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与最后一缕尘埃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最后一缕尘埃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及范例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3],…,应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和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6�1 ”结束。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在参考文献中只应出现一次,序号以第一次出现的为准,应将序号归并到一起集中列出。不得将参考文献标示置于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处。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1).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1]毛峡,丁玉宽.图像的情感特征分析及其和谐感评价[J].电子学报,2001,29(12A):23-27.[2] Mao Xia, et a1.Affective Property of Image and Fractal Dimension[J].Chaos,Solitons&Fractals.U.K.,2003:V15905—910.2).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3]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4]T�6�1Parsons, The Social System, New York:Free Press, 1961:).会议论文集[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5]毛 峡.绘画的音乐表现[A].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001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739—740.4).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例如:[6]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5).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例如:[7]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例如:[8]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7).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9]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8).报纸文章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写过论文的都知道,在论文的最后要写上所有的参考文献,但是参考文献通常比较长而且还有复杂的格式,如何既快速又准确的写出来这个参考文献呢,请看下面的分享。方法/步骤 首先打开中国知网 如何在论文的最后添加引用的参考文献 在知网的搜索栏内搜索你要添加的文章。以《中国古代法》这篇文章举例,在搜索栏中输入这几个字,然后点击搜索。 如何在论文的最后添加引用的参考文献 点击搜索后,知网上会出现好多个相关的文献,此时你要找到你要引用的那篇文献,并打开,然后点击“导出参考文献”。 如何在论文的最后添加引用的参考文献 点击导出参考文献后,是下图所示的界面,然后点击:“复制到剪切板” 如何在论文的最后添加引用的参考文献 5 点击“复制到剪切板”后就可以打开你的论文,在论文的最后粘贴该参考文献。这样你就可以准确无误,而且不用自己改格式的添加该文献。

与一缕浅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erq7wedrqw5

1漫漫人生路,有笔直捷径,也有蜿蜒美景。假使起点和终点早已确定,我想等长的人生旅途中,我渴望的不是捷径,是美景。2捷径于我,从来不是一个善意的词。想必把弯路走直了,归功的还是那千方百计。那么义无反顾地抹杀掉任何一个轻微的弧度,那么大义凌然地割锯掉任何一个细微的拐角,那么不假思索地扯直了人生的每一段短小的弯路,以至于在任何两点之间都赤裸裸地铺满直线,寻不得一处圆润。3捷径真当如此迫于被找到吗?辛亥革命这条浩浩荡荡的捷径还是让中国走进了资本主义的死胡同,大跃进和文革这两条震耳欲聋的捷径,让中国陷入了停滞不前的沼泽地。不同于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不同于长风破浪后的直挂云帆;所谓捷径,也许结局也同样会出现成功,可这成功却经不起审视。追溯源头,便会发现一路上的脚印都踏得如此干瘪无力,似乎还可以看见鞋底上沾满了欲望的泥泞。4而美景于我,却值得用灵魂去巧遇。在人生太多的时刻,太多的直路铺陈眼前,我无法眼睁睁地望着自己如木偶一般机械地走向早已完美呈现的终点。那么除了活着,我将一无所有。我坚信自己是敢于把直路走弯的,寻觅美景,不仅仅是带上文字和相机那样简单。更需要陶醉于那一丝漫不经心的淡然,那一缕浅笑低吟的坦然和那一份目光澄澈的毅然。5对美景的信仰又到底站在我们中间多久了?西游的师徒四人啊!为何舍弃那十万八千里的小小跟斗云却与山与海共度半生,即使遇上了妖魔也同样乐在其中?在遥远的世界的角落,在多少个蜿蜒的转角和路口上有采风者停留驻足。你们是否也同样挂着流着汗的笑,灿烂无比!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蓦然回首,灯火阑珊的美景;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时,亦涌来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美景。就这样不紧不慢地看脚步曲折向前,听时间婉转流逝。于是把原本那一条又窄又扁的路,神奇地用弯道拓开了宽度,用美景撑起了高度,生命从此鲜活澎湃。6捷径与美景,也许同样有被发现后的喜,可捷径之喜在于“欣”,美景之喜在于“惊”。平淡的人生,同样可以有欣喜来加以点缀,而绚烂的人生却必定要有惊喜来浓墨重彩。捷径是把弯路走直一时的精彩,而美景则是把直路走弯后一世的芬芳。7捷径与美景,如果注定是一道难分高下的辩题,那么早已确定好的起点和终点,管它哪个辉煌哪个落寞,漫漫人生路,我以我坚定的信念拉开这场辩论的序幕——不爱捷径,独爱美景! 点评:这篇文章非常精彩。立意深度、选材广泛、语言的凝练有力、结构完整流畅,作文的各个方面都很值得借鉴。捷径与美景高二15班余晓琴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会有许许多多的路供你选择,有些是弯曲的,有些是笔直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把弯路走直了,他为自己找到了捷径而欣喜,有些人却不这么想,他们把直路走弯了,反而是更高兴,因为他们获得了美丽的风景。要是有人问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你会选择捷径,还是选择美景呢?我想我一定会回答:美景。选择美景不仅仅是我热爱它,而最大的原因是我不太相信有捷径。一个人如果没有学好走路,就想跑的话,那肯定会摔得很惨,这就好比在成功的道路上没有努力过、奋斗过,而是通过所谓的捷径而抵达,那么这种成功就不算是真正的成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成功,你可能会让父母骄傲,让老师开心……但是你欺他们,却不了自己。如果不努力,不奋斗,那么你很快便会被失败缠上了。若一个人脚踏实地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成功的道路上行走,那么你不仅会有很大的收获,还会有更大的财富。在奋斗的路上,会遇见许多的美丽风景,这些风景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负担,也可能会让自己领悟一些大道理,也会让自己的心胸更开阔,也许就会找到生命的真谛、爱的真谛。我想即使是吧直路走弯了,那这也是值得的。即使自己最后没有成功,但自己还是不后悔,因此这一路上已经收获了比成功更好地财富了。若是不相信,这有个例子可以验证。一个叫圣地亚哥的牧羊少年因为两次做了同样的梦,就去找吉普赛人解梦,那个解梦人说他可以在埃及金字塔处挖到宝藏,然而他不相信。后来,他遇见一位老人,自称是撒冷之王,他说服少年去挖宝藏。在他的劝导下,少年出发了,一路上他遇见了许多人,学到了许多本领,譬如经营商货、炼金等,他沿途也看见了许多美景,经过一路上的跋涉,他终于来到了埃及金字塔的脚下,在那儿挖宝藏,可是他挖了很久,什么也没有挖到,还被误认为是疯子,但他还是继续挖,依然一无所获,可是他并没有后悔,因为他已经找到宝藏,那就是一路上的美景与他一路上学到的本领,这就是属于他的真正的财富。有些人妄想能一步登天,以为凡事都能走捷径,但是他们却遗留了大量的财富在弯曲的道路上,或许他们能成功,但是如果是我,我就觉得我始终没有真正的成功。如果有人再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依然会回答:美景。点评:观点明确集中,在多次强化之下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语言可以更简练一些,尤其是圣地亚哥的例子需要作出剪裁。相关作文题及例文 参考:做一个美丽的欣赏者商务印书馆即将出版《新华字典》的最新修订版本第11版,与前一版相比,删除了一些内容,例如:“狸:毛皮可制衣物”;“鹌鹑:肉可以吃”;“鲳:肉细腻鲜美”;“牛:肉可吃,角、皮、骨可做器物”……这样的改动,体现了人类良知的觉醒。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世界如此美丽,缘于生命充满活力,多姿多彩。热爱生命的人,不应该是美丽的破坏者,而应该是美丽的欣赏者。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体会,以“做一个美丽的欣赏者”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文体自选,但不要写成诗歌 做一个美丽的欣赏者1有一个地方被称为“神的自留地”,也被称为“人类最后一片净土”。那是世外桃源,那的人似乎与外界毫无联系,那儿就像一位薄纱缠绕的美人,那儿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禾木。2禾木,在新疆的北部,在连绵的山谷的深处。3从“童话小镇”布尔津出发,坐在大巴上,经过无数的“S型”公路,在随车左右摇摆时,美景尽收眼底。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阴坡、阳坡植被的差异,能看到平坦开阔的草原上有着成群的小羊,能看到盘曲的公路上只有零星的几辆小车。正当享受美景时,突然一个急刹车,正当惊慌失措之际,看到前方有一群牛,原来司机为了给牛群让路,牛儿们或许并不知道,它们摇着尾巴,悠闲地行走在路上,它们十分惬意。4一路上的美景让我们忘却了漫长的行程,颠簸的小路。三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禾木。映入眼帘的是村民搭建的小木房,小木房没有电,每当有游客或必需时才会用发电机限时发电,屋内摆放着上个世纪的黑白电视机,天花板上的电灯忽闪忽闪,只能说体验生活,感受原生态。5漫步乡间小路,地上都是“黄金”——牛粪、马粪,“田野气息”的浓厚的确是在城市感受不到的。小路两旁都是供游客居住的小木屋,其中也有牛棚,正巧两个妇女在挤奶,作为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亲手挤牛奶还真是第一次见着。但他们只供自己饮用,用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正看在兴头上,一匹骏马奔驰而过,驾着马儿的是个十多岁的小男孩,面颊红红的,骑到我们面前问:“你们要骑吗?十元一次。”我们摇摇头,只见他扬鞭挥舞,骑向下一拨人。也许他们要为下个学期的学费做准备,但在这样的村落,这样的草地,这样骑马飞奔的孩子,却也是一种和谐的美。6终于看到一家商店,里面卖的尽是动物的毛皮制成的手工艺品,人们争相购买时,我想起了一则公益广告:“没有交易就没有杀戮”,人们用自己引以为傲的“文明”充斥在这片净土上,淳朴的村民也开始进行更多的杀戮,只是因为“欣赏者”的增多。我渐渐退出人群,看着已昏暗的天空。7在这片净土上自然是最美丽的风光,也无愧于“最后一片净土”的美誉。故而我们在游玩时,应该留下对村民的感谢,对美景的赞许,带走对美景的记忆,其他什么也别留下,什么也别带走。让马儿自由奔驰,让牛儿惬意生活,让鸟儿无忧欢叫,让我们做一个美丽的欣赏者,欣赏,仅此而已。 点评:这是一篇考场作文。“做一个美丽的欣赏者”的“美丽”,其实有双关含义,既可以是美丽的精致,也可以是欣赏着美的心灵。这篇作文作者以自己旅游的体验很自然的表达了新疆禾木自然原生态的美丽景色以及在游玩过程中旅游者的心态,比较好的诠释了“美丽”的含义。特别是司机避让牛群这个细节的铺垫和在禾木看到的手工艺品的点题,表现出一定的写作技巧。不过,“挤奶”和“骑马”的“美丽”表达得不够。相关文章参考:快乐单车1单车,又称脚踏车或自行车。英文bicycle或bike的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所以应该叫二轮车;而在日本称为“自耘车”;在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所以现在称“单车”,应该是港澳说法的普及化。2我对单车的的态度,一如对人民币的态度。由于职业的缘故,注定难以大富大贵,又加上生性淡然,对人民币的感觉,一直没有多大变化,也就是既赚不了很多,也学不会以钱生钱。九十年代初,很多同事就进入股市,每天“溜”出去买进卖出,回办公室后经常眉飞色舞的炫耀一天的收获超过一个月的薪金。然而我似乎没有多大感觉,折腾了近二十年过去,很多股民同事似乎连本也没保住。我却经常被他们取笑,现在还有谁不炒股,还有谁把钱存银行。我却依然如故,不为所动。我对单车的坚持亦如此。3从学会骑单车开始,几近三十年,一直没放弃。4记得很小的时候,看着做邮递员的二哥和几个哥们,在村里的晒谷场上,表演车技,一会儿双手捏车把,一只脚踩坐垫,一只脚抬起,作“大鹏展翅”;一会儿,从疾驰的车上向后跃下,作“金蝉脱壳”,然后追上;一会儿又侧着车,脚不沾地,捡地上硬币,作“海底捞月”。引得众人围观,海呼叫好。当然少不了,村里最漂亮的姑娘脆脆的尖叫。要知道,那时候有自行车就风光无限,更何况有此绝技,自然引得青睐无数。5我学会骑车是在读大学期间,有自己的自行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记得最浪漫的一次骑行,是和同学一起,四个人,两辆车,从学校,到我家,一百多公里,尽管轮流骑,骑了不到一半路就累得不行了。于是,不知道谁出了个馊主意,只要前面有女性,追上去,大呼小叫一阵,继续往前,就这样,骑到家里还是都累瘫了。这成了若干年后,同学会最好的谈资。6工作之后,每天傍晚都会和学校同事绕城一圈,有时候也会在车后“书包架”上带着女同事大家骑着一起出游,身高臂长会带上两个,前面一个后面一个,欢声笑语一路骑行在乡间小道上,农村里的人看到,感慨又羡慕:城里人真开放。快乐的日子总是很快。年岁增长之后,这又成了很好的回忆了。7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拿了驾照,买了汽车,于是我经常被很多人揶揄落伍。而我似乎还是一如既往的不为所动,没学车,当然也不会开车,还是每天骑车。又不知道过了多久,堵车成了必不可少的话题,自行车也被人们称为“单车”了,我骑车,就被很多人称为“时尚”了,低碳了。8我喜欢“单车”这个叫法,因为自行车不是“自行”的,需要脚踩,需要体力,当然也就可以健身了。 “单车”是名副其实的。再加上,我现在的车,连车后书包架都没有了,一辆车只可以自己一个人骑,真的“单”了。9从家里到单位,从城北到城南,大约五公里,笔直的街道,大概十五分钟。上下班的时候是堵城的时候,看到有车族坐在车里,堵在路上,于是由衷的同情。呵呵,我可没有祖辈比你阔的想法。单车最大的优点是路可以随意确定。为了不做马路吸尘器,所以,我都选择汽车不通的小巷和公园。往城东,有北门街的闲静和府山公园的清新;往城西,上下营街的古韵和江滨公园开阔,远离嘈杂和纷扰,我曾在一首诗里写道:迎着朝阳,我把单车骑成诗行。10最爱在清晨的阳光里,骑着或者拉着单车,走在公园,身边是早起早锻炼的人们和快乐的鸟儿。忽然忆起一位哲人的话:一个人只有在心灵散步的时候,才是让疲惫的生命真正地回了家。所以,骑单车的快乐,也许是心境的快乐吧。

