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廖佳丽:以人为本是酒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3):179~180[2]文新跃:“以人为本”提高酒店员工满意度[J].商场现代化,2005,10(445):191~192[3]田喜洲:论酒店管理中的人性化趋势[J].商业研究,2005,1(309):163~165[4]左正万:酒店管理“以人为本”[N].市场报,2004-12-03(18)[5]邓雪:论企业员工满意度的提升[J].商业研究,2003,(3)[6]周文霞:管理要正视人性的特点[J].中国人力资源管理,2000,(3)[7]杨莹等:员工心理受权与酒店服务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5,5(20)[8]徐洁:浅析现代酒店客房管理员工的人性化策略[J].管理研究[9]雷姝燕:以酒店人性化管理解决员工高流动率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6,111]庞肖梦唐开源:《公共卫生管理高职专业人才需求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2~23[2]曲秀梅: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7,(35):21~22[3]张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的问题及对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3):54~55[4]张国敏:丽江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时代教育》,2008,(3):59~60[5]赵居礼杨卫军等: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调研[J].高等职业教育,2002,(20):45~46
酒店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酒店管理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学习经济管理基础知识、酒店管理基本理论。下面我整理了酒店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参考借鉴!
[1]白琳.我国主题酒店发展之探微[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03).
[2]李杰.主题酒店的规划设计--以京川宾馆为例[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11).
[3]王晖.主题酒店体验环境设计的模式与策略[J].饭店现代化.2006(08).
[4]琚宾,方振鹏.无言之美蕴涵中国意境的体验美学[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7(10).
[5]赵小媛,吴亦婷,唐文闻.浅析酒店的规划设计与功能布局[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07).
[1]汤晓敏,王云着.景观艺术学-景观要素与艺术原理.[M]上海交通大学..
[2]邱林.生态建筑节能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3]佘美萱,张远文.热带庭园设计大师--马德·维贾亚.[J]中国园林..
[4]尹丽.罗伯特·布雷·马克思的景观世界.[J]文学界(理论版)..
[5]李睿煊,李香会.流动的色彩--巴西着名设计师罗伯特·布雷·马克思及其风景园林作品.[J]中国园林..
[6]梁珍铭;李亚;刘敏;黄璐.东南亚旅游景观形成背景条件及特点分析.[J]对外经贸..
[7]闫莉.浅谈巴厘岛度假酒店园林风格.[J]华中建筑..
[8]陆洪慧.巴厘岛度假村特色建筑及景观设计.[J]规划师..
[9]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编着.建筑师札记.[M]清华大学出版社..
[10]王胜永着.景观建筑.[M]化学工业出版社..
[11]韩慧君.地域风情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巴厘岛旅游休闲度假酒店.[J]建筑技艺.2009.
[12]刘俊着.中国滨海旅游度假区发展及影响因素.[M]科学出版社..
[13]胡婧.热带滨海度假酒店空间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1]肖平,方豪.国内外医院后勤社会化研究[J].现代医院.2005,5(9):2-5.
[2]薛玉明,周玉珍.加强医院布草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外医疗.2009,35:187-189.
[3]李宁,郑洪柱.医院洗衣房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964.
[4]叶小云.不同的.清洗灭菌方法对无菌物品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09,15(7):677-678.
[5]湖南省公共用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S].
[6]柴建军,陈塞涌,赵嘉.医院纺织品洗漆行业欧洲EN14065标准概述[J].中国医院.2007,11(2):79-80.
[7]洗衣有规范粤首个洗衣洗涤业地方te准7月起实施.南方网.
[8]杨停.洗洚服务缺乏质量标准[N].质量&市场.2004,4:27-28.
[9]GB/纺织品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第2部分:使用四氯乙稀干洗和整资时性能试验的程序[S].
[10]GB/纺织品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第3部分:使用烃类溶剂干洗和整资时性能试验的程序[S].
[1]扈健丽.客户关系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45.
[2]胡左浩.客户关系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5-36.
[3]朱锦秋.建立差异化客户管理服务体系[J].中国石化.2011,09.
[4]杨永恒,王永贵.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驱动因素及成长维度[J].南开管理评论,2002(2):67-68.
[5]周丽丽.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7).
[6]伍来定.酒店服务营销策略[J].江苏商论,2003(11):58.
[7]瞿艳平.国内外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研究述评与展望[J].财经评论2011(3)111-115.
[8]陈显中,张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4).
[9]徐虹,康晓梅,李敏.旅游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36.
[10]魏丽君.A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J].当代经理人,2012(6):35.
[11]赵现锋,李然.客户服务差异化营销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9,(04).
[12]夏世蟒.数据库与客户关系管理[J]管理信息化,2010(12):35.
[13]王金铎,王金秀.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客户关系管理[J].经管视线,2011,6:57-58.
近年来随着中国名酒店组织(China Famous Hotels Corporation )(以下简称CFHC)的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延展以及网络经济在全球的风行,学界和业界开始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态加以关注和研究。CFHC既不是一般意义上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集团,也不是以保护行业利益为宗旨的行业社团组织,我们无法用传统的企业组织形态对其进行定义,但它的战略联盟特性却具有典型的现代网络组织的价值取向。本文尝试着用当代管理学理论中关于网络组织和价值链的原理来诠释中国名酒店组织存在的价值基础和发展方向,同时也希望在理论上对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一些澄清。一、 网络组织存在的形式与意义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在自身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也在全面的改变着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不仅如此,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货物与资源流通方式的改变。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方式上更加贴近顾客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为了更加有效的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与顾客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组织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网络组织就是典型的现代企业的一种新型形态。它的存在基础可能是资本的,也可能是市场的或信息的或技术的或原料的等等。网络组织的存在形式各式各样,这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资源特征和发展战略要求而形成的选择。不管企业或个人是否准备好了接受这样一种现实:我们的社会正全面进入一种网络社会,企业组织都在自觉不自觉的构建或选择自己的网络组织。这样的企业组织用新的生产方式为社会带来了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网络经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核心、以顾客现实和潜在需求为导向,采用最直接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服务。托马斯.彼得斯在对众多优秀企业考察后得出结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石就是贴近顾客,满足他们的需求,并进一步预测其未来所需。 在网络经济的驱动下,传统经济行为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网络已成为实现企业价值的重要载体。综观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网络组织在市场经济中曾经扮演过的角色也许还历历在目。被打上了垄断烙印的如下企业组织联盟其实也是网络组织的不同表现形态。用现代经济的视角加以审视,其实垄断并不是这些企业组织的全部本性。为了更好的理解网络组织发展的历史脉络,这里有必要把历史上出现过的主要网络组织的特性作一简单陈述。托拉斯(TRUST),生产同类产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从生产到销售全面合并组成的企业组织形态。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在法律上和产销上都失去独立性。卡特尔(CARTEL),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定市场、规定产量、确定价格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达成协定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联合。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销售财务和法律上都保持独立,但违背协议则受到罚款、撤销享受专利等处罚。辛迪加(SYNDICAT)同一生产部门的垄断资本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康采恩(KONZERN),分属不同部门的垄断资本企业,以实力最雄厚的企业为核心结成的垄断联合。如上有些过时的企业网络组织形态由于受到时代条件甚至法规的约束而淡出历史舞台,但网络组织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而是以新的形态渗透到生产、消费和流通的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二战以后,混合型的企业联合体应运而生。各类企业集团、跨国公司、企业联盟、连锁经营、企业外包等网络组织以其迅猛之势深刻而全面的改变着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耐克公司不再自己去生产球衣球鞋,而是制定标准后将自己的商誉贴在指定的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上,由此而获取丰厚的利润;差不多遍及世界每个角落的麦当劳以其统一独特的形象深入人心,也许进入麦当劳餐厅的消费者并不知道经营麦当劳餐厅的并不是美国人;从事酒店专业的人士肯定都知道国际连锁酒店的存在但并不一定深究过国际连锁酒店集团存在的原因和运作的方式。作为消费者来说无论我们知道还是不知道网络组织的性质,这些组织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可是那么的具体和普遍;但作为企业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来说,如果我们还对网络组织不了解或没有拥抱企业网络组织的冲动,那我们很难用自身有限的资源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同时我们也不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网络组织存在的基本意义在于将个体的企业资源通过借用外部资源的力量而获取更大的效用。管理理论的演进其实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有密切的关联性。因此每个管理学学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形态进行探究。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组织理论对组织内部的分工与活动进行了详尽论述。以后的系统学派、权变学派、组织再造等理论体系都涉及到了组织的革新。不同形态的网络的组织有不同的治理结构,但有一点是区别于传统经济组织的就是网络组织的运作模式以信任为基础而不是契约。迈克尔。穆恩在《火炬品牌---网络经济时代的品牌铸造》一书中断言:信用网络将成为网络经济领域一个崭新时代的组织原则。 网络组织的特性决定了其治理结构和运行模式与其它经济组织的不同。其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都超越了传统管理学理论,无论是在组织结构上还是在具体的业务流程和利益共享的方式上都迥然不同。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中关于产权理论、交易成本、委托代理等企业理论也就不能简单的套用来注解网络型组织。网络组织超越企业边界的革命对传统的关于企业与市场存在泾渭分明的边界的理论提出了挑战。二、 价值链是网络组织存在的基础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对价值链(VALUE CHAIN)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但他所论述的价值链是基于单个企业在利用自身资源获取竞争优势时每个环节所应该产生的价值,从设计、生产、营销到流通等各个环节。波特认为,一定水平的价值链是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经济效益。 无论企业的竞争战略是成本优势(overall cost leadership)、标歧离异(differentiation)还是目标集聚(objective focus) 都应与价值链有对应关系。下图清楚的表明了价值链的构成:波特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原理:单个的企业需要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价值从而形成价值链,任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必须在价值链的某个环节或几个环节优于产业中的其它企业。但他在区分企业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时忽略了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的差异特性,因为在服务业中,企业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紧密联系,在有的企业甚至被波特认定是辅助活动的因素可能转化为企业的基本活动或者说决定性的活动。如在酒店业中,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独立企业如此,网络组织的生命力更在于由各个价值节点编织成的价值网络。约翰逊(Johnson)和劳伦斯(Lawrence)(1988)关于“增殖伙伴关系”(value adding partners)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战略联盟增值链关系(value adding chain),即个体企业通过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获取一种竞争优势,每个企业完成价值增殖系列链条上的一部分从而形成相互迭加的增殖活动。无论是以资本为基础的还是以市场、信息、技术、原料为基础的企业网络组织都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既是网络组织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构成特定网络组织的竞争战略。多数网络组织存在的诱因是为了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因而如何设计网络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便是网络组织治理的主要功能。如果将企业的竞争力来源分为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外部联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外部来源之一。随着技术革命和市场的全球化,科斯(Coase)时代关于企业“内部化”或“市场替代”正在向“外部化”或联盟化方向转变。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这种趋势得到了强化。三、 CFHC的网络组织特征战略联盟型组织分为纵向联盟和横向联盟。纵向联盟主要是指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根据产业分工建立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纵向战略联盟的优势在于集中资源专业化;降低管理成本;创造激励机制;组织结构的灵活性等。 而横向联盟是同部类的企业跨空间的资源共享,主要表现为市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机制。战略联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之间存在着资源的相互依赖性和经济活动的多元化,这些价值活动在联盟中能得到新的组合和延伸,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联盟中可以相互学习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更有学者认为企业网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企业实现相互学习的知识联盟。通过这种网络,组织成员之间实现知识共享,企业能够获得其他成员的知识和技能。相互之间核心能力和知识的互补,使得企业网络组织变得更富有竞争力。(李维安2003)成立于1991年的CFHC的立意是典型的横向战略联盟型网络组织。它是国有酒店(或国有控股酒店)之间在信任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战略联盟合作平台。加入组织的个体酒店仍然享有独立的经营地位,在根据酒店业的竞争特性设计组织架构时,考虑到企业间只有合作的无限空间而没有相互竞争性,所以每个城市只选择一家酒店作为其组织成员。从CFHC组织章程中对组织宗旨的界定可以看出其合作的基础和价值取向。1、中国名酒店组织是由中国主要城市的著名高星级酒店及著名相关旅游企业组成的利益共同体。2、中国名酒店组织坚持:“塑造品牌,资源共享,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宗旨,在各成员单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集中资源优势,追求组织整体利益和成员个体利益。3、中国名酒店组织以市场为导向,并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和发展。如果用波特关于产业竞争模型来考察CFHC的发展历程,我们便可清楚的理解选择目前的战略定位的必然性。CFHC 的成立与发展都是和中国酒店业的宏观与微观环境的演变紧密相联的。当1991年CFHC的创立者怀着一种朴素的思想构建其组织雏形时,中国酒店业市场基本上是卖方市场。尽管国际酒店集团已经开始进入中国,但由于供求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联盟的宗旨并不完全是为了竞争,而更多的是在对国外酒店集团的简单模仿时获得一种信息交流的需要。随着中国旅游产业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发生巨变,供求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酒店的客房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客源的增长速度,所以中国旅游业出现一种宏观报喜,微观报忧的局面。1979年至2000年间中国旅游饭店数和客房数增长了五六十倍。从1979年到2000年饭店总量从150座旅游饭店,万间客房到2000年达到10481座旅游饭店,万间客房的规模。 从1995年到2000年中国旅游饭店增加了23%,但与此同时,客房出租率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1998年中国旅游饭店年均出租率只有。几年间中国酒业出现了行业亏损的局面。不仅如此,潜在的酒店进入者还在不断增加。房地产商认为酒店业是地产业安全的避风港,在政府宏观调控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一座又一座的写字楼转化为了酒店;政府部门要么为了突出政绩要么为自己寻找一方乐土也在追求着一种时髦,政治化的酒店以商业化的面孔出现在市场;国有企业将酒店业作为自己的权利延伸而诞生的酒店成了其他产业的衍生物;国际酒店集团在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的诱使下,也大举进入。 中国酒店业真正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动荡复杂的市场环境。