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经典句子有:
1、过去,我上班习惯走那条大路,直且近,大部分人都习惯走这条路,由于车辆众多,人拥车堵的事情时有发生。这时候,我在直路上也要曲里拐弯地走,耗时费力,甚至停下来苦等,捷径就变成了远路。
2、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可以是无动于衷心安理的,都应该心存感激。
3、也许,人的生命是一场正在猛烈燃烧的“火灾”,一个人所能做的,也必须做的就是竭尽全力从这场“火灾”中抢点什么出来。
4、一个人是不是存在比不在于他是否有一系列从出生到死亡的证明,而在于他是否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他的痕迹。
5、对于失败的看法,我跟许多人不同。如果成功的可能性不高的话,我的许多同胞或许根本不会去尝试。而我,无论成败,都觉得要从过程中去学更多东西。
民主和科学。
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先后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主要宣传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开始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的机关刊物。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复刊后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新青年》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新青年》在五四时期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的影响巨大而久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各种政治思潮差不多都是在五四前后通过《新青年》传入或兴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一些著名人物,都是在1919年前后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许多革命运动,追根溯源,也都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端的;中国人的现代化意识、精神文化都是在1919年前后发生急剧变化的。当代中国的物质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几乎是在实践和完成五四先驱的未竟之业。
五四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现代中国,也影响着当代中国。可以说,《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起着重要的精神桥梁作用。
德先生 和赛先生 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提倡白话文
1、如果你不肯付出一时的努力去博取成功,那么你可能就要用一生的耐心去忍受失败。
2、漫漫人生路,难免有埋伏。
3、年轻只有一次,青春不能重来。
4、谁虚度年华,青春就会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5、任何事情都应该去尝试一下,因为你无法知道,什么样的事或者什么样的人将会改变你的一生。
6、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喜而不狂,忧而不伤。
7、青春稍纵即逝,青春在于把握。
8、去见你想见的人,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他还在,趁你未老。
9、青春是人生之花,是生命的自然表现。
10、我的青春、我的梦想、我的赤子之心,此刻都在向前奔跑的路上。
近日,一则笔者家乡的新闻令人大为欣慰。正逢党的100周年“生日”及优秀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这让党早期的领导者们更为普通人熟悉。
其中,青年革命家陈延年、陈乔年的慨然牺牲令无数人潸然泪下。就在2021年7月1日,合肥为纪念两位牺牲烈士而设立的“延乔路”路牌下,出现了一捧捧纪念烈士的鲜花,鲜花中的卡片还写满了一张张深情寄语:
“岁月悠久,山河已无恙”、“你若能看到这盛世繁华该有多好” ……
这一张张卡片寄托了现在人对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的革命者最崇高的致敬,也见证了如今繁花似锦、强大富足的新中国。
正如合肥经开区的道路命名,在南北走向的“延乔路”尽头是东西走向的主干道“繁华大道”,正是这些为国家和民族牺牲一切的烈士,换来了如今的繁华。
本篇文章,笔者就带大家来了解陈独秀的子女,陈延年兄弟几人的光辉一生。
说到陈延年兄弟,必然要从他们的父亲,中国革命的先行者,陈独秀说起。陈独秀在我国的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可谓是大名鼎鼎,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者和创建者之一,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灵魂人物,被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陈独秀前后共有三任妻子,六个孩子(活到成年者)。
陈独秀是安徽怀宁人,他的首任妻子名为高晓岚,出身军武世家,父亲是清朝安徽安庆营统领高登科,其父见陈独秀高中秀才,就将女儿许配给他,时年陈独秀才17岁,而高晓岚大他整整三岁。
但陈独秀和高晓岚两人性格迥异、见识相差甚远。高晓岚是传统女子,温柔贤惠同时也被封建礼教牢牢地禁锢在“三从四德”里,她不但不识字,而且极力反对陈独秀去做那些危险的“革命事务”,她只想丈夫好好经营家庭。
少年就有大志的陈独秀自然与高晓岚越来越远,陈独秀曾坦言: “我与大众(高晓岚乳名)思想差距恐不止一个世纪。”
安庆老家与高晓岚仿佛只是他人生中的旅站,陈独秀回去的机会极少。虽然二人关系不好,但高晓岚仍为陈独秀生养了五个孩子,其中有四人长大成年,分别为: 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三子陈松年以及女儿陈玉莹。
1898年,这一年的中国风起云涌,光绪皇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支持下开始了“百日维新”又称为“戊戌变法”。在杭州求学的陈独秀对维新变法也有所期待,但维新不足百日就失败,令他坚定了反清的思想。
同一年,在陈独秀安庆老家,他的长子陈延年出生了,可在陈独秀的眼里,长子的出生明显没有“戊戌变法”和革命事业重要,以至于在陈延年整个童年期间,对于父亲甚至没有什么印象。
又四年后,陈独秀的儿子陈乔年出生了,由于延年、乔年兄弟俩年龄相差不大,又从小没有父亲的照顾,所以二人一直同母亲相依为命,从童年直到英勇牺牲,命运极为相似。
