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茶马古道研究的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茶马古道研究的现状论文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 文化 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马古道茶文化的形成,一起来看看。 茶马古道茶文化的形成 唐宋时期,内地输往藏区的茶叶主要是青藏道。从明代开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川藏川茶道的兴起,促使川藏沿线商业城镇的兴起和西藏和内地的联系,川藏茶道既是一条经济线,也是一条政治线、国防线,使外国势力再也无力把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 中国茶叶产于南方、北方和西北高寒地区都不产叶。四川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种茶、 饮茶 的发源地。秦汉以前,只有四川一带饮茶和有茶的商品生产。到唐代形成了中国盛产茶叶的局面,并从唐代开始,四川绵州、蜀州、邛州等地的茶叶,就从 其它 地区的茶叶流入西藏地区,开始了藏族人民饮茶的历史,出现了茶叶输往西藏的道路。在唐代,青藏道是西藏地区与中原地区往来的主要交通道。唐代吐蕃王朝对外扩张,除南线争夺南沼外几乎都是经青海地区,北线争夺河西、陇右、西线争夺安西四镇,东线争夺剑南、唐蕃之间的和亲、问聘等使臣往来,都是由天水、大非川、暖泉、河源、通天河到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也是经青海入藏。总之,唐代中原与西藏地区的交通大道是青藏道而不是川藏道。唐代内地茶叶输往西藏的茶道自然是青藏道。 随着吐蕃王朝的瓦解,宋代藏族地区处于分袭状态,青藏道已失去的军事要道和官道的作用。但自唐代茶叶传入藏区以后,茶叶所具有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使肉食乳饮的畜牧人民皆饮茶成风。西北各族纷纷在沿边卖马以购买茶叶,而宋朝为了获得战马,便决定在西北开展茶马贸易,出卖茶叶,购买战马。北宋熙宁以后便在四川设置茶马司,将四川年产3000万斤茶叶的大部分运往甘肃、青海地区设置数以百计的卖茶场和数十个买马场,并规定名山茶只许每年买马不得它用,每年买马达15000匹以上。从而使青藏道由唐代的军事政治要道成为茶道。故《西藏志》的作者陈观浔说,唐宋以来,内地差旅主要由青藏道入藏,“往昔以此道为正驿,盖开之最早,唐以来皆由此道”。 从明朝开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早在宋元时期官府就在黎雅、碉门(今天全)等地与吐蕃等族开展茶马贸易,但数量较少,所卖茶叶只能供应当地少数民族食用。迄至明朝,政府规定于四川、陕西两省分别接待杂甘思及西藏的入贡使团,而明朝使臣亦分别由四川、陕西入藏。由于明朝运往西北输入藏区的茶叶仅占全川产量的十分之一,即100万斤,支付在甘青藏区“差发马”所需茶叶,其余大部川茶,则由黎雅输入藏区。而西藏等地藏区僧俗首领向明廷朝贡的主要目的又是获取茶叶。因此,他们就纷纷从川藏道入贡。“秦蜀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鸟思藏,五千余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无此”(《明太祖实录》卷251)。于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在四川设茶仓四所,“命四川布政使移文天全六番招讨司,将岁输茶课乃输碉门茶课司,余就地悉送新仓收贮,听商交易及与西蕃市马”天顺二年(1458)五年,明朝规定今后鸟思藏地方该赏食茶,于碉门茶马司支给。又促使鸟思藏的贡使只得由川藏道入贡,不再由青藏的洮州路入贡。到成化二年(1470),明廷更明确规定鸟思藏赞善、阐教、阐化、辅教四王和附近鸟思藏地方的藏区贡使均由四川路入贡。而明朝则在雅州、碉门设置茶马司、每年数百万斤茶叶输往康区转至鸟思藏,从而使茶道从康区延伸至西藏。而鸟思藏贡使的往来,又促进了茶道的畅通。于是由茶叶贸易开拓的川藏茶道同时成为官道,而取代了青藏道的地位。 清朝进一步加强了对康区和西藏的经营,设置台站,放宽茶叶输藏,打箭炉成为南路边茶总汇之地,更使川藏茶道进一步繁荣。这样,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由雅安、天全越马鞍山、泸定到康定的“小路茶道”和由雅安,荥经越大相岭、飞越岭、泸定至康定的“大路茶道”,再由康定经雅江、里塘、巴塘、江卡、察雅、昌都至拉萨的南路茶道和由康定经乾宁、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渡金沙江至昌都与南路会合至拉萨的北路茶道。这条由雅安至康定,康定至拉萨的茶道,既是明清时期的川藏道,也是今天的川藏道。 川藏道崎岖难行,开拓十分艰巨。由雅安至康定运输茶叶,少部分靠骡马驮运,大部分靠人力搬运,称为“背背子”。行程按轻重而定,轻者日行40里,重者日行2-30里。途中暂息,背子不卸肩,用丁字形杵拐支撑背子歇气。杵头为铁制,每杵必放在硬石块上,天长日久,石上留下窝痕,至今犹清晰可见。从康定到拉萨,除跋山涉水之外,还要经过许多人烟稀少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辽阔的平原,要攀登陡削的岩壁,两马相逢,进退无路,只得双方协商作价,将瘦弱马匹丢入悬岩之下,而让对方马匹通过。要涉过汹涌泡哮的河流,巍峨的雪峰。长途运输,风雨侵袭,骡马驮牛,以草为饲,驮队均需自备武装自卫,携带幕帐随行。宿则架帐餐饮,每日行程仅20-30里。加上青藏高原,天寒地冷,空气稀薄,气候变化莫测,民谚说:“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稍好走;十冬腊,学狗爬,”形象地描述了行路难的景况。川茶就是在这艰苦的条件下运至藏区各地的,川藏茶道就是汉藏人民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开拓的。川藏茶道的开拓,也促进了川藏道沿线市镇的兴起。 大渡河畔被称为西炉门户的泸定,明末清初不过是区区“西番村落”,境属沈村,烹坝,为南路边茶入打箭炉的重要关卡。康熙四十五年(1706)建铁索桥。 外地商人云集泸定经商。到宣统三年(1911)设为县治,1930年已有商贾30余家,成为内地与康定货物转输之地。 康定在元时尚是一片荒凉原野,关外各地及西藏等处商人运土产至此交换茶叶布匹,只得塔帐篷竖锅桩,权作住宿之处,明代才形成一个村落。随着藏汉贸易南移,逐渐发展成为边茶贸易中心。雍正七年(1729)置打箭炉厅,设兵戍守其地,番汉咸集,交相贸易,称为闹市焉。从此“汉不入番,番不入汉”的壁垒打破,大批藏商越静宁山进入康区,大批的陕商和川商亦涌入康区。内外汉蕃,俱集市茶。这个因茶叶集市而兴起的城市,藏汉贸易通过“锅庄”为媒介,雍正至乾隆时期,锅庄由13家发展48家,商业相当繁荣。成为西陲一大都市,此外还有里塘、巴塘、道孚、炉霍、察木多(昌都)、松潘等地都是在清代茶道兴起而发展为商业城镇的。总之,川茶输藏是促进川藏交通开拓和川藏高原市镇兴起的重要因素。川藏线既是一条经济线,也是一条政治线、国防线。它把我国内地同西藏地区更加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使近代的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再也无力把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 鸦片战争以后,英帝国主义为了侵略西藏,就力图使印茶取代华茶在西藏行销。他们认为一旦印茶能取代川省边茶的地位,英国即可垄断西藏之政治与经济。为此,英帝国主义甚至用武力入侵拉萨,强迫印茶输藏。从此,川茶又成为反对英国侵略西藏的武器。反对印茶销藏,保护川茶销藏,成了反对英国侵略西藏的重要内容。当时西藏人民为了国家利益,宁愿以高出印茶十来倍的价格购买川茶,而拒食印茶。西藏地方政府面临印茶销藏带来的政治经济危机,更是竭力主张禁止印茶入藏。十三世__喇嘛还亲自出面向清廷呼吁,要求清朝政府配合行动,制止印度茶销藏。清朝四川总督刘秉璋更是主张力禁印茶行藏,免贻后患无穷。清廷奉命与英国谈判《藏印通商章程》的张荫棠从川藏茶利,汉藏经济,政府收税,以及茶农茶商利益考虑,亦力主反对英国在西藏侵销印茶,保护川茶销藏。其后川督赵尔丰为了反对英帝侵略西藏,保卫边疆,则在雅安设立边茶公司,支持西藏人民抵制印茶。公司改良茶种,整顿川茶,在打箭炉设立分公司,打破边茶不出炉关的限制。并在里塘、巴塘,昌都设立售茶分号,减少中间环节,迅速将川茶运往西藏。四川茶叶成为汉藏民族共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倾销印茶的斗争武器。民国时期,由于国内内战,印茶乘机大量销入藏区,西藏地方上层在英帝国主义的煽动下进攻川边地区,四川与西藏发生军事冲突。双方的亲密联系有所削弱,唯川茶仍畅行于川藏之间。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川茶更成为一种“国防商品”,沟通内地与西藏的重要经济联系,并借此而增进了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的政治关系和汉藏民族团结。 茶马古道历史文化价值 昌都地区蕴藏着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神山圣水、地热温泉,野花遍地的牧场、炊烟袅袅的帐篷,以及古老的本教仪轨、藏传佛教寺庙塔林、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古色古香的巨型壁画,还有色彩斑斓的风土民情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茶马古道是昌都地区自然与人文旅游的一条重要线索,自然界奇观、人类文化遗产、古代民族风俗痕迹和数不清、道不尽的缠绵悱恻的 故事 大多流散在茶马古道上。它是历史的积淀,蕴藏着人们千百年来的活动痕迹和执着的向往。 茶马古道穿过川、滇、甘、青和西藏之间的民族走廊地带,是多民族生养藩息的地方,更是多民族演绎历史悲喜剧的大舞台,存在着永远发掘不尽的文化宝藏,值得人们追思和体味。 茶马古道上的旅游是回归自然之旅,是人和自然和谐之旅,是都市人精神之旅,也是探险和发现之旅。 茶马古道旅游开发是全方位的,首先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诸如交通和运输设施、满足食宿需要的宾馆饭店建设、用电用水和安全保障等,同时大力开发旅游产品,从而带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使昌都地方的经济活起来。茶马古道茶文化的形成相关 文章 : 1. 关于茶马古道的文化介绍 2. 有关云南茶马古道的导游词 3. 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历程 4. 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研究毕业论文 5. 浅析当代中国云南茶马古道沿途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6. 茶道的传播

