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华儿科杂志怎么样

发布时间:

中华儿科杂志怎么样

医学类期刊因为细分的比较多,排名也没有实际的意义。现在按权威性来讲就看期刊影响引子,引用的多的期刊影子高的相对来讲就要权威一些。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在国内,核心期刊已经是高水平的期刊了,但真不敢说是最高水平。像二楼一样分类述说更好一些,期刊分很多专业和种类,没个期刊也只能作为这个领域的高水平啊

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名录1 人文、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新华文摘*哲学研究* 心理学报* 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 法学研究* 经济研究*管理世界* 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图书馆学报*教育研究* 体育科学* 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评论(香港)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 学术月刊 心理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 社会科学战线世界宗教研究 统计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中国人口科学 民族研究 中外法学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法学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政法论坛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学家 世界经济 农业经济问题会计研究 中国农村经济 财贸经济中国工业经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科学学研究金融研究 国际贸易问题 中国出版科研管理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情报学报 教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语言研究文献 古汉语研究 当代语言学(原为:国外语言学)外国语 中国翻译 外国文学研究现代外语 外国文学 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研究 文学遗产 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音乐学 世界历史中国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 敦煌研究考古学报 文史(中华书局)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 中国体育科技(C)台湾研究(SS) 中国高教研究(C) 档案学通讯美术研究(C) 新美术(SS) 管理科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当代电影 中国土地科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注:以上带*号的学术期刊为人文社科权威级学术期刊2 自然科学中国科学(A-E辑)(中、英文版) 科学通报(中、英文版) 自然科学进展(中、英文版)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 数学学报(中、英文版) 数学年刊(A、B辑)应用数学学报 计算数学(中、英文版) 数学进展系统科学与数学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数学物理学报应用数学与力学(英文版) 力学学报(中、英文版) 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空气动力学学报 航空学报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英文版)物理学报(中、英文版) 光学学报 半导体学报中国激光(中、英文版) 金属学报(中、英文版) 声学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中、英文版)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英文版)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无机材料学报(中、英文版) 材料研究学报(材料科学进展) 化学物理学报催化学报 化学学报(中、英文版) 物理化学学报分析化学 高分子学报(中、英文版) 无机化学学报有机化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英文版) 中国稀土学报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硅酸盐学报 天文学报岩石学报 空间科学学报 地球物理学报(中、英文版)地震学报 气象学报 大气科学地球化学 地质科学 地质学报(中、英文版)矿物学报 海洋学报 海洋与湖沼经济地理 地理学报 遥感学报生理学报 遗传学报 动物学报生物物理学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微生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 生态学报 古生物学报植物分类学报 动物学研究 兽类学报生物工程学报 生物多样性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遗传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环境科学植物学报(中、英文版)(S) 细胞生物学杂志(S) 强激光与粒子束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应用心理学3 工学低温工程 复合材料学报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摩擦学学报 计量学报 传感技术学报煤炭学报(中、英文版) 石油学报 钢铁(中、英文版)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 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版) 中国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学报 振动工程学报 兵工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中英文版) 内燃机学报 动力工程内燃机工程 太阳能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工技术学报 电子学报(中、英文版)光子学报 光电工程 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原名:电子科学学刊) 微波学报 电路与系统学报计算机学报(中、英文版) 自动化学报 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英文版) 控制理论与应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 化工学报(中、英文版)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高等学校化工学报(高校化学工程学报)(中、英文版) 燃料化学学报 纺织学报建筑结构学报 岩土工程学报 土木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城市规划 水利学报水力发电学报 海洋工程 测绘学报汽车工程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中、英文版) 自然灾害学报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英文版)宇航学报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热力发电(C) 电信科学(C) 建筑学报(C)光电子激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控制与决策水科学进展 4 医学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营养学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病毒学报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解剖学报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护理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药学学报 中国药理学报(中、英文版)中国药学杂志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华医院管理杂志(C)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S) 中华急诊医学(原名急诊医学)中草药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 5 农学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 土壤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水土保持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中、英文版)中国粮油学报 作物学报 茶叶科学核农学报 棉花学报 植物生态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 昆虫学报(中、英文版)植物病理学报 植物保护学报 菌物系统(真菌学报)昆虫分类学报 园艺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果树学报(原名:果树科学) 林业科学 水产学报中国兽医学报 蚕业科学 自然资源学报水生生物学报 应用生态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中、英文版)(S)农药学学报(S) 中国畜牧杂志(C) 中国食品学报中国生物防治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动物营养学报 二 国内学报级学术期刊名录1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2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3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理学版)4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5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6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工学版)、(英文版)8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9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0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3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S)

