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时代漫画杂志

发布时间:

时代漫画杂志

那时候必然是画王了。。。早就停刊了,被告了!漫画就不知道了

《飒漫画》是超人气漫画家刘飒的个人专辑。因为刘飒的作品在非常多家杂志社刊载,所以非常的杂乱。于是刘飒就组建了一家名叫“飒舞天霁”的公司,在其又办了一个杂志,这个杂志的名字就叫《飒漫画》。所以,刘飒火速在漫画PARTY上完结《嘻哈小天才》、《呛辣校园俏女生》,又在《幽默大师》上停载《追梦进行时》,在《知音漫客》上停载极受欢迎的《撞上天敌二次方》,让它们都回收到《飒漫画》来举办第二部。其中的单行本《嘻哈小天才》9、10与《呛辣校园俏女生》的1、2本都是由刘飒自己出版的。而且,刘飒的几位精英助手也会一起来作画。《飒漫画》至今为止,共有“嘻哈奇侠传(已停载)”,“撞上天敌二次方(已停载)”,“呛辣校园俏女生 (已完结)”,“只有我能看见你 (已完结)”,“鸡飞狗跳F班 (已完结)”,“放P星球 (已完结)”,“露比和比西(已完结)”,“我是1个坏小孩/爆笑坏小孩(已完结)”,“加油大魔王(连载中)”,“月华玫瑰杀(已完结)”,“超现实游戏(已完结)”,“美型妖精大混战(连载中)”,“神之突袭 (已完结)”,“校园爆笑大王(连载中)”,“家有大狗(已停载)”,“诺亚之蝶(连载中)”,“刺客列传(连载中)”,“鼠公主(连载中)”,“编辑本段穷孩子自立团(停载)”,“谜之魔盒(连载中)”,“狼月(已停载)”,“萌三国(连载中)”,“极夜永生(已完结)”,“三眼哮天录(连载中)”,“穿越西元3000后(连载中)”,“考试王(连载中)”。 单行本《嘻哈小天才》1~10卷 《呛辣校园俏女生》1~3卷 《鸡飞狗跳F班》1~2卷 《只有我能看见你》1~3卷 《美型妖精大混战》1~11卷 《月华玫瑰杀》1~3卷 《加油大魔王!》1~12卷 《校园爆笑大王》1~5卷 《谜之魔盒》1~8卷 《诺亚之蝶》1~8卷 《刺客列传》1~6卷 《萌三国》1~2卷 我一直都在看,比较爱《加油大魔王》,《美型妖精大混战》,《萌三国》等。话说我买《飒漫画》是因为喜欢《撞上天敌二次方》,可惜不连载了。