虽然,二人关系极为亲密,但性格却大大不同,陈延年是长子,在封建时代担负了母亲、族人更多的期望,因此他从小就被人评价“气宇深沉,不苟言笑”,相反的是弟弟陈延年却十分活泼调皮,喜欢唱戏、玩耍,甚至成为青年人时也依旧如故。
不过二人有个共同点,那就是精于学业,一丝不苟。 他们的母亲高晓岚并不识字,但她打小就把延年兄弟俩送入私塾学习识文断字,等到他们分别到了十岁之后,母亲才将他们送入了安庆的新式学堂读书。
1913年,陈独秀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而后被捕入狱,陈乔年兄弟俩也因此受到牵连,袁世凯手下大批士兵冲进陈家打算“斩草除根”,还好提前收到消息的陈家让兄弟俩从院子的后门逃走,才幸免于难。
这场迫害,使年幼的兄弟两对军阀和反动势力的残酷,有了最直观的认识,也让对父亲没有什么印象的兄弟,开始对自己的父亲有了负面情绪,毕竟这一切都是他带来的灾难。
已经不能呆在安庆的兄弟,两人于1915年辞别了母亲和家中的亲人,离开了家乡,到上海读书,与正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的陈独秀一同生活。
虽然父子三人关系不太融洽,倒也还算过得去,在这一点上优秀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和史实颇有些出入。
1917年,陈独秀受邀北上赴北大教学,自此陈延年兄弟俩就开始独自生活。
陈独秀以磨练兄弟两意志为名,每月只给二人10元生活费,而兄弟两此时均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震旦大学(复旦大学的前身),缴清学费之后,生活上几无所剩之资,于是,二人只能自谋生路,半工半读。
兄弟二人除了读书学习的日子,就是打工做活,贴花纸、推车子、在码头挑货、挑水这些活计他们都干过,也因此,看到了工人常常挨打、也尝遍了人生百态辛酸的二人在这时就觉得这世道要被改变,也是从这里开始,他们萌发了革命思想。
1919年6月,陈独秀因“传发”《北京市民宣言》被逮捕入狱,同一年,兄弟坐上了前往法国勤工俭学的邮轮,在远离故乡的西欧他们每天艰苦度日,吃粗面包蘸酱油度日。但同时他们认识了优秀的周恩来、蔡和森等人,正式地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兄弟俩在欧洲呆了两三年的时间,到1923年4月他们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在那个动荡混乱的年代,深沉的黑暗笼罩着中国,最广大的普通百姓还没能从“大清朝”迅速地转向“中华民国”,思想上一片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陈独秀等人的出现,不啻于刺破黑暗的第一缕阳光,可在那个时刻变革的时代,随着时间的推进新思潮不断涌动,很快地相对而言,陈独秀也“保守”了起来。
而继承他真正革命意志的正是他的长子和次子,陈延年、陈乔年。
1924年夏,兄弟俩一同回国,陈延年赴广州担任区委书记,陈乔年则去到北京,兄弟俩,从这里开始各自走上了自己的革命道路。
曾吃过许多苦的陈延年在广州作风十分朴素,当地的工人看到这个堂堂的区委书记经常同他们一样,穿一身满是油污的破烂衣服,有时戴着一副破烂手套,有时和所有工人一样,连手套都没有,就在一线干活,住在工棚、吃在工棚。
当时本来有许多人,觉得这些喝过洋墨水的“知识分子”是银样镴枪头,可陈延年的扎实作风很快就把工人同志们征服了,这些人也成了日后陈延年革命之路的重要助力。
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时任国民党总政治部主任的吴稚晖是这么评价陈延年的:
陈延年在整个革命期间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从未给自己做过任何个人打算,但他却成为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主婚人,周恩来喝醉后拉着陈延年一起高声同唱国际歌的场景,想来让人热血澎湃,这就是毛主席口中的“恰同学少年”吧。
还有一件趣事,陈延年作为广东地区党的主要领导人,必然会和中央主要领导人的陈独秀联络,可我们之前说过,二人虽然不像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关系那样恶劣,但也好不到那里去。
于是,二人互信只写公事且落款、称呼均是同志。
在陈延年和周恩来等同志的努力下,共产党在两广地区迅速发展,党员从几十人到几百人再到上千人。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一切都是陈延年等同志长期坚持努力的结果,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可不幸很快就降临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一举动不仅使国内的政治格局一夜间翻天覆地,甚至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格局。蒋介石发动政变后,屠刀就向共产党人落下,大批共产党员被捕杀。尤其在蒋介石的大本营上海,数不清的牺牲的革命者让黄浦江也为之流淌血泪。
可陈延年没有惧怕,他当时正在相对安全的武汉,可为了党的工作(时任江苏省委书记),他义无反顾地来到危险的上海。可仅仅过了两个月的时间,6月26日,陈延年就因叛徒出卖而被捕。
时任上海警备司令的杨虎对陈延年多番拷打,可陈延年就是不吐一字。7月4日,杨虎下令处决陈延年,刽子手们拿着寒芒森森的砍刀,大声吼叫着让陈延年跪下,可陈延年把腰杆子挺得笔直,他用一如既往的沉稳语气对刽子手们说:
气急败坏的屠夫们如同觅食的蝼蚁,急匆匆地跑上来将陈延年乱刀砍死,党的杰出青年领导者陈延年同志,就牺牲在这上海龙华的夏天里,年仅29岁。
没多久,已从北京回到武汉的陈乔年,得知自小相依为伴的哥哥牺牲了,躲进了屋子里一天没有吃喝,只能听见轻声的啜泣。但陈乔年知道,革命尚未成功!他只能打起精神,将悲痛转化为力量。
陈乔年作为“五大”代表,他坚决同毛泽东同志站在一起,在“八七”会议上,他也坚决反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支持毛主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认识。在会后,他调任湖北省任职。
1927年冬,他北上上海,被任命为江苏组织部部长。陈乔年到上海后,正是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席卷江浙沪一带之时,但他同王若飞(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等同志,不畏艰难、巧妙周旋,上海基层组织又逐步恢复了元气。
仿佛是上天对中国革命开的一个恶意的玩笑,就在沪宁一带形势逐渐好转的时候,1928年2月16日,由于叛徒告密,陈乔年被捕。
陈乔年性格与哥哥不同,但他对于革命的信仰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像他的哥哥一样,百般拷打下,他什么也没有透露出来。当狱中战友见他被折磨得血肉淋漓的时候,他却带着微笑说:“挨了几下鞭子,算什么?”