中华神经科杂志怎么样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自1955年创刊至今已经40年了。40年来,她既是我国神经精神科学事业发展的客观记录和里程碑;又是在我国神经精神科学领域中,传播科学信息,记录科研成果,开发智力资源,促进人才成长的高级专业学术刊物,对推动我国神经精神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回顾40年来的历程,总结经验,将更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发挥更大的作用。 时间:(1955~1966)解放前,神经精神科学事业未受到当时政府的重视,专业机构很少。因此,从事本专业者寥若晨星,神经精神科学成了我国医学科学中薄弱的一环。建国后,党和政府特别关心和重视广大人民的疾苦和健康,神经精神科学事业逐步发展起来,并于1951年8月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此期间有少量的神经精神科论文刊登在《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上。随着神经精神科学的发展,专业队伍的壮大,神经精神科工作者怀着满腔的热情,急于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他们渴望获得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于1954年7月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常务委员扩大会议上,决定创刊我国神经精神科专科刊物——《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随后组成了以许英魁为总编辑,冯应琨、伍正谊、王慰曾、张沅昌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穆怀珠任专职编辑。经过全体编委和专职人员的积极筹备,《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创刊号于1955年3月13日问世,为季刊,每期80页,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当时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傅连暲题写了刊名。办刊方针是以神经精神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贯彻卫生工作方针,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普及对危害人民健康严重的疾病知识,如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肿瘤、癫痫、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防治方法、研究心得,要求医学研究密切结合实际,以更好地为生产建设服务。《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创刊初期编辑室设在中华医学会内北京东单三条胡同,1957年迁至北京东四西大街新建的中华医学会办公大楼,创刊初期,编委会议都是在协和医院神经科许英魁和冯应琨教授的办公室内召开,参加者经常有许英魁、冯应琨、魏毓麟、赵葆洵、王芷沅、穆怀珠等。到60年代,则转到中华医学会会议室召开,参加人员有许英魁、冯应琨、黄克维、赵葆洵、王芷沅、谭铭勋、伍正谊、沈渔邨、许迪、陈学诗、王忠诚、张继志等。在50、60年代,在京编委会经常是在星期天或晚上召开。当时编委赵葆洵、谭铭勋、王芷沅、陈学诗、张继志还经常来学会帮助加工稿件、撰写编者按语等。外地编委张沅昌、夏镇夷、陶国泰、于清汉等也很关心杂志工作,帮助组织稿件。1958年6月在南京召开全国精神病防治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对精神病人实行三级管理制度,由卫生、公安、民政三个部门组成精神病防治领导小组,并组织实施;提倡对精神病人实行开放管理,即不要把精神病人关闭或关锁在病房内。这次会议对我国精神病学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各地通过各部门的协作成效显著,其中以上海、北京、南京、天津、杭州、苏州做得比较好。如上海成立了精神病防治领导小组,办起了多所精神病工疗站,使精神病的复发率下降了3/4以上。外出伤人毁物者也大大减少。这次会议的纪要及会后各地开展工作的经验介绍,该刊从1958年第4期起陆续报道,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从1959年起改为双月刊,第1期84页,以后每期68页。从1959年起开始刊登英文目录,从1959年第三期起刊登主要论著英文摘要。1960年6月4日根据上级通知,该刊与医学会办的所有期刊一起停刊,检查浮夸、泄密和“修正主义”问题,同时也有纸张困难等原因。至1963年国家经济情况好转后,经改选组成以许英魁为总编辑,冯应琨、伍正谊、王慰曾、张沅昌、陈学诗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增加11名年富力强的新编委。专职编辑仍由穆怀珠担任,1965年增加了陈秀华。经积极筹划于1963年5月25日复刊,为季刊,每期84页。并改由中华医学会出版。1963年11月25日至12月2日在广州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会议交流了许多有价值的临床经验和科研资料,包括应用神经病理、生化、生理等实验研究方法,对神经病理学、神经外科学和精神病学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术探讨,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和精神病学的成就和进展。本刊从1964年第1期起改为104页,较详细地报道了这次大会的内容。重点介绍了有关脑血吸虫病的病理,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病理及外科治疗,颞叶癫痫的临床、脑电生理,颅内肿瘤快速显微诊断和手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转氨酶测定,不典型内因性精神病的生化代谢紊乱,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生物因素调查、生化代谢及心理学的研究,以及神经衰弱的综合治疗等方面的论著。正当我国神经精神科学及其专业刊物蓬勃发展之际,出现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本刊与几乎所有的期刊一样于同年9月又一次被迫停刊。直停至1978年。从1955年创刊至1966年9月停刊,共刊出10卷、39期,刊登文章1366篇,平均每期35篇文章。从1955年至1960年每卷末期附有总目录,从1963年复刊改为文题索引。每期印数从4030册上升到7658册。本阶段特点: 刊出内容以实用为主,较多地报道常见病的临床分析和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建国初期,我国科研机构尚少,科研设备有限,所以回顾性临床分析文稿较多,也很需要。过去我国的有关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疾病的流行情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多引用外国的数据,与我国实际情况常不尽符合。因此,陆续发表大量的临床分析文稿,颇受广大读者欢迎,也为我国撰写有关教科书、参考书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同时,还经常刊出“临床病理讨论”,对锻炼临床思维、准确诊断疾病、妥善地治疗护理大有帮助,因此,成为读者喜读乐看的栏目之一。 在初期,译文和译文摘要(文摘)所占比例较大:在50年代,每期译文1~4篇,译文摘要1~14篇;译文和文摘多来自苏联,部分文摘来自英美。从1958年开始设“综述”栏,对国外的有关进展予以综合报道。由于我国神经精神科学基础很薄弱,50年代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较多地引进外国的经验和成就来充实自己,还是很有必要的。 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文章较少。本阶段共刊出论著605篇,其中基础研究15篇(占),临床研究95篇(),该两类文章绝大多数在60年代前期刊出的。50年代的基础研究以大体解剖学、病理学研究较多,而生化、生理学研究在60年代开始增多。 神经外科论著较少:在50年代刊出很少,60年代开始逐渐增多,但所占比例仍较少,在此阶段刊出的605篇论文中有关神经外科者仅44篇(占),其原因是我国神经外科起步较晚。本刊编委会对神经外科的发展一直很重视,经常优先刊出神经外科研究成果的文章。 充分报道有关学术会议的资料:本刊编辑委员会十分重视学术会议的报道,认为学术会议是展示各地有关经验总结和科研成就的大课堂,是沟通信息、开阔眼界、启迪思想、切磋学术,促进科学发展、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本刊编委、编辑积极参与并组织稿件加以报道,使未参加学术会议的广大读者也从中受益。 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受当时政治影响,特别是1966年,本刊登了不少政治性文章,有时每期占一半版面。两次停刊(1960年和1966年)均受到当时政治运动的影响,1966年停刊长达12年之久,对神经精神科学事业的发展影响很大。此期间各地神经精神科工作者科学研究工作很少,零星的成果只能刊登在文革后期复刊的《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上,专职编辑陈秀华先后参加上述两杂志的编辑工作。