CFHC成员酒店所在的主要城市的酒店业市场竞争格局更是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再从消费者角度加以考虑,随着市场供给的大量增加和消费者日趋成熟,对酒店业的选择也更为理性。价格因素和酒店条件同时成为选择的依据。由于作为服务业的酒店产品可替代性较强,因而在顾客对酒店摇摆不定的选择过程中,价格战争在所难免。在最艰难的时代,最能与酒店业同舟共济的可能算是供应商了,不断下降的酒店用品和原料价格以及延期支付的条件使酒店业度过了较为艰难时代。当然供应商同样的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在做出痛苦的抉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CFHC不得不调整自身的战略定位,在2001年的太原会议上重新确立了组织的宗旨和组织架构,把组织由原来的联谊型转变为直接指向市场的新型网络组织,并从四个方面来构建组织的战略基础。1、市场:为了发挥组织的整体资源优势,提升个体酒店的竞争力,组织决定成立营销专业委员会并在北京成立CFHC定房中心以期为成员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2003年还在香港注册“中国名酒店组织(香港)酒店管理公司”为以后CFHC的更进一步市场化运作做法律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而且该公司在香港的注册表明了组织实现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决心与理想。2、信息:为了加强组织成员之间以及组织与市场间的信息传递,CFHC 建立了国际互连网站,并通过秘书处、网站和其它方式来完成信息的充分利用。组织成员间信息的交流对于及时的把握行业竞争态势并寻找到适当的市场定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技术:为了提高组织成员间的整体管理水平,组织成立了八个专业委员会来交流和督导酒店的管理技术的提高,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CFHC的运行机制更加专业化和多元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将组织的整体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4、管理者需求:为了使CFHC成员酒店的管理者能够了解不同特色的酒店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共同培养一种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把握市场的本领,建立一个在组织框架内外的双边和多边的交流机制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国有酒店业的经营者来说如何将酒店从完成政治目标的经济组织转化为完成经济目标的企业组织是组织沿着正确的组织目标前行的保证。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团对学习(Team Learning)、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中的每项要素都是对现代管理者和每个企业组织的一种挑战。组织智力资源的聚集有利于降低组织学习成本。通过观念和技术两个层面上的进步可以使组织成员中管理水平较低的组织成员通过捷径完成其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在这四个战略支柱的基础上,CFHC已经发展成在中国具有广泛代表意义,覆盖包括港、澳、台的主要城市并在饭店业界有影响力的酒店联盟组织,目前CFHC成员已经超过50家。如果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其网络形态,我们会发现每个具有价值创造力的网络节点把个体酒店编织成了一个利益共享的网络组织。当然这个组织也是一个开放性的组织,除了组织内部的网络优势外,组织还计划与其它国内外的企业组织或社会组织建立外部性的战略联盟,如与航空公司的联盟、与国内外酒店组织的联盟、与国内外酒店管理学院或培训机构的联盟以及其它旅游组织的联盟等以便使组织的资源边界得到延展。由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以及八个委员会构成的CFHC组织运行机制正在探索中逐步完善。CFHC 的联盟型组织形态,既没有产权的纽带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委托代理治理机制。组织的存在和运行都是在一种信任和相互需要的条件下进行的。象这样的战略联盟组织如果没有信任的基础,其治理成本将是非常高昂的。而治理成本的高昂会将这样一个本身非盈利的运行机制引入死胡同。目前CFHC的治理结构也是基于网络组织的特性而设计的。在战略性联盟组织中,信息不可能完全对称,因为追求信息的完全对称带来的相对成本过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模型中,最优的经济效果可以通过将决策权配置给能对合作成功产生最大边际效果的代理人来实现。分散的所有权需要有分散的决策权来减轻源自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代理问题。由于专业化导致知识的分裂,网络组织的财产所有权分散到各个合作伙伴之间,而不象传统公司那样集中于一个企业之内。因此,客观上要求决策权必须相应分散,是分散基础上的群体决策和分布式的决策协调。(李维安,孙国强 2003)目前CFHC 采取的专业委员会制度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课题。所以专业委员会运作的效率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组织的效果。四、 CFHC的网络价值链企业战略联盟是为适应产品的空间分化和市场空间价值链一体化而形成的,并且成为两者有效对接的纽带。 CFHC通过网络的价值连接把产品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扩展,从而打破了独立酒店产品的独立性,这对作为以服务为主要产品的酒店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在一个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时代,独立酒店的地区性产品很难满足流动的顾客对产品连贯性的需求,因而,如何使产品的连贯性给消费者塑造消费信心是网络组织的重要使命。产品的内涵和外延的丰富的直接效果就是市场空间的无限扩展,市场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企业能否利用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为顾客服务中去。管理理论大师鲁克(Peter F.Drucker)认为企业是创造顾客的组织。企业的存在不仅仅是满足顾客现实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创造需求。创造需求的过程就是创造市场的过程。品牌创造是连接CFHC和顾客的商业文化纽带,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可以从购买者的动机加以考察:品牌通过帮助消费者简化选择过程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和实现更快的交易速度;品牌所代表的质量保证和更多的产品选择使消费者降低风险;品牌可以帮助消费者展现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同时表现个人的人身追求。 CFHC的品牌效应既赐予消费者以价值同时也为个体酒店的企业价值提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CFHC的网络化建设和价值链的建设是一体化进行的,即是说在构建战略联盟的同时,CFHC就把建立价值链的目标定位在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的建设同步进行。实际上这两类价值链的功能是互补的。内部价值链是指组织成员通过四个基本价值联接而形成一个 “价值场”,这个“价值场”所形成的组织张力构成了CFHC 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个价值链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该是市场,或者说消费者。首先消费者认知到CFHC的品牌形象和它所蕴涵的价值,然后做出选择到组织成员酒店消费的决定;顾客的消费过程由于受到CFHC内部价值链的加工得到独特的高质量系统化服务,顾客的价值得以实现,顾客价值实现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支付的意愿和重复消费的意愿;顾客价值的实现的过程也是个体酒店价值实现的过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酒店的价值和顾客的价值是一致的;酒店价值的实现意味着组织的整体价值通过顾客的消费过程而自然的转移到了个体酒店,个体酒店对组织的归依就是组织的最高价值;价值链再进入下一个循环,组织将价值再转移到顾客,从而完成了一个网络组织价值链的循环周期。在这个循环中,CFHC起到了顾客价值加工器或价值放大器的作用,即使说,顾客的价值通过CFHC 的系统化和高质量的服务程序加工而得到实现和升值。作为网络组织与市场对接的价值也就得以实现。这里需要对在这个价值链上所形成的价值进行甄别,作为企业来说,其价值既表现为现实的经济价值,也表现为潜在的经济价值;作为顾客来说既表现为物有所值的消费经历,也表现为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组织来说,其价值既表现为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对社会的贡献,同时又表现为组织形象的升华和组织生命力的增强。CFHC作为联盟型的网络组织与国际酒店集团比较其价值链的基本结构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其内部价值链的丰富性和组织结构紧密性的差异,所以在价值链的内涵方面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从国际酒店集团价值链的结构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价值加工器比其它联盟型酒店组织的增值能力要强。无论是CFHC 或者是国际酒店集团,其网络价值链运行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国际酒店集团作为网络性组织的资源基础优势的存在,其对顾客价值的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加工能力明显的强于非集团型网络组织,结果是给顾客带来的增值效益的比较优势。其另外一个优势表现为组织运行效率远远高于非集团型网络组织。但是国际酒店集团运行的劣势也是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国际酒店集团不可能完全取代特许经营或中国名酒店组织这样的网络型组织的基本原因。由于集团化运行的成本相对于CFHC这样的网络组织要高,高成本必然最终要转移给消费者,作为可替代性较强的酒店产品来说,价格无疑是选择的重要尺度之一;酒店业的标准化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可能与特色化和个性化产生对立效应,而在一个消费日趋个性化的时代,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关注是必要的,而像CFHC这样保持个体酒店经营特色的网络组织可以较好的解决顾客差异化需求。战略联盟价值链在结构上和重心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或行业竞争方式的变革有可能改变原来价值链的许多东西,联盟组织既要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获取先机,同时又要有目标、有重点的突破。五、 结论:作为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如果还企图把自己控制的企业封闭起来孤芳自赏,那这个企业就是在自绝于市场,也终将被市场所抛弃。由于支撑现代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正如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预言的那样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企业的存在是为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如果我们提供的产品落后于人们的价值需求,那么这个企业从本质上说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现代企业如果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它必定要建立自己的网络或者利用别人的网络资源。其二,如果没有社会的资源对企业的支持,这个企业就不能算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如何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是现代管理的一种境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可利用资源也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建立无限的网络架构从而让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延伸是当代管理艺术的表现形式。其三,在一个非垄断的竞争性行业里,我们是无法回避竞争的,特别是象酒店业这样的可替代性极强的产业,竞争是全方位的,管理文化的竞争、管理模式的竞争、管理人才的竞争、市场的竞争等等几乎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但当竞争进入一种胶着状态,所有参与竞争的对手都不可能在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的时候,一种博弈性选择将对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是最好的一种选择,从而追求最大的边际效用。竞争中的合作将是管理艺术的另一主旋律。其四,网络组织成功运作的关键在于其治理机制能否保证合作各方不去利用它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而出现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在组织运行效率方面要求组织成员同步互动且有序高效协作。网络机制是一种区别于正式机制的非正式治理机制,社会机制从宏观、静态的角度定义合作行为,运作机制从微观、动态的角度调节合作过程,从而形成一个治理机制体系。关系、互动与协同是网络组织的治理逻辑,网络机制在网络组织治理逻辑的基础上发挥作用,从而保证了网络组织的有序运作与治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李维安2003)CFHC作为中国酒店业的先驱性企业组织,其治理模式和运行效率离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联盟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种方向性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并且也是先进的,这种探索有益于为中国酒店业行业素质的提升寻找到另外一条网络经济之路。我们在此有必要感谢当初组织的创立者,同时要感谢社会各界对CFHC的关爱。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更加广泛的网络上构建为顾客和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价值链体系。
对绍兴市酒店新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文献综述怎么写?答案如下:对绍兴市酒店新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文献综述按照你最真实的感受描述出来就可以了。
我这有 不是网上下载的
论文国外文献综述怎么写内容如下:
外文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而外文综述则是用汉语以外的语言来完成综述的写作。
1、首先根据你的论文主题想出5个关键词,依次输入谷歌学术搜索引擎(或者其他学校资源论文库)
2、在电脑里准备两个参考文献文件夹,一 个文件名写useful (有用),另一个文件名写maybe useful(可能有用)。
3、接下来浏览搜索到的文献的标题,看到和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题目就点进去, -目十行扫视文献,其中最主要看Abstract , Introduction和Conclusion三部分,也就是头和尾。
4、把扫视后觉得和自己的论文主题相关度高的,保存放进useful文件夹,如果看完觉得emmm(这个语气词是我导师给我讲的时候的原话,哈哈哈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概就是觉得有那么点关系,但又不舍得pass的文献,就放进maybe useful文件夹。
在全球化的经济大潮中,人力资源管理在酒店业的经营过程中越来越突显出重要的作用,相反的,酒店服务质量的提高也越来越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加强来体现,而激励机制的正确构建及合理实施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酒店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即它可以在服务于酒店日常管理的同时也为酒店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剖析开来的意思就是一套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能够为酒店经营者实现酒店的经营目标提供有效的帮助,并最大效率地开发和利用酒店的人力资源,提高酒店的经营管理效率和持续竞争能力,促进酒店快速健康的发展。为此,酒店不仅仅需要努力丰富自己人才储备,也需要不断地创新适用的激励措施。本文通过对激励机制的探讨,认为用人观念陈旧、人才聘用机制不合理、激励方式单一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酒店业的发展,并根据这些问题为酒店的管理能够步入更加稳健及良好的态势中去提出了相对应的一些建议。关键词:激励机制;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第1章 绪论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地加剧,这其中不仅存在各个企业之间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大的一方面是人才之间的竞争,酒店业尤其如此。想要在这场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酒店必须通过打造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来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以便可以在未来的管理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酒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它的顾客满意度很大程度上是靠员工的服务质量来体现的,而员工服务质量的高低离不开员工的工作素质、工作热情以及工作观念,所以,一套良好、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塑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主人翁意识,努力实现酒店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有机融合并趋于一致,从而从各方面提高酒店的绩效。首先,所谓激励,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为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而将激励引入到现代酒店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来,就是指酒店经营者通过为员工建立舒适的工作环境、科学的薪酬制度、合理的奖惩形式,与员工进行信息交流,引导、规范员工的行为,鼓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将员工的行为逐渐引向酒店的目标,使得员工和酒店都能从中受益的系统活动,即构建一套适合酒店运行和不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其次,一套好的激励机制必须遵从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顾名思义,物质激励是指酒店管理者运用物质的手段使员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一种方式。物质激励的方法有提高薪酬、加强员工福利、制定奖金计划、提供住房等。与此相对的,精神激励是指酒店管理者对员工进行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它是一种内在的激励方式。精神激励的方法有适当向员工授权、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肯定员工的工作绩效、实行公平公开的晋升制度、根据员工之间不同的特点为他们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等。再者,如果说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艺术,那激励机制就是它的灵魂。激励机制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满意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帮助酒店获得和留住能够促使其进一步发展的人才,稳健酒店的管理。而且,现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相对的,如何合理有效地构建激励机制一直是酒店行业不断并会持续探讨研究下去的课题,在这样的现实需求之下,我国酒店业更需要不断地探索总结适用的激励措施,使其更加科学完善,以便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第2章 激励机制在我国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激励机制是现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但能够对酒店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很好的引导和强化作用,而且有利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酒店经营目标的有机融合。简而言之,它直接关系到酒店员工的切身利益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进而就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热情及其对酒店的忠诚度,最终关系到酒店的管理能否有效地运行。因此,该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对我国酒店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即人才。