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电力设备杂志2018年第22期

发布时间:

电力设备杂志2018年第22期

发表时间:2018/9/12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 作者:靳志勇[导读] 摘要:现阶段,煤炭产业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产业,在能源消费结构中需有所下降,但仍占65%左右。我国一次能源结构是多煤、少气、缺油不均衡状况,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改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在短时期内难以替代化石能源。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我国95%的煤矿开采为井工开采,如何提高煤炭的开采效率,减少对采煤作业人员的人工操作依赖,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是降低企业开采成本、避免作业人员人身伤害及重大财产损失的关键问题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唐安煤矿分公司综放队 山西省晋城市 048407) 摘要:现阶段,煤炭产业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产业,在能源消费结构中需有所下降,但仍占65%左右。我国一次能源结构是多煤、少气、缺油不均衡状况,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改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在短时期内难以替代化石能源。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我国95%的煤矿开采为井工开采,如何提高煤炭的开采效率,减少对采煤作业人员的人工操作依赖,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是降低企业开采成本、避免作业人员人身伤害及重大财产损失的关键问题。随着工业控制技术和大型煤炭开采设备的推广使用,可以通过使用机械化装备提高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为此,煤矿机械化装备在操作者的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煤矿;机械化;设备;技术 引言 我国是煤炭开采大国,2017年原煤产量达亿吨,2020年预计产量为39亿吨、消费量为41亿吨,随着煤炭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人工开采技术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由于煤炭开采环境复杂恶劣,通过传统的开采技术无法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现阶段煤炭开采的需求。此外,由于相关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操作现代化煤炭开采设备,因此,国内煤炭开采行业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国外,大型的煤炭开采机械化设备已经应用的十分广泛,由于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较高,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知识扎实,人工管理水平较高,大大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效率,降低了由于人工开采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 1机械化采煤简述 所谓机械化采煤,就是利用机械进行煤矿开采,从而代替人工形式的采煤,并且在开采时需要结合不同的煤矿种类,合理地选用采煤机械,通过人力、计算机进行科学控制煤矿开采。一般情况下,机械化采煤是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定,从而采取优质方法进行采煤工作,如在不同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应用不同的开采手段,比如长壁模式比较合适在长工作面中,断壁模式比较合适在短工作面中。所以,在开始机械化采煤前,需要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研究,根据其中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机械仪器,从而保障煤矿开采的效率与安全。 2机械化设备在煤炭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生产加工中对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机械化设备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煤炭开采领域,现主要从煤矿装备科技进步要求、煤矿作业安全形势、人员文化技术素质三个方面阐述机械化设备在煤炭开采领域应用的必要性。煤炭开采领域的采煤机械是将煤炭从煤层中采落下来的机械设备,采煤机械化设备不仅包括采煤机械,还包括运煤机械、装煤机械等。我国煤矿井下使用最多的三种机械化采煤设备有三种,分别是刨煤机、滚筒式采煤机、连续采煤机。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因为我国应用机械化采煤比较晚,所以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如技术、设备等。所以,在进行机械化采煤中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从而让自身的技术得以提高。其实无论是巷道支护技术还是其他,我国都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积极参考他们的成功经验,进而积累自己的开采工作经验,让机械化采煤技术得到优化,最终确保煤矿开采的工作效率与安全。

电力设备杂志是国家级的刊物,对于电力工程方面的职称评审都有加分项。

一般而言,具备职称评定条件的人不用参加全国统考,可以直接评定职称,与考试获得的职称具有同等效力,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均与认可。

并且可以将职称评定档案调入所在单位主管人事部门。如果有的人不具备职称评定条件,又想获得职称,那就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了。

扩展资料:

职称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的标志,代表着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工作实绩,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

同时也是对自身专业素质的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认可的评价。对个人来说,职称与工资福利挂钩,同时也与职务升迁挂钩,是求职的敲门砖,同时也是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评职称

