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古典文献学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古典文献学论文选题

文献学综论 〔摘要〕文献学是我国一门传统学科,曾受到国内外人们重视。本文略论文献学的产生发展、基本理论及学科体 结构等问题。 〔关键词〕文献;文献学; 在20世纪初,文献学曾盛行一时,并一直延续至今。但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信息理论的发展,似乎已淹没或 替代了“文献”和“文献学”。但是,目前在我国各类型图书 馆的工作中,主要从事的仍是文献信息类型,而且,我国高 等教育专业目录,仍保留了文献学这门学科。可见,它并没 有在“信息”、“网络”浪潮中消失,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 传承性。然而,研究现代文献学的专著和论文,却寥若星辰。 本文仅作一试述,以引发“知音”者共鸣。 1 文献学的产生与发展 文献工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可追溯到春秋战国 的孔子,而后汉代刘向、刘歆整理宫廷典籍,就是文献工作。 但文献学这个名词和学科的产生,却是上世纪初的事。正如 张舜徽先生所说:“我国古代,无所谓文献学,而有从事于研 究,整理历史文献的学者,在过去称之为校仇学家。所以校 仇学无异成了文献学的别名。”(见《中国文献学》)这就把我 国传统文献学的涵义、内容、范围和任务作了一个比较简明 的概述。张先生所编的《中国文献学》,主要指文献学是研究 我国古文献的分类,目录,版本,校勘,辩伪,注释,编纂 与印刷源流的一门学科。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我国已有郑鹤声,郑鹤春编著了《中国文献学概要》,其内容 与《中国文献学》基本相同。近年来,我国又陆续出版了吴 枫先生《中国古典文献学》,王欣夫先生《文献学讲义》、洪 湛侯先生《中国文献学新探》、张玉勤先生《实用文献学》、 杜泽逊先生《文献学概论》等,但从内容上说,都没有脱离 古文献学的范围。如王欣夫所说:“广度的文献学是无法在课 堂上讲授的,然而,既称为文献学,就必须名副其实,至少 要掌握怎样来认识、运用、处理、接受文献的方法。”他的目 录、版本、校仇三个部分作为文献学的主要内容。“编目录是 为了介绍文化遗产,讲版本是为了选择可靠的材料,佼仇是 整理材料的方法。”应该说,这是我国古文献学的基本内容。 因此,我国这几部有关文献学的专著,有的书名称为 “古典文献学”,无可非议,而称“文献学”的,实际也只是 古典文献学,没有涉及近现代文献以及国外文献的基本情况 和研究问题。 现代文献学是古代文献学的继承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 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新学科与新型文献载体的出现,那 些不适应时代发展内容的文献已逐步减少。因此,文献的类 型扩大了,文献整理的技术进步了,文献研究的方法更新了。 现代文献学是适应国际与国家发展的要求,古典文献学主要 是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 用的一门学科。现代文献学就要与图书馆学、计算机科学、 传播学、信息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紧密结合,更注重研究文 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开发、利用等规律的探索。因此, 文献学应与时俱进,扩展其研究空间,这样才能传承、发展 这门学科。 2 文献学的基本理论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独特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这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科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 质特征或一个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研究对 象,是指人们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事物和认识的客体; 研究内容,是指研究对象的内部实质和外部联系。这些都是 每门学科基础研究的重大课题。同时,上述原理往往又不是 一门学科刚建立时就明确了的,只有随着学科的发展成熟和 不断研究探讨才能趋于一致。 “文献学”这个词汇,是1905年由比利时的保尔·欧莱特 律师(Paul Otlet, 1868—1944)提出来的,也是从法文docu- mentation一词演变而来的,当时他主要是将文献工作作为一 种人类实践活动来认识,以至出现了文献工作和文献学的混 淆与纷争,甚至有人只承认文献工作而不承认文献学这种现 象,反映了现代文献学还不很成熟。 近年来,国外出现了多位著名的文献学家,他们对文献 学的定义,也持有不同说法。如英国文献学家S·C·布拉德福 认为:“文献学是搜集、分类和迅速提供所有形式的精神活动 的技艺”;德国学者R·S·泰勒认为:“文献学指一系列的技术 而言,其目的是为了有条不紊地提供组织传递记录的专业知 识,使所包含的情报达到最高的取得率和利用率”;美国文献 学家J·H希拉认为文献学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新的分 析、组织和检查的方法,使它能够充分的利用各种记录得来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 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明朝嘉靖元年修髯子张尚德刊刻 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该书最早的刻本,这一说法似乎已成定论。 因 此,学术界在探讨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时,自然也都是基于上述认识, 把《三国演义》作为罗贯中的个人创作,结合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来对 其作出种种论述的。然而,疑问也在不断产生: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 初(有的学者推算出罗贯中大约在1329年前后创作了《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第一次刊行是在明嘉靖元年,从元末明初到明嘉靖元 年(1522)近200年间,该书不见于任何记载,它是怎样保存下来的? 罗贯中生当元末明初,当时既没有成熟的小说理论,也没有现成的长 篇小说可以借鉴,他是怎样的天才,能够创作出这样一部不朽的巨著? 