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土鸡一亩地七十只左右,养殖过密就会影响土地的生态平衡,养殖过少则会浪费资源。在养殖土鸡的过程中,需要在养殖场所外设置围栏,避免鸡逃脱或者天敌入侵,同时也需要在食物不足时,为其提供谷物饲料,让鸡生长的健壮。散养土鸡养殖密度1、养殖密度散养土鸡的密度需要控制在一亩地七十只左右,以免养殖密度过大,对土地造成破坏,无法继续使用,而养殖密度过少,则会浪费资源。同时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分批饲养的措施。2、养殖场所养殖土鸡时,可以选择地势开阔、背风向阳且水源充足的草地作为养殖场所,并在场所周围,需要设置竹制或者木制围栏,避免天敌入侵。同时在养殖场所的角落,需要建造鸡舍,并在鸡舍周围安装饮水器以及食槽。3、提供饲料在散养土鸡的过程中,需要为其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可以在上午为土鸡提供麦麸、玉米粒、米糠等谷物类饲料,在午后可以为土鸡提供蚯蚓、蝇蛆、面包虫等蛋白类饲料,下午则可以为其提供青菜类饲料。
看来你的学术水平也不怎么地,自己在相关文献和期刊上面找啊没有一点进取性心
如今全国的专业土鸡养殖户,多采用自由牧放的体式格局,一般养殖土鸡200-500只/亩。而采用生态链卷里饲养牧放体式格局,经益生菌处理,一般养殖1000以上/亩,以1000只/亩为好。
从意见上讲,一只鸡的活动空间平方即可,算下来一亩地至少可以养2600只鸡。一亩地可以散养多少只鸡,这和你的饲养要领,饲养技能,以及你的饲养环境有很大关系。
扩展资料:
散养鸡间隔喂料法
一、肉种鸡间隔喂料法的应用
对于肉种鸡来说,早期体重达标除了公鸡有些困难外,母鸡比较容易,一般在管理到位的情况下,第一周就可以使体重达标,但鸡只具有较强的择食性,如果一次性加料过多,鸡只一吃饱后就开始挑食,造成严重的撒料现象,导致体重达标往往是付出“更多代价”换来的。
所以育雏中期至限饲阶段采用间隔喂料法,将采食时间相对集中,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撒料浪费,方法是将全天的喂料量分次投给,第一次可以适当的多一些,供鸡只采食1个小时以上,采食完后暂时停料,让鸡只饮水或自由活动,使其有一个短暂饥饿的过程,等待下次加料。
二、商品肉仔鸡间隔喂料法的应用
商品肉鸡更强调采食量和料肉比,建议除了第一周自由采食外,第二周开始就有意识地通过人为管理其采食习惯,自然光照的情况下,天黑时关灯2~3小时让鸡只“尽情”休息,而后开灯让其采食,天亮前再次关灯2~3小时,天亮时开灯,中午也要关灯2~3小时。
这样一形成规律,鸡只将会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次关灯前和开灯后都会有一个采食高峰,既加快采食速度,提高采食量,又很好地减少撒料,更有利于鸡只形成“劳逸结合”的习惯,更好地生长、发育。
三、蛋鸡间隔喂料法的应用
蛋鸡前期的体重达标是让管理者很头疼的工作,间隔喂料法将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育雏中期减光阶段的操作方法和商品肉仔鸡基本相同,到育成期光照时间固定后,可以在中午时间停光2~3小时,一来员工有吃饭、休息的空闲;二来鸡只也有一个休息、饥饿的过程。
应安排好值班人员保证设定的总光照时间不减产,对于产蛋期,中间时间段不能停光,但鸡只在天亮后,下午2~3点,天黑前2~3小时会有三次采食高峰。为此,我们可以遵循其自然规律,采用三次饲喂的“餐”喂法。这样不但可加快采食速度,提高采食量,而且料槽会有空槽时间。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养鸡
理想理想,就像雏鹰的翅膀,如果你有着高飞的理想,并且肯去实现,理想可以带着你飞向成功的彼岸,辉煌的高峰;若是你有着远大的志向,却怀着“明天开始努力”的心理,那么你将是只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小燕雀;要是你胸无大志,更没有奋斗的心理,那么你将永远抬不起头。站在光荣的讲台上,用自己的心血培养出一个个栋梁之才,这便是我的理想。我为什么回有当老师的理想呢?我小的时候,十分喜欢吃鸡腿每当妈妈问我长大后想干什么时,我总天真地问:“那什么地方的鸡腿最多呢?”妈妈告诉我:“只要是养鸡厂的饲养员,那么你将会有许多鸡腿。”我认真地告诉妈妈:“我长大后要当一个饲养员,养好多好多的鸡,那我就会有许多鸡腿吃了。”渐渐地,我长大了,鸡腿对我来说已没有什么诱惑了。当我步入课堂,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时,我明白了,此时的老师是最累的,于是,我便产生了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念头。当然,言语上的行动是片面的,只有努力才能换取成功,于是,我便下定决心,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要奋斗,总要有一个目标和计划,我奋斗的目标已有,那么“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于是,我便为自己定了一个计划,首先,要当一个人民教师就要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较强的文字基础,为了练好这一项,我天天看半小时书,并且坚持朗读课文。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成功。朋友们,奋斗吧,为了自己的成功和理想奋斗吧!参考文献:
授权转载,原载:FalconsBasketballClub
28日下午,我们在清华 科技 园的一家咖啡馆,见到了许泳,他戴着一副浅色的窄框眼镜,外套右胸口处的“清华大学……足球队”字样,透露出他跟这所顶尖高校千丝万缕的联系。1991年他以数学竞赛辽宁省第4的成绩保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从此记住了两句话,“无 体育 ,不清华”和“为祖国 健康 工作五十年”。不过那天他的身份不是清华优秀校友、事业有成的 科技 工作者,而是一名海淀球爹。
许泳18岁的儿子许祎德(英文名Cooper),现在美国顶尖的文理学院汉密尔顿学院读大一,前不久,他成功打动校男篮主教练Adam Stockwell,成为了15人名单中唯一一个黄种人。尽管汉密尔顿学院仅是NCAA三级联赛球队,但这对于并非出身 体育 世家、身高和跑跳能力均较为平庸的许祎德来说,却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们约许泳见面的目的,就是想请他分享一些 体育 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
许祎德就读的京西国际学校,有大量可供学生选择的课外活动,涵盖大部分主流运动项目,甚至包括比较冷门的击剑,他的篮球启蒙就是在这里开始的。这其实正是他的案例不太具备可复制性的原因——能对 体育 项目享有如此充分的选择权的中国孩子太少了。但他的成长历程,他的父母如何应对内卷之下的教育焦虑、如何做到不让孩子在篮球和学业之间二选一,都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8年级,许祎德在校外的篮球训练,从家长们自发组织的Sports Beijing,转到了涂辉的猎鹰俱乐部(以下简称“猎鹰”),涂辉是武汉人,学生时代曾在英国打过大学生联赛和半职业联赛,当时也是京西国际学校的篮球教练。
猎鹰和Sports Beijing最大的区别,许祎德表示,后者“每周末都有比赛,每周都可以把练的东西展现出来”。涂辉经常会邀请北京的一些传统强队来参加他们自己的BIYB联赛,密云二中、杨镇中学……甚至首钢三队有时也会过来。在父子俩看来,比赛量的增多,正是他进步神速的最重要原因。“孩子是在比赛里成长的,不是在训练里成长的。”许泳认为。
刚到猎鹰时,许祎德只是二队水平,当他因为打不上主力而苦恼时,许泳宽慰他:“能打上球就不错了,不管教练用不用你,你终归能学到东西,要用一个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许泳一贯佛系,因为他知道自己遗传给儿子的运动细胞有限,“我是个连系足球队都进不了的人”,所以从许祎德练球第一天起,他就没有给他设定什么目标,后来儿子能打进NCAA,完全是意外之喜。
“他遭遇过几个瓶颈期,但他每次都能突破我的想象,比如我觉得他跳起来能勉强摸到篮筐就不错了,但他后来跳起来能抓到篮筐。”许泳说道。
进队之前,跟千千万万同龄孩子一样,许祎德喜欢打 游戏 、吃零食,这些事让他感到快乐。进队之后,他发现,变强是让他感到更快乐的事,“我不想因为我不努力,结果别人比我进步快了。”许泳没有刻意压缩儿子打 游戏 的时间,但许祎德在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欲望驱使下,自动把大量打 游戏 的时间放到了篮球上。不仅如此,他还在涂辉和其他教练的建议下,戒掉了零食和甜食,基本只喝白水和牛奶。
逐渐的,许祎德从二队升入一队,从边缘人成为主力,11年级(相当于国内的高二),他成为了校队的队长。在场上喊话、沟通,涂辉要求他必须这么做,他记得涂辉跟他说过:“不管你是不是领袖,一定要把自己当作领袖,在场上一定要说话。”把自己当领袖,慢慢的,许祎德真的成为了领袖。
11年级升12年级的暑假,是许祎德进步最快的一个时期。当时,有一个涂辉曾经的学生回猎鹰担任勤工俭学性质的助理教练——这是猎鹰的一个传统,许祎德说未来他也会回去做助理教练。这个北京 体育 大学的学生,与许祎德建立了非常好的友谊,他们不光在俱乐部练,平时还会相约在海淀区到处打野、接拨。“12年级开学,我已经感觉自己从头到尾不一样了。”许祎德说。
高中最后一年,许祎德在BIYB联赛场均可以拿到20分,常规赛全胜,季后赛也只输了一场而已。此时的他,已经具备了挑战NCAA三级联赛的实力。
跟很多篮球少年一样,许祎德也有过成绩波动的时候,但许泳从来没有让他在篮球、学业之间二选一,也没有以此为筹码,迫使他把学业搞上去。“有段时间,我学习是有问题的,我爸会教我合理地安排时间。”许祎德说,“我爸还跟我说,到了大学别拼命学习,一定要试着打篮球,大一去不了,明年再试。”
“你觉得打篮球是耽误时间,其实只是耽误了他打 游戏 的时间。”许泳说,他的二儿子现在就读于北大附中国际部,每周要练7次球,写完作业往往就八九点钟了,“结果他还有时间打 游戏 。”如前文所说,许祎德后来正是把打 游戏 的时间用在了篮球上,才完成了对同龄人的超车。
许泳致力于为儿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可许祎德不知道的是,他的父亲其实也有着巨大的焦虑,毕竟夫妻俩都是90年代的清华毕业生,妻子还在清华大学任教,周围朋友、同事的儿子不乏真正优秀的。而且别忘了,那可是教育内卷的“重灾区”海淀!有个段子说,孩子4岁,英语词汇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够?答:在美国肯定够了,在海淀肯定不够。
可是许泳自始至终没有让两个儿子上过任何课外辅导班、兴趣班,“正常就是做减法,有一个爱好就够了。”他认为。
我们问他,他这么佛系,是不是跟许祎德就读于学业压力相对较小的国际学校有关?他给我们讲了这么个故事,许祎德有个校友,成绩有37、8分的样子(满分42分),学校合唱团主力,某一项 体育 运动北京市的前十名,自己成立了兴趣社团,还跟着一个大学教授做论文,家里为其聘请了退休的美国大学招生老师做升学顾问。
鸡娃永不封顶,跟这位校友相比,许祎德的确活得太轻松了。“我们分析过这个事情,分析完,觉得人这一辈子不值得这样,这是包装出来的,不代表自己。”许泳说,二儿子成绩普通,高中择校时,他们根本没敢考虑“海淀六小强”,但理性的判断,还是盖过了被周遭压力驱策着鸡娃的冲动。
高中最后两年,许祎德自觉减少了玩微信、打 游戏 的时间,成绩小幅提升,申请最好的学校不够,但申请一所汉密尔顿文理学院这样的学校,已经问题不大。择校时,父子俩不约而同地把“NCAA三级联赛”纳入了必备条件,最终被这所由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创办的 历史 悠久的文理学院。“想办法往校队里混,混不进去呢,也要有心理准备。”许泳特意嘱咐儿子。
到校第二天,许祎德就给主教练Adam发了邮件,对方最终给了他一个试训一周的机会,通过了就留下,过不了就走人。许祎德是全队最矮的,他觉得自己“挺弱”,因为那是一支连2米13的大中锋都能从三分线外运着球往里打、运着球投篮的球队,他引以为傲的大局观、组织能力,在队里其他控卫面前简直就是弟弟。
最终,他留了下来,Adam给了两个原因,一是许祎德防守积极性高,二是他“talk so much”,这是他从高中时代就养成的好习惯。但Adam也把丑话说在了前头:“不会给你任何出场时间,除非我们领先30分。明年你还会继续试训,如果不合格,你还是会退队。”留队只意味着暂时安全,永远都别想呆在舒适区,想留下来,就用实力说话。
一番话把他说得很不是滋味,有一整天的时间,他都在想:“花这么多时间去努力,有意义吗?”后来他想到了另一个早期生涯极其不顺的黄种人后卫——林书豪,“一年前,我不会想到能进入大学篮球队,我觉得有可能会是一年,甚至两年、三年”,他有点生气,“我现在想的是证明给所有人看,相信这个过程。”
我们祝福这个天赋一般的孩子,希望他早日在NCAA打出一片天!