目前处于停刊状态,最后一期是2008年12月, 2009年开始该刊已不再发行。

《电力设备》杂志是经国网公司以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电网公司 主管主办的国家级电力科技期刊。(本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2000,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9226/TM )本刊是中国核心期刊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ICONDA国际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文摘(CSTA)英文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五家发电集团和中国电力设备进出口公司、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有限公司、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中国华电工程(集团)公司共同协办,中国电力出版社编辑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扩展资料:

《电力设备》2000年创刊,杂志面向电力行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中电联络各方面技术优势和行业唯一性特色,密切联系政府有关部门、电力企业、电力用户、科研院所和煤炭、装备等上下游企业,以报导全面的全国技术和管理现状分析,及时的全国性安全、可靠、经济、环保数据分析和新成果评价等方式,充分体现电力设备发展方向性、全局性、时效性和前瞻性。

电力设备期刊2018

一:2015职称评定条件: 1、中专毕业生,二年工作经验,才能成为助理级职称资格; 2、大专毕业生,一年工作经验,才能成为助理级职称资格; 3、本科毕业生,一年工作经验,定助理职称资格; 4、获得硕士学位后,再从事本专业工作2年,可初定中级职称资格; 5、博士学位获得者,可初定中级职称资格。二:申报材料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助理: 需上交:一寸照片、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复印件、工作简历复印件。 2.中级职称:需上交:一寸照片、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复印件、原有职称复印件(可不需要)、个人简历、专业论文5000字以上(可以代发)、评审表需本单位盖章(可不需要)。 3.高级:需上交:一寸照片、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复印件、原有中级职称复印件(本科满十年可不需要)、个人简历、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可不需要)、专业论文5000字以上(可以代发)、评审表需单位盖章(可不需要)。三:以上资料符合条件,经审核后,在一个月至三个月内评审完毕,颁发国家职称及相关资格证书。四:报名方法:报考人员须准备有效证件(身份证)复印件,填写报名表,由评审人员将报名信息录入计算机。报考信息必须准确、完整,并经报考人员核对。五:专业分类编辑初级职称评定会计师/工程师/经济师/统计师/卫生/医学等专业初级职称评定工程师专业分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建筑、土建结构、土建监理、土木工程、岩石工程、岩土、土岩方、采矿工程、风景园林、园艺、园林、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绿化、古建筑园林、工民建、工民建安装、建筑、建筑管理、建筑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建筑施工、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建筑监理、装修装饰、装饰、测量、工程测量、电力、电子、电子信息、电子系统、电气、电气工程、电气设备、电气自动化、工业自动化、物理学类、制冷与空调维护、暖通、暖通空调安装、腐蚀与防护、热能动力、机电、机电工程、机电一体化、船体工程师、轮机工程师、光电子技术、化工、化工机械、机械、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制造、机械机电、汽车维修、设备安装、水利、水利水电、水电、水暖、水电安装、水电工程、给排水、锅炉、窑炉、路桥、路桥施工、道路与桥梁、隧道工程、计算机技术、环境工程、计算机及应用、市政、市政工程、市政道路工程、建筑预决算、概预算、结构、结构设计、通信、安全、讲师、等。【根据以上各专业细化分类】六:职称条件 1、具有完成一般性技术工作的实际能力。 2、能够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3、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经考察合格;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在工程技术岗位上见习一年期满,经考察合格;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技术员工作二年以上;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事技术员工作四年以上。七:助理机械工程师职称的评定初级职称(助理工程师)很好评,各地的程序大同小异,只要符合条件,持相关资料,填表上交就成了。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到当地人事局咨询。

11月2日发表。电力设备2018年第20期发表时间是2018-11-02T22:26:,由此可知是11月2日发表。《电力设备》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家电网公司主管,中国电力出版社;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类学术期刊。

