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陆维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陆维钊研究论文

【张金梁教授个人简介】长期从事书画创作以及教学工作,书法擅长魏碑、隶、行、草书,古朴儒雅功力浓厚,独具风貌。数十次参加美国、日本、韩国国际及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倍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并刻碑。被团中央《中国青年》邀请书写百幅名人名言长期连载。 、【张金梁教授著述之专著】张明整理01.《〈续书史会要〉补证》,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02.《明代书法史探微》(荣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03.《张金梁书法集》,中国文化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04.《明代书学铨选制度研究》(荣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一等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05.《〈书史会要〉校正》,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张金梁教授著述之论文】张明整理01.《浅议书法的电化教学》 载《书法报》1987年8月12日第32期第2版02.《唯不能同斯大雄——王蘧常书法浅探》(浙江近现代书法史论研讨会论文·1991年9月·浙江杭州)03.《“二石”比较论》(王铎国际书法研讨会交流论文·1993年6月·河南洛阳) 载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等编《王铎论集——王铎国际书法研讨会论文》,第275—285页;亦载张金梁《〈续书史会要〉补证·附录》,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237—248页04.《艰难的美——黄道周书法研究》(中国书画节研讨会入选论文·1994年·天津)05.《从文化现象看明朝的书法发展》(’95国际书法史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1995年·北京) 载张金梁《〈续书史会要〉补证·附录》,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203—215页06.《谈〈书史会要〉和〈续书史会要〉》 载《书法报》1996年7月31日第31期(总第629期)第3版07.《论刘墉》 载《书法研究》1996年第6期(总第74辑),第90—103页08.《朝代书法风尚辨——与〈中国书法文化大观〉编者商榷及其它》(’96中国书法批评年会论文·1996年9月·湖南张家界) 载《书法研究》1997年第1期(总第75辑),第58—64页09.《六朝神韵在斯翁——浅论康有为的书法艺术》(康有为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1997年·广东广州) 载《书法之友》1997年第4期,第21—24页;亦载《康有为书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书艺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26—30页10.《明朝书“家”知多少》 载《书法报》1997年4月23日第17期第3版11.《博学才能发展 兼蓄才能创新——与李文采先生商榷》 载《书法》1997年第3期,第2—3页12.《庄㫤评书的启示》 载《书法报》1997年7月9日第28期第3版13.《高山仰止 丰碑并立——陆维钊、沙孟海书法艺术比较研究》 载《’97沙孟海书学研讨会文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第169—174页;又《书法报》1997年8月27日第35期第3版、9月3日第36期第3版连载;亦载《陆维钊研究》,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168—175页14.《明朝“状元”书法一瞥》 载《中国书画报》第70期15.《现代草书“三圣”散论》(全国第二届近现代书法研讨会交流论文·1997年·浙江宁波) 载《近现代书法研究——全国第二届近现代书法研讨会论文集》,安徽美术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92—203页16.《从“阁体”谈到书法的评选》 载《中国书画报》1997年17.《在“全国青年书法理论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载《中国书法》1998年第3期,第6页18.《访章祖安先生》 载《书法报》1998年5月4日第18期第1版19.《从楚王好细腰谈起》 载《书法报》1998年5月18日第20期第1版20.《也论“正”、“大”》 载《书法报》1998年8月17日第33期第1版21.《书法史刍议》 载《书法报》1998年11月9日第45期第3版22.《释“展览”》 载《书法报》1998年11月23日第47期第1版23.《释“协会”》 载《书法报》1998年12月7日第49期第1版24.《论书法的“中和”美和“冲和”美》 载《书法》1998年第6期,第45—46页;亦载《美的沉思——美学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273—276页25.《谈“中书舍人”和“台阁体”》 载《书法报》1999年3月29日第13期第3版26.《论丰坊》 载《书法研究》1999年第2期(总第88辑),第50—66页27.《〈续书史会要〉研究》 载《中国书法》1999年第4期,第33—35页28.《非“吴门书派”》 载《书法报》1999年4月26日第17期第3版29.《时代的呼唤——雅俗共赏》 载《书法》1999年第5期,第6—8页;亦载《美的沉思——批评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269—272页30.《释“评委”》 载《书法报》1999年7月19日第29期第1版31.《从〈书学史〉谈到书法史的研究》(祝嘉书学研讨会论文·1999年·江苏苏州)32.《涤浊呈清——新世纪书法瞻望》 载《书法报》2000年1月24日第4期第1版33.《世纪书坛点将录》 载《书法报》2000年1月10日第2期第3版、1月17日第3期第3版34.《〈孙仲隐墓志〉研究》(全国隶书学术讨论会入选论文) 载《书法导报》2000年11月29日第48期第3版;亦载山东省高密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高密文史选粹》,2002年10月,第478—488页35.《浅谈明代书法教育》 载于植元、栾传益主编《书法教育研究文集》,大连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115—120页36.《谦谦君子 卑以自牧》 载《青少年书法报》37.《明代书法“尚理”论——兼论书史的研究方法》(荣获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二等奖) 载《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295—305页38.《明朝书法分期管见》 载《书法报》2000年10月16日第17期第3版39.《论明代书法对社会的影响》(国际书法史论研讨会论文·2000年·浙江杭州) 载《中国书法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冷印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257—266页;又《中国书法》2001年第2期,第22—24页(节选);亦载《书法研究》2001年第5期(总第103辑),第84—98页40.《论解缙书法的两面性》 载《书法报》2000年12月11日第25期第3版41.《技道两进 挥翰写心——评徐州市青年书家十人展》 载《青少年书法报》(2001年)42.《贵哉“东北风”》 载《书法报》2001年1月22日第4期第2版43.《丛文俊书学体系蠡探》 载《书法导报》2001年7月11日第28期第3版、7月18日第29期第3版44.《健全书法高等教育 促进书法学科建设——丛文俊教授谈吉林大学招收书法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及相关问题》 载《书法报》2001年7月23日第30期第1版;亦载《书法导报》2001年7月18日第29期第8版45.《论“错误”借鉴与书法的发展》 载《书法研究》2001年第4期(总第102辑),第79—92页46.《汇集众美 蔚为大观——〈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评介》 载《书法》2002年第1期,第30—31页47.《〈唐二娘子家书〉言辞没受倭语影响》 载《书法》2002年第3期,第41页48.《广采博取 鉴古铸今——论丛文俊先生的书法艺术》 载《书法之友》2002年第4期,第22—24页49.《从“作品限制出境”说起》 载《书法报》2002年3月25日第12期《兰亭》副刊第6版50.《浅议章草》 载《书法报》2002年6月3日第22期第2版51.《关于评论明初“三宋”书法的两个问题》 载《书法评论》第1期(2002年7月),第5—9页52.《〈佩文斋书画谱〉署录〈续书史会要〉正误》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9月第5期,第78—82页53.《论流行书风》 载《二十一世纪书法·天津论坛学术论文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66—69页54.《四库本〈续书史会要〉阙漏考》 载《金景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229—237页;亦载《书法研究》2003年第3期(总第113辑),第98—105页55.《说“清”》 载《书法》2002年第12期,第13—15页56.《子昂荐雪庵》 载《书法报》2003年1月27日第4期(总第943期)第3版57.《亲近“二赋”》 载《书法报》2003年2月24日第8期《兰亭》副刊第2版58.《谈草书》 载《书法》2003年第2期《众人说草书》(下),第29—32页59.《高密历史文明之光“高密戈”》 载《高密日报》2003年5月16日第95期第8版60.《凿穿混沌 开辟鸿蒙——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评介》 载《书法报》2003年5月26日第21期第3版61.《逸园影印洪武本〈书史会要〉考》 载《文献》2003年7月第3期,第220—230页;亦载《陶宗仪研究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465—475页62.《张天骏婢善书考》 载《书法丛刊》2003年第4期,第95—96页63.《明永乐初期朝廷书事考辨》 载《吉林大学古籍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395—403页64.《白沙论》 载《书法研究》2004年第1期(总第117辑),第70—84页;亦载《岭南书学研究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46—154页65.《明代殿房书办研究》(荣获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二等奖) 载《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155—172页;亦载《书法研究》2004年第3期(总第119辑),第94—119页66.《从浮云与树林谈起——〈明代书法史探微〉自序》 载《书法报》2004年3月1日第9期第3版67.《明代华亭书家》 载《书法评论》2004年第1期,第14—22页68.《永乐初朝廷书事考》 载《书法丛刊》2004年第4期,第35—41页69.《吴门长者——文征明》 载《中国书法》2004年第6期,第27—28页70.《“名”、“贵”:明代书法评论的两大范畴》 载《书画世界》2005年第1期,第80—82页71.《“南安体”、“南路体”、“梅花体”研究》 载《中国书法》2005年第2期,第43—45页;亦载《北方书法论丛》,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18页72.《论张海》 载《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艺术评论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第34—47页;又张海《张海书法·代序》73.《胸罗万象 健笔凌云——丛文俊先生书法艺术浅探》 载《书与画》2005年第5期,第8—11页74.《明沈度〈敬斋箴〉考》 载《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6期,第80—85页;亦载《中国书画》2006年第3期,第37—38页75.《论好太王碑书法——兼与爨宝子碑比较研究》 载《好太王碑暨十六国北朝刻石书法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第101—113页76.《文征明书法领袖吴门成因研究》 载《北方书法论丛》,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9—36页77.《当代书法应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 载《2005年当代文艺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396—400页78.《“真宰相”刘统勋之书》 载《高密人文自然遗产》2007年第3期(总第5期),第11—14页79.《康里子山名字考》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7月第4期,第3—6页80.《论明拓〈兰亭序〉》 载《兰亭雅集·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论坛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16—38页81.《异彩纷呈的东北书法》 载《吉林日报》2007年12月6日第13版《东北风周刊》82.《朱复戡书法现象研究》 载《朱复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44—50页83.《郑文焯其人其书》 载《高密人文自然遗产》2008年第1期(总第6期),第47—50页84.《明代朝廷玺印研究》 载《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第5期,第26—37页85.《明代宫廷书法研究》 载《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第15—32页86.《明代“中书体”研究》 载《中国书法》2008年第11期,第43—46页87.《海上升明月——论王蘧常章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载《海派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333—339页88.《张改琴书法浅论》 载《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张改琴》,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78—79页89.《论当代草书》 载《书画艺术》2009年第1期,第29—32页90.《〈永乐大典〉纂修人研究》 载《文献》2009年1月第1期,第128—138页91.《殷商金文章法蠡探》 载《中国书法》2009年第1期,第42—49页92.《“桓夫人善书”考》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9月第5期,第72—75页93.《“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新论》 载《书画艺术》2009年第5期,第41—45页94.《书异其人——论黄庭坚其人其书》 载《书法丛刊》2009年第3期,第69—77页;亦载《纪念黄庭坚诞辰9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艺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第538—550页95.《三论雪堂》 载《书画艺术》2010年第3期,第62—69页96.《向传统索取新意 在时尚中把握自我》 载《吉林日报》2010年4月19日第8版97.《明代以“疏”论书研究》(“请循其本”——古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2009年12月·江苏南京) 载《书法报》2010年5月19日第19期第21版98.《简论书法史研究法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载《中国书法》2010年第8期,第97页99.《〈砥柱铭〉长卷非黄庭坚真迹》 载《书法报》2010年7月14日第22版,亦载《书法》2010年第10期,第33—35页【张金梁教授著述之序跋】张明整理01.《赵生泉〈金石探幽〉序》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2.《陈国成〈吾衍〈三十五举〉研究〉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3.《梁继〈张照年谱〉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4.《赵彦辉〈寒山帚谈研究〉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5.《张明〈赵孟頫书法研究发微〉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6.《张函〈明末遗民书法研究〉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07.《徐文平〈处州历代书法〉序》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08.《〈书法史图鉴〉序》 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09.《〈孙初画集〉序》10.《书中龙也——〈十七帖〉》 吉林文史出版社