令狐冲,令狐冲有着隐逸出世的淡然性格,好喝酒、好结交朋友。然而在这个惨烈江湖,在一片追名逐利中,他显得太不符合生存规则。他对岳不群的师徒之情,对小师妹的爱慕之情,对武林同道的忠诚之情,被现实一一击碎。那里他最信任的人,却伤他最深。可是,他还是倔强地拒绝世俗,拒绝适应游戏的潜规则,就像出于淤泥的莲花,为了守住一份灵魂的洁净,挣扎于尔虞我诈的江湖,不惜与众多教派对抗。令狐冲终究没能被江湖同化,而他也无力改变整个江湖。他是寂寞的。他所珍视的真挚感情,坚守的原则,在别人眼里,不过是工具或棋子。拥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他只能背负着世人的误解。孤独地行走在江湖。而那些在江湖中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是深谙游戏规则的“高手”。左冷禅功于心计,为了当上武林盟主,统一五岳剑派,极尽心智,然而最终还是败给岳不群。“伪君子”的确比“真小人”更可怕,而这个江湖,又有太多伪善的面具。盟主之争,折射出整个江湖暗潮涌动。是选择轰轰烈烈地闯荡,还是选择风轻云淡地推出?经历过滚滚红尘,经历几度浮沉,令狐冲也可以矢着释然。一曲琴萧合奏,此生笑傲江湖。或许,不仅仅是总结了他身在江湖时的成就,更是指他隐退之后,那种穿越江湖,超越淡薄的境界。下半生,只要有好酒,有盈盈,有知己相伴,便是他的幸福。那个……这是我原来找的啦,只有这一点儿,不要介意啊,不过意味很深,可以参考一下,不好意思不能没能找到完整的。