发表时间:2018/9/12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4期 作者:靳志勇[导读] 摘要:现阶段,煤炭产业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产业,在能源消费结构中需有所下降,但仍占65%左右。我国一次能源结构是多煤、少气、缺油不均衡状况,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改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在短时期内难以替代化石能源。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我国95%的煤矿开采为井工开采,如何提高煤炭的开采效率,减少对采煤作业人员的人工操作依赖,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是降低企业开采成本、避免作业人员人身伤害及重大财产损失的关键问题 (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唐安煤矿分公司综放队 山西省晋城市 048407) 摘要:现阶段,煤炭产业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产业,在能源消费结构中需有所下降,但仍占65%左右。我国一次能源结构是多煤、少气、缺油不均衡状况,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改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在短时期内难以替代化石能源。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我国95%的煤矿开采为井工开采,如何提高煤炭的开采效率,减少对采煤作业人员的人工操作依赖,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是降低企业开采成本、避免作业人员人身伤害及重大财产损失的关键问题。随着工业控制技术和大型煤炭开采设备的推广使用,可以通过使用机械化装备提高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为此,煤矿机械化装备在操作者的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煤矿;机械化;设备;技术 引言 我国是煤炭开采大国,2017年原煤产量达亿吨,2020年预计产量为39亿吨、消费量为41亿吨,随着煤炭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人工开采技术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由于煤炭开采环境复杂恶劣,通过传统的开采技术无法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现阶段煤炭开采的需求。此外,由于相关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操作现代化煤炭开采设备,因此,国内煤炭开采行业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国外,大型的煤炭开采机械化设备已经应用的十分广泛,由于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较高,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知识扎实,人工管理水平较高,大大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效率,降低了由于人工开采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 1机械化采煤简述 所谓机械化采煤,就是利用机械进行煤矿开采,从而代替人工形式的采煤,并且在开采时需要结合不同的煤矿种类,合理地选用采煤机械,通过人力、计算机进行科学控制煤矿开采。一般情况下,机械化采煤是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定,从而采取优质方法进行采煤工作,如在不同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应用不同的开采手段,比如长壁模式比较合适在长工作面中,断壁模式比较合适在短工作面中。所以,在开始机械化采煤前,需要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研究,根据其中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机械仪器,从而保障煤矿开采的效率与安全。 2机械化设备在煤炭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生产加工中对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机械化设备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煤炭开采领域,现主要从煤矿装备科技进步要求、煤矿作业安全形势、人员文化技术素质三个方面阐述机械化设备在煤炭开采领域应用的必要性。煤炭开采领域的采煤机械是将煤炭从煤层中采落下来的机械设备,采煤机械化设备不仅包括采煤机械,还包括运煤机械、装煤机械等。我国煤矿井下使用最多的三种机械化采煤设备有三种,分别是刨煤机、滚筒式采煤机、连续采煤机。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因为我国应用机械化采煤比较晚,所以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如技术、设备等。所以,在进行机械化采煤中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从而让自身的技术得以提高。其实无论是巷道支护技术还是其他,我国都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积极参考他们的成功经验,进而积累自己的开采工作经验,让机械化采煤技术得到优化,最终确保煤矿开采的工作效率与安全。

电力设备杂志是国家级的刊物,对于电力工程方面的职称评审都有加分项。

一般而言,具备职称评定条件的人不用参加全国统考,可以直接评定职称,与考试获得的职称具有同等效力,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均与认可。

并且可以将职称评定档案调入所在单位主管人事部门。如果有的人不具备职称评定条件,又想获得职称,那就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了。

扩展资料:

职称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的标志,代表着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工作实绩,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

同时也是对自身专业素质的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认可的评价。对个人来说,职称与工资福利挂钩,同时也与职务升迁挂钩,是求职的敲门砖,同时也是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评职称

