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汉代服饰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汉代服饰论文参考文献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第一个封建制政权。汉代经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励精图治,达到了封建王朝的第一个鼎盛阶段。“丝绸之路”使中国丝绸远销四方,中华服饰文化开始走向世界。 秦汉时期的服饰特点,不仅体现在服装材质和织造工艺上,也体现在服装面料的印染技术上。秦汉时期的服装不论形制还是颜色都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因而 秦代服色尚黑 ,连旌旗的颜色也大面积采用黑色。而在汉代, 西汉尚黄 , 东汉尚赤也尚黄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汉代服饰有着重大影响,表现在当时的 "四时服""五时衣" 形制。 这一时期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也对服装产生了深远影响,汉代的成人礼,男子二十行冠礼,女子十五行笄jī礼,跟服饰密不可分,冠礼一直延续到明代。 1 、君臣官服 之 皇帝冕服 冕服至汉代,已成为帝王专用。 2 、君臣官服 之  皇帝常服 秦汉时期,帝王的常服多为上戴 通天冠 (也叫 卷云冠 ),身穿深衣形制袍服。 3 、君臣官服 之  官吏袍服 1)曲裾袍: 类似于战国时期的深衣,款式为三角形前襟和喇叭形下摆的长衣。通身紧窄,下长曳地,下摆呈喇叭状,行时不露足。 2)直裾袍 :又称“襜chān褕yú”,是禅衣的变化款式,西汉时出现,东汉时盛行。 3)菱纹袍: 多为东汉官吏袍服。 4)绵服袍 :汉朝官吏 冬季穿用 的絮丝绵的袍服。 4、禅衣 :为仕宦平日 居家服 ,冬季当 衬衣 使用。 5、裤 裤分袴kù、裈kūn、犊鼻裈3种。6、官吏首服 冠是贵族佩戴的首服,是区别于平民的标志。有 冕冠、长冠、进贤冠、委貌冠、武冠、法冠 和头上的巾、帻zé。4种人不能戴冠(即儿童、罪犯、异族人和平民),但可以带 头巾帻 。巾帻是百姓首服,帻也可以衬于冠下。 头巾指男子戴的头巾,女子头巾叫“帼”。7、鞋、履 种类有: 舄xì (复底鞋)、 屦jù (麻葛单底鞋)、 履lǚ (锦帛单底鞋)、 屐 (木底鞋)、 屣xǐ (拖鞋、便鞋)、 靴 (主要有毡靴、锦靴、皮靴) 8、百姓民服 汉代规定百姓一律不得穿有彩之衣,只能穿本色麻布,直到西汉末年,才允许百姓穿青绿服装。所谓 “布衣” ,就是指平民百姓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不过现在的麻葛反而是高档布料了,真是时代造化啊! 百姓所穿,上衣有襦,襦裙,下穿袴kù或犊鼻裈kūn,脚穿草履、布帛履或赤脚,头戴黑、白、青头巾。 古代的百姓真是苦啊,就算是汉代盛世,百姓都过得低贱辛苦,何况其它朝代!找不到图,上个影视剧的图吧: 9、武士军服 秦、汉时代的军装以铠甲为主。 秦 的铠甲是 皮革甲 ,金、银、铜饰片仅为装饰。到了 汉代 ,主要敌人是匈奴,为了适应战场需要,改革了装甲,装备了 铁甲 ,战力比秦时更加强大。 下章介绍秦、汉女子服装。

研究历史服饰,主要参考当代的历史文献或者遗留下来的服饰文物。当代的历史文献主要见于当代的官修史书或者个人的传记等记录中。

以研究明代的女子服饰为例,可以参考明初官修的《大明集礼》、明后期官修《大明会典》和《明实录》以及清代的官修《明史》。

当然,如果你只想了解的话,可以阅读一些研究古代历史的服饰的文章或者著作。

扩展资料: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是一部专业辞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历代衣冠服饰文化。另外还有从古代服饰与社会风俗角度下的《中国古代服饰风俗》,关于服饰发展脉络的《中国历代服饰艺术》,以女子服饰为主要论述内容的《中 国历代妇女装饰》。

再有黄能馥、陈娟娟的《中国服装史》,作为服饰研究的常识性了解,内容包括各朝服饰制度、服装的形制、面料、纹样、及其相应的配饰等。还有《衣冠天下:中国服装图史》、《中 国文化通志·服饰志》、《中国历代服饰艺术》 等著作。

还有华梅的《服饰与中国文化》,该书是以服饰的文化内涵作为分章依据,提及了中国的服饰观念与中国哲学,中国的服饰制度与中国礼制,中国服饰的图纹与中国文化符号,历朝服饰的演化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等,详尽论述了服饰的种种文化内涵。另外还有《中国服装史》、《人类服饰文化学》 、《中国服饰》 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明代女子服饰研究文献综述

汉代服饰研究论文

近些年来,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汉文化复兴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汉服作为汉文化的载体,是否应该回归也成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汉服回归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也有人认为汉服回归仅仅是在作秀而已。那么,究竟什么是汉服,汉服的回归对我们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受近些年来古装剧的洗脑,认为汉服就是古装、是汉代服饰的人不在少数。其实不然,汉服是汉族传统服饰的简称,曾称汉衣冠、汉装、衣冠、中国衣冠、华服等,主要是指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汉族服饰,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讲究天人合一。同时,汉服与文化也有着紧密的关系,汉服充分展现了古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内涵,无论是文化艺术,武术剑道还是茶道香道等方面,汉服都是最能与之相结合的服饰。人们赞叹韩服雍容华贵、和服美丽端庄。却只有少数人知道,韩服只是明朝汉族的一种礼服,而和服也只是几款唐朝汉服而已。然而,时至今日,这些流传出去的服饰传承依旧,我们有着数千年文化传承的服饰却在时光之中渐渐沉寂。满清入关后,下令汉族剃发易服,统一换上满清服装,至此拉开了汉服文化至今三百多年断代的帷幕。近现代以来,西风东渐,汉服更成了一种尘封的历史记忆。华夏民族因为有华夏文化和华夏服饰礼仪而独具个性风采,汉服文化的缺失,对我们的文化传承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人文道德方面的缺失更是不可估量。试想,前人所主张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现在还保留有多少?还有多少人能贯彻实施?这不仅仅是文化缺失的表现,也是一个有着千年文明的民族的可悲之处。因此,汉服文化的回归,对于汉民族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汉服是联系华夏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条重要纽带,更是华夏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华夏民族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民族,我们的文化,也必将回归我们的生活之中。