酒店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虽然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开放时间比较早,但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酒店与酒店之间的竞争也是日趋激烈,这其中不仅存在着国内酒店之间的竞争,还进一步升级为国内酒店与国际酒店之间的竞争。而且,顾客对酒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一大批专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优秀人才来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所以,酒店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改善人力资源状况、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具有战略性意义。在酒店行业中,人才的流动一直是很频繁的,因为不单是酒店在选择员工,其实员工也在选择着酒店,所以就造成了酒店人才流失十分严重的现象。而拥有完善的激励机制的酒店就可以很好地减少由于人才流失给酒店带来的损失,它优厚的福利待遇也可以为自身招揽到更加优秀的人才,因为员工都明白自己的付出在此能够得到回报。激励机制作为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关系到酒店能否获得相对竞争优势,即能否在目前错综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酒店绩效。就世界范围来说,很多酒店都存在着相似的问题,那就是各部门的员工基本上都能按照所在部门的工作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然而在精神层面却表现得非常被动,缺乏积极主动性,对工作缺少旺盛的士气、高涨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使得酒店整体的氛围不够积极向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员工能够按照规定完成工作,但是从根本上已经违背了“有酒店所有,乐酒店所乐”的工作态度。而且,酒店业在所有的行业中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型行业,它所提供的产品,主要是通过酒店员工的个别劳动得以实现的,是一种无形服务。因此,员工的服务质量从一方面直接决定了酒店对客服务的优劣,而管理者又很难对员工提供的这种服务性劳动实施全程的监控,所以酒店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其服务质量的高低,而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则正好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为了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快乐服务”的工作氛围,酒店对员工实施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投注的热情多了,那酒店的绩效自然也就提高了。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员工内部的良性竞争,增强酒店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如今这个到处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人们的竞争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工作时不但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进取心,自我意识里更是有着属于自己的目标和期望,而在酒店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中也存在着这种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因为既然酒店内部有了激励,那么自然就有了竞争,而有了竞争之后,员工才会有斗志,才会给自己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督促感,这样便可以逐渐形成一种管理者希望看到的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同时员工也会想方设法地去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促进其自我的完善以及自身价值目标的实现,最终,整个酒店的整体素质就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一般来说,激励机制中的薪酬体系是以“各尽所能,多劳多得”为原则的,也就是说,酒店员工所获得的工作报酬的多少是与其给酒店带来的经济效益的高低以及员工个人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挂钩的,而这种在物质待遇方面加以区别的激励措施不但有利于形成酒店内部富有竞争性的工作环境,还能够对员工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和酒店向心力、凝聚力的增强起到推动的作用。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挖掘员工的潜力,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调查发现,在按时计酬的情况下,如果部门员工仅仅是想要保住饭碗,那么一般只需要发挥自身潜力的20%~30%即可;但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之下,员工的潜力却可以发挥到80%,甚至是90%,这其中60%左右的差距就是激励机制的作用所引起的,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个员工在得到充分的激励之后可能达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是其平常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的3至4倍,这点发现也被詹姆斯收录进其《行为管理》一书中。可见,员工潜力的发挥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酒店业更是如此。实践证明,如果酒店将激励机制运用得恰到好处,那它就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潜在的巨大能量,发挥其最佳的技术和才能,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达到实现酒店组织目标的作用。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促成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酒店经营目标的一致,并有效地约束员工的行为动机。在酒店员工的生存权利得到满足之后,他就会考虑自我发展的需要。他会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并且酒店能提供给自己更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本文将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应用到酒店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来,就得出这样一个观点:如果酒店员工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比如工作得到上司的肯定或职位得到晋升,而且他的主观意识中也认为个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大或者概率很高,那么他就会对自己接下来的行为有很充足的信心并激发出很强的工作力量,从而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但问题是,不同类型的员工在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态度和认知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他们的需要以及个人发展目标就不会完全一样,这就导致了员工追求的个人发展目标与酒店的经营管理目标之间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有可能会影响到酒店的生存和发展。这时,就体现出激励机制的作用了。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诱发员工的个体行为指向酒店经营目标,引导其价值观与酒店管理价值观的相一致,即在实现酒店经营管理目标的同时,实现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而且,它还能约束员工的行为动机,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酒店的建设与发展中去。第3章 我国酒店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出现的主要问题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对外资酒店管理经验的借鉴以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所进行的探索,我国酒店业如今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相比较过去而言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一些国际酒店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也并不能满足目前还在不断发展的酒店业的自身需要。究其原因,根本在于酒店管理者的理念、素质问题,他们没有把酒店员工当做一种重要的资源来看待,没有将激励机制充分地应用到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去,所以也就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就是: 酒店管理理念落后,惩罚过重且激励不足酒店行业的主要职能就是为顾客提供服务,它是一种劳动密集性的行业,员工在酒店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单单是服务的制造者,更是服务的载体,因此酒店管理者应该明白员工对于酒店的意义其实是远远大于酒店硬件设施的作用的。然而,就我国酒店业而言,虽然很早就与国外的同行接轨,但多数只是对于国外酒店硬件设施的有形引进,在接轨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直接的模仿,而不是深层次的借鉴,特别是在管理理念方面,酒店经营者的用人观念十分陈旧,缺乏正确的人才观,没有“人是酒店最宝贵的资源”的价值理念。他们只是把员工看作管理的对象,认为既然酒店付了工资,员工就应该好好干,而对员工激励的重视程度以及如何激励却认识不够,在精神激励方面更为缺乏。很多酒店为了防止自身的服务质量出现问题,会对员工进行非常严格的管理,不可否认这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酒店的服务质量得到保证,但是如果形成惩罚过重且激励不足的局面的话,就会严重影响到员工主动服务的意识,在我国的一些酒店里就时常出现这种现象。例如当员工遭到客人的投诉时,酒店对于这些有过失的员工的惩罚就会相当严厉,轻则扣薪,重则记过甚至开除,而且酒店对员工工作的规范要求以及惩罚规则很多,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员工产生抵触心理,刻意疏远与管理人员的关系并想方设法减少可能会被惩罚的机会,工作上尽量按照酒店的规章制度,以减少受到管理人员批评的次数,同时尽量避免与酒店客人直接接触,以减少被其因各种事由投诉的机会。如此一来,势必会影响到酒店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酒店缺乏专业知识强的系统性管理人才,人才聘用机制不合理客观地讲,我国酒店业与发达国家酒店业的差距,不仅表现在员工的服务质量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酒店管理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方面。在我国的现代酒店管理层中,从系统的酒店管理专业院校毕业的专业管理人才较少,很大一个比例的管理人员都是从酒店的基层员工做起,一步一步依靠着自己积累的经验被提拔而出的,所以就导致了他们的综合管理专业素质大都不是很高、现代酒店经营的管理知识不够丰富夯实。而且,他们对于现代科学管理工具与技术的使用方法不能够熟练掌握,加之外语的口语表达能力薄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酒店专业知识强的管理人才的匮乏。此外,许多酒店由于考虑到安全和成本方面的问题,过分依赖于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人才引进机制有失公平合理,酒店中很多重要的职位都是由家族成员来担任的。在选聘管理人员时首先考虑的是家族成员,然后才会进行内部选拔或外聘,这就容易造成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并在无意间形成一种排挤外来人才的心理以及行为。而且,由于这种不公正的企业文化,非家族成员与家族成员在酒店所享受到的待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们看不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前进方向,对于酒店缺乏相应的归属感、认同感,特别是在酒店规模逐渐扩大以后,此种不合理的家族式管理所造成的人力资源利用的低效以及人才的严重流失等问题将会更加地突出。 酒店在管理过程中重酒店利益而轻员工个人发展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以来关注的就是对整体的把握和分析,而对于个体的需要和诉求则显得不那么重视。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我国的传统文化主张的是先有大家再有小家,强调的是个体存在于集体之间,即当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体利益应服从于集体利益。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集体主义的思想,更加深入到了我国的各行各业,组织和集体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但个体的需求仍然被严重忽视,这个问题也普遍存在于酒店对员工的激励中。在利益机制方面,酒店更多地是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为酒店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的利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我国酒店业的经营者关注是往往是如何增加酒店的业绩以及提高酒店的营业收入,他们重视的是酒店的发展
在全球化的经济大潮中,人力资源管理在酒店业的经营过程中越来越突显出重要的作用,相反的,酒店服务质量的提高也越来越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加强来体现,而激励机制的正确构建及合理实施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酒店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即它可以在服务于酒店日常管理的同时也为酒店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剖析开来的意思就是一套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能够为酒店经营者实现酒店的经营目标提供有效的帮助,并最大效率地开发和利用酒店的人力资源,提高酒店的经营管理效率和持续竞争能力,促进酒店快速健康的发展。为此,酒店不仅仅需要努力丰富自己人才储备,也需要不断地创新适用的激励措施。本文通过对激励机制的探讨,认为用人观念陈旧、人才聘用机制不合理、激励方式单一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酒店业的发展,并根据这些问题为酒店的管理能够步入更加稳健及良好的态势中去提出了相对应的一些建议。关键词:激励机制;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第1章 绪论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地加剧,这其中不仅存在各个企业之间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大的一方面是人才之间的竞争,酒店业尤其如此。想要在这场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酒店必须通过打造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来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以便可以在未来的管理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酒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它的顾客满意度很大程度上是靠员工的服务质量来体现的,而员工服务质量的高低离不开员工的工作素质、工作热情以及工作观念,所以,一套良好、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塑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主人翁意识,努力实现酒店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有机融合并趋于一致,从而从各方面提高酒店的绩效。首先,所谓激励,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为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而将激励引入到现代酒店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来,就是指酒店经营者通过为员工建立舒适的工作环境、科学的薪酬制度、合理的奖惩形式,与员工进行信息交流,引导、规范员工的行为,鼓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将员工的行为逐渐引向酒店的目标,使得员工和酒店都能从中受益的系统活动,即构建一套适合酒店运行和不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其次,一套好的激励机制必须遵从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顾名思义,物质激励是指酒店管理者运用物质的手段使员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一种方式。物质激励的方法有提高薪酬、加强员工福利、制定奖金计划、提供住房等。与此相对的,精神激励是指酒店管理者对员工进行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它是一种内在的激励方式。精神激励的方法有适当向员工授权、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肯定员工的工作绩效、实行公平公开的晋升制度、根据员工之间不同的特点为他们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等。再者,如果说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艺术,那激励机制就是它的灵魂。激励机制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满意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帮助酒店获得和留住能够促使其进一步发展的人才,稳健酒店的管理。而且,现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相对的,如何合理有效地构建激励机制一直是酒店行业不断并会持续探讨研究下去的课题,在这样的现实需求之下,我国酒店业更需要不断地探索总结适用的激励措施,使其更加科学完善,以便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第2章 激励机制在我国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激励机制是现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但能够对酒店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很好的引导和强化作用,而且有利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酒店经营目标的有机融合。简而言之,它直接关系到酒店员工的切身利益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进而就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热情及其对酒店的忠诚度,最终关系到酒店的管理能否有效地运行。因此,该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对我国酒店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即人才。酒店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虽然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开放时间比较早,但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酒店与酒店之间的竞争也是日趋激烈,这其中不仅存在着国内酒店之间的竞争,还进一步升级为国内酒店与国际酒店之间的竞争。而且,顾客对酒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一大批专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优秀人才来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所以,酒店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改善人力资源状况、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具有战略性意义。在酒店行业中,人才的流动一直是很频繁的,因为不单是酒店在选择员工,其实员工也在选择着酒店,所以就造成了酒店人才流失十分严重的现象。而拥有完善的激励机制的酒店就可以很好地减少由于人才流失给酒店带来的损失,它优厚的福利待遇也可以为自身招揽到更加优秀的人才,因为员工都明白自己的付出在此能够得到回报。激励机制作为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关系到酒店能否获得相对竞争优势,即能否在目前错综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酒店绩效。就世界范围来说,很多酒店都存在着相似的问题,那就是各部门的员工基本上都能按照所在部门的工作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然而在精神层面却表现得非常被动,缺乏积极主动性,对工作缺少旺盛的士气、高涨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使得酒店整体的氛围不够积极向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员工能够按照规定完成工作,但是从根本上已经违背了“有酒店所有,乐酒店所乐”的工作态度。