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药学学报编委的工资

发布时间:

药学学报编委的工资

编办在党政机关中工作强度不大,发展前景也还可以。

机构改革前,编办属于行政机关,由政府一把手主管。机构改革后,归属于组织部管理,是党委工作部门。

编办主要办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职能职责、人员编制的定编和启用审批等,有一定的地位,别的部门找编办协调的时间较多,待遇也不错。

由于编办归属于组织口,经常跟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汇报工作,属于领导身边的人,容易得到关注和提拔,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发展前景看好。

编办这样的单位,专门管理各个部门的编制问题,其本身就有着明显的优势。

这个部门就是专门负责编制问题的,在不违反上级政策的前提下,一定是尽量给自己争取最大的编制数量。 这就意味着在同级别单位中,编办的编制数量不一定是最大,但一定是最有用的。

基层单位所有人员调入时,都必须经过编办审核。主要确定不违反编制管理规定,基层单位确实存在空余编制。这样一来,任何单位想用人,都必须经过编办这一关。编办工作人员心情好,可能几个工作日就能结束,如果心情不好,可能一两个月都未必能办得完。

同属于公务员行列,除享有基本的工资、车补等补贴之外,编办还有自己特殊的津补贴。总体上收入和普通的公务员比,还是要稍好一些。

重要的是,每年各个单位的人员调动数量不会很多,而且往往时间段比较集中。这就导致了编办的工作人员较为繁忙的时间段相对固定,全年总体工作量并不是很大。

编办是好单位,具体从五方面解读:

“编办”性质:

“编办”全称是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是编制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以前是在人社局里设的,现在是独立的,是行政编。一般由同级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任编办主任。

编办职能:

审核行政部门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岗位结构以及行政编制总额。

审核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及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等。

编办待遇:

是公务员序列,工资丶福利与同地域党政序列的公务人员一样。总之,是铁饭碗。

工作强度:

不大,都是常规性管理工作。

前途:

因人而异,要看德、才、机。德者政治素养、品行、人格;才者能力、水平、学识;机者机遇、有人赏识、有机会晋升。当然,最为关键的是自身的努力(运作),各种因素的把控!

优越之处:

在编办工作,与组织人事部门交道多,与管人的领导接触多,比一般部门单位容易得到晋升、提拔、重用。

还不错的单位!

编办原来是个二级科局,属原人事局下属科局,由人事局副局长兼任编委会办公室主任。后来地位不断提高,编办逐渐和人事局平起平坐。现在,人事局和劳动局合并后,人事调配逐渐弱化,编办作用不断凸显。

当然,很多人会把编委会和编办搞混。编委会是有多个成员单位组成的,比如党政两办、组织部、财政、人社、编办、纪检等,编委会主任一般由当地党政一把手兼任。编办只是编委会的几个常设机构,称为编制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归属于党群口。

其职能主要是审核行政部门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岗位结构以及行政编制总额,审核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及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等。机构改革就来自这个部门,我们常说的“三定方案”就是他们批复。事业单位登记也是设在编办的事业单位登记局。

现在个人调动,我们首先要了解想去的单位有没有相应的编制,该编制能不能用,也只能找编办。编办同意用编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调动申请。

您好,我与编办也有较多接触,与您分享下,希望有所帮助。

1.编办职能: 编办相当于公司里的人事,主要是审核行政部门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岗位结构以及行政编制总额。审核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及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等。

2.待遇: 和其他岗位公务员一样,该有的都有,我们这刚入职年薪9万吧。

3.工作强度: 编办和组织部密不可分,但的工作强度不是很大,与组织部没有可比性,之前机构改革期间工作强度较大,弄三定方案,平时工作还算轻松。大部分不用加班。

4.前途方面 :编办主任一般由组织部副部长兼任,县市区编办主任正科级,副主任副科级。提拔方面一般吧,工作性质决定了干不到领导眼皮底下,出不了彩,提拔也不会有太大的倾斜。工作强度没有两办、组织部大,自然提拔速度和力度也不如两办、组织部,比科局提拔快,比乡镇提拔慢。但编办人员可以转组织部,提拔速度就加快了。

编办这个单位怎样?是个好单位。“编办”是简称,全称是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是编制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以前是在人社局里设的,现在是独立出来。主要职能是管单位编制的事,一般是同级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任编办主任,行政编,待遇好,工作强度不大,晋升前景好。