党组织花了重金,想尽办法营救陈乔年却不得,陈乔年也坦然地对联系上的同志说:
1928年6月6日,至死不屈的陈乔年被枪杀,临死前他大声正告那些屠夫:
一颗罪恶的子弹,将陈独秀的儿子,共和国的儿子,中华民族的儿子,陈乔年26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地带走了。像陈延年兄弟俩的烈士,是今天一切幸福生活的原点
正如同,在合肥延乔路上摆着的明信片所写:
我们之前说过,陈独秀与发妻有三子一女,其中排行第三的儿子就是陈松年,他前面还有一个姐姐叫陈玉莹。 陈松年出生时,他的父亲陈独秀已经与母亲离婚,同第二任妻子高君曼生活在了一起,因此,陈松年对父亲更没有多少感情了。
陈松年也曾读过书,可由于种种原因没读完大学他就肄业了回到家中。在他17岁那年,也就是1927年,他的大哥陈延年在上海牺牲,这个被全家人寄予厚望的长兄之死令家中祖母和母亲哭得晕死过去。
只有十七岁的松年和姐姐一起去上海给大哥收尸,可万恶的国民党反动势力连最后一眼都不给松年姐弟俩看看,两人只得在龙华点了几炷香,烧了一些纸,纪念死去的大哥。
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
次年,陈乔年也被害牺牲。这次仍然是陈松年姐弟二人处理后事,当姐姐陈玉莹见到躺在血泊中的陈乔年的时候,受了刺激,从此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病逝了。而她们的母亲知道乔年也牺牲的消息后,没过多久,也就悲痛而亡。
年轻的陈松年一个人扛起了家庭的负担,先后照料所有逝世亲人的后事,这对一个未满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说究竟有多么痛苦,而此时的陈独秀呢?他也与第二任妻子分手了。
陈独秀1910年与高君曼走到了一起,两人一起生活了整整十五年,高君曼为他生下三个孩子: 陈光美、陈子美、陈哲民 。
可随着两人感情愈来愈淡,二人也就自然分开了,陈独秀给移居南京带着孩子的高君曼每月打30大洋,仅此而已。
而陈独秀与高君曼所生的三个子女,后来,几乎都定居于香港或外国,算得上是开枝散叶了吧。
1931年陈独秀因发表“抗日反蒋”言论,被蒋介石反动政府抓捕入狱,一直到抗战爆发时,他才被释放出来,他被释放后与自己曾经的学生潘兰珍结婚,她1908年出生,小陈独秀整整28岁。
1937年,陈独秀出狱后,潘兰珍对其不离不弃,跟随已经贫困交加的陈独秀漂泊到四川避难。1939年的时候,周恩来曾去四川探望过陈独秀,并委婉地建议他可以去延安生活,可此时的陈独秀由于各种原因,婉拒了邀请。
周恩来总理又拿出了一百元钱,以组织上的名义想要给陈独秀,可陈独秀坚决不要,周总理与他交谈了一番也就起身离开了。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病逝于四川江津,只有他的三子陈松年不远万里,按照陈独秀的遗嘱将其灵柩送回故乡安庆,与发妻高晓岚合葬,至此陈独秀伟大而又悲剧的一生到此结束。而他最后一位妻子潘兰珍呢?她不幸于1949年11月罹患子宫癌,病逝上海肿瘤医院,享年41岁。
陈家多番变故,仅剩陈松年一人苦苦支撑,他当过会计、当过教师,而后去窑厂里当工人,好养活一大家子。幸好,经毛主席指示,安庆市政府每月拨给陈家30元钱,才令陈家的生活稍微宽裕一点。
幸好陈家的孙子辈刻苦努力,陈独秀的长孙,即陈松年的长子陈长琦,曾任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学院院长。
陈松年的大女儿陈长玮是一家钢铁公司的工程师,二女儿陈长玙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一家军工厂,小女儿陈长璞则曾任安庆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一职。
陈独秀不仅自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他的熏陶和教导之下,两个儿子也投身于革命中,为我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成为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他们被俘后,都英勇不屈,壮烈牺牲,陈延年时年29岁,陈乔年年仅26岁,陈氏一家堪称“满门忠烈”!
谨以此文向所有为人民奉献、牺牲的烈士、英雄致敬!
2021年已近结尾。
对于影视圈而言,“寒冬”依然未褪,但经过洗礼之后,影视剧已经渐渐脱去浮华的“流量”外表,从瞄准“炒作”向聚焦“质量”进军。
细心留意一下,2021年度的确诞生了不少口碑好剧,更令人意外的是,好剧不再过多集中于同一类型,颇有“百花齐放”的喜人态势:
不仅有大成本的精品剧,还有小成本的诚意之作;不仅有情爱、悬疑,还有令人意外的爆火“主旋律”电视剧。
这次,八姑姑本着主观、主观、非常主观的原则,带读者老爷们一起回顾2021年度的口碑国产好剧。
一句话评语:从未想过,一部扶贫剧会让人看的停不下来,也从未想过,扶贫剧不仅征服了60后、70后,更征服了80后、90后、00后。
谁是2021年的口碑爆剧第一?说《山海情》一点也不为过吧?
这部聚焦“西海固脱贫攻坚”的主旋律电视剧,在上映之前谁不得嘀咕一句“毫无新意的任务剧”;上映后,谁不说一句:真香!上头!
这部仅有90天拍摄时间的电视剧,用实力证明了:拍摄时间长短真的不影响电视剧最终质量!
孔笙导演就是yyds!