而且,酒店业在所有的行业中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型行业,它所提供的产品,主要是通过酒店员工的个别劳动得以实现的,是一种无形服务。因此,员工的服务质量从一方面直接决定了酒店对客服务的优劣,而管理者又很难对员工提供的这种服务性劳动实施全程的监控,所以酒店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其服务质量的高低,而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则正好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为了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快乐服务”的工作氛围,酒店对员工实施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投注的热情多了,那酒店的绩效自然也就提高了。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员工内部的良性竞争,增强酒店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如今这个到处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人们的竞争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工作时不但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进取心,自我意识里更是有着属于自己的目标和期望,而在酒店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中也存在着这种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因为既然酒店内部有了激励,那么自然就有了竞争,而有了竞争之后,员工才会有斗志,才会给自己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督促感,这样便可以逐渐形成一种管理者希望看到的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同时员工也会想方设法地去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促进其自我的完善以及自身价值目标的实现,最终,整个酒店的整体素质就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一般来说,激励机制中的薪酬体系是以“各尽所能,多劳多得”为原则的,也就是说,酒店员工所获得的工作报酬的多少是与其给酒店带来的经济效益的高低以及员工个人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挂钩的,而这种在物质待遇方面加以区别的激励措施不但有利于形成酒店内部富有竞争性的工作环境,还能够对员工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和酒店向心力、凝聚力的增强起到推动的作用。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挖掘员工的潜力,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调查发现,在按时计酬的情况下,如果部门员工仅仅是想要保住饭碗,那么一般只需要发挥自身潜力的20%~30%即可;但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之下,员工的潜力却可以发挥到80%,甚至是90%,这其中60%左右的差距就是激励机制的作用所引起的,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个员工在得到充分的激励之后可能达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是其平常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的3至4倍,这点发现也被詹姆斯收录进其《行为管理》一书中。可见,员工潜力的发挥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酒店业更是如此。实践证明,如果酒店将激励机制运用得恰到好处,那它就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潜在的巨大能量,发挥其最佳的技术和才能,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达到实现酒店组织目标的作用。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促成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酒店经营目标的一致,并有效地约束员工的行为动机。在酒店员工的生存权利得到满足之后,他就会考虑自我发展的需要。他会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并且酒店能提供给自己更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本文将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应用到酒店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来,就得出这样一个观点:如果酒店员工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比如工作得到上司的肯定或职位得到晋升,而且他的主观意识中也认为个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大或者概率很高,那么他就会对自己接下来的行为有很充足的信心并激发出很强的工作力量,从而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但问题是,不同类型的员工在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态度和认知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他们的需要以及个人发展目标就不会完全一样,这就导致了员工追求的个人发展目标与酒店的经营管理目标之间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有可能会影响到酒店的生存和发展。这时,就体现出激励机制的作用了。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诱发员工的个体行为指向酒店经营目标,引导其价值观与酒店管理价值观的相一致,即在实现酒店经营管理目标的同时,实现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而且,它还能约束员工的行为动机,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酒店的建设与发展中去。第3章 我国酒店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出现的主要问题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对外资酒店管理经验的借鉴以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所进行的探索,我国酒店业如今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相比较过去而言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一些国际酒店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也并不能满足目前还在不断发展的酒店业的自身需要。究其原因,根本在于酒店管理者的理念、素质问题,他们没有把酒店员工当做一种重要的资源来看待,没有将激励机制充分地应用到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去,所以也就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就是: 酒店管理理念落后,惩罚过重且激励不足酒店行业的主要职能就是为顾客提供服务,它是一种劳动密集性的行业,员工在酒店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单单是服务的制造者,更是服务的载体,因此酒店管理者应该明白员工对于酒店的意义其实是远远大于酒店硬件设施的作用的。然而,就我国酒店业而言,虽然很早就与国外的同行接轨,但多数只是对于国外酒店硬件设施的有形引进,在接轨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直接的模仿,而不是深层次的借鉴,特别是在管理理念方面,酒店经营者的用人观念十分陈旧,缺乏正确的人才观,没有“人是酒店最宝贵的资源”的价值理念。他们只是把员工看作管理的对象,认为既然酒店付了工资,员工就应该好好干,而对员工激励的重视程度以及如何激励却认识不够,在精神激励方面更为缺乏。很多酒店为了防止自身的服务质量出现问题,会对员工进行非常严格的管理,不可否认这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酒店的服务质量得到保证,但是如果形成惩罚过重且激励不足的局面的话,就会严重影响到员工主动服务的意识,在我国的一些酒店里就时常出现这种现象。例如当员工遭到客人的投诉时,酒店对于这些有过失的员工的惩罚就会相当严厉,轻则扣薪,重则记过甚至开除,而且酒店对员工工作的规范要求以及惩罚规则很多,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员工产生抵触心理,刻意疏远与管理人员的关系并想方设法减少可能会被惩罚的机会,工作上尽量按照酒店的规章制度,以减少受到管理人员批评的次数,同时尽量避免与酒店客人直接接触,以减少被其因各种事由投诉的机会。如此一来,势必会影响到酒店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酒店缺乏专业知识强的系统性管理人才,人才聘用机制不合理客观地讲,我国酒店业与发达国家酒店业的差距,不仅表现在员工的服务质量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酒店管理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方面。在我国的现代酒店管理层中,从系统的酒店管理专业院校毕业的专业管理人才较少,很大一个比例的管理人员都是从酒店的基层员工做起,一步一步依靠着自己积累的经验被提拔而出的,所以就导致了他们的综合管理专业素质大都不是很高、现代酒店经营的管理知识不够丰富夯实。而且,他们对于现代科学管理工具与技术的使用方法不能够熟练掌握,加之外语的口语表达能力薄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酒店专业知识强的管理人才的匮乏。此外,许多酒店由于考虑到安全和成本方面的问题,过分依赖于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人才引进机制有失公平合理,酒店中很多重要的职位都是由家族成员来担任的。在选聘管理人员时首先考虑的是家族成员,然后才会进行内部选拔或外聘,这就容易造成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并在无意间形成一种排挤外来人才的心理以及行为。而且,由于这种不公正的企业文化,非家族成员与家族成员在酒店所享受到的待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们看不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前进方向,对于酒店缺乏相应的归属感、认同感,特别是在酒店规模逐渐扩大以后,此种不合理的家族式管理所造成的人力资源利用的低效以及人才的严重流失等问题将会更加地突出。 酒店在管理过程中重酒店利益而轻员工个人发展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以来关注的就是对整体的把握和分析,而对于个体的需要和诉求则显得不那么重视。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我国的传统文化主张的是先有大家再有小家,强调的是个体存在于集体之间,即当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体利益应服从于集体利益。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集体主义的思想,更加深入到了我国的各行各业,组织和集体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但个体的需求仍然被严重忽视,这个问题也普遍存在于酒店对员工的激励中。在利益机制方面,酒店更多地是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为酒店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的利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我国酒店业的经营者关注是往往是如何增加酒店的业绩以及提高酒店的营业收入,他们重视的是酒店的发展
对绍兴市酒店新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文献综述怎么写?答案如下:对绍兴市酒店新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文献综述按照你最真实的感受描述出来就可以了。
近年来随着中国名酒店组织(China Famous Hotels Corporation )(以下简称CFHC)的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延展以及网络经济在全球的风行,学界和业界开始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态加以关注和研究。CFHC既不是一般意义上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集团,也不是以保护行业利益为宗旨的行业社团组织,我们无法用传统的企业组织形态对其进行定义,但它的战略联盟特性却具有典型的现代网络组织的价值取向。本文尝试着用当代管理学理论中关于网络组织和价值链的原理来诠释中国名酒店组织存在的价值基础和发展方向,同时也希望在理论上对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一些澄清。一、 网络组织存在的形式与意义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在自身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也在全面的改变着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不仅如此,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货物与资源流通方式的改变。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方式上更加贴近顾客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为了更加有效的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与顾客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组织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网络组织就是典型的现代企业的一种新型形态。它的存在基础可能是资本的,也可能是市场的或信息的或技术的或原料的等等。网络组织的存在形式各式各样,这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资源特征和发展战略要求而形成的选择。不管企业或个人是否准备好了接受这样一种现实:我们的社会正全面进入一种网络社会,企业组织都在自觉不自觉的构建或选择自己的网络组织。这样的企业组织用新的生产方式为社会带来了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网络经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核心、以顾客现实和潜在需求为导向,采用最直接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服务。托马斯.彼得斯在对众多优秀企业考察后得出结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石就是贴近顾客,满足他们的需求,并进一步预测其未来所需。 在网络经济的驱动下,传统经济行为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网络已成为实现企业价值的重要载体。综观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网络组织在市场经济中曾经扮演过的角色也许还历历在目。被打上了垄断烙印的如下企业组织联盟其实也是网络组织的不同表现形态。用现代经济的视角加以审视,其实垄断并不是这些企业组织的全部本性。为了更好的理解网络组织发展的历史脉络,这里有必要把历史上出现过的主要网络组织的特性作一简单陈述。托拉斯(TRUST),生产同类产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从生产到销售全面合并组成的企业组织形态。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在法律上和产销上都失去独立性。卡特尔(CARTEL),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定市场、规定产量、确定价格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达成协定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联合。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销售财务和法律上都保持独立,但违背协议则受到罚款、撤销享受专利等处罚。辛迪加(SYNDICAT)同一生产部门的垄断资本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康采恩(KONZERN),分属不同部门的垄断资本企业,以实力最雄厚的企业为核心结成的垄断联合。如上有些过时的企业网络组织形态由于受到时代条件甚至法规的约束而淡出历史舞台,但网络组织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而是以新的形态渗透到生产、消费和流通的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二战以后,混合型的企业联合体应运而生。各类企业集团、跨国公司、企业联盟、连锁经营、企业外包等网络组织以其迅猛之势深刻而全面的改变着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耐克公司不再自己去生产球衣球鞋,而是制定标准后将自己的商誉贴在指定的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上,由此而获取丰厚的利润;差不多遍及世界每个角落的麦当劳以其统一独特的形象深入人心,也许进入麦当劳餐厅的消费者并不知道经营麦当劳餐厅的并不是美国人;从事酒店专业的人士肯定都知道国际连锁酒店的存在但并不一定深究过国际连锁酒店集团存在的原因和运作的方式。作为消费者来说无论我们知道还是不知道网络组织的性质,这些组织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可是那么的具体和普遍;但作为企业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来说,如果我们还对网络组织不了解或没有拥抱企业网络组织的冲动,那我们很难用自身有限的资源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同时我们也不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网络组织存在的基本意义在于将个体的企业资源通过借用外部资源的力量而获取更大的效用。管理理论的演进其实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有密切的关联性。因此每个管理学学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形态进行探究。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组织理论对组织内部的分工与活动进行了详尽论述。以后的系统学派、权变学派、组织再造等理论体系都涉及到了组织的革新。不同形态的网络的组织有不同的治理结构,但有一点是区别于传统经济组织的就是网络组织的运作模式以信任为基础而不是契约。迈克尔。穆恩在《火炬品牌---网络经济时代的品牌铸造》一书中断言:信用网络将成为网络经济领域一个崭新时代的组织原则。 网络组织的特性决定了其治理结构和运行模式与其它经济组织的不同。其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都超越了传统管理学理论,无论是在组织结构上还是在具体的业务流程和利益共享的方式上都迥然不同。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中关于产权理论、交易成本、委托代理等企业理论也就不能简单的套用来注解网络型组织。网络组织超越企业边界的革命对传统的关于企业与市场存在泾渭分明的边界的理论提出了挑战。二、 价值链是网络组织存在的基础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对价值链(VALUE CHAIN)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但他所论述的价值链是基于单个企业在利用自身资源获取竞争优势时每个环节所应该产生的价值,从设计、生产、营销到流通等各个环节。波特认为,一定水平的价值链是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经济效益。 无论企业的竞争战略是成本优势(overall cost leadership)、标歧离异(differentiation)还是目标集聚(objective focus) 都应与价值链有对应关系。下图清楚的表明了价值链的构成:波特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原理:单个的企业需要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价值从而形成价值链,任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必须在价值链的某个环节或几个环节优于产业中的其它企业。但他在区分企业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时忽略了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的差异特性,因为在服务业中,企业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紧密联系,在有的企业甚至被波特认定是辅助活动的因素可能转化为企业的基本活动或者说决定性的活动。如在酒店业中,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独立企业如此,网络组织的生命力更在于由各个价值节点编织成的价值网络。约翰逊(Johnson)和劳伦斯(Lawrence)(1988)关于“增殖伙伴关系”(value adding partners)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战略联盟增值链关系(value adding chain),即个体企业通过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获取一种竞争优势,每个企业完成价值增殖系列链条上的一部分从而形成相互迭加的增殖活动。