好单位!可以给你编制,使你成为体制内的人。多少人对编制是梦寐以求啊。

编办挺好的,有国家正规编制,工作稳定,平时工作也不算忙。坐办公室。

6K-8K。青年编委是由青年学者组成学术期刊的编委会,青年编委的年龄要在45岁一以下,市的青年编委工资为6K-8K。

编委办负责县里各个单位的机构编制工作,还是有一些权利的,各个单位都得找你增加编制。编委办公室是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负责常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一)负责拟定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统一管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的机构编制工作。(二)研究拟定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审核各部门和区市县党政群机关机构改革方案;指导区市县、乡(镇)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三)研究拟定各工作部门、人大机关、政府各工作部门、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配备意见。(四)拟定、审核区党政工作部门设立、增减、合并方案,对区市县、乡(镇)党政群机关的人员编制实行总额管理。(五)负责机关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以及市与区市县及其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六)负责垂直管理系统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七)综合管理、指导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研究拟定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指导区市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八)综合管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研究拟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法规以及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及管理办法;负责市直事业单位设立、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配备及经费渠道等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指导区市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九)研究拟定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政策及管理办法;负责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指导区市县、乡(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十)监督检查各级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及时报告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并上报市委、市政府。(十一)承办党委、政府及机构编制委员会交办的其它事项。

很好,受到很多家庭和人们的认可,也是一个稳定有发展的工作岗位。

药学学报青年编委招募

1912年2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青浦县张家村。从小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童年在私塾和乡村小学读书,打下了良好的古文基础,练得一手好字。1926—1931年,在青浦县立中学和东吴大学上海附属二中学习。1932年,考取上海中法大学药科。在大学学习期间,翻译了一本日文书《定性分析化学表解》 ,于193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此后,他又译编了一本《药用有机化学》 ,于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在中法大学读书期间,还参加了中华自然科学社,经常在该社上海分社与一些有志好学的青年研讨科学技术问题。1936年中法大学毕业后,他到南京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任教,兼任该校附设高级药剂职业科主任。他先后担任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生药学、药剂学、药物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1940年,晋升为讲师。1944年冬,他考取公费留学,于1945年夏赴英,就读于伦敦大学药学院。1947年,毕业获药学士学位。提供他奖学金的英国一家制药厂(ICI)厂长一再挽留他在厂里工作,但一心要把学成的专长贡献于祖国药学事业的顾学裘,却婉言谢绝了英国厂长的盛情挽留,放弃了优厚的待遇,于1947年12月毅然回国,受聘到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任副教授。当时,国民政府统治区一片混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一个月的工资不敷全家一周之用。他的一位在外资药厂工作的老同学特来劝他到外资厂工作,但他坚定地答复说:“如果图个人的享受,我就不回国了。为了祖国的药学事业,我宁愿当个穷教授。”他谢绝了老同学的美意,坚持工作在祖国药学教育的第一线。1949年8月,他任浙江医学院教授。1950年,任药学系主任兼任浙江第一制药厂(现杭州华东制药厂)厂长。他同工人、技术人员打成一片,在以一幢住宅为厂房的简陋条件下,从实际出发,艰苦创业,建设药厂,发展生产,扎扎实实地做实际技术指导工作。他只尽义务,不取报酬。有一年春节,药厂的一位副厂长给他送去200元的支票,但是,第二天他又把支票交给厂工会主席,作为工会的活动经费。药厂职工对此深为感动和钦佩。50年代,中国的医药事业进入了新生发展时期,广大药工人员亟待学习提高。但当时国内药学书籍很少,顾学裘利用从国外搜集带回的资料,结合国内调查了解的情况,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编著工作。他先后编著出版了《药物?定》 、 《药物?定续编》 、 《现代药物学》 ,并与他人合编《实验药剂学》等著作,均由杭州新医书局出版。1956年,又出版了专著《制剂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这些著作在药学图书缺乏的当时,曾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特别是《制剂学》专著,在当时代表了国内制剂学的先进水平,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被卫生部选定为对外学术交流的十大医药著作之一。1955年8月,浙江医学院药学系调整到东北药学院(即今沈阳药学院)。顾学裘顾全大局,带头并率领药学系的一批教职工到东北,此后一直任沈阳药学院教授。1957年,他担任该院教务长。他在反右派运动中,以及以后的多次政治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曾受到种种冲击和迫害,但他没有为个人的逆境而沉沦,坚信社会主义祖国需要科学技术。他以蒲松龄“落第自勉诗”的诗句“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勉励自己,坚持不懈地潜心治学,默默地工作和钻研。在这风风雨雨的20年中,他培养了3名研究生,担任了20余个年级的讲课任务,进行了20多项科学研究工作,发表了10余篇论文,编写出版了《长效制剂综述》、《药物制剂注解》,主持或参加编写出版了《药剂学》全国教材、 《常用药物制剂》 、 《药剂学专题选编》等著作。1978年以后,他先后任沈阳药学院药学系主任、沈阳药学院副院长、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药剂分科学会主任委员、辽宁省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委员、辽宁省科协副主席、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药学专题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辽宁省民盟副主任委员及《药学学报》等5种全国性杂志副主编、编委或顾问等职。他精神焕发,自书题为“故友重逢”诗:“相逢共庆得余生,犹是少年一老成,委曲千般微笑罢,欣看桃李更芳馨。”以此抒发他欣慰豁达的心境和奋进不息的意志。在1978年至今的10余年间,他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6名;他领导制剂研究室和研究生,并与校内外广泛协作,进行了抗癌药物新剂型——多相脂质体的研究,开发了10余个系列品种,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参加了7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学术交流;主编出版了《药物制剂注解》 (再版)、《药剂学》(全国教材)、 《药物制剂新剂型选编》 、 《药物制剂专利手册》 、 《英拉汉药学词汇》等7部著作,近500万字。198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获沈阳市科技突出贡献奖。