不过,因为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上明标为“罗贯中编次”, 这一说法也早已为学界所认同,尽管一些学者对此抱有疑问,因缺乏 充分的证据来推翻固有的观点,终归是疑者自疑,信者自信,传统的 看法并未被动摇。明代孤本黄正甫刊二十卷《三国演义》 要解决这一问题,考证《三国演义》的版本源流,显然是最为关 键的。然而,这一工作又是非常繁难的。明清以来流传至今的各种刻 本的《三国演义》,今知有30余种,这些版本或存于国内或流于海外, 都是一般学者所难以见到的,有条件接触这些版本的人实在不多。寓 居澳洲的柳存仁先生曾对海外所存《三国演义》的版本进行了较详尽 的考察,认为明刻《三国志传》系统的本子所依据的原本似应早于 《三国志通俗演义》而存在(请参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中国 古代小说研究——台湾、香港论集》所收柳存仁文《罗贯中小说之真 伪性质》);北京大学的周兆新先生在其所著《三国演义考评》一书 中,对国内现存的几种《三国演义》刊本进行了详细的对勘,得出了 与柳存仁先生大体相同的结论。这应当说是《三国演义》版本考证方 面一个不小的突破。此外,还有不少学者对《三国演义》版本的考证 下了不少工夫,英人魏安撰写了一部《三国演义版本考》(上海古籍 出版社,1996年版),专门考证《三国演义》的版本源流。他共搜集 到35种版本,将其分为A、B、C、D四支,每一支又分若干分支。若从 分析版本流变方面看,魏安的工作可谓详湛而卓有成效。但他的着眼 点是要追求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原文(魏安1993年在普林斯顿 大学东亚系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即为《追求其原文:〈三国演义〉的 考证学》),所以,虽然考证精详,但结论中却有许多主观假设,反 而加固了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这一说法。同样,柳存仁和周兆新 二位先生也是在版本研究上突破了一层,却仍然认同罗贯中创作《三 国演义》这一观点。这就是说,前面所提出的疑问仍未破解。 笔者自1986年开始留意《三国演义》研究,在阅读有关文献和学 术论文的过程中,越发感到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小说 发展史乃至认识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1992年我有幸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启功先生和邓魁英先生攻 读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学位,我把博士论文题目定为《三国演义研究》, 客观上也有了考察该书版本的条件,因为国内所藏的十余种《三国演 义》版本几乎都在北京。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我调查了北京各大图 书馆中所收藏的《三国演义》的各种版本,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 取得了大量证据。 这期间,最关键的是在国家图书馆查到了一部明代插图孤本黄正 甫刊二十卷《三国演义》,该书在孙楷第先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 中著录为“明天启间刻本”。从表面上看,在明刊《三国演义》各本 中,它的出现时间是较晚的,所以,一些学者虽早见过此书,却未加 留意;英人魏安更将其列在D支的删节本一类,未加考校。实际上,这 个黄正甫刊本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早期刊本,只是它的真面目被掩盖了 而已。该书的封面、序言、目录和君臣姓氏附录是明天启三年补配的, 正文部分则是早期留下来的旧版!何以见得?一是该书封面标题为 《三国演义》,正文各卷卷首则标为《新刻京本按鉴考订通俗演义全 像三国志传》,诚所谓表里不一;二是目录字体与正文有异,且有部 分目录文字与正文内相应的标题不一致。三是该书前有一篇“山人博 古生”所作的序,明言该书“不失本志原来面目,实足开斯世聋瞽心 花”。此前,没有人看出这一点,这引起了我详细考校此书的极大兴 趣。我用此书同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详细对勘,从书中诗词、 注释、故事叙述、文字运用等方面获得了大量的证据,证明这个黄正 甫刊本的刊刻时间实比嘉靖本早20年以上(详见笔者为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0年出版的黄正甫刊本《三国演义》所作的《前言》)。有关黄 正甫刊本的考证文章脱稿后,呈启功先生审阅,先生看后说:“文章 写得很扎实,解决了一个重大问题。”并对其中的个别论述提出了修 改意见。后来,我到北京图书馆将黄正甫刊本的影印件呈启功先生目 验,先生在认真审视了该书的版刻风格后,指出:“这确是明代早期 的民间坊刊本,证明你提出的证据是有说服力的。”这个黄正甫刊本 的发现,可以说使“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今所见最早刻本” 的固有观念失去了依据。同时,从该书中也获得了一些进一步探讨 《三国演义》的成书与作者问题的线索。这个在福建出现的黄正甫刊 本的刊刻时间大约应当在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以前,值得注 意的是,全书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该书的作者为何许人,也就是说这 个今所见最早刻本并不标为“罗贯中编次”。另,柳存仁先生在《伦 敦所见中国小说提要》中曾提到一个朱鼎臣本,他对该书的目录和题 署作了详细的著录,该本各卷卷首或无题署,或仅题作“书林梓”、 “建邑梓”,卷之十三题作“古临冲怀朱鼎臣辑”,卷之十四又题作 “羊城仲怀朱鼎臣编辑”,并题“书林梓行”。从柳存仁先生所作的 文字说明看,他认为该书也是一个早于嘉靖本的刊本,却也自始至终 不题为罗贯中撰或编次(这个版本出现得较晚,有待详考)。因此, 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后学罗本贯中编次”的字样在并非最早刻本的 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上出现,完全可能是书商为了鬻书 射利而贴上去的标签。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的说法根本靠不往 关于罗贯中,明初无名氏的《录鬼簿续编》中有他的记载,该书 作者与罗贯中有交往,记载说罗贯中是“太原人”,却没有提到他叫 “罗本”(今人有说他名“本”字“贯中”,纯属附会)。只说他 “乐府隐语极为清新”,写过三种杂剧。压根没有提到他创作《三国 志通俗演义》等小说,到了近200年以后的明