望采纳!~~~~~~“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的武侠世不知吸引了多少青年男女去探寻。他的武侠小说可谓部部精品。细究其所以会令人着迷的原因,不外乎细腻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等等。而他最成功的是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为世人所熟悉的人物形象。在此,我想对金庸笔下的某些人物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寻,综合我个人读书所得,将这些人物分为四种类型。 一、任情任性 主要代表人物有杨过(《神雕侠侣》男主角)、令狐冲(《笑傲江湖》男主角)。古人皆推崇《射雕》,而我独钟情于《神雕》,在“金庸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类型的人。 杨过是杨康与穆念慈的遗腹子,杨康为人阴险狡诈,贪图荣华富贵,甘心认贼作父,为世所不容。最终死于非命;而穆念慈由于过度的操劳也早早辞世。杨过自小孤苦无依,过着乞丐般的生活,但是他不屈的性格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在桃花岛上,郭靖很疼爱他,但是聪明多疑的黄蓉对他很不放心,名是教他练武,却只授他《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在郭芙与武氏兄弟的欺压下,他起而反抗,不慎用习自西毒欧阳锋的蛤蟆功打伤了武氏兄弟,不容于桃花岛。郭靖将他送上终南山全真教,希望能让杨过“改过向善”,好好作人。 也许是杨过命运多艰,也许是他的性格不容于世,他的师傅赵志敬只授他练功的口诀,而不传他一招一式。在失手打伤了同门师兄之后,逃到了古墓,被小龙女收留,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杨过身上显露出来的最令人钦佩的是他对世俗的鄙视、对爱情的坚贞、对生活的热爱。杨过从小受人歧视,养成了愤世嫉俗的个性。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封建礼教是很严的,杨过爱上了他名义上的师傅小龙女,受到了郭靖等人的指责,但他鄙视那些礼仪,我行我素。 曾有一度,杨过误会郭、黄是他的杀父仇人,在自己身中“绝情花”1毒的情况下,他毅然放弃了报仇的良好时机,帮助郭靖镇守襄阳,击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立下大功。 小龙女爱杨过至深,为了将唯一的解药给杨过服用,自己投身于绝情谷的深渊,并留下了“十六年后,再此相见”2的言语,杨过听从了黄蓉的劝说,留下了有用之身。在漫长的十六年中,杨过的足迹走遍了宋境,行侠仗义,“神雕侠”的大名世人所敬仰,在郭襄十六岁生日那一天,他邀集了天下英雄,火烧蒙古军粮,击退了蒙古十万大军,解了襄阳之围。 十六年只期到后,杨过重回绝情谷,在获知小龙女早已跳下深渊大真象后,毅然投身下去,但好人有好报,他并没有死,反而在绝情谷底遇上了未死的小龙女,有情人终成眷属。在新的华山论剑中,他成为新的华山五雄之一,获得了“西狂”的美号,从此,与小龙女携手遨游江湖。 杨过的故事我已读过不下十遍,但至今尤是回味无穷。 令狐冲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人物。曾有人这样说过“娶妻应娶‘小昭’3,交友当交‘令狐冲’4,做人应作‘韦小宝’5”,可见令狐冲是一个仗义之人。 在《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本是一个孤儿,从小被华山掌门岳不群夫妇收养,并成为华山大弟子。如杨过一样,他是一个鄙视世俗但又重情重义之人。他充满了机智,在那样的社会中,极力维护师门声誉,爱护同门兄妹。 岳不群虽号称“君子剑”,但为人阴险狡诈,为了得到林家祖传的“辟邪剑谱”,收留了林志平,利用女儿岳灵珊去亲近林志平最终谋得了这一神功密秘笈并阴谋嫁祸给令狐冲,将之驱逐出师门。 令狐冲在落魄江湖时,结识了黑木崖的圣女任盈盈和左使向问天,并机缘得习任我行的神功“吸星大法”,被白道中人视为大逆不道之人,但是他的侠义心肠还是让他当上了恒山派掌门人。在与魔教东方不败及嵩山掌门的斗争中,他利用绝古剑术“独孤九剑”除去这二人,并以他的侠行赢得了少林方丈方证大师与武当掌门静虚道人的友谊,得到了黑白两道英雄的尊重。杨过、令狐冲都是任情任性的侠义人物,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点,同样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战局着主要的地位,成为金庸武侠长廊中的典型。 二、恪守传统型 这一类型的代表人物是郭靖(《射雕英雄传》主角)和陈家洛(《书剑恩仇录》主角)。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最突出的武侠名著,其男主角郭靖是一位传统、善良的人物,自小在蒙古军营中长大,不但学会了神射之术,而且也同蒙古人一样热情豪放,同黄蓉初此见面,就将身上的皮袄连同心爱的小红鸟送给了她。在穆念慈比武招亲时,因不满杨康的寡情,出手与之相斗,并仗义救了全真七子之一的王处一。 郭靖非常喜欢黄蓉,一切皆惟命是从。而黄蓉的聪明机智帮了他很大的忙,使他学会了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并从周伯通处获得了《九阴真经》秘笈的传授,去寻仇会金王完颜洪烈的过程中,他武功越来越高,与黄蓉之间的感情也日益深厚,虽有西毒父子的介入和东邪的反对,但是他们并未因此而退缩,最终有情人相伴偕老。 郭靖贵为蒙古右军统帅,“金刀驸马”,但是他时刻不忘自己的汉人身份,在成吉思汗背信弃义,准备在灭金之后攻宋的关头,还是听从其母的建议,放弃了眼前的荣华富贵,毅然与铁木真决裂,重归宋土,并帮助襄阳守军击退蒙古大军的偷袭,延缓了宋朝灭亡的时间。 郭靖的一生是坎坷的,但是他用他的善良热情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黄蓉的爱情,用他的武功震撼了邪恶之徒,维护了武林正义,最终成为令人钦佩的一代大侠。郭靖的一生又是平淡的,在他身上发生的都是平常的事,但正是因为其平常,所以才愈加显露其可贵。就我个人喜好而言,我对郭靖这一人物没有太大的好感,但是他的做法却是令我感到衷心地佩服,因为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和正义。 陈家洛是《书剑恩仇录》中的主人公,他也是一位传统型的人物,但他又不同于郭靖。陈家洛是反清复明组织红花会的舵主,却又是乾隆帝的同胞弟弟,正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红花会已故总舵主于万亭才让陈家洛接任其位,想让他用兄弟之情去劝说乾隆帝反清复明,光复汉人的江山。正是如此,陈家洛才会对乾隆一再退让,捉住了又放,并且阻止天山双鹰狙杀皇帝,而心中的爱人喀丝丽也拱手让给乾隆,但是乾隆是一个软弱之人,在皇太后的施压下,不但背弃了共同反清的誓言,反而要阴谋毒杀陈家洛和红花会群雄。香香公主也因此而死,这才激起了陈家洛心中的怒火,转而反抗其兄。 陈家洛是一位集正义和善良于一身的武人,但是在感情上又是软弱者,他先衷情于翠羽黄衫霍青桐,但是由于误会了霍青桐与女扮男装李沅芷之间有密情,而冷淡于她。在赴回疆报讯途中,结识了善良美丽的香香公主喀丝丽,两人一见钟情,陪她赴清军大营作使者,险些命丧清营,如不是霍青桐率同部军民求援,也许故事就无法再继续下去。 陈家洛始终无法忘情于霍青桐,去天山迷宫中他们三人身处密室中,他甚至不想再出去,只盼望三人永远在一起,放弃了反清复明的志愿,放弃了红花会的一切俗事,过安静幸福的生活。当知晓李沅芷原是女儿身时,他再度迷惘了,因为此时他已无法离开喀丝丽了,但是对初恋情人又不能忘情,这些令他左右为难。香香公主是一位不知世事的少女,她深爱着陈家洛,一心一意跟随着他;而霍青桐虽也对陈家洛情有独衷,但是为了自己妹妹的幸福,不敢对陈家洛表白自己的情意。 郭靖、陈家洛是两个不同的人。郭靖虽在蒙古长大,但是出身低微,家境很差,习武的过程也充满着艰辛;而陈家洛则不同,他出身很好,父亲贵为大清阁老,由于乾隆的缘故,一直受宠,家里很富裕,且少年得志,人生可谓一帆风顺。但是他们两人都是非常传统的,特别是在感情上。 三、软弱多情型 主要是以张无忌为代表(《倚天屠龙记》),这是《射雕》和《神雕》的续传。在蒙古统治中原大地时,由波斯传入中土的“明教”做的是反抗元朝恢复汉人江山的伟业,但是由于行事不按常规且教徒多出手毒辣,因而与中原各大门派结怨很深,互相敌视多年。张无忌之父是“武当七侠”之一,而其母又是明教徒,义父更是被视为大魔头的明教四大法王之一的谢逊。由于父母被逼出手自杀,从而张无忌从小就流浪江湖,机缘巧合,在一个深谷中找到《九阴真经》,因而武功大成。在九大门派合攻明教总坛“光明顶”时,出手维护了明教,被推为新一任教主。在他行道江湖之中结识了四位女子:赵敏(蒙古汝阳王的郡主)、杨不悔(明教左使杨逍的女儿)、小昭(名为杨不悔的婢女,实为波斯总教中的圣女)、周芷若(峨嵋派弟子且在后来接掌了该派门户)。可以说,他对这四个女子都有很深的感情,对每一个人都不愿放弃,但是这几个女子都是不平凡的,相互之间很难相融,因而她们之间阻碍重重。面对着四位心爱的美女,张无忌心中摇摆不定,不知该如何选择。只因为他是一个多情之人,不想伤害某一人,虽然他有非凡的武功和聪明才智,但是他的内心却又是软弱的。 杨不悔为了替其母赎罪,嫁给了武当七侠之一,从而远离了张无忌的生活,而小昭为了阻止波斯明教教众与张无忌之间的冲突,为了救其母金花婆婆而表露了身份,远离中土回到了波斯;周芷若也因痛恨张无忌在婚堂上的别去而嫁给了宋青书(武当叛徒)。这样一来,张无忌的身边只剩下了赵敏一人,他们虽然真心相爱,但是由于赵敏特殊的身份,因此两人之间也无法正常的相处,软弱而又多情的张无忌不知如何是好。 为了救谢逊之命,张无忌在少林寺中技阻群雄,但是却又逃不脱周芷若的逼压,他虽然有一身武艺,但是却没有雄心大志,作江湖霸主已是勉力而为之,让他逐鹿中原实在不是他的平生志向,因而在一场地误会中辞去教主之位,与赵敏远遁海外,但是面对穷追不舍的周芷若,他是惊喜交加,该如何面对今后的命运,他的眼前又是一片迷茫。可以说,这是一个没有完结的故事,结局究竟怎样,留待读者去体味。 正因为他的多情,故而在行事时才会左右摇摆不定,处理问题也是软弱无力,因此对这一人物类型,我虽有心肯定他的多情多义,却又不敢认同他的软弱犹豫。 四、市井顽童型 这一类型代表人物当属韦小宝(《鹿鼎记》主角)。韦小宝人物形象与金庸其他小说中主人公完全相异,是他的全新创意。韦小宝生于青楼之中,其母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妓女,其父不知是谁,从小在扬州丽春院长大的韦小宝除了会耍无赖外,别无他的本领。他不同于杨过、郭靖、张无忌等人身具高超武艺,韦小宝虽连拜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独臂神尼为师,但是他天性懒散,又怕吃苦,因而武功是一窍不通,又不习诗书,胸无点墨,而这样一个市井无赖之徒竟然在士途与江湖上一帆风顺,官至鹿鼎公,不可谓不是奇迹。 韦小宝的故事虽给人荒诞怪异之感,单身却又是有其合乎情理之处。韦小宝的本事没有,其一套迎逢拍马之术却也可称得上是盖世无双,在扬州城中,虽然胆小怕事,但是为了显示自己是一位正义之士,为了讲江湖道义,帮助江洋大盗茅十八诛杀清兵,又设计让茅十八带他到北京城游玩,在被太监海大富捉入皇宫后,又巧妙地得已安身,由于他是一个不通世事的顽童,又不识皇帝真容,因而与小皇帝康熙在打斗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后来又帮助康熙除掉了把持朝政的奸臣鳌拜,从而成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成为满朝文武迎逢的新贵,更因为杀鳌拜报了天地会的青木堂主被杀之仇,从而应誓成为新的堂主,在五台山上智退西藏喇嘛救助顺治帝,平定神龙岛,功震罗刹国,破云南、西藏、罗刹联盟,立下了一连串的奇功,因而仕途发达,官运亨通,成为康熙帝的第一宠臣。 韦小宝是一个典型的市井无赖,胆小怕死,贪财恋色,但是他又有一个好处就是讲义气,虽然怕死,但是为了就天地会群雄,毅然放弃到手的权贵,逃离皇宫,与妻儿隐居通吃岛,他能做到这一点却又是难能可贵的。 至于他的情感生活,却又充满着奇异。在皇宫中结识了沐剑屏、方怡和小公主建宁,在前往五台途中又收了丫环双儿,去王屋山时又钟情于曾柔,后来在少林寺下见到了阿珂,更是施尽了平生本领,死缠不放,对神龙教主夫人洪荃又是惊为天人,虽然小小年纪,却是天生情种,见一个爱一个,本来他的长相、本领都不佳,是不能令人产生爱意的,但是又无法逃避他的死缠烂打,他把心一横,是什么无耻的事都能做得出的,那些女子被他看上了,要想逃脱却也是难上加难。 在他衣锦还乡回到扬州之时,洪荃带着沐剑屏、方怡追踪而至,而阿珂也随台湾郑克爽到了丽春院,这样一个时机被韦小宝碰上,他是怎么也不会放过的,因而丽春院中一场混战,韦小宝与众女子大被同眠,说不尽的春光,也正是这一次,众女子才不得不跟随着他,可说是半由天意半由人。 后来韦小宝虽又回到了京城,但是由于年岁逐长,同康熙之间的关系也再不是往日那样深厚,同时又不能放弃天地会中的义气,因而两处为难,深感官场的阴暗,江湖险恶,因而设计假死脱身,带领妻儿隐居海外。 韦小宝是完全不同于前三个类型的人物,但是他却更符合生活的实际,显得更加有血有肉和真实感。在他身上体现的是人性的本质,为了生存,他不得不迎逢皇帝,讨皇帝、师傅的欢心,怕死是人的本性之一,世界上真正不怕死的人固然有,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少之又少,谁不想活得长一点,生活得快乐一点呢?韦小宝武功不足以保身,技术不足以养命,只能用他的一套来求生存,虽然其行卑鄙无赖,但其心却又无可厚非。虽然他贪恋美色,但是却也不能算是恶行,本来就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韦小宝不通礼仪,疏于诗书,心中缺少那种羞耻感和责任心,在他眼中,美女是越多越好,财富是越多越好,这一切虽然不符合当前的实际,却又是个性的一个真实体现。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他存在的价值。 武侠小说多如牛毛,名家倍出,但是金庸的地位却是无人能替代的。他所创造的人物典型更是众人皆知,千古长说的对象。 虽然金庸笔下的人物分为几种,但是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真实再现人性。郭靖、杨过等人固然体现了人性美好的一面,而韦小宝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反面典型,而且比郭、杨等人更真实地再现了人性的本质,因此韦小宝的地位并不在郭、杨等人之下。 金庸武侠小说风靡海内外,读者众多。多年来研究金庸武侠小说的人和发表的文章都很多,在此我只是就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一些简单地介绍和分析,虽然涉及的人物众多,但是都得到更深的体会,我只是凭着胸中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喜爱,对其人物的敬仰去作出发点,也许只是一些肤浅的认识,但是却是我的真心感受,也许我的观点不能为别人所接受,但却是我的独特体会。相信凭着心中的执着,我会有一份好的收获。