无线电杂志2018年第3期

华夏上下五千年,我们祖先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现代文明。我们这代人都是共同出生于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都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前后几年走上了工作岗位,与改革开放大时代同步,各自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已的青春。在这青年时代,我从事过两项工作:中学教师和无线电厂。而从事无线电技术工作是青少年时代的梦想。在读中学期间经常逛学校图书室,最喜欢阅读《国外科技动态》等杂志,了解很多现代科技发展信息。并且加上我哥在广州工作也很喜欢无线电技术,家里藏有很多《无线电》杂志,我读中学时每次学校假期去广州家里都把这些杂志拿回来阅读。广州最喜欢逛的地方是北京路科技书店,对有兴趣的电子书籍就买下来,也是我对科学信仰的启蒙圣地,逐步形成了对无线电的兴趣与爱好。正所谓三岁定八十,从而在青小年时代就已经典定了热情追求对科学的无限信仰。深信科学的春天一定会到来!所以中学毕业后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已的道路与工作,在科学中寻找乐趣,在科学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青年时代担任中学教师和无线电厂工作期间在建斌中学自办《无线电技术》培训班最值得回味无穷。(每个热血青年,都要走在时代前沿。因为深深懂得像大革命时期一样,国共两党合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唤醒国人。在改革开放这样的大时代,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同样要启蒙国人,专业知识先行,当时国内各行各业开展继续教育进程如火如荼,无线电技术也不例外。)  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向上的人生,就是敢于刷新自已。 (1)一个人的考试。 (2)重返校园。 (3)理想与抱负。 (4)结语编。         从而谱写了一曲《青春之歌》。 2021一10一01写于菊城

混合式电视机最早出现在1960年由日本无线电杂志发表的文章中。

混合式电视机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的,它结合了电视和计算机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服务,比如视频点播、网络浏览、游戏等。混合式电视机的出现,使用者可以更加轻松地观看电视节目,同时也可以使用网络服务,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

混合式电视机于1953年底正式被报道,当时由美国无线电杂志出版的《电视与电影》杂志上报道了这一技术的最新进展。1954年,美国电视厂商RCA在美国东部地区推出了第一台混合式电视机,并在1955年正式上市。

求是杂志2020年第22期

《求是》属于期刊文章,需要引用作为文献时,应标注字母J。《求是》杂志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机关刊物,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担负着深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完整准确地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策部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促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期刊内容丰富,在引用时标注好。

22年求是共有264期,其中2018年共有52期,2019年共有52期,2020年共有52期,2021年共有52期,2022年共有46期。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官方月刊,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26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求是以党的政治纲领、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制度为主要内容,反映党和国家工作,深入报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发表重要文章,支持和引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22年来,求是一直以政治纯正、理论见解丰富、思想精湛、报道精准、文笔优美、内容丰富的文字,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22年来,求是一直致力于报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发挥良好的社会教育作用,促进全党全国人民的团结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8月21日央行罕见在非跨季、跨春节时点重启14天逆回购,并连续操作3个交易日。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首先,防风险或是重要原因之一。 近期政策层多次释放的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信号,央行在流动性“相对紧缺”、需保持一定逆回购投放频率的背景下,适当拉长操作期限有助于约束杠杆交易,防范流动性风险。 其次,引导市场预期。 与7天相比,期限拉长了,算不得紧;但融资成本提高了,且与商业银行更长的资产投放期限所带来的流动性指标期限匹配需求相比,这种拉长又算不得实质性变化,但资金成本确更高了。由此,衍生品市场对重启14天逆回购的理解是边际收紧。 8月流动性复盘: 中旬开始,在地方专项债增量发行及月中税期因素的扰动下,央行在公开市场流动性投放上显著加力,但下旬起资金面仍收紧明显,DR007多个交易日运行在上,隔夜利率月均值创年内新高,流动性分层情况加剧,中长端货币市场利率仍在小幅提价。 9月流动性展望: 利率债供给压力有所回落,但规模仍然较高,对资金面虹吸作用明显。结构性存款压降叠加NCD到期,银行负债端面临一定的缺口。不过,随着下半年财政持续发力,财政支出对流动性有一定补充。预计央行将配合地方债发行情况适时补充流动性,资金面或维持紧平衡。

一、核心观点综述

1、本次14天逆回购重启的特殊之处:非年非节的时点

回顾2016年以来14天及以上期限逆回购投放 历史 ,可以发现 除了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底以外,14天及以上期限逆回购投放主要集中于春节前后、季末、年中和年末,并且主要集中在当月的中下旬。 此外,还有少部分14天及以上期限逆回购投放会出现在非春节或季末月份,如2017年5、7、8、10、11月,2018年4、5、7月。总结来看, 历史 上14天逆回购投放于8月下旬集中出现的情况非常少见。