丽江茶马古道开发现状:1、拉市海茶马古道主要体验茶马古道骑马和拉市海划船,古道骑马在2个小时左右,看沿途欣赏湿地公园风景,划船有船夫划的铁皮船和自己动手划的皮划艇。2、拉市海水草肥美、湖色优美,是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生态保护项目基地。拉市海由季节湖变成了保持一定水位的高原湖泊,如镜的湖面倒映着玉龙雪山,越冬水鸟安然栖息,或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构成高原湿地特有的气息。3、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我看过一本《中国北茶马古道研究》,里边的内容比较详实,应该对你有用

茶马古道文化的研究现状论文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 文化 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马古道茶文化的形成,一起来看看。 茶马古道茶文化的形成 唐宋时期,内地输往藏区的茶叶主要是青藏道。从明代开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川藏川茶道的兴起,促使川藏沿线商业城镇的兴起和西藏和内地的联系,川藏茶道既是一条经济线,也是一条政治线、国防线,使外国势力再也无力把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 中国茶叶产于南方、北方和西北高寒地区都不产叶。四川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种茶、 饮茶 的发源地。秦汉以前,只有四川一带饮茶和有茶的商品生产。到唐代形成了中国盛产茶叶的局面,并从唐代开始,四川绵州、蜀州、邛州等地的茶叶,就从 其它 地区的茶叶流入西藏地区,开始了藏族人民饮茶的历史,出现了茶叶输往西藏的道路。在唐代,青藏道是西藏地区与中原地区往来的主要交通道。唐代吐蕃王朝对外扩张,除南线争夺南沼外几乎都是经青海地区,北线争夺河西、陇右、西线争夺安西四镇,东线争夺剑南、唐蕃之间的和亲、问聘等使臣往来,都是由天水、大非川、暖泉、河源、通天河到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也是经青海入藏。总之,唐代中原与西藏地区的交通大道是青藏道而不是川藏道。唐代内地茶叶输往西藏的茶道自然是青藏道。 随着吐蕃王朝的瓦解,宋代藏族地区处于分袭状态,青藏道已失去的军事要道和官道的作用。但自唐代茶叶传入藏区以后,茶叶所具有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使肉食乳饮的畜牧人民皆饮茶成风。西北各族纷纷在沿边卖马以购买茶叶,而宋朝为了获得战马,便决定在西北开展茶马贸易,出卖茶叶,购买战马。北宋熙宁以后便在四川设置茶马司,将四川年产3000万斤茶叶的大部分运往甘肃、青海地区设置数以百计的卖茶场和数十个买马场,并规定名山茶只许每年买马不得它用,每年买马达15000匹以上。从而使青藏道由唐代的军事政治要道成为茶道。故《西藏志》的作者陈观浔说,唐宋以来,内地差旅主要由青藏道入藏,“往昔以此道为正驿,盖开之最早,唐以来皆由此道”。 从明朝开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早在宋元时期官府就在黎雅、碉门(今天全)等地与吐蕃等族开展茶马贸易,但数量较少,所卖茶叶只能供应当地少数民族食用。迄至明朝,政府规定于四川、陕西两省分别接待杂甘思及西藏的入贡使团,而明朝使臣亦分别由四川、陕西入藏。由于明朝运往西北输入藏区的茶叶仅占全川产量的十分之一,即100万斤,支付在甘青藏区“差发马”所需茶叶,其余大部川茶,则由黎雅输入藏区。而西藏等地藏区僧俗首领向明廷朝贡的主要目的又是获取茶叶。因此,他们就纷纷从川藏道入贡。“秦蜀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鸟思藏,五千余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无此”(《明太祖实录》卷251)。于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在四川设茶仓四所,“命四川布政使移文天全六番招讨司,将岁输茶课乃输碉门茶课司,余就地悉送新仓收贮,听商交易及与西蕃市马”天顺二年(1458)五年,明朝规定今后鸟思藏地方该赏食茶,于碉门茶马司支给。又促使鸟思藏的贡使只得由川藏道入贡,不再由青藏的洮州路入贡。到成化二年(1470),明廷更明确规定鸟思藏赞善、阐教、阐化、辅教四王和附近鸟思藏地方的藏区贡使均由四川路入贡。而明朝则在雅州、碉门设置茶马司、每年数百万斤茶叶输往康区转至鸟思藏,从而使茶道从康区延伸至西藏。而鸟思藏贡使的往来,又促进了茶道的畅通。于是由茶叶贸易开拓的川藏茶道同时成为官道,而取代了青藏道的地位。 清朝进一步加强了对康区和西藏的经营,设置台站,放宽茶叶输藏,打箭炉成为南路边茶总汇之地,更使川藏茶道进一步繁荣。这样,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由雅安、天全越马鞍山、泸定到康定的“小路茶道”和由雅安,荥经越大相岭、飞越岭、泸定至康定的“大路茶道”,再由康定经雅江、里塘、巴塘、江卡、察雅、昌都至拉萨的南路茶道和由康定经乾宁、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渡金沙江至昌都与南路会合至拉萨的北路茶道。这条由雅安至康定,康定至拉萨的茶道,既是明清时期的川藏道,也是今天的川藏道。 川藏道崎岖难行,开拓十分艰巨。由雅安至康定运输茶叶,少部分靠骡马驮运,大部分靠人力搬运,称为“背背子”。行程按轻重而定,轻者日行40里,重者日行2-30里。途中暂息,背子不卸肩,用丁字形杵拐支撑背子歇气。杵头为铁制,每杵必放在硬石块上,天长日久,石上留下窝痕,至今犹清晰可见。从康定到拉萨,除跋山涉水之外,还要经过许多人烟稀少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辽阔的平原,要攀登陡削的岩壁,两马相逢,进退无路,只得双方协商作价,将瘦弱马匹丢入悬岩之下,而让对方马匹通过。要涉过汹涌泡哮的河流,巍峨的雪峰。长途运输,风雨侵袭,骡马驮牛,以草为饲,驮队均需自备武装自卫,携带幕帐随行。宿则架帐餐饮,每日行程仅20-30里。加上青藏高原,天寒地冷,空气稀薄,气候变化莫测,民谚说:“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稍好走;十冬腊,学狗爬,”形象地描述了行路难的景况。川茶就是在这艰苦的条件下运至藏区各地的,川藏茶道就是汉藏人民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开拓的。川藏茶道的开拓,也促进了川藏道沿线市镇的兴起。 大渡河畔被称为西炉门户的泸定,明末清初不过是区区“西番村落”,境属沈村,烹坝,为南路边茶入打箭炉的重要关卡。康熙四十五年(1706)建铁索桥。 外地商人云集泸定经商。到宣统三年(1911)设为县治,1930年已有商贾30余家,成为内地与康定货物转输之地。 康定在元时尚是一片荒凉原野,关外各地及西藏等处商人运土产至此交换茶叶布匹,只得塔帐篷竖锅桩,权作住宿之处,明代才形成一个村落。随着藏汉贸易南移,逐渐发展成为边茶贸易中心。雍正七年(1729)置打箭炉厅,设兵戍守其地,番汉咸集,交相贸易,称为闹市焉。从此“汉不入番,番不入汉”的壁垒打破,大批藏商越静宁山进入康区,大批的陕商和川商亦涌入康区。内外汉蕃,俱集市茶。这个因茶叶集市而兴起的城市,藏汉贸易通过“锅庄”为媒介,雍正至乾隆时期,锅庄由13家发展48家,商业相当繁荣。成为西陲一大都市,此外还有里塘、巴塘、道孚、炉霍、察木多(昌都)、松潘等地都是在清代茶道兴起而发展为商业城镇的。总之,川茶输藏是促进川藏交通开拓和川藏高原市镇兴起的重要因素。川藏线既是一条经济线,也是一条政治线、国防线。它把我国内地同西藏地区更加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使近代的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再也无力把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 鸦片战争以后,英帝国主义为了侵略西藏,就力图使印茶取代华茶在西藏行销。他们认为一旦印茶能取代川省边茶的地位,英国即可垄断西藏之政治与经济。为此,英帝国主义甚至用武力入侵拉萨,强迫印茶输藏。从此,川茶又成为反对英国侵略西藏的武器。反对印茶销藏,保护川茶销藏,成了反对英国侵略西藏的重要内容。当时西藏人民为了国家利益,宁愿以高出印茶十来倍的价格购买川茶,而拒食印茶。西藏地方政府面临印茶销藏带来的政治经济危机,更是竭力主张禁止印茶入藏。十三世__喇嘛还亲自出面向清廷呼吁,要求清朝政府配合行动,制止印度茶销藏。清朝四川总督刘秉璋更是主张力禁印茶行藏,免贻后患无穷。清廷奉命与英国谈判《藏印通商章程》的张荫棠从川藏茶利,汉藏经济,政府收税,以及茶农茶商利益考虑,亦力主反对英国在西藏侵销印茶,保护川茶销藏。其后川督赵尔丰为了反对英帝侵略西藏,保卫边疆,则在雅安设立边茶公司,支持西藏人民抵制印茶。公司改良茶种,整顿川茶,在打箭炉设立分公司,打破边茶不出炉关的限制。并在里塘、巴塘,昌都设立售茶分号,减少中间环节,迅速将川茶运往西藏。四川茶叶成为汉藏民族共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倾销印茶的斗争武器。民国时期,由于国内内战,印茶乘机大量销入藏区,西藏地方上层在英帝国主义的煽动下进攻川边地区,四川与西藏发生军事冲突。双方的亲密联系有所削弱,唯川茶仍畅行于川藏之间。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川茶更成为一种“国防商品”,沟通内地与西藏的重要经济联系,并借此而增进了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的政治关系和汉藏民族团结。 茶马古道历史文化价值 昌都地区蕴藏着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神山圣水、地热温泉,野花遍地的牧场、炊烟袅袅的帐篷,以及古老的本教仪轨、藏传佛教寺庙塔林、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古色古香的巨型壁画,还有色彩斑斓的风土民情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茶马古道是昌都地区自然与人文旅游的一条重要线索,自然界奇观、人类文化遗产、古代民族风俗痕迹和数不清、道不尽的缠绵悱恻的 故事 大多流散在茶马古道上。它是历史的积淀,蕴藏着人们千百年来的活动痕迹和执着的向往。 茶马古道穿过川、滇、甘、青和西藏之间的民族走廊地带,是多民族生养藩息的地方,更是多民族演绎历史悲喜剧的大舞台,存在着永远发掘不尽的文化宝藏,值得人们追思和体味。 茶马古道上的旅游是回归自然之旅,是人和自然和谐之旅,是都市人精神之旅,也是探险和发现之旅。 茶马古道旅游开发是全方位的,首先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诸如交通和运输设施、满足食宿需要的宾馆饭店建设、用电用水和安全保障等,同时大力开发旅游产品,从而带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使昌都地方的经济活起来。茶马古道茶文化的形成相关 文章 : 1. 关于茶马古道的文化介绍 2. 有关云南茶马古道的导游词 3. 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历程 4. 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研究毕业论文 5. 浅析当代中国云南茶马古道沿途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6. 茶道的传播