浅析中国历代服饰与文化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 万年。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本文章将从中国历代服饰的介绍,探讨服饰文化体现的本色品味的经典风情和人类智慧的相通、相容性以及阶级观念在服装上的体现。原始社会服饰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万年左右)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在纺织品出现之后,贯头衣已发展为一种定型服式,在相当长时期、极广阔的地域和较多的民族中普遍应用,基本上替代了旧石器时代部件衣着,成为人类服装的粗型。新石器时代除有笼统式服装外,还从一些陶塑遗物发现有冠、靴、头饰、佩饰。商周服饰由商代到西周,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确立的时期。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 ,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春秋战国服饰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贵重。古人佩玉,尊卑有度,并赋以人格象征 。影响所及,上层人士不论男女,都须佩带几件或成组列的美丽雕玉。春秋战国时期的衣着,上层人物的宽博、下层社会的窄小,已趋迥然。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春秋战国时期的衣服款式空前丰富多样,不仅表现于深衣和胡服。乐人有戴风兜帽的,舞人有长及数尺的袖子,有人还常戴鸱角或鹊尾冠,穿小袖长裙衣和斜露臂褶的下裳。这些都与多彩的社会生活相关。秦汉服饰这一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特别在汉代,随着舆服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官阶等级区别也更加严格。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西汉建元三年、元狩四年,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于是,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自秦而汉,深衣有了一些发展和变化。从东汉社会上层来看,通裁的袍服转入制度化。秦代服制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持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缝连为一体,上下依旧不通缝、不通幅;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其领袖缘一并显露在外,成为定型化套装。下着紧口大裤,保持“褒衣大裙”风格。秦代服制,服色尚黑。汉代有了舆服制度。史书列有皇帝与群臣的礼服、朝服、常服等20余种。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冠服在因袭旧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分等级的基本标识;佩绶制度确立为区分官阶的标识。魏晋南北朝服饰魏晋和南北朝时期 ,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冠帽已多用文人沿用的幅巾代替。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杂而用之,直到元明。晋代的首服除幅巾为社会沿用之外,有官职的男子还戴小冠子,而冠上再加纱帽的称漆纱笼冠,本是两汉武士之制,传之又传,不仅用于男官员,并流传民间且男女通用。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形成大融合局面,服饰也因而改易发展。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不分贵贱、男女都可穿用。女子衣着“上俭下丰”。东晋末至齐、梁间,衣着为襦裙套装,原始于汉代,晋代时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宽大的特色,流行一时。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魏孝文帝推行华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汉魏衣冠 ” 。原来鲜卑族穿着夹领小袖衣服这次改革旧俗,史称孝文改制,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赓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隋唐服饰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 ,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隋唐时期男子冠服特点主要是上层人物穿长袍,官员戴幞头,百姓着短衫。直到五代,变化不大。天子、百官的官服用颜色来区分等级,用花纹表示官阶。隋唐女装富有时装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仿效,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响而别具一格。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唐代妇女的发饰多种多样,各有专名。女鞋一般是花鞋,多用锦绣织物、彩帛、皮革做成。唐人善于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唐贞观至开元年间十分流行胡服新装。宋辽夏金元服饰宋代基本保留了汉民族服饰的风格 ,辽、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饰则分别具有契丹、党项、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点。各民族服饰再度交流与融合。宋代服饰大致有官服、便服、遗老服等三式。宋代官服面料以罗为主,政府因五代旧制,每年要赠送亲贵大臣锦缎袍料,分七宋代灵鹫球纹锦袍等不同花色。官服服色沿袭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宋代官服又沿袭唐代章服的佩鱼制度,有资格穿紫、绯色公服的官员都须在腰间佩挂“鱼袋”,袋内装有金、银、铜制成的鱼,以区别官品。辽、西夏、金分别为中国古代契丹、党项、女真民族建立的政权,其服饰反映了在与汉民族进行长期文化交流中,各自发扬民族传统的发展轨迹。党项族妇女多着翻领胡服,领间刺绣精美。契丹、女真族一般穿窄袖圆领齐膝外衣,足下着长统靴,宜于马上作战射猎;妇女穿窄袖交领袍衫,长齐足背,都是左衽,正与汉人相反,所习惯穿用的钓墩传到内地曾广为流行。辽金政权考虑到与汉族杂处共存的现实,都曾设“南官”制度,以汉族治境内汉人,对汉族官员采用唐宋官服旧制。辽代以丝绸官服上山水鸟兽刺绣纹样区分官品,影响到明清官服的等级标识,金代则以官服上花朵纹样大小定尊卑,品级最低的用无纹或小菱纹的芝麻罗。契丹、女真男服因便于行动,也为汉人采用。元代参酌古今蒙汉服制,对上下官民服色等作了统一规定。汉官服式仍多为唐式圆领衣和幞头;蒙古族官员则穿合领衣,戴四方瓦楞帽;中下层为便于马上驰骋,最时兴腰间多褶的辫线袄子,戴笠子帽。元代每年举行10余次大朝会,届时万千官员穿同一颜色、式样并加饰纳石矢金锦珠宝的高级礼服,称作质孙服,糜费为历朝少有。这种服式到明代却被用作差役服装。明清服饰明代以汉族传统服装为主体 ,清代则以满族服装为大流。而两代上下层社会的服饰均有明显等级。上层社会的官服是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自唐宋以降,龙袍和黄色就为王室所专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为贵。明朝因皇帝姓朱 ,遂以朱为正色 ,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上层妇女中已着用高跟鞋,并有里高底、外高底之分。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旧传统,且品种十分丰富。服饰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一般人的帽,除唐宋以来旧样依然流行外,朱元璋又亲自制订两种,颁行全国,士庶通用。一种是方桶状黑漆纱帽,称四方平定巾;一种是由六片合成的半球形小帽,称六合一统帽,取意四海升平、天下归一。清王朝时,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顺治九年,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浓厚汉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但官民服饰依律泾渭分明。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官帽与前朝截然不同,凡军士、差役以上军政人员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纬帽,按冬夏季节有暖帽、凉帽之分,还视品级高低安上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帽后拖一束孔雀翎。翎称花翎,高级的翎上有“眼”,并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眼多者为贵,只有亲王或功勋卓著的大臣才被赏戴。皇帝有时还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影响所及,其他颜色的马褂遂在官员士绅中逐渐流行,成为一般的礼服。四、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用各种贵重珠宝、香木制成,构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丝纺绣染及各种手工专业的进步,为清代服饰品种的丰富创造了条件。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汉族妇女在康熙 、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 ,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穿“花盆底”旗鞋。至于后世流传的所谓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清代后期,旗袍也为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现代服饰 (1912年以来)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康有为于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男装,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女装,辛亥革命带来了多样化,一身袄裤之外,又多穿用袄裙套装。20年代以来,妇女喜爱旗袍,旗袍逐渐成为时装而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服饰崇尚简朴实用 。50~70年代,中山装渐成男子主体服装,此外流行过军便装,人民装;女装受苏联影响,连衣裙风靡城市,此外还流行过列宁装等。但在农村,上衣下裤一直是大多数农民的传统装束。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面貌簇新。