在2016年,当时从8月底起,央行开始有了比过去更为频繁的14天逆回购操作,在缓解流动性供需压力的同时,当时通过“收短放长”抬高综合资金成本,事后看来,这背后就是当时货币政策转向的早期端倪。到了2018年第三季度,由于银行间流动性处于充裕状态,14天逆回购操作仅用于摆渡季末和春节期间流动性,维稳特殊时点的资金面。

回到当下,一方面,8月并非季末时点,且本身并非缴税和缴准大月;另一方面,8月25日,在7天逆回购已经可以完成跨月情况下,央行无需为稳定月末资金面而进行14天逆回购操作,且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即便在季末时点也很少出现在25日之后仍有14天逆回购操作的情况。

2、14天逆回购重启的背后

第一,“防风险”可能是8月央行开展14天逆回购的重要原因。

近期政策层多次强调对防风险的重视。8月16日,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求是》杂志刊发文章《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1]。在文章中他指出,“利率下行一致性预期强化后,有可能助长杠杆交易和投机行为,催生新一轮资产泡沫。一些地方的房地产价格开始反弹,金融资源有可能再次向高风险领域集中。信用较差的借款人可能借延期还款等优惠政策恶意逃废债务,结构复杂的高风险影子银行也容易卷土重来。”同时,他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要有序处置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从8月高频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交易量看,尤其隔夜质押成交量,其表征的杠杆需求近期并未因资金价格的走高而出现明显萎缩。我们在前期报告《逆回购密码:万亿和90%——货币市场与流动性周度观察2020年第22期》中提出,万亿元的隔夜质押成交量或是5月下旬至7月上旬央行是否开展逆回购操作的重要观察指标。数据显示,8月中旬至今隔夜R001质押成交占比均保持在90%以下,但成交量维持在万亿元至万亿元之间,多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央行此时拉长操作期限或是释放政策信号,意图减少金融机构在滚动融入短期资金过程中可能触发的流动性风险,以达到防风险的目标。

第二,小幅拉长逆回购期限或有引导市场预期的考虑。

8月央行在7日起连续进行7天逆回购投放的同时,超额续作MLF并重启14天逆回购,一方面可熨平资金面波动[2],另一方面客观上将拉升央行投放资金的边际成本。虽然此次14天逆回购投放占比并不高,对整体资金成本的抬升或不显著,但衍生品市场对其反映灵敏。

在期债方面,21日14天逆回购重启后,国债期货全线跌幅加深,26日,10年期主力合约收报元,5年期主力合约收报元,2年期主力合约收报元,均创年内以来新低。在利率互换方面,交易主力1年期FR007与Shibor 3M利率互换19日至26日上行超过10bps,均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显示出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取向越发谨慎,而类似的市场担忧亦出现于2016年9月。

3、银行间流动性维持紧平衡,资金利率或有上行风险

一方面,当前货币政策环境下本次14天逆回购重启在流动性投放格局上与2016年8月有明显不同。彼时央行不仅重启14天逆回购操作,更是重启28天逆回购操作,且14天逆回购和28天逆回购的操作量不亚于7天逆回购。同时,央行通过较高成本的MLF大量投放中长期流动性,MLF余额迅速从2万亿上行至4万亿以上。因此,2016年8月央行“收短放长”是全面性的,带动央行投放边际资金成本迅速抬升。而2020年8月逆回购投放规模和频率已显著放大,截至28日,当月逆回购加权投放天数为17天,逆回购净投放规模为5800亿元,均高于近三年 历史 同期;MLF投放8月份结束回笼,但净投放规模仅1500亿。总体上,在总量适度的定调下,流动性投放上更多呈“放短”态势。8月央行加量逆回购投放或将前期偏低的流动性总量及超储率水平拉升至“常态”,但主要由结构偏短期的逆回购操作抬升流动性总量或使资金利率波动加大,资金面较脆弱。在商业银行资产投放期限显著拉长的背景,14天逆回购的重启或更多体现货币政策边际收紧趋势不变的信号意义。