少时就读于香港中华中学。在香港时就向报刊投稿所创作的漫画作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到上海,继续从事美术漫画活动。1932年至1938年任上海市政府租界办事处办事员,卫戍司令部中尉书记,上海市公安局科员兼大众出版社《大众画报》、《小说半月刊》编辑,任上海市政府租界办事处办事员,卫戍司令部中尉书记,1950年后,定居北京。财政部荐任秘书、简任秘书兼广东省银行监察人、中国实业银行董事, 《新民报》副总经理,黄苗子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全国书法家协会常务委员、全国美术家协会委员等。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2年以后,曾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格里非斯大学客座教授、名誉教授。20世纪80年代后,曾任澳大利亚昆士兰洲的格里菲斯(GriffithsUniv.)大学客座教授、名誉教授等职。是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其书画作品曾在日本、英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台湾、港澳地区和内地展出,并为大英博物馆收藏。 黄苗子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祖父黄绍昌系清末举人,曾在张之洞创办的广州广雅书院(清末时期广东的最高学府)教授词章;父亲黄冷观从师范学校毕业,却从业于报界,热衷于社会活动,鼓吹革命,是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会员。1926年,黄冷观创办香港中华中学,成为香港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1913年,黄苗子出生在这个既有深厚文化传统,又不乏革新思想的家庭。在家中13个兄弟姐妹中,黄苗子排行第五。在黄苗子兄弟姐妹眼中,父亲是个非常严厉的人。但是,父亲对文化的热爱,以及他在香港的文化圈子,对黄苗子来说,一生受益无穷。15岁那年,黄苗子接触到由叶浅予主编,张光宇、张正宇、鲁少飞等当时漫画界几位中坚人物参与的《上海漫画》周刊,更是为他的世界打开了一扇通往漫画创作的大门。上海这座遥远而陌生的城市也因为漫画而使黄苗子觉得熟悉而亲切起来。黄苗子觉得惟有画漫画才值得自己花费精力,身边那些有趣的事只有在漫画中才能体现出来。后来,受到岭南画家黄般若等人的鼓励,他开始为香港的《骨子》报、广州的《半角漫画》画漫画。向报刊投画稿需要个笔名,黄般若劝他说:你的小名“猫仔”,把两个偏旁去掉,“苗子”不是现成的笔名吗?从此,“黄苗子”的声名越来越响亮。1929年,16岁的黄苗子创作的漫画《魔》入选香港学生画展。他把作品寄给了《上海漫画》,没想到不久就发表了,而且接到漫画家叶浅予的回信。黄苗子喜出望外,这使他更加喜爱漫画,也对上海无限向往。父亲却极力反对黄苗子画漫画。1931年1月,黄苗子从中华中学毕业,被父亲送进香港华仁书院学习英文,让他苦不堪言。1931年10月,黄苗子度过他的18岁生日。仿佛一夜之间,他觉得自己真正成为了一个大人,应该走自己的路,上海则是他的目的地。第二年,黄苗子拿着自己亲自到编辑部讨要到的稿费请朋友买了去上海的船票,登船远行。得知黄苗子离家出走,父亲黄冷观当即给时任上海市长的同乡兼好友吴铁城拍电报,拜托他关照儿子。吴铁城是国民党要员,他把黄苗子安排在上海市政府任职。黄苗子没有正式加入国民党,却因为父亲的关系,在国民党政府里做了高级公务员。 黄苗子身在官场,心在艺坛,认识了漫画家叶浅予、华君武、丁聪、张乐平等人。黄苗子常为叶浅予等主办的漫画杂志《时代》投稿,以后加入《良友》漫画画报作编辑。黄苗子的才华、学识和活动能力给美术界特别是漫画界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陆续在《生活》杂志、《良友画报》、《时代漫画》、《上海漫画》等刊物上发表漫画作品,还与叶浅予、张光宇等人一起组织漫画界活动。《小说》半月刊创刊于1934年5月,从第3期改版为大开本。也正是从第3期开始,版权页“编辑”一栏出现了黄苗子的名字,也正是从这一期始至终刊(第19期)封面画大都出自黄苗子之手(另有梁白波、段蓬、韦度各画一期)。由于是彩色封面,加之开本宽阔,视觉诱惑力强,完完全全展示出海派风情。黄苗子在封面画下的签名很特别,“草字头”拆两半中间夹一个“田”字,横写。那一时期很流行这样的签名方式。除了在各大漫画杂志上发表作品,黄苗子还撰写了不少理论探讨性的文章和评论文章。20世纪30年代有一本汇集了鲁迅、胡风、丰子恺、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诸多名家文章的《小品文和漫画》,其中即有黄苗子的一篇《我的漫画理论——一个吓人的题目》。 1936年前后,夏衍的话剧《赛金花》上演,黄苗子跟随叶浅予、丁聪等一起到演出后台画速写,从而结识了身为共产党员的夏衍,后来更是成为知己。说起来,夏衍不但影响了黄苗子的人生走向,还是促成黄苗子与夫人郁风美满婚姻的“月下老”。上个纪30年代,上海的霞飞路上有个“漫画俱乐部”,是上海的漫画家组办的,漫画家经常在那里聚会。黄苗子就是在俱乐部看到了文学家郁达夫和他的侄女郁风。郁风原籍浙江富阳,1916年生于北京。初识黄苗子时,郁风已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油画专业毕业,刚随家人从北平迁来上海。每次郁达夫从杭州到上海,邵洵美都会打电话把黄苗子约出来,一起吃饭聊天。邵洵美是上海“文坛孟尝君”,他创办的时代图书公司把当时有名的漫画家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鲁少飞全都收罗进去。黄苗子有空就到时代图书公司,和这些年轻艺术家们玩在一起。在这种艺术氛围中,黄苗子和郁风逐渐熟悉起来。好景不长,抗战爆发。1937年4月,黄苗子来到广州。郁风此时是上海《救亡日报》的漫画插图记者。郭沫若是《救亡日报》的挂名社长,夏衍是实际主办者。上海在1937年11月21日沦陷,郁风先去香港,后到广州,参与恢复出版《救亡日报》。在广州,她与黄苗子之间的距离再度拉近。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文艺、国事,感觉意趣相投。次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黄苗子工作关系去了重庆,而郁风随后赴香港,两人不得不又分手。不久后,黄苗子被调回重庆。他心中惦念着郁风,给她写了一首诗:乳香百合荐华缦,慈净温庄圣女颜,谁遣梦中犹见汝,不堪重忆相聚时。诗中透露出思念、爱恋之情。香港失陷后,郁风辗转来到重庆,不久后随徐悲鸿去成都青城山写生。在此次青城山之行期间,黄苗子与郁风的关系开始热烈起来。当黄苗子向郁风求婚时,以革命者自居的郁风却觉得难以抉择,因为黄苗子这时依然在国民党政府任职。为此黄苗子请夏衍帮忙。夏衍专程到盘溪徐悲鸿的美术学院找到了郁风,并说服了她,从而玉成了黄苗子、郁风的“国共合作”。1944年5月,他们在重庆天官府的郭沫若的家里举行订婚仪式。当年11月,婚礼在嘉陵宾馆举办。书法家沈尹默做证婚人,赠诗:无双妙颖写佳期,难得人间绝好辞。取譬渊明远风日,良苗新意有人知。柳亚子和郭沫若合诗:跃冶祥金飞郁凤,舞阶干羽格黄苗。芦笙今日调新调,连理枝头瓜瓞标。 在重庆,黄苗子最终作出了他一生中的重要历史选择。和当时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一样,他将共产党视为民主与自由的象征。在上海时,黄苗子就开始接触夏衍、潘汉年等共产党员,与郁风结婚,更可以看作是对政治选择的一种确定。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准备封闭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黄苗子看到文件后即通知周恩来。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谈话公开予以揭露,国民党只好中止这项阴谋的实施。1945年9月下旬,黄苗子被安排接受了来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毛泽东的接见。在这次会晤之后,黄苗子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交给重庆《新民报》副刊发表,还加上了编者按语,称赞这首词“气魄之大,乃不可及”。1949年9月,对新中国满怀欣喜的黄苗子与郁风来到北京,应邀参加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此后,他们先在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次年毕业后,黄苗子被分配至政务院担任秘书厅秘书,翌年调任公私合营后的《新民报》总管理处副总经理,以后又调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郁风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美术家协会办公室担任主任,后来兼任《新观察》杂志副主编,后来曾任中国美协书记处书记、美术馆展览部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我不是教育家,没资格谈这个问题。但教育能够反映国民素质,举两个例子,在澳洲,一个按门铃送邮件的普通邮差,看到我在作画,很礼貌地问我是否可以进来看看,得到准许之后,他边看边和我交谈对中国绘画和欧洲绘画的看法,头头是道。另外在国外,尊重隐私权的意识非常深入,家庭内部也不会有私自拆阅别人信件的事情。相比之下,尤其是我们的基础教育不够普及,特别是农村教育。这是在蔡元培时代就有许多知识分子特别着急的事,那时国家没有那个力量。辛亥革命近百年来,我们主要在解决两件事,就是吃饭问题和教育问题。在教育经费、提高师资方面,有关当局要担起责任,拿出办法。除了国民素质我总感觉城市教育是较为普及了,对饱经忧患的祖国十分关切和热爱,我中学毕业后赶上淞沪抗日战争,就偷偷离家去上海打算参军,我哥哥是1938年抗战爆发之后跑到延安去的,其后在陕西参加左权部队牺牲了。那时青年人精神颓废的极少,在国家艰危的时候都奋发向上,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前途连在一起。是为将来个人前途做准备,好像与社会的事情、国家的事情关系不大,家长培养孩子进大学也是这样考虑多。这些年生活安定了,但不能不讲奋斗精神,不讲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当然不是空洞的说教,它应该是一种融进血液中的精神动力。我们的民族精神也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和体现。教育是立国的根基。我的作品具有“青铜器铭文和大篆风格”,但在晚年后有变化,与国外交流和长居澳洲的经历,从而我的文化观、教育观有了决定性的变化,我在艺术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比较深。但是与国外文化的接触令我想起陈寅恪先生说过的话,不要认为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高的,样样都是世界第一。各国历史、社会、文化有差异,也有许多成就很高的东西值得借鉴。如古希腊的雕塑比我们的早,我们无法拿维纳斯像和秦始皇兵马俑相比。文化和教育都应该有不断吸收和融合世界文化的思想。当然就文化来说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融合的,但总不能看不到人家的好处,否则就无法进步。我的某些书法就是尝试把欧洲现代艺术的感觉融进中国古文字,许多用中国传统原料的书画家也在或多或少地尝试。但也不能过分,有些艺术太离谱,完全没有根基,就荒唐了。教育更应该不断吸收东西方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列入课程。改革开放后,什么文化思潮都来了,需要对我们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都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去粗存精,真正让学生接受、吸收先进的文化,融入飞速发展的世界,这种融合应该有利于培养国际人才。我的孙女9岁随父母到澳大利亚,她在接受国外教育的同时,家庭的中国文化影响使她感到浓厚兴趣。她读了法国罗曼罗兰的《米开朗其罗传》,就用中文写论文、评论,深入阐述自己的见解;同时鲁迅、郁达夫、沈从文的著作也看了许多。她在这种中西文化环境中成长得比较健康,眼界开阔。总之,国际化的人才应该是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我们闭关锁国那么久,要赶上去不开放不行,中国要长成强大的民族,必须面向世界,把世界文明的精华灌输给我们的下一代。当然民族的子孙应当立根于中国,并不是我们把孩子早早送到国外就好,留学最好还是在积累了一定的本土文化和树立一定的民族意识之后。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传统连环画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是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据此绘制多页生动的画幅而成。一般以线描为主,也有彩色等。中国古代的故事壁画(如敦煌壁画中的许多佛教故事)、故事画卷(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五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及小说戏曲中的“全相”等,即具有连环画的性质。现代风行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或“小书”,也有将电影,戏剧等故事用掇影形式编成连环画的。目录简介溯源中国连环画发展历程萌芽时期宋到明清时期清末至1949年前繁荣时期停滞阶段繁荣顶峰现状分类漫画连环画木刻连环画年画连环画影视连环画卡通连环画连环画名家经典的连环画作品1920年代~1930年代1950年代~1960年代连环画的版本常识介绍鉴别连环画的收藏价值收藏方法收藏技巧简介溯源中国连环画发展历程 萌芽时期 宋到明清时期 清末至1949年前 繁荣时期 停滞阶段 繁荣顶峰 现状分类 漫画连环画 木刻连环画 年画连环画 影视连环画 卡通连环画连环画名家经典的连环画作品 1920年代~1930年代 1950年代~1960年代连环画的版本常识介绍鉴别连环画的收藏价值收藏方法收藏技巧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应称“连续画”。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是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据此绘制多页生动的画幅而成。一般以线描为主,也有彩色等。中国古代的故事壁画(如敦煌壁画中的许多佛教故事)、故事画卷(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五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南宋李唐《晋文公复国图》,明人《胡笳十八拍图》等)及小说戏曲中的“全相”等,即具有连环画的性质。现代风行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或“小书”,这是由于故事中的人物画的很小,所以又叫“小人书”或“小书”。 因为体积小,可以揣进口袋里,所以也叫“口袋书”。也有将电影,戏剧等故事用掇影形式编成连环画的。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孩子对小人书有着特殊的感情,一分钱租一本书,能够美美地看上半天。小人书的学名叫连环画,它从1932年开始,在国内逐渐红火起来,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进入了发展的高潮期,那时的内容大多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婚姻法等国家的大事为题 连环画--劈浪擒敌材;一些古典名著也成为了连环画的表现内容,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等等,并很受人们的喜爱。1950年以后,连环画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作品内容百花齐放,绘画风格精彩纷呈,这一时期除了连环画以外,还出现了《地道战》、《地雷战》等一批电影连环画。直到1980年,连环画开始出现了现代题材的作品,除此之外,一批中外名著陆续再版或重新创作,而连环画的收藏开始升温。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连环画的出版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到了九十年代中的后期,这个时候连环画就已经作为收藏品的身份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成为继字画、瓷器、邮票、古玩之后的第五类热门收藏品。连环画无论从艺术价值,史料价值,还是应用价值上来说都很有收藏意义。 连环画《三月雪》连环画虽说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却能以不同的绘画手法表现它。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漫画、摄影,甚至油彩、丙烯均可加以运用,但最为常见的、最为传统的仍是线描画。早期的线描都是毛笔白描,《连环图画三国志》、《开天辟地》、《天门阵》、《梁山泊》、《天宝图》、《忍无可忍》等等无一不是毛笔之作;陈光旭、金少梅、李澍丞、牛润斋、沈景云、陈光镒、赵宏本、钱笑呆等等几乎都是白描高手。后来的《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白求恩在中国》也都是这类作品。毛笔白描为国画的传统技法,线条流畅清晰,黑白分明,易于被接受。除此之外,钢笔、铅笔线描在连环画中也有运用,但精品不多。陈俭是硬笔线描画的高手,其钢笔线描《威廉·退尔》、铅笔线描《茶花女》都是精品之作。 工笔彩绘本是连环画中的一大形式,王叔晖的《西厢记》、刘继卣的《武松打虎》、《闹天宫》、任率英的《桃花扇》、陆俨少的《神仙树》都属这类作品。由于是大师精心之作,这类作品都已成了经典之作、传世之品。以写意笔法绘制的连环画也有,这其中又分水墨写意与彩色写意两种,前者的代表作有人美版的《秋瑾》、《三岔口》,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列宁刻苦学习的故事》、顾炳鑫和戴敦邦的《西湖民间故事》、贺友直的《白光》、姚有信的《伤逝》等。不过,为降低成本,有些彩色绘本在印制时改成了黑白版。 连环画--女交通钢笔、铅笔素描作品也不少,前者的代表作有华三川的《交通站的故事》、《青年近卫军》等,后者的代表作有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郑家声等的《周恩来同志在梅园新村》、汤小铭、陈衍宁的《无产阶级的歌》等。编辑本段溯源1895年5月5日,被西方文化史专家认定为连环画的诞生日——那一天,美国漫画家布利特契尔在《奥尔德》杂志上为少年儿童创作了有关小淘气迈克的系列漫画。漫画连续刊登 了9个月,最后,迈克是身着一件鲜黄的衬衫与小读者们告别。由此,“黄孩子”几乎成了连环画的代称。其实如果追根溯源,连环画的发源地应是古埃及——4000余年前埃及的寺库和陵墓中,曾出现内容连贯的“系列壁画”,据说此系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连环画。此后,法国南部洞穴壁画,以及匈牙利的地毯,都运用一组组图画描绘当时狩猎、战争和庆典的场面。 与德国诗人歌德同时代的德国画家德卜弗尔是一个将自己创作有故事改编为系列图画的人,不过当时不叫“连环画”,而称作“长篇图画小说”。德卜弗尔的“长篇图画小说”比布利特契尔的“黄孩子”早出现30来年。 20世纪末,21世纪初侨居美国的德籍画家鲁道关·第尔克斯,可称为现代连环画的奠基人,因为他创造了许多崭新的连环画技巧,如用线条表示速度,几颗小星星表示撞击,挨打时则留下一个手掌印等等。 虽然美国在百余年前开辟了连环画的新纪元,但时下连环画发行量居首位的却是日本。在日本,连环画并非“小人书”,拥有各种年龄和文层次的广泛的读者群。日本的连环画公司还根据读者不同的需要,推出五花八门的连环画,其中有“老人连环画”(画幅和文字较大,以便视力业已变弱的老人阅读),“育儿连环画”(专向少妇介绍育儿常识),“烹饪连环画”(专门介绍烹饪术),及地铁中阅读,大多情节离奇)。而在南亚的一些国家,连环画又被作为宣传宪法的工具,原因是那里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文盲,而连环画人人都能看懂。 德国一位体育教练设计了一种“静心连环画”,内容多为温馨、缠绵的故事,据说可帮助运动员在竞争激烈的比赛后恢复心情的宁静。另一种“病友连环画”则在英伦大行其道,其主要读者是绝症患者。编辑本段中国连环画发展历程萌芽时期中国的连环画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由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人物传记。在马王堆汉墓的漆棺上就有用多幅图连续描绘的“土伯吃蛇”、“羊骑飞鹤”等故事。