中国素以“衣冠之国”位居,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在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下,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极其显著的反映。它与礼制相结合,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不同阶层的穿衣戴帽,从服装的质料、服色、图案纹样等都有详尽的规定,以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充分表现人们的身份、地位。可以说,中国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一、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始终依从礼制而发展中国古代礼制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有成文的“五礼”,最早的有关服饰纹样在礼制中反映的记载是在《虞书·益稷》篇中:“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意思是说仲雍在举行祭祀礼仪时穿着图腾衣,各部联盟首领在祭祀礼仪活动中以五彩之色施与衣物上,即将十二章花纹用画与绣的方法施于冕服上。“天子衮服十二章”的起源便是由此而来。十二章花纹纹饰的次序为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这说明当时的服饰图案已经很有特点了。殷商时代社会已出现了等级,但服饰形制还没形成。到了周朝时期,已逐步形成了华夏民族的礼乐衣冠体系。随着各种礼仪制度的确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论贵贱尊卑,都应穿着相应的服饰,皆以“礼”的精神规范自己的生活。“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政,而民和睦,颂声兴”,周朝设礼官掌管天下礼仪,并把这项制度推向了较为完备的阶段。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汉代儒家传统地位确立之前,就被“礼”所约束。随后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汉代把《仪礼》列入五经。“仪礼”的关注点是整个社会活动,项目繁缛,对于服饰有全面严格的规定,是典型的儒家所倡导的礼制在服饰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服饰观念和风格。例如,西汉建立以后,新的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的教训,在服饰礼制方面规定得十分用心,不仅对百官服饰的样式和色彩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甚至对民间服饰也做出了限定。在当时,百姓只能穿着本色的麻布衣,而不得使用其他色彩的服饰。除此,还对生活用品进行详细完备的规定,诸如相关的生活基本需求,如衣帽鞋袜、车马乘骑、日用杂品等。在汉朝,不论花色、品种、质料,还是色彩,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历代更是在朝廷中设立相关的机构对礼制进行管理。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历代统治者都把此作为行为准则,用法制、礼教、哲理等各种手段统治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循礼蹈规,安分守己,使之成为相应的风气。在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一定的历史高度。服饰纹饰以一种“标识”的特有形式显示着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在《旧唐书·舆服志》中有一段关于中国官服补子起源的记载:“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八字铭……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由此可见,武则天以绣袍赐予百官,是以鸟兽纹样为主,而且装饰部位在前襟后背。这一做法带有一定的标志性,它直接以一个有形的文化符号显示在服装上,使其具有了明显的中国礼制文化特点。到了宋代,宋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焚金饰、简纹衣,以取纯朴淡雅之美,对妇女的装束也有了详细严格的规定,服饰制度与宋代程朱理学观点有着异常密切的联系。而清代的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纹样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清代在图案的设计上承袭十二章的纹样,在明代的八吉祥纹样的基础上,集图案的装饰作用之能事,使之达到了繁复的程度。这一时期,服装出现了一种叫“补子”的装饰,以“补子”的纹样代表官职的贵贱,“补子”纹样的差别反映了清代等级的森严。并且清代的帽子一改历代的式样装束,注重帽子上顶戴花翎的装饰,以花翎的不同反映不同的官职。因此,如果分析清代服饰的发展与历代服饰之间的差异,那么,主要表现的就是各种服饰装饰纹样的繁杂堆砌,以及在图案上等级观念的反映。可以说“礼”在中国古代,是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而服饰在这一过程中,则体现了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中国的服饰制度始终与中国礼制思想紧密相连,使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始终依从着礼制而发展。二、礼制促进中国古代服饰纹样的特色发展1.从纹样题材内容上表现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服饰图纹的普遍性可以被统治阶级利用,以图纹去强硬地推行一种统治制度,这在纹样题材内容上显示得较充分,例如前文所提到的,上古时期衣裳就有“十二章”之制,十二种纹样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即雉)、宗彝、藻(水草)、火、粉米、黼(斧形)、黻(亚形)。十二种纹样各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日、月、星,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耀之意;龙是神明的象征,同时又不可捉摸,取意应变;山,象征王者的崇高;华虫(雉),取其有文彩,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宗彝,表示有深浅之知、威猛之德;藻,象征冰清玉洁;火,取其向上;粉米,代表食禄丰厚;黼为斧形,象征决断;黻作两已相背,象征善恶分明等。纹样不同,所属官阶不一样。天子之服,十二章全用,诸侯只能用龙以下八种,卿用藻以下六种,大夫用藻、米、粉米四种图案,士用藻火两种图案,界限分明,不可僭越。而明、清两个朝代用于官服上标明品级的补子纹饰,更是在礼制精神下的产物,是封建帝制的标志之一。2.从纹样色彩上表现中国传统服色尊卑有别,等级森严,其色彩运用具有鲜明的特定性,成为统治阶级权力与等级差别的标志与象征。从西周开始直到明清,历代制定的舆服制度,从统治者到诸臣百官的服饰纹样色彩各有等差。例如《周礼》中规定:“黄帝冕服,玄(黑)衣、赤(红)裳,用十二章,从公爵起视帝服降一等用之。”《尚书大全》中记载十二章纹的色彩是:“山龙纯青,华虫纯黄作会,宗彝纯黑,藻纯白,火纯赤。”另外,统治者祭天时服色要用青,祭祖时服色要用玄,祭桑时服色要用绿色。“秦汉以来服色转变,令唯朝廷五服用彩”,厉禁庶人衣彩,平民只能穿“布衣”“白衣”“皂衣”,而被称为“白丁”“黔首”。封建社会中期以后,规定愈加明确详细,如唐代始以袍服颜色区分官员等级,除皇帝可以穿黄色衣服外,“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贞观四年规定二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宋·舆服志》关于文武官员服饰颜色的规定是:“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绯,五品浅绯。”而黄色自隋朝开始则逐渐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据《清史稿》记载:“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这说明清代对龙袍在形制、制作工艺、装饰图案以及对衣服的色彩上都规定得十分严谨苛刻。3.从装饰形式上表现中国传统服饰纹样装饰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受到服制化、程式化制约,装饰的位置要按古代服制要求或造型构图的需要,将图案纹饰“对号入座”。如《明史·舆服志》记载:“自黄、虞以来,元农、黄裳为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其序自上而下为衣之六章。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其序自下而上为裳之六章。”永乐三年又定:“元衣八章,日、月、龙在肩,星辰、山在背,火、华虫、宗彝在袖……”一般服饰图案装饰位置多选居中式、对称式、呼应式、满地式等形式。儒家说:“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凡具有特定含义,或具有标志作用的图案多采用居中式,如明清时期的龙袍,团龙居中,为正面造型。又《旧五代史·选举志》:“务在酌中,以为定制。”故清代补服为对襟式,宁将补子一剖为二,也不能移动位置与左右,以显“中庸”“方正”的社会观念和哲学思想。凡双数、对应图案多采用对称式,如清代龙袍、蟒袍下摆装饰的“水脚”纹装饰形式,运用对称式能够在视觉上产生一种稳定、端正的感觉。如果纹饰不同,但内容彼此关联的图案,大多采用呼应式。如传统服饰纹样中常见的日月对应、龙凤对应,在装饰位置上彼此关联,相互配合。此装饰形式在民间服饰应用中比较常见。满地式,在女服纹饰中运用较多,有造型逼真的写实花卉、四通八达的几何骨架、满地排列的地子纹等,其花式丰富,排列自由。综上所述,“礼”在中国古代,已经俨然僭越精神文明的界限,而成为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服饰体现着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它带有强烈的“礼”的色彩标志。我们只有深入发掘、整理研究本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体系,才能展现中国服装事业发展中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性,让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服装文化。