无论是以资本为基础的还是以市场、信息、技术、原料为基础的企业网络组织都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既是网络组织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构成特定网络组织的竞争战略。多数网络组织存在的诱因是为了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因而如何设计网络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便是网络组织治理的主要功能。如果将企业的竞争力来源分为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外部联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外部来源之一。随着技术革命和市场的全球化,科斯(Coase)时代关于企业“内部化”或“市场替代”正在向“外部化”或联盟化方向转变。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这种趋势得到了强化。三、 CFHC的网络组织特征战略联盟型组织分为纵向联盟和横向联盟。纵向联盟主要是指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根据产业分工建立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纵向战略联盟的优势在于集中资源专业化;降低管理成本;创造激励机制;组织结构的灵活性等。 而横向联盟是同部类的企业跨空间的资源共享,主要表现为市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机制。战略联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之间存在着资源的相互依赖性和经济活动的多元化,这些价值活动在联盟中能得到新的组合和延伸,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联盟中可以相互学习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更有学者认为企业网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企业实现相互学习的知识联盟。通过这种网络,组织成员之间实现知识共享,企业能够获得其他成员的知识和技能。相互之间核心能力和知识的互补,使得企业网络组织变得更富有竞争力。(李维安2003)成立于1991年的CFHC的立意是典型的横向战略联盟型网络组织。它是国有酒店(或国有控股酒店)之间在信任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战略联盟合作平台。加入组织的个体酒店仍然享有独立的经营地位,在根据酒店业的竞争特性设计组织架构时,考虑到企业间只有合作的无限空间而没有相互竞争性,所以每个城市只选择一家酒店作为其组织成员。从CFHC组织章程中对组织宗旨的界定可以看出其合作的基础和价值取向。1、中国名酒店组织是由中国主要城市的著名高星级酒店及著名相关旅游企业组成的利益共同体。2、中国名酒店组织坚持:“塑造品牌,资源共享,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宗旨,在各成员单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集中资源优势,追求组织整体利益和成员个体利益。3、中国名酒店组织以市场为导向,并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和发展。如果用波特关于产业竞争模型来考察CFHC的发展历程,我们便可清楚的理解选择目前的战略定位的必然性。CFHC 的成立与发展都是和中国酒店业的宏观与微观环境的演变紧密相联的。当1991年CFHC的创立者怀着一种朴素的思想构建其组织雏形时,中国酒店业市场基本上是卖方市场。尽管国际酒店集团已经开始进入中国,但由于供求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联盟的宗旨并不完全是为了竞争,而更多的是在对国外酒店集团的简单模仿时获得一种信息交流的需要。随着中国旅游产业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发生巨变,供求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酒店的客房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客源的增长速度,所以中国旅游业出现一种宏观报喜,微观报忧的局面。1979年至2000年间中国旅游饭店数和客房数增长了五六十倍。从1979年到2000年饭店总量从150座旅游饭店,万间客房到2000年达到10481座旅游饭店,万间客房的规模。 从1995年到2000年中国旅游饭店增加了23%,但与此同时,客房出租率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1998年中国旅游饭店年均出租率只有。几年间中国酒业出现了行业亏损的局面。不仅如此,潜在的酒店进入者还在不断增加。房地产商认为酒店业是地产业安全的避风港,在政府宏观调控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一座又一座的写字楼转化为了酒店;政府部门要么为了突出政绩要么为自己寻找一方乐土也在追求着一种时髦,政治化的酒店以商业化的面孔出现在市场;国有企业将酒店业作为自己的权利延伸而诞生的酒店成了其他产业的衍生物;国际酒店集团在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的诱使下,也大举进入。 中国酒店业真正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动荡复杂的市场环境。CFHC成员酒店所在的主要城市的酒店业市场竞争格局更是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再从消费者角度加以考虑,随着市场供给的大量增加和消费者日趋成熟,对酒店业的选择也更为理性。价格因素和酒店条件同时成为选择的依据。由于作为服务业的酒店产品可替代性较强,因而在顾客对酒店摇摆不定的选择过程中,价格战争在所难免。在最艰难的时代,最能与酒店业同舟共济的可能算是供应商了,不断下降的酒店用品和原料价格以及延期支付的条件使酒店业度过了较为艰难时代。当然供应商同样的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在做出痛苦的抉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CFHC不得不调整自身的战略定位,在2001年的太原会议上重新确立了组织的宗旨和组织架构,把组织由原来的联谊型转变为直接指向市场的新型网络组织,并从四个方面来构建组织的战略基础。1、市场:为了发挥组织的整体资源优势,提升个体酒店的竞争力,组织决定成立营销专业委员会并在北京成立CFHC定房中心以期为成员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2003年还在香港注册“中国名酒店组织(香港)酒店管理公司”为以后CFHC的更进一步市场化运作做法律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而且该公司在香港的注册表明了组织实现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决心与理想。2、信息:为了加强组织成员之间以及组织与市场间的信息传递,CFHC 建立了国际互连网站,并通过秘书处、网站和其它方式来完成信息的充分利用。组织成员间信息的交流对于及时的把握行业竞争态势并寻找到适当的市场定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技术:为了提高组织成员间的整体管理水平,组织成立了八个专业委员会来交流和督导酒店的管理技术的提高,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CFHC的运行机制更加专业化和多元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将组织的整体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4、管理者需求:为了使CFHC成员酒店的管理者能够了解不同特色的酒店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共同培养一种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把握市场的本领,建立一个在组织框架内外的双边和多边的交流机制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国有酒店业的经营者来说如何将酒店从完成政治目标的经济组织转化为完成经济目标的企业组织是组织沿着正确的组织目标前行的保证。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团对学习(Team Learning)、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中的每项要素都是对现代管理者和每个企业组织的一种挑战。组织智力资源的聚集有利于降低组织学习成本。通过观念和技术两个层面上的进步可以使组织成员中管理水平较低的组织成员通过捷径完成其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在这四个战略支柱的基础上,CFHC已经发展成在中国具有广泛代表意义,覆盖包括港、澳、台的主要城市并在饭店业界有影响力的酒店联盟组织,目前CFHC成员已经超过50家。如果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其网络形态,我们会发现每个具有价值创造力的网络节点把个体酒店编织成了一个利益共享的网络组织。当然这个组织也是一个开放性的组织,除了组织内部的网络优势外,组织还计划与其它国内外的企业组织或社会组织建立外部性的战略联盟,如与航空公司的联盟、与国内外酒店组织的联盟、与国内外酒店管理学院或培训机构的联盟以及其它旅游组织的联盟等以便使组织的资源边界得到延展。由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以及八个委员会构成的CFHC组织运行机制正在探索中逐步完善。CFHC 的联盟型组织形态,既没有产权的纽带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委托代理治理机制。组织的存在和运行都是在一种信任和相互需要的条件下进行的。象这样的战略联盟组织如果没有信任的基础,其治理成本将是非常高昂的。而治理成本的高昂会将这样一个本身非盈利的运行机制引入死胡同。目前CFHC的治理结构也是基于网络组织的特性而设计的。在战略性联盟组织中,信息不可能完全对称,因为追求信息的完全对称带来的相对成本过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模型中,最优的经济效果可以通过将决策权配置给能对合作成功产生最大边际效果的代理人来实现。分散的所有权需要有分散的决策权来减轻源自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代理问题。由于专业化导致知识的分裂,网络组织的财产所有权分散到各个合作伙伴之间,而不象传统公司那样集中于一个企业之内。因此,客观上要求决策权必须相应分散,是分散基础上的群体决策和分布式的决策协调。(李维安,孙国强 2003)目前CFHC 采取的专业委员会制度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课题。所以专业委员会运作的效率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组织的效果。四、 CFHC的网络价值链企业战略联盟是为适应产品的空间分化和市场空间价值链一体化而形成的,并且成为两者有效对接的纽带。 CFHC通过网络的价值连接把产品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扩展,从而打破了独立酒店产品的独立性,这对作为以服务为主要产品的酒店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在一个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时代,独立酒店的地区性产品很难满足流动的顾客对产品连贯性的需求,因而,如何使产品的连贯性给消费者塑造消费信心是网络组织的重要使命。产品的内涵和外延的丰富的直接效果就是市场空间的无限扩展,市场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企业能否利用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为顾客服务中去。管理理论大师鲁克(Peter F.Drucker)认为企业是创造顾客的组织。企业的存在不仅仅是满足顾客现实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创造需求。创造需求的过程就是创造市场的过程。品牌创造是连接CFHC和顾客的商业文化纽带,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可以从购买者的动机加以考察:品牌通过帮助消费者简化选择过程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和实现更快的交易速度;品牌所代表的质量保证和更多的产品选择使消费者降低风险;品牌可以帮助消费者展现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同时表现个人的人身追求。 CFHC的品牌效应既赐予消费者以价值同时也为个体酒店的企业价值提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CFHC的网络化建设和价值链的建设是一体化进行的,即是说在构建战略联盟的同时,CFHC就把建立价值链的目标定位在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的建设同步进行。实际上这两类价值链的功能是互补的。内部价值链是指组织成员通过四个基本价值联接而形成一个 “价值场”,这个“价值场”所形成的组织张力构成了CFHC 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个价值链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该是市场,或者说消费者。首先消费者认知到CFHC的品牌形象和它所蕴涵的价值,然后做出选择到组织成员酒店消费的决定;顾客的消费过程由于受到CFHC内部价值链的加工得到独特的高质量系统化服务,顾客的价值得以实现,顾客价值实现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支付的意愿和重复消费的意愿;顾客价值的实现的过程也是个体酒店价值实现的过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酒店的价值和顾客的价值是一致的;酒店价值的实现意味着组织的整体价值通过顾客的消费过程而自然的转移到了个体酒店,个体酒店对组织的归依就是组织的最高价值;价值链再进入下一个循环,组织将价值再转移到顾客,从而完成了一个网络组织价值链的循环周期。在这个循环中,CFHC起到了顾客价值加工器或价值放大器的作用,即使说,顾客的价值通过CFHC 的系统化和高质量的服务程序加工而得到实现和升值。作为网络组织与市场对接的价值也就得以实现。这里需要对在这个价值链上所形成的价值进行甄别,作为企业来说,其价值既表现为现实的经济价值,也表现为潜在的经济价值;作为顾客来说既表现为物有所值的消费经历,也表现为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组织来说,其价值既表现为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对社会的贡献,同时又表现为组织形象的升华和组织生命力的增强。CFHC作为联盟型的网络组织与国际酒店集团比较其价值链的基本结构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其内部价值链的丰富性和组织结构紧密性的差异,所以在价值链的内涵方面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从国际酒店集团价值链的结构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价值加工器比其它联盟型酒店组织的增值能力要强。无论是CFHC 或者是国际酒店集团,其网络价值链运行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国际酒店集团作为网络性组织的资源基础优势的存在,其对顾客价值的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加工能力明显的强于非集团型网络组织,结果是给顾客带来的增值效益的比较优势。其另外一个优势表现为组织运行效率远远高于非集团型网络组织。但是国际酒店集团运行的劣势也是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国际酒店集团不可能完全取代特许经营或中国名酒店组织这样的网络型组织的基本原因。由于集团化运行的成本相对于CFHC这样的网络组织要高,高成本必然最终要转移给消费者,作为可替代性较强的酒店产品来说,价格无疑是选择的重要尺度之一;酒店业的标准化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可能与特色化和个性化产生对立效应,而在一个消费日趋个性化的时代,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关注是必要的,而像CFHC这样保持个体酒店经营特色的网络组织可以较好的解决顾客差异化需求。战略联盟价值链在结构上和重心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或行业竞争方式的变革有可能改变原来价值链的许多东西,联盟组织既要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获取先机,同时又要有目标、有重点的突破。五、 结论:作为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如果还企图把自己控制的企业封闭起来孤芳自赏,那这个企业就是在自绝于市场,也终将被市场所抛弃。由于支撑现代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正如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预言的那样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企业的存在是为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如果我们提供的产品落后于人们的价值需求,那么这个企业从本质上说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现代企业如果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它必定要建立自己的网络或者利用别人的网络资源。其二,如果没有社会的资源对企业的支持,这个企业就不能算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如何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是现代管理的一种境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可利用资源也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建立无限的网络架构从而让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延伸是当代管理艺术的表现形式。其三,在一个非垄断的竞争性行业里,我们是无法回避竞争的,特别是象酒店业这样的可替代性极强的产业,竞争是全方位的,管理文化的竞争、管理模式的竞争、管理人才的竞争、市场的竞争等等几乎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但当竞争进入一种胶着状态,所有参与竞争的对手都不可能在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的时候,一种博弈性选择将对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是最好的一种选择,从而追求最大的边际效用。竞争中的合作将是管理艺术的另一主旋律。其四,网络组织成功运作的关键在于其治理机制能否保证合作各方不去利用它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而出现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在组织运行效率方面要求组织成员同步互动且有序高效协作。网络机制是一种区别于正式机制的非正式治理机制,社会机制从宏观、静态的角度定义合作行为,运作机制从微观、动态的角度调节合作过程,从而形成一个治理机制体系。关系、互动与协同是网络组织的治理逻辑,网络机制在网络组织治理逻辑的基础上发挥作用,从而保证了网络组织的有序运作与治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李维安2003)CFHC作为中国酒店业的先驱性企业组织,其治理模式和运行效率离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联盟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种方向性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并且也是先进的,这种探索有益于为中国酒店业行业素质的提升寻找到另外一条网络经济之路。我们在此有必要感谢当初组织的创立者,同时要感谢社会各界对CFHC的关爱。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更加广泛的网络上构建为顾客和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价值链体系。
餐厅的总体布局是通过交通空间、使用空间、工作空间等要素的完美组织所共同创造的一个整体。这是可以参考一下文献的,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一
浅谈餐饮空间的主题性设计
在餐饮空间的设计过程中,根据各个不同对象的设计需求, 为它们找到不同的文化主题。以设计主题和经营定位来区别设计对象的不同特色。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二
酒店设计的文献综述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迅猛 的发展国内国际消费市场日益成熟壮大中国酒店设计的发展不仅要跟紧国际发展潮流更要 敢为天下先超前发展后来居上。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三
餐饮业论文
对科学推进餐饮业发展的思考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四
我国餐饮业服务营销探析
四、基于企业需求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基本思路...(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 1] ...本文以海底捞为例,对我国餐饮业服务营销进行分析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五
餐厅
餐厅_设计/艺术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一)VI 设计发展重要性设计初期,最应该...还有许多学生来图书馆不再是简单的查找参考文献、有用的资料、借阅图书的这一.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六
日本料理书籍参考
还设计了“点菜技巧”和“美食门槛”两个小贴士栏目...变化的餐饮与文化 三 和食与日本文化论 四 日本的...参考文献 专栏 寿司 天麸罗 日式烤肉 关东地方
餐厅设计主要参考文献七
毕业论文 餐厅VI设计
毕业论文 餐厅VI设计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九九餐厅 VI...12参考文献………12 摘要 湖北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VI 设计...