莫高窟的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壁画有《九色鹿本生》、《阁肉贸鸽图》等佛本生故事。 魏晋时期的卷轴画已经具备了连环画的特点,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都是人物形象在卷轴画上连续出现,构成故事情节,图旁还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与后来的 连环画--一支驳壳枪连环画形式上十分相近。 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出现了用绢幡等形式来传播佛教。绢幡是条状的细绢,上面绘有图画和文字说明,常挂在道场或经台两边。这是民间还有一种通俗的讲唱形式叫做“变 文”,每段文字配一幅图,图的内容有佛经故事、民间传说等。这一问题后来影响到了“诸宫调”等民间文学。宋到明清时期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连环画的形式由画像石、壁画向写本、图书转移。有插图的书本大量出现,插图的内容生动的表现了书本的精彩内容,受到读者的欢迎。宋嘉祐八年刊刻的《列女传》是最早的多幅故事插图,连环画的形式已大致成型。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保存的明代万历二十年的《孔子圣迹图》刻本,就是全本大副白描的图画,详细描绘了孔子的一生。 明清时代,线描的插图大量涌现,章回小说中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画每一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每回前面附多幅有故事情节插图的被叫做“回回图”。清末至1949年前清末,石印技术的发展让图画的印刷更为方便,连环画这一形势也受到了更大的推广。光绪十年(1884年),《申报》馆为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出版了新闻连环画《点石斋画报》,内容涉及当时的时政新闻,随报赠送。因为那个时期摄影作品很少,这些新闻图画侧重纪实,有许多内容反映了机械文明的新事物和当时的风俗街景。这些内容已经成为反映那个时代的最直接的史料。后来随着摄影事业的发达,这种形式的时效性已经无法能及,也就逐渐消亡了。1899年,上海文艺书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国志演义〉全 连环画--韩腊梅图》,这是第一部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文学原著内容的作品。 民国时期,连环画开始迅速的发展,此前连环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称呼上不统一,南方称为公仔书、菩萨书、伢伢书,北方多称为小人书。1925年-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封神榜》、《岳传》的连环画书,题名上有“连环图画”,这是第一次是用连环图画作为正式名称,这一叫法一直使用到1950年代,后改为“连环画”。从1920年代开始,连环画多出版成64开本,这种形式成为此后连环画的主要版式。 这一阶段的连环画题材除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之外,由于舞台戏剧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连环画开始描摹舞台场面和故事。受到有声电影的影响,人口冒气添加人物对白的“口白”开始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上文下图的脚本构图形式。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王先生》以一个平凡小人做主角,用漫画的形式描绘了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点滴。从1929年开始,《王先生》先后在《上海漫画》、《上海画报》、《时代漫画》连载,前后共连载了十年,是迄今为止连载时间最长的连环画。1947年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发表,一个大脑袋、三根头发、蒜头鼻的男孩子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形象。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是个贫穷、正直的孩子,他倔强的性格深入人心,在普通民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张乐平还以三毛在新社会生活为题材,创作了新作品。 1930年代和1940年代,在共产党实际控制的地区,连环画也成为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有关共产党土地政策、抗日政策、宣传新婚姻法等内容的连环画作品,如吕蒙、亚君、莫朴创作的24开木刻连环画《铁佛寺》。这一时期的连环画作品印刷收到当时条件的局限,流传下来的比较少,在1990年代后的收藏市场上十分抢手。繁荣时期1949年后到1966年,连环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图画的通俗性,中国政府把连环画作为教育民众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一时期,连环画作品充实着人民的文化生活,连环画不仅是青少年的重要课外读物,也是许多成年人文化娱乐的重要内容。 五十年代,由于毛泽东提倡艺术要为广大工农兵服务,因而,政府对连环画的出版单位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连环画行了重组,此后的出版工作主要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进行。1951年底,一个以连环画为内容的期刊《连环画报》创刊。这期间的连环画作品呈现出有计划和有规模地进行选题、编绘和出版。这一时期政治上主张绘画从业者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另一方面由于连环画的发行量比较大,绘图者的报酬与其它以绘画为生的行业相比更为丰厚。这两种因素使许多人投入到连环画的创作中,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的连环画作品也有出现。由丁斌曾、韩和平绘画的10册套《铁道游击队》(刘知侠原著,董子胃改编)从1955年到1962年出版完毕,此后这套书共再版20次,印数达到3652万册,在那个时代有很大的影响,也是迄今为止印量最大的作品。1957年,连环画《三国演义》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套共60册,7000多幅画图,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多的一套连环画作品。不计其数的画家们暂时搁置了个人艺术创作,投入连环画的创作当中,其中不乏像王叔晖、刘继卣这样的国画大师。另外由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所处的国际形势下,如朱宣咸所画的《伟大的友谊》这类反映中苏友谊及苏联专家到中国来援助建设新中国题材的连环画,也流传甚广。连环画的创作者们不仅将各种古典小说、历史、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更由于当时从事这项工作的几乎都是顶尖的一流画家,所以创造了中国连环画史上无以伦比的艺术高峰;除了已谢世的一些画家,凡寿致八九十年代的几乎都成为了中国画坛上的领军人物,足见从事这项工作的画家的实力非比一般。名家的作品一方面提高了连环画的艺术水准,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后来的收藏品市场。 八九十年代后,人们屡屡提及要重创连环画的辉煌,但是时过境迁,现在从事连环画的画家实力已经今非昔比,要想恢复昔日辉煌已不可能,所以那一时期的连环画已成绝响,乃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从影响上来说,这一时期的连环画确实起到了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作用,对提升当时人民的文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连环画题材多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民众生活和建设热情,传统名著和神话题材也有表现,但要求符合新社会的价值观。由于,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国际社会交流很少,外国题材的内容多是引进苏联的作品,宣传革命和社会主义。这期间还有一些介绍连环画史的专著诞生,使连环画的 连环画--海狮池畔创作理论更为丰富。停滞阶段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的连环画创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1年,周恩来“为解决下一代的精神食粮问题”批示恢复连环画出版,这个时期的作品都以宣传为主,八个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海港》、《沙家浜》、《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龙江颂》的内容成为题材,文革时期还出现了众多的改编题材的文革连环画,如《林海雪原》《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等。文革时期出现的连环画并带有文革鲜明特征(如扉页印有毛主席语录或马恩列斯语录),遵循“三突出,红光亮”的原则,这一时期的作品称为“文革连环画”,其中八大样板戏称“文革样板戏连环画”。繁荣顶峰1978年后,中国的建设开始全面恢复,连环画也迎来了第二个繁荣期。以1982年为例,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单本印量10万册,相当于1960年代印量的20倍。这期间连环画题材更为广泛,各国文学改编的连环画层出不穷。在形式上除了小人书经久不衰,许多16开的连环画书籍也大量出现,彩色画幅的作品有些也十分精美,收入对于创作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开设了连环画专业,连续招生10年,于1990年撤销。1985年,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成立 连环画,这是以画种分工成立的国营专业出版社。 1985年后,影视媒体的飞速发展丰富了民众的娱乐生活,外国漫画、动画更容易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小人书已经不是不可缺少的娱乐方式,连环画市场不断被影视媒体所抢占,鼎盛时期结束,小开本的连环画异不再出版,仅有一些著名版本的作品重新出版,满足人们收藏的需要。多数连环画名家回归本行,年轻的美术人才不再看重这种艺术形式,连环画的创作和销售市场出现难以回升的低谷。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连环画也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1987年,连环画家贺友直受法中友协的邀请在法国昂古莱姆举办了个人作品展。现状1990年代中后期,连环画以收藏品的身份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由于最初连环画售价十分低廉,而1990年后的收藏使其价位迅速抬升,尤其是一些名家作品和特殊历史时期作品,更是价格不菲。2005年春季,程十发的一部连环画原稿拍卖成交价是1100万元。编辑本段分类漫画连环画漫画连环画首先在国外出现,它是在单幅漫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产生幽默感喜剧效果是其关键所 漫画连环画图片在。我国的漫画连环画具有很长的历史,丰子恺、叶浅予、张乐平、丁聪、张光宇等画家早年都画过这类作品。丰子恺创作于1939年的《漫画阿Q正传》、1949年的《绘画鲁迅小说》均重印过多次。其作品笔法简练生动,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文学趣味,自谓“要沟通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叶浅予的连环漫画以犀利敏锐的笔法揭示了大都会市民生活的家庭境况、思想和行为,被称作“三十年代的上海世相图”,代表作有《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等。张乐平的连环漫画《三毛》系列可谓家喻户晓,老少皆宜。1980年前后,其《三毛流浪记》、《三毛迎解放》等作品得以再版。作品采取国画加铁线双钩的素描法画就,且布局黑白相间,疏密适当。三毛头上三根毛的特征性细节描写,更是其神来之笔。张光宇是位擅长漫画与插图装饰画的画家,作品有《儒林外史》、《林冲》、《西游漫记》等。《西游漫记》计60幅,将《西游记》“故事新编”后用以讽刺现实。作品中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后来成了著名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形象设计原型。与张光宇具有同样装饰风格的董天野,以画小品式连环画见长,这种画一组可连载几日。其画风严谨,造型略带夸张却不失真,代表作有《孔夫子》、《急不暇择》等。至今仍十分活跃的丁聪于上世纪40年代创作了《现象图》、《现实图》、《阿Q正传图》等作品。曹涵美原名张美宇,是张光宇的二弟。1934年2月,上海《时代漫画》杂志创刊,曹首创在该刊画连环《金瓶梅》插图,每期一幅,并采用上图下文的形式配以《词话》本中的摘录,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注意。不久,即出版了曹画的第一集。原计划一集集出下去,但1937年7月抗战爆发,刊物停办,连载中 连环画--警惕止。曹涵美创作连环画《金瓶梅》的势头并未稍减,先由《新中国报》发表,后结集出版。他画这部600幅画面的作品历时十年,前后风格变化很大。前期绘制手法传统,布景过于庞杂,人物不够突出,笔调柔软,缺少力度;后期线条挺拔老练,背景删繁就简,人物栩栩如生,有些场景参照了西洋素描笔法,颇具立体感。当时便有名家对他有“三易其作风,一笔不苟,独运匠心,一纸稿成,审视不再,偶有不如意笔,必毁重绘”的评价。万籁鸣、汪曼云等名画家对之曾有过高度称赞,董天野为之写道:“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构图,确是一种惊奇的发现。”贺天健曾著文曰:“曹君涵美,余老友也。工人物、铁线游丝。上规李龙眠、钱舜举,下法仇实父、改七芗,且自成一家。所作《金瓶梅》本事图,工致精能,吴友如无其秀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部连环画史上的杰作后来便没有再版过。木刻连环画木刻连环画也是产生过影响的一个种类。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解放 木刻连环画区的画家们便纷纷投身于连环画创作中来,当时成册的连环画有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力群的《刘保堂。小姑贤》、邵宇的《土地》、李少言的《日军守备队的生活》、杨中流的《三勇士》、罗工柳、张映雪的《小二黑》、李志耕的《黄胡子被迫登龙门》、莫朴、吕蒙、程亚君的《铁佛寺》、任迁乔的《翻身》等,1933年鲁迅、郁达夫等译注了麦绥莱勒的《一个人的受难》、《光明的追求》、《我的忏悔》、《没有字的故事》等木刻连环画,《铁佛寺》、《狼牙山五壮士》、《刘保堂。小姑贤》等作品受其影响,均采用了木刻连环画的形式。彦涵1944年创作于延安的《狼牙山五壮士》由周恩来转送给美国记者后,1945年美国的《生活》杂志为其印发了袖珍本。解放初期出品的木刻连环画代表作有《胭脂》、《杨门女将》等,之后,木刻连环画逐渐退出了这一领域。另外还有一些以民间工艺形式制作的非主流形式的连环画作品,如剪纸连环画《柳玉娘》、扎染连环画《草地与自由》、纸贴连环画《烽火戏诸侯》、布贴连环画《牧马老头》、拓印连环画《成语故事》等。1951年晨光出版社曾将力群的《小姑仙。刘保堂》重版;195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也将麦绥莱勒的《我的忏悔》、《一个人的受难》重版,这套书是1933年初版的。年画连环画年画连环画属年画的一种,它以年画的形式印刷,并供张贴之用,但内容都取自连环画,经过有序组 年画连环画合后成为一组叙事完整的画面,兼具连环画的故事性、连续性和年画的渲染性、吉庆性,深受群众喜爱。其多为四条屏、八条屏,也有十二条屏者。早期的这类作品以木刻雕版套印的形式出现,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等地都有过印制,清末民初出现了丝网版与石印版印制品,其内容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或戏曲故事,如《西厢记》、《封神榜》、《三国》、《济公》等,这些画都是以重彩工笔人物画的形式出现的。解放后,其内容范围有所宽泛,如贺友直的《李双双》、《小二黑结婚》、《婚姻法成全了两对好夫妻》,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程十发的《寓言故事》、《列宁和炉匠》,刘旦宅的《木兰从军》,刘继卣的《闹天宫》,王叔晖的《桃花扇》,董天野的《白娘子与许仙》、《火焰山》,罗盘的《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吴少云的《孟姜女》,张令涛、胡若佛的《猎虎图》,徐燕荪的《岳飞》,任率英的《桃花扇》,墨浪的《牛郎织女》,房绍青的《杜十娘》,张碧梧的《秋翁遇仙记》,冯国琳的《海瑞背纤》等精品之作都改印过连环画。其既有传统取材,又有新式表现,还有国外内容,既丰富了年画内涵,又使连环画得以更广泛传播,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当年出版这类作品最多的是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文革”期间,年画连环画换成了清一色的样板戏剧照。由于年画一年一换的特点,使之极不易保存,所以这类作品目前已很难见到了。影视连环画影视连环画伴随着电影的产生而诞生,并随着其繁荣而繁荣。早在1943年,上海便出版了根据剧照印 影视连环画制的连环画《孔夫子》,1950年后陆续出版了《木兰参军》、《太平天国》、《攻克柏林》、《抗美援朝在前方》、《人民公敌蒋介石》、《离开莫斯科的日子》、《疸卡》等,后又出版了《甲午风云》、《永不消失的电波》、《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电影连环画作品。“文革”中,几个样板戏均有剧照连环画印行。上世纪80年代之前,几乎所有电影都伴有连环画的出版。据崔永元《不过如此》(华艺出版社2001年7月版)称,他便收藏有400本左右的电影连环画。电视连续剧出现之后,据其改编的连环画运用而生,但销路与先前的电影连环画不可同日而语。另一种电影连环画则根据电影故事绘制而成。上世纪20年代,国产电影刚刚起步,出版商便想根据电影故事绘制连环画,为赶时间,出版商便让画工轮流到电影院悉心观看,看毕即在老板为他们开的旅馆内夜以继日赶画。电影还未放完两轮,连环画册业已出版。其绘制粗糙,编辑草率,被人们叫做“跑马书”。卡通连环画卡通连环画通常指连环漫画或以写实手法表现但又汲取了动画片的某些特点而编画成的连环画。因为 卡通连环画它派生于卡通片,所以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看上去像是画在纸上不会活动的卡通片;其通常篇幅很长,更强调故事性,往往以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贯彻情节。甚至卡通制作者就将画面组合叫做“分镜头”。与传统形态的连环画相比,卡通连环画在审美趣味、表达方式上似乎更适合于当下的“新新人类”,且已流行为某种社会时尚。它正成为科学与艺术、思想与技术、个性与共性的综合体,并在方方面面反映着最新资讯,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国际化交流、读图时代等新事物无不深刻影响着卡通艺术的发展,同时,卡通造型带来的视觉上的刺激,也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在传统连环画市场日渐萎缩的情况下,卡通连环画可谓一枝独秀。编辑本段连环画名家经典连环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每一个画幅的绘制都凝聚了创作者的智慧和技法,体现了画家的不同风格,造就了一批批的连环画家。如1940年代的“四大名旦”(沈曼云、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四小名旦”(赵三岛、笔如花、颜梅华、徐宏达),此外还有程十发、刘旦宅等。1950年代后的“南顾北刘”(顾炳鑫、刘继卣)、“南北二刘”(“北刘”刘继卣、“南刘”刘旦宅)、王叔晖、贺友直[8]、戴敦邦、华三川、施大畏、李天心、李维定、王弘力等。1980年代后有“南雷北燕”(雷德祖、高燕)