各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代人受时代的影响,都会产生不同的认知,所以历朝历代都有各自的特色。 随着生活的不断演变,人们的服饰和妆容,就能够彰显出当时大家的生活环境,这对后世们研究 历史 是有很大帮助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家热衷于各种 时尚 的东西,国外的先进思想,也渐渐的融入到了大家的生活之中。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墨镜和喇叭裤,再加上花衬衫,这成为了一种风向标,而现在每个人对于美,也都有不同的定义。

我们应该都听过一句话,那就是 时尚 圈是一个轮回,几十年前流行的东西,就算曾被人觉得很土,但到了现在却又开始流行。 就拿现在的西装来说,改一下版型,就成为了现在的爆款,喇叭裤更是深受女性的喜欢。

现在随着传统文化的不断宣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汉服文化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现在走在大街上有很多女性,都穿上了儒雅的衣裙。仙气飘飘的样子,再加上各种复古的头饰,让人有一种真实的穿越感。但其实大部分人,对于汉服文化的精髓知之甚少。

汉服并不是简单的一件衣裙,就能够统称的,每一个朝代对于穿着打扮,甚至是首饰衣冠,都有明确的标准。 不同等级,不同人的穿戴都有所不同,这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彰显出 社会 地位。

自秦统一了全国之后,度量衡有了明确的划分标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也开始相互融合。 一些少数民族都有他们的独特风格,随着与汉人通商和通婚,各地的生活习惯与风俗,也就渐渐的发生了改变。

在封建 社会 中人们的等级分化是比较严重的,中央集权式的统治方式,让皇帝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 之后便是王孙贵族,他们自出生便有了 社会 地位,出身平民的百姓,肯定是在 社会 底层打拼的人。

在汉朝是以布衣材质为主,当时人们的生产力并不是特别的高,所生产的服饰也都比较简单 。到了唐朝之后,制衣的模式才发生了改变,各种绫罗绸缎和精致的刺绣层出不穷,而且女性的穿着也越来越大胆了。

汉代正在实行文景之治,以朴素为美 。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家的服饰也都是比较统一的,通过颜色来区分不同的 社会 等级,这是当时的一种身份划分形式。对于帝王来说,气质应该沉稳,所以越是地位高的人,越喜欢暗色系的衣服。

从一些影视剧中,我们不难发现,汉朝时期皇帝的龙袍还并不是以黄色为主,大多都是黑色和暗红相间。 这种暗淡的颜色,会给人一种压迫感,让大家觉得这个人特别的稳重,从而彰显出自己的贵族之气。

总的来说就是如果在汉朝走在街上,看见这个人穿的衣服暗色系的,那就代表他位高权重,颜色越淡,说明他的 社会 地位就越低。 当然这个暗色系和衣服穿久了的脏,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古代人对于等级的划分是比较明确的,每一个官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在能力范围之内,去做该做的事,不能有一丝越权的行为。每一个不同等级的官员,所穿的朝服颜色也是不同的。 当时的服装颜色是有很强的代表意义的,官员们所用的服饰颜色,百姓们绝对不能用。

人类在进化之初,衣物只是用来遮挡身体的东西,也用于取暖。随着文明的不断产生,人们的思想也逐渐成熟,开始追求美观了。之后便出现了 在同一个朝代,同一个街巷中,各种各样的人,都穿着不同类型的衣服,颜色和款式也都有一些不一样。