关于甲骨文的发现想必大家都已经熟悉了,那么甲骨文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文字呢? 自从十九世纪末发现甲骨文以来,共发现甲骨十六万余片,发现单字四千余,已辨识1752字。这些甲骨和青铜器一起成为我们了解商代宫廷生活的第一手资料。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是要从甲骨文的产生说起。 《尚书?多士》里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商朝人写的“册”字,是细长的竹木被绳带编串的形象;“典”字是双手拱“册”的形象。但是商人的“典册”写于竹木之上,极易腐朽,到了春秋时期已经见不到多少了,所以孔子才发出:“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也。(《论语?八佾》)”《史记?殷本纪》虽然有个大致的轮廓,但全篇仅两千余字,仍显简略。 还好,商人给我们留下了另外两种东西,可以让我们对他们的生活有个大致的了解。这就是甲骨和金文。“金文”就是铸于铜器上的文字。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大多为商王占卜的记录,称“卜辞”,也有一些和占卜无关的东西,所以统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由来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历届教师中有突出成就者赵梦朱:多幅花鸟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国内外国家级美术馆收藏,《赵梦朱画集》出版。王盛烈:《八女投江》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耕者》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百年英烈》(与赵宝平、张晖合作)、《萧绰像》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家乡的孩子》、《耕者》、《阅读》、《海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王盛烈画集》出版。钟质夫:《北国松泉图》(与季观之、晏少翔、郭西河合作)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钟质夫画集》、《牡丹》出版。季观之:《北国松泉图》(与钟质夫、晏少翔、郭西河合作)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季观之山水画谱》出版。晏少翔:《北国松泉图》(与钟质夫、季观之、郭西河合作)、《施耐庵肖像》、《采梅图》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施耐庵著水浒》、《莺莺听琴图》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晏少翔画集》、《荣宝斋画谱第五十一集》出版。孙恩同:《英纳河畔》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山水画教程》、《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中国山水画课徒教程》、《中国山水画写生与手稿》出版。王绪阳:《黄巢起义军入长安》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漠北之战》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中华血泪》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武松口大血战》被上海龙华烈士 纪念馆收藏,《我要读书》(与贲庆余合作)获国家美展一等奖,《童工》(与贲庆余、路坦、陶治安、周立合作)获国家级美展一等奖,《中流砥柱》获国家级美 展金奖,《小米加步枪》获国家级美展银奖,《中国画人物画家——王绪阳》出版。许勇:《白求恩在中国》(与许荣初、顾连塘、王义胜合作)获国家级美展金奖,《出发前》获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戚继光平倭图》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长平之战》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动物速写》、《女性人体美与造型艺术》、《马与艺术》、《许勇画集》出版。陈忠义:《陈忠义国画海景》、《陈忠义国画集》、《水的画法》、《梅、兰、竹、菊教材》、《梅、兰、竹、菊画法》出版。杜连仁:《岭上青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草原儿子》获全国连环画美展三等奖、《谁之罪》获全国连环画美展二等奖。栾永让:《老船》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专著《心源造化·栾永让》、《谈速写艺术》、《栾永让写生作品集》等出版。王义胜:《白求恩在中国》(与许荣初、许勇、顾连塘合作)获国家级美展金奖,《王义胜工笔人物画教程》、《写意仕女画》出版。孙文勃:《长白山月》获第八届全国美展铜奖,《范画经典》(全四册)出版。孙智谱:《幽竹情趣》获国家级美展铜奖,《工笔设色花鸟画谱》、《美术之路》(工笔花鸟部分)、《工笔白描花鸟画谱》出版。刘东瀛:《清秋》获第四届全国工笔画大展铜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虞美人》被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收藏,《中国花鸟画创意》、《中国工笔画精品集》、《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名家教学画稿——工笔花鸟》出版。李永宽:《滴水穿石》获“日中国际书道展”大奖,《山水画分类技法——树木山石篇》出版。王占鳌:《观音图》获世界华人艺术家金奖。李连仲:《索传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鲁迅与闺土》被日本国家博物馆收藏,《家乡人》被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收藏,《水墨人物小品——名家手稿》出版。李仲录:《题竹林寺——唐人诗意》被台湾彰化艺术中心收藏,《迎春》被北京鲁迅博物馆收藏,《美术之路》(工笔人物部分)、《古诗意画创作》、《李仲录文学作品插图集》出版。李荣光:《血沃关东》获国家级美展银奖,《李荣光花鸟画选》、《写意荷花技法》、《写意牡丹技法》、《写意猛禽画法》、《写意鹰画法》、《写意鸳鸯画法》、《美术之路》(写意花鸟部分)出版。马书林:《向天歌》获全国第三届青年美展三等奖,《弄春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京剧人物》获国家级美展银奖,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马书林画集》出版。李巍:《白宫村》获全国第一届青年美展文化部二等奖,《松鼠》被皇陵博物馆收藏,《李巍画集》、《中国写意花鸟画技法》、《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名家教学画稿——写意花鸟》出版。2008年十四幅作品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赵奇:《爬满青藤的木屋》参加现代题材全国连环画邀请展,获首届连环画报金环奖。《嘎达梅林》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银牌奖;《可爱的中国》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 获铜牌奖。《可爱的中国》参加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获三等奖。《靖宇不死》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参加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获绘画一等奖。《啊·长城》获第二届连环画报金环奖。《希望—山坳上的小学》参加纪念“讲话”50周年全国美展,获铜牌奖。《往时》参加首届全国中国画展览,获佳作奖。《京张铁路·詹天佑和修筑它的人们》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抗战》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获铜牌奖。《父亲的胡琴》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被中国文联《世纪之星工程》推荐委员会评为“世纪之星”。赵宝平:《百年英烈》(与王盛烈、张晖合作)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打回老家去》(与王真真合作)获国家级美展银奖,《海花》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悠悠叶尔芜河》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书》入选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展、《雨霁山水图》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赵宝平素描集》、《赵宝平速写集》、《赵宝平书道作品集》、《赵宝平书法作品集》、《赵宝平水墨人物作品集》、《赵宝平水墨山水作品集》、《心游——赵宝平艺术实践2006》出版。 2007年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专业带头人。晏阳:《两个画家》获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笨耗子故事》获首届中日韩插图大赛大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全景画《赤壁之战》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牌、首届全国壁画大展大奖,全景画《济南战役》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牌、首届全国壁画大展优秀作品奖,全景画《莱芜战役》、《三大战役》获首届全国壁画大展优秀作品奖,全景画《淮海战役》获第二届全国壁画大展大奖,全景画《井冈山斗争》获第二届全国壁画大展大展奖,中国画《太行晨牧》获第八届全国教师美展优秀作品奖,油画《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油画《黄洋界保卫战》井冈山黄洋界纪念馆收藏。专著《晏阳人物画作品集》出版。