1991年4月-至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1996年3月-2006年2月, 组建“中科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上海分会”, 任第一、第二届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第三届理事长。1996年2月-2002年7月,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6年12月-至今,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医学委员会委员。1997年9月-2008年5月, 上海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第三、第四、第五届副理事长。2000年1月-至今,欧洲科技编辑协会会员。2000年 5月-2008年6月,上海市药理学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2000年 6月-2006年5月,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委员。2000年 9月-至今,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第四届、第五届理事。1997年3月-2006年7月,上海市期刊协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副会长兼科技学术期刊专业委员会主任。2003年1月-2006年7月,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2005年7月-2007年2月,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1996年4月-至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1996年5月-至今, 《编辑学报》编委。1999年5月-至今,《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编委。2001年11月-至今,《药学服务与研究》编委。2003年12月-至今,《中国生物学文摘》常务副主编。2003年10月-至今,《图书情报工作动态》编委。2005年11月-至今,《科学观察》编委。2006年11月-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委员。2002年2月-至今,中国期刊协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2008年1月-至今,《科技导报》编委。2009年8月-至今,《中国中药杂志》编委2009年6月-至今,《药学学报》编委。2010年6月-至今,《机电工程》编委

他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或主要参与编写专著21部(卷)。获国家级成果奖1项,部、院级成果奖7项。培养博士及硕士生52名。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上当选为国际传统药物学会主席,1994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首批院士,现任该学部常务委员。1996年6月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利用及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他正致力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促进中药走向国际。肖教授一直从事中药、药用植物及传统药物的研究,是国内《药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杂志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是国际著名杂志《 Phytomedicine 》、《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的编委。先后主编了《新编中药志》、《中国本草图录》、《新华本草纲要》等著作 20 余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500 余篇,曾获国家成果奖一项,部级成果奖八项,先后培养博士生 40 名,硕士生 25 名。由于肖教授在中药研究方面的贡献, 1998 年曾获得第三届立夫中医药学术奖获奖人; 2001 年获求实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2002 年获得香港浸会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机械工程学报编委

本刊紧密联系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已建立覆盖机械行业各专业的审稿专家队伍和编委会(1000多人)。钱学森、吴仲华、刘仙洲、朱景梓等著名科学家都曾经担任编委会委员,本届编委会(第八届编委会)由100多位国内外知名的机械工程领域专家组成,包括17位院士和25位外籍专家,王补宣、潘际銮和路甬祥担任名誉主任,钟群鹏任编委会主任。编委会把握报道重点和选题方向,审定论文学术质量,为该刊的学术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所投稿件应符合以下要求:(1)论文报道的内容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路线, 充分体现科技兴国战略, 促进科技、教育并与经济紧密结合, 为振兴机械工业服务,并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和前瞻性,综述性稿件应注意时效性。(2)论文的写作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专业技术手册。目前我刊参照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① GB 31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② GB 3101-199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规则③ GB ~13-1993 量和单位④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⑤ GB/T 15834-1995 标点符号用法⑥ GB/T 15835-199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参照相关专业技术手册包括:《机械工程手册》和《电机工程手册》等。(3)通过《机械工程学报》 工作平台投稿,必要时可打电话或发邮件向编辑部询问有关情况。注意不要一稿多投!(4)作者应提供详细的通信地址及联系方式(电话、E-mail等),并与编辑部密切合作,积极配合编辑部进行论文修改工作,提供与论文发表相关的各类材料。(5) 论文如有资助项目应在首页脚注处明确标出。获省部(局)级以上基金(如“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以及获得奖励者,须提供证明复印件。我编辑部的稿件处理采用“四审四校”制度,即编辑初审、专家评审、编委复审、主编(主任)审定以及作者一次校对和编辑三次校对的审校方法,审稿及制版非常严格,稿件处理需要一定的周期,投稿后作者可通过投稿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我刊网站上的“作者工作区”,在线查询稿件处理进展。