罗贯中,陈寿

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以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为依托。古典文献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在全国条件较好的大学批准成立的第一批古籍研究机构之一。本专业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 本专业远绍黄侃、胡小石、汪辟疆等大家所开创的南京大学中文系传统文史研究的朴实雄厚之学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首任所长程千帆先生、现任所长周勋初先生和唐代文史研究名家卞孝萱先生的带领下,经过一批中青年学者的努力,在古典文献的整理、考订和理论阐发诸方面,形成了谨严踏实的学风,将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赋予传统的古典文献研究以现代学术的品质。本专业在继承谨严求实的学风同时,又不断开拓发展的空间,如将古典文献研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进行古籍整理与研究,如加强海外汉学文献与域外汉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本专业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1985年该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该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目前该专业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人,培养博士生3人,在读博士生10人。本专业现任带头人为程章灿教授。 本专业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密切协作,承担了一批大型古籍整理与研究项目,如程千帆先生主持的《中华大典·文学典》已出版,其中有卞先生负责的《隋唐五代文学分典》;程先生主编的《全清词》顺康卷二十册也在南大百年校庆前面世;周先生主编的《唐人轶事汇编》荣获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以上几项重大成果,在学术界影响很大。 本专业原学科带头人周勋初先生治学出入文史,视野开阔,所撰七卷本《周勋初文集》在新时期的传统文史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博士生导师徐有富教授对文献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与程千帆先生共同完成古委会的重点科研项目《校雠广义》,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获,另撰有《郑樵评传》、《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博士生导师蒋广学教授于晚清学术史研究多有建树,有专著《梁启超和中国古代学术的终结》行世,《梁启超评传》即将完稿;博士生导师程章灿教授在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研究方面深有心得,有《魏晋南北朝赋史》《刘克庄年谱》《世家大族与六朝文学》等专著出版,于石刻文献亦研究多年,已有《石学论丛》出版,并在古典文献学专业逐步形成石刻文献资料中心和研究中心,目前正在进行《魏理与二十世纪英国汉学》研究;博士生导师曹虹教授在中国散文史和佛藏文献研究方面齐驱并进,撰有《阳湖文派研究》和一批重要论文刊行,新著有《慧远评传》,目前正在进行域外汉文学研究。此外,严杰教授在唐宋文学文献研究方面有《欧阳修年谱》《白居易集校正》等成果;武秀成教授在《旧唐书》研究方面有潜心多年的专著《旧唐书辨证》,另有《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陈振孙评传》等书;姚松副教授在《册府元龟》整理和中国文化史研究方面多有心得;赵益副教授在道藏文献研究方面有《六朝道教与文学》,又及有《丘处机》、《王霸义利:北宋王安石变法批判》二书;徐雁平副教授撰有《胡适与整理国故考论:以中国文学史研究为中心》一书。 本专业已出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专刊”二十余种,出版《古典文献研究》集刊六辑,在学界均有很好的口碑。

古典文献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是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选题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1. 茅盾与林语堂笔下的女性形象比较

2. 形象——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

3. “自我表现”与“摹仿现实”

4. 说“艨胧”——对语言艺术的特点的新认识

5. 面向生活——当前文艺创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6. 艺术,需要呕心沥血的创造

7. “性文学’是文学表现人性的必然趋向吗?

8. 试论文学的不朽魅力

9. 艺术典型化的要求过时了吗?

10.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试论文艺创作中的主体与客体

11. 化丑为美——典型化在塑造反面形象上的魔力

12. 对实践派美学理论的历史考察

13. 试论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

14. 简论“自然人化”与自然美

15. 试论自然美的根源与本质

16. 艺术美与现实美关系之我见

17. “意象”与“意境”的比较研究

18. 试论艺术美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19. 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

20. 社会美与自然美特点的比较研究

21. 试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22. 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

23.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24. 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25. 论《离骚》抒情主人公的悲剧形象

26. 论《韩非子》的寓言艺术成就

27. 论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的进步倾向

28. 被压迫者的心声——汉乐府中的人民自由精神

29. 《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叙事诗传统

30. 试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它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专科本科论文;具体是什么要求;论文什么时间需要,具体要求都说下;资料有很多,可以发给你参考下。

各类硕士论文题目与选题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各类硕士论文题目与选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当前我国企业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2、当前我国企业的营销腐败及对策分析

3、我国企业营销策划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4、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需求及营销策略分析

5、体验营销与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关系分析

6、体验营销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分析

7、论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8、中小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误区与对策分析

9、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的关系分析——以__行业为例

10、基于消费者心理的中国奢侈品营销策略分析

11、基于大学生购买行为的校园营销策略分析

12、论参考群体对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

13、消费者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14、试企业社会责任对品牌价值的影响

15、论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16、品牌危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论品牌危机事件对品牌资产的影响

17、论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品牌危机管理

18、品牌危机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分析

19、品牌定位的失误与对策分析——以__品牌为例

20、品牌扩展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以__品牌为例

21、基于顾客价值的品牌传播策略分析

22、我国中小企业实施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23、我国企业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4、试论“差异化策略”在中小企业营销中的运用

25、论中小企业如何获取分销渠道的竞争优势

26、论市场营销渠道的冲突与管理

27、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策略分析

28、试论网络时代分销渠道的有效管理与创新策略

29、销售渠道中的窜货问题分析论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30、我国名人促销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31、公共关系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分析

32、广告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33、关于事件营销及其应用策略的探讨——以__企业为例

34、网络消费者行为特征及营销策略分析

35、终端消费者对网络营销信任度问题分析

36、奢侈品的网络营销渠道建设分析

37、微博的营销价值及其利用策略分析

38、网络口碑营销的商业应用价值探索

39、网络环境下企业创名牌的营销策略分析

40、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顾客忠诚管理分析

1、文本文学与文化: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动力

2、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3、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

4、关于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的若干问题

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对当代国际比较文学研究趋势的思考

6、关于比较文学的对象与方法

7、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辩证观念

8、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美国比较文学研究趋势

9、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中日近现代比较文学初探

10、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之现状与未来

11、比较文学在当代中国的复兴与发展

12、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及元—泛比较文学论

13、比较文学的课程设置探讨

14、比较文学的课程设置分析

15、跨文明研究:21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16、诠释学与比较文学的发展

17、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18、比较文学视野中文学传播模式的历史嬗变与当下态势

19、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20、比较文学“危机说”辨

21、浅论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

22、文化文学与教育:比较文学在教学中应用的现时性

23、也谈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和"跨文化研究"——与曹顺庆先生商榷

24、语言文学文化的互为载体关系与"比较文学"研究

25、关于比较文学研究的“文化热”

26、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透析

27、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视野

28、《简明比较文学原理》与《比较文学》的比较研究——从比较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入手

29、文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教学研究

30、梁启超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

31、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32、基于比较文学的中俄文学文化内涵分析

33、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比较文学的发展──着名学者乐黛云先生访谈录

34、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现代化中国想象——华夏边缘叙述与新时期文化

35、百年中国比较文学的一项重大工程——评《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

36、百年中国比较文学的一项重大工程——评《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

37、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

38、中西比较文学实证性影响研究中“游”的精神文化阐释

39、东西文化场域间的探索——日本当代比较文学研究之一

40、以宏观视野看待比较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特性

41、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

42、比较文学概论

43、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

44、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

45、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折与建构

46、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

47、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

48、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49、钱锺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