另一方面,当前货币政策还不具备全面收紧的基础,这从央行近期表态中也可窥得一二。从经济数据看,当前政策层非常关心的失业率为,仍高于的目标水平,就业基础尚需夯实,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虽进一步巩固,但复苏斜率有所降低,且结构上仍然不均衡,居民消费持续低迷,经济增速回归至潜在增长水平尚需时日,这与2016年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从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今年金融体系万亿元让利目标尚未完成,若货币政策全面收紧推动债券利率大幅上行,可能影响到下半年降成本及让利任务的实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时间推移,下半年经济增速将逐渐向潜在经济增速靠拢,加上让利目标的达成,在“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的思路下,货币市场资金利率边际趋升的态势就会更明显。数据显示,8月关键利率DR007多个交易日已运行在政策利率上方,中长端定价中枢国股行1年期NCD利率亦已突破1年期MLF利率,或说明央行对资金利率脉冲式走高的容忍度有所提升。

二、8月流动性复盘

自8月中旬开始,在地方专项债增量发行及月中税期因素的扰动下,央行在公开市场流动性投放上显著加力,但下旬起资金面仍收紧明显,DR007围绕政策利率波动,隔夜利率月均值创年内新高,流动性分层情况加剧。

从流动性投放规模来看,8月17日央行操作7000亿元1年期MLF,超额续作1500亿元,扭转了前4个月缩量续作MLF的操作规律。国库定存足额对冲到期,逆回购投放规模增大。截止8月28日央行净投放5800亿元,但资金面仍然趋紧,DR007加权资金价格7日起连续多个交易日运行在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上方,21日进一步上行至,是2月初以来首次突破上方。隔夜资金价格上行更为明显。截止28日,DR001/R001月度均值分别为、,均超过了今年1月的水平,较疫情前已上升超5bps。

同时,资金分层明显加剧,银行间R007加权资金价格21日上行至,25日进一步上行至,上行幅度超过20bps,R007与DR007间利差一度扩大至近40bps,创4月初以来新高。

月末在央行投放及财政资金释放的缓释下,资金面有所转松。DR007回落至下方,但资金分层情况仍没有缓解,R007运行在以上相对高位。

银行体系偏低的超储率或是8月资金面脆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今年第一季度,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冲击,央行连续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工具释放了大量低成本流动性。银行体系超储率在第一季度末达,远高于2017年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左右的水平。但到了第二季度,央行“收长放短”,不断动用短期资金补充流动性,季末超储率已明显下降至,略高于2017年第二季度末的,与2017年至2019年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而根据央行7月资产负债表数据,存款性公司准备金存款7月下滑超过万亿元。考虑到7月缴准基数的下滑带来法定准备金规模一定程度上的下降,7月的超储率可能相较6月进一步下滑,或与2017年 历史 同期大体相当,处于 历史 偏低水平。从影响超储率水平的五因素模型[3]看,央行于今年3至7月净回笼约万亿元或是当前超储率偏低的核心因素。因此,7月末流动性总量经过央行的持续收缩,或已降至 历史 较低水平,是8月资金面“紧平衡”状态的大背景。

超储率下滑背景下流动性总量过低对资金面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两个:第一,机构备付水平总体较低,承受资金价格波动的能力较弱,资金面的平衡十分脆弱,一旦有超预期因素,备付需求的放大将同步导致融出供给的减少和融入需求的激增,可能显著放大资金面的波动。第二,超储率的高低会影响央行调控资金利率的能力。在银行间流动性“相对紧缺”的情况下,机构准备金需求缺口需要通过央行的资金来满足,对于央行增量流动性投放的成本将非常敏感。

8月NCD价格仍处于上行通道,国股行仍在小幅提价,但整体上行斜率有所放缓。 截止28日,1年期股份制行NCD发行利率已上涨至以上,已突破1年期MLF操作利率的水平。其背后或与银行间整体流动性“相对紧缺”及银行负债端压力结构变化有关。从结构性存款规模的变化看,7月大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持续压降,环比收缩,占比降至,中小行结构性存款收缩规模相对减小,环比收缩,占比微升至,相比于前期中小行压力更大的局面有所改变。大型银行是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主要供给方,其融出意愿降低对资金面的影响更大。而银行本身负债端结构调整、一般存款增速降低、期限较短的非银存款增速提高带来负债稳定性的下降同样推动了中长端资金利率的上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资金利率曲线的形态上看,1个月期的NCD价格相对于3个月以上期限在7月初开启的本轮上行周期中涨幅相对较小,后续或面临“补涨”风险。