这是什么东东哦,抱歉我不知道,百度怎么推荐我回答呢

丽江茶马古道开发现状:1、拉市海茶马古道主要体验茶马古道骑马和拉市海划船,古道骑马在2个小时左右,看沿途欣赏湿地公园风景,划船有船夫划的铁皮船和自己动手划的皮划艇。2、拉市海水草肥美、湖色优美,是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生态保护项目基地。拉市海由季节湖变成了保持一定水位的高原湖泊,如镜的湖面倒映着玉龙雪山,越冬水鸟安然栖息,或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构成高原湿地特有的气息。3、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研究论文

请仔细看,老君论文,只要我回答了,就铁定能帮你解决实际问题!网上随便搜的我就不给你了,你自己能找,我给的是文后参考文献。由于文献较多,我不可能全部上传给你,请选择自己需要的篇目,然后按照最后说明的地址免费求助文献全文。 :2 南路边茶及“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昌都部分)茶俗文化研究 汪海鹰 西南农业大学 2005-06-05 硕士 0 116 3 云南茶马古道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普洱茶产品营销策划 朱立国 昆明理工大学 2006-06-10 硕士 0 321 4 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以“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为例 严岗 四川大学 2003-05-15 硕士 2 235 序号 题名 作者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来源库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1 “茶马古道”与鲁史古镇文化底蕴 李明 中国茶叶 2008-12-15 期刊 0 4 2 “茶马古道”与鲁史古镇文化底蕴 李明 广东茶业 2008-10-15 期刊 0 0 3 茶马古道 巩建华; 梁生安 音乐天地 2007-09-15 期刊 0 9 4 丽江古城——茶马古道一重镇 魏鸿 驾驶园 2007-07-15 期刊 0 24 5 平乐:茶马古道上的千年古镇 叶蔚 中国地名 2007-11-16 期刊 0 27 6 哈尼族与“茶马古道” 敏塔敏吉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8-15 期刊 0 16 7 来自茶马古道的当代版画艺术 杨琳 艺术市场 2007-12-01 期刊 2 36 8 茶马古道的起点——西双版纳 陈红伟 广东茶业 2007-10-15 期刊 0 11 9 茶马古道话上里 周维祥 四川统一战线 2007-02-15 期刊 0 31 10 茶马古道上的滇西抗战 阮殿蓉 茶叶经济信息 2004-05-15 期刊 0 14 11 茶马古道上的银器之乡 周一染 城乡致富 2005-12-15 期刊 0 1 12 茶马古道世界上最艰险最壮丽的古道 现代交际 2008-01-15 期刊 0 24 13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云南茶马古道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刘建峰; 张洁; 王桂玉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15 期刊 0 148 14 川藏茶马古道研究的重大现实意义 陈书谦 茶叶经济信息 2006-03-30 期刊 0 128 15 糖房村:一个村庄和一段鲜为人知的茶马古道 许文舟 商业文化 2008-05-05 期刊 0 3 16 茶马古道:汉藏的纽带 汤易林 大科技(百科探索) 2008-06-15 期刊 0 18 17 茶马古道风 红土高原情 “第五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征稿通知 美术 2008-03-05 期刊 0 11 18 普洱茶马古道情歌 民歌词; 黄国平 民族音乐 2008-07-20 期刊 0 6 19 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文化 敏塔敏吉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8-15 期刊 0 17 20 茶马古道:民族文化之路 韩海华; 周斌星 茶叶 2008-09-10 期刊 0 28 21 茶马古道 居鞍千里——体验福伊特“千里马”商用车液力缓速器解决方案 郑鹏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08-11-18 期刊 0 2 22 茶马古道上的千年盐都 西藏盐井 周一 地图 2008-11-15 期刊 0 4 23 沿着茶马古道去拉萨(二) 陈钟华 文史博览 2006-01-05 期刊 0 18 24 沿着茶马古道去拉萨 陈钟华 文史博览 2006-02-05 期刊 0 20 25 茶马古道发展启示与西部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周智生; 李伟 理论前沿 2006-01-15 期刊 0 68 26 川藏站辉耀茶马古道 杨泽元; 陈崇林 中国石油石化 2006-02-15 期刊 0 14 27 论滇僰古道的形成及其文化传播地位——茶马古道早期形态研究 陈保亚 思想战线 2006-03-15 期刊 1 125 28 聆听“茶马古道”上历史的回韵 庾莉萍 文博 2006-02-28 期刊 0 56 29 茶马古道飘国香——记天全兰花 彭毅 中国西部科技 2006-03-10 期刊 0 13 30 茶马古道的历史物证——马店 薛春霖; 施维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15 期刊 1 39 以上是专业数据库(CNKI等)查到的部分文献,您可以去这里免费求助资料篇目的全文: 文献检索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一般的论文资料检索集合包括了期刊,书籍,会议,报纸,硕博论文等等。记得采纳啊

我看过一本《中国北茶马古道研究》,里边的内容比较详实,应该对你有用

摘 要:品牌标识是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资产和核心要素,是旅游目的地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品牌标识能有效传播旅游目的地的有效信息,为旅游目的地树立良好的形象。云南临沧是世界茶文化资源的宝库,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及茶马古道的缘起地,这些宝贵的茶资源为临沧开发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提供了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发云南临沧茶文化旅游,通过分析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开发现状,提出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传承和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研究

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是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将目的地茶文化旅游品牌与其他地方的茶叶品牌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志。云南临沧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临沧的茶文化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能供旅游者识别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较少,茶文化旅游品牌单一。面对未来的旅游发展,应加强对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研究,探索适合临沧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道路。

一、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

(一)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含义与特点

品牌标识是带有商标图样的用于区别一个产品或服务与其他产品或服务的标记,主要由图形、文字或者其组合构成,是一个品牌最显著的特征,它能够将一个商品与其他商品区分开来。[1]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是旅游目的地品牌的重要标志,体现旅游目的地的属性和特点。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旅游目的地的核心信息传达给旅游者,让旅游者容易识别,便于记忆,因此,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便于旅游者识别和判断。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设计应注意将旅游目的地的属性与茶文化结合,创新品牌标识,让旅游者能够把它和同类茶产品区分开来,界限清晰;其次,便于表达与旅游目的地的功能特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临沧的实际,深刻理解茶文化的历史,使茶叶品牌标识与临沧茶文化以及茶产品的功能特性相吻合;第三,能吸引广大旅游者的眼球,方便旅游者记忆。总之,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应考虑目的地的各个相关因素,结合旅游者的身份、社会地位、品味等要素,将临沧茶文化品牌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旅游者,激发旅游者的购买愿望。