论文尘埃落定参考文献

我觉得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好写吧。这个年代的作品有很多都和我们的社会现象有关,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中国的现状。如果要写的话,不仅就可以突破内容、作家,还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考察。然后也可以结合现在社会的现状来来追寻文学将要发展的历程,写的内容就会更加开阔了。。。。。仅代表给人观点。

现代文学从诞生到现在,与现代媒介一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呈现出一种互动共生、共同成长的态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学类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类毕业论文 范文 一: 传统 文化 与现代文学的关联性

[摘要]传统文化是指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是民族文化中哲学、美学和艺术的结晶。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也形成了独特的哲学、美学体系。这些传统文化以诗歌、戏剧、小说和 散文 等文学形式传承下来。在上世纪五四运动之后,一些传统文化被当做阻碍历史发展的精神枷锁抛弃,因此,我国的传统文化一度出现与现代文学隔离的现状。在21世纪的今天,发扬传统文化是国力的体现,在现代文学中体现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学发展的新目标。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文学;批判;继承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民族特色和民族风貌的集中体现。目前,尽管世界的发展正朝着全球化迈进,但东方人和西方人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东方人的内敛含蓄和西方人的外向粗犷并没有随着全球化发展而改变。尽管同为东方人的民族特征,但表现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也明显不同,像中华民族和邻近的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民族相比,虽然都具有内敛含蓄的相同点,但民族区别还是存在的,这就是不同的传统文化在不同民族体现出来的不同印记。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但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部,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思想,还包括佛教、道教思想,这我还是广义的传统文化,如果细分起来,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古诗、古文、诗词、 国画 、医学、戏剧、民族音乐。在时间上可以分为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从社会层面上可分为宫廷文化、官方文化、文人文化和民间文化;从社会功用来分,还可以分为名号文化、服饰文化和礼仪文化等。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限于汉民族文化,由于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吸收了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就是在当前,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还有自己的特色,这些文化特色和不同民族的信仰有关。从信仰来看,我国汉族人民和大多数民族信仰佛教和道教,这样就形成了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但我国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像西藏地区藏族人民信仰的喇嘛教、回族人民信仰的伊斯兰教以及部分民族信仰的萨满教、____,这些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它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被人们一代一代继承下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文化正在经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有的正逐步退出人们的生活。像我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关于婚姻方面的“问名、纳彩”等文化形式,以及结婚典礼中的拜天地仪式,在当前的社会中逐步被西方神父证婚仪式所代替。而一些传统的文化游戏,像充满文化气息的对 对联 、猜灯谜等高雅活动也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要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除了在生活中体现,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文学艺术形式加以传承。

二、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学中的体现

我国的传统文化能流传至今,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利用之外,更多的则是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传承下来的。我国的文学作品是以诗歌开始,然后发展到散文、戏剧、小说这些形式。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记载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人们的劳动、生活、祭祀等活动。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哲学得到了告诉发展,“诸子百家”用他们的散文记录了自己的思想,使后人了解到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思想内涵。到了汉朝,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我国的文人都是用儒家思想来作为行事标准。这种文化思想在我国历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儒家思想对人的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品德的要求是“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人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治国平天下”,天下太平是每个人的最终理想,因此“文死谏,武死战”成为一种最伟大的献身。一些有抱负的文人就将忧国忧民的思想写进了他们的诗歌中,这些诗歌在《乐府诗》和“建安七子”的诗歌中体现为对战争的不满;在太平年间,诗人们希望人们安居乐业,所以对于国家用人制度、赋税政策造成的内乱忧心忡忡,这种思想从魏晋时代的鲍照、左思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及宋朝的范成大、范仲淹的诗歌中。他们用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国家对人民的关心。因为儒家思想的最高准则是“平天下”,因此对于国家完整看得高过自己的生命,对于维护国家的尊严也超出了自己的生命的爱惜。因此才有苏武北海牧羊十八年不变节,辛弃疾的“栏杆拍遍”的愤慨,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牵挂,才有南厓海战后的十万军民跳海为宋帝殉葬的壮举,才有后来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的不屈。进入元朝之后,我国的戏剧得到了高度发展,一些生活趣事,历史 典故 被编成戏剧广为流传,这种老少皆宜的文化形式不断传承了历史文化,还将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礼仪文化进行了传播。进入明朝以后,小说又得到了空前发展,当时的小说种类繁多,不同题材的小说都宣传了不同的文化,像才子佳人小说中,大量的诗词唱和,表现了封建时代男女相爱的含蓄委婉;而流传后世的《三国演义》不仅宣传了儒家的忠君思想,还将我国的古代军事文化做了细致的描写;《水浒》宣扬的是我国的侠义文化;《西游记》则是描写了我国的佛教文化。我国明清时期的戏剧对传统文化的传播,都是以儒家思想为准则的。像戏剧中对于爱情的描写都是突出忠贞不移,在极端情况下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倾向,像《桃花扇》,将个人情感和国家民族气节结合在一起;而《清忠谱》则是为正义,为尊严不惜牺牲个人性命。这个时期流行的小说也是以宣传儒家思想的忠恕、信义、仁义为主,除了四大名著,像《儿女英雄传》《三侠五义》这些在民间广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宣传的是朋友之间的仁义,为了正义而奋斗的主题。《金瓶梅》和《红楼梦》虽然描写的是家庭生活,没有直接歌颂仁义,但对于两个大家族走向衰败时,那些落井下石的背义之人还是进行了讽刺。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系