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1978年春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大会发出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号召,并在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的影响下,激励我国广大神经精神科学工作者奋起追赶国际神经精神科学发展水平,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兴旺发达的繁荣局面。为迎接这一局面,1978年初卫生部同意上报经国家科委批准复刊《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从《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调出陈秀华负责筹备复刊事宜。在京原编委冯应琨、黄克维、陈学诗、赵葆洵、谭铭勋、王芷沅、沈渔邨、王忠诚、张继志等多次召开筹备会,讨论编委会人选和复刊计划。复刊后的编委人选原则上是上届编委中身体状况较好者建议继续聘用,有的省缺少编委请当地医学会推荐人选,最后由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后聘任。组成以冯应琨为总编辑,伍正谊、王忠诚、张沅昌、黄克维、夏镇夷、陶国泰、陈学诗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适逢当年7月4~10日在南京召开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大会,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由冯应琨、陈秀华在会上分别介绍了杂志筹备情况和提请审议的编委会工作条例草案、审稿原则草案和组稿计划。会上讨论热烈,各地编委表示将努力为杂志组审有关稿件。随后,在同年9月5日杂志正式复刊,仍为季刊,每期64页,并开始在论文参考文献前刊登论文英文摘要。从1983年起改为双月刊,每期64页。1988年起论文英文摘要改在每期后部集中刊登并取消论文英文目次。1993年起则将论文英文摘要放在中文摘要之下,并恢复论文英文目次。本刊从1980年起被纳入美国的《医学索引》,亦被纳入我国《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医学文摘》。编辑室专职人员由1名编辑增加到3名编辑,1名编辑干事。复刊后,本刊除针对当前防病治病的需要,组织相应稿件外,特别注意报道有关学术会议的内容以满足广大读者的渴求。1984年4月10日国家科委批准创办《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5年《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正式创刊后,该刊不再刊登神经外科稿件。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领导下,进行了第四届编委会改选筹备工作,经过反复酝酿,1986年5月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组成以陈学诗为总编辑,夏镇夷、周孝达、陶国泰、史玉泉、谭铭勋、沈渔邨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调整了1/3编委,遴选50岁左右、专业水平较高的专家取代身体不好的65岁以上的老编委,并保留部分身体尚好的老编委作咨询编委。1986年6月3日至7日在重庆召开第三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会上由陈学诗总编辑介绍编委会改选经过,陈秀华汇报了本刊1978~1986年工作报告以及编委会工作条例(修订草案)、审稿办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通过。并围绕如何办好杂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求把神经科和精神科分开办刊物的呼声较高。为了使读者了解本专业的最新信息,从1986年开辟了“精防动向”栏目,介绍国际学术会议情况,国外神经精神科发展状况。为了加强思想导向,开辟了“人物述林”栏目,介绍老一辈神经精神科专业工作者艰苦创业、刻苦钻研、治学育人的业绩。1991年初进行第五届编委会改选筹备工作,经过反复酝酿于1991年4月组成了以陈学诗为总编辑,沈渔邨、郭玉璞、姜佐宁、江德华、张明园、陆雪芬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1991年5月在吉林市召开《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陈学诗总编辑报告编委会改选经过和1986~1990年杂志工作总结。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解决杂志压稿时间长和脱期问题;部分编委再次提出本刊应分办神经科和精神科两本杂志的建议。由于本学科专业的杂志在各地相继创办,如《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等20余种,同时这期间,纸张、印刷、邮局发行费用不断涨价,本刊每期的定价从1986年开始突破了多年的每册元,逐渐上涨,以致发行量逐年下降。从1980~1993年每年平均每期印数为22294、20066、19297、19617、20445、18193、17876、17330、13569、13593、13485、13270册。到1988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在物价上涨的压力下,经济状况陷于低谷,于1988年7月1日起停付作者稿费1年,9月1日起收取稿件处理费(1991年1月1日起对中华医学会会员停收稿件处理费)及发表费。自1991年开始封面加印中华医学会会徽。根据出版署的规定,从1993年第2期起停用傅连暲会长题写的繁体字刊名,改为简体字刊名。从1978年复刊到1994年底共刊出17卷,90期,刊登文章3106篇,平均每期篇。本阶段特点: 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增多:自本刊1978年到1994年底,发表的论著共1379篇,其中基础研究82篇(),临床研究541篇()。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所占的百分比为50~60年代(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的1倍多。这是可喜的改变,是这些年来各单位加强科研工作、推行研究生制度的结果。基础研究论文对我国医学科学有促进作用。多数临床研究有利于基层专业人才的成长,促进神经科和精神科防治工作的开展。 神经外科论文迅速增多:这阶段神经外科发展迅速,从1978年复刊至1984年底,共刊出论著472篇,其中神经外科162篇,占,与50年代神经外科仅占(5/292)、60年代占(39/313)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表明我国神经外科的蓬勃发展,已能用手术方法根治或明显改善多种颅脑、神经疾病,同时也表明已有可能创刊神经外科专业杂志。 重点号和专辑增多:重点号和专辑的专题是编委会根据来稿和有计划地组稿,尤其是结合专题座谈会和有关学术会议组编的。本阶段刊登45个重点号和13个专辑,两者共58个,平均每年3~4个。这是由于自1978~1993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已成立14个专业学组,专业学组均举办各种专业学术会议,加上本刊组织的专题座谈会,总计有29个(不包括本刊编辑部未参加的会议),其中神经科19个,精神科10个。本刊除了报道这些学术会议水平较高的论文外,多数专业学术会议和专题座谈会都写了富有指导意义的会议纪要及相关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疗效判定标准等。这些纪要和方案标准(详见附表)较充分地反映了会议各种内容和各种见解,并发挥了学术导向作用,颇受读者欢迎。 增辟栏目,活跃版面:本刊原有栏目有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讲座、综述、临床病理(例)讨论、学术动态、书讯,本阶段增辟了学术讨论、技术改革、国际学术交流、精防动向、读者*作者*编者、人物述林等,以充实内容,活跃版面。 加强编辑规范化:从1986年起,加强编辑规范化工作,严格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同时加强对图表、统计学符号、参考文献、名词术语及版面设计等的规范化,贯彻各种有关编辑出版的国家标准。 该刊创刊40年来,贯彻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实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努力不懈地工作,因而不论在提高防病治病水平,保障人民健康方面,还是在促进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育方面,都做了重要贡献,兹简要分述于下。 普及推广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建国初期,我国神经精神专业队伍很小,随着各地专业医疗防治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专业人员迅速增多,但多系从内科队伍分流出来,专业知识不足,且有关专业参考书缺乏,为适应这一需要,本刊创刊后,特别注意针对这些需要进行组稿,除了通过论著介绍我国各地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外,用较多的篇幅以译文、文摘形式,继之采用文献综述形式及时介绍国外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起到没有围墙的全国专业性继续教育大学的作用。 