(二)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研究的意义

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为各地的旅游业开发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使旅游市场的产品不断丰富化,多样化和个性化。但目前旅游者对茶叶品牌的认知度不是很高,旅游市场中的茶叶品牌鱼目混杂,影响了临沧茶文化的品牌形象,因此,研究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研究能提高茶文化旅游消费者的品牌文化观念,促进旅游市场的有序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挖掘茶文化的历史,促进民族地区以及国内国际茶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深旅游者对茶文化的了解,进一步从生态、健康、科学的角度对茶叶资源进行的深层次开发,在振兴茶叶经济的同时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临沧的茶文化旅游产品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旅游市场的竞争中,茶文化旅游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临沧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整体有效的规划,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开发呈现零散性、自发性的特点,难以形成统一的茶企业品牌和具有竞争力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战略。精品西湖龙井的品牌标识以西湖龙井一圆为大背景,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而著称于世。安溪铁观音的标识主要由茶具和绿色的弧形图案组成,让人联想到绿色生态健康饮品,这对于临沧茶文化品牌标识的创新都是很好的借鉴。

1.临沧现有的知名茶文化品牌

临沧凤庆县被誉为“世界滇红之乡”。凤庆的红茶以其品质名扬四海,其中比较知名的有风牌红茶等红茶系列、经典1958系列礼茶、晒青茶清茶系列等。

滇红茶即云南红茶的统称,主要产于云南的南部及西南地区,可分为滇红功夫茶和滇红碎茶两大品种。滇红功夫茶于1939冯绍裘大师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顺宁茶厂试制成功,其外形规格清楚,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艳明亮,金圈突出,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享有“祁门红茶之香气,印锡红茶之色泽”的美誉。“滇红特级功夫茶”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前来昆明访问的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二世,因此被国家外交部指定为接待外宾的外事礼茶,成为云南省茶叶产品中受国内外公认的知名品牌[2];滇红碎茶于1958年试制成功,1964年开始批量生产,是颗粒型碎茶,形状不规则,汤色红浓,滋味强烈富有刺激性,是滇红系列茶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

茶文化的品牌标识是标注在茶的外壳包装上,用来和其他同类产品区分开来的获得法律认证的一种商品标记。以下主要从图像、视觉、文化等方面对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进行分析。

图像要素:图像要素决定了一个品牌能不能很快的被消费者接受,它能刺激消费者的眼球,为品牌走向市场打下基础,滇红茶的品牌标识的图像主要凸显了茶叶的产地、规格及等级,再加上多种色彩组合,在消费者的心里形成了上等绿色有机品牌的良好印象。

视觉要素:茶文化品牌标识承载了茶品牌企业的各种信息,表达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从视觉上看,滇红茶的品牌标识主要有文字、图像、颜色三部分构成,文字表明了茶叶的品牌及产地,图形以圆为主,代表了中国茶文化理念中和谐的因素,传承了中国的茶文化传统,颜色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要基调,红色表现了茶的色泽,绿色突出了茶是一种有机健康的绿色产品,为消费者留下了许多安全、健康、绿色食品的遐想空间。

文化内涵:滇红茶的文化理念可以用3H来解释:一是Healththorigin(生态产区),滇红茶原料依托于临沧高海拔原生态产区,无论是气候、土壤,还是光照、湿度都特别优越,适合 种植 优质茶种,原叶采自凤庆优质大叶种茶,抗病能力强,无污染,绿色安全。二是Healthtea(有机品牌),滇红茶一直遵循有机健康的理念,从选址到茶叶的种植、栽培、施肥、采摘、加工、成品,都才有传统的培植制茶工艺,选天然原叶,为广大茶叶品牌的消费者提供生态产品,让品茶者放心。三是Healthfunction(修身养性),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茶文化的消费需求在不同层次的人群中呈现不同的特征,但识茶、品茶、 饮茶 直至茶文化品牌旅游对广大茶文化旅游消费者颐养身心,修身养性的基本功效却一直存在,旅游者可以品茗休闲,放松身心。 三、影响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发展的制约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临沧旅游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茶文化品牌,但难以形成一条品牌线,能供旅游者识别的品牌标识不多,品牌标识单一,很难刺激旅游者的消费。影响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临沧茶文化旅游开发尚处初级阶段,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单一。临沧的茶文化旅游品牌主要是红茶类,并且大多数是初级产品,很少经过深加工,间接的导致知名品牌少,并且多数茶文化旅游品牌的价位偏低,旅游者对其了解不多,难以形成知名的品牌战略;其次是已经开发的茶文化旅游品牌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茶文化旅游消费者对已经开发的茶文化旅游产品认知度不高,在市场上销量不高,主要还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再次是临沧茶文化旅游的社会环境不够理想,茶文化氛围不浓,当地居民缺乏开展茶文化旅游的意识,即使是在小范围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市场上,各种强买强卖的现象时有发生,茶文化旅游品牌市场混乱;总之,笔者认为,要有效的减少以上制约因素,政府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除前期知名品牌外,新开发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大多有私人或个体承包,品牌标识界限模糊,高仿产品在所难免,并且任意定价,旅游者很少愿意去了解,市场秩序混乱,要完善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市场,必须多方配合,加大管理力度。

四、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传承和创新对策

目前,临沧的茶文化旅游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临沧茶文化风情园地处临沧北3公里的忙畔乡青龙山茶园,有2400亩优质高产的连片茶园开发为茶文化旅游区,是临沧建成的第一个以茶文化为背景的“临沧茶文化风情园”,展示了茗牌茗品、茶歌茶舞、茶礼茶俗、茶道茶艺等内容,并且提供了茶文化交流馆,于1998年被列为云南省25个旅游精品之一,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二是举行茶叶展销会。为促进临沧茶文化的发展和各地茶文化的交流,打开茶文化旅游市场,每年的阴历三月,临沧都会在凤庆举办为期15天得大型茶叶展销会,节日期间,进行各种茶艺表演,茶歌茶舞。展销会上云集了各种茶叶产品和其他的一些日用品,在当地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人们对茶文化的认知度不高,大多数人的眼光都集中在日用品上,在促进茶文化的交流和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的销售方面有待提高。

可见,临沧的茶文化旅游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呈现出自发性,分散性的特点,尚未形成整体的开发格局,茶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还有待提升。

(一)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创新途径

笔者认为,第一,应深入分析临沧现有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将同类的产品进行归类,进行产品组合,创新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第二,应整合临沧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根据茶文化旅游市场的需求,研究开发新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临沧的茶叶品牌标识大多以地域来命名,对茶品类型及内容的涉及很少,除红茶外,临沧还盛产其他的茶叶,要注重绿茶、花茶的研发和茶叶功效的开发,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属性,激发其购买欲望;第三,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创新应走特色化道路,临沧茶文化底蕴深厚,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保留了一些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种茶、饮茶风格,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开发应该结合这些特色优势,开发出具有临沧民族风味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最后,在图案、色彩等方面,应通过新颖的图形设计和醒目协调的色彩组合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

(二)加强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营销

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营销是通过茶叶市场的交换来满足现实或潜在的茶文化旅游消费者的需要的综合性经营销售的活动过程[3]。

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营销首先可以利用临沧当地的茶楼文化进行宣传。茶楼最初在唐代以茶馆的形式出现,宋代开始逐渐繁荣。现代的茶楼是人们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临沧应该抓住机遇,振兴临沧的茶馆文化;其次,应通过茶艺歌舞表演提高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知名度。通过茶艺表演带给旅游者精神的享受,让广大旅游者体会到临沧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人们了解茶文化旅游品牌,引导消费者爱茶、品茶,宣传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再次,可以通过举办茶叶博览会、展销会,茶艺大赛等,巧借各种节会旅游提升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影响力。展示知名的茶叶科技成果、茶叶包装、茶叶的品牌标识、茶饮料等各类茶产品,展示茶叶旅游品牌开发取得的成果和茶区的新风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和参与茶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最后,应做好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开发和归档工作,打造好进入茶文化旅游市场的第一张名片,让旅游者获得难忘的旅游或购买经历,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扩大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三)创新营销理念

一是利用 广告 扩大知名度。通过广告将茶叶品牌的核心价值传递给消费者,加深消费者对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印象,提升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广告可以采取形象代言人的策略,利用有价值的媒体、报纸、杂志等加强宣传。

二是加强公关营销。公关主要是针对公众心目中的茶叶品牌形象进行管理,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引起各大媒体的关注。在“滇红特级功夫”公关营销成功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赞助、捐赠等策略,打造良好的临沧茶文化品牌形象,同时提升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企业的形象。

总之,临沧发展茶文化旅游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临沧的茶文化旅游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走品牌化道路,创新茶叶品牌标识,在茶文化旅游市场中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光、李红主编;中外著名品牌标识释义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1--17

[2]临沧市茶叶发展概况[J];普洱经济日报;2010年第11期

[3]罗明义,21世纪云南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154--167

猜你喜欢:

1. 关于旅游文化的相关论文

2. 有关传统文化的论文

3. 关于云南旅游随笔

4.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

5. 有关旅游政策的论文

6. 有关传统文化结业论文

茶马古道论文题目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 文化 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马古道茶文化的形成,一起来看看。 茶马古道茶文化的形成 唐宋时期,内地输往藏区的茶叶主要是青藏道。从明代开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川藏川茶道的兴起,促使川藏沿线商业城镇的兴起和西藏和内地的联系,川藏茶道既是一条经济线,也是一条政治线、国防线,使外国势力再也无力把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 中国茶叶产于南方、北方和西北高寒地区都不产叶。四川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种茶、 饮茶 的发源地。秦汉以前,只有四川一带饮茶和有茶的商品生产。到唐代形成了中国盛产茶叶的局面,并从唐代开始,四川绵州、蜀州、邛州等地的茶叶,就从 其它 地区的茶叶流入西藏地区,开始了藏族人民饮茶的历史,出现了茶叶输往西藏的道路。在唐代,青藏道是西藏地区与中原地区往来的主要交通道。唐代吐蕃王朝对外扩张,除南线争夺南沼外几乎都是经青海地区,北线争夺河西、陇右、西线争夺安西四镇,东线争夺剑南、唐蕃之间的和亲、问聘等使臣往来,都是由天水、大非川、暖泉、河源、通天河到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也是经青海入藏。总之,唐代中原与西藏地区的交通大道是青藏道而不是川藏道。唐代内地茶叶输往西藏的茶道自然是青藏道。 随着吐蕃王朝的瓦解,宋代藏族地区处于分袭状态,青藏道已失去的军事要道和官道的作用。但自唐代茶叶传入藏区以后,茶叶所具有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使肉食乳饮的畜牧人民皆饮茶成风。西北各族纷纷在沿边卖马以购买茶叶,而宋朝为了获得战马,便决定在西北开展茶马贸易,出卖茶叶,购买战马。北宋熙宁以后便在四川设置茶马司,将四川年产3000万斤茶叶的大部分运往甘肃、青海地区设置数以百计的卖茶场和数十个买马场,并规定名山茶只许每年买马不得它用,每年买马达15000匹以上。从而使青藏道由唐代的军事政治要道成为茶道。故《西藏志》的作者陈观浔说,唐宋以来,内地差旅主要由青藏道入藏,“往昔以此道为正驿,盖开之最早,唐以来皆由此道”。 从明朝开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早在宋元时期官府就在黎雅、碉门(今天全)等地与吐蕃等族开展茶马贸易,但数量较少,所卖茶叶只能供应当地少数民族食用。迄至明朝,政府规定于四川、陕西两省分别接待杂甘思及西藏的入贡使团,而明朝使臣亦分别由四川、陕西入藏。由于明朝运往西北输入藏区的茶叶仅占全川产量的十分之一,即100万斤,支付在甘青藏区“差发马”所需茶叶,其余大部川茶,则由黎雅输入藏区。而西藏等地藏区僧俗首领向明廷朝贡的主要目的又是获取茶叶。因此,他们就纷纷从川藏道入贡。“秦蜀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鸟思藏,五千余里皆用之。其地之人不可一日无此”(《明太祖实录》卷251)。于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在四川设茶仓四所,“命四川布政使移文天全六番招讨司,将岁输茶课乃输碉门茶课司,余就地悉送新仓收贮,听商交易及与西蕃市马”天顺二年(1458)五年,明朝规定今后鸟思藏地方该赏食茶,于碉门茶马司支给。又促使鸟思藏的贡使只得由川藏道入贡,不再由青藏的洮州路入贡。到成化二年(1470),明廷更明确规定鸟思藏赞善、阐教、阐化、辅教四王和附近鸟思藏地方的藏区贡使均由四川路入贡。而明朝则在雅州、碉门设置茶马司、每年数百万斤茶叶输往康区转至鸟思藏,从而使茶道从康区延伸至西藏。而鸟思藏贡使的往来,又促进了茶道的畅通。于是由茶叶贸易开拓的川藏茶道同时成为官道,而取代了青藏道的地位。 清朝进一步加强了对康区和西藏的经营,设置台站,放宽茶叶输藏,打箭炉成为南路边茶总汇之地,更使川藏茶道进一步繁荣。这样,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由雅安、天全越马鞍山、泸定到康定的“小路茶道”和由雅安,荥经越大相岭、飞越岭、泸定至康定的“大路茶道”,再由康定经雅江、里塘、巴塘、江卡、察雅、昌都至拉萨的南路茶道和由康定经乾宁、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渡金沙江至昌都与南路会合至拉萨的北路茶道。这条由雅安至康定,康定至拉萨的茶道,既是明清时期的川藏道,也是今天的川藏道。 川藏道崎岖难行,开拓十分艰巨。由雅安至康定运输茶叶,少部分靠骡马驮运,大部分靠人力搬运,称为“背背子”。行程按轻重而定,轻者日行40里,重者日行2-30里。途中暂息,背子不卸肩,用丁字形杵拐支撑背子歇气。杵头为铁制,每杵必放在硬石块上,天长日久,石上留下窝痕,至今犹清晰可见。从康定到拉萨,除跋山涉水之外,还要经过许多人烟稀少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辽阔的平原,要攀登陡削的岩壁,两马相逢,进退无路,只得双方协商作价,将瘦弱马匹丢入悬岩之下,而让对方马匹通过。要涉过汹涌泡哮的河流,巍峨的雪峰。长途运输,风雨侵袭,骡马驮牛,以草为饲,驮队均需自备武装自卫,携带幕帐随行。宿则架帐餐饮,每日行程仅20-30里。加上青藏高原,天寒地冷,空气稀薄,气候变化莫测,民谚说:“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稍好走;十冬腊,学狗爬,”形象地描述了行路难的景况。川茶就是在这艰苦的条件下运至藏区各地的,川藏茶道就是汉藏人民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开拓的。川藏茶道的开拓,也促进了川藏道沿线市镇的兴起。 大渡河畔被称为西炉门户的泸定,明末清初不过是区区“西番村落”,境属沈村,烹坝,为南路边茶入打箭炉的重要关卡。康熙四十五年(1706)建铁索桥。 外地商人云集泸定经商。到宣统三年(1911)设为县治,1930年已有商贾30余家,成为内地与康定货物转输之地。 康定在元时尚是一片荒凉原野,关外各地及西藏等处商人运土产至此交换茶叶布匹,只得塔帐篷竖锅桩,权作住宿之处,明代才形成一个村落。随着藏汉贸易南移,逐渐发展成为边茶贸易中心。雍正七年(1729)置打箭炉厅,设兵戍守其地,番汉咸集,交相贸易,称为闹市焉。从此“汉不入番,番不入汉”的壁垒打破,大批藏商越静宁山进入康区,大批的陕商和川商亦涌入康区。内外汉蕃,俱集市茶。这个因茶叶集市而兴起的城市,藏汉贸易通过“锅庄”为媒介,雍正至乾隆时期,锅庄由13家发展48家,商业相当繁荣。成为西陲一大都市,此外还有里塘、巴塘、道孚、炉霍、察木多(昌都)、松潘等地都是在清代茶道兴起而发展为商业城镇的。总之,川茶输藏是促进川藏交通开拓和川藏高原市镇兴起的重要因素。川藏线既是一条经济线,也是一条政治线、国防线。它把我国内地同西藏地区更加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使近代的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再也无力把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 鸦片战争以后,英帝国主义为了侵略西藏,就力图使印茶取代华茶在西藏行销。他们认为一旦印茶能取代川省边茶的地位,英国即可垄断西藏之政治与经济。为此,英帝国主义甚至用武力入侵拉萨,强迫印茶输藏。从此,川茶又成为反对英国侵略西藏的武器。反对印茶销藏,保护川茶销藏,成了反对英国侵略西藏的重要内容。当时西藏人民为了国家利益,宁愿以高出印茶十来倍的价格购买川茶,而拒食印茶。西藏地方政府面临印茶销藏带来的政治经济危机,更是竭力主张禁止印茶入藏。十三世__喇嘛还亲自出面向清廷呼吁,要求清朝政府配合行动,制止印度茶销藏。清朝四川总督刘秉璋更是主张力禁印茶行藏,免贻后患无穷。清廷奉命与英国谈判《藏印通商章程》的张荫棠从川藏茶利,汉藏经济,政府收税,以及茶农茶商利益考虑,亦力主反对英国在西藏侵销印茶,保护川茶销藏。其后川督赵尔丰为了反对英帝侵略西藏,保卫边疆,则在雅安设立边茶公司,支持西藏人民抵制印茶。公司改良茶种,整顿川茶,在打箭炉设立分公司,打破边茶不出炉关的限制。并在里塘、巴塘,昌都设立售茶分号,减少中间环节,迅速将川茶运往西藏。四川茶叶成为汉藏民族共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倾销印茶的斗争武器。民国时期,由于国内内战,印茶乘机大量销入藏区,西藏地方上层在英帝国主义的煽动下进攻川边地区,四川与西藏发生军事冲突。双方的亲密联系有所削弱,唯川茶仍畅行于川藏之间。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川茶更成为一种“国防商品”,沟通内地与西藏的重要经济联系,并借此而增进了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的政治关系和汉藏民族团结。 茶马古道历史文化价值 昌都地区蕴藏着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神山圣水、地热温泉,野花遍地的牧场、炊烟袅袅的帐篷,以及古老的本教仪轨、藏传佛教寺庙塔林、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古色古香的巨型壁画,还有色彩斑斓的风土民情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茶马古道是昌都地区自然与人文旅游的一条重要线索,自然界奇观、人类文化遗产、古代民族风俗痕迹和数不清、道不尽的缠绵悱恻的 故事 大多流散在茶马古道上。它是历史的积淀,蕴藏着人们千百年来的活动痕迹和执着的向往。 茶马古道穿过川、滇、甘、青和西藏之间的民族走廊地带,是多民族生养藩息的地方,更是多民族演绎历史悲喜剧的大舞台,存在着永远发掘不尽的文化宝藏,值得人们追思和体味。 茶马古道上的旅游是回归自然之旅,是人和自然和谐之旅,是都市人精神之旅,也是探险和发现之旅。 茶马古道旅游开发是全方位的,首先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诸如交通和运输设施、满足食宿需要的宾馆饭店建设、用电用水和安全保障等,同时大力开发旅游产品,从而带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使昌都地方的经济活起来。茶马古道茶文化的形成相关 文章 : 1. 关于茶马古道的文化介绍 2. 有关云南茶马古道的导游词 3. 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历程 4. 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研究毕业论文 5. 浅析当代中国云南茶马古道沿途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6. 茶道的传播