《山海情》将视线聚焦在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真实再现了闽宁村村民的脱贫过程。
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这个不太可能红的题材电视剧却迎来了爆火:豆瓣高分、热搜常客、一片好评,更俘获了一群从不看扶贫局的年轻观众的心。
之所以山海情能独树一帜的在扶贫剧大放异彩,主要还是因为所有创作人员的态度:尊重。
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他们不是凭借大脑的想象和简单的讨论,而是直接深入当地,走访了大量参与当年扶贫攻坚的人员,一共9个月的创作周期,仅剧本大纲就耗费了5个月的时间。
也正因为如此,《山海情》中的每一位角色几乎都有原型人物,每一个事件都是曾经真实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不仅包括马得福、马得宝、凌一农这些“伟光正”的人物,还包括略有“瑕疵”的普通村民:尤勇饰演的李大有,偷溜回村的移民等。
整部剧没有刻意美化村民以及扶贫的领导,反而更真实的展现了那些有血有肉的人。
当然,除了扎实的剧本之外,演员也为这部剧的爆火作出巨大贡献。
为了更真实的融入角色,饰演马得福的黄轩,一进入剧组就开始晒太阳,晒得全身红通通、起干皮,身上的破衣服和破鞋子,从进组之后就没脱下来过。
热依扎饰演的水花,更是为观众奉上了年度最佳哭戏,将一位不甘于残酷命运、自立自强的女性演绎的淋漓尽致,令人心疼又敬服。
除此之外,白麦苗、马得宝等新生代演员的表现也令人惊喜,尤勇、张嘉译等老戏骨更是将“农民”演绎的活灵活现。
当然,电视剧的成功也离不开真实搭建的场景:在一望无人的贺兰山脚下,搭建了真实的金滩村。
正是创作人员尊重事实,尊重生活;演员尊重角色,尊重细节,才让《山海情》获得巨大成功。
一句话评语:看这部电视剧,就感觉课本中的那些人名都变成了鲜活的真人,从这一刻感觉,原来我离那些伟人这么近啊。
同《山海情》类似,《觉醒年代》看似也是一个并不讨年轻观众欢心的主题,更偏向任务剧。
但同样令人喜出意外的是,《觉醒年代》不仅火出了圈,甚至剧名荣登了2021年度网络用语TOP10!
该剧在年轻群众中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讲述了觉醒年代的文化大师、热血青年的百态人生。
从这主题看,《觉醒年代》一点出圈的“潜质”也没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干巴巴的 历史 。
但创作团队牛就牛在,将 历史 课本中的人物、事件,立体、饱满的呈现在观众面前,更将当时的中国有血有肉的展现在荧幕上。
《觉醒年代》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创新和突破。
以往的革命剧、 历史 剧总处于两种极端:
要么过于“正”,整体基调严肃、沉重,很难吸引年轻观众;
要么过于“浮”,加入了改编的爱情、纠葛,很难不让人“大骂”。
而《觉醒年代》则突破了这种限制,不仅有符合史实的对话,更加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伟人们不仅仅探讨国之出路,他们也会吃花生、嗑瓜子,也会为了讨生活养鸡养鸭,没事儿还会互相之间开个玩笑。
这些烟火气的场景,好像课本上的那些“伟人”活过来了。
作为 历史 剧,它不沉闷;作为革命剧,又格外尊重 历史 。
除此之外,为了更加还原 历史 上的重要时刻,导演和创作人员对细节要求十分苛刻。
李大钊喊妻子赵纫兰“姐”,赵纫兰唤他“憨坨”,而这正是基于李大钊之孙提供的细节。
因为鲁迅曾经在自己文章中说过“后园里的枣树”,剧组从山东买来两棵枣树种在了鲁迅的院子里。在展现鲁迅撰写《狂人日记》的场景时,特意将完成后的镜头转向了枣树。
整部剧几乎没有废镜头,节奏快,令人倍感热血。
更重要的是,剧中出现了不少名人语录,不仅在当时有警示作用,即便在当下,也颇有深意。
可谓是“常看常新”。
而这也正是《觉醒年代》周边爆火的原因。徽章、T恤、手机壳、帆布包,都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宠。
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则是鲁迅杂文集《热风》的一段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一句话评语: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功勋》采用了单元剧的形式,每5集一个单元,一共8个单元,为我们呈上了8位时代的英雄,这部剧好看到我连片头都不想放过。
“功勋”两个字,是不同领域的英雄用血泪、勇气、坚持一点一点铸造起来的。
看完这部剧,最大的感触是敬服,敬服每一位英雄的先锋精神,敬服他们能够忍常人所不能忍,敬服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
和觉醒年代类似,《功勋》将英雄们的“名字”转换成了活生生的人。
但不同的是,《功勋》将更多的镜头放在了英雄们的背后,他们的妻子、丈夫或是战友。
不得不说,有时候通过家长理短反而更突出了英雄们的不易:
明明也是普通人,但是他们做的事真的很不普通!
最值得称赞的就是《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保留了战士们不同地方的方言,是战争剧中比较少见的,不得不称赞一句导演的细心。
毕竟,战士们基本都来源于全国各地,而那时候普通话并没有那么普遍。
除此之外,该单元的战争场面也特别出彩,导演为了环境的真实性,特意在同一纬度上选定场地搭建环境,开机时间也特意选在10月8日,与 历史 上该场战斗开始的时间想同。
从地理环境、气候温度、时间考虑,力图全方位还原70年前的那场战斗。
一句话评语:很少有一部电视剧,能够不偏不倚地展现出三个不同的职场丽人,她们有缺点,也有闪光点,她们更加真实。
马上即将收官的《爱很美味》,被观众亲切的称为“最上头土味剧”。
别看这个名字很土很中二,但剧情真的令人停不下来!
《爱很美味》主要聚焦三位性格不同的女性,虽然是以她们的不同“爱情”为主线,但并没有单纯的将焦点放在 情感 纠葛上,也没有闺蜜出轨的狗血剧情,而是真实的展现了三个性格不同的女人的感情经历。
为什么《爱很美味》会如此上头?
因为我们在这部剧当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每位主角都有自己的个性,创作团队并没有单纯的制造对立,女主角就是“好”得,女配角就是“坏”的,而是真实展现了每个角色的好与坏。
比如,张含韵饰演的方欣是一位漂亮美人,导演也不惧展现她在工作、生活中因为美而获得各种便利;但当其受到性骚扰时,方欣也是处心积虑收集证据,出手便是干脆利落。
当因为核酸人员上门服务时,发现老公出轨后,处理起来更是冷静、理智,绝不过多纠缠。
比如,王菊饰演的职场强人夏梦,在工作方面说一不二,但也会在恋爱之后对待工作带了点主观色彩,原来看不上的甜宠剧,也笑嘻嘻的说很不错。
当然,更出色的是剧里时不时出现的经典台词,吐槽导演扎堆甜宠剧、痛批女团演戏,三个女人互相嫌弃的闺蜜相处,简直让观众太有共鸣了!