1969年41%的美国儿童骑车或步行上学,2014年已降至约18% 每年3月的藤校放榜季是“鸡娃”界的一大盛事,这几天,随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的录取结果陆续发布,家长群和朋友圈的“鸡娃”潮一浪高过一浪,鲜花和掌声纷纷涌向“鸡娃”登顶的成功者。 这是一个“鸡娃”盛行的时代,在地球另一端的北美,家长们同样被裹挟在课外班、择校、学区房、爬藤的“鸡娃”焦虑中。 北美的“鸡娃”式 育儿 始于20世纪90年代,背后的原因是“美国梦”的破碎,北美的下一代超越或者至少守住父母所在阶层已非常困难。根据New America 2019年报告,千禧一代的收入比父母一代低20%。 无论种族、收入和阶层如何,越来越多的北美父母踏上了“鸡娃”之路,且都是对标一流的精英大学。和传统的散养模式相比,“鸡娃”式 育儿 摆脱了北美鼓励儿童独立和自由的传统教育观念,代之以父母对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高参与度、高投入和高控制度的养育方法。北美的“鸡娃”不仅意味着给孩子打“鸡血”去追求卓越,家长也要竭尽所能为孩子排忧解难,力求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风险和失败降低到最低,以确保孩子的成功。 1 “鸡娃”的核心是才艺特长 优异的学习成绩只是基本条件,学术、才艺竞赛中获奖以及强大的领导力才是制胜的核武器 北美父母打“鸡血”的重点不是学习成绩,而是特长、才艺和领导力优势的培养。这跟精英大学的录取标准有关——要想获得名校的青睐,AP课程和优异的学习成绩只是基本条件,学术、才艺竞赛中获奖以及强大的领导力才是制胜的核武器。 北美的大学入学竞争日趋激烈,美国50所最具竞争力的大学中,入学率从2006年的平均36%下降到2018年的23%,而排名前十的大学入学率下降幅度更大。因此,北美孩子已经很难拥有过去那般散漫而快乐的童年,他们的业余时间基本在课外活动中度过。但是,课外补习只占很小比例,学术竞赛、艺术、 体育 以及领导力培养等课外活动是主流。 根据皮尤中心2015年的数据,在年收入超过75000美元的北美家庭中,有84%的孩子参加 体育 训练,64%的孩子做过志愿者,62%的孩子上音乐、舞蹈或其他艺术课;即使在年收入低于30000美元的家庭中,也有59%的儿童做过志愿者,37%的孩子参加 体育 活动,41%的人上美术课。 不过,才艺特长培养的过程很漫长,还需要各种投入和专业判断,不仅是孩子们之间的竞争,也是家长们真正“较量”的地方。培养才艺特长的第一步是发现孩子“隐藏的天赋”,从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兴趣班中发现孩子的优势项目,真的有点像大海捞针,唯一的办法就是尽早试,多多地试。 课外活动的“鸡血”战从幼儿园开始打响,孩子一般三、四岁就开始练习体操、游泳、冰上运动、球类运动,学习小提琴、钢琴、舞蹈。近几年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简称)教育开始大热,很多父母注重开发幼儿的科学家、工程师思维,根据美国玩具协会的调查,50%的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在5岁左右开始学习编程。 小学生的课外兴趣班就更多了,为了避免错过孩子的“天赋项目”,不耽误孩子成为未来的科学家、钢琴家、舞蹈家或者 体育 明星,一个孩子报十几门兴趣班也是常见的。 北美的小学生忙碌的日程安排堪比CEO,我女儿每星期中,有两个早晨是学校游泳队训练;下午放学后有舞蹈队、戏剧训练各两次;周末有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学院的训练两次;每周还有校外的辩论课、服装设计、绘画课等等。 疯狂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很少有自由玩耍的时间,甚至全家人聚在一起也变得很困难。我女儿同学的妈妈告诉我,他们一家人都难得在一起吃一顿晚饭。家里一个男孩和女孩,爸爸下班后接儿子奔赴各种 体育 训练和比赛,妈妈下班后接女儿去舞蹈戏剧兴趣班,连周末也不例外。 中学阶段则是达到忙碌的顶点,通过小学阶段的大规模尝试后,中学阶段开始缩小范围,逐渐把重点放在优势项目深入发展,这个阶段也是最纠结的,因为如何取舍和选择决定着日后的成败,需要父母和孩子仔细商量,并且还要听取各种专业意见。 从加拿大的情况看,孩子的才艺特长选择还是呈现出族裔特色的,白人占有 体育 上的优势,包括冰球、足球、滑雪、曲棍球等运动项目基本以白人孩子为主,而印度家庭的孩子则是占据了科学竞赛和英文竞赛的优势。华人孩子最大的优势是钢琴、小提琴和学术竞赛,加拿大的奥数和辩论比赛完全是华人孩子的天下。 2 为“完美无缺”的童年不惜代价? 父母想要通过监督和控制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永远追求卓越,不给犯错留下一丝空间,从而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散养时代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参与度很少——孩子们自己上学,自己和同伴玩耍,并学会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正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历史 学教授保罗·法斯所说,美国人“赋予孩子独立和灵活的能力,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未来将拥有更好的可能性和机会”。 但是,在“鸡娃”时代,孩子的自由度和独立性大大减少,1969年有41%的美国儿童骑自行车或步行去上学,到2014年,这一数字已下降到约18%。 这是为什么? 因为父母想要给孩子一个完美无缺、万无一失的童年——他们要通过监督和控制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永远追求卓越,不给犯错留下一丝空间,从而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一位学者曾经说,“鸡娃”时代“好父母”的标准是:给孩子提供所有一切最好的,不让孩子难过和沮丧,不让孩子失败。 “鸡娃”时代的父母会更多地陪伴孩子,甚至会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周围,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孩子犯错,而且发现孩子出问题时可以立刻帮助解决,尤其是当孩子面临困难、挑战和挣扎的时候,父母可以像割草机一样“砍掉”阻碍孩子成功道路上的障碍。 我女儿学校就有不少全职的“直升机妈妈”,她们争先恐后地到学校做志愿者,主要目的是可以看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些妈妈恨不能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以便时时刻刻地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她们希望看到孩子上课是否认真;课间休息是否有小朋友一起玩,是否玩得开心;午饭有没有吃好;有没有在学校受委屈。一旦发现任何不妥的情况,她们立马出手援救。 学校里如果有两个小朋友吵架了,“直升机妈妈”们会立刻干预,曾经还出现过两个妈妈谈判不成,吵到校长那里,但未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其中一个妈妈愤然带孩子退学了。 加拿大的小朋友喜欢带生日蛋糕给全班同学分享,一位妈妈发现蛋糕上奶油和糖霜太厚,立刻生气地找到校长,说她女儿学芭蕾舞要保持身材,吃太多糖分会容易发胖。 每次学校发放成绩报告单的时候,总会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于是就会找到老师去讨价还价,这种情形在中学更为严重,因为分数直接影响着大学申请。 学校的运动队、俱乐部竞选更是大事,尤其是那些竞争激烈的校队,家长们会找到教练或者校长,要求给自己的孩子机会。 “鸡娃”大战不仅仅是孩子学业才艺的比拼,父母也需要使出浑身解数来保证孩子拥有一个没有失败的童年,正如《焦虑症:入门指南》的作者卡罗莱恩·戴奇博士所说,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或失败背负太多责任,甚至为此愿意不惜一切代价。 3 高质量陪伴需要碎钞机般的投入 “鸡娃”大战不仅是拼父母的时间和知识,也是拼父母的财富 2019年,康奈尔大学的帕特里克·艾施祖卡博士调查了3642 名美国家长的养育方式,无论种族、 社会 地位、经济状况或受教育程度如何,所有接受调查的父母都一致认为“精细 育儿 ”式的鸡娃是最好的养育方式。 “精细 育儿 ”要求父母很多高质量的陪伴,以时刻保持对孩子身体和智力上的刺激。一个合格的“鸡娃”家长必须熟读各种 育儿 书,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做手工, 游戏 ,帮助家庭作业,带孩子上兴趣班,从不缺席孩子的音乐会和比赛,还要经常询问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犯错时,要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和讨论。 根据《美国时间使用调查》,2017年美国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两倍,尤其以受过大学教育的父母最为明显,亲子陪伴时间每周增加了9个小时以上,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每周只增加4个小时以上。 但是,“鸡娃”式 育儿 的成本和代价无疑是非常昂贵的,不是谁都能支付得起,占据优势的还是富裕且高学历的家庭。“鸡娃”大战不仅是拼父母的时间和知识,也是拼父母的财富。纽约大学 社会 学家萨宾诺·科恩里奇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在学前教育和课外活动花费上的增幅做了比较,富有家庭在这方面的增幅遥遥领先。“美林证券”报告发现,如今在美国将孩子抚养到18岁的平均成本高达23万美元,而根据Town&Country的分析,纽约富裕家庭的平均 育儿 花费更是高达170万美元。 《纽约时报》一篇文章列举了各种令人咋舌的“鸡娃”成本:Kindermusik婴儿音乐课程,每节课收费高达68美元;儿童用的Wonder Workshop Dash编码机器人零售价约为150美元;乐高Mindstorms机器人套件的价格为340美元。纽约私人音乐老师时薪约为50美元,课外补习私教每小时80美元, 体育 私教每小时费用则是100美元。 体育 作为北美课外特长的重头戏,父母们为此更是不遗余力地投入血本,美国青少年 体育 产业每年能从父母那里赚取50亿美元。根据TD Ameritrade 2016年的调查,近20%的美国家庭每年在每个孩子身上的 体育 支出超过12000美元。调查还发现,由于 体育 培训方面的大额支出,33%的家庭无法正常储蓄退休金,40%的家庭没有紧急基金。 “鸡娃”的成本自然也包括择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私立学校。纽约幼儿园至12年级的124万儿童中,约有18%上私立学校。居住在富裕的第2区(包括翠贝卡和上东区)的家庭中,约有42%上私立学校。纽约市顶级私立学校的费用每年超过50000美元,根据Business Insider的计算,这些孩子完成中小学教育的费用总共需要90万美元。 对于无力承受昂贵的私立学校的父母来说,公立学校的“学区房”成为最佳选择。最近一项调查发现,73%的父母表示会选择学区房。美国的学区房价格因素包括:标准化考试成绩、学校排名、大学录取率、常春藤入学率,学区房的价格往往比普通房产高出数十万美元。榜单上最昂贵的顶级小学和中学学区房大多在加州的洛杉矶,其中排名第一的小学学区房平均售价约为356万美元,名列中学学区房榜首的平均售价为490万美元。 4 进名校的代价是焦虑、抑郁症高发? 孩子独立能力差和心理压力大是“鸡娃”式 育儿 的两大弊端 专家们普遍认为:被“鸡”过的孩子通常能上好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但同时更有可能患抑郁或者焦虑等心理疾病。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随着低收入父母增加了对孩子的教学和阅读时间,富裕和贫困家庭的学前班学生之间的阅读差距逐渐缩小;随着父母陪伴和监督的增加,针对儿童的严重犯罪已大大减少。 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近年来北美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变得日益严重。2019年《变态心理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2009年至2017年间,14至17岁青少年抑郁症涨幅超过60%,12至13岁之间则是47%。在2007年至2017年期间,美国青少年的自杀率上升了56%,现在已成为美国年轻人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美国大学 健康 协会的调查发现,2017年有%的大学生被诊断出患有焦虑症。 很多理论和实证研究认为,罪魁祸首是“鸡娃”式 育儿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被“鸡”过的孩子往往心理压力大,而且独立自主能力差,孩子更容易焦虑,对生活的满意度也更低。也就是说,“鸡娃”式 育儿 两大最明显的弊端就是孩子独立能力差和心理压力大。 “鸡娃”式 育儿 摆脱了北美鼓励儿童独立和自由的传统教育观念,而代之以父母对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高参与度、高投入和高控制度的养育方法。