现代文学是从五四运动之后开始的,以现代白话文写成的诗歌和戏剧、小说,它们和古代文学相比,无论是形式还是表现手法都有较大的区别。现代文学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个从隔离到传承的过程。

1、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隔离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在我国民族处在落后、衰微的状态之下,一代热心青年在为民族为国家的落后深感痛心的同时,在积极寻找落后的思想根源,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是几千年来思想体系建立在以儒家思想为准绳的体系之上造成。因此,五四运动在文化上对我国的儒家思想进行的彻底否定,将西方的个性解放思想引进到中国。五四运动之后的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隔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形式上,用白话文代替了八股文,用现代诗代替了律诗。另一个是在表现内容上,现代文学受西方影响,表现的是人物个性和命运,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忠孝和节操对人性的压抑进行了批判。与此同时,现代文学摈弃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引进了西方一些思想家的哲学思潮,像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这种隔离在上世纪前半叶表现得还不明显,在新中国建国之后,尤其是“”时期,现代文学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隔离现状发展到了彻底否定的地步,不仅否定了儒家文化,也否定了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好在这种状态随着“”的结束得到了改善。

2、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中的体现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的现代文学虽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隔离状态,但由于作家的思想观念不同,一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落后,但也有一部分作家在作品中用现代的文学眼光来传承传统文化。沈从文在他的小说中以反映湘西地域文化为主,他的代表作《边城》就将我国传统的道教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的“和”“仁”“信”等思想通过小说反映出来。巴金的《家》《春》《秋》是用批判的态度来描写封建家族,但对于封建家族方面的文化也有所涉及。在张恨水的系列小说中,通过对生活在下层的民间艺人生活的描写,将我国的民间曲艺和家族文化都做了比较细致的描写。老舍的《四世同堂》描写的是抗战时期一个大家族的遭遇,其中对于国家兴亡的关心和我国古代作品中对于国家兴亡的看法是一致的。丰子恺的散文集《缘缘堂 随笔 》通篇都充满了传统的佛教思想,将爱护生灵,体现童真作为表现主题。叶圣陶等人的作品也同样反映了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和我国古代诗人对民生的关注相似。解放后,赵树理写的一系列“山药蛋”派作品,像《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作品,其中也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结束后,我国的文学创作在思想上得到了彻底解放,文学作品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出现了大批既有现代文学特点又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像莫言的《红高粱》,内容是反映国家兴亡与个人的关系,但表现方式上又综合了西方的文学表现手法。阿来的《尘埃落定》,表现的是我国藏族土司文化小说中有大量的佛教文化的表现;而陈忠实的《白鹿原》反映的是“民族的秘史”,涉及到了我国传统的儒家精髓,而白鹿两家秉承的“耕读传家”的治家传统以及家传的“修身齐家”的人格理想都对儒家思想做了诠释。在当代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籍作家迟子建,她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反映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生活,其中对于鄂温克的历史、生活现状以及他们信奉的萨满教都做了详细描写。《伪满洲国》则是将伪满时期的下层百姓作为表现对象,表现了东北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在她的所有作品中,都是以表现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为主,向世人展示了东北黑土地上的特色文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一些著名作家都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上来,像王蒙对老子的研究,刘心武对《红楼梦》的研究。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学对现代文学发展的主要作用,离开了传统文化,文学也失去了民族特性。

[参考文献]

[1]骆素青,刘义婧,赵秀忠.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J].中国宗教.2011(07).

[2]翟文铖,杨新刚.“传统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10(01).

[3]朱德发.重探60年五四文学革命研究的误区———质疑“彻底反传统文学”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二:现代文学 教育 文本细读的地位与 方法

【摘要】文本细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术能力,是克服现代文学教育中片面注重文学史弊端的重要手段。高校现代文学教育应该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阅读的直觉 经验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习惯;坚持审美批评和社会批评相结合,提升学生直觉阅读经验后的理论深度;从外部创新课堂形式,树立学生课题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题形式中培养自觉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文本细读;高校;现代文学教育;地位与方法

自1929年春,朱自清在清华开设“中国新文学研究”至今,现代文学教育走过了近90个春秋,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以文学史为中心的学术体制和教学体系。文学史教育在建构学生的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史的意识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轻视文本细读,以至于学生文本解读能力下降,文学审美趣味减弱,进而影响到学术研究风气:“对于‘宏大阐释’和‘宏观把握’的热衷”,“喜欢制造宏大课题”,其害大焉。因此,我们必须 反思 文学史中心论教学体制的弊端,重视文本细读在现代文学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一、文本细读在中国现代文学教育中的地位

对于文本与文学史之间的关系,陈思和先生曾有这样生动的比喻:二者“类似于星星和天空之间的关系。构成文学史的最基本元素是文学作品,是文学的审美……构成天幕下一幅壮丽的星空图”。2试想,我们如果天空没有星星,只有几个符号,说这是月亮、这是太阳,那么估计我们都没有看星空的兴致了。因此,文本是文学史的内核,在以文学史为核心的现代文学教学体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其价值主要体现在:首先,文本细读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兴趣是如果我们的课堂,一开始就是大谈文学史关于某段时期的基本概况,谈某位作家的基本特色,举几个老调重弹的例子,那么学生如听天书,不知所云,甚至会轻视现代文学,以为现代文学不过就是反封建,追求自由平之类的枯燥名词。如《狂人 日记 》,按传统讲法,先分析鲁迅生平,揭示其思想是讲“礼教吃人”,艺术成绩,简单枯燥,理论先行。但是,如果我们带着学生去读《狂人日记》让学生去体会,提出问题。如“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学生也许会问:为何见了月光,就爽快,觉得以前全是发昏?引发思考。接着就是“我怕得有理!”为何?既有对过去的害怕,三十年来一直吃人和被人吃,也有对未来的恐惧,梦醒了,不知路在何方。这恰是一个刚觉醒者的心理写真。接着引导学生读吃人的意象演变,辩证吃人与封建意识形态的关系,将抽象的吃人变为丰富的审美的存在,从而引发阅读兴趣,调动他们课后阅读的积极性。其次,文本细读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学术修养的基础。在当今社会,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高雅的趣味、理性的精神是大学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基本功能,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审美趣味和理性精神呢?阅读是重要手段。陈思和先生曾说:“在大学本科生阶段,甚至是硕士研究生阶段,能够指导学生细读文学名著,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通过文学名著的阅读提高他们对文学史的基本理解,要比言目的理论鼓吹或者死记硬背一些文学史知识有益得多。”现代文学是既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也有其特殊性,即现代性,既是语言的现代性,也是“人学”的现代性。如读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夜》。将自我瞬间的感觉融入宇宙中。看似物我相融,其实早不是古典的意境,而是现代人的情怀,人不是自然的附庸,而是理性的存在。情绪的瞬间变化,就在“星”与“宇宙”的意象的关系中得到转化,节奏虽情感而起伏跌宕。如果我们带着学生朗诵体味,一字一句地分析,慢慢地欣赏,在这种体味到人的渺小与伟大,对于我们理性地看待自己,理性地看待社会,不是善莫大焉吗?亦能让他们分辨出诗歌的美学,提高欣赏的趣味,或许可以对网络语言起到净化作用。