漫画杂志50年代

作者:王新禧

封面来源:《少年Jump》初期人物

1968年,当《周刊少年Sunday》与《周刊少年Magazine》正苦缠死斗之际,集英社开始向漫画周刊市场进军了。集英社原本是小学馆下属的娱乐杂志部门,由于小学馆创立之初从事的都是文化、教育出版这类“高大上”的业务,万般皆下品,所以看不起做“三俗”出版的集英社。当时的集英社都是那些被小学馆里打发到冷宫的边缘人,因此集英社上上下下都憋了一口气,于1926年独立出来,创业自强。1949年,集英社企业性质改为株式会社(股份公司)。

集英社大楼,图片来自日本wiki。

60年代初期,日本迎来了第二波漫画大热潮。旗下已经拥有多本漫画月刊的集英社,对日益重要的周刊市场关注度渐升,也有意插一支旗进来。但母公司小学馆不愿多添一个敌人,想方设法施加压力,企图让集英社的漫画周刊胎死腹中。然而,此时集英社内所集结的编辑大多年轻热血、敢闯敢干,对小学馆的压迫早就心怀不满,因此不顾阻力,成立了周刊企划部,着手准备创办漫画周刊。其中有两位将才,是这帮编辑的主心骨。他们是长野规和西村繁男。

此二人之所以能团结一致,齐心“抗侮”,在于他们有过一段共同的屈辱史。50年代,集英社麾下有一本漫画月刊《少年Book》(少年ブック),它的前身是《有趣的书》(おもしろブック),1949年创刊,虽也努力进取过,惜乎业绩一直平平。1959年1月,该杂志在得到注资后,改名为《少年Book》,原以为能焕发新活力,哪知两个月后,一向清高,专注于出版学习书籍的小学馆,竟然推出了漫画连载杂志《周刊少年Sunday》。《Sunday》凭借雄厚资本和强劲作者群,死死压制住《少年Book》,令《少年Book》大气难喘一口,苦撑到60年代末,草草休刊。长野规和西村繁男都曾在《有趣的书》、《少年Book》担任过编辑(西村繁男还是横山光辉的责编),他们十分不忿小学馆的欺凌,因此当集英社筹划反击时,立即踊跃参与,务求一雪前恨。

《Jump》的前身《少年Book》封面。

1968年上半年,集英社确定新漫画杂志的名称为《少年Jump》(少年ジャンプ)。因前景未明,所以试水期间,先定位为半月刊。首任主编长野规领着一帮干劲十足的编辑们,摩拳擦掌,誓要一鸣惊人。

《少年Jump》的创刊号封面。

1968年7月11日,以海盗为标记的《少年Jump》正式问世。创刊号对外宣称售出万册,实际销量大概为8至9万册。对于早就被鲸鱼与鼹鼠霸占的少年漫市场而言,首战如此成绩,已算过得去。

由于晚十年才杀入少年漫战场,《少年Jump》面对着诸多不利因素。最让编辑挠头的,是优秀的作者资源都被别家杂志瓜分完了。这些漫画家人人稿债缠身,打他们的主意,一来较低的稿酬未必请得动,二来即使请来了大神,勉强画了,也只能是赶工的平庸之作。所以长野规决定放弃现有的知名漫画家,自行“造神”,以《少年Book》的作者为班底,同时对外征募新人新稿,充当《少年Jump》的战争兵器。不重名气,只重作品。这一策略,为后来无数新人上位提供了路径,也在无形中避免了其他刊物因大神约稿众多,而带来的作品质量问题。

《Jump》创刊开始就不断发布招募新人漫画家的广告。

《少年Jump》定价90日元,这比漫画杂志普遍60日元的定价高出整一截。须知90日元在当时可以买5瓶牛奶,少年们会舍得拿来买一本刚萌芽的杂志吗?这个险冒得有点大!之所以如此做,西村繁男解释说,是为了免遭赤字影响,在创刊初期销量低时,采用高定价弥补总体销售额,以使杂志能撑过最艰难的起步阶段。等以后销量高了,再降价也不迟。这一做法后来被证明确实有效,令《少年Jump》免于在襁褓中即遭扼杀。