父母通过对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全盘控制和监督,打造出一个符合父母设计的优秀人才,也许可以赢得名校的入学资格,但是失去的却是孩子自我 探索 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2007年《临床心理学评论》杂志的研究论文发现,缺乏自主权与儿童焦虑症相关。杜肯大学教授卡伦·范奇在2016年发表的论文中指出,“割草机父母”会让孩子失去做决定的能力,不能经受挫折且更容易放弃。一个缺乏自主权的孩子,一个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孩子,在独立进入“现实世界”时往往会缺乏自信和焦虑不安。 2017年《儿童与家庭研究杂志》一篇论文指出,“直升机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往往“焦虑和抑郁水平较高,自我效能感较低,导致大学适应能力较差”。 “鸡娃”式 育儿 带给孩子们的压力也是引起焦虑和抑郁的原因,根据2019年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的一份报告,过分追求卓越的压力是危害青少年心理 健康 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研究院2019年报告也证实,成绩优异学校中的青少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发生率至少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到3倍。 在这个到处充斥着经济焦虑的时代,究竟如何更好地“鸡娃”呢?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迈克尔·汤普森说:“在丰富多元、有趣、促进增长的童年与过度安排的童年之间存在界限。”理海大学心理学教授苏珊·伍德豪斯则进一步指出:“关键是在追求孩子的成功和培养独立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本版文/方也 (本文作者系法学博士,专注于制度比较研究和海外教育研究。) 北美“鸡娃”学术名词 直升机 育儿 (helicopter parenting)是指父母监督、指导甚至控制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随时帮助解决孩子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防止孩子犯错。 精细化教育(intensive parenting)比直升机 育儿 有着更高的标准,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按照精英大学的录取标准,全方位打造孩子的学术和才艺特长,从而获得大学申请优势。 割草机或者扫雪机父母(lawnmower parenting)则是为了给孩子铺平通往名牌大学的道路,不惜一切代价地清除孩子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和挑战。
那么就给你来点民歌的论文资料吧民歌地方色彩辩析 一、何谓地方色彩? 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是民歌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涉及中国音乐的基本风格,在音乐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已逐渐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课题。 所谓色彩,乃借用绘画术语,以通感之法,表达对音乐美感特点的整体体验。民歌地方色彩意味特定地区民歌音乐上的独特个性,各地民歌都有不同的个性,构成不同的美感效应,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地方色彩”。 地方色彩的形成与诸文化要素密切相关。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地理悬殊很大,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导致各地在语言、风俗、审美心理和文艺传统上都形成了不同特点,这些文化因素综合作用于各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民歌形式,遂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色彩差异。 民歌色彩的形成由来已古,早在先秦汉魏时期中国民歌就有南音北音东音西音之别,以后更有楚声粤曲吴歌秦音之异。这种现象至今犹存,很象中国的方言文化,各地民歌也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方言”,以此展示出其地方色彩。 中国民歌地方色彩之丰之美,为世界各国难与并能,它是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艺术体现,是民间音乐的重要属性和深受人民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稍稍懂得音乐的人都不难从听觉上模糊感受到各地民歌的色彩差异,但一般都只能停留于隔岸观花,雾中看月的状态。若欲作细致区分和准确辩认,并能说出一些依据和道理,达到理性的把握,即使身为专业研究的学者们也深感不易。其原因在于,人们对于民歌色彩所由表现的具体形式表徵尚未作比较专门细致的探究,缺乏理性分析的手段和方法。 本文拟围绕这个课题作些初步的理论分析,以期能对民歌的色彩特点既可意会,也可言传,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加深对民间音乐本质的理解。 民歌作为一种以乐音为媒介的艺术形式,我们对它的审美体验,首先经由一些形式要素的综合效应来具体把握。因而,若欲解开地方色彩的奥秘,势必先要条分缕析出民歌色彩的形式表徵。 二、民歌色彩的形式表徵 民歌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艺术,民歌的美感体验和地方色彩主要表现于音乐形式要素的具体特点上,而唱词的特点,通常也可作为辅助性的分析因素。音乐形式方面,主要涉及音阶、结构、音调、音律、旋法等要素的特点,歌词方面,主要涉及方言词汇、衬词和声韵调等要素的特点。以上词曲形式中任一要素的特点,或多个要素特点的综合作用,都可构成民歌色彩的个性及其变迁,这些要素也正是辩析民歌地方色彩的理性依据。下面以两首民歌的分析为例,从中了解民歌地方色彩的具体表现和辩析的基本方法。 1、山西左权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此歌是体现“北音”色彩的作品,其具体形式表徵为:带变宫的六声音阶,宽羽声韵的音调结构623,对应性质的上下句体结构,旋法含有六度大跳,方言唱词“开”的韵母特点,为e,而不是ai,等等; 2、四川民歌《康定情歌》。此歌为体现南音色彩的作品,具体形式表徵为:五声音阶,四句体结构,窄羽声韵的音调结构612、356,级进为主的旋法,四川特有方言衬词“跑马溜溜的”等的运用。 这两首民歌分别体现了中国北音南音的地方色彩个性,在美感体验上,北歌有悠远高朗之美,南歌为柔和婉转之美,从以上简析中可以见出,南北民歌音乐的审美色彩差异并非玄虚而不捉摸的,它具体清楚地由音阶、结构、音调旋法和方言声韵衬词诸要素特点的综合作用而达成。我们完全有可能从词曲形式要素及其特点的细致分析中对之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把握。 既论地方色彩,就离不开地理特点和地区范围这些参数。民歌地方色彩总是与特定地区范围相联系的,不同区域范围的民歌,其色彩表现的浓度有所不同,组成色彩的形式参数也有相应的复杂变化。以此而言,民歌色彩具体表现上具有多层性和多样性,需要因地而宜地作出具体分析,不可简单地一概而论。在这些复杂因素的综合参与中,也仍有一定规律可循。 三、民歌地方色彩的区域性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古话叫“乡音难改”,民谣有云:“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音”,“锣鼓不出乡,各是各的腔”等说法。可见甚至在不同乡镇之间,其方言和民歌也有不同色彩,这固是很极端的例子,但也表明民歌色彩是与地区结合而体现的,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为了说明的方便,本文只拟从大范围方面作些理论分析和探讨。根据地理面积的不同,民歌色彩可相应划分为多个层次的色彩区来加以体认。一般规律是,区域面积越大,民歌的个性色彩越鲜明,差异也越彰显;反之,则个性色彩越模糊,差异越细微。故地区面积与色彩浓度成反比例关系。相应的,在辩析不同区域民歌色彩时,所运用的分析参数会有变化。基本原则是,色彩区面积与分析参数呈反比关系,即色彩区面积越大,民歌色彩越彰显,分析中所用的形式参素就越少,分析方法越粗略;反之,分析参数增多、细化。 比如,从宏观层次看中国南北民歌的色彩,就只须考虑音阶、结构、音调三因素特点即可清楚辩认。北歌多为六声或七声音阶,结构为较规范的上下句体,音调多用大、宽音韵(135、512)。而从中观层面看南北方内部各省区之间的差异,则由于都用同样的音阶、音调和结构,就需要添加更多更细的形式参数如旋法、润腔等来作更深一层次的划分,才能找出其间的色彩差异。如此等等。 下面结合民歌色彩区的具体实例来体认其具体的形式表现要素,提出一些初步分析的技术和方法。 (一) 南北中的色彩差异(宏观层面) 从宏观层次看,中国民歌可划分为北方南方和中部三大色彩区域,各区色彩有很明显的差异,并具体体现于一些形式要素的综合作用上。 曲例3陕北信天游《三十里铺》是北音色彩的典型曲调,其形式特点为:对应性的三上一下四句体(二句体的变体),带FA偏音的六声音阶,宽宫声韵结构512,旋法多用五度跳进。歌词“我”的方言读音为E,曲情苍凉凄凉。 同样是体现北音色彩的信天游《红军哥哥回来了》一曲,其形态表徵与《三十里铺》雷同:上下句体,带FA、SI两个偏音的七声音阶,宽商声韵623,多跳进,旋法多用七度大跳。方言词汇有“鸡娃子,狗娃子”等;“了、来、咬”等字具有方言声韵的发音特点,如“咬”字读为“NIO”,“来”为“LE”。曲情开阔慷慨。等等。 再随手拈来一些南音民歌作品,其风格韵味和形式表徵就截然不同了。如江南小调《无锡景》为典型的南音色彩。其形式要素特点为:五声音阶,窄徵声韵561、653和小声韵123的综合运用。级进为主的旋法,连续发展、渐层下移的四句体结构,旋律修饰细腻华丽,曲风柔宛妩媚。 同样是江南小调的《码头调》,其色彩美感及形态特点略同上曲,兹不赘述。 到了南北中介地带的荆楚湖北,民歌色彩又另有一番意趣。湖北地处中国南北交界地带,其文化和音乐均有不南不北,亦南亦北的中性色调,由此形成其独特的个性。千里江汉平原潜江县的打麦歌《崔冬崔》,即是典型的中音色彩曲例,全曲以大宫声韵135三音腔及其各种转位、换序形态行腔,曲风明朗活泼,刚柔兼容。湖北宜昌山歌〈上茶山〉,亦具中音色彩,旋律音调与上曲大同小异,更添一股清新的山野风韵。 (二) 南方不同省区的色彩差异(中观层面) 中国南北民歌色彩的差异是明显的,那么,南方内部或北方内部各省区间的民歌,还有无色彩差异呢?当然也有,作为民歌色彩的亚层次体现,各地民歌色彩差异虽稍趋淡弱一些,但其间仍有理脉清晰可辩。现以四川云南两省为例作一简析。 两省地理紧邻,音乐文化共性颇多,民歌都具南音的最基本特点如五声音阶,以羽小声韵613为核心音调,四句体的典型结构等等。但两省民歌因具体旋法的偏爱不同,又形成了色彩差异。四川民歌多用曲折跳进式旋法,故带有几分泼辣情调,如流行全国的四川宜宾农村小调《绣荷包》,采用小羽声韵的换序曲折旋法631,乐汇多随方言语调走势成腔,如“缎子”等。方言衬词“衣儿牙儿哟、猪儿嘎、金刚梭罗妹”的大量运用,更加强了四川的地方色彩。而云南民歌则偏爱下行音阶式级进旋法,更显旖旎柔宛的风采。再加上其它音乐形式和歌词方言的特点,其色彩差异仍清晰可辩。如《放马山歌》,采用典型的羽小声韵下行音阶式旋法,3216,其在乐句尾固定地不断出现,给人强烈的印象。 (三) 省区内部的色彩差异(微观层面)。 民歌地方色彩不仅体现于中国南北的不同省区,即使在同一省区内,也会因地理、方言声调及传统审美习惯的不同,而有微妙的色彩差异。兹以湖北省为例分析说明之。如果我们周游湖北各地,聆听当地的音乐,就可感到其色彩丰富,或具南方韵味,或带北方风味,或有西南巴蜀色彩,或染下江东吴音韵,境物变迁,音乐亦异其趣。真是五光十色,绚丽缤纷。据湖北民歌专家杨匡民教授研究,湖北民歌可划分为五个色彩区: 1.【鄂东南色彩区】今咸宁地区,以窄声韵音调[SOL LA DO]、[LA DO RE]分布最多,旋法常作小六度、纯四度的跳进。2.[鄂东北]:今黄岗与孝感两地区,多为低丘陵,有江南风景之致。受江南文化影响较多,音乐风格偏于婉转优美。音调以“宽徵”声韵的[SOL LA RE]为主。其与鄂东南只有一江之隔,但民歌的音调与旋法,却有明显的区别色彩。3.【鄂中南】:今荆州地区,号称千里江汉平原,富饶的鱼米之乡。地理上北近襄阳,南近洞庭湖。音调以“大宫声韵”为主。声腔华丽优美。4.【鄂西南】今宜昌与恩施两地区。全区山峦重叠,峡谷纵横,地势险要,交通不便,语言很统一,属西南官话区,与川东方言无异。音调“窄羽”声韵[LA DO RE]的旋律为典型样式。5.【鄂西北】今襄阳和郧阳两地区,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线略偏南,自然风貌兼有南北景色,当地人的生活与风习也兼有南北特点,音乐风格在兼容并包基础上略偏重于中原北方的风味,古人称当地人“多秦音、好楚歌”。民歌旋法强调四度跳进,曲风较活泼开朗,有北音风味。 湖北五个地区都流行一首《十绣荷包》小调,各地的唱词都一样,但因地方文化不同的影响,旋律形态如调式,旋法音调等都相应形成了不同样式 ,体现了五区的地方色彩,真是五音杂处,色彩缤纷。 民歌地方色彩是很复杂的音乐现象和论域,更深入的研究将涉及到音乐和文化的多方面因素,本文的初步探讨,若能加深人们对民歌特质的理解,引发更精之研究,则幸甚。 谢谢采纳!!