明眼人一看就能够分辨出对方的身份,这就好像当下 社会 ,你在判定一个人是否有钱时,会看他拥有什么车,戴了什么手表是一样的。 这渐渐的也就成为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人们可以自行从中去寻找规律。

紫气东来,这是一句很有寓意的话。 紫色在汉代也都是身份比较高的人,才能够用的颜色。 紫色是冷色调,给人一种清冷威严的感觉。所以在汉代,紫色代表着高贵,只有权力极高的人,才能穿紫色的衣服。

古时候衣物的染色技术比较繁琐,每一个颜色的调配都没有现在那么精湛,颜色越复杂就越难扎染成功,成本也就越高 。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来说,这样的衣服是买不起的。

从一些汉代出土的文物,和墙上的壁画我们也不难发现,汉代人所穿的服饰花纹比较简洁, 没有复杂的刺绣,也没有各种精美的图案,有的都只是简单线条的勾勒。以暗色在整个衣服上去进行填充,简单中又透露着大气,这才是最高贵最庄重的。

在《史记》中就曾记载过,汉代服饰有很明确的制度, 红色为上服,只有一些皇亲国戚才能够使用;青绿则在其次,朝中的一些官员或者富商的衣物,大多为此使主;吏为黑,平民为白。 这样明确的划分,便将人们分为了几个不同的等级,这也就是汉代的色彩之美。

古时候人们的思想都是有些封建的,在汉代墓的壁画中就有所彰显,大多都是以各种天庭的景象为主。 仙人环绕,这些众人眼中的仙人们,则都穿着颜色比较暗淡的衣服,一些神兽们的翅膀和身体,也都以暗色为主。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去世之后,能够得到升仙,这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所以在当时大部分人的心中都觉得,暗色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普通百姓都不敢轻易的去触碰,这也是受各种神话故事的影响。

传统服饰讲究的不单单只是美观,更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随着朝代的更替人们的生活环境,都渐渐的发生了改变,人们的审美也就无法做到完全的统一了。 历朝历代服饰的改变,是为我们映射出了礼法制度的变迁,也为我们还原了当时的 社会 风气,这都是对 历史 进程的一种独特印记。

我们在追求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对 历史 有一些研究与了解,话不能乱说,衣服同样也不能乱穿。虽然现在讲究人人平等,但传统文化还是需要后人们,取其精华去除糟粕,然后再进行继承与传扬。 我们在追求美的同时,也要明白汉代服饰中的礼仪标准。

服饰论文参考文献

小贴士:作为实用参考工具书,你可以看看高鸿老师的《服装结构设计及其应用》,139元,是一本比较专业实用的服装工具参考书,比那些几十元一本的理论书要实用得多。小知识:服装设计包括创意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工艺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设计的核心技部分,是创意设计与工艺设计的桥梁。服装结构设计也俗称服装打版或服装纸样,也有些地方叫服装制版。这本书实用性为主,你可以以一两个企业里面的实用性的一些在大学里看不到也学不到的作为论点.

服装毕业论⽂的参考⽂献[1]冯利,刘晓刚,顾雯。基于评价主体视⾓的服装设计评价过程[J]. 纺织学报,2019,(03):126-130.[2]闻婧。基于三维动画软件的服装设计分析与研究[J]. 西安⽂理学院学报(⾃然科学版),2019,(02):37-40.[3]程浩南。⼼电监测技术在监测与健康护理服装设计中的应⽤[J]. 化纤与纺织技术,2019,(01):22-26.[4]邓鸿滢。拼接设计在环保⽜仔服装中的应⽤[D].东华⼤学,2019.[5]李中元。现代印染艺术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应⽤[J]. 染整技术,2019,(02):80-81+87.第 1 页[6]陈依卓宁。服装设计作品的着作权司法保护探析[J]. 电⼦知识产权,2019,(Z1):113-120.[7]于芳。多穿型服装的构件与交互设计[J]. 丝绸,2019,(11):51-56.[8]袁博。浅析拼接在服装设计中的应⽤[J]. ⼤众⽂艺,2019,(14):114.[9]李传⽂。论服装设计形式美创造的基本原理与法则[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98-103.[10]王智沛。⽔墨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对话[J]. 江苏纺织,2019,(07):55-57.[11]李丹,夏帆。 “⼀⾐多穿”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研究[J]. 丝绸,2019,(01):50-54.[12]武英敏。丹东婴幼⼉服装适⽤性调查分析与服装设计[J]. 针织⼯业,2019,(01):61-65.第 2 页[13]吕⼩雪。⽹络时代服装设计理念探析[J]. 吉林⼯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01):42-43.[14]张婷。基于“艺术染整”理论研究我国服装设计的差别化[J]. 染整技术,2019,(01):51-53.[15]⾼凌燕。数码印花纺织⾯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研究[J]. 染整技术,2019,(01):76-77+80.[16]⽩碧波。浅谈“线”在服装设计中的运⽤与表现[J]. ⼤众⽂艺,2019,(01):97.[17]刘琳。库存纱线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D].北京服装学院,2019.[18]王思齐。四合如意云肩研究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D].北京服装学院,2019.第 3 页[19]卢⽟琪。扎染褶皱结构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应⽤[D].北京服装学院,2019.[20]景婷婷。清末民初⼥⼦坎肩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D].北京服装学院,2019.[21]李依蔓。服装设计虚拟搭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科技⼤学,2019.[22]冯蕾。褶皱与定位印花的结合在套系服装设计中的应⽤[D].东华⼤学,2019.[23]陈溪。陶瓷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9.[24]王卫静,李颜肖。中国剪纸艺术的美学原理及其在服装设计上的应⽤[J]. 丝绸,2019,(05):50-54.[25]陈沐⾬。服装设计领域的跨界现象研究[D].武汉纺织⼤学,2019.