二、文本细读的方法

首先,以人为本,注重直觉体验,不断设问,追寻问题进行思考,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习惯。文学即是人学。文学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心灵交汇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读文学作品时,应该直面作品,注重直觉体现。特别是现代文学,写的是现代人的境遇,更容易与读者产生心灵的碰撞,碰撞之后,我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了问题,就有了阅读的起点,也就逐步找到进入作品的切口,进而一步步观照作品,反观自身。譬如说,读鲁迅的《过客》,我们现代读者第一印象就觉得这个人“在路上”,而且坚持“在路上”,那么他为什么要一直在路上。我们也一直在路上,我们会是为鲜花而活吗?抑或是看到坟墓就不走呢?我们是否思考自己是谁?这些直觉体验后的思考,让我们一步步解开他所拒绝的事物的喻指,进一步思考“过客”的生命状态和人生哲学,鲜花是希望,放弃,坟墓是绝望,亦放逐,就连我是谁都不思考,只为“我还得走”的绝对命令而活着,这恰恰是最强大的意志力,在反复的疑问和解疑过程中,我们一步步切近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其次,坚持文史结合,坚持审美批评与社会批评相结合。文本细读,要坚持论从史出,文史相合,坚持审美批评与社会批评相结合,切记陷入“新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的窠臼。具体方法,我比较赞成王卓慈所言的“教师通过文木细读的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的阅读中上升到理论思考,再运用相应的文学理论对作品进行剖析和评论”,“从而使其能够对接触到的文学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具体说来,即先直觉体验,再结合文学史、作者生平及相关的文学理论使学生的阅读理论化,最后再回来文本,加深印象, 总结 方法,积累经验,指导今后的阅读。如徐志摩的诗歌,我们先通过直觉读出《雪花的快乐》的欢快,《再别康桥》中淡淡的哀愁,《火车擒住轨》中发愤,我们在结合徐志摩的生平、思想,联系中国现代诗歌史,加深理解,会发现,这是徐志摩爱情、人生和思想一步步发展的写照,更是徐志摩诗歌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嬗变的轨迹,然后我们再结合这些理论、知识读徐志摩诗歌,理解即更深刻。最后,打破老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通过引导,使学生成为作品阅读的主体。老师先示范,带领学生进入阅读的情景,引导学生设问,逐步深入思考,负责解释难点。例如,我们在讲解小说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体悟,将小说改编成剧本,并进行排演,改编的过程既是阅读深入以至再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无论是对思想内蕴,艺术手法,都会作深入的思考,应用到实践中去;排演的过程,既是加深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又是陶冶学生人格、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过程。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来主导课堂,设计问题,分组研讨,集中评点,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实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也是从外部培养学生文本细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结语

文本细读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现代文学教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为了更好地开展现代文学教育,纠正文学史中心主义的现代文学教学体制,我们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重视文本细读中学生的直觉作用,在直接中设疑,建立问题意识,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阅读习惯;需要坚持审美批评和社会历史批评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文本细读中的思辨能力和理论深度;需要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打破老师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成为文本细读的主体,自觉地在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中培养文本细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克瑜.当前文本研究中的文本细读问题[J].文艺争鸣,2009(03).

[2]陈思和.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J].河北学刊,2004(02).

[3]王卓慈.文木细读与名著选木的叠交汇通[J].黑河学刊,2005(05).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2.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3.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 汉语毕业论文范文

5. 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

6. 古典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互联网时代下的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体验研究2、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培养功能的探索与实践3、英语语言文学对优化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作用研究4、从汉语言文学角度看中国商文化在铸造礼器上的传播5、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6、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启示分析7、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8、浅谈汉语言文学与新闻写作9、基层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及对策10、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多学科融合模式探讨11、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影响的相关思考12、鸠摩罗什译经与汉语言文字传播13、再谈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14、视障大学生接受融合教育的能力条件研究15、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

都是成熟学科,资料都很丰富,看你兴趣。个人觉得写资料丰富的不如写资料不丰富的,毕竟写论文还是要看资料的,资料少了你可以少看……资料最少的自然是新世纪文学,比如现在的青春小说,网络文学什么的都是可以做的。不推荐古代汉语,训诂神马的太难了。现代汉语的话,也可以研究一下当前的语言现象,如火星文之类。文艺理论主要是就是找一种理论进行分析,比如福柯,布尔迪厄,巴赫金的文论中的某一点的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资料也仿佛,比如研究某个词牌,某位诗人,某个文学流派。现代文学也不好做,大部分都被研究过了,不过只是本科毕业论文的话,做做作家作品分析也是可以的,还有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潮研究。当代文学的话也分好几段,十七年,敏感词年代,80年代,90年代,新世纪,主要也是作家作品流派思潮研究,比如朦胧诗,先锋派。外国文学的话还包括比较文学,方法差不多,理论+文本分析。你可以分析莱辛的作品之类的。关键看你自己的兴趣在哪。懒得看书最好还是选个资料少的~

与最后老牛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悲剧<<梁祝>>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算得上是悲剧中的悲剧,也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 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在朝廷做宰相的上虞名人谢安听说这一奇事,就奏请皇帝,敕封为义妇冢 <<白蛇传>>家喻户晓<<白蛇传>>,著名民间传说。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节在杭州游西湖时遇雨。青年许仙以伞相借。后来白娘子以送伞为名,向许仙剖白爱情,定下姻缘,二人迁往镇江开设药店为生。金山寺法海和尚见了许仙,说他面有妖气,叫他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显形,吓死许仙。白娘与小青盗仙草救活许仙,但法海又将许仙至金山寺,使夫妻分离。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后,与许仙断桥相遇,和好团圆。法海再度前去破坏,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造成贾、林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愿。具体地说,贾、林的爱情、婚姻不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由以贾母为代表的荣府当权派们决定,而贾母又以封建的阶级利益做点为基点,她对林黛玉的“疼”,仅仅是从“骨血”关系出发,并不喜爱她不符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和“小性儿”;而对薛宝钗的“爱”,则是以她“端方”的封建品格为基点,尤其是适应封建道德要求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由此终于选中了薛宝钗而弃置了林黛玉。其结果是,同时酿成3个人的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提终生的凄凉孤苦。她和林黛玉,只不过是同一条封建毒草藤上两颗属性不同的苦瓜而已。 这条主线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也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制度的礼教的叛逆精神。<<牛郎与织女>>传说牛郎是天上的牵牛星,与织女星互相爱慕,他们感到天上不自由,相约到人间去生活。不料被王母知晓,认为牵牛星犯了天规,要加重罪。金牛星上殿说情,王母怪他多事,罚他与牵牛星一同下凡去耕地种田。织女舍不得与牵牛星分开,要求一同下凡,但王母硬要拆散他们,就把织女锁在天宫云房里,不许她外出一步。牵牛星降到人间一个姓牛的家里,他长大成人后每天下地种田,非常勤劳,人家都叫他牛郎。他有一头老牛,很懂人意,原来他就是金牛星的化身。牛郎的哥哥牛兄是个木匠,为人忠厚,但牛嫂十分凶狠刻薄。牛兄想为牛郎娶亲成家,牛嫂不答应,反吵吵闹闹要与牛郎分家。牛郎不愿哥哥为难,同意各立门户,他不争田地和家产,只要了那头老牛。牛郎牵着老牛离开哥哥家,在山脚下搭了一间茅草房安居下来。在天宫云房里的织女,时刻都在思念着牵牛星。这一天,她趁王母到西方出巡的机会,在灵芝仙子等姐妹的帮助下,偷偷下凡来找牵牛星。织女和姐妹们离开天宫时,天空闪出了刺眼的彩云。牛郎大为惊奇,躺在他身旁的老牛忽然变成了一个会说话的人。牛郎更为惊奇,但又异常欢喜,因为与老牛有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倒不见外,亲热地称他为牛大哥。老牛知道织女已经下凡,有意成全他们在人间做夫妻,便领了牛郎来到碧莲池。这时织女正同灵芝仙子等九姐妹在池中戏水。牛郎暗中偷看美丽的织女,并在老牛的鼓励下与织女见了面。织女一眼就认出牛郎是她日夜思念的牵牛星,对他倾吐了别离之情,可是牛郎已不知道他与织女有过的姻缘,但他深深地爱上了织女。老牛乃做了他们的媒人,织女从此留在人间,与牛郎做了恩爱夫妻,他们男耕女织,勤俭持家,生活过得十分愉快。第二年,织女一胎生了两个儿女,人人都羡慕他们的幸福。他们还教会了人们耕种和纺织的好方法,使田地提高了产量,姑娘们都成了巧手。又过了一年,到了尝新节。人们把新谷做的米粑、刚收获的西瓜评给劳动最好的牛郎和巧手能干的织女先尝。牛郎的哥哥看到人人敬爱弟弟和弟媳,脸上亦觉生光,看看身旁好吃懒做的妻子,只有摇头叹气。织女和牛郎凭着勤劳的双手,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是,王母从西方出巡归来,发现织女已私逃凡间,盛怒之下,派了天将把织女捉回天宫。牛郎从田间回到家中不见了织女,老牛告诉他织女已被天将捉去,牛郎仰天高呼,满腔悲愤。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遂触断头上的牛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登上牛角船,腾云追去。牛郎不住地叫着织女的名字,织女听到叫声,知道牛郎在云海辨不出方向,便抛出手中的金梭,金梭拖出一根发光的银丝,引导牛郎进了南天门,他又冲开天将的阻挡,夫妻见了面,宁死也不肯分开。残忍的王母,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一划,发出一声巨响,只见牛郎与织女的脚下,裂出一条波浪滚滚的天河,硬把牛郎和织女隔开了。王母以为牛郎与织女从此只能一在河东,一在河西,无法相见。可是,牛郎与织女的坚贞爱情,感动了喜鹊,一时飞来无数的喜鹊,用身上五彩的羽毛,化成一架跨越天河的彩桥。织女含着兴奋的热泪,奔上鹊桥,牛郎也挑着儿女到了桥上,一家子终于又团聚在一起了。