50、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

51、中西比较文学教程

52、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53、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54、比较文学译文集

5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

56、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57、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

58、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的发展

59、比较文学与当代文化批评

60、比较文学视域下的文化差异——以《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差异为例

61、古典文献学养与跨文化视野的相遇——读严绍璗《比较文学与文化“变异体”研究》

62、比较文学视域中我国的跨文化研究

63、评严绍璗教授《比较文学与文化“变异体”研究》

64、古典与现代:站在美国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最前沿——美国南方比较文学学会来访纪要

65、从比较文学角度看《爱莲说》的文化内涵

66、比较文学下中英文化中的女性独立意识

67、文化·文学·人格──比较文学的本性及障碍

68、比较文学视角下语言文学文化的互为载体关系研究

69、从比较文学到跨文化交流——访香港着名学者李达三教授

70、小议比较文学中的跨文化研究

71、面对文化转型的思考

72、从比较文学角度浅析中国对联文化内涵

73、跨文化研究的世纪盛会

74、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理论之于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的意义

75、“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乐山举行

76、中日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新史料:《和刻本中国古逸书丛刊》出版

77、文化异质性及其对比较文学的影响

78、双向融摄:跨文化研究与中国比较文学

79、文化对话:跨越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障碍

80、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81、后殖义时期的比较文学

82、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

83、比较文学教程

84、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

85、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

86、文学与疾病——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

87、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中国视野——在17届国际比较文学年会上的发言

88、比较文学与21世纪人文精神

89、新辩证观念:中国比较文学与多元文化对话

90、论比较文学研究中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91、重申文学性:对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思考

92、流散文学与比较文学:机理及联结

93、译介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新视野

94、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第三阶段学科理论的建构

95、比较文学新编

96、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

97、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98、生态批评与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视域中的西方生态批评

99、全球语境中的比较文学:中国的视角

100、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1、基于核方法的煤层厚度变化预测模型及应用研究

2、基于高密度电法的煤矿多层采空区数值模拟研究

3、小窑采空区直流电法超前探测研究

4、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

5、采动条件下覆岩地电场响应特征研究

6、浅部采空区微震定位方法研究

7、采空区及陷落柱的地震波场分析

8、乌兰察布低射气地区及气化区氡浓度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研究

9、重复采动条件下老采空区地质稳定性研究

10、高围压条件下岩石破坏特征及强度准则研究

11、矿山采空区灾害风险分级与失稳预警方法

12、膏体流变行为及其管流阻力特性研究

13、深部硬岩矿山采空区损伤演化机理及稳定性控制

14、铁矿矿山充填采矿用胶结充填料研究

15、沿空留巷滞后段煤帮采动破坏机理及注浆重构技术

16、基于能量平衡理论的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17、采动裂隙岩体应力恢复及其渗透性演化

18、厚松散层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

19、深部高应力矿床岩体开采扰动响应特征研究

20、开滦矿区深部煤层冲击地压监测与防治体系研究

21、五阳煤矿大采高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及巷道支护研究

22、薄煤层综采自动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23、高温及冲击载荷作用下煤系砂岩损伤破裂机理研究

24、方差体技术在煤矿小断层和陷落柱解释中的应用研究

25、辽宁鞍山—本溪地区深部地质特征及三维地质建模

26、巷道前方含水体的瞬变电磁响应及探测技术研究

27、潘二矿A组煤开采底板破坏规律并行电法测试研究

28、基于瞬变电磁法的铁峰煤矿采空区探测研究

29、深部软岩巷道承载结构失效机理及定量让压约束混凝土拱架支护体系研究

30、海洋可控源电磁法二维有限元正演及反演

31、大型矿用挖掘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32、尖山磷矿边坡监测及预测预报研究

33、巷道围岩峰后大变形过程的稳定性特征及锚固控制机理研究

34、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综放面矿压规律与控制研究

35、近距离煤柱群底板偏应力不变量分布特征及应用

36、综合物探技术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37、露天矿安全高效爆破智能化动态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38、厚煤层大采高综采采场覆岩破断失稳规律及控制研究

39、高应力软岩回采巷道预应力锚杆—锚索支护技术研究

40、沿空留巷围岩应力优化与结构稳定控制

41、基于监测时间序列的冲击地压混沌特性分析及其智能预测研究

42、井下水力压裂煤层应力场与瓦斯流场模拟研究

43、覆盖区区域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44、矿区建筑物(构筑物)三维变形监测研究