在他的领导下,研制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如在他的帮助下,上海新中公司钱振新同志制造出精密量块;设计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手动精密磨齿机,磨出了第一把插齿刀;还外发出许多新工艺,如乱研、精密研磨、齿轮工艺等,都达到了当时国际水平。在这期间,开发了四种机床,达到批量生产。与此同时,在生产管理上,他领导制订出一整套科学管理生产和工人培训的制度,为上海机床厂的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雷天觉成为开创中国机床工业的先驱。 3月6日三院成立,雷天觉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机械科中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作为院的技术领导,多年来,他把很多时间与精力用于规划院的专业方向及指导各项研究课题中。在静压轴承,静压螺母、液压传动、齿轮传动、精密分度、精密加工和测量等方面,他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例如,他帮助从事齿轮专业研究的同志进行新齿形的研究。他研究静压轴承,用于磨床使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可改善一至二级。他还研究出了用弹性平均效应进行分度,并亲自参加试验。“文化大革命”中,许多研究被迫中断,他从领导岗位下放试验室参加劳动,这时,他仍忘我地进行研究,在可能条件下,继续进行“静压螺母”的研究,做到丝杠与螺母可完全没有固体接触。这期间,还开发了多联泵式静压导轨,使导轨油膜厚度可达一微米。直至1969年他下放干校,才不得不完全停止技术研究工作。 美国AAGage,Inc公布了关于多齿分度的专利。当这一消息传到中国,雷天觉根据他在磨齿机分度方面多年研究的经验,敏锐地注意到这项技术在高精度分度技术上有极大潜力。他认为,可以利用圆周内误差封闭的原理,和弹性补偿作用,把多齿盘的齿做成弹性齿,由此可获得很高的精度。根据这一构想,他立即进行了弹性齿多齿分度盘的试验,结果完全验证了他的预想。他把这一结果以科研简报的形式予以发表。正当这项成果受到国内同行的普遍关注,许多单位相继开展了弹性齿多齿分度盘的研制工作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被迫停下这项研究。“文化大革命”后,一恢复工作,他就亲自领导了一个科研小组,研制出一个分度密度达一角分(比国际上当时最高分度密度的多齿分度盘分度等分数高15倍),并配有小角度发生器的分度装置。小角度发生器的分辨力达五百分之一角秒。为了克服多齿分度台的制造难点,他又提出了弹性齿;进而又创造性地提出“独立弹性齿”的齿形结构,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其优越性。此后,他又致力于推广应用这项成果。由于弹性齿多齿精密分度盘的精度超过目前已公布的国际上精度最高的分度仪器,并具有先进的制造工艺,可以替代现有的精密分度转台。他正为祖国的机电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争取出口创汇贡献力量。《机械工程学报》是中国自然科学技术的学术刊物。在中国高等院校及学术界被誉为理论性较强的权威性刊物。自创刊初期以来,就一直聘请雷天觉、钱学森、庄前鼎、吴仲华等老一辈专家任编辑委员会委员。建国40年来,《机械工程学报》为祖国机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流做出了突出成绩。 《机械工程学报》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后开始复刊,雷天觉受聘为《机械工程学报》编委会主任。在他的具体指导下,学报的学术水平有所提高,学报的声誉日益扩大。他对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认真审阅把关。他坚持贯彻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方向,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在1986年编委会扩大会议的开幕词中,他明确指出:“除了为建设服务外,我们很难找到它存在的意义。”强调指出了“刊物面向读者,服务于读者”的正确方向。他把有些华而不实的文章比喻成“好像一个坚果,果壳很厚,果仁很小”。借苏东坡说扬雄是“以艰深文浅陋”的话告诫编辑部,要大家为改进学报文风作出不懈的努力。1987年,编委会和编辑部决定增加《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为此,他亲自撰写《创刊词》,仔细审阅了全部英文稿件,按时、保质保量地于1988年刊出创刊号。雷天觉,1913年1月29日生于北京市,祖籍湖南省浏阳县。他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雷光宇研究王阳明学派哲学,主张即知即行,反对言行不一。由于所受的教育是以爱国主义和艰苦建国为基调,加上家庭的影响,他从小立志发展自己国家的工业,振兴中华,这成为他一生的追求。雷天觉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一年,又在当时南京“兵工署”工作一年,即参加到当时的资源委员会筹建的机器制造厂(1939年秋定名为中央机器厂)工作。1942年到1947年被选派去美国P&W等公司实习机床与工具制造。1947年冬回国,南京国民政府逼他去台湾,他躲过了,便利用这段时间潜心自学工程数学直到解放。 他曾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起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专业学会理事长。在繁忙的社会工作中,他为国家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