摘 要:品牌标识是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资产和核心要素,是旅游目的地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品牌标识能有效传播旅游目的地的有效信息,为旅游目的地树立良好的形象。云南临沧是世界茶文化资源的宝库,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及茶马古道的缘起地,这些宝贵的茶资源为临沧开发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提供了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发云南临沧茶文化旅游,通过分析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开发现状,提出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传承和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研究

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是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将目的地茶文化旅游品牌与其他地方的茶叶品牌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志。云南临沧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茶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临沧的茶文化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能供旅游者识别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较少,茶文化旅游品牌单一。面对未来的旅游发展,应加强对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研究,探索适合临沧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道路。

一、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

(一)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含义与特点

品牌标识是带有商标图样的用于区别一个产品或服务与其他产品或服务的标记,主要由图形、文字或者其组合构成,是一个品牌最显著的特征,它能够将一个商品与其他商品区分开来。[1]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是旅游目的地品牌的重要标志,体现旅游目的地的属性和特点。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旅游目的地的核心信息传达给旅游者,让旅游者容易识别,便于记忆,因此,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便于旅游者识别和判断。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设计应注意将旅游目的地的属性与茶文化结合,创新品牌标识,让旅游者能够把它和同类茶产品区分开来,界限清晰;其次,便于表达与旅游目的地的功能特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临沧的实际,深刻理解茶文化的历史,使茶叶品牌标识与临沧茶文化以及茶产品的功能特性相吻合;第三,能吸引广大旅游者的眼球,方便旅游者记忆。总之,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应考虑目的地的各个相关因素,结合旅游者的身份、社会地位、品味等要素,将临沧茶文化品牌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旅游者,激发旅游者的购买愿望。

(二)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研究的意义

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为各地的旅游业开发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使旅游市场的产品不断丰富化,多样化和个性化。但目前旅游者对茶叶品牌的认知度不是很高,旅游市场中的茶叶品牌鱼目混杂,影响了临沧茶文化的品牌形象,因此,研究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研究能提高茶文化旅游消费者的品牌文化观念,促进旅游市场的有序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挖掘茶文化的历史,促进民族地区以及国内国际茶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深旅游者对茶文化的了解,进一步从生态、健康、科学的角度对茶叶资源进行的深层次开发,在振兴茶叶经济的同时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临沧的茶文化旅游产品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旅游市场的竞争中,茶文化旅游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临沧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整体有效的规划,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开发呈现零散性、自发性的特点,难以形成统一的茶企业品牌和具有竞争力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战略。精品西湖龙井的品牌标识以西湖龙井一圆为大背景,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而著称于世。安溪铁观音的标识主要由茶具和绿色的弧形图案组成,让人联想到绿色生态健康饮品,这对于临沧茶文化品牌标识的创新都是很好的借鉴。

1.临沧现有的知名茶文化品牌

临沧凤庆县被誉为“世界滇红之乡”。凤庆的红茶以其品质名扬四海,其中比较知名的有风牌红茶等红茶系列、经典1958系列礼茶、晒青茶清茶系列等。

滇红茶即云南红茶的统称,主要产于云南的南部及西南地区,可分为滇红功夫茶和滇红碎茶两大品种。滇红功夫茶于1939冯绍裘大师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顺宁茶厂试制成功,其外形规格清楚,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艳明亮,金圈突出,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享有“祁门红茶之香气,印锡红茶之色泽”的美誉。“滇红特级功夫茶”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前来昆明访问的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二世,因此被国家外交部指定为接待外宾的外事礼茶,成为云南省茶叶产品中受国内外公认的知名品牌[2];滇红碎茶于1958年试制成功,1964年开始批量生产,是颗粒型碎茶,形状不规则,汤色红浓,滋味强烈富有刺激性,是滇红系列茶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

茶文化的品牌标识是标注在茶的外壳包装上,用来和其他同类产品区分开来的获得法律认证的一种商品标记。以下主要从图像、视觉、文化等方面对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进行分析。

图像要素:图像要素决定了一个品牌能不能很快的被消费者接受,它能刺激消费者的眼球,为品牌走向市场打下基础,滇红茶的品牌标识的图像主要凸显了茶叶的产地、规格及等级,再加上多种色彩组合,在消费者的心里形成了上等绿色有机品牌的良好印象。

视觉要素:茶文化品牌标识承载了茶品牌企业的各种信息,表达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从视觉上看,滇红茶的品牌标识主要有文字、图像、颜色三部分构成,文字表明了茶叶的品牌及产地,图形以圆为主,代表了中国茶文化理念中和谐的因素,传承了中国的茶文化传统,颜色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要基调,红色表现了茶的色泽,绿色突出了茶是一种有机健康的绿色产品,为消费者留下了许多安全、健康、绿色食品的遐想空间。

文化内涵:滇红茶的文化理念可以用3H来解释:一是Healththorigin(生态产区),滇红茶原料依托于临沧高海拔原生态产区,无论是气候、土壤,还是光照、湿度都特别优越,适合 种植 优质茶种,原叶采自凤庆优质大叶种茶,抗病能力强,无污染,绿色安全。二是Healthtea(有机品牌),滇红茶一直遵循有机健康的理念,从选址到茶叶的种植、栽培、施肥、采摘、加工、成品,都才有传统的培植制茶工艺,选天然原叶,为广大茶叶品牌的消费者提供生态产品,让品茶者放心。三是Healthfunction(修身养性),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茶文化的消费需求在不同层次的人群中呈现不同的特征,但识茶、品茶、 饮茶 直至茶文化品牌旅游对广大茶文化旅游消费者颐养身心,修身养性的基本功效却一直存在,旅游者可以品茗休闲,放松身心。 三、影响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发展的制约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临沧旅游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茶文化品牌,但难以形成一条品牌线,能供旅游者识别的品牌标识不多,品牌标识单一,很难刺激旅游者的消费。影响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临沧茶文化旅游开发尚处初级阶段,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单一。临沧的茶文化旅游品牌主要是红茶类,并且大多数是初级产品,很少经过深加工,间接的导致知名品牌少,并且多数茶文化旅游品牌的价位偏低,旅游者对其了解不多,难以形成知名的品牌战略;其次是已经开发的茶文化旅游品牌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茶文化旅游消费者对已经开发的茶文化旅游产品认知度不高,在市场上销量不高,主要还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再次是临沧茶文化旅游的社会环境不够理想,茶文化氛围不浓,当地居民缺乏开展茶文化旅游的意识,即使是在小范围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市场上,各种强买强卖的现象时有发生,茶文化旅游品牌市场混乱;总之,笔者认为,要有效的减少以上制约因素,政府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除前期知名品牌外,新开发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大多有私人或个体承包,品牌标识界限模糊,高仿产品在所难免,并且任意定价,旅游者很少愿意去了解,市场秩序混乱,要完善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市场,必须多方配合,加大管理力度。

四、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传承和创新对策

目前,临沧的茶文化旅游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临沧茶文化风情园地处临沧北3公里的忙畔乡青龙山茶园,有2400亩优质高产的连片茶园开发为茶文化旅游区,是临沧建成的第一个以茶文化为背景的“临沧茶文化风情园”,展示了茗牌茗品、茶歌茶舞、茶礼茶俗、茶道茶艺等内容,并且提供了茶文化交流馆,于1998年被列为云南省25个旅游精品之一,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二是举行茶叶展销会。为促进临沧茶文化的发展和各地茶文化的交流,打开茶文化旅游市场,每年的阴历三月,临沧都会在凤庆举办为期15天得大型茶叶展销会,节日期间,进行各种茶艺表演,茶歌茶舞。展销会上云集了各种茶叶产品和其他的一些日用品,在当地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人们对茶文化的认知度不高,大多数人的眼光都集中在日用品上,在促进茶文化的交流和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的销售方面有待提高。

可见,临沧的茶文化旅游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呈现出自发性,分散性的特点,尚未形成整体的开发格局,茶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还有待提升。