韩敬伟:《社火》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铜牌奖,《古塬逢春》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优秀奖,《山鸣谷应》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铜牌奖,《和平天使》获全国首届中国画展·深圳特展大奖,《山乡的和音》获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展 银奖,《归路》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展”铜奖,《山妹子》获加拿大首届“枫叶奖”国际书画大展 银奖,《家庭》获全国首届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 二等奖,《社火系列之二》获全国首届中国风俗画大奖赛三等奖,《信天游》获“东方怀”(国际)中国画大奖赛 三等奖,《乡音》获第四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优秀奖。,《山谷》获跨世纪暨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山水画展优秀奖。出版教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授讲堂DVD六部》。出版专著:《中国画的意与色》;《中国绘画质地表现》。出版专集:《韩敬伟画集》;《韩敬伟作品集》;《水墨精神——当代中国画名家韩敬伟作品及技法》;《国画写意山水绘画手稿》,《韩敬伟山水扇面精品》;《中国当代名家画集——韩敬伟》。发表论文 13篇。1996年编入中国美协百名(国版油雕)《中国当代美术家》光盘;1998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张晖:《驼峰上的爱》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马占山》获国家级美展银奖,《百年英烈》(与王盛烈、赵宝平合作)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速写教程》出版。陈苏平:《黄河》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素描风景》(与齐鸣合著)、《从写生开始》出版。刘建华:《秋雨》(与王盛烈合作)获国家级美展银奖。李岩:《静响》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化黄幻绿》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九九重阳》获全国第九届美展铜奖,《归鸿》获中华杯国画大奖赛铜奖,《他们·组画之1》中国美术馆收藏,《牧誓》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韩大为:《辽西的秋天》广州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提名奖,《创作素描》出版,草书作品获第二届“赛克勒”杯中国书法竞赛铜奖。油画、素描作品获第六届山艺术罗中立油画奖学金。孙悦:《烟花烫》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并被收藏,《泳之一》入选《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中青年艺术家精品展》并被收藏。《古画临摹实技》、《名家绘画手稿》、《千姿鸡冠花》、《花卉与花卉装饰画-工笔花鸟》出版。赵斌:《藏北风情》(合作)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宋画临摹·实技Ⅱ》、《宋画临摹》、《古画临摹·三友百禽图》出版。王 岚:《古画临摹实技——花鸟篇·人物篇·游春图》、《工笔人物画教程》出版。张 船:《视觉日记之一》获得“第七次亚洲美术大展”(韩国)特选奖,《金婚纪念》入选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天台上的盆景》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杨振凯:《走过湘西》获“美苑杯”全国美术院校、师范院校研究生本专科生美术作品二等奖,《思》获韩国第七届《亚细亚美术大展》特选奖,《夏日》、《蕉林》获第一届中国中青年美术教师优秀绘画.设计作品展优秀奖,《写意竹》出版。杨 柳:《李老师和王老师》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女人街上的太阳伞》入选2007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第二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全国中国画创新作品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步行街上的太阳伞》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往事》入选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都市晨曲》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古画 临摹 实技》出版。刘大钧:出版《周易概论》、《周易古经白话解》、《周易传文白话解》、《周易讲座》、《纳甲筮法》、《今、帛、竹书〈周易〉综考》、《周易古经白话解》(英文版)、《易经全译》(法文版)等多部易学专著,校点整理85万字的易学巨著《周易折中》,主编《大易集成》、《大易集要》、《大易集述》、《大易集义》、《大易集说》、《大易集奥》、《元典哲蕴》、《大易集释》、《儒学释蕴》、《简帛考论》、《象数易学研究》(一、二、三辑)等10多部论文集。曾担任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大型系列片《中华周易》学术总顾问,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文史哲》、《中国哲学史研究》、《周易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主要专著《周易概论》在齐鲁书社与巴蜀书社都连续再版,印数超过10万册,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是建国后第一位倡导并开展象数易学研究的学者。姜澄清:《古文笔法》、《易经与中国艺术精神》、《中国绘画精神体系》、《书法文化纵谈》、《中国书法思想史》、《艺术生态论纲》、《中国色彩论》、《中国人的色彩观》、《文人.文化.文人画》、《姜澄清散文集》出版。章祖安:《古书句读数例述例述辩》、《古书记言标点易误举例》、《论“兴”》、《周易占筮学》、《曲解、引伸、附会、丰富、杂乱——易学发展评述》、《周易.需卦》解 析、《潘天寿画上的题识》、《模糊.虚无.无限——书法美之领悟》、《陆维钊书法论》、《学印自述》、《章祖安书法集》等著作、论文出版发表。徐炽:《中国古代书法经典.行书卷》、《徐炽书法集》、《学书指要》、《徐炽书法艺术》。储 云:出版大型画册《储云作品集》(绘画卷、书法卷)、《储云章草古诗十九首》、《储云书画选集》、《储云扇面集》及光盘实录等作品集十余种。丛文俊:发表书法研究文章150余篇,出版《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等学术专著9部,以及《丰草堂题跋书法》等书法作品集3部。1997年被评为首届“中国文联各文艺家协会中青年德艺双馨优秀会员”,2000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文代会代表,2002年获中国书法首届“兰亭奖”理论奖,2009年获中国书法第三届“兰亭奖”教育一等奖,三次获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长白山文艺奖”,先后被专业刊物评为“中国当下最具收藏价值的十位书家”、“2009年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刘彦湖:1981年获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赛三等奖。1991年篆刻作品参加全国第二届篆刻作品展。1993年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1995年篆刻作品参加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并获二等奖。1998年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并获一等奖,书法作品参加巴黎中国书法大展。1999年书法作品参加赴日本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大展,书法作品参加99《中国书法年展》。1999—2000年书法作品应邀参加《世纪之门·当代中国艺术大展》。出版《当代大写意篆刻家作品集》、《当代篆刻家作品集·刘彦湖卷》论文《当代中年篆刻家八人评》(中国书法)、《篆刻艺术中涵泳的线条意味》(中国篆刻)、《中国人的宇宙关念及其迹化篆刻、文字、建筑》(中国篆刻)。金鉴才:发表有“艺术的觉醒和基础的危机”、“再论艺术的觉醒和基础的危机”、“赵孟頫书法论”、“文徵明书法论”等多篇学术论文,编著有《梅》、《竹》、《兰》、《菊》技法画谱和《金鉴才(诗书画印)作品集》。孙 民:专著《东坡赋译著》、《古代风谷诗画》、《华夏节令风谷文化》、《聊斋志异精读》等多部。主编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明清卷》、《两汉史传文》、《唐宋词精读》(获辽宁省教育学院教材一等奖)等。发表有“东坡乐府诗三首编年”(获全国教育学院文科论文一等奖)等40余篇论文。马新宇:“试论北朝墓志题铭的文化蕴涵及书体的装饰性问题”获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图说中国书法》出版。王大公:草书作品荣获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三等奖、草书作品荣获2009首届(常熟)“江南文化节·翁同和书法奖”提名奖,草书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展、行书作品入选 “我与经典”行书艺术展、行书作品入选“福文化”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专著《王大公现代书法》出版。刘元飞:1999年作品入展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1年作品入展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书法作品展。第二届行草大展。敦煌杯全国书法大展和小品展。2003年作品入展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美术作品展。2005年作品入展西冷印社首届国际艺术节中国书法大展。2006年作品入展西冷印社第二届国际艺术节楹联书法展、手卷书法展、扇面书法展。《中国当代美术家——刘元飞》出版。