是用特异功能的方式利用鸡蛋返生,应该用的是一种意念,总之是伪科学。
我觉得是他想象出来的,想象着熟鸡蛋返生,白日做梦呢。 鸡蛋都煮熟了,胚胎都死了,怎么活得过来啊,是为了博眼球吧?除非真的做出来看下就相信
鸡的养殖作为我国最普遍的养殖项目之一,具有生产周期较短,投入相对较小等特点。下面是我整理了鸡养殖技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鸡的养殖技术
[摘 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的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者的生活水准也随着不断提升。各种家禽肉类和蛋类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成为人们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营养食品。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也让我们看到养鸡市场的发展前景比较广阔。然而我国的养鸡历史虽然比较久远,从中我们吸取不少实用的经验,可是养鸡技术还有待提高,顺应现在人们对食品健康无害的潮流,就现在而言我国的养鸡技术还不够发达,有些养殖户的专业知识比较欠缺,养殖产业经济发展较弱,就如何提高养殖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养殖业的产业经济提出一些有意义的方法。
[关键词] 养鸡 模式 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5-0232-01
鸡的养殖作为我国最普遍的养殖项目之一,具有生产周期较短,投入相对较小等特点。虽然在我国养鸡较为普遍但大多为粗放,散养的方式。绝大多数农村家庭都在养鸡,在我国无论是养鸡专业户还是零散养鸡的农民,他们都没有和专业相关的养鸡知识,面对鸡瘟的预防与防治他们依然比较困惑,下面就目前我国比较普遍的养鸡模式以及其特点,优缺点进行分析。
1 常见的养鸡模式
鸡舍养殖
第一,即在建好的鸡舍进行养殖。每间鸡舍配置好供水设施,将鸡放在固定的鸡笼里固定喂养,这种养殖方法需要注意鸡舍的通风条件,保证空气流通,防止鸡舍氨气过高;密切关注鸡舍的温度,将气温控制在合理的温度,此外还要重视实际,将鸡的数量控制在鸡舍的承载力之内。
第二,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并能够更加有效科学的管理饲养的鸡禽,减少病原体的接触,鸡的生产周期较短。
第三,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固定空间的饲养方式,需要饲养员有更高的相关饲养知识和管理经验,有点小小的疏忽就可能会带来很大的损失,此外,长期固定区域饲养鸡禽,鸡禽的活动区域较小,鸡的肉质口感以及营养价值相对较低一些,这样的饲养环境也会使鸡自身的免疫能力下降等等缺点。
区域放养
这种养殖方式一般都是相对于饲养规模较大的专业养殖户,一般养殖户会选择在地势相对较高,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的山区,树林等区域放养鸡禽。
首先这种饲养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区域内的阳光,水源,土壤,植被资源。在自然区域内鸡禽能够自己寻觅食物,减少人工饲料的需求,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成本另外还可以提高鸡肉和鸡蛋的口感和营养,这种放养状态下饲养的鸡禽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是一种天然,无公害的食品。其次,放养的养鸡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各个条件都合适养殖场比较难找,幼鸡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这就需要培育优良的幼鸡品种才可以,提高幼鸡的抵抗力适应这种环境;放养的鸡禽处于自然状态下接触的病原体较多,更易发生鸡瘟,另外受天气影响也比较大,饲养员的管理也比较复杂。
2 传统的鸡禽养殖方式
虽然能够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是养殖户要想在养殖市场中拥有一定的竞争能力,长期发展下去,养殖户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养殖观念,不断学习更多的关于鸡禽养殖的知识,比如经常阅读关于养殖技术的书籍,收看关于鸡禽养殖的电视节目,多多浏览相关网站,将自己现实中遇到的养鸡方面的问题多多请教有关专家,并将自己所学到的关于养殖的新知识运用到实际鸡禽养殖中去,能够不断顺应市场需求不断发展自己的养鸡技术。科学养鸡,需要养殖户严格规范养殖环节的每一步。
养殖模式的选择
养殖户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当地的自然环境,鸡种的不同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采取哪种养殖方式进行养殖,就目前而言生态养殖方式比较科学,这种在农田,果园,树林等自然环境放养的养殖模式中,鸡禽自我觅食和人工饲养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鸡肉的质量和营养,还能减少病害,减少药物的摄入;不仅如此鸡粪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实现经济收入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鸡种的选择
对于我国的鸡禽市场而言,鸡的品种不仅多而且越来越优良。在选择即将饲养的鸡种时,养殖户首先应该根据本地市场,了解需求选择与当地消费人群需求相符的优良鸡种;另外养殖户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在合适的季节选择合适的幼鸡。优良幼鸡的选择对养殖户之后的养殖异常重要,为了保证购买到优良的幼鸡,养殖户应该到严格,正规的养鸡场挑选良种,这样选择的幼鸡在以后的养殖过程中抗病性较高,药物摄入量较低,不仅减少成本还可以生产出健康无公害的鸡肉。
鸡舍的建设
养殖鸡禽对鸡舍的要求比较高,无论采取哪种养殖模式鸡舍都是必不可少的,鸡舍的建设面积要合理,鸡的数量必须在鸡舍的合理环境承载力之内,鸡舍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光照,通风效果,保证鸡舍在有完善的基础的前提下,保证鸡舍有合适光照,气温,湿度等。这样才能减少鸡禽养殖过程中鸡瘟的发生。
养殖管理
第一,饲料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饲料,在鸡生长的不同阶段如何配料,每次喂料的间隔和次数这都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重视饲料的质量,严格检查,高质量的饲料是鸡禽快速生长的基础,所有的霉变饲料都不能喂食鸡禽。如何配料这需要有经验,有相关知识的养殖户密切关注实际,认真配料。
第二,无论是圈养还是散养的鸡禽都不能缺水,鸡禽的饮水应该经过消毒,并保证合理的供应量。
第三,保证鸡舍的环境卫生,经常检查卫生,将鸡舍的粪便,废水及时排净,减少细菌滋生防御鸡瘟。另外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鸡禽分开饲养,将有疫情的鸡禽隔离饲养,并多次消毒减少病毒以保证环境卫生。
第四,做好定期检查,包括对卫生环境,饲料质量,鸡禽生长情况等全面检查,及时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 总结
鸡禽养殖虽然在我们国家比较普遍,但就目前而言,很多养殖方式不够专业,鸡禽养殖产业经济发展还比较弱。要想不断促进鸡禽养殖的发展,养殖户首先应培养一种竞争观念,学习观念,并能够不断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新的养殖知识,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并联系实际运用到养殖中去,采用新的生态养殖模式,进行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培育优良幼鸡,生产有机,无公害,健康,高质的鸡制品和蛋制品。这样才能保证养殖户的长期发展,才能不断增加经济收入,并促进养殖产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翠云.无公害优质土杂鸡养殖配套技术示范推广[D].重庆师范大学,2013.
[2]付绍禄. 山地鸡的养殖技术[J]. 当代畜牧,2013,17:60+66.
[3]邓建宏. 鸡的养殖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4,24:242.
[4]刘楠楠.雉鸡的养殖技术[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Z2:168-17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鸡养殖技术论文
在熟鸡蛋返生孵小鸡的实验当中,导师让学生用超意念的方式,把熟鸡蛋变成生鸡蛋,然后用来孵小鸡。这个实验过程确实是很荒唐的,而且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这个导师也确实说不出什么科学道理,只是说这是实验的机密,不方便透露给记者。
我觉得这个实验确实是很匪夷所思的,郑州某职业培训学校的导师郭萍首先从养鸡场买来一些可以孵出小鸡的生鸡蛋,然后把这些鸡蛋煮熟,放在纸杯当中,让学生拿在手里,用意念的方式让这些鸡蛋再次变成生鸡蛋。并且这个导师已经发表了一篇相关论文,表示已经用这些生鸡蛋孵出了小鸡。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和质疑,她没有办法说出一些相关的科学依据,只是说我用我自己的钱做实验,面对这些质疑和谩骂,表示很伤感。
我觉得这个实验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我看来,鸡蛋被煮熟之后,细胞结构就已经被破坏了,通过意念去让细胞结构重新恢复,然后变成生鸡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在采访当中,这个导师支支吾吾说不出自己实验的科学原理,还说这是实验的机密。实验成功就是因为经过了特殊培训的学生能够用意念的方式去让鸡蛋返生。
看到这里,我相信有很多人都会更加疑惑,他的论文是怎么发表的,这个实验到底是怎样进行的,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但是根据各方面的研究表明,把一个煮熟的鸡蛋再次变成生鸡蛋,在科学理论上是不能够实现的。所以这样的论文究竟是怎样发表出来的,这个问题还是有待考究,需要进一调查。但是要知道的是,这个实验室没有依据的,还是不要盲目的相信为好。
鸡蛋壳对于鸡来说,是孵化小鸡的载体,保证在孵化前小鸡的安全。人们也从蛋壳的结构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其中之一就是薄壳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中。
太多了,发不下,先发一点点,加我,我发给你1、偶然发现法。一个星期天,松滋的胡长城同学在屋后的小沟边玩耍。沟里有许多小蝌蚪游来游去。忽然,他发现有一个小蝌蚪与其它蝌蚪不和似的,孤独地在一边游。他用小树枝把那脱群的蝌蚪拔到成群的蝌蚪中去,不一会儿,它又孤独地游到一边去了。他感到奇怪,就用瓶子将他和另外成群的几个小蝌蚪分别装起来,放在家里饲养观察。最后,不合群的小蝌蚪成了青蛙,其它长成了癞蛤蟆。通过长期观察,它弄清了青蛙和癞蛤蟆的幼子之别,写出了一篇优秀小论文。这种选题没有事先考虑,只是对偶然发现的一瞬即逝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从而抓住不放,追根求源。2、课堂延伸法。小学自然课《动物与环境》中,同学们研究了蚯蚓与光、温度及水分的关系,弄清了蚯蚓喜欢阴暗、超市、温暖的环境,而且学会了用差异法进行试验以判断失误因果联系。课后,你可用学过的方法研究蜈蚣、蟋蟀、蚂蚁等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你可以继续研究蚯蚓的其他奥秘:如蚯蚓有眼睛吗?蚯蚓张耳朵吗?蚯蚓的再生能力、松土能力等。3、问题探究法。苍蝇这个小东西真讨厌,它是传染疾病的罪魁祸首呢!但他也真怪,它经常接触各种细菌而自己却为什么不会的病呢?睡觉可以解除疲劳,恢复精力,那整天在水里悠闲游荡的鱼类也睡觉吗?4、教师指导法。如果你饲养了一只小动物或栽培了一些花卉,项研究它们但又不知从哪方面入手,你可去请教老师,让老师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课题。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小组,你可以把研究的设想告诉老师,请老师确定研究的题目,你再围绕题目去观察、实验。5、成语、谚语科学验证法。成语大多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但有的是来自寓言故事、民间传说,也有些是约定俗成的。其中少数成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你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辨析和验证。"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是大家熟悉的,意思是水不住地滴下来,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但常识告诉我们,"水滴"只不过是一滴液体,他力量很小,冲击速度也不算太快,怎么能把坚硬的岩石滴穿呢?成员同学从对这个成语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开始,通过做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验证了这个成语的科学性。"春东风,雨祖宗"是一句流传得比较广泛的气象谚语。一位同学3月份一个月的气温、风向、天气情况作了详细观察记录,然后利用科学统计法得出了这句谚语的适用范围,为气象预报提供了参考基数。"葵花朵朵向太阳"这还有假吗?但湖南蒋林波同学对这一定论发起了挑战。他通过两年的实验观察,以令人信服的论据得出了"葵花并不是总向太阳转""向日葵跟着太阳转应该是指花蕾期,到开花后,就不转动了"的结论。由此看来,即使对早已被公认的结论,也要认真地研究,不要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新。特别要注意的是,选题时要考虑主客观条件。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选题时要龙清楚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自己对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兴趣,有没有这个能力把它研究清楚,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个知识层次和认识水平,自己受否有毅力去完成这个题目以及是否具备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器材、场地等。如果完成《探索一种蛇的奥秘》这个题目,研究前就必须掌握有关蛇的基础知识,具备捕捉蛇的本领,能够区别有毒蛇和无毒蛇,掌握被毒蛇咬伤的救护方法。此外,还要具备饲养蛇的器具等。否则,还是换一个更切合主客观条件的选题为好。参考文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本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与观点等。(九)致谢指导者、技术协作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致谢对象。致谢应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致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致谢前要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全文。常放篇首。要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摘要就像看到了全文的缩影,或者看了摘要就想继续看全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地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我们探密小组又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范文鱼会说话吗?