童鞋你好!这个估计需要自己搜索了!网上基本很难找到免费给你服务的!我在这里给你点搜索国际上常用的外文数据库:----------------------------------------------------------❶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❷Elsevier SDOL数据库 IEEE/IEE(IEL)❸EBSCOhost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❹ACM美国计算机学会 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❺Springer电子期刊 WorldSciNet电子期刊全文库❻Nature周刊 NetLibrary电子图书❼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谷歌学术搜索!❽国道外文专题数据库 CALIS西文期刊目次数据库❾推荐使用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中文翻译得自己做了,实在不成就谷歌翻译。弄完之后,自己阅读几遍弄顺了就成啦!学校以及老师都不会看这个东西的!外文翻译不是论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很容易过去的!祝你好运!
德国汉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校Unser bilingualer Schwerpunkt:International Hotel Management (IHM)Ihre Vorbereitung auf Führungstätigkeit in internationalen HotelsMöchten Sie in der internationalen Hotellerie arbeiten? Gleich ob im Ausland oder innerhalb Deutschlands: für solche Aufgaben ist es unverzichtbar, dass Sie gut Englisch sprechen, damit Sie in internationalen Führungsteams mitreden und mitgestalten können. Außerdem ist es wichtig, dass Sie Unterschiede im Verhalten, in Maßnahmen und Aktivitäten kennen, die auf unterschiedlichen kulturellen und wirtschaftlichen Hintergründen das wollen wir mit Ihnen schaffen! Und zwar so:Voraussetzungen und Unterstufe:Sie sollten schon gute bis sehr gute Englischkenntnisse mitbringen und müssen in der Unterstufe den Advanced English Course und möglichst auch den de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Course belegt haben. Letzterer ist empfehlenswert, weil Sie damit schon mal ausprobieren können, ob es Ihnen liegt, in Englisch an Themen des Gastgewerbemanagements zu über hinaus ist es von Vorteil, wenn Sie schon Auslandserfahrung gesammelt Oberstufe entscheiden Sie sich für IHM als Schwerpunkt. Das bedeutet für Sie folgendes:Die Lehrgänge in Betriebsorganisation, VWL, Controlling und Unternehmensführung laufen parallel zu den anderen Schwerpunkten (Zentralfächer). Statt Personalwirtschaft können Si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englischer Sprache in englischer Sprache ist der Schwerpunkt selbst gestaltet. Hier werden Sie sich in Einzel- und Teamarbeit sowohl handlungsorientiert als auch akademisch mit einer Vielzahl von Hotelmanagementthemen befassen. Aus der Fülle möglicher Handlungsfelder, deren Art der Behandlung mit dem Kurs vereinbart wird (gemeinsam im Unterricht, individuell als Facharbeit, als Projekt usw.) möchten wir Ihnen beispielhaft folgende nennen:•Quality Management•Front Office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Hospitality Sales•Leadership in Hospitality•F&B Management•Project Management•Rooms Division ManagementFür den Wahlpflichtunterricht empfehlen wir Ihnen, die zweite Fremdsprache der Unterstufe mit 2 Wochenstunden weiterzuführen. Ansonsten haben Sie natürlich die Möglichkeit hier Ihren Neigungen und Bedürfnissen entsprechend Kurse aus der Vielzahl der Angebote zu Sie Fragen? Schicken Sie mir eine Mail*, ich will versuchen, Ihnen zu antworten!Übrigens, wir sind stolz darauf, im Jahr 2005 das Europäische Sprachensiegel verliehen bekommen zu haben, als Anerkennung für zukunftsweisenden bilingualen Benkert und Jens Hatje* die e-mail Adresse ist hatje und dann die Domain @ße 422087 HamburgTel.: +49-40-42859-3429Fax +49-40-42859-3128
《 Structure and style in use cases for user interface design》《 How hotel attributes deliver the promised benefits》《The evaluation of a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process for a hotel 》《Developing case-based reasoning for structural design》《Sensitivity of building loss estimates to major uncertain variables》下载地址,已发送到消息。 pdf版,作者、年份等都很清楚了。不赘述了
近年来随着中国名酒店组织(China Famous Hotels Corporation )(以下简称CFHC)的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延展以及网络经济在全球的风行,学界和业界开始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态加以关注和研究。CFHC既不是一般意义上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集团,也不是以保护行业利益为宗旨的行业社团组织,我们无法用传统的企业组织形态对其进行定义,但它的战略联盟特性却具有典型的现代网络组织的价值取向。本文尝试着用当代管理学理论中关于网络组织和价值链的原理来诠释中国名酒店组织存在的价值基础和发展方向,同时也希望在理论上对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一些澄清。一、 网络组织存在的形式与意义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在自身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也在全面的改变着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不仅如此,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货物与资源流通方式的改变。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方式上更加贴近顾客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为了更加有效的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与顾客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组织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网络组织就是典型的现代企业的一种新型形态。它的存在基础可能是资本的,也可能是市场的或信息的或技术的或原料的等等。网络组织的存在形式各式各样,这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资源特征和发展战略要求而形成的选择。不管企业或个人是否准备好了接受这样一种现实:我们的社会正全面进入一种网络社会,企业组织都在自觉不自觉的构建或选择自己的网络组织。这样的企业组织用新的生产方式为社会带来了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网络经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核心、以顾客现实和潜在需求为导向,采用最直接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服务。托马斯.彼得斯在对众多优秀企业考察后得出结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石就是贴近顾客,满足他们的需求,并进一步预测其未来所需。 在网络经济的驱动下,传统经济行为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网络已成为实现企业价值的重要载体。综观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网络组织在市场经济中曾经扮演过的角色也许还历历在目。被打上了垄断烙印的如下企业组织联盟其实也是网络组织的不同表现形态。用现代经济的视角加以审视,其实垄断并不是这些企业组织的全部本性。为了更好的理解网络组织发展的历史脉络,这里有必要把历史上出现过的主要网络组织的特性作一简单陈述。托拉斯(TRUST),生产同类产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从生产到销售全面合并组成的企业组织形态。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在法律上和产销上都失去独立性。卡特尔(CARTEL),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定市场、规定产量、确定价格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达成协定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联合。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销售财务和法律上都保持独立,但违背协议则受到罚款、撤销享受专利等处罚。辛迪加(SYNDICAT)同一生产部门的垄断资本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流通过程中通过订立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康采恩(KONZERN),分属不同部门的垄断资本企业,以实力最雄厚的企业为核心结成的垄断联合。如上有些过时的企业网络组织形态由于受到时代条件甚至法规的约束而淡出历史舞台,但网络组织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而是以新的形态渗透到生产、消费和流通的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二战以后,混合型的企业联合体应运而生。各类企业集团、跨国公司、企业联盟、连锁经营、企业外包等网络组织以其迅猛之势深刻而全面的改变着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耐克公司不再自己去生产球衣球鞋,而是制定标准后将自己的商誉贴在指定的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上,由此而获取丰厚的利润;差不多遍及世界每个角落的麦当劳以其统一独特的形象深入人心,也许进入麦当劳餐厅的消费者并不知道经营麦当劳餐厅的并不是美国人;从事酒店专业的人士肯定都知道国际连锁酒店的存在但并不一定深究过国际连锁酒店集团存在的原因和运作的方式。作为消费者来说无论我们知道还是不知道网络组织的性质,这些组织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可是那么的具体和普遍;但作为企业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来说,如果我们还对网络组织不了解或没有拥抱企业网络组织的冲动,那我们很难用自身有限的资源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同时我们也不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网络组织存在的基本意义在于将个体的企业资源通过借用外部资源的力量而获取更大的效用。管理理论的演进其实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有密切的关联性。因此每个管理学学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形态进行探究。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组织理论对组织内部的分工与活动进行了详尽论述。以后的系统学派、权变学派、组织再造等理论体系都涉及到了组织的革新。不同形态的网络的组织有不同的治理结构,但有一点是区别于传统经济组织的就是网络组织的运作模式以信任为基础而不是契约。迈克尔。穆恩在《火炬品牌---网络经济时代的品牌铸造》一书中断言:信用网络将成为网络经济领域一个崭新时代的组织原则。 网络组织的特性决定了其治理结构和运行模式与其它经济组织的不同。其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都超越了传统管理学理论,无论是在组织结构上还是在具体的业务流程和利益共享的方式上都迥然不同。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中关于产权理论、交易成本、委托代理等企业理论也就不能简单的套用来注解网络型组织。网络组织超越企业边界的革命对传统的关于企业与市场存在泾渭分明的边界的理论提出了挑战。二、 价值链是网络组织存在的基础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对价值链(VALUE CHAIN)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但他所论述的价值链是基于单个企业在利用自身资源获取竞争优势时每个环节所应该产生的价值,从设计、生产、营销到流通等各个环节。波特认为,一定水平的价值链是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经济效益。 无论企业的竞争战略是成本优势(overall cost leadership)、标歧离异(differentiation)还是目标集聚(objective focus) 都应与价值链有对应关系。下图清楚的表明了价值链的构成:波特揭示了这样一个基本原理:单个的企业需要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价值从而形成价值链,任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必须在价值链的某个环节或几个环节优于产业中的其它企业。但他在区分企业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时忽略了工业企业和服务业的差异特性,因为在服务业中,企业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紧密联系,在有的企业甚至被波特认定是辅助活动的因素可能转化为企业的基本活动或者说决定性的活动。如在酒店业中,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独立企业如此,网络组织的生命力更在于由各个价值节点编织成的价值网络。约翰逊(Johnson)和劳伦斯(Lawrence)(1988)关于“增殖伙伴关系”(value adding partners)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战略联盟增值链关系(value adding chain),即个体企业通过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获取一种竞争优势,每个企业完成价值增殖系列链条上的一部分从而形成相互迭加的增殖活动。无论是以资本为基础的还是以市场、信息、技术、原料为基础的企业网络组织都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既是网络组织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构成特定网络组织的竞争战略。多数网络组织存在的诱因是为了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因而如何设计网络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便是网络组织治理的主要功能。如果将企业的竞争力来源分为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外部联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外部来源之一。随着技术革命和市场的全球化,科斯(Coase)时代关于企业“内部化”或“市场替代”正在向“外部化”或联盟化方向转变。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这种趋势得到了强化。三、 CFHC的网络组织特征战略联盟型组织分为纵向联盟和横向联盟。纵向联盟主要是指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根据产业分工建立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纵向战略联盟的优势在于集中资源专业化;降低管理成本;创造激励机制;组织结构的灵活性等。 而横向联盟是同部类的企业跨空间的资源共享,主要表现为市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机制。战略联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之间存在着资源的相互依赖性和经济活动的多元化,这些价值活动在联盟中能得到新的组合和延伸,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联盟中可以相互学习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更有学者认为企业网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企业实现相互学习的知识联盟。通过这种网络,组织成员之间实现知识共享,企业能够获得其他成员的知识和技能。相互之间核心能力和知识的互补,使得企业网络组织变得更富有竞争力。(李维安2003)成立于1991年的CFHC的立意是典型的横向战略联盟型网络组织。它是国有酒店(或国有控股酒店)之间在信任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战略联盟合作平台。加入组织的个体酒店仍然享有独立的经营地位,在根据酒店业的竞争特性设计组织架构时,考虑到企业间只有合作的无限空间而没有相互竞争性,所以每个城市只选择一家酒店作为其组织成员。从CFHC组织章程中对组织宗旨的界定可以看出其合作的基础和价值取向。1、中国名酒店组织是由中国主要城市的著名高星级酒店及著名相关旅游企业组成的利益共同体。2、中国名酒店组织坚持:“塑造品牌,资源共享,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宗旨,在各成员单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集中资源优势,追求组织整体利益和成员个体利益。3、中国名酒店组织以市场为导向,并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和发展。