如今中国最专业的论文你期刊文献库: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库。只要你用学校校内网络,都能免费下载,一般学校都会购买这三个网站的文献的。

学术堂最新整理了十个关于服装设计与服装材料的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1]夏冰月.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材料教学中的应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7):162-163.[2]王丽艳.服装材料与人体健康[J].西部皮革,2020,42(11):73+94.[3]张航,叶广龙,吴玲玲,叶玉奇,沃筱垒.基于纳米材料的防液汗服的设计与应用[J].黑龙江纺织,2020(02):14-16.[4]林谷彦,李羚.刺绣工艺在服装材料中的深入应用[J].纺织报告,2020,39(05):61-62.[5]苑慕华. 服装艺术设计中的塑形实践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0.[6]董玉芝.浅析舞蹈服装设计中材料与造型的关系[J].纺织报告,2020(03):91-92.[7]陈茜,杨蓓,秦梦茹,金桂蓉,万雪儿.立体拼布设计及服装设计应用的探索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03):82-84.[8]白珊.基于服装材料学课程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改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12):186.[9]张妍妍.服装视觉效应中材料的再造设计[J].山东纺织经济,2019(12):24-26.[10]刘宝垚.服装设计中材料的创新应用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3):238-239.

服饰论文的参考文献

[1] 刘岳屏. 服装展示空间设计初探[J]. 广东建筑装饰, 2007, (04) . [2] 李洪琴. 民族民间服饰的现代设计方向[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6, (09) . [3] 梁宇,李曼. 法国天才的时装设计师——伊夫·圣·洛朗[J]. 世界博览, 1985, (05) . [4] 陈沛照,王希辉. 花蓝瑶服饰文化内涵阐释[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6, (02) . [5] 孙云. 浅析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的意义途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6) . [6] 朱剑波. 朝鲜族传统服饰特征及其民俗探源[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6, (05) . [7] 尹笑. 飘如游云 矫若惊龙 中国古代服装之美[J]. 东方艺术, 2006, (02) . [8] 林朝阳. 中国古代服色的审美意识[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3) . [9] 蒋孝锋,刘国联,蒋琳. 中、日、韩三国人对于民族服装的态度与选择要素的比较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3) . [10] 高秀明. 服装展示与服装艺术[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服装论文的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1]张文明.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N]. 云南政协报,2020-08-26(006).[2]孟庆.关于人物摄影与服装造型的关系探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8):44-45.[3]李雯.白裤瑶设计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探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8):193-194.[4]杨韶斐.探析民族服装设计中蕴含的文化性和审美性[J].西部皮革,2020,42(15):50.[5]吴国华.湖南民族服装产业网络定制营销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7):73-74.[6]王丽霞.民族服装的传承与创新--评《创意服装设计学》[J].印染助剂,2020,37(06):67.[7]吴国华.湖南民族服装规模个性定制营销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11):13-15.[8]新华.民族服装业中的销售问题初探--以呼和浩特蒙古族服装业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20(15):28-29.[9]郑天琪.西南少数民族服装配饰功能与内涵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0(05):120-121.[10]张君浪.中国民族服装品牌发展的国际化探索[J].国际纺织导报,2020,48(04):55-59.[11]新华.民族服装加工业经营的调查研究--以巴林右旗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0(06):16-17.[12]陈欢,卢菁菁.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文化探析[J].智库时代,2020(09):275-276.[13]王俊伟.闽南服装文化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20(02):146-147.[14]陈志军,蔡珍珍.民族服装元素在影视服装设计中的创新研究[J].纺织报告,2020(01):72-73+78.[15]陈莉芳.民族服装元素在影视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轻合金加工技术,2020,48(01):68.

环保型针织服装的面料实验研究与产品开发方案作者:赵虹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导师:杨以雄学位:硕士单位:东华大学分类:主题:服装 环保 天丝 莫代尔 开发时间:20031201页数:84浏览:在线阅读全文下载 网上冲浪更快更爽,下载... 工具栏的 firefox全文目录文摘英文文摘东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东华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1引言研究背景环保纺织服装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现状纺织服装企业的绿色营销问题的引出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研究目的论文研究方法2环保纺织服装理念、标准和产品分析环保纺织服装理念环保纺织服装标准系列环保纺织标准 is09000系列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 is0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 gb/t 绿色环保纤维产品分析绿色环保纤维的理念绿色环保纤维的发展方向主要绿色环保纤维产品采用环保新原料开发针织新产品3天丝和莫代尔织物服用性能实验实验对象的选择试样来源试样基本规格天丝和莫代尔织物性能测定抗弯刚度测试悬垂性测试起毛起球性测试缩水率测试回潮率测试透气性测试透湿性测试耐磨擦色牢度测试顶破强力测试耐磨性测试织物性能评定和比较织物刚柔性织物悬垂性织物抗起毛起球性织物缩水率织物回潮率织物透气性织物透湿性织物耐摩擦色牢度织物顶破强力织物耐磨性本章小结4天丝和莫代尔织物服用性能的聚类分析基本原理天丝和莫代尔织物服用性能的聚类分析莫代尔织物服用性能的聚类分析天丝织物服用性能的聚类分析本章小结5企业开发针织环保产品的方案研究企业概况企业沿革产品与生产品牌拓展与产品开发的必要性积极应对我国加入wto的挑战服装潮流变革,针织服装异军突起产品开发的可行性开发针织休闲 (这个网址是论服装类图书的选题策划),你去看看吧,希望有用啊)