您相信鱼会说话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我想知道鱼是否会说话?我家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是全黑的,黑的叫乐乐,因为它很快乐。一条红白相间的名字叫欣欣,因为它懂得欣赏,很好玩吧!他俩生活在鱼缸里,这个鱼缸可“非比寻常”。里面有山、花、树、贝壳、彩色石头……。很美吧!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9月23日凌晨五点左右,我正要去喂食,我看见这么一个现象,我把鱼食撒到鱼缸里,乐乐吃了一点就不吃了。9月23 日傍晚5 点15分,我看见鱼缸里的贝壳反过来了,小欣欣看见了,好像以为它——这个小贝壳要死了,连忙游过去,用它的头去抵,抵了近三、四分钟,它就不抵了,它游到乐乐旁边,用自己的尾巴扫了扫乐乐,然后互相碰了一下头,乐乐和欣欣一起游过去,把那块贝壳一起弄回原样了,这一点证明了“团结力量大”。通过两次的观察,让我知道了人类有人类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王国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这也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不团结,那么你将一无所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真伟大。同时,我们也要多观察,多发现,但是不能因为你在动物身上作试验,就伤害小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蛋壳的秘密“同学们,蛋壳都带来了吗?”老师问。“带来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了今天的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带蛋壳来。带蛋壳做什么呢?是做不倒翁吗?我们都很好奇。“今天,我们要用这两个半截蛋壳做一个小实验。做之前,请大家先猜猜,我用这枝铅笔朝着蛋壳垂直往下刺,是口朝上的蛋壳先破呢,还是口朝下的蛋壳先破?”“当然是口朝下的先破!”大多数同学都抢着回答。“口朝上的先破!”同桌偏要和大家作对。老师微笑着说:“那好,下面我们就来做做实验,看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老师叫了一名同学上讲台,让他用铅笔对准自己手上口朝上的蛋壳。老师一声令下,同学手一放,铅笔刺到了蛋壳上,蛋壳没有破。老师又让他试了几次,铅笔第三次刺下的时候,终于刺破了蛋壳。接着,老师又让他用铅笔刺口朝下的蛋壳。“一下、两下、三下……”我们一起数着;但那半个蛋壳就像穿了盔甲一样,被刺了十几下还是不破。 “耶!我猜对了!”同桌高兴得手舞足蹈。虽然我们都不服气,但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同样的两个半边蛋壳,用铅笔垂直去刺,的确是口朝上的比较容易破。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口朝上的蛋壳受力比较集中,而口朝下的蛋壳受力分散,所以就比较坚固。难怪建筑工地里的工人叔叔们都戴着口朝下的安全帽,原来就是这个道理啊!树干为什么是圆的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 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范文2: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告诉你,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然后涂上鞋油,仔仔细细地擦一擦,皮鞋就会变得又亮又好看了。可这是为什么呢? 我找了同样牌子同样款式的新旧两双皮鞋进行对比观察。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旧皮鞋涂上鞋油,仔细擦过后,虽然亮了许多,但仍无法与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与鞋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呢? 我取来一双没擦过的旧皮鞋,在放大镜下鞋面显得凹凸不平的。然后,我再在皮鞋上圈出两块表面都比较粗造的A区和B区,A区涂上鞋油并仔细擦拭,B区不涂鞋油作空白对照。我发现A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而且放在阳光下也比B区有光泽。为什么两者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 我想到在物理课上老师曾经讲过:影剧院墙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声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让观众不受回声的干扰。同样道理,光线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射,假如这个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线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这个平面是光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是旧皮鞋,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 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范文3:醋对花卉有什么影响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花卉则能净化生态环境,并美化我们的生活。 你是否想到过,醋和花卉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怀着好奇心,开展了这个课题的探究。据富有种花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对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长,增加花朵,而且花艳叶茂。这一点我们在实验中很快就证实了。 浓度不同的醋溶液,对花卉有不同的影响吗?这是我们第二阶段的实验。我们选取长势相同的满天星、报春花、月亮花各四盆,分为四组,每组(三盆)各有三种花卉,分别编号、贴上标签。同时,我们取食用白醋配制成1%(pH值为2~3)、0.01%(pH值≈4)、0.0001%(pH值≈6)三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每天分别给三组盆花固定喷洒一种醋液,第四组盆花洒不含醋的清水。每五天观察记录花卉的生长情况。 这项实验的结果是:喷洒低浓度醋液(pH值≈6)对这几种花卉没有明显影响;喷洒中等浓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显长得比其他几组好,花苞多,开花期提前,而且花色较浓艳,花期也延长了;喷洒pH值2-3的高浓度醋液后,反而使花朵过早凋萎。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告诉你:种花时适当喷洒一些醋液,可使花卉长得更好。不过要掌握好醋液的浓度,醋酸过浓则会伤害花卉。年夜饭中的科学大年三十,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个日子,它是根据中国古人能过观察月亮的不同形状(实则称之为月相)而得出的,而这一天,其月相已非常接近于新月。今天不仅可以领到年薪,还可以吃到丰盛的年夜饭,这年夜饭可大有来头,不但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有蕴含着很多的科学道理。在南方,每年的大年三十必吃的是炒年糕,年糕,由米碾碎,水一搅,成长方体,待成型,放入包装袋中,将里面的空气排尽,就可以上市了。而炒这门基本的烹饪技巧,这也是有原理的。炒年糕,还会加入很多蔬菜,锅里温度高,年糕和蔬菜里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热运动,所以蔬菜的味道不仅能渗进了年糕里,而且也可以在空气中运动,所以特别是当年糕快出锅的时候,那扑鼻的香味只让人流口水。而年糕是非晶体,受热后慢慢软化,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装盘了。所以,炒的原理很简单,就是让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从而“入味”。说完了南方再说北方,北方,过年必吃饺子,而且一般在晚上的11点至次日1点吃,在古代称为子时,意味着“更岁交子”。饺子的外形像元宝,所以一盘盘放在桌子上,有招财进宝的意义。该说饺子的制作方法了,饺子一般制作方法为煮,火慢慢加热,水慢慢升温,到了沸腾的时候,把生饺子放进去,饺子快速吸热,水不停地因沸腾而冒气泡,使饺子自己“跳起舞",由于饺子受热膨胀,体积变大,因而浮力变大,当浮力大于其本身重力时,饺子就上浮了。一会儿,热腾腾的饺子闪亮登场,由此可见煮就是利用水沸腾让食物吸热。随着经济,科技和人们对创新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专业性厨具,它们只负责一个烹饪方法。蒸锅,顾名思义,为了蒸而现世,仿照中国古代的笼屉,把它缩小,更换材料,加上人性化设计,进入寻常百姓家。蒸的原理也很简单。底层烧水,水沸腾冒出水蒸气,食物在气体中吸热,慢慢熟透,一般是顶层先熟。可能你要问了,明明是第二层离底层最近,为什么顶层先熟?问得好,顶层有锅盖密封,水蒸气到锅盖下无法继续上升,所以被顶层的食物全部吸热,所以顶层先熟。高压锅,一个庞然大物,在锅的世界中,名誉响当当。它的任务是炖。放入水,食物,作料。盖上锅盖,安上限气阀。开始!锅几乎是完全密封的,唯有限气阀一个小孔,用于进出气,所以里面空气有限,当温度升高,增大了气压,“顶”起了限气阀,使其基本能完全闭合,高压锅内气压再次提升,从而提高了水的沸点,使水在高于100℃后才可以变成水蒸气,加快了水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有了佐料,可以让佐料溶解到水中,“水”不再无味,同时将这溶液渗进了食物里。所以炖比任何制作方法都味更香,汤更浓。而限气阀非常人性化设计,在气压过高时,排出部分气体以减小气压,排除危险。烤箱,它为了烤而出现,以前烤是食物直接接触火吸热,虽然色浓味香,但是把握不好就会烤焦,更糟糕的就会发生火灾。而且有些食物不能直接接触火,不然会烤焦,比如蛋挞。烤箱的巧妙之处就是把电能转化为热能,用里面的电阻丝均匀加热,这样就可以给不能接触火的食物加热,方面人们烤制食物。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有时,多一份观察,也许就是对科学界多一份贡献;也有时,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你自己来说,就可以发现一种科学奥秘;还有的时候;多一点点劳动,就可以与未知的科学邂逅。所以,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研究科学就像奥运火炬一样,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里传递,所以,让我们迸发研究科学的热情!1、偶然发现法。一个星期天,松滋的胡长城同学在屋后的小沟边玩耍。沟里有许多小蝌蚪游来游去。忽然,他发现有一个小蝌蚪与其它蝌蚪不和似的,孤独地在一边游。他用小树枝把那脱群的蝌蚪拔到成群的蝌蚪中去,不一会儿,它又孤独地游到一边去了。他感到奇怪,就用瓶子将他和另外成群的几个小蝌蚪分别装起来,放在家里饲养观察。最后,不合群的小蝌蚪成了青蛙,其它长成了癞蛤蟆。通过长期观察,它弄清了青蛙和癞蛤蟆的幼子之别,写出了一篇优秀小论文。这种选题没有事先考虑,只是对偶然发现的一瞬即逝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从而抓住不放,追根求源。2、课堂延伸法。小学自然课《动物与环境》中,同学们研究了蚯蚓与光、温度及水分的关系,弄清了蚯蚓喜欢阴暗、超市、温暖的环境,而且学会了用差异法进行试验以判断失误因果联系。课后,你可用学过的方法研究蜈蚣、蟋蟀、蚂蚁等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你可以继续研究蚯蚓的其他奥秘:如蚯蚓有眼睛吗?蚯蚓张耳朵吗?蚯蚓的再生能力、松土能力等。3、问题探究法。苍蝇这个小东西真讨厌,它是传染疾病的罪魁祸首呢!但他也真怪,它经常接触各种细菌而自己却为什么不会的病呢?睡觉可以解除疲劳,恢复精力,那整天在水里悠闲游荡的鱼类也睡觉吗?……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肯定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你能不能把它作为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呢?湖南省道县五年级学生毛登圣,一天和几个同学一起在学校附近的竹林里玩,为竹子里面究竟是空的还是装有什么东西而争论不休。细心的毛登圣一直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它课余查资料,做实验,用大量的证据得出了结论:竹子里面不是空的,装有空气,有氧、氮、二氧化碳等气体。据此写的《竹子里面有什么》小论文,荣获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小论文竞赛一等奖。4、教师指导法。如果你饲养了一只小动物或栽培了一些花卉,项研究它们但又不知从哪方面入手,你可去请教老师,让老师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课题。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小组,你可以把研究的设想告诉老师,请老师确定研究的题目,你再围绕题目去观察、实验。5、成语、谚语科学验证法。成语大多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但有的是来自寓言故事、民间传说,也有些是约定俗成的。其中少数成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你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辨析和验证。"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是大家熟悉的,意思是水不住地滴下来,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但常识告诉我们,"水滴"只不过是一滴液体,他力量很小,冲击速度也不算太快,怎么能把坚硬的岩石滴穿呢?成员同学从对这个成语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开始,通过做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验证了这个成语的科学性。"春东风,雨祖宗"是一句流传得比较广泛的气象谚语。一位同学3月份一个月的气温、风向、天气情况作了详细观察记录,然后利用科学统计法得出了这句谚语的适用范围,为气象预报提供了参考基数。"葵花朵朵向太阳"这还有假吗?但湖南蒋林波同学对这一定论发起了挑战。他通过两年的实验观察,以令人信服的论据得出了"葵花并不是总向太阳转""向日葵跟着太阳转应该是指花蕾期,到开花后,就不转动了"的结论。今天,我在电视里看见一个科学实验,是生石灰加水可以煮鸡蛋,我想试一试,可家里没有生石灰,我只好出去买生石灰,出了家门,我去了商店,商店里没有生石灰,我问:“有没有与生石灰差不多的东西啊?”他说:“有,这个就是。”我瞧了瞧,原来是石膏粉,我想:石膏粉与生石灰差不多,我就把它买回去吧!拿回家后,我放了一杯水,把石膏粉放进水里,等了一个小时我把鸡蛋拿出来,鸡蛋一点温度都没有,我把手放进水里,水和鸡蛋的温度一样,没有温度。我问爸爸,爸爸说:“生石灰与石膏粉的差别就大了,乖乖!只有生石灰才能煮鸡蛋!我好不容易买到了生石灰我迫不及待的把生石灰倒进水里,迅速放一个鸡蛋进生石灰水里,杯子里出现了一些气泡,我用手摸了摸杯子,杯子发烫了。等了半个小时,我将鸡蛋拿出来,用清水洗干净,再往桌子上一滚,鸡蛋滚的很稳,我断定鸡蛋熟了。为什么呢?因为生鸡蛋往桌子上一滚,因为生鸡蛋里的蛋青和蛋黄都是液体,液体撞击鸡蛋壳儿使鸡蛋的滚动非常不稳定,而熟鸡蛋的蛋黄和蛋青全部是固体,固体不会撞击鸡蛋壳儿,因而使鸡蛋的滚动很稳定。所以我断定鸡蛋熟了。科学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啊!我爱科学!