促进各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的诊疗规范化工作:为了统一各种神经精神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判定的依据和标准,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及其14个专业学组和本刊召开的学术会议、专题座谈会都十分注意分别就有关疾病制定“分类”、“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疗效评定标准”,本刊均及时在有关重点号、专辑中予以报道,以便各医疗防治单位推行应用。对于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和科学研究的规范化,均起到了促进作用,受到广大神经精神科工作者的热烈欢迎。 反映我国神经精神学科的新成就,推动学科发展:本刊是我国第一本专业高级学术期刊,肩负着反映我国这一专业的先进水平的重任。建国后,我国神经精神科工作者意气风发,越来越多地开展科研工作,其研究成果大量投寄本刊,本刊总是力争及时地严密审查后择优刊出,尤其是1980年召开了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后,研究报告迅猛涌现,多种先进的诊断手段和新技术的应用,如CT扫描、数字减影、磁共振成像、多普勒超声检测、核素造影、红外热图、脑地形图、诱发电位等;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定位、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以及神经化学、精神药物药代动力学等的研究工作;各种实验性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动物模型的建立;神经组织移植,如垂体移植、胎脑组织移植、肾上腺组织脑内移植等;各种常见的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流动病学调查报告等;众多的新成就的报道传播,推动着学科的迅速前进。 促进临床医生的诊疗思维锻炼:本刊创刊不久就设立了“临床病理讨论”栏,先后刊出了59篇。由于其内容与读者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可以启发读者从临床难题中独立思考,有力地进行诊断思维锻炼。 该刊创刊40年来,编委会和编辑部一直努力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并侧重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服务的方针,做出了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充分发挥编辑委员和审稿人的作用,做好审稿和组稿工作:本刊的编辑委员和审稿人大都是我国神经科和精神科界有名望的学术水平较高的专家,是本学科各地的带头人,在审稿和组稿工作中能够严格筛选把关,提供恰当有力的组稿线索,促证了杂志质量。特别是在创刊初期,老一辈编委曾牺牲个人大量休息时间,为本刊审阅和修改稿件,经常星期日或夜晚参加在京编委会,不管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他们都按时出席,认真讨论每一篇文稿。继续充分发挥这样一支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有权威的专业编审队伍的作用,是搞好杂志的根本保证。 充分反映国内外神经精神科研究新成果和新动向:本刊始终将反映国内外神经精神科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动向放在首位,通过良好的总体设计与导向,使广大专业人员获得新知识,扩大其眼界,提高其医疗水平和科研层次,进而促进我国神经精神科事业的发展。 充分报道学术会议的内容,扩大其社会效益: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及其后来的14个学组,早年每隔几年召开一次学术会议,后期每年总要召开2~3个专科学术会议或专业学术讨论会。并就有关重要问题进行讨论。专业学术讨论会是针对本专业中各有关方面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组织的学术讨论会,除公开征文外,根据主要议题特邀专题报告和综述报告,这些会议结束之前,会议领导小组总要根据报告的论文和广泛讨论的情况以及与会人员对会议的评价意见,认真总结,指出主要的收获、学术争鸣情况,取得一致认识的意见和尚有不同认识的几种意见,以及今后应努力探索的课题等,委托一位主持人向大会作总结报告。本刊为了充分发挥学术会议的效益,除了选登有代表性的重要论文外,组织有关专家写出会议纪要。会议纪要要求不要套话、空话,要求在会议总结报告的基础上,把会议的重点议题所涉及的问题充分反映出来,纪要应达到使未参加会议的读者读后感到象参加会议一样真正有所收获。有关这些学术会议的重要论文、会议纪要、综述,加上述评,形成一个重点号或专辑,以使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会议内容,获得效益。 有计划地组织专题座谈会和重点号:举办专题座谈会是一种重要的组稿形式。选题是由编委会制定下年度编辑计划时确定的。选择当前急待讨论的问题,并提出各有关分题的中心发言人、特邀综述报告人以及拟约请参加讨论的专家或单位名单。对于一些涉及多学科的问题,可邀请多学科专家参加讨论。座谈会一般以50~100人的规模最好,讨论范围明确,人数少,但均是专家,便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交流和争论,达到讨论深入。会后将座谈内容整理,写成充分反映会议内容的纪要刊出,可使读者增长知识,开阔思路,提高认识和诊治水平,促进研究的深入。同时选登一些有关研究报告和综述,约请对该专题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撰写一二篇指导性述评,对有关问题提出看法,指出方向,集中刊出这些文章,就可形成一个很受欢迎的重点号。 加强读者、作者和编者的联系:本刊1992年、1993年两次在杂志上刊出启事征求读者对本刊的意见,有不少读者和作者就本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批评和希望。这些意见很定贵,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对策,并认真改进、落实,对杂志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大有好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读者、作者的联系,除不定期公开征求读者意见外,还要通过编委、座谈会多方收集读者的要求、希望、批评、建议,及时改进杂志工作。 由于作者、读者、编辑的密切配合。《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从1978年复刊后,认真抓好编辑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杂志社主管社长、总编辑、编江部主任对每期稿件认真核查及签发。刊出稿件质量是较高的,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以来本刊发表的1379篇论文,有101篇获国家、部、全军科技奖,58篇获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科技奖,31篇获优秀论文奖(附件2),共有190篇获奖,获奖率达,我们衷心感谢全国广大作者对《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的大力支持。 处理好神经科和精神科的关系:创刊以来,该刊在处理两个学科的稿件上是基本协调的,基本按1∶1的比例编辑的,1990年一度出现的精神科稿偏少的现象已得到纠正。尽管如此,由于近几年来神经科和精神科事业发展迅速,队伍不断壮大,县级医院已有专科医生,两科均有上万名专业医务工作者,来稿逐年有较多的增长,稿件积压日趋严重,虽曾采用增加页数、出版增刊、部分论著改为论著摘要等措施加以缓解,仍存在压稿时间较长现象,今后将更进一步加强这些努力,力争1年内刊出率达到70%,消灭来稿2年登不出的现象。鉴于199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已分成两个学会,分别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将本刊分成《中华神经科杂志》和《中华精神科杂志》已提上了议程,可望在1996年得到实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承办的国家级神经医学专业学术期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神经外科专业高级核心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广大高、中级神经外科医师、相关专业临床及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神经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神经外科有指导作用,且与神经外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反映我国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神经外科学术交流。