就这样,在《周刊少年Sunday》与《周刊少年Magazine》两强相争的缝隙中,《少年Jump》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1969年新年时,其销量已上升到了24万册。这个数字虽然与两大周刊尚有较远距离,但作为在夹缝里求生的新杂志而言,已属难能可贵。脚跟先站稳,才能徐图天下。《少年Jump》就是抱持这样的理念,一步步打牢了根基,终于,在1969年第20期,隆重变身为周刊杂志,刊名改称《周刊少年Jump》(周刊少年ジャンプ,下文一律简称《Jump》),与小学馆、讲谈社展开正面对轰,掀开了日本第三次漫画热潮的帷幕。

《少年Jump》的Logo标志,就是海盗头像。

从创刊到挺进周刊,《Jump》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是什么使得它能在老牌杂志的重重围困下突围而出,进而鼎足三分的呢?这有赖于主编长野规制订的正确编辑方针——即“友情、努力、胜利”三要素,以及从早期大乱战中跃升出的两员猛将。

方针大策是战略面,要打胜仗,还要靠优异的战术执行。1968年秋至1969年初,《Jump》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呢?《Sunday》上,藤子不二雄的《21卫门》、水木茂的《河童三平》、横山光辉的《地球ナンバーV7》等名作正连载得如火如荼;《Magazine》上的《明日之丈》、《天才傻瓜》也是势若奔虎、炙手可热。两大周刊从两翼包夹而来,分分钟都可能以压顶之势将《Jump》碎为齑粉。怎么办?经过再三考虑,长野规决定“不走寻常路”,用“非常规武器”炸出新世界。于是乎,《Jump》在创业初期,最受人诟病的一段黑历史拉开帷幕。

永井豪的《无耻学园》单行本封面。

日本漫画发展到60年代末,基本上所有题材都已用于少年漫画中,唯有一个禁区不能触碰,那就是泛情色题材。虽然剧画中已陆续出现情欲场面,但剧画的受众是青年群体,对于未成年的少儿读者,各家杂志都谨守底线,不做毒害花朵们身心的勾当。可《Jump》是什么?它是海盗,是只问结果不管过程的海盗,是出身经营娱乐杂志的集英社门下的海盗。为了生存发展,只要招数有效,任何邪招阴招都可以用。更何况作为少了十年积累的后辈,倘若规规矩矩地跟《Sunday》、《Magazine》一招一式地你来我往,就好比拿入门长拳跟降龙十八掌斗,必被轰得渣也不剩。所以说不得,只能祭出“三俗”的“九阴白骨爪”了。

1968年第11期,“九阴白骨爪”第一式——《ハレンチ学园》破空出击,引爆《Jump》迅速成为全国热议话题。你道为何如此?原来,《ハレンチ学园》是一部“流氓漫画”,“ハレンチ”即“无耻”,《无耻学园》里还能发生啥正经事?绰号“胡子哥斯拉”的教师吉永,好色贪权,蓄着浓密的胡须、穿着虎皮,像原始人一样,用木棒教育着学生们,并时不时对女生毛手毛脚。男主角山岸八十八是个粗暴又纯情的蛮少年,女主角则是忍者柳生一族的后裔,他们联手对抗“胡子哥斯拉”,从而发生了一连串搞笑故事,令整个学园沉浸在一股激荡、暧昧、荒谬的骚动氛围中。这就是日本漫画史最有名的“问题作品”,它造成的震撼余波迄今尚在。

永井豪本人照片。

《无耻学园》的作者永井豪,1945年9月生,19岁时得了一场重病,因在生死边缘感悟到人生不能白来一趟,所以立志以自幼喜爱的漫画为一生事业。1965年,他带着漫画作品去拜会手冢治虫,但手冢忙得没时间见他,便由助手大野接待。大野看了永井豪的作品,十分赞赏,希望永井豪留下来当助手。但永井豪得知给手冢当助手,会忙到没有任何时间画自己的作品,便婉拒了大野的邀请。随后,他去了东京一家火锅店打工,因为这家店下午3点到晚上9点开工,正好适合他昼伏夜出画漫画。凑巧的是,石森章太郎的工作室就在火锅店附近,时常来吃火锅的石森很快就知道了店里有个伙计,也是个漫画高手。某天,石森火急火燎地打电话给永井豪,说就快赶不及杂志截稿了,请他速来帮忙。帮完忙后,永井豪顺理成章地成了石森的助手。在石森工作室期间,永井豪自称是人生最辛苦的时期,石森的工作量极大,每天只能睡2—3小时,眼睛睁着就必须在画。两年时光,永井豪不但学到了大量漫画技巧、积攒了成为漫画家必须的创作经验,还阅读了石森收藏的无数科幻小说,为他未来成为科幻漫画大腕,打下了基础。

《无耻学园》的内页。

1967年,永井豪脱离石森工作室,凭借处女作《江户名捕阿吉》出道。次年,他向新创刊的《少年Jump》投出了后来饱受争议的《无耻学园》。

《无耻学园》原本在《Jump》创刊号上就已登载,因导向不良,只登了一期就休载了。孰料不到三个月,竟恢复连载,还被当成头号利器使用。日本的学校,是典型的儒家教育体制,实行高压应试教育,以成绩优异为第一要务,同时格外强调师道尊严、尊卑有序。学生们普遍感到压抑、沉闷。《无耻学园》里的师生却反其道而行,他们在学校里从不读书,每天都是赌博、打架、喝酒。教师带头嬉闹,男女学生眉来眼去,当真是乌烟瘴气、伊于胡底。其中最为舆论诟病的,是“将性游戏化”的“掀裙子看内裤”桥段,“胡子哥斯拉”用尽种种变态的夸张办法,要看到女学生的内裤。频频出现的“Sex Appeal”画面,撩动得青春期少男们大喷鼻血,也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恨得牙根直痒。所以《Jump》漫画里掀裙子露小裤裤的“优良”传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之后的桂正和、河下水希、矢吹健太朗等人将这个传统很好地继承下来。

《无耻学园》的特色便是掀裙子露小裤裤。

那时候的日本中老年人,出生在战前,年轻时所受的三观教育严肃刻板,不像“团块世代”那样受到美国性开放思想的撩拨,所以还是要脸、要廉耻的!可《无耻学园》偏偏要“破廉耻”。于是双方剑拔弩张,迅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日本家长委员会、妇女协会、青少年保护审议会和教育委员会等一大批组织,把《无耻学园》视为最丑恶的眼中钉,予以最强烈的抵制。许多地区发起了“拒绝《Jump》运动”,更有家长当街焚烧《Jump》,舆论的指责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但是这一切,都正中《Jump》编辑部的下怀。

《少年Jump》第17期的封面。

日本战败后,以美国为主导,全面重修了日本法律,对于文艺作品中的涉黄内容,法律的规制作用已十分有限。《Jump》打擦边球的做法,只违背传统道德,并不违法。所以任尔骂声滔滔,我自岿然不动。鼎沸的舆论和由此造成的街谈巷议,反而免费帮杂志做了宣传,吸引了众多眼球。你越不让我看,我越想看,尽管家长严厉禁止,处于叛逆期的少年们依然会偷偷买来《Jump》,在一页页的“春光乍泄”中,挥发着过剩的荷尔蒙。

下回将介绍《Jump》打开市场的另一部三俗作品。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原文地址:

官方网站: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微信公众号:Anitama0815

合作邮箱:

—开创的时代—日本漫画界一直将12世纪的鸟羽僧正觉犹(1053-1140)当作祖师爷,他所绘画的《鸟兽戏画》被日本政府列为四大国宝绘卷。12世纪,绘卷戏画开始流行,各种绘卷的诞生逐渐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绘画形式。17世纪江户时代初期,京都、大阪的绘师绘画的身材修长的鸟羽绘(以鸟羽僧正的名字为头衔的绘画派系)成功地造就了新时代的浮世绘画风。1760年,日本著名的浮世绘师葛饰北斋首次将漫画一词用于画作上,他的《北斋漫画》闻名世界,甚至为欧洲的绘画界带去震撼。1861年,英国漫画家查尔斯·华格曼前往日本任《伦敦图画新闻》的特派员。翌年,他创办了一份10页左右的漫画志——《日本笨拙》。这本以时事漫画和风俗漫画为主要内容的刊物为日本的漫画界带来相当大的冲击。21年后,法国漫画家乔鲁吉·毕戈在旅日期间出版了《团团珍闻》、讽刺画集《TOBAE》以及其他杂志等。这两位欧洲漫画家为日本漫画的革新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风格影响着日本新生代的漫画家。—明治维新的新漫画—1900年,《滑稽新闻》、《东京泼克》、《时事漫画》、《大阪滑稽新闻》等纷纷创刊,这些模仿西式漫画的批判式口吻、幽默感以及造型的新漫画成就了当时的漫画时尚。明治时期(1870-1911),日本现代漫画开始兴起,日本漫画史上著名的北泽乐天在先人的基础上确立了日本现代漫画。1906年,北泽创办了日本第一份漫画刊物《东京小精灵》,这本刊物的诞生标志着日本现代漫画的开始。大正时期(1912-1925),漫画大师冈本一平首创了故事漫画并一举成名。由此开始,故事漫画开始风靡。1912年,以冈本为中心的10位漫画家成立了“东京漫画会”并于1915年举办了第一次漫画展。此后,平均每年都会举办1-2回展出。大正时代的日本漫画界在他们的主导下显得相当活跃。—幽默与偶像—1923年,日本第一个漫画偶像诞生。他是由桦岛胜一刊登于《日刊朝日俱乐部》的《阿正的冒险》中的角色。一年之后,漫画大师麻生丰刊登于《报知新闻》上的幽默长篇漫画《满不在乎的爸爸》引起极大的轰动,这部漫画给经历了东京大地震后的人们带来极大的鼓舞。由此开始,幽默漫画开始大量出现于报纸、刊物中。由于其极高的受欢迎度,越来越多的漫画家开始投入这一类型漫画的创作中,幽默漫画的阵容开始日益壮大。1924年,正力松太郎就任《读卖新闻》的新社长,为了向新市场挑战并争取更多的读者群,他特别设立了漫画部,将麻生丰、下川凹天、实户左行、堤寒三、柳濑正梦等人招入旗下,并于同年10月发行了4页的彩页附录。时至昭和初年(1925年),漫画的受欢迎度已达到顶点,连载漫画已逐渐成为日本漫画界的新模式。1925年以后风花雪月派和无产者派开始兴起,他们的画风与故事成为当时漫画界的一大特征。1926年-1936年,少年漫画开始大放异彩。田河水泡的《黑流浪汉》、岛田启三的《阿吉历险记》成为日本全国少年们争相传阅的经典之作。而横山隆一的《健少爷》、《小阿福》不仅获得少年的喜爱,更吸引了大批成年人翻阅。随着漫画创作队伍的壮大,日本的漫画界迎来了漫画改组的时代,漫画家纷纷成立团体。1932年,创作《漫画人》的漫画家近藤日出造、杉浦幸雄、横山隆一等20人建立了“新漫画派集团”。由此开始,许多志同道合的漫画家们开始组建团体,日本漫画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新漫画的时代—1945年,由于缺乏纸张,漫画的出版数量开始减少。从1946年到1950年,战后的新价值观打乱了之前的传统和秩序,各种漫画因此应运而生。此时的日本漫画界出现了一位为日后的日本漫画带来深远影响的大师。他就是手冢治虫。1946年,手冢治虫的《新宝岛》的问世是日本漫画迈出成为现代主流映象漫画的第一步。他将电影运镜的手法运用于漫画,为漫画映象带来革命性的变革。1947年,《漫画少年》创刊,这本少年漫画刊物成为当今漫画巨匠们的摇篮。曾在此刊物上发表过作品的作者有藤子·F·不二雄、藤子不二雄A、石森章太郎、赤冢不二夫、松本零士、手冢治虫等。1968年(昭和43年)7月创刊,集英社的周刊《少年JUMP》创刊,少年漫画开始迅速发展。时至今日,《少年JUMP》已成为日本漫画界出品优秀漫画的巨头之一。这一时期,杉浦茂的荒诞漫画、横山泰三的社会评论漫画拓扩了漫画类型。而手冢治虫初期的三部优秀科幻作品《前世纪》、《大都会》和《未来世界》也于此时登场。另外,山川总治的《少年王者》和福岛铁次的《沙漠的魔王》进一步完善了漫画类型。—动画时代—50年代,日本逐渐从战后的混乱中复苏,日本的漫画也开始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1959年,讲谈社的周刊《少年MAGEZINE》、小学馆的周刊《少年SUNDAY》等杂志纷纷创刊。同年,东京电视塔建成,电视开始影响着新时代青少年的成长。随着电视娱乐的突飞猛进,许多深受欢迎的漫画作品被改编成动画,动画化的成功同时促进了漫画的发展,时至今日,日本的动漫画已是不可分隔的两大领域。一部优秀的漫画作品势必会制作成动画,而一部热播的动画也会物色漫画家为其执笔绘制漫画。—迅速发展—1965年-1975年是日本日本漫画迅速发展的10年。各种不同类型的漫画开始正式划清范围,各种适合不同类型漫画刊登的杂志也相继创刊。各大杂志社开始出版分别适合中、小学生、高中生、大学生甚至各阶层的社会人士的漫画杂志,漫画开始受到社会的注目。1964年,因为“新漫画派集团”的核心人物近藤日出造等人的极力呼吁,日本漫画家协会由此诞生。日本漫画家协会的宗旨是维护漫画家协会会员的权益,为文化作出贡献。1972年,“日本漫画家协会奖”正式设立,并被誉为最有权威的奖项。由此,日本漫画界开始出现各种漫画奖项,如“文艺春秋漫画奖”、“小学馆漫画奖”、“讲谈社漫画奖”、“读卖国际漫画奖”、“手冢奖”、“赤冢奖”、“藤子不二雄奖”等。60年代中叶到70年代中叶,随着一些小说作家加入漫画脚本的创作,日式漫画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而正统少女漫画也开始呈现上升之势。这一时期著名的少女漫画家有中满智子、细川知荣子、西谷样子、水野英子等等。她们的作品开拓了少女漫画的新题材,少女漫画也由此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渐赶超上少年漫画。而池田理代子的《凡尔赛的玫瑰》更是将少女漫画推上了高峰。、—步入成熟—80到90年代,日本漫画进入成熟阶段。此时的漫画流派无论在画风、题材还是故事情节等方面都呈现多样化,各大杂志社也基本确立了其地位和出版方向,旗下漫画家们各显其能,日本漫画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许多漫画周边产品也相应地得到发展,如玩具、模型等等。日本漫画事业体制已基本稳定,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系统。每年,日本都会举行各种漫画欣赏和漫画巡展,为读者展示更多优秀的漫画作品以及发掘培养新一批的漫画人才。漫画的出版也从最初的报纸、杂志发展到了租界版、单行本、单行本完全版、精装版、文库版等等多种出版形式。难得一说的是鸟山明的1984年创作的龙珠对漫画界构成了巨大的影响,西方国家也为之兴奋。直至现在的One Piece(近十年漫画界的统治级漫画)也受到它的影响。如今,虽然动画、游戏的迅速发展为漫画界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兴的漫画家的加入,日本的漫画界依然会蓬勃发展,继续为喜欢日式漫画的读者创作更多优秀而精彩的漫画作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各位看官,你可知道租书店?这是一个很容易暴露年龄的问题。如果不知道的话,恭喜,说明看官还是蛮年轻的。 不过,既然是了解历史,我们还是有必要说说“租书店”,说说当年在租书店盛行的“贷本漫画”。 赤本即将消亡日,手冢创作停滞时。 租书店里出风头,贷本漫画侬可知? “贷本漫画”一词,来自日本。有人会把他翻译为“租借漫画”,意思是一样的。日语当中的很多词语,因为使用的是汉字,所以可以很方便地采用“形译”的方法,这里我们就采用“贷本漫画”这个说法好了。 既然有“贷本漫画”,那就有租书店。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日本的租书店从江户时代就有了,不过这个时候可能不能称之为“店”,那时主要是以背着书在城市里到处转的配送式的租书店为主,有点像走街串巷的“货郎”。 到了明治中期以后,有固定场所像是书店一样的租书店就诞生了。不过这个时候的租书店还没有漫画书可以租借,早期的租书店是面向成人的,主要是一些通俗小说,贷本漫画是后来的事情。 还得说到战后,大概在1955年~1959年间,日本进入快速增长前的一段时间,此时二战已经过去了十余年,不过战争的后遗症还有有所残余,尚未进入全盛时期。当时,电视还没有普及,学校的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也不完善,文化娱乐设施(游戏机之类的)也还没能进入家庭,当然,那个时候也没有智能手机。 这时,人们要想有文化娱乐生活,该怎么做呢?其中的一个选择就是看漫画。 买漫画书当然可以,但是大型出版社出版的漫画书,还是不够看。“赤本漫画”受到社会各界的抨击,加上日本税务对出版赤本漫画获取暴利的小出版社开始征“追征税”,赤本漫画逐渐消失了。 那么,想看漫画的话,去“街头图书馆”式的租书店租书就成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人们选择租书店,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人因为没钱买书,或者不愿意花钱买书,用租书的方式看漫画,是很合算的事情。不过,当时的日本人喜欢租书店,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 有些书,只能在租书店才能看到。也就是说,有些书,是租书店特供。这种租书店特供的漫画书,就是“贷本漫画”。而“写实漫画”是贷本漫画的主力军。 “写实漫画”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取代了50年代以月刊杂志为中心的作品,引领着战后的漫画潮流。可以说,“贷本漫画”和“写实漫画”,是流通形态和书籍类型结合在一起的罕见的出版文化,租书店将此二者结合起来,算是当时的一大奇景。 通常,我们在租书店里所能租借到的书,在书店里都能买到。但那个时期,写实漫画只能在租书店里租来看,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 现在我们来说一说写实漫画。写实漫画兴起于关西,而且是源自租借用的漫画。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写实漫画是租书店特供。 那么问题来了,写实漫画为什么会成为租书店特供呢?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创作贷本漫画的漫画家比较不受审查的限制,也不需要顾忌儿童趣味,面向儿童的读物,审查是严格的。而贷本漫画,并非面向儿童的读物。 所以,这些漫画。从画风到剧情上,都逐渐地向较成人化靠拢,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新的流派——“写实漫画”(有时也称为“剧画”)。 那么,写实漫画是如何产生的呢? 话说1950年代中期,有一群年轻的漫画家,他们聚集到了位于大阪船厂的光伸书房(日之丸文库)。他们就是松本正彦、辰巳嘉裕、斋藤隆夫、佐藤雅旦等人。 这些年轻人,虽然生活贫困潦倒,但他们并没有放弃,一直努力画他们所热爱的漫画,然而他们的作品,却总是不受待见。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发行他们的作品。 因为,他们的作品,和手冢治虫的风格不同。没有人可以跟手冢抗衡,漫画家能做的事情只有一件,模仿手冢治虫,就是画手冢风格的“故事漫画”。在出版社编辑的眼里,“写实漫画”是没有出路的。 这群年轻的漫画家没有办法,只好自己创办杂志出版发行。 1956年,一本名叫《影》的杂志创刊了。写实漫画家们,终于有了一个发表自己作品的舞台。 于是,当时的漫画界就有了两种风格的漫画。一种是登载在《影》上,另外一种登载中央杂志上。前者是“写实漫画”,后者是“故事漫画”。 写实漫画,虽然画面比较幼稚,但是却很有感染力,漫画的内容多是纪实性的故事,所以就称为“写实漫画”,这和手冢治虫风格的故事漫画有很大的差异。打个可能不是十分恰当的比方,手冢治虫的作品是浪漫主义,而写实漫画就是现实主义。 非常幸运的是,这段时期手冢大神停笔了,大神的消失给了“写实漫画”崭露头角的机会,写实漫画成了手冢风格故事漫画的一种很好的替代品,人们开始终于开始注意到“写实漫画”的存在。 但是,1957年3月,日之丸文库还是破产了。 因为新策划的成人漫画(面向成人的漫画,如政治题材等,不是黄色漫画)出现了大量退书,导致拒付书款。资金链断了。 于是,日之丸文库的长老级人物,松本正彦、辰巳嘉裕、佐藤雅旦等人开始策划替代《影》的新杂志,这就是他们在名古屋创办的《街》。 后来《影》复刊了,但是原本那些元老级的作者却看准时机去了东京发展,1959年1月组建了“写实漫画工作室”,还发表了响亮的“写实漫画宣言”。他们出版了《摩天楼》,后来还出版了《无双》《山河少年》等等。 随着曾将关西作为主要根据地的漫画家进入中央杂志,写实漫画开始变得广为人知,人们开始接纳并认可这样的一种漫画表现形式,写实漫画也开始从根本上改变漫画的表现形式,当然,还是趁着手冢治虫不在漫画江湖的这段空白期。 “写实漫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中间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人们责备写实漫画,主要针对两方面:一是写实漫画作为“贷本漫画”这一租书形式所带来的的问题,二是写实漫画内容上的问题。 “贷本漫画”的第一个问题是卫生问题。 租借漫画有一个特点,就是一本书要经过很多人的手,很自然就会引起人们的担心,这样的书卫生吗?不会携带病菌吗?显然,这些担心自于家长。 1957年11月24日,《周刊产经》上有一篇题为《租书店亮起了红灯》的报道,这篇报道主要讲的是以母亲为代表的一场研讨会上讨论的关于“贷本漫画”的问题,报道中这样写道: 对于这样的报道,全国租书行业联合会访问了有关部门,采取了措施,经过调查研究,并没有主妇们所说的卫生事件发生。事实上,即使是国会图书馆,也不会对图书进行消毒,这件事情其实没有太大的必要。于是他们下结论说: 其实,我们根据常识也能进行判断,公共图书馆经常给书进行消毒是不太可能的,租书店就更不太可能了,而且将其他人读过的书和生病联系起来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了。毕竟,按照主妇们的逻辑,大家都不要使用公共物品了,纸币什么的,就更不要用了。 请不要过分小瞧人类的免疫系统啊。 “贷本漫画”的第二个问题是作为“写实漫画”,内容上的问题。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写实漫画”,内容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写实”,写实的东西有一个毛病,就是它看上去不是那么的积极健康。 这一点不难理解,我们的世界总是存在许多丑恶的,和故事中“正义总是战胜邪恶”的套路不同,写实漫画中的故事更加现实也更加复杂,其中的人物不能简单地贴上“好人”或者“坏人”的标签,他们是立体的,会在好人与坏人之间切换,这使得很多人将“写实漫画”看做是“善恶不分”的扭曲的恶俗漫画。 贷本漫画面临着一场危机。 在“赤本漫画”时期,曾有过一场“驱逐坏书运动”,同样的运动也可能发生在贷本漫画身上。 为了防止这场运动波及“贷本漫画”,贷本漫画行业曾想先发制人,采取措施先进行自净运动,以此赢得公众的好感,争取生存的空间。 但是,无论怎么努力,“写实漫画”的问题最终还是成为了社会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人们指责“写实漫画”内容的不健康,指责其有过多关于暴力血腥场景的残酷描写,指责其教坏小朋友。在他们看来,漫画应该创造出一个充满善良和爱的童话世界。 “写实漫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风评很差。 随着租书店的衰落,“贷本漫画”最终消失了,不过曾经与贷本漫画捆绑在一起的“写实漫画”,作为一种漫画表现形式却存活了下来,并且转到了中央杂志上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写实”手法的价值。 新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一种没有太多限制的无秩序的空间中成长起来的,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虽然新的东西刚开始可能会受到一些批判和反对,但是好的东西终究还是会流传下来,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贷本漫画和赤本漫画都是如此。 “赤本漫画”里诞生了“故事漫画”,“贷本漫画”里诞生了“写实漫画”。虽然“赤本”与“贷本”作为一种漫画载体已经消失了,但是“故事漫画”和“写实漫画”两种漫画表现形式却流传了下来,并且对后世的日本漫画创作提供了灵感也打下了基础。 日本漫画之所以有今日之成就,和当年的“赤本”“贷本”是分不开的。我们现在看的日本漫画,常常还可以看到那时“故事漫画”和“写实漫画”的影子。 感谢那些乱世中的开创者。 关于更多本系列的内容,请参见目录: 目录——我们来聊聊日本动漫发展史