(一)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创新途径

笔者认为,第一,应深入分析临沧现有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将同类的产品进行归类,进行产品组合,创新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第二,应整合临沧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根据茶文化旅游市场的需求,研究开发新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临沧的茶叶品牌标识大多以地域来命名,对茶品类型及内容的涉及很少,除红茶外,临沧还盛产其他的茶叶,要注重绿茶、花茶的研发和茶叶功效的开发,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属性,激发其购买欲望;第三,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创新应走特色化道路,临沧茶文化底蕴深厚,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保留了一些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种茶、饮茶风格,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开发应该结合这些特色优势,开发出具有临沧民族风味的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最后,在图案、色彩等方面,应通过新颖的图形设计和醒目协调的色彩组合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

(二)加强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营销

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营销是通过茶叶市场的交换来满足现实或潜在的茶文化旅游消费者的需要的综合性经营销售的活动过程[3]。

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营销首先可以利用临沧当地的茶楼文化进行宣传。茶楼最初在唐代以茶馆的形式出现,宋代开始逐渐繁荣。现代的茶楼是人们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临沧应该抓住机遇,振兴临沧的茶馆文化;其次,应通过茶艺歌舞表演提高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知名度。通过茶艺表演带给旅游者精神的享受,让广大旅游者体会到临沧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人们了解茶文化旅游品牌,引导消费者爱茶、品茶,宣传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再次,可以通过举办茶叶博览会、展销会,茶艺大赛等,巧借各种节会旅游提升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影响力。展示知名的茶叶科技成果、茶叶包装、茶叶的品牌标识、茶饮料等各类茶产品,展示茶叶旅游品牌开发取得的成果和茶区的新风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和参与茶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最后,应做好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开发和归档工作,打造好进入茶文化旅游市场的第一张名片,让旅游者获得难忘的旅游或购买经历,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扩大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三)创新营销理念

一是利用 广告 扩大知名度。通过广告将茶叶品牌的核心价值传递给消费者,加深消费者对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的印象,提升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广告可以采取形象代言人的策略,利用有价值的媒体、报纸、杂志等加强宣传。

二是加强公关营销。公关主要是针对公众心目中的茶叶品牌形象进行管理,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引起各大媒体的关注。在“滇红特级功夫”公关营销成功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赞助、捐赠等策略,打造良好的临沧茶文化品牌形象,同时提升临沧茶文化旅游品牌企业的形象。

总之,临沧发展茶文化旅游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临沧的茶文化旅游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走品牌化道路,创新茶叶品牌标识,在茶文化旅游市场中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光、李红主编;中外著名品牌标识释义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1--17

[2]临沧市茶叶发展概况[J];普洱经济日报;2010年第11期

[3]罗明义,21世纪云南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154--167

猜你喜欢:

1. 关于旅游文化的相关论文

2. 有关传统文化的论文

3. 关于云南旅游随笔

4. 云南旅游感想文章

5. 有关旅游政策的论文

6. 有关传统文化结业论文

摘 要: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道之一,它是我国古代因茶马贸易而兴起的商贸通道。

茶马古道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它是汉族和藏族长期友好互助的历史见证。

茶马古道上的茶马贸易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

千百年来茶马古道推动着沿途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交融和发展,对中华文明的传播、弘扬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茶马古道;方式;成因

一、茶马古道的含义

“茶马古道”又称“茶马贸易”和“茶马互市”它是我国古代汉、藏之间一种以茶易马为内容的贸易往来。

茶马古道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茶马古道是指起源于今天的云南、四川等传统茶叶产区,在传统的茶叶贸易中用马帮等载体运输茶叶到藏区和其他传统茶叶市场,以换取藏区的皮毛等产品的交通运输线。

它的范围不仅包括了云南、四川、 *** 三省,而且其范围还可进一步延伸到青海、甘肃等省区。

广义的茶马古道是以云南、四川为中心的中国西南云南、四川、 *** 、湖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及其与毗邻的甘肃、陕西、宁夏省市和缅甸、印度、老挝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的传统交通运输线路。

就地理范围而言,它不仅覆盖了历史上的“蜀一身毒道”“旎牛道”“五尺道”“进桑糜冷道”“永昌道”“藏彝走廊”等,还包括了之前学者们提出的“西南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的一部分。”①

二、 茶马古道的成因及其贸易方式

(一) 、茶马古道的形成前提

茶马互市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形成具备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佛教传播路线的改变。

中亚 *** 教的兴起使得佛教改由西南传入中国内地,这是茶马古道得以延续的精神支柱;二是盐业的运输,古老的盐业造就了茶马古道的道路物质基础,之后茶叶在唐代进入藏区。

茶叶在 *** 的巨大需求为茶马互市绵延几千年的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

(二)、茶马古道的成因

康藏地区属于高寒地带,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

在这极其寒冷生活环境下, *** 的饮食以含有大量热量的食品为主。

由于 *** 地区缺少蔬菜,所以这些高热量的食物很难消化。

茶传入 *** 后人们发现喝茶不但可以促进这些高热量食物的消化而且能够防止燥热,长而久之,茶成为了 *** 不可或缺的生活品,但藏区不产茶。

而在内地需要用内地需要的战马换来自己所需的茶叶。

饮茶之风在唐晚期盛行,随后传入 *** ,受到 *** 上层的欢迎。

“在唐朝初期,皇帝笃信佛法,致使禅宗兴盛。

随着吐蕃与唐王朝关系的密切,禅宗僧人也进入藏地传播佛法,自然会影响到吐蕃僧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而“坐禅之僧,不体息,又不夕食,但可以饮茶。

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辗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由此构成吐蕃社会的王公贵人、普通百姓、僧人三个层面均离不开茶叶的局面,甚至嗜茶如命,一日无茶,社会为之不要。”③

自唐朝以来,各朝 *** 都面临着边疆少数民族的军事压力,面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中原政权组织了大量的骑兵,因而需要大批战马。

青 *** 北地区盛产马匹,且马种优良,体壮膘肥,适应高原气候环境,可谓战争佳品。

因此中原政权用丝绸,茶叶等同少数民族政权交换所需的战马。

由于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战争不断,战争需要大量军费开支,造成了国家的财政紧张,随着茶马贸易的不断发展,茶税的征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同时朝廷认识到可以将对茶叶的控制来制约周边的少数民族。

--!>

(三)、茶马古道的贸易方式

茶马交易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官方贸易,朝贡贸易和私茶贸易三种。

(1)、官方贸易

官方贸易就是以 *** 为主导进行茶马交易的贸易形式。

宋 *** 设茶马司在沿边各“地召募蕃商,广收良马”的贸易。

宋朝时在雅州设。

茶马司成立后统一管理榷茶买马事宜,并制定具体实施措施,有力的推动了茶马贸易的发展。

宋朝时 *** 通过茶马互市得到了大量来自甘、青和 *** 那曲等地方战马这些战马一部分良马供军队使用,另一部分普通马匹则充斥于良田,以务农桑,借以满足朝廷军用及民用之需。

*** 贸易的另一种形式是差发马制度,就是对藏区收取马税,同时配之以茶的制度。

差发马制度是明朝茶马贸易所特有的。

(2)、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是一种藏族头人朝贡的方式向中央王朝以贡马便获得茶叶、丝绸和较为珍贵的赏赐品的一种贸易方式。

朝贡贸易是以经济为纽带,是中央王朝对藏族地区进行有效政治统治的一种方式。

封建社会的中央 *** 往往采用厚往薄来的朝贡政策,通过给予经济上的好处来换取 *** 高层对封建中央王朝的归顺。

厚往薄来的政策吸引了大批 *** 高层同中央 *** 进行朝贡贸易。

“唃厮啰与北宋 *** 大规模的茶马贸易是以贡、赐的名义进行的。

(3)、私茶贸易

私茶贸易是一种民间进行的茶马贸易。

私茶贸易是由藏族商人同内地商人直接进行的一种贸易方式,双方互相交换得到自己所需的商品,藏族商人利用商品贸易中剪刀差,从中牟取利。

自唐朝以来 *** 就下令禁止私茶贸易。

唐朝 *** 设立了管理茶叶交易的专门机构,制定了禁止私茶交易的相关法律,由 *** 垄断了茶叶交易,但由于巨大的经济利益,私茶贸易仍然相当繁荣。”“虽然明朝制定了严格的法律禁止私茶贸易,但是明朝的私茶贸易却一直比较兴盛,特别是到后期差发马制度废除以后,私茶贸易更是如雨后的春笋一样发展起来。

正所谓“ 茶马互市,利之所在,人皆趋之,禁令越多,走私之风越盛。”

三、茶马古道的意义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一条著名的古道,它是我国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见证。

茶马古道自唐朝到现在千百年来对促进汉藏经济的发展,促进文明文化和佛教的传播,巩固国防和促进民族团结具有不可没灭的贡献。

(一) 、促进经济的发展

茶马古道使这一地区的茶叶文明中外。

茶马古道推动茶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川、云南等传统产茶区的绿名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云南思茅的普洱茶风靡一时。

同时茶马古道有助推动茶叶外销,西南地区的名茶借茶马古道之名远销韩国、俄罗斯、欧洲各国。

茶马古道改变了 *** 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带动了 ***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藏区经济相对落后的封闭现状,逐渐改变了 *** 输血型经济的状况。