中华中医药杂志怎么样

不了解,自己到知网查查就知道了

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流程_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周期教育 医学 经济 金融 管理 科技 工业 机械 农业 电力 计算机期刊网 > 期刊百科>期刊知识 > 正文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流程_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周期发布时间:2021-04-05导读:在中华中医药上发表论文,它都会有一个过程,而审稿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此很多作者在选择中华中医药杂志的时候,也会比较关注它的审稿问题,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流程、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周期,供大家参考。论文在中华中医药杂志上投稿发表论文的时候,都会有一段过程,而这个过程我们就叫做审稿,最近也是有大部分读者对于中中华中医药杂志的审稿流程和审稿周期的问题感到特别的疑惑,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流程、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周期,供大家参考。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流程中华中医药杂志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中华中医药杂志创始于1986,杂志的期刊级别是:核心期刊,属于月刊,并且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华中医药杂志杂志对来稿质量要求很高,因此退稿率也较高,但是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的审稿效率很高,不会耽误作者时间,作者可以根据专家给的审稿意见认真修改,具体的审稿如下:1.在中华中医药杂志官网注册投稿,稿件审理状态随时在线查询。2.投稿→汇款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费(50元)→初审→外审→编辑审阅→通知录取→汇款中华中医药杂志版面费(每页450元)→校对→刊登。3.文稿经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专家审定后录用的,刊登前两个月会通知作者。注:凡收到中华中医药杂志收稿通知后3个月内未收到对稿件的处理通知,则说明该稿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改投他刊,须来信(挂号)与中华中医药杂志联系。否则因此造成的损失,由作者负经济责任或其他责任。中华中医药杂志开通在线查稿系统,如需查询请登录中华中医药杂志网站凡退回作者修改的稿件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中医药杂志稿约要求及退改意见修改,务请2个月内修回并通过网上发回至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将随修改稿一并寄出。如因他故(例如补充资料、实验或另做实验等),超过时限,以新稿处理

是的哟。可以放心选择。如果想了解一下其他的核心类的期刊,就去中国58论文网的“医学期刊”栏目找找。

《中华中医药杂志》属于CSCD期刊,查重率小于10%,要求太高了。如果降重后还是达不到期刊要求,也可以换其他期刊进行投稿的,你可以去“常笑医学”公众的医学工具里的“中文期刊查询”中筛选一下其他医学期刊后再投稿,大大家也可以参考下。

中华护理杂志怎么样

中华护理杂志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现用刊名:中华护理杂志创刊时间:1954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那肯定是中华护理杂志了,首先中华护理杂志是双核权威期刊,影响因子相当不错,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相比较而言,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就很一般了,影响因子仅为: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而且这个刊物就是普通期刊。

是。中华护理杂志是ssci。《中华护理杂志》创刊于1954年5月1日,是中国创办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护理学术期刊。本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护理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护理临床有指导作用的护理理论研究。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大家都知道,宝宝长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宝宝在出生七个月左右的时候会长出第一颗牙齿,不过牙尖可能在宝宝三个月大的时候就有所显现了。

芽芽妈相信每一位爸爸妈妈都十分关心自己宝宝的发育情况,因此难免就会拿自己宝宝的情况和别的宝宝作比较。

但是,毕竟每个宝宝的发育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例如:有的宝宝五个月就开始长牙了,而有的宝宝却迟迟不肯出牙。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不必着急。宝宝开始长牙的时间早晚并不能说明宝宝发育情况的好坏,一般宝宝四到十二个月长牙都是正常的。