动漫时代杂志

ekjfdjh

写在前面:出于对日本动漫的喜爱,笔者最近对日本动漫的发展历史作了一番梳理。虽然尽可能地查阅了资料,但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故而文中难免会有疏漏之处,还请谅解。在下将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日本动漫发展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欢迎各位搬出小板凳,摆出一个最舒服的姿势来阅读,文章可能会很长哟~好的,闲言少叙,我们直奔主题~ 各位看官,我们既然要聊日本动漫,那就先从“日本动漫”这个词开始说起。所谓动漫,乃是动画(Animation)和漫画(Comic)的合并简称,取这两个词的第一个字合而为一称之为“动漫”。 不知道看官朋友是否注意到上文的动画和漫画两个词语后面括号中的英文了呢?这里是有讲究的。动漫这个词可考的最早出处为1998年11月创刊的动漫资讯类月刊《动漫时代 Animation & Comic Time》,这本杂志由1993年创办的动漫出版同业协进会发布,后经由《漫友》杂志传开,因为动画和漫画联系非常紧密,动漫这个词的概括性很强,所以动漫一词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使用很快开始普及起来。 是的,正如你所看到的,《动漫时代》的英文名是《Animation & Comic Time》,动漫一词,拆分开来,表示“动”的是Animation(动画)而不是 Anime(日式动画),表示“漫”的是Comic(漫画)而不是Manga(日式漫画),该杂志创刊伊始就刊有《美国动漫发展史专栏》。所以,动漫一词从未有过产地或风格限定性。这里顺带一提,有人认为“二次元”一词包含“动漫”,严格来说,这是不准确的。“二次元”指日本ACG的动漫世界,被许多ACG爱好者使用,这是一个ACG亚文化圈的专门用语,其默认产地(或者风格)为日本(日式)。而动漫一词没有严格的产地(风格)上的限制,所以我们可以说日本动漫,国产动漫,欧美动漫等等。 有点跑偏了,关于动漫一词的考究,各位看官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 你真的了解二次元世界吗?(二) 回到正题上来,因为漫画比动画出现的时间要早许多,我们得从日本漫画说起。 日本是个漫画大国,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日本漫画从12世纪就开始发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 日本平安时代至镰仓时代创作的《鸟兽人物戏画》被认为是日本最古老的漫画作品 。这部作品一共甲乙丙丁4卷,是日本的国宝级作品,现收藏于京都高山寺。我们来感受一下最古老的漫画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风。这部漫画将动物拟人化,以此来嘲讽僧侣贵族。 《鸟兽人物戏画》为日本漫画提供了很多的灵感,许多的漫画动画作品中都会提到《鸟兽人物戏画》。2016年10月开播的《战国鸟兽戏画》甚至完全采用了《鸟兽人物戏画》的画风。(《 战国鸟兽戏画 》B站可以观看)除了《鸟兽人物戏画》,浮世绘(《怪化猫》就是浮世绘画风),纸板剧(日本连环画的灵感来源,和我们熟悉的日本漫画还是有区别的)都可以算是日本的漫画的起源。不过,但凡有一些历史与文化根基的国家和地区都会有类似的东西,这与我们理解中的日本漫画的关系其实并不是太大。封建时期日本漫画的发展十分缓慢,中间环节一笔带过,我们把时间快速推进到日本的江户时代(1603-1867)。 话说幕府末年,日本被欧美各国逼迫开国,欧美文化开始流入日本。1862年,英国人查尔斯·魏格曼(31 August 1832 - 8 February 1891)在日本创办了 第一个漫画杂志Japan Punch,于1862年5月发布创刊号,1887年3月发布最后一期。 该杂志以讽刺的方式描绘日本的神罗万象,是单格漫画。日本第一本漫画杂志的画风是这样的:这个时期的单格漫画和中国传统漫画十分相似,都是用夸张讽刺的手法针砭时弊,但显然,这种风格的漫画很难流行起来,没有多少人会喜欢看这种漫画的。日本漫画要达到今天这样的成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前面说的是日本漫画的起源,说是起源,其实和日本现代漫画似乎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真正确立日本现代漫画基础的是漫画家北泽乐天。 1901年,北泽乐天创办了日本第一份漫画刊物《东京小精灵》(Puck),以后又创办了《东天小精灵》、《家庭小精灵》,可算是日本漫画的首食螃蟹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看这位老兄都干了些什么自然就知道了。 1902年,北泽乐天改变了过去单格漫画的统制局面,开创了分格漫画(四格),并且引入了“ 气泡对话框 ”。分格和“气泡对话”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漫画的表现力,日本漫画的基础由此确立了下来。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日本进入大众社会,发行量上百万份的报纸开始出现。以报纸为载体,漫画开始走向大众化,一些报社记者开始专门从事漫画创作。漫画,对于提高报纸的发行量有卓越贡献,因为漫画能大幅度提高报纸对大众的吸引力。日本《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朝日新闻》都刊载过漫画,《读卖新闻》甚至成立了漫画部。在昭和时代(1926-1989),两家著名的出版社—— 讲谈社 和 中村书店 的行动更是极大推动了漫画的发展。讲谈社创办了两本漫画杂志《少年俱乐部》《幼年俱乐部》,而中村书店则专门出版故事漫画的单行本。除了报纸之外,杂志连载和单行本也逐渐成为最主要的漫画发行方式。 说到故事漫画,就得说一说日本漫画大师冈本一平,这个人在大正时代(1912-1925年)一举成名,因为冈本一平赋予了漫画文学的内容,他是故事漫画的先驱者。要知道,以前的漫画多是反映现实的,而真正故事性的漫画不存在。正是冈本一平的尝试,人们知道了原来漫画是可以用来讲故事的。这个观点在现在看来也许再正常不过了,但在当时却是难能可贵。这个人的开创性行为赢得了人们的认可和尊敬,以他为中心的十人漫画家于1912年成立的"东京漫画会″就是最好的明证,但他的影响当然不止于此,我们今天能看到这么多有趣的故事漫画,或多或少都是有他的功劳。 到了日本昭和初期,日本漫画开始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题材变得丰富了起来,内容也更加生动有趣,其中少年漫画更是大放异彩,比较有名的作品有田河水泡的《黑野狗》、岛田启三的《阿吉历险记》,横山隆一的《健少爷》、《小阿福》等等,光这么说可能没什么实感,还是挑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说一说吧。 《黑野狗》田河水泡 日本战前最具影响的漫画就该是田河水泡的《黑野狗》了。这部作品从1931年开始连载,这似乎是一部饱受争议的作品,有人说该作品采取拟人化的手法,反映了强烈的军国主义思想,迎合了当时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也有人认为《黑野狗》是日本田园牧歌式漫画的优良遗产,由于未能看到原作,故而在下无法进行判断,实在抱歉。据说这部动漫恰好赶上了两个最糟的时代(二战前和二战后),遭受左右两次政治冲击。这种事情在日本动漫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对此,我只能献上自己的膝盖。 我们来聊聊日本动漫发展史目录