45、核磁共振2D/3D地下水成像方法及其阵列式地面探测系统研究

46、不规则顶分层破坏区下矿压规律及回采方法研究

47、阿尔金山北缘喀腊大湾地区遥感异常信息提取及找矿靶区预测

48、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方法及其围岩移动机理研究

49、综合物探方法在六道湾煤矿采空塌陷区的应用

50、深部铁矿勘探的地球物理找矿模式研究

中国古典文献学论文选题

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以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为依托。古典文献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在全国条件较好的大学批准成立的第一批古籍研究机构之一。本专业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 本专业远绍黄侃、胡小石、汪辟疆等大家所开创的南京大学中文系传统文史研究的朴实雄厚之学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首任所长程千帆先生、现任所长周勋初先生和唐代文史研究名家卞孝萱先生的带领下,经过一批中青年学者的努力,在古典文献的整理、考订和理论阐发诸方面,形成了谨严踏实的学风,将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赋予传统的古典文献研究以现代学术的品质。本专业在继承谨严求实的学风同时,又不断开拓发展的空间,如将古典文献研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进行古籍整理与研究,如加强海外汉学文献与域外汉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本专业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1985年该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该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目前该专业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人,培养博士生3人,在读博士生10人。本专业现任带头人为程章灿教授。 本专业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密切协作,承担了一批大型古籍整理与研究项目,如程千帆先生主持的《中华大典·文学典》已出版,其中有卞先生负责的《隋唐五代文学分典》;程先生主编的《全清词》顺康卷二十册也在南大百年校庆前面世;周先生主编的《唐人轶事汇编》荣获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以上几项重大成果,在学术界影响很大。 本专业原学科带头人周勋初先生治学出入文史,视野开阔,所撰七卷本《周勋初文集》在新时期的传统文史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博士生导师徐有富教授对文献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与程千帆先生共同完成古委会的重点科研项目《校雠广义》,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获,另撰有《郑樵评传》、《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博士生导师蒋广学教授于晚清学术史研究多有建树,有专著《梁启超和中国古代学术的终结》行世,《梁启超评传》即将完稿;博士生导师程章灿教授在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研究方面深有心得,有《魏晋南北朝赋史》《刘克庄年谱》《世家大族与六朝文学》等专著出版,于石刻文献亦研究多年,已有《石学论丛》出版,并在古典文献学专业逐步形成石刻文献资料中心和研究中心,目前正在进行《魏理与二十世纪英国汉学》研究;博士生导师曹虹教授在中国散文史和佛藏文献研究方面齐驱并进,撰有《阳湖文派研究》和一批重要论文刊行,新著有《慧远评传》,目前正在进行域外汉文学研究。此外,严杰教授在唐宋文学文献研究方面有《欧阳修年谱》《白居易集校正》等成果;武秀成教授在《旧唐书》研究方面有潜心多年的专著《旧唐书辨证》,另有《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陈振孙评传》等书;姚松副教授在《册府元龟》整理和中国文化史研究方面多有心得;赵益副教授在道藏文献研究方面有《六朝道教与文学》,又及有《丘处机》、《王霸义利:北宋王安石变法批判》二书;徐雁平副教授撰有《胡适与整理国故考论:以中国文学史研究为中心》一书。 本专业已出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专刊”二十余种,出版《古典文献研究》集刊六辑,在学界均有很好的口碑。

有心人天不负

考研是一场自我修行。这时,我们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包括择校、选择专业、如何准备初试等问题。作为同路人,这些迷茫、疑问、困惑,非常有幸我能够经历过这些,所以我想我的经验可以解答一些朋友的疑问,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学弟学妹们。

(一)心之所向与顺势而为

这里我想谈一下选择学校的问题,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中文学科评估,北大、北师大为A+,还有六所学校评估结果为A,包括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慕强是人们难以抑制的性格因子,上面列举的学校的中文专业实力强劲,大家在择校时可以重点考虑学校综合排名与专业排名这两个方面。如果更看重学校,可以选择学校排名更加靠前的院校;如果更加看重专业,可以选择专业排名靠前的院校。除却这些理性客观的分析,肯定存在情感方面的撕扯,比如考虑学校与家的距离、自身的实力、能否适应当地的气候等等问题。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四川大学是我的心之所向,没有考虑学校排名,没有考虑专业排名,没有考虑家乡与学校的距离。什么也没有考虑,初高中就隐隐地对四川大学有莫名其妙的好感,所以我来追梦了,而我很幸运,梦圆了!如果同学们心中已有非常喜欢的院校,不妨勇敢一下!

关于选择专业的问题,我建议大家按自己的兴趣进行抉择。四川大学文学考研一直非常热门,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竞争激烈,相对而言文艺学的报录比没有非常恐怖。我们可以看一下近三年川大文艺学的报录比,2019年文艺学的报录比是1:22,在23人中只有1人被录取;2020年文艺学的报录比是1:16,在17人中只有1人被录取;2021年文艺学的报录比是1:24,在25人中只有1人被录取。川大文艺学比其他热门专业竞争要小一点,但难度还是蛮大的,如果不是真的热爱,文学与理论是两码事,三年研究生读下来应该是比较痛苦的。

选择专业与学校,是心之所向还是顺势而为,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令人敬佩的,殊途同归,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高的追求!

(二)全广而深邃

川大文学考研自改革以来,走上文学大综合的道路,这对我们考生有利也有弊,这意味着同学们准备初试需要兼顾多个科目,同时政治与英语也不可忽略。

1.政治

不必多说,肖四+腿姐冲刺课。

政治不必准备太早,非常容易忘记,差不多在9月份开始就可以,把腿姐的冲刺课看两三遍,把肖四论述题背两三遍,选择题不放心的话把肖八也可以拿来练一下题感。

2.英语

英语非常重要,每年都有因为英语不过线而与川大擦肩而过的同学。英语按照不同题型来准备。背单词还是蛮重要的,无论是单词书还是背单词的软件,尽量刷两到三遍。作文一定要重视,我是跟着网上老师的视频课学的,不过这个适合基础比较差的,如果英语水平还不错的话,不推荐这个课。阅读理解这一项是跟着网上的老师来做的,他的方法论一定要内化,多练。我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上了考场,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做题。七选五、完形填空、选词填空也是跟着网上老师,感觉都很务实,对我这种英语比较薄弱的同学来说很友好。不过我建议大家选择英语老师的话,可以在网上都听一下,看看自己比较适合那个老师的授课模式,这样在后面的学习中也会轻松一点。

文学评论写作

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与写作。

l阎嘉老师主编的《文学理论基础》,重中之重,全书都是考点,有能力的话,全本能背多少遍就背多少遍!

l赵毅衡老师主编的《现代西方批评理论》,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拔高,阎嘉本都是一些基础的文学理论问题。

l张隆溪老师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也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书目非常之多。

l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刘黎明等老师主编的四卷本,其中的导论部分是精华中的精华

;有能力的话可以在看一下章培恒老师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史新著》

;大家手里应该都有一套袁行霈老师的《中国文学史》。

这三套尽量都要看一下。

现当代文学:钱理群老师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非常重要

;有时间的话李怡老师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也要看一下。

l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曹顺庆老师主编的《比较文学教程》,考点多出于此书,很重要!