服装毕业论⽂的参考⽂献[1]冯利,刘晓刚,顾雯。基于评价主体视⾓的服装设计评价过程[J]. 纺织学报,2019,(03):126-130.[2]闻婧。基于三维动画软件的服装设计分析与研究[J]. 西安⽂理学院学报(⾃然科学版),2019,(02):37-40.[3]程浩南。⼼电监测技术在监测与健康护理服装设计中的应⽤[J]. 化纤与纺织技术,2019,(01):22-26.[4]邓鸿滢。拼接设计在环保⽜仔服装中的应⽤[D].东华⼤学,2019.[5]李中元。现代印染艺术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应⽤[J]. 染整技术,2019,(02):80-81+87.第 1 页[6]陈依卓宁。服装设计作品的着作权司法保护探析[J]. 电⼦知识产权,2019,(Z1):113-120.[7]于芳。多穿型服装的构件与交互设计[J]. 丝绸,2019,(11):51-56.[8]袁博。浅析拼接在服装设计中的应⽤[J]. ⼤众⽂艺,2019,(14):114.[9]李传⽂。论服装设计形式美创造的基本原理与法则[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98-103.[10]王智沛。⽔墨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对话[J]. 江苏纺织,2019,(07):55-57.[11]李丹,夏帆。 “⼀⾐多穿”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研究[J]. 丝绸,2019,(01):50-54.[12]武英敏。丹东婴幼⼉服装适⽤性调查分析与服装设计[J]. 针织⼯业,2019,(01):61-65.第 2 页[13]吕⼩雪。⽹络时代服装设计理念探析[J]. 吉林⼯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01):42-43.[14]张婷。基于“艺术染整”理论研究我国服装设计的差别化[J]. 染整技术,2019,(01):51-53.[15]⾼凌燕。数码印花纺织⾯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研究[J]. 染整技术,2019,(01):76-77+80.[16]⽩碧波。浅谈“线”在服装设计中的运⽤与表现[J]. ⼤众⽂艺,2019,(01):97.[17]刘琳。库存纱线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D].北京服装学院,2019.[18]王思齐。四合如意云肩研究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D].北京服装学院,2019.第 3 页[19]卢⽟琪。扎染褶皱结构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应⽤[D].北京服装学院,2019.[20]景婷婷。清末民初⼥⼦坎肩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D].北京服装学院,2019.[21]李依蔓。服装设计虚拟搭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科技⼤学,2019.[22]冯蕾。褶皱与定位印花的结合在套系服装设计中的应⽤[D].东华⼤学,2019.[23]陈溪。陶瓷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9.[24]王卫静,李颜肖。中国剪纸艺术的美学原理及其在服装设计上的应⽤[J]. 丝绸,2019,(05):50-54.[25]陈沐⾬。服装设计领域的跨界现象研究[D].武汉纺织⼤学,2019.

服饰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6 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推动中国奶牛业健康发展——访日本优利农机械集团总经理郑毅敏先生 中国乳业 2005/08 7 日本艺伎及其和服 上海工艺美术 2005/04 8 早期中国官服补子与日本和服家徽的比较研究 国外丝绸 2005/06 9 由唐代汉族女子服饰到日本女子和服的款式变迁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3 10 进口纺织品和服装质量堪忧 商品与质量 2004/26 11 做生意就是做人——记苏州的日本和服大王韩锦途 中国外资 2003/10 12 和服女人 那一低头的温柔 时尚旅游 2003/03 13 韩锦途:从小学教师到“和服大王” 沪港经济 2003/09 14 和服的压力 当代学生 2003/03 15 清纯可爱型VS文雅淑女型 清新美丽的夏日和服 当代学生 2003/13 16 佳能脱去和服 商务周刊 2002/08 17 带着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走来——访博斯特(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占并先生 今日印刷 2000/03 18 论和服纹样的审美情趣 丝绸 1998/02 19 商家的一个永恒话题——老年人用品和服务市场开发 商业时代 1998/09 20 实验动物科学和服务组织 第四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3 21 从传统走向现代の日本和服 江苏纺织 1998/08 22 日本天气监测分析、预报和服务情况简介 气象科技 1997/01 23 日本的纺织品和服装贸易 国外丝绸 1997/04 24 纱罗和服绸的开发 北京纺织 1996/02 25 发达国家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环保倾向浅析 中国纺织经济 1996/03 26 武汉太和服饰有限公司 中国对外贸易 1996/11 27 纺织面料和服装趋势新发展 北京纺织 1995/01 28 和服的知识 国外丝绸 1995/02 29 日本县级农协的组织和服务——日本香川县农协简介 农业经济 1994/02 30 日本的和服 社会科学战线 1994/06 31 日本的和服演变 日语知识 1994/04

1 “和服”中体现的日本人的几个性格特征 长治学院学报 2007/01 2 浅谈和服形色变迁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消费导刊 2007/03 3 中国唐代女装与日本和服造型研究 辽宁丝绸 2006/03 4 日本和服手绘纹样的审美特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6 5 中日服饰文化交融的产物:和服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6 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推动中国奶牛业健康发展——访日本优利农机械集团总经理郑毅敏先生 中国乳业 2005/08 7 日本艺伎及其和服 上海工艺美术 2005/04 8 早期中国官服补子与日本和服家徽的比较研究 国外丝绸 2005/06 9 由唐代汉族女子服饰到日本女子和服的款式变迁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3 10 进口纺织品和服装质量堪忧 商品与质量 2004/26 11 做生意就是做人——记苏州的日本和服大王韩锦途 中国外资 2003/10 12 和服女人 那一低头的温柔 时尚旅游 2003/03 13 韩锦途:从小学教师到“和服大王” 沪港经济 2003/09 14 和服的压力 当代学生 2003/03 15 清纯可爱型VS文雅淑女型 清新美丽的夏日和服 当代学生 2003/13 16 佳能脱去和服 商务周刊 2002/08 17 带着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走来——访博斯特(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占并先生 今日印刷 2000/03 18 论和服纹样的审美情趣 丝绸 1998/02 19 商家的一个永恒话题——老年人用品和服务市场开发 商业时代 1998/09 20 实验动物科学和服务组织 第四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3 21 从传统走向现代の日本和服 江苏纺织 1998/08 22 日本天气监测分析、预报和服务情况简介 气象科技 1997/01 23 日本的纺织品和服装贸易 国外丝绸 1997/04 24 纱罗和服绸的开发 北京纺织 1996/02 25 发达国家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环保倾向浅析 中国纺织经济 1996/03 26 武汉太和服饰有限公司 中国对外贸易 1996/11 27 纺织面料和服装趋势新发展 北京纺织 1995/01 28 和服的知识 国外丝绸 1995/02 29 日本县级农协的组织和服务——日本香川县农协简介 农业经济 1994/02 30 日本的和服 社会科学战线 1994/06 31 日本的和服演变 日语知识 1994/04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服装论文的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1]张文明.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N]. 云南政协报,2020-08-26(006).[2]孟庆.关于人物摄影与服装造型的关系探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8):44-45.[3]李雯.白裤瑶设计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探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8):193-194.[4]杨韶斐.探析民族服装设计中蕴含的文化性和审美性[J].西部皮革,2020,42(15):50.[5]吴国华.湖南民族服装产业网络定制营销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7):73-74.[6]王丽霞.民族服装的传承与创新--评《创意服装设计学》[J].印染助剂,2020,37(06):67.[7]吴国华.湖南民族服装规模个性定制营销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11):13-15.[8]新华.民族服装业中的销售问题初探--以呼和浩特蒙古族服装业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20(15):28-29.[9]郑天琪.西南少数民族服装配饰功能与内涵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0(05):120-121.[10]张君浪.中国民族服装品牌发展的国际化探索[J].国际纺织导报,2020,48(04):55-59.[11]新华.民族服装加工业经营的调查研究--以巴林右旗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0(06):16-17.[12]陈欢,卢菁菁.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文化探析[J].智库时代,2020(09):275-276.[13]王俊伟.闽南服装文化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20(02):146-147.[14]陈志军,蔡珍珍.民族服装元素在影视服装设计中的创新研究[J].纺织报告,2020(01):72-73+78.[15]陈莉芳.民族服装元素在影视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轻合金加工技术,2020,48(01):68.