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中,《儒林外史》的读者不算多,以至于鲁迅要为它鸣不平,愤然说“伟大也要人懂”。在理解《儒林外史》伟大性的学术征途上,陈美林无疑是近四十年来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

陈美林(1932- ),江苏南京人,早年就读浙江大学,后长期在南京师范大学执教,曾任该校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据《文艺研究》杂志2006年的统计,从1976年至2005年,《儒林外史》相关研究论文和专著,陈美林所撰分别占据七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如今的陈美林,早已是《儒林外史》研究的名家,然而,时光倒流六十年,却很难看出他将与《儒林外史》结缘一生。

文|尧育飞

1950年秋,考入浙江大学的陈美林一心想搞创作,想当一名作家。那时,他与“诗孩”孙席珍、王西彦等老师接触不少。也曾担任浙大文艺社的负责人,学校晚会上诗歌朗诵的节目,诗作就常出自他的手笔。1951年,浙江省文联组织浙大中文系学生到盐区体验生活,陈美林即是其中之一。无奈语言不通,他预想中反映盐民生活的大作也就无从下笔了。1953年,为响应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陈美林提前毕业,分配到学校当老师,专业的“作家梦”也便作罢。

1958年,陈美林被调往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前身)任教。彼时著名清代文学研究专家钱仲联任古代文学教研组组长,陈美林则任副组长。虽从事元明清文学的教学工作,陈美林的研究重心依然没有集中到《儒林外史》。在特殊的年代,学者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道路本就不易。后来,陈美林到南京师范大学任教,又与词坛名宿唐圭璋共事多年。然而,拥有如此令人艳羡的词缘及请益名师的机会,陈美林却没有走上词学研究的道路。

1959年夏天,陈美林在苏州洞庭东山留影(资料片)

也许,冥冥之中,上天早已暗暗将陈美林和《儒林外史》联结到一起。20世纪7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撰写《儒林外史》的前言,学校成立专门的工作组,陈美林参与其中,后虽因势退出,却从此开启半生事业。

陈美林的《儒林外史》研究并无特殊的师承,但他始终对吴敬梓抱有极大的兴趣和同情。在《陈批儒林外史》中,他以凝重之笔“曝光”了吴敬梓在南京生活的一件小事:“冬日苦寒,无御寒之具,他(指吴敬梓)便邀好友‘乘月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谓之‘暖足’”。对由封建大族降为小康之家、再坠入贫困境地的吴敬梓,陈美林忍不住要为他说话。

胡适早年在《吴敬梓年谱》中依据“昔年游冶,淮水钟山朝复夜。金尽床头,壮士逢人面带羞。”等诗句,推断“吴敬梓的财产是他在秦淮河上嫖掉了的”。对胡适的观点,陈美林不能同意,便于1977年发表《吴敬梓身世三考》,客观还原吴敬梓复杂的人生变故。不仅使研究更进一步,也为吴敬梓辩白了污迹。陈美林不仅执笔为文替吴敬梓打抱不平,他还实地推动吴敬梓遗迹的保护。他曾提交关于恢复吴敬梓秦淮水榭的议案,使如今游玩秦淮的人仍能藉此凭今吊古。

从最初关于吴敬梓的家世、生平、交游、思想、学养等作家研究入手,到中期《儒林外史》作品及评点的研究,再到对整个《儒林外史》研究史的梳理和回溯,陈美林的《儒林外史》研究层层推进,取得丰硕成果。尽管他曾谦虚表示:“苜蓿生涯六十年,跋涉‘儒林’四十载,无非是讲堂之上,讲授诗文,或是埋首牖下,仰屋著书而已。”然而,他那艰辛跋涉而终于成绩昭著的学术之路,无疑极具启发意义。值陈先生米寿之期,笔者专访陈先生,请他谈谈数十年来读书与治学方面的情况。

问:1985年,唐圭璋先生为您写的学术鉴定称:“我校陈美林教师早年受业于王驾吾、夏瞿禅两先生,对我国古代文学已打下深厚的基础”。能谈谈您和王焕镳、夏承焘两位著名学者的关系吗?

答:我于1950年考入浙江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读书。中文系当时名师如云,系主任是郑奠,古典文学课程由夏承焘负责。老师辈还有陆维钊、沙孟海、任铭善、王焕镳等先生。由于国家建设需要,1953年,我就毕业了。但在浙大读书时的各种学习和运动中,我被选为组长,参与老师的“运动”,由此与老师有了更多的接触。1961年,夏先生应邀来南京、苏州等地讲学,我陪侍在侧。1971,他曾写信给我说,“忆解放初在嘉兴参加土改时,一日与你席地睡一处。”

王先生呢,早年为我们开设“工具书使用法”这门课。他有丰富的图书馆工作经验,授课生动而实用。尤其令我难忘的是,王先生教诲我们不仅要熟悉“书目”一类书,还应“亲近”图书,平时多在图藏书室内走动,进行开架阅览,以后研究说不定就能派上用场,而不要等到需要使用图书时才去图书馆和资料室。问:听说您早年曾立志当一名专业的作家,后来怎么转到古代文学的研究道路上?

答:我在南京读中学时,就喜欢写写弄弄,所以,1950年就考入浙江大学中文系。1951年暑假,浙江省文联主席陈雪昭说起当时浙江尚有三种劳动群众的生活还没有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反映,这是茶农、盐民、渔民。陈主席自己去杭州龙井茶场体验生活,后来出版了小说《春茶》。渔民,则有别的作家去写。至于余姚庵东海边的盐民,就安排我和其他两个浙大学生去体验。我们在海边盐民家住了一个月,归来后却一字未写,因为无法沟通,我听不懂当地方言,他们也听不懂我的南京腔。

1953年提前毕业参加工作,被分配当了老师。1958年,我被调到江苏师范学院,与钱仲联先生共事。钱先生当时五十多岁,我才二十出头。他声明不讲授小说、戏曲,让我承担。从此,我就走进古代文学研究的领域。不过,创作的梦想我并没有完全放下。当时不少古代戏曲作品印行不广,学生读不到原作,课堂讲授就有隔阂。我想到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李渔的《风筝误》都有人改为小说,莎士比亚、莫里哀等剧作家的作品也曾被改编为小说,并且成为风行一时的名著。因此,我也改写了一些杂剧和传奇,以满足教学所需。80年代以后,这些底稿以《元杂剧故事集》为名出版,取得不错的反响。以后,外文出版社还约我将《牡丹亭》、《长生殿》等改写为中篇小说。这些书多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法文等,流传到海外。问:您的研究工作最终为何聚焦到《儒林外史》上面?

答:我的研究工作,大多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从事《儒林外史》研究,也同样出于工作需要。197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约请我校(南京师范学院)整理《儒林外史》并重写“前言”。学校当时成立老、中、青结合的四人工作小组分头撰写,最后由我执笔写出初稿,这是职务要求。我执笔的初稿得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认可。不久,由于政治形势发生变化,“前言”由他人拿去重写。但我并未放弃《儒林外史》的研究,而开展自主研究,在长期经营之后,《儒林外史》就成了我的重点研究对象。问:《儒林外史》研究的推进与新资料发现密不可分。能谈谈您早年如何进行资料的发掘工作吗?

答:司马迁说“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研究《儒林外史》,不能不去吴敬梓的老家全椒走一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和一些学者有机会到全椒查阅资料。我有意识地做了“访人”和“寻书”两项工作。声称是吴敬梓后人的吴炽棨和吴坪,后来我都见到。但其后人并不能谈出什么有用的信息。“寻书”上,我却发现了康熙间蓝学鉴、吴国对主纂的《全椒志》。早先研究时,我就注意到胡适写《吴敬梓年谱》,用的是民国九年(1920)年修纂的《全椒志》。而吴国对是吴敬梓的曾祖,他主纂的康熙《全椒志》保存了很多吴敬梓家族成员的艺文资料。发现这一材料后,我率先将他引入吴敬梓的研究中,对学界重新认识吴敬梓家世提供了有价值的帮助。

问:陈寅恪曾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您的《儒林外史》研究在新材料之外,也常独具视角。比如吴敬梓和经学这样的命题,请您具体说说?