郑克鲁老师的《外国文学史》必读,

配合刘亚丁老师与邱晓林老师主编的《外国文学》。

l古典文献学:推荐张舜徽老师的《中国文献学》

和项楚先生等主编的《古典文献学》。

l古代汉语:推荐王力老师的《古代汉语》与俞理明、雷汉卿老师主编的《古代汉语》

l现代汉语:推荐杨文全老师的《现代汉语》

与张斌的《新编现代汉语》

初试的参考书目很多,但尽量要消化掉,同时真题一定要重视,真题体现出川大老师的出题思路,参考意义极大!关于是否要报班,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建议如果是基础不好、自制力较差且跨考的同学,可以考虑报个新祥旭考研一对一辅导课程,会根据大家自身的情况和需求来制定授课计划,全程跟进学习进度,学起来会比较省时省力,效率会很明显的提高。

4. 背书

关于公共课,实在没有太多需要说明的地方。作为公共课,其好处在于开放与普遍,很容易就能找到大量资料与学习方法。只要动动小手,资料哗啦啦就来了。

硬要说的话,就是持之以恒,迎难而上。英语背单词很苦,后期背肖四也很苦,但是不能因此就不背了。

而专业课因校而异,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一个学校的风格可能在其他学校也能兼容,但也有可能不行。不过无论如何,都需要大量背诵,因此特地谈一谈背诵方面的经验。

背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背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对背诵的材料需要一个整理的过程,也就是什么需要背什么不需要背。

四川大学是大综合,需要背诵的范围尤其广,更加需要取舍。一般的说法是先放后收,也就是先背重点再适当扩展。

不过我起步比较高,一开始背得广,所以恰恰相反变成先收后放。结果是别人在后期不断加东西,我却是减东西。

这其实不是我的本意,可以说是无心为之,但是对后期而言,心态上要轻松不少,也算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吧。

另外四川大学很注重原典,所以尤其注意记例子。有些例子涉及到两个以上的点,这样的例子是经济实惠的,应该注意选择这样的例子,减轻背诵负担。

比如《四库全书总目》说词:

“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一段话就提到了五个人,可以用五次,多划算。语言学的例子更简单,因为就是你生活中在使用的东西,何况还学了英语,实在不会还可以当场对比总结。只有古代汉语需要特地记一下,不过就算遗漏了一些也不要紧,毕竟还有初高中语文的底子在那里。至于文论,其实需要举例的地方并不多,而且往往可以从文学中取材,再用自己的话转化一下就行了。此外,背书应该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宏观指学科框架,可以自己做个思维导图。不同学科坐标系不太一样,文学需要关注朝代(时间)与题材,语言学要关注词汇、语音、语法、修辞,文论就是艾布拉姆斯四要素。这个建议自己动手做,别人的现成的其实不如自己做的印象深刻。微观指一些细腻的知识点。很多问题里面涉及到的点非常多,记忆难度大,可以单独抽出来记。比如对于《红楼梦》研究的几个流派,需要列举派别、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观点等,密度很大,可以把关键词抄在便利贴上贴在书桌附近,随看随记。到了后期,我的书桌正对的墙上已经贴满了大半。

时间分配上,4-9月我将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分配给了专业课,百分之三十给了英语。我看第一遍书用了四个月(4-7月)左右,全程浏览,不求完全记忆。但心中必须有大致的知识框架,大体的知识点分布烂熟于心,即看到真题之后能立刻反应出这一知识点在课本的什么位置,主要考查哪一方面的内容,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大致还有哪些。第一遍浏览以后,不会或几乎不会考的知识点就可以过滤了九月份开始,由于开始准备政治,专业课时间将会大幅压缩。因此十月到十一月左右,两个月快速第二遍背诵八本书,进一步剔除比较冷僻的考点,做到基本掌握即可。而对于高频考点和超高频考点,必须做到滚瓜烂熟。我仍然用艾斯浩宾曲线原理背诵,背完一本书以后过一段时间复习一遍。同时这个时候要反复研究真题(真题从一开始就要研究,但这个时期要深入研究,做到答案熟练掌握的程度)。

最后一个多月,最后再把八本书过一遍。然后挑着那些高频超高频考点继续背,确保自己上考场以后不会因为过于紧张而忘记答案。这样大体上,整个专业课从头到尾的时间,大约能过四遍,其中浏览一遍,背诵三遍。书越背到最后是越薄的。

关于答题技巧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卷面分,答题字迹工整

卷面分有多重要相信大家对卷面分都早已过分清楚,但是在考场还是我行我素,常常忽略这一点。但其实,电脑识别阅卷,对字体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

阅卷老师每天坐在电脑前要面对这几百份的试卷,批改速度也比较快,基本上就是看的都是关键词,如果学生的字迹潦草写一大片,很难抓取答案中的关键性语句,显然是很容易失分的。

2、写清关键词,不做无用功

很多同学在答题时,总喜欢一点点的推理,在得出结果之前,已经把整个答题框写满,全是过程,写到最后正确答案都没得写了,所以,在答题的时候不需要做太多铺垫,有一说一,将涉及到的知识点答出来就可以了。写太多没用的答案,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而且还容易让阅卷老师找不到重点,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挖个坑。

3、条理清晰,标清序号很重要

相信经过十几年的考试经历,大家在答题时都会表情序号,分点罗列。其实这也是答题中最好的办法,清晰的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也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4、凸显专业领域的术语

在写答案时,涉及到知识点最好用书面语或者专业术语表达出来,对专业语言要有一定的驾驭能力,不能通篇答案都是大白话。

(三)文质彬彬

进入复试环节,线上复试与线下复试存在很大的差别,擦边过的同学很难逆风翻盘,除非有很大的亮点。

l首先文的方面,各个小的细节都要做好。线上复试最重要的是网络的问题,一定要调试好设备;个人的穿着打扮不要出格,不要邋里邋遢;对老师要有礼貌等等。

l质的方面,更具决定性的地位。复试的话,先要准备一份自我介绍,自己写完最好让学长学姐或者专业人士修改一下,因为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老师提问的契机。按照自己的自我陈述来准备复试,如果提到自己非常喜欢一位理论家,老师就会从这方面来深入发掘,对你进行提问。所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了解比较深入的内容写在自我介绍里面,按着这些进行复试准备,看专著!看论文!