参考下文:浅析中国传统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在服装设计中,服饰图案是继款式、材质和服饰色彩后又一重要的设计元素。这一设计元素已经成为现代设计师的一种前卫设计观念。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认同,更多的设计师开始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如何合理、有效地将中国传统图案融会于服装设计的实践中,一直是设计师们努力思考的课题。一、中国传统图案的含义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和表现,也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传统图案多是人们想象幻化出来的美好事物,即便是描绘现实中的事物,也经过了加工和变形,力图表现一种圆满和谐的意境和美感。具体包括瑞兽图案、吉祥画、汉字图案、古代花边纹样、花卉图案、诸神图案、仕女图、中国古代家具和建筑图案、中国化的佛教图案、生肖图案,以及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等。以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为例,这个出现在祭祀活动器具上的图案显得非常神秘而且庄重。它以某种物象为基础,加以夸张变形,或者将更多的物象人为地加以拼接组合,从而构成一种非现实、怪诞的艺术形象。再比如汉代代表图案瓦当图案,大多数以动物、植物、文字符号和几何纹为主,其中包括有大众所熟知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取材多与吉祥、避邪有关,造型简洁有力,极具韵律美。二、服装设计与中国传统图案相融合的优势探讨1.满足消费者日益上升的审美需求。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趋向简单化、自然化、纯朴化。将中国传统图案运用到服装设计中,符合人们的这种心态,使设计具有古朴浓郁的民族特色,满足了消费者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追求。以中国传统图案为元素的设计风格与服装设计结合,给服装注入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2.弘扬民族文化,开辟新的设计风格。优秀的服装设计不仅在功能、造型、色彩和装饰等要素的配合上要统一,同时在设计中应蕴涵一种价值观、文化属性、审美品位和时尚感。从当前设计的趋势可以看到,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具有中国传统图案装饰样式的服装设计,总能够吸引更多人的注意,不但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我国服装设计走向国际市场,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三、传统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探讨当前,很多服装设计在运用图案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生搬硬套的弊病,在推向市场后往往起到了反作用。中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在服装设计过程中不可盲目乱用,在应用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形式美的创造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形式美法则已成为现代艺术设计构成的一般性原理。这个原理也无一例外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应用。在对传统图案进行形式美的创造时,首先要明确所设计服装的特征、种类和用途,例如,可以在休闲装上设计一些线条活泼、动感强烈的图案和造型,但是同样的图案却不一定适合正式场合穿用的服装。其次,要对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审美习惯和接受能力进行调查。因为各个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民族信仰是不一样的,例如在欧洲一些国家都视猫头鹰为智慧的象征,而我国民间习惯把它看做不祥之物。因此,在进行传统图案的形式美的创作之前,必须作前期调查。再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习惯也会不断变化,这就要求设计师,要紧密结合时代的审美取向。另外,还应考虑消费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季节等因素。2.了解传统图案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图案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和历史的积淀,有着不同的时代和地域特色,有很多传统图案还蕴涵很深的文化内涵。所以在以某个传统图案为蓝本,对服装进行设计之前,还要充分理解这个传统图案的寓意和内涵,使传统图案与服装的风格、功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有些婚礼礼服设计中采用的以中国传统图案的龙凤纹为蓝本进行变换,较好地表现了服装的特征与功能。因此,所选择的传统图案与服装的特性、功能、适合人群等联系越紧密,传达给消费者的产品信息准确度就越高,给消费者的感受也越自然。3.运用传统图案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每天有非常多的图案不断地出现在消费者的眼前,容易造成人的视觉疲劳。这就要求设计师们在设计时能够在思想、内容、形式这几个方面契合消费者的心理,如果只是将图案简单地堆砌和拼凑,就会显得肤浅、庸俗。因此在运用传统图案时必须大胆创新,融入鲜明的个性,才能得到消费者的注意与认可,从而在众多的产品中脱颖而出。同时,还应该灵活运用,可以用装饰配件的形式来表现,也可以根据服装风格利用造型来表现。4.赋予传统图案新的时代感服装的风格千差万别,往往是通过款式、材料、色彩、图案或者工艺等表现出来的,这些风格或细腻、或粗犷、或朴素、或华丽。作为服装图案应该尽可能与服装的风格和谐一致,从而对服装的整体风貌起到渲染和强调的作用。中国传统图案的设计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是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水平相对应的。提炼出中国传统图案的精华,结合现代审美标准,充分考虑服装的时代性、地域性特点,有利于强化传统风格的表现和运用。传统图案作为手工业时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现代设计发展的需求,但不能因此说传统图案已经过时了。继承传统不是复古,更不是照搬,更不能仅仅局限于“龙、凤、福、禄、寿”等图案纹饰。因为时代是在不断前进的,把民族化与现代化截然分开是错误的。在选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图案的同时,要赋予它们新的时代感,要注意吸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科学技术,紧跟时代潮流,推陈出新,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传统应是一种风格,是一种时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传统图案中体现出时代感。参考文献:1.杜洪《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构成艺术的交汇点》《装饰》.华梅《人类服饰文化学》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53.胥建国《精神与情感——中西雕塑的文化内涵》商务印书馆 200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