答:1977年,我在《南京师院学报》发表《略论吴敬梓的“治经”问题》。文章认为吴敬梓在《诗经》和《尚书》的研究上均有建树,批驳了那些认为《儒林外史》具有“反儒倾向”的观点。段熙仲先生读到这篇文章后,对我说:“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已不讲授经学了,您这个年龄的人,怎么会写出这样的文章来?我想了很久,你是浙大毕业的,任铭善的弟子。”任先生是浙大著名教授,曾被誉为“经学江南第一”。不过,我并未专门从任先生学习小学与经学,也不敢以弟子自居。但我至今感念任先生当年与我单独谈话时,再三让我注意扩大学习范围,不能仅停留在“文学”方面,还介绍我阅读皮锡瑞的《经学历史》、马宗霍的《中国经学史》。我后来对经学略具常识,与任先生的引导不无关系。问:在注重研究的开拓之外,您的学术取向似乎又呈现“保守”的一面。比如2014年出版、今年又将重印的《陈批儒林外史》,就采用极为传统的小说评点体例。

答: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态。明代以来,小说领域涌现大量著名评点和批评家。如李卓吾批评《水浒传》、毛氏父子批评《三国演义》、张竹坡批评《金瓶梅》、脂砚斋批评《红楼梦》等。《儒林外史》在嘉庆八年(1803)也有著名卧闲草堂评本。

在深入研究《儒林外史》诸家评点之后,我以为评点的作用非时下泛泛而谈的理论文章可以代替,一般的赏析文字也难望其项背。因此,在70年代后期,我就考虑运用评点这一传统的批评形式,为《儒林外史》研究注入新的美学内涵。1989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就推出了我的《新批儒林外史》。2002年,又修订为《清凉布褐批评儒林外史》出版。2014年,由商务印书馆再以《陈批儒林外史》套印本面世。今年这书又要重印了,足见还是受读者欢迎的。

清人张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我对《儒林外史》研究的心得和体会,也随阅历有所变化,这些大都反映在评点本中。总的来说,研究的价值不完全由著述的形式和体例决定,但二者相关。在小说研究领域,评点这种传统的形式并不过时,其独特价值至今不可磨灭。问:学者的研究常会受到各种外力的干扰,您是如何突破环境限制,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陈美林:因我埋头做自己的研究,确曾遭受一些非议,但唐圭璋等老先生常鼓励我,不要管那些,尽管做自己的事。我想,一个人只要做自己爱做的事,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并把这每一件事都做好,那社会上就不会没有他的位置。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大陆研究论文

哪都有抄的,哪都有自己做的,少说多做,要不然和那些抄的也差不了多少,同样没什么贡献

?1、学位论文题目不同:台湾硕士论文题目受“文质彰明”的影响,追求学术性,有时过于理论化,而大陆的题目往往紧贴实际,灵活多变,重视实用性。2、论文内容不同:台湾的硕士论文注重理论分析,实验方法和实证研究,强调文献综述,数据分析等;而大陆的硕士论文则突出实践型研究,深入探索实施可行性,比较仿真分析,实证调查等。3、论文精神不同:台湾对论文要求精确、严谨,追求客观性,强调文献综述;而大陆论文更侧重原创性,突出实践性,重点关注研

美国中国军力报告中两岸军力比较 2005年07月21日 02:34 【文章字体:大 中 小】 凤凰卫视7月21日消息 据香港媒体报道,美国国防部19日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对台海两岸的军力有详细的比较。报告说,由于中国的经济成长、外交影响及人民解放军的战力提升,两岸军事平衡正在向北京倾斜,提供北京除了全面入侵以外的其他选项。台湾如要避免被快速击溃,必须发展反制力量。 以下是中国军力报告对两岸军力的比较: 陆军: 中国大陆兵员有一百六十万人,其中三十七万五千人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只有二十万兵员。 中国大陆有十八个集团军,其中九个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没有集团军。 中国大陆有二十个步兵师及二十个步兵旅(包括空降部队),其中九个步兵师及十一个步兵旅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没有步兵师,有二十五个步兵旅。 中国大陆有十个装甲师和十个装甲旅,其中四个装甲师和四个装甲旅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没有装甲师,有五个装甲旅。 中国大陆有五个机械步兵师和五个机械步兵旅,其中三个机械步兵师和一个机械步兵旅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没有机械步兵师,有三个机械步兵旅。 中国大陆有五个炮兵师和十五个炮兵旅,其中三个炮兵师和五个炮兵旅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没有炮兵师,也没有炮兵旅。 中国大陆有二个海军陆战旅,都部署在台海地区;台湾有一个海军陆战师和三个海军陆战旅。 中国大陆有六千五百辆坦克,其中二千五百辆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一千九百辆坦克。 中国大陆有一万一千门大炮,其中五千五百门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四千四百门大炮。 空军: 中国大陆有一千五百架战斗机,其中四百二十五架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四百二十架战斗机。 中国大陆有七百八十架轰炸机,其中二百八十架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没有轰炸机。 中国大陆有五百架运输机,其中五十架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四十架运输机。 海军: 中国大陆有二十九万名海军,其中十四万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六万名海军。 中国大陆有二十一艘驱逐舰,其中十三艘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六艘驱逐舰。 中国大陆有四十三艘巡洋舰,其中三十四艘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二十一艘巡洋舰。 中国大陆有二十艘坦克登陆舰,全部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十二艘坦克登陆舰。 中国大陆有二十三艘中型登陆舰,其中十五艘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四艘登陆舰。 中国大陆有五十一艘柴油潜水艇,其中二十九艘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四艘柴油潜水艇。 中国大陆有六艘核子潜艇,都未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没有核子潜艇。 中国大陆有五十一艘海岸导弹巡逻舰,其中三十四艘部署于台海地区;台湾有五十艘导弹巡逻舰。 中国大陆导弹: 中国大陆有二十具东风41发射筒及二十枚东风41导弹,估计射程达八千四百六十公里以上。 中国大陆有十至十四具东风31发射筒和二十至二十四枚东风31导弹,估计射程达五千四百七十公里以上。 中国大陆有六至十具东风21发射筒和十四至十八枚东风21导弹,估计射程达二千七百九十公里以上。 中国大陆有三十四至三十八具东风21 Mod1/2发射筒,和十九至二十三枚东风21 Mod1/2导弹,射程达一千七百七十公里以上。 中国大陆有十至十四具巨浪1发射筒,和十至十四枚巨浪1导弹,射程达一千七百七十公里以上。 中国大陆有七十至八十具东风15发射筒,和二百三十至二百七十枚东风15导弹,射程达六百公里以上。 中国大陆有一百至一百二十具东风11发射筒和四百二十至四百六十枚东风11导弹,射程达三百公里以上。 中国大陆正在开发东风31(DF-31ICBM)导弹,射程达七千二百五十公里以上。 中国大陆正在开发东风31(DF-31AICBM)导弹,射程达一万一千二百七十公里以上。

天下文章一大抄,没人帮你怎么毕业。

李钊毕业论文

李钊(—)浙江省人。1961年毕业于捷克布尔诺军事工程学院,现从事航空发动机专业。1961—1982年先后任七机部一院设计员、设计室副主任主任,1982—1985年先后任航天部科研生产司副处长、司长,1985年后任中国民航局副局长。

没有退团。SNH48华语区大型女子偶像团体,隶属于上海丝芭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1月李钊在微博发文称自己并没有退团,只是最近在忙着拍毕业大戏,所以就会很少的参加团体活动。

有的!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19年参加创建少年中国学会,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主任。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与提倡实用主义的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1920年3月与前来北京的共产国际远东局局长魏金斯基和马迈耶夫等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10月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8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主任,在京奉、京汉、京海等铁路开展工人运动。次年8月中共中央西湖会议后,受党的委托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不久,在孙主盟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0月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和改组委员。参与筹备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被孙指定为国民党“一大”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6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五大”。11月返回北京,发动群众准备召开国民会议,揭露和抵制段祺瑞的“善后会议”。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与赵世炎等在京组织“沪案雪耻会”,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领导北京群众反对日英美等国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最后通牒”,18日因组织请愿示威游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缉。北伐战争期间协助冯玉祥制订军事行动方针。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著作编为《李大钊文集》。 这里是李大钊吧:

建党八旬纪念,禹域万里新容。人间伏虎五十载,飞泪几度告乃翁。念红楼播火,桃李天下;瞻万安公墓,激烈壮怀。呜呼!张阀作霖,戕我先烈;三绞酷刑,黯兮惨粹。然前贤赳赳,后继悠悠;先驱洒血,春满神州。 特录陈毅元帅悼诗,以祭国殇: 就义从容甚,大节凛不辱。人民柴市节,浩气贯长虹。 今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诞生82周年。在人们回顾那些风雨如磐的岁月时,首先当追念当初开天辟地、相约建党的创始者,即“南陈北李”中的李大钊同志。 ■ 陈独秀来信问党名,李大钊一锤定音:“叫共产党!”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人氏。1889年生,少年入私塾,熟读四书经史,1905年清末入新政中开办的永平府中学,两年后考入刚刚开办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辛亥革命的爆发,使他深受影响,开始有忧国忧民之心。毕业后于1913年赴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入政治本科。 在日本三年,李大钊认真阅读了日本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河上肇、幸德秋水的著作,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不过头脑中还兼容其他思想。他回国后投身新文化运动,先期办报,又到中国新思想策源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比较检验,并得知俄国革命胜利的消息后,终于从1918年起在思想上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并认为只有这一真理能够救中国。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自发举行爱国游行,李大钊演讲鼓动并奔走营救被捕者。翌年初他与陈独秀商讨了建党事宜,并支持北大学生邓中夏等组织了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外称“亢慕义斋”(英文Communism,即共产主义的谐音)。同年春,陈独秀来信询问党名是否称“社会党”,李大钊回信一锤定音:“叫共产党!” 1921年7月下旬中共“一大”在沪召开,李大钊因校内同仁生计需他解决,未能赴会。翌年8月李大钊赴上海拜见孙中山,代表中共提出加入国民党的建议并得到同意,成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牵线人。在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有“跨党”身份的李大钊成为主席团五成员之一。同年亲驾马车率同志越出东北边境,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大会,并参观五个月。随后他回北京任中共北方区委书记,被军阀称作“北赤”的首要而遭通缉。1926年3月18日,他不畏风险,主持反帝大会后率群众游行赴段祺瑞政府请愿,遭军警开枪屠杀。走在队伍前列的李大钊头部和手负伤,脱险后率北方区委机关避入苏联大使馆旁边的兵营,在那里领导反帝反军阀的斗争。 ■ 奉系军阀使用进口绞刑机,对李大钊“三绞处决”,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旧中国每逢战乱,下野军阀和政治家避入外国使馆是常例。西方列强对中共领导人进入苏联使馆却实行两重标准,鼓励奉系军阀张作霖破坏国际惯例闯入搜捕。事先曾有人报警,李大钊毕竟出身书生,对形势险恶估计不足而未转移。 1927年4月6日晨,北京军警被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外国守军放入,突袭苏联大使馆,捕去李大钊等人。在狱中李大钊身受剥指甲等酷刑,仍坚不吐实。面对各界谴责及社会名流呼号营救,奉系军阀竟于4月28日使用新从西欧进口的绞刑机杀害被捕的二十人,对李大钊特别使用“三绞处决”法以延长痛苦。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时年李大钊38岁。 李大钊是遗腹子,三岁丧母,既无兄弟,也无姐妹。这位著名的共产党人临刑前留下一张照片:宽阔的额头很干净,浓黑的双眉下神情若然,方形的脸上一片平和,只是,在他那满是皱褶的灰布棉袍下,挂着又黑又粗的铁链…… ■ “南陈北李”发起创建中共党组织,从一开始便是国内最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代表时势造英雄,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我们这个既有灿烂历史又苦难深重的国度里,才诞生出李大钊这样为长夜难明的赤县拨云破晓的人物。先进思想从来产生于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而不可能出自太平天国、义和团那样落后的土壤中。近代想救亡图存的中国人用旧的思想武器奋斗屡遭挫败,纷纷向国外寻求真理。八国联军的野蛮入侵,使清朝旧有体制接近崩溃,20世纪初科举被废,中国大地上出现以新学为主的洋学堂,李大钊恰恰成为第一代学生。当时国人见日本学西方能迅速富强,在日俄战争前后有数万青年赴东瀛求学,李大钊也在其中。虽然日本侵略中国为祸最烈,不过中国留学生在那里接触到先进的文化,并萌发了最早的理性的反帝革命思想。中国的新思想先驱最先看到的马列主义著作,也是日文的译本,李大钊又是其中最光辉的代表。李大钊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度的所见,与神州故园的悲惨境遇形成强烈反差。归国后他完全有条件跻身上层享受荣华,却甘心舍弃一切,宁愿奉献自身,也要点燃革命烈焰改造旧有的一切,如同希腊神话中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 从时间表看,李大钊要早于陈独秀,堪称在中国播种共产主义思想的第一人。他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疾呼科学、民主,向陈腐的旧制度冲击。“南陈北李”发起创建的中共党组织,从一开始便是国内最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代表,并向后人昭示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 ■ 在北大红楼的名人中,起初惟有李大钊、陈独秀对毛泽东的态度是例外 1918年10月,李大钊在北大的同事杨昌济教授(杨开慧之父)领着一位高个儿青年来到位于红楼(位于东城区沙滩)的图书馆,想找份工作。首次交谈,李大钊就感觉这位姓毛、名泽东、字润之的青年言谈、见识不平凡,同意安排他当助理员,月薪8块大洋。毛泽东此后一面工作,一面旁听哲学和新闻课,并总想找名流请教。可是据他后来向斯诺回忆说,“大家都不理我”,“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 在北大红楼的名人中,起初惟有李大钊、陈独秀对毛泽东的态度是例外。已是学界权威并已名满天下的“守常先生”一向愿意提携有志青年,他对这位只有中等师范学历的属员经常登门请教,不仅有问必答,还经常推荐新书,并介绍了胡适等名师。经过接触和深谈,不少学者也感到这个操浓重湖南乡音的图书馆助理员的志向见解非同常人,此后便乐于倾心与之交流。 李大钊长毛泽东四岁。刚到北京时,毛泽东通过李大钊的介绍和提供学习条件,开拓了视野,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并掌握了对各种流派比较鉴别的方法。后来李大钊长期主持中共北方工作,身边汇聚着党的建党之初的第一代有为青年如邓中夏、陈乔年、高君宇、何孟雄、陈毅等,尽管年龄相差并不很大,大家都将李大钊视为忠厚长者,平时都愿意接受他的教诲,有了内部争论和矛盾也请他排解。将李大钊称为中国革命导师的导师,应是当之无愧。 ■ 李大钊化装成车夫,护送陈独秀出城,两人在京津路上商议建党 自古燕赵多慷慨豪侠之士,李大钊也受此风熏陶。对亲友、同志乃至身边工友重信诺,遇困相助不惜解衣推食。妻子是年长他几岁的家乡妇女,没有文化,留学归来后李大钊身为文坛名流,有人劝将此糟糠之妇下堂,他断然不肯,始终相敬相爱。社会上有不少仇视李大钊的军阀政客和反动文人,却无人攻击他的私德。 1919年6月,被公认为五四运动领袖的陈独秀被北京军阀政府逮捕,李大钊联络各界群起营救。同年秋,陈独秀表面上获释,却被软禁在家。李大钊与志同者研究,决定送他到上海发挥领导作用。因陈独秀不会北方话,又受警探监控,很难出城,李大钊决定亲自护送。翌年1月,他化装成赶车夫,拿出少年时在乡下学来的本领,到陈独秀寓所接其上了带篷马车。遇城门盘查,从容应对,随后沿小路直奔天津码头。李大钊在路上一面赶车,一面与陈独秀商议,应该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政党,两人取得共识,并决定在南北分头着手。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篇,就在京津路上的马车中写成。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远东局局长威金斯基来华与中国革命者联络,首先到北京找到李大钊,他们经交谈,就建立共产党取得一致意见。随后,李大钊介绍威金斯基去上海与陈独秀相见,为正在筹划中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了国际联系。同年5月1日,李大钊率北大师生、工友五百人举行纪念国际劳动节大会,并在会上慷慨讲演。会后又用两辆汽车插上红旗,到市内散发传单,党的革命旗帜从此在中国大地上开始飘扬。李大钊奔走活动,常被暗探跟踪,却总是轻蔑地斥之为“狗”,毫无畏惧。他在北大月薪高达250块大洋,除维持简单家用外,都用于党的经费或在身边扶贫。遇难时家无余财,妻女靠各界友好接济。1933年清明节后,李大钊灵柩由北大师生送往西郊万安公墓下葬,虽有如虎似狼的国民党宪兵三团镇压,甚至向送殡队伍开枪,市内各界自发参祭者却越聚越多,所举花圈挽联在西长安街连绵达一公里。可见李大钊品格风范长留人心!

陆生在台研究论文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 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 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

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羊膜卵的出现解决的陆地缺水的问题 使卵可以在稳定的环境中孵化 骨骼的进化 五趾型附肢的出现解决了陆地上行走的重力问题 通过肾脏的重吸收 保留水分 皮肤也有了角质层 保水 肺的出现解决了呼吸的问题 气体交换在体内 可以减少呼吸造成的水分散失 主要是解决气体交换介质的改变 浮力的消失 和水分的减少

陆生动物terrestrialanimal,landanimal指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其中几乎都是呼吸空气的动物(德Lufttiere;R.Hesse,1924),地下动物中,有些是靠呼吸孔隙水中的溶解氧而生存的微小动物,亦属陆生动物。为了适应陆地生活,而呼吸空气、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身体的支撑和运动、保护卵和幼体以及氮素代谢的最终产物不是以氨态氮而是以尿素和尿酸态氮排出等等有关的结构都很发达。最新陆生动物人气排行榜狮子大象虎花豹猎豹狼山狮美洲豹熊其他陆生动物如何适应环境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的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大陆民宿发展研究论文

现在新开的民宿因为成本的关系回报率很漫长的,因为低投入价格高住客看不中,投入高又容易资金链断了!光赚房费已经不行了,现在流行卖房权和副产品赚钱了,另外有名气的都不自己掏钱了,玩别人的钱了!