剧情紧凑,情节 搞笑 ,再加上温暖的互相救赎,谁看谁不上头!
偷偷说一句,最新更新的剧集中,夏梦因为隐瞒身份的事情向男友道歉,作为女强人,道歉的形式当然与众不同:
夏梦选择通过PPT演讲的形式正式道歉!详细讲解了“lie”的深切含义!
简直笑掉我的大牙!
一句话评语:穷到让观众心酸,但成功让观众争当自来水的剧组,前有《太子妃升职记》,后有《御赐小仵作》。
《御赐小仵作》算得上2021年度的一匹黑马。
小成本制作,演员不出名,寂寂无名的原作IP,甚至创作团队都拿不出什么知名项目,更别提宣传经费了。
但正是这么一部看起来不显眼的网剧,却凭着口碑一步步火出了圈,成为令人惊喜的黑马剧集。
究其原因,还在于主创人员的“会花钱”。
因为整个项目经费比较紧张,所以主创团队真真正正的做到了将钱花在每一个刀刃上。
在确定最终女主楚楚扮演者之前,导演见了无数个圈内女星,也有谈的比价好的心仪女演员,但因为对方报价过高而选择放弃。
因为导演认为一定不能为了演员片酬,而降低制作要求和水准。
事实证明,导演的思路是非常明智的。
为了进一步保障最终成果,主创团队在有限的经费内选择了最合适的演员,启用了大量的新人演员。
演员薪酬也普遍低于行业水平,甚至有的都称不上薪酬,只能说为演员包的感谢红包。
也正因为如此“会花钱”,虽然剧组经费极其紧张,但整部剧呈现的质感是上流的。
无论是色调、道具,还是镜头、服化,都能看到剧组是真的把钱花在了该花的地方。
与此对应的是,新人演员非常珍惜出演的机会,无论是在配合度,还是工作时长,都给予了主创团队非常高的容忍度。
最终,双方相互成就了《御赐小仵作》。
当然,在剧情和人物方面,主创团队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正式拍摄前,不仅先后进行了三次剧本围读,单剧本创作就耗费了一年半的时间。
男主高冷但理智冷静,智商在线;女主可爱但绝不是傻白甜,在仵作的专业上能力出众。
双方的感情从来都是坦荡荡,没有憋着不说等人误会,这无论是在电视剧还是在现实中,都是太令人歆羡的双方奔赴的感情了。
这也让以悬疑、破案为主的《御赐小仵作》逻辑更为通顺,故事更为扎实,出现的每一个道具和细节,几乎都前后呼应,各有伏笔。
一句话评语:没有男主光环的“谍战剧”,他在战火中成长为一位“叛逆者”。
作为一部谍战剧,《叛逆者》带给观众的惊喜主要是两个:
《叛逆者》围绕着抓捕中共地下党“邮差”展开,而中心人物林楠笙并不是带着“伟大”的光环出现,甚至是命途多舛、感情艰难,多次游走在死亡生命线上。
最终在重重危险之中,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单纯学生,成长为勇担重任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除了老戏骨王志文的精彩演技,朱一龙在这部电视剧了也颇出彩,尤其是几场表现不同的哭戏,共鸣性非常强。
当然,剧组将四五万的小说扩展至四五十万的剧本,也是耗费了巨大的心血。
光剧本,就前前后后做了8个版本。
为了突出“叛逆者”的含义,导演将更多的故事着墨在,林楠笙的成长性,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现实中的困境,这些困难反而催化了林楠笙加入共产党的坚决和忠诚。
为了更加符合 历史 ,剧组采用了14种钱币;对于每个人物使用的枪械也有严格要求,比如刚到上海站的林楠笙用的是M1911手枪,而沉默群使用的则是反坦克步枪。
当然,用心之作也会得到观众的认可。虽然遗憾也有,但整体上仍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彩谍战剧。
一句话评语:当其他的悬疑剧都在追问“谁是凶手”,这部剧在讲“谁是死者”,直到最后才最终揭露。
看完《华灯初上》,只想感叹一句:林心如,你还是适合台湾剧啊!
这部电视剧集合了众多台湾演员,主要集中在林心如饰演的罗雨侬、杨谨华饰演的苏庆仪等女人之间的纠葛。
一群边缘的弱小女人,他们的困境和成长,抱团取暖又相互羁绊,又夹杂了大小谎言。
整体上看,剧情紧凑,群像也非常精彩。
“华灯”本身是一个温暖的词,但在这部剧里,华灯之下,却是人性之间的尔虞我诈:
共同经历顺境、逆境的姐妹花,相互扶持的妈妈桑和小姐,最终也会因为各种目的而不断上演明争暗斗。
除了剧情之外,比较有看点的还有对台湾80年代风情的展现,以及众多台湾艺人的集结。
连客串角色都是霍建华、郑元畅、许光汉出演,可以说是野心非常大了。
但该剧也有一个非常遗憾的点,作为一个女星群像剧,在男女感情上着墨过多,至少第一季还是有点“痴男怨女”的意味。
不过,整体上让观众去寻找“死者”而不是“凶手”,还是非常有创意的。
目前,全剧第一季已经完结,只有8集,第二季也已经定档12月30日,还没看过的朋友们,不妨追一下吧。
一句话评语:孙红雷再度出演亦正亦邪的人物,再加上不少真实“打黑”事件的加入,谁不是期待值满满?
还未上映之前,《扫黑风暴》已经令人格外期待了。
毕竟,时隔多年,孙红雷又要演“大坏蛋”了!
结果也没让人失望,《扫黑风暴》剧情跌宕起伏,两个疑问也一直吊着观众的胃口:
孙红雷饰演的李成阳到底是好还是坏?到底谁才是黑警?