写过论文的都知道,在论文的最后要写上所有的参考文献,但是参考文献通常比较长而且还有复杂的格式,如何既快速又准确的写出来这个参考文献呢,请看下面的分享。方法/步骤 首先打开中国知网 如何在论文的最后添加引用的参考文献 在知网的搜索栏内搜索你要添加的文章。以《中国古代法》这篇文章举例,在搜索栏中输入这几个字,然后点击搜索。 如何在论文的最后添加引用的参考文献 点击搜索后,知网上会出现好多个相关的文献,此时你要找到你要引用的那篇文献,并打开,然后点击“导出参考文献”。 如何在论文的最后添加引用的参考文献 点击导出参考文献后,是下图所示的界面,然后点击:“复制到剪切板” 如何在论文的最后添加引用的参考文献 5 点击“复制到剪切板”后就可以打开你的论文,在论文的最后粘贴该参考文献。这样你就可以准确无误,而且不用自己改格式的添加该文献。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

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扩展资料:

文献综述排版格式:

(1)纸张:A4纸,单面打印。

(2)标题:三号黑体字加粗。

(3)正文各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加粗,内容则用小四号宋体字。

(4)参考文献四个字用小四号宋体字加粗,参考文献内容用五号宋体字,其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常用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a.期刊类格式:作者.文章名.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b.书籍类格式:作者.书名.版次(第一版应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c.论文集类格式:著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d.学位论文类格式:作者.题名.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页眉页脚小五号宋体字居中。

(6)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厘米;行间距为倍行距;字符距离: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综述格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刚强不阿 理性抗争——也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内容摘要代表汉乐府民歌最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刘、焦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极具高度的典型意义,他们的死,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颂。笔者试图通过故事当中的“遣归”、“求婚”、“合葬”这几个至关重要的情节的探讨,进一步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揭示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在封建家长制度下,专制家长的绝对专制使得男女青年婚姻不能自主,青年男女陷入深重的痛苦,尤其是妇女受到最为惨重的迫害,从而再现刘兰芝刚强不阿,理性抗争的正义形象。关键词:悲剧根源 探讨 封建礼教 殉情 理性抗争每次读《孔雀东南飞》,常读常新,常新常想:刘兰芝那么知书识礼,聪明美丽,勤劳能干,温顺贤慧,简直是一个至纯至孝、十全十美的“淑女”形象,丈夫又与她情深似海,可她的婆婆为什么不喜欢这样的儿媳,为何非休她不可?既然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史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什么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同时,兰芝仲卿他们以自杀殉情的方式向封建礼教进行有力抗争以后,两家会求合葬吗?这一系列困惑,让我更为执着地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对于这些问题,有人认为,由于刘兰芝嫁到焦家后没有生育,使焦家面临绝嗣的危险。因为在宗法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最讲究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妇女婚后不育,就理所当然地遭到婆家的嫌恶厌弃,因而刘兰芝终被休弃势所难免。然而,我思考再三,总感这一理由难以服众。其一,刘兰芝十七岁嫁到焦家(“十七为君妇”),和焦仲卿仅仅生活了两三年(“共事二三年”),这时她的年龄充其量二十来岁,据此就武断的认为她今后不会再生育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婚后好多年才生育的现象司空见惯,这应该是古人和今人都具备的生活常识。况且,新科技研究证明,生育也与男子有很大关系。其二,刘兰芝被休弃后,先后有县令、太守家走马灯似地遣人上门求婚,如果刘兰芝当时真的被断定不能再生育,像焦仲卿这样门第寻常的普通小吏家尚且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断然休弃,难道声名显赫的堂堂县令、太守家会不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严重后果而郑重聘娶?这显然更是不合情理。也有论者认为刘兰芝被休弃的原因是诗中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然而,纵观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不仅找不到刘兰芝“无礼节”、“自专由”的依据,恰恰相反,刘兰芝“有礼节”、“不专由”的例子倒比比皆是。例如,当刘兰芝看出“大人故嫌迟”,自知“徒留无所施”,顺从母意,主动向焦仲卿提出“及时相遣归”;临走前,“鸡鸣”、“起严妆”,“上堂拜阿母”,“却与小姑别”。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礼有节。另外,刘兰芝被遣前夕与焦仲卿生离死别时的一段掏心剖腹的表白:“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验之于全诗对刘兰芝的描写,也始终看不出刘兰芝有什么“无礼节”“自专由”的越轨行为。我们透过诗歌的字里行间的表白,看到的只是刘兰芝知书达礼、温顺贤慧的美好品德,让人感到刘兰芝的临行表白句句是真,毫无虚言。可见,焦母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过是焦母掩盖自己休媳真意的蛮横借口,根本不是刘兰芝被休弃的真正原因。焦母休儿媳是由于“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这一理由是站不住脚的。那么,刘兰芝究竟是什么原因被休弃呢?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待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能脱离一定的历史背景。《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汉末建安中”),那么,我们就只能从汉代社会中去找寻刘兰芝无辜被休的真正原因。在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由于社会现实的实际需要和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便被尊奉到前所未有的独尊地位。当时儒家学说成了规范人们思想行为和处理日常事物的唯一准绳和依据,这就自然而然地要影响到家庭、婚姻关系的各个方面,而当时在“休妻”这件事上最权威的“法律依据”莫过于儒家学说中的“七出”之律,妇女只要犯有“七出”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婆家合理合法的休弃。在汉代,作为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代表人物焦母,究竟是依据什么把刘兰芝赶回娘家的呢?现在我们来探讨刘兰芝当时横遭休弃的原因,只能从当时被奉为圭臬的“七出”中去寻找根据。“七出”在儒家学说中又叫做“七去”“七弃”,这是在那个妇女没有任何地位和尊严的男权社会中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也是为维护夫权而强加在妇女身上的七道枷索。查阅《仪礼·丧服》,里面记载“七出”的内容为;一、无子,二、淫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当时社会的妇女,只要犯有这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堂而皇之的出弃。对照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刘兰芝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呢?如前所述,第一条“无子”显然不能成立。由诗中描写的“守节情不移”“女行无偏斜”等句可知,刘兰芝的品行贞洁贤惠,循规蹈矩,无可挑剔。第二条“淫逸”,第五条“盗窃”恐怕也不能成立。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岁嫁到焦家后,又“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门辛”,甚至在因失爱于婆婆,蒙屈受怨,无端遭遣时,临行还再三叮咛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这说明她是一个知书达礼,勤劳能干的善良女性,第四条“口舌”,第六条“妒忌”恐怕也不能成立。至于第七条“恶疾”,卒读全诗,始终看不出她患有什么“恶疾”的蛛丝马迹,这就更不能成立了。“七出”之中,“六出”已被排除,那么,刘兰芝也许是犯了“不事舅姑”(第三条)的大过。也许会有人说,至纯至孝的刘兰芝,怎么会“不事舅姑”呢?我们认为,探讨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加以分析。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是非标准,在刘兰芝生活的男权社会里,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合乎“妇道”,是和我们今天的标准大不相同的,当时衡量“妇道”的是非标准是以儒家学说中的封建礼教为绳墨的。《礼记·昏义》中说,妇女须“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也就是说,作为女子,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可超过与舅姑(即“公婆”)的亲密程度,否则即为“不事舅姑”。《礼记·内则》中说得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也就是说,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高兴的,可以休弃。纵览全诗,我们不难看出,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十分恩爱的美满夫妻。他们已经:“共事二三年”,但两人犹觉得“始尔未为久”。一个说“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一个说“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即或是遭受焦母无端迫害,行将分手之时,他们还是那么情真意切,信誓旦旦——“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可见,他们爱得是多么深沉,多么纯真,多么痴迷,多么坚贞!甚至最后为了忠贞不二的爱情而“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无论是富贵不淫的刘兰芝还是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他们感情的天平都十分明显地倾斜于自己所钟爱的恋人,而不是自己的母亲。他们谁都不能割舍自己对恋人的那种特殊的痴爱而移情于母亲。作为封建社会里一个充满礼教思想的蛮横专制、滥施淫威的婆婆,自儿媳兰芝过门后,一心想使她成为自己任意摆布的驯服工具。儿媳的一举一动必须受家长支配。她看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独子婚后把爱更多地献给自己的妻子,心中当然不是滋味,当然未免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当然会把这一切归咎于儿媳对儿子的殷勤承欢和狐媚吸引,甚至会认为是儿媳妇把儿子从自己身边生生抢走了。于是自然而然会迁恨于儿媳妇,自然而然会觉得“失恩义”,自然而然会觉得“大不悦”。而因儿子”甚宜其妻“引起父母心中不悦的,封建礼教明文规定着可以“出”,于是“吾意久怀忿”的焦母自然就要凭借这一条将兰芝驱遣回家。这,就是刚强不阿的刘兰芝失宠于婆婆横遭休弃的真正原因。经过深思熟虑的刘兰芝感到被遣的命运势所难免,尽管她“奉事循公姥”,“昼夜勤作息”,也难逃“被遣”的厄运。也只能“自遣”了。在礼教重于“人情”的封建时代,因年轻夫妻过分恩爱而使父母不悦造成的婚姻悲剧又何止刘兰芝、焦仲卿两人?宋朝大诗人陆游也是深受其害者之一。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行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陆游与其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跟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何其相似?儿子“甚宜其妻”,夫妻俩人“伉俪相得”竟成为沉浸于爱情幸福中的青年男女的莫大罪名,以致横遭迫害,劳燕分飞,生离死别,各分东西,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在现在看来是何等的荒谬和不可思议,而在那个时代又是何等的平常和合乎礼义!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求婚者接踵而来,足见兰芝的品貌不同寻常。但如前所述,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吏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何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向刘兰芝求婚呢?在刘兰芝和焦仲卿生活的年代里,择偶配婚已十分讲究门第、容貌、才华、年龄和婚史等。县令家的三郎和太守家的五郎自身条件这么好,为何不向“窈窕艳城郭”的贤女秦罗敷求婚,而偏偏看上被休的刘兰芝?如果说县令和太守是仰慕刘兰芝的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和很有教养,那么他们对刘兰芝嫁给府吏,“共事二三年”后被遣该不会一无所知吧!如果我们从反常的心理解释反常的行动,一切就显得万分合乎情理:县令和太守替儿子求婚是假,为己纳妾是真!在封建时代,对于一个被休待嫁的刘家女来说,等待她的将是一条布满陷阱、洒满血泪的路。刘兰芝和焦仲卿反抗封建家长制度的压迫,殉情以后,会“两家求合葬”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其一,焦母和阿兄是封建家长和封建礼教的代表。在他们看来,刘兰芝蔑视封建礼教,反抗兄长之命,新婚之夜“举身赴清池”,让太守一家枉花无数钱财,空欢喜一场,可谓叛经背道,罪不可赦;而焦仲卿饱读诗书,任职台阁,得知刘兰芝自杀,也竟然丢官抛母,“自挂东南枝”,实属不忠不孝,当惩不贷。从焦母和阿兄的思想立场来看,“两家求合葬”是不可能的。其二,阿兄暴戾自私,冷酷无情,而焦母蛮横顽固,独断专行。当初,太守派媒人来求婚,刘兰芝不忘“府吏见丁宁”,一心只盼破镜能重圆,可阿兄对妹妹的事情却无丝毫的理解和尊重,粗暴训斥兰芝“后嫁得郎君”,“足以荣汝身”,“作计何不量”!而焦母一手毁了儿子的幸福,面对儿子殉情的拜别,仍是一副铁石心肠,丝毫不肯回心转意,收回成命。从焦母和阿兄的性格特征来看,“两家求合葬”也是不可能的。其三,富贵不淫的刘兰芝一“举身”,不仅毁了阿兄的高攀梦,还丢尽了阿兄的脸面;倾城不移的焦仲卿一“自挂”,不仅使焦母日后无靠,还使焦家香火断绝。巨大的打击无疑会激起焦母和阿兄心中的波澜,然而,除了绝望、痛苦、恼怒和怨恨以外,还会有些什么?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从焦母和阿兄的内心感情来看,“两家求合葬”就越加不可能了。笔者认为,刘兰芝夫妇死后的情况,完全出于诗人的想象与幻想。“两家求合葬”和“魂化双飞鸟”都是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诗人借此表达了人们对刘兰芝夫妇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弄。机械地把“两家求合葬”理解成为写实的手法来看待“合葬”,不仅有悖于焦母和阿兄这两个人物形象,也将大大削弱全诗“揭露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主题。人非木石,熟能无情,刘兰芝、焦仲卿执着纯真的爱情虽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却为世俗人情所赞赏。千百年来,人们同情、赞美这对青年恋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更欣赏钦佩他们为追求爱情和自由而进行的不屈的理性反抗精神,虽是悲剧,却极富正义色彩。这一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的反映和写照,是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学习欣赏这首凄美的爱情诗,我们认识到了古代社会的罪恶,看到了中国妇女为了争取自由幸福的理性反抗精神,刘焦的自尽,是失败,也是胜利。这种方式的抗争,虽说消极,但毕竟是黑暗当中的一线光明,给后人以积极的启迪,更应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妇女的权利和地位。 参考文献:1 . 余冠英选注 1953 《乐府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2 . 李因笃、陈祚明等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孔雀东南飞》3 . 孙志凌 《孔雀东南飞》中的三个问题 河北《语文教学之友》4 . 游国恩等 《中国文学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5 . 金伟源 生不偕老·死求同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析》 华东师大出版社