如果用波特关于产业竞争模型来考察CFHC的发展历程,我们便可清楚的理解选择目前的战略定位的必然性。CFHC 的成立与发展都是和中国酒店业的宏观与微观环境的演变紧密相联的。当1991年CFHC的创立者怀着一种朴素的思想构建其组织雏形时,中国酒店业市场基本上是卖方市场。尽管国际酒店集团已经开始进入中国,但由于供求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联盟的宗旨并不完全是为了竞争,而更多的是在对国外酒店集团的简单模仿时获得一种信息交流的需要。随着中国旅游产业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发生巨变,供求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酒店的客房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客源的增长速度,所以中国旅游业出现一种宏观报喜,微观报忧的局面。1979年至2000年间中国旅游饭店数和客房数增长了五六十倍。从1979年到2000年饭店总量从150座旅游饭店,万间客房到2000年达到10481座旅游饭店,万间客房的规模。 从1995年到2000年中国旅游饭店增加了23%,但与此同时,客房出租率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1998年中国旅游饭店年均出租率只有。几年间中国酒业出现了行业亏损的局面。不仅如此,潜在的酒店进入者还在不断增加。房地产商认为酒店业是地产业安全的避风港,在政府宏观调控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一座又一座的写字楼转化为了酒店;政府部门要么为了突出政绩要么为自己寻找一方乐土也在追求着一种时髦,政治化的酒店以商业化的面孔出现在市场;国有企业将酒店业作为自己的权利延伸而诞生的酒店成了其他产业的衍生物;国际酒店集团在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的诱使下,也大举进入。 中国酒店业真正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动荡复杂的市场环境。CFHC成员酒店所在的主要城市的酒店业市场竞争格局更是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再从消费者角度加以考虑,随着市场供给的大量增加和消费者日趋成熟,对酒店业的选择也更为理性。价格因素和酒店条件同时成为选择的依据。由于作为服务业的酒店产品可替代性较强,因而在顾客对酒店摇摆不定的选择过程中,价格战争在所难免。在最艰难的时代,最能与酒店业同舟共济的可能算是供应商了,不断下降的酒店用品和原料价格以及延期支付的条件使酒店业度过了较为艰难时代。当然供应商同样的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在做出痛苦的抉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CFHC不得不调整自身的战略定位,在2001年的太原会议上重新确立了组织的宗旨和组织架构,把组织由原来的联谊型转变为直接指向市场的新型网络组织,并从四个方面来构建组织的战略基础。1、市场:为了发挥组织的整体资源优势,提升个体酒店的竞争力,组织决定成立营销专业委员会并在北京成立CFHC定房中心以期为成员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2003年还在香港注册“中国名酒店组织(香港)酒店管理公司”为以后CFHC的更进一步市场化运作做法律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而且该公司在香港的注册表明了组织实现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决心与理想。2、信息:为了加强组织成员之间以及组织与市场间的信息传递,CFHC 建立了国际互连网站,并通过秘书处、网站和其它方式来完成信息的充分利用。组织成员间信息的交流对于及时的把握行业竞争态势并寻找到适当的市场定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技术:为了提高组织成员间的整体管理水平,组织成立了八个专业委员会来交流和督导酒店的管理技术的提高,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CFHC的运行机制更加专业化和多元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将组织的整体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4、管理者需求:为了使CFHC成员酒店的管理者能够了解不同特色的酒店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共同培养一种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把握市场的本领,建立一个在组织框架内外的双边和多边的交流机制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国有酒店业的经营者来说如何将酒店从完成政治目标的经济组织转化为完成经济目标的企业组织是组织沿着正确的组织目标前行的保证。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团对学习(Team Learning)、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中的每项要素都是对现代管理者和每个企业组织的一种挑战。组织智力资源的聚集有利于降低组织学习成本。通过观念和技术两个层面上的进步可以使组织成员中管理水平较低的组织成员通过捷径完成其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在这四个战略支柱的基础上,CFHC已经发展成在中国具有广泛代表意义,覆盖包括港、澳、台的主要城市并在饭店业界有影响力的酒店联盟组织,目前CFHC成员已经超过50家。如果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其网络形态,我们会发现每个具有价值创造力的网络节点把个体酒店编织成了一个利益共享的网络组织。当然这个组织也是一个开放性的组织,除了组织内部的网络优势外,组织还计划与其它国内外的企业组织或社会组织建立外部性的战略联盟,如与航空公司的联盟、与国内外酒店组织的联盟、与国内外酒店管理学院或培训机构的联盟以及其它旅游组织的联盟等以便使组织的资源边界得到延展。由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以及八个委员会构成的CFHC组织运行机制正在探索中逐步完善。CFHC 的联盟型组织形态,既没有产权的纽带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委托代理治理机制。组织的存在和运行都是在一种信任和相互需要的条件下进行的。象这样的战略联盟组织如果没有信任的基础,其治理成本将是非常高昂的。而治理成本的高昂会将这样一个本身非盈利的运行机制引入死胡同。目前CFHC的治理结构也是基于网络组织的特性而设计的。在战略性联盟组织中,信息不可能完全对称,因为追求信息的完全对称带来的相对成本过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模型中,最优的经济效果可以通过将决策权配置给能对合作成功产生最大边际效果的代理人来实现。分散的所有权需要有分散的决策权来减轻源自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代理问题。由于专业化导致知识的分裂,网络组织的财产所有权分散到各个合作伙伴之间,而不象传统公司那样集中于一个企业之内。因此,客观上要求决策权必须相应分散,是分散基础上的群体决策和分布式的决策协调。(李维安,孙国强 2003)目前CFHC 采取的专业委员会制度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课题。所以专业委员会运作的效率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组织的效果。四、 CFHC的网络价值链企业战略联盟是为适应产品的空间分化和市场空间价值链一体化而形成的,并且成为两者有效对接的纽带。 CFHC通过网络的价值连接把产品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扩展,从而打破了独立酒店产品的独立性,这对作为以服务为主要产品的酒店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在一个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济时代,独立酒店的地区性产品很难满足流动的顾客对产品连贯性的需求,因而,如何使产品的连贯性给消费者塑造消费信心是网络组织的重要使命。产品的内涵和外延的丰富的直接效果就是市场空间的无限扩展,市场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企业能否利用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为顾客服务中去。管理理论大师鲁克(Peter F.Drucker)认为企业是创造顾客的组织。企业的存在不仅仅是满足顾客现实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创造需求。创造需求的过程就是创造市场的过程。品牌创造是连接CFHC和顾客的商业文化纽带,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可以从购买者的动机加以考察:品牌通过帮助消费者简化选择过程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和实现更快的交易速度;品牌所代表的质量保证和更多的产品选择使消费者降低风险;品牌可以帮助消费者展现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同时表现个人的人身追求。 CFHC的品牌效应既赐予消费者以价值同时也为个体酒店的企业价值提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CFHC的网络化建设和价值链的建设是一体化进行的,即是说在构建战略联盟的同时,CFHC就把建立价值链的目标定位在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的建设同步进行。实际上这两类价值链的功能是互补的。内部价值链是指组织成员通过四个基本价值联接而形成一个 “价值场”,这个“价值场”所形成的组织张力构成了CFHC 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个价值链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该是市场,或者说消费者。首先消费者认知到CFHC的品牌形象和它所蕴涵的价值,然后做出选择到组织成员酒店消费的决定;顾客的消费过程由于受到CFHC内部价值链的加工得到独特的高质量系统化服务,顾客的价值得以实现,顾客价值实现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支付的意愿和重复消费的意愿;顾客价值的实现的过程也是个体酒店价值实现的过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酒店的价值和顾客的价值是一致的;酒店价值的实现意味着组织的整体价值通过顾客的消费过程而自然的转移到了个体酒店,个体酒店对组织的归依就是组织的最高价值;价值链再进入下一个循环,组织将价值再转移到顾客,从而完成了一个网络组织价值链的循环周期。在这个循环中,CFHC起到了顾客价值加工器或价值放大器的作用,即使说,顾客的价值通过CFHC 的系统化和高质量的服务程序加工而得到实现和升值。作为网络组织与市场对接的价值也就得以实现。这里需要对在这个价值链上所形成的价值进行甄别,作为企业来说,其价值既表现为现实的经济价值,也表现为潜在的经济价值;作为顾客来说既表现为物有所值的消费经历,也表现为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于组织来说,其价值既表现为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对社会的贡献,同时又表现为组织形象的升华和组织生命力的增强。CFHC作为联盟型的网络组织与国际酒店集团比较其价值链的基本结构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其内部价值链的丰富性和组织结构紧密性的差异,所以在价值链的内涵方面也呈现出差异性特征。从国际酒店集团价值链的结构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价值加工器比其它联盟型酒店组织的增值能力要强。无论是CFHC 或者是国际酒店集团,其网络价值链运行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国际酒店集团作为网络性组织的资源基础优势的存在,其对顾客价值的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加工能力明显的强于非集团型网络组织,结果是给顾客带来的增值效益的比较优势。其另外一个优势表现为组织运行效率远远高于非集团型网络组织。但是国际酒店集团运行的劣势也是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国际酒店集团不可能完全取代特许经营或中国名酒店组织这样的网络型组织的基本原因。由于集团化运行的成本相对于CFHC这样的网络组织要高,高成本必然最终要转移给消费者,作为可替代性较强的酒店产品来说,价格无疑是选择的重要尺度之一;酒店业的标准化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可能与特色化和个性化产生对立效应,而在一个消费日趋个性化的时代,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关注是必要的,而像CFHC这样保持个体酒店经营特色的网络组织可以较好的解决顾客差异化需求。战略联盟价值链在结构上和重心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或行业竞争方式的变革有可能改变原来价值链的许多东西,联盟组织既要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获取先机,同时又要有目标、有重点的突破。五、 结论:作为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如果还企图把自己控制的企业封闭起来孤芳自赏,那这个企业就是在自绝于市场,也终将被市场所抛弃。由于支撑现代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正如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预言的那样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企业的存在是为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如果我们提供的产品落后于人们的价值需求,那么这个企业从本质上说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现代企业如果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它必定要建立自己的网络或者利用别人的网络资源。其二,如果没有社会的资源对企业的支持,这个企业就不能算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如何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是现代管理的一种境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可利用资源也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建立无限的网络架构从而让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延伸是当代管理艺术的表现形式。其三,在一个非垄断的竞争性行业里,我们是无法回避竞争的,特别是象酒店业这样的可替代性极强的产业,竞争是全方位的,管理文化的竞争、管理模式的竞争、管理人才的竞争、市场的竞争等等几乎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但当竞争进入一种胶着状态,所有参与竞争的对手都不可能在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的时候,一种博弈性选择将对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是最好的一种选择,从而追求最大的边际效用。竞争中的合作将是管理艺术的另一主旋律。其四,网络组织成功运作的关键在于其治理机制能否保证合作各方不去利用它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而出现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在组织运行效率方面要求组织成员同步互动且有序高效协作。网络机制是一种区别于正式机制的非正式治理机制,社会机制从宏观、静态的角度定义合作行为,运作机制从微观、动态的角度调节合作过程,从而形成一个治理机制体系。关系、互动与协同是网络组织的治理逻辑,网络机制在网络组织治理逻辑的基础上发挥作用,从而保证了网络组织的有序运作与治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李维安2003)CFHC作为中国酒店业的先驱性企业组织,其治理模式和运行效率离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联盟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种方向性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并且也是先进的,这种探索有益于为中国酒店业行业素质的提升寻找到另外一条网络经济之路。我们在此有必要感谢当初组织的创立者,同时要感谢社会各界对CFHC的关爱。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更加广泛的网络上构建为顾客和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价值链体系。
酒店员工激励因素研究1.激励的定义 激励有激发和鼓励的意思,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但激励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以下是国内外学者对激励的定义作一些探讨。 //.es(1955)认为激励涉及“行为是怎样开端,怎样被赋予活力而激发,怎样延续,怎样导向,怎样终止,亦即在所有一切进行过程中,该有机体是呈现出何种主观反映的”。 Dessler(1976)视激励为人们要求满足某种需要的反应。 俞文钊(1996)认为激励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透过激励,在某种外部或内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一直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 王重鸣(2000)认为激励是指推动人朝着一定方向和水平从事某种活动,并在工作中持续努力的动力。 综合以上国内外学者所述,可以给激励下这样一个定义:激励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或工具使员工的愿望和需要得到满足,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2.员工激励因素研究 & Liebman 1990则依激励因素所能满足的需求层次不同,将激励因素分为三大类:物质性报酬、社会型报酬和活动型报酬。物质性报酬包括所有财务型报酬,可满足个人的生存需求,例如奖金、佣金与旅游等;社会型报酬是能满足人际关系和受人尊重的需求,例如表扬、升迁等;活动型报酬是能满足成就感和自我成长的需求,例如竞赛与教育训练等。 & Weeks(1992)采用成对比较法研究业务员对五种激励因素的偏好发现重要性依次为:加薪、晋升、福利、奖励性报酬、表扬。 & Forde & Ferrari(1998)在他们的研究中列举出了18项员工激励因素,并根据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包括工作保障、便利的工作时间、工作地位。