除此之外,剧中的两个反派人物也设立的非常丰富:
高明远让人恨得牙痒痒,孙兴更是可怜又可恨。
高明远外表温文尔雅,但偶尔爆发出来的残忍、冷血又让人不寒而栗;
孙兴后期流露出的渴望母爱的卑微样子,又为他前期的“混蛋”增加了复杂的色彩。
当然,最主要的剧情里的不少案子都来源于真实案例,在让人心颤的同时,也看到了黑暗中的曙光。
一句话评语:终于有人能将尾鱼的小说成功搬上大荧幕了!“放肆藤你”CP也太上头了!
提到《司藤》,不得不提一句原著作者尾鱼。
尾鱼小说一向以丰富的想象力著称,连马伯庸都曾称赞过尾鱼建立的独有“世界观”。
可惜,尾鱼第一部被改编成电视剧的作品《怨气撞铃》,那是乱七八糟、难以直视。
所以,《司藤》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拯救了尾鱼后续的其他作品改编。
《司藤》之所以获得观众的认可,除了IP本身自带的流量之外,更在于编剧并未改变整个剧本的内核,人设也都还立得住。
心狠手辣、美丽妖艳的大女王司藤,和软弱善良、内有小心机的“忠犬”,组合起来的CP简直让人太上头!
再加上本身足够出彩的悬疑故事,以及美的让女人都心动的景甜,这部剧能大火也就不出意外了。
整部剧从香格里拉、大理到西双版纳,再到无锡、横店,整部剧都是实景拍摄,前后辗转万公里,可以说是诚意十足。
除此之外,也很难遇到一个任性的讨喜的女主角,可以说司藤该傲娇的时候傲娇,该温柔的时候又很温柔,有时候心狠、腹黑,对待小孩子又外冷内热。
能把这样一个复杂的女性角色演绎出来,景甜的演技还是值得称赞的。
一句话评语:很久没看到这么惨的一群倒霉蛋儿了!
在甜宠剧盛行的当下,《乔家的儿女》的苦情戏可是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该剧围绕着一家乔家五个儿女的成长经历展开,不仅展现了三十年代的 社会 变迁,更展示了兄弟姐妹互相扶持的日常。
“惨”也是这部剧的内核之一了,正如诸多观众的评价,剧名应该叫《乔家的倒霉蛋儿》。
虽然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的确令人感动,但过于惨的经历,总让人气愤想冲进去暴打“人物”。
除此之外,导演张开宙的水平依然忽上忽下令人担心,虽然意图展现30年代的变迁,但是因为最终篇幅所限,呈现的效果有点类似于流水账了。
但这样的好处在于,情节非常紧凑,满地鸡毛的生活也足够惹人讨论。
如果你恰好喜欢家庭剧的鸡飞狗跳,这部剧还是挺适合和家人一起观看的。
另外,真心想喊一句:
白宇,下次能不能演一个快乐点的角色!
前有江阳,后有乔一成,过于赚人眼泪了哈!
以上就是对于2021年度口碑国产好剧的推荐了,多类型的今年最佳已经基本囊括在内。
从榜单我们也可以看出,观众真的不是挑题材,观众只会挑好剧和差剧。而一部电视剧爆火的背后,绝对不止是题材讨喜那么简单。
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上榜电视剧都有一个核心:尊重。
创作团队尊重 历史 ,尊重事实,更尊重角色,所以有了《山海情》《觉醒年代》《功勋》,让人见证了英雄的一生;
创作团队尊重文化,尊重时代,更尊重观众,所以有了《爱很美味》《华灯初上》《御赐小仵作》,让人在剧中有所共鸣。
看来,只要真诚地对待观众,观众都会感受得到。
所以,那些烂片的制作团队们,还不快点来抄作业!
#2021年度国产好剧都有哪些#
——END——
【文|风仙大人】
【编辑|八姑姑】
鲁迅先生的文创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成果丰硕。他的文创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其风格鲜明独特,语言幽默。现在鲁迅先生传世作品有《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余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先生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许多篇章,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及思想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鲁迅先生的文章对我们现在的青年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对青年人了解中国历史,特别是民国历史有很大的帮助。二是对青年人更加深入地认识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帮助很大。三是对青年人更深切的了解民国时期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四是对青年人认知过去,感受现在,展望未来,有着积极的作用。五是对青年人联系自己,如何为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更加明确了目标,坚定了信心。鲁迅图片鲁迅先生的文章思想进步,语言犀利,现实主义味觉很浓,对社会进步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现在的青年人从鲁迅先生文章中已经领悟到了其现实的积极意义,尤其那些文学爱好者,对于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文学水平,运用文艺形式来反映社会,推进社会进步,信心满满,正在文学创作之路上大显身手!