票据利率方面,8月票据利率走势较为平稳,3个月期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基本处于至之间。月末在企业端支付结算需求加大、一级市场签发量增加、机构规模调整需求释放的情况下,票据利率边际有所上行。

三、9月流动性展望

展望9月,在总量、价格双适度的货币政策取向下,除了政府债券供给扰动持续外,结构性存款治理与财政直达基层也将影响银行体系负债结构。但整体而言央行维稳资金面的思路再次得到强调,且财政支出发力对流动性补充具有积极意义,银行间流动性环境大概率维持“紧平衡”。

在货币政策方面,月初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

9月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集中在上旬,1至3日均有1000亿元以上逆回购到期,一般情况下月初资金面较为宽松,扰动或相对较小;中长期流动性到期方面,17日有2000亿元MLF到期,在银行体系中长期资金相对紧缺的当下有一定超额续作可能,但总量适度定调下MLF缺乏大规模增量的动力,或更多地体现为和再贷款搭配做到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均衡。预计在9月财政资金释放前,央行仍需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呵护资金面。

此外,法定存款准备金随着一般存款的增长而自然增长,形成流动性的刚性缺口。具体到一般存款的月度变化,其存在显著的季节性趋势, 历史 上9月一般存款环比增速基本与8月持平。随着7月信贷增速有所放缓,一般存款环比增速相应下行,基本回到了 历史 同期水平附近。考虑下半年政策层强调信贷投放节奏放缓至与经济复苏节奏相匹配,预计9月一般存款变化或将接近于季节性规律,则影响缴准基数的主要系政府存款的变化,法定准备金需求或有所上升。

在财政方面,预计9月财政支出空间较大,或对流动性形成积极补充,但政府债券供给扰动仍将持续。

在缴税方面, 历史 上9月相比8月缴税规模基本持平,近4年的均值为6925亿元,相比全年来说属于缴税小月。随着近期经济复苏向好态势的不断巩固,7月缴税规模已恢复至往年同期水平,同比转正。预计9月缴税规模或接近季节性规律,将给资金面带来一定时点性压力。

在缴款方面,今年两会安排全年财政赤字规模较去年增加1万亿元,叠加新增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及新增万亿元地方专项债,全年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约为万亿元。此前,为抗疫特别国债市场化发行腾挪空间,一般国债与地方政府债券6、7月发行明显缩量,7月29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力争在10月底前完成专项债发行。截至8月28日,数据显示地方政府债净融资(包括专项债+一般债)约为万亿元[4],9月至10月期间剩余约万亿元,预计9月地方政府专项债仍将维持一定发行强度;一般国债(含特别国债)净融资约为2万亿元,尚余万亿元待发行,9月国债发行量或有所增加,对资金面形成扰动。

在财政支出方面, 9月是历年的财政支出大月。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政府存款的变化来看, 历史 上9月政府存款环比以减少为主,但幅度相比8月有所降低,近4年的均值为-3105亿元,或对基础货币投放形成补充。从近期特别国债的支出节奏上看,今年通过建立特殊转移机制使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市县基层,加快资金落实到项目。“截至7月30日,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已经全部发行完毕。其中,已有5105亿元落实到24199个项目,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5],这也是今年7月财政支出明显高于 历史 同期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今年财政支出预算大于往年但上半年财政支出相对较缓)。而专项债从发行到使用周期或有一定的时滞,预计9月财政支出占全年的比例将高于往年平均值,对资金面的呵护作用不容忽视。