与最后坚守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坚守与变通 高三作文穿梭于尘世间,我们需要坚守住一片理想的天空,去维持着它的清澈与开阔。然而,我们又终究逃离不开脚下的土地,一块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收获互系的土地。我们既要在世间做事,又要穿行、拥有天空。我们既要在复杂多变的事物面前拥有一种变通、智慧的能力,我们还要在诱惑、挫折、不公面前坚守住内心的理想、信仰与真性情。刘墉先生曾这样描述过他的理想人生:“需要有一双很冷的眼,一颗很热的心和一双很勤的手。”有人是用冷眼去面对黑暗现实或是不公待遇的,就像鲁迅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他的“冷对”并非面对恶势力的妥协与胆怯,他的“冷对”是一种变通,是为了那张“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信条的更好坚守。可见坚守与变通并非对立或者排斥的。一味坚守而不知变通,便会四处碰壁,难于前行;于是才有了韩信胯下受辱,才有了勾践卧薪尝胆。其实,当他们“变通”地接受现实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了内心的坚守,他们只是换了种方式,为坚守默默积蓄力量。我们个人需要坚守让我们的人生有所追求,有所信仰,又需要变通为我们的坚守铺平道路。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又何尝不是呢?曾经的我们,高呼着“抵制日货”这样“振聋发聩”的口号,我们满以为这样便可以坚守住对正义的支持,对祖国的热爱。于是我们拒绝有关日本的信息,排斥日本的产品。渐渐地我们对日本这个迅速崛起的国家越来越缺乏了解。终于,中央电视台《岩松看日本》剧组喊着“在爱恨之前,先去了解”的口号来到日本,对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当我们了解到日本报纸每天都会用三四个版面的篇幅报道中国动向的时候,我们猛地意识到我们是否应该用另一种方式去坚守?我们是否能够不再盲目激进地去一味排斥,而是变通一下,换一种方式,就像白岩松所说“就算日本只剩下一个优点,我们也要把它学来”。一个大国只有有了这样的心态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更好的发展自己,为日后中国的再次崛起与腾飞坚守着。拥有坚守和变通,我们不仅能做社会道德下的磊落君子,更能做个人心灵下的快乐生命;拥有坚守和变通,我们的国家不仅能够焕发出强烈的民族凝聚力,更能承担起新时期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让我们从大地出发,让执着与梦想飞扬在天际。

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及范例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3],…,应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和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6�1 ”结束。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在参考文献中只应出现一次,序号以第一次出现的为准,应将序号归并到一起集中列出。不得将参考文献标示置于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处。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1).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1]毛峡,丁玉宽.图像的情感特征分析及其和谐感评价[J].电子学报,2001,29(12A):23-27.[2] Mao Xia, et a1.Affective Property of Image and Fractal Dimension[J].Chaos,Solitons&Fractals.U.K.,2003:V15905—910.2).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3]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4]T�6�1Parsons, The Social System, New York:Free Press, 1961:).会议论文集[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5]毛 峡.绘画的音乐表现[A].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001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739—740.4).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例如:[6]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5).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例如:[7]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例如:[8]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7).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9]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8).报纸文章

荀子曾说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诚如斯言,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坚守心中的信念,不可以半途而废。年轻人跋山涉水历经艰辛,最终找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但他没有坚守心中的信念,坚信自己最初的判断,最终将沉香毁于一旦,令人惋惜,试想倘若年轻人不受木炭的干扰,不随波逐流始终怀揣着一颗坚定的心,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答案显而易见。坚守心中的信念,用汗水浇灌成功之花,最终一定能闻到沁人心脾的芳香。9月6日,第十二届女排世界杯,在名古屋落下帷幕,中国女排以3:1力克日本队。时隔12年再次斩获世界杯冠军。这个冠军,中国女排等了11年。11年,中国女排有过世界排名仅到第十的难堪低谷,也经历过亚锦赛第四的最差成绩。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头上有晴空。面对低谷,面对伤痛,面对强敌,中国女排不灰心、不气馁、不放弃。艰苦训练,自强不息,刻苦钻研,女排姑娘们用一次次的坚持和等待,换来了属于她们的荣光与胜利。他们坚守的心中的信念,于是才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坚守心中的信念,用心情耕耘,用飞机播种,让成功之花在生命之树上盛开。宋文骢从小就把梦想写给了蓝天。在蓝天中自由翱翔,是他永恒探索的动力,为了儿时的梦想他始终坚守着心中的信念,不管成功路上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他都一路披荆斩棘,从飞机构造到原理,从局部到整体,他无不执着探索追寻,最后,看到飞机在天空中翱翔时,他笑了,因为他看到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宋文骢坚守心中的信念,用他的坚持,感动了全中国。雏鹰为何翱翔于天空,小溪为何汇聚成大海,幼苗又如何能纵横成一片森林?因为他们坚守心中的信念,用坚持谱写人生的诗篇。是啊,只要我们坚守着那一份信念,再加之坚持不懈的奋斗,不远的理想,就会变成现实。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