觉醒年代最钦佩的人有很多了,董必武就是非常值得人尊敬的。他家里的条件这么好,而且他还这么有学问,都从事了革命工作。那肯定是非常值得人尊重的。
不是他的前身,是另一本青年杂志
1916年3月初,群益书社收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上海青年》(周报)的来函,声称《青年杂志》的名字雷同,要求改名,免犯冒名的错误。陈子寿与陈独秀商量,拟将杂志名改为《新青年》。陈独秀虽十分郁闷,但群益书社毕竟是投资人,也不好太过反对,只得勉强屈从。《青年杂志》于是改名为《新青年》。
新老事物容易出现冲撞,《青年杂志》因和老刊物“撞名”,《青年杂志》的出版商群益书局收到上海基督青年会的来信,说《青年杂志》和他们办的杂志刊名雷同,要求《青年杂志》更名。
在出版一卷、总计6本刊物后,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出版,成为其时反封建和呼吁民主革命的中心刊物。
陈独秀在改刊后的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提出时代青年的新标准是: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
1916年12月26日,黎元洪签署“中华民国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简字第七百九十二号令”,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受命当天上午,蔡元培便到前门外西河沿的中西旅馆拜访来京出差的陈独秀,力邀他出任文科学长。
移居北京,陈独秀为《新青年》寻找到了新阵地,《新青年》迎来了李大钊、鲁迅、胡适等重要作者加盟。从此,陈独秀不再是上海弄堂里的个人办刊,“独人杂志”成为同人杂志。
倒过来 新青年 是 青年杂志的前身
其实现在在整个娱乐圈内,他想要成为网友心中的现男友的话,基本上是非常困难的了,毕竟这么长的时间,他的这个不出作品的话,终究还是会被别人代替的。
《亲爱的,热爱的》是由项旭晶执导,杨紫、李现等主演,胡一天特别出演的青春励志言情剧。该剧根据墨宝非宝小说《蜜汁炖鱿鱼》改编,讲述软萌少女佟年对热血青年韩商言一见钟情,二人在相处中甜蜜碰撞,上演一场高智商与高情商的甜萌梦幻爱情故事。《亲爱的,热爱的》自开播以来,剧情暖心高甜引发网友热议。软萌小可爱佟年(杨紫饰)自邂逅高冷大魔王韩商言(李现饰)后,随即便对其展开了一发不可收的甜蜜追爱攻势。这部剧是由小说改编的,大家都知道近几年,很多剧都是翻拍的小说,《花千骨》,《镇魂》,《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这些也都是,但是不是每部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都可以成功。
随着《亲爱的,热爱的》热播,李现也一跃成为一线流量小生,各种荣誉和资源也接踵而来。对于在娱乐圈蛰伏许久的李现来说,这些爆红后的光环也算是对他入行以来兢兢业业演戏的奖励。角色人设魅力极大,李现的演技也为其加分不少,如此饱和度高的形象也让部分女友粉入戏太深,无法自拔。
成名之后,粉丝们才惊讶发现,李现不但是演技好,人品好,情商也是高得可以。毕竟,和一夜爆红的肖战和王一博不同,李现可是在娱乐圈已经足足打拼了近十年之久。一个媒体对李现进行了采访,并且提出了一个刁钻的问题:如果你的妈妈和你的女友同时落在水里,你会先救哪个?相信很多男士看到这个问题都会泪流满面,因为它当年曾经无比惨痛地折磨过自己。但是,面对这个看似误解的情感谜题,李现却让我们又一次见证了他的高情商。李现对着镜头说,自己会先救妈妈,毕竟是她生了自己、养了自己。随后,他会去救女友,无论生死都会和对方在一起。相信很多粉丝听到这里,都会非常得感动吧。
对于很多人而言,剧中的“韩商言”是不少人内心的男神代表,观众们都说李现把角色演火了。凭借着《亲爱的》,今年28岁的他终于在这个夏天成为大紫大红的流量偶像,收获了无数的“现女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啦,艺人的爆红带来了无数红利的同时,当然也会缺少了一些隐私自由。然而,近期有一则关于李现的采访流出,他却在事业的巅峰时期表示:“赶紧找一个真的“现女友”。而且,对于粉丝高举“爱豆谈恋爱都要杀头”大旗的娱乐圈现状,李现则坦言表示:“总要面对的嘛。”
在网友对当红流量的认知中,谈恋爱也意味着葬送自己的事业,而作为如今大火的新晋流量李现,恋爱等于失业也同样适用。李现在采访中无心的一句话,也触及了一些女友粉的逆鳞,纷纷表示对他的这番言辞不能接受。更甚者有极端女友粉直接发长文抨击,吐槽李现不在乎粉丝感受,行为处事情商极低。对比起另外的爆爆剧男主肖战来讲,他在之前的采访中却表示自己“谈恋爱等于失业。”然而,李现的想法却不同,但他有没有考虑“女友粉”或者是“童颜cp粉”,都是令不少粉丝的心都碎了。毕竟28岁的他也已经“老大不小”了,想要谈恋爱也不是坏事,他也一直是以演员为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爱豆出身。
从李现女友粉的集体抗议中,也能看出粉丝对流量艺人的要求,而恋爱这个词也成了流量粉丝心目中的大忌。在女友粉的认知里,李现最好的状态就是好好拼事业,不谈爱情。而李现在采访中的这句“赶紧找一个真的现女友”,是千万不能出现的,一旦有苗头出现,都会被女友粉扼杀在摇篮里。
然而,不少粉丝听到李现想要谈恋爱后,态度却是大不相同。有人在网络上发文表示:“李现,你真的在乎过你的粉丝吗?一边想谈恋爱,一边立耿直人设。一边吃着流量红利,一边注重隐私?多少次把口无遮拦当情商高,还常常把‘杨紫老师带红’挂在嘴边,活该被杨紫粉丝内涵。”而这种甜蜜的负担,也成了李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枷锁。对于粉丝来说,“离偶像作品近一些,生活远一些”,想必这才是最好的饭圈状态。
我觉得这个造型很帅,又阳光又青春,很适合李现。
近些年可以说娱乐圈中各种各样的流量明星层出不穷,占据着观众们的视野,不得不说这些流量明星一个个都有着帅气的容颜,有时候因为一部爆款的剧就可以让自己大红大紫,让人羡慕。
其中李现就是这样红起来的一个流量明星,但是在他红了之后却因为一句自己想谈恋爱遭到自己粉丝们的嫌弃,导致许多女友粉脱粉,还发长文回踩,虽然李现是流量明星,但是毕竟年龄不小了,想谈恋爱还算正常吧,不得不说当明星也是相当的男啊!