在全球化的经济大潮中,人力资源管理在酒店业的经营过程中越来越突显出重要的作用,相反的,酒店服务质量的提高也越来越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加强来体现,而激励机制的正确构建及合理实施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酒店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即它可以在服务于酒店日常管理的同时也为酒店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剖析开来的意思就是一套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能够为酒店经营者实现酒店的经营目标提供有效的帮助,并最大效率地开发和利用酒店的人力资源,提高酒店的经营管理效率和持续竞争能力,促进酒店快速健康的发展。为此,酒店不仅仅需要努力丰富自己人才储备,也需要不断地创新适用的激励措施。本文通过对激励机制的探讨,认为用人观念陈旧、人才聘用机制不合理、激励方式单一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酒店业的发展,并根据这些问题为酒店的管理能够步入更加稳健及良好的态势中去提出了相对应的一些建议。关键词:激励机制;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第1章 绪论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地加剧,这其中不仅存在各个企业之间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大的一方面是人才之间的竞争,酒店业尤其如此。想要在这场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酒店必须通过打造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来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以便可以在未来的管理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酒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它的顾客满意度很大程度上是靠员工的服务质量来体现的,而员工服务质量的高低离不开员工的工作素质、工作热情以及工作观念,所以,一套良好、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塑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主人翁意识,努力实现酒店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有机融合并趋于一致,从而从各方面提高酒店的绩效。首先,所谓激励,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为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而将激励引入到现代酒店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来,就是指酒店经营者通过为员工建立舒适的工作环境、科学的薪酬制度、合理的奖惩形式,与员工进行信息交流,引导、规范员工的行为,鼓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将员工的行为逐渐引向酒店的目标,使得员工和酒店都能从中受益的系统活动,即构建一套适合酒店运行和不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其次,一套好的激励机制必须遵从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顾名思义,物质激励是指酒店管理者运用物质的手段使员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一种方式。物质激励的方法有提高薪酬、加强员工福利、制定奖金计划、提供住房等。与此相对的,精神激励是指酒店管理者对员工进行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它是一种内在的激励方式。精神激励的方法有适当向员工授权、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肯定员工的工作绩效、实行公平公开的晋升制度、根据员工之间不同的特点为他们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等。再者,如果说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艺术,那激励机制就是它的灵魂。激励机制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满意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帮助酒店获得和留住能够促使其进一步发展的人才,稳健酒店的管理。而且,现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相对的,如何合理有效地构建激励机制一直是酒店行业不断并会持续探讨研究下去的课题,在这样的现实需求之下,我国酒店业更需要不断地探索总结适用的激励措施,使其更加科学完善,以便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第2章 激励机制在我国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激励机制是现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不但能够对酒店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很好的引导和强化作用,而且有利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酒店经营目标的有机融合。简而言之,它直接关系到酒店员工的切身利益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进而就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热情及其对酒店的忠诚度,最终关系到酒店的管理能否有效地运行。因此,该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对我国酒店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即人才。酒店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虽然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开放时间比较早,但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酒店与酒店之间的竞争也是日趋激烈,这其中不仅存在着国内酒店之间的竞争,还进一步升级为国内酒店与国际酒店之间的竞争。而且,顾客对酒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一大批专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优秀人才来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所以,酒店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改善人力资源状况、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具有战略性意义。在酒店行业中,人才的流动一直是很频繁的,因为不单是酒店在选择员工,其实员工也在选择着酒店,所以就造成了酒店人才流失十分严重的现象。而拥有完善的激励机制的酒店就可以很好地减少由于人才流失给酒店带来的损失,它优厚的福利待遇也可以为自身招揽到更加优秀的人才,因为员工都明白自己的付出在此能够得到回报。激励机制作为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关系到酒店能否获得相对竞争优势,即能否在目前错综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酒店绩效。就世界范围来说,很多酒店都存在着相似的问题,那就是各部门的员工基本上都能按照所在部门的工作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然而在精神层面却表现得非常被动,缺乏积极主动性,对工作缺少旺盛的士气、高涨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使得酒店整体的氛围不够积极向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员工能够按照规定完成工作,但是从根本上已经违背了“有酒店所有,乐酒店所乐”的工作态度。而且,酒店业在所有的行业中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型行业,它所提供的产品,主要是通过酒店员工的个别劳动得以实现的,是一种无形服务。因此,员工的服务质量从一方面直接决定了酒店对客服务的优劣,而管理者又很难对员工提供的这种服务性劳动实施全程的监控,所以酒店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其服务质量的高低,而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则正好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为了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快乐服务”的工作氛围,酒店对员工实施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投注的热情多了,那酒店的绩效自然也就提高了。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员工内部的良性竞争,增强酒店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如今这个到处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人们的竞争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工作时不但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进取心,自我意识里更是有着属于自己的目标和期望,而在酒店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中也存在着这种竞争意识和竞争精神。因为既然酒店内部有了激励,那么自然就有了竞争,而有了竞争之后,员工才会有斗志,才会给自己施加一定的压力,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督促感,这样便可以逐渐形成一种管理者希望看到的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同时员工也会想方设法地去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促进其自我的完善以及自身价值目标的实现,最终,整个酒店的整体素质就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一般来说,激励机制中的薪酬体系是以“各尽所能,多劳多得”为原则的,也就是说,酒店员工所获得的工作报酬的多少是与其给酒店带来的经济效益的高低以及员工个人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挂钩的,而这种在物质待遇方面加以区别的激励措施不但有利于形成酒店内部富有竞争性的工作环境,还能够对员工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和酒店向心力、凝聚力的增强起到推动的作用。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挖掘员工的潜力,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调查发现,在按时计酬的情况下,如果部门员工仅仅是想要保住饭碗,那么一般只需要发挥自身潜力的20%~30%即可;但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之下,员工的潜力却可以发挥到80%,甚至是90%,这其中60%左右的差距就是激励机制的作用所引起的,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个员工在得到充分的激励之后可能达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是其平常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的3至4倍,这点发现也被詹姆斯收录进其《行为管理》一书中。可见,员工潜力的发挥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酒店业更是如此。实践证明,如果酒店将激励机制运用得恰到好处,那它就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潜在的巨大能量,发挥其最佳的技术和才能,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达到实现酒店组织目标的作用。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促成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酒店经营目标的一致,并有效地约束员工的行为动机。在酒店员工的生存权利得到满足之后,他就会考虑自我发展的需要。他会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并且酒店能提供给自己更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本文将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应用到酒店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来,就得出这样一个观点:如果酒店员工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比如工作得到上司的肯定或职位得到晋升,而且他的主观意识中也认为个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大或者概率很高,那么他就会对自己接下来的行为有很充足的信心并激发出很强的工作力量,从而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但问题是,不同类型的员工在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态度和认知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他们的需要以及个人发展目标就不会完全一样,这就导致了员工追求的个人发展目标与酒店的经营管理目标之间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有可能会影响到酒店的生存和发展。这时,就体现出激励机制的作用了。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诱发员工的个体行为指向酒店经营目标,引导其价值观与酒店管理价值观的相一致,即在实现酒店经营管理目标的同时,实现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而且,它还能约束员工的行为动机,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酒店的建设与发展中去。第3章 我国酒店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出现的主要问题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对外资酒店管理经验的借鉴以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所进行的探索,我国酒店业如今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相比较过去而言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一些国际酒店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也并不能满足目前还在不断发展的酒店业的自身需要。究其原因,根本在于酒店管理者的理念、素质问题,他们没有把酒店员工当做一种重要的资源来看待,没有将激励机制充分地应用到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去,所以也就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就是: 酒店管理理念落后,惩罚过重且激励不足酒店行业的主要职能就是为顾客提供服务,它是一种劳动密集性的行业,员工在酒店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单单是服务的制造者,更是服务的载体,因此酒店管理者应该明白员工对于酒店的意义其实是远远大于酒店硬件设施的作用的。然而,就我国酒店业而言,虽然很早就与国外的同行接轨,但多数只是对于国外酒店硬件设施的有形引进,在接轨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直接的模仿,而不是深层次的借鉴,特别是在管理理念方面,酒店经营者的用人观念十分陈旧,缺乏正确的人才观,没有“人是酒店最宝贵的资源”的价值理念。他们只是把员工看作管理的对象,认为既然酒店付了工资,员工就应该好好干,而对员工激励的重视程度以及如何激励却认识不够,在精神激励方面更为缺乏。很多酒店为了防止自身的服务质量出现问题,会对员工进行非常严格的管理,不可否认这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酒店的服务质量得到保证,但是如果形成惩罚过重且激励不足的局面的话,就会严重影响到员工主动服务的意识,在我国的一些酒店里就时常出现这种现象。例如当员工遭到客人的投诉时,酒店对于这些有过失的员工的惩罚就会相当严厉,轻则扣薪,重则记过甚至开除,而且酒店对员工工作的规范要求以及惩罚规则很多,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员工产生抵触心理,刻意疏远与管理人员的关系并想方设法减少可能会被惩罚的机会,工作上尽量按照酒店的规章制度,以减少受到管理人员批评的次数,同时尽量避免与酒店客人直接接触,以减少被其因各种事由投诉的机会。如此一来,势必会影响到酒店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酒店缺乏专业知识强的系统性管理人才,人才聘用机制不合理客观地讲,我国酒店业与发达国家酒店业的差距,不仅表现在员工的服务质量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酒店管理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方面。在我国的现代酒店管理层中,从系统的酒店管理专业院校毕业的专业管理人才较少,很大一个比例的管理人员都是从酒店的基层员工做起,一步一步依靠着自己积累的经验被提拔而出的,所以就导致了他们的综合管理专业素质大都不是很高、现代酒店经营的管理知识不够丰富夯实。而且,他们对于现代科学管理工具与技术的使用方法不能够熟练掌握,加之外语的口语表达能力薄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酒店专业知识强的管理人才的匮乏。此外,许多酒店由于考虑到安全和成本方面的问题,过分依赖于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人才引进机制有失公平合理,酒店中很多重要的职位都是由家族成员来担任的。在选聘管理人员时首先考虑的是家族成员,然后才会进行内部选拔或外聘,这就容易造成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并在无意间形成一种排挤外来人才的心理以及行为。而且,由于这种不公正的企业文化,非家族成员与家族成员在酒店所享受到的待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们看不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前进方向,对于酒店缺乏相应的归属感、认同感,特别是在酒店规模逐渐扩大以后,此种不合理的家族式管理所造成的人力资源利用的低效以及人才的严重流失等问题将会更加地突出。 酒店在管理过程中重酒店利益而轻员工个人发展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以来关注的就是对整体的把握和分析,而对于个体的需要和诉求则显得不那么重视。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我国的传统文化主张的是先有大家再有小家,强调的是个体存在于集体之间,即当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体利益应服从于集体利益。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集体主义的思想,更加深入到了我国的各行各业,组织和集体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但个体的需求仍然被严重忽视,这个问题也普遍存在于酒店对员工的激励中。在利益机制方面,酒店更多地是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为酒店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的利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我国酒店业的经营者关注是往往是如何增加酒店的业绩以及提高酒店的营业收入,他们重视的是酒店的发展
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研究遥遥领先,我国才刚刚起步,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还不是很完善。尽快形成结合中国企业实际的我们自己的激励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激励机制,是中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当务之急。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也越来越成熟,而中国由于开放时间较晚,管理理论和经验落后,相对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中国企业如何从激励理论研究上找到突破口,尽快达到发达国家的实力是我们应当仔细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