(二)、促进民族团结

茶马古道我国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见证,千百年来汉藏两族通过茶马古道不仅实现了各自所需,同时还促进了民族团结,通过茶马古道汉族同西南少数民族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通过各民族的长期交往,汉族居民不断进入 *** 地区和藏族杂居在一起,汉藏两族和睦的生活在一起,一起生产,一起生活,既促进了当地社会的进步又促进了民族的团结。

茶马古道就一张巨大的网,把各西南少数民族同汉族紧紧的团结到了一起。

它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和个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发展和融合。

茶马古道对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注解:

① 周重林.《茶马古道的范围与走向》[J],中国文化遗传,2010(04)。

② 罗世伟.《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与旅游开发现实意义》[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03)。

③ 宋家乐.《论川藏边茶马古道上的城镇》[J],西 *** 族学院,2011(04)。

④ 陈光国.《青海藏族史》[M],青海民族出版社,1997 年,第 172 页。

⑤ 况腊生.《浅析宋代茶马贸易制度》[J],兰州学刊,2008(05)。

⑥ 张永国.《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与价值》[J], *** 大学学报,2006(02)。

⑦ 张永国.《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与价值》[J], *** 大学学报,2006(02)。

古诗词研究的现状论文

古诗鉴赏探究的论文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作品自然包含古代诗歌,因此,几乎每年高考都有古代诗歌理解鉴赏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个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论文百事通不少教师对古代诗歌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翻译古代汉语字词的水平上,或者仅仅满足于背诵一些诗词名句以应填空之需,自然距离达“纲”甚远。有的教师虽然也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但或蜻蜓点水,或只读不写,学生的朦胧感知不能上升为明晰的认识,因而鉴赏能力的形成还是落不到实处。我在教学实践中领会到,要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水平,在教学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初步”二字。由于对中学生的鉴赏要求只是“初步”,所以不能求其像专家教授那样博大精深、广征博引,作艰深的理论探讨。例如写李白,大约只须写到“豪放飘逸”“清水出芙蓉”等,不必“神识超迈”(赵翼《瓯北诗话》),“放言实是法言”(刘熙载《艺概》);说意境,只说“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高中课本《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不必大谈“意象”(王世贞《艺苑卮言》)、“兴象”(胡应麟《诗薮》)、“情景”(王夫之《姜斋诗话》)、“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等。当然,“初步”也不能仅是浅层次停留在对诗词语言文字的简单诠释上。第二,立足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借助形象思维,设身处地理解诗词意境。由于时代的差异,当今中学生对古诗词中描写的意境往往有较大距离感,难以理解。例如离别这一题材,由于古人远行只能借助舟楫车马,而今天交通工具已进步,日行万里并非难事,离合聚散不算稀罕,因此那种“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等愁苦,学生未必能全部理解。但是,人类的情感又有许多相通之处,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想像,设身处地,往往能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例如“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哭后心理活动如何?若设身处地,便不难代为设想。他想收留琵琶女,但自己左迁湓江,收留一个江湖歌妓,怎禁得世俗非议?他想帮她打听商人的下落,但那唯利是图的商贾又怎能治愈琵琶女心灵深处的创伤?他想资助她一些银两,但又怕亵渎了她高洁的人格,而且那精妙的琵琶曲是仙界的音乐,哪能用银钱去玷污呢?……月上中天,凄寒的江风吹得芦荻瑟瑟作响,江涛发出悲凉的叹息。琵琶女伫立良久,向诗人深深一鞠躬,随一叶扁舟消失在茫茫江天。诗人心弦乍断,百感交集,但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能对沉沉夜幕发出无可奈何的呼号:茫茫黑夜啊,你吞噬了多少美丽的人生!其他如《涉江》中屈原的心理活动,白居易《夜闻歌者》中“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姜夔《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是真消极吗?)等,都不难通过这种方法去理解。第三,赏与析结合,从对语言文字的分析中把握艺术形象。我国古代诗词受韵律、平仄等限制,语言十分考究。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意胜”、“象外之旨”、“神余言外”等,要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中学生虽有一定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对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指导他们写赏析文章时起点不能过高,要从语言文字的分析入手,抓住重点诗句,把握艺术形象。例如“琵琶声停欲语迟”,简单的七个字就不仅仅记叙了动作,而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琵琶女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始闻“问”声(“寻声暗问弹者谁”)一惊,故“停”;继而辨明问意,故“欲语 ”;但久历风尘,饱经沧桑,飘零江上,一颗残破的心,从何说起,故“迟”。七字三顿,细致入微而又婉曲含蓄,内涵十分丰富。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卷”“拍”三字动词神完气旺,笔力千钧,勾画出气势雄浑的“大江赤壁图”。抓住这些地方,析中赏,赏中析,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第四,教师示范,做出榜样。目前,供学生写诗词赏析文章的参考例文几乎没有。专家论文往往高远,可望而不可及;《教参》上没有现成的例文;各式各样的作文选刊瞄准的多是高考作文。教师亲自动笔写,可填补这个空白。教师的文章好比一架梯子,一端立足学生实际,一头搭靠名家名作,它本身也许没有多少学术理论价值,但谁能否认,踩着这梯子登堂入室的学生未来却很可能在学术理论的殿堂里大有作为呢?

浅析古诗词鉴赏论文

从古至今,诗词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浅析古诗词鉴赏论文 ,欢迎阅读。

摘 要: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代先哲们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应多读、多自问、知人论世、缘景明情、以意逆志,才能透彻领悟古诗词,古为今用,继承创新古诗词。

关键词:古诗词 阅读鉴赏

我国古代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代先哲们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学会阅读鉴赏古诗词,古为今用,继承创新古诗词。

一、多读

所谓鉴赏,除音乐外,是与“看”的动作紧密相连。鉴赏的“鉴”字,就是“看”的意思。虽同是一个看的动作,却又有种种不同的程度,和“看”相近的字,从来就有“见”、“视”、“观”三字,但它们的程度却同中有异。“见”是“见到,看见”之义,不包含复杂的心理作用。“视”是指“见到,看见,观察”的意思。同一个“看”,包含“见”、“视”、“观”三个阶段。我们看到别人的一幅画或一篇文章是“见”,表明这是某人曾画过这么一幅画或做过这么一篇文章,其中曾画着或写着什么而已。“视”则是辨别这一幅画或这一篇文章的结构,主旨等。而“观”则是深入其境,用整个心思去和阅读理解。“见”只是一种感官,“视”是一种知识思辨,“观”则是包含整个的心理活动。只有到达“观”的境界,才称得上“鉴赏”。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距离产生美。“鉴赏”有时也称“玩赏”或“玩味”,可以说“玩”就是“鉴赏”。而我们读古诗词大都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结果是诗不能反复地去吟,词不能低回地去诵,这实在是一件可惜可憾之事,只有我们不断地去读着玩,并且在反复玩中随时觉有新的意味发现,这才是真正把玩古诗词中的妙处,才真正称得上阅读鉴赏。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好诗不厌百回读”,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因此,培养我们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就要力求做到多读。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我们只有通过多读古典诗词,走进古典诗词,走近作者,产生共鸣,并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我们的想象力,以期提高我们的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多自问

诚然,要培养和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单纯地“多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歌德谈话录》)。鉴赏是要走进作品,走近作者,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共鸣。在我们阅读古典诗词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积累,不断地反复自问,这样就会获得一种“鉴赏”的愉悦。如语法方面,我们就应多自问这首古诗词是否有倒装的现象。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通过自问就明白了这是“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的倒置,前一句让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后一句让人先见其动,后睹其物。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写出了一幅生动幽美而又祥和的山村村居图。如抒情方面,古诗词的抒情方法以间接抒情为主,即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自问就明了上片描写赤壁古战场的“如画”景色,下片由景及人,想到雄姿英发的儒将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贬谪的处境,从而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惆怅。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多自问: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2、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三、知人论世

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也应知人论世,因为一首好诗词,往往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思想风格和相关的历史社会背景有关,即“诗如其人”。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这首词写作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这样就了解词人当时作词的背景,即有情人却不能长相厮守,咫尺天涯,凄凉而无奈地分居两地,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离愁别绪,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阅读鉴赏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关键。

四、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作者在古典诗词中所描写的,有些是生活经验,有些是想象所得,而我们的生活经验积累与作者的不同,不能一一从生活经验去领会作品,所靠的大半是想象。对于作者的想象的记录固然要用想象去领略,对于作者的生活经验的记录也只好用想象去领略。古诗词是无形的东西,我们读了所以会感到欢欣愉悦,觉得人物栩栩如生,绘声绘色,全是依赖想象的结果。因此,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应充分发挥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通过想象,置身诗境,我们就知道首句以“碧玉”喻树,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以丝带喻柳条,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用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喻成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虚实相生,想象独到奇特。再缘景明情,就知晓了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天美景,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五、以意逆志,透彻领悟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易卜生曾说过:“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积累,走近作者,即以己意去探求作者的意思。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但如能以意逆志,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不以意逆志,没有透彻领悟作品,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这句话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当然,要学会鉴赏古诗词还少不了多批注。唐彪曾说过:“读书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以已也。”因此,阅读古诗词时,我们应坚持写点眉批、夹批和读书笔记之类,对于提高阅读鉴赏水平是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涂光社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唐彪辑著.家塾教学法[M].赵柏英,万恒德选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国外研究现状是。1、在撰写之前,要先把从网络上和图书馆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找出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2、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读了一定的参考文献。3、毕业论文,撰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且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避免研究重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