小鸡在密闭的蛋壳中,如何获得氧气破壳而出的?
这可能是因为大量的HIV病毒粒子可以直接从一个T细胞感染另一个T细胞,而在病毒滴度很高的情况下,这些抗病毒药物是无法阻止HIV病毒复制的。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发明了用于治疗HIV病毒感染的鸡尾酒疗法。在接受鸡尾酒疗法治疗的患者体内循环的HIV病毒的水平可以被压制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上。不过,虽然这种鸡尾酒疗法的疗效看起来非常神奇,但是它还是无法彻底治愈艾滋病患者,他们体内依旧存留有HIV病毒。所以很遗憾,HIV病毒感染者不得不终身服用这些昂贵的,而且还有可能会给他们身体带来伤害的抗病毒药物。Sigal等人近日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文章,其将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不能彻底清除我们体内的HIV病毒。Sigal等人的工作对于目前正在开展的治疗HIV病毒感染的工作非常有帮助。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好几条机制,它们可能都与艾滋病患者经过鸡尾酒疗法之后体内依旧存在HIV病毒有关。这些机制包括:HIV病毒会在休眠期的CD4+记忆性T细胞里维持潜伏样转录沉默(transcriptionally silent)状态;这些被潜伏感染的细胞再度增殖;抗HIV病毒作用不够全面;HIV病毒持续复制,不断感染其它易感细胞等。绝大多数科研人员都认同前三条机制与HIV不能彻底被清除有关,但是对于第四条,很多人还是持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HIV病毒并没有在外周循环血液中出现,而且经过强化治疗(即在标准的鸡尾酒疗法中再额外添加其它抗病毒药物)之后,血浆中稳定状态的HIV病毒的RNA水平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他们不赞成HIV病毒会持续不断地复制这一观点。但是还是有一些证据表明,HIV病毒的确有可能是在不停地复制。之前的研究发现,强化治疗会影响富含HIV病毒易感细胞的组织中的HIV病毒水平,我们很容易想到在用药之后,病毒滴度大幅度降低是由于抑制了HIV病毒的复制周期。不过,在很多经过鸡尾酒疗法治疗的患者细胞内还是存在未整合的HIV病毒DNA游离体(episomal),这是细胞新近感染的标志。再者,活化的被感染细胞内HIV病毒的滴度要比处于静止期的被感染细胞内高很多,当然,潜伏感染病毒的复制活性肯定不如非潜伏感染的病毒。Sigal等人新发现了一条机制,它可能有助解释鸡尾酒疗法无法彻底清除HIV病毒的原因。Sigal等人采用了一种复杂的数学模型,结果发现阻止一个HIV病毒粒子感染靶细胞的药物浓度要比阻止多个病毒粒子感染同一个靶细胞的药物浓度低很多。随后,Sigal等人又在体外实验系统中发现生理剂量的药物浓度就足以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自由传播,即可以阻止扩散的自由病毒粒子感染其它未被感染的易感细胞,但是不能阻止病毒粒子在细胞之间的传播(图1)。该实验结果也与模型推演数据比较吻合,因为我们早就知道,HIV病毒在细胞间的直接传播与多个病毒粒子感染靶细胞有关。 图1 人体内HIV病毒传播模式图。在HIV病毒感染者体内,到处都存在已经被感染的记忆性CD4+T细胞。a,在粘膜等细胞密度比较低的组织里,HIV病毒最有可能采用的传播方式是以图中蓝色三角形所示的单个病毒粒子的方式,通过从已感染细胞内扩散到组织间隙,再感染另一个易感细胞的方式进行的。b,在T细胞密度比较高的组织,比如淋巴结组织,HIV病毒最有可能的传播方式就是直接在细胞间扩散。Sigal等人的研究发现表明,图中粉红色圆圈表示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只能够阻断第一种传播方式,不能完全阻断第二种传播方式。 Sigal的课题组又进一步开展研究,发现在最大用药剂量下,HIV病毒在细胞间直接传播的复制比(replication ratio)小于1,但这还是比完全抑制状态下的理论复制比高。这说明,虽然大家都认为HIV病毒的复制水平并不足以解释为什么HIV病毒能够在人体内持续存在的原因,但至少说明HIV病毒的复制情况可能与HIV病毒持续存在有关。最后,Sigal等人又采用了另外一套数学算法发现,HIV病毒即便在没有发生任何进化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低水平的HIV病毒复制源源不断地提供“兵源”,补充上被抗病毒药物杀掉的空缺,这是因为人体组织内的感染链都是各自割裂、独立的,它们不太可能在时相上有所关联。当然,这条演算结果也与我们目前掌握的证据比较吻合,但是和Sigal等人的这篇论文中的其它观点一样,这个观点也很难通过体内试验加以验证。在此需要强调一点,上述这些结论都不是已经被确定的结论。有一个问题首先需要被澄清,那就是在进行鸡尾酒疗法的同时,人体内是否存在HIV病毒直接在细胞间传播的情况,这一点非常重要。由于人体淋巴组织和T细胞来源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构建一个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模型,可以对它进行长期的治疗和观察。而且该模型还可以服务于现在正在开展的旨在弄清楚人体内HIV病毒“仓库”储备情况和分布情况的研究项目。有人可能会说,只要艾滋病患者体内的HIV病毒没有产生耐药性,而且这些患者可以一直按照规定剂量和疗程服药,那么现有的鸡尾酒疗法就不会失效。既然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必要担心遗留在人体内的那一小撮HIV病毒呢?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越来越多的人都已经开始意识到想要给所有艾滋病患者终身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是不切实际的。尽管全世界在抗HIV病毒药物方面已经投入了巨额资金,但是每年新增的感染人数还是要远远超过接受治疗的人数。越往后这个问题就会变得更严重,最后我们将无法控制这场“瘟疫”。而且,即便我们能够给每个患者都提供足够的药品,也不能保证他们在长达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里全都会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
酒 文化 是指在酒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酒文化的论文篇1 浅析中西酒文化 摘要:文化是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酒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有明显差异。西方酒文化一般指葡萄酒文化,而中国酒文化则是白酒文化。本文从酒的起源,酒与宗教的关系,酒器的使用,饮酒礼仪以及酒的社会功能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中西方酒文化的区别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酒文化 文化差异 文化 酒文化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方面,跟其他方面一样,其形成过程以及在地域上造成的差异,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社会以及历史的不同因素形成了文化的最终不同。只有从各个方面把握中西文化的不同才能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1.酒的起源 从酿酒所使用的原料方面来说,在中国早期的文化起源地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并且农作物发展较为先进,人们便用粮食酿造就有中国特色的黄酒以及白酒。而在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巴尔干半岛古希腊地区,境内多山,土壤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反而很适合葡萄的生长,因此葡萄酒的酿造就成为西方酒文化的代表。对于酒神崇拜,从神话 传说 方面来说,西方的葡萄酒最早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据说他是最早 种植 葡萄并且酿造葡萄酒的。而在中国,中国历史上没有明确的酒神,而又普遍地将仪狄或是杜康认为是中国的酒祖。 2.宗教与酒文化的关系 从宗教方面来讲,____是西方的主流宗教,在圣经中多次提到葡萄酒。耶稣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后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并且让人们记住自己是为人类赎罪而死的。因此基督____萄酒视为圣血,而且葡萄的种植以及葡萄酒的酿造被教会人员视为工作,在这种背景情况下,人们对于葡萄酒是一种敬仰与喜爱的心情。在中国佛教的影响较为广泛,而佛教的教义是反对饮酒的,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在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酒。人们很多听信佛的教戒,尽可能的控制饮酒。加之中国的白酒多是粮食酒,因此人们对于饮酒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3.酒器的使用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们对酒器的重视都是略见一斑的:酒器制造所用的材质,最终的形状以及做工的精美都有不同的讲究。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 中,依据材质,使用者和时代等因素的不同,酒器的名称很多,比如有尊、壶、爵、角、觥、杯、卮、彝、卣、?、瓿等,不胜枚举。中国酒器的繁多,不仅是因为时代变迁从而生产力所带来的材质改革,更是因为在封建等级社会的中国,酒器的使用更是印上了等级制度的烙印,不同的酒器代表了不同的身份。西方国家的酒器也有很多种,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西方国家的酒器基本上以透明的玻璃杯为主而又形状各异。透明的高脚杯是西方饮酒时所使用酒器的典型代表,但是根据各种不同的酒所适用的不同的酒杯,这种高脚杯的形状又有很大差别,如郁金香型的细高型的香槟杯,矮脚的梨形的白兰地酒杯等等。西方人对酒器的讲究毫不逊于中国。但是中国的酒器更多的反映使用者的身份,西方的酒器则更多的是为了衬托酒本身的艺术性。 4.喝酒的礼仪 中西方在酒文化中都存在饮酒的礼仪,但是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酒文化中更善于劝酒。同是饮酒的场面,必定中国人一起饮酒的场面更为热闹。劝酒是敬酒的一种方式,是中国人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俗。封建社会中等级分明,很多人一同饮酒时,卑者、少者须向尊者、长者敬酒。一顿饭下来,敬酒的次数是不好计算的。单是敬酒,在敬酒词,敬酒姿势,自己饮多少别人饮多少,敬别人,被敬等方面就有很大的学问。在西方国家,民主与自我意识占主导,在饮酒方面也有体现。首先,因为各种高脚杯形状的不同,手持酒杯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正确的姿势也是礼仪的一个方面。在西方餐桌上,饮酒的人也会彼此举杯,但是一次喝多少,完全是个人意愿。在一次正式的西餐中,敬酒(toast propose)的次数也一般一次,这一次一般也是面向所有在座宾客,祝酒词是必不可少的。 5.酒的社会功能 而西方人把葡萄酒看为艺术品:把葡萄酒的酿造看成制造艺术品;把饮酒也看成一种欣赏与品味艺术的行为,饮酒的兴致就在酒本身,因此可以常常看见西方人在不就餐的情况下而仅仅品味葡萄酒的场景。中国人把酒当做交流或是表达感情的工具,常为“醉翁之意不在酒”,饮酒的兴致不在酒本身,而在乎与谁饮酒以及以什么样的心情饮酒,一般情况下中国人饮酒是离不开饭桌的。中国人就餐时相比较而言更讲究的是菜肴,酒则从始到终都是一种酒。但是在西餐中,他们吃一道菜换一种酒, 一般吃沙拉和冷拼小吃时喝干白葡萄酒,吃头道序菜时喝干白、干红或玫瑰葡萄酒,吃海鲜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白葡萄酒,吃肉禽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红葡萄酒,吃甜食时喝甜食酒或香槟酒。正式的宴会要上三五道莱,而每一道菜对应一种葡萄酒。除此之外饭前还有开胃酒,餐后还有鸡尾酒或威士忌、白兰地一类的蒸馏酒。这样一顿餐下来总得需要五六种酒。 总的来说,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而各个方面的差异又是由不同的因素造成的。探索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助于对酒文化更好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且促进中西交流。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爱德华.红葡萄酒鉴赏手册[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2]侯淑琴.形象礼仪[M].北京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 [3]杨乃济.中西酒文化比较[A].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 酒文化的论文篇2 浅谈水族酒文化 水族自称“虽”,汉语译称“水”,是全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古骆越人的后裔,ol(r}s})有着古老的文字《水书》、历法《水历》。水族现有人口40余万,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自治州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剑河等县,以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最为集中。(zlcr}3)水族人民喜食糯米,除一部分做成糯米饭,大多都是用来酿制糯米酒。水族的酒味美甘醇,特别是三都水族自治县九吁地区的九吁酒,更是远近驰名。在水族地区,不论是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还是各种各样的独特风俗中,酒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人生历程中,水族已经把酒当作一种标志,用以象征人的生命从一个阶段步人另一阶段。酒伴随着水族人走过出生、婚嫁、死亡的各个阶段,贯穿了水族的历史进程。 一、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饮酒习俗 (一)酒与水族端节 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端节“新年”;“借”,意为“吃”。因此,端节亦可直译为“吃年”,意为“过年”。水族端节的日期以水历为准,水历把九月作岁首,端节就定在九月初九日,通称“水年’,。f3J(r}s}0)为方便互相走访,水族地区是分期分批轮流过端节。水族端节中,酒是不可或缺的。 端节当天凌晨五点左右,水族村民就开始煮韭菜包鱼和糯米饭,煮熟后端到祖宗灵位前的酒桌上祭祖。 酒桌的四面都要摆满酒杯,酒杯比来贺新年的人数只能多不许少,意为讨个好兆头。天亮后,整个族人就挨家挨户去贺新年,水语叫“幼端”。每到一家,大伙按辈分依序在酒桌前围成圆圈,每人都用右手把自己的酒杯或酒碗举到右边族人的嘴旁,大家同时喊一声“秀”,便从主人家开始喝,而且喝酒的人必须干杯,然后在大家“秀”的喊声中把自己酒杯的酒倾入下一个人嘴里。这就是水族的“转转酒”。 有些少数民族也有喝“转转酒”的习俗,一般是一个人只喝一VI就把已喝过的酒杯传递给下一位。水族的“转转酒”则不同,虽然也是以传递的方式饮酒,但是每个人的手上都必须有一杯酒,左侧的人将右手所持的酒杯送到右边的人的嘴边,杯到酒干。水族人挨家挨户喝完贺年酒后才回家接待客人。在水族的端节中,这种“转转酒”不仅仅限于族人内,迎接远方的客人进家门后也会以最能表达心中热情的“转转酒”相待。 