你好,《江西中医学院学报》现改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是江西中医药大学主管主办的双月刊,严格来说算是省级期刊,但是一般学报是不和普刊一样分省级或者国家级的,学报是分为专科学报、函授本科学报、二本学报、一本学报等,是按照这个来分等级的呢,而《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是2本学报九品贾编辑为你解答,有帮的话麻烦采纳,O(∩_∩)O谢谢~

一个月到三个月。通过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在线投稿系统进行投稿以及查询稿件的审理情况及有关稿件的其他信息。

文稿字迹清楚,书写规范,特殊文种、上下角标、字母大小写、文稿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并注明所用统计学方法,文题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等符合要求的稿件更容易快速通过审核。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现改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由江西中医药大学主办,是省级期刊,分为专科学报、函授本科学报、二本学报、一本学报,出版周期为双月刊,为华东地区优秀期,主要刊登中医学、中药学、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心理学、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哲学、应用经济学、艺术学、生物学、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截至2015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814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5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687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医大师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人、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40人次、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5人、江西省首届高等学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共71人、江西省省级优秀教师20人、江西省名中医58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7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人选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30人、博士生导师59人、国家教学团队1个。 国医大师:洪广祥全国优秀教师(名单不全):龚千锋、罗永明、蒋小敏、陈奇国家级教学团队:中药炮制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龚千锋) 截至2015年底,学校拥有博士后工作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34个,省级示范性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江西省一级学科高水平学科与“十二五”重点学科5个。 博士后工作站:江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中医学、中药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示范性硕士点: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临床医学、中药学江西省一级学科高水平学科:中医学、中药学 江西省重点学科:药学、中西医结合、公共管理 截至2015年底,学校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门,两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分别于2001年、2009年获得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学校刘红宁教授牵头主持的“新时期高等中医药院校‘基础素质’教育理论创新与‘双惟模式’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率先在江西省高等院校中实现该奖项零的突破。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药人才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学类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药产业链关键环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江西中医药大学—九江市中医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药学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药学、药学、针灸推拿学 国家精品课程:中药炮制学、中医诊断学 国家双语示范课程:中医诊断学示范课程 截至2015年底,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3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不全):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际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现代中药制剂及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中医病因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中医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制药设备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西民族传统药现代科技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灸疗研究与临床转化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概况 截至2015年底,学校近5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463项,年均科研经费万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有28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中医药传承 20世纪80年代,该校针灸学家魏稼教授首创“各家针灸学说”和“无创痛穴疗学”。1993年,陈奇教授主编出版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中药药理实验研究方法的专著《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获得国家图书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校中药药剂学科先后形成了中药复方释药、中药固体制剂等12项核心技术,其中《中药大片、异形片为核心的中药片剂现代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研究突破了中药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自主研制的高速压片机每年生产200亿片,是中国片剂最大生产规模,获得专利14项,被同仁堂等100多家制药企业采用,2011年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陈日新教授带领的医疗科研团队历经20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腧穴敏化”新理念,创立了热敏灸新技术,开创了内源性热敏调控治疗疾病的新途径。2008年,该成果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创立了全球首家热敏灸医院;研究成果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中医院行业建设标准,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重点推广的传统医疗技术。 馆藏资源 据2016年1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该校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达120余万册,购置和自建电子资源数据库40余个。师生读者通过网络可随时查阅馆藏信息,远程在线使用各类数据库资源。 学术期刊 《江西中医药》创刊于1951 年,由江西省中医药学会、江西中医学院主办,是第一批进入中文核心期刊的中国医药类核心期刊;并被被《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多家检索刊物及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收录,有部分文章被美国《SCI》收录。《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优秀学报、江西省优秀期刊。设有名家论丛、百家争鸣、中医文化研究、道教医学研究、医史文献研究、中药现代化、中药资源、新生代论坛等栏目。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编委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是由太原理工大学主办、主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采用国际标准16开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是属于中文核心期刊。没有增刊的做法。一年六期。刊名: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主办: 太原理工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7-9432CN: 14-1220/N邮发代号: 22-27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曾用刊名:太原工业大学学报 & 山西矿业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5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2)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参见:

1到3个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属于双月刊,审稿周期为1到3个月左右,具体周期以杂志社公布为准。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创刊于2000年,是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主管单位为太原理工大学,主办单位为太原理工大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