谈到李现,相信不少的小伙伴都很熟悉!凭著《亲爱的,热爱的》一炮而红,成功成为一线流量巨星,并且李现也成为了少女心中的“七月现男友”。
对许多人来说,剧中的韩商言是不少人心中的男神代表,观众都说李现演得很火。通过《亲爱的》,他终于在那个夏天成了大紫大红的流量偶像,收获了无数个“现女友”。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啦,艺人爆红带来无数红利的同时,肯定也会缺少一些隐私权。
对李现的一次采访流出,在事业的巅峰时刻表示:“赶紧找个真正的“现女友”。而对于粉丝高举着“爱豆谈恋爱要杀头”大旗的娱乐圈现状,李现则坦言:“总有一天会面对的。”
也许很多人都没想到,当时刚火起来的李现居然在第一时间表达了想找女朋友的愿望。将另一部爆爆剧的男主角肖战与之比较,他在之前的采访中却表示自己“恋爱等于失业”。不过,李现的想法并不一样,但他是否考虑过“女朋友粉”或“童颜粉”,却是让不少粉丝心碎。
李现也认为自己已经“平复下来”,他并没有因为人气飙升而去参加综艺维持热度,相反选择了进组,减少了曝光。
也许很多人都以为李现是这样一个有思想的人,毕竟他也“老大不小”了,想谈恋爱也不是什么坏事,他也一直是以演员为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爱豆出身。李现坦言:想尽快找到一个真正的“现女友”,反被粉丝发文指责。
不过,不少粉丝听说李现想谈恋爱后,态度却大不相同。有网友在网上发帖说:“李现,你真的在乎你的歌迷吗?要谈恋爱的时候,要立耿直的人设。享受流量红利的同时又要注意隐私?多多少少把口无遮拦当情商高的人,还经常把‘杨紫老师带红’挂在嘴边,活该被杨紫粉丝们内涵。”
可见,对于偶像李现想谈恋爱的想法,还是有不少粉丝表示不满。说到底,对自己心爱的偶像,突然间曝出的言辞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对李现的采访曝光后,很多网友猜测李现应该是已经有女朋友了,因为明星一般都说要谈,要提前给粉丝们打预防针。
看到偶像的专访,李现的“现女友”们都很气愤,许多粉丝近日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李现只想自己谈恋爱,不顾粉丝的感受,更有粉丝表示,因为李现的这句话,他们将脱粉。
不少女友粉更是发文表示扎心,她们万万没想到李现今年才刚刚红了不到半年,就想找女朋友。他们都在暗暗骂李现,说脱粉了!还有理智点的歌迷也没有说要脱粉,但是他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偶像们谈恋爱,希望他能以事业为重。
不过,也有几位女友粉表示理解李现的想法,毕竟他现在也不小了,想要找女朋友是很正常的要求。
李现只是表示了下的想法,还没有公开谈情说爱,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被粉丝怼成这样。似乎当红明星也有身不由己的苦衷。
网络上不少“吃瓜群众”也纷纷议论。有一句话说得很简单:“说的是基本谈恋爱,粉丝准备好了。”“一般明星说要谈恋爱,那就已经谈过了,给粉丝打预防针。”“一般敢这么说的都是差不多了,提前打预防针。”
但是,对于很多小伙伴来说其实饭上演员本身就不比爱豆,李现想要谈恋爱这件事其实很正常,只是粉丝中有些会比较偏激罢了。
就像很多粉丝所说的那样:“谈恋爱是正常的需求啊,反正一切都听他的。”“快30了,赶紧找吧,一时妈妈粉体质。”“这有什么不可,30的人,找了就祝福呗。”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此外,同名的还有日本侦探杂志《新青年》、新青年网站和新青年论坛。《新青年》 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10月1日,陈独秀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一文。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新青年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 7月4日,《新青年》第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顾克刚关于政治思想问题。 8月9日,钱玄同邀请鲁迅加盟《新青年》 1918年4月18日,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辨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 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它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共产党》月刊互相配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 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 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后期的《新青年》介绍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出版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他提出"新青年"的标准是: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 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在文中揭露封建制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并强调要寄希望于"青春中国之再生";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开本:16开尺寸为大度:210mm×297mm;正度:185mm×260mm。
《新青年》(LA JEUNESSE)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10月1日,陈独秀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一文。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
7月4日,《新青年》第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顾克刚关于政治思想问题。
8月9日,钱玄同邀请鲁迅加盟《新青年》。
第四卷起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刊登新体诗。
1918年4月18日,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
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它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共产党》月刊互相配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
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
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后期的《新青年》介绍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
衰落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因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被捕,《新》又停刊5个月。此后陈独秀辞去文科学长一职,前往上海。10月迁回上海,设立于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但仍保留北京编辑部。1919年12月的第7卷起由陈独秀一人主编。
1919年12月1日第7卷第1号《新青年》刊登了《本志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的说明》指出“现在从7卷1号起,划一标点符号和行款”。
1920年末胡适提出《新青年》应“声明不谈政治”,遭到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反对。
1920年中共发起组决定将《新》从9月1日出版的第8卷1号改组为机关宣传刊物。封面也做改变:正中为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分别伸出两手相握。暗示中国人民与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团结,也暗示全球无产阶级团结。封面上隔着大西洋握手的图案,是美国社会党的党徽。
编辑部增加李汉俊、陈望道、袁振英等发起组成员,刊登启示与群益书社解除关系,专门成立“新青年社”独立印行。同时增《俄罗斯研究》专栏,到9卷3号止。胡适对此后《新》的变化提出质疑,认为“色彩过于鲜明”,“北京同人抹淡的功夫决赶不上上海同人染浓的手段之神速”。
1921年1月22日胡适写信与北京同人李大钊、鲁迅、钱玄同、陶孟和和高一涵等,再次声明其主张,指责《新》“差不多成了《Soviet Russia》的中译本”并给陈望道寄去明信片表示反对“将《新》所宣传共产主义之用”。
同时《新》的变化也招致社会上的议论和批评,同时部分军阀地区也禁止邮寄,《新》内部开始分裂。胡适主张另创哲学文学杂志,将马列理论分裂出《新》,同时将编辑部移回北京。但陈依旧坚持己见,并取消了北京的编辑部。
1921年2月上海法租界巡捕查抄新青年社,处罚并勒令其迁移。《新》从8卷6号起转入地下编辑,假托迁移广州,继续由陈望道等人编辑。
1921年7月中共成立,《新》成为理论刊物。9月陈独秀再任主编,只出一期后停刊。1922年7月又出一期(9卷6号)。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新青年
就是A4纸,一般像这样的都是A4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