源自日本的「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或者闲置的房屋,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此定义完全诠释了...

疫情期间在线民宿市场有所下滑,疫情后时代将迎来增长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到亿和万亿,分别同比增长9%和11%。受疫情影响,国内旅游业受到重创,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下滑到亿和万亿。

得益于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在线民宿市场也发展迅猛。2019年我国在线短租用户和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分别达到亿人和亿元,同比增长55 %和64%。同样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在线短租用户和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分别下滑至亿人和亿元。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以及乡村民宿的大力发展,2021年我国在线民宿市场交易规模有望上升至亿元,回到疫情前水平。

疫情期间在线民宿供给逆势增长

在消费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疫情期间民宿供给端却高速增长。根据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民宿房源总量达到300万套,同比增长88%;其中乡村民宿房源总量为38万套,同比增长90%。

同时我国在线民宿房东数量和房源数量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在线民宿房东数量为万人,房源数量约为156万套,为在线民宿市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民宿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第五周:复习“数据库设计”理论

第六周:基本框架完成,确定使用技术细节

第七周:完成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完成部分论文

第八周:完成前台界面的设计,完成部分论文

第九周:进行程序测试,继续编写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周:继续进行程序测试,继续编写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一周:整理资料、文档、图表等,修改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二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打印,按要求装订

第十三周:软件验收和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第十四周:毕业设计答辩及成绩评定

7、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

[1]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2]蔡加珍,刘伟华,关于网络时代旅游业发展,旅游科学,2000-03:14~17

[3]钟海生,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旅游报,2002-04-19

[4]张俊霞,网络化时代旅游业的变革与重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42~44

[5]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6]张俊,广东能成为旅游业的“信息省”吗?中国旅游报,2002-04-21

[7]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8]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9]丁力,旅行社经营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0]李志庄,Ctrip直面“新旅游”,中国旅游报,2000-03-10

[11]蒋国庆,焦芳,成长中的电子商务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2]周树青,电子商务情景案例,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13]曾强,中国电子商务蓝皮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4]旅游网络的反思,中国旅游报,2002-03-08

[15]Ho, James. Evaluating the word wide web: a global study of commercial sites [J]. 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1997.

[16]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7]王欣,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与路向,旅游管理,2000-05:17~21

[18]张树民,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旅游学刊,2000-04

[19]Robert M K. Towards geographies of Cyberspace,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1998(22),3:385~406

[20]杨福强,李骏阳,企业网络营销决策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06:27~29

[21]旅游网络,何去何从?

[22]路子,白翠玲,旅行社网站的性能及其发展态势,地球信息科学,2001-04:63~66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本论文相关的国外研究动态

随着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消费市场发生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根本性转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旅游市场逐渐细分化。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研究人员开始深入到各细分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和行为研究中。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老年、青年、女性以及家庭旅游市场的研究中。营销人员将家庭购买决策视为产品开发、定价策略以及媒体选择的基础。

近40年来,家庭决策一直作为国外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而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结构、家庭观念、家庭成员间社会经济地位的转变,使家庭旅游的决策过程呈现出不同特点,有关研究推陈出新[2]。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家庭旅游决策中的角色分配和决策模式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孩子、家庭收入、家庭生命周期、夫妻冲突与互动等。

以Ryan和Seaton and Tagg为代表的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孩子是家庭出游的催化剂,父母非常看重孩子的满意度,孩子不愿意去的地方容易被排除在备选目的地之外。Iliatrault 和 Ritchie的研究发现,孩子影响夫妻间的角色分配,在有孩子的家庭由于妻子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多由丈夫主导决策,在没孩子的家庭多为夫妻共同决策。但是当孩子参与到家庭旅游活动中的时候,更多的则是母亲主导决策。Howard and Madrigal曾经发现,在涉及孩子的娱乐服务活动中,母亲主导信息收集和最终决策的制定 。另外孩子的年龄对其参与家庭旅游决策的程度存在一定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决策的影响逐渐变大。Swinyard 和 Sim有关孩子对家庭决策过程影响的研究中,将孩子分为两组:12岁以下以及12-19岁。研究发现,在信息收集阶段,年龄最大和最小的孩子的影响作用存在重大区别。在Howard 和 Madri-ga的研究中,将孩子的划分为三组:4-5岁、6-10岁以及11-14岁,结果也发现随着年龄段的提升,对决策的影响变大。但是在亚洲国家出现一些不同的情况,处于13-18岁年龄段的孩子要面临高中或大学的升学考试,他们对决策过程的影响最小。

旅游需求是高收入弹性的,家庭收入能够影响家庭旅游决策,这首先体现在对夫妻间角色差别的研究中。早在1958年,Wolgast的研究发现,在收入高的家庭更多地由丈夫主导决策的制定。后期Nichols 和Snepenger进一步提出,低收入家庭多由妻子主导决策,中等收入的家庭多为共同决策,而在高收入家庭则多由丈夫主导决策制定。

Bartos指出的,有工作的女性比没有工作的女性参与家庭度假决策制定的可能性大得多。如果一个家庭中,妻子的职业就是照顾孩子,由丈夫主导经济,那么在面对一些昂贵的决策时,丈夫起主导作用。Antoine Zalatan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历与妻子参与决策的程度呈正相关,教育能帮助女性获取有效参与决策的某些潜质。另外妻子工作时间越长,在金钱方面就更具自主权,有更多参与决策的机会。根据资源理论,妻子在家庭旅游决策中的作用将逐渐提高,同时夫妻共同决策的现象将更为普遍[3]。

Consenza and Davis和Fodness将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引入到了家庭旅游决策制定的研究中,认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家庭成员在决策中扮演的角色不同。Nichols 和 Snepenger提出,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向后延续,共同决策现象呈下降趋势。Martinez 和 Polo的研究认为随着婚期的增长、家庭生命周期的延续,丈夫主导决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夫妻双方或家庭成员之间熟知彼此的喜好,作决定的时候常为对方考虑,这种熟悉效益促使决策人作出双方都满意的选择,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合作大于冲突,同时每个人扮演的角色愈加专业化而且倾向于参与划分更细的决策。

3、本论文的国内相关动态

国内研究目前主要还是针对整体市场中旅游者人口统计特征的简单描述。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对旅游者动机以及体验质量的研究,但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显不足。特别是对细分市场的研究十分薄弱,通常只是对国外理论的论证和阐述,运用实际案例进行说明的比较少,研究方法比较粗糙,关注的往往只是问题的表象。国内学者一方面顺应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对旅游市场作不断细分化的研究,特别是包括家庭旅游市场在内的一些当前蓬勃发展的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应选取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选取实际案例,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处理数据。比较而言,国外旅游研究领域虽长期重视家庭旅游决策研究,但其理论成果的本土化应用仍值得质疑,重要原因之一是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消费者行为内涵与表现的独特性。

曾艳丽以长沙市为例对影响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的家庭结构进行了研究。笔者以家庭结构为主线,把家庭分为单身家庭、夫妻二人家庭、三口之家、与父母生活的家庭、三代同堂的家庭,同时对各自的职业、人均家庭收入进行了划分。研究指出旅游支出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在各类家庭中均不是主要支出,不同家庭结构的出游次数、旅游花费以及旅游意向花费相差较大。不同家庭结构相对一致的方面有:出游动机与目的地偏好山水自然景观、清净乡村、古城古镇等。获得信息的渠道以网络、电视、报纸为主,另外就是亲友介绍,出游时段以周末和寒暑假为主。出游的交通工具选择比例占据前三位的是火车、自驾车和飞机,自驾车旅游受到不同家庭结构的喜爱。