水族端节中喝“转转酒”这种习俗是水族先民们“一人获取、众人共有”这种氏族社会公有分配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增强民族的亲和力;这还与水族先民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共同抵御 自然 灾害和外族侵略的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也是一种追忆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今天,水族端节中的饮酒习俗已成为一种聚合民族和凝结人心的重要方式。 (二)酒与水族卯节 水族“卯节”和“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按传统一向是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水族卯节的日期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具体的日期是以水历九、十月(即阴历的五、六月)内的卯日分四批过节。水历十月,水书中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则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卯节的分批是约定俗成。头三批卯节在荔波境内,第四批卯节,除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的岜鲜、水维、永康等乡的水族人,也在这最后一批卯日过节。 卯日那天,各村寨的人们都会在村寨门El隆重接待亲朋好友,在村寨门VI都设有“拦门酒”。水族的“拦门酒”由三到五个年轻的姑娘主持,客人一到寨门口,姑娘们立即为远方来的每个贵客敬上一碗“拦门酒”,然后再由青壮年上前把客人迎进家中。水族待客一向有“以酒为尚,以醉为乐,以醉为荣”的观念,所以在卯节中,也会像端节一样,用最热情的“转转酒”待客,总之都要让客人尽兴,醉酒的越多,主人越觉得光彩。 酒足饭饱后,各村寨的人们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往卯坡对歌。这一天,不仅过卯节的水族村寨青年人要上卯坡对歌,就是不过卯节的外寨的男女老幼也会赶来参加盛会。在卯坡的树丛中、草地上、山石旁,青年男女各自寻找自己中意的人对歌,歌词均为即兴演唱,主要内容是青年男女互相倾诉爱慕之情,若情投意合,即可相约成婚。这是卯节受到水族青年男女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酒与水族丧葬习俗 水族是一个非常崇拜祖先的民族,存在灵魂不死的观念。生前好酒、喜酒乃至嗜酒如命的亲人去世后,仍要让他一如其生地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能畅饮美酒。因此,水族在老人去世后,祭品中酒是必备之物,而且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地区,无论家庭是富或穷,老人在60岁左右就特地亲手酿制一坛酒,然后以土坛密封窖藏,直到老人离世的那一天才由子孙取出让亲人和近邻品尝。 老人活得越久,酒窖藏的时间越长也就越甘醇香冽。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物质享受,还包含着水族人希望延年益寿的文化 心理。 出殡之日,亲戚朋友来奔丧所携带的物品中,最重要的也是酒。酒的数量多寡不等,依据奔丧人与丧主的亲疏关系而定,多至数十斤,少至一两斤。奔丧人把酒瓶或酒罐放在棺材前的桌上,若酒太多,则倒人一个大缸中,以便取酒招待客人。但亲戚带来的酒不能全都倒完,在酒罐或酒瓶里至少要留一点酒。因为在免除生者对死者的惧怕心理和寄托对死者的美好愿望的祭悼仪式中,水族人意识上的酒已经具有超现实的幻化功能,奔丧携酒既是出于避邪逐煞的心理,也是对主家的一种祝福,在酒罐里留点酒也是一种祝福,是丧主对亲戚的一种祝福,祝他们年年余酒。可以说,强烈的群体意识是水族的心理特质之一,这一心理特质在丧事活动中表现尤于明显。 在出殡之日水族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在唱祭歌时给歌手倒酒。这种倒酒方式也很讲究。 在所有亲戚奔丧结束后,丧主从家中搬出一张四方桌,摆放在选好的宽阔的场地上。酒桌中间摆放爆米糖一斤、白糖两包、豆腐两块、橘子和苹果各一盘。男女歌手各坐一边后,丧主在歌手面前各置五杯酒后,又在桌子边空缺的位置全都摆上酒杯,并倒满酒,以供听众饮酒。待吉辰一到,孝家立即倒酒,倒酒的同时歌手开始唱水族祭歌。倒酒的顺序非常讲究,孝子先倒第一杯酒,之后是孝女及孝主的儿媳妇、孙子,最后轮到血亲的表哥。水族丧事中的这一种习俗也反映一种文化心理,他们很重视孝道,请歌手唱祭歌一方面表明尊重长者,另一方面也是用歌声来寄托心中的哀思。 三、酒与水族婚姻习俗 在婚姻中,酒作为许多民族倾心 爱好 的特殊饮料,体现出重要的媒介功能。作为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的水族,酒更是贯穿婚姻的整个过程。 (一)提亲酒和定亲酒 水族青年有恋爱的充分自由,但不论是否自由恋爱,想要结婚的时候,都必须察告父母,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L61(})水族的提亲过程很复杂,就算是双方都已经中意,至少也要去提亲三次。 第一次提亲时媒人所带礼品是四个红糖,第二次提亲所带的礼品是:四个红糖、五斤酒、五斤肉。前两次提亲都会遭到委婉的拒绝,而媒人一般都会预料到这样的情况,所以还需要精心准备第三次提亲。第三次提亲所带礼品有:全新的一个篮子(内装红糖10斤、糯米五斤、手镯一对、银项圈一个,摆放的顺序是糯米在底层,手镯和银项圈第二层,红糖在最上层)酒(至少10斤)、肉(至少五斤)。 按照水族习俗,第三次提亲议定婚约之后就吃定亲酒,主要是约定吃大酒的日子。吃定亲酒的时候,女方会明确交代男方须准备的礼品: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红糖至少50斤、糯米30斤、酒一坛(100斤)。 可见,无论是在水族的提亲还是定亲中,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迎亲中的酒 按水族婚姻习俗是结婚前一天晚上男方就要派迎亲队伍到姑娘家去,而且出门的时间还要请懂得《水历》的水书先生选择吉时。 迎亲时男方所带聘礼:一坛酒(约100斤)、一头猪(约200斤)、红糖(约80斤)、糯米(约80斤)、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结婚时,男方所带礼物中,最重要的就是酒,无酒不成礼。 迎亲队伍到了新娘家家后,新娘家立即杀猪,第一次酒席正式开始,喝酒吃肉都很随意,没有人来劝酒。等到女方把猪杀好,第二次酒席开始了。这是正席,水族婚姻中的正席跟许多民族都不同,双方的男女必须分桌。 按水族婚姻习俗,酒席至一半的时候,新娘还要到酒桌旁敬酒。新娘首先献给自己的父亲,这叫“感恩酒”。然后媒人会上前来介绍新郎的父亲,聪明的新娘会立即接话:“父亲,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孩子了,孩子在这里给父亲倒一杯酒。”这叫“认父酒”。男方父亲干杯后,一般都要把准备好的红包放在酒杯里,然后才把酒杯递过去,表示大红大喜。新娘倒酒的过程中,凡是男方来的客人都会在喝酒后送红包,但新娘的同村兄弟喝酒后不送红包。 次日早晨,新娘家用红糖拌糯米稀饭招待客人,然后才开酒席,开席的同时女方把要送的嫁妆全部拿到祖宗的灵位祭祖。女方嫁妆一般有:水族婚礼服装一件、猪腿一只、糯米20斤、布两匹、布鞋至少巧双、棉10床、衣柜一个、马一匹或牛一头。 到了双方预定的吉时,双方男人齐聚祖宗灵位前祭祖,然后新郎家派代表上前领新娘的嫁妆,代表人一般都是双方的哥哥。在领取嫁妆之前,双方的男人必须在祖宗灵位前履行一系列庄严复杂的程序,并由此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饮酒习俗。 1.誓婚酒。首先是双方的哥哥上前来代替新娘新郎喝“誓婚酒”,而且还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女方哥哥:“你现在把妹娶走,祝愿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要把她当晒米的木板,不要把她当洗脸帕,不要玩耍她。”(水语汉译,下同。) 男方哥哥:“现在你放心,我接她回去,到我家就如神仙般,一定好好善待她,不会玩耍她。” 然后媒人递上两杯酒,说:“现在你们俩代替新郎新娘发誓了,说话算数,请喝了这杯‘誓婚酒’。” 2.甜酒。喝完“誓婚酒”后,新娘家最有威望的寨老上前问新郎的哥哥饮的这杯酒是甜还是苦,这时候若误答为“苦”,婚事就会立即被取消,对方会认为你嫌弃他家女儿,若答“甜”又得喝一杯酒。这是因为说“甜”便是祝福新郎新娘婚姻甜美,所以不少人戏称为“甜酒”。 3.媒人酒。寨老接着会想方设法给媒人喝上一杯“媒人酒”,口才稍差的媒人喝了一杯又有一杯,所以水族的媒人除了会说还要能喝。 4.舅爷酒。媒人喝干酒之后,寨老又倒酒,面对众人说:“追本溯源,先有祖后有宗,不忘祖恩。有你舅爷才有这些儿女,请舅爷上前喝一杯。”舅爷上前来接酒杯,一般都要谦虚一番之后才喝。 祖宗灵位前的复杂程序结束后,在领取新娘嫁妆的过程中,又涌现出各种各样名称的酒,显现出水族酒 文化的浓重色彩。例如在领取衣柜时,衣柜的钥匙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钥匙的人就要喝一杯酒,名为“钥匙酒”;在领取棉被时,捆棉被的绳子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绳子的人也要喝一杯酒,名为“棉绳酒”。 5.马料酒和汤锅酒。在酒席结束后,众人一起把嫁妆抬出来,男方的人作好抬嫁妆的准备。这时候,新娘家会派一个口才好的人去拴马的地方等候,而男方也会派出早就安排好的能说会辩的代表前去牵马。马匹旁边会摆上几个四方桌,上面都摆上三个大碗,并倒满酒。男方代表前去牵马的时候,女方代表会以忘记喂马料来为难,并要求男方代表代替马喝下桌上的酒。男方不能拒绝,一旦不愿代替马喝酒就无法把马牵走。这就是“马料酒”。 喝完“马料酒”后,女方代表又以马想上汤锅行去吃汤锅为由带男方代表到预设的汤锅行饮一碗酒,这碗酒名为“汤锅酒”。 水族婚事中前去的牵马的人不是那么容易牵马走的,其中有许多道酒拦着,最有名的莫过于上述的“马料酒”和“汤锅酒”。当然,能说会辩的人代马喝的酒便少点,口才差的人几碗进肚后就牵不了马了,就会闹笑话。水族喝“接马酒”的过程既幽默又能生动,增添了婚事中的喜气,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使人赏心悦目。 (三)喜酒与酒歌 到新郎家后的酒宴,也分有晌午饭和正席。晌午饭也很随意,并不劝酒。傍晚时分正席开始。在新郎家里,最热闹的莫过于唱酒歌,主要是女人那一桌的对歌。 正席开始后,男方的女歌手先唱第一支歌:“我们三家叫我倒酒,我们四家叫我倒茶,我倒酒也是倒给你们,我倒茶也是倒给你们。提起这杯酒,不知姨娘是否接受?姐与妹共庆哈喂哈喂!”(意译)女方歌手对唱:“坐在你身边应该喝两碗,坐在伯母身边应该喝五碗,喝不得双方都不开心。跟妈学酒学不成,不知哪天才学会。到奶奶身边却让我讲,如果我能讲,我们一起笑。坐在桌边,哪个吝啬?大家一起来干杯!”(意译)众人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再接着唱下去。水族婚姻中非常重视唱酒歌,一般都要唱整整一个晚上,而有的地区则连续唱三个晚上,例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廷牌乡就有这样的风俗。 四、结语 中国 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 历史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 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已经拥有独特的地位。神州到处酒飘香,饮酒习俗自古蔚然成风。中国的56个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而水族的酒文化更是独树一帜。 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转转酒”、“拦门酒”别有风味,丧事中丧主一家大小轮流为唱祭歌的歌手倒酒的习俗让人对水族的孝道赞叹不已,而水族婚姻中花样百出的酒习俗更是让人开怀大笑。由于特定的生存 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 心理文化积淀的影响,酒不仅在水族独特的习俗中得以体现,在水族人的Et常生活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接待朋友时,“酒重于肉”,如果客人来到,桌上没有酒,主人就有“不成敬意”之憾,可以说酒无处不在。 拜访 以酒为礼,迎客以酒为敬,感激以酒为谢,报恩以酒示情。酒在水族人的交往中所显示的不仅是物质赠馈上的多寡,而且可以借以表达 人际交往 和精神需求。可见水族丰富多彩的饮酒习俗与民族风情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氛围,很值得我们探究。猜你喜欢: 1. 中国酒文化与宴请礼仪论文 2. 中日酒文化对比论文 3. 红酒文化论文 4. 浅析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性论文
浅析有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论文关键词: 初中科学 教学方式 策略方法 课堂实效 论文摘要: 教师应该客观科学地把握自己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学生的组织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本文结合初中科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从“促”与“导”、“管”与“引”、“探”与“实”的有效结合方面阐述了有效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切实提高科学教学课堂实效的问题。 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教师角色的正确把握。教师要深入践行课改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对新型教师的角色进行认真思考和重新定位。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好“角色”,应该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从而营造一个、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互相启发,开拓思维。 一、注意“促”与“导”的有效结合 1.深入钻研教材学情,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相互交流协作,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交流情感体验,从而实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谓要促进学生发展,即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创设丰富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例如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我重点考虑这几个问题:(1)教学目标的如何定位?课堂上如何落实三维目标?(2)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难点在哪里?要设计哪些活动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3)学生的原有认识怎样?由于日常经验和前科学概念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中很难理解的一个规律,高中生对它都不一定理解,何况初中生?并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4)怎样较好地创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产生自己不同的看法?(5)课堂上哪些活动需要学生独立参与?哪些活动需要小组合作?怎样开展学习评价?(6)怎样既能面向全体又能增加学困生的参与机会…… 2.有效指导学生思维,分析现象把握本质。 教师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现象,准确把握科学本质。