如果宝宝超过一岁还没有长牙,家长们就要提高警惕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地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了。

其实,妈妈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宝宝平日的表现来判断宝宝是不是快要长牙了。

接下来就让芽芽妈教你通过识别宝宝的这些体征,知道宝宝什么时候开始长牙。

寻找身体症状

01

最早在三个月时就会有迹象

宝宝出牙的年龄范围很广,有些父母在孩子三个月的时候就能发现一些迹象,然后在孩子四个月到七个月大时,牙齿就会冒出来。

大多数孩子在三岁时会长齐全部20颗乳牙,寻找出牙的迹象能提醒你检查宝宝是否有长牙,缓解他的不适,并为他清洁口腔的细菌。

有些宝宝可能没有出牙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检查宝宝的嘴巴可以让你知道宝宝是否有长牙。

02

检查宝宝的口腔区域

如果你怀疑宝宝正在长牙,可以检查一下她的嘴巴周围,看看是否有什么变化。你可以先检查下嘴巴周围的皮肤,然后仔细看看宝宝的嘴巴里面。

在检查宝宝的嘴巴之前,要保证你的整个手是干净的,避免细菌感染。

看看你的宝宝是否在流口水或者嘴巴是否总是特别湿。如果是,这是个好的迹象,说明宝宝要开始长牙或者已经在长了。

检查宝宝有没有流口水时,看下脸是否有长红疹或者出现皮肤发红的情况。

发红疹通常是宝宝长牙的症状。红疹颜色可能不是很深,但如果宝宝的皮肤看起来比平常更粉或者更红,就可能是发红疹了。

轻轻拨开宝宝的嘴唇,检查下牙龈。你可能会看到宝宝的牙龈有点肿胀,尤其是臼齿周围。也可能会看到有积液形成偏蓝色的囊肿,这是完全正常的,不用管它。

当你能感觉到有牙齿或者一些硬点的时候,可以按摩宝宝的牙龈。这样做能让宝宝觉得舒服一点,同时也能让你知道他是否在长牙。

03

注意过度的吮吸或咬东西

大多数宝宝在第一颗乳牙长出来之前,会有一些生理表现,例如:很多宝宝会咬玩具,吸手指头或其他东西。

如果你注意到宝宝似乎比平时更经常咬东西和吸东西,这很可能是他快要长牙或者已经在长牙的表现了。

检查宝宝是否用他在吸或者咬的东西摩擦牙龈,很多长牙的宝宝除了会吸东西和咬东西之外,还会摩擦牙龈。

04

注意宝宝的耳朵

宝宝经常会把长牙的疼痛和耳朵联系在一起。如果你注意到宝宝除了其他症状外,还会拉耳朵、拍耳朵,那他可能正在长牙。

要知道,宝宝出于好奇拉耳朵玩是很正常的,但也有可能是耳朵感染的症状。

如果你不确定宝宝拉耳朵是因为在长牙,还是因为耳朵感染,就打电话问儿科医生。

耳朵感染不治疗会很严重,耳朵感染的其他症状还包括发烧、感冒或者在拉耳朵、躺下、喝水时显得很烦躁。

05

测量体温

如果宝宝的脸颊或者皮肤比较红润或者摸起来很暖,有可能是因为出牙引起的轻微发热。

但要注意长牙只会引起非常轻微的体温升高,如果宝宝发高烧,可能是因为长牙和其他的原因引起的。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打电话问医生,看是否需要去医院检查。

注意行为迹象

1

观察宝宝的情绪

长牙时,宝宝除了有一些身体上的表现之外,可能还会有一些行为上的迹象。 最常见的两种行为表现是易怒和经常哭泣。

看下宝宝是否比平时更难哄或者就算你想安慰他,他也还是很易怒,这可能是因为长牙让宝宝觉得疼痛或者不舒服。

你可能会发现宝宝在晚上的时候情绪更糟糕,因为牙齿萌出在晚上更活跃。

注意下宝宝是否比平时更爱哭或者哭了好几天。这可能是长牙的症状,尤其是宝宝还有其他的症状时。

但是要注意,经常哭也有可能是因为胀气、 疝气或其他疾病的原因,例如:耳朵感染。

2

注意饮食习惯的变化

因为长牙会让宝宝的嘴巴感觉不舒服,这可能影响他吃东西的习惯。

如果宝宝平时经常吃固体食物,注意下他是否突然喜欢喝奶或者用奶瓶吃东西。这有可能是勺子或者筷子让他发炎的牙龈感觉不舒服了。

宝宝也可能会变得更喜欢吃固体食物,因为餐具按压牙龈会让他感觉很好。

如果宝宝不肯吃东西,一定要去儿科医生那里检查一下。

这有可能是因为长牙,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如果是其他原因,医生能作出诊断并治疗。