贾静(2003)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家庭的不同阶段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旅游消费行为主要受家庭可支配收入以及孩子的影响,尤其孩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笔者也针对几类新型家庭并进行了简单分析。苏国良、吴必虎以及党宁(2007)首次对中小城市家庭规模和游憩行为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处于不同家庭阶段的家庭的收入、闲暇时间以及休闲娱乐偏好的分析,得出家庭规模和游憩需求的游憩现状、游憩潜力显著相关的结论[4]。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旅游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消费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民收入的增加,旅游消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消费现象,根据目前的消费者决策理论和研究视角,虽在个体或家庭旅游消费决策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其所面对的主要是西方消费者; 国内相关实证研究还主要以西方"个体#消费决策的研究思路演进,特有的中国家庭旅游决策实证研究和思考还相对少见! 国内研究目前主要还是针对整体市场中旅游者人口统计特征的简单描述。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对旅游者动机以及体验质量的研究,但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显不足,特别是对细分市场的研究十分薄弱,通常只是对国外理论的论证和阐述,运用实际案例进行说明的比较少,研究方法比较粗糙,关注的往往只是问 题的表象。今后国内学者一方面应该顺应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对旅游市场作不断细分化的研究,特别是包括家庭旅游市场在内的一些当前蓬勃发展的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应选取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选取实际案例,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处理数据。随着日益发展的家庭旅游对旅游市场以及旅游业,景区和宾馆以及一线从业人员造成的影响是目前一项相对的空白的研究。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了解目前的家庭旅游决策模式对旅游等相关的内容所造成的影响,像这样全面的了解有助于优化家庭旅游。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总结法并联系实际系统阐述了家庭旅游决策,家庭成员及其影响研究的模式研究,在这样的家庭旅游决策模式下对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的影响。

文章框架:

绪论

1、问题的提出

2、本论文相关的国外研究动态

3、本论文相关的国内研究动态

4、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二、家庭旅游决策者

三、家庭旅游决策过程

四、家庭旅游决策方向

五、家庭旅游决策对旅游产品设计的影响

1.家庭旅游决策对景区产品设计的影响

2.家庭旅游决策对旅行社产品设计的影响

3.家庭旅游决策对宾馆饭店业产品设计的影响

六、家庭旅游决策对旅游企业营销的影响

1、家庭旅游决策对旅游景区营销的影响

2、家庭旅游决策对宾馆饭店业营销的影响

3、家庭旅游决策对旅行社营销的影响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研究步骤:

1. 研究家庭决策的成员,以及国内外的差别。

2. 研究不同家庭旅游决策者收集旅游信息的过程

3. 研究综合情况下,家庭旅游决策者关于旅游目的地以及吃住行游娱购的最终决定。

4. 研究家庭旅游决策模式下的家庭旅游分别对旅游业,旅游景区,旅游一线从业人员,旅游市场划分以及宾馆业所带来的影响。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学校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实地调查法:在绍兴开元名都大酒店实习了半年,对酒店的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3、分析总结法:对从各个途径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研究的进度安排:

1、 确定课题和指导老师

2、 查阅相关资料并撰写开题报告,修改开题报告

3、 论文开题,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开始撰写初稿

4、 . 论文中期检查,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

5、 定稿、制订成册

6、 论文答辩资格审查

7、 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Fodness, D. The Impact of Family Life Cycle on the Vaca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2,31(2):8-13.

[2]Belch,. Willis,. Family Decision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Has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House holds Impacted the Family Decision-making Process[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r,2002,2(2):111-124.

[3]陆恒芹,苏勤,姚治国, 国外有关旅游者家庭旅游决策问题的'研究[J],旅游科学,2006,12.

[4]王慧媛 ,国内外家庭旅游文献综述[J],学院学报,2009,06.

[5] 王书霞,沈洋 ,浙江儿童在家庭旅游决策中的影响及分析[J],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10,08.

[6]邱扶东,汪静,旅游决策过程调查研究[J],旅游科学,2005,04

[7]杨琳,旅游决策过程中的口传研究[M],浙江硕士毕业论文,2002,12

[8]李湘云,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及营销策略分析--以成都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2,10

[9]严艳,周文,张佑印, 基于市场的西安城市家庭旅游决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08

[10] 朱生东,杨媛媛, 家庭旅游的产品设计与市场开发[J],黄山学院学报,2007,08

[11]殷平,蔡安雅,中国家庭出游决策现状及旅游市场营销建议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0,04

[12] 王昕,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思考,[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06

[13]盖玉妍,旅游企业内部营销理论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4):85-87.

论文名称: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与营造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中国的度假旅游发展到现在,自1992年成立了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各地方纷纷效仿,大小不一、等级不同,不论去哪里旅游,到处可见“旅游度假区”字样,发展之迅速,范围之广都超出人们的想象之外,但是如此积极的跃进,整体的效益并没有提高,而是在坎坷中进行。虽然对于旅游度假区已经有屡见不鲜的感觉,但是中国度假旅游的发展并不是十分的成熟,因此,度假旅游成为现在很热门的一项研究主题。

而从中国度假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前辈们对于休闲旅游与度假旅游的区分概念来看,中国的度假旅游区大部分都不能将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明显的区别开来,在我看来,很多的旅游度假区徒有其名,却并无实质或者说明显的与其他区分的内容。因此,对于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就很有必要,在分析的同时能够相对找出一些方法或者措施便是本次研究论文的主要目的。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度假旅游成为今天很热门的一个话题,但是对于它的研究,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研究体系,本文主要从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出发,通过研究,找到现在的度假旅游环境所应该具备的元素与中国度假旅游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外国旅游度假环境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度假旅游环境体系。同时,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营造度假旅游环境所需注意的事项,使整个营造过程中通过最少的损耗获得最大的效益。

三、论文提纲

1 文献综述

2 度假旅游与环境关系

度假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环境对度假旅游的反作用

3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类型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现状与问题

与国外度假旅游环境的比较分析

4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营造

发展度假旅游的条件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营造原则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营造的问题思考

度假旅游环境特色的保持

5 结论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给出论文撰写到每一部分的时间进度计划表(要与学院要求的最后交论文时间相吻合)。

序 号 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节点

1 完成论文前半章(度假旅游环境分析)

2 完成论文后半章(度假旅游环境营造)及初稿整理

3 完成论文修改稿及完善

4 完成论文三稿

5 完成毕业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蔡家成.度假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国旅游报.

2、Chuck .向萍.度假饭店的开发与管理(第二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3、龚立仁.旅游度假区 路在何方.中国旅游报.

4、黄向,苏丹.旅游英语.21世纪旅游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暨南大学出版.2009

5、黄郁成.新概念旅游开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6、姜红敏.度假旅游相关概念界定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第12期

7、刘家明.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地理科学进展.(2)

8、骆文韬.走向21世纪的中国度假旅游.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

9、Robert Christie Mill.李正喜.度假村管理与运营.大连理工出版社.2002

10、王运姣,王琪.关于度假旅游的研究评述.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5期

11、肖红艳、李琦.论分时度假在中国本土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5月版

12、徐菊凤.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13、杨铭铎,陈心宇.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概念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14、杨群,盛红.深圳发展东部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前景分析.海岸工程2003年9月

14、杨霞.龙佑温泉度假区温泉旅游开发.消费导刊,2009(2)

15、郑冬子主编.旅游地理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6、郑建雄.休闲旅游产业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7、周建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01期

论文题目:

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景区旅游便没有了目的地,旅游经济的兴起,吸引了人们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我国旅游业起步相对稍晚,但在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上也有诸多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国外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已经着眼于中国情,对于政府、企业、集体在旅游景区治理中的地位,他们已经能做出认真的定位。我国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专业人才走出校门,参与到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问题研究智能光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研究的佼佼者彭德成著有《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一书并发表了大量文章,他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这一问题研究的较为全面,并拥有其独特的见解。在《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一书中,他详细论述了旅游景区的治理结构,现在主要几种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优点和不足,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背后的利益纠葛等关键问题。但他也在书中表明,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这一命题具有长期研究的意义,它不应该被轻易定性,对他的研究也十分任重而道远。国外的旅游业起步早,尤其是欧洲的旅游业发展的最好,无论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遗产环境的保护都做得非常好。国外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比较全面也比较先进,创新之处也很多,但可持续和人始终都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取这个题目对于旅游景区的科学治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让旅游景区治理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焦点,我国旅游业起步相对稍晚,加之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旅游业处于了一种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尴尬状况。因此在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给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进的保护带来不良影响,旅游业的混乱与其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主旨背离愈远。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深入研究,能够发现现有治理模式的弊端,找出对应的策略,从而对旅游景区的治理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根据国内目前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和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总结在旅游景区治理这一问题上的先进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调查的结果辨清利弊。旅游景区的治理模式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已有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优缺点,理清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利害关系,寻找到更加科学的治理模式,以期改善我国在旅游景区治理上的混乱状况。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发现其问题并且通过查阅资料和研究论证,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第一阶段,选题和搜集整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和学士论文,并对参考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第二阶段,阅读参考资料,撰写提纲和开题报告,并进行修改。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初稿,参考指导老师意见修改论文。

第四阶段,论文定稿,进行答辩。

1. 文献阅读

2. 综合分析

3. 对比总结

四、参考文献

[1] 彭德成.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69-124.

[2] 王国新.唐代剑.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2-37.

[3] 王建春.任丽君.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23(1):87-89.

[4]王三忙.李树民.基于交易成本节约视角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选择研究[J].旅游科学,2006,(4):34-35.

[5]陈芳.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选择[D].厦门:厦门大学,2006:1-8.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