譬如掌握概念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而新的概念的建立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经过思维后的产物,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设疑、质疑、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逐步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逐渐 摒 弃科学现象中的无关因素,找到形成概念的关键因素,抽象概括出本质的属性,形成新的概念,实现由感性的具体到思维的抽象的飞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关键要指导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对特征信息进行抽象,有助于用清晰准确地表述和有序地记忆这些特征,这就成为学生掌握概念的前提和关键。例如,在学习“浮力”的概念时,我通过实验已经帮助学生构建了概念的雏形:浮力是由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作用力。但浮力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通过实验,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得出物体所受到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的结论。这时,我运用学生以前所学的压力、压强的知识,让学生自己画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分析图,导出F浮=ρ液gV排的浮力公式来。 3.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促进探究活动深入。 课程教学中要实现有效的教学,教师作为“促进者”必须在课堂上放得下教师权威、长者的架子,积极地旁观,积极地倾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想所思,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给学生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定和学习兴趣的`维持,协助学生从各种信息中提取有用成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课堂一旦这样动起来了,教师就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创造好了必要的条件。记得我在上八年级“电流的测量”时,我按教案先介绍了电流的概念,自由的移动方向和电流的方向,再介绍了电流的符号表示,电流的单位,以及它们的符号表示,等等。接着我按课本内容用一个开关,一个电灯,两节干电池串联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来介绍电流表的使用,为的是使学生了解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电流表,所以我希望他们在听我讲完电流表使用注意点以后,能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这类问题提出问题,以便于我进一步讲解有关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没想到一个学生站起来指着这个串联电路说:“老师,这个电流表连在电灯的前面和后面,它的读数会一样吗?如果装两只灯,电流表在两只灯前面、后面、中间读数会一样吗?”另一个同学也提问:“如果两只灯不是串联,而是并联,电流表的读数会一样吗?”我看到不少同学好像对这两个问题更有兴趣,通过他们的提问我知道大多数同学也已经预习过后面的知识,他们想马上知道答案。而课前我并没有计划做后面的实验,认为做实验会影响到上课的进度。但为了使他们保持探究的欲望,我马上改变原来的设计,当场做了串、并联电路电流特征的实验。从课后作业的情况来看,及时改变教学进程,以学定教,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二、注意“管”与“引”的有效结合 1.改变教师灌输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生态系统之后,我要求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往的教学中,多是教师“一言堂”的语言陈述,让学生记忆。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习惯,让学生根据生态系统的特征分组讨论生态平衡,讨论的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向老师直接提问,或是小组讨论结果的时候集中提问。于是,课堂不再死气沉沉,学生看书、查资料,进行热烈的讨论。最后几个小组的派代表发言,不同意的小组可以直接辩论。十分钟过后,对各个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对“生态平衡”的概念的理解:“生态系统只有发展到成熟阶段才能达到平衡,理解为阶段性;生态平衡是一种相对的平衡,理解为相对性;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基本相等,理解为平衡性;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种类和能量上能较长时间的保持相对稳定,理解为稳定性。”这样的尝试,让学生摆脱了对繁杂的外显规则的机械记忆,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激活了学生的内隐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教师适度调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目前学生的班级授课制仍存在,同班学生虽然以年龄界限来划分,但同一年龄档的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家庭、周边环境的不同,学生本身储备的知识素养与经验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管”和“引”就要有效把握。教师必须适度调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别是调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对学习活动的设计和调控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例如我在讲授“声音的发生和”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预习,以小组为单元,以“声音发生和传播的奥秘”为主题,利用身边的器材,自行设计实验,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并做好应对同学们发问的知识准备。实践表明,学生对这种方式的学习兴趣要远远大于老师的授课方式。为了确保课堂的有序和有效进行,我对每个小组提出了明确的责任分工:对讲解员、发问员、实验员等同学强调了有关安全,以及时间方面的注意事项,因此,一堂课在老师的有效引导和管理下,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了。每个小组都介绍了本组学习的成果和收获、通过实验演示了自己的发现、用自己储备的知识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连平时羞于表达的同学也积极参与了进来,有的充当实验助手、有的乐于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等工作,整节课的容量要大于常规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高度重视过程教学,鼓励学生体验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体验探究,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思维;也可纠正错误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在教学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的使用时,我就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师:如何比较雪碧和稀硫酸的酸性强弱? (学生建议可以通过比较它们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深浅程度来确定酸性的强弱。) 师: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比较并表示不同深浅的颜色? (教师的设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生生互动之后,生成了“将颜色按深浅不同的顺序排列起来并标上数字,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颜色及深浅”的创意。) 师:这正是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确定下来的标准比色卡。pH试纸的功能类似于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我们可以通过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最接近的那种颜色所对应的数值就是该溶液的pH数值——表示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本课教学中,无论是用紫色石蕊试液定性地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还是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都需要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并以此作为评判的依据。当我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食醋中时,学生观察颜色,回答说:“紫色变成了橙色。”“橙色”的回答与课本“红色”有出入,但却是学生对色彩真实的感受。对此,如果采用“橙色—橙红色—红色”将实验现象篡改为“红色”的处理虽然简单,但既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更有违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可取;如果吸取教训在课前将溶液浓度调合适,使实验现象定格为纯正的“红色”,确实可以避免课堂中不必要的色彩之争,但仍然无法解释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测定不同酸性溶液时必定遇到的颜色的差异,不可行。因此,我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同一色系中色彩的渐变”这一知识储备,引导学生体验“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强弱不同的溶液时,会变成红色系中深浅不同,色泽不一的各种颜色”,这样既尊重了学生观察到的真实现象,更合理地体现了指示剂变色的实质。由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对石蕊变色“颜色有深浅”的鲜明视觉体验,学生非常自然地想到“通过观察指示剂不同深浅的颜色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教师的设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比较并表示不同深浅的颜色?”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并极富挑战性,引发了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顺利地完成以“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不同深浅的颜色”,作为从“定性测定溶液酸碱性”到“定量测定溶液酸碱度”的迁移。 三、注意“探”与“实”的有效结合 教师要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把自己的经验、探索和思考融合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去,将课堂变活。同时,在教学探索过程中注意与教学实际的相互结合,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样、学习方式灵活,使其学习效率高效。例如在教授被子植物“双受精”现象时,我利用动画来模拟,更加形象而直观。这样学生学起来也感到特别轻松,而且记忆深刻。再如在探究“升华和凝华”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的: 探究实验:调制鸡尾酒 师:同学们,咱们在酒店吃饭时,见过鸡尾酒吗? 生:见过。 师:你们知道酒杯里如梦如幻的情景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吗? 生:里面放的是干冰。 师:我们现在自己动手调制一杯好酒。 制作过程:在一杯饮料里投入一块干冰,杯中立刻浓雾弥漫。 师:同学们能否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一下眼前杯中的情景? 教师对同学们的描述进行精要点评,并帮助同学们对课堂的知识有效地进行深化理解,然后再进行思维拓展。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生:舞台上的仙境也是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水蒸汽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 生:樟脑丸升华的气体来驱虫…… 本节课通过一个小小的探究实验将同学们的兴趣瞬间激发出来,大家在“做中学”,在“看中思”,新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难点问题的解答变得有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三维目标悄无声息地得到了渗透。 当然,就目前课堂实践来说,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没有变,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已形成的学习生活习惯及社会对的所谓成绩认同评价等因素没有变。教师在课堂上践行“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时会有很大的压力和很多的困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仍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因此,教师对角色的把握必须有一定的度,从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家庭教养习惯与学校课程改革实施的教学方式方法上的衔接,又要考虑教师本身专业知识结构、思考方式、思维方式与教材编者意图感悟的一致性衔接。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要不断、反思、提升,实现从教学理念到课堂行为的有效渗透,以创新的精神,在新课程改革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 [3]刘艳平.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方式[J].新课程,2010,(6). [4]司连荣.改变课堂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J].学苑教育,2010,(10). [5]张德富.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变[J].时代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