在货币发行和外汇占款方面,国庆假期或使9月货币发行变动较大,对资金面产生扰动,外汇占款或影响较小。

央行负债端货币发行由流通中的现金(M0)与银行库存现金组成,其中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现金回流银行速度明显下滑,但7月M0环比增加408亿元,或意味着现金回流进程已经结束,预计此后8 月至12月M0环比变化将接近 历史 季节性规律。 历史 上9月货币发行变动规模与国庆假期因素有关,或对银行间流动性水平产生一定扰动。

在外汇占款方面,2017年以来外汇占款变化均较小。由于当前中美利差仍维持高位,且国内经济复苏节奏快于美国, 9月人民币或在一定区间内小幅震荡升值,外汇占款对资金面的影响较小。

注:

[1]郭树清,2020年8月16日,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求是,

[2]8月21日由于跨月因素DR014相比20日上行超10bps。

[3]利用央行资产负债表“总资产=总负债”的恒等式,超额存款准备金≈外汇占款+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政府存款-货币发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此可见,超额准备金水平主要与外汇占款、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政府存款、流通中的现金和法定存款准备金五大因素有关。

[4]财政部数据显示1至7月地方政府累计新增专项债与一般债分别为约万亿元和万亿元,Wind统计的8月新增地方专项与一般债约亿元,因此合计约万亿元。

[5]1万亿元特别国债发行完毕,过半资金已落实项目,2020年8月10日,中国经营报,凤凰网:

电力设备杂志官网

11月2日发表。电力设备2018年第20期发表时间是2018-11-02T22:26:,由此可知是11月2日发表。《电力设备》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家电网公司主管,中国电力出版社;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类学术期刊。

你好,《电力设备》是国家电网公司主管,中国电力出版社、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一本国家级月刊,现在已经停刊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署的期刊查询中不能查到这本期刊,并且在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上查询到的收录情况都是08年12期,之后再无收录,可以选择相同等级的其它期刊,比如《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等

目前处于停刊状态,最后一期是2008年12月, 2009年开始该刊已不再发行。

《电力设备》杂志是经国网公司以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电网公司 主管主办的国家级电力科技期刊。(本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2000,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9226/TM )本刊是中国核心期刊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ICONDA国际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文摘(CSTA)英文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五家发电集团和中国电力设备进出口公司、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有限公司、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中国华电工程(集团)公司共同协办,中国电力出版社编辑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扩展资料:

《电力设备》2000年创刊,杂志面向电力行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中电联络各方面技术优势和行业唯一性特色,密切联系政府有关部门、电力企业、电力用户、科研院所和煤炭、装备等上下游企业,以报导全面的全国技术和管理现状分析,及时的全国性安全、可靠、经济、环保数据分析和新成果评价等方式,充分体现电力设备发展方向性、全局性、时效性和前瞻性。

经查,《电力设备》已经不存在,故为非正规期刊。

查期刊真伪以广电局为准,查看方法如下:中国广播电视总局

《电力设备》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电话咨询该社结果为该刊已停刊,改版为《能源评论》,用1的方法可查。同时,该社敬告各位,请勿轻信中介,误入。

扩展资料:

《能源评论》由英大传媒集团主办,是国内第一本能源评论类杂志,杂志将汇聚各方智慧,解析大事要闻,以观点改变世界,为能源行业健康发展、国家能源战略有效实施贡献力量。

2009年1月6日,我国第一本能源评论类杂志——《能源评论》创刊新闻发布会,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能源评论》特约编委杜祥琬,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能源评论》特约编委周大地等领导、专家和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经济网等近40家媒体的记者出席了发布会。发布会由英大传媒集团副总经理、《能源评论》杂志副总编辑丁海东主持。

发布会上,英大传媒集团总经理、《能源评论》总编辑王海啸表示,《能源评论》需要以开放办刊的理念,汇集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读者的需求。英大传媒集团将以创新、开放的姿态,努力把《能源评论》打造成客观公正的观点平台,吸引更多人士为能源立言,其中,包括政府人士有高度之言,能源领域专家有深度之言,非能源领域专家有新意之言,能源实务操作者有感触之言,为推动我国安全、清洁、高效、有活力的能源体系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资料:《能源评论》 百度百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