3

长牙的过程通常是在晚上,这有可能会影响宝宝晚上甚至是白天的睡眠。注意下宝宝晚上习惯的变化,包括是否清醒或者睡不着。

宝宝在白天的睡觉习惯可能也会受影响,如果你的宝宝有这些症状和其他长牙的迹象,那他可能已经准备好长牙了。

要是长牙影响睡觉,可能会引起甚至加剧宝宝的烦躁情绪,变得更易怒。

安抚宝宝

1、按摩宝宝的牙龈

轻柔地按摩宝宝的牙龈可以缓解他的不适,这样也能让你感觉一下是否有牙齿长出来,或者宝宝的嘴巴是否有其他潜在的问题。

在按摩宝宝的牙龈之前要洗手,一定要彻底洗干净残留的肥皂,以免被宝宝吸收。

用一到两个手指按摩宝宝的牙龈,轻柔地用力,转圈按摩牙龈。

2、用冷水打湿毛巾给宝宝擦嘴巴和牙龈

如果你发现宝宝长牙了,特别是流口水的话,要用冷毛巾擦拭,这是为宝宝好。这样做不仅能缓解宝宝的不适,而且能防止嘴巴起疹子,清除细菌。

清洗毛巾时,使用敏感肌肤专用的无香味洗涤剂。以免刺激到宝宝娇嫩的皮肤或牙龈,用冷水清洗毛巾并拧干。

先用毛巾把宝宝嘴巴周围有口水的地方擦干净,然后轻轻掰开宝宝的嘴巴,用毛巾按摩她的牙龈,这样能清除宝宝嘴巴内外的细菌。

尽可能早一点开始按摩和清洁宝宝的牙龈,最好是在出生以后就开始这么做。

3、给宝宝一个磨牙玩具

咀嚼磨牙器产生的反向压力能缓解宝宝的不适,你可以给宝宝尝试各种不同的磨牙玩具,包括牙齿咬环和磨牙饼干。

将一块湿毛巾放在冰箱或冷冻室里,放30分钟,然后让宝宝咬这个毛巾。不能让毛巾冻得太硬,否则会擦伤宝宝肿胀的牙龈。

把橡胶牙齿咬环放在冰箱保鲜室里稍微冷藏一下,然后给宝宝。要注意,橡胶咬环不能放在冷冻室里,也不能用水加热来消毒。

这些极端的温度变化会损坏橡胶或塑料,并引起化学物质泄漏。不能将咬环挂在宝宝的脖子上,会有被勒住的风险。

4、给宝宝吃冷的食物和水

冷的东西能缓解宝宝的不适,给宝宝喝冷饮或者吃冷的食物,让他感觉舒服一点。如果宝宝因为不舒服而不肯吃东西,这样能给他补充重要的营养。

如果宝宝已经不止六个月大了,可以给他喝一瓶冰水。如果宝宝还没到六个月,可以用杯子倒一点给他喝,大概30-60毫升。每天只能喝一至两次,不能多喝或者遵从医嘱。

给宝宝吃冷的食物,比如酸奶,加一些桃子或者苹果酱来舒缓牙龈。你也可以给他吃冰棒或者冷冻水果,比如香蕉和李子,放在婴儿进食网袋中。

这个袋子能防止粘腻的食物呛到宝宝,只有当宝宝能吃固体食物时,才能给他磨牙饼干或冷冻的食物。给宝宝吃这些东西时,一定要让他坐端正。

5、吃点止痛药

如果宝宝超过六个月了,可以给她吃一剂布洛芬或扑热息痛。更小一点的宝宝可以遵照医生的指示服用扑热息痛。

止痛药可以缓解宝宝的不适和情绪。给宝宝吃药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儿医。

给宝宝吃婴儿配方的布洛芬或扑热息痛,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服用,如果不确定,就咨询医生。

记住,除非医生明确要求,否则不能给孩子吃阿司匹林,儿童服用阿司匹林会引发雷氏综合征。

6、了解不能做的事

有很多方法可以缓解宝宝长牙的不适,但也有很多方法是不能用的。 酒精疗法、出牙凝胶或出牙药片等都有损宝宝的 健康 。

以下列举了一些禁止事项:

把阿司匹林放在宝宝的牙齿或牙龈上

在宝宝的牙龈上擦酒精

给宝宝吃出牙药片

用出牙凝胶或麻醉功能的凝胶给宝宝按摩牙龈,有些产品含有危害宝宝 健康 的药物成分。

给宝宝戴琥珀项链,因为项链不仅没用,还有带来窒息的危险

给宝宝的牙龈涂白酒。这能让宝宝安静下来,但也是很危险的。

7、咨询牙医

如果你担心宝宝的出牙过程,可以去看牙医。牙医能在牙科检查时能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制定治疗方案。

告诉牙医你具体在担心什么,告诉他们宝宝在出牙时有什么样的症状和表现,以及你做了哪些事帮他们缓解不适。

如果宝宝因为出牙疼痛而完全不肯吃东西,引起了严重腹泻或者发烧到了 。咨询儿科医生或护理人员,这些迹象可能表明宝宝有其它更严重的疾病。

参考文献

1.斯蒂文•谢尔弗, 池丽叶. 美国儿科学会 育儿 百科[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2.金琳琳.童笑梅. Benitz W E . 美国儿科学会关于足月 健康 新生儿留院观察的实践指南介绍[J].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2016,.

3.张秀丽.孙伟. 陈蕊. 儿科护理指南[M].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0.

前天去母婴店给娃买衣服,一个宝妈在跟母婴店老板吐槽:

孩子拉肚子了,当爹的还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我一说去医院看看,他就说可能是刚从母乳换到奶粉了不习惯,结果孩子拉了好几天,就是不见好,脸上还起了湿疹,到了医院医生诊断是牛奶蛋白过敏,把我气得啊,以后说什么也不能听猪队友的话了!

