学不等式的几何证明方法。

9、数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0、高等数学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

11、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12、情境认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3、高中数学应用题的编制和一些解题方法。

14、浅谈反证法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15、探索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16、几个带参数的二阶边界值问题的正解的存在性研究。

17、关于丢番图方程1+x+y=z的一类特殊情况的研究。

18、变限积分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19、有限集上函数的迭代及其应用。

20、小学课堂环境改着的行动研究。

21、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22、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

23、小学五年级儿童数学学习策略干预对改善其执行功能的研究。

24、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25、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数学策略研究。

26、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7、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28、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29、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30、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