《动漫时代 Animation & Comic Time》1是中国大陆最早的专业动漫资讯类杂志,也是第一个使用“动漫(Animation & Comic)”这一词汇的公开发行刊物,所以一般也被认为是在大陆“动漫”这一词语的发源地。《动漫时代》前身是1997年创刊的日本流行娱乐杂志 《朝日快讯》里的“动漫副刊”,后来因为副刊非常受欢迎,编辑部遂决定将其更名为《动漫时代》并作为一本独立刊物发行。

截止于2012年5月,aLtima在北京,在新浪原创动漫相关部门工作,据说关注新浪原创动漫微博能找到他。daymoon也在北京,在看动漫杂志旗下工作。保哥回上海去了,跟SEI一起。Serapher,写网络小说去了。圏叉我记得后来去了漫友,而且应该是ACT停刊之前的事情了吧。没想到提问时间那么早,竟然没有人回答。

杂志漫画漫友

说老实话我也不太清楚……写一些自己知道的出来,LZ看看便好(LS的拉词条是啥意思……= =)漫友现在有动画100,可爱100,漫画100,新蕾 story100,新蕾 story101,和少年S……亲小说应该也是。以及出过画册(还有十周年的时候我记得也有纪念画册?)(有时候也会代理出版一些日方的漫画……比如最近似乎有药师寺凉子事件簿……)(啊旗下画手出画册啊或者出小说啊出……总之出书的话漫友应该也有帮忙)儿童……这个……怎么说呢||||||初中高中生都有看的。部分小学生和大学生也有……不过个人意见主力军应该还是中学生(不管初中高中……|||||)销量的话……个人感觉应该是漫画100可爱100啦之类.毕竟靠着上面的人气连载就可以赚到不少FANS吧。我个人是只买三本的……对新蕾不是很了解。但是稍微也买过一点,的确连载不多……可能这个方面稍微有些影响吧。至于竞争对手……|||||||这个是真的不太清楚(因为很少买别家的OTL)动漫杂志方面大概……要么就是comic了吧……(抱头。真的不知道啊OTZ)===============以上仅为个人角度看法……如果有任何井底之蛙或者一叶蔽目之处还请包含……OTL

我高二.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看漫友的.漫友的资料在网上随便找就有,就不做没意义的复制粘贴了.总的来说,漫友现在一个月出:动画100,漫画100.(以介绍日本方面新动漫资讯为主,有连载漫友签约的漫画家作品)这两本的读者年龄覆盖面相对比较广.可爱100,少年S.前者是国内原创少女漫画为主,后者少年向.主要是针对喜欢中国原创漫画的读者.以中学生为主.STORY100,STORY101,糖.这3本主要是小说类.比较青春,小资,针对从初中开始的年轻女性吧.还有一本<亲小说>,主要是在向日本的轻小说类学习.这本的读者应该是对轻小说方面有兴趣的人.由于漫友杂志是金龙奖(应该是中国原创动漫方面最专业的奖)的主办方,加上漫友出刊时间相对早(差不多11年了),所以漫友应该是很受欢迎的,这点从各地的报刊亭有最充分的体现^^.销量最好的应该还是动画100和漫画100,别的那些都有针对某类特定群体,所以相对来说销量不会那么高的.(从我家楼下报刊亭老板娘的口中和同学间传阅度得出的结论)竞争对手,老实说,如果要算总体情况,漫友文化是一个集团...所以对手应该是没有的.但是有很多别的动漫杂志,如<动感新势力><最动漫><动画基地>等,这些杂志一般是以介绍日本最新动画消息,声优,周边,同人活动,动漫文章,音乐为主的.特点之一就是:都是15块.特点二是:送很多东西.和漫友的动画,漫画两本很相似,但是由于漫友本身的局限(在音乐,周边方面)的缺憾.所以这几本杂志应该会成为漫友比较强劲的对手....

漫友《漫友》杂志创刊于2002年5月,是中国大陆地区,尤其是南方影响度较高的漫画杂志,也是大陆目前漫画半月刊之一。《漫友》杂志在每月上中下旬分别出刊《漫友·漫画100》、《漫友·动画100》.《漫友·可爱100》。相对应的,分别介绍漫画、动画方面的最新动态和优秀作品。《漫友·可爱100》大部分多为国内原创少女漫画漫友官方网站《漫友·动画100》,《漫友·漫画100》,《漫友·可爱100》,每期8.8元,增刊价格不定。漫友文化是1997年建立的,最先出版的杂志为《时代动漫》,1999年开始出版《漫友》(旧版),2002年改版成为目前的《漫友》以下为引用:《漫友》杂志以其特有的产业化思路,努力地整合着行业资源,在以动漫和青春文学为主体的青少年阅读领域中,一环紧扣一环地实践着自己的产业延伸之路,在全球期刊市场逐年萎缩的宏观形式下,踏踏实实地创造着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据最新一期权威报刊发行研究专业机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漫友》杂志列市场综合排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类别)第12位,同期全国出版品零售调查中,《漫友》杂志在《十城市总体排行榜》期刊类中进入前30强。作为该刊的创办人,我介绍一下《漫友》杂志近年来所走过的路程,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籍期望为中国动漫和期刊出版事业发展起到参考作用。内容为王,渠道制胜——期刊发展的先决条件作为“动漫”概念的提出者,《漫友》杂志创刊之初,即通过强调故事性和趣味点,全力打造最具娱乐性的动漫阅读载体,创造性地把资讯与原创加以融合,以海外资讯带动国内原创,并辅以“双重稿酬”等激励原创手段,整合原创作品资源,推出了多位漫画新人,彻底改观了当时国内同类杂志中,要么是以低水准的原创内容为主,要么将杂志整体资讯化的不成文定式。立足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原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为《漫友》杂志日后产业化发展埋下良好的种子。此外,多年的市场拓展与培育,《漫友》杂志已经构建了庞大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产品发行渠道,拥有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内的300余家专业发行代理商。《漫友》杂志还通过有广泛市场认同的畅销图书产品以及有奖订阅活动等针对终端的营销活动,积极拓展新华书店以及邮发等渠道,并开发了网上订购、校网直销、超市、便利店等特殊渠道。建立了系统而完善的经销网络,提供产品覆盖各个市场层面的基础平台,这也是杂志发展的先决条件。明星编辑——期刊漂亮的眼睛创意工业的核心是人的头脑,因此人才战略的实施,已经远不止“选、育、留”那么简单。为人才成长提供跨地域、跨平台的优越条件,这是《漫友》杂志人才激励机制中最具价值的举措,不但创造了畅销的产品,亦成就了期刊的品牌。部分在漫友文化发展成熟的编辑作为人才输出,成为行业单位的精英和顶梁柱,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中国动漫产业人才的职业化进程。有人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漫友》就是中国动漫的“黄埔军校”。那么,漫友文化究竟是如何实现人才价值的呢?目前,中国动漫编辑与日本的漫画编辑的岗位定位和工作内涵不可同日而语。《漫友》认识到行业自身人才的匮乏与差距,致力于提供开放的平台培育专业动漫策划与出版人才,打造明星编辑。《漫友》杂志的资深编辑张澍,今年二十几岁,就已被业内人士冠以“首席动漫策划编辑”的美誉。由她包装策划的《一天》、《记得》、《我的路》《80℃》、《绘羽》等本土原创漫画图书深受读者喜爱,不仅质量优良,同时在市场上长期畅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漫友》杂志另外一位明星编辑落落,已经推出两本自己的小说,成为国内当红的新生代文学代言人。在落落的新书《那些生命中温暖而美好的事情》全国巡回签售活动中,漫友文化随机进行的调查发现,将近70%的读者是通过《漫友》和漫友文化旗下的其他杂志认识了落落并成为她的忠实读者。可以这样说,落落的成功是建立在《漫友》所拥有的庞大读者群基础之上。

《漫友》杂志创刊于1997年7月,经改版后正式创刊于2002年6月,是漫友杂志社旗下的主力刊物,是中国大陆地区尤其是南方影响度较高的漫画杂志,也是大陆目前主要的动漫期刊之一。有“中国动漫第一刊”之称的《漫友》,一直以来引领着中国原创动漫的潮流,以名家力作、新人新作、热点资讯等牢牢吸引着业界和读者的目光,是国内唯一一本连续两年(2009年、2010)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优秀少儿期刊”的动漫杂志。杂志信息主办单位: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社:漫友杂志社单价:15元订阅全年:360元国内统一刊号:CN15-1225/J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6884邮发代号:46-89创刊日期:2002-5周期:半月刊类别(摘自百度百科)

小时候国产漫画杂志

我记得小时候上课偷看的国产漫画书有些。现在,喜欢看漫画的人应该在年轻的时候买很多漫画书。当时,许多国产动画片很受欢迎。有一次,他们好奇的买了一本手掌大小的漫画书。开心地看完一节课后,他们无法停下来!我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课堂上的小差,即使漫画被老师没收了,你还是会很乐意买的!

许多人在购买杂志时偶然看到了漫画书《偷星九月天》。然后就开始每周购买杂志,并期待更新。有趣的冒险情节和《偷星九月天》漂亮的绘画风格真的让人无法停止!

《爆笑校园》最初在杂志上连载。后来,当出现在报摊上,很多人就立刻买了下来!那时,被呆头愚蠢的外表逗乐了,一个长着鼻涕的傻男孩。他的人生经历出乎意料的丰富,他是国王的儿子,阿呆的母亲也是一位女神。每次看到他和父亲在一起,都很难理解,但这种对比更有趣。

《阿衰》一样吸引人,他们在校园发生的搞笑事情。第一次见到阿衰时,这本漫画书只有手掌那么大,乍一看,这种简单的校园生活被如此深刻地取代,以至于学生们就像阿衰一样,这绝对令人惊讶。他们害怕参加考试、交作业和被同学压制。

《乌龙院》也是一部受欢迎的国产漫画片。乌龙院美丽而憨憨的绘画风格非常有趣。我觉得很多人从小就喜欢在主角的正面和背面设置大的反差。此外,这群和尚看起来是很没用的。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技能!所以我记得小时候上课偷看的国产漫画书有些。

小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一起上课偷看名侦探柯南的漫画。

嗯,黑猫警长,葫芦娃都是这样的作品。

小时候偷看的国产漫画书,有很多被老师没收了偷偷在买,真的很喜欢,很喜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