复试没有固定的推荐书目,线下复试的话是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真题重复率挺高,复试真题也要重视。线上复试没有笔试,只有面试。

写在最后,考研只是人生中的一条道路,全力准备,尽力而为。

文献学论文 具体怎么写,我也不知道!(*^__^*) 嘻嘻……没学过

古典文献论文题目

各类硕士论文题目与选题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各类硕士论文题目与选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当前我国企业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2、当前我国企业的营销腐败及对策分析

3、我国企业营销策划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4、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需求及营销策略分析

5、体验营销与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关系分析

6、体验营销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分析

7、论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8、中小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误区与对策分析

9、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的关系分析——以__行业为例

10、基于消费者心理的中国奢侈品营销策略分析

11、基于大学生购买行为的校园营销策略分析

12、论参考群体对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

13、消费者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14、试企业社会责任对品牌价值的影响

15、论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16、品牌危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论品牌危机事件对品牌资产的影响

17、论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品牌危机管理

18、品牌危机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分析

19、品牌定位的失误与对策分析——以__品牌为例

20、品牌扩展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以__品牌为例

21、基于顾客价值的品牌传播策略分析

22、我国中小企业实施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23、我国企业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4、试论“差异化策略”在中小企业营销中的运用

25、论中小企业如何获取分销渠道的竞争优势

26、论市场营销渠道的冲突与管理

27、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策略分析

28、试论网络时代分销渠道的有效管理与创新策略

29、销售渠道中的窜货问题分析论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30、我国名人促销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31、公共关系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分析

32、广告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33、关于事件营销及其应用策略的探讨——以__企业为例

34、网络消费者行为特征及营销策略分析

35、终端消费者对网络营销信任度问题分析

36、奢侈品的网络营销渠道建设分析

37、微博的营销价值及其利用策略分析

38、网络口碑营销的商业应用价值探索

39、网络环境下企业创名牌的营销策略分析

40、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顾客忠诚管理分析

1、文本文学与文化: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动力

2、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3、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

4、关于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的若干问题

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对当代国际比较文学研究趋势的思考

6、关于比较文学的对象与方法

7、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辩证观念

8、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美国比较文学研究趋势

9、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中日近现代比较文学初探

10、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之现状与未来

11、比较文学在当代中国的复兴与发展

12、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及元—泛比较文学论

13、比较文学的课程设置探讨

14、比较文学的课程设置分析

15、跨文明研究:21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16、诠释学与比较文学的发展

17、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18、比较文学视野中文学传播模式的历史嬗变与当下态势

19、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20、比较文学“危机说”辨

21、浅论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

22、文化文学与教育:比较文学在教学中应用的现时性

23、也谈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和"跨文化研究"——与曹顺庆先生商榷

24、语言文学文化的互为载体关系与"比较文学"研究

25、关于比较文学研究的“文化热”

26、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透析

27、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研究视野

28、《简明比较文学原理》与《比较文学》的比较研究——从比较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入手

29、文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教学研究

30、梁启超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

31、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32、基于比较文学的中俄文学文化内涵分析

33、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比较文学的发展──着名学者乐黛云先生访谈录

34、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现代化中国想象——华夏边缘叙述与新时期文化

35、百年中国比较文学的一项重大工程——评《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

36、百年中国比较文学的一项重大工程——评《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

37、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

38、中西比较文学实证性影响研究中“游”的精神文化阐释

39、东西文化场域间的探索——日本当代比较文学研究之一

40、以宏观视野看待比较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特性

41、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

42、比较文学概论

43、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

44、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

45、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折与建构

46、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

47、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

48、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49、钱锺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

50、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

51、中西比较文学教程

52、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53、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54、比较文学译文集

5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

56、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57、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

58、多元文化与比较文学的发展

59、比较文学与当代文化批评

60、比较文学视域下的文化差异——以《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差异为例

61、古典文献学养与跨文化视野的相遇——读严绍璗《比较文学与文化“变异体”研究》

62、比较文学视域中我国的跨文化研究

63、评严绍璗教授《比较文学与文化“变异体”研究》

64、古典与现代:站在美国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最前沿——美国南方比较文学学会来访纪要

65、从比较文学角度看《爱莲说》的文化内涵

66、比较文学下中英文化中的女性独立意识

67、文化·文学·人格──比较文学的本性及障碍

68、比较文学视角下语言文学文化的互为载体关系研究

69、从比较文学到跨文化交流——访香港着名学者李达三教授

70、小议比较文学中的跨文化研究

71、面对文化转型的思考

72、从比较文学角度浅析中国对联文化内涵

73、跨文化研究的世纪盛会

74、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理论之于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的意义

75、“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乐山举行

76、中日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新史料:《和刻本中国古逸书丛刊》出版

77、文化异质性及其对比较文学的影响

78、双向融摄:跨文化研究与中国比较文学

79、文化对话:跨越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障碍

80、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81、后殖义时期的比较文学

82、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

83、比较文学教程

84、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

85、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

86、文学与疾病——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

87、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中国视野——在17届国际比较文学年会上的发言

88、比较文学与21世纪人文精神

89、新辩证观念:中国比较文学与多元文化对话

90、论比较文学研究中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91、重申文学性:对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思考

92、流散文学与比较文学:机理及联结

93、译介学: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新视野

94、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第三阶段学科理论的建构

95、比较文学新编

96、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

97、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98、生态批评与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视域中的西方生态批评

99、全球语境中的比较文学:中国的视角

100、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1、基于核方法的煤层厚度变化预测模型及应用研究

2、基于高密度电法的煤矿多层采空区数值模拟研究

3、小窑采空区直流电法超前探测研究

4、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

5、采动条件下覆岩地电场响应特征研究

6、浅部采空区微震定位方法研究

7、采空区及陷落柱的地震波场分析

8、乌兰察布低射气地区及气化区氡浓度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研究

9、重复采动条件下老采空区地质稳定性研究

10、高围压条件下岩石破坏特征及强度准则研究

11、矿山采空区灾害风险分级与失稳预警方法

12、膏体流变行为及其管流阻力特性研究

13、深部硬岩矿山采空区损伤演化机理及稳定性控制

14、铁矿矿山充填采矿用胶结充填料研究

15、沿空留巷滞后段煤帮采动破坏机理及注浆重构技术

16、基于能量平衡理论的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17、采动裂隙岩体应力恢复及其渗透性演化