其实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宝宝拉肚子的情况,可是对于导致他们拉肚子的原因大家可能却知之甚少。下面我们来探讨下宝宝拉肚子有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1:气温波动大,没有做好保暖,衣物选择不当,让宝宝的小肚肚受凉,可能会引起宝宝的腹泻。

2:食物或者餐具的污染。比如喝了存放时间比较长的奶或者奶粉,奶瓶奶嘴没有能够做好消毒等原因,导致病原菌感染,引起宝宝腹泻。要知道本身小宝宝的肠道就比较脆弱。

3:小宝宝肠道内菌群建立还没完成,如果给宝宝使用过抗生素,可能会导致宝宝的肠道菌群失调,引起宝宝腹泻。

4:因为更换不同的奶粉配方,添加的新辅食不容易消化,甚至是对奶粉过敏,也会引起宝宝腹泻。

前面三点原因比较好说,可以通过调节衣物、更换奶粉或奶瓶奶嘴,以及更换给宝宝服用的药物可以解决。

如果排除了前面三点原因,宝宝又总是腹泻,甚至出现湿疹,哭闹,还可能会变得不喜欢喝奶,喝奶后恶心,呕吐等问题,那么就要小心宝宝是不是存在过敏的问题了,一般是牛奶蛋白过敏。

那么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呢?

顾名思义,牛奶蛋白过敏,就是人体对牛奶中的蛋白过敏,即人体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过度反应造成的。这里不多加解释了。

牛奶蛋白过敏不仅仅是起疙瘩那么简单,湿疹是很多宝宝容易出现的问题。不过说到宝宝湿疹,很多家长就误认为,是因为没有做好皮肤护理造成的,因此忽略了宝宝牛奶蛋白过敏出现的其他问题,从而耽误了治疗。

牛奶蛋白过敏罕见吗?

不,它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类似题主宝宝的这种情况并不少。表妹的女儿就是这样,一开始还以为是普通的湿疹、皮炎,开空调每天洗澡,还跑到医院开了治疗湿疹的药膏,结果情况反而越来越严重,最后确诊就是牛奶蛋白过敏,更换了奶粉之后,才慢慢好转了。

大约有的婴儿在出生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牛奶蛋白过敏现象。牛奶和乳制品过敏,也被称为牛奶蛋白过敏(CMPA),这是一种在婴儿中常见的食物过敏类型。也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食物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CMPA还可能会产生炎性因子及毒害神经的化合物,从而影响宝宝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并缓慢导致机体机能障碍。

宝宝如果是对牛奶蛋白过敏,可能会导致宝宝产生腹泻、胃痉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的症状,甚至影响呼吸道,如宝宝湿疹,气喘和鼻炎也经常被认为是CMPA的直接反应。

如何能够找到宝宝的过敏原呢?

想要确诊宝宝的过敏源,目前我们常用的方法包括:

回避-激发试验

回避-激发试验是过敏诊断的金标准,那什么是回避-激发试验呢?

首先从婴儿饮食中将牛奶排除,即不要再给宝宝用普通配方奶粉,转而食用特殊配方奶粉,比如部分水解奶粉或深度水解奶粉。

观察一段时间,宝宝过敏症状消失后,再在医生的密切监督下加入普通配方奶粉,如果过敏症状再次出现,那么基本可以确定是牛奶蛋白过敏。

皮肤试验

在宝宝的皮肤上做小面积的点刺、划痕或注射,将少量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过敏原导入宝宝的皮肤内,然后观察宝宝的皮肤是否会发生红肿,刺痒等情况,如果有说明这种过敏原试验的结果为阳性,提示宝宝对这种物质过敏。

血液检查

通过抽血,做血清化验来确定是否存在牛奶蛋白过敏。

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应该怎么办?难道以后就不能喝奶了吗?

如果是大宝宝,那么不喝奶先采取其他的喂养方法那还算可行,但是如果是对于6个月以内的小宝宝,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又发现对于牛奶蛋白过敏,到底该怎么办呢?

对于新生儿的CMPA,AAP(美国儿科学会)、ESPGHAN(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会)、法国儿科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等权威机构,都强调可以通过营养干预的方式,预防过敏性疾病。

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就应该在宝宝出生后的至少6个月内,使用经临床研究证明可帮助减少过敏风险的配方奶粉,并避免接触含有过敏源的食物。

当宝宝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时,建议可以尝试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如果仍然持续过敏,甚至可以更换为氨基酸配方奶粉。

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其实就是把牛奶里面的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根据蛋白来源不同,又可以分为乳清蛋白水解配方和酪蛋白水解配方。比如有的水解奶粉就是把牛奶中的酪蛋白水解配方奶粉,把酪蛋白分解成为更小的氨基酸片段,降低牛奶的致敏性,同时还添加了益生菌LGG。

LGG是鼠李糖乳杆菌GG株,这是一种公认的可以有效改善宝宝的胃肠道功能,帮助宝宝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有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加入益生菌LGG的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12个月以后,大部分宝宝的牛奶蛋白过敏会得到缓解和适应。

最后提醒一下,牛奶蛋白的宝宝平时在饮食上要杜绝以下几类食品:

第一类,家禽蛋类。例如最常见的鸡蛋,鸭蛋等;

第二类,海鲜鱼类食品;

第三类,乳制品,如酸奶、奶酪蛋糕等。

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最好也要对以上几类食品回避。

对于老公的不理解,你可以拿这篇回答让他看看,平时多跟他交流喂养宝宝的问题,相信哪怕老公是个猪队友,也能逆袭成得力小助手的。

end

#清风计划##宝贝 健康 课堂#

参考文献:

肖玉联,杨敏,谭美珍, 等.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表现及营养状况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1):92-94. DOI:.

魏铭,李文斌.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18,33(6):471-474. DOI:.

陈同辛, 张慧.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 24(21):1697-1700.

中华儿科杂志1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中国当代儿科杂志4临床儿科杂志5中国新生儿科杂志6中华小儿外科杂志7中国儿童保健杂志8国际儿科学杂志9中国小儿急救医学10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1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12临床小儿外科杂志13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1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