18、厚松散层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

19、深部高应力矿床岩体开采扰动响应特征研究

20、开滦矿区深部煤层冲击地压监测与防治体系研究

21、五阳煤矿大采高工作面覆岩运动规律及巷道支护研究

22、薄煤层综采自动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23、高温及冲击载荷作用下煤系砂岩损伤破裂机理研究

24、方差体技术在煤矿小断层和陷落柱解释中的应用研究

25、辽宁鞍山—本溪地区深部地质特征及三维地质建模

26、巷道前方含水体的瞬变电磁响应及探测技术研究

27、潘二矿A组煤开采底板破坏规律并行电法测试研究

28、基于瞬变电磁法的铁峰煤矿采空区探测研究

29、深部软岩巷道承载结构失效机理及定量让压约束混凝土拱架支护体系研究

30、海洋可控源电磁法二维有限元正演及反演

31、大型矿用挖掘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32、尖山磷矿边坡监测及预测预报研究

33、巷道围岩峰后大变形过程的稳定性特征及锚固控制机理研究

34、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综放面矿压规律与控制研究

35、近距离煤柱群底板偏应力不变量分布特征及应用

36、综合物探技术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37、露天矿安全高效爆破智能化动态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38、厚煤层大采高综采采场覆岩破断失稳规律及控制研究

39、高应力软岩回采巷道预应力锚杆—锚索支护技术研究

40、沿空留巷围岩应力优化与结构稳定控制

41、基于监测时间序列的冲击地压混沌特性分析及其智能预测研究

42、井下水力压裂煤层应力场与瓦斯流场模拟研究

43、覆盖区区域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44、矿区建筑物(构筑物)三维变形监测研究

45、核磁共振2D/3D地下水成像方法及其阵列式地面探测系统研究

46、不规则顶分层破坏区下矿压规律及回采方法研究

47、阿尔金山北缘喀腊大湾地区遥感异常信息提取及找矿靶区预测

48、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方法及其围岩移动机理研究

49、综合物探方法在六道湾煤矿采空塌陷区的应用

50、深部铁矿勘探的地球物理找矿模式研究

专科本科论文;具体是什么要求;论文什么时间需要,具体要求都说下;资料有很多,可以发给你参考下。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技巧

(一)写作流程:

1) 学生根据下面分设的专业选择一个,作为毕业论文的专业方向

2) 在所选择的专业方向里面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拟论文题目,开始论文写作流程。参考论文选题附后(学生论文选题不宜相同):

(二)专业类别:

1.文艺学

文学概论 文化诗学 中国文学批评史 语文教学法 美学概论

2.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

明清小说研究 唐诗宋词研究 红楼梦专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 元杂剧研究 《史记》研究

古典文献学

3.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儿童文学 台港及海外华人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

青少年儿童文学概论 影视文学

4.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民俗学 民间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 外国文学史(欧美) 外国文学史(东方)

(三)参考选题:

1. 文艺学:

1.形象——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

2.“自我表现”与“ 摹 仿现实”

3.说“ 艨 胧”——对语言艺术的特点的新认识

4.面向生活——当前文艺创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5.艺术,需要呕心沥血的创造

6.“性文学’是文学表现人性的必然趋向吗?

7.试论文学的不朽魅力

8.艺术典型化的要求过时了吗?

9.“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试论文艺创作中的主体与客体

10.化丑为美——典型化在塑造反面形象上的魔力

11.对实践派美学理论的历史考察

12.试论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

13.简论“自然人化”与自然美

14.试论自然美的'根源与本质

15.艺术美与现实美关系之我见

16.“意象”与“意境”的比较研究

17.试论艺术美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18.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

19.社会美与自然美特点的比较研究

20.试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2. 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

1.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2.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3.论《离骚》抒情主人公的悲剧形象

4.论《韩非子》的寓言艺术成就

5.论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的进步倾向

6.被压迫者的心声——汉乐府中的人民自由精神

7.《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叙事诗传统

8.试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它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9.论汉乐府民歌与

语文论文对古典文学的研究选题

1、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 2、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4、《诗经》燕飨食诗的场面描写 5、《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6、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7、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8、论《诗经》中的史诗 9、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0、《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11、《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12、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13、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14、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15、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6、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17、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18、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19、《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20、《战国策》名篇研究 21、老子的思想 22、《老子》的艺术特色 23、《庄子》的艺术特色 24、《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25、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26、《吕氏春秋》与杂家 27、《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 28、《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 29、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30、《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 31、《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 32、《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 33、宋玉赋试论 34、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 35、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倾向 36、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37、《史记》所描写的游侠38、《史记》所描写的刺客39、《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40、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41、《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42、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4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44、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45、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46、. 曹操与诗文革新47、.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48、论曹操的散文创作49、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50、论曹丕的文学成就51、.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52、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53、曹植诗风的衍变54、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55、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56、梁朝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57、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58、《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59、邺下文人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60、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61、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62、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63、.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64、.论陶渊明的田园诗65、.谢灵运与山水诗66、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67、宫体诗的女性描写68、论《文选》对诗的分类69、论《子夜歌》70、《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71、《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72、《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73、《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智慧的启迪: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现代价值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聊斋志异》中的妒、悍妇群像研究《儒林外史》与科举制度研究唐传奇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媒介环境视域下文学创作的职业化之路--以晚清报人小说家为研究中心《淮南子》神话艺术解读唐代青楼题材小说研究近世京津词坛研究《盛京时报》小说研究明清小说与韩国汉文小说女将形象比较研究宋代出使文学研究唐前曹植接受史黄庭坚隐逸诗及其隐逸思想研究论楚辞《九歌》中的自然崇拜魏晋南北朝涉医文学研究明清小说"乡村描写"研究--以名者为中心牟氏家谱研究牟菲菲中国海洋大学陆游诗歌的地域文化研究--以绍兴、汉中为中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